大学生消费调查

2024-06-06

大学生消费调查(共12篇)

大学生消费调查 篇1

大学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消费群体之一, 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调查, 有助于我们查找问题, 从而解决问题。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 消费观念往往暗示一个人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因此, 研究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这一调查活动意义重大。对于我们还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 有助于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调查的形式主要通过两种:问卷调查以及重点采访。调查得知, 大学生消费观念的主要特点是: (1) 大部分大学生处于中低消费水平, 收入来源单一; (2) 消费方向趋于多样化; (3) 消费分配不均, 部分学生出现超前消费现象。其次, 大学生消费观念的主要问题是: (1) 冲动消费居首; (2) 大学生人情消费增加, 攀比心理严重; (3) 理财意识薄弱, 不必要的浪费较多。针对这些特点和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消费观念的主要特点

1.大部分大学生处于中低消费水平, 收入来源单一

经过调查, 80.7%的学生月消费额度控制在500-800 元之间, 高消费人数 (月平均消费额度在1500 元以上) 不足10%, 由此可知, 大部分大学生处于中低消费水平。另外, 大学生的消费层次比较鲜明, 中等消费人数较多, 占被调查学生的67%。大学生的收入来源比较单一, 除少数在外进行兼职以及勤工俭学的学生外, 大学生的生活来源主要来自于父母。通过对被调查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进行分析, 我们发现, 绝大多数学生的消费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范围之外。家庭年收入在4000 元以下的占15%, 根据这一数字, 就会发现大学生消费存在不合理现状, 即消费超出家庭收入负担。

2.消费方向趋于多样化

新的购物平台迅速建立,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网上购物, 鼠标轻点便可以买到心仪的商品。调查显示, 大学生的消费方向正在趋于多样化, 购买的商品类型除了学习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以外, 还包括电子科技产品和娱乐社交服务产品。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大学生购买率较高的高端商品, 其中, 使用苹果手机的大学生已占接受调查学生总数的63%, 其余大部分所使用的也是价值在1500 元以上的智能手机。消费方向趋于多样化还表现在文化消费上。观看电影话剧、外出旅游、人情聚餐等, 也已成为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之一。

3.消费分配不均, 部分学生出现超前消费现象

根据调查, 由于对生活费的分配不合理, 很多大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一到月中就缺钱, 一到月底就穷死。这是流传在学生中间的笑话, 却折射出大学生消费观念的特点:大学生消费分配不均, 甚至有部分学生出现了超前消费的现象。每到新学年, 都会有学生无法上缴学费, 这种情况的出现, 有三成原因是学生在开学初期, 在透支生活费的情况下, 无奈动用学费, 拆东墙补西墙, 从而导致学费暂时滞交。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 有85%的学生表示, 都曾出现过月底没钱致使生活拮据的现象。他们绝大多数人会向父母求援, 而少数人则不愿意再向父母伸手要钱, 只能四处借钱, 狼狈度日。

二、大学生消费观念出现的主要问题

1.冲动消费居首

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 很多孩子的口袋里都没有几快钱, 吃在家里住在家里, 对于钱的使用极少, 也不太懂得如何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一旦步入大学校园, 生活费牢固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外面世界琳琅满目的商品瞬间让缺少购物经验的大学生难以抵抗。再加上方便快捷的网上购物, 冲动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消费的顽疾。大学生花钱常常花得很“糊涂”, 调查显示, 消费有明显计划的学生只有12%, 极少数学生每月会攒上一些钱, 以备不时之需。57%的大学生竟然不知道自己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要花或花了多少钱。很多大学生凭感觉, 凭好恶, 心血来潮, 一时冲动进行购物, 每月的生活费甚至比普通白领还高。

2.大学生人情消费增加, 攀比心理严重

随着社交方式的多种多样, 通讯手段的方便快捷,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人情消费方面有所增加。值得注意的是, 当同学过生日、社团活动、外出游玩, 甚至在遇到一些入党、选举学生干部的利益性问题时, 都出产生人情消费。少则几十元的一顿饭, 多则上百元的贵重礼物。在笔者调查中, 有七成以上的大学生有“人情消费”的现象。随着这一风气的蔓延, 请客送礼者的档次也被拔得越来越高, 所谓的“人情消费”也已成为“人情包袱”。除了人情消费比例增加这一问题之外, 大学生的攀比心理也十分严重。男女谈恋爱, 为了让女方满意, 男方出手阔绰, 虽然不是一掷千金, 但也是一掷半个月生活费。据笔者组织专项调查显示:每月恋爱开支在500 元以下的仅为8.3%, 500 元以上的却有48.9%。还有的攀比名牌衣服、名牌手机, 这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观。

3.理财意识薄弱, 不必要的浪费较多

在调查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学生的消费动机主要受心情所致, 49%的学生表示, 心情不好就会网购, 且总是购买一些用不着的东西。38%的学生表示, 心情不好找同学逛街聚餐已经成为消费常态, 所谓“存一些钱, 以应对不时之需”早就被抛之脑后。理财意识薄弱导致学生在消费时产生了较多的不必要浪费, 比如, 有的学生没有购物预算, 买了过多的衣服又没有机会穿, 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三、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问题的原因和解决

1.内部措施

大学生群体由于个性发展不够成熟, 缺乏社会经验, 加上消费来源单一等, 在消费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干扰。另外, 父母的溺爱也难辞其咎。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形成自我学习机制, 可以兼职打工或是勤工俭学, 感受金钱和劳动之间的重量, 亲力亲为方能懂得勤俭节约的意义。

合理分配消费也很重要。大学生应当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多看书, 少攀比, 认识到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 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和娱乐支出, 多留一些钱购买书籍。大学生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 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因此, 广泛地涉猎知识, 提高自己的品味和水平, 方能明白何谓“独领风骚”、何谓“与众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 市场经济发展至今, 从自然规律来看, 应当鼓励商品消费。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 过分约束参与消费, 将影响他们步入社会后的消费能力拓展。所以, 树立理性的消费观才是重中之重。应让学生留下这样的概念:做一名保持清醒的消费者, 就是一种获得。

2.外部措施

家长应让学生关注金钱的珍贵, 懂得劳动和金钱之间的有偿价值。现在社会上不正确的消费观, 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父母在孩子考上大学后, 本着穷啥不能穷教育的心理, 给早已成年的孩子充足的生活经费, 却不告诉他们金钱的珍贵和劳动的意义。只有社会尊重劳动, 保护劳动成果, 才能让大学生热爱劳动, 依靠自己的双手赚取属于自己的生活费用, 知道生活的艰辛和勤劳简朴的伟大, 才能让大学生们从根本上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外部原因虽然是次要的, 但是, 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学校要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充分发挥高校各社团的作用, 通过开展主题活动, 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以投资、消费、理财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活动中来, 自觉主动地接受消费教育。树立正确消费观的专题讲座、演讲以及相关书籍的学习阅读, 也可以让大学生接受消费教育。

外部环境中, 媒体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 通过大学生易于接触的媒体手段 (如网络、社交媒体等) 宣传健康的消费观念, 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与此同时, 媒体还应当揭露社会上不法商家的骗术,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经验, 无形中纠正大学生错误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余展洪.思想理论教育[J].上半月综合版, 2002年11期, P10-P16.

[2]胡娟.心理科学[J].2003年02期, P15-P17.

大学生消费调查 篇2

1.您的月消费额大概为多少?()

A.350以下

B.350-500

C.500-800

D.800-1200

E.1200以上

2.您每月饮食方面支出(包括零食饮料)大概为多少?()

A.250以下

B.250-350

C.350-450

D.450-600

E.600以上

3.您每学期学习方面的花费(包括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班)?()A.200以下

B.200-300

C.300-400

D.400-600

E.600以上

4.您是否有定期出去聚餐的习惯或请朋友吃饭的行为?如果有,平均每月用于这方面有()元支出?

A.50以下

B.50-100

C.100-150

D.150-200

E.200以上

5.如果您是女生,您花在服饰和化妆品方面平均每个月的消费?()

A基本不花费

B.50以下

C50-100

D100-200

E200以上

6.您每月谈恋爱的花费是多少?()

A.我尚单身

B.100以下

C.100-200

D.200-400

E.400以上

7.您拥有手机吗?如果有,每个月话费支出为多少?如果没有,请回答下一题。A.50以下

B.50-100

C.100-200

D.200-300

E.300以上

8.您每月用于通讯方面的支出为多少(仅限于使用电话卡的情况)?()A.20以下

B.20-50

C.50-80

D.80-110

E.110以上

9.您是否有打工的经历,如果有,或有此打算,目的是?()

A.补贴日用

B.增长社会经验

C.赶时髦

D.渴望独立 E.闲着没事,干就干了

10.您花费的资金主要来自?()

A.学子勤工俭学

B.用休息日在外作家教

C给企业打工

D.主要从家里拿钱,很少自己挣钱

E.其他

11、你心理合理的消费状态是?()

A、够花就行

B、以定出消费计划为准则

C、希望每月都有赢余以共自己支配

12、你一般都会去哪里购物?()

A、百货商场

B、专卖店和特色店

C、一般的小店 13.您觉得您现在每月消费情况如何?()

A.高得惨不忍睹

B.偏高

C.刚刚好

D.偏低

E.低得一塌糊涂

二、问答题:

您有没有在不知不绝中花去很多钱的体验?如果有,您觉得这部分花费是否必要? 如果您认为不必要或者很大一部分不必要,您能想出什么办法避免这部分花费么?

大学生消费调查 篇3

作为一个独特的消费群体,民办高校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状况与其他社会消费群体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状况,对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他们养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为更好地研究把握民办高校学生的消费心理及状况,笔者采用“民办高校学生消费现状与消费观念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从西安市辖区内20余所综合类、高职类、理工类等不同类别民办高校中抽取500名大一和大四学生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55份,经过数据分析后,对民办学校学生消费心理及其状况有了大体认识。

民办高校学生消费现状

总体上看,民办高校学生消费状况与11年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1999年做的调查相比,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学生比例高出很多,由原来的3.87%增加到21.76%,而月消费在700元以上的人数比例,由原来的9.33%增加到19.34%,月消费在300~500元和500~700元之间的比率分别由44.41%和34.17%下降到38.90%和20.00%。由此看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民办高校学生的消费水平也显著攀高,同时,正在朝着两极分化的方向发展。

男生消费高于女生

本次调查中,男生交回有效问卷157份,女生交回有效问卷298份。分别对他们的学习消费、交际消费和生活消费水平进行对比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民办高校中男女生的消费水平有较明显差距。男女生在必要的、常规的学习消费上,如购买学习资料、学习用具和学习辅导书等差距不大,消费差额比率为12.4%,在交际消费上,表现出女生略高于男生,消费差额比率为-16.3%,而在生活消费上,男生却远远高于女生,消费差额比率为62.3%。男女生总消费差额比率为56.8%。男生的生活消费和总消费显著高于女生,这其中主要是由于男生的伙食和通讯交通费用多于女生造成的。这也表明,男生的交际空间比女生大,交往的范围比女生广,男生更喜欢交友和参与社会活动。

高年级消费高于低年级

本次调查中,大一学生交回有效问卷232份,大四学生交回有效问卷223份。也分别对他们的学习消费、交际消费、生活消费和总消费水平进行对比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一与大四学生的学习消费、交际消费、生活消费及总消费差额比率分别为:-60.4%、-61.9%、-33.8%、-43.7%。大四学生在学习和交际方面的消费明显高于大一学生,这是由于大四的学生面临着考研和就业的压力,购买必要的学习资料、上辅导班、日常通讯、必要的就业联络支出等都需要较多费用。

城乡差异明显

本次调查中,生源地是城市的学生交回有效问卷205份,生源地是农村的学生交回有效问卷250份。也分别对他们的学习消费、交际消费、生活消费和总消费水平进行对比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来自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在交际、生活和总消费三个方面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前者与后者的学习消费、交际消费、生活消费及总消费差额比率分别为:29.8%、85.1%、30.5%、46.5%。这和他们所处环境、家庭影响和成长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城市学生由于成长的环境和从小所受的影响,在消费上比农村的学生要高一些,而且城市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娇惯、溺爱的多一些,农村学生很多是多子女家庭,花费会比城市学生谨慎仔细一些。

民办高校学生消费心理特点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民办高校学生消费心理的几个显著特点。

冲动性

主要表现为民办高校学生消费观念和行为方面的不理智。调查表明,有的学生平均月消费7500元,而有的月消费还不到300元。这种消费水平的差异,虽然有家庭经济状况的因素,但也有冲动性消费心理的促成影响。在国家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宏观政策背景中,青年人的消费心理也必定带有冲动性的色彩。

个体差异性

调查显示,当代民办高校学生消费心理的个体差异性十分明显,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个人性格爱好不同,消费状况的个体差异增加,消费行为、认知喜好等存在年级差异。大学生喜欢标新立异、张扬个性、展现自我,也是造成消费水准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

易感性

消费心理的外控性增加,即易受外部影响。处于青春期的民办高校学生消费心理不够成熟,体现在消费行为上往往是冲动多于理智,加之个人虚荣心及受社会、家庭不良消费观念、消费习惯的影响,使得他们的消费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民办高校学生的娱乐消费、社交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给家庭带来经济上和心理上的沉重负担。

盲目性

消费心理的盲目性表现在部分学生在消费上有攀比和追求名牌的心态,认为自己应当永远走在时尚和品牌的前列。他们不顾及商品对自己学习、生活的价值度,也不十分考虑自己的身份地位、家庭状况等因素。

教育对策及建议

民办高校学生的消费心理,会影响他们消费观念的养成和消费行为,需要我们正确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进行科学的财商教育以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勤工助学和创业活动。

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树立科学消费观是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科学合理消费的前提基础,基于民办学生的消费状况及其消费心理特点,民办高校应树立以下科学消费观念。

一是理性消费观。如今在校的民办高校学生年龄多在17~22岁之间,生理和心理还不够成熟,尤为重要的是,他们成长在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在消费方面难免出现因盲目、攀比、赶潮、“面子”而导致的冲动性高消费行为。对此,社会各方面尤其是高校更要强调理性消费,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积极主动地做好思想引导和教育管理工作。

二是发展性消费观。当代民办高校学生在消费上除基本生活费用外,还有更为可观的交际、娱乐、学习用品和其他费用,主要包括交通费、通讯费、烟酒和化妆品等。对经济不独立的民办高校学生群体来说,我们应鼓励提倡其合理的消费行为,帮助他们优化消费结构,鼓励他们在家庭经济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加大用于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发展性消费,即最大限度地提高消费结构中的精神文化和教育含量,尽量减少纯娱乐性、消遣性消费,提升消费的价值,实现最优化的消费边际效应。

三是适度性消费观。适度消费由家庭或个人的支付能力决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支付能力不断增强,适度消费的水平会随之“水涨船高”。但对基本无收入的莘莘学子来说,超过其支付能力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是尤为不可取的。为此,应教育引导他们消费以量入为出、节俭节制为原则,以提高学习生活质量为目标,提倡有计划的、合理适度的消费,反对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

四是文明消费观。当前某些民办高校学生受到社会不良消费行为的影响,滋生了享乐主义的消费观念。对此,应坚决批判并杜绝各种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费形式。

进行科学的财商教育

进行科学的财商教育是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科学合理消费的必要环节。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财商是由四个方面的专门知识所构成的:一是会计,即财务知识;二是投资,即钱生钱的科学;三是了解市场,即供给与需求的科学;四是法律,它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运营一个会计、投资和市场领域的企业并实现爆炸性的增长。

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开设《消费经济学》《消费常识问答》《消费心理学》《消费与生活》等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与方式、消费技能技巧以及常用消费品的选择、评价、鉴赏、使用、维修与保养等,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对不科学消费的甄别抵制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自觉遵守消费道德规范。

参与勤工助学和创业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勤工助学和创业活动是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科学合理消费的有力保证。民办高校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勤工助学和创业活动等措施,促使学生巩固科学的消费观,形成合理的消费行为,养成良好的财商。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助管、助工岗位,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特别是家庭贫困学生,走自立、自强、自助的道路,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使他们倍加珍惜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宝贵机会,让他们意识到劳动更光荣,劳动者最伟大。对于一些综合能力素质和自身条件较好的学生,应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去创业,创业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也能很好地引导他们养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 篇4

消费是经济社会中所探讨的重要话题, 也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点明了经济在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中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 而经济中自然离不开消费。消费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古老的社会行为。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 文化多元化的新时代, 我国国内需求正在逐年增长, 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十八大后, 国内经济改革全面深化, 服务业为首的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 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 其较为感性, 思想开放, 生活压力相对较小, 同时长期处于较为安逸的成长环境, 一方面不能自食其力;另一方面却在各个方面花销颇多, 而且其消费观念、消费特点并未完全形成, 仍需进行思想教育引导。

在当今社会, 影响消费的因素越来越多, 除原先有的因素如家庭状况、性别等先天因素的影响外, 还有一些新兴因素, 如电子商务、明星代言、同学朋友间交往花销等, 这些因素都以不同比重在影响着现代大学生的消费观与消费额度。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大学生消费方面一些不好的消费习惯, 如餐饮购物方面的浪费与虚荣、对名牌的盲目追求和生活上所谓的“不拘小节”等。

北京理工大学是北京市优秀高校之一, 作为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延续, 北京理工大学有着其内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科学素养。本次调研报告是以北京理工大学本科学生作为样本进行的统计调查, 这些样本有着相似的学术背景与生活背景, 我们可以通过探究个人方面的种种因素来有针对性的分析其自身与外界对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与样本概况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调查报告与文献资料相结合, 整体表述与细节概括相结合等方式, 主要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归纳总结北京理工大学学生消费概况与消费特点, 在统计结果上进行深入分析, 再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导合理消费的策略。

在研究方法上, 本文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图表分析法。在数据的处理方面, 主要使用了IBM SPSS 20.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本文采用的大学生消费态度的数据来源于大学生消费水平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问卷采用在课堂上发放、学生在课堂上当场作答、填写完毕立即回收问卷的方式采集数据, 然后及时对问卷进行整理、编号、统计, 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及真实性。

本次样本调查对象是北京理工大学本科学生。每个同学的家庭背景、青少年时期所处的环境, 以及上大学后的专业各不相同, 因此不同专业、不同成长环境的学生均有涉及。采取全面发放试卷后做完立刻收集的方式, 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保证时间的同时性。样本的选择是主观的, 调查结果虽然不能根据随机原则对全国大学生消费状况进行参数推断, 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本次调研共发放1, 220份问卷, 其中有效收集问卷为1, 220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

样本基本情况:填写问卷的同学中, 文科学部占比18.9%, 信息学部占比34.4%, 机械学部23%, 理材料学部23.8%。受调查者女生为240人, 男生为980人。独生子女占比78%, 非独生子女为21.1%。受访者中, 家庭月收入5, 000以下为110人, 5, 000元至1万元为489人, 家庭月收入1万元到2万元为492人, 2万元以上为129人, 1人数据缺失。

三、问卷结构和所采用的技术方法

问卷采取单选与多选并行, 基本情况与个人态度并行, 对不同消费态度又有不同的进一步深挖其更明确的态度的多方面不同维度进行设计, 同时选取同学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编制本次调查问卷。问卷采取自填式数据搜集方法, 采取不记名方式, 减少被调查者回答敏感问题的压力。问卷的设计共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统计同学们基本情况, 共5题;第二部分则是统计同学们消费态度, 共15题。对于问题是经过反复揣摩推敲, 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所统计的内容, 从而更好地配合调查, 对于问题答案则是以生活为基础抽取同学们最感兴趣的答案, 同时也保证每个同学都可以有适合自己的答案。

数据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辅助分析处理, 将每个ABCD等选项使用123等阿拉伯数字替代以方便进行方差等项目统计。对于多选, 则根据每个选项是否选择以0或1为替代, 以探讨每个选项对同学们的接受程度和普及程度。分析类型主要为多变量描述统计, SPSS图形生成器的图形生成, 分析报表的OLap立方等功能。

四、数据分析讨论

(一) 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

1、大学生经济来源调查。大学生经济来源是指其在大学期间支付个人生活花销以及学习费用的来源, 本次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家庭给予、校外工作兼职、学校提供兼职、奖学金、其他方式共5个选项, 采取多选形式。其中, 学校奖学金可以对自身经济有一定帮助, 有奖学金的人数为284人, 无奖学金为916人;有校内兼职的同学占比2.5%, 有校外兼职的同学占比5.7%, 校内兼职的学生明显小于校外兼职的学生;家庭给予生活花销的同学占比95.9%, 仅有1.6%的同学家庭未给予生活费, 统计时有21个数据缺失值。当前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家庭给予。

2、大学生月可支配费用概况及其相关性

(1) 大学生月可支配费用概况。大学生可支配费用是指大学生由各个方面渠道所取得的, 用于日常基本生活、娱乐、学习等方面可以使用的费用,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受可支配费用和物价水平的制约。研究大学生可支配费用可以探究大学生日常生活水平与满足感, 从而从侧面来反映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根据大学生可支配费用百分比统计表与描述量统计表, 发现有36.1%和34.4%的大学生月可支配费用在1, 000~1, 500元和1, 500~2, 000元的区间上, 整体占到了70.5%, 同时有13.9%的大学生可支配费用在500~1, 000元之间, 生活较为拮据, 另一方面有15.6%的学生可支配收入达到2, 000元以上。众数分布在1, 000~1, 500元这组数据上, 被调查者每月可支配费用中位数为1, 500元, 平均数为1, 508.5元, 极差大约2, 000元, 标准差为101.6512元, 离散系数为0.06738, 样本中位数、平均数、众数相近, 样本可支配费用的数据近似正态分布。1为500元以下, 2代表500~1, 000元, 3代表1, 500~2, 000元, 4表示2, 000元以上, 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1。 (图1)

(2) 可支配收入与家庭背景相关性。我们通过经济来源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主要经济来源来自家庭, 因此来分析下大学生可支配收入与家庭情况之间的相关性。由表1列联表和表2Pearson相关性检验可以看出, 在置信水平为0.01时家庭月收入与可支配费用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为0.368, 为正相关, 从表中我们得出其两者显著相关的结论, 即家庭月收入越高, 大学生每月可支配费用会越多。大学生的消费基本上是量入为出的, 以适度消费为主, 但也有奢侈消费和超前消费存在。 (表1、表2)

3、可支配收入与能否满足需求相关度。大学生可支配收入只能从侧面推测出大学生大学生活的满意程度, 对于不同的同学来说, 重点关注其可支配收入能否满足需求。能否满足需求是指大学生能否满足对日常基本生活、娱乐、学习等方面所需费用, 是大学生对大学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数据整理, 有97.5%的同学处于“勉强满足”及以上, 表明大部分同学满意程度还是比较高的。有2.5%的同学并不满意目前的状况, 32.5%为勉强满足, 有64.8%的同学表示能且富裕。

大学生可支配收入和能否满足需求的相关性是指是否可支配收入与满意度是否相关, 根据普遍经验我们认为, 可支配收入越多, 生活水平质量也会越高, 从而满意度会越高。 (表3) 但是, 从表3可以看出, 可支配费用与能否满足需求的Pearson’s Coefficient Correlation只有0.138, 表明可支配费用与能否满足需求是正相关的, 但是两者之间相关性并不大, 这表示能否满足需求并不只在于可支配费用多少, 还与个人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等其他个人主观方面有很大关系。

(二) 大学生消费态度现状

1、大学生消费重点调查。大学生月消费重点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平均每个月的生活费用主要花销方向, 包含基本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以及娱乐、休闲等各个方面。通过调查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目前费用的普遍花销重点。通过数据分析, 大学生学习与饮食支出为大学生消费重点, 并且其离散状况非常集中, 标准差只有0.267和0.130, 另外对于大部分学生的服装支出与交通支出和日常用品也占据很大比例, 而对于奢侈品消费和旅游支出则各不相同, 标准差达到了0.496和0.442相比较为离散。我们可以得出大学生目前仍旧以学习和饮食等基本需求为主, 少数同学则会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2、大学生消费规划现状。大学生是否记账或预算是指大学生在每一笔花销上是否经过思考和有所记录, 是否记账反映出大学生在消费方面的自主性与规划性, 研究是否记账或预算可以反映出大学生消费是否有规划以及对消费是否有一个合理的态度。

中学时代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理财方面全权由父母代管, 导致大学时代学生理财能力不足, 大学时代每月可支配费用较中学相比陡然增加, 易出现盲目性和无计划性消费, 甚至奢侈性消费。

通过数据分析, 有32.8%的同学有着记账或预算的习惯, 证明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会对支出和收入有一个合理的预算和统计, 而大部分, 占到总数67.2%的同学则并没有这个习惯, 证明大学生大部分对收入和支出没有一个合理消费的概念, 这反映出大学生生活压力小、理财能力不足。

注:**.在0.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注:*.在0.05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而对于是否记账和预算, 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会对其有一定影响, 当家庭收入偏低时家长很有可能有着记账和预算的习惯, 这会使孩子很有可能会养成这样的习惯。 (表4)

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如表4所示, 我们可以发现, 家庭月收入与是否记账和预算有着正相关性, 同时表中得出其在0.05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因此这也反映出月收入越高的家庭其孩子可能更不会养成记账或预算的习惯。

五、结论及建议

(一) 根据上述讨论分析反映的现状以及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我们可以得出北京理工大学本科学生目前仍旧以日常基本支出为主, 并没有太多攀比现象, 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并没有一个合理规划的习惯, 因此学校需要加强舆论引导的作用, 引导同学们建立一个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习惯。学校应成为消费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强化马克思消费理论和中华民族传统消费观教育, 引导学生按照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个人发展的方向进行消费。学校可以通过开设音乐、影视作品的欣赏、文学艺术导读课程, 提高大学生欣赏高雅文艺作品的能力;通过校园文化艺术沙龙活动, 充实大学生的生活;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和专题讲座, 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知识,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心理;开设与消费理财方面有关的全校性通识选修课, 通过课堂学习进行思想教育;利用互联网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把科学的消费理念、正确的消费行为等通过动画、讨论争鸣、理论探索等形式搬到网上, 让学生在上网的同时, 受到消费观的教育。这些既可以把大学生的闲暇消费引上正轨, 又改进了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提高了消费质量。

(二) 根据上述讨论分析, 大部分希望兼职的同学会选择去校外打工, 一方面这表明学生期望提前进入社会, 提前了解社会, 但是也反映出学校内部兼职机制并不健全, 不能吸引同学在校内打工, 因此学校也应完善兼职机制, 使同学们可以有更多机会参加校内兼职, 宣传并提供校内兼职工作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消费思想教育, 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安全, 减少校外兼职被骗等不良隐患的发生。同时,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父母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让子女了解家庭经济状况, 有利于大学生做出正确的消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父母不应无限制的满足子女要求。

(三) 大学生还要根据自身情况, 合理进行花销, 不盲目消费, 从众消费。弘扬中华民族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理财能力的缺乏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经常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积极自学理财基础知识, 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活井然有序, 而且对大学生毕业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摘要: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学本科学生为样本, 用统计学相关思想进行问卷数据分析, 探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特点, 从不同角度研究影响大学生消费习惯的不同方面, 通过研究大学生消费状况, 宏观上可以反映和调控大学生消费, 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微观上可以使大学生发现自身问题, 反思改正。同时, 作为学校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消费心理, 并且通过一定方式进行合理地引导, 对于大学生群体更好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北京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崔材坤.北京体育大学本科生消费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 2004.4.8.

[2]贾俊平等.统计学 (第五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9.

[3]宋刚.成都地区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7.1.20.

大学生消费调查 篇5

中国的大学生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的消费,基本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一、生活消费,如吃饭、购置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

二、休闲消费,如娱乐、购物及其他;

三、学习消费,如购买与专业相关的工具或书籍等。在这三个部分中,第一和第三部分的水平都比较平均,比如吃饭,大多数同学每月都用两百至三百左右。消费落差较大的,是第二部分,即休闲消费部分。

调查显示:大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休闲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手机、电脑、MP3一样都不能少。”特别是手机的消费,一般上大一那会,大约20%的人拥有手机,暑假回来,班里一半以上的同学买了手机,到了大三全班几乎人手一部。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

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大学生也强调人际交往消费,主要表现在恋爱及同学间应酬的支出。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原则。

岭南高职大学生生活消费趋向调查 篇6

作者简介:李建林(1962-),男,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主任编辑。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校园媒体及校园文化。(广东广州/511483)

张莉莉(1970-),女,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学院行政秘书。主要研究方向:高职行政管理。(广东广州/511483)摘要:作为特殊社会消费群体的高职大学生,既有着与大众消费群体相同的消费心理和方式,也有着表现独特的消费心态和消费趋向。具体表现在——整体消费:趋理性、显单调、分化大;主要来源:靠家人、做兼职、借同学;钱去了哪:吃穿用、学习费、人情费。因此我们提出消费建议:重引导、勿攀比、会理财。

关键词:高职生;生活消费;消费趋向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184-02作为特殊社会消费群体的高职大学生,既有着与社会趋同的消费心理和方式,也有着不同于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趋向。进而出现了有着相当落差的两极现象。位于消费高处生活费达1700元以上的一些学生,不到月底生活费就“告急”,而位于消费低端生活费仅500元左右的一些学生,甚至难以保证每餐有一份荤菜。大部分人则处于平稳消费状态。为了解高职大学生的最终消费支出情况,最近,学校新闻中心组织了一次针对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趋向的调查研究。

一、整体消费:趋理性、显单调、分化大

说到高职大学生的消费支出,应先明白什么是最终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是指由购买者向出售者购买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其考察标准是以货物和服务的最终购销行为的发生为原则。本次调查便是以大学生最终实际支出的费用为参照数的。采取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多种形式,参与调查的覆盖全校各学院的400名学生。

调查结果显示,学校38.46%的学生每月生活费为500~800元(包括800元),26.92%的学生为800~1200元(包括1200元),如此算来,月均生活费800元左右。前不久,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新闻中心对武汉部分高校200名本科大学生的生活费调查,结果显示,他们月均生活费达1500元。2013年,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建议家长给孩子每月提供600元生活费,最高不超过1000元。如此看来,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大学生的消费支出还是比较理性、实在的。这一方面说明岭南高职大学生消费心理更趋理性,另一方面,也有学校相对处于城市边缘(非中心城区)的特殊地理原因,商业诱惑不太大,消费机会不太多。同时也可以窥见学校整体校风的淳朴和校园消费文化的被动、单调。

此外,据调查显示,11.54%的同学每月生活费是低于500元的,而23.08%的同学生活费则高达1200 ~1700元。出现如此落差大的数据,说明了学校也像社会一样,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一方面,学校大部分生源来自农村、山区和渔村,贫困生还是占有相当比例。另一方面,来自城市的独生子女,特别是家境比较好的学生,由于大手大脚惯了,充当着引领校园消费时尚的风向标。

二、主要来源:靠家人、做兼职、借同学

至于生活费的来源,88.46%的学生是靠家人定期给予,11.54%的学生则主要靠自己兼职所得。

关于“生活费不够用时怎么办”这个问题,34.62%的学生表示“从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月底生活费不够的大部分学生,则是自己做兼职挣钱或向同学借。

其实,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生活费来源主要还是靠父母、家人。因为父母、家人资助的是“血汗钱”,因而大学生一定要勤俭节约,合理消费。当然,在调查中,也有许多自强不息的案例,许多学生还通过努力学习,获得各种助学金、专业竞技奖金、创业奖金等,来补贴自己的生活费用,挖掘自己人生最重要的“第一桶金”。

·问题探讨·岭南高职大学生生活消费趋向调查三、钱去了哪:吃穿用、学习费、人情费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影响广泛,在影响自己的同时,甚至可以影响周围的同学、老师以及学校和社会。目前,大学生对自身的消费行为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更难以认识到消费不但是物质生活过程,而且也是文化、交往和社会生活的过程,消费在客观实体层面上消解客体的同时,又再在社会层面上对主体进行了塑造,进而促使个体融入到社会系统中去。这说明,在经济化越来越明显的当今社会,消费日益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么高职大学生的生活费都去了哪?

根据调查分析,92.3%的学生消费主要是用在饮食和生活必需品上, 61.5%的学生消费主要用在服饰、鞋包上,46.2%的学生主要消费用在书籍和学习费用上。而偏重于旅行、娱乐、“人情”消费、护肤化妆品类的学生,所占的比重分别是:31.9%、28.8%、26.9%和21.9%。当然还有其它诸如娱乐、车费、手机费等开支。由此可见,丰富的消费方式对不同的人而言着重点也不一样,把钱花在必须花的地方,抱有这样想法的学生还是占多数的。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在注重学习与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同学们对于交际、积累人脉这一类的字眼也比较关注,当然适当的人情消费被很多人看成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调查显示,80.77%的学生在“人情”方面的消费,控制在最终生活费消费支出的20%以下,15.38%学生则达到20%~30%。适当的人脉关系投资无可厚非,但过度的人情消费实属不该。因此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的同时,也要注意处理的方式,要明白比积累人脉更重要的,还是提高自身修养、开阔视野和完善自己性格。

四、消费建议:重引导、会理财、勿攀比

消费支出规划,主要是基于一定的财务资源下,对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进行规划,以达到适度消费、稳步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其目的就是要合理安排消费资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节省成本,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

本次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是在心里做好了消费支出规划的,但许多人在具体执行方面有随意性。从图表1中可看出,女生比男生更有投资意识和理财观念,这源于女生精打细算、男生“不拘小节”的性格差异。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有这两方面习惯的人数也依次递增,大部分学生都是随着理财知识的丰富,工作收入的不断增多,使得自己的理财观念不断完善。值得一提的是,绝大部分学生在投资方面都选择了低风险低收益的储蓄存款方式。

在对消费对象的选择上,调查显示,53.85%的学生消费以经济实惠型为主,26.92%的学生则是兼顾实惠型与高标准,当然也有7.69%的学生追求高标准。那么,对于还处在以学习为主的大学生来说,以经济实惠型为主流消费,无疑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根据消费心理学原理,大致有四种消费心理,分别是:从众,求异,攀比,求实。而高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大致趋同。在与一些学生的访谈中,得知许多人都不同程度有以上心理。57.6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水平正常,而认为自己的消费水平偏高的学生则占34.62%。对于如何处理本月生活费的余额问题, 53.85%学生表示会转入下月生活费,42.31%的学生则选择另存起来,当然也有3.85%学生会选择马上花光,做“月光族”。可见,大部分还是具有健康的消费心态和取向的。

消费本常事,但对于高职大学生来说,钱财一样需要经营,需要我们规划着来用。我们应当明白钱乃来之不易,应当且花且珍惜。因此,还是建议大学生要会理财、会划算、趋理智、勿攀比。同时,建议社会、学校、父母家长们本着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的宗旨,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趋向。特别是家长不要溺爱孩子,要适当控制他们的过高、过度的消费需要,真正还校园一个良好、健康、理性的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汉琪.国民核算总量描述及图解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13).

[2] 江林.消费者心理与行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大学生消费调查 篇7

一、调查目的、对象和方式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现状、发现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以便为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打下基础。调查对象以延安大学的女大学生和研究生为主, 于2010年11月2日至5日实施了调研。本次调查以问卷的方式, 在延安大学六栋女生公寓楼采取随机发放的原则进行, 共发放问卷1000份, 回收976份, 回收率为97.6%;其中有效问卷为952份, 有效回收率为95.2%。问卷共有25个问题, 前24个为选择题, 其中16个为单选题, 8个多选题, 问题涉及女大学生消费的来源、方式、心理、结构、态度等方面;最后一个为主观题, 了解的是被调查者对当代女大学生消费的看法和建议。

二、调查结果

(一)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在本次调查的952份有效问卷当中, 大一女生占19.4%, 大二女生占25.94%, 大三女生占16.88%, 大四女生占29.11%, 女研究生占8.65%;调查对象当中文科学生占60.08%, 理科占25%, 工科占10.92%, 艺术类占2.1%, 其他学科的占1.89%。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占到了71.97%, 来自城市的只占到28.03%, 说明延安大学大多数的同学都来自农村。

(二) 消费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 85.77%的女大学的生活费完全是由父母给予的, 有6.79%的女大学生完全由自己做兼职来提供, 还有3.61%的女大学生是靠做兼职和父母给予, 再有0.42%的女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靠学校的奖、助学金, 而从其他渠道得到生活费的只占2.97%, 这些数据说明, 女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还是由父母给予, 但已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女大学生的经济独立意识越来越强, 越来越多的同学希望自己可以在大学期间通过做一些兼职或其他途径来帮助家里减轻一些负担。

(三)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1. 女大学生的消费总体比较适中, 中低消费成主流。

调查显示, 83.54%的女大学生平均每个月的生活费在300-800元之间, 75.86%的同学每月用于日用品的消费都小于100元, 在购买化妆品方面, 93.88%的同学每月的花费在100元以下, 在娱乐方面, 98.3%的同学每月的花费都小于100元。所以说当前女大学生的消费整体上还是比较合理和现实的。

2. 女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基本上是合理的。

调查结果显示, 大多数同学的生活费主要用于伙食、生活必需品、学习这三个方面。在女大学生消费项目“您每月的生活费主要用于哪些方面?”的9个选项中, 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伙食占97.48%, 服装、饰品、化妆品占45.38%, 学习费用占44.75%, 而其他的, 比如说上网消费、交通娱乐消费、恋爱消费等所占比例都小于10%。

3. 女大学生的购买动机是追求物美价廉。

在“影响您是否进行消费的主要因素是”的选择中, 70.54%的同学选择了“质量”;69.25%的同学选择了“价格”;50.97%的同学选择了“产品价值”;17.85%的同学选择了“售后服务”;17.2%的同学选择了“交易安全”;还有2.15%的同学选择了“其他”。这说明, 质量、价格是吸引女大学生进行消费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的同学都希望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4. 女大学生的消费原则是节约务实。

在“您在消费时所遵循的消费原则是?”这一选择中, 87.5%的同学选择“务实”;而选择超前、盲目和从众三者的比例之和不到13%;还有在“您的消费方式是?”的选择中, 35.38%的同学选择了“事先做好消费计划”;53.6%的同学选择“能省则省”、这两组数据说明, 大多数的女大学生都能够勤俭节约, 本着务实的消费原则进行合理的消费。

5. 女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有较强的维权意识。

在“您在消费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满意会采取什么措施?”的选项当中, 13.24%同学选择了“找商家理论”;68.28%的同学选择了“不再购买其产品”;30.88%的同学选择了“告诉周围的人”;而只有10.71%的同学选择“自认倒霉”, 这主要是由于女大学生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 所以他们在消费的过程中注重的环节也比较多, 她们可能不仅要了解商品的质量和价格, 同时也会注重服务人员的态度、产品的售后服务等等, 但是如果遇到不满意她们大多数会采取措施, 维权意识较强。

6. 懂得感恩。

调查中发现, 女大学生都非常感恩于自己的父母, 在“如果您一夜之间拥有一大笔钱, 您会如何使用”这一选项当中, 有91.53%的同学会选择“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 虽然最近几年社会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包括大学生提出了一些质疑, 认为年轻的一代是浮夸的一代, 是道德缺失的一代, 但从这次调查的结果就能看出, 大多数的女大学生对自己的父母都心存感激, 只是现在还缺乏经济能力, 一旦条件具备, 她们首先想到的还是孝敬父母。

三、女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一) 理性消费占主导, 消费原则节约务实

在调查中发现, 大多数女大学生的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 83.54%的女大学生平均每个月的生活费都能控制在300-800元之间, 而每个月超过1000元生活费的只占到2.74%, 在购买日用品方面, 48.54%的同学平均每月的花费在50-100元之间;在购买化妆品方面, 65.4%的同学平均每月的生活费都能控制在50元以下;在娱乐费用方面, 87.71%的同学平均每月的花费也能控制在50元以下;在交际或感情投资方面, 每月的花费能控制到50元以下的同学也占到了57.42%;但是在学习方面的费用, 48.9%的同学平均每月的花费却在50-100元;这样就能看出, 大多数女大生的生活费都主要用于学习和日用品消费这两个方面, 同时, 在被问到“您在消费时所遵循的消费原则”时, 87.5%的同学都选择了“务实”。此外, 在“您的消费方式是?”的选项中, 53.6%的同学会选择“能省则省”, 而35.38%的同学也会选择“事先做好消费计划”。以上这些数据足以能说明大多数的大学生在消费时是较为理性的, 他们的生活也较为节俭, 这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也是我们所要倡导的, 因为有71.97%的女大学生都来自农村, 家庭都不富裕, 所以就应该理性消费, 尽量减轻家庭负担。

(二) 消费总体适中, 两极分化初露端倪

改革开放30多年, 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我们国家的贫富两极分化也越来越严重, 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很大一个瓶颈, 贫富两极分化不仅表现在东部与中西部之间, 同时也表现在农村与城市之间, 而在校的女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 有农村的, 也有城市的, 有东部的, 也有中西部的, 这就决定了她们在消费上并不平衡。从调查的数据也能看出, 有的同学每月的生活费不到300元, 而有的同学每月的生活费却高于1000元。此外, 不同的年级, 在消费上也是不平衡的, 比如, 大四女生和女研究生的消费水平要明显高于大一和大二女生。

(三) 求美求廉动机, 攀比与炫耀同在

调查发现, 质量、价格是吸引女大学生进行消费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的同学都希望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但调查问卷的最后一题“您对当代女大学生的消费有什么看法和建议”的结果显示, 87.65%的同学都承认当代女大学生的攀比心理严重, 由于攀比的心理从而就会导致一些盲目消费和超前消费。而在攀比心理的支配下, 女大学生就会更多的考虑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 自己的消费就会受周围人的影响, 在“您认为自己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养成主要受哪些方面的影响”这一选项中, 36.67%的同学都会选择“周围同学”, 从这个数据我们也能看出女大学生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周围人的影响。在这种攀比心理的支配下, 女大学生在消费时考虑的可能就不是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 而是商品所蕴含的象征意义, 以显示自身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其目的就是肯定自己和表现自己, 从而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四) 消费结构基本合理, 多元化趋势已出现

女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娱乐消费和人间交往消费等等,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女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现在的女大学生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 更加注重学习消费和人际交往消费, 这两部分的消费比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最近几年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 所以同学们在校期间更加注重自我能力的提高, 而人际交往消费的提高, 说明女大学生渴望毕业后能尽快融入社会, 在未来能够有一个高品质的生活。

四、建议及对策

(一) 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

当代女大学生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潮流当中, 往往会产生一时偏激的消费观念, 过于追求时尚潮流, 超前消费, 超过自己所能承担的水平, 给家庭增加了很大的负担, 在访谈中发现, 女大学生购物大多数是盲目的, 有些仅凭心情去消费, 还有一些女生在食物上花费很小, 吃饭也不注意营养, 而把省下来的钱去买衣服、鞋子或其他的一些能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消费品。而女大学生作为消费上未能完全独立的消费群体, 应该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 花费要与自己的经济实力相匹配, 为自己制定科学消费计划, 应该以智力投资和学习消费为主, 生活消费为基本保障, 而文化娱乐只是生活的一种补充, 不能本末倒置。

(二) 树立自理消费的意识

在调查中发现, 85.77%的同学的生活费完全是由父母给予的,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我们中国, 孩子只要还在上学, 父母就有义务来承担孩子的生活费以及学费, 因此大多数同学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 其实大多数大学生都已是成年人了, 不应该总是寄托于自己的父母而生活, 应该学会独立和自立。上大学不像上中学, 学生大多数的时间是自由的, 完全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习的情况下去做一些兼职或者勤工俭学, 这既可以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有利于毕业之后在这个激烈的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又可以帮家里减轻一些负担。

(三) 家庭应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

在“您认为自己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养成主要受哪些方面的影响”的5个选项当中, 71.43%的同学选择了“家庭”;这说明家庭对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 在校的女大学生当中, 很大一部分同学都是独生女, 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 有些女同学从小就养成唯我独尊的自私与任性, 自理能力低下, 在消费上表现为盲目消费, 自控能力较弱。因此, 家长应该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针对那些消费习惯不好, 自控能力较差的同学, 家长可以缩短发放生活费的期限。

(四) 注重内在美的培养

在与部分女生谈话的过程当中发现, 当代女大学生太注重外在的东西, 衣服、鞋子要穿品牌, 在感情上投入过多的金钱、时间和精力, 而在学习上的投入却很少, 完全忘记上大学的目的。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所以要更加努力来提高自己, 在校期间要以学习为重, 用知识来武装自己, 做个有智慧的女人。

参考文献

[1]康开洁.大学生消费现状透析[J].职业圈, 2007 (5)

[2]李冉.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及建议[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2010 (6)

[3]马芙玲.浅析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存在的问题[J].商业现代化, 2006 (9)

大学生信用卡消费调查分析 篇8

1 发展原因

从直观的角度上来讲,出现供给必然是有需求,信用消费能够在当今大学生群体范围内快速增长的直接原因就是学生超前消费的需要。为了进一步调查我校学生的信用消费状况,研究小组在学校内针对本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作为数据参考,在回收的185 份有效问卷中,有148 人有超前消费的需要( 以月为单位) ,在实际拥有信用卡的99 人中,有20 人每个月都会有信用卡消费3 次以上,69 人每个月使用信用卡消费1 ~ 2 次。由于校园中的调查总量略小,只作为一种参考,但不难看出大学生对于信用消费具有较大需求。

说到信用卡,那么必然要提到银行。信用卡作为银行至关重要的业务,对于掌握优质用户,推进相关业务发展,通过手续费和利息增加收入等方面都有很强的经济意义,而关于大学生信用卡方面,笔者将2009 年作为一个分界点来分别分析。2005 年10 月招商银行正式发行中国第一张专属学生的信用卡———YOUNG卡,从此拉开了中国大学生专属信用卡的序幕,随后中国各银行迅速跟进,分别推出具有自己银行特色的大学生专属信用卡,其中以中国建设银行的名校卡最为典型,其首次将银联引入到大学生信用卡中,并在学生毕业后由龙卡升级为名校卡,并根据所读高校的校徽等标志进行定制,成为该校毕业生的校园记忆的承载。就是在这样的进程中,银行普遍关注于向大学生发放信用卡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对随后而来相关问题重视不足,直接导致了大量的坏账问题与个人信用问题。所以,针对大学生信用卡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各个银行在2009 年以后逐渐停止发放大学生专属信用卡,这也就是上文中所提到的为什么要用2009 年作为分界点。通过对银行业工作人员的询问我们了解到当时的一些情况,在大学生信用卡大量发放以后,很多学生由于刚进入大学或自己首次拥有信用卡,还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消费观,使用信用卡一定程度上逃离了父母的监管,同时也缺乏理财意识,致使大学生经常出现超出自己可以支付的范围,在还款周期内经常出现无法偿还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大量的恶意透支,虽然事后,银行通过学校联系到学生家长,但依然存在支付困难的情况,同时也大量地消耗了人力物力,这与银行发行大学生信用卡的原意背道相驰,在大学生专属信用卡问世的几年后,问题的累积使得银行业不得不考虑终止这项业务活动。

其实,就目前的形式而言,信用卡在大学生中普及程度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就消费选择而言,信用卡所占比重优势并不明显。由于当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O2O时代的到来,以及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带有信用消费功能的APP正在快速占领市场,而大学生作为年轻,高素质,接受能力快的消费群体,在短时间内就造就了一批信用消费软件的崛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先花花与趣分期。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于信用卡的需求就在于可以提前消费,说到底就是提前享受,而这些新兴的APP所推出的模式就是分期支付,不管是电子产品一类的实物,还是课程培训、旅游一类的非实物,都可以先享受后支付,其实原理上与贷款的方式比较像,但从实际的消费角度上来考虑,这类较小额度的消费与实际的贷款差距较大,而且相对于贷款的大量金额的抵押,这类APP所提供的条件更为便捷,对于信用卡就形成了极大的挑战,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分期付款所设置的每月还款较信用卡更为直观。当然,就目前情况而言,这类APP的功能与信用卡的实际功能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一方面,它的注重点或者说也是唯一的经营点只在于固定的消费选项,而信用卡的可用范围要大大超越它们,软件的消费方式可以看作是将商品与这种信用消费进行了必要的捆绑,而信用卡的消费模式基本上属于自由消费; 另一方面,从信用角度来讲,信用卡可累计增长的信用额度与可靠性都要高于这类软件。不过,这种在线消费的方式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各个电子商务团体都希望通过自己提供的服务吸引更多的消费或投资,例如在电商领域中首先开展类似服务的京东商城,于2014 年2 月公测 “京东白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推出 “三零模式( 零首付、零利率、零手续费) ”, “京东白条”功能也被中国金融界视为个人信用消费产品的雏形。在此之后,例如淘宝网,聚美优品,当当网等也快速做出反应,中国的电子商务极速发展毋庸置疑,那么传统的银行业如何在这种大浪潮下参与到竞争中去,又如何在这些新型的信用消费模式中立足,是我们必须要正视的问题。

2 大学生信用消费现状

对于当前大学生的信用卡消费习惯,在校园内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90 份,回收有效问卷185 份,表1、表2 和表3 对抽取问卷调查内容进行分析。

2. 1 信用消费方式增多,信用卡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

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信用消费方式的调查结果为148人习惯使用信用卡,73 人习惯使用购物网站的分期付款功能,51 人习惯性选择分期类APP,28 人选择合约型产品,我们也能够看出,超前消费已经是当代年轻人的一种普遍的消费观念,信用卡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在统计的结果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信用卡支付已经受到来自新兴支付方式,特别是分期付款方式的严峻挑战。

2. 2 信用消费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调查中,80. 54% 的学生生活费来源于父母,而在固定的生活费控制下,可以额外教给学生自己支配的金额相对来讲必然较少,这也是当时银行发放大学生专属信用卡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弊端在于,透支后的还款期限较短,如果购买较大金额的产品很可能就会面临无法还款的窘境。而分期付款相对来讲对学生造成的压力就要小很多,举例而言,一件两千块的商品通过分期购买,假定还款期限为一年,每个月所要偿还的金额不到200 元,这与信用卡的功能相对比就方便得多,但这种以分期付款为主的新兴消费方式最主要的弊端就在于,在进行第一次较大金额的购买后,短时间以内不会再进行购买,从而拉大了消费的周期性。不过,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信用消费推动现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向快速化,网络化,便捷化发展。

2. 3 消费偏好的改变

在我们的统计结果中,占据消费比例最大的为服饰类( 55. 68% ,统计选项为多选) 和电子产品( 49. 73% ) ,这两大类是传统的大学生消费主要增长点,而在我们的统计中,学习培训( 40. 54% ) ,旅行观光( 39. 35% ) 在众多选项中脱颖而出,这标志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变化,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当代大学生消费偏好逐渐发生变化,从原来的满足于购买实物到现在的更倾向于培养自身能力,开拓视野方面的无形化投资,这代表的不仅仅是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变化,更是大学生群体整体的素质的一种提升,这是对社会释放的一个良好信号。

2. 4 信用消费的选择多样化

正如我们上文中所提到的,在如今的电子商务社会中,消费模式的更新发展使得我们能够进行消费的方式,包括像很多理财机构都已经推出信用式的投资方式。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通过第三方信用评级机制,以在电子平台购物的购物额度计算,不直接通过信用额转化成现金,而是通过与其他租赁形式合作如汽车租赁,房屋出租,酒店,旅游等方向的合作,使信用额直接转化成实物,从而打造O2O形式的信用生活。而这种新兴的信用方式在信息量大,传播迅速的大学生群体中是具有十分乐观的前景的。

2. 5 大学生理财意识的增长

在表4 问卷结果的统计中,我们不难发现,理财计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拥有自己明确的理财计划的人群中,拥有信用卡的人数远远高于没有理财计划的但拥有信用卡的人数,也说明大学生的理财意识是家长对于其自我管理能力与消费意识一种判断。拥有明确理财意识的学生往往能够获得家长在监管上的信任。

从近几年社会发展的变化,以及理财热的出现来讲,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的高知识、年轻化层面,所反映出的整体变动十分明显,虽然大学生能够管理支配的理财金额较少,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理财的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比如对于利率的更为敏感,传统的银行存款与线上电子存款,以及电商微商等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迅速开展等。从家庭的层面上来讲,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使得中产阶级正在不停增多,社会阶层结构逐渐由金字塔形向橄榄形转变,许多家长也充分意识到对儿女理财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大学期间经常小额度的支持子女进行理财的培养,客观上为信用消费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3 当前大学生信用消费存在的问题

3. 1 消费观念

第一,虽然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乃至整个年轻群体的消费观念都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从消费控制度来讲,依然存在很多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的情况。在总量为185 人的调查中,有111 人每月都会产生冲动消费行为,其中有20 人在一个月中会产生三次以上的冲动消费行为,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来由于年轻的大学生群体刚刚步入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家长的监管,并自主掌握了资金管理权,所以必然会出现类似的盲目消费的问题。

第二,就是超前消费,其实这种消费形式是现代生活的一种体现,是现代人享受生活的一种表现,也直接地刺激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这里要讨论的问题并不是这种消费方式的问题,而是在超前消费后,一些大学生往往没有偿还的能力,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第三,消费结构不合理,下面是本次调查统计中大学生们对于消费方向的选择,本次调查问卷发放190 份,回收有效问卷185 份,表5 为大学生信用消费的倾向统计( 多选) 。

在表5 统计结果中,将信用支付方式与购买商品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数据表明,例如可以在网上购买的实物,如服饰,化妆品,珠宝首饰等产品,与购物网站分期付款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 847,0. 646,0. 852。而在实际场所消费,如学习培训,娱乐场所,旅游度假,与信用卡支付的相关性系数0. 582,0. 688,0. 752。经过分析数据表明,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娱乐消费的信用支付方式依然以信用卡为主,而线上购物则出现利用购物网站的信用支付方式的大量增长,两种主要的支付方式分界较为明显。

在分析图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学生群体在娱乐消费中所占比例较大,而相对来讲,传统意义上的生存性消费与发展型消费所占比重并未占据主要地位,当然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关,然而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大学生群体中的消费结构不合理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但是,对于商家来说,从当前大学生消费的偏好方面入手,大学生群体依然是规模庞大、潜力深厚的消费群体。

3. 2 监管问题

在大学中,我们也会遇到下列情况,比如通信商向学校提交律师函,银行向学校提交催款单等状况,这些都可以看出,在信用消费方面,目前缺乏完备的管制,无论是从获取资格,使用过程,还款过程都存在监管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尤其是已经宣传多年的大学生信用档案与个人信用评分机制还没有完全引入到大学生的综合评价之中,对于信用消费的进一步开展与发展都是不利的因素。

3. 3 商家的刺激

这个问题是影响信用消费发展的客观因素,可以说是左右信用消费的双刃剑,商家为了获取利润必然要有一定的宣传,但是目前很多运营商的宣传中只突出消费内容,而没有讲明消费后的一系列问题,所以对于当前大学生群体在信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坏账赖账现象负有一部分不可推卸的责任。另一点,对于大学生的身份信息保护也不尽如人意,由于在学校中办理业务需要填写大量的个人信息,而这些信息在大学校园中加以利用即可在未通知本人的情况下增开其他业务,这也导致了许多大学校园中的经济纠纷,所以,监管不仅仅要针对学生群体,对于商家也要有详尽的监管规定。

4 关于当前大学生信用消费现状的对策

4. 1 加强理财观念培养

在学校中,相应的开展有关理财的课程,不必要单独设立,可以在比如职业生涯规划这类辅导型课程中加入关于理财的内容,加强大学生对于自己支出的控制以及消费方向的选择。理财作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技能,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提高,也是对学生价值观的修正。

4. 2 完善信用体系监管

上文中提到了关于信用监管的问题,目前对于存在坏账、违约等情况的学生没有具体可实行的法律条文或规定,而在大多时候依然是靠道德约束,使得对于信用消费的衡量没有标准尺度,所以,加快完善信用体系监管,会更好地促进信用行业的有序发展。

4. 3 引入竞争

对于进入国际化的市场,以及互联网影响下商业环境中,信用消费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信用卡这种消费方式,同时也不再是银行业的特权,新兴的信用消费方式的引进使得整个信用消费市场产生良性竞争,互相借助经验,学习国际先进理论,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来制订详细的市场方案,更好的营造信用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陈鹏.消费价值观对大学生信用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4).

[2]罗嘉敏,陈佩芬,文娟秀.大学生信用消费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4(19).

[3]张海舰,王芹芹.大学生信用消费“透支”现象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

[4]刘志梅.我国信用消费发展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8(11).

[5]李秀明,牛瑾瑜.2009年北京高校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市场,2010(19).

我国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研究 篇9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正发生着变化。大学生是思维最活跃、反应最敏捷的高智力群体, 是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是当代经济体制下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设计了一份开放式调查问卷, 对大学生每月平均消费、主要支出以及饮食、日常用品、学习、娱乐、交际等方面的消费情况 (见表1) 进行了调查, 希望通过调查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及消费观念, 探讨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注:交际消费包括通信费、谈恋爱等的消费;饮食消费除包括常规性的饮食外, 还包括零食饮料、外出饮食等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与消费观念的调查

2010年11月8日-26日, 笔者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鲁东大学、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西华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烟台职业学院的562名学生 (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其中, 女生占51.52%, 男生占48.48%, 农村的大学生占56.98%, 城镇的占44.02%) 作为研究对象, 发放纸质调查问卷、电子版调查问卷, 收回调查问卷547份, 经过有效度分析, 最终得到有效调查问卷532份。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 大多数的大学生消费还是比较合理的、理性的, 一些大学生已有理财意识, 合乎在大学这一阶段的消费水平。但也有不少大学生盲目消费, 攀比心理、虚荣心理比较强, 缺少艰苦节约的斗志和合理理财的理念。39.63%的大学生认为有时候消费过于奢侈, 而19.82%的大学生则表示自己从没关注过大学生的消费问题。

二、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消费观念问题的分析研究

(一) 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特点

1、经济来源较单一

作为经济来源相对较少的大学生, 由家里供给生活费仍是绝大多数大学生获取生活费的主要途径。调查显示, 22.26%的大学生通过做一些兼职, 如发传单、家教、促销、酒店服务员、模特、打字员等等, 通过做兼职不仅可以获得一部分报酬, 并且还可以锻炼自己, 增加自己的阅历, 因此, 许多大学生在调查中表示自己在空余时间里会经常去做一些兼职。6.71%的大学生选择了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来拓宽生活费的来源。另外, 约有2.44%的大学生选择的不同于以上三种方式的途径作为自己生活费的来源。

2、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

经济的飞跃式发展、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与社会接触面的不断广泛, 这都严重冲击着大学生传统的消费观, 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相比其他人群, 花在饮食方面的费用仍是大学生最大的开支。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 97.87%的大学生表示每月的消费都以在饮食上的花销为主。购物 (包括服装、饰品、生活用品等) 是大学生的第二大消费开支 (占50.30%) 。其次是交通、通讯上的消费 (占45.12%) , 由于大部分大学生都是在异地求学, 所以通过电话联系家人和朋友便成了主要途径。另外, 谈恋爱花的电话费也使得大学生在通讯上的消费比例增加。当问及平时主要以哪种方式外出时, 16.16%的大学生选择外出以步行为主, 71.65%的大学生一般以坐公交车为主, 一般外出以打的为主的达2.13%, 而一般骑车外出的只占10.36%。上网、K歌等娱乐活动大大的丰富了大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调查显示, 娱乐也是大学生月生活消费的主要支出之一 (占27.74%) 。相比较而言, 仅有21.65%的大学生月生活消费的主要支出是学习费用。

(二)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1、理财的观念与意识较淡薄

在调查中, 30.18%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的月生活费足以满足一个月的所有支出, 并且还会有部分剩余。高达63.11%的大学生的月生活费基本上能满足自己的开支, 有时候甚至也会出现“捉襟见肘”的局面。6.7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费不能满足自己的开支, 月底会借同学的钱花。当问及是否会定期做下一阶段的消费计划、预算时, 高达71.95%的大学生表示不会做计划、预算, 而会制定消费计划的大学生只占28.03%。此外, 在76.22%的大学生没有在购物之前列清单的习惯, 只有23.78%的大学生会在购物之前列清单。

2、消费结构不合理

花在学习上的费用少, 花在娱乐、购物上的较多。在调查中发现, 每月学习方面的花费 (包括文具、书籍、复印等) 在30元以下的高达69.51%, 30元-60元的占34.45%, 60元-90元的占8.54%, 高于90元的只有3.35%。但是平均每月娱乐费用在300元以上的大学生就占5.48%, 买的衣服的价格一般在200元以上的高达18.90%。在吸烟、饮酒上的开支增多。据调查, 有吸烟、饮酒习惯的大学生的比例为29.88%。在这些人群中, 因吸烟、饮酒而产生的费用约占生活费的20%-40%的大学生的比例为11.22%, 因吸烟、饮酒而产生的费用约占生活费的40%以上的大学生的比例为6.13%。

3、消费心理不健全

盲目、无计划的从众消费。许多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缺少计划与理财的意识, 盲目无度的消费。当代大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上消费观念的影响, 媒体的宣传也往往促使大学生买一些并不适用或实际上用不着的东西, 造成从众消费、攀比性消费。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 倡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应自觉摒弃奢靡的消费观念, 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 改掉超前消费的陋习。在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性消费的今天, 大学生更应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自立自强, 勇于承担起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 以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来完成大学学业。

(二) 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意识和行为

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在调查过程中, 很多大学生反映学校应开设一些关于理财的课程或组织开展一些关于大学生消费的讲座, 增强大学生的财商。

(三) 社会、学校、家庭营造良好的消费风气, 共同对学生的消费进行教育和管理

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养成离不开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合作。社会作为大学生消费的重要场所, 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 家庭作为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来源, 三者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消费风气, 共同对学生的消费进行教育和管理。社会应引导理性消费的主流方向, 加强健康消费信息的传递。学校应该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 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要加强对子女消费的监督与引导, 并要积极鼓励子女在校期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不仅关系到校园的和谐, 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当代经济体制下的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他们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引导。

参考文献

[1]、孙建海, 李艳, 郭巧, 汪朝杰.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调查研究[J].科学大众, 2010 (5) .

[2]、茶利强, 杨学, 王玺.80、90后大学生消费观研究现状[J].科教导刊, 2010 (10) .

[3]、行岁锋.解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观[J].中国经贸导刊, 2010 (9) .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调查 篇10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已经成为特殊的消费人群。一方面,他们尚未独立,还需父母资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他们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强烈的消费欲望;同时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家庭经济背景多数较好,也为他们的消费理念加入了特殊因素。大学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新鲜血液,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个人消费观念乃至经济方面的实际情况对高等教育的开展尤为重要。本文以大学生消费心理为主题展开调查,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生存在的消费现状及其原因,并借此培养他们的科学理性消费观念。

1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调查

研究随机选取了广州市四所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了问卷调查方法,从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消费来源、消费种类、消费取向进行设计,其调查结果如下:

1.1 大学生月均消费金额67%在800-1000元左右,极少部分

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在500元以下,相对比的有15%左右的大学生月消费水平在1000元以上甚至更多,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是较高的,且大学生们之间的生活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1.2 大学生们的生活费大部分都是来源于父母,有些大学生是

靠平时的工作(兼职、勤工助学)以及奖学金来贴补生活费的。对于大学生们来说,他们都会把剩余的生活费存进银行,但也发现大学生偶尔会出现生活费不够用的情况,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大学生们多数会求助父母。

1.3 大学生的消费种类单一,其生活费主要是花在饮食上,此外

大学生们的另一个花费方式是游玩享乐。而大学生们的学习费用以及音像制品的费用相对较少。可见,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多以玩乐为主。

1.4 在调查的结果中我们还发现,大学生的消费取向不合理。

大学生们大部分没有一个系统的消费观念,甚至根本没有合理运用个人生活费的想法,没有好好规划自己的生活费用,其学校在大学生理财方面也显得并不是很重视。

2 独立学院大学生消费取向的主要体现

2.1 品牌时尚是永恒的追求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一群高等学历,思想观念前卫的特殊的群体,他们始终站在潮流的前线,追求新鲜的事物,他们追求时尚的生活学习方式,担心自己会落后于潮流。大学生是一群特殊的消费队伍,他们的消费眼光主要是追求新潮,追求时尚和情趣,他们在进行消费的时候,往往带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现代社会品牌就代表了商品的质量,决定了商品有较高的价格。

2.2 主流价格、质量和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

在实际消费过程中,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为讲求实际、适度消费以及与潮流并进,他们消费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物品的使用价值,往往比较看重商品的质量,同时在注重价值的基础上对时尚和潮流的定义也更加深入,两者合一的产品最值得信赖,此种心理在当代大学生消费群体中最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2.3 消费注重符号价值

一件商品,有着彰显社会等级并且进行社会区分的功能,这就是它的符号价值。一件商品的符号价值越高,它就越能将消费者与其他人区分开,并体现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声望。而一些人追求的这种重视商品给个人带来的一些社会信息的消费,叫做“符号消费”。于是人们选择的消费成了通过名牌体现个人,表现自我个性的行为,成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攀比,相互认同的标记。因此,符号消费又可以划分为两种符号表现形式:一是“趋同”,二是“示异”。所谓“趋同”,就是通过消费上的一致,用来认证自己与一个自己认证的小群体成员之间的统一。具体表现就是,当群体内的其他人买了一种商品的时候,尽管自己并不需要那件商品,但是为了保持统一还是买了。而购买商品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需要它的使用价值,而只是为了在自己的小群体里保持一致性。所谓“示异”,就是在消费的时候,避免和别人的一样,尽力选择不同的商品。

3 独立学院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3.1 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差距逐步增大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日常消费主要以生活消费为主,饮食费用和时尚用品及享乐开销是重中之重。而对学习资料和文化用品较少,这种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质量。同时在对大学生月平均消费的调查中,有不足8%的学生在500元以下的生活水平线上坚持学业;67%的学生月平均消费在800-1000元之间;有10%的学生维持在500-800之间;而有15%的学生月消费则在1000元以上。在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在逐步增大,两极分化将更加显著。

3.2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同学愿意宁愿节衣缩食或者牺牲自己其他的开支去购买一个时尚的笔记本电脑和最新的手机;有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购物需求,比如一双昂贵的运动鞋或化妆品,他们不惜去借钱购买甚至去让银行卡透支。这反映出了,现在的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不懂得量入为出,往往只是图一时的快乐,而在满足自己的购物欲望之后,就背上沉重的债务,严重的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3 储蓄观念淡漠,理财观念需培养和加强

在问及学期末经济情况如何时,72%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限额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因专业知识而注重理财的学生,数量极为有限。可见,当前大学生的理财观念需要加强引导,注重培养。

3.4 恋爱支付过度

在调查中发现,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需要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在50元左右,多者则达到1000元以上(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4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心理成因及影响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活动是消费者在购买行为的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是消费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因经济背景良好,其消费心理也独具特点:广范的知识面使其在消费时注重知识性,对新鲜事物热衷并乐于尝试,使其在消费的同时注重时尚性、潮流化,强调新颖美观;由于个性独特,思想起伏,在消费时会情绪化,即兴购买、冲动性的购买代替计划性的购买;而富于创造力的思维、强烈的表现能力,使大学生在消费时注重个性,追求与众不同。消费态度,即个体以特定的方式对待人、物、思想观念的一种倾向性。消费态度通常决定了大学生对某种商品的评价,甚至代表了某种积极或消极的感觉和行为趋向。大学生在消费心理上表现出以下特点:

4.1 追逐新鲜心理

对于新产品,不少大学生在广告舆论和宣传的长期影响下,或是接受赞同,或是产生逆反心理,但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最终趋近新产品,进而产生消费。

4.2 求美唯美心理

这是大学生以追求欣赏价值为主要目的的购物心理。在同一品牌、同等价位、相同款式、不同色彩间,大学生的消费选择自然以达到最大欣赏价值为目标。

4.3 时尚名牌心理

青春是激情张扬的时代,大学生追逐个性,为了显示商品的附加属性,如气质品位等,或为了炫耀自己,他们十分在意商品的品牌,追求品牌卓越、款式新颖的进口高档商品。通过消费此类商品,以达到表现富有、高贵、洒脱、时髦的目的,此类大学生消费群体极少考虑到商品使用价值和商品的实际质量。

4.4 盲目从众心理

主要是指消费者在购物认识和行为上不由自主地倾向于同多数人相一致的消费行为。意志薄弱、顺从型性格的大学生从众心理更强一些;当大学生对商品的认知程度不足,缺乏必要的自信,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实现消费的目的时,更多地表现出从众心理;从消费利益的角度讲,大学生多认为随着多数人购买总会得到好处,即使上当受骗,也是大家一起上当,以求得心理上些许的安慰。

5 独立学院应引导大学生树立个性、文明、科学的消费观念

5.1 发展个性消费

由于个性的不同,不同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也迥然不同。美国社会学家戴慧思认为:“高速的商业化进程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而且打破了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垄断。”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对大学生的消费,尤其对于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应以学生为本,遵循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选择,因此,我们不宜压抑大学生的正常消费,相反,在购买力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发展其个性消费。

5.2 消除不良消费

消费所追求的内心满足是永无止境的。有些大学生一味地想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平衡,而滥用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能力去赶时尚、追新潮,这不仅会助长讲名牌、好攀比、爱虚荣等不健康的消费观念,还会出现过度消费的情况,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应该在大学生中倡导文明消费行为,加强自身修养,抵制畸形消费,消除不良消费。

5.3 倡导文明消费

文明消费即强调健康向上的消费精神,反对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费;强调智力性、发展性消费,反对只重视娱乐性、享乐性消费,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实现最大的消费价值。通过倡导文明消费,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弄清什么是正常的、适度的、健康的消费;什么是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消费,从而正确地评价和选择自己的消费行为。

5.4 提倡科学适度消费

由于从小受到过度照顾,远离家长过独立生活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没有理财的经验。因此,必须提高大学生对国情、社情和家情的认识,要对学生的消费加以科学的指导,使大学生的消费步入健康、科学、适度的轨道。

摘要: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因其家庭经济良好,在消费观念上呈现出消费高水平差距大、消费种类单一、消费取向不合理,本文分析消费现象后面存在的心理原因,提出学校应引导大学生建立科学、文明、个性的消费观念。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1]成四堂.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探微[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秦云,祝志杰.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原则浅论.华东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3]闫缨.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和引导[J].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1).

青海省大学生日常消费状况调查 篇11

关键词:消费调查 大学生 青海省

为了掌握真实的大学生经济水平和消费情况,为学校制定各种资助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指导大学生养成科学的消费理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青海省大学生进行调查,在该省大学的教室、图书馆、食堂、自习室等地方发放500份调查问卷,收回475份,有效问卷470份,回收率为94%,并对这些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

一、青海省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的来源分析

从表1分析得知,青海省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多样化,主要包括家庭提供、助学金、助学贷款、兼职收入,但是以家庭提供生活费为主,其他消费来源为辅的特征较为明显。

(二)青海省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

1、基本生活消费

基本生活消费主要分为饮食消费和生活必需品消费两方面。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得知,饮食消费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比例高达78.0%。由于消费收入水平的制约,大学生恩格尔系数较大,大概是0.5,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值。同时,肥皂、衣服、鞋袜、牙膏、洗衣粉等大学生日常必需品的消费比较固定。

2、网络通讯消费

网络通讯消费主要是大学生使用手机或互联网产生的一些费用[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网络消费,64.89%的大学生每学期平均网络支出100元以下;3.83%的大学生网络支出高达300元以上。相比于网络支出,手机通讯消费所占比例较大,50.34%的大学生每学期平均手机通讯费用支出300元以下。30.85%的大学生费用支出在400元—500元之间。6.38%的大学生支出超过了500元。

3、休闲娱乐消费

当前,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也是如此。没有生活负担,没有初高中升学压力,有了充足的自由分配时间,这些都为大学生追求高品质生活提供了条件,看电影、逛街购物、假期旅游、唱歌健身等潮流娱乐方式备受大学生追捧。

4、人际交往消费

人际交往消费是为了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人脉网络的支出。当前,大学生各种人情消费支出日益增加,每到一些特别的节日或同学生日,请客吃饭、唱歌、送礼物都是必须的。本文调查结果显示,26.02%的大学生除了日常人际交往消费外,每月额外花费平均用200元—400元在陪朋友唱歌、逛街、购物、看电影等交际活动上。

5.自我发展消费

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就业竞争压力,青海省大学生也渐渐意识到增加自身竞争力的必要性。除了确保优异的专业成绩外,大多数学生购买辅导资料、教材,并参加各种专业有关的资格考试,从而提高自己竞争力。本文调查结果得知,47.66%的大学生平均每学期的自我发展消费在100—300元之间。

二、青海省大学生日常消费特点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水平适中,但个体差异正在加大

青海省大学生消费能够坚持量入而出的原则,然而个性差异较大,小部分大学生消费水平较高,同时也有一些困难家庭的大学生消费水平只能够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城市、城镇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省的大学生。

(二)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但在个人发展方面支出较低

分析青海省大学生月均消费得知,主要包括伙食和购买日常用品等生存消费,同时也包括了通讯、娱乐、交际与学习等方面的消费。调查得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增长,大学生消费多元化特征日益明显,其在旅游、人际交往、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比例日益增加,然而在个人发展方面的消费支出比例较小。

(三)大学生消费相对理性,但缺乏计划性

在消费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注重商品的性价比,消费比较理性;但是有些大学生一味地追求潮流、时尚,看重品牌,个性化消费行为尤为严重,消费水平日益增长。同时,在消费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缺乏计划性,随意消费,有的大学生无法量入而出,合理分配,理财能力缺乏。

三、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的思路

为了引导青海省大学生合理消费,培养他们科学合理的消费习惯,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第一,加强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大学各班主任应该采用课堂教学、开班讲座等方法,积极同学生交流沟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消费观,帮助其改正不合理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是一种思想之内的东西,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正的,这是一种内在素质,应该从根源上去改正不科学的消费观念,这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而言尤为必要[2]。第二,培养大学生理财能力。经过支配金钱,科学消费,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金钱,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运用金钱的能力。第三,营造良好的消费风气。教育学生不得相互攀比,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第四,倡导勤工俭学。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一定的资助,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业。

总体而言,青海省大学生消费状况比较合理。本文重点调查分析了该省大学生消费来源、结构与观念等方面,发现该省大学生消费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消费水平个体差异显著、个人发展支出比例较小及消费缺乏计划性等方面。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培养,采取有效方式引导大学生消费更加理性,从而使得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薛秀军,吴巧.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及其对策—以厦门、泉州四高校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1(04):21—23.

[2]白洁.高校校风中应高扬“健康消费”之旗—以广州高校为中心[J].经济研究导刊,2011,10(04):651—653.

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 篇12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购物,网络消费行为

一、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现状

网络消费现已成为当前消费的一个热点, 大学生接触网络早, 接受新事物能力强, 现已成为网络消费的新主力。作为中国市场消费的年轻力量, 大学生网络消费正急剧飙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网民已达5.38亿, 其中学生网民已高达39%, 随着大学生网络消费规模的扩大, 问题也越来越凸现出来, 如网络消费支付的安全性很难得到保证;网上诈骗危险的存在;网上消费产品的质量问题等等。本文我们主要从大学生网络消费的性别比例、制约因素等进行调查研究, 讨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网络消费趋势, 有助于高校了解并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健康的网络消费观念。

二、调查目标及样本选取

本次调查以新乡市五所高校全体在校学生为总体, 采取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 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 回收问卷1121份, 其中1089份为有效问卷, 有效回收率为90.75%。被调查对象遍及五大高校所有宿舍楼合格宿舍楼楼层, 问卷数据能基本上科学的反映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各个层次大学生的网络消费情况。调查样本构成情况见下表:

三、大学生网民基本信息

1. 大学生网民年级构成与性别比例组成。如下图所示:

2. 大学生消费背景了解。

我们对此次被调查人员的月生活费进行了简单地了解, 调查数据显示出:生活费300元-500元的占到19%、501元-700元占47%、701元-900元占29%、900元以上占5%。其中有67%的被调查人员有过网上购物的经历, 剩余的33%没有网上购物的经历。

四、大学生网络消费情况统计

1. 网络购物的制约因素。

对未参与过网上消费的人群, 我们进一步分析了他们不进行网络消费的原因, 如图3, 本次调查结果可知, 制约网络购物的最大因素是担心商品质量有问题。

2. 网络购物的优势。

对于参与了网上消费的人群, 我们对其采取网络消费行为的原因也进行了分析, 他们选择某一网站购物, 看重因素的具体分布如图4所示。对于整体调查结果而言, 我们认为价格便宜是网络购物最大的优势。

3. 网络购物的主要购买项目。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被调查者主要用于购买服装首饰及书籍出版物。如图5所示:

4. 网络消费服务商的选择。

在本次调查中, 我们对消费者所熟悉的网络消费站点, 我们进行了综合比较, 通过大量的调查, 我们了解了各个网站对消费者的不同影响程度, 如图6所示。

5. 网络消费选择商家的依据。

在消费者采取网上消费行为时, 他们都是有所依据的, 我们将其看重的问题进行了统计, 如图7所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网络消费者在进行网络消费时受产品性价比的因素网络消费时受产品性价比的因素影响较大。

五、大学生网络消费情况调查分析

通过上面的图表, 我们可以观察到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要求, 大家可以渐渐的接受网上购物, 但是却在担心自己所购买物品的质量问题。网络的虚拟性让人们无法消除对他们所做交易的怀疑, 而要进行购物, 消费者更看重的是商品的性价比。而所购买的商品也大多是自己看中、商家可靠又有朋友推荐的。综上所述, 网络消费给大家带来了方便, 唯一明显不足之处便是网络的通病——不可靠。

同时, 我们也可以看到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会产生跟风的心理, 所以购物的网站也会相对比较集中, 大部分消费者都选择了如淘宝、当当等网站。网络消费的物品以服装饰品等最为显著, 这主要取决与被调查人群的特殊性, 大学生群体本就是一个对服装饰品等需求量比较的大群体。其次便是书籍出版物, 这些都符合大学生的根本需要。购物过程中遇到物品质量的不可靠和网上与现实中的差异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源自于网络的虚空性。总的来说, 人们还是普遍比较喜欢通过查看销售记录和网友评价来决定自己是否值得为其消费。

网络消费的出现本就是因为现代大众的需要, 只是其全面展开还需要时间而已。消费者只是需要更简单更快捷更可信更实惠的产品与服务。而网络消费就该顺着大众的要求尽量做到更全方位的周到, 将网络购物的步骤减到最少、避免违法现象的发生, 将送货的速度加快以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网络消费旨在便捷, 终会占领高端市场。

六、结束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网络购物活动还处在比较低的层次, 购买的商品大都金额较小, 这与大学生还处在是纯消费者有一定的关系, 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大学生对网络消费时的安全性及商品的质量上面还存在担忧, 并没有完全信任网络进行消费。但是随着近几年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 及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网上消费的方便便捷、购物价格的低廉等竞争优势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进行网络消费, 这也将进一步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商家由实体经营转为网络经营, 它将成为达到新经济时期“多赢”效果的理想购物模式。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 大学生互联网普及率的迅速提高, 以时间换金钱的“群体议价”购物观将成为最新网络购物守则, 网络购物必定会成为今后大学生购物的一种主流模式。

参考文献

[1]郑桂玲, 陈佳丽.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调查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1, 648, 71-72

[2]王春晓.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13, 164-165

上一篇:开展中华文化培训下一篇:城市土地集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