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管理

2024-08-01

现代经济管理(精选8篇)

现代经济管理 篇1

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即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所要达到的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的预定目的,它实际上决定着管理的内容重点和着力方向,同时也是评价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因此,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创新对于整个宏观经济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随着宏观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不同,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重点亦不同。

当经济过热时,控制经济增长速度就成了重点目标;经济不景气时,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就成为重点目标。

重点目标的实现,能够带动其他目标的实现,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由此可见,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是相机抉择性的目标,只有进行不断地调整才有实际指导意义。

人世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目标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其次是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大体平衡,是实现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前提。

历史上,每一次经济出现大起大落,都是源于经济总量平衡出现问题。

在经济上升阶段,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欲望增强,合理把握总需求的增长尤为必要。

目前,居民消费行为已趋于成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比较稳定,除个别热点产品外,不会出现排浪式消费热潮。

因此,合理控制投资增长速度,特别是支撑投资增长的银行贷款增长速度,就成为保持总量平衡的关键之举。

在总量平衡中,经常项目收支平衡尤为关键。

因为短期内将会对我国的经常项目收支平衡造成一定冲击。

一方面,对我国来说,进口必然会增加。

此外,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增加我国的进口。

例如,今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势必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求。

又如,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国外投资的大量涌人,也会使进口大大增加。

再如,我国持续采取的刺激内需的政策,也会刺激进口的需求。

现代经济管理 篇2

自从进入全新的时代之后, 由于经济高速的前进, 我们国家的单位面对着非常多的机会, 同时也面对一些不利现象。在此种体系之中, 形成先进的经管体系就成了目前单位应对竞争的关键方法。

单位的经管活动是说为确保单位的资源得以有序的使用, 经由对单位的所有的经济活动开展合理的规划以及布局等, 得知单位管控活动中面对的不利现象, 并且积极的应对, 确保单位的综合利润合理而开展的一项经管活动的总括。其是单位管控体系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构成要素, 单位的经济管控能力关系到单位在竞争中的所有的运作工作的品质, 决定了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浪潮中能否具备强大的市场其竞争能力, 实现长期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2 当前经管工作中面对的不利现象

2.1 单位的经管体系需要合理的变革

现在我们国家的很多单位还是按照过去的那种管控体系来开展活动, 经由增加资金来对单位的运作面积扩张, 进而获取更多的利润, 提升单位的综合水平。不过此类管控体系中有许多的不利现象存在, 非常的不先进, 而且不适合目前的经管规定, 假如单位只是单纯的扩张面积, 不关注经管体系的话, 此时单位的经管活动就非常的无序, 进而会干扰到单位的进步, 有时候还会导致非常恶劣的问题, 进而关闭。所以, 单位要切实的和当前的时代背景保持一致, 使用集约的管控体系, 使用合理的管控措施, 提升单位的经管能力, 进而才可以在竞争中获取发展。

2.2 单位的经管组织不先进

当今的经管组织非常的不先进, 进而干扰到到单位的经管品质的提升, 干扰到其利润的增加。第一, 单位的管控体系还是按照过去的那种直线职能的模式, 不过因为目前的经济体系不一样了, 过去的组织构成很显然不能适合目前的发展背景了。第二, 单位自身的多个管控体系或是机构互相的融汇, 导致单位的各个机构的信息无法精准的传递, 特别是经管机构获取的信息经常性的存在失误, 干扰到单位的经管活动的开展。第三, 单位的主管人员的管理领域很宽泛, 不过具体的应对水平较差, 或是对经管不是很了解, 使得其监管体系无法有效地落实。

2.3 单位的人力资源的管控能力较低

工作者的安稳对于单位的运作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不过, 目前许多的单位都不关注人力资源方面的管控活动, 对工作者的培训程度较低, 同时还没有综合的绩效测评体系, 所以无法保证工作者不跳槽, 工作人员经常变动。而新上岗的工作人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才能正常的工作, 而且对员工的不断培训也要耗费企业大繁的资源, 工作人员的频繁变换不但会浪费企业的资源.而且非常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运作的进度、效率和质量。

3 落实经管的方法

3.1 设置健全的企业组织机构

要想实现强化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必须首先建立健全合理的企业组织机构。首先要尽量减少企业备组织机构的层次, 拓宽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责职和任务, 提高各组织机构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处理本职工作的水平。其次, 为了增强企业适应外部突发性变化的能力, 可以适当增设临时性的组织机构辅助处理解决问题, 提高企业运作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同时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组织之间建立信息通讯网络, 可以提升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能力和协作处理事情的效率, 能够充分利用每个部门的资源优势,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2 建立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是引导企业依法规范的进行经济活动的重要保障, 因此企业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作为企业的领导层必须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制定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的经济管理制度, 严格的按照标准规范化流程发布实施制度, 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制度宣传和培训, 同时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惩罚制度, 以确保经济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得到实施。

3.3 调整和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方式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变化要求企业必须能够依据市场凋整转变创新经营管理方式。首先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领导层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充分掌握市场的发展动向和规律, 要充分意识到经济管理对于整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重视企业经济管理。其次, 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和人才, 充分利用信息智能化手段, 注重在技术和产品上的刨新和发展,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存市场中的竞争力。再次, 要摒弃传统的市场营销理念方式, 采用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的创新型市场营销管理手段, 创建具备独特品牌特色的优质产品, 取得顾客的支持和信赖, 创建自己的品牌企业。

3.4 确保人力资源的管控有效

人是决定单位是不是可以在当前残酷的竞争中获取利润的重要内容。任何单位要想获取优秀的利润, 必须得靠人。因此积极的发展人力资源的管控活动, 能够切实的提升单位的综合水平。第一, 单位要在规定的时间中组织工作者开展技能训练工作, 切实提升其综合能力, 进而提升活动的效率。第二, 单位还要设置优秀的考核体系。认真的监督工作者的活动品质, 确保其能够合理的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而且, 还应该设置合理的福利体系以及社保体系, 确保工作者的人身安稳等, 确保工作者能够全身心的参加到工作中。

结语

当今单位的经管能力对单位的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意义。现在, 我们国家的单位的经管活动中还存在很多要应对的不利现象, 所以, 单位要切实的提升管控能力, 带动单位竞争水平的提升, 带动单位朝着更加积极合理的方向发展迈进。

摘要:经济高速前进, 带动了单位的发展, 此时也面对一些不利现象。为了确保单位能够有效地站稳脚跟, 就要对其开展积极地经济管控活动, 文章重点的分析了其涵盖的要素以及关键的意义, 简述了当前经管活动中面对的不利现象以及应对方法。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苏乃光.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J].科技风, 2011 (1) .

[2]田衡.试论当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的研究[J].科技咨询, 2011 (26) .

[3]王萍萍.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与应对方法[J].经营管理者, 2012 (5) .

[4]王芳.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之我见[J].中国对外贸易 (英文版) , 2011 (24) .

[5]丁肇霞.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的研究[J].财经界 (学术版) .2012.

现代经济和现代价值观 篇3

更具体而言,“创新是指新工艺或新产品在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成为新的生产实践。有创新构想的人和企业只是开端,要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社会还需要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判断是否值得开发,是否值得推广。”

也就是说,即使电影中图灵很幸运地没有被警察发现是同性恋,或者当时英国的法律并未规定要将同性恋者投入监狱,图灵可以继续自己的研究,英国也未必能取代美国,享受到因计算机科学进步带来的国家经济繁荣。因为这个系统的繁荣还需要风险资本的进入、需要资本的退出渠道比如纳斯达克那样的上市场所、需要有活力的企业家奋身投入,创造出类似于惠普和IBM那样的公司,将这项技术推入市场。

“发明与其背后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并不是什么新东西,激发、鼓励和支持人们大规模参与发明的那些社会变革才是历史上的新事物,才是经济起飞的深层原因。”

在经济学的万神殿中,并不缺乏对经济繁荣和商业活动的解释。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认为,创新由外在因素激发。“经济活动中可知的内容都是已知的,在经济生活内部不可能存在原创性,只有经济活动之外的发现才能使新工艺或新产品的开发成为可能。创新的可能性被打开后很快就会流传出来,但创新的真正实现或应用却需要有足够意愿和能力的企业家完成必要的工作:筹集资本、组织新兴企业、开发潜在的新产品。简而言之,把事情做成。”熊彼特对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推崇在互联网繁荣之后,一度成为主流解释。

古典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认为,“人们的幸福只来自消费和休闲,所有的职业活动都是为此目的服务,而非追求工作本身的体验。”发明了宏观经济学的凯恩斯的观点是,“失败和波动是需要解决的现代社会的主要缺陷。”在商学院占据着统治地位的新古典学派则认为,“商业活动只是进行风险评估和成本控制,与人们的抱负、探索和远见无关。”

费尔普斯的新视角是:“一个国家应该支持甚至努力建设现代经济,但这种经济的未来是未知和不可知的,容易遭受重大失败、波动和伤害,使身处其中的人们有漂浮甚至恐惧的感觉,但获得新发现的满足、迎接挑战的兴奋、走自己道路的自豪以及在过程中成长的愉悦,必须付出这些代价。”

“现代经济”是费尔普斯提出的相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名词。西方国家的高速经济增长始于19世纪。那也是现代经济诞生的时刻。从数字上看,现代经济成果惊人:“那些在1500年至1800年没有显著改变的指标,在随后短短数十年内出现了惊人的变化。各国的经济知识在1820年大致相当,但在整个19世纪差距在不断扩大。”“大分化”的过程也是西方崛起的过程。中国、印度、埃及等古老文明被“西方”远远超越。

支撑“现代经济”的是现代价值观。现代经济体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不是因为拥有天才,而是因为“它们的体制结构能够很好地推动和实现大众参与的创新。大众参与的创新自下而上渗透至整个国家。”但要想形成大众参与创新的现代经济,则需要具备一个由诸多因素构成的现代经济制度。它涉及到自由、财产、金融甚至政治制度等方面。在这个体系中,自由可以让人们有条件去展开创新活动。但这种自由绝不仅限于经济上的自由。它必然包含着人们离开家庭、地区甚至国家的自由,包含着人们选择新生活方式的自由,让一些国家的政府不悦的是,它也包含着选择政治制度的自由。

法律则形成对财产权的保障。股份公司的发明和公司法的出现,让企业家拥有了风险承担工具。破产法的出现则让企业家不必再因为无法偿还债务而被关进监狱。至于民主这种政治制度,是对法治的保障。

接下来是现代价值观。如何定义现代价值观是件复杂的事,费尔普斯认为,“它至少应包括,为自己找工作、自我实现,还包括对待他人的态度,例如准备接受他人带来的变革、愿意和他人一起工作、竞争,以及愿意争当先行者……包括创造、探索和试验的愿望,欢迎需要克服的障碍,愿意进行智力上的参与,以及希望获得尊重和发布指令等。”

总而言之,现代经济,“其必要的滋养物包括代议制民主以及多次文化革命,如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巴洛克时代的活力主义和启蒙运动时代的现代主义。代议制民主保证了财产权利,促进了自立精神和社会参与。利他主义、活力主义和现代主义则促使人们走向世界,通过创新活动寻找生活的意义。由此建立起来的文化和经济制度催生了人们从事创新的愿望和能力。”

因为其背后的文化和价值观,现代经济得以产生,不仅仅是释放出人们想要发财的欲望那么简单,“除了对利益的追逐,还在于他们想创造不同的愿望:为社会做出贡献,让自己青史留名或者参与激动人心的事业。”

因此,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拥有了具备大众创新活力的现代经济,不能只看经济增长率。当然,经济增长是好事儿。但它有可能是搭便车的产物。全球化让这种搭创新便车的行为变得成本更低。费尔普斯说,“活力不足的国家能保持高增速,部分原因是与高活力经济体开展贸易,但更多是因为它们有足够的灵活性来模仿现代经济体应用的原创产品。”

他举出了3个例子。1890年至1913年的瑞典。拥有全球第一的生产率增速,创业氛围浓厚,新公司不断涌现,“可瑞典并没有美国或德国那样高水平的创新活力,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瑞典的生产力增速下跌到美国之下。”1950年至1990年的日本。虽然傅高义惊呼“日本第一”,不少媒体也在为日本奇迹而感到惊奇甚至恐慌,但是,费尔普斯说:“日本没有实现转型,而是抓住机遇,引进和模仿了其他现代经济体积淀的先进经验。”另一个例子是1978年之后的中国。费尔普斯的言论在非美国人耳里可能并不中听。他认为美国的创新是全球经济的引擎。美国的创新如果完全停止,欧洲大陆将陷入长期停滞。

现代经济创造了从19世纪开始的全球经济奇迹。但费尔普斯认为,这种“现代经济”正在遭到腐蚀。腐蚀它的因素很多,到今天,则是现代经济自身催生的对金钱的贪婪让人们偏离创新的道路。“我们关注的是现代经济中核心机制的退化,这种退化必然导致经济活力显著下降,随之降低经济包容性。我们并不要求更多的政府支出和监管,也不是更广泛地推行自由主义,或对教育和就业进行更多的干预。我们呼吁,应该从社会价值观和制度两方面清除制约经济活力的障碍,以真正复兴现代资本主义。”费尔普斯说。

现代价值观仍然是症结所在,凯恩斯说的没错,观念最终决定世界的面貌。费尔普斯说:“高活力经济的特征是从草根阶层向上蔓延,遍布整个经济的永不停歇的构想、试验和开拓精神,并在幸运和智慧的帮助下最终完成创新。这种草根精神是由现代主义的生活态度和信仰驱动的,彻底恢复高活力要求现代价值观再次压倒传统价值观。”

现代企业管理管理 篇4

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职能对未来活动进行的一种预先的谋划.内容: 研究活动条件决策编制计划.组织职能为实现组织目标, 对每个组织成员规定在工作中形成的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内容: 设计组织结构人员配备组织运行组织监督.领导职能:管理者利用组织所赋予的权力去指挥影响和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 内容: 指挥职能协调职能激励职能.控制职能:保证组织各部门各环节能按预定要求运作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项管理工作活动.内容: 拟订标准寻找偏差下达纠偏指令.计划:管理者为实现目标而做的统筹规划。解析: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实就是讲的任何事情需要进行规划,只有有了良好的规划,找对了方向,踩准点,才能最效率地、最效果地把事情做好。

实例:职场生活中有很多的会议。在会议中,经理会要求下面的员工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市场的规划,人力资源的规划,工厂计划的规划,销售目标的规划,然后总结这些,提出明年的工作计划以及要求。这个就是一个计划的例子,在年前就行讨论,确定下年的方向。

组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与协调组织结构的工作过程。

解析:没有纪律的队伍是打不出胜仗的。只有有结构、有组织地团队协作,才能真正的产生效益。这就离不开良好的组织管理。

实例: 从小到大,从学生时代到职场时代,班级里,职场上,总有一些章程。小至小学生行为规范,大到工厂规则,任何一类规定,都是管理者为了更好地组织团队而制作的条例。周报会,动员会,会场安排,这些都是组织的外在表现形式。

领导:指管理者指挥,激励下级,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

解析: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是古代兵家都赞成的一个说法。简单的10个字,就告诉大家,领导对于一个公司的重要性。当然领导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名词指人,另一个是动词指动作。

实例: 有公司职员心情低落,英明的领导会主动去和他聊天,找出他工作失落的原因,然后加以谆谆指导。其实生活中,在家庭里,父母就是我们的领导。每次对我们的教育,其实

都是对我们的领导,都对我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会引起影响。

控制: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一致而进行的活动。

解析:当出现与计划偏差的情况时候,在问题出现前或者已经出现时候,进行一定的调整,以使得计划与现实的偏差变得最小化。

实例: 销售员都是有销售计划的,每个月,每个季度,每年,如果出现任何的偏差,销售经理就会考虑销售员出现偏差的原因,或是提供指导,或是提供帮助,或者换其他的销售,这些都是为了完成计划,不与目标脱钩。

企业是什么?与市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主要指独立的盈利性组织。

联系:企业是为了市场的需要而存在的,也可以说企业是服务于市场的。市场有着不同的需求,而企业为了满足市场的种种需求而发展壮大的。当然市场没有了需求,企业也就不会存在。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有哪些?谈谈你对他们的理解?(制度)1,标准化工作体系。包括规章制度建设工作,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2,执行保障体系。包括信息工作,员工教育培训。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就是不断将过去的经验和成功的方法固化的过程,形成企业的文件,制度,程序,标准等,直至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前者通过制定和贯彻执行各种先进合理的标准与制度,把全体员工的行为纳入企业规范,建立良好的生产和工作秩序。后者通过信息沟通,提高员工素质,提供管理平台,保证基础工作落到实处,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企业制度的四项基本特征是什么?

1,产权清晰2,权责明确3,政企分开4,管理科学

谈谈你对企业家的理解。你最敬佩的当代企业家是谁?为什么? 企业家指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他担负着对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富于冒险和创新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企业家与一般厂长、经理等经营者不同,主要表现就在于企业家敢于冒险,善于创新。

良好的管理理念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有何益处?(52)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理念,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群体意识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用以指导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取向和判断标准,使之成为企业员工广泛认同和接受并为之奋斗的方向,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得以立足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

成功的企业离不开它的企业理念,它存在于企业活动的每个领域和每一个环节,是企业全体员工共识化的价值体系,换句话说,企业理念居于主宰企业成败的重要地位。企业理念又与企业文化密不可分,一个企业 企业管理、事业发展方面的理论也层出不穷,有时就像到底该怎么睡觉一样把人搞得无所适从。先是本土的传统文化思想应用于管理,后来西方文化管理理念不断被引入,有着名管理学者的理论,有成功企业家的管理经验,现在又出现了国学管理概念。可以说每一种管理理念都促成了中国一大批企业的成功,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但每种理论和理念又都有它的局限性。西方的一些管理理念和模式在西方已经证明是成功的经验,是比较科学的管理模式,但应用到中国企业里来,实践中遇到很多水土不服的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如今又出现国学管理的浪潮,而国学中又有儒家、道家、法家以及佛学等多种理论,有人主张用儒家思想管理企业,讲究按部就班、层次分明、忠信礼义;有人主张用道家理论治理企业,讲究自然而然;有人主张法家治理,还有人主张用佛学管理企业。

每一个理论和模式都如同一个法宝被抛出,企业家难免会被如此多的法宝搞得眼花缭乱。如同上述睡觉姿势的理论一样,叫人无所适从。

我从自己事业多年的发展中深深体验到,一个宏观理论的指导、一个战略目标的构架对企业的发展是多么关键,而实施战略的战术思想又是多么重要。我不排除西方管理模式,相信它的先进性,我也相信国学在管理中的巨大作用,它毕竟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有深厚的社会基础。我在实际运用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过程中,注意突出各自的独立性,比如可以用现代西方管理理论和模式构建企业的战略框架;用国学的不同思想作为不同管理过程阶段或不同局域的管理理念,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效果非常理想。比如法学主张以法治理的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上来,就是要强调制度的作用,这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企业发展初期尤其重要,如果没有法治在前,而过分强调儒家、道家、佛家的一些仁、德、舍等观念,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但同时没有这些仁、德、舍的成分就形不成作为企业灵魂的企业文化。可见将各种理论在不同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运用,然后把他们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才是一种最高境界。

人总是要睡觉的,不管是左睡右睡还是仰睡趴睡,只要能为第二天的工作提供充足的精力,选一样、两样,或都选,都行

为什么要进行工作分析?怎样进行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的意义: A、工作分析是整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科学化的基础 B、工作分析是提高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C、工作分析是组织现代管理的客观需要 D、工作分析有助于实行量化管理 E、工作分析有助于工作评价、人员测评、定员、定额、人员招聘、职业发展设计与指导、薪酬管理及人员培训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F、工作分析对于劳动人事管理研究者也是不可缺少的第一步:确定组织结构和部门职责。第二步:建立工作小组,并制定工作分析计划。第三步:设计岗位说明书模板,并进行工作分析和岗位说明书编写培训。第四步:岗位说明书的编写。第五步:进行工作分析访谈。

工作分析理论体系简介(1)、科学管理方法——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2)、人际关系方法——霍桑实验(3)、工作特征模型方法——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4)、HP工作设计方法——优秀业绩工作体系(5)、辅助工作岗位设计方法

简述员工培训的过程和培训的方式?方式:在职培训(学徒式培训、工作指导培训、工作轮换、挂职锻炼)脱产培训(课堂培训、实景模拟培训、网络在线培训)

唐骏职业经理人对你的启示?

商场上,唐骏一路夺营拔寨,身价也节节拔高,不用说在中国是打工第一皇帝,就是在美国,也快赶上那些大跨国公司的CEO水平了。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只有仰望的份,可以说唐骏的工作是可以复制的,但身价目前是不可能复制的。唐骏能力强是实实在在的,中国微软的总裁也是真的。中国微软前后换了将近十几个总裁,要说学位,有比唐骏高的,人家至少是正规学校的,要说经理人职场打拼,了解中国国情,都有比唐骏厉害的,可为什么却只有唐骏能拿到一年一个亿(在盛大),加盟费10个亿(新华都)这个天价,成为名操一时的“打工皇帝”,而他的前辈、晚辈却做不到?我认为以下是唐骏成功的真正原因。

一、很好地把握时

机、找对了老板

唐骏从微软下来时,没有像他的台湾、香港人那些前辈一样,去选择外资公司继续当职业经理人,而是选择了民营的国内新兴网络公司-盛大网络,这点我想那些拿美国名牌大学博士学位的人未必有这胆量。当时盛大的陈天桥年轻有为,虽然抓到了网游的领先机会,想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却无所适从,以为是高不可攀的事,需要一个有跨国公司背景的高手,这

时刚好唐骏离开中国微软,双方一拍即合,估计陈天桥现在会大呼上当的。

二、角色定位,转型成功

唐骏到盛大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但最主要的还是他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不像那些跨国公司的所谓高层一出来,以为天下自己最厉害,中国国内的公司都是草帽,最后落得个水土不服,都早早收场。

唐骏不像他们,按《唐骏自传》里介绍的,他很好的摆正自己的位置,敢当配角,像三国诸

葛亮似的,辅佐老板,把跨国公司的一些管理办法成功引入盛大。

凡在跨国公司,如像IBM,都有类似的培训,大家治理公司的办法都差不多,但差别往往就是在于是不是把自己位置摆正,角色能不能定好,像唐的先辈微软中国前总裁吴士宏那样,一到TCL电脑,不了解TCL电脑实情就照搬IBM、微软的做法大搞什么市场风暴、什么什

么战役,最后落得个失败收场。

三、价值不符,工作可以复制,身价不可能复制

唐骏的成功,很多人都以为那是职业经理人的成功典范,打工榜样。说实在的,唐骏肯定是个IT技术能手和企业管理高手,他既然当上了微软中国总裁的位置,微软那一套管理办法一定精通熟透,自己也有一些创造,像成就他人,记住每一位员工名字等等,这在国内企业也许新鲜,但在大的跨国公司,如IBM呆过的人来说,都是一样的,那是领导必需的,不

是什么独创。

唐骏可以说是外企公司的管理高手,但从他的经历看远不是资本运作高手。当后来,唐骏辅助陈天桥把盛大在纳斯达克上市了,当时以为那都是唐骏的名声所致,唐骏不在,盛大就上不了市。其实这是大错特错,后面调查了一下,中国IT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已有几十多家,说明登陆纳斯达克并非难事,就连搞网游的现在都有好多家了,我想当时即使不找唐骏,盛大上市都是可以的,公司上市成功与否券商才是起关键作用的。同样在美国上市,代价却天

壤之别,像史玉柱的巨人网络上市,未必就找个年薪上亿的职业经理人当总裁来运作。新华都的一系列资本运作,我认为只要花给唐骏5份之一的钱(2亿元的加盟费)都可以找到很多高手去胜任的,想想看中国上市的企业都几千家了,为什么很少出现年薪上1、2个亿的职业经理人?

他与陈天桥的合作很好,为什么还是离开?

“从当初离开微软中国到盛大,我已经做了4年多时间,期间就有很多人问我什么时候离开。一开始我承诺3年不会离开盛大,我已经做到了。”如果在3月份,唐骏的这样回答还是含糊的话,那么现在的确是真的离开盛大了。他并没食言,他已经完成了对盛大的承诺,并对自己在盛大的4年多职业生涯感到非常满意。既然这样,唐骏为什么要离开盛大?这个问题最近在希赛社区被炒得火热大家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首先,对于公司而言,易观国际总裁于扬说得很清楚:“唐骏离任对盛大未来没太多影响,因为盛大未来的战略、战术都很清晰了。盛大过去2年转型成功,唐骏做了很多贡献。”事实上,唐骏本人也认为,即便自己离开了盛大,也不会对盛大股价造成负面影响,更不会影响到目前已经稳定发展的盛大。唐骏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他不会在危难时期抛弃盛大于不顾的,反而在盛大的危机时刻做了中流砥柱,这才是他的风格,他的个性。正因为他的风格他的个性,最终还是要离开盛大的,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刻离开最好。

其次,对于个人而言,唐骏作为职业经理人,追求完美、超越自我是他的人生奋斗目标和价值体现。唐骏于1997年底由微软公司总部委派来到中国上海筹建大中国区技术支持中心。1999年7月,微软总部鉴于该中心的骄人业绩,正式宣布提升该中心为亚洲技术中心。2001年10月,鉴于该中心的业务范畴已扩大至全球范围,微软公司正式宣布将微软亚洲技术中心提升为微软全球技术中心。由于其出色的业绩,2002年3月,唐骏博士被任命为微软中国总裁。他在微软中国所创的业绩表明,他是一个非常合格的职业经理人,他不想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任何缺陷,于是在2004年2月离开微软中国到盛大任总裁,这四年间,他让盛大重新夺回网络游戏的霸主地位,现在盛大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期,要想再展更大的辉煌,困难重重,此时功成身退,正好符合他追求完美的性格特征,因此,离开盛大顺理成章。

探究经济管理现代化趋势 篇5

在我国,传统经济的管理模式只重视经济发展的速度,重视企业效益,却忽略了生产本质“人”的管理。

发展到今天,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已经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维,确定要在工作中做好员工的心理、生活和生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分析。

这种经济管理思维可以有效激励工作人员的态度,能够自发的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

从现阶段来看,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可以弥补我国传统经济管理模式的缺陷,实现工作目标,使所有员工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提高企业与组织的经济效益。

2.2 民主化管理

我国传统经济管理的体系基本不存在民主化内容,也没有民主化管理方式。

发展到现阶段,我国企业和组织在经济发展上已经开始追求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方式,把民主化的内容增加到经济管理的模式中,实现管理者与工作人员的关系透明化,防止贪赃、腐朽的情况。

企业或组织对于上任人员的选择可以采取民主化的方法进行判断,在一定时间内,确定民主化决策结果。

需要时间对基层工作人员任命进行基本的判断,才能确定是否会影响企业未来,造成不良的影响,使企业经济效益蒙受损失。

所以,要使企业得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一定要留出判断的时间,确定基层工作人员真的可以胜任工作,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实现企业核心的价值。

2.3 以客户作为导向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现代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把客户作为导向,将传统卖方市场的主导地位转变为消费者作为主导的市场格局。

由买方市场主导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这是现代经济管理在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企业终极目标的必然过程。

所有企业都需要高科技和高技术的应用,而现代社会的经济价值已经由买方市场决定,所以,一定要实行以客户为导向,一切以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了解买方市场具体情况,才能开展一系列行动,使企业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和最终目标。

2.4 网络式沟通

现在的社会属于网络的社会,互联网逐渐普及,而互联网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壮大,网络的发展前景好,因此,在对经济的管理中也可以利用网络。

运用网络在对经济进行管理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方面便捷,网络可以快速的传递信息,不分时间的限制,还可以跨地域。

在现代的经济管理中,需要不断的沟通,以企业为例,企业在发展中,要与员工进行交流,了解员工的想法,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下达任务的时候,利用互联网传递消息,节省了工作的时间,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同时,网络也可以帮助企业获得一些有效的信息,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企业的发展。

结束语

由上述可知,对经济进行现代化的管理,是我国的发展经济的必要手段,而经济管理的形式也在不断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管理的也更加专业民主,在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下,利用网络提高管理的效率,以客户为中心,实行民主化的管理,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平.经济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0(8):13-14.

[2]何忠勇,罗俊辉,杨蕊.现代化经济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4(3):5-6.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改革之思考论文 篇6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创新是企业实施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手段

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经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经济进入了调整时期,市场需求大幅缩减使全球性产能过剩,企业生存面临严峻压力。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剧烈,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企业必须进行经济管理创新,才可以提升自身竞争力,获得生存空间和发展动力。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几年时间里,我国之前高速发展的经济增长步伐有所减缓,而企业管理的弊端逐渐显露,如:企业认同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管理落后,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如何转变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为实现资源集约式的发展模式将是研究的课题,也是当前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心所在。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

随着市场形势变幻莫测,中国企业的盈利不再像以前那么轻而易举,而经济管理的工作也需做出不断的调整和变化以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总结发现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具备以下三方面特征:

(一)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行行之有效的控制

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的焦点已从单纯的资金、产品等有形资本的竞争转为管理、创新、机制等无形的智力资本的竞争,而企业的经济管理必须进行综合全面的系统管理,需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合理规划和控制,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和运营,进而达到盈利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它体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管理方式。

(二)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一经诞生,管理制度便随之而来,并作为一项独立职能而存在。企业管理需要一整套严格且精密的制度作为依托,它涵盖了企业经营思想、经营战略及领导制度、人才开发、激励机制、组织机构、管理标准及文化特色等一系列内涵,与企业的生命息息相关,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需要用现代化的思维增加管理深度,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同时用战略性的眼光统筹规划,从更深层次上思考、分析现代企业管理的多重性和复杂性,深化现代管理力度。

(三)以现代化财务制度作为制定管理方针的基础

现代管理制度中越来越多的融入了电子信息化,加强现代网络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的信息化,进而推动企业的高效运转。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远程控制处理,可以强化企业管理层对下属机构进行实时的财务监控。企业经济管理的财务指标反映了生产经营是否正常运作,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是否良好也是由企业财务指标得以直接体现的。实现企业制定的经济管理目标,企业领导者必须要根据企业所反映的财务指标,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对企业经济管理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进行引导和及时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变革的需要。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策略

(一)更新经济管理观念,转变管理手段

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就要不断的转变领导层及员工的观念,在更新经济管理观念的过程中要恰如其分地引入危机管理意识、战略意识等,使得企业管理层在制定企业经济管理的大政方针时能站在全局的高度对企业的发展动向进行全局把控,及时准确的制定科学有效的经济目标和方针,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在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的领导更应该做到务实高效,统筹兼顾,充分发挥企业管理工作的`特点,重视创新管理方法和技术革新。另外,企业应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建立独立的人才管理机制,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储备,优化资源整合和管理。

(二)制定创新经营策略

作为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制度的核心元素———“创新”,对企业传统的经营观念以及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将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改变企业的组织架构,为企业重塑一种柔性化、虚拟化的组织架构,增加企业管理弹性,扩展企业管理的深度。企业经营策略的创新,需要从企业的经营联盟以及品牌入手。其中,关于企业经营联盟的创新是在企业之间建立生产、销售等方面的经营联盟;而品牌创新则是指企业通过创建属于自己的新品牌或子品牌来提升知名度、赢得市场的手段。通过创新策略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盈利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三)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

科学严谨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识别风险,财务管理体系需要进行自我风险评估,规避一切不利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科学预算、合理分配资金链,各项制度符合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企业内部建立的财务管理机制,在执行企业财务的支出制度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制度办事,做到有章可循。此外,企业要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制度,实行企业部门预算细化,根据自身财务情况进行分析测算,制定合理的预算标准,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预测能力。

(四)提升企业财务现代化管理综合素质

基于经济角度探析现代建筑管理 篇7

关键词:经济角度,建筑管理,重要性,分析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的经济发展开始有了新的格局和变化, 经济的发展模式更多的与国际相接轨, 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我国的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在此带动下, 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也有了深刻的变化, 作为城市化进程的一个关键性指标,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是确保整个房屋建筑质量的必要措施, 由于建筑工程涉及到的方面较多, 从其实质上来讲, 它也是一种市场条件下的经济性活动, 因此, 在形势下下, 我们从施工的实际显示意义入手, 对其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明确了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经济的角度对现代建筑管理的相关内容做了分析研究。

1 现代建筑管理的综述

相对于传统的建筑管理相关内容来说, 现代的建筑管理活动具有新时期的时代特点和综合化特点。从它的内容结构构成来看, 所谓的现代建筑管理主要讲的是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的所有相关内容, 包括施工的进度、施工的质量、安全、资金资产、设备机械、施工原材料以及施工人员等的管理学科, 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安排和调整, 其最终的目的是为建筑的质量提供服务, 简单通俗的来说, 就是尽可能的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建筑效益, 它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始终, 需要建筑施工单位予以重视。

2 现代建筑管理的重要作用分析

上述提到建筑管理工作在现代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施工建设单位不能忽视的一项工作, 那么它的重要性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们简单阐述分析。

从我国近几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来看, 建筑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对这个经济的整体绩效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资源的配置方面来说, 它所起到了一种确定、优化、成型的枢纽作用, 它在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创新了经济的增长方式和模式。在过去计划经济的体制下, 建筑行业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国家所要求的建筑目标提供服务, 只是属于一种配属的队伍, 但是, 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 我国的市场体制不断的完善, 建筑行业的性质有了变化, 不再是属于一种配属队伍, 而是逐渐具备了独立性, 可以充分的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管理思维等和投资商之间形成一种灵活的合作伙伴的关系, 在两者合作的过程中, 建筑行业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 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标准, 而且进一步的缩短了工程的投资周期, 深化了工程的服务。另外, 由于建筑行业的领域较广, 它是把固定资产转化为生产能力的一个环节, 在时代的推动下, 它的渗透范围越来越广泛,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建筑管理的优劣是与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 建筑管理的质量水平直接关系着整个经济的发展状况。

建筑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有直接的关系的, 它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 它的管理水平和成效相对于国际来说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需要建筑管理的工作人员在意识上形成重视, 在行动上采取有效措施, 做好管理工作, 提高企业的层次和水平, 建立健全管理的机制, 充.分发挥所有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使施工团体有足够强的竞争实力, 以更好的状态发挥出建筑管理的作用, 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3 经济立场下的现代建筑管理分析

3.1 现代建筑管理的经济性原则

从经济性的原则出发, 在进行建筑的施工管理中就要尽可能的减少能源的投入, 降低成本的支出, 对于所需的原材料由严格的控制, 确定合适的材料供应商, 尽可能的把服务交给供应商, 实现材料方面的成本降低, 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的资金费用, 经过这一环节之后, 在对原材料进行运输的过程中, 首先要制定严格的运输计划, 根据施工的实际需求进行配置采购, 这样有利于材料的管理和使用, 便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利用的效率。在人员的任职安排上, 要坚持高效率的专业队伍的宗旨, 减少人员的过多使用。

除此之外, 还需要企业对员工的操作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培训, 实现对人工成本的控制, 确保人工队伍的高素质高技能, 满足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时间要求, 进而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对于专业队伍的组建上, 需要由责任人、总施工管理层进行合理的选择确定, 实现对施工人员的高效管理, 最后就是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对相关的办公设备进行合理的配备, 确保各个设备之间可以有效的衔接发挥, 实现总的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3.2 注重科技的创新完善

随着我国科研事业的繁荣发展, 很多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中。现代建筑管理工作属于多向性的工作, 它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全局整体性, 贯穿于工程的始终, 各个部门间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 这对于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是有十分巨大的辅助作用的, 除了一些必要的高水平施工技术外, 还需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来做好协调工作, 最为常见的现代施工工程中, 就是计算机的引入, 积极的采用网络信息技术, 在计算机的使用下, 协助做好管理工作, 更能提高管理的及时性和高效性。

3.3 创新现代建筑管理工作

对于这方面的工作创新, 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它所管理的具体内容进行必要的革新, 要把现代化建筑单位所需要的管理制度作为参考依据, 在这一过程实施的同时还要把管理的制度进行多元化的发展, 不断的进行丰富完善, 严格的要求管理工作中的质量和效率, 不断的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建筑单位的积极性和活力, 进而使其竞争实力得到提高, 站在建筑管理的队伍立场来看, 就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科技的现代化管理队伍, 提高整体的素质, 只有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才可以使建筑单位的硬件实力得到强化, 另外, 在建筑的设计理念上, 也要及时的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积极的采用现代化的手段, 并据此进行企业箭镞的管理工作, 把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衔接, 使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

3.4 减少能源的使用, 降低成本

对于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施工材料, 需要对其成本问题进行重视, 严格的控制材料的采购价格, 成立团队进行材料的招投标工作, 以确保有合适的材料供应商, 尽可能的把服务交给供应商, 这样可以减少材料成本的投入, 和上述所讲到的一样, 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的节省成本投入。

3.5 建筑施工阶段的管理控制

建筑施工的项目过程实质上就是把施工的方案和原材料、设备以及半成品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 它是整个建设工程实现最终的使用价值的主要阶段, 因此, 这一阶段的资金投入也是较为集中的。由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是一项综合性和复杂性较强的活动, 它所涉及到的方面较多, 它的工程造价控制是否高效也是在这一阶段体现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做好工程设计的变更和现场的签证, 对可能出现的设计变更进行有效的管理分析, 减少不必要的变更, 如需变更就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进行, 最后对现有的众多方案中确定出最为合适的变更方案。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作为其显著标志的现代建筑的工程施工量也不断的增多。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 建筑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对于整个建筑行业来说都是具有重要的作用的, 需要建筑施工单位在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同时确保其经济性, 发挥其在经济视角下的最大价值, 最终提高工程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萍.从经济角度看现代建筑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 (13) .

[2]周小波.关于现代建筑管理工作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30) :163.

[3]刘占潮.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论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 (03) :234-235.

[4]胡北勋, 杨书翔.浅谈建筑管理科学化发展[J].江西建材, 2014, (23) :250-251.

[5]侯志明.论述建筑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35) :108.

[6]周宗惠.关于建筑管理工作中创新改革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2, (24) :344.

现代经济制度与量化管理技术 篇8

对于布罗代尔,我是通过读黄仁宇先生的《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知道的,并因此而对他产生了兴趣。在黄仁宇先生的著作中,他反复强调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所谓数目字管理与现代国家之间重要关系。虽然我注意到了,但理解却是肤浅的。在此之前,我还读过黄仁宇先生曾在《读书》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数目字管理与现代国家的文章,当时不过只把它理解为统计数据的虚假性对国家的危害之类,其实对黄先生的深意并无了解。所谓数目字管理,是黄先生对现代经济运行管理的一种表述,他这一表述所依据的历史资料多出自布罗代尔的《十五世纪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书。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数目字管理”的观点,与其说是黄仁宇先生的不如说是布罗代尔的,只不过这个观点在布罗代尔那里是不断地用历史事实表述着。把“数目字管理”与经济制度的现代性联系起来,并不意味着以往的经济制度中就没有数目字。在以往的经济制度中,数目字也与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我们并不把它们称作数目字管理,比如资本主义之前的那些经济制度。为什么把“数目字管理”与经济制度的现代性联系在一起?所谓“数目字管理”应如何理解?现代性应如何理解?我在读了布罗代尔的《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之后,对此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那就是围绕着经济系统的有效运转,建立在以货币为基础尺度,以信贷为基本工具的量化管理技术,这既是经济制度现代性的特征,也是“数目字管理”的具体内容。而正是这些量化操作工具与管理技术的有效性,使得那些掌握了这些工具和技术的人们在他们那个时代创造出了超过他们前辈所创造的财富总和。现代社会由此而起,资本主义由此而得名。我们也由此而明白了一个道理:所谓现代经济制度有抽象的和具体的两种,抽象的制度是由一些名词和概念构成,它没有具有现代性的量化操作工具和管理技术的支撑;而具体的现代经济制度也由名词和概念构成,但它始终有量化的操作工具与管理技术支撑着。因此,我们有必要来关注一下现代经济制度与量化管理技术的问题。

要了解经济制度,先得弄清什么是社会制度。按通常的解释,社会制度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法律等制度的总和。其中,经济制度是基础,政治、法律等制度都是由经济制度所决定的。而布罗代尔是按照他所提供的历史事实来理解经济制度的,尤其是资本主义制度。

所谓历史事实,是指十三至十四世纪之间,在意大利半岛的那些威尼斯商人们所创造的经济生活。当时的景况是,每天上午,被称为威尼斯“肚子”的新里阿托和旧里阿托连体广场(the double Rialto Square)上,大批发商们在那里密谈生意,从商品的购进、售出,到海里的运费与保险;一张张合同,伴着一笔笔转帐。在这个嘈杂的市场和那些钱庄里运行着的正是后世称作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的最初原型。西方近代的商法和航海法虽然可以追溯到罗马法,然而,最终透过法国被北欧各国接受的大部分条文,则是十一至十三世纪在意大利经过实际运用之后的习惯法。比如汇票、提货单和信用证的流通与转让,像海损(Averaging Loss)、船货抵押的借款(Pottomry)等等。这些与贸易有关的具体措施,当我们用法律把它们固化下来之后,就成为了我们称之为经济制度中的那些规则。唯有这样,商业才可能成为一种有结构的,能协定的活动;也只有在这种措施的保证下,商业才可能大规模的展开。因为在这种措施的保证下,大量的商业活动不再意味着货币要亲自登场,商业所依赖的就不是货币而是信用了。而信用在现代社会中产生了一种“架构上连贯的力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中之内在物资都能公平合理的交换。于是社会可以开始了在数目字上管理。韦伯所说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必须是一种“能供计算的法律系统”(Calculable Legal System)。以上的一段,我是从黄仁宇先生《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中抄来的,但这段话后他还有一句话很有意思:“虽然这系统也可以通过立法的程序在纸面上产生,它到底要与社会体系相符合,不能完全闭门造车。”照我的理解,黄先生所指的社会体系应该是指与汇票、提货单这类工具与相关的操作层面的管理技术系统,而那些通过立法程序纸面上产生的闭门造车之物,则是那些没有管理技术与操作工具支持的抽象的制度。

我们可以把一种经济制度理解成为组织社会中经济活动的各种制度的总和,也可以把不同的经济制度理解为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法。而那种在纸面上产生的制度,又算是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呢?其实,黄先生的话意犹未尽,他想说的是,一种具体的经济制度或是实在的经济制度,是由一大堆可操作的工具和一大堆具体的管理技术支撑着的法律系统,而那些抽象的经济制度则是闭门造车,在纸面上产生的逻辑系统。这种系统是实在的吗?不是,是空洞的,或是空想的,其要害在于它没有那一大堆可操作的工具与管理技术的支撑。法律系统的正确与否,不在于它的推论与逻辑系统的严密,而在于它是否符合实在的经济运行体系。这就是说,即使有推论与逻辑系统的严密、概念的准确,只要它没有操作工具与管理技术的支持,或许它在理论上可以叫作科学的,但它一定不可能成为一种制度。任何一种经济制度,只要它失去了操作工具与管理技术的支持,都不过是子乌虚有的空想而已。尤其是对现代的经济制度,没有实在的量化工具和管理技术,即黄仁宇先生所谓的“数目字管理”,无论你给它贴上什么样的标签,它也只能是古代的和落后的。

布罗代尔是一个整体主义者,他反对那种把经济与社会其它方面割裂的研究方法,当然,他是不会相信那种由概念与逻辑虚构的经济制度。他在1970年应霍普金斯大学邀请,作了三次学术报告,讲稿以《对物质文明和资本主义的反思》为题译为英文。这三次学术报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他对《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这部巨著的提要。他在谈到资本主义制度时这样讲道:“资本主义是各种手法、程序、习惯、竞争性能的总和。”显而易见,这些手法、程序只能是操作和技术层面的东西。诚然,资本主义一定是一种意识形态,这和社会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一样。以往我们在这一层面和它纠缠得很厉害,而对它的操作与管理技术层面都知之甚少,以至于我们竟忘了自己在操作与管理技术层面有些什么。尤其在“数目字管理”这个重要的量化方式上,资本主义是构造在以货币为基本单位的基础上,而我们的量化管理却是构造在什么基准都没有的、想当然的打分上,比如工龄加5分之类。这是什么样的管理技术?贻笑大方。

为什么本文在谈论到经济制度时不太关心它的意识形态,即它的形而上层面,而是关注强调它的管理技术,即形而下层面。其原因在于,所谓现代性的全部构成中,有两个十分重要的对象无时无刻都离不开量化管理。这两个对象一曰城市,二曰货币。布罗代尔在《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书中,有两个章节专论此事。他在霍普金斯大学讲演时对此论道:可以说,城市,还有货币造就了现代性。现代性,即人类生活中运动着的组合,又推动了货币的扩展,造就了城市日益增长的专制。城市与货币既是发动机,也是显示器;它们引发变化,它们也显示变化。它们又是变化的后果。

诚然,货币是一种古老的发明,而城市的存在也可上溯到千年以上。但在交换经济处于蒙昧时期,也就是说生产与消费对接,社会的多数仍处于自给自足的乡村经济的时代,城市与货币并没有造就现代性。然而,随着交换经济的进步,市场沟通了足够多的乡镇与城市,并由此而产生了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引导和支配着消费之时,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扩大了,城市就成了这一过程的强劲的增殖器。而货币则成为这一不断扩大的空间加速交换的重要工具。正是那些源源而至的美洲贵金属和这个驱动大量票据和信贷单据快速流通的汇兑和反汇(Change & Rechange)的全新的经济运行系统,城市与货币才可能造就出“现代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现代性”的城市与货币是构造在这些全新的操作工具与管理技术上的。反过来讲,没有这些全新而有效的量化操作工具和管理技术,何来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何来“现代性”的城市与货币?

这里,我想到了俄罗斯那位彼得大帝,看到欧洲发了,于是去考察去学习,态度很好,方法不对,结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除了造船、办厂,还要建城市。一声令下,在涅瓦河西岸建起了彼得堡。但这个城市并没有“现代性”的灵魂,也就是没有我在前面提到的那些以货币为基准、信贷为工具的量化管理技术。因此,俄罗斯就不可能改革旧的农业的生产方式,更不用说产生新型的工商业。而彼得堡这个模仿欧洲大都市的城市,就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勉强点缀一下彼得大帝这个专制帝王的排场。而斯大林及其继承人,接受了彼得大帝的这份空有其表的遗产,他们都不懂得现代性与货币为基准的量化操作工具与管理技术之间的关系,卢布从来就没有成为过量化操作工具和管理技术的基础,也就是说,苏联的货币系统都从未具有过现代性,苏联的经济制度又怎么能够具有现代性呢?这也是苏联虽然以粗暴的方式建立了强大的工业基础,最终也免不了陷入落后的经济困境,并导致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

布罗代尔所说的城市、货币造就了现代性,是指我们人类在这个时代中生存空间的扩大,所引发的一系列后果。生存空间的扩大甚至膨胀,直接可见的经济后果则是交易总额的加大。而交易总额的加大,则引发了货币“跳跃”的速度的加快。为什么?因为货币的发行与储备始终是一个受限制的对象,而对于生产或贸易来讲,则是尽可能扩张和膨胀的对象。这对于早期资本主义的企业主和商人来讲应该是这样的。于是,产生了下面的问题:如何用有限量级的货币储备应付更高量级的交易?答案是:让每块钱换手多次。这个问题在经济学上称作货币流通,是经济学家冥思苦想的一个对象。他们认为这既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又是财富升降捉摸不定的主宰,许多怪事可以用它来解释。

与金属货币一起流通的还有信用货币和代表货币。但在当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中,货币储备的流通过程中用于结清交易额的不过半数而已,即使在经济活跃的十八世纪,货币生活仍有若干不足。这就是说,还有相当多的人们处于货币和市场网络的影响或是管辖外,比如农民和穷人,他们自古就没有货币。而布罗代尔认为城市、货币造就了现代性,这些没有货币的农民和穷人又如何被赋予现代性的呢?换句话说,他们是如何被纳入货币与市场网络的管理之中的呢?答曰:信贷。可以说多数的原始信贷就发生在那些没有或缺乏货币的人群中。

货币与信贷之间是有明确的界线的,原始的信贷是交换两种在时间上有先后的财务和劳务:我为你效劳,你以后偿还。领主预借麦种给农民,后者收获后偿还,这是一种信贷。酒馆老板不马上要求顾客付钱,而是用粉笔在墙上记下欠帐,或者是面包店老板交货后在木头符契上刻下记号,由顾客和自己各执一半,以便日后结帐,这也是一种信贷。只不过,这种信贷只是一种特定区域和人群中的简单工具,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货币时代的信贷。具有严格意义和货币特征的信贷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巴比伦的商人和银行家之间就在使用的票据和支票。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人们用文书、票据、承诺等来代替货币时,信贷就产生了。这是非常古老的事情,非常古老的工具,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具有现代性。

而现代意义上的信贷手段,则是西方十三世纪重新捡回来的古老工具,当经济运行在货币不敷流通时,顺理成章地导致它很快以信贷工具为出路。比如汇票这一远距离的支付手段,随着十字军的推进穿过了整个地中海。在形形色色的信贷工具中,汇票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还有更多的,比如记名期票、信用证、钞票、支票、冲账、透支等等,那些在金属货币时代的信贷工具之种种,除了给商贸带来了方便,还给我们带来了说不尽的好处,因为它事实上“增加了货币总量”。威廉·配第在《货币经济》中讲到:如果我们货币太少,有何补救办法?答:我们应该设立银行作为生产信贷的机构,银行有增加现有货币的效能。这自然会使人们联想到“人为地生产货币或货币的代用品”。或者不妨叫做一种被操纵的或“可以操纵”的货币。“所有这些倡导银行的先驱者——最后一位是苏格兰人约翰·劳逐渐领悟这一发现在经济上带来可能性,根据这一发现,‘货币以及作为货币的资本是可以随心所欲地生产,或者创造的’。这真是惊天动地的发现(比炼金师们干得漂亮)同时又是多么强烈的诱惑!对我们来说又是多大的启示!”也是在这一点上,让我们弄明白了西方是如何让那些自古就没有货币的农民和穷人,走进了货币与市场的网络之中。当信贷这个古老的工具被近代西方捡起来,并完善和发展之后,就成为对货币太少的补救。它不只是改变了贫困,还改变了整个世界。因为它使整个西方纳入了有效的“数目字的管理”之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布罗代尔讲了:“如果可以说一切都是货币,反过来也能说一切都是信贷,都是许诺和按期付款。”这段话不能单纯地从经济的角度去理解,更应该从管理技术的角度去理解。因为经济制度是政治和法律等制度的决定者。原始的村落经济,实物=货币,人缘=信用。而现代的都市经济,在那巨大的空间和茫茫的人流之中,在那形形色色的商品的大海之中,交换与交往异常之复杂,离开了有效的“数目字管理”,即相对统一的货币对市场网络的管理,我们还有什么样的有效方法来对付这一切呢?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曾经经历过的年代,从1958年的大炼钢铁,到“文革”中那些难以数计的购物券。我们抱着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美好愿望,以冲天的热情干着毁灭的蠢事。这不光是一个观念和意识形态的问题,更有管理技术方面的问题。试问,在所谓计划经济时代,在经济制度方面我们有那些有效的管理技术?尤其是可称之为量化工具和量化管理的技术。是冬储大白菜?还是凭票供应?凡此种种,我们不能因给它冠以社会主义,它就成为了先进的。它本不过是村落经济或是战争时期的应急之举,而不是一种正常的经济运行,本质上就是落后的。至于鸟笼经济之类,更不知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一种实在的经济制度,一定是和有效的管理技术和操作工具联系在一起的,而现代的经济制度一定是和量化的操作工具和量化的管理技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现代的市场经济制度就和货币为基准的、信用为工具的一大堆量化管理技术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一种没有管理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制度,都不是实在的经济制度,而非实在的经济制度只能是空想,因此也没有必要存在下去。

我们一直努力地追求中国的现代性,而现代性是城市与货币造就的。两者中,城市的建设与管理技术相对容易理解和把握,而货币的现代性则不然。熊彼特说过:“货币归根到底是一种信贷工具,是人们借以获得最终支付手段——即消费资料的一种凭证。这个理论自然可以有许多表述形式,并且尚待在多方面加以完善,但可以说,今天它正在取得领导地位。”是的,货币是一种信贷工具,它更是一个具有现代性的社会几乎所有管理的基础。当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建立起这样一个基础之时,当我们每一位公民都不在这个社会的信贷网络之中时,我们这个社会就很难有什么现代性。任何有效的管理我指的是“数目字管理”,都很难实现。一个社会信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意味着这个社会的量化管理技术成熟,也是这个社会是否具备现代性的标志。它不是指政府和机构间的,而是指政府、机构到每一个人。而个人,则是这个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布罗代尔在书中曾这样讲道:“货币和信贷与远洋航行和印刷术一样是一些能自行繁殖、流传的技术,是一种统一的语言,每个社会都以自己的方式讲这种语言,每个人都必须学会这种语言。一个人可能不会读书写字:书写是具有高等文化的特征。但是不会数数的人注定不能生存下去。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字,借方和贷方、物物交换、价格、市场、摇摆不定的货币等等,凡此种种组成整套语汇,任何稍见开化的社会都受到这套语汇的包围和约束。这些技术在社会内部变成一种遗产,必定通过榜样和经验世代相传。它们一代又一代,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地逐日决定人的生活。它们在全世界范围内构成人类历史的环境”。是的,我们必须学会这门语言,必须掌握着这门技术来振兴我们民族。当我们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当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学习那些船坚炮利的制造技术。然而,真正造就了西方现代性的货币与信贷的量化管理技术我们都很少去了解。当西方的学者明确地告诉我们是什么造就了西方的现代性之时,我们该如何反思自己呢?毫无疑问,我们应该重新来理解我们的货币系统,理解我们的信贷体制,以及围绕着这一基础而形成的量化管理技术。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人口过多的社会,随着城市的建立和交换的激增,新出现的问题将超过任何一个西方工业国家。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以货币与信贷为基础的量化管理技术上,只会比西方更复杂而不是更简单。“运用金钱的技术与所有的技术一样,适应某一专门的、坚持不懈的、长期重复的需求。一个国家经济越发达,这个国家的货币手段和信贷工具的种类就越多。”布罗尔代如是说。而我们说,正因为我们的国家不发达,我们的人口与问题比西方哪个国家都多,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拥有不同的货币手段和信贷工具。问题是:在空洞的制度与实在的技术之间。我们将选择谁呢?这不得而知。在货币与信贷中,除了政府与机构的信用,公民的信用能有一席之地吗?这么也是个不得而知。只要我们一天不认清应用金钱的技术与现代社会的量化管理技术之间内在联系,这两个不得而知就只能成为不了了之。那么,我们就很难朝着现代性的社会迈进。

上一篇:房屋建筑学建筑平面设计下一篇:解读公文处理与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