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院校

2024-10-02

士官院校(精选12篇)

士官院校 篇1

一、士官院校形成性考核的概念

(一) 时代背景

士官院校学员知识功底差, 学习积极性不强, 很少反省自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很少有针对性地进行补缺。在学习过程中, 他们一直比较被动, 学习能力、学习动力比较欠缺, 这就要教员对他们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 并经常性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 存在的问题

士官院校在组织形成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不能有效地根据士官院校不同类型课程的性质与特点选择适宜课程考核的类型, 合理选择课程考核的方法和特点;

二是不能根据能力素质要求合理设置考核项目中的分数构成比重, 造成考核结果缺乏有效的指导性;

三是不能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清晰的考核标准, 考核手段单一, 内容片面, 考核过程实施随意。

(三) 定义

形成性考核是士官院校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在学员课程学习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学习状况进行评价, 是对学员学习过程的全面评价, 能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员学习的状况及能力形成的过程。

二、形成性考核的内容结构与方式

(一) 内容结构

形成性考核的内容结构指构成高职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内容要素及其排列组合的比例关系。

1.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及教学过程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2. 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内容结构

基于以上分析, 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内容应涵盖学生学习过程的各方面, 应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三方面。

(二) 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方式

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方式较多, 按照类型划分, 主要有平时作业考核、平时课程学习表现考核、阶段性成绩测验考核、专门设计的课程大作业考核、实践性作业考核等。

三、形成性考核的内容结构与方式

(一) 内容结构

形成性考核的内容结构, 即指构成高职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内容要素及其排列组合的比例关系。确立高职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内容结构, 必须从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内涵出发, 结合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体系及教学过程特点进行研究, 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结果。

1.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及教学过程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这是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2. 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内容结构

基于以上分析, 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内容应涵盖在学生学习过程的各方面, 应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三方面。

(二) 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方式

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方式较多, 按照类型划分, 主要有平时作业考核、平时课程学习表现考核、阶段性成绩测验考核、专门设计的课程大作业考核、实践性作业考核等。

四、士官院校专业形成考核设计

士官院校形成性考核内容应涵盖学员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不能有所遗漏或偏颇, 见表1。

参考文献

[1]张备.士官教育理论与实践[M].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

[2]李永峰.浅谈士官任职教育的改革[J].新一代, 2010 (10) :76.

[3]叶澜.教育研究及方法[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4]王海芳.学生发展评价的操作与案例[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士官院校 篇2

士官制度是我国特有的、目前正在服役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序列中使用的军衔制度。我国志愿兵役制士兵称士官,一般从服役期满的义务兵中选取,必要时也从军外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

士官是相对于军官和义务兵而言的,是我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从服现役期满的义务兵中选取,或者直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并被授予相应军衔的志愿兵役制士兵。其按照工作性质分为专业技术和非专业技术士官。

士官的分类

士官分两种,一种是专业士官、另外一种是非专业士官。

非专业士官大都是初级士官,比如说带兵,非专业士官一般来说只能干一期、两期。很少有非专业士官干到三级四级的,那都是非常出色了。这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是干的非常好,二级非专业士官很难晋升三级士官。

四级以上士官一般是专业士官。专业士官专业性非常强,只有一些技术性比较强的专业和单位才有,大部分都是从事维修,专业兵种武器维护工作的,比如说导弹维修、高炮维修、雷达维护等等。一般来说能达到高级士官的已经很不容易了,一个大军区的高级士官更是太少了,而六级士官一个大军区也没有几个,六级士官相当于副团职(正团级)待遇,五级士官相当于正营职待遇,所以专业士官一般来说在部队中较容易升职。

士官的军衔与服役期 新的《士兵服役条例》对士官采取分期服役制,实行一期一衔,并享受工资待遇。士官服现役分为六期,最长可达30年。第一、二期各为3年,第三、四期各为4年,第五期为5年,第六期为9年以上。士官服满本期规定年限,根据部队需要和本人自愿,经过一定的选取程序,可以进入下一期服役。高级士官的生活福利待遇,可与营团职军官同等。士官退役安置,分别实行复员、转业、退休制度,服役满30年或者满55岁的高级士官作退休安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军人成了一种职业。

我军的士官军衔实行三等七级,即:士官军衔分为高级士官(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中级士官(四级军士长、上士)、初级士官(中士、下士)。

士官退役后的安置建立有条件全程退役制度,各级士官在服现役的各个,符合全程退役条件的都可安排退役;将士官职业技能鉴定纳入军事训练考核计划。

士官的招收对象及要求

士官从服现役期满的义务兵中选取,也可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

2003年,我军首次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士官,这是我军士官制度的又一重大改革。此前,我军士官均从服役期满或超期服役的义务兵中选改。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士官,旨在提高士官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部队战斗力,以适应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这项工作是依据士官编制的专业、分期和需求情况,直接从非军事部门招收一部分部队需要的专业技术复杂、培训周期较长且数量不足的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特别是部队配备的新技术武器装备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招收的专业和数量,纳入全军士官选取计划。

凡经过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院)培训合格的具有相应专业的男性公民,政治合格,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28周岁(特殊专业需要或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年龄可放宽至30周岁),均可报名应招。

年龄不超过24周岁(截止2008年8月1日)的普通高校男性毕业生,且已获得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已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专业还应获得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应届毕业生为主,往届生也可报名应招。

基本条件是身高162cm以上,体重不超过标准体重的120%[标准体重=(身高?110)kg],其他同征集义务兵的身体条件。

应招入伍后,经过集训,统一分配到技术岗位工作,下达士官任职命令,享受现役军人待遇。这些士官服满第一次任命的士官服役年限后,必须服满高一期的士官服役年限。特殊情况的,经军以上单位批准可以提前退役。退役士官作转业安置,符合规定退休条件的作退休安置,本人要求复员并经组织批准的可作复员安置。入伍前是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允许复工、复职。

如果岗位需要,且专业突出,应该说可以一直干到退休。通常情况下,至少要服满上一期士官的服役年限,比如应招时被任命为第一期士官,则要服满第二期才能退出现役。

士官的报名方法

士官招收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应届毕业生持学籍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到学校所在地兵役机关报名;往届毕业生持毕业证书,到户籍所在地县(市、区)征兵办报名,并领取和填写《申请表》。应届毕业生报名时拿不到毕业证书,可到所在高等院校学籍管理部门开具学历证明。

办理入伍手续前,应招士官本人要和县级人民政府征兵办签订《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中直接招收士官协议书》,表示本人同意入伍并任职为现役士官,愿意履行相应义务,并享受有关权利和待遇。

士官的待遇

一、应招为士官入伍后,与从义务兵中选取的士官享受同等待遇,服现役期间享受基本工资、津贴补助、抚恤费、生活补助等待遇,以及探亲、保险、住房、医疗等其他待遇。

二、士官不能享受义务兵优待金待遇。

三、高级士官(五级、六级士官)经组织批准后,家属和未成年子女、无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可以随军。其住房、家属安置、子女入托入学等待遇,五级士官与家属随军的营职军官相同,六级士官与家属随军的团职军官相同。

四、根据现行政策,士官服现役后可以报考军校,但年龄必须在22周岁以下(少数民族可放宽一岁,截止时间为当年1月1日),且服现役时间在两年以上三年以下。

五、士官可以享受假期的种类有两种,分别为探亲假(探望父母或配偶)和休假,其中休假只限高级士官享受。探亲期间,按照服役年限和婚姻状况确定,时间为20至40天(不含路途时间),一级士官服役期内享受两次探亲假,二级士官以上的每年享受一次。

论新时期士官院校教育改革 篇3

关键词:任职教育;学历教育;士官教育

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提出,要“建立以任职教育为主体,任职教育和军官学历教育相对分离”的院校体系,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并明确士官学校归属岗位任职教育类院校。

一、士官教育的基本属性

准确定位新时期士官教育的基本属性,是推进士官教育创新发展的首要问题。这首先需要将士官教育与士官院校的定位区别来分析,要深入分析士官教育的本质及发展趋势,充分认清现阶段我军士官教育发展的复杂性,才能辩证地给出正确答案。

(一)士官教育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

士官教育是军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军官教育相比较,具有更强的岗位指向性,军事职业教育特色更为典型和显著,可以说其本质即是任职教育。我军士官教育创办之初,也想采用任职教育模式,但由于当时学员文化基础较差,也考虑到学员个人的可持续发展,采用了岗位指向性明确、军事职业教育特色比较鲜明中等专科学历教育模式。从我军士官院校教育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一模式适应了我国国民教育相对不发达,士兵文化水平不高的国情、军情实际,促进了士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随着国民教育,特别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随着广大士兵文化基础的提高,我军士官教育的任职教育任务比重必将不断加大,学历教育任务比重可以逐步缩小。

(二)士官教育的基本定位

在教学实践中,士官的学历教育必须坚持以士官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牵引,以培养士官岗位任职能力为核心,注重学员基本的科学文化基础,实现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双重目的;方兴未艾的士官任职教育,必须以士官岗位关键任职能力的培养作为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培训的时效性、针对性、实用性。

总之,士官教育有自身的规律、特点和要求,应遵循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和阶段要求。在现阶段,不能简单地照搬军官教育将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剥离的做法,而是要认真研究如何将二者更好融合,在学历教育中完成任职教育任务,在士官院校中完成士官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两大基本任务。

二、士官院校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

适应我军信息化建设和打赢未来信息化局部战争的要求,加速培养新型高素质信息化士官人才,将成为新时期士官教育的基本任务。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士官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两大类,而培养中高级士官人才将成为士官院校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

(一)强化任职教育特色,推进士官学历教育发展

强化任职教育特色,是士官学历教育的内在要求。士官学历教育任务依然是现阶段士官院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但是,士官中等和高等学历教育分别以培养技能型和技术型士官人才为目标,是典型的军事职业教育。强化任职教育特色,培养技能或技术应用型人才,应是推进士官学历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创新办学模式,加快士官任职教育发展步伐

1.要适应部队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需要,积极开办新装备短期集训班,为新装备“两成两力”建设做出贡献;

2.积极探索士官大专“2+1”培养模式中的“1”阶段的任职教育新思路,探索士官“基础合训与专业分流”新方式,提高士官教育效益和质量;

3.适应部队直接从地方招收技术人员,提高部队技能培训能力;

4.取得“双证书”的培养模式。实现“学历证+技能证”双向育人模式;

5.是提升信息网络建设水平,提高模拟教学训练水平。

一是根据教学目的,广泛运用网上教育资源优化教学内容,突破印刷教材的局限,拓宽学员视野;二是提供交互环境,实施有计划地交互式教学,开辟网上学习讨论交流渠道,提供网上协作学习和教员答疑服务;三是提供自主学习条件,实施个性化教学;四是积极开发研制模拟教学训练器材,通过模拟故障、虚拟场景教学等,提高学员实操和排除故障能力,提高教学训练效益,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部队训练和战场。

三、加强基础环节建设,加速教育方式的改革

基于士官院校教育的现状,要加速士官院校教育的转变为,还需从基础环节抓起,改进教育方法。

(一)调整专业划分

本着“压、扩、改、上”的原则,压缩人才需求量小的专业,扩展要求量大的专业,发行一些传统专业,新上一些急需专业,使专业划分更加趋于合理化、科学化。

(二)更新教员结构

教员队伍建设要紧跟士官教育的特点,完成从“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变,教员水平的高低,不仅仅由其学历文凭考量。

(三)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要根据贴近部队,贴近实践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突出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成果,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适应部队的需求。

(四)完善教材体系

按照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和教学实践的不断创新的要求,编写出科学实用的教材,实现教材体系建设流动式发展。

(五)改进考核机制

完善试题库建设,改进考核机制也是适应士官人才培养需求的重要措施。考核机制灵活多样,做到开卷与闭卷并举,理论与操作并存,综合演练与战场抢修并重,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

(六)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员队伍内在动力

制定相应的考评细则,将考评结果与教员的职级评定、职务任免、奖惩挂起钩来,激发教员的工作热情。

通信院校士官职业技能培训思考 篇4

1以士官人才培训需求为出发, 明确培训目标

人才培养与军事斗争准备要求相适应, 是军事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作战方式, 就必须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通信兵基于信息系统联合作战“体系保障、体系管理”能力的新变化, 对通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当前通信士官建设需要以下两类种类型的人才:一是面向通信兵分队的管理型人才;二是提供兵种技术服务的保障型人才。面向通信兵分队的管理型人才, 即基层通信分队执行日常管理和遂行通信兵战斗任务的具体组织者, 主体是士官人才, 是军事通信与信息服务保障的基础力量。应具备较高的个人军政素养和基层带兵能力, 懂装备、会训练、善管理, 专业技能熟练, 组训能力较强, 管理带兵能力突出。担负的主要任务:带领通信台站、分队遂行通信与信息服务保障任务, 组织通信兵分队军事训练, 实施通信兵分队日常管理。提供兵种技术服务的保障型人才, 即通信与信息化装备的操作使用与技术保障人才, 主体是各级通信部 (分) 队技术军官和士官人才, 是军事通信和信息服务保障的支撑力量。应熟悉主战装备的组成原理、战技性能和运用特点, 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担负的主要任务:按照综合信息服务要求, 具体实施军事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等, 承担装备操作使用和维修维护工作。

人才需求决定了通信院校士官职业技能培训的训练目标应当是:为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造就一批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我军现有通信装备的高技术士官专业人才。

2贴近任务需求, 调整教学内容

2.1深入部队, 明确岗位需求

目前, 为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 我军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军事变革, 新变革中, 部队作战的通信保障如何保, 在这种情况下, 通信士官要做的工作是什么, 任职岗位的需求是什么, 技术要求是什么, 通信士官所要具备素质是什么, 他们应当具备知识和技能是什么, 是我们必须明确的问题。

要深入了解岗位需求, 就必须做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分析部队实际岗位需求。要深入部队参观、学习、探讨、研究, 也可以指派部分教员和科室人员定期到部队代职, 及时掌握这方面的情况, 实时地调整教学课程和内容。组织专门从事教学且经验丰富的教员、教学管理人员、教研室领导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协同制定出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的士官教学课程和教学计划。

2.2根据培训需求, 调整培养方案

练为战, 而不是练为看;战争需要什么, 我们就训练什么。而决不是我们训练什么, 战争就会用什么。部队作战和平时的战备执勤需要什么, 我们就教育训练什么。

在教学中, 除了必要的政治思想、军事素质、体能素质和基本知识的教育训练外, 应尽量压缩和合并一些无用或应用较少的课程;加强技术性和实用性方面的训练;使整个技术教育训练过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强调信息技术、专业技术、通信装备的训练;充分体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发挥通信院校过去的训练特色, 突出实际动手能力的教育训练。紧跟新科技、新技术、新装备的变化, 从实战需要和军队的现有通信装备出发, 加强军事通信装备技术技能方面的强化训练。充分利用现有的训练场地、实验室、机房、通信车等进行专业技术强化训练。大力开发仿真模拟设备和实战训练软件, 以解决设备不足和维修困难等问题。

2.3根据通信兵保障内容, 科学设置教学课程

通信兵的保障特点决定了其在保障要求上, 不仅要做到“迅速、准确、保密、不间断”, 而且要实现指挥信息的有序流动、高效融合。在保障内容上, 由通常的电话、电报、计算机和视频保障, 逐步拓展为综合信息接入、传输、处理、分发和防护的一体化保障。

2.4以岗位职能要求为依据, 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在基础课内容把握上, 弱化对学员专业技能培养服务作用不强的内容, 坚持基础课以“够用”为度, 适当降低基础理论教学起点, 适当收缩基础理论教学宽度, 突出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在专业课内容的把握上, 强化学员岗位任职和技能培养起决定作用的内容, 坚持专业课以“能用”为限, 适当调整专业理论内容, 弱化难、偏、深的纯理论, 突出操作、维护、故障分析的内容。在操作实践内容的把握上, 强化学员的岗位任职特点的内容, 坚持操作实践课以“管用”为主, 突出重点方向、重要岗位的操作训练内容。

2.5针对各专业特点, 优化教学计划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 必须调整士官的教学和训练计划。例如:“军人心理学、军用公文写作”等课程, 均没有必要设定为20学时, 每门设定为10学时足够, 这些课程讲完要点即可, 至于每个学员这方面水平的提高, 还应当主要依靠平时的学习运用和练习锻炼。其他的一些课程, 如, 数学、物理、英语、素质、地形学等课程, 也可以精简、压缩或合并。

3针对士官教育特点, 改革教学方法

3.1深入了解士官学员的学习特点, 力争因材施教

士官学员来自于部队的各个岗位, 文化层次和学习能力也有很大差异。有的曾工作在通信第一线;有的是工作在司政后部门;还有一部分是司机、文书、公务员、保管员等。在他们中, 有的是高中毕业;有的是初中毕业;有的初中还没毕业。有的学习能力很强;有的学习能力很差。他们都是被各个部队选送到该院来深造学习的, 不管他们来校的路由如何, 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士官毕业生。

士官学员的学习特点是:文化水平偏低, 高深理论难以接受。但是, 他们热情奔放、好学易动, 动手能力较强, 对于课堂讲解喜欢讨论交流, 对于机房中实际操作实践兴趣浓厚。

3.2灵活教学方法, 提高学习积极性

根据士官教学大纲和士官学员的学习特点,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活跃课堂气氛, 进行教学互动, 提高教学效果。教员在教学时应当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避免很深奥的理论说教和很烦杂的数学推导。在教学中根据内容可采用讨论式、启发式、诱导式等教学方法。在实践环节可采用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在教学中采用群众检查、群众督促、群众评比的教学方法, 由课代表和技术骨干带领执行。

3.3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实施信息化教学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与方便快捷的资源获取利用方式相结合, 是现代化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当前, 通信院校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有限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地获取和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缺乏成为制约信息化通信士官人才培养的一个瓶颈。因此, 重视各种教学资源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建设, 尽快走上网上教学、网上练兵、网上考核的路子。

作为通信士官培养院校, 要明确部队通信士官岗位需求, 实现现代信息化战争士官人才培养的目标, 就必须从实战出发, 调整通信院校士官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能, 提升通信院校培训士官的能力水平, 努力实现习主席提出的“能打仗、打胜仗”强军目标。

参考文献

[1]郭秋菊.适应体系作战信息保障要求, 加强通信士官人才队伍建设[J].军事通信学术, 2010 (5) :51.

[2]林忠祥, 李绍武.通信部队人才培养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军事通信学术, 2010 (5) :48.

士官述职报告 篇5

尊敬的、亲爱的战友们:

一、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觉悟一年来,我认真学习党中央三代领导人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自觉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并及时完成上级规定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革命军人应该努力的方向。平时注重对政治理论的积累,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主题教育和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并坚持写好学习,加强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坚定了献身国防、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二、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履职尽责参加营区留守工作以来,我思想大致保持稳定,能够端正思想态度,正确对待组织安排,自觉投身到分队的各项工作中。在担任副班长一职以来,我主抓内务卫生和后勤生产,同时配合班长开展工作,致力于建设一个团结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在分队长的领导和班长的帮助下,我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原则,严于律己,虚心请教,努力工作,和班里人员一起较好地完成了各级赋予的新营房修建、营房粉刷、营产营具维修维护和平时对营区周边环境、内务卫生的清理整治及公差勤务等各项任务。同时,我充分发挥思想骨干作用,认真做好班里人员的思想工作,确保了人员思想稳定,班全年安全无事故。此外,我还带头参加分队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丰富第二课堂生活。

三、积极参加军事训练,不断提高军事素质作为一名基层士官,我能积极参加分队组织的各种军事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军事素质,在队列、擒敌、射击、体能等训练中从严从难摔打自己,磨炼了自己不怕苦累的意志,针对自己相对较弱的擒敌拳、应急棍术等技能课目,我能在训练中认真刻苦,勤动脑筋,课后自我加压,努力钻研,在师团组织的半年军事考核中,我以总评优秀的成绩全部通过。

四、严格自律,自觉遵守纪律和一日生活制度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一年以来,我始终筑牢思想防线,严格守纪标准,严格遵守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好安全制度和保密制度,对照“八个严防”,认真抓好个人安全工作,全年没有出现违规违纪问题,确保了自身的安全稳定。纵观一年来的工作,我通过认真反思,发现自己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不够深入,有懒惰松懈思想,吃苦意识还不是很强,经常以工作上的繁忙来掩盖思想上的懒惰,由于刚从机关调到基层,工作能力不足,仍缺乏干好工作的艰苦性和主动性,有时会因工作多、头绪重而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

二、不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缺乏理性思考,素质不够全面,平时对自己和班里人员的学习和内务卫生等方面抓得不够紧,常有当“甩手掌柜”的现象,离适应部队建设发展需要仍有一段距离。

三、工作事业心树得不牢,对自身要求还不够严格,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部队建设中,平时考虑个人问题多,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自己的一些精力。总之,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教育下,我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同时也存在不少缺点和不足,但我有改正不足提高自我的信心和决心,下步不管分配在哪个工作岗位,我都会立足本职干好工作,认真履行好一名士官应尽的职责,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同志们,以上是我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不足之处请领导战友们批评指正,我将虚心接受并努力改正。依据《士官称职等级评定》标准,结合自身现实工作表现,自我评定:称职。

士官院校 篇6

关键词:基层后勤管理专业;士官;研究

一、基层后勤士官学员主要特点探析

一是“入门”标准统一。基层后勤士官学员大都经过本人申请、基层推荐、机关考核、组织审批、全军统考及择优录取等程序“过五关、斩六将”拿到“门票”后才进入院校学习。统一的“入门”标准,为其顺利完成学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二是成分较杂。后勤士官学员来自各军种兵种基层部队的各类专业及不同岗位,专业种类及任职岗位的不同,必然存在着个性差异,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三是文化基础差。后勤士官学员的文化基础绝大多数是高中(或相当)以下学历,初中文化程度占主体。总体看,底子薄,基础差。四是求知欲强烈。士官学员是士兵中的优秀者,他们中有党员、技术能手、管理骨干等,他们有了到院校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有着力图通过学习达到增长知识,拓展见识,开阔视野,增强自身能力素质的强烈愿望。五是后勤装备器材的技术含量偏低,易学厌学并存。基层后勤管理土官司务长专业的手中武器主要是保障部队人员饮食所需的军需装备器材(野战炊具等)。一方面军需装备器材的结构原理并不复杂,技术含量偏低,学习起来容易,操作使用简单,维修保养方便;另一方面有些部队伙食单位早已更新换代了新的野战炊具等军需装备器材,院校教学跟不上或滞后部队形势发展的需要,容易使基层后勤管理士官学员产生“学而无用”的厌学现象等。

二、合格基层后勤管理士官人才的构成要素

培养合格的基层后勤管理士官人才,是院校教育的落脚点。首先要认清士官是官中之兵,兵中之官。具有“官”的标准,兵的本色。既是义务兵的行政长官,也是军队最基层单位的指挥官,更是第一线的教官,被喻为技术的“能手”,军官的“助手”,官兵的“抓手”,管理的“中坚”,教学的“骨干”等。其次就是要紧紧围绕基层后勤管理士官任职岗位需求,突出实践性教学活动,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构成“合格士官”基本要素的培养,完成其角色转换,为部队输送高素质的基层后勤管理士官人才。

第一,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包括基层后勤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军事基础理论知识、部队基层后勤管理基础知识、军事高技术基础知识、军兵种知识及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和人文基础知识等。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才能实现知识的更新和迁移,才能较快、较好地适应装备器材尤其是新型装备器材的变化及基层后勤建设发展的需要。

第二,熟练的技术技能。熟练的技术技能是基层后勤管理士官本身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使其后勤保障和勤务保障活动更具权威性,保障效果更具有效性的必备条件之一,是为部队开展专业技能教学与训练的必备要素之一。作为基层后勤管理士官,不但要具备过硬的军事基本技能,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技能。要能熟练地操作使用本专业范围内的各种装备器材,对新配发的也应比部属更快更好地掌握其性能、操作和使用。

第三,较强的教学水平。基层后勤管理士官不但是部属的行政管理者,同时也是部属学习技术技能的“技师”。因此,基层后勤管理士官不但要具备熟练的技术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提升部属的专业技术技能,才能提高本单位的整体后勤保障和勤务保障能力。否则,仅仅自身技能过硬,而不会组织教学活动,教不会徒弟,只能算是技术能手。

第四,良好的管理能力。“管理靠士官”,士官承担了大部分军官的管理职能。良好的管理能力是基层后勤管理士官较好地行使管理职能的必备要素,是其必修课。管理素质的高低关系到部队日常工作的顺利实施,关系到部队整体战斗能力的增强。因此,只有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才能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五,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军各部队的装备器材也处于快速更新换代中,因此要求其必须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带领部属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中提高综合保障能力。

三、精选适用于基层后勤管理士官专业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院校组织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人才各种因素的载体,是决定取得教学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起着心脏和枢纽的作用。培养合格的基层后勤管理士官人才,应针对其在校学习时间短(学制一年)及其主要特点,并结合其任职岗位及部队具体实际需要,着力在精选教学内容这个“软件”上下功夫,以“适用”为原则,抓好基层后勤管理专业(司务长)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拓展”。

一是优化基本教学内容。本着“教为战、学为战、训为战”的原则,在“把握好基础性”的同时,要“加强针对性,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教学环节。这就要求院校教育不仅要搞好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知与行”的统一;不仅要求士官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有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以此为需要来优化“教”“学”“用”和谐一致的各学科基本内容。二是整合专业学科相关联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基层后勤管理专业课程整合相关科目的教学内容。三是拓展专业学科融合教学内容。以综合演练和下部队实习为载体,设计学科融合的教学内容。在综合演练中可以融进地形分析、战场管理、部队管理等学科的内容,多出新情况,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培养学员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组织指挥能力;下部队实习是检验学员在院校所学、所练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最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在部队实习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在院校所学与部队实际需要脱节脱钩现象,尤其是装备器材的跨越式发展,部队的后勤装备器材不断在淘汰更新,学员要采取及时反馈信息,院校要采取弥补措施拓展教学内容,进一步修正偏差,使院校教育与部队实际需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李明润.后勤士官任职教育研究[M].海潮出版社,2008.

2、樊德忠.士官司务长队伍建设研究[M].海潮出版社,2007.

士官院校 篇7

一是“入门”标准统一。基层后勤士官学员大都经过本人申请、基层推荐、机关考核、组织审批、全军统考及择优录取等程序“过五关、斩六将”拿到“门票”后才进入院校学习。统一的“入门”标准, 为其顺利完成学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二是成分较杂。后勤士官学员来自各军种兵种基层部队的各类专业及不同岗位, 专业种类及任职岗位的不同, 必然存在着个性差异, 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三是文化基础差。后勤士官学员的文化基础绝大多数是高中 (或相当) 以下学历, 初中文化程度占主体。总体看, 底子薄, 基础差。四是求知欲强烈。士官学员是士兵中的优秀者, 他们中有党员、技术能手、管理骨干等, 他们有了到院校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 有着力图通过学习达到增长知识, 拓展见识, 开阔视野, 增强自身能力素质的强烈愿望。五是后勤装备器材的技术含量偏低, 易学厌学并存。基层后勤管理土官司务长专业的手中武器主要是保障部队人员饮食所需的军需装备器材 (野战炊具等) 。一方面军需装备器材的结构原理并不复杂, 技术含量偏低, 学习起来容易, 操作使用简单, 维修保养方便;另一方面有些部队伙食单位早已更新换代了新的野战炊具等军需装备器材, 院校教学跟不上或滞后部队形势发展的需要, 容易使基层后勤管理士官学员产生“学而无用”的厌学现象等。

二、合格基层后勤管理士官人才的构成要素

培养合格的基层后勤管理士官人才, 是院校教育的落脚点。首先要认清士官是官中之兵, 兵中之官。具有“官”的标准, 兵的本色。既是义务兵的行政长官, 也是军队最基层单位的指挥官, 更是第一线的教官, 被喻为技术的“能手”, 军官的“助手”, 官兵的“抓手”, 管理的“中坚”, 教学的“骨干”等。其次就是要紧紧围绕基层后勤管理士官任职岗位需求, 突出实践性教学活动, 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构成“合格士官”基本要素的培养, 完成其角色转换, 为部队输送高素质的基层后勤管理士官人才。

第一, 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包括基层后勤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军事基础理论知识、部队基层后勤管理基础知识、军事高技术基础知识、军兵种知识及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和人文基础知识等。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才能实现知识的更新和迁移, 才能较快、较好地适应装备器材尤其是新型装备器材的变化及基层后勤建设发展的需要。

第二, 熟练的技术技能。熟练的技术技能是基层后勤管理士官本身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是使其后勤保障和勤务保障活动更具权威性, 保障效果更具有效性的必备条件之一, 是为部队开展专业技能教学与训练的必备要素之一。作为基层后勤管理士官, 不但要具备过硬的军事基本技能, 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技能。要能熟练地操作使用本专业范围内的各种装备器材, 对新配发的也应比部属更快更好地掌握其性能、操作和使用。

第三, 较强的教学水平。基层后勤管理士官不但是部属的行政管理者, 同时也是部属学习技术技能的“技师”。因此, 基层后勤管理士官不但要具备熟练的技术技能, 还要具备较强的教学水平。只有这样, 才能更快更好地提升部属的专业技术技能, 才能提高本单位的整体后勤保障和勤务保障能力。否则, 仅仅自身技能过硬, 而不会组织教学活动, 教不会徒弟, 只能算是技术能手。

第四, 良好的管理能力。“管理靠士官”, 士官承担了大部分军官的管理职能。良好的管理能力是基层后勤管理士官较好地行使管理职能的必备要素, 是其必修课。管理素质的高低关系到部队日常工作的顺利实施, 关系到部队整体战斗能力的增强。因此, 只有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 才能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五, 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我军各部队的装备器材也处于快速更新换代中, 因此要求其必须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带领部属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中提高综合保障能力。

三、精选适用于基层后勤管理士官专业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院校组织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培养人才各种因素的载体, 是决定取得教学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起着心脏和枢纽的作用。培养合格的基层后勤管理士官人才, 应针对其在校学习时间短 (学制一年) 及其主要特点, 并结合其任职岗位及部队具体实际需要, 着力在精选教学内容这个“软件”上下功夫, 以“适用”为原则, 抓好基层后勤管理专业 (司务长) 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拓展”。

一是优化基本教学内容。本着“教为战、学为战、训为战”的原则, 在“把握好基础性”的同时, 要“加强针对性, 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教学环节。这就要求院校教育不仅要搞好理论知识的传授, 更要注重“知与行”的统一;不仅要求士官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更要有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 以此为需要来优化“教”“学”“用”和谐一致的各学科基本内容。二是整合专业学科相关联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基层后勤管理专业课程整合相关科目的教学内容。三是拓展专业学科融合教学内容。以综合演练和下部队实习为载体, 设计学科融合的教学内容。在综合演练中可以融进地形分析、战场管理、部队管理等学科的内容, 多出新情况, 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培养学员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组织指挥能力;下部队实习是检验学员在院校所学、所练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最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在部队实习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在院校所学与部队实际需要脱节脱钩现象, 尤其是装备器材的跨越式发展, 部队的后勤装备器材不断在淘汰更新, 学员要采取及时反馈信息, 院校要采取弥补措施拓展教学内容, 进一步修正偏差, 使院校教育与部队实际需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李明润.后勤士官任职教育研究[M].海潮出版社, 2008.

士官院校基础课校本教材建设研究 篇8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士官教育要有具有岗位任职需求特色的教材相配套。因此,许多士官院校根据需要不断地编写校本教材。搞好校本教材开发,鼓励教员编写有特色的校本教材,能满足士官教学与培训的需要,凸显本校的专业特色和个性,更好地体现实用性。如何有效地进行校本教材开发,编写出符合士官特点的校本教材, 已成为士官院校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目前士官院校基础课校本教材建设现状

(一 )教学内容陈旧 、抄袭严重

士官基础课教材的发展经历从拿来地方现有教材到自编校本教材这样一个过程。但由于编撰者水平及专业素养等的影响,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只是简单地照抄照搬地方院校成熟的教材内容,或是对多部教材内容进行组合拼凑,使得很多基础课教材在编写时不但不能把最新的科技成果纳入其中,反而把在生产中已经淘汰的内容编写进来, 更不要说与士官的任职岗位特点相适应。

(二 )学科本位定式依旧没有打破

一些基础课教员在教材编写过程中, 受学科本位思想影响,过于强调理论的体系完整和内容的逻辑性,理论偏深、内容偏多,偏离士官教育的培养目标,导致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课时偏紧,压缩学校和教员的自主空间,体现不了士官教材的特色,且无法体现士官教育的特色,不能适应部队的需求。

(三 )实践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

部分士官院校教改前、后,基础教材编撰中有加入实践教学内容,但是部分实践教学内容为了实践而实践,只是在形式上适应“能力本位”的改革要求,但在内容的选择、安排上多有随意、牵强之嫌,实践内容不能更好地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学员不能通过实践学习新知识,锻炼实践能力,甚至实践课成为休息课、负担课,浪费教学资源,也影响学员的学习兴趣。

三、校本教材建设落后的成因

(一 )目前教材申报 、编写的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目前, 士官院校校本教材的编写程序多是先由各单位申报,再由各部系、学校专家逐级审查,最后相关管理部门审批,致使教材编撰时间过短,审核时间过长,加之编撰者还有其他教学、训练任务,难免出现为完成任务而草草选材、东拼西凑,教材质量难以保证。

(二 )教材编写人员的年龄结构及工作阅历不够科学

目前,由于一些士官院校本身校龄不长,教员年龄结构不是很合理,年轻教员偏多。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很多是由年轻教员担任主编, 受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和经验水平不足的影响,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往往不够科学。

(三 )教材编写周期过短 、仓促应战

教材的编写周期过短, 编撰者就不可能在编撰教材内容时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形式全面科学地了解学员学习及教员教学的需要并进行多方论证, 相当一部分教材只是对现有教材的简单增减和拼凑,质量难以保证。

四、如何加强基础课校本教材建设

(一 )加强教材建设工作的管理机制研究

不断完善与创新管理机制, 使基础课校本教材逐步形成特色。要规范管理,学校成立校本教材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与编写小组,为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合理安排教材审核程序和周期,加强教员培训,提高教员认识,精选编写人员,为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智力支撑。制订自编教材管理方案,将编写校本教材视为教员的一项基本功。

(二 )加强教材编撰人员的培训与资格认定

教员是教材开发的主体,从问题的提出、目标拟定、教材的编制、教材的实施、教材的使用评价等环节,都要依靠教员,如果离开教员的参与和支持, 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就不可能获得成功。因此,教员有必要通过培训和工作实践,不断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水平,及时进行角色转换,从统编教材的被动使用者、评价者转换为校本教材开发者,积极参与校本教材的开发与使用。同时还应加强编写人员的著作权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学习,防止编写过程中在引用、借鉴他人成果时出现引用不当或引用过度甚至抄袭的现象。

对于编撰人员的资格认定应该从严, 编撰者应具备相关专业的工作经历年限,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并且进行过教材编写的相关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

(三 )加强教材评估体系的建设

建立健全教材评价、选优质量指标体系和实施办法,为教材编写出版提供必要的依据;聘请部队、学校的技术专家和教授等人员组建教材审定委员会,对教材进行审查和评定,严把质量关。制订教材使用跟踪和反馈制度, 对新编教材选点试教,组织同行听课、评课,定期召开研讨会,提出修订意见,组织学员对教材进行评定、打分,定期总结教材使用情祝,及时修订,力争与教学要求保持一致。定期举办评优活动,对优秀教材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并给予开发者奖励,激励积极开发高质量高水平有特色的优秀校本教材。

(四 )加强基础与专业的沟通

士官教育自身的鲜明特色要求基础课教学要与专业相联系,为专业教学服务。基础课教员多数来自地方院校对部队需求知之甚少,应通过到部队代职、调研及到专业院系代职等方式加深对专业和部队的了解, 使基础课的校本教材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

摘要:教材是教员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依据,是学员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考核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士官基础课教学对于书本的要求很高,既包括最新的科学技术,又体现应用能力的培养。当前在教材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内容陈旧;二是学科本位依旧没有打破等,跟不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文章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基础课校本教材建设的建议。

士官院校 篇9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教育日益普及,作为信息化教育的重要基地,士官院校机房计算机数量在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这使得机房使用与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影响了机房的使用效果、增加了机房维护强度。下面在总结机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机房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机房的安全问题

影响机房安全运行的因素非常复杂,如温度、湿度、静电、灰尘、安全用电、防盗和防火等,这些不利因素如果在机房内没有清除,久而久之就会潜移默化成安全隐患,轻则导致计算机运行不稳或损坏,重则引起触电、火灾等重大安全事故。在使用机房的过程中,发现有的班级在下课后不关电、空调或不关房门等现象。虽然机房有相应管理规定,但是没有彻底落实,导致这些现象屡见不鲜。由于学员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操作不当对计算机的配件如鼠标、键盘等造成损坏,长此以往,必然会出现许多的安全问题,影响到正常的教学。

2、机房使用秩序问题

由于计算机机房承担了学校所有学员的计算机课程实训任务,因此任务繁重,同时上课的班次多、人员多,会出现秩序混乱、吵闹、楼道拥挤。由于课前没有协调好,上课冲突现象也时有存在。

3、机房维护问题

计算机机房除承担正常教学任务还承担一年两次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及其它各种培训任务,由于机房利用率高,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计算机硬、软件问题,如计算机无法启动、蓝屏、报警、开机无显示等问题。每次等级考试都要对所有机器进行系统等软件的安装、调试等维护,不少教员因经验不足,或不能发现问题,或面对问题束手无策,或不及时维修等严重影响了教学。

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1、机房安全问题对策

安全无小事,机房在用电、防火、防盗方面,必须有详细的管理规定,并严格、彻底的落实相关规定。在机房的环境维护如机房的温度、湿度、静电、灰尘等方面,机房负责人可以按照上课班级进行安排定期打扫卫生,并对每次卫生打扫情况进行监督与记录,对不合格的要给与适当惩罚。同样,制定相关规定,每个班级上完课后,机房使用教员要进行机房使用登记,和计算机情况记录,发现问题要有记录,并及时反映给机房负责人。机房使用完毕后,要指定专人负责关闭门、窗、电等用电设备。这样责任到人,出现问题能找到负责的人,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机房负责人,要对上课教员强调机房安全的重要性,上课教员要对学员进行安全教育,并给学员演示正确使用机房的方法,避免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增强学员的安全意识。同时,机房负责人要定期对机房中的灭火器、线路等进行检查,排除各种安全隐患,这样就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2、机房使用秩序问题对策

对于上课秩序混乱的问题,可采取提前预约的方式。机房的空间有限,学校排课时要预先考虑到同时容纳班级量,一旦规定何时在机房上机,尽量不要擅自更改上机时间,否则容易与其他班级造成冲突。如有特殊情况可以提前协调。机房值班员和上课教员要每天提前十分或二十分钟打开机房,为要上课的班级分配好上机房间,避免学员不知道在那间机房上机拥挤在楼道中,造成混乱局面,这样就能有效控制上课秩序。

3、机房维护问题对策

机房的维护主要包含软、硬件的维护,是一项繁重的工作,机房使用频繁高,造成硬件或软件的损坏,只有及时维护才能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硬件的故障率越来越低,接触性故障比较容易解决,如果是电子元器件坏了,可以找到专业地点去维修。真正维护的重点是软件,由于学员操作不当或病毒等原因造成系统崩溃或瘫痪,或统一更新操作系统、各种教学软件等都是费时费力的维护工作。怎样提高维护效率呢?首先,明确每个机房的维护责任人,要熟悉其机房计算机的基本软硬件配置情况,其次,定期检查机器情况并做好记录,及时处理有故障的机器,保证其完好率达到95%。每个机房维护人既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要有较高维护技术,再次,上岗前,要进行计算机维护培训,使其遇到问题可快速解决。故障的出现有时是来自学员不正确的操作,因此,在上课时要向学员说明正确的使用方法,并明确相关惩罚措施,如出现人为破坏,要进行相应的惩罚。不管是教员、维护人员还是学员都要有详细的制度来约束其行为,以保护大家共同的教学环境。

四、结论

机房是计算机教学与实践的基地,它的运行安全与否直接影响了教学安排与教学质量。机房管理涉及到机房环境、上课秩序、软硬件维护等方面的内容,管理人员只有不断的完善管理,重视安全细节,制订严格的管理制度,并把制度落实到位,才能保证计算机正常稳定的运行和防止各种问题的发生。

摘要:文章阐述了士官院校计算机机房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便于高效管理、合理使用机房。

关键词:计算机机房,管理,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高校计算机机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EB/OL].http://lunwen.1kejian.com/jisuanjiwangluo/83486.html.

[2]夏雨.浅谈高校计算机房安全管理[J].孝感学院学报.2007年6期.

[3]李建敏.浅析计算机机房管理[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年02期.

士官院校 篇10

关键词:士官院校,教员队伍,建设现状,能力素质需求

随着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 军队士官院校的办学规模、培训员额和办学影响力都在不断提升, 为部队士官人才培养和战斗力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已成为新时期军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在士官任职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教员作为军队士官院校教育的骨干力量, 对士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必须深入研究军队士官院校教员队伍建设现状, 科学提出教员队伍能力素质需求, 为提高军队士官院校教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士官院校办学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一、军队士官院校教员队伍建设现状

(一) 教员队伍人员组成结构不够合理

士官任职教育主要是以岗位教育为主, 通过强化岗位教学使学员具备较强的岗位任职能力, 这就决定了必须建立一支熟悉部队, 懂装备、懂训练, 能体现任职教育教学客观要求的师资队伍。笔者对我校某系全体教员情况进行过一次统计, 结果显示, 有过部队任职和锻炼经历的所占比例约为10%, 其中某教研室教员9人, 都是从校门到校门, 既没有基层工作实践, 也没有机关工作经历。目前, 我校教员绝大部分以前都是从事学历教育, 普遍存在远离部队、不熟悉装备训练的问题。年轻教员多数遵循着从院校到院校的单一成长模式, 理论功底尽管扎实, 但对部队装备、部队训练的复杂性缺乏深刻认识。其他中年教员多为学科专业骨干, 虽然部分人员有部队任职、代职经历, 但由于装备更新速度快, 装备保障及训练的改革周期短,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熏陶”下, 也会不自觉地失去对部队情况的掌握, 使得他们的固有经验和信息早已过时老化。短期代职学习获取的感性认识, 更不能满足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再到理论体系构建的创造性劳动需要。

另一方面, 我校教官这支生力军还未建立。“教官制”是解决教员实践教学能力弱的快捷和有效途径, 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过去通过交流代职、调研考察等手段来提升教员的实践教学能力效果不佳的问题, 但当前多种因素导致部队优秀的指挥员和技术人员还未步入院校, 宝贵的工作经历和岗位经验也未进入课堂, 教学课程的“军味”不浓厚。同样, 院校的士官助教虽然动手能力较强, 在教学过程中, 相对于干部更容易与学员进行交流, 是教员队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院校内能独立担任教学任务或辅助教学的士官助教队伍力量依然很薄弱。

(二) 教员队伍知识结构不完整

实施任职教育, 要求教员有新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教学适应能力, 同时, 专业教学时间少、内容新、标准高, 要求教员必须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和很强的知识更新能力。但目前教员队伍知识结构还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一般来说, 从事任职教育的教员都要具有“院校—部队、机关—院校”或“部队—院校—部队—院校”的工作经历, 才有可能形成适合任职教育的知识结构, 胜任教学工作。而目前我校教员多是地方大学或军校的毕业生, 阅历单一, 对部队装备、部队训练的复杂性缺乏深刻认识, 毫无部队工作经验, 缺乏必要的感性知识。即使是一些中、老教员, 也大都是从年轻一直到老都在院校工作, 这导致了部分教员懂教学但不了解部队实际, 教学与实际脱节, 所教非所用, 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较难。显然, 这是难以适应任职教育教学客观需要的。近年来, 部队和院校的双向交流有所增加, 每年都有教员下部队代职, 但获取的感性认识仍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据笔者调查了解, 某教员在进行电机和变压器的教学中, 一本教材和教案使用了3年, 课堂上电子课件也许久未更新, 也没有涉及电机和变压器在雷达装备中的实际应用, 掌握的知识、传授的理论仍处在原有的基础和水平上, 有关部队急需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讲解不透。这反映出部分教员对当前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 部队的新装备技术、新训法、新战法不熟悉, 教案和课件没有高、新、尖的知识来补充, 自身知识结构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久而久之, 教学内容与部队实际工作脱节越来越厉害, 出现院校教学与部队需求不一致的现象。

(三) 教员队伍实践能力较为欠缺

士官任职教育是一种任职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专门教育, 目的是为部队培养应用型人才。它除了要求教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更看重的是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当前我校的教员队伍以学术型、理论型居多, 应用型、实践型偏少。笔者在一次听课学习中发现, 某教员讲解汽车检修程序和方法时, 思路清晰, 条理清楚, 但在进行汽车检修实习课时, 完全依赖外聘教员和士官助教, 自己无从下手。

造成教员队伍实践能力弱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大部分教员的经历都比较单一, 不少从校门到校门, 缺乏部队经历, 实践经验少, 很多教员没有或较少经历和组织过大型活动, 如军事演习、军事学术交流、代职培训、参观见习、临战训练等, 对部队的情况了解和掌握不多, 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和专业岗位实践性知识, 解决部队作战、训练、建设等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尽管经过几年教学实践锻炼, 教学基本功得到了提高, 但实践能力仍然较弱。即使是从部队调入的教员, 也因脱离部队时间较长, 对部队迅速发展的形势缺乏了解, 逐渐失去对部队情况的实时跟踪, 导致教学中只能凭经验、吃老本。二是由于院校过去过于强调教员的学历层次, 对教员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再加上院校缺乏一些先进的武器装备和设备, 使教员缺少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机会, 往往在黑板上或挂图上讲操作, 在教室里开机器, 纸上谈兵, 导致专业教员技能较低, 动手能力较弱, 缺少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 对一些工艺流程、装备维护修理、实际操作等课程显得力不从心。这不利于实用型和技能型军事人才的培养, 难以满足任职培训的需要。

(四) 教员队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还不够强

军事领域是一个时刻要求创新的领域, 未来的任何一场战争都不会是对现有战争的照搬照抄, 这就要求任职教育特别是任职教育的教员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教员作为教育创新的主体, 仅仅安心教书工作是不够的, 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在创新过程中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 使学员从中受到熏陶。然而目前, 教员正是缺乏这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是我校任职教育转型急需解决的一个“瓶颈”问题。

从教学内容来看, 相当部分教员过于信赖传统的理论积累和育人经验, 不能积极主动适应任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接受新知识、探索新经验、创造新理论的动力不足。很多教员对信息化条件下部队作战、教育、训练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新知识新理论缺乏关注度, 对学员岗位任职的新变化新要求、解决问题的新经验新做法等“鲜活”“时尚”的内容缺乏敏感性。这就导致课程未涉及部队新的作战战术、装备技术, 多年来一直是“以不变应万变”, 体现不出时代性和实效性。因此, 这些新的知识和技能始终没有系统化、理论化, 也就没有推广运用, 最终转化到教学中去。

从教学手段来看, 新的授课模式和方法还未呈现。比如不少教员还没有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仿真教学、虚拟教学和计算机模拟对抗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关新兴学科、边缘学科、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知识了解甚少, 对最新科学成果知识甚少。这种状况很难适应任职教育新体系下创新教学的需要, 也显然不能满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军事人才的要求。

二、军队士官院校教员知识能力与素质需求分析

(一) “紧贴前沿”的发展视野

美军前国防大学校长奇尔科特将军曾指出:“未来就是方向, 未来就是希望, 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来说, 最可怕的就是对未来不清楚。”任职教育院校教员必须要具有“紧贴前沿”的发展视野, 要从学科专业拓展到战略预警力量建设的广阔领域, 从注重学科价值转向注重军事价值, 从适应需求转向创造需求, 从机械照搬转向扬长避短。

一要紧贴实战前沿。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员要确立“教学服务战争, 教学服务打赢”的思想, 坚持未来战争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 努力让今天的人才准备明天的战争。牢固树立“教为战、研为战、学为战、练为战”的教学观念, 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培育能打仗、打胜仗的高素质士官队伍上来。在课程设计、教材选编、教学安排上要与战场需求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与部队实际工作相结合, 按照实战结合思路, 优化重组教学资源, 最大限度地向部队靠拢、向战时靠拢, 达到实现课堂与部队对接、教学与战场对接的目的。

二要紧贴装备前沿。当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带动了预警探测装备的不断革新, 新型装备正加速配备到各个作战部队, 这就意味着培养新装备技术保障型的士官人才的任务越来越重, 对教员的装备专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员要想作为先进装备技术保障的引领者、践行者和教学者, 就必须要学会跟踪军事装备技术发展前沿, 紧盯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演变对装备发展的影响, 立足部队装备保障现实, 特别要着眼于部队的新体制特种装备保障岗位需求, 突出培养士官装备保障岗位需要的技能和能力。紧紧围绕装备发展前沿, 装备保障需要什么, 教员就培训什么, 始终走在新装备培训任务的前面。

三要紧贴专业前沿, 要及时掌握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探讨研究战争、作战问题与自身专业的内在联系, 经常学习基层部队的实践经验, 与部队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开展课题研究, 随时更新、补充、拓展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实践理论, 并且不断丰富、充实到日常教学和科研内容中去, 增强教学的指导性、新颖性和先进性, 提高教学效果, 进而让自己所教专业知识在战略预警领域内有所创新。

(二) “装备应用型”的知识结构

专业应用性强是任职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 这就要求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员必须具备专业理论联系实际装备的能力, 构建一种实际装备如何应用专业技术的知识结构, 突出强调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教员仅靠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是不够的, 还要有意识地学习掌握把专业理论应用于部队装备实践的“实用型”知识和技能, 在深刻领会好“是什么”“为什么”的同时, 更要从部队装备的使用上进行思考研究, 紧密联系装备保障岗位需求, 帮助学员回答好“怎么办”的问题。教员要学会向学员传授“活的”专业知识, 也就是说, 要让学员明白这样的专业知识在部队实际装备中是如何应用的, 这样才能让学员把所学知识变为开启智慧、指导实践的“金钥匙”。比如说, 教员在讲解电子线路中的整流电路时, 就可以讲到该电路如何在雷达发射机人工线充电电路中发挥作用, 出现故障如何去查找和排除。这样的课程知识就联系了现实问题, 既有理论阐述, 又有实际应用;既有原因剖析, 又有解决措施。

另外, 士官任职教育院校培养的学员属于技术应用型作战人才, 学校在培养他们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 更应着重培养他们向复合型人才发展, 能够胜任多种岗位, 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员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广博的学识, 不能把自己的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本专业, 不能死盯某一种型号装备, 而是要不断地学习, 更新知识, 努力成为所教学科和装备的“专才”, 同时不断提高对本专业边缘和前沿知识及技术的掌握, 刻苦钻研其他新型、特种装备的技术保障, 成为本专业相关学科和多种装备保障的“通才”。只有这样, 在教学时才能旁征博引, 得心应手, 才能培养出符合部队岗位需求的专门人才。

(三) “解决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结构

士官的岗位任职要求和培养目标决定了一个培训合格的士官, 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 又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要求军队士官院校的教员除了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宽广的知识面, 还要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操作经验, 既是教员又是专业技术人员, 既能讲课又能指导学生实验、实习、实训和综合技能训练, 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复合型教员。

简单来说, 首先, 教员必须具备一定的部队任职经历和丰富实践经验, 能及时掌握部队任职岗位需求, 很好地把握学员任职能力建设方向。熟悉学员任职岗位的工作环境和规程, 以便使任职教育更具有实战气息, 更贴近部队生活, 更能满足作战任务需要。其次, 教员不但要能为本专业装 (设) 备维修技术授课, 还应具有专业对口的技术支援能力, 能掌握技术工作的内容要求, 熟练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 并能熟练运用工作所需的主要工具及仪器设备, 有基本的实验以及排除故障、维修装 (设) 备的能力, 同时还要懂得讲解示范和组织训练的基本方法。这是对士官任职教育教员的基本要求, 也是区别于一般高校教师的根本特征。最后, 教员要在实践能力的追求上坚持与时俱进, 主动了解部队装备配备现实情况和各岗位能力的迫切需求, 经常学习基层部队的实践经验, 随时更新、补充、拓展和完善自己的实践理论, 提高装备保障动手能力, 并且不断丰富、充实到教学和科研内容中去, 以此解决部队建设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主动适应多种多样且呈动态变化趋势的岗位的任职需求, 增强实践教学的指导性、新颖性和先进性。这样才能提高学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他们维护和检修手中装备的本领, 真正能解决其未来岗位上的实际问题。

(四) “工程实践型”的思维模式

所谓“工程实践型”的思维模式, 是相对于科学思维而言的, 简单地说, 就是工程师思考问题的方式。科学家问“为什么”, 而工程师问“怎么办”, 也就是说, 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员在思考问题和开展教学工作时, 要以实践应用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为根本出发点, 学会以问题作为驱动, 先由问题再想办法解决。工程思维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这也是“工程实践型”的思维模式对教员提出的要求。

工程思维的综合性要求教员具备广阔的知识面。事实证明, 担负任职教育的教员光有较深的专业知识, 不但很难给士官学员讲清问题, 而且针对某个问题, 也拿不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比如说, 某部雷达装备的知识就涉及电力电子、力学、材料、机械构造和制造工艺等领域。因此, 教员必须构建专业技术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组成的知识体系, 这是具备“工程实践型”思维模式的前提条件。

工程思维的实践性要求教员具备一定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经历。现在我校教员普遍缺乏实际工程经历, 对工程实际问题了解不多,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任职教育质量。让教员走进工程、让课程贴近工程、让学员了解工程, 是任职教育的当务之急。比如说, 在讲解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时, 如果照本宣科, 知识就显得很枯燥, 不妨结合雷达天线架设部分中液压系统的应用来讲明原理, 这样原理知识就显得很形象直观。

参考文献

士官院校 篇11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施;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1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

“攻防并举,固移结合”是灭火战斗中一条重要的作战原则,在高层、地下等场所火灾扑救中,也明确提出了“以固为主,固移结合”的战术要求,这里的“固”,指的是建筑中设置的用于防火、灭火和人员疏散的各类固定消防设施,本文统称为建筑消防设施。这些原则和要求,是基于建筑结构特点、使用性质和火灾危险性、火灾扑救难度以及当地消防队(站)建设实力而提出的。在灭火战斗中正确有效的使用建筑消防设施,对于提高灭火救援的效率和成功率,减少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通过对近年来的发生的一些重特大火灾案例进行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在灭火救援中仍然普遍存在着建筑消防设施使用意识不强、实战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参战人员对建筑消防设施的相关知识掌握不足,日常应用训练少,训练与实战脱节以及设施自身存在的施工安装质量和维护管理等问题,造成了灭火实战中对建筑消防设施不会用、不敢用、不愿用、不能用的现实。因此,加强官兵尤其是起到骨干作用的士官群體建筑消防设施相关知识教育培训,成为了当前提高消防部队战斗力的一项重要任务。

1. 士官院校教学对象分析

1.1 士官学员认知特点

士官学员的来源大体有两类:一是经过本人申请、基层推荐、机关考核、组织审批、部队统考及择优录取等程序正式入校学习的学员;二是各类短期培训班学员,主要包括地方院校大专以上毕业生中直接招收的士官入警培训、士官选取晋升前资格培训以及消防专项技术岗位培训班的学员。对于第一类学员,由于受自身知识结构、文化层次、学习思维等方面的影响,在入学初期,主要表现为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方式较为僵化,思维的主动性、灵活性较差。在学习中期,由于多数学员已适应军校教育生活、学习和训练,学习态度有所松懈,积极性有所下降。对于第二类学员,虽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领悟接受能力较强,但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培训需求与正式入学学员存在一定差异,建筑消防设施课程往往不涉及或仅做了解性教学,因此,本文后续内容仅针对第一类对象阐述。

1.2 士官学员任职需求

随着部队士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士官在部队士兵编制中的比例逐步提高,职业性和技术性特点日益突出,主力军作用愈发明显。士官处于义务兵和军官之间“兵头将尾”的位置,不仅是各自岗位上的专业技术能手,而且是部队最基层单位班或排训练、作战的直接管理和组织者。结合消防部队工作实际和本课程教学而言,一方面,作为灭火战斗指令的具体执行和操作者,士官学员应当熟练掌握各类建筑消防设施的实战应用方法,通过及时正确的操作来实现战术意图;另一方面,作为日常训练的组织者和班组灭火作战的指挥员,士官学员除应当具备讲解、示范、组织开展训练和实施现场临机指挥等技能外,还应当具备立足驻地实际,结合自身灭火作战工作经验,围绕建筑消防设施实战应用操法修订、完善与创新等工作进行分析研究的能力。

2.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建筑消防设施是消防部队院校教育、地方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中相关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通过分析研究,笔者认为,现有的课程设置(本文特指狭义课程)和教学模式与消防部队士官工作性质和技能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1 课程定位方面

消防部队院校主要培养消防警官和消防士官两类人才,其中,以消防警官为培养目标的院校教育,建筑消防设施课程主要定位于培养消防监督检查、消防设计审核、验收等管理人员;地方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主要定位于培养消防设计、消防设施施工安装与维护管理人员。显然,此类课程定位与消防部队士官的工作性质存在较大的差距。

2.2 教材建设方面

教材建设服从于课程定位,教材内容源于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国家/行业标准和各类规范性文件,现有的教材一般按照系统作用、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相关要求(产品生产、检验、设计、施工、监督检查、检测、日常维护)等结构进行编写,基本不涉及建筑消防设施实战应用的具体操法,对消防部队士官业务训练缺乏指导性。

2.3 教学模式方面

在教学计划中,课时分配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在教学方法上多以授课人员讲解示范为主,教学对象动手操作为辅。实践教学,也往往采取到实训基地等消防设施演(展)示场所参观的方式进行,一定意义上来说,仅仅是增加一些理论教学中计算机投影内容实物化的感性认识而已,教学对象动手参与度不够,远远不能满足消防部队士官实战应用的技能需求。

3. 建筑消防设施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3.1 完善“立足需求”的士官教育培训教材体系

士官教育是按照士官所在岗位,为使其获得履职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而进行的专门教育,在本质上属于职业技术教育范畴。作为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和继续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教材建设对于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不言而喻。根据教育部与原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布发的《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提出的“职教课程开发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的要求,建筑消防设施课程教材建设应当立足于消防部队士官认知特点和履职需求,做到“一减二增”。“一减”:减少理论性较强、晦涩难懂的内容,对各类建筑消防设施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介绍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做到“知其然”而不必过度强调“知其所以然”。“二增”:一是根据消防部队士官日常训练和灭火实战需要,增加各类建筑消防设施的操作与应用知识,章节上可按照先单兵训练后班组合成训练、层次上可按照系统组件辨识、关键组件操作、班组应用操法、简单故障判别与排除的顺序进行递进。二是根据当前消防部队“巡防一体化”的工作要求,增加各类建筑消防设施巡查要点和巡查方法的内容,但在工作的难度和技术含量上要把握准确,并与专职从事监督检查的消防警官的工作要求有所取舍和区别。endprint

3.2 推进“技能主导”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士官教育要贴近部队,面向实战。实战不是纸上谈兵,这就决定了士官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是教授型专家,而是技术型能手。因此,建筑消防设施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应围绕教学目的、教学主体和教学方法,切实做到“三个突出”。一是教学目的要突出“注重能力”。不但培养学员动手操作的能力,还要培养学员讲解示范、组织开展训练以及分析研究解决問题的能力,以充分发挥士官学员毕业归队后的骨干引领作用。二是教学主体要突出“学员群体”。强调学员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员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主动思考、积极实践,在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进行充分交互,使学员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和提高能力。三是教学方法要突出“技能实训”。以“实战化”教育培训工作要求为牵引,修订完善教学计划,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调整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坚持理论向技能转移,课堂向训练场转移,灵活采取理论知识铺垫,实践教学检验和巩固;边实践边理论启发;先实践后理论升华等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做三者的有机结合。同时,要积极研究开发一些仿真程度高、安全经济、便于情景设定和恢复、便于分解展开、可重复利用的模拟建筑消防设施,以克服现有产品实物购置安装和维护维修成本高、移动性较差等不足。

3.3 丰富“注重过程”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考核是对学员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素质进行的综合评价,具有检查、反馈和导向等多重功能。而现行的建筑消防设施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主要由期中、期末两次集中性的理论笔试(合占80%)和平时学习表现(占20%)构成,存在着考核功能体现不全,考核内容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考核形式单一等不足。对于士官教育而言,教学的基础是能力,而非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能力教学贯穿于教学全程,对能力的考评也应当是动态的,过程化的。过程考核是对学员学习态度和课程教学效果的一种实时检验和反馈,有利于帮助教学双方更快的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过程考核既要考评学员的学习态度,也要考评学员的学习方法;既考评学员的动手实践能力,也考评学员的示教组训能力;既考评学员的单兵素质,也考评学员的班组协同。考核形式可结合项目、任务而有所变化,可以对项目、任务的具体环节进行考核,也可以对完成结果进行考核;可以对学员个体进行考核,也可以对团队整体进行考核,使考核结果更加全面,逐步形成以过程考核为主,环节考核与结果考核、过程考核与理论考核相结合的建筑消防设施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3.4 建立“两个融合”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机制

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火灾扑救案例中消防人员伤亡的惨痛教训表明,完善职业培训体系以降低职业风险,推进火灾救援职业化已刻不容缓。救援力量的职业化程度要靠每个个体的职业能力来体现,而职业能力的高低需要依赖于一套具有科学、严谨、客观、公正、规范等属性的职业技能标准去评定。2009年全军《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中指出:“选取专业技术士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能等级资格”。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了“认真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的工作要求。近年来,无论是社会层面还是部队内部,建筑消防设施应用和管理的技能要求已陆续体现在一些职业技能标准中,如《建(构)筑物消防员》、《灭火救援员》、《消防员》等。这就为建立健全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与技能鉴定培训两者之间的课程衔接体系,推进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个融合”奠定了基础。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教员要学习标准、掌握标准,熟悉职业技能鉴定的方法和要求,结合鉴定工作计划,寓技能培训与正常教学之中,并坚持“培鉴分离”的工作制度,严格工作标准和要求,保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

4. 结语

院校教育是部队基层人才建设的重要一环,是部队战斗力的生长点。士官院校教育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学应当把握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规律和工作要求,结合士官学员的认知特点和工作需求,在教材体系、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式以及对接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切实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同时,从士官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院校教育只是一个“中点”,教学的成效还需要接受实战的检验,士官人才的职业能力需要结合工作实践、学习和思考,不断地实现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并反过来促进课程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谷智国.刘顶峰.军校士官学员认知特点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35.

[2]常树春.适应士官任职教育需要 积极推进教育观念转变[J].科学时代,2013,23 .

[3]宋丽娜.高职院校能力本位的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探索[J].河北旅游职业学报,2013,18(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OL]. (2014-06-24).

士官院校 篇12

要搞好新校区电工电子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我们经过广泛的调研和深入的论证, 从以下的这几个方面出发, 制定了一套新校区实验室建设的思路与构想。

1 体制与管理

改革和完善实验室的管理体制, 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根本所在。我们拟在下一步建立由分管教学科研的校领导统一领导, 训练部、基础部和教研室为重点的多层次管理新体制。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同时进一步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要加强实验室的使用和维护制度建设, 如针对实验室教员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易耗器件的申报制度、实验室内部安全检查制度等, 这些要求教员要加强责任心, 对实验室内部的一切物品要妥善保管, 各种设施的完好率, 保障课堂教学的有序实施。另一方面, 制定针对学员的实验室守则, 提出学员在进行实验时, 应遵循的实验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保证学员的自身安全、以及仪器设备的安全性。

通过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构, 方能克服管理工作中的随意现象, 改进设备闲置、使用率低、效率低下等问题, 创建良好的实验条件, 全方位地为教学或科研服务。最终, 逐步实现设备、技术、教学、科研等多位一体的统一管理, 有利于实现院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2 实验教学体系

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来说,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缺一不可、密不可分。因此, 应当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效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主体, 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各个专业相关的实验项目注重与专业实际密切相连, 以实操、实训为主要目的实验课时数应占实验项目总数的一半以上。

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到:实验项目安排要科学、合理, 符合教育规律, 做到每个实验都能由学员自主完成。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对各个专业不同要求, 实验教学开出率均能达到总课时的40% 以上, 并保证每年都有一定的实验项目更新。

建立全方位的考核方法, 综合考核实验过程与结果, 激发学员实验兴趣, 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最终电工电子技术课的成绩考虑采用笔试加实验操作的考核方法。

3 仪器与设备

实验室的仪器与设备是完成实验的基础, 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实验水平。

传统的士官教育中实验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面对现实的转型压力, 切实提高学员的实操能力已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在转变观念的同时, 合理配置资源, 在配置仪器设备时必须加强实用性的论证, 尽量把有限的经费合理使用, 提高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学校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涉及到的专业较多, 但是电类各个专业所使用的部分设备都是类似的。例如磁铁、电动机、万用表以及常用低压电器等等。在这些基础之上, 可以添置一些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仪器设备, 例如:电警棍、变压器、传感器等, 尽可能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工实验室的功能。

4 实验队伍建设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实验设备的操作难度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实验人员在指导学员进行实验的过程中, 不但自身能够熟练地操作和使用仪器设备, 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 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判断和分析, 能不断摸索设备的新功能, 以及进行设备的简单维护等等。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 实验室要制订专门的人员培训计划, 确保实验教学人员能够在士官教学中更好地担负起实验教学和培养学员创新能力的任务。此外, 实验室要有具体的考核办法, 定期对专职人员进行考核, 对于首次开的实验, 要求指导教员必须亲自试做, 对于首次上岗指导实验的教员要有试讲试做要求, 并严格贯彻执行。

工作在一线的实验指导教员很少有机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鼓励实验指导教员积极参加科研活动, 学习同行业先进的电工实验室的建设经验, 不断拓宽实验技术人员的视野和思路。

5 环境与安全

实验室的环境与安全是实验室建设的重中之重, 对于电工电子类的实验室来说尤其如此。实验室应做到无危险隐患, 门、窗、锁等基本设施确保完好无缺, 电路的设计布局要做到安全和规范;实验室的通风、照明、温度和湿度控制等设施完好。

关于实验室中存在高危险系数的问题, 如线路老化等, 必须将这方面的影响降低在最小的范围内, 才能做到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所以面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线路必须立即清除变更。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制度, 必须悬挂在实验室内部醒目的位置, 有专人定期进行检查并加以落实, 实验室要有防火、防盗、防破坏的基本措施和设施。尤其强调的是, 必须对实验室的每个房间配备足够量的灭火装置, 且需要进行定期定量查漏, 以保证其灭火效果。

实验室中的每个工作人员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在带领学员进行实验之前必须认真检查, 并保证做到查漏补缺;其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程和步骤进行;在完成实验之后, 切记检查实验室环境是否原样恢复, 仪器是否整理到位。

综上所述, 针对完善实验室的管理体制, 是一项繁琐而艰巨的工程, 我们需要多层次努力完善实验室建设, 逐渐改善其管理机制, 提升管理水平, 从而使得实验室满足部分科研需求, 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培养出部队需要的技能型士官人才。

参考文献

[1]樊宝元, 徐惠荣.加强管理, 充分发挥电工电子实验室的功能[J].阴山学刊, 2010 (01) .

上一篇:STEP下一篇:雕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