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服装消费的调查问卷

2024-07-01

大学生服装消费的调查问卷(通用12篇)

大学生服装消费的调查问卷 篇1

大学生服装消费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为了进一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服装消费心理,熟悉大学生的服装消费结构,最终引导健康的消费,也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现今大学生对服装的购买态度和消费需求,及对服装品牌和服装的消费观念等有关情况,特展开了此次调查活动。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协助完成以下这份问卷。谢谢您的合作!(请您在所选的项目上画√)性别-○男○女年龄_______

所在学院_______专业_______班级_______

1.你的月基本生活费是多少-

○500元以下○500-800元○801-1000元○1000元以上

2.买衣服的时间间隔是多久-

○每月买几次○每月买一次○每两、三个月买一次○不一定

3.你一般在哪里买衣服-

○大型百货超市○专卖店○超市○普通商店○其它

4.你一般喜欢什么样的服装类型-

○休闲类型○牛仔类型○职业类型○非常时尚、比较前卫的类型 ○运动类型○其它

5.你每月在服装上的花费是-

○200元以下200-250元○251-400元○401-以上

6.你购买服装时一般注重那些方面:(可多选)

○款式○价格○舒适度○品牌○做工○面料○其它

7,你如果选择品牌服装,什么样的品牌你最愿意购买?

○质量好的○穿的人很多○做广告宣传多的○价格高的8.你喜欢经常光顾某家店的原因是?

○服务态度好○衣服质量好○符合个人的口味○货物更新快

9.你一般是什么时候去购买衣服?

○新货上市○促销打折○换季打折○其他

10,你了解衣服的渠道有哪些?(可多选)

○逛街看到的○朋友介绍的○从广告上看到的○电院推荐的○网上看到的○其他渠道

11简单的谈一下你自身的经历与对当前大学生服装消费的看法

感谢你的协助以及完成这次问卷调查,非常感谢!

大学生服装消费的调查问卷 篇2

自从我国1999年开始扩大高等院校招生人数以来, 大学生招生数量由1998年的108.4万激增到2011年的681.5万, 13年间, 中国大学生招生人数增加了六倍多, 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308.5万。伴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在校大学生经济状况差异日趋扩大, 由此而带来的消费行为差异, 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1 研究背景及调查的组织实施

结合"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活动, 笔者在2012年9月组建了由12名在校大学生所组成的调研小组。调研小组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 对与本研究相关的当今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本研究主题设计了调查问卷, 该问卷主要包括大学生经济状况、经济行为、价值观念等内容。

2012年10月至11月间, 针对同样内容的调查问卷, 我们采用网络电子调查问卷与纸质调查问卷相结合的形式, 以配额抽样的方法获取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9所大学在校学生经济状况与经济行为的有关信息。调查问卷回收3512余份, 有效问卷3092份, 有效率88%, 符合统计要求。

2 河南省高校在校大学生经济状况

(一) 大学生经济状况分组

为了对不同经济状况大学生的经济行为差异进行分析, 我们将调查对象分为三组:第一类, 富裕大学生。本研究界定中产以上为富裕家庭, 参考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中等收入阶层的人均GDP起点 (3470美元) , 通过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之间的换算, 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换算, 购买力评价标准换算和人均收入与家庭总收入换算, 我们界定年家庭总收入超过10万元人民币为富裕大学生。第二类, 贫困大学生。按照《河南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贫困大学生认定标准, 我们界定年均家庭总收入减去年家庭最低生活成本小于5200元的为贫困大学生。第三类, 一般大学生。我们将介于富裕大学生与贫困大学生之间的界定为一般大学生。

(二) 大学生经济来源

从调查结果来看, 河南省在校大学生每年的总支出平均为10580元, 其中富裕学生人均15393元, 一般学生人均10598元, 贫困生人均8362元。我们采用大学生在学校每年的总支出与家庭的平均年总收入的比例 (高等教育投入家庭负担比) 来表征家庭负担情况, 平均高等教育投入家庭负担比为0.74, 其中富裕、一般、贫困学生家庭负担比分别为0.11、0.51和2.01 (图1) , 支持子女上大学成为许多低收入家庭的沉重负担。

2012年调查结果显示 (图2) , 在校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来自于父母, 而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呈现多元化, 除了来自父母, 还有相当大部分来自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作为一个消费者, 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 所以自身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 父母的承受能力。在自己的大学学费中有75.4%的富裕大学生没有借贷, 生活一般的大学生中有54.0%的学生没有借贷, 而贫困大学生中仅有12.5%的学生没有借贷。

2012年一般家庭和贫困大学生人均借贷分别为1339.7元、3774.3元。目前, 河南省高校助学贷款工作开展较顺利, 基本上可以解决贫困学生的贷款需求, 受访贫困大学生中48.6% (图2) 的主要借款渠道为国家助学贷款, 基本上解决了贫困学生的学杂费和生活费。但是, 我们从图中也可以看到, 贷款的同学中有一小部分不是真正需贷款的学生, 至少有12.3%的富裕学生也获得国家助学贷款。

为了开源节流, 贫困大学生中约60.8%的人做过兼职, 可以看出更多的大学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扩展自己的经济来源, 希望靠自己的力量为家里减负。而富裕大学生做兼职的比例相对低一些, 但也有约44.7%的学生做过兼职。

(三) 大学生经济状况差距

改革开放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加剧, 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在校大学生是否"贫富悬殊"呢?本文用基尼系数测算大学生的收入状况, 基尼系数的测算方法很多, 鉴于本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特点, 我们采用基尼系数的协方差计算方法 (习明, 洪兴建;2007) 。其原理如下:

设n个人的收入分别为x1、x2、…、xn, 且x1≤x2≤…≤xn, μ为平均收入, 则

因此 此即为未分组 (原始) 离散数据的基尼系数协方差公式。采用此方法, 我们按照在校大学生家庭年收入测定基尼系数为0.56, 值得注意的是, 这一数字远远大于2012年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0.47。参照联合国界定, 我们认为, 在校大学生家庭的收入差距较大, 因此, 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是既是当前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定程度上也是保证大学生拥有公平教育机会的保障。

3 大学生经济状况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一) 消费结构

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 我们发现大学生的主要开销包括饮食、通讯、恋爱、学习、娱乐、交际、形象 (护肤衣着等) 等, 其中河南省大学生饮食约占52%, 从恩格尔系数的角度来分析, 系数在50%至59%之间为温饱水平。大学生的饮食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家庭的普遍状况, 许多含辛茹苦的中国父母都是宁愿自己过的差一点也要孩子在学校吃得好一点。不同经济状况学生的日常消费结构如表1所示, 整体而言, 贫困学生在各个消费类别上都低于其他两类学生。在性别结构上, 总体上看男生在各个消费项目上花费大多大于女生, 仅在形象消费上女生大于男生。

为了分析不同经济状况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将不同月消费水平的学生恩格尔系数作散点图 (图3) , 我们发现恩格尔系数与学生经济状况负相关, 即经济状况越好恩格尔系数越低, 符合恩格尔定律。

(二) 消费观念

消费观念受消费能力的影响, 从调查数据上看, 20.0%的富裕大学生表示在消费时没有顾虑, 而贫困学生仅有2.1%。并且82.0%贫困学生表示心痛父母的钱, 而这一指标在富裕大学生中仅有52.3%。显然受经济条件制约, 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在消费支出上表现的更加慎重, 也很少出现透支或提前消费的情况。调查发现如果学生想要买某样商品而钱不够时, 有32.3%的富裕大学生会选择买了再说, 而贫困大学生仅有9%会这样做。

从消费影响因素上看 (表2) , 贫困大学生消费观念更为理性, 而富裕大学生更为感性。贫困大学生在商品选择上更为看重质量、价格等, 而富裕大学生则更为看重外观、品牌、个人喜好等因素。从性别上看, 男生注重质量性能, 女生注意价格、品牌。

大学阶段, 学生们消费观念处于成长期, 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 比较而言, 贫困大学生受到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较大, 而富裕大学生更易受到流行时尚的影响。同时朋友、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比较大 (表3) 。

(三) 消费计划

从2012年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有21.5%的富裕大学生在日常消费中经常感觉"钱不够花", 而贫困大学生该项选择仅为6.3%, 更有42.4%的贫困大学生极少出现"钱不够花"的情况。富裕、一般、贫困大学生有消费记账习惯的分别为23.1%、24.0%和28.5%, 做个人财务计划的比例分别为36.9%、47.8%和53.5%。表明贫困大学生较比富裕大学生的消费更有计划性, 将有限的财力安排的更为合理。

对于攒钱习惯, 富裕学生、一般学生、贫困学生"正在攒钱"的分别占24.6%、21.8%和30.6%, "从没有攒过钱"的分别占10.8%、11.5%和6.3%, "现在没有攒钱, 准备积攒"的所占比重分别为26.2%、25.6%和17.4%, "现在没有攒钱, 以前积攒过"的所占比重分别为24.6%、22.0%和15.3%, "无钱可攒"的所占比重分别为13.8%、19.0%和30.6%, 总体上说明大多数贫困同学在消费上显得较为节制。

调查结果还表明, 拥有千元以上高档消费品的同学21.2%感觉生活费用经常透支, 而没有高档消费品的同学这一比例仅为10.5%;非常看重商品品牌的同学23.3%感觉生活费用经常透支, 而不太看重商品品牌的同学这一比例仅为11.4%;经常安排个人财务计划的同学8.7%感觉生活费用经常透支, 而不太注重个人财务计划的同学这一比例仅为17.3%。可见, 其实不是钱不够花, 而是不会花钱、不懂得合理安排消费计划。这正是大学生理财的基础, 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4 结论与启示

虽然每个人经济状况不同, 但在大学时代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 养成定期储蓄的习惯, 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财常识, 往往受益终生。

(一) 关心贫困学生的生活状况

"贫困"在合理引导下会成为一个人奋斗的动力, 而在错误感知中又会打击一个人的自信, 甚至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因此, 社会各界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而影响正常生活的学生应给予特别关注, 一方面, 要从生活上给以帮助, 通过提供多渠道的勤工助学方式, 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另一方面, 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 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 消除由于经济状况对学生心理产生的不利影响, 提高学生奋发向上的斗志。

(二)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

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消费观教育, 培养大学生树立与自身、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观念, 倡导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精神, 鼓励理性消费和健康生活方式。比如对于来自山区、经济贫困家庭的学生, 应鼓励他们学在艰苦条件下去克服困难, 努力发展自己, 学会从多角度评价自己, 通过自强自立提高自信。对于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 应营造理性消费的氛围。

(三) 注重大学生"财商"培养

作为大学生的法定监护人, 家长对大学生"财商"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应加强对子女消费价值观和消费行为的合理引导。一方面, 家长要了解和调控子女的开支;另一方面, 家长应当以身作则纠正自身不文明、不科学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 引导子女科学合理消费, 优化消费结构, 提高消费质量, 有意识地培养子女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品质, 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摘要:本文基于河南省内9所大学3500余份"大学生经济状况与经济行为"的调查问卷, 在对在校大学生经济状况、消费心理、的基础上, 剖析不同经济状况对消费行为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力求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经济状况,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汤宁.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综述[J].北方文学 (下半月) , 2012 (5) .

[2]曹渝, 陈圣博, 黎文忠, 等.大学生经济信用调查[J].当代经济 (下半月) , 2007 (5) .

[3]罗涤, 李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 2008 (5) .

[4]杨盛菁, 李华.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倾向的调查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12 (3) .

[5]史伟波.大学生消费行为浅析--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J].消费导刊, 2009 (15) .

大学生服装消费的调查问卷 篇3

关键词:商标;混淆;消费者问卷调查

一、消费者问卷调查在商标侵权案件中的适用现状

从司法实践角度来看,消费者问卷调查作为一种证据表现形式来参与司法实践活动,还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在国外的某些国家,这种在商标侵权诉讼中得以明确确认的证据新制度已经日臻成熟,而在我国,这种带有一定科学性和可采性的新证据表现形式,还没有被正式地引入到证据种类当中。对混淆可能性的证明,在我国的商标侵权诉讼案件中,主要是通过对相似商品进行技术性比较来实现的,而很少将它置于市场条件下去考察。事实上,在我国,消费者问卷调查对于商标侵权案件来说,还不是法定的证据形式,没有任何的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或者行政机关的执法指导意见对消费者商标问卷调查作出指引或进行规范,消费者商标问卷调查虽然在极个别的商标侵权案件中得到运用,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程序、原则和规则,缺乏相应的可信赖的专业调查机构,其证据效力难以得到法院和行政执法机关的信赖和认可,在法庭审理当中往往被否认和排斥。

二、消费者问卷调查的证据属性分析

1.消费者问卷调查具有证据的关联性

证据的关联性,指的是证据必须与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或争议事实具有一定联系。而消费者调查问卷针对的正是两个在商标上存在着相似之处的产品而展开的调查,调查的对象是消费者,而且是直接接触、购买和使用过该商品的消费者和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内可能接触、购买和使用该商品的消费者;调查问卷所涉及的问题均是在两个商品上出现而又容易被消费者产生混淆的地方,如:商品的名称、标志标识、产地、包装等。显然,在消费者、商品和两个商标的混淆事实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样的关联性不言而喻。

2.消费者问卷调查具有证据的客观性

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证据应该具有客观存在的属性,或者说证据应该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首先,从形式上讲,消费者问卷调查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来搜集潜在的证据材料,进而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分析其能证明待证事实的可能性,故消费者问卷调查更强调忠实于客观的社会事实,要求遵循从客观现实中搜集资料,对客观真理加以检验的原则,而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用想象代替事实;其次,从内容上讲,消费者问卷调查的内容设计就是来自于实实在在的两种或多种商品所展现的具体特征,包括名称、包装、商标设计等等。因此,消费者问卷调查作为证据在商标侵权诉讼中使用有其合理性,其客观性也同样值得肯定。

3.消费者问卷调查具有证据的合法性

证据的合法性体现的是证据的法律特征或社会特征,是国家基于一定的价值考量而赋予证据的特殊规定性。消费者问卷调查虽然不属于法律直接规定的证据表现形式,但是事实上,法律对此也没有作禁止性的规定,这就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探讨空间。具体表述如下:

(1)证人必须是亲身感知案件事实情况的自然人,凡不是亲身感知的自然人,不能作为证人。作为商品交易的最终拥有者,消费者本身就是直接的接触者和使用者,在所有的产销链条当中,消费者是最具说服力,也是最为亲身感知的人。他们是有着自己独立的意识和意志,对于类似商品的商标混淆性与否的内心感受和外在表现是最深刻也是最客观公正的,其他人均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2)证人必须是能够辨别是非、能够正确表达其内心真实意思的人。我国法律对此有相应规定,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为证人。在我国民法上,这一类人也是没有行为能力的人,他们的民事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而消费者则不同,他们都是有自己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能够在相对复杂的环境下凭借自己的能力辨别是非,且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意思,是法律上所认可的证人。

(3)与物证、书证相比,消费者问卷调查更加的生动、直观和直接。消费者所表达的内容总是与案件事实的一部分或全部相联系,他们最清楚部分或全部案件事实的细枝末节,因而能够就待证事项进行详细的陈述,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在案件事实发生的过程之中,一般不太可能留下足够多的物证和书证,因而消费者问卷调查就具有书证、物证无法比拟的优势,对于案件事实的证明更为直接。

大学生服装消费的调查问卷 篇4

问卷编号:

尊敬的消费者您好!

我们是鹏川营销策划公司的工作人员。目前我们正在做一个关于重庆消费者服装需求状况的市场调查问卷,我们需要一份消费者参与填写的调查问卷。我所收集的内容和料,无任何商业目的。您的回答无所谓对错,只要是您真实的想法,都会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谢谢您!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的年龄: A16岁以下B16—30岁C 30—40岁D40—60岁E60岁以上 3您的职业: A学生B教师C公务员D企业员工E其他 4您的平均收入: A 2000以下B 2000—3000C 3000—5000D 5000以上 5您经常关注服装信息吗: A经常性关注B一般性关注C偶尔关注D没兴趣,不关注 6如果您想事先了解服装信息,您会从哪些渠道获知: A电视B杂志C朋友D户外广告E网络媒体 7您最喜欢以下哪种促销推广方式: A折扣促销B赠品促销C特价促销D累计消费返现E有奖销售F贵宾卡促销G其他 8请问您通常在以下哪些场所购买服装: A中心商业街的专卖店B一般街道的店铺C百货商场D装批发市场E其他 9请问您选择购买地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周边环境好B从众心理C店铺装潢好D服务水平高E个人习惯与喜好 G购物方便I其他 10在选择品牌服装时最重视哪些因素: A品质B价格C款式D服务E推广方式F购买环境 11您购买该服装的频率:

A不固定B平均一月购买一次C平均一季度购买一次D平均一年购买一次 E其他

大学生手机消费的调查问卷 篇5

一、调查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手机消费已经很普遍,本调查试图以问卷形式了解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的特点。为各商家了解大学生手机消费特点,并做相关开发与促销提供帮助。

二、调查目标

1.了解在校大学生手机购买行为与保有情况特点

2.了解在校大学生手机资费消费特点

三、调查区域

济南各高校

四、调查对象

济南各高校大学生

五、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在校园内直接分发问卷,向宿舍楼分发问卷

六、调查内容

大学生个人信息

大学生手机购买行为与保有情况

大学生手机资费消费情况

七、时间安排

八、项目预算

九、提交方式

书面报告

大学生手机消费情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

我们是XX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大学生的手机消费行为和特点,我们特意做了这次调查,希望您能提出宝贵的信息和意见。

一、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男□女

2.您的专业:□理工类□文史类□艺术类□其他

3.您的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

4.您月基本生活费是:□300元以下 □300~600元 □600~900元 □900元以上

5、您购买手机的费用来自:□家里□自己通过打工所得□奖学金□其他_________

6、您购买手机的目的是:

□方便与家人朋友联系□工作需要□受周围人影响□交异性朋友□炫耀自己

7、您的手机更换频率:□半年左右□半年至一年□一年至两年□两年以上□从未换过

二、购机情况

8、您最能接受的手机价位是()

□1000元以下□1000—1500元□500—2000元□2000—3000元□3000元以上

9、你喜欢的手机牌子是:

□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三星□LG□夏普□飞利浦□TCL□波导□联想□oppo□其他___________

10、在购买手机的时候您最注重的是什么:

□品牌□质量□外观□功能□价格□售后服务

11、您在什么地点购买的目前所使用的手机:

□品牌专卖店□大商场(国美、苏宁等)□水货店□网点或电话订购□商家在学校促销时 □移动或联通营业厅□其它__________

三、资费情况

12、对您来说手机主要的用途(多选)

□通话□收发短信□收发彩信□拍照玩□游戏上网(qq飞信等)□蓝牙□听音乐看视频□其它__________

13.您每月大概所需手机费:

□30元以下□30~50元□50元~100元□100元以上

14.您是否觉得话费开销过高?

□是□否

15.如果您觉得手机消费过高,您所采取的态度:

□尽量较少开销□更换手机卡□使用小灵通电信卡□无能为力□其它__________

16、您目前选择的通讯服务商: *

□移动;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通;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人想法

关于大学生消费结构的调查问卷 篇6

广大同学:你们好!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他们有着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大学生既有旺盛的消费能力又没有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行为的超前和消费能力的滞后都影响大学生的消费,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和潜力,我们特地展开这次调查活动,望同学们认真作答,谢谢!

Q1你的性别?(填空题)

Q2你所在的年级?(填空题)

Q3你平时注意自己的消费吗?(单选题)

A.注意

B.不注意

Q4你有将自己平时的消费详细记下吗?(单选题)

A.有,且记录十分详细

B.有,但只是粗略记下

C.没有

Q5你平时的哪种消费占据的比例大?(单选题)

A.住宿费

B.基本生活费

C.通讯费

D.学习及素质拓展费

E.休闲娱乐消费

F.社会交往消费

Q6你觉得自己现在的消费结构合理吗?(单选题)

A.十分合理

B.比较合理

C.差不多

D.比较不合理

E.非常不合理

Q7促使你自己关心消费结构的原因?(多选题)

A.家长经常督促自己的花销

B.自身的兴趣

C.想借此分析了解自己的日常开支

D.其他

Q8你认为导致大学生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是什么?

大学生服装消费的调查问卷 篇7

近年来, 国内学者在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的认知与购买意愿方面进行了很多的研究。王慧敏等[2]根据北京市消费者的调查数据, 实证分析影响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认证猪肉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刘超等[3]根据对北京市猪肉消费市场的调查结果, 指出一线城市居民的猪肉消费理念向猪肉质量方面发展。宁芳蓓等[4]根据山东省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数据, 运用Logit二元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猪肉消费者超市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王怀明等[5]基于南京市各大超市实地调研数据, 使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标签标识的支付意愿。王军等[6]基于吉林省消费者调查数据, 实证分析了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的认知、支付意愿及其购买行为。刘军弟等[7]根据上海和南京的调查数据分析指出消费者对有机猪肉的实际认知与消费意愿都处于较低水平。朱启荣[8]根据济南市的调查数据分析指出消费者选择购买安全生鲜猪肉的意愿受不同因素的共同影响。左雪峰[9]通过对全国40多个县市的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 指出我国居民的消费偏好及消费模式正在发生改变, 优质猪肉将成为市场的主导。

可见, 国内学者对猪肉消费者的质量安全认知与超市购买意愿进行了较多研究。但是, 现有研究仅限于对猪肉消费者质量安全认知与购买意愿的分析, 未能从促进猪肉供应链高效持续运行的角度, 考虑消费者认知与购买意愿对供应链上游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影响。本文利用山东省17个地市的767份城镇消费者调查问卷, 运用描述性分析法, 研究猪肉消费者的质量安全认知与超市购买意愿, 旨在为猪肉供应链上游企业改善质量安全行为, 提高猪肉质量安全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调查方法与数据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2013年1—3月寒假期间对山东省17地市城镇居民的问卷调查。被调查对象包括不同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口、家庭人均月纯收入和职业的城镇猪肉购买者。受访者的地域分布和基本情况详见表1和表2。

份, %

份, %

具体调查方法为:首先, 设计猪肉消费者超市购买意愿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受访者的基本情况、猪肉质量安全认知情况和超市猪肉购买意愿三部分共计45个问题。其次, 选择责任心强、做事认真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 100份, 并就调查的目的、方法、指标含义、统计口径和注意事项等进行培训;然后, 调查人员利用寒假直接与受访者面谈, 现场填写调查问卷;最后, 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认真审核, 得到有效问卷767份, 有效回收率为69.73%。

由表1可见, 各地市受访者比例与当地猪肉产量占全省猪肉总产量比例高度正相关。由表2可见, 767名受访者中, 女性占48.24%, 男性占51.76%, 与山东省人口性别比例基本一致;年龄主要集中在26~60岁之间;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3.36%;家庭人口在2~5口的占91.66%, 与山东省家庭人口结构基本一致;家庭人均月纯收入在在2 000~4 000元之间的占73.66%, 代表了山东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职业涵盖了行政人员、事业单位人员、工人、农民、个体经营者、家庭主妇、下岗职工和其他社会各阶层。因此, 调查数据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2 猪肉消费者质量安全认知状况分析

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超市猪肉的理解和价值判断, 决定了消费者对超市猪肉的消费态度与购买意愿, 同时对猪肉供应链上游养猪场户、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和超市的质量安全行为产生影响。消费者猪肉质量安全认知主要包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与认知、对猪肉质量安全的认知, 以及对超市猪肉质量安全与超市作用的认知。

2.1 猪肉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与认知状况

2.1.1 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状况

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转变, 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日趋关注。调查结果显示,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 表示非常关注、关注、比较关注和不关注的受访者分别占到35.72%、41.33%、21.38%和1.56%;九成以上的受访者关注“瘦肉精”及其危害;92.57%的受访者关注甚至非常关注因食用含有“瘦肉精”猪肉而导致的中毒事件。可见, 现实中绝大多数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他们渴望得到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安全食品。

2.1.2 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状况

尽管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但他们对目前国内食品安全状况并不看好。调查数据显示, 受访者中, 33.90%的认为目前食品“不安全”, 46.41%的认为“比较安全”, 17.86%的认为“安全”, 仅有1.83%的认为“很安全”。近年来, 频频曝光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日益严重的质量隐患和对政府监管的不信任增加了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担忧, 给政府和猪肉供应链上游企业敲响了警钟。

2.2 猪肉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的认知状况

尽管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状况比较关注, 但由于猪肉消费具有隐秘性和滞后性的特点, 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状况的认知程度往往较低, 影响了消费者辨别猪肉质量安全的能力。

2.2.1 对猪肉质量安全指标与认证猪肉的认知

1) 对猪肉质量安全指标的认知状况。猪肉质量安全指标规定了猪肉的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一般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调查结果表明, 对猪肉质量安全指标, 仅有6.65%的消费者表示“很清楚”, 七成以上停留在“不知道”或“听说过”的水平上。对猪肉质量安全指标的低认知水平将影响消费者猪肉辨识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2) 对认证猪肉的认知状况。无公害猪肉、绿色猪肉和有机猪肉是目前安全食用猪肉认证的三种基本形式, 消费者对它们的认知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调查结果显示, 对于无公害猪肉、绿色猪肉和有机猪肉, 767名受访者中仅有7%~8%的表示“很清楚”;30%~40%的表示“一般了解”或“听说过”;15%~30%表示“不知道”。对于三种认证猪肉, 受访者认为质量安全状况最好的是无公害猪肉 (44.85%的受访者选择了该选择) , 其次是绿色猪肉 (35.72%的受访者选择了该选项) 和有机猪肉 (仅有7.56%的受访者选择了该选项) ;还有11.86%的未做明确判断。显然这一结果有悖常理。对此, 本文给出如下两种可能的解释:一是受访者确实不了解三种认证猪肉真实的质量安全状况, 易产生逆向选择, 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和普及猪肉质量安全的基本知识;二是受利益驱动和市场监管不力等因素的影响, 猪肉市场上时常出现以次充好、真假难辨的现象, 造成消费者对认证猪肉质量认知的扭曲, 这需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整顿市场秩序。

3) 对品牌猪肉的认知状况。品牌 (包括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认知度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当前购买行为[10]。调查结果表明, 八成以上的受访者认同品牌猪肉的质量安全状况。当问及“双汇、雨润、得利斯等品牌猪肉的质量更可靠, 您是否同意?”时, 受访者中13.43%的表示“完全同意”, 70.14%的表示“基本同意”, 14.60%的表示“勉强同意”, 还有1.83%的表示“不同意”。

4) 对优质猪肉的认知状况。优质猪肉是由核心产品 (卫生、安全、营养和风味) 、形式产品 (品质、品种、品牌、包装和商标) 和延伸产品 (质量承诺、食用说明、信息传递和物流配送) 构成的整体概念[11]。图1反映了受访者对优质猪肉17种特征的认识状况。数据显示: (1) 核心产品最受关注, 这与消费者超市购买猪肉时最关注猪肉质量安全相吻合。 (2) 形式产品由于不能从根本上反映优质猪肉优于普通猪肉的特性而关注度普遍较低。 (3) 延伸产品比形式产品更能体现优质猪肉的特性, 但与核心产品相比, 消费者对其并不熟悉, 仅作为核心产品的补充。

2.2.2 对问题猪肉的认知

问题猪肉, 指未经检疫检验合格的猪肉。对问题猪肉的了解和认识能够有效避免给消费者造成的身心伤害。调查结果 (详见表3) 显示, 对于“垃圾猪肉”及其危害, 不足10%的受访者表示“很清楚”, 超过70%的表示“一般了解”或“听说过”, 近20%的表示“不知道”;对于“DFD”和“PSE”猪肉 (1) 及危害, 仅有4.82%的表示“很清楚”, 33.51%的表示“一般了解”或“听说过”, 高达60%以上的表示“不知道”。这表明, 现实中消费者对问题猪肉的了解还很少, 反映出消费者对于猪肉质量安全基本知识的欠缺。

%

2.3 猪肉消费者对超市猪肉与超市作用的认知状况

超市作为一种现代新型商业形态, 已成为优质猪肉供应链的主流销售终端[12]。本次调查发现, 超市在猪肉质量、服务水平、质量追溯和质量保障等方面得到了受访者的认可。

2.3.1 对超市猪肉质量安全的认知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 总体而言, 受访者中62.58%的认为超市猪肉“很安全”或“安全”, 31.55%的认为“比较安全”, 仅有5.87%的认为超市猪肉“不安全”。具体而言, 受访者对超市购买猪肉的看法 (可多选) , 最重要的是“质量有保证”, 被选比例为77.31%;其次是“价格合适”、“购物环境好”、“品种齐全”和“若发现问题可得到赔偿”, 被选比例在35%~45%之间;最后是“服务质量高”和“分割包装合适”, 被选比例在25%左右。这一结果为猪肉供应链的产品和服务改进指明了方向。

2.3.2 对超市猪肉标识信息的认知状况

调查中发现, 对于超市猪肉标识信息的若干选项 (可多选) 中, 受访者最关注“价格”, 被选比例占70.93%;其次是“保质期”和“生产日期”, 被选比例分别占61.02%和60.76%;“品牌”和“生产厂家”的关注度最低, 被选比例不足30%。究其原因, 第一, 价格与消费者收入关系密切, 在收入水平相对不高的情况下, 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较高;第二, 保质期和生产日期是消费者判断猪肉是否变质的最直接也是最常用的依据;第三, 由于中国市场诚信体系和追溯体系尚不完善, 消费者普遍对猪肉品牌、信誉和生产者名称缺乏信任, 因而关注度较低。

2.3.3 对超市在保障猪肉质量安全中作用的认知状况

作为优质猪肉供应链的主流销售终端, 超市对于维护和提高猪肉质量安全状况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3]。本次的调查结果印证了这一观点, 767名受访者中557人认为超市猪肉的进入门槛高, 只有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优质猪肉才能进入超市;442人认为超市有较好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一旦发生猪肉质量安全事故, 既能维护消费者利益又能追查事故根源及其责任人, 有利于改善猪肉质量安全状况;429人认为超市能够向消费者传递猪肉生产的基本过程, 消除或减少猪肉生产过程的信息不对称, 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384人认为超市能将消费者的要求与建议传递给供应链上游的生猪屠宰加工和养猪场户, 使其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3 猪肉消费者超市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1 猪肉消费者超市意愿分析

猪肉消费者购买意愿, 指在消费者货币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是否愿意去超市购买猪肉, 包括三层含义:是否愿意按现有超市猪肉价格购买, 超市猪肉价格变动后的购买意愿和超市猪肉质量变化后的购买意愿。调查结果表明:767名受访者中98.44%的表示“不同程度地同意”接受有质量保障但价格适当高于农贸市场的超市猪肉, 其中17.99%的完全同意, 60.50%的基本同意, 19.95%的勉强同意, 99.22%的愿意购买高出农贸市场价格30%以下的超市猪肉。表4给出了受访者对于“超市猪肉价格明显上涨和猪肉质量明显改善时, 家庭猪肉消费量如何变化”的选择结果。当超市猪肉价格明显上涨时, 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不同程度地减少猪肉购买量;当超市猪肉质量明显改善时, 只有1/3的受访者表示增加猪肉购买量。因此, 在现有家庭收入条件下, 受访者的猪肉价格需求弹性较高、质量需求弹性较低, 价格仍是猪肉消费者超市购买量的首要影响因素。可见, 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降低猪肉生产成本进而降低猪肉销售价格是猪肉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之一。

3.2 猪肉消费者超市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

根据消费者认知理论, 消费者的超市购买意愿是超市购买行为的基础。准确把握消费者选择超市与超市猪肉的影响因素, 可以预测猪肉消费者的超市购买行为, 进而使猪肉供应链上游企业改进质量安全行为, 促进猪肉供应链的高效持续运行。

%

为了解消费者选择超市的影响因素, 问卷要求受访者从若干“愿意到什么样的超市购买猪肉”选项中选择2~3个主要影响。根据调查数据, 可以得知消费者对“社会信誉 (被选比例75.36%) ”、“经营规模 (被选比例47.85%) ”、“间隔距离 (被选比例45.24%) ”、“超市购物环境 (被选比例40.29%) ”和“交通条件 (被选比例34.03%) ”等因素的选择比例较高。这表明消费者偏爱到信誉较好、规模较大的周边超市购买猪肉。

为了解消费者选择超市猪肉的影响因素, 设计问题“到超市选择购买猪肉时, 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受访者选择最多的是“新鲜程度 (被选比例75.75%) ”和“价格 (被选比例74.32%) ”;其次是“生产日期 (被选比例67.14%) ”和“品牌 (被选比例53.06%) ”;最后是“生产厂家 (被选比例38.98%) ”。可见, “新鲜程度”、“生产日期”、“品牌”和“生产厂家”既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猪肉的质量信息, 又是猪肉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实施冷链物流与品牌培育是猪肉供应链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

4 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4.1 结论

本文利用来自于山东省17地市767名受访者的问卷调查资料, 分析了猪肉消费者的质量安全认知与超市购买意愿, 结论如下。 (1) 九成以上的受访者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渴望得到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安全食品, 但对目前国内食品安全状况的认可度较低, 仅有不足两成的认为“安全”或“很安全”。 (2) 总体而言, 受访者明显缺乏猪肉质量安全的基本知识, 难免产生猪肉购买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受访者中, 九成以上的“不很清楚”猪肉质量指标的基本构成, “不很清楚”无公害猪肉、绿色猪肉和有机猪肉及其质量标准, 也“不很清楚”垃圾猪肉、PSE猪肉和DFD猪肉。 (3) 受访者中, 近八成的认为超市猪肉质量“很安全”、“安全”或“有保障”, 近七成的为超市猪肉进入门槛值高, 肯定猪肉供应链中的超市对改善猪肉质量安全的促进作用。因此几乎所有受访者愿意购买质量有保障、价格高于农贸市场30%以下的超市猪肉。但在现有家庭收入水平下, 受访者的猪肉价格需求弹性较高、质量需求弹性较低, 价格仍是猪肉消费者超市购买量的首要影响因素。 (4) 在选择超市的若干因素中, 3/4以上的受访者考虑“社会信誉”, 近一半的考虑“经营规模”和“距离”;在挑选超市猪肉时, 3/4左右的受访者主要关注“质量”和“价格”。

4.2 政策性建议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问卷调查 篇8

【关键词】人际交往    新媒体     大学生

一、抽样及样本概况

此次问卷调查活动以我校学生为样本,采用分层抽样加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即在不同学院不同年级展开。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08份,有效问卷10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3.3%,涉及学院12个。

二、问卷调查结果论述

(一)对人际交往缺乏自信,缺乏人际交往技巧

1.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持积极态度,但缺乏自信

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大学生对人际关系持十分关注的态度,对人际交往整体持较为积极的态度,但对自身人际交往的能力缺乏自信,有一部分学生在陌生人面前表现不够自然、感觉不舒服。

2.对人际交往有一定认识但仍尚浅,择友选择片面求同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主流思想观念与认知上并无太大偏差。对于人际交往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相关认知并不深入,在择友选择上片面强调求同,不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观念的正确导向。

3.有一定的人际交往圈,但深入交往的朋友较少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具有自己的人际交往圈,但志同道合、能够交心的朋友仍然较少。

4.有较强结交新朋友的愿望,但大部分学生仍会经常念旧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具有较强的结交新朋友的诉求,但另一方面怀旧情绪的积累不利于新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5.人际交往范围较窄,大学生仍不太能够适应社会型人际交往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人际交往范围较为狭窄,大多仅限于与本班同学建立较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学生在与长辈进行交往的过程中仍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6.如何与异性正常自然地交往仍是大学生面临的一大问题

7.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仍需进一步训练与提升

(二)大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仍有部分自我意识,与老师的互动交流存在一定问题

1.在集体生活中逐步学会适应,但仍不能很好地从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自我意识仍较强,在与其他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仍存在不能够尽可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问题。

2.与老师缺乏必要的沟通,不能很好地得到相关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缺少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的主动性,这对学生人际交往的发展起到一定阻碍作用。

(三)家庭因素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人的人际交往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素养。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与家长的联系处于被动状态,多为家长联系学生。大部分学生也反映家人的人际交往会对自己日后的人际交往素养产生一定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同时也认为自身先前所受的种种教育会对自己日后的人际交往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

(四)网络及新媒体的盛行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1.网络虚拟世界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仍有部分学生会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大部分学生每天花费在上网的时间2—5小时,说明其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2.对新媒体的过度依赖使得大学生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日益退化

通过调查发现,新媒体已成为学生交流的主要载体,短信等较为传统的信息传递交流方式在学生中已逐步淡化。

3.随着大学生思想日益成熟,网络交友的现象有所淡化,但交往过程中新媒体的“虚拟化”特性可能会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信任缺失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仍较为信任现实中的朋友,但也有部分同学对网络交友表示赞同,如果受到欺骗,会造成人际交往的信任缺失。

三、对策思考

(一)学生自身方面

1.客观评价并接纳他人,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

人际交往中必须要控制并克服嫉妒心理,防止“晕轮效应”和刻板印象对大学生的不良干扰。大学生应学会正确并全面评价他人,尽量寻找并扩大双方的共同点,缩小差异,进而达到心理兼容、共同成长。

2.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成长,不断优化个人的“交往圈”

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会帮助大学生扩大人际交往的空间,使得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不断成长。优化自己的交往圈,积累交往经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完成大学生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角色的转变。

(二)学校教育方面

1.“明辨笃实、知行合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學校应在抓好课堂教学与专业学习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交往的平台,如文化艺术节、体育联赛、书画展、辩论赛等等,尤其是开创具有我校特点的知名校园文化活动,既可以突出学校品牌特色,又能激发在校学生的豪情和热忱。

2.多开设社交类课程,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应当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多开设社交类课程,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将其纳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将其等同于心理健康类课程,逐步发展成学生必选类课程。

(三)家庭影响方面

在学生时代,人际交往的支持将仍然以家庭为核心,无论是对未来生活的规划,还是积极生活的动力,家庭都是学生最重要的人际交往的支持来源。我们大学校园也应在适当条件下,加强家校沟通,拓展教育新模式,丰富教育的延展性。

(四)社会引导方面

大学生消费调查问卷~ 篇9

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大学生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又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大学生的消费有很大影响。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潜力,我们特展开这次调查活动,望同学们认真做答。Thanks~~~~

1.您的性别()

A.男B.女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你平均一个月的生活费大约为__________元

A.1000元以下B.1000~2000元C.2000~3000元3000元以上

4.一般情况下,你每月的生活费()

1.有多余2.差不多花完3.不够花

5.你期望一个月的月消费为__________元(直接写出想要的~)

6.你的消费方式为()

A.能省则省B.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C.毫不在乎想花就花D.其他7你觉得在那以下哪几个方面消费的多(从多到少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

A.书本B.网购C.饮食D生活用品E娱乐F旅游E交际应酬F其他(可补充)

8.当你想要买某样东西时,却发现钱不够,那么你会()

A.向父母要钱B.自己存钱C.向同学朋友借了再说

D.放弃购买E.其他

9.在你所热衷的方面,你会不会控制不住自己而大肆花钱()

A.会B.不会C.其他

10.当你在某项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

A.钱够不够用B.该商品的实用性C.该商品的档次D.其他

11.对于下列社会一般的消费倾向,你比较赞同哪种()

A.以经济实惠为主B.兼顾实惠和高标C.尽量追求高标准D.不清楚

12.买东西,你比较注重哪一方面()

A.品牌B质量C.外形美观D.价格E.其他

13.你是否有在校内外打工或其他兼职的经历,如果有,或有此打算,目的是()

A.补贴日用B.增长社会经验C.赶时髦D.渴望独立E.闲着没事就干了F.没有或没有此打算

14.就整体情况而言,你如何看待周边同学当前的消费状况()

A.过高B.比较高C.比较符合实际D.比较节俭E.偏低

15.你觉得目前大学生消费有哪些现象? 你对这些现象又有何看法?

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调查问卷- 篇10

亲爱的同学: 您好!为了了解目前大学生网上消费的基本情况,我们特意策划了这次大学生网上消费情况调查,共21道问题,非常感谢你在百忙之中填写这份问卷。请你认真阅读每一项问题并选择你认可的选项,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的形式。对于您的合作,我们再次表示感谢!

1.您的性别是?()A.男 B.女

2.您所在的年级?()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您的月生活费是多少?()A.1000元以上 B.800-1000元 C.500-800元 D.300-500元 E.300元以下 4.以下哪些内容是你曾经利用网络从事的?()[多选] A.购物 B.学习C.工作 D.娱乐 E.其他 5.你平时上网浏览过购物网站吗?()

A.从不去这些网站B.浏览过,但没有深入访问该网站 C.偶尔浏览一下D.经常浏览 6.你平均一个月在网上购物几次?()

A.6次以上 B.5-6次 C.3-4次 D.1-2次 7.你最经常从网上购买的物品是()

A.服装 B.图书 C.虚拟商品(如游戏装备)D.体育用品 E日常用品 8. 你容易接受哪种促销手段?()[多选] A注册会员 B免费送货 C赠品 D购物返券 E专题促销 F打折 9.你选择购物网站时,一般考虑哪些因素?()[多选] A.知名度高,信誉好 B.购物体验良好 C.交易安全性高 D.价格比其他网站低 E.商品送货快 F.商品丰富 G.操作简便 H.社区氛围 I.可以讨价还价 10.网站上他人的评价对你的购买行为影响程度如何?()A.没有影响 B.很小 C.一般 D.很大 11.你对购物网站推荐的商品?()A.根本不感兴趣 B.有点兴趣 C.很感兴趣 12.网上购物多长时间发货你会接受?()A.12小时内 B.24小时内 C.48小时内 D.更长时间 13.如果你看到购物或交换物品的信息,是否会予以关注?()A.会 B.不会

14.你一般以什么方式与卖家沟通?()A.网络沟通媒介,如淘宝旺旺 B.email C.QQ D.电话 E.其它: 14.如果你在网上交换平台进行购物或交换,你喜欢使用哪种付款方式?()A.借助支付宝等工具进行支付 B.网上银行支付

C.银行转帐 D.信用卡付款 E.当面验货,货到付款 16.你认为网上购物的可信度有多少?()A.40%及以下 B.40%-60% C.60%-90% D.90%以上 17.你是否有过中途放弃购物的经历?()A.有 B.没有

18.下列哪些因素影响你中途放弃购物的?()[多选] A.交易、支付过程繁杂 B.网络故障 C.交易过程中要填写过多的个人信息 D.缺货 E.价格不具有优势 F.送货时间过长 G.网上他人的评价 H.其他:

19.你没有在购物网上消费的原因是:()[多选] A.担心网络的安全性 B.担心产品质量

C.程序繁琐、麻烦 D.不熟悉、不知如何购买 E.价格不够低 F.配送速度

G.我对网络产品没有需求 H.这些产品或服务在其它地方可以免费获得 I.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产品或服务 J.其它:

20.如果你在网上购买的商品不是很满意,你会选择退货吗?()A.不会 B.视情况而定,价格很高,会选择退货 C.一定会

21.今后你是否会继续网上消费,并认为网上消费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消费方式?()A.是 B.否

结束语:此次,我们针对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情况作了全面的消费调查剖析,感谢大家认真完成问卷!

大学生服装消费的调查问卷 篇11

一、学生阅读能力的问卷情况

学生的需求是能够进行有效阅读的根本保证,为此,我对我校高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英语阅读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50%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他们认为课外阅读不仅扩大知识面,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还对学科成绩特别是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他们还认识到制约自己阅读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于词汇量不足和高质量的阅读材料匮乏。这为我们的实践提供了心理保障,因为学生主观上已有了心理需求。

2.学生的阅读面比较广泛,但阅读兴趣各不相同,喜欢的程度,由强到弱排列为: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这说明我们的实践应选材广泛,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3.有37.8%同学喜欢做主旨题,35.4%的学生喜欢做推理题,27.4%的学生喜欢做细节题,这表明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除了阅读本身的目的,已提升到比较高的层次。这为我们的实践提供了一些依据。

4.对于阅读习惯,60%的学生在课内学习中是主动阅读,但对阅读方法了解甚少,欠良好的阅读习惯;33%的学生被动阅读,依赖于老师的提示、分析,只有11%的学生是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且有意识地运用阅读方法,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5.运用构词法去猜测生词的能力较弱,只有5.7%的学生能,41%的学生不能,51.8%的学生基本能,对于关联词,替代词的所指,完全理解的22.6%,不能的17.5%,理解较少59.4%。这说明扫除学生阅读障碍的关键是教给学生对生词、关联词、替代词的正确理解的方法。

二、思考及对策

通过问卷调查,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无阅读英语的兴趣,更无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有的放矢,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1.精心选材

良好的阅读能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要读得准,二要读得快。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阅读材料的选取受到限制,学生从高一到高三所读材料的梯度较为模糊,在同一层次上重复过多,虽经师生共同努力,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往往却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忽略了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望特别强的年龄阶段,他们常常对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比较关注,因此,为了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教师在选取材料时既要考虑满足教学的需要,又要注意材料的趣味性,特别是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更应重视这一点。同时,还要注意各种不同材料的交替使用,尽量避免体裁和内容的单一。另外,不同性别对同一种内容的兴趣也不一样,这也是教师必须引起重视的。为了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教师还可从网上下载一些笑话和幽默故事,贴在教室的贴报栏里,让学生课前课后随时阅读,这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得到片刻的放松和休息。总之,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了解他们的热点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的整体素质。

2.教给学生阅读技能,帮助扫除阅读障碍

略读法是快速阅读中的一种方法,通常又称为浏览。略读的关键是在能抓住文章要点的前提下以个人最快的速度阅读,主要目的是获得足够的信息以便准确地回答有关文章主旨和大意的问题。利用略读法做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文章首尾两段,因为文章的第一段往往点明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或作者的意图,而文章的最后一段则常常总结归纳或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查阅法 考生从文段中获得所需的具体信息,可以不需要阅读整篇文章,而只需找出可能包含所需信息的部分,然后加以阅读就行,这种方法就是查阅法。查阅法主要是获得具体的信息,回答具体的问题,即测试中的细节问题,它常常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有关,有时跟具体的数字如长度、宽度、高度、距离、大小、尺寸等有联系。考生在使用查阅法时,应该注意文章的结构和顺序排列,文章的结构有的是按时间顺序排列,有的是按空间顺序排列,有的是按逻辑顺序排列。弄清楚文章的排列顺序能帮助考生在阅读和回答问题时做到高效省时,准确无误。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法. 考生应该有意识地积累英语单词,没有一定量的英语单词作基础和保障,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都无从谈起。考生可以根据“词不离句”的原则,把一个生词放在具体的句子语境中记忆。

大学生服装消费的调查问卷 篇12

“求索”是三峡大学的校训,根据“求索”校训而形成的三峡大学的“求索”精神是一种强烈的爱国忧民精神,是一种执着的追求真理精神,是一种顽强的坚忍不拔精神,是一种不懈的开拓创新精神。大学生的 “求索”精神体现的是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意识,体现着对真知、卓识的真理永无止境的执着追求,具体表现为“爱国、自强、求真、创新”的三峡大学精神。[1]

为了探寻三峡大学大学生“求索”精神培养途径, 我们通过对三峡大学“求索”精神的解读,针对我校大学生的理想和规划、大学精神,以及反映“求索”精神内涵的“爱国、自强、求真、创新”精神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制定了《大学生“求索”精神培养调查问卷》,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6月上旬,在全校各学院进行随机问卷调查:

二、调查问卷统计及分析

(一)大学生理想和规划的调查分析

1.学生对自己未来的理想和规划很清晰和比较清晰的占60% 左右(2012年占60.57% 、2014年占61.54%),还有近40%(2012年占39.43%、2014年占38.27%)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理想和规划较模糊和很模糊。

2.认为周围同学对未来的理想和规划很清晰和比较清晰的占50%左右(2012年占56.17%、2014年占47.85%),还有50%左右(2012年占43.61%、2014年占52.16%)的学生认为周围同学对未来的理想和规划较模糊和很模糊。学生对自己的主观判断比对周围同学的未来的理想和规划肯定程度较高,说明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心比周围同学对自己的认可度高;还有40%-50%的学生对未来的理想和规划较模糊和很模糊,说明还有很大部分学生在大学的生活很盲目。

3. 超过50%的学生认为大学阶段最重要的依次是:提高学术能力;培养人脉;参与社工,提高实践能力;提高修养并完善个人缺陷。超过30%的学生认为学好外语,为出国继续深造做准备很重要。

总体来看,我校学生对未来的理想和规划符合对专业学习逐步加深的认识规律。多数的学生认为大学阶段最重要的依次是:提高学术能力;培养人脉;参与社工,提高实践能力;提高修养并完善个人缺陷。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大学学习规划有着较清醒的认识。大学阶段,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社交能力、待人处事的方法,学生的个性还在进一步发展完善阶段。这需要在教学和各种类型的活动中积极引导,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在学习、生活中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大学精神的调查分析

1.学生认为,45%以上的学生认为,最能体现大学校园精神的依次是:科研活动、文体活动、学术大师、 社会影响力、与国际交流程度,其次是:新式建筑、大学排名。

2.74.86%以上的学生认为,当前学校存在校园精神缺失的现象存在、较严重。

3.43.71%以上的学生认为影响到校园精神发展的原因是:教育行政化,官僚风盛行、社会不良风气向校园传递、扩招导致学生素质下降、教育产业化。

4.超过85.18%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是有必要的。

5. 超过44.28%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精神的最大缺陷是:功利化色彩过重,贯彻落实不到位,大话空话、脱离实际,人文精神缺失。

6.88.37%至91.86%的学生对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持中性或肯定态度;91.37%至94.72%的学生对我校的校园景观建设持中性或肯定态度。

7.64.9%至68.28%的学生认为解决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好途径依次是:增强同学们的文化素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贯彻落实、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大力推广文化教育。

8.86.56%至90.81%的学生知道三峡大学校训,但历史渊源知道的只有69.6%(2012年) 和76.36%(2014年)。了解三峡大学精神的学生比例为半数左右(2012年为48.68%、2014年为56.1%)。

教学与科研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围绕教育学生的各类学术大师讲座、文体活动、社会活动是教学以外、学生能直接感受到的具有直接教育意义的活动, 具有普及面广、学生乐于接受的特点。大部分学生认为,当前学校存在较严重的校园精神缺失现象;教育行政化,官僚风盛行、社会不良风气向校园传递、扩招导致学生素质下降、教育产业化是导致校园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学生认为价值观的引导是很有必要的,只是需要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多数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精神的最大缺陷依次是:功利化色彩过重、贯彻落实不到位、大话空话,脱离实际、人文精神缺失。大多数学生认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景观建设,并希望进一步提高。多数同学认为,解决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好途径依次是:增强同学们的文化素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贯彻落实、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大力推广文化教育。总体来说,学生对我校校训了解比例不够高;相对来讲,大一学生经过新生入学教育后,对校训了解的更多些。三峡大学校训和大学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通过各类活动的举行,进行宣传,进一步深入学生心中。

(三)爱国精神调查问卷分析

爱国精神包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2],具体体现为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维护、对历史文明的保护和热爱,对悠久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山水草木的环境保护、关心和热爱,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自觉遵循。[3]

爱国精神还包含着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必须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并为个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在辩证统一中共同发展。[4]在校园生活环境中,爱国精神体现为大学生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爱护; 还体现为对家庭、师友、邻里的关爱,对每个生命的关爱。问卷调查中:

1.77.75%(2012年)或74.3%(2014年)的同学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比较关心的。多数(2012年有77.54%、2014年有64.73%) 的同学对历史文化方面的书,有所关注。

2.“节约用水、用电习惯”持非常肯定的只有半数左右:2012年占46.04%、2014年占52.35%。

3.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自觉遵循的占一半左右:2012年占45.59%、2014年占55.91%。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一切行动和言论以集体为重、个人为轻的占30%左右:2012年占35.46%、2014年占24.58%。

4.2012年有85.68%、2014年有88.74%的同学,对校园花草树木、公共设施(桌椅板凳等)比较爱护。

5.在公交车上给老弱妇幼让座,回答肯定的占近半数:2012年有49.12%、2014年有47.47%。

6.2012年有83.7%、2014年有86.68%的同学在按照“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方向努力。

7.认为我校学生的爱国精神落实得较好的占半数左右,2012年有58.6%、2014年有39.21%;2012年有40.97%、2014年有56.1%的学生持中性评价。有47.09% 至68.67%的学生认为我校学生的爱国精神培养,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应该关注身边的每个人、应该爱护学习和生活环境。

我校绝大多数学生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关心和关注的,但是,对于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有待提高。对于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半数以上学生是认同的;对于节约用水、用电习惯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自觉遵循、良好道德规范的养成,多数学生是意识到了,只是,需要在学习、生活中,进一步强化。

(四)自强精神的问卷调查分析

1.我校学生中,人生理想是共产主义(2012年占45.15%、2014年占36.96%) 和集体主义(2012年占28.19%、2014年占31.71%)的居多。

2.2012年占77.09%、2014年占72.61%的同学,在按照“慎独”的思想尽力做。

3.对大学的学习、生活看法,是积极主动的不到半数:2012年占43.17%、2014年占44.09%。大学生活中, 经常有收获的占60%左右:2012年占62.11%、2014年占63.79%。经常有体育锻炼的学生只有半数:2012年占53.3%、2014年占51.03%。

4.50.28%至66.08%的同学认为,我校学生在自强精神培养上,应该确定自己的近、中远期学习目标;应该培养知识、锻炼能力;应该明确动力。当遇到困难时,会冷静分析,找出解决办法的占60%左右:2012年占58.81%、2014年占62.66%。

由此可见,对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的教育有待加强;大部分同学认同并努力按照“慎独”思想要求自己;我校多数学生对大学的学习生活是被动的,需要努力改善和教育引导。大学的学习应该是紧张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每天应该有着不同的收获。收获不多,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待加强。坚持锻炼身体不仅仅是提高体质的方法,而且是毅力、耐力等非智力因素的综合锻炼方法,这是需要每位同学都意识到并努力做到的。大部分学生能够明确学习动力、能够确定近中远期学习目标;遇到困难积极主动找出解决办法的占多数,但是,仍然有部分同学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不足。在自强精神培养上,应该确定自己的近、中远期学习目标,应该培养知识、锻炼能力,应该明确动力。

(五)求真精神的问卷调查分析

(1)我校学生思想现状中,认为首先是要找个好工作(2012年占44.71%、2014年占70.73%),其次是努力提高成绩分数、获得奖学金(2012年占42.51%、2014年占52.91%),然后是功利主义思想,做事的功利心强(2012年占29.96%、2014年占44.09%)。(2)52.35%至74.86%的学生认为,我校学生的求真精神培养,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身体、能力现状、找到切实可行的学习、能力、锻炼方式、注重学习、锻炼过程。(3)2012年占83.48%、2014年占81.9%的学生看问题,喜欢追寻、尝试探寻事物现象、本质及其运行规律的正确认识。(4)对于课程学习,努力掌握已学知识,力求全面理解的学生不到半数:2012年占44.05%、2014年占39.02%。

大部分同学能够明确现在的学习任务和努力方向,能够明确自己学习、身体、能力现状,找到切实可行的学习、能力、锻炼方式,注重学习、锻炼过程;多数同学在努力探寻事物现象、本质及其运行规律的正确认识;对于课程学习大部分同学能初步了解学过的知识,会做课后题目,但对知识的掌握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应该正确、透彻,不熟悉的知识点需要不断加深,逐渐学会正确地运用、熟练运用。在生活中,对人和事的认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地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体会、总结事物发展规律性的认识。

(六)创新精神的调查问卷分析

1.问卷显示,我校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浓厚的不到半数:2012年占43.39%、2014年占41.65%。

2.学习方法上,科学地运用记忆规律复习,不断追求新的认知和新的方法,适时总结知识的(2012年占37.44%、2014年占32.83%)、有时候会培养学习兴趣的(2012年占38.33%、2014年占34.52%)、考试前才会突击复习的(2012年占24.01%、2014年占33.583%)各占1/3左右。

3.问卷显示,2012年占83.04%、2014年占79.43%的学生能主动或按部就班地学习,有时候有创新思想。

4.53.47%至77.3%的同学认为,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方式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创新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知识、锻炼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想;寻找创新的机会。

对于专业学习,有很强的学习兴趣的占40%左右, 大部分同学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有待提高,有时候有创新思想。同学们普遍认为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方式应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创新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知识、锻炼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想、寻找创新的机会。

三、“求索”精神的培养途径

根据“求索”精神培养问卷调查显示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我校求索精神培养途径归纳如下:

(一) 在大学精神培养中,学校引导起着主导作用,要形成稳定、完整的教育引导体系。

1.大学阶段,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社交能力、待人处事的方法,学生的个性还在进一步发展完善阶段。这需要学校在教学、管理和服务中积极引导,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在学习、生活中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学校在思想上、工作中高度重视求索精神的培养:在各项活动中,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包括手机网络、QQ群、微信群等)宣传中,坚持倡导“求索”精神、 宣传三峡大学精神。

3.学校从教学、行政、学生管理和服务等角度,强化校园精神的培养:加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加强学风建设、加强教风建设、提高生源质量、加强精细化教育是促进校园精神的重要途径。

(二)在大学生“求索”精神培养中,学生的个人主观能动性,起着决定作用。

1.学生爱国精神培养,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注身边的每个人、爱护学习环境、维护生活环境。

2.学生自强精神培养,应该确定自己的近、中远期学习目标,从锻炼身体、练字等生活方式、从一次作业、一道题的完成等学习方式入手,从一个小的切入点,逐步检验自己、培养自信,逐渐培养知识、锻炼能力,明确动力。

3.学生求真精神的培养,在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应该正确、透彻,不熟悉的知识点需要不断加深,逐渐学会正确地运用、熟练运用;在生活中,对人和事的认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地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体会、总结事物发展规律性的认识。

4.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培养自信开始,逐渐培养创新的学习兴趣;然后,掌握学习知识、锻炼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想;在学习锻炼的过程中,寻找创新的机会。

摘要:通过对三峡大学校训——“求索”的精神内涵解读,从“爱国、自强、求真、创新”的三峡大学精神培养调查问卷分析,提出三峡大学大学生“求索”精神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校训,大学生,求索精神,问卷分析

参考文献

[1]楚成.“求索”校训与三峡大学精神[C].求真与创新.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20-225.

[2]列宁.皮梯利姆·索罗金的宝贵自供[C].//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7-615.

[3]刘献君,郝翔.弘扬爱国主义精神[M].思想道德修养.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216-242.

上一篇:致会员下一篇:幼儿园小班美术优秀教案《画蜗牛》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