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大学师生关系论文

2024-07-07

当今大学师生关系论文(精选4篇)

当今大学师生关系论文 篇1

人民网教育频道1月15日电 (记者李婧) 15日上午9时, 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人民日报文化新闻版、人民网教育频道联合主办“专家献计《教育规划纲要》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等专家出席了本次座谈会, 围绕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 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四中校长刘长铭在发言中表示, 今天的中小学生是中国历史上学习负担最重, 今天的师生关系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紧张、最不正常的, 甚至可以说是最恶劣的一个时期。

[刘长铭]:当然今天的教育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我有几个基本的估计。第一, 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全社会关注教育。当然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件好事情。第二, 今天的中小学生是中国历史上学习负担最重的。第三, 就基础教育来说, 今天的师生关系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紧张、最不正常的, 甚至可以说是最恶劣的一个时期。

[刘长铭]:我看这36个问题里面有一个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棘手、非常尖锐、非常顽固的问题, 也是困扰了我们今天的校长、老师、家长、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然, 我想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的问题。中国自古以来总讲到什么是人才呢?学富五车、出口成章。所以我们希望这个学生走出学校之前, 有尽可能多的知识的储备。我们总认为, 艺不压身, 不管将来有没有用, 我先学。其实这是制约人才成长发展的很落后的一个观念。现在我们仔细研究一些人才成长规律。人才成长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宽松。而且一个人做出的非常重要的, 甚至影响人类发展的成果, 常常是在宽松的环境中产生的。前年总理在四中座谈的时候提到, 为什么我们国家培养不出大师来?我想我们总认为应该尽可能多地学知识, 而忽视了对学生学科思想的培养。我说的这个可能有点不太全面, 就是由于种种原因, 我们现在的教学、学习, 要求学生在一些学科的枝节问题上有很多过深、过细的要求, 而忽视了学生对一个学科整体的文化、思想大的体系和脉络的把握。我举一个例子, 就是我们招聘老师。去年招聘老师的时候, 由于应聘者比较多, 所以我也是别出心裁, 增加了一次笔试。这次笔试, 我特别跟老师说, 千万不要出一些高考的题目, 我们考查一下这个老师、应聘者对于学科的整体思想的把握。于是物理老师出了5道题, 这5道题里面有涉及到学科思想, 有伽利略的一些思想, 影响学科思想的重要历史的一些实验, 以至于对后来的影响。在我的印象里面, 我们那次聘的都是硕士以上学历, 但是5道题, 及格的不到一半。所以后来在一次关于高校学科建设的座谈会上, 我就谈这件事。我就说我不相信一个学生对于本学科的发展思想、脉络、文化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没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他能够在这个学科里面成为大师, 我不大相信。我想这和我们的教育有关系。就如同看一幅画, 我们紧盯着一个点的话, 什么图像也拼不出来, 只有退得足够远, 把它的全貌都展现出来, 我们才能看清楚到底是什么东西。

[刘长铭]:我们之所以教成了这样子,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快速、深入地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 归根到底是为了考试。因为考试成绩的背后、升学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利益。当然总体来说就是刚才吴部长说的, 整体上教育资源不足。不足才引发了对于教育资源的争夺。提高自己学校的升学率, 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宣传, 当然, 有利于占有更多的资源。所以这也是我们今天教育功利化倾向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现在基础教育改革几乎成了一盘死棋。坦率地说, 我对于这次高中课程改革是非常赞成的, 但是, 我也非常担忧。在目前我们这样的一个环境下, 我们能不能够真正实现我们改革的目的和初衷, 我很担忧。怎样去改变这个问题呢?这几年, 我总是在一些场合谈我的想法, 就是我们应该大力推进高考报名的社会化工作。说到底, 就是把所有与升学有关的数据统计都与中学脱钩。我想这是我们目前能够做的, 甚至于我认为是仅仅能够做的一件事情。比如取消高考, 那是不可能的。高考在一些内容科目上改革, 这是没有彻底办法的。不是一个彻底的改革。我想, 逐步地推进高考报名的社会化, 把所有与升学有关的统计都与中学脱钩, 减轻中学的升学压力, 我觉得是使学校获得一种宽松的发展环境的重要的措施。尽管这项工作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 我觉得从国家教育、发展的大计来说, 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不走出这一步, 学校面临的一些困难是不可克服的。如果学校的压力减轻了, 我们就可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比如, 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学校设置足够的、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 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体育活动时间等等。我觉得学校的压力缓解以后, 这些就可以促使学校逐步做到。但是现在这个情况是很令人担忧的。

[刘长铭]:我们这几年总在谈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 实际的情况如何呢?在网上我的一篇文章后面贴了很多学生披露的他们学校的作息时间, 我随便给大家念几段。上午5点15分起床到12点, 下午13点40分到17点10分, 晚上18点到21点40分, 每月休假半天。最后一句话, 我的最高理想就是睡个好觉, 还有比这个时间更长的, 到夜里十一点半的。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 从早上五点多六点多, 到晚上十一点半。这是真实的情况, 这绝不是我们的校长在一个报纸的版面上所说的那些东西。实际的情况是这样的。那天我看的时候心情非常沉重。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就是这个学校所在的省, 曾经有一篇文章说我们学生每天学习的时间不超过多少多少。如果我们的教育说假话, 学生都知道我们的教育在说假话, 那我们培养的真人, 我们这个社会还有什么是真实的。我们有一个老师说的一句话非常有道理, 教育说假话, 小孩也说假话, 肯定是社会出问题了。我们恐怕都对这个问题有些思考。

[刘长铭]:所以, 实行高考报名社会化, 减轻学校压力以后, 我们首先保证课程多样化、合理化, 推进我们现在的课程改革。我之所以对现在课程改革担忧, 就是学校没有真正“松绑”。你上面来检查, 我可以拿一套经验给你, 但是实际中, 没有“松绑”的情况下, 这个学校依然不敢, 他不敢做出一些改变。如果我们要给学校一个宽松的环境, 我相信, 中国的老师、中国的校长, 他会产生一种改变目前现实的愿望。这个改革的积极性, 如果从底下自发产生了, 我觉得对于中国的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推进。现在上面要求的很急迫, 但是, 下面校长、老师却处于两难的现状。当然, 我想学校的压力减轻了, 师生关系一定会发生变化。现在是教育行政部门逼学校、逼校长, 校长逼老师。在这种情况下, 老师很难有一个教育者的坦荡、宽松、容忍的胸襟, 我觉得你让一个老师做到这一点很难, 特别是有些学校把升学的比例、分数和这个老师的奖金、工资, 甚至去留挂钩的话, 你让老师保持一份宽容大度、对学生那种正常的教育, 我觉得恐怕对老师来说也很难。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几年以来, 我在政协会上也提提案, 我在发言中也呼吁这个。过去上海曾经做过这样的试点, 但是据说, 在社区报名很麻烦, 还得培训一批人, 太麻烦了, 所以就停止了。其实, 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但是学校的环境不宽松, 很多的问题是无法解决的。这是一步死棋, 没有希望。

当今大学师生关系论文 篇2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 海南 三亚)

摘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教师,都具有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当代大学新型师生关系无疑会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对于教育主、客体的影响都是非常关键的。本篇文章针对当代新型的大学师生关系展开了深入分析,发现了大学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解剖,最后得出一些出现问题解决的建议,目的在于引起全社会各基层的广泛重视,高校全体师生需要共同构造和谐、稳定、平等的当代大学师生关系。关键词:当代大学;师生关系

一、当代大学师生关系现状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但是与此同时教师的人数、教学设备等没有相应的及时配套,师生比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负担加重,高校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加大,必然影响到了教学的质量,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精力、时间不足。师生比过高也造成了高校师生的关系日益的淡漠。由于一些政策的导向,高校教师的晋升往往以教师的科研课题立项、科研成果、论文的发表等作为重要参考指标,教书育人却没有真正成为评价教师教育行为的统一标准。因此,很多教师把上课之于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科研工作、论文的写作上。这也造成高校教师课下与学生交往的意识淡薄,沟通交流的时间非常有限,在大学校园里“课上是师生,课下成陌路”的说法丝毫不夸张。

师生之间互不理睬,甚至是相互冷漠是现在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对老师或者老师对学生的认同感缺失使得教育被无奈的分解成“教”和“育”两个部分,而且“教育”中“育”的成分越来越少,甚至只剩下“教”本身。学生数量的剧增,教师无暇顾及到每一位学生。大部分的高校教师,除了按时上好自己该教的课外,课下几乎没有和学生有交流。上完课就走人,几乎没有参与学生管理的工作,这是普遍的现象,因此教师也几乎没有参与育人的工作。同时,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现实,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成了一部分大学生的最高追求,一切围绕毕业后利于找工作来学习。尤其在一些民办学校,由于学费的昂贵,使得学生觉得自己是在花钱买知识,教育成了赚钱的机器。金钱和利益关系冲击了师生关系,学生对老师没有了敬畏感,老师没有神圣感,使得师生关系演变成了商家和消费者的关系。这严重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发展,应该明确师生关系不是买卖关系。

二、当代大学师生关系的问题分析

(一)宏观层面

首先,从文化环境方面来说。当代由于愈加开放的文化环境,多元文化不断冲击着大学师生的思想,在多元文化环境的冲击下,由于文化程度的不同导致师生之间出现文化冲突,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其次,从时代背景方面来说。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教育产业化导致社会将教育看作是一种经济手段,而教育的真正职能也发生偏离。越来越发达的信息时代大学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大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更加快捷,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教师的权威减弱,师生之间出现隔阂。最后,从大学自身方面来说。由于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而教师队伍的壮大远远赶不上学生队伍的发展速度,导致师生比例严重失衡,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注无法像以往那么精细,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被分离,师生交流愈发减少。

(二)微观层面

从微观层面来探究当代大学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应该从作为教育的主客体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进行全面分析。一方面,当代大学教师普遍存在科研轻教学的工作态度,导致师生之间的交往较少;许多大学教师仍然坚持陈旧的师生观,认为教师就是权威的代表,导致与思想行为更加自由发展的当代大学生之间产生隔阂;大学教师责任感降低,不愿意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到改善师生关系上来,导致师生关系向更为恶劣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刚刚从严格的制度化管理的中学校园踏入更推崇自由发展的大学校园,对于教师的心理期望值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这种差距也导致大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不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由于家庭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愈发明显,性格各异的大学生在各不相同的交往对象面前都不愿意妥协,导致交往能力下降;在信息化社会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发生偏差,对师生之间的交往非常淡漠。

三、师生关系问题解决的方法

(一)师生相互尊重、互相平等

目前的教育基本沿袭了传统教育的方式。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有道德上的权威,学生只能听从教师的,而这往往会导致师生之间的矛盾。学生和教师虽然有权力和义务的分工不同,但是在人格上两者是完全平等的,没有尊卑、高低之分。理想的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双方真正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上的。师生间互相尊重这是教育的前提和手段。尊重具体表现在对别人的言行保持宽容和大度,对别人能做到将心比心。平等是当代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点,师生双方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沟通,实现彼此与对方的认同和接纳,更好的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师要认识到对学生的误解和不尊重会导致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产生偏差或者对老师产生误解,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的失败、教育的失败。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师生增加沟通,共同成长

以当今的情况来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总体来说是健康积极的。但同时,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也呈现日益多元化的倾向。大学生个性独立,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辨别能力不强,在当今社会一些浮躁的风气影响下大学生对一些传统的美德如惩恶扬善、团结互助、奉献精神等产生了困惑,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在一部分大学生心中的地位日渐衰落,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出现了一个“富二代”的群体,对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会认为在找工作、职业发展、买房子方面靠的不是自己的个人能力,而主要是看自己的父母,只要父母有钱有势,就得来全不费功夫,如果自己的父母无权无势,即使自己再努力再有能力也是徒劳。这种思想严重的蚕食了大学生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精神。一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倍感迷茫,对于为什么读大学,将来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都没有清晰的认识,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对学生理想信念及价值追求的教育不仅仅是课堂上的道德说教,要在课下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困惑和迷茫,把握他们成长的变化和思想的转变,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和判断,有针对性的开导和教育。高校教师要多重视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考研、就业、人际关系等问题,以及来自贫困地区或贫困家庭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所遇到的心理问题。要准确了解教育对象,要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学习生活及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加以教育引导,这样教师才能给学生解答实际问题和思想困惑,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参与学生的成长。避免学生在大学这个关键的成长过程中孤立无援,独自迷茫彷徨,以致走入社会后漫无目标,在经历挫折后容易自暴自弃。高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实现个人价值,将实现个人价值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以所有中华儿女的个人理想的实现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三)教师加强自身的素质

提高大学生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加强高校教师自身素质的建设。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健康茁壮成长的引路人,教师有着特殊而神圣的使命。要培养出具有优秀品格、志存高远的学生,首先教师要树立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高校教师应当在学术上不断钻研,在业务上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科学并掌握教育方法和教育规律,精心设计每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科学研究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职能,教师要平衡好科研和教书育人的关系,要做到会搞科研,能教书,善育人。

四、小结

良好的大学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未来的人生长路上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现在,改变当今各大高校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已是迫在眉睫的严肃问题,我们必须要任重而道远。同时,要建立新型大学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也是变化的,多元的,绝不仅仅局限于以上所探讨的几个方面,如何建立长期、良好、稳定的师生关系,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实践教育教学中进一步研究讨论。

大学师生关系浅析 篇3

关键词:学生态度教与学师生关系

大学师生关系影响着高校师生之间教育信息的传递,影响教育的氛围,影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情绪,进而影响学习教育的整体效果。而今的大学师生关系早已跟过去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前有了巨大的变化,究竟有哪些明显的变化呢,下面读《礼记》后的感想,谈谈个人的所知和看法。

1.学校教育

中国的书籍浩如烟海,要从这浩茫的书海中评选出一部字数少,内容浅,而影响大,教育意义深远的著作的话,《礼记》毫无疑问是其中之一了。但是,现在的大学能够提供这样课程的越来越少了。《礼记》中到底有哪些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1.1以教育思想为例。

从《论语》中可以看到孔子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通过《礼记》中的《学记》,看到的是完整的儒家教育理念。《学记》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及方法,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以教学方法为例,《学记》提出了“豫”、“时”、“逊”、“摩”四种理论:“豫”是预防,就如现代学校要定共同生活常规,引导学生品行,使学生懂得为与不为的分寸;“时”是适时,指在适当时机教育学生合宜的知识,可以说是孔子“因材施教”与兵家“因势利导”的观念;“逊”是渐进,指循序渐进地施教,就像各级学校选编教材莫不由浅至深、由简及繁,以配合学生逐步成长的理解能力;“摩”是观摩,意指互相观摩学习,见贤思齐。现在的大学教育,很少能真正做到这四点。

1.2以师生关系为例。

“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从长者而上丘陵,则必乡长者所视”。“先生书策琴瑟在前,坐而迁之,戒勿越。侍坐與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 其中也涉及到了教学:“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业。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生这四项过失的产生,各自的心理是不同的。教师必须知道他们的心理,然后才能纠正他们的过失。教育,就是让学生发挥所长,并纠正他们的过失。

两千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广为传习,备加尊崇,而现在的学生几乎很少有人读过,了解过。“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痒,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大学生在学习过至少12年之后进入大学,其在各方面知识怎能也不能与古代学生相比。在最基础的教育上就已经落后了。

所以,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就成了关键。《礼记》中的这些思想的确应该传播给大学生。在大学中,部分学生对教师缺乏基本的礼貌,其原因很多。一些学生观念上有错误,有的大学生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目中无人;有的大学生认为现代社会不必太拘于形式;而有的大学生容易因为教师的一点小失误或小差错以偏概全、完全否定老师,从而有意不与老师深入交流,不自觉地表现出对老师的不礼貌。因此,我们需要在校园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气氛,教育学生理解和尊重教师和老师的劳动、容忍教师存在的不足等。虽不要求学生要效仿古代弟子那样谦卑,但对老师最基本的礼貌、尊师重道的观念要具备。

2.教与学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知,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

大学师生学习交流的方式应该是双向的,所以老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也需要改进,以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现在的学生接触社会的途径更多,诱惑也更多。不像古代,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是“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那时,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可以成天围在一起讨论问题,课堂讨论不完,在路上继续讨论。“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位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 有了好的教师,还得有好学的学生,得知道“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 “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

尊其尊者,亲其亲者。我们应该培养以一定的人情常伦为基础的师道尊严,建立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国传统礼仪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3.结语

就对大一26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得知,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听说过有《礼记》这本书,而读过的没有一个人。上文中提到过的关于教师、学生、教学等方面的论点更是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虽然不要求所有大学生都读这本书,但是最基本的伦理道德是需要从小学起的,现在的小学没有,初高中更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所以大学教育就应该给大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不论是孔子、老子的论著,还是其他教育论著,大学教育不能缺了最基本的道德教育。据调查,有20位学生表示,如果有相关的课程,他们很乐意去学。而所有的学生都表示对中国古代教育论著感兴趣,令人欣慰。

老师和学生是高校教育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一致,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培养质量和学校、学生的未来发展。老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学生尊重老师,热爱老师,师生之间关系才能和谐,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取得教育教学的预期效果。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和谐的校园,有了和谐的校园,会有更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戴晓娟.现代环境下大学师生关系的弊端与调适.今日科苑,2008.

[2]胡平生.礼记 孝经.中华书局,2007.

当今大学师生关系论文 篇4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它是师生通过相互作用和影响,通过协调内部关系而形成的,是师生关系发展的成熟阶段、完美阶段。

从目前教育的实际看,师生关系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大学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感情趋于淡薄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初期,大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比较融洽,交流广泛而深入,学生对老师尊重、爱戴,老师也对学生比较了解而能做到因材施教。而目前大学师生间更多的是一种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教师上课来,在课堂上缺乏激情,学生麻木冷淡。教师下课即走,因面临教学工作、科研任务压力,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交流思想。随着大学生自主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也逐渐失去向教师请教、与教师沟通的兴趣。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已经成为大学师生关系的常态。

二、大学师生交往存在功利化、庸俗化现象

功利主义思想冲淡了教师职业使命感、责任感,扭曲了师生关系。功利主义思想最明显的体现就是“重科研、轻教学,更轻思想教育”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在这种评价体系的指挥棒下,授课的质量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对师生产生重要影响的环节基本处于边缘化或被忽视的地位。功利主义思想还体现在部分教师醉心于谋取个人利益,轻视教育教学工作,以及部分学生以获取实际利益为动机与教师进行交往。功利主义思想成为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严重障碍。

三、网络文化的影响

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网络文化对于师生关系的影响力不容低估。网络给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

网络世界中的平等观念会对学生的现实观念产生影响,这种轻视权威、人人平等的观念会与教育者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产生冲突,进而影响师生关系。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大势所趋,我们在顺应历史潮流的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维护教师权威,逐渐向平等师生关系过度。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我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应当主动与学生多交流沟通。教和学的互动是在师生的交流中产生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是普遍现象。教师只与个别班干部和“优等生”交流,而一般的学生也没有形成要和老师交流的意识,这种情况下,老师主动和学生交流很重要。

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同学生交流要缩小与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主动关心、亲近学生,要与他们交心谈心,坦诚相待。

二、学校建立严格制度,保证教学公平公正

首先,高校应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要求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对于影响教师正常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兼职活动要有明确的限制。其次,高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投入给予充分的精神鼓励和物质肯定,这对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将起到关键的导向作用。最后,广大教师也要牢固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和精神,自觉抵制市场经济环境下影响高等教育的负面因素,合理追求个人利益。

三、正确积极利用网络平台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造成冲击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新的途径、方法。我们应充分发挥网络的积

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开拓新的局面。我们可以发挥其传播功能,积极宣传师生关系的正面事件,如师生互敬互爱、互相帮助的感人事迹等,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氛围;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交流的平等性,创造网络社区、博客、校内网、bbs、QQ群等空间增加师生有效交流,这对于改善师生关系,深入了解教育对象有着日常交流难以达到的效果。

上一篇:电梯维修经济管理下一篇: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