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建设用地、集体土地、流转地

2024-07-07

农业建设用地、集体土地、流转地(共8篇)

农业建设用地、集体土地、流转地 篇1

农业建设用地、集体土地、流转地相关信息

一、农业建设用地的定义

农业建设用地是指农、牧、渔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修建的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永久性晒场等常年性工程设施用地。

二、农业集体建设用地的相关政策

1、严格规范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农村村民住宅等三类乡(镇)村建设可以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规定,乡镇企业必须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企业。兴办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村民建住宅需要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必须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以下简称乡(镇)、村规划),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并依法办理规划建设许可及农用地转用和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手续。

农村住宅用地只能分配给本村村民,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租用、占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搞房地产开发。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非农业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个人签订协议将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2、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发生破产、兼并等情形时,所涉及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方可依法转移。其他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必须是符合规划、依法取得的建设用地,并不得用于商品住宅开发。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必须严格控制在国家已经批准的试点范围内。试点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乡(镇)、村规划,必须确保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农用地和耕地面积不减少。

3、严格禁止和严肃查处“以租代征”转用农用地的违法违规行为

/ 4

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规避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通过出租(承租)、承包等“以租代征”方式非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非农业项目建设的行为。对此,必须严格禁止,并予以严肃查处。

4、土地执法监管部门

国土资源部要会同发展改革、监察、农业、建设等部门,依据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严格土地执法监管,坚决制止乱占农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违法违规行为。

集体土地相关信息

集体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也叫做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土地。这里的集体,是专指乡(镇)、村,村民小组等类同性质的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对土地的所有权,其他任何集体对土地没有所有权,农村的土地(包括城市郊区),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或已依法征收的外,均属于集体所有,农民使用的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都属于集体所有。集体土地具有综合性、生产性、竞争性、增值性、资产性、流通性等特性。

流转地相关信息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

农村土地流转全称应该称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农户把自己承包村集体的部分或全部土地,以一定的条件流转给第三方经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专门出台了政策: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二、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思想

1、我国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在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进行。家庭承包经营不仅适合以传统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也适合现代化农业,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起来,解决了人、地矛盾等问题,家庭承包才能稳定。

/ 4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进行。乡村组织可以对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协调和服务,但不能搞强迫命令、行政干预、阻碍或强制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应在农户间进行。这种流转一般不允许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原因有:一是在农村劳动力没有大量转移前,避免大规模土地兼并,防止大资本排挤小农户,出现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二是避免土地不合理使用和掠夺式经营,造成土地质量下降和生态环境恶化。

4、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违法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的开发利用必须依法进行,不得损害土地、从事掠夺性经营等,以实现农村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三、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

1、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规范有序。依法形成的流转关系应当受到保护。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或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依照同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合同管理的指导。

6、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承包土地是否流转、流转的对象和方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依法流转其承包土地。

7、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归承包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截留、扣缴。

8、承包方自愿委托发包方或中介组织流转其承包土地的,应当由承包方出具土地流转委托书。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的事项、权限和期限等,并有委托人的签名或盖章。没有承包方的书面委托,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以任何方式决定流转农户的承包土地。

/ 4

9、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受让方可以是承包农户,也可以是其他按有关法律及有关规定允许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和个人。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受让方应当具有农业经营能力。

10、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期限和具体条件,由流转双方平等协商确定。

11、承包方与受让方达成流转意向后,以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承包方应当及时向发包方备案;以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事先向发包方提出转让申请。

12、受让方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护土地,禁止改变流转土地的农业用途。

13、受让方将承包方以转包、出租方式流转的土地实行再流转,应当取得原承包方的同意。

14、受让方在流转期间因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土地流转合同到期或者未到期由承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土地时,受让方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具体补偿办法可以在土地流转合同中约定或双方通过协商解决。

15、承包方依法取得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符合有关法律和国家政策规定的方式流转。

16、承包方依法采取转包、出租、入股方式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部分或者全部流转的,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双方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不变。

17、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方之间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双方对互换土地原享有的承包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相应互换,当事人可以要求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登记手续。

18、承包方采取转让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经发包方同意后,当事人可以要求及时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注销或重发手续。

19、承包方之间可以自愿将承包土地入股发展农业合作生产,但股份合作解散时入股土地应当退回原承包农户。

20、通过转让、互换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经依法登记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后,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符合法律和国家政策规定的方式流转。

/ 4

农业建设用地、集体土地、流转地 篇2

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探讨

0 引言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在有关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同时如何解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以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土地处分权和收益权已经成为集体土地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认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对我国今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

1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实现农村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一条有效途径,有利于集体建设用地自发流转的合法化,便于国土部门统一管理;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逐步促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包括农村宅基地的流转,长期以来,宅基地所有权归集体,使用权归个人。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将会是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重点,优化和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于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和加快农村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关于“以租代征”和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问题

这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以租代征”实质是规避用途管制制度,规避农用地转用的总量控制制度,规避农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直接进入市场的一种行为。对于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问题,无论怎样流转,它的前提是必须要遵守用途管制制度,也就是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还要服从国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农地转用的总量控制,还要参与、服从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政策,所以这两者的区别和界限是明确的。

3 国外土地制度和土地流转

(1)英国的当代土地制度源于英国封建领地制度,经过圈地运动逐渐建立起土地制度。现阶段英国土地制度和土地流转的特征是土地所有权转向私人,私人购买土地,土地租赁比例也在日趋下降。(2)美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流转。因为美国建国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演变为现代土地制度所经历的时间也就很短。美国土地制度和土地流转的特征是大型农场以及农业劳动力转为从事其他产业的人数日趋增多,中等规模的农场日渐减少,这种趋势是和美国高度集约化生产与现代化的生产力水平相一致的。(3)法国的土地制度与土地流转。目前,法国土地制度和土地流转的特点是将土地市场分为市地市场和农地市场,两个市场严格划开,不得混同。土地市场以建设用地流转为主,农地市场以农业生产用地流转为主。政府鼓励中等农场的发展,限制土地的过度兼并,对佃农赋予相应的权力和自由度。(4)德国的土地制度与土地流转。德国的土地制度相比于西欧的其它国家来说,它的发展相对缓慢,地区之间也不均匀。目前,德国土地制度和土地流转的特征是土地制度的主体是土地私有制。(5)日本的土地制度与土地流转。日本的土地法保护耕地,预防在此出现地主制和租佃制,然而,在客观上就约束了土地权利的流转,扩大经营的规模以及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4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是土地制度创新的必然要求

纵观国际土地制度创新进程,非农用地进入市场是世界各国都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现阶段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土地经济和法律关系,建立规范的土地市场,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法律制度。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日趋成熟的条件下,正视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推行集体土地有偿使用制在度的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合理、规范的流转途径已迫在眉睫,需要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方面予以创新。

现行法律为创新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留有空间。(1)《宪法》第10条第4款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理解为既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又包括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这里的“转让”,实际就是流转,包括我们一般所说的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租赁、作价出资、作价入股等各种流转方式;(2)《土地管理法》并未完全否定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这里的“土地使用权”,可以是国有性质的使用权,也可以是集体性质的使用权,转让实际就是有偿使用;(3)《农业法》第4条规定:“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可见,土地所有权禁止转让,而土地使用权,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据此,我们可以创新流转制度;(4)国家相关政策为创新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指明了方向。国土资发[2006]52号文《关于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指出,“要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经部批准,稳步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不断总结试点经验,及时加以规范完善。”

5 目前我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

现行的土地法律和政策对于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特别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有较多限制,对农村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限制是比较严格的。其实,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虽然能够使用本集体土地去建立企业或者居民房,但是不同意出让、转让或出租,这从某种角度上就是在法律上禁止流转农村非农业建设用地。至于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流转虽被法律许可,但也由于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规定,实际上或者无法公开正常进行、或者以违法私自转让等方式交易。结果,自发、私下的农村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直接造成土地利用的混乱,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实施都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使得城乡建设用地总量难以有效控制。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还处在初始探索阶段,满足不了当前农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和适度规模经营而对土地流转的政策指导之需要。

6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1)从法律层面上看,立法的不完善和法律法规规定的不一致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上反映比较突出。从制度层面上看,农村土地流转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2)现有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制约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合法不合理”的规定:“农村建设用地必须转为国有以后才能进入二级市场流转”,造成我国城市化发展占用的农村土地,往往不能为农村和农民带来利益,反而为他们带来损害。城市只能“年轮式”扩大而不能更为合理的发展、小城镇建设多年难于推进。同样是土地的所有权,国家和农民集体这两个所有者的地位却不平等,这种“转权让利”模式,实际上是政府与农民争利。(3)由于现行法律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设定概念模糊,农民失去了参与权和决策权,农民只是获得了使用权和收益权,其他权利难以保障。特别是处置权的缺失,使土地的流转失去了动力机制。(4)土地流转不规范,缺乏契约约束,流转无序。土地流转透明度不高,缺少能起监督作用的中介机构。土地流转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缺乏流转的积极运行机制。

7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原则、形式

7.1 目前,我国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一般包括转包、出让、出租、转让、入股、合营或出租用于非农建设等形式。

7.2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原则。(1)流转双方法律地位平等。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土地流转。目前一些地方存在着把土地流转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国家与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争利的现象,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由于土地流转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健全制度,避免随意性。(2)农地流转不能改变土地性质。流转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但任何流转不能改变其性质与用途。(3)合法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土地在流转时,须赋予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防止公权力滥用的权利。(4)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企业破产后只能拆除地上建筑物、构筑物,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5)必须是依法取得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并随厂房等一同转移的,如果是农用地,或土地上没有房屋等设施的将不得转让。

8 关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土地市场的日益活跃,集体土地所有权流转势在必行。然而,集体土地所有权一旦无限制地进入市场,必然会引起土地的投机,冲击我国的土地秩序。因此,实现集体土地所有权有序、有度的流转,离不开有效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安排。这样就要求我们从立法上确定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用途管理制的前提下,应当允许集体土地所有权在最大范围内进行流转。

(1)规范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明确可流转土地的基本条件、方式、程序等。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在法律上重新确立集体土地。(2)建立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对土地流转过程实行监管,提高工作透明度,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更趋优化、更加有效、更为合理。加强审批管理。市、县土地管理部门要制定集体建设用地年度供应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防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失控。加强行政执法,遏制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集体土地规范、平稳地流转。(3)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合理确定地租、地价,保证农民流转土地的合理受偿,真正落实好农民经营的自主权,使农民可以自主地按照市场情况来做出是否流转的决定。(4)完善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具有不完全性,应在各项权力上的内容和赋予更完善权力行使能力,在倡导国家在土地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同时,将集体土地使用权纳入有形的土地市场。(5)科学的界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明晰产权形态、完善的收益分配制度。

当前社会经济之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也越来越大,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时代的要求。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管理是任重而道远。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问题高度重视,并把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主要内容。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走进市场,对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促进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现行土地制度的不完善进一步限制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为突破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制度“瓶颈”,势必要对现行土地制度进行改革,促使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良好制度环境的形成。

土地问题在当今中国的特殊意义。特别是对广大农民来说,既是承担着生产资料的供应,又承担着社会保障的问题,处理不慎,就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在集体土地流转问题上,积极慎重的态度是对广大农民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负责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张泓茗.关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方式的建议.

[2]程才.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问题及完善.

[3]张海亮.农村土地流转法律问题及解决路径.

[4]马三喜.城市化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5]程才.关于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问题.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 篇3

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 ;保护耕地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农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简称,是对存量建设用地使用权的重新分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允许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的农村土地政策改革方针,促进了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土地资源,推进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征地制度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

1.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社会意义

从国土资源部批准成立广东为第一个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至今,全国很多城市都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统筹城乡发展等多方面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1)有利于实施城乡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把城乡土地纳入一体,在统一的制度架构下,通过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控制,统筹城乡土地用途分区

管制。

(2)有利于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由于实现了土地与资本的市场流动,二者就能实现最佳结合,产生最佳效益。盘活了农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使用,显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价值,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

(3)有利于保护耕地和节约耕地。按照国务院批准的《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到2010年,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不得突破196.7万公顷,全国耕地面积减少要求控制在644万公顷以内,耕地保有量应控制在1.28亿公顷。在国有建设用地供给稀缺的状态下,通过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可以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减少新增建设用地增量,减少闲置土地数量,从而减少占用耕地的经济冲动,从而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

(4)有利于完善城镇土地市场。城镇土地市场不可能与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分割而孤立存在,二者只有统一才有利于市场发展和土地资源配置。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是整个土地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镇土地市场最终走向成熟和完善的必要前提。

(5)有利于体现集体土地的财产价值。使用建设用地,只能使用国有土地,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只有被征为国有后才能进入市场,其收益只能由国家得到,是忽视农民集体土地财产权的表现。集体土地是农民的最重要的财产,通过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不仅使农民集体能够利用土地资产参与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同时农民也能获得地租收益,保障了农民的财产权益。

2.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总量较大,但由于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上的双轨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粗放低效、闲置浪费现象比较普遍,资产价值没有真正体现。

2.1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缺乏合法法律依据

由于集体土地依法不允许出租,对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条件、用途、权益等缺乏明确规定,且难依法办理土地登记手续,流转程序难于规范,交易安全得不到保障。

2.2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关系混乱

由于流转的是土地使用权,农民集体因保有土地使用权而将不断享有流转收益,这是土地流转与征用的重大区别。集体建设用地虽然是乡镇或村等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但这些土地的增值源于国家或地方各级政府对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公益事业等多方面的投入,以及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的先期投入。

2.3耕地得不到有效的保护,造成耕地大面积流失

尽管耕地与集体建设用地分属于两大不同的用地类别,但从土地的比较收益来看,集体建设用地的收益明显高于农用地,尤其是耕地,建设用地若用于房地产开发,则收益更高。

3.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相关对策

3.1修改完善当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相关法律制度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除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发生转移外,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土地管理法》禁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条款已滞后于当前土地利用的现实,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则明确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因此,研究、修改当前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建立、发展相抵触的相关法律法规势在必行,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以及制度的建立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3.2完善流转收益分配及监管机制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收益分配问题是集体用地使用制度改革即规范流转管理的关键所在,其涉及到政府、集体和农民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平衡,涉及公平与效率原则的贯彻落实。各地有不同做法,如安徽芜湖将收益在土地所有者、镇、县(区)、市之间按2:5:2:1进行分配;而浙江湖州则按 “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分配,土地管理部门收取5%的手续费”的分配办法。

3.3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与利用规划,保护耕地和土地资源

集体建设用地必须符合规划控制,依法取得,统一规范管理,有利于保护耕地和节约耕地。由于建设用地相对于农用地有较高的收益,如果没有严格管理,就会导致农用地大量转为建设用地。因此,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一个基本前提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依法取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必须在规划的控制下,按年度用地计划实行农用地转用,任何建设用地的取得必须依法取得。必须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发挥规划在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在科学规划的引导下,配合用途管制制度的实施,严格控制农地转用的数量和速度,确保耕地保护工作的落实。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应该用改革的思路管理农民集体建设用地,充分发挥集体土地资产作用。作为管理部门的地方各级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门必须认清形势,因势利导,在不违反国家政策法规前提下,加强对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管理,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逐步构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新机制,引导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进入规范化

农业建设用地、集体土地、流转地 篇4

内容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集体土地的分类,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概念,流转的条件及程序,非法流转的后果,及目前国家对集体土地流转的政策规定。其次分别介绍了小产权房,宅基地转让,以租代征等集体土地的热点问题并进行了剖析。最后鉴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将土地利益归还给农民,建议将集体土地合并到国有土地,彻底解决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问题。

关键词 一元化 集体建设用地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 小产权房 宅基地转让 以租代征 二元结构我国宪法对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制度作了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土地从所有权分为: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土地根据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所以集体土地也可以分为三种:集体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集体未利用地。

集体建设用地的所有人是集体,但如何界定集体的概念?根据《土地管理法》第10条规定,集体可能有三种情况:村民委员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小组与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所谓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使用权人依法从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人处取得该集体建设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土地管理法》第11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由此可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有使用权证书的,并且是由县级人民政府核发的。

本文着重讨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引发的问题及建议将集体土地合并到国有土地来彻底解决集体建设土地流转的问题(即建立我国土地所有权一元化,取消集体土地制度)。

一、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规定

1、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概念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指乡镇村各级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或乡镇企业及个人依据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通过出让、转让、出租、联营、作价入股等方式,有偿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使用的行为,其实质是土地使用权主体的变更。

2、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条件及程序

有权申请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只有三种情况:兴办乡镇企业、村民建设住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土地管理法》第43条: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但是,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除外。

而且以上三种情况使用集体土地进行建设,是有限制及要求的。首先,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农村村民住宅等乡(镇)村建设,应当按照村庄和集镇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建设用地,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其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兴办企业或者与其他单位、个人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共同举办企业的,应当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批准权限,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批准权限,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最后,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目前法律规定允许集体建设土地流转的情况为:

1、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但根据规定,其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而且根据国务院文件的规定,农村村民不能将宅基地的房屋出卖给城镇居民。

2、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情形。

3、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非法流转的后果

《土地管理法》第73条: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关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政策

2004年12月2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禁止擅自通过“村改居”等方式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禁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非法出让、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改革和完善宅基地审批制度,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引导新办乡村工业向建制镇和规划确定的小城镇集中。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坚决纠正违法用地只通过罚款就补办合法手续的行为。对违法用地及其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按法律规定应当拆除或没收的,不得以罚款、补办手续取代;确需补办手续的,依法处罚后,从新从高进行征地补偿和收取土地出让金及有关规费。

2006年3月27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52号)要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经部批准,稳步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不断总结试点经验,及时加以规范完善。

2006年8月3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 [2006] 31 号)

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并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禁止通过“以租代征”等方式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农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擅自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必须符合规划并严格限定在依法取得的建设用地范围内。未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批准通过“以租代征”等方式占地建设的,属非法批地行为;单位和个人擅自通过“以租代征”等方式占地建设的,属非法占地行为,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2007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7〕71号)任何涉及土地管理制度的试验和探索,都不能违反国家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农村住宅用地只能分配给本村村民,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通过出租(承租)、承包等“以租代征”方式非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非农业项目建设的行为。对此,必须严格禁止,并予以严肃查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对“以租代征”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全面清查,并严格依法依纪处理。国土资源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深入研究在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完善对乡镇企业、农民住宅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和流转的政策措施。2008年1月3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利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非农建设,必须符合规划,纳入年度计划,并依法审批。严格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严格禁止“以租代征”将农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

5、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手续

《土地管理法》第44条: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而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批准。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其他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确定的农用地转用指

标;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用的,还应当符合城市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不符合规定的,不得批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二、当前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热点及评析

1、小产权房法律问题研究

所谓的小产权房,也叫乡产权房,是指在农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其产权证不是由国家房管部门颁发,而是由乡政府或村政府颁发。

小产权房最大的优势是价格便宜,只有相同位置商品房价格的40%至60%,而且买卖不要缴纳契税、物业费等使用费低廉。

小产权房正因为价格比较便宜,受到广大购房者的青睐。2007年对小产权房新闻报道非常多,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等地,这也引起了国务院的重视。其实小产权房各个地方或多或少都存在,只是以前没有被大众所关注。2007年通过媒体集中报道出来,而且这些地方小产权房比较集中,问题比较严重,公开向社会销售。小产权房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房价过快攀升,导致部分有购房需求的群体买不起市场上的商品房,只能退而求其次,去买小产权房。在用经济实力说话的今天,这些中低收入者选择小产权房,更多是无奈,而不是不懂法律。只有买到能够满足自己居住需求的房屋,才能安居乐业,居民的幸福指数才会提高。

小产权房的法律风险在于:①不能办理房地产权证,因为这类房屋是建在集体土地上的,没有缴纳土地出让金、没有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故也不会有产权证。②不能正常出售,因为没有房地产权证,不能办理正常的过户交易,而且出售的价格也会比商品房低,而且不能在房地产市场自由流通。③有被拆除的风险,因为是违章建筑,如果和国家的规划相冲突,还很有可能被拆除,甚至业主也得不到拆迁安置补偿。④房屋质量差,因为没人监督,一些建设单位为赚钱会偷工减料,存在安全隐患。⑤售后保修难以保证。⑥不能合法继承,权利人去世后若要继承,公证机构与法院可能都不会受理。⑦不能贷款,购买小产权房不能贷款,只能一次性付清。⑧物业管理水平差,有些房屋甚至没有物业管理。

其实研究小产权房,最重要的问题不是禁止人去买这些房屋,而是怎么会产生小产权房。集体建设用地可以搞房地产开发吗?回答是肯定不可以。出现小产权房,政府首先要检讨,政府是执法机构,但是其没有依法执行,执法不严,甚至纵容违法的现象很是普遍。小产权房的开发建设及销售,没有当地政府的批地,没有当地政府的纵容,是万万建造不出来的。通常这些建设小产权房的单位都具有当地政府背景或者跟政府官员关系紧密。那么我们不难想象,小产权房很可能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小产权房也不例外。小产权房的出现,也的确解决了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

其实笔者是不赞同小产权房的,因为这毕竟是违法的产物,而且严重扰乱了商品房市场。房地产市场商品化,是市场经济的主流,我们应该去保护这种制度,而不是去破坏。作为市场经济,就应该由市场去自我调解。当房地产价格节节攀升时,作为土地的所有权人,也是房地产市场的主体之一,国家应该加大土地供应,而不是限制土地的供应。小产权房的产生只能说明商品房还不够发达,房地产市场还够规范。若小产权房各地大规模涌现,那么中央政府也需要检讨,说明现有的房地产市场不能满足购房人群的需求,国家应该大规模的推进房地产开发,来满足人们的购房需求,跟上城市化进程的脚步。

对于现存的小产权房的处置,我们建议对于没有经过规划、审批的小产权房,大部分应当补办手续,极少数质量存在问题的予以拆除。有的开发商应补缴一定的出让金,住户则补缴一定的费用。出让金的大部分归村集体所有,由村民民主支配,政府按比例获得出让金中的小部分作为规划管理费用。给住户颁发房产证,以化解小产权房的遗留问题,化解社会的一个不稳定因素,从而也还小业主一个安心的家。

2、宅基地转让法律问题研究

2007年,北京通州区宋庄镇小堡村宅基地房屋买卖案被多家媒体报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宋庄镇小堡村因许多画家聚居而得名“画家村”。2002年7月1日,李玉兰以4.5万元的价格购买了宋庄镇辛店村村民马海涛的父亲留下的一套院落,后花费十几万元把院子进行整修和布置。当时,李玉兰还拿到房屋买卖协议和土地使用证。不过,宅基地土地使用证无法“过户”,只是在变更栏注明,“房屋出售给李玉兰使

用”。2006年12月,原房主马海涛要求原价收回住房遭到拒绝后,马海涛夫妇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合同、收回房子。2007年7月10日,通州区法院宋庄法庭作出判决,认为李玉兰的房屋买卖协议无效,判令马海涛向李玉兰支付93808元房屋补偿,限李玉兰90天内“退房”。但判决后,李玉兰不服提出上诉。2007年12月17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维持原判。

宅基地及地上的房屋到底可不可以转让呢?笔者查阅了法律规定,法律没有禁止其转让。《物权法》第153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规定。第155条规定:已经登记的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或者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44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可见法律是有条件的允许宅基地转让的。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规定: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规定:农村住宅用地只能分配给本村村民,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可见,国家明文规定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但这二个文件都不是法律法规,根据合同法的司法解释第四条: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目前法院认定城镇居民购买宅基地及房屋的买卖合同是无效的,但是判决书都没有直接引用法律法规。笔者认为判决买卖合同无效是欠妥的,而目前拥有宅基地的城镇居民还是大量存在的。譬如农村的小孩考进大学,户口就转为了非农业户口,大学毕业户口回到农村,那么这些户口在农村的非农业户口,是否就失去宅基地使用权呢?笔者认为没有,因为其户口在该集体经济组织,属于该集体经济组织中的一员。若只因其户口为非农业户口,而剥削其宅基地使用权,是非常不合理的。还有将农民的集体土地征用,导致农民没有耕地,只有宅基地,那么根据规定该农民转为非农业户口,但是该农民还是拥有宅基地的。《上海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71号,2007年5月26日公布)规定:农村村民是指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本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见衡量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主要看户口的归属。我们完全有理由推出:若城镇居民把户口迁到农村,应该是该集体经济组织中的一员,应该可以购买该宅基地。

根据通说及国务院的规定,城镇居民不能购买农村宅基地。若城镇居民确有需求,笔者建议暂时采用租赁的方式,租赁宅基地及地上房屋,租赁期限可以适当长一些。

其实国家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禁止农民将宅基地及房屋出售给城市居民,农民只能出售给本村村民的规定,在法律逻辑上甚为荒唐。另外,《宪法》和法律规定农民的土地和宅基地归村集体所有,农民当有权决定自己土地尤其是宅基地的用途。当然,政府对于农民转换土地用途可以严格规范,特别是对于耕地应设定严格限制,但不宜限制农民将宅基地向城市居民出售。这样农民在给自己带来土地增值收益、实现“自我城市化”的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住房福利。对于这样的制度创新,政府和法律应该及时予以肯定并为之保驾护航;对于反其道而行的各种限制,则应当予以废止或者修订。

如果说《物权法》对公民的私有财产进行保护,那么公民对自己私有财产的处置权就应该被法律所认可。但是农民自己在农村的房子是不可以随意转让给城市居民的,这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对自己财产的处置权利?所以是非常不合理的,也严重侵犯了农民的权利。

3、以租代征集体土地的评析

笔者遇到过多起以租代征集体土地的情形,而且各个地方都有,甚至到了有些失控的地步,这也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多次发令严禁以租代征,但是收效甚微。

所谓以租代征集体土地,是指建设占用集体土地的,应该办理征收集体土地手续,涉及农用地的,还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但是地方政府却直接将土地出租给了使用人,没有办理上述征地及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以租代征集体土地,通常都是由村委会直接将集体土地出租给土地使用人,签署土地租赁合同,租赁期限比较长,大多在10年至20年,而且租金通常都在签署租赁合同时一次性支付,租金都非常便宜。通常使用人在承租该土地后,建造工厂及仓库,也有建造住房的。

以租代征,最大的危害是侵占了耕地,其次是危害了国家对建设用地的宏观调控。以租代征土地的使用人通常都是凭关系才拿到该地的使用权,那么就不排除地方政府收受好处的嫌疑。这些土地使用人,其项目通常都比较小、而且是高污染,经济效益差,还污染环境。

产生以租代征的原因是两方面的:

一、土地使用人有用地的需求,现行的供地模式,限制了其拿到土地或者拿地的成本太高。

二、地方政府出租土地,增加收入,解决当地就业,当然也不排除损公肥私现象的存在。

如何解决以租代征,也是当前政府的一个大课题,不能总是发令禁止。堵并非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租代征问题如此普遍,可见其内在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应该正确引导该需求。国家应该允许地方政府拿出部分集体土地集中建造一些厂房及仓库租赁给企业使用。把不合法的现象,合法化,纳入国家的制度中,进行规范疏导。

三、法律对策及立法建议

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制度,人们做了很多研究,目前主要存在三种学说:

1、转让权利说。该理论认为集体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仅限于农用地,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内部调整转让外、不宜直接进入市场,而且只能通过先征为国有的方式后,才能进入市场流转。采用这种办法,有利于保护耕地,有利于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

2、保权分利学说。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国家土地所有权在民事法律地位上平等,所有权的权能充分,应当同等对待。因此在不违反城市规划、不冲击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前提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直接进入市场,而无须转变为国有土地。

3、土地股份合作制学说。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最佳选择是实行股份合作制,其具体做法是统一将土地折股分配给农民个人所有,土地交集体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利用。实行股份合作制,农民拥有土地股份权,不再实际占用土地。

上述三种学说都不能根本解决集体土地流转的问题,而且没有解决土地权能混乱的状况。笔者认为:应该合并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将集体土地吸收合并为国有土地,建立一元化的国有土地制度,对现行的土地制度做一次彻底的改革。现有的土地问题绝大部分是因为中国的土地所有权制度过于混乱,权能不清晰。

新中国解放至今,中国的土地所有权制度也是经历过转变的,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8条: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其他生产资料所有权。可见新中国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将土地的所有权分给了农民。后来在历次宪法修改时,才确立了集体土地的概念,并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归入到集体土地所有权中,并且限制了集体土地的流转。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共产主义是中国发展的目标,建立统一的土地所有权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将土地所有权统一为国有土地更为妥当。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但是土地的用途还是进行明确区分: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甚至可以更加细分。土地的使用权还是可以出让或转让给实际使用人。农村居民还是有权申请宅基地建造房屋,还是向政府部门申请宅基地;农村居民还是可以向政府部门承包土地进行耕种。

之所以将集体土地归入国有土地,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1、户籍制度的改革。现在城镇户籍越来越多,农村户籍越来越少,而且户籍制度严重制约了人口的流动,也存在户籍歧视,现有的户籍制度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笔者认为取消农村、城镇户籍的区别,打破二元户籍制度,建立统一的户籍制度是大势所趋。那么基于户籍制度建立的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所有权制度,将随之而改革。若统一了户籍制度,那么城镇居民理所当然可以买农村宅基地的房屋,农村居民当然也有权购买城市里的房屋。那么现在城镇居民不能买农村宅基地的问题,就顺利的解决了。

2、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化社会结构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变革。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原来的农村,现在都变成了城市,城市与农村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有些地方的农村发展的反而比城市好,也是有的。打破城乡隔离、分治的壁垒,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趋势。

将农村与城市统一规划,统一发展,取消原来的分开规划,各自发展的制度。原来中国政府过多的重视城市的发展,忽视了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其实农村与城市是相互依托的,没有农村只有城市,这个城市就很难生存;只发展城市、不发展农村,这个社会就会发生动荡。其实将农村纳入到城市中,将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将会迎来社会发展的新纪元。将原农村宅基地的30%用于建立集约型的容积率高的农村社区,将剩下的70%的宅基地指标置换为城市建设用地,这也将极大的节约土地,为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3、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界限是越来越模糊,而且从当初的立法而言,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就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法律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但是现在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越来越多,而且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不断的蚕食集体土地,经常在一个集体经济组织的辖区内既有国有土地又有集体土地。再区分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已经没有必要了。

4、集体土地的价值长期被贬低。集体土地不能自由流转,集体土地的转让价格低廉,集体土地被征收补偿低廉、而且农民个人得到的很少,申请集体建设用地手续复杂等。农民不因为生活在集体土地而感到骄傲,反而觉得政府剥夺了他们土地的权利。经常会看到一些报道:之所以不允许宅基地的转让,是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笔者每次看到这种报道就会非常气愤,其说是为了农民的利益,实际上恰恰剥夺了农民自由转让财产的权利。难道限制其自由,还是为了保护其权利吗?能自由流通的财产价值肯定大于限制流通的财产。将集体土地归入国有土地,是还农民以公平。其实54宪法将土地的所有权分给农民是对农民最大的恩惠,但是将农民的土地定为集体土地,而且只有使用权,是对农民土地权利最大的剥夺。笔者不主张将土地的所有权还给农民,但是希望将农民拥有的集体土地使用权能有国有土地相同的待遇。农民自己建造的宅基地上的房屋,若其土地不是集体土地,而是国有土地,那么农民都拥有了自己的别墅,试问哪个农民不愿意呢?

农业建设用地、集体土地、流转地 篇5

宁政发[2011]7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南京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四月十日

南京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依法引导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培育和规范集体土地市场,维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包括与建设用地实物对应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和建设用地指标交易。

建设用地实物,是指经依法登记,核发《集体土地使用证》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包括乡镇企业、乡镇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存量建设用地和经村庄合并、土地综合整治以及其他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后新增的集体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指标,是指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通过万顷良田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宅基地置换等形式复垦为耕地后,可用于建设的新增用地指标。

第四条

在保持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按照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实行有偿、有限期、可流转的制度。

第五条

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分别设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有形市场(以下简称有形市场),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进行管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应在有形市场内进行。

第六条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市国土资源局江宁分局、浦口分局、六合分局,高淳、溧水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本区、县行政区域内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二章 产权代表界定

第七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所有权代表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由村民委员会代行所有权;属于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民小组行使所有权,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监督;属于镇街农民集体所有的,所有权代表为镇街集体经济组织,没有镇街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权代表为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

第八条

市、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对集体土地进行权属调查,确定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由市、区县人民政府颁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和《集体土地使用证》。

第九条

对法律规定不需要办理征收手续的新增集体建设用地,在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后,可以根据土地所有者的要求,直接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给土地所有者或土地所有者代表,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

第三章 实物流转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条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不得改变原批准的规划条件,规划条件确需改变的,应按以下方式处理:

(一)规划条件的改变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并取得城乡建设规划管理部门的批准;

(二)在办理土地流转前,土地流转受让方须与土地所有者签订补充协议,交纳前后规划条件下土地流转价格差额;

(三)土地用途由非经营性用地变更为商业、娱乐、旅游开发等经营性用地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协议流转,由土地所有者收回后重新按规定程序通过公开招拍挂方式进行流转。

第十一条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不得用于商品住宅开发。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流转:

(一)土地使用者为集体土地所有者或集体土地所有者代表,土地流转时没有经过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

(二)违法占用的集体建设用地;

(三)土地权属有争议的;

(四)司法机关依法裁定查封的;

(五)土地使用者未按土地流转合同约定进行开发建设的;

(六)土地流转权利受到其他法定限制的。

第十三条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合同约定使用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要求续期的,应在使用期限届满前两个月内向集体土地所有者提出申请,经集体土地所有者同意后,按本办法规定重新办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手续。

第十四条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合同约定使用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未提出续用申请的,土地使用权由土地所有者无偿收回。

第二节 流转方式

第十五条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采用转让、出租、作价入股三种方式进行流转。

第十六条

符合流转条件的集体建设用地可以设定土地抵押权。

第十七条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是指集体建设用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转移的行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年限不得超过《集体土地使用证》载明的剩余土地使用年限。

第十八条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租,是指集体建设用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租的行为,由承租人与出租人签订一定年限的土地租赁合同,承租人取得租赁权并按期支付土地租金的行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租期限一般与企业登记的经营年限相衔接,但最长出租年限不得超过《集体土地使用证》载明的剩余土地使用年限。

第十九条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是指集体建设用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将一定年期的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收益金折成股份,由土地使用者持股,参与分红的行为。作价入股年限应与企业登记的经营年限相衔接,最长不得超过《集体土地使用证》载明的剩余土地使用年限。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的红利(收益金)可以按实际收益分配,也可以按固定收益分配,每年支付一次。

第二十条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一般采取双方协议方式。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可以采取双方协议方式,也可以采取公开招拍挂方式。但土地使用者为集体土地所有者或集体土地所有者代表,且土地流转用于商业、娱乐、旅游开发的须采取公开招拍挂方式。

第三节 流转程序

第二十一条

协议流转程序为:

(一)土地流转双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

(二)土地流转双方持有关材料向有形市场提出土地使用权流转申请;

(三)有形市场经审核,符合土地流转条件的,向土地流转双方颁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批准书》。

土地使用者为集体土地所有者或集体土地所有者代表的,土地流转基本情况须在有形市场公示十个工作日。公示期间,有其他意向用地者提出正式申请的,土地流转由协议方式转成公开招拍挂方式。

(四)地流转双方凭《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批准书》,办理土地变更登记。

第二十二条

公开招拍挂流转程序为:

(一)土地使用者向规划管理部门申请土地使用条件并办理其他前期手续;

(二)土地使用者持相关材料,向有形市场提出土地使用权流转申请;

(三)有形市场经审核,符合土地流转条件的,由有形市场通过招拍挂方式公开竞价,确定受让人或承租人,向土地流转双方颁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批准书》;

(四)土地流转双方凭《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批准书》,办理土地变更登记。

第二十三条

根据城乡建设规划由政府按规定程序统一组织建设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内的房屋所有权转让的,其建设用地使用权随地上房屋所有权的转让而流转,程序为:

(一)房屋买卖双方持房产转让协议、售房人《集体土地使用证》及购房人《房屋所有权证》,向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土地变更申请;

(二)经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

第四章 建设用地指标交易

第二十四条

建设用地指标严格按照以下程序产生:

(一)申请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必须提交该土地的权属证明、土地勘测定界报告、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必须提交土地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复垦的书面材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农村建设用地土地复垦,必须出具集体土地所有证或其他权属证明,以及本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成员代表同意复垦的书面材料。

(二)市国土资源局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对土地综合整治建设用地复垦方案进行审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三)市、区县国土资源局按照省市土地复垦有关规定统一组织验收,分别建立建设用地指标交易信息库。建设用地指标经过省、市国土资源局确认后,向指标所有者核发建设用地指标凭证。

第二十五条

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房地产开发等公开出让项目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的,只能由经审核的从事土地储备、房地产一级开发的主体以及各开发园区运作平台申购;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非公开出让项目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的,可在完成项目用地规划预审后,由用地单位直接申购。

第二十六条

建设用地指标须通过招拍挂方式在有形市场公开交易。指标交易可以根据指标所有者的申请在区县级有形市场进行交易,也可以在市级有形市场进行交易。

第二十七条

建设用地指标在市级进行交易的,可在全市范围内使用,在区县级进行交易的,只能在本行政区域内使用。

第二十八条

无法直接使用交易获得的增减挂钩指标办理农转用手续的地区,可以用交易获得的指标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交换国家计划指标。

第二十九条

已纳入万顷良田工程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库的项目,项目实施后预期可形成的建设用地指标可按项目打包交易等方式在指标交易有形市场内进行交易,项目实施完成后所形成的增减挂钩指标归项目实施单位拥有。根据需要,市级可采取有偿的办法,调购部分建设用地指标,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条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综合考虑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指标获取成本等因素的基础上,分片区制定建设用地指标交易指导价格。

第三十一条

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指标交易,上级下达至南京市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将主要用于满足全市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以及重大产业项目用地需求,而新增经营性用地、村镇建设等用地指标主要通过土地整治、建设用地指标交易获取。

第三十二条

为提高建设用地指标使用效率,通过交易获得的建设用地指标原则上需在一年内使用,如一年内由于客观原因不能使用的,可申请按照指标购入价八折退回;或提前一个月向指标交易市场所在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延期申请,延期时间最长不超过半年,到期后仍未使用的指标按作废处理。

第五章 地价和收益管理

第三十三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最低保护价和片区指导价(基准地价),并根据城乡发展和土地市场状况,对最低保护价适时进行调整。

第三十四条

土地使用者为集体土地所有者或集体土地所有者代表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时流转价格须由申请流转的土地使用者委托具备资质的地价评估机构评估,流转价格不得低于政府公布的最低保护价。

第三十五条

土地使用者应按照土地登记和土地流转合同规定的土地使用条件使用土地,不得擅自改变土地使用条件。确需改变土地使用条件的应当经原批准机关批准,同时根据土地所有者要求交纳不同土地使用条件下土地流转价格差额,重新签署土地流转合同和办理土地变更登记。

第三十六条

集体土地所有者流转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所取得的土地收益应当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统一管理。其中50%以上应当纳入专户管理,专款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社会保障安排,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七条

区县政府可按一定比例,从土地流转收益中提取城乡统筹配套建设资金,专项用于农业农村发展,具体比例由区县研究确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国家和省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有新规定的,按国家和省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南京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农业建设用地、集体土地、流转地 篇6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对集体建设用地的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出租、转让、转租和抵押,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取得农民集体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及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或村庄、集镇规划。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落实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农用地转用指标。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流转

(一)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或村庄、集镇规划的;

(二)土地权属有争议的;

(三)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以其他形式限制土地权利的;

(四)村民住宅用地使用权。

因转让、出租和抵押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而导致住宅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和抵押的除外。村民出卖和出租住房后,不得再申请新的宅基地。

第五条 通过出让、转让和出租方式取得的集体建设用地不得用于商品房地产开发建设和住宅建设。

第六条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和抵押时,其地上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随之转让、出租和抵押;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转让、出租和抵押时,其占用范围内的集体土地使用权随之转让、出租和抵押。

第七条 出让、出租和抵押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乡镇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经营和管理,没有乡镇集体经济组织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经营和管理。

第八条 下列建设项目可以使用集体建设用地:

1.兴办各类工商企业,包括国有、集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外资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三来一补”企业),股份制企业,联营企业等;

2.兴办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

3.兴建农村村民住宅。

第九条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对集体建设用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的,农民集体土地所有者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者应当服从。

第十条 土地使用者应当按照市、县人民政府建设用地批准文件规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确需改变土地用途的,应当经土地所有者和土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原批准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和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审计、劳动保障、民政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对农民集体通过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取得收益的管理使用,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二章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出租

第十二条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农民集体土地所有者将一定年期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让与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农民集体土地所有者支付出让价款的行为。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出资),与他人合作、联营等形式共同兴办企业的,视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租,是指集体土地所有者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作为出租人,将集体建设用地租赁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

第十三条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出租,应当签订书面合同。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出租的最高年限,不得超过同类用途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

第十四条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出租或作价入股(出资)的,农民集体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应当持该幅土地的相关权属证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出租或作价入股(出资)合同(包括其村民同意流转的书面材料),按规定向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土地登记和领取相关权属证明。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法给予办理。

第十五条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出租用于商业、旅游、娱乐等经营性项目的,应当参照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的程序和办法,通过土地交易市场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进行。

第十六条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出租合同约定的土地使用年限届满,土地使用权由农民集体土地所有者无偿收回,其地上建筑物、附着物按照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出租合同的约定处理。

农业建设用地、集体土地、流转地 篇7

一、西安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规制的样本分析

本课题组选取西安市内四个区55个城中村的集体土地作为样本进行调研, 这四个区分别为新城区、莲湖区、未央区和碑林区。这55个城中村土地性质还属于集体土地, 大部分村庄内都没有国有土地或者只有少量国有土地。根据调研, 在这些城中村内有部分村庄还拥有少量的耕地, 而这些耕地多位于村辖区二环沿线或位于古城遗址保护区内, 例如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等。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 耕地被大量征用, 被调查的样本区域内, 没有耕地的有28个村。在这些村内其人均耕地面积也都在0.02hm2 (0.3亩) 以下, 已经失去了从事农业生产的条件和意义。

二、西安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的主要方式

在样本区内的集体建设用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土地租赁现象, 新城区农村集体土地租赁面积为16.12hm2 (241亩) , 占集体土地总面积的6.88%, 各村之间的土地租赁状况也表现出较大差异。租赁最高的村是八府庄村, 租赁土地面积占全村总面积的22.42%。租赁最低的村是自强村, 租赁土地面积占全村总面积的6.58%。各村租赁土地面积所占比例在6.5%—22.5%。莲湖区农村集体土地租赁面积为76.55hm2 (1148亩) , 占集体土地总面积的19.95%。各村土地租赁情况有较大的差距, 土地租赁最大的村是郭家口村, 占全村面积的51.87%, 租赁最低的是马军寨村, 占全村面积的3.32%。未央区农村集体土地租赁情况差别较大, 土地租赁比例最高的是辛家庙村, 租赁土地为全村土地总面积的75.68%。各村租赁土地所占比例在20%—75%。碑林区农村集体土地租赁总面积为38.81hm2 (582亩) , 占集体土地总面积的37.67%。土地租赁最大的村是南郭村, 租赁土地占全村总面积的56.89%, 租赁最低的村是北沙坡村, 租赁土地占其总面积的18.42%。各村租赁土地所占比例在27%—56%, 较为均匀。根据调研显示, 各区土地租赁的现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租赁土地所占比例都有很大的差距, 土地租赁最高的是碑林区, 租赁土地面积占样本区土地总面积的37.67%, 租赁最低的是新城区, 租赁土地面积占样本区土地总面积的6.69%。

三、结论

从上述调研结果来看, 西安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方式是出租, 通过调研发现, 样本区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因其地理位置优越, 村集体将部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进行流转, 出租给承租人, 主要出租的用途有: (1) 仓储用地。村集体将经营性建设用地或连同地上建筑物的一定使用年限出租给承租人作为库房, 存放各种产品、原材料等物品。 (2) 工业用地。村集体将经营性建设用地或连同地上建筑物的一定使用年限出租给承租人作为车间、厂房等, 并进行工业生产。 (3) 商业经营性用地。村集体将沿街用地或与地上建筑物的一定使用年限出租给承租人进行商业经营, 村集体收取一定的租金。 (4) 与他人进行联营。由于出租作为商业经营性用地受到限制, 集体经济组织就与一些单位进行联营, 而不参与经营。同时,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也有违反规划的行为如“以租代征”, 未经批准随意占用耕地, 将耕地出让、出租于非农建设, 非法批准建设用地等问题。擅自变更土地用途, 有些土地利用人利用农村临时用地的名义改变农地用途, 将农用地作为建设用地出让、开发。

在考察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历史经验中, 不难发现我们有着同样的发展轨迹。以美国为例, 美国是以“分区制” (zoning) 为特征的土地管理方式。“分区”是指地方政府在土地规划和管理的实践中, 通过批准一块土地具有与另一块土地不同的用途, 用地图表示出来而形成的一种管理方法。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 中国的土地制度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因此并不能照搬照用国外的理论, 而应是在学习和吸收国外成熟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 完善我国相关的制度建设。

摘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问题是推行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 也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对西安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进行研究, 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土地租赁

参考文献

[1]陈小君等.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的现实考察与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农业建设用地、集体土地、流转地 篇8

我国的土地流转从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开始实施起,就一直在进行着。从 1984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到2003 年施行的《土地承包法》,说明土地流转在政策上早已没有大的障碍。但是作为一个经济常态,土地流转只能按市场规律产生需求与供给,人为地加快或放慢都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行为。

值得重视的问题

首先,法规政策在规范流转市场中缺位。表现在法律条文自相冲突、法规政策的操作性不强,使得监管难以到位。同时,土地规划管理滞后,土地利用不够科学。当前,在国家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并无村级这一层次,随着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市场的日趋活跃,这种缺乏规划管理导致不科学用地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其次,土地流转收益的管理、分配不规范。由于缺乏监管,加上农村土地产权关系不清,使得本属于农民的土地流转收益难以得到切实保障。另外,闲置浪费的情况比较普遍。在上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兴办热潮中,受经济利益驱使,许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指手为界”的方式,圈占了大量集体建设用地。然而,随着乡镇企业风潮的昙花一现,这些圈占的土地并未按计划利用,其中一部分被复垦,另一部分则被闲置。

再次,地价不规范,没有科学的标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定价,虽然没有科学、规范的地价体系套用,但参照同地段国有土地转让价格,继而形成了带有一定潜规则的市场价格标准,这正是当前集体土地流转价格定位的主要手段。然而,这毕竟缺乏科学的经济分析与市场评估,为了实现借流转获取收益的目的,很多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往往以大大低于同地段国有土地转让价格的价位,对外出售集体建设用地。

规范引导的对策

当前,虽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现象已相当活跃,规范管理已势在必行,但是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不能变,全国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能逾越,必须有效防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借流转非法扩张甚至变相国有化。要维护这一原则,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一是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权能。首先,应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主体。乡(镇)、村、村民小组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一般都有明确的界限和范围,其法律地位平等,相互独立,互不隶属,不能随意打破各自的土地财产权界限,严禁行政权侵占所有权,随意上收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基础是产权明晰,因而务必先搞清楚产权关系,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是村的到村,是组的到组,要给所有权主体颁发土地证书,这是流转的根基;其次,要逐步实现地位均等。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及村(镇)规划的前提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权能应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权能一致,同样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应该允许非公益性集体建设用地在不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不用于商品房开发、不违背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出租、转让、抵押等,并制定便于具体操作的办法和细则。

二是建立流转市场管理机制。首先应合理定位政府职能。政府管理部门主要应加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规划和土地登记,进行流转管理,并通过信息公开、提供交易场所等为产权人提供政府公共服务;其次应出台管理办法,完善配套建设。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已经相当活跃,要尽快制定流转办法和细则,编制村级规划,尤其是城郊地区村级规划,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规范。可借鉴北京、广东、江苏等省、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相关办法,进行先期试点;再次应规范审批程序,强化监管。可考虑以县为单位,属于县内流转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审批应实行乡(镇)申报、县审批、市备案、省监管的模式。属于跨县流转的,由发生地乡(镇)申报、县审核、市审批、省监管的模式。实行县审批、市备案、省监管,使级级有职责、有职权。最后,可以参照国有土地管理模式,规范流转形式。让可流转的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一同进入土地有形市场,借用现有资源和设施,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进行公开流转或协议流转,签订流转合同。

三是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地价体系。按照估价规范的要求在进行集体建设用地价格评估时,必须选择基准地价修正法进行评估,以防止人为炒作,随意压低或者抬高价格,扰乱市场秩序。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没有基准地价的指导,存在的诸多混乱、无序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同地不同价的原因造成的。

四是科学确定不同主体的收益管理模式。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牵涉到基层政府、村、组和农民。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流转过程中,土地使用者应向土地所有者缴纳建设用地使用费。土地使用者在发生第二次流转产生增值收益时还应向县级人民政府缴纳土地流转增值收益使用费,费率按集体建设用地地价体系进行估价后再确定,土地流转增值收益可按增值税税率管理办法操作。在确定这两项收费项目时,主要考虑到以下两个因素:一是政府在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方面的投入;二是节约集约用地。在确定具体费率时,土地流转增值收益可由县、乡(镇)、村、组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并专户储存。县级政府在集体建设用地出让、出租和转让等获取的建设用地使用费比例建议不低于40%,并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收取。

五是开展集体建设用地的全面清理。首先,严格清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情况。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监察等部门,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禁未经批准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严禁擅自扩大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范围,严禁借流转、折抵擅自扩大建设用地规模,严禁通过“以租代征”方式非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工业项目建设。其次,切实摸清集体建设用地权属状况。要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对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农村村民宅基地三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实际状况进行全面清查摸底,摸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分布面积、用途权属和利用状况。对每宗地是否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建设项目是否经合法审批等情况全面调查,并对各类用地逐宗登记、分类处理。

六是加强农村宅基地的管理。针对当前宅基地流转市场混乱、违法现象多的情形,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首先是加强宅基地审批管理。不准批“人情地”,不准发“人情证”。对已批准的农村居民住宅用地,国土所人员必须做到定点到场、放样到场、砌基到场、竣工验收到场,督促建房中按批准面积、批准位置、在有效期内建造。其次是加强法制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电视、会议、标语等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土地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知识、法制观念、法制意识,引导群众知法守法护法。再次是强化执法巡查。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集体协作、预防为主。同时,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整合规划、建设、城管等部门力量,形成对违法违规建房的高压态势。最后,应加大查处力度,保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在不同主体间的公平和公正。“一户多宅”、住宅超面积部分,能够退还的要及时退还,无法退还的应高额收取土地有偿使用费,并严禁利用建住宅为名搞房地产开发和炒作房地产的行为。

七是要严格界定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条件和范围。首先,积极引导,盘活存量。目前存在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形式是自发的,应积极引导依法有序的流转,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对于欠发达地区的流转,应加大政策支持,采取激励机制,以免收有偿使用费的方式促进闲置土地的盘活,防止集体土地无限、非法扩张,乱占乱用。其次,严格按照界定条件和范围进行流转。目前可用于流转的应是规划确定为建设用地且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集体土地。出于维护农村稳定的需要,宅基地流转对象应只限本乡(镇)村民,还必须同时具备如下条件:宅基地所在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及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确保户口已迁入。除宅基地以外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视情况可不限对象。为保障农民权益,农村宅基地以外的其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进行流转,须经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不得低价流转。

上一篇:关于畅想未来的随笔作文下一篇:人民币升值的危机与对策 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