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乡镇集体经济

2024-07-13

现代乡镇集体经济(共9篇)

现代乡镇集体经济 篇1

进入21世纪, 我国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连续几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对发展现代农业做了重要部署。因此, 正确理解什么是现代农业、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找准发展现代农业的切入点, 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山东省胶州市胶西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镇, 依托自身资源优势,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 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一)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现代农业”是在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发展之后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是农业发展新阶段, 现代农业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直接结果。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从真正意义上讲, 一方面是改革开放以来,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全面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 并充分享有收益权的基础上, 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另一方面, 市场经济体系建立, 使传统的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既而出现了优质高产的高效农业。它采用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 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使现代农业的形成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在现阶段我国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并存。

胶西镇是一个农业大镇, 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成效显著。该镇以突出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切入点, 2007年规划面积5万亩, 现已达10万亩, 涉及32个村庄, 2.6万农民, 主要包括核心区和辐射带动区两大区域。核心区规划面积1万多亩, 分为设施农业示范区和创汇农业示范区两部分:设施农业示范区主要以大中拱棚种植早春马铃薯和大葱为主;创汇农业示范区主要种植马铃薯、白菜和甘蓝等订单作物。辐射带动区规划面积3万多亩。

(二) 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1. 发展的市场化。

市场经济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现代农业是在这种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发展和完善的, 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 我国经济在各方面发展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并能不断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现代农业在这种市场机制的作用下, 优先进行资源配置, 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获取最大利润。同时,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 不但大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还逐步实现了市场化运作, 发展为真正的市场化农业。

2.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高度密集性。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使得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是农作物的耕种技术, 还是育种技术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 这既提高了农产品的劳动生产率, 也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此外,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农业生产由粗放到集约, 劳动者自身的技术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现代农业是一种多元化、多功能的新型产业。

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的经营方式, 极大地拓宽和延伸了现代农业生产的链条, 从单一的初级农产品生产向满足人们不同层次需求的方向发展。在产业链条上连接着生产、加工、服务、销售等环节, 兼容了各大产业, 成为综合性强、经营性强的产业, 实现了农产品从解决温饱向追求高附加值高利润的转变;从单纯提供物质产品向同时提供精神产品转变;从传统第一产业向同时兼容各大产业转变。

4. 现代农业具备完整的产业体系。

为了解决农业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通过龙头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协会) 的形式来带动千家万户农产品生产者参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各个环节, 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完整产业体系。这一点在胶西镇现代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已经形成特色, 如“宋戈庄马铃薯”、“宋家村芹菜”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 大大促进了当地村民的增收和本村经济的发展。

5.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胶西镇在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过程中, 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 实现了主要以“规模、集约、生态与生产的良性循环”为根本的生产方式, 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 不但使农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此外, 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 注重向“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方向发展, 注重农业发展与环境相协调, 从而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各方面支持。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措施和做法

我国地域广大, 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切入点也各不相同。胶西镇在现代农业建设中, 立足实际, 找准切入点, 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以体制创新为动力, 强力推进农业结构性调整, 逐步实现农业由分散向集约型、由生产向加工型、由粗放向标准型转变, 着力培育参与市场竞争主体的能力, 实现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一) 科学制订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思路决定出路, 胶西镇党委在蔬菜示范区建设上认识到位, 思路清晰, 在深入基层进行大量调查摸底的基础上, 经过深入细致研究, 科学制订了蔬菜示范区建设的三年发展规划, 明确了蔬菜示范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建设内容和生产区域, 通过三年的建设, 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改善生产条件和种植结构, 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解决农民劳动就业, 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积极作用。

(二)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改善蔬菜生产条件

胶西镇先后投资400余万元, 建设了农业示范区。农业示范区内进行了道路沙石硬化和高标准绿化, 疏通路边沟, 建设自动气象站一座;新挖深水井70余眼;新建桥梁26座;新发展大中拱棚1200余个;建设物理防治基地2000亩, 安装电子诱蛾杀虫灯200余盏。示范区内基本实现了灌溉水利化、道路林网化、生产机械化和销售合同化, 有效灌溉率达到100%, 节水灌溉率达到30%,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了条件。

(三) 突出技术支撑, 增创竞争优势

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 着力打造产品三大优势。一是突出品种优势。组织有关人员到山东省农科院, 向全国著名马铃薯专家孙慧生教授求教, 掌握了孙教授培育的优质马铃薯品种荷兰七号的种植技术, 并在其介绍下与该品种原种繁育企业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鹤声薯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建成了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 成为山东省唯一的马铃薯良种代理商。薯种年销量达1500余吨, 辐射面扩大到了高密、诸城、平度等各地, 使胶西镇成为山东重要的马铃薯种源地。二是突出错季优势。大力推广“春土豆—夏白菜—秋土豆”一年三季种植模式, 现种植规模已达2万多亩, 由于错开上市高峰期, 效益比一般蔬菜每亩平均高出2000多元。2014年在抓好优质蔬菜示范区建设的同时, 引进高端农产品, 重点引进马铃薯新品种“黑美人”, 大力推广富硒土豆。在此基础上, 年内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 加快发展土豆加工、粮油加工、蔬菜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 延长产业链条, 实现工农互动, 促进现代农业深入发展。三是突出规模优势。为扩大马铃薯的种植面积, 邀请山东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专家在生产期间每月前来进行一次技术指导, 传授生态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普及农药安全使用和施肥技术, 提高了农户的田间管理水平。有了技术保障, 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四) 培育农民合作组织, 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目前全镇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3家, 其中马铃薯专业合作社58家, 蔬菜协会两家, 这些合作社存在“小而散”特点, 各自为战, 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为此, 胶西镇党委、政府成立了“胶西镇马铃薯产业党委”。党委下设支部43个, 其中以胶州市出口马铃薯协会为主的联合支部一个, 以合作社为主体的支部35个, 驻外支部7个。下一步将在马铃薯产业党委的统一协调下建立联合合作社, 实现联合起来闯市场, 加强自己的市场话语权和定位权, 同时也使各个合作社之间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三、政府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应发挥的作用

(一) 加大对农业科研、教育等方面的投入

农业科技进步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 政府加大对农业科研教育等方面的投入, 显得至关重要。据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农业科技投资占农业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自1985年以来不但没有增长, 反而呈下降趋势, 这对现代农业提出了挑战。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科技进步, 需要大量农业人才和科技创新,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的支持和投入, 建立专项农业科研基金, 鼓励和促进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

(二) 用金融创新支持“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 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 “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遇到了融资困难等金融体制障碍, 应创新金融体制给予大力支持。一是建立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有效的组织和引导民间投资, 将城乡分散的资金汇集起来投向农业产业化经营, 帮助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上规模、上档次, 促进其向现代化企业制度转变。二是建立信用担保体系。以中小企业间互助性担保机构和民营商业性担保机构为基础, 建立省级再担保机构, 为辖区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三是政府应对农业投资基金, 在税收上实行优惠, 提供配套的政府低息贷款, 加强对基金的投向进行合理约束。

(三) 完善市场机制, 实现农产品流通和现代流通业对接

依据我们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经验,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 在加强农产品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 加强农产品市场的信息系统建设, 创新交易方式, 规范交易活动, 尽快实现农产品流通和现代流通业对接。

(四) 政府对农业实施产业保护

政府应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适当的农业倾斜政策, 并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 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的损失。

四、结语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显得至关重要。因此, 要立足实际, 找准切入点, 积极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 树立经营农业的新理念, 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以体制创新为动力, 强力推进农业结构性调整, 逐步实现农业由分散向集约型、由生产向加工型、由粗放向标准型转变, 着力培育参与市场竞争主体的能力, 实现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谷书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9.

[2]苏明.财政现实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现代乡镇集体经济 篇2

近年来,我镇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一城四片区”发展战略,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基础,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开展农业项目招商引资,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在镇域范围内逐步形成了总面积近6000亩,以特种养殖、休闲旅游、名贵苗木、外贸蔬菜

等为主要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群,初步建成200亩江阴国际大酒店**生态园、120亩金星休闲农庄、300亩东华景观植物园、180亩乔家大院生态园和中德兔业、清青蔬菜、田野养殖、新胜牧业等18个重点现代农业项目,现代农业发展推进速度明显加快。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向大家作一简单汇报:

一、做好“一个规划”。

科学的规划是正确行动的指针。我们意识到,要使我镇现代农业走上规范、健康的发展道路,必须要有一个既高瞻远瞩又切实可行的规划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为此,我们聘请相关部门专家,对我镇的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规划把全镇划分为四个功能板块:一是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区。主要发展以接待城市居民节假日走进田园、亲近自然、体验绿色走廊为主的农业旅游、休闲、观光、餐饮等服务为主的农业项目。二是特色种养区。主要发展以特禽、特畜、特水、设施栽培为主的养殖、种植业。三是高档花卉苗木种植区。利用自动化温室大棚,重点培育盆景、高档花卉苗木和进行优良种苗(籽)的繁育和筛选、花卉组培、炼苗等。四是优质水稻种植区。主要通过优良品种应用、机械化操作、采用有机肥育肥、减控农药使用等健康栽植技术,打造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为促进项目引进、产业集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我们争取“政策”、包装项目、吸引投资、总领建设起到了良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二、创设“一个载体”。

随着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和我市“以港兴市、港城相依”主体战略的深入实施,我们在市委、市政府“一城四片区”的总体规划下,把**定位在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和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区”上,以构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源,用发展工业的思路来发展农业,促使我镇农业生产提档升级,逐步形成种养、加工、物流一体的标准化农业生产体系;科研、育繁、推广一体的农业创新体系和娱乐休闲旅游一体的农业服务业体系。

一是加大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我们多渠道筹措资金,改造域内农村危桥,建设硬质化道路,加大对零散土地的整合力度,不断改善片区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即将成立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构建良好的基础。三年来,我们共投入3850万元,疏浚二、三级河道533条、改建农村桥梁40座,建设通村通组硬质化道路150公里,修建泵站36座。未来2-3年里,我镇计划筹集11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示范园区内的道路、桥梁、泵站等基础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二是加快先导地区的开发建设速度。我们确定了“一廊、一带、一基地”的先行开发区域,即:沿生惠路的金星休闲农业走廊,沿马尔港路的特种养殖、设施农业产业带,以东进村、三圩村为中心的优质苗木培育基地。经过近三年的不断培育,“一廊、一带、一基地”已经基本成形,为整个片区项目的引进起到了很好的策动和示范作用。

在实际招商引资过程中,我们不断加强对将要成立的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宣传,营造浓烈的发展氛围。通过现有项目的示范,有效放大片区的集聚效应,各类资本纷至沓来。2005至2007年,我镇共招引各类农业项目35个,总投资达到1.62亿元,其中投资1000万以上的农业项目6个。

三、强化“两种意识”。

项目是开发和建设的主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牢固树立两种意识,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步伐。

一是牢固树立项目第一的意识。我们在着力招引项目的同时,更注重招引项目的质量,以“四种能力”作为我们招商引资的标准:

1、对本地农产品的转化能力。招引的项目要能对提高本地农产品品质,消化吸收本地农产品。我们招引的中德兔业公司,每年可以消化本地饲粮5000吨。东进外贸蔬菜加工厂年消化本地菜苔、青花菜、刀豆、甜豌豆1580吨。

2、对农户结构调整的带动能力。项目要对本地农户发展农副业生产具有直接促进或拉动作用。金星休闲农庄(***市香沙芋产销协会)每年带动农户3000多户种植芋头,直接促进农民增收8000万元。

3、对本地区生态环境的促进能力。良好的生态和优美的环境是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在招引项目中,我们始终坚持项目不能破坏现有生态环境,在建设过程中,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项目启动的第一步骤。

中国现代乡镇企业的问题与发展 篇3

一、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是近年来, 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 也出现了一系列急需改善解决的问题,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部分乡镇企业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民对商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很多乡镇企业仍然停留在低价冲量的阶段, 长期忽视质量问题, 部分乡镇企业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需求。另外, 乡镇企业经营者大部分不能树立“质量第一”的价值观念。他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追求短期利益, 过于片面追求生产速度和产值, 忽视产品质量问题。生产者不注重商品的质量无异于放弃对消费者的承诺, 这样的企业终究会被消费者放弃、被市场淘汰。

第二, 乡镇企业员工素质不高, 企业内部人才匮乏。中国的乡镇企业大多数是家族企业, 在员工聘用上基本采用本土本地化模式, 管理上更是任人唯亲。很少企业能建立完善的用人制度, 因此, 员工总体素质偏低, 人才结构不合理, 技术型人才紧缺。“以湖北省为例, 2012年底, 湖北省乡镇企业职工总人数458万人, 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27万, 比例仅5.89%, 仅武汉市劳动社会保障局对2118名技术工人的调查, 其中高级技师53人, 技师86人, 高级工96人, 分别占技工总数的2.5%、4.06%、4.53%”。乡镇企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匮乏已成为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另外, 部分乡镇企业在人才使用上也存在问题, 很多乡镇家族企业主要核心员工都是家族成员或者家族成员的亲朋好友, 外来工作人员即使能力强也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除此以外, 经常采用罚款制度来威胁员工, 削弱了员工的积极性, 在看不到任何前途的情况下, 很多员工选择离开, 另谋出路。

第三, 部分乡镇企业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导致乡镇环境污染严重。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之初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尽快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因此, 自然资源粗放化利用, 各级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和地方税收对环境问题漠不关心, 导致部分乡镇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另外, 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干部、企业职工对环境污染问题缺乏全面的认识, 没有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此外, 多数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关注短期利益, 当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相冲突时, 都是以经济利益为重。因此, 部分乡镇企业偷排工业废水、废气, 环保设备大多成了摆设。与此同时, 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国家相关立法不到位, 到目前没有一部法律明确定义如何对乡镇企业环境污染活动进行法律惩罚, 导致环境保护部门遇到乡镇企业环境污染问题时无法有效进行执法和管控, 环境污染后也无法直接追究相关人员的职责和过失。

第四, 乡镇企业科技技术相对落后,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长期以来, 中国的乡镇企业扎根农村, 重在以量取胜, 不注重核心技术的培养。经济环境良好的情况下, 微薄的利润还可以勉强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 但当经济环境不好时, 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麻烦就暴露无疑。

二、解决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

针对之前提出的乡镇企业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展乡镇企业, 各级政府和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解决企业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

1. 提高产品质量, 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当今, 质量已经成为企业存亡的重要因素, 质量好的产品会提升企业的形象, 当商品的价格大致相同时, 质量好的产品自然更容易赢得客户的认可和信耐, 要提升乡镇企业的质量,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乡镇企业应树立质量第一的价值理念。企业可以组织员工学习《产品质量法》、3.15质量案例等相关知识, 提高员工对质量的重视。另外, 乡镇企业质量管理者应每年开展质量月教育活动, 对表现出色的企业员工进行表彰, 使企业生产、采购、研发等各个环节的员工自觉进行质量稽核, 在质量问题产生前将问题查找出来, 对质量问题的发生进行预防, 减少质量损失和生产成本。

(2) 乡镇企业本身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国生产的产品一直以低质低价的形象存在于国际市场, 然而, 目前国际社会对质量和环境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开拓企业市场, 企业应该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 一旦出现质量问题, 要彻底追究责任, 坚决把好质量关。

(3) 各级政府机关应该严格加强质量监管, 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企业要严格整治。各地方的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应该积极落实《产品质量法》, 强化质量监查, 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和假冒伪劣产品, 应该立即曝光处罚, 查到一起处理一起。另外, 对部分质量意识松散的乡镇企业, 要通过批评教育来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质量意识, 督促其进行整改;对长期出现问题, 屡教不改的企业应责令停产, 吊销营业执照, 用法律和行政手段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 提升乡镇企业员工素质, 加速乡镇企业发展

乡镇企业要发展, 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是必经之路, 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努力, 企业员工素质越高, 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速度也就越快。提升企业员工素质通常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乡镇企业和政府机关内外两方面要尊重人才、尊重知识, 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运用政策和资源留住企业人才, 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机会, 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 让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 为乡镇企业发展做贡献。

(2) 加强对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培训。专业的培训可以有效提升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呈现良好的工作气氛。乡镇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行业协会、校企联合、电大夜校等技术手段, 对乡镇企业员工进行法律知识、管理知识、市场营销、专业技能等方面知识的培训, 让员工通过知识培训可以进一步提升工作技能和专业水准, 在后面的工作中减少失误、减少废品、次品数目、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3) 改善乡镇企业内部人才提拔模式, 打破家族垄断的局面, 任人唯贤。乡镇企业应根据现在企业人才管理模式, 制定有效的人才奖励和惩罚模式, 形成人才为能是举, 建立以人才能力为核心的用人机制, 改变目前乡镇企业普遍存在的用人为亲, 以感情亲疏定职位, 企业内部高层都是亲朋关系的不利局面, 将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提拔到合适的岗位, 充分展现和发挥人才能力, 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员工工作积极性。

3. 加大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力度, 创新环境保护模式, 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伴随乡镇企业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广大农村地区日趋出现大气、水源、土壤污染等问题, 农村的生态系统破坏严重。为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性方针, 为响应党、国家、人民的号召, 实现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乡镇企业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推动环境问题的治理和改善:

(1) 政府应完善和健全跟环境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 不让污染环境的企业和个人有法律空隙可钻。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公然进行环境污染的企业, 应按法律手段加以严惩。同时, 政府应充实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设备和人力资源, 让环境保护监管机构可以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 有效制止各类环境污染事件, 促进乡镇企业地方经济和环境保护同步发展。

(2) 加大环境宣传力度, 增强乡镇企业的环保意识。政府因组织专门的环境污染危害和环境保护培训班, 对企业主、企业管理者、广大农民群众、乡镇企业员工进行环保知识培训, 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政府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传播媒体对环境污染事件执法、环境保护知识进行专题报道, 增强社会的环境保护氛围。

(3) 增加治理环境问题资金的投入, 对成绩突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政府可以加大集体公共环境污染设备投入的力度, 如水源保护区的必要防护设备和告示等, 并通过定期的环境评比和检查检测, 鼓励企业积极釆用节能减排和高效节能的新技术, 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污染, 实现对污染的控制和预防。政府还可以通过媒体将优秀环境保护企业的做法向其他乡镇企业推广, 对环境保护优秀企业在行政审批等政策上给予优惠。

4. 加大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提升产品科技水平

技术创新在当今市场形式下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提升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关乎乡镇企业的生存和前途。提升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1) 政府和企业应营造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首先, 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政策、法规和风险投资机制, 为技术创新提供政策和体制的支持, 大力鼓励乡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其次, 企业要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平台, 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技术创新, 励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 对技术创新人员进行奖励。

(2) 乡镇企业要注重技术创新资源的投入。首先要注重研发经费的投入力度, 只有持续的进行研发经费的投入, 才能使企业通过长期研发积累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其次, 乡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需要注重人才的开发和引进,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归根起来是人才的竞争。再次, 企业需提高生产设备的技术装备水平, 现代生产效率的提高越来越依靠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分析总结

中国乡镇企业发展到现在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 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市场环境千变万化, 部分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如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低、人才不足等问题, 乡镇企业和各级政府需要正确认识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形势,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通过提升产品影响力、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企业技术和质量水平、改善人才开发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减少环境污染等方式提高竞争力, 为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建设做出新贡献。

摘要: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产物, 在提升农村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 改革开放以来, 市场竞争激烈, 部分乡镇企业在市场上面临严重威胁, 一大批乡镇企业被市场淘汰出局。如何有效解决乡镇企业存在的问题, 提高乡镇企业竞争力, 使乡镇企业转危为安,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镇企业,问题,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陈天明.当前中国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之策[D].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胡瑜杰.中国乡镇企业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3]周建群.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企业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09.

[4]王胜利.农民收入问题与乡镇企业的发展方向[D].河北经贸大学, 200.

[5]严彬.乡镇企业制度创新[D].南京理工大学, 2003.

[6]龚国富.乡镇企业发展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 2004.

乡镇现代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篇4

****位于川东北部,*******西南边陲,西与****交界,与*****相距26公里,东与市中心相距64公里,幅员面积42.3平方公里,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9℃,年平均降雨量1150毫米,森林资源丰富,所辖***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2000余亩,总人口两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5000余人,是典型的农业镇。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围绕农业发展现状,探索“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新思路。近年来,我镇从提升传统农业的科技含量入手到旅游开发、集约规模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初步取得一定成效。

一、稳步推进农业生产科技化、技术化

1、认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加大实用农机具和农机技术推广,不断提高我镇农机化水平。

我镇自2006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以来,累计推广微型耕整地机械近300台,小型谷物收割机械5台;小微型提灌机械800余台;半机械化收获机具千余台。到目前,我镇农机总动力(农业生产)达6300余千瓦,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1个,全镇农机经营收入达400余万元。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大大夯实了我镇农业生产的基础。

2、农村信息化水平、农业实用技术稳步提升

近年来,我镇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建设。现在,有线电视普及率达60%,同时应用电视接收机作补充,到目前,广播电视信号在我镇已达到全覆盖。同时,镇农业服务站每年印发农业实技术宣传资料千余份发放到农民手中;工作人员一对一培训人员达千余人;分别组织集中培训每年三次,农业生产现场培训千余人。真正地把农业生产实用技术讲授给老百姓,提高了老百姓种植积极性,增加农业生产收益。

二、正确引导种、养业集约化、规模化

1、合理布局,引导农业种植集约健康高效发展

传统农业分散经营,投入大效益低。如何引导农业生产向科技、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镇党委、政府根据我镇实际调整思路要“合理布局、逐步引导、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从分散到集约、从低产低效向高效增值着手,在技术、惠农政策等方面扶持种植大户,带动周边规模种植积极性;提倡发展经济性作物如油菜、果蔬、经济林木等。

目前,******已有季节性种植达30亩专业种植户各一户,*****建成10余亩蔬菜种植大棚两户,*******有初具规模人果品种植基地。年产值达50余万元。

2、科学规划,引导畜禽及水产等养殖规模有序发展

养殖业是农业增收促效的重要途径,镇党委政府不遗余力地狠抓我镇养殖业的发展。镇畜牧站在做好全镇畜禽疫病防治的同时,大力推广畜禽优良品种,宣传国家惠农扶持政策。到目前,我镇******初具规模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的养殖大户;****年出笼2000只以上土鸡养殖户一户。年产值达60余万元。同时,水产养殖也逐步发展壮大,******5亩以上规模水产养殖各两处,年产值达10余万元,同时带动各村原散养户也积极向规模养殖转变。养殖业产值正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

三、大力支持旅游开发,带动发展观光农业

201 年,在经历了连续的自然灾害后,镇党委、政府根据市委提出的“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通过多方考查,带领业主实地考查,终于引进私营业主独资开发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旅游开发得到了历届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两年的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并于2012年底面向游客开放,经济效益不菲。2013年区委区政府提出“打造****”、“建设***”,把*****旅游纳入区经济建设统筹范围,提出**建成****公园,这一目标的逐步实现,必将带动我镇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我镇的农业产业发展必将跃上一新的台阶。

四、加快农村基础建设,积极倡导特色农业经济产业的开发和建设 为解决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镇党委、政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多方筹集建设资金,维护整治道路及水利设施。到目前全镇通村道路硬化80%完成,通社道路也达80%以上;水利设施排病加固率也达50%,可利用率达80%。为特色农业经济产为发展铺好道路。同时,宣传倡导开发如观光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特色农业。

五、我镇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规划

农业产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保证农业产业发展的科学性、持续性、循环性,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益,综合发展。要依靠特色自然环境规划,因地制宜,依托现有的农业土地资源发展生态立体型旅游观光农业以及绿色生态农业。充分挖掘我镇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立足生态农业旅游的坚实基础,将高新生物、农业观光功能、运动体验功能、商务休闲功能融入生态旅游之中,发展人文及自然观光产品结合式立体农业旅游产品。通过土地集中整理流转,逐步将其建设成为集生态农业产业园,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文化传播、健身疗养、生态居住、商务会议,养生养老为一体的现代新型农村经济体。

长期规划:

1、**特色花椒经济片;

2、***创意竹海经济片;

3、****生态水产经济片;

4、***四季果蔬、自然森林、绿色休闲经济片;

5、***农产品深加工及生态新居园;

6、宗教文化旅游地及国家森林公园***。

现代乡镇集体经济 篇5

一、乡镇现代化建设保护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矛盾

1. 对旧有建筑保护不足

旧有建筑是表现城镇特色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是城镇社会环境演变的例证。然而随着近年来城镇的发展, 这些旧有建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其原因是:

保护意识薄弱, 保护方法存在偏差。在许多城镇, 由于社会经济落后、居民文化素质偏低、居民收入低, 城镇居民不太清楚他们身边的旧有建筑具有的历史、文化等价值, 也体会不到这些旧有建筑给城镇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带来的好处, 这就造成人们对这些旧有建筑的保护意识相当薄弱, 对保护缺乏积极性。

另一方面, 我们的保护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偏差。许多城镇在对待旧有建筑的保护方式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或是只注重单个文物建筑的散点保护, 忽视其存在的环境;或是只注意到文物建筑的保护, 而将某些具有保留意义的旧有建筑视为危房而进行拆除, 代之以现代化“火柴盒”式小洋房;或对忽视小镇原有的人文环境, 仅对旧有建筑的墙头檐口等部位进行仿古处理而加以美化。这些做法都割裂了旧有建筑与城镇历史文化脉络的内在联系, 对旧有建筑造成了极大损害。

2. 建设性破坏

随着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 大量的传统街区、历史环境、文物建筑在“大拆大建、推倒重来”的浪潮中遭到严重破坏。在许多城镇中, 为了满足不断产生的居住要求, 富裕的居民开始自己建新房, 不富裕的居民则开始改建自己的住房,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镇历史风貌的不完整。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看到, 在一些旧有建筑附近建造的新民房完全未考虑所处环境, 在高度、布局、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各个方面与传统建筑都很不协调, 更毫无地方特色可言。而在龙伏镇调研时我们还发现, 由于需要改善居住状况, 在沈家大屋中居住的居民还在屋内修建了低层住宅, 新住宅同样无法与老屋相协调, 同时也破坏了老屋的整体性。另外, 同样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居住要求, 某些住户自发地进行小规模改建现象普遍。但由于并非是有组织、有指导的保护意义上的改建, 所以并没有起到维持传统风貌的作用, 反而破坏更大。

3. 对旧有住宅的处理存在偏差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旧有住宅逐渐不能满足城镇居民的生活需求。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大规模拆除重建开始成为旧有住宅更新改造的主要方式, 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势。分析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l) 不可否认由于某些政治历史原因再加上自然条件的影响, 我国许多旧有住宅破损严重, 功能严重不足, 改造起来困难很大, 不如推倒重建。

(2) 我国某些政府官员将拆迁的面积作为自己政绩的表现, 盲目的求新求大、进行大规模的拆除重建, 而没有考虑到人们的实际需要。

(3) 某些房地产商为牟取利益, 打着旧有住宅改造更新的幌子进行大规模拆迁而从中牟利, 这也是近几年这种大规模拆除重建迅速增多的主要因素。大规模拆除重建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 但同时, 这也给城镇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4. 原有人文环境受到破坏

在许多城镇都有一些风俗节庆代代相传, 例如庙会、龙舟会、灯会等, 这些风俗节庆不但促进了人们之间信息与贸易的交流, 也大大丰富了城镇居民的文化生活和城镇的历史文化内涵, 使城镇充满生机和活力。另外如城镇的民间工艺、饮食文化等都作为城镇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存在。而作为空间艺术的建筑物与城镇环境, 如果离开了内部的人文活动, 那不但丧失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 也丢失了其自身的特色。但是在城镇发展过程中, 很多时候都只注意到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对人文环境的保护, 盲目改变而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导致原有人文环境遭到破坏。由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基础设施以及对自然环境等的保护没有及时跟进, 没有进行合理规划, 许多城镇的传统风俗节庆已不复存在或呈现庸俗化倾向, 许多民间手工艺也面临失传的危险。

二、乡镇现代化建设原风貌人文保护对策建议

1. 树立正确的城镇保护观

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城镇保护绝不是单纯为了保护而保护, 不应过分强调保护原有环境而牺牲城镇环境的舒适性和创造性, 而应当采取积极保护的方式, 为城镇各方面充分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而保护。发展也要循序渐进, 走可持续道路, 绝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以破坏城镇原有景观风貌及其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为代价谋求短期经济水平上升的所谓“发展”, 而是以合理保护和利用城镇资源为前提, 逐步提高城镇经济水平, 健全城镇功能, 满足群众需要的可持续发展。

2. 合理利用是发展的有效途径

过去城镇保护工作之所以进展不大, 原因之一就是许多地方政府把发展和保护割裂开来, 要么只保护不利用, 要么就是将原有建筑、文化传统等视为城镇发展的包袱而将之遗弃, 人为地将保护与发展对立。这样不但不能创造财富, 还要花费资金进行维护或浪费资金盲目改造, 自然就成为政府的沉重负担。

实践证明, 对城镇原有风貌特色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是实现保护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 我们可以将城镇中的旧有建筑改作其他用途、利用历史建筑、风景资源等作为参观游览对象以及发展城镇传统特色产业来获取更多效益。总之, 城镇原有的风貌特色本身就是城镇的最大资源。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 在保护的同时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为城镇经济建设服务。

3. 城镇社会进步策略

城镇的构成形态包括主体形态与客体形态, 其主体形态为居住其间的居住群体及其社会学意义上的组织、结构。这个主体是城镇生长的、活生生的、变化发展的根本之所在。在城镇保护中, 政府和规划专家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他们不是主体, 不是保护工作的中坚。长期实施保护的力量, 归根结底是当地的居民。只有当城镇保护体现了居民利益时, 才从根本上有利于城镇的进步。因此, 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 制定出符合社会进步的策略。

4. 整体保护策略

对城镇进行保护, 不单单是保护某一人工环境, 也不单单是保护某种特定文化, 最重要的是要保护其整体相互作用之后实现的所谓“新质”。例如, 某城镇中的现存古建筑包括祠庙、民居等, 虽然并不具备极高的文物价值, 但与其所处的历史环境紧密结合, 便赋予了它们独有的特色。因此, 我们应充分运用规划设计手段, 对城镇的旧有建筑、旧有住宅、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环境构成要素进行整体性保护。

5. 正确保护和发展城镇人文环境

城市的个性和特性取决于城市的体型结构和社会特征。作为空间艺术的建筑物与城镇环境一旦离开了内部的人文活动, 就丧失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只有在体现传统文化的人文活动和与之相适应的城镇空间有机融合的前提下, 才能形成充满独特魅力的城镇特质。

(1) 对风俗节庆加以继承发扬

首先, 要用多种方式调动和鼓励城镇居民参与各项节庆活动, 如举办庙会、划龙舟等活动。其次, 政府及管理部门要给予积极支持和引导, 将风俗节庆的继承与城镇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作为城镇产业的资源。值得注意的是, 要对风俗节庆加以继承发扬, 那么无论是内容还是格调、造型、色彩等都应按各个城镇原有风俗的形态来展示, 以显示民俗的民间风格和地方特色, 防止商品化和庸俗化趋向, 这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对风俗节庆的传承。

(2) 对传统工艺加以保护

各个城镇在对其有价值的民间工艺进行挖掘, 采取一定措施使之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需要对传统工艺加以保护, 使其能进一步得到发展。

(3) 对城镇文化内涵加以显现

文化必须依附载体才能得以发挥, 所有的文化现象, 包括有形文化、行为文化、语言文化等, 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物质载体加以表达。因此, 对于有能力的城镇, 可以通过陈列和展示, 或是采用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 直观地表达与体现其历史文化。如四川省磁器口古镇就以嘉陵江码头为基础修建了磁器口码头展馆, 以多种形式展示与磁器口码头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生活, 体现了小镇的文化内涵。这种方式同时还可以提升城镇的环境品质, 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结语

现代乡镇集体经济 篇6

关键词:乡镇企业,现代农业,互动,特征,路径

我国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和发展, 壮大了农村二、三产业, 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现代农业的建设目标是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乡镇企业发展与现代农业建设具有共同的目标指向, 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对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仅对乡镇企业发展与现代农业建设互动关系的特征与良性互动的路径予以探讨。

一、乡镇企业发展与现代农业建设互动的基本特征

1. 对乡镇企业与现代农业概念的界定

(1) 对乡镇企业定义的认识。近年来, 乡镇企业这个名称在政府、学者, 以及媒体的语境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少, 这是否意味着它已经逐渐被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名称所替代而即将淡出经济社会发展舞台。笔者认为, 乡镇企业仍将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乡镇企业的前身是社队集体企业, 1997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把乡镇企业定义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 在乡镇 (包括所辖村) 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给乡镇企业下的定义是“在中国农村和小城镇兴办的、非全民所有制、从事商品生产或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这些比较权威的定义主要从所有制和地域范畴上来界定乡镇企业概念。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乡镇企业的改制, 乡镇企业不再是原来乡村集体所有或农民投资的所有制范畴概念, 有必要进行重新界定。这里我们从地域和要素依存的角度, 把乡镇企业界定为在乡镇范围内开办的、以农业资源、农村劳动力和农村市场为依托、与农民利益联系较为直接稳定的生产经营实体。由地域与生产要素界定的乡镇企业概念, 是城乡都可以存在和使用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概念难以替代的。

(2) 对现代农业概念的理解。现代农业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农业的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 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 “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称为传统农业”。农业部部长杜青林给现代农业的定义为:以保障农产品供给, 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 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 在家庭经营基础上, 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 农工贸紧密衔接, 产加销融为一体, 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 特征是商品化, 方向是集约化, 目标是产业化。还有学者把现代农业形象的概括为: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我们比较赞同杜青林对现代农业的界定, 因为它体现了现代农业建设目标、手段和途径的统一。

2. 乡镇企业发展与现代农业建设互动的基本特征

(1) 互动主体的独立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它不仅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 而且对工业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农业兴旺发达, 才能为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国民经济其他行业和部门发展提供数量充足、质量上乘、品种齐全的原材料。因此, 现代农业建设虽然可以借助乡镇企业的推动而加快发展步伐, 但不能长期依赖乡镇企业, 否则农业发展会因乡镇企业发展的波动而难以稳定。同时, 乡镇企业发展也不能完全依靠农业。虽然乡镇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大部分来自农业和农村, 但由于农业是天然的弱质产业,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往往会给乡镇企业的原料供给和产品销售带来困难。

(2) 互动目的的互利性。乡镇企业发展与现代农业建设互惠互利、平等发展, 是二者互动的动力和纽带。乡镇企业只有真正围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活跃农村市场、方便农民生活等方面大力发展, 才能得到农民的支持, 获取生产要素, 开拓农村市场;而现代农业建设也必须考虑乡镇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市场竞争力增强、积累能力提高和从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中受益, 才能使不断壮大的乡镇企业有能力并愿意“以工带农”、“以工补农”。

(3) 互动结果的风险性。乡镇企业发展与现代农业建设的互动, 既是一种互利关系, 又是一个博弈过程。按道理讲, 现代农业建设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要素供应和市场拓展条件, 乡镇企业发展吸纳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 培养和提高了农民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和科技创新, 二者完全可以实现正和博弈。但互动双方在市场趋利性驱动下, 往往出现零和博弈甚至负和博弈的结果。如在“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的互动模式中, 产业链条中农户或公司任何一方行为扭曲, 都有可能造成公司破产、农户受损的负和博弈;也有可能出现公司卷资外逃、农户受损, 或农户原料供应以劣充优、公司受损的零和博弈。

(4) 互动过程的长期性。乡镇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乡镇企业发展到现在的水平和规模, 是从最初的社办工业、社队企业到乡镇集体企业, 再到个体户、家庭私营企业和联户企业, 继而到股份合作制企业, 再到现在的农村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等形式, 它的根已经深深扎在“三农”的土壤里, 今后将继续伴随着我国“三农”问题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而现代农业建设也是一个长期动态过程。世界农业的发展大体经过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后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我国目前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时期, 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程还比较漫长。乡镇企业发展与现代农业建设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将经历由不协调到协调的反复调整和适应过程。

二、实现乡镇企业发展与现代农业建设良性互动的路径

在农村这块土地上生长和发展的乡镇企业和现代农业, 在地缘、人缘、资缘上存在着天然联系。二者相互促进, 良性互动, 共生共长。

1. 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发展乡镇企业

(1) 发展农产品加工型乡镇企业, 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国内外大量事实和经验表明,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提高农业的产出率效果十分显著, 而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在90%左右, 我国只有45%左右 (粗加工以上) ;发达国家农产品深加工 (二次以上加工) 占80%, 我国只有30%左右;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3:1, 我国仅为1.1∶1。这种差距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潜力巨大, 而乡镇企业具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天然优势。乡镇企业应充分利用这种优势, 通过“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中介组织+农户”的形式, 将小农户与大产业、小生产与大市场进行有效对接, 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带动农业专业化、标准化生产, 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 发展科技型乡镇企业, 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乡镇企业应不断适应国内外科技发展要求, 真正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 制定技术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引进规划, 创造条件投入资金建立自己的技术研究与创新中心, 大力开发新产品, 使用新技术, 创出新品牌, 并把技术研究开发、技术设备引进与落后技术改造相结合,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在增强乡镇企业科技创新实力的同时,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带动现代、高效、环保农业发展。

(3) 发展生态型乡镇企业, 带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土地、节约材料;二是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积极治理污染项目,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发展企业内循环、产业内循环和区域内循环经济, 保护生态环境。三是积极参与乡村旅游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建设, 带动优质、生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

(4) 发展为农服务型乡镇企业, 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保障。乡镇企业不仅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民生活的、适合农村特点的连锁配送服务业, 还要大力发展面向农业生产的各类服务业。特别要积极发展面向“三农”的商贸、物流、金融和信息服务业, 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机械和农产品的储藏、运输、保鲜、包装等产业, 与此同时建立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队伍, 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物资、设备和人才保障。

(5) 发展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 促进农业集约经营。建设现代农业要求要素投入集约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产手段科技化、产业经营一体化, 上述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土地的规模经营。乡镇企业通过吸纳从农业中分离出的富余劳动力, 为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经营创造了条件。目前乡镇企业共安排了1.4亿左右的农民就业, 其中就地就业的占70%以上, 在乡镇企业就业农民的收入已占农民现金收入的34%。但目前农村4.8亿劳动力中仍有1亿左右的富余劳动力, 加上每年新增劳动力700万人~800万人, 共近2亿劳动力需要安置, 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发展乡镇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因此, 今后大力扶持农村能人和外出务工回乡人员创办企业, 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 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仍然是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重要任务。

2. 围绕乡镇企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

(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为乡镇企业发展奠定基础。农业中农、林、牧、副、渔等的比例关系是否协调, 不仅影响农业自身的发展, 也会影响乡镇企业的布局结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实行种养加、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 不仅能为乡镇企业提供更多数量和更高质量的原材料, 而且也会为乡镇企业争创优质产品、名牌产品创造有利条件。同时, 农业的快速发展, 使从事农业的收入迅速增加, 既有可能增加对乡镇企业的资金投入, 又减少了农业对乡镇企业的依赖和抽取, 从而进一步增加乡镇企业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能力, 实现规模经营, 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2)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为提高乡镇企业竞争能力创造条件。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利用是农业发展的基本前提。目前促进农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加大科技在农业中的运用力度, 促进农业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发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乘数效应, 提高物化劳动产出的数量和质量, 减少活劳动的消耗量, 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农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 就会使以农产品为原料、以农村劳动力为活劳动投入的乡镇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 从而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 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占有率。

(3) 加强农业投入与政策支持, 为乡镇企业提供发展机遇。乡镇企业的发展有赖于产品市场的扩大和消费群体的增加, 有赖于社会的广泛信任和认可。农村人口是我国数量最多、消费需求潜力最大的群体。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 国家资金投入力度的加大, 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强, 发展环境的优化, 必将使农民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农业投入与政策支持的力度的加大, 将会进一步启动农村市场, 扩大国内需求, 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更好的投资机遇、市场机遇和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现代乡镇集体经济 篇7

在新的经济环境背景之下, 促进我国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工作任务, 而为了有效地促进我国的全面发展, 做好新农村建设, 更加有助于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发展, 可以促使人们朝着小康生活全面迈进。从乡镇的经管站来分析, 村建设的一个主要的管理部门, 所以集中的对于农村建设当中的财务生产进行管理, 也涉及到对于农村, 土地承包等工作的监督和规划, 他在这些方面综合地起到了管理作用, 所以也必须得承担相关的建设和工作任务。

2 加强乡镇经管站建设

2.1 乡镇经管站的领导须重视财务工作

首先需要从财政管理方面来分析, 经管站的领导干部, 一定要摆正自身的位置, 端正自身的态度, 不能够怀有个人主义思想, 在进行新农村的建设的时候, 如果财政方面存在的问题, 那么建设工作就会表现出一定的困难。所以从财务方面来说, 需要建立起监督管理制度, 以便于促使每一位群众都具有发言的机会, 而进行各种财务落实的时候, 要通过相关部门进行质量检验, 并确保质检合格, 而且同意以后才能够进行具体落实。而乡镇经管站的干部在具体工作当中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不断的超越自己, 在自身能力提升的前提之下要做到思想的提升, 在思想上要重视财务制度, 做好管理工作, 需要不断地对管理办法进行更新和创造, 对于资金的使用和规划应该合理的进行, 做好对资金的利用率,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工作当中避免出现资金流向不明的情况, 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现象。通过这种办法来不断提高资金的合理利用效率, 效的促进新农村建设, 并为其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保障。

2.2 不断完善乡村财务内部的控制制度

从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来看, 同时分析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工作, 需要制定一系列有效的规章制度,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 才能够使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和有法可依。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 需要制定出符合农村和建设相匹配的管理制度, 不断地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行为, 提升其管理素质, 要不断地完善审查制度, 做好管理监督工作, 这样才能够保证财务工作的管理涉及到每一个部门。

2.3 规范乡镇经管站的工作流程, 落实工作当中的各项问题

对于乡镇经管站的建设工作, 要不断的规范工作流程, 具体上来讲就是需要制定统一的制度, 进行统一的审核, 不断地进行统一记账, 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是每一个环节都能够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才能够保证工作制度和工作质量, 提高乡村工作资金的利用效率, 同时也能够不断地促进各个环节工作当中的有效沟通, 不断地实施公开管理制度和公开监督制度, 确保群众的自身利益和自身权利落实到实处,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新农村的建设的全面发展。乡镇经管站的工作人员要重视财务的审计工作, 能够保证财务的支出正确而真实。为此需要要求工作人员做好及时的保障, 通过对相关物资进行清点, 并做好审批手续来进行管理工作, 使相关的账目能够更加明确和了然。严格相关的审计标准, 如果支出较大审批手续不全, 则坚决不予以计量, 对于违法犯罪的行为需要进行及时的上报并作出有效的处理。

3 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策略

3.1 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乡镇经管站的工作人员要肩负起监督的工作, 因此需要不断地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 以此工作来减少农民的负担, 能够有效地促进集体资产的提升, 可减少流失情况发生。特别是当我国实行减免农业税以后, 使得农村集体的收益大大减少, 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农村集体的收入。所以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投资, 这能够促使农村集体的收支矛盾渐渐的展露出来, 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针对于此, 需要不断进行相关监督机制的改革和完善, 减少农民的负担, 完成相关的政策, 需要根据相关的要求进行严格的执法。如果对农民进行不合理的收费, 那么需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合理恰当的处置,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真正的做到了为农民而服务。集体资产也需要进行监督, 可以有效的杜绝贪污浪费的情况发生, 也可以避免违法乱纪的情况出现。需要对集体资产进行有效的规划, 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 做好相关物资的采购工作, 避免存在有盲目攀比的情况, 以便于在最大程度上确保资金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因为集体资产需要及时进行清点, 要做好整理工作, 所以形成相关的记录文档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还需要形成书面文档和电子文档, 具有备份, 于日后检查。对于集体的某些物资进行处理的时候, 需要经过村民代表会的选择通过, 之后才能够对其进行相关的处理和干预, 而会议的内容应该根据相关的记录来进行, 也方便日后能够进行查证。

3.2 做好土地的承包管理工作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要确保土地承包工作能够合理地进行, 那是一个重要的措施。土地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资源, 他也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所以乡镇的经管站的工作人员要做好对土地承包相关的管理工作。强化土地承包的宣传工作, 并将相关土地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确保土地承包工作顺利进行。要根据自愿的原则, 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承包, 建立土地承包的合同制度, 以便于更好地促进农民自身利益的提升。要重视土地纠纷问题,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重视此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的大国, 最近这些年土地被征用的现象在普遍的发生, 所以农民所得的土地越来越少, 土地问题开始成为一个敏感的话题, 随着土地承包地流转工作的不断深入, 一些矛盾开始有所缓和, 但我国近些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在不断的进行和递进, 这也使得对于土地的征用和转让的现象开始更加的普遍, 在整个过程当中, 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土地纠纷问题。

所以乡镇经管站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土地问题进行密切的关注, 关于土地纠纷的问题需要进行定期的沟通和交流, 更需要在不违反国家法律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之下, 做到最大程度地为农民服务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促使农民达成满意的共识,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促进农村建设工作的实施。乡镇经管站需要不断旅行经济之声, 要根据国家的惠农政策和一些有效的经济政策, 提高农村的经济工作, 并指导农村进行有效的经济建设, 使其成为一个真正的合格的新农村。根据农村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农业改革, 根据与时俱进的发展观点, 将科技和农业进行直接的结合, 更好地促进了农业与科技的发展, 以此来服务农村集体经济。最好搞好相关的招商引资工作, 制定符合农村发展的详细计划, 兴建一些畜牧养殖场, 创办新农产品工厂, 不断地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4 结语

本研究主要据此分析强化乡镇经管站的建设工作, 以此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本研究简要的从乡镇经管站的建设谈起, 并简要的分析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相关策略。笔者认为, 在当前这种经济大环境之下, 农村开始有了更新的发展目标, 特别是高新科技的不断的普及, 普遍地提升了农村的建设实力, 在这种背景下, 乡镇经管站应该不断的完善相关的管理工作, 促进农民收入和文化的发展, 全面地保证农村建设工作的合理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永青.完善乡镇经管站财务基础工作规范的思考[J].当代会计, 2014 (08) .

现代乡镇集体经济 篇8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对于乡镇企业来说, 既得到了进行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的契机, 以面对一些从未面对过的挑战。乡镇企业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一定要对其本身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确定, 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制定对乡镇企业发展有积极作用的经济发展对策。所以, 本文以知识经济时代乡镇企业的经济发展对策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的。

1知识经济时代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乡镇企业虽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贡献经济体, 但其与大型企业相比, 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下面, 我们就来对乡镇企业寻求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的问题进行分析:

1.1乡镇企业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乡镇企业的经济规模较小, 因此, 其在资金与技术方面都与大型企业具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前几年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 乡镇企业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一些企业因无力回天已经倒闭, 还有一些经历过世界金融危机的企业正在试图东风再起。面对社会经济市场中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 占有较小市场份额的乡镇企业找不到发展的基础与动力。因此, 乡镇企业不能快速的成长, 其经济发展速度的缓慢是乡镇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寻求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

1.2乡镇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偏低

所谓乡镇企业, 就是指那些位于乡镇这些相对较为偏远地理位置的企业, 乡镇企业就到区域性市场的影响, 其主要市场与员工都具有区域性与局限性。就目前情况来看, 乡镇企业的一大部分员工都是企业附近的居民, 这些乡镇居民的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都较为低下, 只能进行流水线的简单操作工作。这样的企业职工结构与素质水平, 不能达到企业进行产品创新与技术升级的要求, 因此, 提高乡镇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下乡镇企业进行经济发展的重要步骤。

1.3乡镇企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社会上出现的产品类型越来越多, 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因市场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 初级产品产业已经失去原有的市场地位, 最终产品产业已经成为市场的主导。而乡镇企业对于市场的变化的灵敏度不足, 信息的不通畅, 加之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下, 技术水平跟不上社会整体水平, 使得乡镇企业大多以原有的产品结构为主, 产品的技术含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因此, 加强乡镇企业的产品结构改革是乡镇进行经济发展的必然之举。

2知识经济时代下乡镇企业的经济发展对策分析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给乡镇企业带来的诸多挑战, 加强乡镇企业的管理改革, 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下面, 我们就来对知识经济时代下乡镇企业的经济发展对策进行分析:

2.1提高乡镇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乡镇企业的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归结为一点, 就是乡镇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不足。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乡镇企业首先要对现代化的经济市场进行有效的分析, 了解市场的需求, 进行市场份额的扩大。其次, 企业要敢于制度创新, 与大型企业进行交流与沟通, 学习大型企业成功发展的经验, 联系自身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 建立健全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 用正确的经营观念去指导日常的企业管理行为。另外, 要具有扩大规模的胆量。在科学分析市场前景的情况下, 进行长期的企业发展规划, 以此为基础进行合理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对于企业社会形象的建立有积极作用。

2.2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水平

企业职工是企业生产的主要参与者, 因此, 乡镇企业要重视企业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首先, 在进行人才招聘之时, 明确企业的发展目的, 将具有较高学历水平与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的员工纳与到企业职工体系当中, 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一定良好的文化基础。其次, 在职工进行企业之后, 要加强企业职工的培训工作, 从企业对于员工需求出发, 针对不同岗位进行具有企业特色的培训, 使每一位员工达到企业发展的要求。

2.3改革乡镇企业的产品结构

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现了巨大的变化, 乡镇企业要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了解实时市场信息, 以市场的需求为基础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另外, 还要加强产品的科技含量, 以科技促进产品档次的提升,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只有产品的结构具有合理性, 乡镇企业才可以找到生产运营的动力, 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乡镇企业面对更多的机会与挑战, 本文对乡镇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完善意见。希望乡镇企业正视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 利用有利的市场环境, 更新管理与发展目标, 实现乡镇企业快速稳定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乡镇企业, 作为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贡献的经济群体, 其发展前景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社会文明的进步, 使得知识经济时代来临, 知识经济时代对于经济市场中的经济个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 乡镇企业面对更多的发展挑战。因此, 本文以知识经济时代乡镇企业的经济发展对策为题, 对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 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乡镇企业经济发展对策。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乡镇企业,经济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周辉轮, 曹冰玉.金融危机对我国乡镇企业的影响研究——基于青岛亨达鞋业的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0 (04)

[2]李在卿.推动科技进步实现管理革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J].化工施工技术.2000 (02)

乡镇成教服务新农村经济研究 篇9

虽然乡镇的经济不断发展, 但是成人教育事业还是相对滞后, 其成人教育无法跟上现在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研究本来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乡镇成教服务新农村经济的研究, 进一步分析出乡镇成人教育的现状, 并且根据成人教育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 从而得到促进成人教育发展的关键条件, 这样对于促进乡镇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 研究本文不仅对于促进乡镇成人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 还可以更好地促进乡镇成教服务新农村经济发展。

二、关于乡镇成人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 成人教育相对落后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 国家逐渐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之后, 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领导人的关注, 然而, 就是因为乡镇教育事业起步较晚, 与城市地区相比还相对落后, 这也是乡镇成人教育的现状。很多乡镇都忽视了成人教育对于成人发展的重要性, 所以没有在这方面给予高度重视。乡镇成人教育制度不健全, 这就让成人无法接受良好的成人教育, 这样一来, 由于成人教育素养较低, 就影响了乡镇成教服务新农村经济的战略发展。

(二) 成人教育观念不足

成人教育观念不足也是乡镇成人教育存在的现状之一。成人对于成人教育的观念严重影响了乡镇成人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成人的成人教育观念不足, 所以很多成人认为成人教育并不重要, 进一步忽视对成人的成人教育。一旦教育观念不足, 那么就会在实际行动上落后, 这样就会使乡镇成人教育无法得到重视, 从而进一步阻碍了成人教育的发展, 这样就会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 缺乏成人教育资源

缺乏成人教育资源是乡镇比较难以解决的现状。因为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来说, 经济较为落后, 教育资源也比较落后, 这就使偏远地区的成人教育资源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再加上偏远地区的人们忙于自己的工作, 并没有闲置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来进行成人教育, 这样就无法为成人提供良好的成人教育。所以, 乡镇的成人教育相对来说没有做到公平公正,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促进乡镇成人教育发展的措施

(一) 建立质量核查制度

在成人教育改革的过程中, 还需要建立质量考察制度, 这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关键条件。正确把握发展的要求, 并且根据教学大纲来制定质量考核和专题分析制度。良好的质量考核可以及时了解成人教育的发展情况, 并且根据成人教育发展的重点以及核心内容进一步调整成人教育制度。当然, 教育督办部门还要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地给相关部门领导提供一些意见, 以此来作为领导制定质量考核制度的参考条件, 所以, 良好的质量考核制度可以更好地提高成人教育的水平。

(二)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成人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责任追究, 这也是保障成人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条件。如果在成人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缺乏责任追究制度, 那么就会使教育的发展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而一落千丈, 同时也无法更好地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所以, 可以对数据填报、核查分析、预警提醒、领导审核、反馈整改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并且追究责任, 可以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对于一些出现责任状况的工作人员进行黄色预警, 对一些出现原则性错误的工作人员进行惩罚, 这样可以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教育的重视。

(三) 形成发展机制

推进成人教育发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而且成人教育的发展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 这就需要成人教育发展策略能够形成发展机制, 以此保障国家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战略性选择能够满足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长期的坚持, 也就是需要长效机制, 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成人教育中的不足。成人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 从而增强国民自身的文化实力, 这就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发展机制, 这样也可以保障乡镇成人教育能够持续发展下去, 并且能够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四、总结

乡镇成人教育发展的构想是乡镇成人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 而且乡镇成人教育可以让成人获得教育机会。成人教育可以让农村地区以及偏远地区带成人获得学习的机会, 这体现了乡镇教育的公平性。但是, 乡镇成人教育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育部门能够合理地处理, 为成人提供良好的教育。

摘要:由于乡镇的教育事业还不够完善, 就会使成人教育受到影响。当然, 乡镇的社会地位也会影响到成人教育发展情况。然而, 乡镇成人教育关系着新农村经济发展。所以, 这也使越来越多的乡镇更加重视成人教育, 而且乡镇的成人教育无法达到快速发展, 因为教育的不公平是现在存在的很大问题, 也是阻碍乡镇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这就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完善成人教育的发展, 从而更好地促进乡镇成人教育的发展, 以此来推动新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乡镇,成教,新农村,经济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渝江.农村成人教育的影响因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 (10) :118-121.

上一篇:城市水利发展管理论文下一篇: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