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班集体建设

2024-06-29

现代班集体建设(精选7篇)

现代班集体建设 篇1

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多种经济组织形式并存发展, 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当前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 产权制度还不够完善, 产权关系需要进一步改革, 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未能真正建立, 产权交易流转不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必然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一步改革产权制度, 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农业的生产效率、农民的收入效益,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代产权制度内涵

现代产权制度是以产权为核心的财产所有权及其派生出的一种经济权利制度, 是一种所有权和收益权高度统一的制度。现代产权制度具有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4个基本要素。归属清晰表明了其排斥非产权主体对收益侵占的权利;权责明确表明了其通过明确产权主体的权责, 保护自身收益及他人收益的权利;保护严格表明了其维护产权交易秩序, 维护产权主体合法收益的权利;流转顺畅表明了其以收益为中心产权的分解与转让的权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现代产权制度有着丰富的改革发展内涵。

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代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集体经济要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就必须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产权制度[1,2,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提出要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并且指出产权是经济所有制的核心内容,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是关于资产权利和资产使用权利归属的基本经济制度, 包含了资产产权的主体、界定、构建、保护、交易等一系列的制度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也是农民拥有集体经济财产收益的根本制度, 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经济利益, 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 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影响, 能够激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新发展的动力, 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代产权制度对社会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资源配置、均衡效率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能够促使社会经济活动有序运行, 促进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社会和谐。

2 产权制度效益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提出, 制度创新的目标就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代产权制度实质就是改革原有的集体经济产权关系, 用高效率的制度取代低效率的制度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原有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在产权制度上不够完善, 农民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交换与流转的资产产权。弱势的农民群体在集体经济组织中没有得到相应的收益, 在资产收益上不能维护自身利益。农业生产难以实现规模化、市场化、现代化, 农业产出出现了瓶颈, 阻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 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代产权制度是发展农业生产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九星村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代产权制度效益的典范。该村通过改革原有集体经济产权而构建现代产权制度后, 从原来一个全村劳力年均收入不足3 000元的贫困村庄一跃而成为上海市356个亿元村之首。村级年收入达7.0亿元以上, 向国家上缴税收逾2.0亿元。村民除了在市场工作的收入外, 还有入股分红及各种福利补贴, 真正实现了“村强民富”。该村以“大市场”、“大流通”兴村富村,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2007年为5.2亿元, 2008年为5.6亿元, 2009年为6.2亿元, 2010年达到7.0亿元。10多年来, 村级经济始终保持2位数增长, 每年发放村民劳动报酬、福利、股东红利等1.1亿元, 连续多年被上海市统计局列为沪郊特色亿元村第1名。经济工作、日常管理、思想教育、文化体育、党建工作全面发展。改制12年间已培育出500多位千万富翁, 涌现出4 000多位创业老板, 还享有“中国十大名村”、“华东最大市场村”等众多桂冠, 演绎着当今新农村运动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代产权制度效益的时代样板。

3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构建现代产权制度的对策

3.1 以明晰产权为核心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代产权制度

明晰产权是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代产权制度的核心工作。一是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产权, 通过明晰产权, 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 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资金和资源的产权进行界定, 合理设置股权, 实事求是地确定农民各自在集体经济中所占股份。二是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由原来的封闭性向流动性、开放性方向发展, 努力构建完善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代产权制度[4,5,6]。例如, 上海市闵行区在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代产权过程中, 首先对农村集体经济存量资产进行改制, 将全部或部分存量资产进行资产量化折股, 组建新的经济实体。其次在对农村集体经济存量资产改制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情况在有条件的地方, 由村民出资入股, 组建新的经济实体。此外, 对存量改制尚不具备条件的地方, 由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共同出资组建新的经济实体。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 共量化集体资产近20.0亿元, 注册资本10.0亿元;3万多农民成为股东, 入股农民人均持股3.2万元。据统计, 2010年底前改制的23个村集体净资产总额达20.6亿元, 较改制前增值1倍以上;累计股金分红4.5亿元, 人均分红1.8万元。通过明晰产权, 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代产权制度。

3.2 确立农民市场利益主体地位, 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代产权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代产权制度, 首先要肯定农民的市场利益主体地位, 充分尊重农民的需求, 明晰农民对集体经济资产的占有权、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 维护农民的利益。

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代产权制度过程中, 如何明晰产权归属, 确立农民市场利益主体地位, 促进农民增收直接影响着改制的成效, 中国农村许多地区在改革创新中取得了实效。例如, 上海市闵行区在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代产权制度时, 在量化资产的基础上确立农民的市场利益主体地位, 明确其所拥有的股份与产权, 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据统计, 至2010年底, 改制后的23个村集体净资产总额增加到21.9亿元, 上交税收增加到4.6亿元, 农民分红总额增加到1.5亿元, 年均分红率达到15%。通过建立农民长效增收机制, 逐步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现代产权制度。又如, 北京市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 把村集体资产量化给每位成员, 实行按份共有、按股分红。截至2011年底, 已有301.8万农民成为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东, 占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总人口的94.8%。2011年在已经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3 635个村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中, 有620个村实现了股份分红, 是2010年的2.1倍。按股分红村比例达到17.1%, 比2009年提高5.1个百分点。初步统计股份分红总金额20.6亿元, 比2009年增加5.9亿元, 增长40.1%。2011年北京市以按股分红方式享受了集体收益分配的农民逾58万人, 人均分红收入3 525元。再如, 云南省建水县通过改革产权, 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代产权制度。村集体资产总额从原来的850.73万元增长至1 015.06万元, 增长率为19.3%;改制村的经营总收益从原来的33.67万元增长至45.73万元, 增长率为35.8%。通过改制明晰了产权归属, 量化了股份, 使全体村民认识到个人在集体资产中占有的份额, 了解到集体的资产逐年增值, 相应的个人股份也在增值。增强了农民的主人翁意识, 确立了农民的市场利益主体地位。

3.3 建立与农村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产权制度

2011年, 在我国13.33亿人口中, 城镇居住人口占49.68%;农村居住人口占50.32%;耕地面积为1.33亿hm2, 人均耕地面积约0.10 hm2。人均土地面积在世界上190多个国家中排110位以后, 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 草地面积排在76位以后, 森林面积排在107位以后。目前, 中国已经有664个市县的人均耕地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533.34m2的警戒线以下。全国的耕地面积已经下降到1.2亿hm2。

中国农村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 农业生产资源日益减少, 农业生产占GDP比重不断下降, 城镇居民增加, 农民生活消费水平较高。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下, 农村集体经济的资产和农民收益都出现较大变动。农民在土地补偿费、集体资产收益分配、资产经营及结构调整等利益问题上, 迫切要求明确自己的权益, 改革传统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明晰的产权制度。因此, 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代产权制度, 是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形势下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也是推动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引导农民积极支持集体经济发展, 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与农民社会保障、就业安置、教育培训、增收、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和帮扶弱势群体等相结合;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相结合;与农村综合改造相结合;与“三农”发展相结合。通过建立与农村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产权制度来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业生产、增进社会和谐。

4 结语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关系表现的是人与物质分配之间的关系, 实质上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健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的不完善也必然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代产权制度是一项完善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必要和重要工作。要以明晰产权、确立产权归属为核心, 保护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合法权益[7,8,9]。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以促进农民增收, 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增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许惠渊.产权理论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2]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5.

[3]肖卫, 朱有志, 肖琳子.从家庭承包责任制到集体林权改革看农村产权制度完善[J].调研世界, 2010 (2) :9-10.

[4]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5]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改革促发展资产增效益农民得实惠[EB/OL]. (2012-03-15) [2012-04-22].www.bjnw.gov.cn/jcdwxxbsk/cbczcssk/201203/t20120315_294167.htm.

[6]巴泽尔Y.产权的经济分析[M].费方域, 段毅才,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7]唐景明.推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J].成都发展改革研究, 2009 (6) :68-70.

[8]黄中廷.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7.

[9]孔有利, 刘华周.农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产权分析———以江苏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化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3) :420-426.

现代班集体建设 篇2

论集体主义的现代涵义

在思想道德建设中,我国目前倡导的集体主义是现代集体主义.与改革开放前的传统集体主义相比,现代.集体主义是肯定个人利益和价值的.全面集体主义,是超越狭隘群体的普遍开放的集体主义,是以”守法“规范为基础的合法的集体主义.

作 者:刘天喜 王报换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刊 名:攀登英文刊名:ASCENT年,卷(期):23(5)分类号:B822.1关键词:现代集体主义 传统集体主义

现代班集体建设 篇3

关键词:初中教育;现代班集体;个性发展

一、初中现代班集体的特点

初中学校的班集体并不等同于班级,班级是初中学校进行教学、教育的基本单位。而班集体则是以共同的社会活动为纽带,拥有崇高的目标,按照平等、民主、合作等原则形成的具有高度凝聚力和个性的共同体。其特点主要表现为:(1)具有机会、资源、信息共享的现代团体意识。(2)具有创新、竞争、发展的现代精神。(3)教育手段现代化。(4)结构组织成熟稳定。(5)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具有个性化现代化的特点。

二、构建初中现代班集体的原则

1.学生的特点是基础

构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现代化的班集体,要把握住学生的特点。构建现代班集体是手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目的,因此,学生个人和集体的特点是构建现代班集体的出发点。只有如此,将现代班集体的建设落脚于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后又作用于现代班集体的建设,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核心内容的个性现代化

促进学生现代化的发展就是要帮助学生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现代人,因此,建设现代班集体的核心内容是使班集体和学生具有个性现代化的特征。从现代班集体出来的学生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不仅重视个人利益,更加重视个人的全面发展,且具有社会责任感。(2)看待事物是从历史辩证的角度出发的。(3)具有独立性,不会盲目顺从。所以,通过现代班集体的建设可以促进学生现代化的发展,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构建现代班集体措施

1.突出学生班集体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论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学生进行世界改造和自我改造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教育中不再是被动的受教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现代班集体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和学生组织。在现代班集体中的学生应该具有在任何场合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由。所以,教育者应该转变过去学生是教育接受者的意识,重新树立学生是教育活动主体的思想,让学生成为现代班集体的主人,并对班集体的建设进行引导,确保现代班集体的建设按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所谓的人格就是一个人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结合体,教师的人格会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人格的塑造。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初中教育的直接执行者,教师个人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体水平。教师必须树立榜样意识,提高自身文化和道德素质修养。因为教师会被学生看作是社会优秀工作者的代表,教师的个人行为和素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教师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时,教师自己就应该仔细多次阅读这篇小说,查找相关资料,充实自己对该小说的了解,保证在授课过程中,能够解答学生的相关问题。教师自己先要教师应完成自身人格的修养,发挥人格魅力,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树立一面旗帜,从而促进现代班集体建设。

3.重视因材施教

初中学生文化程度低,文化水平不高,心理和生理发展不够成熟,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把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学生的特殊性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培养方向。培养方向的确定可以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社会效益。不同的培养方向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尽可能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工作的潜能。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掌握学生特点,为学生制定培养方向,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性格层次对学生进行分层,确定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并采用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职业倾向,然后对不同能力和性格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培养方法,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4.提供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

构建现代班集体的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因为班集体是学生个性的体现地,学生的个性在班集体中可以得到比较和对照,所以班集体即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又可对学生个性发展进行约束和引导。一旦离开班集体,学生个性的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教育者和学生应该把现代班集体当作是学生人生历程演练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展示,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以此才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班集体。

初中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重要的部分,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必须建设具有现代化特质的班集体。只有现代班集体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实现最终教学目的。在构建现代班集体的过程要把握好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现代班集体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林加岳.在班集体建设中发展学生个性[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11(1).

[2]王春英.发挥班集体导向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J].天津教育,2012.

注:本文为盐都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班集体建设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阶段研究成果。

班集体建设举要 篇4

一、打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环境对学生的陶冶作用不必赘述, 班集体建设当然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相处环境。作为一名班主任, 应竭尽全力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营造一个积极而和谐的学习环境。

打造一个积极而和谐的学习环境, 需要学校、教师及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通力合作。因此, 班主任应与上述诸方保持密切联系, 可以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组织家校沟通等形式, 营造宽松怡人的氛围。例如, 坚持把卫生放在班级工作的重要位置, 让教室保持窗明桌净, 所有物品井然有序, 让明亮清新的卫生面貌为学生提供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班主任要引导学生从身边卫生方面的点滴小事做起, “先扫一屋, 而后扫天下”。

班主任应将教室建设成能让学生自由发挥能力的场所, 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例如, 可将“学习园地”的建设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分工合作, 操作管理。同时, 可根据实际, 指导学生将教室布置得温馨、整洁、祥和, 精心布置桌椅的摆放, 适当悬挂名言警句……

班级氛围是透过学习环境形成的, 这种氛围代表着班集体的特质, 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会使学生愉快、积极、向上, 而且富有成就感。所以, 班主任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共同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 使学生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健康成长。

二、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条件, 也是教育获得成效的保证。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不断交流的过程, 既有各种信息的发出和反馈, 又有情感的相互交流。因此, 班主任的交往风格和民主作风往往成为能否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硏究表明, 中学生已经出现了独立性意向和参与社会活动的需要、如受人尊重的需要、友谊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等等。这种社会性的需求, 引起人际关系的重大变化。但他们常常不懂该如何择友和进行友伴交往, 因此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同学既是学习中的合作者、竞争者, 又是生活上的朋友与伙伴。同学关系处理好坏与否对于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不仅影响到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心理健康水平, 还会影响到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但是, 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行为方式不同, 彼此之间产生摩擦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唯其如此, 教师应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尊重他人, 与人为善”的思想, 帮助他们在学业、思想、生活等多方面养成“团结友爱, 互相帮助”的行为习惯, 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同学关系。

在和谐的同学关系的基础上, 班主任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 心中有集体”的集体主义观念, 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一个班集体中, 形成健康的舆论, 能使同学们明辨是非。在集体中提倡、支持正确的东西, 批评、抵制不正确的东西, 使班集体更加团结, 更加朝气蓬勃, 更能帮助集体中每一个成员健康成长。

班主任应力求成为学生的严师良友, 既要有教师的尊严,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尊严而敬畏真理, 崇尚知识;又要做学生的朋友, 彼此友爱, 教学相长。“亲其师, 信其道”, 一个有着和谐师生关系的班集体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三、实行和谐的民主管理

学生是学校管理的客体, 也是管理的主体。“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学校和教师要努力实现这种管理观念的转变, 大力培养学生的管理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让学生自己认识自己, 自己教育自己, 自觉改造自己, 自觉地不断前进。所以, 班主任应采用民主的管理方法, 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第一, 让班规代表“民意”。

“班规”是班集体最基本、最核心的班级管理制度之一。一个班的班规不能缺, 因此制定一个受学生欢迎, 并且能够被认真执行的班规尤其重要。陶行知说过:“有时候学生自己共同所立之法, 比学校所立的更加易行, 这种法律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班规的制定要以学生为主体, 要让大家畅所欲言, 自由发表意见, 最后由班干部汇集、整理、归类, 拟定新的班级规范初稿, 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讨论, 最终形成定稿。这样的规范才符合班级的实际情况, 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广泛的认可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班级管理机制, 如实行岗位轮换, 培养锻炼学生的自我教育和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在班主任引导下, 班级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 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等。

第二, 师生共同处理班级事务。

作为一个集体, 班级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 一些班主任往往会依照事情的是非曲直做简单的处理。应当说, 他们的处理意见和手段往往是正确可行的, 但老师这种独断的处理方式忽视了“过程育人”的理念, 失去了一个“寓教于事”的大好机会。民主型的教师则会广泛听取学生意见, 让每个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之后, 班主任通过商讨和言论, 分析比较学生的各种意见, 最终采纳其合理的建议, 由此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过程, 既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更是培养学生民主意识、是非意识的教育过程。反之, 班主任独断专行, 表面上看似解决了问题, 却使学生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 即使并无不适当之处, 也会引起学生的误会或反感。长此以往, 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便会产生隔阂, 从而形成班级管理的隐患。

四、助推和谐的个性发展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的权威性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 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学生个性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班集体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 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班集体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班主任, 应当站在历史的高度, 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和谐是班集体和谐的前提, 甚至是未来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 引导班级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潜能, 充分展现特长, 从而实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这是班主任工作的最高目标之一。为此, 班主任应当做到:

第一, 承认差异, 关爱学生。

作为一个班集体,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 设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潜能, 从而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 唤醒他们的自我存在意识, 让他们鼓起自信的风帆, 走向成功的彼岸。在班级里要消除另眼相看后进生的不良风气, 鼓励互助友爱的精神。魏书生曾说过:“学校、班集体决不是制造统一型号、统一规格的升学零件的机器, 应是学生走向社会各个不同岗位的实习场所。”作为班主任, 就是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 就是要根据社会的需要, 通过我们的教育培养, 把这些千差万别的学生培养成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第二, 尊重个性, 关爱全体。

他认为,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有渴望得到别人赞美和崇拜的需要, 就是人们常说的“成就感”。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 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包括后进生。因此,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班集体建设建言 篇5

2011年9月,心里满是激动的踏入大学的门槛,我在脑海里一遍遍的设想,即将面对的是怎样的班主任,怎样的老师,怎样的同学构成一个什么样子的小集体?怀着一份憧憬还有一份忐忑,我早早的来到了学校图书馆进行登记入学,找到了自己所属的班级:物流112班。看着那份名单,哇,来自全国大江南北,最远的有贵州的,还有少数民族的!还没有见到同班同学,我已经很兴奋了!

我很快的见到了我们的班主任,胡老师,一个很温和漂亮的女老师。我办完自己的手续,自告奋勇的帮助老师做些工作,帮她收同学们的照片,发放饭卡。

开学之初的班委,我很荣幸的被老师选为这个班级的班长。至今,担任这个班级的班长已经一个多学期了。通过这一个学期的相处了解,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工作,我对这个班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我发现,我们班级的同学比较安静,不那么活跃,对很多活动都不是那么太热衷,这给我这个班长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本来我以为,也许这就是大学和高中的不同吧。但是,隔壁物流111班却是很活跃,班委很活跃,同学也很活跃,各项活动也很积极的参加,同学之间也会帮忙出谋划策。发现这个问题之后,那段时间我很受挫,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学校的辩论赛。学院学生会学习部组织了“嘉年华”辩论大赛活动,每个班出三个同学参加此次的活动,我得到通知之后在班上向同学们通知了这件事,但是,没有人给我反馈,我一再问了一下同学们,他们终于有人回答我:不参加。于是,我就把结果直接反馈给学习部了。胡老师知道我们班没有人参加辩论赛之后很生气,把我叫到办公室谈话,意在指出是我的工作不到位,我当时也觉得很委屈,但是没有辩解什么。胡老师到教室再次强调了这件事,结果和之前一样,没有人愿意参加,最后还是我,还有学习委员还有体育委员三个班委顶了上去,参加的辩论赛。

学院除了辩论赛还有很多活动,我们班参与的人都是凤毛麟角。我觉得我们这个班集体的问题亟需被解决。

针对班级同学参与活动过于被动,班集体气氛不活跃的问题,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我觉得最重要的在于几个班委。我们要建立起一个有干劲的有效的班委团体,所谓有干劲就是任何活动就要带头参加,就拿辩论赛来说,同学们不愿意上,没问题,班委上!一次活动说明不了什么,那两次,三次,四次!我们要各司其职,在自己的领域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不怕麻烦,不怕辛苦做好自己的工作!所谓有效,就是这班干部支队伍必须能够担当重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第一是班干部队伍要能够给班主任的工作班集体的信息,班主任不可能时时都在班级,即便是我们能够经常在班级,也未必了解班级的一些真实情况。我们要依靠班干部为我们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第二,这个班干部队伍必须是对班主任工作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有执行力,而不能成为摆设,更不能站在班主任的反面。第三,这个班干部队伍成员要能够有意识地自我培养,实现自我发展,在学习和其他方面,都有高度的自觉性,要做好带头模范作用。简单点说吧,就是不能做的我们绝对不做,能做的我们谨慎的做好!

然后,我们要抓住学校的各项活动。我们的班委一定要起好带头作用,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同学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带动同学们参加各项活动!如果某项活动你不擅长,没关系,那就要努力动员同学们去参加,多才多艺的同学很多,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动员他们主动去展现自己的才能!通过各项活动来树立同学们的班集体意识,使这个班集体产生凝聚力。比如说学校的运动

会、篮球赛或者其他体育活动,可以帮助树立班集体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热爱自己的班级,以自己是这个班级的一分子为荣,并决心要为本集体争得荣誉,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睦相处,共赴未来。这主要是在活动中,学生们要相互帮助,学会恰当地处理一些磨擦和矛盾,团结就是力量。

第三,我们要把握好每次的班会,班会是老师了解班级并和同学们交流信息的重要环节。班会不一定每次都是由班主任讲,班主任发表意见,我们可以由班委或者有代表性的同学围绕某一个问题来开一个主题班会,邀请班主任或者相关老师参加主题班会,这样不但可以让老师了解班集体最近的情况,也可以向老师反馈同学们的想法,同学们的意见。每次主题班会结束后,班主任再就班会中提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针对班会中提出的问题最后决定出一个解决方案。这样的班会,也可以让同学们参与到这个班集体的建设中来,让他们有主人翁意识。比如说上个月学校学雷锋活动周的主题班会,此次班会是我主持的,班会之前我很认真的搜集相关资料,然后和一些同学交流,动员他们在班会的自由讨论环节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虽然一开始很多同学不愿意发言,但是最终还是有同学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谈自己的感受,最后还是由同学们自己进行总结。班会过程中还有同学起来拍照片留作纪念。

最后,我觉得班集体建设中尤为重要的就是各种关系要建立好,班主任和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各科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关系,班委和同学们的关系,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班级的各种关系一团糟,那么这个班级就是一团散沙。如果各项关系很融洽,那么班集体的凝聚力很容易产生!班主任老师要经常性的找同学们谈话,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各科老师在课后要及时和同学们沟通,了解同学们上课的情况,是否有不懂的,对自己上课的进度、方式啊有没有意见;班委是学生中的一员,能够很及时的得到一手信息,我们班委就要留意身边发生的,从细节上去关心同学们;同学们每天生活在一起,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支持,有困难了要相互帮助,不能因为一些小事大吵大闹,要有一颗相互包容的心。只有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我们这个班集体才能建设的更好!

杨珺

建设和美文化班集体 篇6

【关键词】班级建设;和美文化;有效管理;家校合作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单位。建设和美文化班集体非常重要。和美文化班集体不仅可以完善学生的自我教育,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学校的整体管理。如果说班集体就像一条项链,那么学生就像这条项链上的一颗颗珍珠,班主任就像项链的绳子。只有班主任把学生组织好,才能让这一颗颗珍珠成为美丽的项链。那么怎样建设和美文化班集体呢?总结从事班主任工作以来的点点滴滴,笔者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尝试:

一、明确要求,成立班级小干部委员会

这学期笔者担任102班班主任。刚接手这个班的班主任工作的时候,感觉孩子们纪律观念不够强,学习不够专心。毕竟是刚上小学的小孩子,还没有完全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学校生活。学生们纪律,礼貌,卫生等习惯都不算很好。为了有效管理班级,笔者及时成立了班集体小干部委员会,明确班干部分工。每天都有两位值日小班长管理班级纪律。同时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学会劳动,热爱劳动,笔者为班里32位小学生都分别安排了对应的卫生轮值任务,明确具体时间具体卫生清洁任务。这样,学生们很快就养成了一定的纪律和卫生习惯。

二、加强监督,结合兴趣,细化管理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对于有兴趣的事情,学生就会很积极,那么自然就能事半功倍。结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笔者让孩子们和家长们一起齐齐来为班级建设出金点子。学生们和家长们都非常积极配合,最后确定为班级起了一个有趣的班名为“小天使班”,等孩子们长大一点后会更名为“飞翔天使班”。班级口号是“我学习,我快乐!我梦想,我飞翔!”在这一学习奋斗目标的鼓舞下,学生们都努力每天追求进步。同时,班主任也应该注重班级  学生的自我监督和管理。如前后两桌的四位学生成为一个四人学习小组,每个四人学习小组里有一位四人小组长,负责督促该组组员的学习情况。同时教育每位学生齐齐来当班级小主人,以主人翁的态度和精神为班集体建设努力。

三、实施有效激励措施,提升管理效率

一年级的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相对比较长的时间,而且会有反复的特点。所以对于学生好的习惯的养成和争取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笔者为32位学生都印了一份红花奖励表,对于学生所取得的进步给予红花奖励以及奖品奖励。同时对于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以及不好的习惯,耐心引导和教育。当然教育不同于说教。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长篇大论的说教会让学生觉得厌烦,相反,通过讲故事,在故事中让学生们自然而然地明白道理,追求真善美,学生们都乐于接受,并且能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引导孩子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荣誉观。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同學们身上的优点。可以在班级文化墙报的荣誉栏里设立了一座“天使小屋子”。“天使小屋子”有六间小房子,分别是“学习类”,“纪律类”,“礼貌类”“卫生类”“乐于助人类”以及“追求进步类”。每一类小房子每天都会接收一位班级里表现优秀的学生作为小房子的小主人,并且由这六位小主人观察下一天班级里各方面的表现,选出下一天的天使小屋子的小主人。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这种方式,并且时刻约束自己要做好。

四、加强家校合作,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以及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所以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与时俱进,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沟通平台和技术,更好更及时地和家长进行沟通,从而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积极发挥家长的作用,成立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们对班级工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班级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成立了班级家长QQ群,可以坚持每天写一篇班级记事,每篇班级记事的版面设计为“班级新闻,美丽小天使,淘气小天使,通知”四大版块,分别把每天班级里发生的新鲜的有趣的事情,学生们值得表扬的以及需要提醒注意的地方记录下来,坚持天天发布到家长Q群,让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每天班级里孩子们的整体情况。如果学校还开通了校讯通平台,可以每天及时把班级里的通知通过短信平台发布给家长,而且通过电话联系,家访,以及到学校面谈等方式进行有效沟通。

五、弘扬和美文化,以书香引领前进的步伐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现代教育应该发掘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无限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我们学校弘扬和美文化精神,倡导每一位学生要当和美少年,构建和美文化班集体,齐齐构建和美文化大校园。高尔基有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书香引领学生们前进的步伐,在书籍中领悟人生。学生通过阅读书籍,以及读书分享活动,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理想,树立人生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凝聚学生们的正能量,化解学生们的负能量,聚集学生们的优点和闪光点,各尽其用,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追求进步,从而进一步完善班级管理体系。创造机会给孩子们进行自我表达,比如进行“班级小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讲故事中明白道理。

六.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转化后进生。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是一个难于实证的命题。作为一名奋斗在教育事业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现代教育应该坚持“人之初,性本善”的信仰,相信学生的本质都有一颗向上的 心,他们需要的是肯定的机会以及在尝试中明白需要努力的方向。面对班级的问题学生,老师们需要更多的耐性和细心,用良好的教育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教育。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先生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好好学习。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用剥夺学生的基本权利的方法去惩罚,而是应该通过强调学生的义务,让学生去补救所犯下的错误。也就是 说,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做一件好事来弥补犯下的错误。教师们要宽恕孩子的错误。用博爱的心容纳他们的错误,并指导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比如笔者的班级有个小男孩平时喜欢调皮捣蛋,有时候生气起来还会扔同学的东西或者打人。每次笔者都会耐心地找出事情的起因,同时引导他学会约束自己的脾气,教会他合理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指引他应该怎么弥补自己的错误。通过和这位小男孩的家长沟通,发现原来该生家庭教育方式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即使该生在家表现好,父母很少表扬他。表现不好就总是批评他,甚至打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模范父母的方式去对待身边的人。找到了问题的原因,自然就可以对症下药了。该生其实是位善良的孩子,也积极向上,所以笔者选了他当值日小班长,共同协调管理班级,并且及时肯定表扬他为同学们所做的每一件好事。转化了后进生,多鼓励学生们要互相欣赏,互相帮助,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了。

总之,班主任应该努力建设和美文化班集体,凝聚班级学生以及家长们的正能量,挖掘每位学生心中善良的种子,为学生们的快乐学习以及健康成长奠定基础。班主任正如项链的绳子,通过建设和美文化班集体,让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的班集体共同组成一条如珍珠般美丽的项链。

参考文献:

[1]《教师的20项修炼》  郭元详/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班主任如何思考》   赵 坡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幸福班集体建设刍议 篇7

关键词 幸福班集体 师生关系 同学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027-03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算了一笔帐,一个人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他将在班级里度过他生命的六分之一。高中三年,是每一个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三年,除了睡觉,学生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在校园里、班级里,他在班级里的生存状况决定了他生活质量的高低。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学生不得不生活在一个他并不喜爱的班级里,他会产生怎样的心境?一个经常没有幸福感的孩子,怎么可能成长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呢?怎么可能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呢?因此,我认为,好的班集体应该是让学生快乐的班集体,应该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幸福的班集体,作为班主任,应该成为班集体幸福生活的建设者和引导者。

一、影响学生幸福体验的主要因素

幸福心理学认为,幸福与认知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幸福感的产生首先需要个体感知来自环境或自身状况的刺激。作为和外在环境存在多样化联系的生命个体,学生幸福体验的获取和感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作为学生主要生活场景的班集体,其价值取向、运转方式、关系状况对每个学生的主观幸福体验具有重要影响。

1.教育评价分数化

学习竞争的压力使大部分学生品尝不到本该属于他们的快乐。虽然我国正在通过多种教育改革实验改变教育现状,但是,教育资源与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转化还有待经济基础的提升,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学生命根的分数,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代表着学生素质、能力与水平的标尺。为了在班级名次、年级名次上胜人一筹,班级生活中充斥着残酷竞争的氛围。教育评价分数化在造就少数“精英”的同时,造成大多数人收获的只能是失败。基于此,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成绩不理想,产生厌学心理和自卑情绪,对于学困生来讲,上学就意味着痛苦的开始,他们往往游离于班集体之外,成为可有可无的一员。

2.管理方式刚性化

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控制感是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的预测量表。幸福心理学认为:要变得快乐并不是因为你能得到什么,而是你能控制什么。正如人们常说“能为自己作决定的人是最快乐的”。但是,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内,学生仍然是被管理的对象,各个学校种类繁多的常规考核、评比,轮番上阵,从校服、发型、坐姿到向教师“问好”,一律成为刚性、强制约束,强加到学生身上,作为理应个性张扬的个体,其个性被一次次强行抹杀,稍有“出轨”,则被视为集体中的“害群之马”、“另类”,遭受教师的批评和集体的孤立。张扬个性、自我控制自己的身体和行为(以不触犯法律、道德为界限),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是社会个体幸福体验的重要来源。高中生正处于青少年向成人过渡的关键阶段,渴望像成人一样获得张扬个性的权利,而在现实生活中,过多看似合理的外在刚性约束,正在一点一滴地剥夺着学生展示个性、体验幸福的权利。

3.师生关系对立化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者,拥有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价、引导的职责和权力,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具有直接或潜在的重要影响。师生关系(特别是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和谐与否,对学生的幸福体验的获得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即将跨入成年人行列的高中生,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伴随着家庭关系(特别是亲子关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他们在家庭生活中所养成的行为习惯和关系模式,必然同学校管理中所要求的“师道尊严”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新课程的实施,尽管从理论上提出了构建和谐平等师生关系的要求,但要全体教师真正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交往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据笔者对某省重点高中学生的问卷调查,61%的学生曾经受到过教师的呵斥和责骂,而另一项针对辍学学生的访谈也反映,不想继续学业的重要原因是师生冲突。这些现象的存在表明,师生关系对立已经成为了当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影响学生获得幸福体验的重要因素。

4.同学关系复杂化

学生是作为群体中的一员而存在的,同学关系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场”,其内在的结构状态、舆论氛围、价值取向对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个体都有着显著的吸引和同化作用。融洽、和谐的同学关系,亲身感受来自同学的温暖和友情,是学生幸福体验的重要来源。当代高中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在几辈人的呵护下长大,“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秉性在大多数同学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同学关系紧张同时又缺乏有效缓解紧张局面的能力,必然造成个体或双方的不安、愤懑和忧郁,从而造成个体情感体验的不幸。某省重点高中问卷调查显示,在同学交往中感到孤立、无助缺乏的约占18%,感觉同学关系淡漠的占41%,感觉缺乏安全感的占7%,感觉同学关系和谐、融洽的占34%,由此可见,学生群体内的关系状况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充满团结友爱,一些非正式团体正在对群体内的相互交往产生重要影响。

二、增强学生幸福体验、共创幸福班级生活的主要途径

针对当前影响学生获得幸福体验的主要因素,作为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采取切实行动引领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及环境,通过幸福班集体建设不断增强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

1.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自我认识与评价

“幸福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比较”,自我评价、社会比较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认知因素。对于高中学生来讲,自我意识正从青少年时期依赖成人(教师、家长)评价,逐步转向依赖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但是,这样的转变和过渡是渐进的,学生的自我评价往往既来自于教师、家长,又来自于同伴和自我,当来自多方面的评价是正面的、一致的,个体就会比较顺利地得出正面的评价结论,从而产生自我满意感和幸福感;如果来自不同方面的评价是负面的,或者有的正面、有的负面,那么个体就会否定自我或陷入自我怀疑,这样,个体的幸福感就会下降。所谓社会比较,就是一个人与其他人在其能力、感受、状态、观点等方面进行比较的心理过程。当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就是进入了一种新的社会比较中,原来在初中已经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位序被打乱,每个学生在班级里的相对地位都会发生新的变化,这个时期的社会比较也会对学生的幸福感产生很大的影响。

2.引导学生开展民主的自我管理和教育

提高人们的控制权能显著地改变他们的健康和活力,从而间接地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我尝试开展自主教育和自主管理,主动变刚性约束为民主管理收到了良好效果。首先,建立班长轮值制和班干部轮流制。由同学们推荐7-8名能力强威信高的核心人物,再由他们分别组阁建立若干届班委,要求把班级里所有的学生都组织进来,人人都有机会管理班级事务。其次,建立班级活动策划团。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策划团的活动创意和实施方案经全班讨论通过后,交由班委执行。第三,通过多种班团活动、个别教育等形式,促成校纪校规内化,引导学生从做人准则、集体形象等角度正确认识个性和共性的统一,在纪律约束的范围内合理张扬个性,实现个性化发展。同时,在班级重大事件的处理上开辟“听证会”,班级所有同学都可报名参加,发表意见。对于犯错同学的处理建立“申诉制”和“辩护制”,允许被处理的学生申诉,也允许其他同学为他开脱。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使所有同学都能获得合理展示特长和张扬个性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创设了民主的氛围,使同学们不再因为单纯的服从权威而产生压抑感和消极情绪,而能够从积极参与班级事务中获得一种控制感和自主感,从而提升幸福感。

3.主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双方体验到愉快的感觉,不仅是学生幸福体验的重要来源,而且是实现班集体育人功能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是前提,没有尊重就没有和谐。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虽然《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文规定,教师不得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但种种违规行为仍然广泛存在(甚至一些家长也认为,呵斥、责骂、适当体罚是教师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尊重学生的人格——一个谁都明白的道理,在教师面对那些不太遵守纪律的学生时,变得荡然无存。作为班主任,必须抛弃师道尊严、权威和“金口玉言”, 平等、礼貌地对待学生,真实地把学生当做人格平等的个体,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得到学生的认同。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每一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差异是个体存在的基础。这种差异既体现为认知的差异,也体现为行为的差异。尊重学生差异,就是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带着他既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许是模糊、不稳定甚至于是错误的)进入高中校园,在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也必然会在行为特征上呈现各自特点。只有承认差异,在内心深处认识到价值多元时代认知差异存在的必然性,才能摒弃成见走向和谐。

再次,要尊重学生的错误。学生有犯错的权利,也正是因为学生必然犯错,教师才具有了价值存在的合理性。尊重学生的错误,要求班主任用一颗宽容的心,看到学生正是在一次次错误中,在教室的教育与引导下,逐渐找寻到人生的真谛。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倾听,换位思考,冷静分析,帮助学生在迷途中找到“回家”的路。

4.积极建设融洽的同学交往模式

心理学家认为,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有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比较高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较低的消极情感。对于中学生来讲,社会支持包括与父母的关系、与教师的关系和与同伴的关系。同初中生相比,高中学生更加倾向于同伴交往,同伴交往对学生情绪波动的影响也更为显著。

促进班级成员和谐交往,需要班主任创造更多机会,让同学间相互了解、相互帮助,在交往中增进感情。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我和班委会一起组织了多次以交往为主题的班团活动,从开学初的“认识你我他”到“相亲相爱一家人”,从知识竞赛到元旦晚会,同学们在其中收获的不仅是开心、快乐,更多的是友情和关爱。

在增进班级团结的过程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过去,大多数人对班级非正式小群体比较多的持否定态度,认为非正式小群体会破坏班集体的凝聚力。但是,如果我们从健康心理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并非所有的小群体都会干扰班集体建设,那些与班集体建设目标相一致、或者不相冲突的建设性小群体,有着不同于班集体的特殊功能,即能够提供给它的所属成员积极的心理支持和感情归属。

基于以上认识,我改变以前在班级中有意瓦解和淡化学生小群体的做法,而是通过深入了解,鼓励建设性小群体的存在,引导偏离性小群体的发展,教育和转化消极性小群体,使每个学生都有自由选择的、自然结合的、自己喜爱的小群体,并结合班集体的活动给小群体以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在研究性学习中鼓励以小群体为单位开展活动,引导小群体创意开展假日读书活动、绿色郊游活动,并在小群体之间进行学习竞赛等活动。建设性小群体不仅是一种学生共同活动的形式,而且是学生情感的港湾,在这里信息得到交流、快乐得到分享、苦恼得到倾诉。通过建设性小群体,引导非正式群体健康发展,积极建设融洽的同学交往模式,在增强班级凝聚力方面的积极作用正不断显现。

追求幸福生活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积极创造条件,引领学生过幸福的班级生活,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需要我们切实转变观念,积极开拓创新,直面影响学生获得幸福体验的负面因素,有的放矢,为学生的幸福成长而努力探索、大胆实践。

上一篇:高中生意志品质培养下一篇:策略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