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分析

2024-10-26

当今社会分析(精选8篇)

当今社会分析 篇1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分析当今社会的医患关系02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分析当今社会的医患关系;一.我国目前医患关系的现状;我国医患关系正处于紧绷与高危状态,医患冲突不断发;就目前我个人关注新闻和询问亲朋友好友所了解到的情;二.从马克思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的角度看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关系贯穿于医疗的全过程,它是随着医疗事件的发;政府财政投入不到位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社会法制的不完善我国对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法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分析当今社会的医患关系

一.我国目前医患关系的现状

我国医患关系正处于紧绷与高危状态,医患冲突不断发生,医院成为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的地方之一。据中国医师协会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国影响较大的伤医暴力案件共有16起,其中温岭杀医案、河北馆陶女医生遭患者家属殴打辱骂后坠楼身亡等案件都成为舆论关注焦点。2014年2月17日上午10时左右,齐齐哈尔医生出诊遭患者报复身亡。2014年2月18日15时许,河北易县一外科医生遭患者割颈。2014年2月25日,微博爆料,因为床位问题,南京口腔医院护士被官员夫妇殴打。2014年3月5日中午,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发生潮州“押医游行”事件。由于目前医疗事故处理的机制和法律不健全,患者选择医疗事故鉴定、诉讼途径解决的较少,加上有些媒体对医疗纠纷事件报道的负面倾向,使得医患冲突进一步恶化。

就目前我个人关注新闻和询问亲朋友好友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社会舆论已经很少会站在理性的一面了,更多的人是毫无底线的宣泄,各种谩骂指责全部指向医生和院方,“医生该砍”的言论让即将步上医学道路的我们心惊胆寒,也让越来越多的医生和医学生开始质疑自己的职业,担忧今后的道路,甚至重新思考将来的选择。医患矛盾依然恶化到如此境地,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演变为一个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从马克思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的角度看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医患关系贯穿于医疗的全过程,它是随着医疗事件的发生而形成的,这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我们不应该回避和掩盖这对矛盾的客观存在。本着以矛盾分析法的精神,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医患冲突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下面就一些主要因素作一分析: 1社会因素

政府财政投入不到位 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 1/5,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2011年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仅占20.3%,远低于世界国家59.7%的平均水平。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 虽然国家在大力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在我国现行医疗体制下,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都是有患者个人承担的。这种医疗服务付费方式来就医时怀着对医方很高的期望值,一旦治病效果不理想、特别是病情恶化或死亡时,患方在精神上和经济上难以承受这巨大压力,患者及其家属会因“人财两空”而迁怒于医方,从而引发暴力事件,激化医患冲突。

社会法制的不完善 我国对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法律规定过于原则,不便于操作,仍需要不断完善和补充。医疗卫生事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目前不管是维护患者利益的法律,还是维护医生权利的法律都非常不健全,甚至存在着真空地带,导致了时常发生的医疗纠纷的不当处理,使极少数患者或患者家属对医疗纠纷的处理规则丧失信心,从而用暴力来宣泄不满。

2医院和医生方面的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对经济效益的热衷与追求也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不可忽视的因素。医院要考虑如何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来维持医院生存、竞争和发展,原本是以“以人为本”,“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却转变成了当前社会畸形的以经济利益为一切指标的观念。医院服务相关的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虚高;生产销售等流通环节多,层层加价,一些不法药商通过给医生回扣、提成等;现行医院的药品收入加成机制,也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品,医生开大处方、过度检查和治疗。

长期以来医务人员队伍建设缺乏人文素质培养,造成一些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在服

务过程中态度生硬,是的医患冲突一触即发。部分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不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而是较多地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违背医学原则,盲目地借助于医疗设备为病人做检查,违心采用高额回扣的药品,使患者对医方的信任感大大降低。另外当前卫生事业经费不足、医务人员待遇低,医生工作压力大、工作负担重带来的医务人员工作倦怠,使得部分医生把经济价值置于健康价值和社会效益之上,即使是少数的个例,也在社会上对医生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对其他的医生产生心里负担,使得这部分医生无法全心全意的为患者服务,更加重了医患矛盾。

3患者方面的因素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对疾病治疗效果抱有很高的期望。但是对医疗诊疗工作,医学知识和医疗风险了解的缺乏和造成患者内心期望与实际医疗效果存在落差,一旦出现不理想的治疗效果,即可诱发医疗纠纷。同时患者的自主意识和维权观念较以前有了很大强化,不仅有生存、安全的需要,更有获得尊严、平等和知情的需要。另外由于患者获取信息渠道的便捷化,某些新闻媒体的不当渲染造成患者对医生信任的缺失,使其本能地对每一个医学程序都怀着不信任的态度,这种怀疑不仅影响到了治疗本身,而且左右着患者处理个人期望与治疗结果的态度。

改善关系的对策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发展生产力的需要,而医患关系的紧张,必将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社会主义的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和发展体现我们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卫生事业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积极、主动地处理卫生事业发展的两个主体医患双方的矛盾,改善医患关系,才能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政府应强化法制建设,引导医患关系;完善医疗体制,把医疗保障作为社会和谐的基本要素,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形成人际互动中的尊重、理解、信任的风气;医院方面应加强医德建设,严格医院质量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尊重患者权利,注意医务人员的形象和礼仪;患者应该对医护职业的艰辛、繁重和高风险性给予充分理解,了解由于现阶段医疗技术的局限,很多疾病无法治愈,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要求医生一定做到十全十美。当发生医疗纠纷后,患者应先与医院共同协商解决,而不是盲目“医闹”。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笔者坚信我国的医患关系必将朝着更为和谐的方向发展。

当今社会分析 篇2

一、当今社会勤俭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经济迅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 在我们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全民勤俭意识并没有因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达到它该有的高度和深度。一些领导干部利用公款吃喝, 挥霍浪费, 他们比阔气、讲排场;讲享受, 比消费;讲条件, 比待遇。他们自身存在的享乐主义及奢靡之风, 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这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我们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某市‘政府上班大道’由原有4车道一级公务一下改为12车道, 接近北京长安街水平, 占用耕地超过1000亩”, “北方某镇办公楼模仿天安门设计建造, 话费资金近千万元”, 这显然是极端的事例, 但奢靡之风正在弥漫, 应该说是不争的事实。不仅如此, 片面追求高速发展, 导致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近一年来, 一大批党和国家的高层领导干部相继落马, 无不牵扯奢靡浪费。尽管我们一再强调要建设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但从全国现状看, 奢靡浪费之风仍是春风吹又生, 奢侈挥霍之举依旧屡禁不止。

近年来, 中国的浪费背后则是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数字, 每年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 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 公款吃喝以千亿计, 大学生每年倒掉的饭菜总量也可以养活1000万人。虽说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初步的国富民强, 但我们并未富裕到可以任意挥霍的地步。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人口GDP还很低, 人均资源占有量先天不足, 更何况还有1.28亿贫困人口, 不少边远地区还很落后, 全国还有很多低保户, 还有许多家庭买不起房, 还有一部分学生上不起大学, 我们又怎能未富先奢?我们没有理由铺张浪费。面对我国的国情和现状, 习总书记提出必须狠刹奢靡浪费之风, 大兴勤俭节约之风。要把“勤俭节约”全民行动融入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把勤俭节约作为正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的大事要事来抓, 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

二、当今社会勤俭现状的缘由及解决对策

(一) 当今社会勤俭现状的缘由

不可否认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勤俭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就值得肯定和发扬, 但是从长远来看, 我国勤俭还存在问题。

1.奢侈浪费传统的恶俗

“勤”“俭”与“奢”“侈”, 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即使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传承史上, 勤俭作为中华传统美德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 但是, 奢靡文化却始终主导着社会发展的潮流。

2.勤俭节约理念的时代断层

新中国成立初期, 在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带领下, 中国人民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理念深深植根于自己的头脑之中, 建筑了勤俭节约的新局面。然而, 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中外文化的不断融合, 奢侈浪费之风成为了社会民众思想中的毒瘤, 新中国成立后的勤俭理念出现了断层。

3.素质教育的缺失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要从青少年抓起, 我国对孩子勤俭方面的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特别稀缺、薄弱。学校教育普遍重智轻德, 道德教育被置于边缘地位。近年来,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 部分人认为吃喝玩乐属于个人私事, 与社会发展无关, 他们铺张浪费, 虚荣心高涨, 享乐主义思潮膨胀。甚至有人认为时代进步发展了,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已经过时了。这些看法看似新潮, 实质上是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颠倒模糊了。许多西方国家将勤俭节约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列入了学校的条条框框之中, 而且在教材中突出体现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并且鼓励教育机构理论结合实际地对孩子展开勤俭节约教育, 从小培养孩子的勤俭节约思想和习惯。反观国内, 《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这两个由教育部制定的教育材料中, 却罕见勤俭节约教育的影子。这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教育缺失。

4.政府部门缺乏模范作用

我国的政府官员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出行, 贪污腐败、铺张浪费的事件, 为人民群众所诟病。从富丽堂皇的办公楼、宿舍楼, 到花费庞大的公款消费;从令人咋舌的公款旅游, 到巨额的公车消耗, 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政资金, 而且对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5.制度体系的管理漏洞

我国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远远不够,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法律体系还在起步阶段, 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也非常薄弱, 绿色部门没有执法权。我国虽然有了一些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规定, 在有的法律中也规定了一些勤俭节约的规定, 但从总体上看, 还是初步的, 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实质性内容不多, 覆盖面不广, 执行力也不强, 原则笼统, 责任不明确, 可操作性不强。

(二) 解决对策

面对我国资源濒临枯竭, 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的局面, 必须克服缺少勤俭意识所带来的困扰。

1.完善勤俭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针对现阶段社会勤俭意识严重缺失, 自然资源浪费严重的现状, 应当尽快将“节约资源”入法, 从战略角度上推进资源节约, 从根本上树立全民勤俭意识。目前, 尽管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国家基本法为核心, 以国家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业务规则相配套的多领域、多层次的资源节约法规体系。但这毕竟只是某一领域的, 层次低, 局限性大, 程序上不尽合理, 而且缺乏统一协调性, 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不配套甚至滞后, 无法解决我国目前能源安全的问题以及缓解环境资源保护的巨大压力。针对我国目前的勤俭困境的现状, 我国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适应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法制体系。首先, 健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基本法。层层建立责任制, 在各级各部门实行责任包干制, 按照“谁污染, 谁治理”的原则, 健全勤俭节约制度, 完善管理体系, 从源头上把握勤俭关。其次, 修缮完整资源基本法律及其规章制度。加强勤俭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全民参与的管理体制。

2.完善政府职权

政府是社会的管理者, 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提供者。首先, 政府要贯彻勤俭理念。坚持规划先行, 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 减少建设性浪费;坚持实事求是, 减少“形象工程”;坚持效率优先, 提高行政效率, 减少成本。其次, 改善政府的决策机制。政府的有效决策行为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但政府决策的失误, 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给社会资源带来极大的浪费。因此, 要尽快建立政府、政协、人大三位一体、相互制衡的决策机制, 实现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再次, 严格控制政府支出。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 保证重点支出的需要。推进公共财政体系的建设, 提高政府财政使用资金的规范性和安全有效性。针对如今政府官员的“三公消费”, 取消涉及国家外交、国防等部门外的一切独立办公场所, 实行各级政府部门集中办公;严格限定公务接待范围;从严限定公车配置范围。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 建设一个让群众满意的行为规范、透明公正、效率优先、清正廉明的政府。

3.营造全民勤俭氛围

首先, 从小开始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要切实加强在校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 确保学生在入社前养成良好的勤俭节约习惯, 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坚持下去。把勤俭节约意识融入学校教育, 开展青少年“勤俭”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 让青少年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受到熏陶感染, 从小树立勤俭节约光荣、奢侈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其次, 勤俭意识的强弱, 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必须让勤俭节约意识深深植根于每个公民脑海中, 体现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要全面推进全社会的勤俭意识建设, 在各小区以及各家庭中开展“俭以养德, 人人行动”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 号召全社会参与进来, 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每一天做起, 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 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树立勤俭节用意识, 让勤俭成为习惯, 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4.树立正确的勤俭观

荀子认为:“强本而节用, 则天不能贫”, “本荒而用侈, 则天不能使之富。”

这既是中华民族长久生存的智慧的经验总结, 也是中华民族历来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真实写照。面对我国现在勤俭意识缺乏的困境,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勤俭观, 把“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指导方向,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伟大目标, 在全社会提倡勤俭意识。第一, 坚持可持续发展, 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改革开放后, 发展被简单地认为是经济的增长。于是, 为了经济的增长, 人们不顾生态环境恶化、资源能源短缺的恶果, 对自然资源进行疯狂开采。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我们必须改变观念,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恶化。第二,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正确的消费观是自律精神和高尚道德品德的表现,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作为一种理性的、环保的消费观念, 它是一种人们既不会为五斗米折腰, 又不会为世俗所牵连的消费观, 其落脚点是提倡资源节约和实现社会共同富裕。

5.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

党员干部要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思想上崇勤尚俭, 以勤俭节约为荣, 奢侈浪费为耻。要把勤俭意识与公仆意识紧密联合起来, 形成一个相互沟通、互通有无、互相联系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牢记心中, 充分发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树立勤俭新风, 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 坚决抵制“四风”带来的不良影响。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 树立先锋模范作用, 以高度负责的工作精神, 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坚决杜绝“三公消费 (公款旅游、公车私用、公款吃喝) ”。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思想, 把勤俭节约行为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 做到严于律己, 严以用权, 俭以修身。

摘要:在物质财富日益丰盈的今天, 我国综合国力逐步提升, 经济迅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勤俭节约已不再是无奈之举, 然而, 勤俭作为一种精神、一种意识、一种文化, 在某些人头脑中似乎慢慢消失。本文对当今社会勤俭的现状展开研究并分析其对策。

关键词:勤俭,节约,现状

参考文献

[1]温美荣.节约意识缺失: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制约因素[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1 (06) .

[2]李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J].山西党校报, 2014 (09) .

[3]王伟.论增强节约意识[N].光明日报, 2007-04-04.

[4]张琪.拓展廉政文化的广度[N].湖北日报, 2012-11-21.

[5]顾伯平.越是发展进步越要勤俭节约[N].云南日报, 2007-7-10.

[6]陈林.节约:通向和谐社会之路[J].决策与信息 (下半月刊) , 2007 (02) .

当今社会分析 篇3

摘 要:大学生是社会的生力军,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其他环境下,接触做社会调查报告的机会较多,并用新一代人的视角去看待、分析问题。而对大学生自身来说,开展社会调查不仅让大学生对完成社会调查有一定的了解,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正确认识社会调查报告;积极把枯燥转变为趣味;沟通你·我·他;学会借用外力达到更好效果;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自我管理能力,抵制抄袭舞弊之风;客观分析问题 制定合理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调查报告;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307-02

一、大学生写调查报告的现状

完成调查报告的主体为大学生这个群体。因为大学生写调查报告较其他低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大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比高中生、初中生要宽松得多,并且大多数大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的电脑,物质准备条件较为充足。现今,在全国很多高校中会把完成调查报告纳为大学生的寒暑假作业,这个客观要求给大学生一个完成调查报告的动力。但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学生完成报告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主题不外乎老生常谈的内容,所定主题不够新颖。

二、写调查报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对社会调查报告的认知态度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50%的大学生认为写调查报告是非常有必要的,意识到写社会调查报告的重要性,这点非常可贵。而45.33%的大学生错误地认为写社会调查报告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拿到学校规定的学分而已。显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一旦这种想法在学生脑海里固定下来,则会演变成一种潜意识:随便写写就算完事。所以就以懒散怠慢的态度去完成,这样的调查报告质量基本是不达标的。

(二)枯燥居多,趣味较少

每个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调查中的个人感观也是不一样的。调查中超过50%的大学生觉得做调查报告的整个过程很有趣。这或许是因为他们做的是自已感兴趣的项目,享受其中的苦与乐。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展开调查,这样子的调查报告质量显然是好了很多。

而有13.33%的大学生觉得调查报告充满了枯燥无趣的味道。面对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数据本来就容易使人产生厌倦感和疲惫感,倘若再加上个人的主观意愿属于消极之态,则调查者在调查过程中更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甚至产生排斥的心理意识,在这样的条件下是无法保证报告质量的。

(三)成员之间沟通、交流有待提高

任何一个小组都不能忽略沟通这一重要的环节。只有在沟通下才会发现问题所在,但讨论频率视小组实际情况而定,重点是看讨论的质量。调查显示,高达70.67%的大学生是遇到问题才讨论的,侧面说明了大多数大学生没有预见性,总是遇到问题才解决,而很少事先去预估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或困难,这样一旦遇到措手不及的问题困难时,不一定能够及时解决,还可能影响做报告的进度。

然而,在合作期间,部分成员因为意见相左争论不休。在现实中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在与其他成员合作期间发生过争执,有争执是正常的,但若成员一直互不相让,而导致争论频频出现,这不仅影响同学间的友谊,也极其影响调查报告的进程。

(四)调查报告主题易陷陈腔老调、假大空之围

调查报告的最终意义在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非泛泛而谈。很多调查报告都是在网上以粘贴复制的方法拷贝下来,时代在进步,但是思想却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原因一则是大学生态度草草了事,二则是对周边事物的变化敏感度不强,创新思想不足。在陈腔滥调下完成的调查报告实际意义不大,内容甚至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对社会的要求,这不仅浪费学生们的时间、精力,也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五)出现数据造假、背离事实的现象

做一份调查报告,问卷数量也很重要。当越多人填写问卷时,数据更能反映出大众的真实看法和想法。数据显示32%的大学生捏造过问卷,捏造数据可能会造成事实的失真或不能反映大众的现实情况,失去调查原有的价值。抄袭风气未减,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一部分大学生上网复制、粘贴。41.33%调查报告的大部分资料来源于网上,自已再略加修改。

(六)写调查报告时个人主观色彩较为浓厚

一份调查报告能否产生积极的影响,得看里面的内容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作为年轻人的大学生,血气方刚,对不合理的事与物总是抱着强烈的批判态度去看待,在这样的情绪下写报告,其内容很容易偏离客观事实,而附带个人情感,有时甚至趋向于偏激方面。这样就不利于调查报告去发挥它的积极性作用,反而会有负面的影响。

三、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正确认识社会调查报告

态度决定高度,意识反映于物质。即使社会调查报告是学校布置的一项作业,但不能为了完成作业而忽略调查报告的质量。社会调查报告不仅让大学生提早了解社会,还能提高个人多方面的能力,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

重要的基础取决于社会调查报告的性质。写调查报告不仅要面对大量的数据和资料,还要与成员沟通、讨论,工作量比较大,考验着学生们的时间、精力、毅力和与人交往能力。在开始之前学生们就应该知道完成一份调查报告的将会遇到很多问题,让彼此有个心理准备,并且如果明白了一份好的调查报告将对社会产生极大的意义时,学生们对接下来的工作展开就更有信心与热情,提高完成报告的进度。

(二)积极把枯燥转变为趣味

很多学生抱怨在完成报告的过程中,有时过于枯燥,容易引人疲倦感,如何将枯燥的文字、数据变得趣味,是考验调查者的应变能力。文字可以变得生动逗人,改变古板单一的风格,只要用心去完成,则趣味性大大增加。

(三)沟通你·我·他

没有沟通的合作称不上是合格的合作。在小组合作中,摩擦、误会、争执都是很正常的,假如缺少了这些,报告的质量将大打折扣,只有成员们积极把自己遇到的问题、疑惑提出来,大家互相讨论,集大家之精华,制定出最好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问题给解决好,在他人阐述观点时,不能随意打断他人,否则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所以,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理解,在对有歧义的问题上,大家耐心讨论,把问题解决好。大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要有全局性和预见性的观念,在做每个决定时要想好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状况,准备应急方案,以防万一。

(四)学会借用外力达到更好效果

图书馆、报刊杂志等资源都是现成的,我们在查找资料时可以借用这些资源来给论证我们的问题存在,或者是从这些资料中得到一些启发。当然比这些书籍、资料更好的法宝就是我们的老师,老师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社会阅历上都比我们强多了,我们可以自己联系指导老师,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与老师提出讨论,由老师给我们指出调查报告中的不足、错误之处,则可以及时补充、改正,让我们的报告更加完善。

(五)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雷同的调查报告,要么内容相似度极高,要么报告主题陈旧,毫无新颖可言,基本属于充数的行列,要么内容夸夸其谈,不符合社会现实发展。完成一项调查报告要反映实际情况,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乎现实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凸显报告的存在意义。如何让自己的报告更有新意,需要调查者花心思去发现最新变化的事物,在平日里就应该多观察周围事物,培养自己的敏锐感,发现人们还没发现或还没注意到的方面,从而挖掘出适合的报告主题,远远比模仿别人要强得多。而对应的解决方案也要从实际出发,能够在现实社会实现,而非幻想之计。

(六)加强自我管理能力,抵制抄袭舞弊之风

诚实面对自已的调查数据,诚信是做人的立身之本,也是社会的黄金通行证。作假的数据也不难被发现,一经举报,取消调查报告的成绩,这样的威慑力,可以降低大学生捏造数据。资料来源可以更加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网络,可以在书报、期刊等上查找。借助便捷的网络环境,进行网上问卷调查。调查报告就是为了考察实践自立能力,如果抄袭的话,就失去它原有的意义了,也锻炼不了自己的能力。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以抄袭为耻的观念。让其他学生监督,如果选出较好的调查报告,可以公示该组的调查报告,一经举报,发现调查内容不实,取消评比资格,让抄袭者收敛一下。

(七)客观分析问题 制定合理方案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等原因,对于每事或每物,我们都会有自己的观点,而在调查报告中我们要反映的是实际问题,不仅对问题的描述要符合客观事实,对于报告中的解决方法更要适合与之相对应的问题。过于主观的去完成调查报告,将可能导致报告里面的内容失实,或对现实产生负面的作用。所以,对于所遇到问题即使再难,都要学会冷静分析,客观评价,唯有这样的社会调查报告才不容易偏离正常轨道。

要想社会调查报告不偏离正常轨道,倒不如自己亲身体验去做一次调查。写一份报告,只有自己亲自实践后,才会发现各种问题,进而想办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每一份优秀的社会调查报告都不是简简单单完成的,除了需要我们花费精力、毅力、耐心外,还需要我们更多时候细心去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因为这些优秀的社会调查报告都是源自于生活。当你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后,会发现你所收获的绝不仅仅只是一份打印出来的社会调查报告,它带给你的好处是我们无法估量的,所以,不要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完成好,只要用心去完成,收获在等待着你。

参考文献:

[1]吴树青.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百度文库.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EB/OL],2010;http://wenku.baidu.com/view/ce0bf6ea998fcc22bcd10d2c.html.

[3]百度百科.社会调查报告[EB/OL],2012;http://baike.baidu.com/view/1410295.html.

论当今社会的腐败 篇4

贪污贿赂犯罪是社会腐败现象的严重表现之一。同贪污贿赂犯罪作斗争,实质上是一场特殊领域内的政治斗争。近年来,这种犯罪现象十分猖獗,一些国家工作人员无视法律,不计后果,顶风作案,严重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其中一个案例。

2007年4月,被告人黄江利用其担任南丹县物价局局长的职务便利,以解决单位办公经费紧张为借口,向南丹县某公司提出赞助要求,该公司赞助10000元给南丹县物价局。4月22日,黄江到公司提取现金10000元。随后,到南丹县某汽车修理厂虚开1张面额为9999元的修理费发票并补贴1元钱现金,拿给南丹县某公司冲帐。2007年2月9日、3月16日,黄江分别三次拿各种开支发票叫本单位工作人员代签,由他自己在审批意见栏上签同意开支并到单位财务报帐,得款共计44849元据为已有。案发后,黄江主动退赃人民币30000元。南丹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被告人构成贪污罪,存在自首情节。遂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60000元。被告人黄江不服提起上诉。河池中院经审理后判决,撤销南丹县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上诉人黄江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责令上诉人退赔人民币43059元。

贪污腐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不受约束的权力!人类自诞生了社会形式之后,权力也伴随了出现。然而,自从有了权力的存在便从此与腐败结下了不懈之缘。有权力的地方就会有腐败的基因存在。人类贪婪的天性一旦沾上不受约束的权力,势必像一头出笼的猛兽,危害无穷。这就是现今许多官员腐败的主要原因。剖析众多的贪污腐败案件不难发现,涉案者多手握重权。他们不能正确对待权力,把权力当成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又由于他们身居要职,以致下级监督不敢、同级监督太软、上级监督太远。权力监督的缺位,成为一些领导干部腐败堕落的主要原因。只有把权力关进“铁笼子”,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建立高效廉洁的权力运行体系。当今世界,腐败已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独有的弊端,而是各国、各地区共同面临的、急需治理的重要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将其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而我国应该结合自身,从道德和伦理的角度,制定严厉打击和有效预防的措施。反腐败的机制或对策主要取决于四个要素:其一,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及其法律制度的完善;其二,公职人员的素质;其三,监督制约机制;其四,公正适宜的外部环境,主要是社会系统为主体的公共秩序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上四个要素,以“法”贯之,通过法律来引导、确立和保障。中国古代反腐败主要表现在监察、惩戒、教育和预防四个方面,而以惩戒为主。例如历代王朝大都坚持以严刑峻法整肃吏治,惩治贪官;坚持设立专门的御史(监察)机关和监察制度,监督、约束官吏的腐败行为;注意教育官吏具有恤民忧国、清正廉洁、修身律己的职业道德,坚持选拔或罢免官吏以是否清正廉明为主要标准;注意实行官员回避制度,注意增俸养廉。腐败行为是同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宗旨,同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相背离的,是党和政府坚决反对和打击的。我们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对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的惩治与预防,采取了一系列惩治和预防腐败犯罪的对策,对遏制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起了重要作用。例如,我们颁布了《刑法》、《关于惩治贪污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等有关法规,制定了严厉的刑事惩罚措施;建立了对贪污贿赂犯罪进行侦查的执法机关,1988年又在检察院下设立了反贪污贿赂工作局;建立了反腐纠纪的监察、监督机构及其制度,建立了公众举报制度,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社会力量和舆论监督的作用,等等。但是,腐败犯罪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广泛的政治、经济背景,有多方面的原因,预防和惩治腐败犯罪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而不是采取

一、两项措施,经过三年两载就能解决的。因此,我们应该把腐败犯罪放在一个社会、历史大背景之下去考察研究,采取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道德的等多方面的策略手段,综合治理,要总结借鉴和吸收古今中外反腐败的成功经验,力求建立一个广泛的、有效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犯罪的社会机制。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有宏观社会原因,又有微观社会原因,它又是一种个人行为,还包括个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特别是世界观等方面的原因。它是一个多种因素造成的‘综合病症’。所以,我们必须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调查、研究和发展起来,主张者甚众。但是,仅此是不够的,我们不仅要借鉴,而且要创新。要通过调查总结过去的和现有的反腐倡廉的新鲜活泼的经验教训,总结、借鉴现有的东、西方理论来创新,其根本目的是发展自己的理论,解决自己的问题。

关于当今社会的经典语录 篇5

2、笨人的可怕之处并不在其笨,而在其自作聪明。

3、想污染一个地方有两种方法:垃圾,或是钞票!

4、本无意与众不同,怎奈何品位出众!

5、人生是场荒芜的旅行,冷暖自知,苦乐在心。

6、当我们爱这个世界时,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7、很多大事往往败在小人物手里 ,因为做大事情的人总是容易忽视小人物。

8、有些是鱼和鱼的相遇,有些是鱼和钩的相遇,有些则是钩和钩的相遇。

9、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让你这么做的人不会让你哭泣。

10、不要说别人脑子有病,脑子有病的前提是必须有个脑子。

11、我最近真的很忙,甚至一天都很难保证有16小时的睡眠!

12、再好的开始,没有恒久的忍耐和包容,也结不出圆满的果实。

13、女人忙着整型,男人忙着转型。——现代社会怪现象。

14、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不管你知不知觉,承不承认。

15、每一个解释丶都是虚伪的掩饰、有些话永远都只是台词。

16、无论在世界什么地方,钱,永远都是最有效最直接的通行证。

17、有些东西当你不能在拥有的时候,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要 忘记。

18、原来有些事来得快,走得更快,以为幸福在敲门,一转身原来它已经走了。

19、当你风光时,外人只看到了桂冠与光环,却忽略了背后艰苦奋斗的一面。

20、你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委曲,你应该要想,他对我这样已经很好了,这就是修行的功夫。

21、男人要是突然有了钱,最想立即告诉一直拒绝自己追求的女人,这也算是一种报复吧。

22、每个人都是一个国王,在自己的世界里纵横跋扈,你不要听我的,但你也不要让我听你的。

23、默默的枯萎老去和瞬间的爆发燃烧,结果虽然一样,但时间有长短,你选择哪一种。

24、当一个人急需要用钱的时候,一些风险较大,平时不会去做的事情往往也敢去白险而做了。

25、互相利用的久了,合作的多了,就产生了其他的东西,这很难用言语来解释清楚。

26、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27、一代天子一朝臣,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谁不想将重权交给忠于自己的人来掌握。

28、道理不是讲的,是用拳头拼出来的,是用血肉垒出来的。谁强谁就是理!

29、不联系,是因为你的冷淡告诉我打扰到你了;不主动,是因为根本打动不了你。

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篇6

摘要:儒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学派,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学派。思想是一个社会的行为准则,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中的精华内容是教导人们道德行为规范的准则,对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大作用。儒家思想对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是探讨和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的一个重要纽带。儒家在伦理道德、思想文化上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道德建设具有深刻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儒学;仁;道德行为;民族精神;传承发扬;影响;

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主流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发生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儒家思想并不是完美无瑕的,儒学的一些思想是阻碍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呢吧对儒家思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地继承和发扬(因此,在这里我们只谈积极方面的意义)。但在当今社会,时代在变,思想也在不断变化,面对多元的文化交融与冲突,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传统的儒家文化思想,它对当今社会又有什么样的影响作用呢?

一、孔孟的思想以“仁”为核心,是今天“以人为本”的重大体现。

“从思考人的存在为出发点,强调“仁爱”和“贵和持中”的中庸思想。孔子明确而坚定地主张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尊严是不可、也不能侵犯和予夺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从孟子“民为贵,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理念的提出,发展到当今的党的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等思想路线密不可分,是儒家思想“仁”的体现。

二、孔孟思想主张忠孝,有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增强向心力与凝聚力。

精神和凝聚力是一个民族的赖以生存的直接必要条件,是一个民族最直接的反映。一个民族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儒学作为“大一统”的封建文化,既有在意识形态方面对于封建制度的支撑作用,又有对中华大家庭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心理维系和文化延传作用。”【2】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学在形成中华民族这个稳定的共同体过程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发挥了任何其他文化不可替代的凝聚作用

三、孔孟思想主张修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

儒家伦理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主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对人们品质塑造、道德水平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儒家的仁爱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体系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三个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在社会生活中,儒家提倡的伦理中心价值原则,伦理道德规范被看做是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最高标准。”【3】儒家思想看到了道德建设在社会发展和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加以利用,是今天以德治国思想的来源。

四、孔孟礼乐思想有助于提高民族的人文素质、精神素质

我们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但是这种礼仪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得到的。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自身素质和精神面貌是及其重要的。儒家礼乐教化是以“礼乐”为手段的“仁义”教育,包括礼教、乐教、诗教,其表现形式是审美教育,其核心是道德教育。【4】 那么又应该如何处世,怎样才能被他人所尊重呢?也就是说,人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才能成为受他人尊重的人,所以,作为一个政府来讲,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要提升人民的道德水准,而不仅仅是要把经济搞好。如果经济上去了,而人的精神面貌非常之差,那这社会是不能进步的,因此。礼乐思想教导人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水平对提高人文素质,精神面貌具有重大意义。

五、儒家的诚信思想,对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具有重大意义。“诚信”是儒家所一贯提倡并力求践履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其思想内涵主要有三层意义:其一,“诚”作为哲学范畴,是为真实,亦即真实无妄的本然之道,系指宇宙万物之实有而言,不诚不能有万物,即所谓“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其二,“诚”作为道德范畴,是为诚实,这是为人的基本素质。

它无论对于处理国际关系、社团“诚信”是建立和平友好、平等互利、良性合作的国际关系新格局的道德杠杆:对于一个国家、社会而言,“诚信”是国家取信于民、使社会保持和谐安定的基本道德准则;对于一个单位、一项事业而言,“诚信”则可以说是立业之本,是现代企业和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奉行的生存信条;而对于每个社会成员而言,“诚信”则是立身之本,处世之道。因此,我们应当大力提倡“诚信”精神,并在各行各业的实践中努力奉行“诚信”原则,建立起高标准的信用体系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5】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而市场经济信用原则的核心则是诚 信守诺,完整履约。信用是经济生活中对交易者合法权益的尊重与维护。对经济学 中最难回答的“公平”问题,其最合理的认定来自社会认同,而认同感的培育是建 立在互信的基础上的。效率最大化作为经济行为的终极目标,其超常实现的基础在 于道德,其核心正是诚信。如果说信用是一种“承诺的交换”,那么,诚信就是对 承诺的信守。诚信是一种需要长期精心呵护的稀缺资源,可以创造持久的价值。综 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史,成熟的、有持久生命力的企业或商业、中介机构,它们的发 展壮大与其具有诚信的品质密不可分。

六、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儒家传统思想发展至今,之所以影响深远,关键在于它能根据统治者和社会的需要而不断得到改造,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汉朝以后,历朝历代四书五经被无数次修订,孔子原作已面目全非。儒学在魏晋时期演变成玄学。唐代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是也渗透了道教和佛教。宋代时发展为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后取得官方地位。现在所说的儒家思想,绝大部分来自宋朝的文献。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对思想产生了很大的束缚。直到五四运动才取消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 儒家思想精髓不在于其治国理论学说,封建制度只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外壳,儒家思想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正是封建社会伦理观从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生活现实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6】道德意识规范起来,让农民成为社会道德思想的奴隶,而这种封建伦理观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中的最广泛影响治理社会群众基础的核心,从而完成对国家社会双重治理的理想效果。我 们

主 义

首 当

民当

家 做

主 的 神

念, 并 将 其 为 社 会 主 义 民 主 政 治 最 具 本 质 意 义 的 特 征 和 要 求。要 使 人 民 真 正 成 为 社会 政 治 生 活 中 的 主 人 和 核 心,人 民 支 配 权 力 而 非权 力 支 配 甚 至 主宰 人 民。处于 执 政地 位 的 中 国 共 产 党 则 须 本 党为公,执政为民之心处理一切党务和务,将 使 人 民 当 家 做 主 作 为 其 执 政 的 实 质,积 极 组 织 和 领 导人 民 行 使 权 力。

 [1] 赵守正.管子通解[M].北京:北京学院出版社,1989:344.【2】 赖美琴;;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凝聚力[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3】吴立新;儒家德治思想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J];理论学习;2001年12期

【4】张保霞.儒家人文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6)

当今社会音乐倾向的思考 篇7

关键词:社会音乐,倾向

一、社会音乐概述

应当认识的是,社会音乐产生是一种创造,产生音乐的人的行为活动过程。只有产生音乐的行为活动,才有可能成为音乐生产。其次这种创造、产生音乐的人的行为活动过程,是具有社会性的。只有具有社会性的音乐生产,才是社会音乐生产。马克思曾说:“一切生产都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形式中并借这种社会形式而进行的对自然的占有。”任何音乐的创造,游离出社会之外是不可想象的。原始先民创造的劳动号子、中国古代文人们的抚琴吟歌、中国民间热闹欢腾的吹歌丝竹以及近现代和当代的群众歌曲、流行音乐、交响音乐、“先锋音乐”创作,无不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体现着这些音乐产生的社会性。这些音乐产生,在其“产品”的功能作用、思想倾向、反映内容、表现手段等等方面,无不受社会的多方制约或影响。而且,这些音乐产生的“产品”其本质方向是流向社会的某一方面、某一听众层或某一时代、社会背景中。

在这些音乐产生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构成的音乐传播关系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性关系,无论这种关系是简单还是复杂。社会音乐的倾向有三种音乐,即通俗化的音乐、东方民族化的群众音乐、西方历史化的群众音乐。

二、对三种音乐认知

(一)通俗化的群众音乐

时代的进步、新旧的交替,为通俗化音乐的传播提供了良机。许多选秀节目新星出炉,也因此成千上万的人们怀揣着明星梦登上了这样展示自我的平台。笔者起初认为这样的新栏目不仅可以让有梦想的人实现自己的梦想,还可以为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机会。但是,久而久之,笔者发现选秀节目的大多数似乎排斥了音乐的初元,更加地偏向于商业娱乐化。但值得肯定的是流行音乐为此得到了广泛的流传。

通俗化的音乐即流行音乐,它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按通常的说法,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

对于现代的流行音乐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音乐。它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

这种通俗化的流行音乐占据大部分的商品市场,这样的现象被人们称为潮流。而形成的群众效应,成为一种时尚。流行音乐是否已替代了一个民族的根基音乐?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沉思。

(二)东方民族化的群众音乐

所谓的东方民族化音乐,是指中国的民族音乐,众所周知中国的民族文化丰富多样,其音乐的斑斓可想而知。

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中华名族历史上创建的所有传统音乐类型和在此基础上延续发展而来的,与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明确文化血缘关系的各种音乐体裁、类型和作品的总和。

现社会,对民族音乐有着执着追求的人日益减少。在中国,如今的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西洋器乐而不是中国传统乐器二胡、古筝、琵琶等等更不用说是古琴。古琴是承载着中国三千多年历史的民族器乐,是中国历史文明的象征。而现今它却早已被绝大部分的中国人忘却。

中国民族音乐,除了民族器乐,还由民歌、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构成。而这些带有浓厚民族风的音乐不一定会被群众倾向。

中国的民歌源于生活又体现于生活,它根植于农民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有些民歌是为劳动而传唱,有些则抒情表意。歌舞音乐是从隋唐以前流传下来,集歌唱、乐器演奏和舞蹈为一体的民族音乐。另外两种类型———戏曲音乐及曲艺音乐是鉴于原有的民歌、民族器乐和舞蹈音乐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戏曲音乐和曲艺音乐萌芽于唐代,形成于宋元时期。这样富有历史的音乐却因为时代的进步而被大众忽视。这个社会中东方民族化的音乐赋予东方无限魅力,但人们是否会摒弃时代音乐的“潮流”接受历史音乐的丰富多样?这的确难以下定论。

(三)西方历史化的群众音乐

常在电视上看到音乐节目播放着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上演的一幕幕精彩的音乐作品,不是通俗化的音乐,不是东方民族化的音乐,而是有一定西方历史文化的音乐。

西方历史化的音乐与东方民族化的音乐大不相同,它包括古希腊和“希腊化”时期的音乐文化、中世纪的音乐文化、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文化、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文化、启蒙时代的古典主义音乐、19世纪前后的浪漫主义音乐和印象主义音乐。这样丰富的音乐历史文化,对于西方音乐在群众心中所占据的地位应该也是有所影响的。

艺术歌曲的直抒心意;钢琴曲的流动韵律;交响乐的雄伟宽广;歌剧的情节魅力,在维也纳那神圣的金色大厅中交辉上映,让亿万的观众为之倾倒。或许人们无法了解到坐在金色大厅观众席上的人们是否都是音乐学者,但我们相信他们都是享受并跟随寻找着西方历史化音乐足迹的执着者。

三、对当今社会音乐倾向的思考

正因为音乐的多样性、世界性、社会性,引起了人们对音乐在当今社会中大众倾向的思考。

现在的音乐,不光光是用来欣赏的,更多的可能成为了取悦。若是说到取悦,流行音乐会有巨大的优势,整个社会的年龄阶层中,热爱流行音乐的青年人相对来说更多,这样一来,流行音乐就成了青年人的音乐。谈及渲染力流行音乐的势头不可否认,也正因此将会有更多的人选择接受流行音乐。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消遣放松娱乐方式里除了些运动项目还有重要的一项便是“K歌”即是去KTV(一种专门提供点歌唱歌系统的场所)唱歌,而在这种场所中所提供的歌曲绝大部分是流行歌曲。这些商家要想有所商机就必定要去满足大众的需求,由此判断,流行音乐在社会大众中已占据很大的优势。

相较于流行音乐,大众对中国民族音乐追寻的势头逐渐变弱,年轻的人们更偏向于选择流行音乐,对中国民族音乐仍执着的人们的年龄段渐渐衰老,新势头盖过旧势头是社会发展的规律,这就意味着中国音乐的本源将会为人们所遗忘。

笔者对民族音乐有着极大的热爱,即便是大众更倾向于通俗化的流行音乐,也希望原本对民族音乐有着执着的人们可以将这一中国文明的象征传承,因为民族音乐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的历史地位是任何其他的音乐无法替代的。

而对西方历史化的音乐,笔者了解甚少,所以在了解的范围内,笔者认为,对这样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音乐有所欣赏的,应该是上流社会的人们,现如今在西方,上流社会的人们所占的人口比例屈指可数,如此一来,西方历史化的音乐将无法“胜任”群众音乐趋势的发展。

四、结语

纵观现代音乐在当今社会中更倾向于通俗化,流行音乐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当今社会音乐发展中的“领头军”。但是笔者希望流行音乐的势头可以相对的弱些,中国的民族音乐和西方的历史文化音乐是现今流行音乐的本源,若是没有这些相对传统音乐的存在,流行音乐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大众效应。

参考文献

当今社会家庭教育的模式 篇8

当今中国式的家教有80%左右是这种“圈”式家教。即把自己的孩子,从咿呀学语开始就圈在家长的视线所及的范围内,到了节假日,家长们又将自己的孩子转交给辅导老师,生怕一疏忽孩子就学坏了。所以造就了“90后”的孩子们大部分都弱不禁风,感情相当脆弱。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种教育模式的产生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通过家庭教育的亲身体验和观察、对比、分析,认为约有如下原因:

一、中国当前的教育政策限制了孩子的多方位发展,造就了“圈”式家教的形成

当前,“以分取人”的教育模式,真实地呈现在每一位家长的面前。如果你的孩子想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学校,分数是决定其是否能步入这所学校就读深造的唯一标准,无论你的孩子在其他方面多么优秀。所以,对于普通的民众来说,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就得付出超出常人的代价——以“看”为主,孩子们的自主探究为辅的家教模式。家长扮演着指导者、家长的双重角色。可怜天下父母心!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也促进了“圈”式家教的形成

为使学生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能顺利地升入高一级的学校,教师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就数学教师而言,通过他们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内容,精心选择每一类题型的问题,精心处理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衔接,精心规划每一类题型的解法。学生的思维无法得以拓宽,个性无法得以张扬,致使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也导致学生无法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可叹啊!

三、家庭的特殊组合适宜这种“圈”式家教的形成

现在的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甚至出现了丁克家庭。孩子的减少,成年人的增多,致使大爱充满了整个小屋。长辈们害怕自己的宝贝孙子(女)吃苦受累,父母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到一丁点委屈,往往孩子的一切事都要包办,以至于孩子们是在有遮阳伞的天空下生活的,他们哪能经得住风雨的洗礼呢?小小的挫折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天塌下来了。

四、社会环境的复杂加快了“圈”式家教的形成

科技发达的今天,各种电子产品的问世,使得处于迷茫时期的、精神压力沉重的青少年们,极易深陷网络,沉迷其中。那种虚拟的、逼真的、刺激的网络游戏,满足了他们个性张扬的心态,弥补了他们由于重压带来的心里空虚。所以家长及学校会联合起来挽救那些品质优秀的学生,进而加快了这种“圈”式家教的形成。

五、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更加快了“圈”式家教的形成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唯一宝贝,能达到十全十美,人前显贵。所以,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让自己的宝贝接受多方面的教育,按照家长的意识,从小就开始学习琴棋书画、参加体育锻炼等,无所不涉猎。搞得孩子们晕头转向,孩子的童年就在家长的精心安排下“充实”地度过。进入学校的大门后,家长又开始帮孩子们寻找辅导老师,从此孩子们又踏上了题海战术的世界。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双职工家庭,这种教育表现得更为突出。

“圈”式家教的形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当今家庭教育的缩影。有其利也有其弊端。但就其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来说,利大于弊。笔者既受益于这种家教又对这种家教感到忧心。特此把自己的一些小小的想法,公之于众。望各界同仁共同探讨,以求共识。

上一篇:露天矿山防洪措施下一篇:黄昏雨经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