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今建筑企业形势(共8篇)
浅析当今建筑企业形势 篇1
浅析当今建筑企业形势
在当今多样化的社会格局中,建筑企业的体制呈现多样化的势态:国营企业、股份企业、私营企业、合伙企业等等。一个企业要长效地发展,追求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之间的平衡应掌握分寸。如果只图一时之快,赚三五几百万就回家养老,可以以短期效益为重。如果有长远计划,谋未来大发展,则不应忽视长远效应。此外,存在于国家这个大环境下的企业们,也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适应国情的发展变化。如果企业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分离,必然是会走向无路的死谷。
在众多的管理项目中,遇到的不同企业与对应的项目也有一定的关系:政府出资的项目,一般企业内部都有与职位较高的某位高官是挂勾的。这也是较常见的。但如果这类企业乏政府的管理,也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有某些集团出资,形成股份制公司管理项目,这类项目一般都是与几个财团有切实利益关系。合伙企业也类似于此。合伙人中也必然有较强的经济或技术实力做后盾。私营企业在如今的建筑施工企业中想立足是较难的,大多数以技术服务、咨询、设计等为主业务,其企业主必然有较长久或较好地社会关系做为支撑。
国营企业一般都已转制,但因为企业内存在较多老员工,管理制度上可能一定程度还存在旧的模式。旧的模式也有其优点:对正式员工较稳定,工人情况熟悉,熟练工人有利于工作质量,有利于人员调配。这类相对稳固的关系,是企业实力地保证。
股份企业、私营企业、合伙企业相对技术资源方面是弱势。但这类企业,用人灵活,短期内可以有效节约资金。但在竞争为先导的条件下,企业和员工都以各自经济利益为前提,思想的导向弱化了企业责任和岗位责任。同时,也没有太大的约束力来制约企业以及员工的此类不负责的行为。企业与员工的纽带关联相对于国营企业要弱得多,一般相对缺乏凝聚力。其弊端是由于人员不稳定,可能出现在用人员要承担较大的风险。这即需要在招聘人才时认真考察。不过,当下社会上人才济济,竞争较大,为各企业提供了较多的人才便利。但每个企业也不能忽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存,否则也只有靠一点运气暂时红火一阵即赶不上竞争潮流。
每个企业都需有维持其存在和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源于企业精神和企业经济、技术实力。单纯的建筑企业脱离不了企业特性。但有的企业是有财团支撑,这类企业必然是为这类集团式财团为核心,内部管理有财团的严格制度,也会很明显地体现集团的精神、财力和技术实力。
当今的社会联系已在网络化的同时,各种企业关系更显错综复杂。因而在大格局中,各企业集团相互制衡,已形成较成熟良好的竞争势态。这种势态有利于生产力进步,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有效利用。如果在这种竞争不能针对各自实际特点改善企业本身,不能调动人力、物力资源并更有效配置利用,技术再老化,单纯靠社会关系,维持好一个企业是不可能的了。依靠经济实力,集中并提高技术优势,树立上进开拓的企业精神,从而使企业提高存在和发展的能力。
浅析当今建筑企业形势 篇2
200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 不仅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管制逐渐强化的一年, 也是雪灾、地震、奥运会、全球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 并构成了当今大学生前就业严峻的基本形势。
往年10月, 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 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2008年由于遭受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的影响, 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 企业裁员风潮不断涌现, 而校园招聘在启动期便寒意阵阵。到了年底, 有些高校的校园招聘还显得冷冷清清, 部分往年的招聘大户非但不见了身影, 甚至有企业宣布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然而据统计2008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为559万, 2009年的大学毕业生将再创历史新高, 数字为610万, 可见2008年底到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将比以前更加趋紧。
二、就业形势严峻的多方面因素
造成当今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上述金融危机、地震等重大事件的影响, 还有如下一些影响因素:
(1) 高校扩招的影响
虽然目前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 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 2002年145万, 2003年212万, 2004年280万, 2005年380万, 4年内增加了223万。涌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连续几年大幅增长, 找工作变得越来越难。
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 2002年37万, 2003年52万, 2004年69万, 2005年达到79万, 今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
(2) 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 服务西部等。但是, 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 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 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 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3) 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 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 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 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 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 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 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 学生期望值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 如“宁到外企做职员, 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 “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 据2008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 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 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 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 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5) 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 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 过分紧张, 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 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 企图欺骗蒙混过关, 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 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 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6) 就业市场供需脱节
即高校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配套, 毕业生在动手能力和知识储备等很多方面, 都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下的工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08年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 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 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直接管理者和指导教师, 工作内容涵盖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 通过与学生的朝夕相处, 辅导员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状况, 在开展就业工作时, 能够深入学生心理与学生进行沟通, 有利于提高就业工作质量, 促使学生顺利就业, 因此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进而研究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 对做好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丰富自身就业指导工作知识
就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而且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 并要求就业指导人员掌握国家就业方针政策, 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但目前高校辅导员大多刚刚毕业, 其中很多人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 缺少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和系统、专业的就业指导培训。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 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 不能很好满足学生的需要, 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的效果不明显。辅导员需要充分了解就业指导相关知识而进行就业指导。就业指导课内容涉及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观念、就业技巧、就业心理、就业过程中问题分析等诸多方面, 辅导员对此都需要在工作之余多加学习, 这样对帮助学生了解和适应“市场导向, 政府调控, 学校推荐, 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 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掌握就业信息, 针对性指导学生就业
辅导员要及时利用互联网、电话等现代通讯工具准确地向学生传达校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各项招聘信息, 根据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安排部署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同时还要了解就业市场对各专业学生的需求情况。不仅要了解市场对各专业学生的需求数量, 更要了解市场对各专业学生应具备技能的要求。辅导员必须走出去, 到用人单位中去、到人才市场去, 摸清各行业、各地区的人才市场招聘情况。通过深入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了解现在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适应就业相关的指导。
辅导员要记录班上每个毕业生的联系电话及就业意向, 做到对每个同学了如指掌。然后树立针对性就业指导的意识, 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力特长是不同的, 辅导员要针对每个学生各自的特点, 为他们量身定做一套就业指导方案。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 也只有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才能使每个学生都选择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方向。必要时, 还需定期召开未就业学生会议, 了解他们的就业情况, 特别对就业有困难的学生个别指导, 并主动联系用人单位, 帮助就业。
(3) 做好就业心理教育工作
面对就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 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产生了就业困惑和就业压力, 甚至有一部分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偏差或心理障碍。随着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的日益复杂, 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教育则成为当前就业指导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 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 是影响其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 也是毕业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当今大学生不健康的就业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自负、自卑、偏执不满、焦虑急躁、攀比等多个方面。作为在就业一线工作的辅导员, 需要积极调整思路, 转变认识观念, 全方位改进就业心理教育实践与管理, 通过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就业心理指导, 切实改善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 才能使学生顺利的找到如愿的工作。
(4) 辅助完善学生的就业档案。
学生档案建立和完善, 从目标的确立到形成一份真正能为学生就业服务的诚信档案, 这中间有许多具体而繁琐工作要做。高校辅导员应多跟学生宣讲更新、完善学生档案与其顺利就业的关系。更新、完善学生档案, 使其为方便就业服务, 具体说来就是要对学生的品德, 学业、才能以及他们在实习和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责任、敬业、诚信、友善、合作诸多方面的品质进行全面考查, 认真测评, 使毕业学生与就业岗位尽可能地实现“无缝对接”。辅导员还需本着诚信的原则, 辅助档案室工作人考查、记载档案中的各个项目, 逐渐更新完善学生档案工作。
[4]李军华, 邱飞, 戴华.辅导员与大学生就业工作[J].辽宁教育研究.2007, 6.
参考文献
[1]黄学萍, 谢延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应发挥的作用[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8, 31 (4) .
[2]舒启.浅论辅导员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主导作用的发挥[J].科技信息.2008, 27.
[3]徐超.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探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6.
浅析当今国际政治形势与中国外交 篇3
[关键词]国际;政治形势;中国外交
国际政治是世界发展过程中各国关注的重要内容,其主导因素就是大国的实力和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其本质仍然是为了追求权力和实力,虽然近几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获得了极大的改变,但国际政治仍是遵循着弱肉强食的法则,只是国家之间追求权力和实力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即由一战时期的军事力量比拼转变了现如今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形式处于相对均衡的局势,但由于人类群体之间的关系而言,国际政治形势仍旧暗流汹涌,不可揣测。
在当今社会中,影响国际政治稳定与和平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中美俄三国之间的权力转移和战略关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则是中国的崛起和欧洲等大国的战略影响力下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的实力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已经渐渐地缩小了中美之间的差距,但同样的也扩大了我国与其他国建之间的实力差距,这种现象就造成了权力的转移,国际政治的形式也因此发生了变化,正逐渐向着两极化的方向发展。现如今我国的综合实力与美国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而导致这种变化并不明显,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并没有因此发生改变,但也因此产生了很多重要的变化:中美、中俄关系稳定,中俄关系趋于紧密。总的来讲,未来国际政治形势变化的重要因素仍是中国实力的增长以及中国与其他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变化,但就目前来讲,欧洲各国以及其他一些重要地区的国家对中国实力和影响力的增长报以积极的态度。下面,笔者具体谈一下现如今的国际形式与中国的外交。
一、当今国家政治形势简述
二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大国割据局面,即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中国、日本、俄国作为强国没有一个能与美国的实力比肩。这种力量的失衡状态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也导致了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凭借自己超前的实力奉行单边主义,想要称霸全球。像04年美国宣布的全球部署大调整战略,就是美国妄图建立以其为主导的世界秩序。然而随着世界各强国的力量消长,国家政治形势逐渐向着均衡的方向发展:“多强”之中欧盟的第五次扩张、中国的发展、俄罗斯的复兴势头、日本经济走出低迷状态等都影响了大国关系的格局,还有印度、巴西等非强国的快速发展也都昭示了世界向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其中,对国际政治形势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崛起导致的权利转移造成的。具体有以下几点内容:
1.中国的经济持续的增长
从经济实力上来看,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到现如今已经与其他经济大国拉开了差距,与美国的距离也在逐渐的缩小,在亚太地区,中国也逐渐的成为贸易中心。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的全年增长率在7.5%左右,而美国经济虽然有所回暖,但由于改革的困难,其衰落的趋势仍十分明显,俄罗斯的全年经济增长率也不会超过3%。
2.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大
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步提高,中国在外交方面也趋向于多元化,双边外交与多变外交中,中国充分的展现出了自身的魅力,吸引了几乎所有主要国家访华。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中国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欧盟及其成员国对华态度友好起来,尤其中法之间关系最为密切,中英之间的关系也逐步的打破僵局,并逐步的加强往来。其次是东盟及其成员国的战略东移,渲染中国威胁论,让中国的正面影响力收到了影响了,其中突出的事件是黄岩岛事件和仁爱礁事件。
二、我国的外交政策简述
中国的外交政策遵循了几个基本的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发展理论和实践、和谐世界理论与实践、大安全观、大周边观、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我国的外交政策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我们友好国家的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以及对外而已中伤我国的强硬的外交策略。
1.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
我国对外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具体可以再对东南亚外交场合中看到,坚持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加强东盟在地区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并展现出大国承担的勇气和气魄。中国在与东南亚地区的外交过程中提出的一些建议和做法至于构建以政治友好、经济合作的势力范围,利用自身的技术、资金人力等优势,积极的开展金融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等,这种外交策略让很多国家将中国的崛起看成是自己发展的基于,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的健康发展。
2.强硬的外交策略
面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消极反应,中国均采取了强硬的措施来保护我国的合法权益,在中国爆发领土危机之时,中国采取了冷战时期最为强硬的措施,向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家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国设立三沙市、12年彻底控制黄岩岛、13年要求菲律宾撤出侵占中国的8个岛、礁,12年宣布建立东海防空识别区等措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让这些于中国敌对国家放弃了对抗,现如今,日本是唯一可能与中国长期对抗的国家,也可以预见,中国将长期面对一个敌对的日本。
总的来讲,中国实力的不断增长让中国的对外政策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中国已经成为塑造国际政治形势的重要力量。对中国而言,中国影响力的提高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让中国的对外交往中面临着沉重的压力。但笔者相信,未来的中国外交将会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俞邃. 論中美俄三角关系[J]. 当代世界,2015,07:2-5.
[2]曹兴. 中国周边安全中的跨界民族问题[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4:12-16.
[3]庞卫东. 冷战时期的印支形势与胡志明小道的兴起[J]. 史学月刊,2015,08:133-136.
当今国际形势分析(论文)(共) 篇4
通过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我对当今变幻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成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了解世界的经济政治形势来了解整个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应该说还是一个以美国为超级大国,以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大国及国际集团的形式。
利比亚战事至今已经持续九个月,随着反对派的节节进逼,政府军被迫退缩于以卡扎菲的家乡苏尔特为核心的屈指可数的几个城镇。反对派政府“全国过渡委员会”水到渠成地入驻首都的黎波里,其实已经宣告了卡扎菲政权的覆灭,而这场举世关注的利比亚战争就此也到了最后的收官阶段。利比亚战争不是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战争,也不是什么民主与独裁之间的战争,其实质是利益之争。利比亚虽是小国,却是一个石油大国,欧美列强愿意出钱出枪甚至赤膊上阵资助反对派推翻政府,就为着石油利益。国际关系一切都取决于利益。
3.11特大地震灾害使日本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上,也成为亚太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转型的动力。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亚洲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发生的灾难性地震、海啸与核事故具有很强的外溢性。有证据表明,3.11特大地震灾害使日本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上,也成为亚太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转型的动力。
美国作为头号超级大国的地位在短期内是不会动摇的。首先它的经济地位是不会动摇的,第二,它的军事地位是无法取代的,第三,是科技实力的优势。这些都为美国的大国地位及奠定了基础。
欧盟的发展也极为迅速,欧盟的发展是对美国和俄罗斯的抗衡,因为欧盟的东扩实质是在侵占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从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俄罗斯作为苏联的后继者不能控制整个东欧。相反,欧盟抓住机会,利用欧洲共有的信仰和理念拉拢东欧,对俄罗斯形成威胁;欧盟的扩展也是在蓄势对美国抗衡,试图摆脱美国的阴影,此前的欧洲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而现在欧盟正在建立自己的军事共同体和导弹防御体系。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军事上可以与美国叫板的国家。俄罗斯的科技在国际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比如说航空航天业,它拥有航天航空的核心技术。只是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我国政治持续稳定,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提高。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增大,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加强,成为影响当今世界格局的重大积极因素。美国等西方国家意识到中国的发展和崛起难以阻挡,被迫调整对华政策,但遏制中国发展、“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不会改变。随着西方各国对中国市场的争夺更趋激烈,利益矛盾和冲突日益显露,我国在国际上将处于更加主动有利的地位。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原则,不失灵活,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我们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同广大
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同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得到了改善和发展,所有这些,进一步改善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调查报告 篇5
姓名:郭双全
(珠海广播电视大学 级 专业)
前言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供求的多元化,使得各级高校都进入了大势扩招期,从而圆了80后每年浩浩荡荡的学子梦,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变化性导致高校所开设专业与社会的供求不完全匹配和教育质量的下滑性,进而引来了当今大学生就业压力,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调查的目的:
1.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来讲又占这些原因中的多少呢?这是我们本次研究最基本的目的。
2.了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后,提出改进方案,使我们自身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求职之路增加砝码。
3.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已不单影响大学生自己,这一问题已慢慢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4、大学生就业难自然会有其自身问题的影响,我们从这些问题中也可以反映当今教育体系中不合理的部分,改革教育体系,使学生能更好的受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调查的意义:
1.我们的调查对于大学生特别是即将踏上求职之路的大学生还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使他们在走出校园的那一刻起迅速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臵。
2.对于社会来讲,这一问题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急需一个解决方案的提出,而我们的调研正是针对这一问题从大学生自身出发提出的一个解决办法,毕竟社会不会因为大学生的连年增加就降低对于人才需要的标准和要求,那么只有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找原因了。我们相信没有人会认为中国已经发展到了不再需要人才的程度,大学生只要知道了怎样提高和完善自己还是有就业机会的而我们的调研也正是为了这一问题而寻找答案,伴随着问题的解决社会的发展自然也会更健康、有序和稳定。
3.最后是教育意义:大学生是教育出来的,大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教育自然逃不了干系。我们的调研就具体提出了对教育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意见及建设加强教育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教育关起门来搞是没有前途也是没有意义的只有适应社会的教育才是学生们真正需要的教育。调查的价值:
1.使大学生能更好的给自己定位,使大学生活过得有意义。毕业后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2.社会更好的发展,学习与工作结合,促进社会的发展。3.使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为社会做贡献。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在我们调查的大学生中,有一半来自乡村和城镇,另一般半来自城市,35.17%的学生是干部,调查显示,绝大部分(92.86%)的人没有仔细而有条理地规划过自己的就业目标。国营企业是他们的首选目标,只有不到0.1%的学生愿意在毕业之后选择自主创业。在我们调查的大学生中,普遍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应变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但竞争能力和团队精神稍显缺乏。针对就业难这一现实他们仍希望工作能一步到位,不太愿意接受“先就业,后择业”这一新观念,大多数人(62.29%)的人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方面的信息不是很了解。在自身事实方面,大多数人表示,他们参加过关于就业方面的相关培训,但只有少数人能够全部拿下这些证书。例如:只有39.97%的人通过了最近一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67.13%的人认为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不够扎实。85.2%的人承认自己不能经常去自习。通过访谈调查,我们也了解到大学生的自身的素质和形象以及表达能力在就业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从以上所收集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自身因素在很到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率。结论与讨论:
根据上述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将影响大学生就业率的自身因素分为四种:
(一)知识方面:
在校期间,虽然绝大多数人参加过或有打算参加与考证有关的培训和考试,但通过率较低(仅以最近一次全国计算机考试为例,天津师范大学参加考试的通过率仅有39.97%),还有一些含金量更高的考试(如英语专业八级)通过率就更低,进而影响了大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
67.1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不够扎实,这直接影响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程度;加之,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导致就业率下降。
85.21%的大学生承认自己不能坚持经常去自习,自主学习能力下降。只有在临近考试时自习出勤率才有所上升,这直接导致大学生学习风气不浓,学习态度不端正,影响学习质量,导致硬件就业竞争力不高,就业率下降。
新形势下的人才标准一改过去单靠文凭或职称来认定人才的普遍做法,提出了把品德、知识、能力与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调查表明,用人单位最看重大学生的素质中前5个指标分别是: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习意愿高、可塑性强;沟通协调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
由此可见,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毕业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所谓合理,是指毕业生所拥有的各类知识的比例要恰当,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要兼顾并重。建立起既博又专,文理兼修的复合型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社会灵活多变的需要。仅仅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更要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如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学能力、运用外语和电脑等现代技术的能力等,只有具备全面的综合能力,才能把所学知识很好地在实践中应用,并在实践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事实也一再证明,就业过程中,拥有各种证书,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总是倍受青睐。部分毕业生出于多种原因自身素质难以符合工作的要求,难怪相当多的用人单位以应届毕业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较差,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为人处事方面还存在种种缺陷为由,不要应届毕业生。
(二)能力方面: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的能力有竞争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这些正是当今社会求职者必须具备的能力,缺乏这些能力就会失去很多就业
大学生应该多参加集体活动,住集体宿舍。这样有利于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学习如何相处与人友善。多读书,这样可以增广见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专业水平,拓展思维可能的话参加实践活动(例如打工)。现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独立能力差,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办事能力,积累经验对以后参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三)就业观念:
大学期间就业目标不明确,绝大多数人没有明确规划过就业目标。大学生选择就业的公司类型比较单一,64.29%都选择国营企业,极少人选择自主创业,视野比较狭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率;
大学生往往愿意选择职业声望较高的职业,重视其职业地位上获得的评价和社会认可,缺乏职业平等和吃苦耐劳的意识和精神,就业心态不够平和,从而导致就业率下降。大多数人期望工作能够一步到位,不能很好接受先就业,后择业这一全新观念。择业观是大学毕业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上的反映,它直接影响和决定择业行为的产生和结果。
一是在价值主体上个人取向增强。受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追求上社会价值观淡化,他们更多地看重职业的个人价值,很少考虑职业的社会价值;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而很少考虑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结合。二是在价值目标上注重经济价值,功利主义较突出。毕业生在择业时,把经济收入因素放在重要的位臵,而对未来专业知识的发挥却看得较轻。三是在地域及单位的选择上,就业观较陈旧。比如奉行“稳定高于一切”,看中的是单位姓“公”还是姓“私”,或单位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普遍向往经济发达地区,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不愿去老少边穷地区、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这加剧了艰苦贫困地区人才缺乏的状况。事实上,与前些年相比,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的人才已经相对饱和,而广袤的西部地区和基层却急需大量人才。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各种优惠政策的出台,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大发展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到最需要的地方成就一番事业。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新的积极的就业观念,即无论到哪里工作,只要能适应,只要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只要有利于自己成长,在哪里工作都一样。对年轻人来说,人生的路还很漫长,一次就业,并不是定终身。
(四)其他:
大多数人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方面的指导不太了解,没有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就业方面的资源;
学校应该少点理论多点时间改变教育放行和方针,现代学生在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后,自己在书本上所学的东西和现代社会形势接不上轨,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社会中的各个企事业单位都需要既有理论又有时间能的人才,但往往录取的人不能很快适应情况,缺少基本的应对能力和良好的实践技巧,因此,还要从新培训,既浪费时间精力,又浪费人力物力。总结:
据介绍,在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年人比例为70%。20世纪
80年代出生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以每年300万至400万的规模进入就业市场。根
据各级学校招生人数的统计预测,2008年以后,高中以上学历的劳动力开始成为劳
动力市场的主体。到2011年,大学层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峰值,约758万人,未来
浅析当今建筑企业形势 篇6
2005年 – 2008年:稳健型财政政策
2004年12月3~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05年调整财政政策取向,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即“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控制赤字,就是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但又不明显缩小,松紧适度,重在传递调控导向信号;调整结构,就是要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项目资金投向结构;推进改革,就是转变主要依靠国债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在保证一定中央财政投资的基础上,适当调减国债项目资金规模;增收节支,就是在总体税负不增或略减税负的基础上,严格依法征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同时严格支出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006年是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的第二个年头,着力点有所侧重,更多的是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透视公共财政。
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财政支农的力度加大;
二是科技投入资金规模加大,鼓励自主创新;
三是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加大。
2007年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是继续确保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基本定位仍然是稳健的财政政策。
2008年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着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并加强与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把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和促平衡有机结合起来,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积极的财政政策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为保持我国在2009年经济能够平稳较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将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
具体做法是:
一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加强重点建设;
二是实行结构性减税,预计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5000亿元左右;
三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
四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
五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2010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2009年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国经济实现了企稳回升,由“前低”顺利转入“后高”。所以2010年,在美国经济减速、日本经济下滑等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的大环境下,我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着重于五项重点。
一是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与调整结构结合起来,在巩国内经济回升基础的同时,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点调控的优势,大力支持推进结构调整,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重点行业、企业科学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
二是更加注重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切实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把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结合起来,将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财政调整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促进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引导消费的财政政策要加以完善,增强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三是更加注重和保障民生,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财力配置,集中财力办大事,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并根据社会事业发展的规律和公共服务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重在制度和长效机制建设,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同时,大力压缩公用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
四是更加注重深化财税改革,切实增强财政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不断深化财政体制、税收制度、预算制度和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建立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进一步规范专项转移支付。五是更加注重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绩效。把加强财政调控、深化财税改革与加强财政管理结合起来。保障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一级财政职能作用的更好发挥,牢固树立现代财政管理观念,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财政持续健康发展,密切跟踪政策的实施情况,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监督分析,及时完善相关的措施,进一步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财政风险的意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完善债务和融资管理制度,努力防范和化解潜在的财政风险,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积极推进预算公开,建立健全规范的预算公开机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在宏观调控的作用下,我国今年的经济形势仍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加上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效益,使得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GDP稳定增长,外需依赖度减弱,市场物价平稳,企业效益明显,国际收支状况良好,货币供应量增长适当,国内市场销售比较活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
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总体运行状况较好,经过努力,全年经济增长的目标也会如期实现。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发展和需求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3个方面:
1、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政府行为,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不足
从出口、消费和投资三大需求驱动经济增长的因素看,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即主要靠政府政策性投资行为的推动,市场机制的内在驱动因素较少。政府行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具体体现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充足的国债资金对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着较大的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上年同期 15.1个百分点。
其中:
一是国债技改投资贴息措施的实施使国有企业更新改造投资大幅度增长,更新改造投资增长了 26.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 4个百分点;
二是住房分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继续刺激房地产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了 28.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 5.8个百分点;
三是基本建设投资大幅增长。上半年基本建设投资增长了 11.8个百分点,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 5.2个百分点;
同时,西部地区由于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驱动,上半年投资增长了 28.8%,分别比东部和中部地区高 10.5和 11个百分点。
这些状况一方面说明政府主导型的投资增长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增长对政府政策性投资的依赖过大,社会投资明显不足。如果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政府政策性投资而脱离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一旦将来国债投资下降,民间投资却未能及时
启动,我国经济增长将后劲不足,难以形成高质量持续增长的态势。
2、外贸进出口呈减速趋势,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从目前我国的贸易状况看,今年出口增幅下降已成定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明显减弱。
外贸出口增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4点:
一是受世界经济减速的影响。
二是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减弱。
三是加工贸易分类管理办法不完善,深加工结转政策不明朗,对加工贸易出口影响较大。
四是我国的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等传统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其主要因素是东南亚、日、韩等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汇率大幅贬值,今年 6月与去年同期相比,贬值幅度大多在 15- 30%,使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相对处于劣势。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今年下半年的出口增长,而且将成为今后我国出口增长的一大“瓶颈”。
3、通货紧缩的状况没有大的改变,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
今年上半年,我国的内需增长虽比较平稳,但国内市场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由政策调价和国家石油价格上涨等因素所致,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性作用不明显。目前绝大多数的工业产品仍供过于求,价格继续走低。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短期内我国工业消费品市场的价格增幅难以止降回升,工业消费品生产能力过剩的状况短期内也不会得到根本改变,从上半年国内市场消费的走势来看,消费品市场比较活跃主要也是政策性因素的作用。而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
一是上半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虽然增长 5.3%,但增速比上年同期还是有所回落。
二是城镇居民消费倾向没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表现在:
(1)城镇就业压力增大,结构调整使下岗职工人数继续增加。上半年在岗职工同比减少 506.2万人,下岗职工人数继续增加。
(2)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起的不确定因素使居民的安全感下降,造成居民预期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加。
(3)由于城镇居民贷款买房和教育等方面开支的加大,使大多数城镇居民消费潜力空间缩小,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下降。
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扩大。因此,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加速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政策措施
1、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调整投资结构
国家在投资中应坚持总量控制,坚决遏制重复建设,扩大国债刺激需求的作用,增加国债贷款贴息的使用范围;加快调整投资结构和财政资金(国债)的投入使用方向,使投资重点向 8个方面转移:即从基础设施向产业升级转移;从扩大投资向扩大消费转移;从投资城市向投资农村转移;从提高国家公务员的收入向提高农民收入转移;从减轻工业负担向减轻农业负担转移;从支持国有大企业向扶持中小企业转移;从政府直接投入向培育市场机制转移;从短期投资效应向长期投资效应转移。
2、进一步扩大内需,重点扩大消费
首先应加快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加大消费信贷对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培育汽车、旅游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其次应加大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尤其是加大国家二次分配的调控力度。通过税收调整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加快增加下岗职工等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第三应加速完善社会保障功能,加大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支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专项国债,实行社会保障资金国家统筹,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向贫困地区、低收入群体倾斜,以使国家有限的社会保障资金产生最大的消费增长效用。
3、加快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一是改变政府财政收入空前膨胀,增速居高不下的特点,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二是扭转政府财政支付集中于参与经济投资和自我消费的局面,提高教育、卫生、社保、环保等方面的投入;
三是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税率,建立合理的减免退税制度,扩大中产阶层在社会中的比例;
四是增加对畸高收入群体的税收,将其作为用税收杠杆来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重点。
4、加大对出口企业和产品的支持力度,促进出口快速增长
应进一步调动出口企业的积极性,采取有力的短期措施刺激出口的增长,尤其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传统劳动密集型大宗商品的出口应实行特殊的出口鼓励政策,不仅要加大出口退税的额度、加快出口退税的进度,同时应加大对出口信贷的支持。
5、促出口
在社会保障和医疗改革等公共福利政策还处于改革摸索的情况下,经济由出口导向向内需驱动的转变无法一蹴而就。所以政府在扩内需的同时,在促出口方面同样需要有所作为,以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和缓解庞大的就业压力。
一是近期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以保持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二是继续运用信贷、外贸基金等多种手段,为企业降低出口成本,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克服隐性贸易壁垒,支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出口,加快专本外贸发展方式,同时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帮助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不断的开拓新兴市场贸易。
6、加大扶持中小企业的力度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的极度短缺已严重制约了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国家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调动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满足中小企业的正常贷款需求。
结束语
可以看到的是,在经过这次的经济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在短期甚至中期内都不太可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这会使世界经济重新确定在一个新的均衡点上来。
而如何面对国际经济形势?如何把握未来十几年的经济机遇?如何加快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断推进社会体制的改革、文化体制的改革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以实现更深层次的改革突破和发展创新?等问题,也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也必须解决的问题。
如今的世界经济形势,给了我们中国再一次崛起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同时也给我们来带了更艰巨更深层次的挑战,我们应当抓住机遇,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经济管理系
工商管理 0916401-01
浅析当今建筑企业形势 篇7
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沿海国家可以享有12海里的领海权、24 海里的毗邻区、200 海里的经济专属区、200~350 海里的大陆架等合法权益。那么,面对周边国家的种种活动,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有效措施才能维护我国海洋的合法权益呢?中国在海洋权益的保护上除了依靠历史证据外,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作好战略性长远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更好地防止周边国家侵害我海洋权益,保护我海洋资源,针对有关国家所采取的手段,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从战略高度作好我国海洋、海军发展的规划。具体包括:
①制定海洋发展规划,将其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
②进行海洋勘探,摸清海洋“家底”。海洋蕴藏着巨大的资源,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具体到某个海域究竟有多少资源,地质构造如何,必须通过海洋勘探加以确定。而在未来划定有争议的重叠大陆架上,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有关规定,各相关国家必须在2009 年5 月之前向联合国提交相关海域的详尽资料,谁有这方面的详尽资料,谁就在法理上占据了主动。
③加紧海上开发,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一些与我国在海洋权益上有争议的国家不顾我国政府“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一再提议,公然独自在南海有争议的地区大肆开采石油和天然气,我们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无动于衷。石油属于战略性资源,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石油消费大国,应该未雨绸缪,建立长远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否则将陷于危险和被动的局面。到2010 年,估计年进口石油达2亿吨。如果我国能尽快地在相关海域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就可以减少进口,减轻风险。
2、建立高效协调机构
目前中国涉及管理东海、南海有争议岛屿的部门不少,但缺乏一个协调组织机构。维护海洋权益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一个部门管理或是各个部门各管一摊,力量太薄弱。必须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联系协调有关海洋权益维护的工作,以结束目前所处的“五龙闹海”、各自为政的局面,使我国外交、海军、海监、海事、海警、渔政、科调、民间力量有机地协 调起来,互为补充,平时作好预案,一旦有事便能快速反应。
3、加快联合性调查开发
依据2003 年7 月1 日生效的《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谁对某岛进行管理开发,谁就享有其主权。这也是日本为什么不惜投入巨资去维护冲之鸟岛的原因。国际法院去年不顾印尼的抗议将利吉坦岛和锡帕丹岛判给了马来西亚,这一点无疑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目前,我国对东海、南海有争议岛屿的开发还不够,而且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我国还不能对钓鱼岛、南沙诸岛实施有效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眼看着周边国家掠夺我们的海洋资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联合性调查开发:
①我国国内各有关单位在协调机构的协调下,对上述岛屿进行资源调查,这既是一种显示主权的行动,也为将来进行资源开发打好基础;
②以承包的形式鼓励国内团体或个人对我国有关海域进行开发,这可以大大激发国内民众开发海洋资源的热情;
③联合国外大石油公司开发东海、南海油气资源,既解决了我国目前面临的资金、技术困难,又可大大减小开发的风险;
④联合周边国家进行渔业、油气资源的开发,按照“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实现主权归我、资源共享。关于这一点,我国去年已和菲律宾、越南达成了共同开发南海油气资源的协议,但落实得还不够好,需要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4、加强持续性实际控制
从海洋争端解决的实践来看,先实际控制争议地区是最常见的宣示主权的方式,然后才是其他手段的跟进。从国际惯例来看,实际控制的时间越长,解决争议时就越有优势。日本在钓鱼岛设灯塔,加强警戒,越南在南沙搞国际旅游项目开发等行为,都是在通过各种手段确立对有争议海域的实际控制权。目前,在南沙群岛中,除我国控制的永暑礁等7 个岛礁和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外,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已陆续侵占了我40 多个岛礁。我国在保持对上述8 个岛屿实际控制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对周边海洋的有效控制,通过军机、军舰巡逻、演习等方式展示我海军力量。尽管这对于目前我国的海军力量是个考验,但惟如此才可以慑止周边国家对我岛屿的进一步侵占,并为以后解决这些争端创造条件。
5、加强海防建设
维护海洋权益主要靠海上力量,而海上力量关键是海军。没有强大的海军,不可能有巩固的海防,更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强国。对于中国而言,要做到完全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也必须拥有一支决定性的海军力量。没有海上力量对争议海域的实际控制,就无法 搞开发、旅游、管理和执法,就谈不上有效维护我国的领土领海主权。当我们的海上力量能够走进“蓝水”,在“第一岛链”外执行任务时,台湾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就会增大,中国维护自己海洋权益的安全系数就会大大提高。
浅析当今建筑企业形势 篇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会计工作在财政工作乃至整个经济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发重要,会计管理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新的《会计法》的出台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企业会计工作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抓住机遇,适应新形势要求,提高企业会计工作质量,以现代企业会计的新身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进一步加速我国会计现代化的进程。
论文主要内容
1.新形势下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会计工作情况分析
3.现代企业会计的内涵与特征
4.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浅析新形势下现代企业会计工作机遇和挑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会计工作在财政工作乃至整个经济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发重要,会计管理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党和政府对会计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做好新时期会计管理工作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证。
(二)、全球经济一体化给会计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经济工作的深入发展对会计标准国际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世界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背景下,会计信息做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必将走上世界经济舞台,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进程必将进一步加快。会计标准国际化既是世界范围内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的必然结果,也是世界各国降低交易成本、筹资成本的客观要求。会计标准如果不实行国际化,中国企业要到境外上市,就需要分别按照国内、国际会计标准编制两套财务会计报告,这样,企业的筹资成本必然增加。今后,我们必然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对待会计标准国际化问题。
一、会计工作情况分析
会计工作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自1985年国家制定会计法以来,对会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会计现代化进程。中国会计现代化从本质上讲是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结合的问题。会计的国际化,要求中国应当走向世界,与国际惯例接轨,融于统一的国际会计体系中去;会计的国家化要求中国会计立足于自身的社会经济环境,体现中国特色,继承和发扬中国会计的优秀成果。
实现中国现代化,首先要会计现代化。会计观念是受其所在的客观环境制约的,并受管理的对象及要素、手段的影响。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会计观念是以计划经济为主的观念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会计观念只有受到时代的、客观条件的冲击而逐渐形成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新的观念体系,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要实现中国会计现代化,要求会计理论现代化。会计理论现代化其主要功能在于预测和解释,通过对经验事实的观察、积累和分析,准确科学地描述对象的现实状态,从而科学、合符逻辑地预测未来。
同时,中国会计的现代化要求会计研究角度的现代化。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的参照系统,由过去纵向比较转变为纵向与横向比较,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以及国内与国外的比较,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会计工作,并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为实现三个面向做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1999年10月31日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要求在会计工作中准确地反映经的状况,为经济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明确规定必需依法办理会计事务,同时,又加大了对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惩治力度。要求单位负责人必须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并给予法律保护,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严禁对他们进行打击报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
这些规范不仅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推动会计工作规范化的有力保障,还进一步加速了我国会计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完善会计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发挥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在新日制度交替并存情况下,因法制的不尚完善,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会计工作尤其是企业会计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会计秩序比较混乱。
1.会计管理工作弱化。针对国家出台的众多与会计管理有关的法律和制度,真正踏实执行的少之又少。企业内部的监督部门受制于企业领导,企业外部的监督部门又听命于地方政府,使得会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2.执法检查弹性化。执法程度因人而异、因环境、关系等各种因素而不同。例如,在检查中发现有企业有意偷漏税X万元,处理结果:鉴于被查单位态度良好,考虑到企业实际困难,免去罚款而仅仅是补交短缺的款数等。
3.执业保护不善。会计专业实行持证上岗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无证、无学历、关系户人员占着会计岗位,甚至原有的一些缺乏基本的财经政策和财会知识,严重影响会计工作的知识性、严肃性,进一步影响会计工作质量。
4.会计工作业绩宣传上有偏差。企业会计工作的任务,不仅要守法和聚财,还要向企业内部和外部负责。但有些舆论导向上却重效益轻执法,在介绍企业财务人员先进事迹时,有关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报道比比皆是,而在维护法纪、顶住压力、如实反映事实的报
道却少得可怜,财会人员若主动暴露了存在的问题,不但会在企业内部受到非议和排挤,更可悲的是外部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保护。
因此,现代企业会计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会计改革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必将追本溯源,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实行会计模式的重大转变,通过日益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主动克服会计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才能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二、现代企业会计的内涵及特征
现代企业会计是以合同、交易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量度,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控制企业在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和价值管理活动。企业会计既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进行价值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它必须遵循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1.真实性。在经济业务发生时,现代企业会计要进行核算,取得和填制凭证,经审核后,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在帐薄上进行登记和反映,以保证提供真实的正确的会计信息。
2.统一性。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现代企业会计,主要是进行企业价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以实物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基础,有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对企业再生产过程进行“观念总结”。
3.连续性。连续性是指现代企业会计对企业中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
4.系统性。它是指现代企业会计对企业生产中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然后进行系统地加工处理,以便提供各种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的信息。
5.全面性。它是指现代企业会计对企业生产中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全面反映其来龙去脉,加以记录,同时,所属会计职责中应当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全部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现代企业的经济比重也在不断加强,从而促进了企业会计工作迅速发展变化,相对以前又增加了不少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会计内涵与职能的转变。由于现代企业的地位、作用增强,对现代企业会计的要求日益提高,从而使企业会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发生了三个明显的转变:
由原来主要对外编送报表、报告财务状况转向对内加强管理;
由原来主要是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时进行;
由原来的主要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转向综合提供并运用信息,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
2.新式会计方法的长足发展。在企业成本核算中出现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弹性预算等。同时为了满足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的需要,会计方法中还增加充分运用高等数学、运筹学等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决策工作。
3.会计工作组织的根本变革。改变了企业中过去单纯按管理职能而建立起全面综合管理体制的情况,而是根据企业生产活动为指导,围绕投资、利润、成本三项目标建立起的各级责任中心来组建现代企业会计工作,从而实现全面经济核算的功能。
4.科学技术的运用与发展。由于现代企业会计任务、方法、工作组织发生了变化,企业会计需要处理的数据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数据提供的及时性、数据运算的精确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会计凭证核算、处理的程序也更加复杂化。所以,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管理软件很快被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和保证了企业会计在工作的效率与工作的无差错问题。
三、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对加强企业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经济管理,严格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企业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我根据自身工作的一些实际情况,结合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如何加强企业会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继续贯彻好各项财务制度和“会计法”,保证制度和法规的真正落实。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企业主管会计工作人员,深入一线研究企业在会计活动和会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情况,指导和帮助企业执行好新制度;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新的核算方法,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改革;同时,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在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学习与实践,以便快速、正确的执行各种会计活动与任务。
2.继续加强企业会计法制建设与学习。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不仅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重要方面,也是转变会计管理职能,保证会计规则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要不断宣传、学习、贯彻会计有关法规,采取切实措施,认真查处会计规则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保证企业会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在抓好已有法规制度贯彻实施的同时,积累经验,使会计法的各项规定具体化,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
3.加强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实现会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是推行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效益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关键在于信息的竞争。只有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了,才能逐步把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引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并通过加强会计软件市场管理,搞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推动我国会计软件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不断开展会计电算化人员岗位培训,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
4.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状况和积极性调动如何,直接影响企业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和会计改革的顺利进行。通过企业内部改革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机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抓好在职会计人员培训,贯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会计专业在职教育的方针,积极参与财政部门统一规划和保证质量的会计在职培训计划。同时,研究制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全面提高人员素质。
结束语:
【浅析当今建筑企业形势】推荐阅读:
论当今中国形势与政策07-01
当今国际形势下的党员使命11-25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调查报告05-24
当今建筑设计06-03
自动化就业形势浅析07-17
当今中国06-16
当今时代08-02
当今作文教学09-02
当今社会设计11-03
当今社会分析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