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风建设举措

2024-08-29

高校学风建设举措(共10篇)

高校学风建设举措 篇1

山东理工资环学院多项举措加大班风学风建设

日期:2011-05-01 22:07:55 作者:颜丙乾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

【字体:大 中 小】

为了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强化自律意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进学风好转,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积极开展“诚信求实做表率,学风建设我先行”主题教育,全员参与,教、学、管三管齐下,采取多项措施加大班风学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学风考风。

加强基层班级建设,以班风促学风。以期中教学检查为契机,开展学风建设动员会,以班级为单位,发挥集体的力量,营造良好班风,以班风促学风,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学习、努力学习。各班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班级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营造健康向上的和谐班级氛围,以良好的班风促进学院整体学风建设。

严格实行教师上课点名制,保证到课率。为维护正常课堂秩序,营造良好学风,学院立足课堂教学实际,积极行动,严格课堂考勤,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风建设。课堂实行任课老师和班干部双重负责制,严格落实考勤制度,详细记录缺勤人员并及时上报学院。学生会积极开展课堂文明月活动,对各班学生出勤情况,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

重视载体利用,实现多角度育人。学院通过搭建“学习经验交流会”、“优秀学长学习指导会”等平台,为广大学子交流学习心得,帮助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充分利用班级、宿舍、党团组织等多种载体平台,开展学风教育。围绕“学风建设进宿舍”召开宿舍长座谈会,了解近期宿舍内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强调宿舍长在学风建设中的主要职责和重要作用。

发挥榜样力量,同辈激励促学风。利用先进个人和先进班级的先进事迹,利用高年级同学学习经验,利用网络成瘾等反面案例,教育引导全体同学,使学生感受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从而加强学风建设。学院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建立帮扶助学体系,大力开展助学活动。学院结合各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建立自我帮扶、“1+1”、“结对子”的帮扶体系,在班级同学之间展开帮困助学,利用先进带动后进,帮助其改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方向,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同时辅导员举办“学习困难生座谈会”重点关注后进学生,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所想所需,并组织表彰奖励在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学生、帮扶对子、学风建设标兵。

开展诚信教育,强化考风考纪。召开诚信考试主题的班会,对同学们提出反对抄袭、作弊、浮夸、老老实实做学问等具体行动要求,组织学院各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委员的带领下,在《考试诚信承诺书》上签名,郑重承诺。在学期末举行班级考风考纪建设评比活动。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行,以期全院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争取达到齐抓共管、共同进步,促进教学相长,使学风建设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实现优良学风建设的目标。

高校学风建设举措 篇2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风建设现状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 导致办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生源素质良莠不齐、毕业生就业逐年下降等问题日益彰显。

1、学生厌学现象日益严重。

许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进而出现了厌学的心理。有的对专业不感兴趣、有的迫于父母压力、有的受周围人群的影响, 上课根本不认真听讲, 更有甚者根本就不去课堂, 有的在寝室里沉迷于网络游戏。

2、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

很多同学在高中阶段往往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都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而加倍努力拼搏。然而, 升入高等院校后, 由于存在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反差, 反而迷失了曾经的理想, 学习的动力也随之明显下降, 更不用说端正正确的学习动机, 从而导致他们对未来失去信心, 开始放任自流。

3、考试作弊现象逐渐成风。

由于部分学生不适应新的高等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在日益颓废、失去学习动力的的情况下, 抄袭之风和作弊之风日益弥漫校园。无论是教学任务规定的日常考试任务, 还是各种各样的技能考试;无论是品学兼优的高等生, 还是不思进取的顽固分子, 都无法与作弊抄袭划清界限, 从而导致高校的学习风气每况日下。

二、新形势下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成因分析

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加快, 使高校短时间内在资源整合、结构调整过程中很难适应。合并院校校区相对分散, 资源有效利用不高, 硬件设施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共享;高校的扩招速度较快, 学生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的得不到及时改善, 加上生源差异突出, 使得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教学改革步伐滞后, 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和学生的预期相差较大, 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工作十分薄弱。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风气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日趋严重。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健康的风气对许多大学生影响不浅, 思想颓废, 厌倦学习, 不求上进, 考试作弊。许多学生感觉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 就业预期过高, 吃苦耐劳不足, 现实中不能正确评价自己, 不能真正脚踏实地地学习和工作。

对学风建设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尚需确立。目前, 许多高校在建设优良学风方面的机制还很不完善, 缺乏激励、考评和督导的具体措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本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模式还过于陈旧, 缺乏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一些教师对教学工作缺少责任心, 使得学生有厌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滞后, 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校园文化活动缺少主题性, 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新形势下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策略

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突出重视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模式的探索。

1、通过制定自主创新学习模式促进学风建设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色, 制定相应的自主创新学习规划与工程, 学生按教学计划认真完成了规定的学习内容, 其职业技能和人文修养将得到有效提高。当然, 这样的自主创新学习工程是对专业课程及专业训练的一种补充, 是要经过多年来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不断总结和提升, 因此, 它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学生参与其中, 让高校学生在学期间完成一定比例的自主创新学习学分, 将为自己一生的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两个课堂”的融合,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第一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理论, 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验证、扩展和深化;受课时限制无法得到充分训练的技能, 可通过自主学习来培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 为实现第二课堂的顺利进行, 必须首先掌握第一课堂的专业基础, 这时, 我们不再用“死看死守”的方法去规范学生的第一课堂, 也不再用老师的规定格式去限制学生的第二课堂, 学生已经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3、突出个性化培养, 实现自我塑造

学生可自主确定学习内容, 实现自我。自主创新学习工程的实施, 能够较好地整合过去松散的、间断性的、不成体系的专业技能培训方式, 体现出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操作性和系统性强的特点, 为专业技能培养全学程化, 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学生通过自己的远景目标和切实的短期规划, 通过自己踏实的努力, 实现自己的目标。

4、营造特色环境, 以校园文化活动带学风。

为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学校应围绕教学中心工作, 营造富有特色的育人环境, 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开设“博学讲坛”, 建立起“大学生学习与成才系列讲座”, 健全相应的目标管理机制, 引导、鼓励学生做专业学习明星, 成为专业技能高手, 让学生充分参与社会的各级各类专业比赛, 在参赛中让学生逐渐找到差距, 尽早规划自己职业生涯, 为未来的职业选择补充不足, 增添实力。

总之, 通过自我创新学习工程的实施,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理想信念坚定、学习目标具体、成才方向明确、从而形成自己系统的学习过程。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养成了良好学习风气, 以此聚集实力匡正高校的学风建设。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目前学风建设的现状, 对影响学风建设的原因进行了归因分析, 并提出了加强学风建设的有效措施, 即重视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通过自主创新学习工程, 引导学生在学风建设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

高校学风建设举措 篇3

摘 要:本文以天津城建大学学风现状为调查内容,根据问卷调查分析学风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探寻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举措如下: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进程,建立健全学风管理制度;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观;丰富校园学术文化活动;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学风建设;调查;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248-02

良好的学风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是高校的隐性财富。笔者于2012年开展关于天津城建大学学风状况的调查问卷,以期全面了解学校在校大学生的学风状况,探寻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举措。

一、调查方法及对象

主要以天津城建大学学风现状为调查内容,调查采用自编《大学生学风建设调查问卷》,笔者对问卷题项的设计依据以下四个维度展开,分别是“学习观念和态度”、“学习认知和品质”、“学习环境和压力”、“学习习惯和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2 485份,回收2 298份,有效问卷2 178份,有效率为87.6%。问卷回收后采用Excel、SPSS13.0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

二、大学生学风存在的问题

1.学习目的功利化,治学态度不端正

学习目的是一个人的志向、理想在学习活动中的体现。现阶段,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多样化,大多数学生有正确的学习目的,能够勤奋刻苦,认真学习,追求上进,但共同点是功利化倾向比较严重,在对我校学生学习目的调查中,35.6%的学生选择提高素质,完善自我,16.5%的学生选择为了获得文凭,10.6%的学生选择建设祖国,服务社会,33.2%的学生选择为就业打基础。为建设祖国,服务社会而学习的比例显然比为提高素质、获得文凭、为就业打基础要低。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多地在实现为我价值和追求个人利益。

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少数学生缺乏上进心,在对学习态度评价中,有1/4的学生态度是只求及格。在学生遇到不感兴趣的课,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仍然会认真听课,大部分的学生应付点名,在课堂上学别的东西,睡觉,说话或者看小说。在对学生考试作弊情况调查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承认有过作弊行为。学习态度不端正主要体现在部分学生学习不钻研、不刻苦,敷衍了事,作业抄袭现象严重,考前突击复习,临阵磨枪的态度。

2.学习兴趣不高,学习风气不浓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所学专业有很大关系,在对学校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感兴趣与否的调查中,有27%的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或者持无所谓态度。学生的专业意识不强导致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一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认识不够,对专业知识了解不透彻,使其对部分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存在得过且过的消极思想。

影响学风最主要的因素是学生自身因素,调查显示,学生课余时间安排不合理是学习风气不浓的表现之一。在课表上无课时,10%学生选择逛街,16.9%的学生选择参加社团活动或从事学生工作,12.3%的学生选择玩网游,23.2%的学生选择睡觉,16.5%的学生选择看电影,网购,只有不到20%的学生选择学习,提升自己。大学的学习、生活不同于高中,大部分时间是由学生自主支配,课余时间安排是影响学风的重要方面。

3.学习纪律松散,自控能力较差

大学生正值生长发育成熟期,思想和行为容易受周围同学、环境的影响。在寝室学习气氛对学生学习影响程度调查中,30%的学生认为影响很大,44%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影响。当周围有同学不去上课时,有12.5%的学生会跟他们一起旷课,有32.3%的学生会偶尔尾随同学旷课。同学之间的关系,周围的学习氛围都会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同学之间的学习态度、学习状况和学习习惯会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往往表现为“从众效应”。

在考试中诚信问题比较突出,12.5%的学生担心考试不及格,经常设法作弊,31.2%的学生有过这样的行为。有些学生平时学习不刻苦,临近考试抱有侥幸心理,还有些学生是想通过考试作弊提高成绩,获得奖学金,考试诚信问题严重影响优良学风的培育。

三、影响良好学风形成的因素

1.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市场经济所来带来的价值观、竞争意识等都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着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急功近利的思想使很多学生感到读书无用,一些大学生不再将学习、读书作为实现理想的唯一途径,开始寻求一些能够实现自己目标的最佳捷径。此外,非理性消费是有些大学生成为了“卡奴”、“月光族”等,对于家庭境况不好而虚荣心较强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压力,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想方设法来满足自己,促使他们做兼职,打工,无暇顾及学习。同时,由于社会上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不公平现象的发生,也造成少数学生学习上存在侥幸心理,学习动力不足。

2.高校原因

在对学生认为影响学习风气原因的调查中,37.2%的学生认为是校园文化氛围的原因;31.1%的学生认为是学校管理上的问题。随着高校扩招步伐越来越快,扩招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每年的招生人数都在递增,但是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相应的各类设施和师资力量并不能完全跟上扩招的步伐,出现了师资紧张、教学资源紧张的局面,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一些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因循守旧,还有一些专业就业不十分理想,也给优良学风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

3.大学生自身因素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调查分析,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影响学习风气最主要原因在学生自身原因,选择最多的原因是缺乏学习动力,厌学,为考试而学,片面认为读书无用;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是学习纪律意识较差,迟到、早退、旷课,上课聊天,课后结队玩游戏,平时抄袭作业,考前突击,反映出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学习上不思进取,缺乏钻研精神,将考试不挂科作为目标,;还有部分学生,选择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提高工作业务能力,提高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耽误了很多专业课程的学习,造成了本末倒置的现象。很多大学生不懂得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参加各种文艺和社团活动,还有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恋爱,不能合理的分配时间,造成学生考前突击学习,对与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形成不好的学习风气。

四、建设优良学风的途径

1.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进程,建立健全学风管理制度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当前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要根据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目标,进行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服务,包括文化素质、道德情操、心理健康等方面。其次要严格教学管理,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学校教务管理部门要引导教师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保证良好教学秩序。在课程考核方面,在根据作业、出勤评定平时成绩的基础上,对课时较多的课程要通过设置实践能力考核、其中考试等办法,促进学生平时的学习。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起来。推进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改革学习评价机制,为良好学风的形成树立导向。

2.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观

良好学风的形成需要学生有正确的学习目标,有学习的动力。因此,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才会有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理想层次越高,其学习目标越明确,学习的内部动力便越强。因此,在学风建设中,必须要重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紧紧围绕班级建设和宿舍文化建设,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优良学风的宣传,通过定期举办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如何度过大学生活、职业生涯规划等专题讲座。结合评优工作,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树立学习榜样,带动和促进学风建设。

3.丰富校园学术文化活动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营造良好学风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努力营造学术文化环境,丰富学术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对学术的热爱和追求是学风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术科研活动的意识,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开展读书活动、专业技能活动等丰富多彩校园学术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推动学生主动、自觉地学学习,促使他们向本专业的纵深方向研究和探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只有长期开展并形成长效运行的机制,才能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4.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

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大学生,要把优良学风的建设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和内在要求,就必须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树立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党员和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支持班委和学院学生会、团总支干部组织开展各类学习、文艺、体育活动和比赛,利用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充实大学生的课外精神文化生活,帮助特殊学生解决困难,教育学生处理好学习与生活。加强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教育引导,增强其影响力,带动周围学生共同成长的意识,充分发挥他们在思想上的导向作用,工作上的引导作用,学习上的表率作用,生活上的榜样作用,从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黄婷.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2]赵治.试论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

[3]甘寿国.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调查与分析[J].高教探索,2009,(6).

高校学风建设的意义 篇4

优良学风作为治学之本历来受到教育界的重视。高校加强学风建设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同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关系到党的存亡一样学校的学风建设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败。建设一个优良的学风对学生学习进步和思想品质的健康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

一、优良学风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在学校建设一个团结进取、勤奋学习、严谨治学具有求实态度、创新精神的优良学风能够教育、鼓舞、熏陶学校的每一位成员产生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促使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健康成长。而抓学风建设的意义就在于利用这种力量使学生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二、优良学风具有积极的约束力。从大学生处于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达到高潮的心理特点看建设良好学风创造一种促进学生自身健康发展、有利于成长的良好环境利用风气和舆论的作用以学生之间互相感染的形式来实现教育目的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有效方法。因为正确的是非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正常的群众舆论、健康的生活情趣等等对学生的思想认识有着净化和提高作用使学生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优良学风可以推动学校稳定发展。一般来说每年高年级学生毕业离校一批新生又进校学习使学校在内部发展等方面产生了不平衡。要克服这种不平衡性重在教育。而身教又重于言教优良的学风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内容。一种好学风能使新生受到好的教育激励他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形成一种稳定、秩序、持久的力量从而推动人们自觉地维护校风、校纪谴责和抵制有害于集体、有害于学风的言行使学生身心不断地健康发展。

四、优良学风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保证。优良学风这种无形的群体意识一旦成为全校广大学生共同的内心需求、行为规范和追求目标就会对每个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的推动和影响力量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稍不努力就会落在其他同学的后面由此形成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互相竞争的气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五、优良学风是进行教育改革的前提条件。加强学风建设是教育改革深入进行的需要。教改的目的是为了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但教改必须有一个好的学风来保证。当前许多高校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削减了一些必修课学时增加了选修课有的进一步完善了学分制。这些改革措施都是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如果学风不正学生把选修课当成自由课把自习时间当作自由时间就会直接影响教改的顺利进行。

高校学风建设问题的思考 篇5

学风建设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环,本文就以学风建设为核心,促进校风、教风、班风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作 者:刘秀红 林欣 作者单位:刘秀红(沈阳体育学院教务处,辽宁,沈阳,110102)

林欣(沈阳体育学院学生工作部,辽宁,沈阳,110102)

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实践探索论文 篇6

1影响高校新生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

当前高校学风总体来说尚好,但由于受社会环境,高校环境等客观因素及学生自身因素,高校新生学风建设也存在不少问题,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社会环境与高校环境是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客观因素

(1)教学方式。大学教学中,合班课多、课堂教学知识量大、进度快、复习回顾少、很难安排课后辅导等情况普遍存在。这些情况有可能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理解知识的程度下降、遗忘知识的速度加快、积累的疑难问题越来越多等问题。

(2)课程设置。大一的课程多以公共基础课为主,以理论课为主,学生缺少系统了解专业背景及发展前景的机会,缺少实践认知的机会,如果不能对专业形成理性的认识,学生很难形成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做出合理的学习和发展规划。

(3)生活环境的变化。多数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离开家乡和亲人朋友,进入全新的环境,结识新的老师和同学,接受与以往不同的学习、生活习惯,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适应过程中,学生如果出现适应不良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4)学习氛围。大一新生处于好奇探索阶段,喜欢尝试,容易受大环境的影响。如舍友里有爱玩、吵闹的学生,自己也很难静下心学习,互相影响;从高年级的学生那里接受到的经验有好有环;大学环境相对开放和多样,交友恋爱、社团活动、打工创业、聚会娱乐等都对大一学生有着相当的吸引力。“学习无用论”正在大一学生当中逐渐蔓延。

(5)作息安排。相对高中而言,大学的作息安排对学生来说是完全不同的模式,在大一学生适应这种变化之前,很难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甚至有些学生还会投机取巧,迟到、旷课、委托同学答到、坐在教室后排等行为在大一学生当中出现得越来越多。

1.2学生自身因素是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

(1)学习态度。高校新生入校前,长期在老师、家长督促下学习的学生对“为谁学?为什么学?”等这类问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不自觉地会为满足家长的期待,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去学习,导致学生无法充分认识学习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遑论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进入高校后,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学生容易开始放松学习要求。

(2)学习目标。高校新生入校前,主要是以通过考试、考取高分为目标,而大学的学习,更注重课堂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为就业和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加强实践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实现长远发展。

(3)学习方法。进入大学后,学生难以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主动阅读参考书籍等学习习惯难以养成。

以师德建设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篇7

一、师德建设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古人把教师的责任高度概括为“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达出教师对学生的巨大影响作用。[1]教师是学校中相对稳定的、弱流动的校园文化主体, 教师的思想水平, 心理素质、知识储备、人格魅力都会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通过行为举止熏陶感染学生。正如梅贻琦先生所说的那样, “学校犹水也, 师生犹鱼也, 其行动犹游泳也, 大鱼前导, 小鱼尾随, 是从游也, 从游既久, 其濡染观摩之效, 自不求而至, 不为而成”。也就是说, 教师对学生构成从游式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 久而久之固化为学校之风气, 即学风。由此可见, 学风之形成受教师影响最甚。因此, 仅从学生角度出发, 盲目夸大学生自主性或者利用校规校纪等管理手段是远远达不到建设优良学风的目的的, 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形成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 以师德建设促进学风建设。

二、当前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冲击着社会道德规范, 受社会大环境影响, 高校教师群体也面临道德滑坡的危险。学术造假、行贿受贿、辱骂学生等事件层出不穷, 人大自主招生黑幕、厦大博导诱奸事件更是刺痛了公众的神经。当前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2]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认知偏差, 把本职工作理解的平庸化, 认为教育事业不过是一种谋生手段, 忽略了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神圣感。这种职业认知的偏差不仅会淡化教师的责任心, 让教学工作变得散漫随意, 而且也会影响教学的积极主动性, 降低了教学与学习效率。二是治学失范问题严重。有的高校教师自从跨进了学校的大门, 就好比进了保险箱, 端上了铁饭碗, 不注重教学理论的学习, 上课采取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科研先导”的大旗更是导致高校教师把大部分精力用于发表论文、申请课题上。高校学术功利化导致学术论文粗制滥造、篡改数据、抄袭剽窃等学术腐败现象频频出现, 严重影响了高校良好的学术氛围, 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三是不正之风横行, 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以教谋私, 收受学生或其家长财物, 利用学生家长的权利谋求个人私利, 在招生考试中徇私舞弊, 职称评审中弄虚作假等。无德无以为师, 上梁不正下梁歪, 这些不正之风必然会通过各种显性或隐性方式影响学风, 没有良好的师德妄图建设优良学风无异于缘木求鱼、纸上谈兵。

三、师德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 重科学文化素质轻思想道德素质的观念长久存在

在传统观念里, 在提及高校教师素质时, 总是过分突出了教学科研成果、著书立说的主导性, 而忽略了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道德素质建设的灵魂地位。只强调“智”的重要性, 忽略“德”的能动性, 导致了教学科研工作一手比较硬, 思想道德建设一手比较软的状况。高校教师的道德素质缺乏社会认同的渠道, 长久以来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缺乏有效的社会认同, 让师德建设缺少了动力来源。个别教师认为, 教师与其他知识分子一样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师的工资却与某些科研人员、个体老板、金融企业员工工资相差较大, 于是产生了消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丢弃了敬业精神, 淡漠了人生理想, 也淡化了事业心、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心。

(二) 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

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 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道德进步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 在对道德产生巨大推进作用的同时, 也带来了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以等价交换为原则, 这一经济生活的目标和原则被无限放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市场经济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蔓延, 整个社会道德受到了巨大挑战。作为社会道德的一部分, 师德也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尤其是伴随着80、90后教师逐步走向工作岗位, 这批在市场经济思想观念下生长的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三) 教育体制改革的滞后

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 政府包揽高等教育、直接管理高等学校, 形成高度集权、行政化和官本位的管理, 影响和降低了教育质量, 干扰和损害了学术的活力和创造力。浓重的行政色彩不仅会导致教师追名逐利, 也干扰了学术自由, 遏制创新。另外, 事业单位长久实行“铁饭碗”编制, 造成懒人效应,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表现懒散、懈怠、不求进取,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退出机制困难, 教师只要不犯大错误, 基本不会遭到辞退, 由于缺乏竞争机制, 导致人才流动的缓慢和滞后。教育体制的落后对于师德建设起到了错误的导向作用, 更是直接影响了校风学风建设。

(四) 加强师德建设的对策

教师的师德教育机制, 是建立在对教师终身教育理念上的师德教育工作。[3,4]高校加强师德教育工作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将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提高教师师德风范、爱岗敬业精神和教书育人职业道德水平, 必须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以培养德才兼备合格教师为目标, 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核心, 以“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为准则, 以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 以弘扬高尚师德、例行师德规范为具体要求, 努力培养敬业爱生、为人师表, 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

2. 将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

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教师自觉培养师德的热情和动力, 同时建立约束机制, 划定“红线”, 将教师的行为约束在一定范围框架内。重视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自身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 把“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将师德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科研之中, 将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前景、专业学科的建设结合起来, 用事业的发展激励教师自觉提高师德素质。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 从增强敬业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塑造师德风范角度入手, 制定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的规定和纪律, 重点强化教职工队伍在思想道德、教学纪律、教学风气、教书育人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对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加大惩罚力度, 确保学校风清气正, 为营造良好学风创造条件。

3. 与时俱进, 加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推进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关键是要打破政府与学校的隶属关系, 恢复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克服高校行政化、官本位的弊端。高等学校作为教学和学术研究机构, 应当实行不同于政府和企业、符合自身属性的组织管理, 其核心是改变高度行政化的管理模式, 实行以学者自我管理、民主管理为特征的学术本位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施行, 打破了事业单位终身制, 实习合同制, 实现人员进出。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聘任、奖惩的重要依据, 实习师德师风考核“一票否决”。

四、结语

总之, 高校师德建设对学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要不断加强完善师德建设, 才能在高校营造更好的学习风气, 好风气就如同好空气一样, 对于一个学生、一所高校、一个国家的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要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对待, 提学风, 提教学质量, 使高等教育上层次、上水平。

摘要:高校良好的学风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而良好学风的形成与从事教育的教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书者, 更是育人者,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素养。本文就师德与学风的关系分析了当前高校师德出现问题的原因, 师德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提高师德建设来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不断提升高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师德,高校学风,高校教师,对策

参考文献

[1]孙松发.论高校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3.

[2]周晓芳.高校师德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思考.中国校外教育, 2011 (16) .

[3]金文斌.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国高等教育, 2013 (11) .

高校学风建设现状探析 篇8

摘要:学风是高等学校办学思想、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思想品质、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及高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风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现状

【分类号】G641

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创新的一个永恒主题和系统工程,是保证高等院校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条件,是营造学术与学习氛围、培育大学精神与育人环境的重要保证,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创建优良学风,探索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育人工程。

一、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分析

全国高校学风建设会议强调:高校要加强学风建设,塑造大学精神。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曾经指出:“学科建设是学校的龙头,学风建设是学校的根本。学风不正,学校声誉难以维持。大学要有深厚、宽松的学术氛围,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科学、民主、创新的大学精神。大学是拉动社会进步的源头。如何创设既宽松又严谨的学术氛围,塑造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各大学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 目前现代大学主要有三大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而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又是现今大学的根本任务,学风建设直接关乎大学生的知识文化和思想道德,关乎高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并最终关乎整个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学风建设的成效是衡量和评价一所高校办学品位、育人环境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标志,反映出高校人才培养的能力和学校未来发展的走向。学风倘若不正,学校声誉势必将难以维持,学校发展也难以有所突破。

目前学风建设对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精神和求真务实、明理诚信的道德风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价值观以及学会做人、处世都有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严谨的学风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自觉培养自身各方面能力的保证,大学生们只有勤奋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才能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大多数学生都能十分珍惜在大学期间的美好时光,他们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上进,刻苦求学,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蓬勃朝气和青春活力。但大学校园并非世外桃源,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社会风气必然对大学产生影响和冲击。在今天的校园里,也有少数大学生意志消沉,不思进取,专业思想淡薄,学习兴趣不浓,沉迷于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甚至舞弊、抄袭,拿青春赌明天。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二、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学风建设与大学精神息息相关,它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一项极具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培养优良学风,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又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切实抓好学风建设,创建优良校风、班风,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着十分巨大的作用。

1、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创建优良学风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摒弃急功近利的狭隘目标,增强大学生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大学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和谐的人文环境。深入发掘优秀学生典型,组建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报告团。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带动作用以及在广大学生中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二是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专业资深教授通过年级大会的形式向新生介绍课程设置、专业方向、专业特色,使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充分认识学好本专业的重要性,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三是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到以身正人,以德育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诚待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要深入学生当中,走进学生宿舍,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坚持做到尊重人、团结人、帮助人、促进人,让思想政治工作为学风建设导航。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科技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以持续的创新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繁荣,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从实际出发,坚持育人为本,紧紧围绕“绿色景观文化、红色思想文化、金色廉政文化和蓝色学术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感染力、渗透力,有效提升校园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打造各具特色的品牌文化,形成有影响、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氛围,进一步培育优良校风、学风。

3、实施成长导航计划,指导学生成长成才

通过成长导航计划的深入开展,切实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每一名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科学地规划未来,拟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学校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帮助、指导学生制订“成长计划”活动,并把此项工作纳入辅导员、班主任的职责和考核中,促进学生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活动中,注重建立跟踪和反馈制度,加强定期检查和督导,不断积累经验,巩固成果,着力构建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长效机制。

4、以师德教风建设牵引学风建设

学校要把加强师德、教风建设,作为推进学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教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增强人才培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弘扬良好的学风。开展师生互动,加强师生交流。每年都评选“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活动,对老师课堂表现、授课情况和责任心等多方面进行测评,增强教师授课情况的反馈,搭建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

总之, 高校优良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与校风的其他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营造出优良的校風。学生是办学的主体,学风建设是学校的根本。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教师和学生,都要把学风建设当作提高办学质量的头等大事。

参考文献:

[1] 张世欣.道德教育的四大境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 张梁平-.高校学风建设研究[Y].中国成人教育,2006(7)

[3] 孙鹏燕,张永宁,戴永胜.高校学风建设的途径探讨[J].青少年研究,2004,(2)

高校后进生学风建设问题与对策 篇9

关键词:学风;高校;后进生;改善对策

后进生一般是指综合素质或学习成绩暂时落后周边同学的学生。但落后并不代表永久的落后,它与非落后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此外,后进生的特征有自我管理能力差,存在较强的反抗心理,学习态度不积极,从而将给自己、他人甚至班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1后进生形成的因素

1.1社会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迅猛上升。但是同时一些低级趣味的思想慢慢渗透入学校,侵蚀着高校学生。现在,学生和社会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行为习惯以及道德观念。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学习无用论等。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学生享受生活,不劳而获,时间观念、纪律观念差,学习成绩差的影响。由于当今互联网发达,网络游戏、手机游戏也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1.2家庭方面。家庭对于学生的成长及性格塑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部分家长因工作繁忙或教育理念偏差而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引导,子女进入高校之前多采取强制性高压手段,进入高校之后便不闻不问,父母态度的极大反差使得学生过度放松懈怠[1]。还有一个情况就是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中的孩子从小自卑心理较严重,往往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而较早地接触社会,从而感受到社会上一些负面现实,导致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3学校方面。从小学校就灌输“成绩最大”的思想,经历了大大小小,数不胜数的考试;

尤其是高中生更是苦不堪言。一些学校为了所谓的升学率而忽略素质教育,有的甚至占用了学生的娱乐时间,导致了学生思维比较单一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比较欠缺。当进入大学时,不能迅速适应大学生活和老师的教学方法,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下降,自控能力差。1.4自身方面。后进生同样也渴望取到成功,他们想得到周围同学老师的关注和尊重,但由于自身的不足,会受到老师的斥责同学的嘲讽,长此以来,自信心受挫,就会产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另一部分后进生抵制不住外界的诱惑,一味地享受安乐,沉迷于游戏,晚上熬夜打游戏,白天上课睡觉甚至旷课,长此以来,跟不上课程进度,落后于其他同学,到最后自我放弃。有时候他们为了得到关注,会采取一些不恰当的行动来满足自己内心畸形的虚荣心。

2后进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教育者固化思想较为严重。不少教育者认为后进生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后期很难发生本质的改变。尤其是高校新生在不容易适应高校教育教育环境下仍然被一些教育者忽视。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一些教育者始终以科研、教学为主,而忽视育人的职责。认为育人都是班主任或者辅导员的事,上课时仅仅以传授为主,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所以基本就不会了解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和他们内心的想法。2.2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随着每年高等学校的扩招,高校的学生越来越多,而老师的数量却滞后增长,跟不上学生增长的速度。尤其是思政工作一线的辅导员配备不齐的现象尤为突出,辅导员疲于各项事务当中,对待后进生的精力明显不足。并且增加的更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应届生。教育经验缺乏,培训时间不够这些因素都导致教师整体育人水平有所下降。不少学校仅依靠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没有形成联动机制。教师和德育工作者没有很好地产生一种配合效应。2.3过度强调管理,忽视主观能动性。学校对于学生管理往往采取“堵”的形式,而不在意积极引导,一旦犯了错误就会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

忽视了朋辈的教育和自我教育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优秀学生和进步了的后进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了独立的个体,没有很好地形成一个整体;

忽视了后进生的心理状态分析,缺少对后进生的关爱和鼓励。2.4轻视家庭教育重要性。家长往往认为孩子送到学校,教育任务理所应当都应该是学校去承担。对学校完全信任,因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跟踪。不能很好地了解和掌握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忽视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样很重要。同时,不少教育者认为后进学生不在父母身边,父母也管不到,因此便也轻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孩子在犯了重大错误的时候才通知父母。

3后进生学风改善对策

后进生产生的原因无非有两种原因:客观和主观。有的人认为学校和社会一样理应符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法则。对后进生采取严格的教育管理。这种做法违背了以生为本的原则,我们应当发挥我们思政教育的作用,积极去教育引导后进生有效转化。3.1转变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高校要树立以提高育人质量为核心的发展观念,统筹协调全体学生发展。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杜绝“差生”刻板效应。从思想上树立不抛弃不放弃的根本理念。我们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所有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意识、道德素质[2]。3.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知心朋友和心灵导师。作为高校辅导员,应对这个群体赋予更多的关怀,认真分析这些学生的心理,找出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帮扶工作[3]。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沟通过程中坚持以尊重为基础,以引导为目标,通过沟通交流切实了解后进生的心理、想法、需求。对于后进生在校表现及其思想观念上的偏差,不要进行直接的批评,而是积极寻求其身上的闪光点,使后进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增强转化的自信心。3.3利用好朋辈教育手段。学生之间交流往往比和老师的交流要多很多,外在的帮助可以给后进生更多的压力和动力。积极发挥班级成绩优秀同学和学生党员的作用,让学生形成帮扶小组,辅导员应定期抽查、指导小组的学习活动。同时可以邀请高年级中优秀学生给他们讲讲课,谈谈好的经验做法。也可以请已经毕业了的同专业的学生返校开讲座,用他们切身的体会和经验来鼓励后进生们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教育者要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干部协助班级日常管理。班干部要及时向辅导员报告班级缺勤人数和名单,与任课老师沟通班级同学的学习状态[4]。3.4抓好新生教育,注重日常管理。新生入学后往往会产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等一些问题。尤其是入学一段时间以来,摆脱了高中老师天天监管的状态,到了大学瞬间就感觉到了“自由”往往就会随大流,放松自我到放纵自我到最后的放弃自我。因此入学教育成为新生入学时的一门必修课,尤其是学生学习生涯规划指导和专业思想巩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鼓励其积极主动联系任课老师,主动获取最新专业信息并分享给班级同学。3.5加强心理辅导,积极面对人生。高校后进生往往都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焦虑、自卑、抑郁等。学校应及时了解和掌握后进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心理,通过心理咨询教师的积极引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障碍,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自己的问题。不断地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适当地鼓励他发挥他们的长处,鼓励他们多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如果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会让他们重塑自信心,有益于后进生的转化[5]。3.6加强家校联系,积极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家庭教育是学生的第一教育场所,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支持,争取社会力量对学生进行适时教育,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立体式教育网络[6]。当发现学生有消极对待学习的情况出现时,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将学生在校的情况反馈给家长,了解近期学生家庭是否出现特殊情况。实践证明,只要学校和家庭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对待大学生思想和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注重思想解剖和情感交流,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辅之以针对性强的批评教育纪律约束,就能促进后进生转化提高,渐渐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4后进生学风建设的意义

后进生的有效转化对于其个人、学校、家庭、社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后进生自身而言,学风的改善有利于其自信心的树立,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俗话说好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准备阶段。只有在大学期间端正学习态度、积极面对生活、塑造健全人格,才能立足于社会。对于学校来说,学风建设的盲点—后进生的转化如果实现了,那么学校整体的学风将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高校只有不断加强学风建设形成良好风气,才能保证向进步,不断实现学生全面发展[7]。后进生的有效转化也是高校履行人才培养职能的成效体现,有利于实现学校立德树人,为社会源源不断输送人才。对于家庭来说,后进生成功的转化可以缓解家庭焦虑,促进家庭成员和睦幸福。每个孩子都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仍然深深植根在每个中国家庭之中。后进生的有效转化可以让这个观念变成现实。没有天生的后进生,后进生的产生有其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我们要深入了解、包容、关心、积极帮助他们。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难,为他们搭建更多的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样才有有效改变每一后进生,有利于学校整体学风的提高。

参考文献

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篇10

尚大军 盛良元 王 佳 邢 凯(西安理工大学,陕西西安710048)摘要:学风建设事关全局,是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辅导员是大学生顺利学习与健康成长的指

导者和引路人,充分发挥其引导和促进作用,对于高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从学风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性人手,分析

学风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发挥引导和促 用的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学风建设;高校;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10)09一O1l8一o3 从广义上来说,学风是指一所学校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的精神状态和文化风气,是学校校风的

集中反映和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的定

义,学风评估包括教师风范、学习风气两个二级指标;从狭义上来讲,学风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学习风气,是

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在校园中经过长期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

风尚,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的综合反映 .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承担着大

学生的日常管理与教育、就业指导与服务、心理咨询与生活辅导等工作,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关系最密

切的老师,同时也是大学生顺利学习与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如果能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 的引导和促进作用,那么高校的学风建设必将更上一个台阶. 1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大学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我国正值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上各类矛盾集中出现,各种思潮激烈碰撞,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呈现

出复杂多元的局面.随着网络和信息化的发展,大学生获取社会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与社会的接触也越

来越多,由此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不可避免地会直接或间接侵蚀到高校中来,从而引发部分学生人生观

和价值观的扭曲,使他们的行为方式带上强烈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例如,部分学生心态浮躁,急功

近利,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只重视工具性知识和应用性技能的学习,对那些基础性、通识性 的知识则一再忽视,投机取巧心态十分明显,这些都给高校学风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负面作用.

辅导员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平时应多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

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与任课教师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对个别纪律观念松散、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重

点人物”,要多多关注其上课出勤率,及时督促这部分学生正常上课以及参加学校、班级的各类活动;针对学

生学习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通过

科学分析专业前景和正确引导职业规划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此外,通过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和远大人生理想,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大力宣传并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尽管升学比例逐年提高,但是庞大的绝对基数仍然使得高考犹如走“独木桥” 般残酷.为了能够顺利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校园,高中生不断地给自己“加码”,“唯分数是举”、“一考定终身”的招考制度更是让他们在精神上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与大学里相对宽松 的管理模式和相对分散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截然的反差,致使部分学生一进大学校门就迷失了自我,找不到 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辅导员应科学合理地运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来规范学生的 行为,以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长效 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让学生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清楚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促进优

良学风的形成.例如,针对一些学生认为上不上课无关紧要,只要考试通过就行的思想,辅导员要通过狠抓

学习纪律来改变拖沓散漫的作风;对于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以及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现象,要根据

学校的规章制度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辅导员要把高校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实行学生干部选拔、奖助学金评定、荣誉评选、入党等都与学风和学习成绩挂钩的政策导向.在广大学生中

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学风建设活动,积极倡导文明、诚信的作风和勤学、拼搏的学风,教育学生严肃课堂纪

律,严格遵守考场纪律,以自身实际行动推动学风建设深入发展. 3 以专业教育为契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

有些学生在人校前,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受父母、老师、亲友的影响,或是为了容易录取以及毕业后

好找工作,而盲目地填报志愿.进入大学后,才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者对自己的专业前途灰心

失望,导致无法安心于专业学习,甚至厌学、逃学.当前,各个高校都存在学生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从而产

生厌学情绪的现象.很多学生总是觉得自己考入的专业没有前途,或 者不是自己喜欢的,导致他们学习不

安心,成绩不理想.此外,高考升学率的逐年提高使得大学生的整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学生素质

良莠不齐的现象日渐突出,这些都在客观上增加了高校学风建设的难度.

针对这种情况,辅导员首先要对所带班级学生的专业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对专业培养目标

和培养计划了如指掌,对本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及就业前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

对学生提出的有关专业学习和发展方面的问题和咨询进行解答.此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持续有效的专业教

育,通过开展专家教授对专业的介绍会、高年级同学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已毕业学长介绍工作经验等专题

讲座活动,不断深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激发专业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所学专业形成一种自豪感和归

属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上积极进取,刻苦钻研,创造佳绩,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良好学 风的建立. 要利用“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省份和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经济条件和教育背景、风俗习惯和宗

教信仰的不同,导致他们在心理和性格上存在差异,这给毫无社会经 历和为人处事经验的大学生们带来很

大的压力和挑战,尤其是对于那些初次离开家门进入集体学习和生活的同学来说,更难适应这种全新的大

学生活环境和人际交往关系;加之高校扩招带来的学习和就业压力、高额学费和生活费带来的经济压力、社会转型和信息化带来的“与时代不同步”“跟不上时代步伐”等压力,导致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大学生产

生了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往往焦虑、固执、冷漠、孤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根本就不

可能将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更不可能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特别是近些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增

多和日益复杂化,给高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风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高校整体学风的改善,离不开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也就是丰富多彩的校园

活动,例如文艺演出、音乐会、体育竞赛、书法大赛、美术活动、英语角、专题讨论会、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

践活动等.通过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余文化生活中

丰富和充实自己,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通过科技创新和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

现实中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释放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理解课本知 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不断改善高

校的整体学风,使高校的学术氛围浓厚起来.此外,辅导员还可以组织本班级的学生开展校园美化、绿化等

公益活动,使学生在文明、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神清气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5 特别关心“三困”学生群体,全面提升学风建设成果

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心理困难等“三困”学生是高校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高校学风建设 的难点.学习困难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成长环境或者教育背景的差距导致其跟不上老师和其他同学 的整体学习进度,二是由于思想方面的放松或者懒惰导致其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于前一种情况,我们可

以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等方式帮助其尽快赶上,而对于后一种情况则需要通过了解其思想动态,找出

思想变化的根本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督促其逐渐改掉上课迟到、早退甚至逃课的行为习惯,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应通过设立勤工助学岗位以及指导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

助学贷款等方式,同时辅导员要通过奖学金评选、助学金发放等渠道,帮助他们解决经济问题,鼓励其认真

学习,将心思转到学习上来.而对于心理困难的学生,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动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树 立信心,调整 I、h,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学习.总之,只有解决好“三困”学生群体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问题,才能全面提升学风建设的成果,才能使高校学风在整体上得到提高. 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起模范带头作用 教风是教师队伍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集中体现,和学风有着紧密的联系,直接

关系到一个学校学风的优劣.当前,大多数高校在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往往以承担课题的级别和发表论

文的数量为主要指标,导致部分教师过分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他们不重视相关知识的更新,也不改进教

学方法,甚至沿用几十年前的教材和讲义,理论和实际脱节,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些教师自身能力有限,治学不严谨,学术上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学术成果经不起

检验,对学生旷课、早退、迟到等现象也不闻不问,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还有的教师放弃了安贫乐道、为人

师表的传统师德,只讲索取,不思奉献,不安心教书育人,只注重自身经济收人的提高.“学高为师,身正为

范”,教师往往是学生崇拜的偶像,教风上存在的种种问题,自然会给学风建设带来消极影响 J.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要时刻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要求 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首先要做

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以及严谨的求实作风感染每一位学生;其次要做到以

德服人、以情感人,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形象;同时,工作之余要不断学习和拓

宽知识结构,加强自身修养,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引导每一位同学积极投身到学校的学风建设中,起到 模范带头作用.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高教学质量与搞好学风

建设是其永恒的主题.在全球科技和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作为人才培养的摇

篮,高校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出的人才能否被社会所接受,是否具有强大的竞争力,直接关系到

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抓好学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作为学生工作者的辅导员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

上一篇:小学文体先进集体事迹材料下一篇:实习小结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