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软件质量管理的看法和建议(精选8篇)
对软件质量管理的看法和建议 篇1
1.结合IT项目管理所学内容,谈谈你对软件质量管理的认识和建议;
认识:
软件质量,即对用户在功能和性能方面需求的满足,对规定的标准和规范的遵循以及正规软件某些公认的应该具有的本质。而软件项目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计划编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三个过程域。
质量计划是质量管理的第一过程域,它主要结合各个公司的质量方针,产品描述以及质量标准和规则通过收益、成本分析和流程设计等工具制定出来实施方略,其内容全面反应用户的要求,为质量小组成员有效工作提供了指南,为项目小组成员以及项目相关人员了解在项目进行中如何实施质量保证和控制提供依据,为确保项目质量得到保障提供坚实的基础。编制质量计划通常采用流程图、因果分析图等方法对项目进行分析,确定需要监控的关键元素,设置合理的见证点、停工待检点,并制定质量标准。软件质量保证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质量管理过程,也是CMM/CMMI和ISO 9000的中心议题,是贯穿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经常性地针对整个项目质量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检查与改进等工作,向管理者、顾客或其他方提供信任,确保项目质量与计划保持一致。质量控制是对阶段性的成果进行检测、验证,为质量保证提供参考依据,它是一个PDCA循环过程。
看法与建议:
质量,进度,成本三方面的平衡的重要性。
质量固然在软件企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企业的生存发展,是不是才是最重要的呢?答案绝对是肯定的。一家企业如果生存都有威胁,还谈何软件质量呢。因此,质量,进度,成本这三方面的平衡就显得异常重要了。软件界已经达成共识的:
影响软件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的因素主要是 “人、过程、技术”。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三个因素中,人是第一位的,这很清楚的表明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而高质量未必代表必胜的优势,因为高质量也常常不被顾客所接受,同时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质量的提高往往要以人力、物力、技术、信息、管理等成本的追加为代价,这最终会抵消质量提高所带来的利润优势。特别是当产品质量普遍得到提高,使竞争者处于大致相同的质量水平时,质量,成本,进度这三方面的协调,就成了取胜的关键。简而言之,软件质量并不是唯一的,软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才是王道。
借鉴印度软件项目的管理
众所周知,印度已成为世界上软件业增长最快的国家,目前每年软件业产值达数十亿美元,并且还在以每年30%~50%的速度增长。比较我国和印度的软件产业,就不难发现:中国拥有巨大的软件市场和世界公认的软件开发资源,在基础研究和对技术前瞻性的把握上,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整体社会经济环境而言也优于印度。但当今中国软件企业的发展大多都是小作坊的模式,而印度一开始就立足于美国软件服务业,并遵循软件发展的模式,与国际接轨。如果我国的软件企业不能解决管理上的问题,那软件质量就无从谈起了。我国的软件质量要得到有效的保证,那必须在企业建立完整的组织结构,同时对开发过程加以监管。我们不妨借鉴印度的管理经验真正领会并付诸实践,增强我国软件企业的过程管理,完善企业的组织,利用自身的优势,遵循软件发展的模式,把印度的管理经验真正领会并付诸实践,相信对我们的民族软件工业一定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软件质量管理的看法和建议 篇2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相关政策梳理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 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2006年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完善和推进地方部门预算改革的意见》中, 要求“探索建立地方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要“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深化预算改革, 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
2009年财政部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将当前财政工作的重点之一确定为“全面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严格预算管理, 强化财政监督, 提高财政资金绩效。”2009年6月财政部印发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绩效评价的对象、范围和评价重点。自此, 财政绩效评价从中央部门到各省全面推开。
2011年4月财政部为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不断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规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行为, 重新修订并且印发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新增内容有:要对部门整体支出进行绩效评价;预算部门要将绩效目标编入年度预算, 并随预算调整而进行调整;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 勇于探索, 先易后难, 优先选择民生支出和社会公益性较强的项目等进行预算绩效管理试点, 积累经验, 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基本支出绩效管理试点, 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管理试点和财政综合绩效管理试点。
2011年7月, 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意见》, 这是我国关于预算绩效管理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指导意见》指出, 推行预算绩效管理要将绩效管理理念融入预算管理的全过程, 使之与预算编制, 预算执行, 预算监督一起成为预算管理组成部分, 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 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二、省级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1. 有利于缓解财政收支矛盾。
近年来, 我国各省财政收支不平衡问题日益显现。其主要原因是在收入增加的同时, 省级财政支出扩展, 且财政支出的效率不高。特别是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发展科教文卫等公益事业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为了缓解财政收支矛盾, 有效控制财政运行风险, 确保各项事业顺利进行就需要“向管理要效益”, 强化对财政支出的绩效管理, 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
2. 有利于解决省级财政资金管理缺失的问题。
加强省级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对于提高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 挽救财力损失非常迫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有利于改进省级财政支出分配方式, 提高省级财政支出使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目标, 使财政支出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
3. 有利于优化省级财政支出结构。
长期以来, 省级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 支出效率低下, 财政资金使用部门要钱随意, 花钱随便。开展绩效评价可以规范部门要钱和花钱行为, 引导财政性资金投入到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好的项目, 从而实现财政支出结构的自我优化。
4. 有利于健全省级公共财政体制。
在公共财政框架下, 预算的编制, 预算的执行和预算的监督相分离是公共财政体制的基本要求。
三、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成效
根据国家财政部的要求, 按照“建制度、重试点、抓研究、建队伍”的思路, 2001年全国在各省开始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在经历了试点阶段——扩大试点阶段———升华阶段后, 摸索出一些经验, 取得了初步成效。
1. 推动了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的初步建设。
以山西省为例, 2004年根据财政部的部署, 山西及时制定了《省级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办法 (暂行) 》, 并在教育、科技、环保、农业综合开发等领域积极开展试点工作。随后根据试点工作的进展, 又制定了具体的绩效评估办法:《省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考评管理试行办法》、《山西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及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省级农口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考评试行办法》、《山西省财政厅省本级财政预算管理程序和办结时限的规定》等文件。
2. 省级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由选择性试点到全面铺开,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效果已经显现。
以广东省为例, 从2003年试点以来, 对教育、交通的专项补助和贴息贷款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商业企业集团公司资产重组财政专项补助资金项目等, 开展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效果良好。
3. 建立了稳定且专业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构。
为了做好本部门的具体评价工作, 各省财政专门建立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构, 同时还充分发挥资产评估等社会中介组织专业优势, 引入中介机构, 接受相关单位委托对财政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山西省财政厅着手引入中介机构, 邀请资产评估机构参与绩效评价, 提升了本省的绩效评价水平, 初步形成了“财政委托、协会引导、中介机构参与”的具有山西特色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模式。
4. 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得到完善并日趋细化。
山西省财政根据财政部的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和指导意见, 结合本省实际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对绩效评价项目的确定, 组织机构的建立、评价方案的选择、评价工作的实施、评价报告的撰写等做出明确规定和初步规范。
5. 初步建立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信息库。
省级财政在评价时注意总结收集资料, 对并资料进行分析、加工整理, 提高了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效率性, 为以后工作积累了有价值的素材。有的省还建立了参与评价的中介机构库, 绩效评价专家库, 绩效信息评价网站。
四、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 绩效评价工作起步顺利, 基本满足了当前工作的需要, 但与既定的目标还存在一些差距, 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1. 从各省的情况看主要以财政支出项目评价为主, 综合评价还未开始, 评价结果多数停留在预算执行结果和问题分析上。
2. 专业的评价人才严重缺乏。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象涉及项目、单位、部门乃至全省的财政资金, 参加财政绩效评价的工作人员, 既要熟悉财政预算知识, 又要熟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既要擅长组织项目管理工作又要了解国家政策和部门职能;既要擅长信息处理又要掌握评价技能, 但现实中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
3.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结果没有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大多的财政绩效评价没有建立在财政预算和部门预算的基础上, 有些预算取决于领导的重视程度。绩效评价结果仅仅作为部门项目建设运营的档案保存, 没有成为指导财政实践的重要参考指标。
五、对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建议
针对上述提到的问题, 应从以下方面强化工作:
1. 进一步完善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制度建设。
各省要尽快出台与预算编制相关的法规制度和办法, 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都能遵循一定的制度规范。要在落实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基础上, 研究制定一系列涉及绩效评价细化、量化的制度规范, 在财政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2. 健全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层次体系。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有针对性。如果不了解财政绩效评价的特点, 简单套用一般项目评价方法, 很难达到财政绩效评价的目的。从各省开展绩效评价的情况看基本上遵循了“项目—单位—部门—综合”以及先重点项目后一般项目的路径。使绩效评价循序渐进, 由点到面, 确保了财政支出绩效工作进展稳妥顺利。由此看来, 评价工作的分类有明显的层次性。工作中要先选择社会公众比较关心的重要的公共支出项目作为评价的重点, 以较好地回应大众的关切, 在此基础上, 逐步拓展整个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
3. 设立财政绩效评价的组织框架机构。
首先要具有强有力的、高度权威的领导, 这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进展的组织保证。省级应成立由人大、政府、财政、审计、咨询专家、社会中介机构共同参与的领导机构, 专司其事, 统筹领导全省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各单位部门对此项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其次要有素养的合格人才。要创造条件把优秀人才吸引过来, 吸收专家和学者参与绩效评价。对现有人员要强化培训, 提高他们的政策法规的把握能力, 评价过程对所涉及知识的理解能力, 先进技能的掌握的运用能力, 数据参数的搜集能力和相关理论的研究能力。
4. 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指标设计要把握原则性、目的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全面性和精简性相结合的原则, 完整性和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作为一种公共产品, 还需要我们展开更全面深入的研究。
摘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能够为提高财政管理绩效提供扎实的数据基础, 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文章首先回顾和总结了近十年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政策依据;然后在简要介绍省级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本情况, 并对形成的根源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预算绩效管理
参考文献
[1]白文杰.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4.05
[2]上海金融学院城市财政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城市公共财政绩效评价实践与探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3.05
对软件质量管理的看法和建议 篇3
一、当前我国企业领域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第一,部分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型行业进入痛苦转型阶段。经济增速下台阶情况下,煤炭、钢铁、有色、建材等传统重化工企业正处于稳增长和调结构的矛盾集中发生阶段,过去的黄金发展时期已经结束,目前已经进入寒冬季节,企业压力空前加大。一季度,全国煤炭产量和销量同比下降0.1%和0.66%,全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2.5%,山西、陕西、内蒙近半数煤矿停产;全国铁、钢、材产量同比分别增长0.1%、2.4%和5.3%,远低于2013年同期铁、钢、材产量增幅7.6%、9.1%和11.2%的水平。以煤炭、钢铁为支柱产业的黑龙江、河北、山西、河南等省一季度经济增速只有4.1%、4.2%、5.5%、6.6%,面临前所未有的稳增长、稳就业压力。
第二,国有资产规模大、行业占比高的部分行业对市场信号不敏感问题突出。煤炭、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中国有资产规模大、行业占比高。在经济增速下台阶背景下,这些行业出现了“价格越下滑,生产越扩大”的“以量补价”行为。比如在煤炭价格持续下滑、社会库存居高不下、行业经济继续下降的情况下,民营煤矿纷纷主动停产减产,而国有煤矿却受体制机制制约,产量不降反增。钢铁行业在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连续6个月低于100点情况下,钢铁产量仍较快增加,更加剧了行业经营压力。相反,在一些国有资产规模小、占比低的行业如纺织、家电等,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能够灵活反应市场供求关系、初步具备技术创新和品牌优势、若干行业龙头企业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的格局。
第三,商业银行对实体企业的信贷控制和盘剥十分严重。这个老问题至今还没解决。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和非金融企业业绩出现严重分化势头,上市银行利润增长情况普遍超出预期。一季度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13.7%、13.9%、10.4%,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分别实现净利润40.8%、15.1%、14.8%。统计数据显示,2513家上市公司一季度的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4%、8.6%,剔除银行业后分别同比增长5.2%和4.5%;从环比看,2513家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环比分别增长-13.3%和15.0%,剔除银行业后分别增长-16.2%和-9.0%。从调研企业看,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控制和盘剥主要体现在限贷、压贷、收贷后不放贷等行为上,许多优质企业反映流动资金缺乏。比如钢铁企业反映,银监会今年对钢铁企业削减了20%的信贷,一刀切的信贷行政命令,让不该倒的企业倒了。广西一家制药企业反映,现在很难从银行贷到款,每年需要的17亿元贷款都要经过担保中介才能贷到,资金成本达到17%。
第四,煤炭、棉花、糖等行业企业面临不公平的市场环境。煤炭方面,由于进口煤炭质优价廉,加之进口煤炭零关税、出口煤炭征收10%关税的政策,我国进口煤炭大幅增加,客观上对当前形势严峻的本土煤炭企业形成巨大冲击;同时,许多省份仍然在向煤炭企业收取20—50元/吨的煤炭价格调节基金,铁路部门仍然向煤炭企业收取煤炭铁路建设基金以及大秦铁路等四线煤炭特价运费,加重了本土煤炭企业负担。棉花方面,由于棉花收储政策和进口棉花配额政策,国内外棉花出现巨大价差,原料供给缺乏市场调节严重制约着国内棉纺织企业的发展;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目前还没产生效果。糖方面,近两个榨季国内生产和需求基本平衡,但由于国外低价进口糖大幅增加,使国内糖价格失去平衡,进入2013—2014年榨季以来,国内糖价格从过去每吨7000多元高价一直跌到4000多元,而国内糖生产成本整体在5300元/吨左右,制糖企业亏损严重,目前拖欠蔗农欠款高达190亿元,一些制糖企业给蔗农的糖料款至今才兑付到1月份,蔗农再生产已经受到较大影响。
综合来看,在当前“不刺激、中性货币、向改革要动力”等政策作用下,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确面临空前的增长压力,新的增长动力短期内难以弥补重化工业下滑的缺口。因此,当前乃至今后两三个季度,若干以重化工为支柱产业的省区,仍然要承受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带来的巨大压力,特别是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这一方面是经济结构调整呈现积极变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必然要付出的代价。值得重视的是,尽管在当前严峻形势下,企业并不希望政府因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强刺激政策,而是希望政府能在宏观经济处于合理区间的窗口期,继续锐意改革,清理并取消各种阻碍统一公平市场形成的条块分割障碍,清理并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和基金项目以减轻企业负担,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腾出空间和余地。
二、推进我国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去年以来,新一届中央政府积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制定经济运行合理区间,在此条件下向改革要动力、向调结构要动力、向惠民生要动力,不采取短期强刺激,不扩大财政赤字,也不放松或收紧银根,宏观经济实现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局面。面对当前复杂形势,我们建议政府既要冷静观察、保持定力,又要未雨绸缪、主动作为,通过放松管制与加强监管和服务,最终促使市场能够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此我们建议如下:
第一,要继续坚持宏观调控的目标区间论,不搞短期强刺激,以进一步稳定企业的政策预期和市场预期。首先,中央政府要冷静观察保持定力,只要宏观经济运行在目标区间范围内,政府就不必采取特别的刺激政策,不能被短期内部分地区和行业的较低经济增速吓怕;同时要做好各种政策预案,增加政策工具储备以备不时之需,根据形势变化合理调整政策力度。部分重化工企业反映,当前行业正处于寒冬期,如果发展形势持续恶化或者政府仍然没有采取大规模刺激政策,那么就要进行剥离部分无效低效资产。其次,要充分利用经济增速下台阶的倒逼压力和“改革窗口期”,稳步推进各项解放生产力的体制改革,为中长期的经济健康增长、高质量增长创造良好环境。再次,要鼓励地方政府继续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宁愿把经济增速降下来,也要勇于追求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鼓励合理的、没水分、有质量、有效益、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经济增长。中央政府要采取各种有利于创业、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帮助地方政府缓解经济增速下降导致的就业压力。
第二,要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长期的利率管制最终形成了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利润鸿沟。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要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形成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形成优胜劣汰而不是优劣俱汰的结果。首先,不要把煤炭、钢铁等行业标签化为产能过剩行业进而实施限贷令。产能过剩行业中也有优秀的企业,不能对所有企业搞一刀切,造成好的不好的企业都死掉;要支持产能过剩行业中的优秀企业继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甚至进行并购重组。其次,要增加金融企业的自主权,鼓励金融企业进行价值投资。行业最困难的时候,也可能是较好的投资时机。只有依靠对市场的精确研判和把握,金融企业才能优胜劣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金融企业。
第三,要探索以钢铁等行业为试点,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增强国有资本对市场信号的敏感性和灵活性。钢铁等两高一资行业出现如此严峻的局面,与行业中国有资本布局规模大、比例高、灵活性不足等直接相关。不妨以钢铁或煤炭行业为中央国资国企改革试点,重点推进少数几家中央国有钢铁或煤炭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包括母公司股份制改革和国有股减持试点;在企业双方自愿情况下,可以批准中央国有钢铁企业与大型民营钢铁企业的相互持股或合并重组,形成具有区域规模、核心竞争优势的真正按照市场信号活动的市场主体。
第四,要以环境保护为红线,坚决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标准,并引入专业行业协会在内的第三方监督机制。对于煤炭、钢铁等两高一资行业,必须做到环境保护的硬约束,严格执行新修订《环境保护法》及相关节能环保标准。首先,要强化环境保护部门对于节能环保法律和标准的落实,特别是要在大气污染防治、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等方面下大力气,出重拳。不管涉及到什么企业,经过治理仍不达标的要坚决关停。其次,也要创新监督机制,引入行业协会在内的第三方监管作用。总体看,短时间内环保部门很难全部承担起环保监管者的重任。必须创新环保监管机制。行业协会对行业内企业的总体情况、设备和技术、投资建设等动态信息一清二楚,监管动机相对超脱,监管行为更具专业性。可以通过政府向行业协会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其专业第三方监管者的职能。再次,要像治理腐败一样,鼓励各界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并查实后集中查处一批,发挥社会监督的职能。
第五,要清理影响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对于煤炭行业,要落实国办发[2013]104号文,全面清理和取消涉煤不合理收费项目,先清费再制定资源税改革方案,比如要统筹煤炭进出口关税,取消煤炭品种出口关税或者将煤炭进出口关税调整到同一水平;要取消煤炭铁路建设基金、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和四线煤炭特价运费。对于纺织行业,要深化棉花国家收储制度和流通体制,推进棉花定价市场化改革,逐步缩小国内外棉花价差;要破除石油石化行业的行政垄断,鼓励优秀的石化加工企业进入上游的石油化工领域。对于糖业,要完善糖价格形成机制,建议增加糖的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对于更多行业,要进一步破除电网、铁路运输、石油领域的行政垄断和价格管制,使电价、运价、油价能够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灵活浮动。
第六,要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和善后工作,特别是企业停产减产破产带来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以及行业洗牌后的并购重组工作。首先是企业破产问题。以煤矿为例,要完善煤矿破产基本条件比如资源濒临枯竭、开采成本高、亏损严重且扭亏无望等,参照原国有煤矿破产政策,研究建立煤矿退出机制。其次是就业问题。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就业形势稳定,但部分以重化工业为支柱产业的省市自治区可能随着行业下滑而出现企业停产减产加剧、破产增多现象,其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既要做好产能过剩地区和行业的去产能化工作,又要做好去产能化可能带来的就业问题,防止影响社会稳定事件发生。再次是行业洗牌后的兼并重组工作。要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国发[2014]14号)精神,推进市场化的兼并重组工作。
对软件质量管理的看法和建议 篇4
(群众思想状况专题调研报告)
按照太康县“作风转变暨环境创优”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太康县人口计生委抽调专业人员组成十个调查组,从6月10号起,走进厂矿企业、农村学校、机关单位,对近年来我县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看法和建议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归纳汇报如下。
一、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看法
(一)客观评价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取得的成绩。
1、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
(1)、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取得新进展。启动优生促进工程,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推进出生缺陷预防关口前移;(2)、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实行综合治理,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利益导向,落实孕产期全程服务,严惩“两非”行为,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得到有效遏制;(3)、有序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流动人口维权服务工作扎实有效,全县流动育龄妇女信息入库率和全员流动人口信息入库率分别达90%以上;(4)、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更加完善。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在国家720元的基础上提高到不低于840元;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由原来的每人每月5元以上提高到不低于20元,中招加10分。增加生育关怀抚慰金项目、增加对计划生育家庭多分一人份集体经济收入、福利或征地补偿金等,全县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2、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1)、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改扩建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新建老冢镇、符草楼镇、毛庄镇、清集镇四
个乡级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能力和水平。(2)、全面推进全员人口信息化管理。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系统(金人工程)被省人口计生委命名为先进单位。人口计生信息化网络已经覆盖县、乡、村。(3)、加强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县人口计生部门增设4个内设机构,拓展服务职能,组织生殖健康咨询师考试,46名合格人员获得国家人社部的职业资格证书,村级计生管理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3.86%。(4)、财政投入稳定增长。财政为主的人口计生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逐步确立,人口计生财政投入逐年提高,基本保障了人口计生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3、工作思路和方法实现转变。(1)、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依据修订《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依法开展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进一步完善生育和奖励政策,加强配套制度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执法有关制度和程序逐步建立和完善,“五五”普法规划得到贯彻实施,全面推进诚信计生和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深入开展便民维权和基层文明执法专项活动,人口计生行政许可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2)、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推进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实现提质提速,技术服务能力增加,全县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达到12个。(3)、政风行风建设成就显著。“阳光计生”行动全面开展,2011,我县被省人口计生委命名为“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单位”;开通“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畅通群众沟通渠道,深入推进基层人口计生政务和村务公开。全面加强廉政风险管理,行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的成就。
(二)正确认识我县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困难
1、人口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稳定低生育水平任务艰巨。人口总量已经达140余万并持续增长,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峰值出现在2012—2013年,峰值年出生将达到1.5-1.7万,加上“双方独生子女家庭可以生育二孩”的叠加效应,年均自增人口预计在
0.8万左右,生育水平反弹压力巨大。
2、出生缺陷发生率仍然较高。全县每年有1050个新发出生缺陷病例,约占出生总数的4%-6%,育龄人群生殖健康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3、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县出生人口性别持续偏高,近两年升高势头虽然有所遏制,2010年“六普”时仍高达117.77,远高于103—107的正常范围。
4、流动人口持续增加。目前,我县在外务工人员达到23万,每年净增流出人口接近2.5万,人口流动日趋复杂,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双向管理不到位。
5、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到2015年,全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7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5.7%。
6、城镇人口问题日益突出。城镇流动人口日益增加,人户分离人员日益增多,新建社区规模日益增大,城镇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工作亟待加强。
7、人口空间分布不合理。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化水平低,城市人口聚集度偏低,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适应。
8、传统家庭功能弱化。家庭规模小型化、成员居住分散化的趋势明显,单人、单亲、无子女和空巢家庭比例上升,家庭在婚姻、养育、养老等方面面临诸多新问题,相应的家庭发展政策体系尚未形成,支撑家庭发展的服务体系亟待建立。
9、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统筹人口发展的综合决策和调控体系有待健全。人口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衔接需要继续加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领导体制、问责制度、决策协调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投入机制仍不健全,计划生育事业快速发展受到财政投入不足的挑战。
10、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制度建设仍然滞后。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综合干预机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综合治理机制、计划生育家庭的社会保障机制、公民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权利的保障机制、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机制亟需进一步完善。
11、基层人口服务管理方式亟待创新。基层人口服务管理条块分割问题突出,全员人
口信息采集和更新机制不够规范,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不高。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技术服务设施和技术设备有待改善,技术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农村人口计生服务管理职能拓展不足,一些地方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少数地方出现了工作滑坡和生育水平反弹的迹象。城市人口计生基层管理机构队伍、服务网络需要加强,社区人口计生工作管理需要创新突破。
二、群众建议
我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路子和“两高一低”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按照“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试验区为主线,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 “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逐步完善政策法规,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1、全面做好人口工作。把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人口计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贯彻落实现行生育政策的经济、社会、法律、行政等措施。建立覆盖全县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体系,落实统计制度,推进跨地区、跨部门信息共享。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突出做好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人口计生工作, 进一步优化生育环境,科学应对人口生育高峰。深化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着力创新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和手段方法,解决影响和制约人口计生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2、扎实推进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成国家A 级人口计生服务体系研发和指导中心,改扩建、新建6个乡级服务机构,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县乡技术服务体系,强化村级服务室规范化建设。加快建设融入国家中部人口计生信息中心暨河南省人口信息中心、河南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金人工程),信息化管理覆盖县、乡、村。加强人口计生队伍建设,完善职业体系,开展生殖健康咨询师、人口社工师、人口信息统计师、儿童早期发展指导师等新职业培训和评估试点。90%的村(社区)人口计生管理员达到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层次。发挥太康县计划生育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建设地区生殖健康管理服务及项目实施人员教育培训基地,提升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健全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全面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惠政策。依法做好相关政策与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的衔接,保证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优惠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完善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制度、生育关怀抚慰制度为主的优先优惠政策体系。探索建立农村计划生育长效节育措施奖励、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奖励、农村计划生育节育手术保险、城市计划生育夫妇退休一次性奖励等制度,健全以“奖励、优惠、减免、扶持、保障、救助”为主体,以农村计划生育小康工程为载体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新机制。
4、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面贯彻落实“一法三规两条例”,推进执法责任制,开展依法行政示范乡镇(街道)创建活动,定期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加强重大案件督办工作,拓宽社会监督渠
道,实现部门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推进诚信计生服务管理机制建设,全面做好信访工作。充分发挥基层计划生育协会的作用,建立完善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长效机制,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深入推进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依法制定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在全县扎实开展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全面推进诚信计生工作,建立政府诚信、群众守信、村民互信的基层服务管理模式。在城市地区和流动人口集聚地区,积极探索“产业式”、“物业式”、“楼宇式”、“联谊式”等新的计划生育组织形式。
(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1、持续提升优质服务能力。加快太康县人口计生科学研究国家级人口出生缺陷预防重点实验室、孕前优生项目临床检验质量检测中心、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研发指导服务中心建设。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所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活动,实施“六千人才工程”和“拔尖人才”计划,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扎实开展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服务。提高以采取长效避孕措施为主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管理水平,指导群众及时落实避孕节育措施,育龄夫妇享有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覆盖率达100%。更加务实地开展以生殖道感染为主的妇科病普查技术服务,提高农村育龄妇女对妇女常见病的防治意识,提高生殖健康水平。加强新型避孕药具的研究与开发,健全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深化计划生育药具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免费基本药具制度。
2、加强孕前优生工作。落实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政策,逐步扩大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范围,争取2013年实现农业人口目标人群全覆盖。“十二五”期末,覆盖所有乡、村,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达到80%。加强县级服务机构临床检验
室建设,高标准配齐相关设备。加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专项技能培训,确保项目实施质量。
3、完善出生缺陷预防工作机制。推动各级政府更加重视出生缺陷预防工作,更加重视发挥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网络的优势,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探索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专家支撑、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常见出生缺陷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的研究,开发临床筛查、检测、预防新技术和孕前风险评估方法。加大普及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知识工作力度,着力强化全社会的出生缺陷干预意识,大力倡导科学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努力减少先天性感染、遗传性和环境因素对出生人口健康的影响。对存在出生缺陷高发风险的人群,给予重点指导,逐步建立高危人群数据库。
4、建设婴幼儿早期发展示范区。开展人口早期教育和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培养工作,为人的终身发展创造良好开端。立足社区和家庭,面向健康、亚健康人群,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生殖健康促进模式。运用科学理论与方法,对胎儿和0-3岁婴幼儿实施科学的胎教和早期教育,对其家长和看护人员进行科学的育儿指导、咨询和服务,提高婴幼儿的综合素质。
(三)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1、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高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全面清理涉及社会性别歧视的法规政策。贯彻同等优先的原则,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和妇女健康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指导村(居)自治组织修订完善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在扶贫济困、慈善救助、贴息贷款、就业服务、项目扶持、村集体收益分配等方面对计划生育家庭女儿户予以倾斜。深入推进关爱女孩行动,进一步推进“幸福工程”和“春蕾计划”等社会公益性活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贫困母亲救助和女童健康成长帮扶中的重要作用。
2、持续开展专项治理。建立健全县部门间协调机制,把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列入地方各级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范围。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坚持开展专项治理活动。规范人工终止妊娠药品和计划生育手术器械经营管理,完善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人工终止妊娠登记、孕产期全程服务管理制度。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完善出生统计监测体系,全面实施出生实名登记制度,建立部门出生人口信息收集和共享机制。强化区域协作和重点区域的治理,在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偏高的连片地区,建立区域协查制度。实施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3、深入推进关爱女孩行动。开展全民宣传倡导,增强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建立党政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标本兼治的工作机制。注重发挥志愿者队伍、城乡社区计划生育专干以及各级计划生育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动员大众媒体和社会力量,大力倡导男女平等、关爱女孩的观念。
(四)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1、深化城镇人口计生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属地化管理体制,建立“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工作机制。加强城镇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规章制度,巩固服务阵地,完善服务网络。重点建设好社区,特别是新建社区计划生育服务阵地,配齐配强社区及楼院管理人员和协管员,落实好待遇,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
2、创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制。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巩固完善“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制。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筹协调机制建设,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纳入地方各级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范围,推动部门责任的落实和综合治理格局的形成,明确户籍地和现居住地服务管理职责。巩固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工作机制,全面开展省际网络化协作,建立健全区域协作制度,实现婚育证明、避孕节育情况、“一孩生育服务登记”等网上办理和通报。
3、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当地公共财政支出的预算范围,根据流动人口聚焦情况,进一步完善城乡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流动人口“一站式”、“一证式”、“网格化”服务。加强城市住宅小区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通过加强流动人口服务车配置、社区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建设等多种方式,扩大服务半径,提高服务可及性。推进社区信息网络建设与应用,推行网格化管理,立足常住人口进行信息采集、维护更新和统计考评。
4、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支撑体系建设。完善流动人口数据库,拓展计划生育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功能,加强与暂住人口信息平台、劳动资源管理平台的对接。完善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制度,建立覆盖全县的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分布的动态监测体系,把握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和流动迁移趋势,为政府科学决策和公共服务提供信息支持。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构和队伍,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联合执法、婚育证明管理、网格化协作、信息共享服务管理制度。强化村(居)特别是流动人口聚集社区的工作网络建设,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
(五)加强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工作
1、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完善和落实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奖励制度。探索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养老和医疗保障优惠政策,减免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推
动公共养老机构优先吸收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社区义工等服务资源优先向计划生育家庭老人提供。积极探索为独生子女父母、无子女和失能老人等特殊老年群体提供必要的养老服务补贴和老年护理补贴。广泛开展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养老关怀行动。
2、加强计划生育养老服务支持能力建设。充分利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资源,加强对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支持性服务功能的建设。对无子女和独生子女的高龄老人开展养老服务试点,积极探索适合计划生育家庭特点的养老服务模式。针对独生子女、双女户的老年父母,在预防保健、权益保障、精神慰籍和生活照料等方面开展社区服务试点。
(六)提高家庭发展能力
1、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稳定家庭功能,在优生优育、家庭教育、子女成才、抵御风险、生殖健康、家庭致富以及养老保障等方面,加快建立和完善提高家庭发展能力的政策体系。加大特殊困难家庭的扶持力度,研究出台有利于促进计划生育家庭成员就业、创业、勤劳致富的扶持政策。完善生育关怀制度,将计划生育节育手术并发症三级以上人员纳入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范围。免费为符合条件的育龄妇女提供再生育技术服务。
2、着力提高家庭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向面向全人群,围绕生命全过程,提供计生优生、生殖健康和家庭保健等全方位服务拓展转型。探索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采取健康教育、健康检查和健康咨询等方式,推进家庭保健,开展婚育指导、妇幼保健、儿童早期发展、青春期教育和中老年保健等服务,以及对计划生育家庭、空巢家庭、流动家庭、留守家庭的关怀服务等。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工程,全面加强家庭初级保健工作,促进适龄群众享有生殖健康服务目标的实现。在全员人口信息系统中,加强家庭信息采集和管理,为家庭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
3、建设新型家庭人口文化。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为载体,广泛宣传人口计生政策。开展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巩固省和地方各级广播、电视和党报等经常性专题栏目,育龄群众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基本知识普及率达到90%以上,接受率达到85%以上。在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以上学校普遍开设人口计生、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的课程。利用各种文化场所和宣传途径,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先进人口文化和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活动,在城市社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建设20个功能齐全、作用发挥好的村级人口文化大院,表彰一批人口文化先进家庭。
太康县人口计生委“作风转变暨环境创优”
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对软件质量管理的看法和建议 篇5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171期
一名基层干部对当前农村形势的看法和建议
西充县人大法工委 巨敏
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五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中国农民从贫困走向富裕,从农村走向城市,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农业,将农村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出台相关文件,指导“三农”工作,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但在推进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我认为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村“空巢”现象严重。外出务工收入是近几年我省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但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形成农村“空巢”现象,给新农村建设乃至社会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和矛盾。首先,“空巢”现象造成部分耕地荒芜,特别是偏远山区土地荒芜现象更为严重。以西充县东太乡为例:全乡共有农业人口1.4万,到2007年底,外出务工人员达总人口的40%左右,而且主要是青壮年,举家外迁户达到总数的15%以上,在家耕种土地的人员大都是老人、妇女、儿童,群众戏称为“993861”部队。劳动力的缺乏造成耕种质量下降,农作物管理乏力,农产品质量下降。化肥、农药等价格上涨,成本提高,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工作开展困难,制约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第三,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留守老人的赡养等问题十分突出。第四,不少外出务工农民文化素质低且未经过就业培训,而城市需要的是熟练技术工人,有的外出
一、两年到多个城市都未找到正式工作,不仅就业成本增大,同时也给城市管理以及社会治安管理等造成困难。第五,大量的农业人口涌向城市,对吃、住、行、子女教育等需求的快速增长,直接导致城市供需关系变化。城市房价不断上涨,CPI涨幅不断攀升,城市的基础教育负荷不断增大,乡村“普九”则生源不足,大量村级小学纷纷合并,原有的基础教育格局被打乱。
2.债务沉重。乡村债务严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重大障碍。乡村由于前些年的水利建设、公路建设、“普九”工程、小集镇建设等背上沉重债务。西充县乡镇债务总额达
6.1亿元。仅东太乡债务总额就达1485万元,其中政府债务1221万元,人均债务1000余元。多数工程债务的债权人是本乡群众,县乡财力又无法兑现,失信于民,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同时,村级债务也十分严重,许多集体经济“空壳”现象严重,村级公益事业(如修路、渠道管护、广播维修、建校)无法按群众要求实现。
3.县乡政府职能转变难。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小政府、大服务”的格局,是县乡政府职能转变的中心。乡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抓“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然而,一些干部从“催粮催款”中解脱出来后,政府没有顺势实现职能上的转变,人浮于事的现象十分突出。乡镇工作人员构成复杂(行政人员、事业人员、自收自支人员、临时聘用人员),特别是税费改革后,除行政人员外的其他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不能完全兑现,造成许多不安定因素。与此同时,农村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党员老龄化、新党员发展滞后、村组干部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也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4.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粗放。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承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村土地政策粗放的问题凸显,即没有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经营机制。按照现有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许多新出现的土地承包问题无法解决,如外出务工人员荒芜土地问题、代耕代种问题、集体建设用地的合理利用问题、耕地保护问题、土地小调整问题等,这些都需要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和支持。
二、几点建议
1.强化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组织民工有序输出。首先,从政策上强化县、乡政府对外出民工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大力发展县、乡职业教育,多方培训民工就业技能,引导其有序输出,做到外出有业,有业有收,有效杜绝“盲流”现象,维护社会稳定。有计划地引导一些种田能手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在土地承包、粮款补助、农机补助上给予进一步优惠,充分调动其种田积极性,从而稳定粮食生产。其次,从政策上进一步支持和扶助农村的养殖业发展。特别是对生猪生产,还要加大政府投入,在生猪检疫、运销等多个环节上对养猪户给予优惠政策,确保市场供应,平抑市场物价。第三,要鼓励农业人口在原宅基地上建房,用优惠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村居住,减缓城市住房需求,平抑城市房价。
2.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及时清算、清收、兑付债务,取信于民。必须从政策上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确保资金如数到位,及时消化乡村债务。县、乡应组织力量在相应政策的支持下,清算、清收合理债权(历欠税款、基金会尾欠、土地有偿使用金、乡村干部借款等),增收节支,多方化解乡、村债务。加大农业投入,确保投入资金切实用于“三农”,健全资金的监管和审计机制,集中各种手段,严惩各种挪用、贪污行为,保障惠农资金的兑现。
3.彻底转变政府职能,严格依法办事,重塑政府形象。以“小政府、大服务”为目标,全面转变政府职能,集中精力抓发展,抓增收,重塑乡村干部服务于民的形象。首先,加快乡镇机构改革步伐,明确改革政策,做好乡镇富余人员分流工作,切实改变人浮于事的现象。可从乡镇青年干部中选派人员到村任职,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组织基础。其次,尊重和维护农民群众的经营自主权,政府以服务为宗旨,在政策咨询、市场导向、农业技术等方面,切实服务于农民。杜绝以行政手段强迫农民搞所谓的“产业化”,防止坑农、伤农事件的发生。
4.细化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强化村委会对集体土地的管理权,对荒芜1-2年的耕地,村委会应有权收归集体,统一进行土地流转,或租赁给种田能手、种植大户,或引进业主规模开发,从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农民重视土地的观念,促进土地的有效使用。
5.重视农村党建工作。充分发挥村级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农村党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村党员素质。重点扶持和帮助有困难的农村党员,使其尽快脱贫致富,成为增收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加强农村青年党员的培育,在种养殖大户、致富能手中重点发展青年党员,加强培训和引导,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骨干作用。
(卢世军整理)
关于珍惜时间的看法和建议 篇6
姓名 :
班级 :
学号 :
与建议 付绪明 食工1102 201130920020
4摘要:时间是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人们要珍惜和充分利用它,卡耐基说:“昨天是一张早已废弃的支票,明天是一比不可支取的存款,只有今天是摆在你面前的现金。”爱墨生说:“你若是爱永恒,就应当爱现在,昨日不能唤回,明天还不存在,你能确实把握的只有今天。”
关键词:大学生珍惜时间目标
经过高考的浴血奋战,我们终于走进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象牙塔。但当站在这个青春洋溢的舞台上的时候,发现舞台的幕布换了,灯光也变得那么嘲笑,变得让我们手足无措、无法适应,于是开始把青春迷茫在大学中。
大学是个多姿多彩的社会,充满知识,也充满诱惑的宝库,亦或染缸。大学是让我们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的地方;是我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的土壤;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我们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考验的不仅是我们的抵抗力,更是对一个人精神上坚定的考验。随时随地,可能便偏离正规,更可怕的事,偏离正轨后还得不到察觉。所以我们应该时刻鞭策自己,不辜负自己的大学时光。
大学时光看似很长,其实只有短短四年。大一的时候,一切都很迷茫,不经意间一年的时间就悄悄溜走了,所以学会如何珍惜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将谈一谈自己对于珍惜时间的认识与建议。
时间是伴随着生命而流逝的,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形式之一,它和生命紧密相连融成一体,失去了时间,生命就成了虚幻,没有了生命,时间便丧失了意义。生命就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当代保尔张海迪,在深知她的生命比别人更短暂得多的时候,曾感概地说:“假如时间可以挽回的话,我将不惜一切重金去买回流逝的时间。”由此可见时间对于生命有着何等重要的意义。
凡是珍惜生命的人,首先必须珍惜时间,时间就象阳光一样,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对于珍惜它的人来说,在他生命的里程碑上将会留下光辉的业绩;对于胸无大志、碌碌无为的懦夫懒汉,时间就象一个可恶的魔鬼难以打发。陶侃惜阴如命,曾这样说过:“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古人尚且懂得惜阴,那么我们八十年代的青年就更应该珍惜光阴,不要一味地懊悔逝去的岁月,责怪时间老人的无情,惋惜过去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它毕竟已经过去了。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抓住今天,珍惜每一个今天,在生活、工作、学习中要尽量不让时间白白地流掉。要知道,谁对于时间越吝惜,时间对谁就越越慷慨。当你翻开日历的新的一页的时间,必须想到,不能让这一页成为空白,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填补这一页的空白。如果是这样的话,当你满头白发的时候,你就会无愧地说,我没有辜负时间,更没有辜负生命。
我们正年轻,我们要以百倍的热情去干我们伟大的事业,延长时间,延长生命,切勿庸碌地了此一生。我们要给时间以创造性,这样它就会使我们的生命发生更多的光和热,我们才能无愧于我们伟大的时代!
有的人把时间比做金钱、天使等,无非是表现它的珍贵,可是你想过没有,金钱花掉了,可以再通过劳动来换取,而时间流逝,你能再找回吗?大家知道天使是神仙,什么都会,所以人把时间比做天使。那么。天使有去有回,而时间呢?
我们正处于风华正茂时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不要庸庸碌碌,一生无为。有人说:“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有人说:“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日是何非?”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当好时间的主人,千万不要让时间白白流逝。下面我将谈一谈我们大学生如何去珍惜时间。
现在,我已经走到了大二下学期,重新审视自己走过的大学生活有得有失,但是不管过去如何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在我需要做的就是好好的珍惜自己有限的大学时光。下面我将谈一谈我们大学生如何去珍惜时间
珍惜时间第一大关键是设立明确的目标。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能让你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更多你想要实现的目标,依次排列你所要实现目标的重要性,然后依照你的目标设定详细计划,关键就是依照计划进行。
其次是你要列一张总清单。把一年所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列出来,并进行目标切割,切割成季度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最后到日目标。
第三个时间管理的关键就是每天至少要有半小时到1小时的“不被干扰”时间思考一些事情或做一些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这一小时有时会抵过你一天的工作效率。
第四个时间管理的关键是要和你的价值观相吻合,不可以互相矛盾。你一定要确立你个人的价值观,假如价值观不明确,你就很难知道什么对你最重要,时间分配一定不好。时间管理的重点不在管理时间,而在于如何分配时间。你永远没有时间做每件事,但你永远有时间作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
第五个时间管理关键是每一分钟每一秒做最有效率的事情。你必须思考一下要做好一份工作,到底哪几件事情是对你最有效率的,列下来,分配时间做它做好。
学好高中物理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篇7
一、首先要吃透课本,以不变应万变
首先,课本是根据全日制教学大纲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也是联系师生的重要媒体。尤其是物理教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公式、实验,包括一些扩展学生知识面的阅读小材料无不包含其中。可以说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材内容而展开的。考试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尤其体现在选择、填空题万变不离其宗。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教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根据考纲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进度的掌握等方面,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材上的体现是对于教材的学习。这种学习一方面是在教师教的作用下的学习,可以说这种学习是被动的,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材的自学,二者应是相互促进的。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离开了教师的“教”,学生对于教材很少进行津津有味的“自学”。举一个例子,考试中经常遇到一些物理学史和一些史实的东西,学生往往由于不重视课本的阅读而造成失分。还有类似的一些判断也是如此。“有些物体是不向外辐射红外线的”,这句话是否正确?有些学生对这句似是而非的话感到茫然,课本讲得明明白白,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
其次,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由实验得出的,尤其一些演示实验在高考中是频繁出现的,如果不认真深透钻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物理现象,势必会造成失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将教材转变成“学材”,使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丰满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将教材转化成“学材”呢?我认为通过“教材+学法=学材”的模式便可实现这种转化。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和依托,教会学生如何会“学”,使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尽早地独立获取知识。例如,对于“光电效应”和“原子能级跃迁”,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我就及时给学生以方法指导,用浅显的、通俗的实例解释微观领域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将其与宏观领域中的规律作区别和比较。光电效应发生时间极短用“爱因斯坦光子说”是很容易解释的,一份光子能量只给一个电子,而不是给所有电子平均分配,这也符合一代伟人邓小平的理论:“打破大锅饭,让少部分人先富起来。”一份能量只给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就迅速获得能量,“脱颖而出”了,学生听起来非常容易接受。再开句玩笑:“邓小平能提出‘让少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是否是学好了物理中的‘光子说’呀?”这样学生就兴趣倍增了。另外,在解释玻尔原子能级跃迁时,我引入螺栓和螺母的配套关系,能级跃迁时原子只能吸收或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而不能任意,条件非常苛刻,多了少了都不行,物理规律和客观实际也有一定的吻合关系,只要多方面善于思考善于联系,物理就会变得很容易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法”本身也是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法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运用”学法”进行自学。这时,教材就具有了可读性、可思考性,也就转化成了学生的“学材”,这恰恰就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物理学科的基本功主要指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对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分析和判断。在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时不能局限于背出来就行,而要重视其建立过程,知道其由来依据,弄清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如理解力的概念 (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时,学生应理解力具有物质性和相互性的特征。我们强调科学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关键,只有这样在实际问题中才能灵活运用规律。
物理问题的解决注重过程分析,解题时学生应尽量多作图分析,如作物体的受力分析图和物体运动的情景图等。另外,学生还要养成审题时一边看题一边画图的好习惯。
学习物理还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若只听教师讲解而未经过独立思考,则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导致出现“一听就懂,一做就懵”的现象。课前预习就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预习时看书不能一扫而过,而应字斟句酌,边看边思考,要能逐步抓住重点,能提出问题,设法解决或带着问题去听课,上课时应做到“心到、脑到、眼到、耳到、手到”并举。
课堂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能否合理、高效地运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是关键。不少学生上课时总是忙于做笔记,生怕会遗漏什么没记到,以致一堂课下来只听到老师说的只言片语,“云里雾里”的,不知所以然。这种动手不动脑的听课效率是很低的,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大脑思维活跃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打开思路,真正弄懂所学知识。
在物理学习中,练习是不可少的,俗语也说“勤能补拙”,做习题是一个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能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要明确做题时务求真正弄懂,务求有所收获。
三、学习高中物理时应注意三点
1. 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要死记硬背。
不少学生学习物理由于“惯性”沿用小学初中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只注重知识的记忆,重结果轻过程,花了大量时间背概念、规律、定理和公式,结果做题不会用,题目仍然不会做。物理是知物明理,理从何来,理如何从物理来,也就是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掌握一个概念要注重弄清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引入这个概念教师提供了哪些丰富的、生动的典型材料?又怎样从这些材料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归纳概括出客观规律进行定义的?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又与哪些概念有区别和联系?容易出现哪些错误?实际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概念?这一些都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分析、思考、讨论、形成概念,总结出规律,从中获取知识,了解结论的来龙去脉,了解结论成立的条件和特点。
2. 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不搞题海战术。
物理课以物理知识为主要内容,科学方法又渗透于物理知识中。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可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是尤为重要的,学物理中每建立一个模型,每形成一个概念,每提出一个规律,每得出一个公式,每设计一个实验,每出现一个表格,无不闪烁着科学方法的灵光。学生在学习中要认真地去“捕捉”的。当然不搞“题海战术”,并不是意味着不要做题。
3. 注重联系实际和注重物理实验,不要纸上谈兵。
对初中体育教育的几点看法及建议 篇8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育;看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3-0105-02
学校体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重要基础学科,是整个国民素质提高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民族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
1基础体育教育历来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1目前初中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我们面对的是信息时代和教育时代,教育作为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工程,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重视。然而,现时期的基础教育状况尚不尽人意,尤其是初中体育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①体育课遭挤占和轻视。置身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的教育环境中,初中教师、学生深陷于无边无际的题海战争之中,体育课遭遇挤占和轻视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学科,毕业年级的体育课从每周两节削为一节,甚至被硬性取消;②课外体育活动名存实亡。国家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倡在各学校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而实际上一些中学只是在课表上显示出课外活动的安排,而并没有几所学校真正落实,更多的是每周的体育活动课成了其他学科的机动课;③体育教师受冷落。在各中学,体育教师担任的课时任务相对较重,他们同时还要担负学校里其他一些课外活动的组织工作,属于“老黄牛”型,但在评先、评优等评比活动中,往往要给主科教师让位。
1.2体育与智育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
体育教育历来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早期的教育思想中就认为体育、智育互相联系。智力的健全依赖于身体的健全,智力的增长,要求体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而人口素质的提高,又会改善进行智力活动的条件,对学生工作能力和学习成绩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体育应先于智育。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人往往把体育的地位看得低于德育和智育。他们认为,体育虽然可以健壮身体,却难免使知识贫乏、头脑简单,在文化方面不可能有高深才智和成就。这样就把体力发展和智力发展对立起来。居里夫人曾说过:“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古今中外许多具有非凡才能的人物都深刻了解“人的健全精神寓于健康身体”这一朴素真理。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是一个惜时如金的人。他认为一个人能用于工作和学习的时间是一个常数,要想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就必须有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为此,他每天坚持适当的文体活动。
2002年,我校初三毕业生叶继刚以全校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信阳高级中学。他有一句自己的座右铭:“会玩才会学”。无论是课间还是周末,你总能从球场上见到他活跃的身影。他不仅擅长篮球、足球,在田径场上也成绩不俗,跳远、短跑、投掷样样拿得起,并多次代表我校参加市、区级运动会,均取得好名次;在学习上,他也像在球场上一样投入,学习积极性高、接受能力强、精力充沛,文化课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说:“是体育运动使我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1.3初中体育教育是完善全面教育的主要手段
强国必先强科。从战略角度来看待学校体育,首先是要提高全民族的体质,也就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问题。未来社会是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现如今,我国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各方面受到父母的照顾,依赖性较大,缺少艰苦条件下的磨炼,这对他们身体和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不利的,容易养成怯懦、依赖、无创造性等不良个性。而体育在培养现代人所必备的竞争素质、拼搏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基层的体育教师,我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那些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课时很活跃,能轻松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学生,总是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在学习上他们也普遍感覺轻松,并有较强的为人处事能力,发展潜力较大;反之,那些只知一味读书,不爱运动的学生,给人一种呆板、沉闷的感觉,他们大多内向、怯懦、缺少魄力、能力单一。因此加强初中体育教育,不仅是完善全面教育不可缺少的措施,而且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十分重要的手段。
2初中体育教育是竞技运动的基础之一
当今中国已步入了世界体育强国的行列,这从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成功举办并取得优异成绩就可以得到证实。这说明竞技运动水平是衡量一个世界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
2.1培养优秀运动人才是初中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初中体育教育是竞技运动的基础。很多优秀运动员往往首先从学校中涌现出来,初中体育教育可以在运动员选材和早期训练方面奠定基础。增强学生体质、养成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这无疑是初中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同时为高一级学校培养部分优秀体育人才,特别是高水平运动员,也无疑是初中学校体育的又一项重要任务。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射击冠军贾占波就是从我校走出的一名世界级选手。他在中学时就显示出良好的射击天赋,并被我校教练顾卫中发现,在经过艰苦的启蒙训练后,陆续取得一些赛事的优异成绩,一步步走向市队、省队、国家队,最后站在了世界赛场的最高领奖台上。我相信其他学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但设想如果没有初中体育教育的踏实开展,又怎么会有祖国今天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呢?
2.2进一步完善初中业余体育训练体系是发展竞技运动的重要手段
初中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应该进一步完善,形成独特的学校业余训练体系。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因经济发达、体育设施完备、师资力量雄厚,体育活动正规,可以进行较全面的业余项目训练,如北京、上海;在经济较落后的中、小城市,可以充分发挥地方优势项目,力争从单项上实现突破,如:我市传统优势项目有踺球、篮球、射击等,因这几年重点发展,在一些大型比赛中均有很大收获;还有一些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气候条件进行一些专门性练习,如:在青藏高原地区,可以利用高原气候来进行耐力性练习。
2.3完善初中体育运动竞赛制度是推动整个竞技体育的重要措施
竞赛是推动学校体育和提高青少年运动技术和水平的杠杆。作为一名长年工作在基层的中学体育教师,我深刻认识到举办市与市之间、县与县之间、区与区之间或校与校之间的友谊赛或对抗赛,对促进学校运动竞赛制度的完善、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如:我市利用每年暑假举行“晨光杯”综合赛事活动,内容包括:篮球赛、乒乓球赛、田径比赛等。这些竞赛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并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批优秀运动人才。这些体育竞赛的开展,也从不同方面促进了初中体育教育的发展。许多经验表明:抓好初中体育竞赛活动这个环节,是推动整个竞技体育的积极因素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成功之路。
初中体育教育是整个体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仅从初中体育的战略地位浅述了几点看法及建议,随着社会的进步,必须提高对初中体育教育的认识,改变过去的陈旧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初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使教育体系得到更完善的发展。
Some Views and Suggestions that Sports Educates to Junior Middle School
Li Wei
Abstract: This text has been put forward to some views and suggestions that sports educate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the ones that must improve and educate junior middle school sports are recognized know, changed the outmoded notion in the past, could reflect the importance that sports was educated junior middle school, could enable education system receive really more complete development.
【对软件质量管理的看法和建议】推荐阅读:
对软件工程专业的看法05-30
对近期空气质量指数变化的看法05-16
软件项目的质量管理09-19
论软件项目的质量管理09-08
软件质量与软件测试05-30
对质量控制的建议10-03
软件质量提高07-20
质量控制软件08-23
软件质量保证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