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

2024-10-11

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精选8篇)

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 篇1

县总工会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05年)中期评估工作报告

县总工会从四月中旬开始,对2001-2005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在预定的期限内顺利完成了评估工作任务,并撰写了《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中期监测评估报告》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既定目标任务,我们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形成了符合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整体工作格局。即:党委重视,政府协调,人大监督,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支持配合,广大妇女儿童积极参与的格局,有利地推动了规划的实施,妇女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到目前为止,妇女儿童《规划》中所涉及的各项指标大部分均已达到,仅有一小部分没有完成。妇女儿童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双提高”(妇女儿童地位提高和妇女儿童素质提高),“双促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的良好效果。下面将五年来我们的具体做法向各位领导做以简要汇报。

一、强化管理,落实责任,奠定了妇儿工作的思想基础

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设计部门多、工作对象广、任务指标实、专业性科学性强,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为此,在工作中,我们不断加大政府干预的力度,强化管理、落实责任,有政府把《规划》中涉及的指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合理安排,统筹兼顾,系统管理,并作到了“三个到位”:

1、领导认识到位。妇女是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伟大力量,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21世界的主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为此,我们把妇女儿童工作做为头等大事来抓,提高到战略的位置来认识,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到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了一名副书记亲自抓此项工作。各级领导把《规划》的实施作为自己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密部署,真抓实管,同时注意摆正了三个方面的关系。即:摆正了完成《规划》与本地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关系;与提高全民素质的关系。为规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目标责任到位。明确目标,划分责任,各部门各单位之间可以减少互相扯皮,又有利于加强协作。工作中各单位从强化责任入手,把《规划》的落实纳入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范畴,明确规定把完成指标的情况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政绩的一项重要依据,并建立健全了妇女儿童的网络体系;即以卫生局、人口与计划生育局牵头的妇女儿童保健体系;以妇联、司法局、法院、公安局牵头的维权体系;以教育局、宣传部、广播电视局牵头的宣传教育体系;以人事劳动局、总工会、卫生局牵头的妇女就业与劳动保护体系;以农委、妇联、科技局、畜牧局牵头的帮扶体系;以县委组织部、妇联、教育局牵头的妇女儿童人才培养选拔体系。同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如:每月的联络员例会制度、委员汇报制度、宣传制度、培训制度等。使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沟通密切配合,为落实《规划》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3、督导检查到位。为掌握《规划》的实施进展情况,便于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每年召开两次专门会议,听取各成员单位的工作情况汇报,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排部署。同时,县妇儿工委还成立了监测评估小组,每年对《规划》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自查评估。通过自查评估,使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工作任务,明确哪些指标已经完成,哪些方面和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便于研究制定响应对策,为《规划》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 篇2

1 基本情况

1.1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江苏省妇幼卫生发展目标管理方案评估细则》, 评价体系共有5大类20项指标, 涵盖规划组织实施, 网络队伍建设, 完善服务功能, 严格监督管理, 提高保障水平内容, 评审采取百分制, 总得分在90分及以上为优秀, 80分以上为合格。

1.2 实施策略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实际情况, 我市采取分层分类管理的方法, 要求各地以辖市区为单位, 本着“坚持标准, 因地制宜, 整合资源, 各负其责”的原则, 制定本地《妇幼卫生发展规划》及分年度实施计划。各承担妇幼保健任务的机构, 对照指标要求, 不断加强基础建设, 完成指标任务。各辖市区级相应机构按照各自职能和范围, 切实做好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技术质量考核。各辖市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实施、协调督促、检查考评工作。各地每年自评一次, 市级组织中期评估, 进行指导和改进。

1.3 实施措施

1.3.1 制定推进发展的政策

常州市政府为此制定了《常州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 (2006-2010年) 》, 市卫生局制定了《常州市卫生局实施〈常州市2006-2010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方案》、《常州市妇幼卫生规划目标管理方案考核细则》, 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和保障措施。针对重点工作, 市卫生局与市妇儿工委、劳动保障局等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妇女病普查工作的意见》、《关于在常州市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通知》等, 同时将重点考核指标纳入《常州市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之中, 共同推进。

1.3.2 实行党政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

多年来坚持在每年由市政府召开的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 对妇幼卫生保健工作进行阶段工作目标部署, 由分管市长与各辖市、区政府分管领导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将妇幼保健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考核目标, 实行目标管理考核。把妇幼保健工作切实摆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位置加以落实。

1.3.3 加大妇幼保健经费的投入

要求各级政府按照工作要求, 加大对妇幼保健经费投入, 妇幼卫生事业经费不低于当年卫生事业经费总支出的5%, 最低限度按照人均3元标准设立18周岁以下儿童及以上妇女的卫生保健经费。2007年起根据《常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资金考核办法》, 各级财政对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妇幼保健指定项目实行财政补贴。据统计近几年来全市共投入2亿多元用于妇幼卫生服务基础建设, 人均妇幼保健经费达12元。

1.3.4 加强工作的指导和培训

市卫生局每年举办专题培训班, 邀请省厅领导和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辅导, 组织工作现场, 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和交流。各有关部委办局也经常深入基层一线, 进行调研、指导和推进。各地充分利用现有卫生技术服务资源, 巩固和发展服务网络, 改善服务条件, 积极培训和充实基层技术服务人员, 保证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

2 实施效果

2.1 强化了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政府主导和公益性方向, 合理调整和配置卫生资源, 逐步建立以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 综合医院和儿童医院妇产科、儿科以及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妇幼保健门诊为补充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每个辖市 (区) 由政府建好1家独立建制的妇幼保健机构, 机构建设标准按《江苏省等级妇幼保健机构评审标准及细则》执行。各网底单位按照《常州市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科 (所) 妇幼保健部门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 (试行) 》、《常州市示范产科建设实施意见 (试行) 》, 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三级甲等妇保院1家, 甲等妇保所3家, 示范产科单位29家, 规范化妇儿保科室覆盖率达80%。

2.2 促进了两个系统管理

通过制定《常州市孕产妇系统管理方案》、《常州市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方案》等全程管理标准和体系, 组织全市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各类医院和卫生院的产儿科实行分工负责、分级管理, 切实落实。针对新形势下婚检源头工作流失、企业厂矿转制后保健站解体等实际, 另辟途径, 重建管理源头, 采取与计生、民政密切配合的联合形式, 在民政局和计生管理局派驻人员, 宣传告知, 建立卡册, 系统管理。对于流动人员, 采取卡册的管理与本市户口人员一致的方法, 对临分娩才到医院的孕产妇, 进行劝说, 让其返回早孕建卡单位补建卡, 若受条件限制的话, 由就诊的助产机构补建卡册, 纳入管理, 两个系统管理的职能得到全面覆盖。

2.3 拓展了综合服务功能

坚持“提供全面、连续、高质量的妇女和儿童保健服务”的思想, 适应市场需求, 开展了多层次的新技术、新项目服务。服务内容已逐步扩展到营养、心理、康复、五期、咨询指导、疾病筛查和追踪随防为一体的系列服务。妇幼保健服务进入社区、进入家庭。目前我市已建成产前筛查和诊断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人类辅助生殖保健中心。体现人本关怀的导乐分娩、镇痛分娩、水中分娩也受到孕妇欢迎。

2.4 标化了难点工作模式

针对重点难点, 协调相关部门, 齐抓共管, 目前我市婚前医学检查实行由政府财政资助, 婚检与结婚登记一体服务的模式推进, 效果良好。妇女病普查实行属地管理, 在职已婚妇女由所在单位统一管理。非在职人员由所在乡镇街道统一管理, 负责计生工作的同志担任专管员编制计划, 与定点普查机构联系落实。全面启动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组建工作网络, 明确功能任务, 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 进行技术培训, 目前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已达85%以上。

3 思考

3.1 各级政府重视是首要

妇幼卫生本质上是社会发展问题, 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妇幼卫生具有公共卫生性质, 是公共卫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妇幼卫生的服务对象占人口的2/3, 做好妇幼卫生工作政府承担着重要职责。因此在实施中应切实履行对工作的领导、组织、规划、协调和监督管理职能。将妇幼卫生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不断加强妇幼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随着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调整卫生支出结构, 加大对妇幼卫生服务工作的投入力度, 切实落实各项财政补助政策, 促进目标的实现。

3.2 各级业务工作是基础

妇幼卫生工作服务的对象不仅人口数量多, 而且服务周期长, 儿童从出生到14岁 (目前重点是7岁以下) , 妇女从青春期至老年期, 工作面广量大, 涉及到每个家庭, 整个社会, 具有很强的群体性和公益性。在其服务特点上具有连续性及系统性、方法途径的多样性、服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协同性、服务技术科学性及可操作性。必须通过先进的卫生保健观念、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服务方式, 达到提高妇女儿童整体健康水平的目标。而这些先进的卫生保健观念、先进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先进卫生服务方式必须通过各级各类业务部门具体实施和工作才能实现。

3.3 各种配套政策是保证

实施妇幼卫生服务工作, 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规划。确定长远奋斗目标和短期阶段性目标, 明确实现各种目标的具体措施, 并按照规划, 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强化各种配套政策的保障作用, 调动方方面面工作的积极性。对于机构基础建设, 政府财政应加大支撑力度, 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投入水平。对于人员队伍建设, 编委、人事、劳动部门应有相应的政策, 按照公共卫生服务的性质, 明确人员的身份、进出的渠道、培养提高的途径以及相应的待遇。特别是对不断推出的妇幼保健技术项目应出台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及配套政策。对于价格政策, 计划、财政、物价等部门应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收费标准, 保证妇幼卫生服务获得合理的补偿, 以保证妇幼卫生服务阶段性目标实现。

摘要:文章通过对常州市实施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效果分析, 试图说明指标设置科学性、可及性、引导性及实施过程中政府主导、部门协作、技术支撑、群众参与对于促进妇女儿童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作用与成效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Z].1994.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关于做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意见的通知[Z].1999.

[3]国务院.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2001-2010年) ,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01-2010年) [Z].2005.

[4]卫生部关于印发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Z].2006.

[5]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Z].2006.

[6]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妇女发展规划 (2006-2010年) 和江苏省儿童发展规划 (2006-2010年) 的通知[Z].2006.

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 篇3

看生存现状

性别比:下降2.28个百分点

南充现有女性人口363.8万人,占总人口的47.9%,0~17岁人口(国际上称为“儿童人口”)130.5万人,占总人口的17.2%,妇女儿童总数达到434.4万人,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新两纲》的颁布,在“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的原则基础上,针对人口出生男女比例有持续上升趋势,强调采取措施扭转男女出生比例失调问题。南充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着重改变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另一方面消除就业中性别歧视,大力发展商业、服务、饮食业和金融保险等适宜妇女生理条件的行业,为扩大妇女就业门路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加强妇女的职业培训,提高妇女的自身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2012年,在人口自然增长率较2011年增加0.42个千分点同时,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2.28个百分点,为110.78。

医疗:三项指标已达终期目标

自2012年以来,南充投入3000余万元,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生育妇女补服叶酸、预防母婴传播、“两癌”筛查、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共五大公共卫生项目。据卫生部门统计,南充去年对47227人进行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补助资金达2361.35万元,目标完成率103.68%,全市住院分娩率达到98.55%,针对农村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也由2011年的94.37%提高到98.22%,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接近100%,这三项指标目前均已达到终期目标要求。全市孕产妇死亡率由2011年的29.7/10万下降到24.1/10万。

2012年,全市儿童计划免疫“四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白百破三联制剂和麻苗)、乙肝疫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接种率都超过99%,常规免疫接种率目前已实现了《新两纲》终期目标要求。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在2012年达到85.9%,已超过终期目标要求。

计生:少生优生蔚为风尚

提高人口质量,关系到老百性的切身利益。为减少病残婴儿出生机率,南充采取了三级预防机制,把好孕前、产前和新生儿筛查这三关,确保婴儿病残机率降至最低。2012年,全市产前检查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分别达到95.84%和88.13%。截至目前,出生婴儿缺陷干预工程已在全市农村实现全覆盖,共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优育健康检查近10万人次,采取的三级预防机制使全市缺陷婴儿出生率大大减少,婴儿病残率明显下降,婴儿死亡率也由2011年的10.01‰下降到7.5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11年的13.2‰下降到9.77‰,这两项指标目前均提前达到终期目标要求。

教育:总体规模位居全省第二

目前,南充拥有各类学校2476个,其中,学校1445个。专任教师5.88万人,在校学生120.27万人。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整个教育体系与省内其它市(州)相比,总体规模居全省第二位,仅次于成都。

2012年,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99.5%、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92.8%,。中职教师学历达标率81.6%,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

就业:人数大幅增加

2012年南充市全社会女性就业人员149.2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9.5万人,比上年增加1.6万人。

社保:覆盖面扩大

2012年,南充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为38.1万人、21.1万人、0.7万人和7.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96万人、0.68万人、持平和3.5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女性参保人数达到120.28万人,比2011年增加31.48万人。生育保险达到用人单位全覆盖。

参政议政:妇女全面参与决策与管理

近年来,南充市妇女参政议政和参与决策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在2012年的换届选举上,市、县两级党政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均达到100%。2012年,全市人大女代表114人,妇女代表占全部代表的比重为25.2%。全市政协女委员116人,占全部委员的19.3%。市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超过一半以上,为54.55%。新录用公务员中女性比例达48%。企业董事会成员中女性比例为10.2%。

析存在问题

妇女参政议政的人员比重有待增加

目前,市级人大女代表比例为22.4%,市政协女委员比例为23.6%。从近两轮周期来看,人大、政协女代表、女委员的比例一直维持在现有水平,均低于25%的终期目标,在县(处)级干部中女性所占比例仅为14.2%。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重仅占24%,农村村民委员会中女委员比重也仅占18%,村委会主任中女性比重仅有1%,处于最基层的参政女性比例目前来看,离终期目标还相差甚远。

公共卫生职能仍需强化

政府用于妇幼保健方面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但目前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仍存在重临床,轻保健的现象,各妇幼保健机构和妇幼卫生人员尚未完全切实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突出表现在:一是两个系统管理不到位,管理率提高不明显,南充的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在全省均偏高;二是预防出生缺陷的措施力度不够,新生儿筛查率不高,三级预防措施尚未全面落实;三是基层医疗保健机构管理存在漏洞,质控不到位,存在漏报现象;四是健康教育形式与内容单调,未将妇幼保健知识宣传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高中阶段教育尚需巩固提高

通过《新两纲》的实施,南充在学前教育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目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2.55%,接近93%的终期目标,其中女生毛入学率为90.36%。现在要巩固并重点加强高中阶段女生的入学率,更好地满足女童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教育产业与其他中心城市存在差距

尽管南充教育基础条件优于周边地区,但基础教育设施仍严重不足,与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为此,优先发展教育产业,建川东北及成渝经济区北部教育中心和人才高地,为城市的快速发展增添原动力。

出生人口素质与妇女儿童生存质量有待提高

明确妇幼保健机构与妇幼保健人员的公共卫生职能和职责,突出群体保健,不断提高两个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努力实现网络健全,功能完善,基本满足需要,政府责任到位的发展目标,坚持以妇幼保健专业机构为龙头,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与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为依托,以预防保健为重点,将妇幼卫生服务重心下移,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与妇女儿童的生存质量。

女干部队伍建设比较薄弱

要继续加强女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各级领导班子中女干部的配备比例。不断拓宽发现、培养和使用妇女干部渠道,从女性比较集中的行业、部门、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发现和培养优秀女干部,多吸收管理型、经济型、专业型妇女干部;有针对性地选配妇女干部,并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使用女干部,对特别优秀的妇女干部,要不拘一格,大胆提拔使用,逐步优化妇女干部队伍结构。

(作者单位:南充市统计局)

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 篇4

按照上级有关要求,我县对全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撰写了《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自查预评估报告》。下面将我们的具体做法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如下,请各位领导、同志们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

一、基本情况

XX县辖5镇2乡,总人口23.46万,其中妇女10.58万人,0-14岁儿童 万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按照《XX县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和《XX县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的既定目标任务,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协调、人大监督、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支持配合、广大妇女儿童积极参与的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整体工作格局,有力地推动了规划的实施。广大妇女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取得了“双提高”(妇女儿童地位提高和妇女儿童素质提高),“双促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的良好效果。XX乡、XX镇被评为“两个规划”示范乡镇,XX、XX、XX和XX四个行政村被为“两个规划”示范村。全县妇女发展纲要 1 目标的33项指标中,有32项达到了2010年终期指标;全县儿童发展纲要的17项指标中,有14项已达到2010年终期指标。未达标项目可望在2010年全部达到终期目标。

二、实施《两纲》总体情况和主要成效

(一)妇女参政、议政取得新进展。几年来,在自治区、市妇儿工委的关怀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妇女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妇女参与决策及管理的比例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了领导岗位。目前,县四大班子中有副处级以上女性领导干部4位;全县共有女党员1135人,占党员总数的15%;共有女干部2208人,占干部总数的41%;共有人大女代表47名,占代表总数的27%;共有政协女委员23名,占委员总数的22.5%。

(二)适龄儿童受教育整体水平稳步提高。通过逐年加大投入力度、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开办家长学校等措施,不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改善办学条件,适龄儿童受教育的整体水平逐步提高。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100%,小学五年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女生毛入学率达到98.1%,初中女生三年巩固率达到98.4%。

(三)妇幼卫生保健事业长足发展。不断加大妇女儿童保健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强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建设,对全县乡镇卫生院进行全面改造,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了92%以上。重点开展了育龄妇女、儿童健康普查工作,全县农村孕产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分别达到92%和90%;儿童计划免疫覆盖率达到97.6%以上,常规疫苗接 种率达到99.6%以上;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普查率达到98%;广大妇女性病、爱滋病知识知晓率城镇达到了85%,农村达到了63%。

(四)妇女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依托农发基金等项目支持,加大政府补贴力度,通过建立妇女培训基地,全面进行科技、家政等专业技能培训,为广大妇女就业、再就业创造了大量机会。今年,全县下岗再就业1815人,其中女职工就业616人;输出女劳务人员8952人,占输出总数的3%;再就业培训妇女1296人,农村妇女科学技术普及率达33%。

(五)妇女儿童社会保障救助工作成果明显。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中共有5368名妇女享受了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覆盖率达到 100 %。特殊群体的妇女儿童得到了更多关注和保护,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女性12968人,占总数的55%。享受定期及临时救助的妇女儿童人数逐年增加。

(六)妇女儿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改观。全面实施改水工程,全县农村改水受益率达到90.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3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50.7%。文化、体育、科技活动蓬勃开展,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实施《两纲》的主要做法

总结XX县几年来《两纲》实施工作的基本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妇女儿童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县委、政府把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和规划,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卓资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予以落实。一是制定规划目标。2001年,颁布实施了《XX县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和《XX县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突出了妇女儿童发展的优先领域,明确了妇女儿童工作的发展目标。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县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卒年加大对妇女儿童工作的经费支持,保证了《两纲》的顺利实施。2009年,全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妇幼保健经费、防治防疫经费分别达到8433 万元、58万元、176 万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6610万元、万元 万元。三是健全组织机构。县妇儿工委的28个成员单位全部建立健全了妇儿工委组织机构,并落实编制,配置了联络员,形成了主管领导负责、业务部门分管、任务落实到人的工作运行机制,完善了以妇儿工委为主体、各级妇联组织为骨干、各类民间妇女组织为补充、相互协调配合的性别平等社会化工作体系,为实现纲要的规划目标、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构筑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抓住重点,解决难点,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一是促进妇女就业与再就业。在农村大力开展阳光工程和种养业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多形式、多层次地培训农民;在城镇全面推进“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对就业困难的妇女和贫困家庭子女实施免费培训并优先安排工作。二是扩大妇女儿童接受教育的比例。通过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优化布局、实行两免一补等措施,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均衡 发展,教育的性别差异基本消除,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女学生比例稳步上升。2009年,全县小学在校生8084人,其中女生 人;初中在校生6765人,其中女生 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058人,其中女生1070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270人,其中女生550人;妇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7%。三是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加大基层卫生保健事业投入,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积极推行婚前检查,逐步提高村妇女儿童享受卫生保健的水平和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累计投入450万元经费用于改建和扩建乡镇级卫生院。积极争取项目资金5.5万元,在全县7个乡镇启动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卫生机构对孕产妇的综合管理能力。四是切实保障妇女儿童享受各项文化服务和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组织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对图书、音像、网吧等文化市场的管理,不断完善有利于妇女儿童发展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施纲要和规划的舆论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尊重妇女、热爱儿童的文化氛围,为妇女儿童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五是积极做好妇女儿童维权工作。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自治区相关地方性法规,严厉打击了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有力保障了妇女婚姻家庭权利、人身安全、农村妇女财产权益和流动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逐步构建起了维权咨询、司法保护、社会救助、普法宣传和社会监督等维权网络,推进了妇女儿童工作的法制化进程。六是选好配强村级妇代会主任。抓住 村两委换届的有利契机,我县紧紧围绕服务妇女、发展妇女的工作职责,加强对妇女参与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的领导,依照德才兼备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为全县111个村委会选举配备了108名妇代会主任,全部进入“两委”,达到了预期目标。

(三)加强宣传,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高度重视舆论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开通了与清华大学远程教育网站,在县党校开设了人口理论和优生优育培训班,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了三次优生专题讲座,使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的进步观念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使性别意识逐步进入决策层;通过培训学习向妇女儿童工作者进行宣传,提高做好妇女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使男女平等、儿童优先的社会主流意识不断强化,利于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氛围得到进一步优化。组织有关部门采取电视专题播放、悬挂横幅标语、张贴并发放宣传资料等手段,对婚检的重要性、检查项目、程序等内容进行了宣传,使婚检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提高了婚检的自觉性。

(四)强化管理,完善机制,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一是明确工作职责。坚持目标责任管理,本着条块结合、分工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制定并完善了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实施《两纲》目标责任分解书。二是健全工作制度。实现了妇儿工委办公室工作制度化,健全述职报告、例会、监测评估、奖励表彰等各项工作制度,并执行良好。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政府主管、妇儿工委牵头、成员单位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和上下贯通、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社会化工作机制,推动了《两纲》的全面实施。

四、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存在的问题

我县妇女儿童事业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了一些发展。但从组织的要求、人民的期望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妇女受教育水平、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男性。二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妇女儿童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突出反映在妇女儿童的教育、卫生医疗保健、生存环境和质量及妇女参与政治、经济的能力等方面。三是农村妇幼卫生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的资源短缺、人才匮乏、设备陈旧,资金投入不足。四是婚前医学检查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妇女就业率还低于男性,有的行业还存在性别歧视。六是妇女与儿童的生存环境如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系统还没有健全,一系列工作没法展开。

五、今后实施《两纲》的打算

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 篇5

县劳动局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监察评估工作报告2007-02-06 12:26:47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实施《××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中期监察评估工作报告

评估过程及工作描述:我局成立了两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任组长,主管副职任副组长、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管副职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领导并实施两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

制定评估方案:根据县妇儿工委《评估工作方案》、《目标责任分解书》 的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了评估工作方案。

进行自我评估:我局在2006年3月26日以前完成自我评估工作,并将评估报告报县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

实施纲要情况的评估:

一、基本概况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担负就业、保障、维权三大职能,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和《××县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县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有关规定,五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要求,立足部门实际,切实加大就业再就业帮扶工作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女职工和未成年人劳动保护,维护了广大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二、总体评价

五年来,劳动保障系统紧紧抓住就业、保障、维权三大主线,不断加大就

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努力夸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全力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保障整体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是从女性就业的观念看,有了明显好转。01年到05年,到我县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求职登记的男女比例达到了4 :3,女性的择业意识、市场就业意识和参与社会竞争的意识逐渐增强;二是从女性的从业结构和性质看,有了显著改善。除了传统的服务业、商业等以外,在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如专业技术人员和行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中,女性所占比例也逐步增大。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女职工和未成年人劳动保护,维护了广大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妇女儿童法律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比较和谐的社会氛围。

三、“两个规划”的实施现状及目标完成情况。

我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促进妇女平等就业和参加社

会保障,严厉查处侵害女职工权益的行为,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逐渐加强

女性就业是妇女经济独立、提高妇女地位的关键。我局高度重视妇女就业工作。为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劳动权益,确保男女平等就业、男女同工同酬,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妇女就业、保障妇女权益的政策措施,拓宽妇女就业领域,开辟妇女就业渠道,以促进下岗女工的再就业和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1、妇女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领域逐步拓宽。2005年底,我县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为7638人,其中女性3725人。分行业看,女性较集中在农业、贸易餐饮、社会服务业和教育卫生等行业。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女性择业就业领域逐步拓宽,金融、保险、电子通讯、房地产等新兴行业正在成为妇女就业新渠道。

2、想方设法促进下岗女职工再就业。近年来,由于企业改革改制,全县企业女职工下岗问题十分突出,2005年底,全县下岗职工总数为14300人,其中女下岗职工6912人。为了解决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县政府、我局制定了一系列文件,从财政、税收、银行信贷、收费、技能培训、劳动管理等方面对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做了许多明确规定,为下岗女工再就业提供各种优惠条件,为下岗女工再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局还相继组织开展了“女职工技能竞赛”、“女职工就业标兵评比”等多项促进妇女提高素质和就业技能的活动,在全县广泛宣传报道妇女创业典型,倡导“转变观念、就业路宽”的新观念,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积极开展社区家政服务,开辟新的就业渠道。五年来,全县累计培训下岗女职工3467人次,80%以上的实现了再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实施以来,全县共扶持738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其中女性285

人,占全部人员的%。

3、妇女劳务输出与返乡创业工作力度加大。我局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通过典型带动和优化服务,有序组织农村富余女劳力和城镇下岗女工,实现异地输出和就地转移。仅2004年和2005年,我县劳动务输出中心累计向外输出妇女劳动力49000人。

(二)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发展步伐加快。

2005年,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达26143人,其中女性975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37641人,其中女性127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为34042人,其中女性14230人;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人数为22419人,其中女性12245人;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人数为22419人;女职工参保比例比2000年明显增加。2005年底,城镇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覆盖率达92%。

(三)、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进一

步加强。

我局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深入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切实加强对合同约定内容的审核,注重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监督指导企业落实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的各项规定,从总的情况看,大部分国有企业和管理比较规范的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基本上能够对“四期”女职工予以适当照顾,认真落实男女同工同酬原则。同时以女职工从业较多的服装加工等行业为重点,开展了以劳动合同签订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严厉查处在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强迫女工超时、超强度劳动,违反男女同工同酬原则,及非法使用童工等行为。近5年来无一例违反女职工特殊保护规定的事件发生.2001年—2005年,劳动监察大队通过日常巡查和开展开展专项监察活动,查处用人单位非法使用童工案件11起,清退童工13名。

(四)妇女儿童法律保护意识不断

增强。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普及,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切实维护。我局相关职能部门每年利用“3•8”、“6•1”、等节日开展大型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宣传《劳动法》、《劳动保障监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法律法规,营造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社会氛围,增强了妇女群众的法律意识。

四、主要做法和取得的经验

(一)领导重视,责任落实

我局领导非常重视和关心《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实施工作,于2001年制定出台了《××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妇女发展规划实施方案(2001—2010年》,指定联络员,保证“两个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局长每年都要抽出时间专题听取两个规划工作实施情况汇报2—3次,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针对两个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统一认识,推广

经验、部署工作。有效地推动了两个规划的实施进程。为了保证《方案》各项目标的有效实施,全局自上而下建立了责任到人的制约机制和上下贯通各负其责的工作网络。各部门明确工作目标责任范围,制定考核措施,使目标责任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有效促进了两个规划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强化政府行为,促进就业再就业目标实现

针对女性就业面偏窄,就业意识相对较弱,就业相对困难的实际情况,我们强化三项措施:

一是着重强化就业用工观念的转化。通过街道、社区、企业广泛宣传,尽量避免就业性别歧视,鼓励女性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取得一定的效果。

二是着重强化妇女就业技能的提高。针对妇女特点,多种途径、灵活多样的开展了妇女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工作。确定再就业培训学校9所,专业设置有厨师、面点、美容美发、按摩、装

饰装璜、驾驶等,通过培训,极大地提高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通过再就业培训,有效促进了本地大龄妇女就业。培训后的就业率达80%。同时,积极开展妇女创业培训,参加创业培训的人数122人,其中女性67人,占参加创业培训总数的1/2以上,妇女参加创业培训后,创业项目主要有美容美发店、小服装门市,小商品门市、小饭店等,培训后的创业成功率60%左右。通过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大大提高了妇女就业技能,增强了她们的市场就业竞争力,拓宽了女性就业的渠道。

三是着重强化大龄妇女就业的扶持。2002年起,我们开始实施“4050”再就业援助工程,即对城镇女满40周岁、男满50周岁的大龄人员,通过提供就业优惠政策、发放社会保险补贴等形式,促进就业;2003年,我们又对城镇“4050”人员实施“阳光扶助工程”,即只要有就业愿望,一次申请,提供二次推荐,一个月内实现上岗就业。2001年至今,共

帮助40周岁以上的大龄妇女就业2288人。

四是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强化就业优惠政策的扶持。从2002年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以来,国家、省、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就业再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对妇女就业、再就业的帮扶。通过我县两级劳动保障网络,为求职妇女提供用工信息发布、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劳动保护等一条龙服务。同时,积极开发政府机关后勤、公用企业后勤等公益性岗位,目前,我县409个公益岗位中,下岗失业女工安置占284个,占全部公益性岗位的70%。她们每月不仅可以拿到360元的工资,政府还为其代缴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

(三)、拓宽就业再就业服务渠道。

一是着重强化就业用工观念的转化。一方面,针对企业,我们通过报纸、电台、街道、社区广泛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用人单位和企业主,积极吸纳女

性就业,尽量避免就业性别歧视;另一方面,针对求职女性,鼓励她们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积极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取得一定的效果。在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妇女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其中也包括了不少下岗女工。她们不仅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创业成功,还带动吸纳了一大批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二是完善就业服务,为就业困难妇女开辟绿色通道。开辟了“绿色通道”就业服务窗口,为“4050”失业妇女、失业军嫂和其他家庭生活困难就业要求迫切的失业妇女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个人投保、失业登记、自谋职业补贴等“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为她们就业创业提供了方便高效的优质服务。

三是以市场为依托,促进妇女平等就业。注意收集妇女就业岗位信息,通过每月的劳动力市场招聘洽谈会进行发布,今年上半年提供适合女性岗位数达1500余个。同时,特别重视用人单位对

性别的要求,对妇女能干的岗位,要求用人单位男女兼收,反对性别歧视,倡导同工同酬。对有性别偏见的用人单位,加强宣传教育,使其尽量降低妇女就业门槛,提高妇女待遇,较好的促进了妇女平等就业

(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妇女就业后顾之忧为切实解除妇女就业的后顾之忧,我们采取了三项措施,狠抓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一是加大城镇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各项社会保险的规范和完善,采取多种措施广泛宣传、强化征缴、扩大覆盖面,努力使全体城镇就业妇女都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险待遇。截至2005年12月底,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机关事业养老保险都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不拖一天、不欠一分,不错一人,确保率和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切实保障了包括广大妇女同志在内的所有参保职工的权益。

二是生育保险抓规范。生育保险是

专门针对女性的一项特殊险种,我县的生育保险在92年11就开始开展实施.了切实维护企业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她们在生育期间得到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均衡企业间生育保险费用的负担,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县在1998年7月对女工生育保险进行了改革并下发了安县政(1998)57号文件,该文件规定,从1998年7月1日起我县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资金,由原来按男职工16元/年、女职工20元/年的绝对额缴纳改为按企业职工缴费工资的%缴纳,并建立生育保险基金。我县五年来共有1161名女工享受女工生育保险待遇,待遇支出总额万元,发放率达100%.女工生育保险基金结余万元。

(五)强化劳动保障执法力度,全力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五年来,我局以贯彻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工伤保险条例》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着

重在取消性别歧视和禁止使用童工上下功夫,全力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一是加强女职工就业保护。对劳动合同中涉及女职工权益保护的内容作了重点规范,并积极纠正了用人单位和职业介绍机构在推荐、录用过程中的性别歧视行为,女性从业人员的就业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是加强女职工劳动争议处理。针对近年来女职工劳动争议案件有所上升的特点,劳动争议仲裁部门争取提前介入,不断改进办案方式,努力提高处理女职工权益案件的效率。

三是加强对违法使用童工行为的查处。在搞好日常巡视检查的基础上,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每年都集中力量,开展一次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的专项检查活动,重点对纺织、服装、制造、砖瓦窑厂、饮食服务等使用女工比较密集的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拉网式排查。2001年—2005年,我劳动监察

大队通过日常巡查和开展开展专项监察活动,查处用人单位非法使用童工案件11起,清退童工13名。并对违反法规的企业进行了罚款,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使我县的经济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为了方便群众举报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女职工、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和非法使用童工的行为。我们开通了投诉热线5966110,由专人24小时值班,做到来电有人记录,来信有人登记、来访有人接待。能在第一时间接受举报投诉和查处用人单位违反女职工、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和非法使用童工的行为,真正发挥“劳动110“的作用,及时有效维护女职工、未成年工的合法权益。现在在××县,无论用人单位还是广大职工,很多人对5966110这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举报投诉电话都耳熟能详。

五、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局在促进妇女就业再就业、保护女职工权益和禁止使用童工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实事求是的分析,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女性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首先,县域经济重体力劳动岗位较多,不适合女性;其次,家庭妇女比重还很大,即使有就业岗位也无法上岗;第三,在劳动力供求矛盾相对突出的情况下,招聘用工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依然存在;第四,相当一部分失业女性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职业技能偏弱,再就业难度较大;第五,女性就业结构、就业层次有待进一步合理优化;第六,农村妇女就业很不充分,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任务十分艰巨。

(二)、违法使用童工的现象依然存在

由于企业用工管理不够规范,对外来人员中的年龄掌握不清,了解不够,导致使用童工的行为时有发生。使用童工的企业多为餐饮、服务、建筑等行业,流动性大,人员更换频繁,加之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害怕打击报复,不

敢检举揭发。给监察执法带来了一定难度,也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没有女工生育定点医疗机构。

针对这一情况,我局正在与有关单位进行磋商,准备设立女工生育定点医疗机构,参保职工在生育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因生育所发生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这样有利于减少企业的社会性事务又进一步增加了基金管理,确保基金不流失。

(四)、妇女儿童生存的自然、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五)、对弱势妇女儿童的社会救助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六)、流动人口中的妇女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六、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一是大力宣传,提高认识。实施《2001-2010年××县妇女儿童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此,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2001-2010年××县妇女儿童规划》的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各界对《规划》的知晓面,提高知晓度。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各级领导对《规划》的认识,使他们能从纷繁的经济工作中挤出时间关心和支持《规划》的实施工作;另一方面各部门是《规划》目标的具体落实者,只有提高了认识,才能将《规划》目标与自身工作特点有机结合并加以有效落实,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二是发展经济,增强实力。在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优先安排,开发适合妇女特点的发展项目,发展妇女就业为主的经济实体。三是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努力营造和平、稳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二)、完善妇女平等参与经济发展、平等就业的法规政策,广开就业渠道,为妇女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开展针对妇女特点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根据妇女职业的需求和妇女从业的特点,利用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开展面向妇女的转业、转岗培训,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提高妇女从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中,使妇女充分享有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保险待遇。

(三)、进一步加大女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体系的作用,在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方面为女性求职者实行一条龙服务,进一步优化女性从业人员就业、择业、创业的大环境。大力贯彻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的帮扶作用,继续深化再就业工程和春风行动,积极鼓励和引导城镇失业女性自谋职业、自主择业、自强创业。同时按照统筹城乡就业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女性的就业培训工作力度,帮助她们切实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技能,提高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就业竞争能力。

(四)、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工作重点,集中力量攻坚,努力使所有城镇女性从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险体系。逐步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鼓励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参加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为农村女职工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险保障。按照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协同推进的工作思路,加快生育保险制度建设,尽快出台我市生育保险管理办法,继续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五)、进一步加大女职工和儿童权益保护力度

坚持“日常巡视、专项检查、举报专查” 的监察执法机制,在平时对用人单位进行抽查的基础上,每年开展l-2次女职工特殊保护和禁止使用童工的专项检查,对职工的举报投诉坚决一查到底,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争取彻底杜绝违反女职工特殊保护要求和违法

使用童工现象的发生,全力维护起女职工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县人口计生局妇女儿童工作总结 篇6

2010年妇女儿童工作总结

县人口计生局妇女儿童工作在县妇联的领导下,在局党组及的支持、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人口计生中心工作,发挥宣传、服务、援助、建议等职能,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引导妇女群众立足岗位,勤奋敬业,努力学习,快乐生活,提高妇女自身素质,为梁山健康持续发展,建设魅力梁山献计出力,有效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现将2010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进一步推进了妇女儿童工作 维护妇女及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事关每个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的宏图大业,我局历来十分重视妇女儿童工作。紧紧围绕局党组的工作布局和要求,上下齐心,密切配合,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开展有益于妇女儿童健康发展的活动,进一步促进妇女儿童维权工作。

二、以维护妇女权益为重点,加大妇女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强化学习教育,提高妇女思想素质是妇儿工作重点。一年年来,我局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中心和司法所作用,及时做好《未成年人保护法》、《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有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利益的法律、法规宣传。以文化、卫生、科技、法律下乡、“三〃八” 1

妇女维权周等活动为契机,开展“拒绝家庭暴力,共创美好家园”、“送法到妇女手中”等专题活动,提高广大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增强维权本领。配合各乡镇(街道)重点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和基层人民调解工作,重点抓好农村家庭婚姻纠纷、赡养纠纷、征地拆迁等过程中妇女权益维护,让她有体面生活有尊严生活。同时,我局积极倡导关爱女孩活动及“双进”活动的开展,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近年来,我们计生局率先向全县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实行优先、优惠利益导向机制的奖励,使计划生育家庭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地位上受奖励。

三、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工作自身建设

1、加强学习。学习是一个过程,学习是长期的,学习是全方位的,提高素质唯有如何学习是根基性的。县人口计生鼓励职工特别是女职工提高学历,提高工作技能。

2、进一步改进作风,提高妇女工作实效,女职工在做好局党组分配工作的前提下,积极争取领导对妇女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发挥好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四、切实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生殖健康水平

为进一步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在全县营造关注青少年生殖健康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县人口计生局在全县青少年中启动青少年生殖健康宣传教育项目,开展一系列青少年喜闻乐

见的生殖健康教育活动,增强了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了人生技能,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一是立足学校,建设青少年成长环境。把学校作为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宣传教育的主阵地,通过“三个一”(设置一个“悄悄话儿悄悄说”咨询电话、开设一堂青春期课堂、送一本“花季知己”书)活动使青春期性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帮助青少年了解、掌握青春期保健知识。同时,成立“青少年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培训中心,聘请国家、省、市专家为基层人口学校教师、技术服务人员、生理课教师、基层协会秘书长等宣传教育骨干为3895人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讲座。

二是部门联动,加强校外青少年人生技能的培训。县人口计生局与教育、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在学校、社区举办生殖健康、预防艾滋病等生活技能培训班,发放避孕药具、青少年生殖健康宣传品;对外出打工的青少年进行生殖健康、预防艾滋病等生活技能培训,提高他们自我保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开展活动,营造社会关爱氛围。利用双节、五一、十一、世界人口日、《公开信》发表纪念日等重大节日,举办社会性的公益宣传活动,青年大型集体婚礼,组织青少年计生春联书法赛、独生子女家庭运动会等活动,在广大青少年中弘扬了新风。另外,还组织青春期生殖健康图片展,巡回各学校、社区、工厂展出,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好评。

四是发放宣传品,满足青少年生殖健康科普知识的需求。2010年以来,县人口计生局先后印制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折页《红丝带行动》10000份、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书签10000个,青少年生殖健康宣传单20000份发放到广大青少年的手中,使他们掌握了社会自身需要的生殖保健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生殖健康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

青少年生殖健康宣传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改善了青少年生殖健康状况,增进了青少年健康、安全和负责任的生殖健康行为,使其掌握生殖健康知识和生活技能,唤起了全社会对青少年生殖健康的广泛关注。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妇女、儿童文化生活

1、“

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县人口计生局分别组织妇女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参观,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使传统节日活动更有活力和生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妇女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县人口计一局局党组非常关心贫困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在“六一”儿童节,我局妇儿工委的同志们到马家镇慰问了对口帮扶困难家庭和计生三结合家庭的孩子,送去了学习必需的钢笔、书包等文具。同时,对本局职工的孩子们也非常的关爱。“六一”儿童节前夕,为14岁以下的儿童送去了节日礼物,并祝愿孩子们幸福、快乐!

浅议拐卖妇女儿童罪 篇7

关键词:拐卖,犯罪对象,数罪并罚

我国1979年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了拐卖人口罪, 这里的人口显然在外延上要大于现行刑法中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犯罪对象。全国人大常委会1991年9月颁布了《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 把妇女、儿童作为重要保护对象。在此基础上, 1997年新刑法第二百四十条规定了拐卖妇女、儿童罪, 犯罪对象仅限于妇女、儿童, 而把原来包括14周岁以上男性在内的犯罪对象排除在外。

近些年来, 黑砖窑等事件让人们看到了拐骗成年男子、买卖成年男子的事实的存在, 而通过拐卖人口非法取得人体器官的新闻更是数见不鲜。对此类案件, 在追究案件责任人时, 只能按照其他的罪名进行处罚, 如黑砖窑事件只能依照非法拘禁罪和强迫职工劳动罪定罪处罚, 这样的认定受到广泛的争论。从构成要件上来看, 拐卖妇女儿童罪所侵害的客体主要是公民的人身权利, 虽然相较于14周岁以上的男性来说妇女儿童的人身权利更容易侵害, 但是权利不分大小, 人身自由权作为人人共有均有的权利更是如此。在犯罪的客观方面上来说, 相对于非法拘禁和故意伤害来说此类行为更符合拐卖的行为, 因为犯罪份子所实行的行为多属于拐骗、中转、接送、收买、贩卖, 而不是在非法拘禁和故意伤害中的暴力等其他手段限制人身自由和侵害人身权利的行为。而在黑砖窑和拐卖人口非法获取人体器官的案件中, 非法拘禁和故意伤害的行为多半为收买被拐卖人口的行为人所为, 对直接拐卖人口的犯罪分子适用这些罪名, 在定罪的准确性上大打折扣, 处罚没有针对性, 不符合罪刑责法定和主客观相统一的刑法基本原则。相比非法拘禁罪来说, 无疑拐卖妇女、儿童是一个重罪, 所涉及的犯罪行为更为广泛, 更能更好的涵盖这些行为。

从犯罪分子的主观上来说其拐卖14周岁以上的男性的行为并不是直接有着非法拘禁或者是故意伤害的故意, 而是出于将人生作为商品而进行买卖的故意。从现实和危害性后果来看, 对14周岁以上的男子同样适用拐卖罪可以更好的维护刑法的正义, 更加准确的处理这些将人身当作商品买卖的行为。因此不宜把14周岁以上的男子排除在犯罪对象之外。

刑法第二百四十条规定了对拐卖妇女儿童罪加重处罚的情形, 根据刑法第240条第1款第3项, 立法者规定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 将奸淫所拐卖的妇女作为本罪的一种加重情节。对此, 有研究者对此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如陈兴良教授认为, “将在拐卖妇女、儿童过程中强奸妇女、奸淫幼女的行为以拐卖妇女、儿童罪一罪定罪 (尽管处罚可以很重) , 其结果是在有意无意中贬低了数罪并罚制度的作用, 不利于刑法分则与刑法总则规定的协调发展。[1]在拐卖妇女、儿童过程中, 兼犯有强奸犯罪, 本来是一人犯数罪, 理应实行数罪并罚, 但法律却将强奸犯罪规定为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加重情节, 值得反思。[2]陈兴良教授认为, 这样的规定不利于体现数罪并罚制度的价值, 笔者同样比较推崇陈教授的观点。

在本条文中, 立法者所使用的术语为“奸淫”而非解释者所认识的“强奸”, 按照通常的理解“奸淫”应当比“强奸”的范围更为宽泛。[3]其应当包括1、强奸, 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依靠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使受害妇女不能反抗, 从而违背妇女意志与其发生性行为。2、除使用暴力手段以外的行为在拐卖过程中违背妇女意志与被拐卖妇女发生不正当性行为。这里的强制手段应当理解为不属于强奸罪中的暴力手段, 而是利用被拐卖妇女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实施奸淫。[4]有学者认为在第二种情形之下, 因为加害人没有采用强奸罪中的暴力、胁迫等其他手段而不符合强奸罪构成要件。但是在拐卖过程中被拐卖者的人身自由受到绝对的限制, 受害人陷于危险的境地, 对自己以后的遭遇不能预计, 出于对自己的安危的考虑, 不敢反抗或者是不能反抗, 与加害人发生关系并非出于自己真实的意志, 受害人在第二种情形遭到奸淫, 应当认为符合强奸罪中规定的非暴力其他手段。

在拐卖妇女的过程中奸淫被拐卖妇女, 加害人所侵犯的是不同的重大法益。对性权利这一法益在客体特殊保护上体现的罪名有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等, 这些罪所保护的对象只包括女性的权利, 而本罪既是对人身自由权和也是女性性自主权的侵害。出于对妇女性自主权的特殊保护一般原则在这种情节中不应当按一罪处罚。在拐卖妇女的过程中奸淫被拐卖妇女属于行为加重的情节, 既然属于行为加重情节则不能适用在罪数理论上结果加重从一重处罚的刑罚方式。在拐卖妇女中, 加害人的行为已经通过绑架, 拐骗等达到了限制受害人人身自由, 控制受害人用以出卖的程度, 而加害人所实施的奸淫行为不是为了达到上述程度而必须, 因此加害人所实施的奸淫行为不能被拐卖妇女罪所列举的行为所包含, 按一罪进行处罚无法对妇女的性自主权进行直接有效地保护。

对比其他罪名如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中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后, 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 对行为人以强奸罪和收买被拐卖妇女罪实行并罚。不难理解, 在拐卖妇女的过程中奸淫被拐卖妇女无论从社会危害性上还是在加害人的主观故意上都要比收买被拐卖妇女而与之发生性关系严重, 而在拐卖妇女罪中适用数罪并罚而在拐卖妇女罪中适用一罪毫无疑问造成了刑法内容上的前后矛盾。同样在组织他人偷越国 (边) 境罪中对被组织人有强奸行为的按照数罪并罚的规定, 在运送他人偷越国 (边) 境罪之中对被运送人有强奸行为的也适用数罪并罚的规定。因此, 拐卖妇女过程中奸淫被拐卖妇女的应当认为是强奸罪和拐卖妇女罪同时成立而数罪并罚。

参考文献

[1]陈兴良.刑法学[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2]陈兴良.罪名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3]陈国庆, 韩耀元, 宋丹.<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解读[J].人民检察, 2001 (09) .

妇女儿童:四川的半边天 篇8

妇女篇

实现平等就业和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

基本实现平等就业。十年来四川省就业人员中女性所占比例均在45%以上,接近劳动年龄人口女性所占比例。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女性比例37.5%,比2000年下降11.6个百分点。

基本获得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2010年末,四川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女性527.6万人,医疗保险女性1002.1万人,失业保险女性192.4万人,工伤保险女性210.7万人,均比2000年大幅度增加。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84.2万人,其中女性217.1万人,占44.8%,比2000年提高8.6个百分点。

保障女职工享有特殊劳动保护。四川省已建工会企事业单位执行《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的企业3.82万个,占46.5%;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企业4.0万个,占44.5%,分别比2004年提高30.7个和25.4个百分点。针对非公企业女职工和女农民工劳动生产安全问题,已采取措施确保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深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管理

2010年末,四川省女性公务员121138人,占27.4%,比2000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省(部)级、地(厅)级、县处级女干部分别占11.6%、13.2%、18.7%,分别比2000年提高5.1个、2.7个和2.8个百分点(见表1)。

女性有更多获得良好教育的机会

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四川男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差异逐渐缩小。2010年末,四川省小学适龄女童净入学率99.3%,小学女童五年巩固率93.8%;初中阶段女生毛入学率110.9%,初中女生三年巩固率94.4%。

女性接受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比例提高。2010年,四川省高中阶段女性毛入学率78.3%。本专科在校生108.6万人,女生占50%以上。在校女硕士、女博士分别占44.5%和30.1%。高等教育女性毛入学率达到20%左右。

妇女终身受教育水平提高。2010年末,成人初中在校女生人数1.3万人,成人本专科在校女生人数15.1万人,占48.1%和50.3%。成人高等学校女性在校生比例由2001年的47.2%提高到2010年的50.3%。

妇女健康得到了更坚实保障

十年来,四川在保障孕产妇安全分娩、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保障妇女卫生保健服务、加强性病和艾滋病防治工作都取得了成效。(见表2)

儿童篇

确保少年儿童的健康水平

降低儿童死亡率。四川省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2010年,四川省婴儿死亡率下降到12.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16.9‰。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儿童肺炎死亡率、儿童腹泻死亡率总体均呈下降趋势。

提高儿童健康水平。2010年,四川省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80.5%,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均稳定在90%以上。2010年末,四川省各类儿童福利机构数、床位数、集中养育弃婴与孤儿人数分别比2000年增加48个,4419张和2119人。21个市(州)都拥有1所以上具有养护、医疗康复、教育能力的儿童福利院。

教育是儿童发展的核心

巩固发展基础教育。四川巩固发展基础教育成绩显著。(见表3)

重视学前教育。2010年末,四川省幼儿园9483所(未含小学附属幼儿园和学前班),其中:公办幼儿园1477所,民办幼儿园8006所;在园幼儿人数188.7万人;幼儿专任教师51909人;四川省已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225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2.5%,呈提高趋势。

努力发展特殊教育。2010年末,四川省特殊教育学校100所,其中5所开设了高中阶段教育。在校适龄残疾学生41767人,专任教师1572人。特殊教育学前教育从无到有,已有6所学校开设学前聋儿和智障康复培训和教育。

提高教师素质。2010年,四川省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63%、98.30%、93.54%,比2001年分别提高2.77个、11.23个和25.11个百分点。

优化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四川省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开展了青少年尤其是流浪乞讨青少年、艾滋病致孤儿童、闲散青少年、农村留守学生的关爱教育活动;同时开展网吧综合治理、手机涉黄整顿、家庭暴力遏制专项整治。

努力营造文化环境。少年儿童图书、期刊和音像制品都保持了逐年增长的态势。文化部门积极为儿童创作演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为儿童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产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

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完善救助体系。2010年末,四川省依托救助管理站建立了81个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形成了较完善的救助管理工作体系和以10个跨省救助管理站为龙头,以21个市(州)救助管理站为支撑,以县(市、区)救助管理站为依托的救助管理服务网络体系。

维护儿童权益,预防青少年犯罪

打击犯罪活动,遏制侵害儿童的行为。2001~2010年,公安机关共破获拐卖儿童案件653起,解救被拐儿童1153人。省公安厅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共同建立起了四川省“被解救妇女儿童中转、康复、培训中心”,对562名被解救妇女儿童开展了培训、康复工作。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预防青少年犯罪。开展“让法制进校园,让法制进家中”等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法制辅导员定期到学校上法制课,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延伸到社区,扩大教育覆盖面。四川省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呈稳定下降趋势。

上一篇:优雅的近义词-优雅的反义词&造句及释义下一篇:西湖镇中心校2011—2012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