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大学生服饰消费调查表(精选6篇)
当今大学生服饰消费调查表 篇1
大学生服饰消费调查问卷
系别:性别:
1:您平均每月购买服饰的花费所占生活费的比例 A:全部B:大部分C:一小部分D:没有
2:您觉得自己的生活费足以支付服饰消费
A:十分充足B:差不多C:看情况D:完全不能 3:您的经济状况如何
A:富裕B:比较富裕C:一般D:不富裕
4:您购买服饰的方式
A:到专卖店B:平价店C:网上购买D:地摊或小店 5:您支付服饰费用的方式
A:信用卡B:银联C:现金D: 其他
6:您购买服饰最注重
A:价格B:质量C:品牌D:款式
7您经常购买衣服吗
A;很多B:较多C:一般D :很少
8:如果购买一件名牌服饰,您觉得目的在于
A:耐穿,质量好B;为了心情愉快提高生活质量 C:没想太多,跟着潮流走D:怕被别人看不起
9:您觉得商家促销活动对您购买服饰的影响力大小 A:很大B:一般C:较小D:没影响
10:您对您现在的服饰消费水平满意程度
A:满意B:比较满意C:应当减少开支D:不满意 11:您经常购买服饰的档位
A:名牌服饰B:普通品牌C:平价服饰D:便宜服饰
谢谢您的合作!
当今大学生服饰消费调查表 篇2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大学生尚且不是独立的消费者。据相关调查显示, 有85.4%的学生“主要经济来源”来自于家庭的资助, 有6.1%的学生是通过银行贷款, 2.4%的大学生通过助学金来维持开支, 而仅仅只有3.7%的大学生是通过勤工俭学来维持大学的开支的。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敏感的消费需求, 但是基于在经济上尚未独立自主, 使得大学生的消费选择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大学生的消费观是以传统理性占主导地位,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借贷消费或超前消费这样的新型消费观正在慢慢被大学生所接受, 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使用过信用卡, 有的大学生还同时拥有好几张不同银行的信用卡。随着互联网的普遍, 许多大学生会选择淘宝网、当当网或一些团购网站来进行网上购物。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是因为网络上所售的物品比实体店的便宜, 且能送货上门, 较为方便, 所以网购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式之一。虽然每个大学生的消费情况不同, 但大部分学生每月消费金额集中在500—2000元左右, 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整体消费水平要低于城市的学生, 大学生主要生活学习来源是家庭资助, 家庭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
学习消费主要包含学费、书杂费、考证花费、培训和电脑消费等。由于专业不同、学校类别不同, 大学生的学费也不相同, 大部分学生的学费集中在4500元~12000元之间。书杂费包括大学生自己专业上的教材、参考书、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书目。近年来, 大学校园出现了“考证热”的现象, 许多大学生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校外考试, 例如雅思、托福、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等等。为了学习各种实用的技能、增加自己在就业竞争上的筹码, 许多大学生对考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其相应的报名费、培训费、资料费等价格都不低, 这无疑加大了大学生在学习上的消费。随着时代的发展, 电脑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电脑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大部分大学生在家庭的资助下购买到电脑, 有极少部分的大学生是通过省吃俭用、兼职赚钱或是奖学金来购买电脑的。
休闲及娱乐消费包括了大学生的休闲、旅游和娱乐上的消费。大学生在休闲时间会上网、阅读休闲娱乐类或者实用类的杂志、KTV、打台球等等。在寒暑假和国庆等假期, 许多大学生会选择外出旅游来度过。
在人际交往方面, 大学生经常通过手机、互联网等现代通讯工具作为自己人际交往的工具。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拥有手机, 手机费用也占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费用的一部分。由于大学生活相对于高中生活更加的自由, 部分大学生会出于真情流露或消除寂寞而谈恋爱, 且在恋爱方面也投入了相当大的资金, 这些资金主要源自于自己的生活费。有些大学生会通过请客吃饭等方式来拓展自己的人脉关系。
二大学生的消费特征
第一, 大学生在消费上带有知识性。大学生在消费上带有知识性表现在购买电脑、手机等价格较高的电子产品的时候, 会在购买之前就查找更多的相关资料, 比父母更加了解这些产品的功能和操作技能, 最后再根据各种产品的特点来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健全, 我国大学生对消费权益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 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 大学生会懂得使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 大学生在消费时追求时尚性、潮流性。大学生处于青年期, 对于新鲜的事物较为好奇、敏感, 且易于接受。在大学生消费决策的过程中, 常常会表现出对于流行时尚和前卫的追求。大学生已经成为了时尚的主流。对于消费, 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挣钱, 而不是省钱,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赞成分期付款和贷款消费这样较为前卫的消费观念。
第三, 大学生购物带有冲动性。大学生的消费是在一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进行的。大学生处于生长阶段, 心智还未完全成熟, 所以在消费时常带有盲目性和冲动性。大多数大学生为独生子女, 生活条件和环境较为舒适, 心理应变能力较差, 往往会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 会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或一些信息而兴奋、冲动起来, 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情绪化的倾向, 产生了冲动性购买的情况。例如现在流行的网上购物, 很多大学生反映自己常因为网店推出的优惠或限时特价等活动而缺乏理智的购买了许多物品。
第四, 大学生消费缺乏计划性。大学生虽然在经济上面还没有完全的独立, 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购买的能力。在购买许多物品时, 大多数学生已经不再征求家长的意见, 在购物时能根据物品的质量、品牌等因素来进行选择、购买。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在消费之前并没有进行理性的计划, 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合理的消费计划, 而是随着自己的临时决定而购买物品, 很多学生会花钱买了许多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 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更有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计划性的消费而变成了“月光族”, 甚至是负债。
第五, 大学生消费带有攀比、炫耀心理。有些大学生的消费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学习、生活需要, 而是想用较高的消费档次在同学面前进行炫耀、攀比。为了显示自己来自一个富裕的家庭, 有的大学生购买昂贵的名牌服饰, 进出高级酒店, 抽好烟, 喝好酒, 到处在炫耀自己的富有, 以此来博取同龄人的羡慕, 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但是这些炫耀、攀比学生的家庭并非都是十分富裕的, 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有的大学生甚至用父母辛苦赚来的学费去购买奢侈品, 对学校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第六, 大学生消费具有很强的从众心理。由于大学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 在接触到较多的消费宣传媒介后, 极易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 盲目的跟从消费。许多大学生在购买商品的时候, 往往忽略自己的经济状况, 只是一味的盲目跟从消费。例如频繁的更换最新款的手机;购买服饰的时候讲究名牌;吃饭讲究排场等。大学生盲目的从众消费心理和行为, 无疑给家庭生活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更大的困难。
三对高校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消费心理和合理消费行为的建议
第一, 做好大学生思想宣传教育工作, 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 形成正确的舆论。大学生从高中进入到大学, 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危机感, 再加上家长对孩子的溺爱, 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出现铺张浪费、攀比、讲究名牌等不良现象。所以高校要及时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可以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思想政治课、宣传海报、校园广播、校报等方式, 倡导大学生要采取诚实的、节俭的、平民的消费, 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 形成正确的舆论, 在消费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 能够灵活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第二, 高校开设关于理财方面的公共选修课程, 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大学生进入高校, 刚刚开始进行相对独立的生活, 对于自己手上持有的金钱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有效的使用和管理。高校可以开设相关选修课程, 指导大学生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促使大学生在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的规律后, 能够合理安排、使用自己的金钱, 让大学生形成理财意识。
第三, 通过开展勤工助学和校园活动, 在实践中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高校可以设立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 让学生体会到赚钱的辛苦和不易, 使大学生在今后消费的时候能减少冲动, 更加有计划性。高校也可以利用大学生的课余时间, 举办各种校园活动, 如辩论、知识问答、理财大比拼等形式, 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营造出良好的消费氛围。
第四, 对大学生消费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 提高他们的心理自控能力。大学生消费中出现的问题不仅有外在原因, 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心理上的不成熟, 使得大学生常常对受到的外界影响失去自控能力, 逐渐接受并形成了不良的消费方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自控能力, 对减少大学生攀比、炫耀、冲动性消费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 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规范大学生的消费行为。高校可以针对大学生的消费问题出台一些限制性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奖、惩、助、贷制度, 严禁获得奖学金或助学金的大学生利用奖学金和助学金去请客, 要求大学生理性消费。高校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校可以开辟一些低消费场所, 减少纯营利性的消费场所, 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栋梁之才, 虽然解决大学生消费中所出现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配合与努力。但我们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 这些问题会慢慢的被消灭。
参考文献
[1]杨雄.关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8.
[2]夏海燕.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心理学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13 (2) .
[3]常洁.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及对策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2 (1) .
[4]刘艳, 刘永胜.北京市大学生消费现状与特点分析[J].北京教育 (高教) , 2012 (2) .
[5]赵阿妮.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 (8) .
[6]朱慧松, 朱伟娟.大学生消费要量力而行[J].教育与职业, 2012 (2) .
当今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132-02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
1.理性消费是主流。所谓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的消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理性消费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知觉做出合理的购买决策,当物质还不充裕时的理性消费者心理追求的商品是价廉物美经久耐用。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来自不同阶层的家庭,绝大部分是纯粹消费者,他们的消费水平也各不相同。价格、质量、潮流是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据调查显示,讲求实际效用、理性消费依旧是当今大学生的主要消费观念。例如:在购买物品时,大学生们首要考虑产品的价格和质量因素,这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给予的,这使得大学生每个月可自由支配的钱是固定并且是有限的,这些钱一是用来支付一日三餐费用和日用品、通讯开销;二是用来购买图书资料,由于消费能力的有限性,他们往往在花钱时都十分谨慎,力求要“花得值”,购买时一般会尽量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
2.追求名牌和时尚成为一种潮流趋势。青年大学生迸发着青春活力,他们喜欢追新立异,对时尚持有敏锐之感,唯恐自己跟不上潮流,因而追求时尚自然也就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消费潮流趋势。从早些年开始流行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新生三件套”,到近两年以iPhone、iPad和MACBOOK为代表的“苹果三件套”,如今又多了一款电子书。随着Kindle进入市场,与书“搭边”的电子书,也收入不少大学生的行囊中。再次是服装、发型、饰物,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有些学生为追求时髦,在消费上互相攀比,几百元一套的衣服是常见的。据了解,“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当被问到“如果条件允许,是否会购买名牌产品”时,85%的学生表示肯定。如今的大学校园里,从笔记本电脑到随身的平板电脑,从频繁更新换代的智能手机到动辄上万元的单反相机,因为“大家都有”而成为大学生心中的“必需品”。这种现象反映了当今大学生存在着随大流和攀比的不良消费心理和行为。
3.注重情感和交际性消费。当今大学生普遍认为:在学校里同学、朋友、师生间的交往是必需的,再加之谈恋爱,这些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基础。朋友同学间的聚会、结伴外出旅游、周末的休闲娱乐、请老师或辅导员吃饭拉近关系、为恋爱制造浪漫而产生的情感消费等现象存在,这就促使大学生不断地通过精神和物质手段与外界发生联系,进而形成了大学生的交际性消费。往往碍于面子或想达到办事效率而出手阔气大方,造成了很多大学生即便面临入不敷出的状况,也宁愿向别人借钱以应对他们认为必要的情感、交际消费,“人情消费”在校园里甚是盛行。一些大学校园周边的餐馆生意十分红火,特别是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之际,为辞旧迎新,餐馆里经常是学生爆满。有的学生还用奖学金,甚至困难补助费来请客,以彰显自己的大方、豪爽。
二、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1.存在严重攀比、盲目消费,并过分追求名牌和时尚。大学是一个思想自由开放的地方,意识上的多元化也就决定了学生们消费行为的多样性。同学间的消费存在严重的攀比现象,往往看见舍友或老乡穿衣打扮比较潮流时尚,自己也想像别人一样,进而重金购买比别人更好的商品来装饰并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也就更多地选择了名牌和时尚。看到同学用一些高贵、名牌的产品总会心生羡慕且不顾自己的经济能力而毫无理智地去购买,近几年对iphone、iPad的追捧就是最明显的体现。并且在自由支配生活费的情况下,进行随心所欲的消费。如:吃比较注重格调档次,穿讲究品牌和时尚;谈恋爱更是要追求浪漫;交朋友不惜重金;通讯费节节攀升,追求“流行、时尚、舒适”的生活方式,这都具有与学习无关的盲目性和不可取性。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校园里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自然家庭经济状况和消费水准各异。有关“大学生活费”的问题,网络上,一份五千余人参与的“微调查”显示,近八成受访者将大学生活费月标准投在1 000元以上的区间档。从采访和调查可看出,“月生活费千元起步”已被大学生普遍认同。据了解,家庭经济富裕的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在1 000—3 000元不等,更甚者到达5 000元或以上,家庭一般的学生在600—800元之间,而贫困群体中的学生一般在450元上下。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不断地拉大,两极分化也比较明显。
3.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访谈中,当问到对“财商”一词的理解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到每学期期末自己的消费情况时,大多数同学都很坦白地表示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了可支出范围,甚至有的同学还要向同学借路费回家,有些同学的花费还剩余些但还是会计划着如何把这些钱花掉,只有极少数的同学有储蓄的想法。可见,现在大学生的储蓄观念多么淡薄,财商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加强和培养。
4.过度的恋爱支出。访谈中我们发现,在恋爱中进行物质投入是不可避免的,往往很难理性地把握适度的消费原则。有的学生每月恋爱支出在300—500元,最少的也有200元左右,最高的多达3 000元(比如特殊节日送贵重的礼物给对方,或是为制造浪漫所花的费用)。还有的同学感慨“交得起学费,吃得起食堂,却谈不起恋爱”。有的男生还直言不讳地说,为了给女朋友制造惊喜浪漫或购买贵重礼物,有吃一个月泡面勒紧裤腰带的经历。
三、大学生消费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校园环境多少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处于未真正成熟的阶段,会受外界多方面的影响而摇摆不坚定。如今社会上存在的不良消费观自然会影响到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观念,这是无法避免的客观现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超前,消费欲望变得更加强烈,随之消费意识也愈加强烈,加之,社会大众传媒对产品的强力宣传,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形成和发展,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不良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大学生涉世未深,极易受到物质的诱惑,受消费环境的影响。
2.家庭因素。家庭是子女人生中第一个受教育的场所,而父母是孩子受教育的启蒙老师。家长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会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主体基本上是“90”后,家庭呈现的是“4+2+1”模式,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点,受到父母和老人的万般宠爱,这就容易造成对孩子过于溺爱,对于孩子物质方面的需求都尽量满足,在一定程度上极易助长孩子的不健康消费行为。家长在满足子女消费需求的同时,往往缺乏对孩子灌输正确的理财观、消费观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使得大学生容易产生错误的消费观。
3.学校因素。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当前学校没有足够重视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研究不够深入。在课程开设方面缺乏专门或延伸性的有关消费观的教育,并缺少对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教育。在消费主义思想源源不断地冲击着大学校园的同时,校园消费主义成为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催化剂。
4.个人因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出现的各种大学生消费问题中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大学生本身,大学生处于未真正成熟的阶段,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误认为物质享受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尽量投入金钱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并且离家到校园独立生活时缺乏理财观念,对可支配的生活费随心所欲,其消费观受自身的思想、心理因素的影响。
四、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观的对策
1.建立健全社会健康消费的大环境。社会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比如,电视广告的制作不应只为了产品销售而夸大渲染进而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样往往会使大学生失去理性或产生超前消费的观念。应该要倡导健康、合理和文明的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同时,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例如,利用网络、校园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大学生如何进行合理、理性、科学地消费,及养成健康消费习惯。我们应该努力引导大学生践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和健康的消费意识,反对盲目、攀比、享乐消费等现象,改变不良的消费行为和习惯。
2.强化学校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首先,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通过调研了解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对存在不良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形成正确的消费行为规范,并通过学校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其实施;其次,学校应该开设有关理性消费的课程,促进学生科学消费行为、习惯的养成。老师也要加强对大学生消费情况的关注,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最后,学校还要注重大学生的实践教育,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自我,提升消费素养,从而促进良好消费观的养成。
3.加强家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大学生群体尚未经济独立,他们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能力尚未成熟,如果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无限制地去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甚至助长孩子的奢侈消费,极有可能让孩子养成不正常的财富观和价值观。”近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是每个家庭的自由选择,但对于大学生来说,消费要区分是否合理,作为家长,有责任教育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财富观,培养其勤俭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自立意识。
4.不断提升大学生自我修身。大学生应该把勤俭节约作为我们的消费信仰,谨记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注重自身修养和提升对生活积极进取的乐观态度。同时要加强学习和培养财商意识、理财能力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再者,大学生还应学会感恩,感恩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感悟生活,在实践中锻造自我、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李巍.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6,(1).
[2]吴建明.学生的理财教育与消费引导[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3).
[3]司会敏.大学生消费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J].市场论坛,2006,(4).
[4]高艳红.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研究述评[J].中国青年研究,2005,(12).
当今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 篇4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班级:08级A班姓名:贺水仙学号:08411021
2当今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高校的连年扩招,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也愈来愈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就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大学生就业作为大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关口,初次就业和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和成长,因此,选择工作务必要慎重。
作为一名即将走入毕业的大学生,我认识到这一严重的问题后,决定亲自进入这一市场进行调查。目前,大学生就业心理普通存在一个比较矛盾的现象:一时追求高薪,一时又希望能学以致用,一时希望自主创业,一时又希望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等等诸如此类的矛盾心态与择业心理的不稳定性在学生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每个毕业生都希望毕业后能找到一个理想的职业,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各地的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生活方式、工作环境、劳动报酬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毕业生个人的愿望不可能都得到满足。
以下便是我总结出来的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观的分析:
首先,大学生在择业时会考虑报酬问题。虽然薪水不是大学生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干”,这曾经是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定下的月薪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学生就业的工资底线也越来越低,随着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单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岗定薪,更强调员工为用人单位带来的实际利润。职场中的机会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同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为他今后发展的一个过度口,积存经验。除了薪酬是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环境、企业声誉与企业文化、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的稳定性、户口和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也是学生们重点考虑的因素。
大学生对于选择工作时因素的看重,与他们认为的工作意义是直接相关的。在大学生看来,最重要的工作意义是自我实现,其次是生存的必须条件以及个人兴趣所在。而“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有很多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还有小部分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大半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少数。经常在那里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饭吃,先养活自己。
然而,有很多企业在人才招聘上,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很多企业认为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就业眼高手低,或者嫌工资低。很多学生着重选择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而相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情况不是很好,他们认为某些大学生只是抱着学经验的态度,把小公司作为自己进军大公司的跳板,发展不长,对他们公司的长久发展不利。这也是个非常现实的观点,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应当慎重的考虑。
此外,大部分人都热衷于名牌企业或者外企,认为比较有面子。其实我认为很多中国本土的中小企业也很有发展潜力,不一定要局限于所谓的外企,给别的国
家的人打工,这样才更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由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共同努力。
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强化自己对待严峻的就业形势的认识。要作好自己才能确保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然而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社会原因: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2.经济原因: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
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3.自身原因: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象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
二.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知道了原因,那就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社会方面: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也许他们也是从大学里走出来的,也面临过就业的问题,也许这些大学生就是他们的师弟师妹,他们难道就不念同门之情,就不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自己的母校。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各高校均成立以党政一把手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组织,内设专门的办事处室。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搜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常设市场。
2.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同时减轻能扩大就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负,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第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五,健全市场法制建设维护企业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规范就业市场;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大学生方面: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4.结语: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
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当今大学生服饰消费调查表 篇5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社会调查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成绩:
年 月 摘要
根据近年来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多方面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人才的增加,使得大学生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许多人才市场经常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08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加从多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形势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201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现状 【形势】
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
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形势依旧不是很好,虽然今年第
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现状】 典型现状1:“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他们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们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典型现状2: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2.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从05年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09年的611万,预计10年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图1 高校毕业生折线图 单位(万)
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1998年85万人,到2010年,应届毕业生630万,加上往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已突破7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然而全国大学生就业率只有68%左右。实践调查
为更好的了解大学就业问题,我们特此对就业问题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见附表一),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调查目标:了解在线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时间:2010年12月20日2010年12月31日 调查对象:湖南工学院专南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形式:走访、问卷调查以及专家的数据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6份(有14份问卷没有作答的或者没有按照要求作答,视为无效问卷)。数据仅供参考。就业形势分析调查如下:
对问卷反馈的数据可以做出结论:52.33%的大学生觉得现在的篇二: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好的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本文从市场就业环境、用人单位、高校和毕业生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分别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尤其是高校扩招学生涌入就业市场后,无论是政府、社会、学校、还是家长、学生都感到了就业形式的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针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各方面的调查,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从市场就业环境看
(1)毕业生供需矛盾加剧。据教育部统计,随着大学扩招的展开,大学毕业生人数正以每年近百万的数量高速增长。2004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280万,2007年已增至495万,2008年达到559万,而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将过600万。毕业生人数每年的大量增加造成市场供过于求,势必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2)就业模式的转变与就业市场不完善间的矛盾。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的“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其一方面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
2.从高校来看
(1)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从总量上看,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并不算多,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具体到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结构性不平衡的矛盾就突出起来。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办学效益,盲目追逐热门专业,一哄而上,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2)高校培养的部分学生质量不过硬。许多高校扩招后学校的各项软、硬件设施都不能满足需要,其中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短缺,教师队伍的素质下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质量,从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3)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一些高校只是口头上重视就业指导,导致许多毕业生根本就不懂如何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而是在人才市场上盲目找工作,这样自然容易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高校就业指导缺乏对学生在求职方法、技巧、何如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等方面的指导。3.从用人单位看
(1)盲目提高用人标准,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用人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吸纳、储备人才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但有些单位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按需求才,一味地追求高学历。人才高消费现象愈演愈烈,不仅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也极大的挫伤了毕业生的积极性。
(2)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能及时置换冗员。有的单位在招聘时特别看重工作经验,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招聘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正常上岗。因此,他们更青睐那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用人单位的这种短期行为,大大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4.从毕业生来看(1)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和落后的择业观与现实的需求反差太大。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仍停留在以前——高薪、大城市、环境优越。大学生的这些就业观念与新形势下的就业需求是极不相称的,它们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一部分人找不到相应的工作位。(2)部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欠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希望所招收的大学毕业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交协作能力以及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能力。而一些学生在大学里只满足于完成应学的课程,缺乏广博的专业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狭隘,动手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欠佳,适应性不强。社会的期望值与学生自身素质的这一差距也影响着学生的最终就业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
(1)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这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另外,政府要积极为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2)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准确、高效、全面的收集、筛选、分析评估各类信息,实现供需双方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网络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应抓紧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需求信息库,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资源的利用率。2.用人单位要按需择人,合理置换冗员
(1)要根据需要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用人单位要转变选人观念,按需择人。高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科研、技术开发的人才,中低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具体使用操作方面的人才。只有合理地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才会满足用人单位各个层次对人才的需求,使得各类人才都有用武之地。
(2)要加强人才储备,合理置换冗员。企业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力军,尽管许多企业面临着人员过剩的问题,但高层次人才仍显不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企业竞争力低下。因此,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加强人才储备,调整人才结构,同时置换不能适应自身发展的冗员,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
3.高校要适应市场办学,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要。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就业形势及各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大的特色专业。(2)加强就业指导,广开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择业平台。高校要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咨询、讲座、座谈等多种形式,加强毕业生求职择业指导,为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设计,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同时,要广开渠道,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广泛联系,充分发挥自身既了解学生,又熟悉用人单位的优势,积极主动地为他们牵线搭桥,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4.毕业生要更新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择业素质
(1)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提高整体素质。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自觉地通过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2)更新就业观念,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毕业生要不断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意识。:篇三: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我国经济也遭受其影响,就业市场更是雪上加霜,给09届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引 言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国内本身的结构性问题,09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09年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预计完成500份问卷,回收了488份,其中合格482份,合格率为96.4%。样本中男、女分别占38%和62%。文科生123人,理科生183人,工科生116人,其他音、体、美学生60人。对此次调查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一、就业形势分析
1.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半数以上认为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82.37%的大学生认为形势严峻;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态度上,一半以上选择很乐观或比较乐观,占57.47%;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时,7.93%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16.76%认为信息量少;21.91%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0.30%认为能力不足;8.99%认为优势难以发挥;16.52%认为求职方法技巧欠缺;16.27%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2.大学生在提升自身素质上已从传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向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
大学生对于自身所欠缺的素质,9.75%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13.07%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3.28%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30.08%选择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经验;22.2%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对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很多普通院校的毕业生都会有些自卑心理,那么当大家同台竞技争夺工作岗位时又会如何?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有压力,占72.2%。
3.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周围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低于70%,大薪酬的期望也普遍降低
在被调查者周围毕业的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平均就业率上,46.47%认为就业率在50%以下;24.9%认为就业率在50%-70%;6.22%认为就业率在70%-90%。大学生认为目前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偏低,形势不是很乐观,大部分人认为就业率在70%以下,而事实上据调查来看09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68%,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对于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的初期月薪,67.43%选择
800-1500元;23.03%选择1501-2000元;选择2000元以上的占9.13%。对求职薪酬(试用期后的工资)主要集中在1001-2500之间,5.39%认为求职薪酬在1001-1500之间;23.65%认为在1501-2000之间;24.90%认为在2001-2500之间;28.42%认为在2501-4000之间;认为求在4001以上的,占17.64%。
二、就业倾向分析
1.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政府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总体趋向稳定
大学生毕业后的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占51.74%,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占7.39%、14.35%;6.96%的会自主创业。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发展自己的事业仍然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选择,占47.30%;23.03%选择中部大中城市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大学生选择上述地区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该地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或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占56.64%;16.62%选择该地区是因为生活条件好;而因看中创业环境的有7.29%;回报家乡有10.87%;因为家人安排或其他原因分别占2.30%、6.27%。
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
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70.12%表示想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但是资金和经验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占65.56%;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术的分别占10.17%、14.17%。3.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参加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及报考村官
对于是否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55.6%的被调查者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在对于村官的选择上,5%的大学生已报名村官考试;57%有意向朝村官方向发展,但自身条件不够。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4.大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先就业后择业,超过半数的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
关于择业观调查数据显示,21.25%的被调查者希望毕业后一步到位,有稳定的收入;55.83%希望先就业后择业;16.67%不打算直接就业而是继续深造;6.25%打算自主创业。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应该是呈阶梯型的,根据自身发展的水平,抓住各种各样的机遇,通过一个又一个岗位不断成长。所以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可以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也就是说,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超过半数的大学生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经济收入因素,达55%;考虑自身兴趣和工作环境的分别占35%、32%;43%考虑对事业发展是否有利。58.13%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8.75%认为很重要。在所学专业前景的看法上,认为所学专业前景较有前途的占大多数,比例为65.15%;7.68%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很有前途。
三、就业工作指导
1.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工作影响最大的教学环节是社会实践 71.78%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对工作影响最大,55.87%认为专业知识很重要,23.65%选择了职业资格认证,选择基础理论、毕业设计的分别占9.54%、6.43%,6.85%认为其他方面的教学环节。
2.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还是社会交际能力,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是就业面试的指导
在选择哪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这个问题上,选择社会交际能力的占75.52%,其次是心理素质和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占71.16%、70.75%,也有49.38%认为组织管理能力很重要,46.47%选择创新能力。这表明现在的大学生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逐步向复合型人才发展。75.3%的大学生认为他们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是就业面试的指导;54.4%最需要的是就业信息的获取;41.7%最需要的是推荐就业岗位;40.7%最需要的是国家就业政策;18.9%最需要的是关于创业教育方面;17.2%需要的是就业派遣的程序;还有17%最需要的是就业指导材料的制作。
3.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
67.01%的大学生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而不太确定是否重要占了18%,有将近十分之一觉得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要,没有考虑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占5%。4.54.3%的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的态度
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态度的占54.3%;有相当一部分认为不太满意,占27.3%。这表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5.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人才招聘会
23.2%的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或院系就业信息栏;26.1%认为是人才招聘会;5.6%认为是学校就业网;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或亲朋好友方面得到就业信息的,分别占2.3%、8.1%;也有少部分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或其他渠道获得。
6.大学生希望企业人士、成功的校友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
11.4%表示希望企业人士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生涯规划;55.6%希望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8.7%希望涉及该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规划;6.4%希望应涉及市场经济基本规律;12%希望讲解关于员工的职业素质。62%的大学生希望其报告主要讲述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9%希望是关于如何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22%认为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成功的因素”。
四、对策与建议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近年来本就不大乐观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了减少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扩大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等共同努力。1.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大学生村官”等计划,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第三,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调查资料显示:182人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占样本量的37.76%,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第四,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加入人民解放军,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
对家庭困难的毕业生就业,可以指定出台一些帮扶政策。一是待业求职登记制度。准许待业毕业生进行求职登记,并享受失业人员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二是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短期无法就业或就业后生活仍有困难的,户籍迁入地民政部门要及时按照有关规定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三是优先安排就业制度。对城镇特困职工家庭、低保家庭毕业生实行重点推荐、优先安置;对零就业家庭毕业生,采取政府安排岗位等多种方式实行保底就业。四是免费服务制度。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免费培训、免费推荐、免收服务费用。五是就业见习制度。通过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为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免费提供3至6个月的见习培训,见习单位和地方财政部门为其提供基本生活补助。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3.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当今大学生服饰消费调查表 篇6
英语0511周峰05193111
2当今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高校的连年扩招,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也愈来愈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毕业生的第一年,毕业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04年毕业生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生达到了338万人;而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五百多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因此大学生就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大学生就业作为大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关口,初次就业和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和成长,因此,选择工作务必要慎重。
作为一名即将走入毕业的大学生,我认识到这一严重的问题后,决定亲自进入这一市场进行调查。今年寒假我随高邮市高璐宝食品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员去人才市场进行招聘,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让我感触很深,也让我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必定会对我明年的就业有所帮助。以下便是我总结出来的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观的分析。
首先,大学生在择业时会考虑报酬问题。虽然薪水不是大学生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干”,这曾经是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定下的月薪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学生就业的工资底线也越来越低,随着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单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岗定薪,更强调员工为用人单位带来的实际利润。职场中的机会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同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为他今后发展的一个过度口,积存经验。除了薪酬是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环境、企业声誉与企业文化、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的稳定性、户口和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也是学生们重点考虑的因素。
大学生对于选择工作时因素的看重,与他们认为的工作意义是直接相关的。在大学生看来,最重要的工作意义是自我实现,其次是生存的必须条件以及个人兴趣所在。而“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有很多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还有小部分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大半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少数。经常在那里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饭吃,先养活自己。
然而,有很多企业在人才招聘上,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很多企业认为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就业眼高手低,或者嫌工资低。很多学生着重选择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而相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情况不是很好,他们认为某些大学生只是抱着学经验的态度,把小公司作为自
己进军大公司的跳板,发展不长,对他们公司的长久发展不利。这也是个非常现实的观点,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应当慎重的考虑。
此外,大部分人都热衷于名牌企业或者外企,认为比较有面子。其实我认为很多中国本土的中小企业也很有发展潜力,不一定要局限于所谓的外企,给别的国家的人打工,这样才更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当今大学生服饰消费调查表】推荐阅读:
当今中学生消费观09-22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调查报告05-24
当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10-05
当今大学师生关系论文07-07
大学生对国内男休闲服饰消费调查10-07
当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08-07
当今大学生的责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07-02
当今社会诚信状况调查报告05-10
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报告论文-如何看待当今大学生兼职10-11
当今中国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