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家庭有感

2024-10-24

和美家庭有感(共12篇)

和美家庭有感 篇1

读和美家庭有感

(一)作者:周娴禄小

《和美家庭》这本书中讲到孝亲爱老,这是一个良好的家风,要求着子女孝敬父母,不要认为给父母大把的钞票,让他们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就是尽孝心。我们的父母年纪越来越大,现在的生活条件也是越来越好,父母所需要的并不是物质上的补贴,而是子女的关心,经常给父母打电话,问候一下,让父母知道我们在关心他们,打电话时其实也不需要说什么慰问的话,只要陪父母聊聊天,说说每天发生的事情,这样就足够了。

人生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我们慢慢地在长大,会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新的家庭,而父母也在慢慢老去,细细算来,我们能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太少了,当我们想玩什么好玩的、吃什么好吃的,享受自己美好的生活时,不要忘记自己年迈的父母,多回家看看,陪他们聊聊天,陪他们好好吃顿饭。

这本书还提到阅读对家庭的影响。现在中国人的阅读量是越来越少。阅读,从家庭开始,读书升华睿智,读一本好书会让我们更加坚强,更加睿智,书可以怡情,可以睿智,可以益智……家庭阅读,影响孩子阅读。

父母中有喜欢并且经常看书的,会直接影响孩子对阅读的喜爱程度,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喜欢且经常看书而喜欢读书,这一点,十分让我认同:去年我任教了一年级,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孩子,几乎都是识字量非常非常少的,基本不认识字,而班级中,有个小姑娘让我印象深刻,这个孩子可以在没有拼音的情况下,将一篇短文全部读完,这对于一个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来说,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后来经过了解,原来孩子的父母都是“书呆子”,他们一家三口最享受的是,饭后,三人捧着各自的书,细细品读,在别人看来,这是多么无聊的生活,但正是这样热爱读书的氛围,让这个孩子主动地爱上了读书。可见家庭的阅读对于孩子的影响力。

家庭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让书香伴随每一个日子,让阅读伴随每一个家庭。倡导家庭阅读,建设书香家庭!

读和美家庭有感

(二)学校组织阅读《和美家庭》一书,此书一共六章,从家庭美德的弘扬、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家庭理财的实用知识、家庭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低碳与 智慧的生活方面,结合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生动的讲述着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家庭关系,让爱情保鲜,让生活更充满情趣,让家庭更温馨。其中书中有几章读完后剖有感想。

在西方国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商人死后去见上帝,讨论他们在尘世中的功绩。第一个商人说:“尽管我经营的生意几乎破产,但我和我的家人并不在意,我们生活得非常幸福快乐。”上帝听了,给他打了50分。第二个商人说:“我很少有时间和家人呆在一起,我只关心我的生意。你看,我死之前,是一个亿万富翁!”上帝听罢默不作声,也给他打了50分。这时,第三个商人开口了:“我在尘世时,虽然每天忙着赚钱,但我同时也尽力照顾好我的家人,朋友们很喜欢和我在一起,我们经常在钓鱼或打高尔夫球时,就谈成了一笔生意。活着的时候,人生多么有意思啊!”上帝听他讲完,立刻给他打了一百分。家庭是人生的基础,人生不能没有家庭,书中说的好:“夫妻恩爱,有爱才有家,”夫妻之间不仅仅有爱,还要彼此尊重,虽然夫妻关系是一种最为亲密的关系,但是两个人相处久了,发现彼此的缺点和不足的时候,说话会肆无忌惮,无形中就伤害了彼此。一个和美的家庭,不仅要有好的家风、夫妻彼此相爱、尊重,更要相互理解、忍让和信任,我觉得这样的夫妻关系,一定会有一个温馨的家庭。

当然,一个家庭不仅只有和谐的夫妻关系就一定是完美家庭,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书中所说的婆媳和睦。现在电视剧里拍了很多婆媳大战的电视剧,以前听说过一些俗语:“婆婆难当,媳妇难做。”“十对婆媳就不和”等等。但是,真的和婆婆朝夕相处后,我感觉自己是家中调和婆媳关系的最重要的人,就像书中说的:从辈分上来说,媳妇是晚辈,应该孝顺长辈。从身份来说,媳妇掌握一定经济权利,是主动者。就算和自己爸妈还有闹别扭的时候呢,何况是婆婆呢?如果遇到矛盾,我认为我们做晚辈的就应该心胸宽阔点,不必为了一点儿小事,一句话而斤斤计较。更何况,现在年轻人工作特别繁忙,(网)孩子一般都给婆婆照顾,如果还斤斤计较,处处发火,那对于小年轻来说太不懂事了。和婆婆搞好关系,是夫妻和谐关系的基础,节日、生日买买小礼物啊、经常做做婆婆爱吃的菜啊,我想,这也是我们作为当代智慧女性和婆婆融洽相处的必备条件吧!

书中一章说重家教,育子孙。虽然宝宝还小,但看了后让我重新对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了新的看法。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高尔基曾说过:“爱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能做到的。”虽然看着孩子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再到欢蹦乱跳至自己上学。这一路的艰辛,我想只有作为家长后才能了解。但是,如果爱变成了溺爱,如果爱不对,是无法教育好孩子的。在学校教学,看到很多家长都爱“护短”,这种溺爱是无法真正能教育出一个成功自信的孩子的。俗话说的好:小树要砍,小孩要管。

家庭是一个温馨的心灵载体,是我们生存的事业走向成功和事业走向成功和辉煌的后盾。

读和美家庭有感

(三)仔细拜读了《和美家庭》一书,觉得很有感触,书中的内容广泛而又平易近人,没有一般教育理论那么高深,很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共鸣。

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于是,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作为一个母亲,我对此观点十分认可,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一、把握好“爱孩子”和“管孩子”之间的度

不管该书发行所处的年代还是现在,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同时,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

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陈鹤琴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宽严不同,孩子就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投机取巧、轻视长辈,甚至虚伪等流弊,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家庭教育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一门崭新的学问。陈先生对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特别是《家庭教育》一书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是我们现代做父母的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家庭教育发展到今天,家庭教育已成为每个家庭、每个老师、每所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极其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近来读 20 世纪初我国的教育专著——《和美家庭》,颇有感触。

和美家庭有感 篇2

我在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 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无论是认识上、情感品质上, 还是个性特征上, 都处于一个质的转折期, 在这个时期如果能够给他们足够的尊重、合理的引导, 以及推心置腹的沟通, 将会给他们的心理变化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发现, 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几乎都与其家长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家庭教育是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健康成长、成材的最重要的因素, 而家长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又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

一、“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家庭教育独有的优势

与学校教育相比, 家庭教育有其优点和长处。具体表现如下:

1.从家庭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来看, 他们之间更多一层血缘关系。就是这一点使家庭教育在实施中表现出感染性和随意性的特点。血缘关系使子女对父母有一种特殊的信任感与亲切感, 因此, 他们愿意听父母的教诲。父母的喜怒哀乐时刻感染着子女, 他们之间的心灵相通使子女时刻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

2.从家庭教育的影响途径和方式来看, 家庭教育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子女通过耳濡目染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 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有严密计划和系统性的正规教育。家庭教育有两种形式:一是家长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子女进行影响。比如对孩子进行表扬和批评等, 这是一种显性教育;二是家长利用和控制家庭环境并使之对子女产生积极影响, 如注意自己的言行、布置家庭环境等, 这是一种隐性的教育。两种教育形式使得家庭教育表现出熟知性和继承性。父母子女朝夕相处, 彼此了解最多, 所谓“知子莫若父, 知父莫若子”便说明了这一点。长期的家庭教育熏陶使子女自然而然地把家庭中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动力定型, 即定型化和自动化的条件反射系统, 其实质就是人格心理形成的生理基础。所谓“家风”、“家传”就是家庭教育继承性的一种证明。从家庭教育实施的时间看, 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表现为早期性和终身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二、“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家庭教育的误区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 家庭教育在具备一定优势的同时, 也可能带来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问题, 因为家庭教育中最关键的、也是最能动的因素是家长, 如果家长忽视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理变化发展的状况, 那么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与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之间矛盾便会凸显, 我把这种这种现象称作是主观性的家庭教育, 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教育。

由于受到自己生活经历、认识水平的限制, 无论是文化水平低的家长还是文化水平高的家长, 他们在孩子未出现严重问题之前都会固守自己的教育方法方式, 认为自己的教育没问题, 有问题的是孩子, 因此当孩子犯错误时, 家长总是把孩子的数落得一无是处, 恨铁不成钢之情溢于言表。这类家长的教育观念与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紧密关联, 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孩子只是他们的一部分而非一个独立的个体, 因此他们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没有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家长的想法非常简单, 就是需要孩子服从, 在孩子小的时候, 家长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孩子实施教育, 尽管孩子会有不同形式的反抗, 如婴儿以哭闹来反抗家长的肆意更换奶品, 幼儿会逐渐灵活地挣脱家长的手;甚至小学生学习撒谎来反抗父母的附加作业, 但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力量上的悬殊、脑力的巨大差异, 孩子不是家长的对手, 最终的结局 (至少是暂时的结局) 必然是孩子输多赢少, 家长是赢家。这种以牺牲孩子一系列优秀心理品质为代价的教育方式, 满足了家长一时的统治欲、权利欲, 而教育的结果不仅造就了大批缺乏创造性的平庸者, 还造就了许多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孩子。

(二) 片面看问题的家庭教育。

尽管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 但这些反应是有个别差异性的, 有的外向的孩子反应强烈;有的内向的孩子反应缓慢, 内心的波澜起伏不会从平静的表面显现出来。前者会引起家长的关注, 使成长问题明朗化, 一般不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后者的成长问题则往往被家长忽略, 许多家长说孩子一直都很乖, 没想到在成长中会发生悲剧性故事, 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些都可以警示我们, 作为一名中学生家长, 必须懂得孩子的心理, 经常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审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 如果一味地按自己的想法和标准想当然地去要求孩子, 甚至去逼迫孩子, 那不仅不能培养出人才, 甚至连培养出一个健康的孩子都危险。

(三) 强调生存、忽视引导的家庭教育。

由于许多人为和自然的因素, 导致现代社会中的单亲家庭日益增多, 这些单亲家庭的家长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失衡、烦恼易怒等现象, 这些情绪自然而然地影响到了孩子的成长。在单亲家庭里由于缺少母爱或缺少父爱, 孩子与大人之间的亲情交流会受到一定限制, 同时, 单亲家庭的家长一边要带孩子, 一边又要为家庭的收入奔忙, 无形中会疏忽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致使孩子因为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 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能设计美好的生活蓝图, 对于应选择什么, 追求什么, 很多孩子都会感到迷茫, 生活没有明确的方向。

三、“孩子生病, 根源是家长”———寻求治病良方

家庭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 一个很难掌握的问题就是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 家长如何讲究分寸, 把握尺度, 最终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有一种翠鸟, 开始窝筑得较高, 怕小鸟摔死, 便住下挪窝, 一次又一次, 最终把窝移得离地面很近, 结果小鸟常常被抓走。同样的道理,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是需要的, 但过了度, 不讲分寸, 就会成为苛求, 会束缚孩子个性的发展。平等、民主、宽容自然是我们教育孩子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但若过了头, 就会成为放任孩子, 家长也会失去教育的主动权。马卡连柯曾说:“不管你们采取哪一种教育方式, 你们都需要一个尺度。因此, 也就需要在自己的身上培养分寸感。”这句话是颇有道理的。家庭教育难就难在分寸的把握上。与其说家庭教育是科学, 不如说是艺术。若不能很好地把握这种艺术, 教育的结果往往与希望相反。

我们在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发现,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就要指导家长学习如何爱孩子。

首先, 家长要了解孩子。一些家长总觉得与孩子朝夕相处, 对孩子了如指掌, 其实并不尽然。许多家长对孩子的了解都存在许多“盲点”。特别是对青春期的孩子, 有的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心理上到底需要什么。大多数家长不能及时调整心态、不能换位思考、不能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尊重, 当孩子的思想、人格得不到来自家长的尊重时, 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就会紧张;而有的家长虽然也想了解孩子, 但由于过于严厉、粗暴, 致使孩子一见家长就害怕, 对家长存有戒心, 只讲家长爱听的话, 以假象掩盖事实, 使得家长就无法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所以家长要多走近孩子, 学会和孩子平等交流, 通过一些家庭亲情活动、餐桌文化,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 有的放矢, 帮助孩子安全渡过青春期。

其次, 家长要学会欣赏孩子。泰戈尔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诗“不是重槌的打击, 而是水的载歌载舞, 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这就形象地告诉我们, 家长和孩子之间也需要相互欣赏, 特别是家长对孩子的欣赏, 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一个重要条件。家长要做到从实际出发, 客观地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成与败, 用发展的眼光、宽容的心情去对待孩子成长中的问题。青春期是人真正成为人的巨大裂变时期, 成长总要付出代价。跌倒了不要紧, 要紧的是鼓励他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失败了不要紧, 要紧的是告诉他, 只要全力以赴, 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真正的强者就是为百分之一的希望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的人, 即使在孩子最失败的时候也要和他一起等待新一轮朝阳的升起。这样, 孩子会在父母的欣赏鼓励下, 用百分之百的努力把百分之一的希望变为现实。

再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自身的道德素质、文化修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父母对孩子理性的爱源于自身的生活观点和做人原则, 因此, 做坚强的父母, 做有爱心的父母, 做有责任心的父母, 这是减少问题孩子的根本所在。

在生命的过程中, 孩子是无法选择父母的;同样, 父母也无法选择孩子, 爱就成为这对“无法选择”关系的支撑点。高尔基说:“爱孩子, 那是连母鸡也会的事。”是啊, 舔犊之情, 动物尚有, 何况人乎?对子女的爱是人性的集中体现之一。而在当今的独生子女家庭里这种爱就更为强烈。然而许多家长是爱而不会爱, 爱子有余而教子不足, 结果只能是“慈母败子”或“严父弱子”, 培养出的是“比先天愚型儿更可悲的情感愚型儿”, 家长爱的付出和爱的效果没有按正比例关系发展。所以爱是一种能力,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远离家庭教育失败的阴影, 我们呼吁天下为人父母者, 因为爱, 所以要学会爱。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 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要,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在孩子成人、成才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从家庭教育的优势、家庭教育的误区, 以及如何正确进行对孩子的教育三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

家庭和美让百岁老人健康长寿 篇3

性 别:女;

出生时间:1913年8月;

生育情况:生育4男3女;

生活状况:老人生活十分有规律,睡之前喜欢热水泡脚,爱吃山芋和南瓜。

让人羡:虽已百岁,仍闲不住

让人羡:虽已百岁,仍闲不住

薛本翠1913年8月出生于小王村,19岁时与本村农民李来智结婚。老人共生育有4男3女,如今都健在。长子已81岁,玄孙已4岁,现在全家五世同堂,儿孙共有96人。

老人一生爱劳动,年轻时身强力壮,栽秧割稻,棉花整枝治虫样样在行,不亚于男劳力,90岁时仍然下田干活。现在到了百岁,老人仍然闲不住,经常帮助做家务,扫扫抹抹,剥花生,择菜,家前屋后清除杂草,衣服也都是坚持自己洗。老太年轻时还经常帮村里一些困难户抢收抢种,在村民中口碑极好。

“我们做子孙的都很孝顺,全家都把老寿星当个宝。”老人的孙辈介绍,逢年过节,在外打工的孙儿们都会带来大包小包的,老太太吃得舒心,看着开心。

有秘诀:生活规律,饮食清淡

谈起老人的长寿秘诀,一直跟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小儿子李德海介绍说:“老太太30年前曾生过一场病,以后身体一直健康,很少生病。”

老人生活十分有规律,天亮就起床,中午小睡一会,天黑就睡觉,睡之前喜欢热水泡脚。她平时爱串门和老姐妹们聊天,在家中则喜欢和小玄孙们逗乐寻开心。

“老太太最喜欢吃山芋和南瓜。”据李德海介绍,老人饮食清淡,早餐一碗稀饭,一个鸡蛋,一杯牛奶或麦片;中午要吃一大碗饭,一碗瘦肉汤,吃些应时蔬菜,尤爱吃山芋和南瓜;晚餐不讲究,吃一小碗米饭和一些蔬菜。她牙口不好,饭菜要软烂,平时还喜欢吃点蛋糕之类的零食。

百岁大寿过了,薛本翠说,她争取多活几年,好好享受现在这美好的生活。

《和美家庭》读后感 篇4

学校组织阅读《和美家庭》一书,此书一共六章,从家庭美德的弘扬、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家庭理财的实用知识、家庭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低碳与 智慧的生活方面,结合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生动的讲述着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家庭关系,让爱情保鲜,让生活更充满情趣,让家庭更温馨。其中书中有几章读完后剖有感想。

在西方国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商人死后去见上帝,讨论他们在尘世中的功绩。第一个商人说:“尽管我经营的生意几乎破产,但我和我的家人并不在意,我们生活得非常幸福快乐。”上帝听了,给他打了50分。第二个商人说:“我很少有时间和家人呆在一起,我只关心我的生意。你看,我死之前,是一个亿万富翁!”上帝听罢默不作声,也给他打了50分。这时,第三个商人开口了:“我在尘世时,虽然每天忙着赚钱,但我同时也尽力照顾好我的家人,朋友们很喜欢和我在一起,我们经常在钓鱼或打高尔夫球时,就谈成了一笔生意。活着的时候,人生多么有意思啊!”上帝听他讲完,立刻给他打了一百分。家庭是人生的基础,人生不能没有家庭,书中说的好:“夫妻恩爱,有爱才有家,”夫妻之间不仅仅有爱,还要彼此尊重,虽然夫妻关系是一种最为亲密的关系,但是两个人相处久了,发现彼此的缺点和不足的时候,说话会肆无忌惮,无形中就伤害了彼此。一个和美的家庭,不仅要有好的家风、夫妻彼此相爱、尊重,更要相互理解、忍让和信任,我觉得这样的夫妻关系,一定会有一个温馨的家庭。

当然,一个家庭不仅只有和谐的夫妻关系就一定是完美家庭,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书中所说的婆媳和睦。现在电视剧里拍了很多婆媳大战的电视剧,以前听说过一些俗语:“婆婆难当,媳妇难做。”“十对婆媳就不和”等等。但是,真的和婆婆朝夕相处后,我感觉自己是家中调和婆媳关系的最重要的人,就像书中说的:从辈分上来说,媳妇是晚辈,应该孝顺长辈。从身份来说,媳妇掌握一定经济权利,是主动者。就算和自己爸妈还有闹别扭的时候呢,何况是婆婆呢?如果遇到矛盾,我认为我们做晚辈的就应该心胸宽阔点,不必为了一点儿小事,一句话而斤斤计较。更何况,现在年轻人工作特别繁忙,孩子一般都给婆婆照顾,如果还斤斤计较,处处发火,那对于小年轻来说太不懂事了。和婆婆搞好关系,是夫妻和谐关系的基础,节日、生日买买小礼物啊、经常做做婆婆爱吃的菜啊,我想,这也是我们作为当代智慧女性和婆婆融洽相处的必备条件吧!

书中一章说重家教,育子孙。虽然宝宝还小,但看了后让我重新对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了新的看法。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高尔基曾说过:“爱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能做到的。”虽然看着孩子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再到欢蹦乱跳至自己上学。这一路的艰辛,我想只有作为家长后才能了解。但是,如果爱变成了溺爱,如果爱不对,是无法教育好孩子的。在学校教学,看到很多家长都爱“护短”,这种溺爱是无法真正能教育出一个成功自信的孩子的。俗话说的好:小树要砍,小孩要管。

和美家庭读后感 篇5

工作之后,公司坚持每年为我们职工发放图书卡,鼓励我们多读书、读好书、推进员工阅读。每年都会去购买几本提升自己、扩展视野对自己有帮助的好书阅读,这样良好的习惯一直在保持。前几天公司又给所有女职工每人发放两本书,主要意义是倡导女性阅读,建设书香家庭。大家都在读书,但是,每个人读书的方法、感受和收获是不一样的。我读完其中一本《和美家庭》就有许多的体会和收获。

第一章《重家风、扬美德》读完这一章,我静静的开始发呆,情绪很复杂,有感动也有感叹。我感动书里的故事,感叹自己并没有做到实际行动上的孝!有一次,我听到一位奶奶说:老了以后,自己的孩子要是有当初她为孩子们付出一半的好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她还说:只要孩子们偶尔回来看看,偶尔买点她喜欢吃的给她,陪她吃吃饭说说话,她就知足了。我不解,为什么奶奶的要求这么简单。奶奶说:人啊,就是这样,有了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庭,都只会全身心放在孩子和家庭上的,所以要想的开。我当时就心想,人老了真是可怜。想着想着就想起了我的父母,想象着父母以后会孤单就会好难过。我暗自下决心以后即使结婚了也要很孝顺,对父母很好!可是看了第一章后,我知道孝顺并不是“空想”而已!想想现在,我完全就做的不及格!我总是在放假的时候想跟朋友们一起疯玩,很少想起给父母打电话,经常会被父母说没良心,甚至到现在还总是享受着父母对我的宠爱,而我却几乎什么都没有做过!现在我都这样还想着结婚后要多好多好的,真是说空话呢!书里说的很对,行孝要及时,并不是等以后了怎么怎么的。人生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孝敬父母要及时,要趁着父母还健在的时候。而不是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才追悔莫及。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趁父母还算年轻身体都还很好的时候,带着一起旅游。我想这样我爸妈应该会很开心吧。总之,行孝不能等。作为子女,我们要心存孝念,并付诸实际行动,让养育我们的父母快乐幸福地安度晚年。这是我看完第一章领悟最深的地方。

除了印象深刻的第一章还有第三章《管好家,理好财》虽然我至今还是未回,但是这章让我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婚姻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让我知道怎么可以更好的管好家,更好的理好财。

俗话说,理财就是理生活。生活是美好的,经济状况不应该成为我们享受美好生活的绊脚石,而应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股助力。我一直认为金钱就是万能的,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现在才明白,我的这一认识是很荒谬的。而且还让我进一步的认识到:利用金钱是能够获得更好的机会去实现梦想,结识更多的培养,游玩更多的地方甚至可以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我就是一位很普通的工薪族女性,我一直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专利,我不是有钱人,每个月的工资收入只够应付日常的开销,偶尔买件自己喜欢的衣服,根本没有多于的钱可理。在书中我认识到,有钱人毕竟是少数,而投资理财则是与生活休戚相关的事,即使我们不是有钱人,我们也无法逃避,因为即使我们积攒那点钱微不足道,也有可能集腋成裘,运用的好更可能是翻身契机。身为月光族的我,真是惭愧呀。总说是没有多余的钱去积攒,其实是自己不懂得理财而已。仔细想想,确实是只有拥有金钱,我们才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说了这么多,必须要提到的是,我也已经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合理的理财计划和理财目标。女生天生爱购物,遇到自己喜欢的衣服,根本想不到自己的实际经济状况,脑子一发热,一个月的工资分分钟就成交一件衣服。书里说“冲动是小偷”这个比喻很有道理。哪一次出去逛街不都是在冲动的情况下,把钱包里的钱花的一干二净呢?有很多物品买回家,就再也没有碰过了,也有过买完一回家就懊恼自己是不是傻啊,干吗买这些没用的回家啊。所以在这本书中我学会了很重要的一点“理性消费,避免冲动购物”。这个真的很重要,我希望所有跟我一样冲动的女性都能领悟到这一点。现在还没有结婚,这么冲动也就算了,没有什么更多的负担。可是结婚后呢,这样的自己还能好好的经营一个家庭吗?所以说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很大,我从现在慢慢改起,以后就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了。总之任何时候,不管是出去逛街还是出远门旅游,都不要盲目消费,要做一个内外兼顾的智慧女性,要做好预算,把钱花在需要的地方。

和美家庭,家庭是一个温馨的心灵载体,是我们生存和事业走向成功和辉煌的后盾。我们应平衡家庭与工作,避免顾此失彼,从容生活,激情工作,真正做到事业与家庭两不误。

爱在七夕、和美家庭”评选活动 篇6

——陈华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社会离不开家庭和谐,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庭幸福美满:夫妻相敬如宾,孩子活泼可爱,老人健康长寿,相处和睦,其乐融融。但事实上,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要能保持家庭和谐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记得孙子出生后,和我们住在一起,由于儿子每天上班早,晚上回家晚,所以儿媳每天总揽所有家务,我和老伴儿心里总过意不去,平时想帮儿媳干点什么,但儿媳总不让,总是对我说:“好不容易退休了,您和公公年纪也大了,快好好休息休息,和孩子玩玩,我们干点活累不着……”。孩子小的时候儿媳带孩子,还要做饭、洗衣,每天都把我们两位老人照顾得很好,每当听到我一开门,马上就炒菜,每次都是热气腾腾的饭菜,心里有说不出的幸福感。正是由于儿媳这种默默的付出,才使我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快乐。

我的儿子是独生子女,平时懒惰,什么事总等着媳妇去干,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疼媳妇的身体,媳妇生完孩子身体一直不好,还得老的小的,都伺候着,真不容易。平时只要一下班就马上回家帮忙干家务。她总觉得,只要自己多干点,老人们才不会那么累。在媳妇的影响下,我那个娇惯的儿子现在也不好意思不干活了。正是这种一如既往的坚持,才使得我的家庭越来越和谐美满,天天充满欢声和笑语。

媳妇对整个家庭的付出,让我和老伴儿很开心,也很欣慰。虽然和儿子儿媳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但从没发生过冲突。虽然有时我们的所做、所言子女也很不满意,但子女们从不和我们斤斤计较呢?有时会因为生活上的事情,和小两口有一些矛盾,但他们从来不让双方的老人知道,都是自己解决,免得让老人跟子女操心。生活就像是五味瓶,酸甜苦辣都会有,这才会有多彩的生活。下班回家儿媳时常和我这婆婆聊聊天,看到我们很开心,子女们也都很欣慰。孩子健康、开心就是我们当长辈的福。

除了在家孝敬双方父母,邻里关系儿媳儿媳也处理的相当不错,楼上楼下不管谁家有个喜事,都会彼此凑凑热闹,今天东家给点菜,明天再给楼上送点稀罕东西,就像兄弟姐妹一样,正是应了一句话,远亲不如近邻。

我眼中的“和美”语文 篇7

扎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 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雨露, “和美”语文应运而生, 绝非偶然。浙江湖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湖光山色给这原本秀丽的江南城市平添了恬静、闲适、淡定的雅趣。生活在这样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中的盛新凤, 铸就了她温婉而又执着的性格。在近二十年的教学、教研实践中, 盛新凤老师细心揣摩, 反复琢磨, 博采众长, 厚积薄发。“和美”语文终于破茧而出, 并以其清新、恬淡、优雅的教学风格, 获得了小语界的认同和肯定。

如前所述, 一种教学风格的出现, 绝不是偶然的现象。风格既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也是教师心灵的映照, 是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人格素养、专业素养、心理素养、审美素养的综合体现。风格即人, 文如其人, 课亦如人。

作为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历史见证人之一, 我从上世纪60年代初就接触中、小学语文教学。大学毕业后到中、小学教过语文, 参与过多种教改试验, 也参与过多次“教学大纲”的审查修订, 包括参加对“课程标准”的审议, 参与过十多年全国小学语文教材的审查, 也主编过经审查通过的中小学语文教材, 目睹了我国语文教学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多少年来, 在中、小学各个学科中, 语文教学争议最多, 非议也最多, 加之我们在思想上没有树立科学发展观, 缺乏辩证法, 看问题, 非此即彼, 各执一端。文道之争, 争了几十年, 还是众说纷纭, 难以形成共识。在上世纪60年代, 哲学上“一分为二”的观点风靡一时, 这是斗争和对抗的需要。原中共中央党校校长杨献珍提出了“合二而一”的观点, 认为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统一, 也可以融合, 立即遭到了大批判。周谷城先生别出心裁地提出了“无差别境界论”, 认为各科矛盾处理得当, 在某种条件下, 可能呈现出“无差别境界”。这就是和谐社会的蓝图, 大同世界的理想。由于不合时宜, 自然也遭到了批判。其实, 语文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语文教学中的两极矛盾。例如文与道、主体与主导、讲与练、理解与运用、读与写、语文与生活、课内与课外等等, 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是可以融通的。不是强调“文”就一定得牺牲“道”, 或强调“道”就一定得牺牲“文”;强调“学生主体”, 就一定要削弱“教师主导”;强调学生“多练”, 就一定会忽视教师“精讲”等等。由于种种原因, 这些问题, 有的解决得比较好, 有的至今仍困扰着我们。此次新颁《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 强调“综合”“联系”“整合”“统筹”, 试图引导老师们解决好语文教学中的诸多矛盾, 处理好语文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和联系。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 盛新凤老师不可能亲历语文教学改革的艰难历程, 但以她特有的悟性和灵性, 她在教学实践中似乎感悟到了什么, 又在传统文化中似乎发现了什么, 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她首创的“和美”语文和我国半个多世纪的语文教育息息相通, 和许多语文界的有识之士不谋而合。一个善于思考、勇于进取的教师, 只要他具有教师的良知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必然会成为一位教育改革的先行者。盛新凤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对“和美”语文, 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读。什么叫“和”,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和”即“适中”“适度”“适宜”, 是对立双方的联结、平衡、协调、均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发展规划 纲要 (2010-2020) 》提出“要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所谓“适合”也是对“和”的一种表达, 是“和”的一种形态。语文教学中的“和”, 是各种矛盾的对立统一, 是各种关系和联系的联结和交融。“和”是一种生命状态, 自然得体、优雅适中的“和美”教学是一重教学新境界。当然, “和”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始终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可以说, “和”是变化中的统一, “不和”是统一中的变化。正是这种“和”与“不和”的交替冲突, 促进了学生认知、情感、人格的发展, 推动了教学过程。“和美”语文中的“美”, 是因“和”而“美”, 有“圆美之美”“圆融之美”“圆转之美”, 有“平和之美”“亲和之美”“中和之美”“融和之美”, 还有“文雅之美”“淡雅之美”“闲雅之美”“典雅之美”。语文教学在语文基本技能训练落实的基础上, 当然要讲究美, 力求做到语言美、意境美、意蕴美、情致美。但是“美”从何而来?“和美”语文主张在“融通”上下功夫。无论是“两极融通”或“多极融通”, 都要给“融通”创造相宜的氛围, 提供“融通”的契机, 使师生双方都能充分发挥主动积极的作用。

进一步说, 盛新凤老师主张的“和”, 是指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使原本对立的事物达到统一与和谐。“和”是一个过程, 是不断交融通达的过程, “和”也是一种状态, 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运动状态, 始终处于互动与互构之中。《相似论》学者张光鉴先生说:“万事万物没有同就不能继承, 没有变异就不能发展, 这是宇宙万物铁定的自然规律。”互动即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相互吸引, 使教学中主体的自动变为群体的互动;互构即两个对立事物之间的相互呼应, 相互补充, 相互建构, 它揭示事物之间内在的关系和联系。

如何将“和美”语文变成语文教学的常态, 实现盛新凤老师所企求的“主客相生”“显隐结合”“言意相谐”“点线图合”“雅俗共赏”, 把语文课堂变成和谐、融通、审美的课堂呢?这需要在“转化”上下功夫。按照辩证法的观点, 矛盾的双方是可以转化的。每次转化都会促成语文的“和美”。语文界著名学者周一贯先生在2011年《语文教学通讯》七、八期上发表的《过度讲析:语文教学应治之本》一文中, 对盛新凤老师的语文教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给我以很大的启发。周先生提出的“化教为学”“化讲为练”“化析为读”“化解为议”, 这里的“化”就是转化, 就是融通。其目的是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把融通、转化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语文的乐趣还给学生。这不仅是一个教学策略, 也是教育思想的变革。周先生以盛新凤老师执教《半截蜡烛》一课为例, 认为该课以学生的“练”为主, 辅之以教师的“导”, 体现了“化讲为练”这样一种课堂模式的转型。教师在学生读通课文 (剧本) 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了一个让学生“自求得之”的练习设计。即按剧本的体裁特点, 让学生先来“导演说戏”, 学生当“导演”解读课文。再让学生“演员演戏”, 讨论人物的行为和思想感情, 并上讲台演读。接着再由学生“编剧续戏”, 让大家思考:德国鬼子走了以后, 心有余悸的一家人会说些什么?激起了学生还想过一把剧作家的瘾, 请学生任选一个角色续写台词, 在括号内写上“舞台说明” (人物的神态动作等) 。最后, 又在交流中展开了“观众评戏”。周先生认为“这样的化讲为练, 始终置学生于主动投入、积极参与的状态, 既避免了教师的单向过度讲析, 又调动了学生的练习实践活动, 使阅读训练落到了实处”。

如前所述, “和美”是一种教学现象, 一种教学状态。然而这种状态———融通、和谐、圆融、优雅等都是在一定时空中表现出来的, 是相对意义上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教学过程在发展变化, 教学情境在发展变化, 学生的心理、教师的心态也在发展变化, 产生了已知和未知、认知和情感、具象和抽象、预设和生成等矛盾。此时, 旧的平衡被打破, 融通、和谐的状态被消解, 事物又处于不融通、不和谐的状态, 从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化解、转化, 使之逐渐融和的过程, 这就是“和美”语文的辩证法。

如盛老师所言:“教学中还应努力追求冲突之美, 不平衡之美。”当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和文本之间发生认知、情感的冲突时, 学生认知上的起起伏伏, 情感上的跌跌宕宕, 使教学产生奇崛突兀之美, 这往往是教学中的“亮点”, 也可能是最宝贵的生成性课程资源。

走访贫困学生家庭有感 篇8

党胜利

2012年4月20日,我校教师利用休息日,分成八个小组,走访了400多个学生家庭,但重点走访了100多户贫困家庭,仔细了解了贫困家庭的生活、工作以及子女就读情况。这次被走访的100多名贫困学生,是政教处在各班上报的基础上进行初步核实确定的。他们中有的父母中一方已经去世,有的父母不幸身患重病,有的父母双方均是残疾人,跟爷爷奶奶生活,有的自身有些生理缺陷。走进他们的家庭,我们看到的多数是低矮的瓦房、简陋的摆设、生活的艰辛,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们乐观向上、不屈不挠的生活态度和对学校对老师真诚的感谢。,当我们在和他们聊天问他们一些问题的时候,很可能就无意触动了他们心灵做脆弱的那一部分。当他们流出伤心的眼泪时,我们又怎么忍心继续去问下去?因为他们还是十几岁,甚至是几岁的孩子;因为他们已经是年逾古稀的老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张衡的初三学生,因为从他及她婆婆身上我真正懂得了以前读到过的一句话“我不可以选择怎样生,但我可以选择怎样活!”。因为生活的艰辛,没有打倒他,也没有打倒她的亲人。张衡五岁时父亲不幸去世,之后母亲改嫁到河南南阳,他自此就一直与70多岁的外婆相依为命,当我们问及他的家庭情况时,他泪如泉涌,泣不成声,我们恍然大悟,不能再问了,它的外婆悲痛地告诉我们,他的学习、生活等费用仅依靠其舅舅的支撑和母亲……说到这里她已泣不成声了。

我们在走访过程中,这样的实事很多,如果不走访,怎么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学校怎么掌握学生这些信息?

读《中国英才家庭造》有感 篇9

暑假里,我认真研读了 王金战老师撰写的教育书籍《中国英才家庭造》一书,颇有感触。

王金战,是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数学教师。2003年他的班级90%的学生考如北大、清华、牛津、剑桥、耶鲁,2006年,他的女儿以645的高分被北大录取,让人不得不由衷的向他表示敬佩。他在《中国英才家庭造》一书中,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一串串让人咋舌的高考数据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成功结合的范例。

王老师认为,光靠体力、毅力,拼命是考不进北大的,也不单是智力的问题;大部分考进北大的学生凭借着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方法。所以,这群优秀的孩子,进入一所大学,甚至一流名校,并不一定受了多大摧残。苦就苦在中游以下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完善,学习效率不高。这时,学习对他们来说负担过重了。没有时间学习,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消化,没有时间培养兴趣和能力,他们光忙着做作业了。学习成绩上不去,自尊心自然也树立不起来;到最后,孩子灰头土脸的,在大家面前抬不起头来。”王金战老师的这段话发人深省,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要想让孩子更有竞争力,我认为,在小学阶段,第一是习惯养成,第二是思维开发,第三是前程设计。到了中学,就是要

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张扬的个性、与人为善的交往能力和明确,责任意识。

今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做

到以下几点:

一、爱学生,要多为学生考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爱孩子,就对为孩子考虑。往往家长对教育和孩子心理的不了解导致教育方法出现偏差,教师的指导就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否则上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都是相同的任课老师,为什么学生的成绩和发展都不相同呢。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和家长沟通和交流,给学生及早的设计一个方向。让父母在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条件和帮助,设计一

个符合学生情况和家庭实际的目标。

二、爱学生,要让他们感受到快乐

小学英语课堂推行和美教育例谈 篇10

一、和美教育和课堂优化

1.和美教育。“和美”, 即“和谐、尚美”。和谐是指结构的协调, 是事物按照规律协调运转达到的最佳状态, 它是和美教育的本质;尚美是指达到美好的境界, 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它是和美教育的奋斗目标。和美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和谐施教, 以美育人, 让每一个学生主动愉悦多元发展。”秉承和谐教育的基本理念, 尽力消除现代教育中的不和谐因素, 以美的规律完善教育。

2.课堂优化。所谓课堂教学的优化是要求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 达到使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知识, 又能提高能力, 开发智力, 而且又减转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目的。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应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主动地学习而不应是以分数的目标的被动学习。

二、创设和美英语课堂

创设和美的英语课堂主要表现在现:教师首先要有得体的职业着装, 亲和力较强的教学语言, 生动而活泼的教学风格, 平等而民主的合作关系, 美丽和谐的教学细节, 激励性的教学关照, 阳光的教学微笑。在这样独特的视角下, 以全新的方式给我们诠释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在此并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 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和美。

1.课堂开始的意境美。教师用熟练的电脑技术在上课前播放有关本节课的英语歌曲和图片, 音乐节奏欢快, 图片画面逼真。让学生一开始就在视角和听角上有一种美的享受。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四年级英语Unit 4 Drawing in thepark:1. Enjoy the song: Row your boat (课前就可以播放继续让学生熟悉)

T: Life is interesting. Last lesson, we went to the park andthe theatre. Today, we will go to another interesting place–Amusement park. Let’s go. 课件出示图片

T: If you can get stars when you’re playing. Let’s seewhich team can get more stars. (学生分成两组) Ready? Go!

学生带着轻松欢快的心情一起走进教师的知识传授, 积极的聆听, 仔细的观察, 所有的学生都融入其中。

2.温故知新富有挑战美。复习知识中运用游戏刺激与小组配合, 让学生有张有弛, 不但有游戏的刺激还有胜者得星的诱惑。有个人表现也有集体表现。获胜者还有老师美丽的赞赏, 学生怎能何乐而不为。

比如:T: Look! It’s a Fun house. We can play games in it.Let’s play Finding Differences first.

T: You should find the three differences in these twopictures. 大家来找茬游戏。课件出示规则:两图中有三处不同, 十秒中之内必须找到并说出, 才能获胜!一共两组图片。

复习词汇:hill, tree, river, lake, flowers, boat.

T: Let’s play another game. Riddles: Things in the park

每组选择一个序号, 如果猜对并准确拼出则可以得到相应的星数。

They’re colourful. Bees and butterflies like them verymuch.

You want to go across the river (过河) , but there is nobridge. What do you need?

It is a large area (一大片) of water, surrounded by land. (被陆地包围) .

It is a large stream (一股水流) of water. You can catch fish init.

T: 得星, 评价。这种激励不但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技能所带给自己的欢乐。而且也为下面的学习卯足了劲。

3.知识掌握和拓展的表演美。教师精心设计的卡通动漫将新知识点都包含其中, 强烈的吸引着学生的眼球。

学生想不注意都不行, 动感十足。学生会迫不及待的搜寻着每一个画面, 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每一个学生将新的知识牢牢的记在心中。

三、和美英语课堂优化师生

1.和美课堂主人——学生。和美课堂一改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课堂采用新理念, 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积极发言、敢于发现。新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自如的表演和发挥, 教师及时的点评和表扬。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目标, 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教师用知识美化每一位学生。

有感“一次特殊的家庭作业” 篇11

安徽歙县富堨中心小学余明华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培养素质目标的今天,怎样让学生学会孝敬父母呢?近日,我布置了一次特殊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帮爸爸、妈妈洗脚。要求学生做后再写出自己的感受,并请父母在本子上签名或写下批语。作业刚布置完,教室里沸腾了,有的提出更换题目,有的说这个题目从来没做过,有的说父母不配合不能完成,有的说自己的脚还是妈妈帮忙洗的„„针对这种情形,我讲了陈毅市长为母亲洗尿布的故事。同学们听了才表示愿意尝试。在批阅学生作文时,他们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了滴滴真情,我被感动了。姜威同学在他的作文《帮妈妈洗脚》中写道: „„我端来水,把妈妈的鞋脱下,妈妈是汗脚,一股臭气直扑我的鼻腔,我赶紧用手捂住。妈妈见了说:“怕臭,让我自己洗吧。”我那容分说,连忙腾出手,三下五除二给他脱下袜子,丢在一边,将妈妈的脚,浸泡在水中。先用布轻轻地擦,再用手搓脚背、脚后跟。搓脚缝时,我发现脚缝里的皮,有的都腐烂了,连忙问妈妈,妈妈告诉我说:“这些日子天天插秧,在水里呆的时间长了,得了脚气病,才腐烂的。”脚洗好了,没等妈妈开口,我就拿来“达克宁”药膏,涂抹在妈妈的脚缝里。汪瑜彬同学在作文《一次特殊的家庭作业》中写道: „„爸爸靠在椅子上,我将他的鞋袜脱了,我第一次看清楚了:爸爸的脚又大又黑,左脚的背上有两道疤痕。我轻轻地把爸爸的脚放在盆里,小心地将脚丫里的泥抹去。忽然,爸爸“哎哟”叫了一声,我不知发生什么事,埋怨道:“洗脚,还疼?”父亲不经意地说道:“你瞧瞧。”我仔细一看,原来爸爸的脚上有一道很深的伤口,我无意中碰到了。我忙问道:“怎么伤的,还疼吗?” 汪壮苗同学在《帮爸爸洗脚》一文中是这样写的: „„座钟已敲了十下,我眼皮都要耷拉下来了,可爸爸还在养蚕室里添桑叶,我揉了揉眼睛,走进了养蚕室,还有十几匾桑叶没添,我赶快帮忙,在我的帮忙下,桑叶很快添好了,我打来水,让爸爸坐在沙发上,我学着爸爸帮我洗脚的样子,用手使劲搓脚丫,脚洗好了,我想逗爸爸开心,用手指掻他的脚心,我以为爸爸会笑,没想到,爸爸已打起了呼噜。原来爸爸太辛苦了,睡着了。望着父亲,我真想说:“您要保重身体啊!” 一次特殊的家庭作业不但让学生懂得了孝心,更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艰辛。方凌浩在《帮爸爸洗脚》一文中写道: 我摸着爸爸脚上的老茧,突然感到:平凡的爸爸是多么伟大啊!为了全家的生活,为了我们姐弟两人的学费,日夜奔波。他脚上的老茧是为了我们才滋长的,我要向爸爸学习。姚坚在《难忘的第一次》一文的结尾写道: 这次帮妈妈洗脚,我脚蹲麻了,汗也流了满脸。可想到妈妈帮我洗了七、八年的脚,却毫无怨言,我这一点苦又算什么呢?我们平时应该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减轻父母的负担,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欣慰。这次特殊的家庭作业,对学生来说,受到的教育是非常深刻的,作为家长又有什么体会呢? 一位学生的母亲在她儿子的作文本上是这样写的:我家是独生子女,平时家务活我一点都不让他干,只要求把书读好。从今天的洗脚中,我发现儿子是多么懂事啊!我希望学校都开展这样的活动。一位学生的父亲在他儿子的作文本写道:从儿子帮我洗脚这件事中,也使我受到了感触,我应该做孩子的榜样,多关心自己年迈的父母。这次特殊的家庭作业影响是极大的,效果也是令人满意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对孩子们来说固然重要,但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不断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刻意的净化学生的灵魂,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素质教育,才能实现“以德治过”的宏伟方略。

小学生家长家庭教育有感心得 篇12

但父母既为师,且任职时间为终身,却不用经过一定的岗前培训,任何人只需为人父母,便可拥有对孩子指手画脚的“教导权”,不管这位父母本身的能力、德行、人品是优是劣。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老师”不同,“学生”自然也就不同。古往今来,大多数有成的人物背后大抵都有一位重视言传身教的母亲罢。如若没有为了儿子成长三次搬家“断机督学”的孟母,哪来勤学苦读学问精深的“儒家亚圣”孟子?如若没有因为贫寒却坚持在沙地上“画荻教子”的欧阳修之母,哪来的宋代文学大家欧阳修?如若没有儿子身居官位不敢收人物品“封坛退鲊”的陶侃之母,哪来一位廉洁奉公的清官陶侃?如若岳母不是深明大义忍痛在儿子后背刺字,又何来“精忠报国”受后世景仰至今的忠臣岳飞?

如今现代社会的我们虽比不得这些历史上最为贤良的榜样人物,但我们身为孩子的模仿对象,我们的一言一行,或好或坏,孩子全都在复刻中。当我们斥责孩子不求上进、只知玩乐的时候,有没有检视自身,是不是一有空闲就瘫在沙发上埋头做那“手机一族”来放松自我?当我们斥责孩子举止粗俗,没大没小时,有没有发现自己在家说话也不过头脑,脏话口头禅随口乱飙?当我们指责孩子丢三落四房间乱的像猪窝时,有没有发现自己没有从小训练他拿东西要放回原位,且事事替他代劳?

诸多种种,逐一回想,终归是我们做父母的没有端正自己,孩子只是我们的复刻品,一味的指责孩子,对于自己的不妥之处,却有万般理由推脱,这就是所谓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孩子自然不服,所谓的“教育”也就大打折扣了。

在平日相处中,我认为每个家庭成员“说到做到”很重要,也就是所谓的“言必行,行必果”。曾子是孔子的早期弟子,被后世尊称为“宗圣”。有一天,曾子夫人准备去集市,儿子哭闹着要跟去,曾夫人哄骗儿子让他回去,等他回来后杀猪给他吃。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就马上去杀猪,他的夫人说:“我不过是开玩笑罢了,居然信以为真了”,曾子说:“父母教孩子要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了。”父母平时必须言而有信,不可变卦逃脱,否则父母威信受损,孩子也学会习惯性出尔反尔,小到现在的学习,大到长大后的诚信,都有可能会因此而起。

很多父母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来催促自家的孩子上进,但是我们也不是别人家的父母,不是美国总统马云王健林之辈,如何又能要求孩子一定要做那人中龙凤?能够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毕竟是少数,我觉得能够当个快乐的普通人就很好了:有健康的体魄、正确的三观、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诚实有礼守信,有喜欢且可以专注的爱好和开朗的性情,能够拥有这些亦是难得,并不意味着人生因此失败。

孩子每天放学回家都喜欢叽叽喳喳的说些学校的趣事,我们要耐心倾听,询问他有没有开心或难过的事情?学到什么新鲜知识?有什么题目不会,帮他及时消灭之类,让孩子乐于和我们交流,不要有特别的心事,与我们产生隔阂,特别是即将进入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不能一味的谩骂斥责,反倒让孩子与父母离得越来越远,那真是得不偿失。

中国人大多有自谦的习惯,不会在人前夸奖孩子,反倒自谦的批评自家孩子,放大孩子的缺点,平日里也是批评多过赞美。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很难建立,反倒形成一种心理暗示,往你批评的方向越走越远,甚至变成自卑。人无完人,不能一味的鸡蛋缝里挑骨头,父母的评价对孩子的心理成长至关重要,要多学会欣赏孩子的发光点,不要吝惜赞美之词,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上一篇:奥运会主题班会设计下一篇:好人好事正能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