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学校学风建设(精选8篇)
士官学校学风建设 篇1
学风建设不仅是学校的主体也是其灵魂;是人才培养的保障与教学秩序的维护的基础。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学校学风建设欠佳, 会呈现出许多负面问题。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改正措施, 势必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
一、学风状况欠佳的主要表现
学生的学习风气立足于基层, 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神与学习目的等方面。学风建设同时还体现出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学风的形成不仅能对周围的人形成强烈的感染和熏陶, 也能让人心中形成奋进的决心。就目前而言, 学风建设不容乐观。笔者曾对某班同学进行了一次无记名问卷调查, 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学风不正有如下主要表现:
首先, 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不爱学习, 比较调皮。不少同学在初中, 甚至小学阶段就迷恋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 以至荒废学业。同时, 许多单亲家庭的学生, 受家庭影响, 注意力不能放在学习上。不少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 其目的主要是怕孩子流失到社会上, 放在学校的目的就是让学校照看孩子。这些原因导致许多学生不思进取, 不愿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 课后不按要求完成作业, 有的作业是别人代写, 有的简单照抄别人。
其次, 考试风气不正。作弊现象比较多, 手段五花八门。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 加之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学校中, 学生的考风暴露出的问题比较严重。
再次, 教风与校风对学生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的主客性是随着教与学而发生变化的。因此, 教风是影响学风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师的任何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好坏。因此, 教风的优良与否是学风建设的基础。校风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 主要表现在学校的精神面貌以及各个班级中教师的作风中。良好的校风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控制力, 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下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二、良好学风的基础是优良的教风
正“学”必先正“教”。《三字经》有云:“教不严, 师之惰”。良好的学风不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 更是教师的问题。新课改以来, 教育面貌方面虽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毋庸讳言,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在无情地侵蚀着社会的肌体, 教风就是其中受污染的灾区之一。部分教师治学不严, 得过且过;还有部分教师抄袭别人的成果不以为耻……显然, 教风是形成学生学风的直接载体之一。良好的教风不仅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前提, 更是这个社会的良知和底线。
同时, 人作为环境的产物, 会受到各种环境的不同影响。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借此来完善学生对环境的适应程度。例如, 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分不清自己的爱好是什么, 因此, 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认真审视自己, 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兴趣爱好, 借此来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充满生机活力, 为期待的目标努力奋斗。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勇于面对挫折, 要在自我调解中养成自我激励的信念并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如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空间, 感知成功人物的奋斗实例, 让学生重新拾得学习的自信和勇气。让学生明确人不可能一帆风顺, 在遇到逆境时更要积极向前, 才能让自己成长。
三、改善学风是社会的共同责任
作为学校基本建设之一, 学风在教育中渗透到德智体各个层面, 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 养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树立理想的同时端正对社会的看法和态度。养成善于思考、勇于面对社会的习惯, 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不仅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 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依托。改善学风, 学校首当其冲。为此,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 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校园氛围, 培育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体系。其次, 努力加强师风、师德建设, 打造技术精湛的教育队伍。还要加强管理, 倡导严谨治学、抵制学术腐败。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形成良好学风提供一线保障。此外, 改善学风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当前, 社会上存在许多诸如考场作弊、论文抄袭、学历造假等不良风气, 这也是导致学生学风不正的重要原因。我们有理由相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学风问题也会逐步改善与好转。
学生完善奋斗目标, 并找到正确的奋斗方法, 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幅度增强, 就可以自觉地努力学习。良好的学风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孜孜不倦。学风作为学校的灵魂, 不仅需要学校创造浓郁的校园文化, 也需要教师的优良教风, 只有教师、学校让每一名学生都活跃起来, 才能让学风充满灵性。■
士官学校学风建设 篇2
多措并举促学风
---学风建设形式多样、效果良好
本学期来,学校全面贯彻“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办学方略,坚持以思想教育为引领,以学习目的和理想前途教育为重点,以运用“学生发展小组”管理和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生思想教育和德育实践活动,猛促学风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充分发挥主题班会、晨会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积极开展学习目的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是推行“学生发展小组”管理,落实综合素质评价。为了全面深化学生自主管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学校全面推行“学生发展小组”管理,积极探索以发展小组为主体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全面实行德育量化考核,极大的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创新德育形式,积极开展活动。其中高一开展了以评选“文明礼貌星”、“仪表规范星”、“遵规守纪星”、“学习奋进星”、“卫生整洁星”为内容的“创星评优”活动;高二年级开展了以“讲文明、比品质,讲纪律、比习惯,讲学习、比成绩”为内容的“三讲三比”教育活动;高三年级开展了“拼搏高三,放飞理想”教育活动,使学风建设有内容、有载体、有措施,确保了落实效果。
四是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和“考风考纪教育”。在第一次月考和期中考试之前,学校分别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诚信教育”和“考风考纪教育”,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办诚信教育主题黑板报、设立诚信考场(无人监考)等形式,引导学生诚信做人,诚信考试,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完成作业、独立考试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士官学校学风建设 篇3
一、学风、校风的含义
学风, 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精神面貌、学习成绩、课堂出勤、出操、考试风气等方面。简言之, 是指学习方面的风气。对于大学生而言, 是指其在一定人生观、学习动机、追求目标的支配下, 在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学习精神、学习规律、学习方法、意识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既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证, 又是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校风, 即全体教师、职工、学生在共同的目标指引下经过长期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一种特有风尚。它包括学校领导和机关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等。它是一种学校集体的、稳定的精神状态, 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和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志。
二、学风、校风的关系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明确指出:“校风是一个学校内的人物在各方面生活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和趋向。所谓人物是校长、教职员、学生、校役等;所谓各方面的生活是学艺、健康、社交、服务等;所谓态度及趋向是:适合时代、环境及他种情形的要求等。由这种种要素融合成的‘空气’, 就是所谓的校风。”目标的一致和角色、任务的不同, 使学校人物具有方向及内涵一致而表现方式略异的相对独立的心理倾向, 具体表现为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学作风、学生的学风和职工的工作作风。这是校风的基本构成。在高等院校这一人物集合体中, 学生是占绝对多数的, 他们的学习风气, 品德言行, 直接关系到校风的质量。因此, 学风最容易体现为校风, 是校风建设的归宿。校长, 是教育家, 是学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优良的校风要靠他们倡导, 有什么样的校长往往就会有什么样的校风。以校长为首的领导集体的优良工作作风是形成优良校风的关键因素。教师则是学校办学思想、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 他们对学生的接触是直接的、频繁的, 教师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其思维方式、治学态度、行为准则无不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品德、言行和知识的积累、才能的增长, 因而, 教风之于学风, 其影响是直接的、重要的、具有鲜明的导向性, 起着决定性作用, 是校风建设中的主导因素。那么, 领导对于学生呢?其接触是相对地间接的少量的, 对于教师的接触才是直接的经常的。因而, 领导作风对教风的影响是直接的, 对于学风便是间接的。
三、加强学风、校风建设的措施
校风是无形的精神力量, 可以振奋精神、激励斗志, 迸发出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革命精神, 在这种环境中养成的行为习惯使人终生难忘, 将成为这个学校里每一个成员自觉奋进的动力, 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繁荣和发展。优良的校风对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起着积极的作用。优良的校风使高校能够造就出一批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者, 他们是社会的中坚, 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 将使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生深刻变化。学风、校风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办学水平。要形成优良的学风、校风, 就需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我们要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纪律教育, 重点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八荣八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培养他们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爱情婚姻家庭美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 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和民主法制意识;进行奋斗成材教育, 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择业观、立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和良好的心理意志品质。我们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学主渠道作用,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增强教学效果。通过广播、板报、讨论会、报告会、报栏橱窗、录像、写心得、征文比赛、调查研究等形式, 促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学校、刻苦学习, 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自觉调节自身行为, 让学生懂学习、爱学习、抓学习、真学习。
2. 严格管理。
在加强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的同时, 我们必须严格管理, 只有两者相辅相成, 学风校风建设才能收到成效。要把德育课放在首位, 以严格的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约束学生, 制定详细的学习、生活条例, 严格按照《学生行为准则》、《学生管理规定》及学校关于学生各方面的规章做。严格规范考试纪律、考勤和考试制度;严格评优制度和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发挥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引导和管理作用;加强对学生活动的管理, 开展积极健康向上、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加强学生自治组织的管理, 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3. 高度重视体育, 落实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
首先, 改变对体育教师上课观念的看法。其次, 端正教风, 教风是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态度与师德的表现。教师不仅要创造和传播知识, 而且要以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 从科学知识、思想情感、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培育;大学生的学习任务不仅是获取知识, 而且包括传承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 以及求真、求知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1]。最后, 加强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 充分发挥体育课的功能。调查显示, 优秀的班级, 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成绩是优异的, 同学关系融洽, 集体荣誉感强。
4. 开展文体活动。
学生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社会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爱国情感, 体育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自强自立能力和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团队精神。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追求“真、善、美”, 学会处理个人与他人、团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 从而培养人文精神。抓好学生社团建设, 引导社团开展一系列体现学校特色、学生特色的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磨炼意志、培养品质、陶冶情操, 围绕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两大主题, 突出抓好旨在提高素质的文艺、体育活动和旨在精神文明创建的文明行为养成、校园人文环境创建、社会实践等活动, 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环境。
5. 注重班级及宿舍建设。
班级和宿舍是学生的基层单位, 是各项工作落实的关键。它们的工作, 直接影响到学风、校风。班主任、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 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 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 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和生活问题, 指导学生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抓好素质教育。要经常找班级任课老师了解学生学习和思想情况, 提出教书育人的要求, 着力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 定期召开班会, 建设良好的班风。要确立班集体共同的奋斗目标, 组织动员全班学生参与制定目标, 自觉为达到目标奋斗;建立健全班委会、团支部组织, 形成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做好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发挥入党积极分子模范带头作用;制定严格的班规并切实落实;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
6. 教师、管理、后勤三方面育人形成合力。
全校各部门、全体教职员工要牢固树立育人和服务意识, 切实履行职责。教师要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提高文化素养, 做好就业指导, 培养良好的品质, 帮助学生发展成才, 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标;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言行随时都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 正如李岚清同志在1997年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高尚的师德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 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对青少年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终身的。”我院近年来师资队伍发展迅速, 大多数教师能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为提高教育质量尽努力。但也有少数教师, 由于各种原因, 责任心不很强, 对教学工作投入不足, 治学不太严谨, 对学风建设带来了不良影响, 因此我院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充分发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尽快建立行之有效的师德教育机制, 规范教师教学工作, 使每位教师都爱岗敬业,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 以其自身高尚的品德和作风, 以其人格的魅力影响学生, 既教书育人, 又促进教风、学风建设。管理人员和班主任要认真履行管理育人职责, 有教育管理学生的计划和策略,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提高办事效率, 经常深入学生、认识学生、了解学生, 充分发挥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渗透作用;服务人员要切实履行服务育人的职责, 增强服务意识, 改善服务环境, 提高服务质量, 切实解决学生的困难和问题, 提供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 对学生思想品德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要切实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坚持疏导原则, 灌输“人人皆可成材”的理念, 营造“人人是教师, 处处是课堂”的氛围, 真正实现“三个一切”的承诺, 为良好学风的形成创造必要的外部环境。
学风、校风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涉及众多方面, 各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 才能有效地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自觉积极地投身到教学改革与实践中, 才能真正使学风、校风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朱法贞.教师伦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
学校领导学风建设讲话 篇4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优良学风班”评比大会,认真总结过去一年我院学风建设取得的各项成果.通过评选大会充分展现了优良学风班候选班级的风采;开拓了兄弟班级同学的视野;引导并拓展了各班级干部在以后班级工作中的方向思路;激发了全体同学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首先,我代表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的党政领导对今天参赛和即将受到表彰的集体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创建我院良好学风作出不懈努力的广大师生致以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我学院20xx-20xx学年学风建设情况进行一下简单的总结: 自去年10月份以来,我学院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号召下,积极开展学风建设年活动,20xx年11月根据我院实际制定《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学风建设方案》,20xx年3月,又根据《天津天狮学院关于开展学风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对我院的学风建设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提出了”一个核心两个抓手三项重点工作”的工作目标.自实施以来,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院树立以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工作理念。积极开展“理想、信念、责任、使命”教育,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引导,加强专业认知教育,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内在动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以师德、师风、教风建设带动学风,充分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规范管理,严格要求,从低年级的规范要求逐步转变为高年级的习惯养成;不断加强社团建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了学风建设。
具体表现如下:
1、学院、班集体及宿舍形成了追求真知、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课程考试不及格率明显下降,降级退学现象基本杜绝。
2.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能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尊敬教师,课堂秩序好。学生迟到、早退、旷课以及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有明显好转。
3.考风优良,考试违纪、作弊现象有所减少。
4、学生校园违纪现象明显减少,校园文明程度明显改善提高。
5、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当前,从整体上来说,我院的学风是良好、积极、健康的,大多数的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有理想、有抱负、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高校扩招和社会思潮的双重冲击下,我校的学风问题也在不断凸显,很多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如: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迟到、旷课现象任然部分存在。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学籍管理规定因考试作弊受到记过以上及其他原因受到留校察看处分的不授予学位);个别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成瘾,作息时间混乱,身心健康受损,学习成绩下滑,人际关系紧张,形成恶性循环而无法自拔;(男生沉迷网络的人数较多)部分同学对学校缺乏认同感、对专业和课程不满意,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之,而是转化为对大学生活的厌倦和放弃,心理抑郁;(第一志愿报考本专业的学生比率较低)学生整体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学生专业能力、英语四六级过级率相对较低,校园文化底蕴不够浓厚等。
这些不和谐音符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院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了学院良好风气的延续,甚至在某种程度和某些方面上给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声誉造成了损害。
下面,我就巩固学风建设初步成果,扎实推进学风建设年各项活动深入开展,推动我院学风建设再上新台阶提出几点意见:
第一,要充分认识学风建设工作的系统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良好学风的形成有赖于教学、管理、服务部门的齐抓共管,更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通力合作。目前各部门、各学院和全体教职员工正积极参与到学风建设中来,以优良教风引领学风、以优良管理促进学风、以优良作风带动学风、以优良环境培育学风,已经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学院把20xx年作为学风建设年,活动总体时间安排是从20xx年10月-10月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xx年10月,动员部署阶段。第二阶段,20xx年11月-206月,集中创建阶段,学校学风建设工作小组集中和随机检查。第三阶段,年10月,总结表彰阶段,学校会对开展学风建设活动进行小结,对表现好的单位进行表彰。
第二、继续坚持严格管理,打造思想过硬、行为文明的高素质人才。
严师出高徒,过去一年中,我们从各方面加强了学生管理,广大同学发扬主人翁精神,认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了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我们在学生管理特别是课堂纪律、公寓管理等方面力度还不够大,方式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一些同学对学习的认识不正确,学习的态度不端正,学习的效果不理想,极个别学生不思进取、不求进步、安于享受,以致严重影响学业。因此,一些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应继续坚持。如:坚持召开学生干部及学生代表座谈会、领导、教师下班听课等,了解学生上课情况和教师的授课情况,及时与相关教师反馈;坚持《班级学习委员、学生会学习部、辅导员每周沟通制度》和《与家长沟通联系制度》;坚持实行教师和学生党员与学习困难生“三联系三到位”的帮扶制度;继续加大对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及学生党员的培养和培训,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起到标杆作用;除此之外我们还会不断探索出台一些宽严适度的管理制度,真正实现创建优良学风、教风的目标。
第三、继续坚持抓师德建设,以优良教风带动良好学风。逐步形成了“以教风带动学风,以管理促进学风,以服务支撑学风,以环境培育学风”的良好局面。实践证明,调动全体老师积极参与学风建设是学校学风建设的关键。在学风建设年中,广大教师积极自觉遵守师德规范,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充分体现了“严谨治学、为人师表、诲人不倦、锐意创新”的优良教风。但值得注意的是,仍然存在少数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的现象。下一阶段我院会加大对全体教师师德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形成我院优良教风,为我院优良学风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检查指导,形成人人参与、层层负责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
学院会根据本学院制定的学风建设的方案扎实推进工作深入开展。学院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大对学风建设工作的组织与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辅导员和班主任对本年级和本班学生学风建设工作要负主要责任,积极落实学风建设各项工作。学生党团组织和学生干部也要发挥应有作用,我们广大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形成人人参与、层层负责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
总之,学院会从学风建设重点任务入手,全面落实各项学风建设举措,以坚强的组织领导、优良的工作作风、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务实的日常管理、细致的人文关怀、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高效的学生工作队伍为抓手,指导、推动学风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推动我院学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创建我院优良学风,以优异的成绩迎接20xx年教育部对我校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
浅谈学校学生学习心理与学风建设 篇5
应用型学校的学风是怎样形成的?它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的, 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和行为特点。针对学风对于学生的影响, 分为优良学风和不良学风。学风能制约学校的教育质量, 而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也能反映出其学风的优良。因此, 学风对于学校提高教育质量起着主导作用。
学风通过学校的年级分类及其整体学风之间有着必然联系。在这些表象的背后, 隐藏着学校学风形成的规律:
1. 学校的学风受制于社会风气
在社会的整体大氛围之下, 学校从属于社会, 而学生不仅仅是从学校接收思想学习教育, 更在社会关系及家庭中都受其影响,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社会的风气对其影响也越大, 因此, 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风气, 很容易感染到低年级的学生。
2. 学生的学习心理是学风形成的关键
学生的学习心理是从学生的主观思想角度出发, 因为学生的年龄偏低, 认知水平并不完整, 因此, 很容易接受和认同社里上不良的风气, 进而无意识的成为不良学风的影响者。
3. 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是学风形成的支撑点
因为在社会的大背景下, 学校从属于社会, 虽能影响其社会风气, 但是却不能彻底改变它, 因此, 为了保护学生避免受不良学风的影响, 学校应充分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和管理来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如果学校自身的管理规范和教育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那么就可以将学风从不良的方向转变。
在上述学风形成规律的作用下, 学风形成的具体的过程是:对于学习的某种心理先在一定数量的学生个体中产生, 后被多数学生所认同和接受, 进而形成风气;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强大的影响惯性, 使后来者被同化。因此, 应用型学校的学风形成机制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个体产生—大众接受—同化后来者。
二、应用型学校学生的不良学习心理对学风的影响
学风在其形成的过程中离不开每个学生对其自身心理认知和选择, 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影响着学风的优良。应用型学校学生的不良学习心理类型主要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浮躁心理、矛盾心理、从众心理等, 而这些心理因素正是构成学风优良的形成及评定标准。在应试教育这个大背景下, 学生对于学习往往有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其逆反心理表现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对学习的抵触, 对教师家长教育的抵制, 这大大抵消了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效果。而且浮躁的心理表现, 期矛盾的心理特征, 则很容易导致学校不良校风的形成。其从众心理又会将学生的心理思想轻易的改变, 因而, 学校校风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不允许有松懈的时间, 必须引导学生的整体思想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学生产生从众心理有其内源性, 就对学风的影响而言, 从众心理对学风的影响有两种可能:如果从众心理接受的是优良学风形成因素, 对学风的建设就会起到促进作用;如果从众心理接受的不良学风形成因素, 对学风建设就会起到阻碍作用。由于应用型学校的学生普遍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浮躁心理、矛盾心理, 所以, 应用型学校的学生的从众心理接受不良学风影响因素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对优良学风影响因素的可能性, 给学风建设带来很大的阻力。
三、学校建设优良学风的策略
学校建设优良的学风, 是从学生的主体表现得到验证, 而想要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心理, 就要遵循客观的学风形成规律, 在学风建设的各个环节上来消除学生的负面学习心理, 这主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 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 思想观, 教育观。严格遵守学校的常规管理和考核制度。
1. 正确的思想引导是学校培育优良学风的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学校的德育是否能被学生主动去接收和消化, 这离不开学校在贯彻其思想理念的防范手段, 学校应避免采取强硬手段, 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应从学生的角度来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 使学生能够认可并接收, 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 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使其化解为学习的动力, 进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2. 严格的常规管理是学校培育优良学风的关键
学校的管理应做到有张有弛, 既不能让学生感觉苛刻, 也不能政策太过宽松, 学生的自律性较差, 因此, 学习的管理是必要的, 管理若过于严格, 会加强学生的逆反心理, 而疏于管理, 又会导致学校不良校风的形成。因此, 学习的管理不仅仅是规范学生的行为, 影响学生的心理, 更是学风建设的主要外因。
3. 科学的学业考核要求是应用型学校培育优良学风的保证
学业考核是学生学习的过程的最终环节, 这个环节不仅能够影响学校的学风转变, 也是评定学校管理教学的标准, 因而在教育学习的过程中, 学业考核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总之, 良好的学风可以使学生树立自信, 培养其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 而不良的学风也会导致学生产生不良的学习行为, 在今后步入社会后, 也是百害而无益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教风对学风影响已被广泛重视, 当前, 应该更加重视正确的思想引导、严格的常规管理和科学的学业考核要求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宋美兰.高校学风建设简论[J].湖南社会科学, 2006, (1) .
[2]曾湘泉, 巫强.资源分配不合理, 就业倾向就集中[N].人民日报, 2010-08 05 (6) .
[3]李颖.青少年从众心理的杜会学分析[J].教育评论, 2004, (1) .
士官学校学风建设 篇6
学分制的实施, 一方面, 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的特征,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意识、自主能力, 有利于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 反映了学分制下高等教育的开放性, 有利于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 原有的学年制下的教学管理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培养规格、教育的激励机制等方面, 在学分制下有了很大的改变, 在学风的形成条件上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使学风建设面临许多新的问题。
1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学风新问题及原因
1.1学分制制度本身不完善首先, 对于学分制的相关制度制定不完善, 规定不严格, 宣传不到位, 致使大部分学生对学分制并不太了解, 没有充分认识, 学年制与学分制区分不明显, 特点不突出, 学院的教学模式中没有完全按照学分制要求转变。在教学的方法、内容、要求上, 对学生的培养方案、课程设定都还有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统一步骤的“标准化”教育的痕迹。致使学生与教师都还没有适应学分制的转变, 部分高校教师的教学手段、内容甚至教学态度达不到学分制教学模式的要求。教与学相互脱节, 积极正面的引导不够, 也对高校学风建设带来负面的影响。
其次, 学分制下的引导教育机制、配套设施不完善。学分制最大的特点是弹性学制, 自主选课、目标管理、个性化发展。采用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 学分制教学计划指导下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时间、修读方式、学期修课门数等。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 学籍的管理与实际的操作存在难度, 师资的配置与教学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课程的安排与开设专业性明显, 课程的选择性差, 同学们普遍感觉到选课空间不大, 备选课程太少, 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是自主选课, 但是受限还是很大, 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之配备的导师制不完善, 在学生的选课方面引导作用不明显,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够。学分制下, 学生动向纵横交错, 班级概念模糊, 学生与导师、导员集中见面的机会少缺乏交流, 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力度不够, 各种教学信息不能够广泛传递给同学, 这样就导致了教学组织松散, 影响学风建设。
1.2学生自身存在诸多问题第一, 习惯传统教育模式, 对于学分制新观念没有转变。在课程选择上缺乏科学的规划, 面对选课只是感到茫然, 全凭感觉选择课程, 认为选课多多益善, 而不顾及学习质量, 在学习中习惯了“吃嚼烂了的填鸭式”教学, 难以适应接受大学“多而精的启发式”教学, 习惯于教师安排一切, 课外自主性差;局限专业, 思维不够开阔。第二, 学习作风不严谨。学分制的确是给了学生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 对于学习主动的同学则是一件好事情, 使他们能够张扬个性, 发挥自己的潜能, 但是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 目的不明确, 学习兴趣不浓, 学习意识较差, 缺乏进取精神的学生来说, 却使他们放任自流、自控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上有畏艰难、缺乏拼搏、勤奋好学的精神及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在学习上往往只是浅尝辄止, 学不求深, 识不求广, 急功近利, 片面地追求学分, 只求过关万岁, 较少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 影响了知识面的拓宽。纪律性差, 上课睡觉、聊天、收发短信, 还有学生对考试作弊心存侥幸, 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第三, 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和特点更具有时代印迹, 复杂且富于变化。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 视野开阔, 志向远大, 对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媒体非常敏感, 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异常迅速。但学生的思想动态不稳, 容易受外界的因素干扰;心理素质不稳定, 心理脆弱, 抗压性较差。矛盾较为突出, 容易引发学风新问题。
1.3环境影响存在不良因素首先, 学校因素影响突出。学校制度的合理性、完善性为学校学风建设提供了管理的依据。奖惩措施、激励机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学校的部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不合理, 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重视不够, 与社会人才的实际需求与差距, 学生不愿学习。个别教师业务素质不高, 科研能力较差, 教学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 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校办学环境较差, 投入不足, 比如图书馆资料少、空间不够大, 先进的教学设备缺失、实验室设施落后等也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专业思想教育重视不够, 同样会引发各种问题。其次, 社会因素也不可忽视。当今的大学校园与外部世界密不可分。社会的动态对大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各种不良风气和思想, 对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都会产生冲击。学生热衷校外打工赚钱、发生早恋、沉溺游戏、无心向学。学习上存在侥幸心理, 不愿在学习上艰苦付出, 影响班风, 带坏校风, 对大学生学风建设造成消极影响。最后,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显而易见。家庭教育和家庭条件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进而影响学习心态和行为。随着大学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改变, 由原来的唯我独尊到学校的集体生活, 相互迁就、相互尊重意识不强。大学汇聚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 存在竞争压力, 优越感不存在, 心理出现落差, 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贫困学生经济压力大, 活动能力差、融入感不强, 容易形成了敏感自卑心理。所以一些学生不能适应变化和角色转变, 出现种种不适, 影响优良的班风、学风建设。
2学分制下加强高校学生学风建设新对策
通过实际情况的分析, 深化了对高校学风建设诸多问题的认识与思索, 针对这些问题,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2.1行政管风是学风建设的保障制定完善、细致、全面的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学风质量监控制度, 学风奖励惩罚机制, 课程管理及学籍管理制度, 要规范教学活动与教学文件, 完善计算机网络管理, 使之更加科学化。
加强学分制教育宣传, 转变学生和教师的观念, 得到广大师生理解, 积极参与和配合, 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完善, 学风建设与人才培养体制相契合, 充分体现学分制的特点, 根据实际培养目标制定课程, 引导学生了解专业方向和专业要求, 保证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时间、修读方式、学期修课门数等。
积极宣传落实各级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制度, 引导、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加强考风考纪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严格考试纪律, 更要严明学习纪律和课堂秩序坚持教考分离和集体、轮流阅评卷记分制度;严格计分标准, 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严格学生的目标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估体系, 保证学生宽进严出, 提高学生的素质。
完善教师的激励奖惩制度, 考核评优制度,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应通过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 注重师德建设, 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 让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提高教风。完善导师制度, 加强学生的引导教育。
加强二级学院的自主领导权。在教育教学中可以根据本专业、学院的特色合理的安排教学, 合理分配教学资源。课程、师资、校舍等教学资源是学分制发展的瓶颈, 也是学分制下形成良好学分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加大学院的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 净化校园环境, 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 购进新软件,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2教师教风是学风建设的主导首先,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专业、科研水平, 教学能力, 转变教学观念, 创新教学方式, 辅助先进教学手段。教师具有较宽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学术水平, 能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有所建树, 才能开出高品质的课程。其次, 改进教育教学, 转变教学的角色。以专业学习为载体, 将专业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注重知识的运用与创新, 讲重点难点, 自学与讲授相结合, 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加大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教育, 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在专业领域选择职业方向, 树立起自我成长和成才意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适应性教育,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杜绝旷课、迟到、上课开小差等不良现象, 形成一种自觉学习, 自我管理, 自我提高的良好习惯;加强社会实践教育, 让学生感受社会经济对各专业人才、知识的需求, 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促进学风建设、增长学生才干的重要途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 积极为他们排忧解惑, 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 使其健康成长;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各种活动, 使学风建设成为学院每个人的一种牢固观念、行为目标、自觉行动。加强导师引导作用。导师需要在熟悉专业教学计划和学分制管理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的选课指导和学习指导, 避免学生盲目选课, 指导如何优化组合选课资源, 建立起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 需要做出科学的选择。形成良好的教风, 全面推进人才培养进程,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功就业。
2.3学生学风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学风通常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意识、精神面貌和思想品格的外在表现, 因此学风建设还应该从学生自身来加强学风建设。
首先, 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动性。帮助学生正确的评价自我, 准确定位, 找准目标, 激发学习兴趣, 适应不断调整和更新的专业培养方案, 并在一定限度内根据自己的学习条件进行积极地自我调整。其次, 加强学生的班风建设。加强班级制度建设, 树立良好学风。要严格遵守查课制、严格考勤制、寝室检查制、请销假制、班干考核制、党员选拔制, 让班级管理条理化, 做到有章可循。增强班级凝聚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党员、班干模范带头作用, 为班级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良好的沟通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可以发挥寝室文化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自我服务的良好局面。最后, 培养学生多参加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联系紧密, 建设高品位、全方位、健康、高雅、怡人、多彩的校园文化,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生学风养成教育中凝聚、辐射、熏陶和引导的功能和作用。组织开展“第二课堂”, 参加多样的社团活动, 丰富生活;参加学校利用展板、宣传窗口、报刊杂志、广播、网络等途径宣传组织的先进表彰大会、成功人士或优秀学生的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学术讲座, 学习先进经验, 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 树立标尺。通过学然后知不足,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激励引导, 净化学校学习风气。
大学生学风建设, 与我们的高校制度、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密不可分, 这几方面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只有不断的完善与改进, 不断的探索、改革, 高校的学风才能不断提高, 人才培养才能满足社会需求。
摘要:随着教育部不断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要求, 各大高校在教育改革中普遍实行了学分制。学分制的实施, 一方面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为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了新平台, 另一方面, 对高校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新挑战, 也对高校学生学风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使学风建设面临更多新问题。已引起了高等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也对加强学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学分制,学风现状,学风建设,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郑玮华, 吴梦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深层次思考[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0 (2) :20.
[2]胡友君, 余春燕.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 2011 (1) .
[3]郝海洪.论学分制对高校学风建设的积极意义[J].宜春学院学报, 2010年10月.
士官学校学风建设 篇7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对策
从广义讲, 学风包括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术风气及学校管理层的治校之风[1]。从狭义上讲, 学风是指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与方法上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和思维能力。良好的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 是高校的立校之本, 发展之魂, 对学生的成长与就业有着重要的鞭策与激励作用。近年来, 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大学生中出现了缺乏远大理想, 学习动力不足, 课堂纪律涣散等不良现象, 给高校学风建设带来了严峻地挑战, 引起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极大关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 (教技[2011]1号)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同志2012年6月5日在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必须始终贯穿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各项工作之中。”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教育阶段”的转变, 加上高考人数连续四年减少的影响, 医学专科教育生源质量下降, 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也日趋严重, 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医学专科教育的生存与发展。
1 学风建设的现状
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 深感医学教育责任的重大与医学课程学习的艰辛, 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积极上进, 严格自律, 更加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但也有一些学生存在学风不正方面的诸多问题:
1.1 对医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动力不足
一些学生对医学教育的特殊性、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 专业思想淡薄, 学习兴趣不浓, 动力不足, 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逃课、旷课、旷考、考试舞弊等现象频频出现。上课不带教材, 空手而来, 空手而归。有的学生虽然带有教材, 但多是作为摆设, 上课玩手机、看视频、发短信、网络聊天者大有人在, 丧失了力争上游的学习精神和只争朝夕的学习心态。
1.2 学不求深, 浅尝辄止, 存在畏难心理, 缺乏刻苦钻研精神
医学专科教育课程设置多, 学制短, 学习难度大, 需要花费的时间多。一些学生课堂听讲不专心, 课后也没有很好的复习、预习, 不求学通弄懂, 只求应付过关, 最终因“欠债太多”, 跟不上从基础到临床的课程学习, 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自暴自弃。
1.3 急功近利、避实就虚, “官本位”思想作祟
捞张文凭“装点门面”的学生大有人在, 有的学生热忠于当学生会或团委干部, 热衷于社团活动, 学习不是他们的第一要务, 而搞活动当干部往往成了学生生活中的重头戏, 本末倒置, 学习的内驱力不足, 学习时间少, 学习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干部不但没有起到示范与带头作用, 反而冲淡了学习的氛围。
2 学风建设制约因素分析
2.1 生源质量下降, 学习兴趣低下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是学风建设的核心因素。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及生源的减少, 医学专科学校生源整体质量下降, 相当多的学生基础差, 自学能力差, 学习自觉性不高, 组织纪律观念淡薄, 自控能力差。对于大多数的文科学生, 医学课程学习的难度更大, 理论知识无法理解, 实验实训不知所为, 导致学习兴趣低下, 学习过程中往往采取消极被动的态度, 从而严重影响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2.2 非主流文化侵蚀
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及其它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部分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 以考场上的投机取巧替代了诚实守信。及时行乐、相互攀比、短信文化、网络依赖等非主流文化的侵蚀, 使一部分大学生心浮气躁, 意志消沉, 精神颓废, 难以树立远大理想, 导致学风不正[2,3]。
2.3 就业压力增大导致学习心态错位和心理失衡
“双向选择”的自主就业制度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生存压力和心理压力。不少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过高的自我评价、渴望成功的心态与医学专科学校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服务面向定位存在较大距离, 导致学习心态错位。
2.4 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浓缩版, 课程设置追求体系完整却内容陈旧, 重理论轻实践, 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当然而难以形成优良学风。
2.5 师资质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师资队伍数量不足, 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导致课前准备不充分, 授课内容无更新, 教学方法单调, 教学效果欠佳。教师责任心不强, 教学过程管理不严, 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 学生到课率、课堂纪律不管, 随意调、停课, 作业批改不认真等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2.6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或缺乏执行力
教师引进与培养制度不完善。教师引进重学历、职称, 师资培养主要是学历、职称的提高, 科研能力的培养, 往往忽视了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效果及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这是影响学风建设的主要原因。
教师评价激励机制不科学。评价教师的业绩只看教学工作量, 没有将教学质量评价和教书育人效果当作核心评价指标。学生评教制度形同虚设。在教师职称晋升中, 不太注重师德师风的表现与教学效果, 教书育人的导向作用不强。
学生考核制度执行不力。学校尽管出台了“教考分离”制度, 但在执行过程中, 任课教师进行“考前辅导”, 泄露考试内容的现象时有发生。考试过程中, 监考教师责任心不强, 监考不严, 学生舞弊有可乘之机。“集体阅卷”制度形同虚设, 任课教师随意“送分”、“改分”, 甚至“估分”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考试不公平严重影响学风建设。
3 加强学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3.1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形势教育, 强化学习动力
树立学生是高校学风建设主人的意识, 打牢“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基础。学生内在的求学精神和动力是培育优良学风的关键因素。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就是要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潜能。要为广大学生发挥潜能创造条件、提供舞台, 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引导教育工作者变权威为平等, 变说教为引导, 变管理为服务, 关心、尊重学生, 全方位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在就业竞争异常激烈, 压力日益加大的形势下, 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形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就业危机意识有助于学生确定自己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 把自己的职业准备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 强化学习内在动力, 帮助其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强自立, 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竞争能力和生存本领, 对建设优良的学风具有决定性意义。
3.2 严肃考风考纪, 探索以诚信记录为基础的评价机制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考风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考试纪律松弛是学风不正的外在表现, 因此, 大力加强考风考纪及诚信教育, 严格考试要求, 严格考试纪律, 严格评分标准, 严格惩罚制度, 严把“人情关”, 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才能使学生放弃侥幸心理, 把主要精力用到刻苦学习上来。学校应探索“以诚信记录为基础”的评价机制, 增强学生的学习紧迫感, 以考风促学风。
3.3 推进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学生逃课现象严重, 到课率低,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喜欢所学课程。因此, 深化教学改革,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多开设一些提高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的课程, 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 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 有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
3.4 强化教学管理, 倡导求真、求知、求善的教风
教风对学风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师生间学术薪火的传承并不仅限于知识的层面, 更重要的是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求真、求知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传承[4]。部分高校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有失偏颇, 重科研, 轻教学, 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的精力不足, 对教学工作处于应付状态。教风不正, 对学风建设带来消极的影响。学校必须建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长效机制, 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推进学风建设的重要举措, 抓好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源头性工程。教师要自觉地寓育人于教学的全过程, 加强课堂教学的思想性、专业性、教育性。学校要加强教学管理, 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传统的封闭式、注入式、单向性教学转变为开放式、互动式、双向性教学。教学过程中, 把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更新, 激发其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3.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树立勤学、乐学、善学的氛围是学风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5]。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 增长见识, 得到锻炼,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广播、校报、校园网络等阵地的建设与管理, 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
学风建设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医学类专科学校优良学风, 需要学校各部门坚持不懈地齐抓共管, 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贤君.高校学风建设的制度思考与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9 (3) :65-66.
[2]宋明江, 李德全.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社会综合版, 2007 (8) :80-82.
[3]肖昭扬, 陈晓梅, 董海龙.新形式下医学生培养工作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20 (2) :435-437.
[4]苗菊芳, 张护玺.抓好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4) :76-77.
士官学校学风建设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学风建设
大学学风既展示了大学精神, 也反映了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一所学校的学风直接影响着该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阶段迈入大众教育阶段。读大学的门槛降低, 以致部分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纪律意识较差的学生也进入高校学习, 这一点在高职院校表现尤为明显。为了保证招生数量, 不少不爱学习、不想学习、无力学习的学生走进了大学校园。加之师资力量、学校教育资源、社会现实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高职院校学风问题越发严重, 学风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风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访谈观察及文献分析, 总结出高职院校学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 旷课作弊现象严重
以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通过对每学期学校处分学生情况的分析发现, 80%的学生是由于旷课受到处分, 其次为晚归未归和考试作弊。调查发现, 大部分晚归未归的学生都准备逃第二天上午的课, 尤其是上午第一、第二节。尽管学校从校领导到班主任, 从思政课教师到专业课教师, 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但每逢期中、期末考试还是有学生铤而走险走上作弊的道路。有的是为了考试通过, 有的是为了拿奖学金, 有的是为了入党。虽然目的不同, 但都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学风和精神面貌存在诸多问题。旷课作弊现象是最容易也是最能够反映一所高校学风的负面因素,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 课后自主学习时间减少
通过走访调查, 大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主学习的学生呈减少态势, 学习氛围比较浓厚的宿舍、教学楼自习室和图书馆自习室较少。学生在宿舍最多的行为是睡懒觉、吃东西聊天、玩电脑游戏、玩手机, 甚至有的男生宿舍经常性晚上空无一人, 集体出去喝酒、打网络游戏。有时辅导员想去宿舍和学生聊天, 了解学生情况, 宿舍却空无一人。女生宿舍情况稍微好些, 有部分学生能自觉在宿舍完成课后作业, 但自主学习、相互切磋、相互探讨的学习风气并未形成, 玩手机微信、微博、QQ空间、看电视剧等行为占大多数。教学楼自习室和图书馆自习室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除要求上自习的大一新生之外, 大多数教室空无一人, 真正自主学习的学生很少。图书馆亦是如此, 大多数时间学生稀稀落落, 只是到了大考之前方会人气大增, 但这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
(三) 校外兼职学生增多
虽然国家为保证大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多种资助途径, 如生源地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 以及校级的各种奖助学金等, 但到校外兼职挣钱的学生还是越来越多, 经常因为校外兼职而旷课, 严重影响了学生本人的学习和学校的学习风气。通过调查发现, 兼职的学生有部分确实是家里特别贫困, 但其所获得的奖助学金足以保证他们的学业顺利完成, 之所以兼职是为了挣钱补贴家用。也有部分学生家里并不贫困, 但也不很富裕, 学费生活费都不成问题, 这部分学生之所以兼职是为了维持他们的高消费生活, 比如恋爱, 买名牌衣服、电脑、手机等。校外兼职的学生旷课较多, 即使来到课堂上也是心不在焉, 不能保证学习效率, 更谈不上课后自主学习。
(四) 消费享乐型学生增多
如上文所述, 有的学生校外兼职是为了维持高消费的生活, 事实确实如此。当今高职院校学生消费享乐现象严重, 严重影响了学风。以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调查发现, 学生消费的目的重点不在学习上, 学生在读书中也很难感受到乐趣。学生在娱乐消费中投入的金钱和精力远高于学习上, 他们消费的方式包括KTV、酒吧、酒桌、旅游、通宵上网等, 更有甚者到各种麻将馆、茶馆赌博消遣。少数学生有饭局必参加, 各种生日party、老乡会、同学会一场不落。有的宿舍是每逢周末必聚会, 有谁过生日必请客, 有长的节假日必去旅游。他们不但乐于享受, 而且善于享受, 他们出没的很多场所连我们教师都未曾经历过。在最应当吃苦奋斗的年龄, 却把大把的青春浪费在消费享乐之上, 对学习的影响可想而知, 对学风的糟蹋也不难估量。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要解决高职院校学风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涉及学校许多部门和人员。“辅导员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 (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 , 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非常关键。”[1]
(一) 监督执行
每所高校都有保证学校正常运行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系列制度文件, 其中有不少是关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制度规范。如有教育部发布的普适性的制度规范:《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也有各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的特殊性的制度规范:《德宏师专学生违纪处分实施办法》、《德宏师专学生宿舍管理规定》《德宏师专关于考试作弊行为的处理》, 等等。这些制度规范都落实到位, 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将起到不小作用, 也是形成优良学风的基本保障。“大学学风需要制度规范的长期养成, 高校必须‘两手抓’——一手抓制度建设, 一手抓规范养成。高校辅导员则是制度落实和规范养成的监督者。”[2]辅导员作为学校管理的终端, 学生的监督者, 制度的执行者, 必须通过强有力的监督执行来确保制度规范的落实。如果长期坚持, 便会对学生的习惯养成发挥重要作用, 也为学校学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 监督执行, 是高职院校辅导发挥作用的第一步, 也是最基本的一步。
(二) 协调沟通
当然, 要做到监督执行有力, 确保制度规范落到实处, 包括学风建设中的一些制度举措, 单凭辅导员一己之力是难以实现的, 这就需要辅导员进行第二步工作——协调沟通。既涉及与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 如宿管科、教务处、学生处等, 也涉及与学生干部、学生本人的协调沟通, 甚至涉及与学生家庭的协调沟通。比如通过学生干部得知一个学生经常性夜不归宿, 但去宿管老师那里调查却没有相应的晚归记录, 这就需要和宿管老师沟通, 对该学生进行重点监督。通过与宿管老师协调沟通得到学生晚归记录后, 给学生做思想工作, 若无效果, 则需要进一步与学生工作部门协调沟通, 进行思想教育和给予相应处分。若该生仍不知悔改, 这就需要与学生家长联系, 让家长知情, 与家长一起共同努力来做好该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在学风建设中, 一些重要的举措肯定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得以实施, 但这些学风建设方案的执行最终离不了辅导员, 这就需要辅导员与各部门和学生进行有效的协调沟通才能顺利完成。
(三) 组织引领
如果说在学风建设中辅导员的监督执行与协调沟通是被动的话, 那么组织引领就可以称之为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的主动积极作用。辅导员如何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积极主动作用, 着力点在哪里?本文认为, 利用好学生第二课堂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实践证明, 在学生工作中, 辅导员、学生工作者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创新的教育工作, 丰富第二课堂活动, 在学风建设中可以发挥无可替代的积极重要作用。”[3]从前文论述的高职院校学生学风中存在的问题中我们不难发现, 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来减少学生对其他无益活动的依赖。比如, 可以通过组织宿舍读书活动来提高宿舍学习氛围;组织晨读活动、晨跑活动来改变同学们懒散的习惯, 增加学生的到课率;组织棋牌竞技比赛来减少同学们对赌博和电脑游戏的依赖;组织各类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当然, 活动组织得好, 很多同学都参与进来了, 但还是有部分同学仍旧沉迷于自己的世界, 这时候需要辅导员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 较有效的手段是谈心谈话。辅导员要经常性地与该类学生进行思想交流, 用自己的学识感染他们, 用自己的思想启发他们, 让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总之, 做好组织引领工作, 可以让辅导员在学校学风建设中大有作为。
三、结语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这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高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 离不开学风建设, 但学风建设牵涉方方面面, 需要各方合力才能取得实效。辅导员是身居一线的教育者和管理者, 通过监督执行、协调沟通、组织引领, 可以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邵莉敏, 等.论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以浙江科技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学风调查为基础[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5 (2) :107-108.
[2]刘莉等.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和对策研究:以大连市大学生学风调查为基础[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 (4) :126-128.
【士官学校学风建设】推荐阅读:
士官学校教学改革07-04
小学学校学风建设总结10-10
试论中职学校如何加强学风建设08-22
学校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工作总结12-16
士官培训06-24
士官英语07-13
士官高职09-01
士官院校10-02
武警士官10-25
士官教育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