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教育》读后感

2024-10-27

《守望教育》读后感(通用13篇)

《守望教育》读后感 篇1

教育名著《守望教育》读后感

古庙学校金朝良

《守望教育》是把对教育生活提问的权利交还于实践者,让每个教育人都能在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中不断地去追问:究竟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正是在对现成教育实践的不断质疑、追问的过程中,催生一线教育人的教育实践智慧,改善、提升每个教育人的教育生活质量。当我们拒绝理论的、或者权力的威权简单地凌驾于教育实践之上时,并不意味着实践中的教育怎么都行,怎么都好。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所谓“做一个纯粹一些的问学之人”,依笔者之见,就是对教育的复杂性保持一种敬畏,同时对教育的应然状态怀有一种诗意的期待和浪漫怀想;所谓“不忘记自己作为普通个体的良知与社会一员的责任”,就是以敬畏和诗意的心境去守望教育,并凭着自己的教育良知和道德、凭着理性的批判和必要的反思去表态。

如果下次再遇到坐而论道、对教育侃侃而谈者,在接受或批判他的观点之前,我们可以先仔细品味一下刘铁芳教授这段话:“凡把自己的教育理论、方案、谋略说得天花乱坠者,皆不可信;凡动辄称“学习的革命”“教育的革命”“……的革命”者,皆不可信;凡动辄宣称教育的真理在握,非如此不可者,皆不可信;凡把教育的奥义说得伸手可及者,皆不可信;(读后感 )凡把教育的改革发展说得易如反掌者,皆不可信。

于是,在《魏书生:一个听话者的教育技术》中,他在肯定魏书生“能在那个时期就有着还算独到、丰富的教育思考”的同时,敢于说出“他的教育改革大都是那种不越雷池半步的技术性改革,而不是整体教育理念的改革与探索”,从而提出“让魏书生从神话中走出”;生在农村,在乡村学校教过书,成为大学教授后,他依然心系农村教育,在《建立农村支教体系的一点设想》中,他提出“在投入硬件的同时,以合宜的方式投入优秀的人力资源,也许是更关键之所在”;面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个老掉牙的问题,他“把不便说的也说出来”了,在《我看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他提出“理论研究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同时还应保持适当的距离,有距离才可能有宽广的视界”……”

写于2012年6月20日

《守望教育》读后感 篇2

自从踏上三尺讲台, 我就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教育的本真呢?

是让孩子们考上理想的大学吗?显然不仅仅是。

是教会孩子们文化知识吗?显然不仅仅是。

是传道授业解惑吗?韩愈说是。

我想, 依然还不仅仅是。

那, 教育的本真是什么呢?

有人问我任教的学生:“为什么叫陈校长为‘秋兰姐’?”他们很严肃地反问:“你以为‘秋兰姐’是浪得虚名吗?”

原来, 在学生们的心中, 我是他们的“姐”, 是亲人!

这一声“姐”, 道出学生对我教学的充分肯定, 只因为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花蕾。如同玫瑰花蕾绽放有早晚之别一样, 孩子的成长也有快慢之分。我认为在学习中表现欠佳的所谓“差生”, 只要善于引导, 他们和优秀生一样都存在巨大的学习潜质。所以, 我相信每一个学生, 努力用爱心、耐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我的鼓励与陪伴中, 我任教的每一届学生都能在学业上实现大幅度的自我提升。

这一声“姐”, 道出了学生对我的教育满满的信任, 只因为作为一名政治教师, 我把“使学生正直和聪慧”作为我努力追求的目标。所谓聪慧, 即有知识、有智慧、有能力;所谓正直, 是指有德行、有正气、有正义。相较于聪慧, 我认为正直对一个人的人生更为重要。所以, 走上讲坛后, 我一直不遗余力地挖掘教学中的育人因素, 努力为学生成为一个正直之人点燃指引的明灯。我教过的很多学生, 他们或许已经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政治知识, 但依然记得上课时的激情与快乐, 依然记得在我的课堂里学会的“梨本无主, 我心有主”的价值坚守, 记得“态度决定高度”的人生格言。

正因为如此, 学生喜欢叫我“秋兰姐”!在我看来, 这一声“秋兰姐”是学生与我心灵相通的最美语言, 是最让我的心灵震撼而难忘的歌谣!我的办公桌上, 摆放着学生送给我的一张奖状, 奖状上写着“送你一朵小红花, 奖给世界上最好的老师”。虽然我远没达到, 但我愿意一辈子为之努力!

教育的本真, 首先是无私热爱每一个生命, 用博大的爱去包容、去尊重、去呵护每一个生命个体。

“秋兰妈”——教育的视线要望向未来

2001年, 工作未满4年的我兼任学校教导处副主任;2004年, 28岁的我任学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2009年, 我成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最年轻的女校长。当我的教育职责从管理一个班扩展到管理一所学校, 当我的教育工作从影响几十个学生到影响几千名学生时, 一个前所未见的宽广领域, 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出现在我的面前:教育的使命是什么?

记得在2014年, 在高考进入冲刺阶段, 高三年级的靖文同学被查出身患重病。她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躺卧病床时, 也从未放弃过对学习的渴望, 期待着能继续和伙伴们肩并肩为青春的梦想挥洒汗水, 和大家一起参加高考。

我抓住这个节点, 用“爱的汇聚”“爱的传递”和“爱的升华”三大环节的活动把爱的阳光洒满校园。“爱的汇聚”和“爱的传递”活动, 使得教师、同学、家长, 甚至是亲戚朋友, 都用行动做出选择:当他人遇到困难时, 我行动, 我帮忙!行动的背后传递的是爱与关怀。曾以出色表现获得高度赞誉的经典美文诵读队员们捐出学校奖励给他们的全部奖金;初中部赖老师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朋友捐出2000元;高中部何老师的儿子捐出自己500元压岁钱;在四中实习的林老师、学生家长, 甚至家长的亲戚朋友, 也加入支持、帮助靖文同学的行动中来。有两位老人——两位与四中完全没有关系的退休老人, 从朋友口中得知靖文的情况后, 特意来到学校捐出善款!“爱的升华”活动则让同学们把对靖文的爱与关怀, 转化为一种成长与前进的动力: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并尽力过好每一天, 让每一天都因为我的努力而美丽, 因为我的努力而灿烂!

当时, 整个校园荡漾着爱的春风, 孕蓄着爱的暖意, 这里成了一个“爱”的教育生态场。

原来, 无声润物, 是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

那, 什么才是好的教育呢?

“教学生三年, 为学生想三十年!”一位长者如是说。

我顿悟!好的教育就是宽大、温暖, 并能够将其力量绵延终生的教育。

所以, 我积极为学生开设连接社会的人生发展课程。如以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为目的的生涯规划课程, 以传承文化、欣赏感悟为目的陶艺课、版画课、京剧课等, 以强大内心、调节自我为目的的团队心理拓展课程, 以责任、创业为目的的理财课程, 以反思自我、展望未来为主题的快乐暑假课程, 等等。

为此, 我还设立了广东省首个校内“特色教育处”, 围绕“一生一兴趣, 一生一特长”的目标, 努力帮助学生寻找自信的基点, 全面发展。

此外, 在研究校史和现实中, 我和师生们找寻到大家共同信守的12个价值关键词:崇礼、尚美、乐学、健体、守纪、惜时、诚信、感恩、自信、坚毅、责任、创新, 每月围绕1个主题开展价值观教育活动, 期待着在学校学习的三年, 价值主题的教育活动会浸润、影响学生的思想与言行。

“秋兰是我妈, 我爱我妈!”

当我第一次听到学生们这样的呼喊时, 我感到莫大的欣慰。从“秋兰姐”到“秋兰妈”, 变化的不仅是年龄,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追求:既立足当下, 更要着眼未来。

是的, 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 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对人的生命成长的价值, 深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应该是为了甄选和鉴别, 而应该是为培养幸福而完整的人服务, 要赋予儿童幸福的力量;于受教育者而言, 学校教育的本意是使生命实现最优发展, 使生存获得最佳状态!为未来成就幸福人生奠定品行基础、身心基础、能力基础、学业基础!是为了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一撇一捺写就的完整的“人”—一个大写的、独特的“人”!那厚重的一撇应该连接着当下, 蕴涵着丰盈的智慧;那凝重的一捺应该寄望未来, 承载着高尚的情操。

因此, 我认为, 教育的视线应立足当下, 展望未来, 教育的使命在于为学生的未来幸福人生奠基。

“秋兰同学”——永远在教育之路上

自2009年成为校长以来, 我先后带领学校经历了合并薄弱校、搬迁校区、增加新校区的挑战, 带领学校成功实现了由省一级学校到示范性高中的跨越。初任校长, 年轻的我倍感责任与压力。在角色转变中, 面对纷繁复杂的学校管理, 对“做怎样的教育”“怎样才能做更好的教育”, 我感觉迷茫, 缺乏信心。而打破这一局面, 则是在我成为了广州市优秀校长培训班的一员之后。

四年的学习与培训, 帮助我开拓了视野、开启了智慧, 提升了对教育的理解与感悟, 催生出了自己不太成熟的教育思想, 进一步明晰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我更进一步明白了教育是需要“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的事业。仰望星空, 就是要有远大的梦想—回归教育的本真;有广阔的胸襟—包容多元的世界;有坚定的信念—不忘初心, 坚定不移。脚踏实地, 就是要严格遵循教育规律, 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 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用心过好每一天, 勇敢面对每一次挑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努力, 让现实走向理想, 让现实闪耀理想的光辉。

但是, 理想与现实又是有巨大差距的, 如何在教育理想与现实、学校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之间努力, 做更优质的教育, 需要我更进一步思考与学习。

教育是什么?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从“教学做合一”出发, 倡导教师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 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最好的教育, 即学校的存在本义是“学习共同体”。校长作为一个学校的灵魂, 其思想观念、角色行为影响着一所学校。因此, 在将学校打造成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 校长发挥作用和实现角色转换是至关重要的。校长作为学习共同体——学校的领导者, 首要任务是发展出一种激励学习的“场”, 必须是教师的教师, 是学习共同体中的首席学习官。

因此, 努力成为学校的首席学霸, 成了我的追求之一。我注重学习, 把学习放在职业生命的首位, 业余时间除广泛阅读外, 还努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2011年到美国范德堡大学皮博迪教育学院校长培训中心参加教育领导力学习;2013年被确定为广东省新一批首批“百千万中学名校长”培养对象, 到英国阿伯丁大学参加卓越课程学习;2014年7月成为广州市首位成功考取教育领导与管理博士的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校长。

成为校长的7年时间里, 我在教育实践中感悟, 在教育学习中提升。我是教师, 也是一位不断求知、不断学习的“秋兰同学”。

践行雅行教育,守望教育的幸福 篇3

关键词:雅行教育;守望;教育;幸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7-0230-207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076

小学阶段是道德养成的黄金时期。小学生如果从小就能做到行起于正,达于雅,将为其终身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培养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承担责任,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强大的素质。“雅行教育”,在潜移默化地引导人、影响人方面,是一个非常好的抓手,既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又能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建设高雅校园——做美丽的自己

学校是一个充满温暖的地方,是可以分享快乐的地方,是师生尽显智慧创造价值的乐园,也是不断创新和执着追求的精神殿堂。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以“高雅、厚重、引领“为主。我们以“做最好的自己”为精神引领,将理念文化定位于“引领生命发展”,因为校园里最美的风景线是由儿童来描绘的,每个儿童就是这多彩风景中最亮丽、最独特的那一抹颜色;将环境文化定位于“润泽心灵的绿洲”,因为这里的每一棵花草树木、每一处长廊墙壁都在见证着孩子们的成长,都印刻着孩子们成长的足迹;将课堂文化定位于“缔造共生的乐园”,因为课堂是师生情感共鸣、智慧共生、发现愉悦、诗意绽放的乐园。

二、丰实管理内涵——做幸福的自己

真正的管理,不是立竿见影改变人,而是潜移默化影响人,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幸福管理。激励每一位领导在工作中,要率先垂范引领,带头执行决策,积极主动工作;要创新思路,智慧管理,形成风格。倡导做有温度的领导,用阳光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包容的情怀、感恩的心境对待同事、学生和家长。

三、塑造儒雅的教师——做智慧的自己

教育,就是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学生发现自己;搭建一个个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创造一个个机会,让学生成功自己。要真正把课上好,在课前要精研文本、巧设过程;在课堂上语言丰富、问题精巧,合作有序、自主探究、质疑互辩;在课后要耐心辅导,反思总结。使课堂高效而精彩,学生自主而发展。使自己的课堂有思想、有风格、有魅力、有特色、有内涵,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个性,充满智慧的人。

四、培育文雅的学生——做一个健康成长的人

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和精神成长,更关注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发展。好习惯,受益终生。我们通过抓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出言有训,行之有范,心中有人,形成“时时讲雅行,事事显雅行,处处是雅行”的雅行环境。从学生走路、说话、排队、上课、出操、楼内秩序、放学路队等每一个细小环节抓起,“说话雅、 行为雅、走路雅、集会雅”等,使学生进出楼门列队行,出校队伍直线走,上下楼梯有序行,出操队伍快静齐。牢固树立“安全大如天,安全再小的事也是大事”的思想。通过雅行规范、精细的常规管理,真正走出一条“学生安全之道,家长放心之路”。

五、深入推进雅行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我们在设计雅行课堂模式体系时,结合我校高效课堂模式建构,确立了“1+2+X”雅行课程体系。“1”指“一主”,既学科基础课程,追求课堂的“效果、效率、效益”;“2”指“两翼”,“一翼”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一翼”是富有朝气的社团活动。 “X”指艺术、体健、特长、学科应用、综合等各个领域的个性升华课程。由学生自己选修,旨在培养学生“会说话、会写字、会一种体育技能、会唱歌、会跳舞、会交际、会吟诗”。 我们探索和追求的雅行课堂应该是:高效而具有活力,灵动而充满智慧。雅行课堂标准:自主、合作、探究;知识、智慧、能力;让经典文化伴随学生终生,让秀外慧中的良好气质为学生人生奠定基础。

“一诵一读”是以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为主要目的,它大大丰富了课本内容,开阔了学生眼界,提高了学生文化素养,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一讲”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为目的的。无论开展何项活动,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有疲惫之感,为此,我校制定了诵读课程评价办法,开展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做到“日日读,周周查,月月评”,评出班级“诵读之星”、年级“十佳诵读之星”,“我是讲题小能手”等,以此激励学生乐于接触经典,乐于阅读经典,乐于积累经典,乐于上台讲题。

学生的自信心、荣誉感直接来源于在活动中的抛露头角,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我能行,我真的能行!为此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每月月末的“书海扬帆 童心阅读——班级读书交流会”,此项活动完全由孩子们自己主持,自己交流;不同年级的“我的中国梦系列活动——讲故事比赛”;不同年级的“小课堂大智慧——数学‘一讲PK赛”;不同年级的英语听力“PK”赛等,在丰富的活动展示中,涌现出了多个具有不同才能的孩子,有的因主持自如而崭露头角,有的因讲题思路敏捷而出色,有的因阅读理解能力强而自豪。各个班级由最初的一个小主持人发展到七八个,甚至是十多个,在一片赞誉声中,学生更加自信阳光,落落大方。

总之,教育如耕种,培桃育李,静待花开。我们只有遵循并敬畏规律,从育心开始,让心有归宿,让“雅行”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成为习惯,成为修炼的精神取向,成为学校文化的灵魂,我们的教育才会充满阳光。

守望教育读后感 篇4

刘铁芳,生长在一个贫困的乡村,小学就读的学校是用泥土筑起来的,师范三年毕业后到乡村教书,几年后进入大学,攻读教育学硕士、哲学博士,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从这一简历中可以看出,他无疑是一个“爱学之人”。在《守望教育》一书他说道:“我所梦想的境界就是能在四壁书橱之中做一个纯粹一些的问学之人,与此同时,又能时刻把心灵的触角伸向人间社会的冷暖,不忘记自己作为普通个体的良知与社会一员的责任。”

所谓“做一个纯粹一些的问学之人”,依笔者之见,就是对教育的复杂性保持一种敬畏,同时对教育的应然状态怀有一种诗意的期待和浪漫怀想;所谓“不忘记自己作为普通个体的良知与社会一员的责任”,就是以敬畏和诗意的心境去守望教育,并凭着自己的教育良知和道德、凭着理性的批判和必要的反思去表态。

有人说,教育的复杂性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在这一点上,只有爱情和幸福之类的话题可以与之媲美。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巨系统,任何一个人都处在“无知”的境地,我们所应做的就是“保持我们自身理智的清醒,对我们的已知保持一份谦逊,对我们的未知抱有一种敬畏,对我们探索未知的意愿,拥有一份理性的克制,不至于出现一种理性的自负”。

我们的理性不是万能的,而世界也好,教育也好,远没有我们想的那样简单。然而,现实中总有“教育真理的代言人”出现,甚至在教育领域之外的人,只要自己上过学,都可以心安理得地对教育问题指手划脚。刘教授在书中指出了这种“理性的自负”的根源:“什么都说,什么都敢说,什么都宣称能说清楚,把教育的世界变成一个毫无迷魅的世界,对于教育生活缺少一份必要的敬畏之心,这其中隐含的乃是教育中的技术主义倾向。”

“技术主义”,就是要寻求“规律”,追求“模式”。当下,“按教育规律办事”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的一句“时髦”用语,总认为教育存在着一种能提示育人本质的确定的“规律”,只要找到了规律,按照规律的操作程序去执行,就会收到预期的效果。于是,教育领域也有了“造星运动”,名校办学模式和名师教案成为模仿和学习的重点,不少老师就此成了“熟练操作工”,执行着专家、大纲、教参、教科书、名师的旨意,而自我的思想却在教育世界中缺席。这就是“理性的自负”的代价。

如果下次再遇到坐而论道、对教育侃侃而谈者,在接受或批判他的观点之前,我们可以先仔细品味一下刘铁芳教授这段话:“凡把自己的教育理论、方案、谋略说得天花乱坠者,皆不可信;凡动辄称“学习的革命”“教育的革命”“……的革命”者,皆不可信;凡动辄宣称教育的真理在握,非如此不可者,皆不可信;凡把教育的奥义说得伸手可及者,皆不可信;凡把教育的改革发展说得易如反掌者,皆不可信。”

教育是富有诗意和理想的事业,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有一种教育情怀,有一种“乌托邦”情结,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勒出一种“绝对”的“好教育”。也许,这种“好教育”永远不可能实现,但如果连理想都没有了,教育生活只能是日复一日地耗费生命。

“绝对”的“好教育”在哪里?刘教授提出:“从柏拉图到杜威,从孔子到蔡元培,多少仁人志士孜孜以求,但现实总是现实,总是匮乏的事实……但我们相信它们‘在’,‘恒在’,在我们坚定的信念之中。”

教育事业之所以富有诗意,就在于它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个灵魂推动另一个灵魂”的过程,是“一个生命点燃另一个生命”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个人的体会和思考是不能缺席的,我们要时时追问: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好的教育?我们究竟为什么教?……否则,教育就毫无诗意可言,只能成为一种谋生的工具,学生就成为“工作的对象”。

《守望教育》读后感 篇5

《守望教育》读后感 洛新中学 柳玉珍

《守望教育》读后感 洛新中学 柳玉珍 在空闲时候读了《守望教育》这本书,感受颇深。 《守望教育》一书中其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也有在幸福中的度过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不同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的热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其中一句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没有尽头的,每天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的`人。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守望》读后感 篇6

终生未娶的金岳霖,一生是孤独的,可谁又说他不是幸福的呢。心一直满满的,爱一直满满的。站在离林徽因咫尺之外的距离上,更欣赏到了林徽因之美,也更加为她痴迷,甘愿为她守望孤独。这样的情感,不真正经历过的人,如何体味得尽其中的滋味儿,如何诉说得完其中的情怀呢。

一份等待,守候了千年,一份相约,期盼了千年。当“那个你”,““丝丝小雨,乘着青青月色,踏着暖暖冬阳到来,那该有怎样的惊喜。当目光与目光相碰触的一刻,所有被岁月浸染的孤独和寂寞,都已消融。最凄美的爱是什么,是你若未来,我便一直等待。最执着的爱是什么,你已离开,我却仍在爱。

这是一份凄美的情感,甘愿守望,甘愿孤独,甘愿站在岁月的长河上痴痴等候。无论是安塞的腰鼓,还是黄河的烈脉,都在喷涌着爱的铿锵,无论是行囊的锦衣,还是悠扬的长笛,又如何丈量出爱的深浅。一个精灵,守候了千年,等待了千年,寻觅了千年。一份深情,执着了千年,深埋了千年,孤独了千年。

但是,守望孤独,也是守望幸福。当那个你,带着微笑,素衣飘飘,款款向你走来,跃进诗行,那所有的孤独都找到了皈依,当幸福的烈焰在时光的深处,雀跃欢呼,一份闪动在时光的回音壁上的灵光,就照射进春天的缝隙和记忆。就像林徽因,始终笑盈盈地站在金岳霖的生活中,鲜活在他的爱情漫画里。

没有诺言,却以灵魂相拥的方式,再次开启守望的旅程,这里的孤独,更有千种滋味,无法言说。但是,灵魂靠岸,竹林的笛音再不会哀婉凄凉,夜晚的烛火再不会摇曳无依。灵魂靠岸,梦里的笑靥也会在古城小巷里飘荡,岁月的跫音也会在风雨平仄里慢慢踏实沉稳。

你是我守望千年的诗行,我是你千年孤独的皈依。

做教育生活的麦田守望者 篇7

我刚接七 ( 四) 班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特殊的孩子。他叫宋超, 是我在新集体里认识的第一个孩子。他是班上众多后进生中屡教不改的“佼佼者”———蓬头垢面, 穿着邋遢, 生活习惯极差; 家庭作业很少写; 课堂作业本脏兮兮的, 每次作业正确率都很低。上课不是搞小动作就是睡觉, 下课倒是很活跃, 追打跑闹、打架骂人, 班里一出事儿被告里肯定跑不了他。说实话, 一开始我一天到晚地忙于整顿班风, 大事小情不断, 一听到“宋超”这两个字我就头疼……

刚开学的那几晚, 我总是睡不好, 一醒来在脑海中晃动的准是宋超那慵懒的样子! 再细看看那双滴溜转的大眼睛———那分明是一双天使般聪慧的眼睛啊! 要想把一个五十多人的班级整顿好, 我决定先从宋超这儿下手, 真正尊重他、关心他, 我相信精诚所致, 金石为开!

于是, 我把接下来的近一个月的时间都送给了宋超。上课我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 第一次, 他不知所措, 被同学们嘲笑。我“愤怒”地对嘲笑他的学生说: “咱宋超又不是不会, 你们没礼貌地嘲笑会影响他的思路的! ”就这样, 孩子们学会了尊重和倾听。宋超见大家都很尊重他, 他也不好意思沉默了, 一点点的, 回答问题声音洪亮, 答案也日趋正确了。这孩子很要面子———怕我随时提问答错了对不起我的一片好心, 上课竟真的不再搞小动作了! 听讲状态好了, 课堂作业自然而然的也就会了。

在一个周一的课间, 我发现他居然也洗头了, ( 我要求学生最少每周洗一次头, 每周一我检查) 就高兴地对他说: “想不到你小子要是干净起来还挺帅啊! ”他先是一愣, 随即又看了我一眼, 脸一红, 腼腆地笑了。下午, 我又发现他全身都换上了干净衣服。我再次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说: “嗯, 小伙越来越精神了! ”这时, 他脸上显出神气的样子……渐渐地, 我发现他的作业本干净了, 字体也工整了。我每次看作业都是先看宋超的, 一发现他全对就在班里大张旗鼓的表扬他。细心发现他的闪光点, 以鼓励取代责备。在我及时的关注和赞美下, 自尊心极强的宋超明显进步了。慢慢的, 他开始写家庭作业了, 这种现象也带动了班上大部分他的后进生哥们。不过, 他的家庭作业质量仍旧不高, 我决定好好调查一下原因。

原来, 宋超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 在家陪伴他的只有年迈的奶奶和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宋超最近迷上了QQ炫舞,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竟升到了20 级, 可见其投入的智力和精力之大, 如果再不及时引导, 他很可能要沦为“网瘾少年”。

经暗访, 除了宋超, 全班有70% 的小网虫, 每人至少有一个QQ号, 多是聊天或者玩各种游戏如炫舞、农场、穿越火线等。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岂不是要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 怎么办? 一时半会家里办不了停网手续, 就是强制不让上网, 以宋超的个性, 他还极有可能想“办法”找钱去网吧, 那样问题将会变得更棘手。不能谈“网”色变, 对于日益普及的网络, 我向来不持全面抵制的态度———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增加学生的好奇心。

于是, 我因势利导, 针对“宋超们”喜欢上网的特点, 我也申请了一个QQ号码, 昵称为麦田守望, 希望以此作为另一个育人的平台, 守望住学生的精神家园。我在班里公布了我的号码, 和网虫们成为“好友”关系, 由于宋超的QQ等级高, 我便让他建立了班级QQ群, 专门用来发布信息、交流学习。每晚抽时间单独和他聊学习, 聊生活, 转弯抹角的告诉他网络游戏的毒害性。同时, 发挥QQ空间的作用, 利用业余时间, 搜集课文相关资料或者是名家名作转载到空间中去, 发表教育生活中的感悟。一开始我请宋超来我的空间踩踩, 对我的日志发表评论。或许是我的真诚打动了他吧, 他真的很听话, 每次看完后都写感想。后来, 我干脆把QQ密码给了他, 以孩子哭闹没空上网为由, 恳求他帮我搜集、转载发表日志, 供同学们转载或是学习。这样一来, 宋超俨然成了“助教”, 每天过得很实……渐渐地, 他不再痴迷于游戏了, 只是双休日才上网学习一次, 学习生活开始有规律了, 也开始主动参加班上的活动了, 由于平时对他的关心, 什么事都会下意识的叫到宋超的名字, 不知不觉中, 宋超就变成了我的得力小助手。

就这样, 很快一个学期接近了尾声, 宋超的表现却是越来越好。无论是生活中的宋超, 还是学习中的宋超都让家长和老师舒心了很多。期末考试前, 我又把他叫来谈心, 提醒他考试时的注意事项, 他笑着说: “老师, 你已经说过了, 我真的记住了。还有, 老师, 你真的像妈妈一样! ”说完, 这个男孩子就跑出去了。看着这个孩子离开的背影, 再想想刚开学时的那个懒散的宋超, 我不禁笑了。期末考试, 宋超的成绩进入了班级的前20 名。这个成绩不仅让宋超满意, 更是对全班同学的一个鼓舞。这下, 宋超学得更起劲儿了, 不仅成绩赶上来了, 同学关系也搞好了, 再也没有人告他的状了。

一棵柿树结千果, 果果略不同; 一位教师育百生, 生生有特色。其实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要在果子还未成熟时就凭外表轻易断定它的好坏, 学会等待吧, 等待学生的成功, 始终相信学生的潜力是可以被无限制地挖掘出来的, 教师需要的就是———真正的做一名教育生活的麦田守望者。

摘要: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 不仅要把班管好, 把课上好, 我觉得更为重要的, 是拥有一种让学生能幸福快乐的享受生命成长过程的理念。班主任老师要用独特的方式爱学生, 和孩子们一起,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优雅的教育梦想 篇8

榜样:只为成长导航

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我们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曾经的晓雨并不是一个懂礼貌的学生,他从不会主动和老师们问好,有时甚至会远远地避开。于是找个机会,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是不是我们哪里做得不好,他有看法?小雨只好实话事说,他慢慢告诉我一件事:一次他在大街上遇到我,当他高兴地上前和我问好时,可是我却板着脸理也不理。他说当时他就很尴尬;还有一次,他在公交车上碰到我,他一直都想找机会向我问好,可是他望了我好久,我看都没看他一眼,搞得他很无趣,他说今天碰到我的时候,本来想打招呼的,可是想起以前,也不知怎么回事,话到嘴边,却没有勇气说出口——我愕然了。看来,不是晓雨不懂礼貌,而是我的冷漠疏远了和他之间的距离,没有留给他表示礼貌的机会。看来,要让他们学会礼貌,就得从我自身做起。从那以后,我便尝试着改变自己,有时候碰到班上的同学,我总会微笑着主动跟他打招呼,学着和同学们交流。渐渐地,他们变得礼貌多了,也喜欢接近我了,有时会找我谈心,甚至跟我讲起班里的小秘密。

此类现象还出现在我的教学中。前些天的作业检查让我发现了问题——同样是作业,可是在完成其他科目作业时,那字迹明显比完成语文作业漂亮多了。这一点在晓雨的作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要求过,也指导过,是他们唯独没把我的话放在心上没把我的作业当回事儿?是他们对语文不感兴趣?这时,班长悄悄告诉我:晓雨说你问他为什么做起语文作业书写就潦草了?他说答案明摆着,在所有老师里,就老师你的字写得最潦草,这还不是跟你学的?这让我想到“言传身教”这个词。我突然意识到给学生树个好榜样该是多么地重要!想到这些,我告诉同学们:从现在起,老师一笔一画写字,同学们要以老师为榜样,坚持把字写漂亮。从此,每当写字的时候,想到要做同学们的榜样,我就会严格要求自己。我还请同学们监督我,如果有些字写得不够好就提出来,我准会立刻将那些字擦去重新写好。渐渐地,他们的字也有了明显进步。

有时候,我们一些不经意的举动,就很可能成为一些学生模仿的对象。只有我们时时刻刻以榜样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其实很多时候,要真正改变一个学生,往往就得从老师自身做起,这便是榜样的力量。

爱心:播撒一缕阳光

大爱铸就成功的教育。我要以一颗父亲的心,来爱每一个孩子。那天,当我表扬小麦的时候,我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我打算送他一份精美的小礼物。可就在我张罗礼物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初衷:小麦偷了方方的新钢笔。可是当我询问小麦的时候,他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我没偷,钢笔是,是妈妈送给我的……

“老师,这明明就是小麦干的。钢笔是妈妈送给我的,昨天晚上妈妈陪我去超市买钢笔时,就看见小麦,他悄悄地在我们后面跟了好远,妈妈看见他,叫他的名字,他还躲躲闪闪的——”听方方这么说,我生气极了。早晨还夸过你,还承诺要送你小礼物呢!就这样的表现?真是辜负了老师的一片心意啊!坐在办公桌前,我的心情郁闷得很,和同事们聊起小麦,我才知道,小麦是个特别的孩子——他三岁就没了父亲,母亲又改了嫁,只能跟爷爷相依为命。听着老师们深情地诉说,我的心猛地一颤,所有的责备霎时化作了淡淡的忧伤与无限的怜爱。

放学了,我把小麦留了下来。坐在我对面,他将头伏在桌面上。我叫他。他抬起头,圆圆的脸上居然挂着泪水。我拿出一支和方方一模一样的钢笔送到小麦面前。小麦愣住了。我说:“请收下吧!”小麦怯怯地看着我,他的脸像涂了红墨水一样:“老师,我,我——”我拉起他的手,把钢笔塞到他手上。少顷,沉默。小麦慢慢地从裤兜里摸出一支钢笔,放在桌子上。我轻轻揽过他的头,问他为什么要拿别人的东西?小麦抽泣着,说:“方方妈妈送他钢笔,看到他妈妈陪方方买钢笔,看他们那么幸福,可是我——”小麦泪流满面。我的心忽然缩成一团,禁不住抱紧这个孩子。小麦抽抽搭搭地说:“老师,是我错了。虽然我没有爸爸妈妈,可是老师你对我付出了这么多,你就像爸爸妈妈一样,谁的爱不是爱啊?老师,请您放心,我会做个好孩子。”

学生的内心是很单纯很脆弱也很敏感的,需要我们用爱心去呵护。“爱”是教师生命的主语,它更是一缕阳光。它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结点。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将努力把爱的阳光播撒进每个孩子的心灵。

智慧:叩开心灵之门

班上有一群孩子,他们常常做错事。可就在批评他们的时候,他们又准会说出充分理由以请求宽恕。此时,我总是一份欢喜一份忧。我愿意倾听他们为自己的辩护,我也希望这是他们真实的诉说,那至少表明他们没有大的过错。可如果孩子是找借口捏造事实,而这些“美丽”的谎言又没有被我识破,那我的宽恕就变成了对他们的纵容。那天,小宇迟到了,可他却喃喃地告诉我,他迟到是因为帮助别人。小宇说,他进学校的时候碰到一位家长说孩子忘带了家庭作业,想请他将作业本转交给他的孩子。于是他就答应了,等事情办完了他却迟到了。小宇说,早知道迟到受批评,还不如不要帮助他人的好!我想,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非但不该批评,反而应该表扬;可如果他撒了谎,而我就这样原谅了他,那他岂不是认为撒谎真好,如果他要是认为随便找个借口就可以博得老师原谅的话,那以后他不是要变本加厉了吗?想到这里,我试探着问他是否有人可以证明?他说没有。这让我有些为难了——原谅他吧,又担心他是为错误编造谎言,不原谅他吧,那要是他说的话是真得怎么办?

班长告诉我,他可以去调查一下。我说:“那好,课后就请班长当一回‘诚信观察员去调查一下这件事。”想到以后还会有同学犯错,还会有同学为自己的错误找理由,像这样的调查活动还会有很多。于是我举起一个小册子,说:今天我们选几位“诚信观察员”,如果需要判断同学们的言行是真是假,就由观察员将言行记录下来,这个小册子就叫他“诚信记录本”,调查后将结论记录下来。如果谁不讲诚信,那他就有了不良记录,从此就不会有人相信他。我和班长都成了观察员。课后,班长向我汇报,小宇讲的是事实。于是我在班上表扬了他。小宇风趣地说:多亏了我们的“观察员”,要不是他,我就要遭受不白之冤了!“诚信观察员”在班级营造了一种人人讲诚信的氛围,并通过诚信判定与记录的方式增强自我约束力,而诚信记录本记录的更是对每个孩子发展的高尚期许,它让孩子多了一个自我管理的空间、一次自我教育的机会。教育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总有一种方法适合学生,只要我们善于反思、勇于发现,我们一定能够找到一种方法,将它运用到实际教育中来,从而使我们的育人工作入脑入心。

漫漫教育路,我可以停下匆匆追逐所谓“名师”、“能手”的脚步,因为任何荣誉都不能成为我们的至上追求,但我不能放弃我的教育梦想,因为它从容而优雅。它让我学会了享受教育,学会了欣赏孩子成长的丰盈。守望这份优雅的教育梦想,它不仅仅让我的工作富有激情,更让我的生活富有热情。■

守望春节读后感 篇9

守望春节读后感

李梁

读完《守望春节》这篇文章,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我”以前总是空着手回家,而今年,“我”买了很多东西。每次,“我”要走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给“我”带上很多自己种的东西,“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自己很没良心。

我被文中“我”的爸爸妈妈的`那种深深的爱感动了。“我”的爸爸妈妈为了“我”的健康,每逢过年,“我”要走的时候,都给“我”带很多自己种的东西,“我”的爸爸妈妈真爱我啊。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我的爸爸妈妈也很爱我,记得有一次,那是在去年的暑假里,我得了大叶性肺炎,住了院。白天,爸爸和妈妈陪着我,给我讲故事。我要上厕所时,爸爸帮我提着吊瓶;我要喝水时,妈妈给我倒上水,并把水杯递给我,我喝完了水,妈妈就再帮我把杯子扣在蓝色的水瓶上。()中午,爸爸先问我想吃点什么,然后骑着车子去外边买。吃午饭的时候,如果我的右手扎着针,妈妈就帮我端着饭盒,我用左手拿着勺子一点一点地挖着吃。下午,爸爸妈妈还经常关心的问我有什么地方不舒服吗……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篇10

从周先生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一位智者的沉思,一位长者的感悟,也找到了一份力量去面对凡尘中的一切琐事。周国平在自序中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守望者,“与自己在人世间的遭遇保持一个距离,有了这个距离,也就有了一种看世界的眼光”。而做一个守望者,“职责便是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了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这样,即使到头来你在物质上一无所有,但你在精神上一定是一个富翁。这是多么深邃的思考啊。其实,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人的使命不仅仅是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现实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

人生是场边走边唱的戏,有太多的欢喜和悲伤要我们用一生去品尝,去守望,去记载。但人生也终究是美的,不管这其中夹杂着多少零乱不堪的东西,从中领悟一份真谛,得一份智慧,然后始终平和而从容的走下去,一直到结束也不会害怕,这就是一份完美的世俗人生!

周先生将这本集子命名为“守望的距离”,我想也正表明了人生的守望需要恰当的距离。以守望的态度来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着一种期待,它期待的是一个完美的世俗人生。

守望乡村教育三十载 篇11

如今,32年过去了,已是霜染两鬓的她实现了当初的誓言。

多年来,她先后荣获市级初中英语学科带头人、省级特级教师、市级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她,就是保康县黄堡镇中心学校英语教师、班主任崔德丽。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初中开始开设英语课,英语教师成为紧缺人才。1985年1月,黄堡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调入他校,出现两个班英语课无人教的窘境,高中时英语成绩突出的崔德丽,由此成为黄堡中学唯一的民办英语教师。面对一张张渴求知识的脸庞,她精心授课,很快赢得学生的喜爱和领导的信任,从此,她便一直坚守在三尺讲台。

“教师的责任重大,尤其是当班主任,容不得半点马虎。对老师而言,失误的也许只是一年的教学,来年还能重来,可对学生而言,耽误的就是一生。”崔德丽多次这样说。

2014年秋,崔德丽接手七年级一班,班上的钟玲来自一个特殊家庭。9年前,母亲离家出走,留下忠厚老实的父亲、眼睛失明的奶奶与她相依为命。父亲外出打工后,钟玲在校住宿,由于没有讲究个人卫生,同学们都避着她。崔德丽了解情况后,手把手教钟玲洗衣服、做卫生,提醒她勤洗头、勤洗澡。一有时间,她就帮钟玲梳个整齐漂亮的头发,鼓励她和同学们一起活动,让这个单亲孩子享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在关怀的氛围中增强自信。

“发展学生,以较高的教育教学技能,展现教育教学过程的魅力,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崔德丽在《班主任如何建立威信》一文中写道。

只有高中学历的崔德丽,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都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要求差距较大,为了提高专业素质,她购买了大量英语学习资料,多少个夜晚,她挑灯苦读,强化知识储备,努力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每次外出听课,她都爱琢磨优秀老师的好做法,再结合本校实际,完善教学方案。她将初中英语“5P”课堂教学模式与“生本课堂”理念有机结合,巧用“5G”模式开展阅读教学,突破了阅读课教学中的许多难点。

日复一日的辛勤工作使崔德丽积劳成疾,她患上了严重的腰椎病,严重时卧床不起。可每次病情稍微好点,她就蹒跚着回到教室。32年里,崔德丽所教班级的英语成绩一直处于全县同类班级的前列。

作为一名党员,崔德丽把“三严三实”要求落实在讲示范课、说课、评课、介绍经验、落实教学常规细节中,发挥着一名党员、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守望教育》读后感 篇12

从代课教师到校长

1983年7月,高中毕业刚满18岁的李燕平成为沾益县的一名乡村代课教师。“说实话,我当初真没想到从此就再没有离开过学校,离开过教师这一身份。”回忆起自己当年的青葱岁月,李燕平不禁感慨:“一晃眼,我从教已30多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大潮的洗礼下,在人生最需要钱的时候,我始终没有离开当时看来十分清贫的教师岗位,现在想想真是不容易。”

凭着对教学工作的真心喜爱与投入,李燕平很快赢得学生和家长由衷的敬重,而充实的教师生活也让他获得了金钱换不来的精神满足。最终,他克服各种挑战和诱惑,沉下心来决心以从教终生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途径。在学校里,李燕平一心扑在工作上,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语文和思想品德课的他一边参加专业课程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边悉心钻研教学,在小学识字、阅读、作文教学上都有一套自己的独特方法。辛勤付出总有回报,李燕平所教班级成绩在历年的全县统测中始终名列前茅,多次荣获上级的嘉奖,与此同时,经过不懈努力他最终通过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顺利取得大学文凭。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由于突出的工作能力,李燕平吸引了上级主管部门对他的关注,任教期间,他先后被调派到不同学校任职,而无论在何处,他都出色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2006年8月,上级主管部门经过多方征求意见,最终将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压到了刚过不惑之年的李燕平身上——出任新整合组建的沾益县新源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一个优秀的校长必须首先是个优秀的教师

新源学校地处沾益县盘江镇花山工业园区,1974年9月建校,学校的前身是云南沾益化肥厂子弟学校,属企业办学。2003年6月学校整体移交县政府管理,更为现名,2006年在花山片区教育资源整合中,学校与原湖滨学校小学(原云南维尼纶厂子弟学校)合并组建为新的全日制完全小学,学校名称保持不变。“新源学校从创建以来就以教学质量好享誉全县,是沾益人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名校’,也是沾益教育的‘金字招牌’。一下子将它交给我,我真是诚惶诚恐,压力山大啊。”李燕平这样描述9年前自己接过校长职务时的心情,“来新源当校长前,我已是县中学的一名副校长,而之前的工作经历中与新源学校也素无交集,我完全是以‘空降兵’的身份进入学校。”

李燕平坦言,刚担任校长的那一年是他从教以来感到压力最大的一段时期,新源作为名校,全社会在关注,上级的嘱托,师生家长的期盼都汇聚到自己身上。“作为校长只有一条路,就是带领学校从优秀走向卓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李燕平说,“作为‘空降兵’,要让同事们信服,我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在教学中树立威信,一个优秀的校长必须首先是个优秀的教师。”

自进到新源学校起,李燕平就主动要求承担语文和品德与社会等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中,他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不让一堂课因管理事务和参加会议而缺失,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带头承担代课任务。“一个学期下来,我所教的班在期末统测中,成绩名列第一,这样一来,当初对我的教学能力不了解的老师们由衷信服了,也为我下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与集体相比个人永远是微小的

担任新合并组建学校的掌门人以来,李燕平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在保持学校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将原来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整合在一起,形成“1+1>2”的良好局面。为此,李燕平在对学校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与校领导班子形成共识,提出了“以细节管理推进规范化,以校本培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以课题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创新艺术教育来实现学校特色化,以主题活动实现教育实效性”的办学总体思路。

具体而言,在学校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从细节入手不放过一个管理死角。在李燕平主持下,结合学校实际先后拟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聘任方案、修改完善年度履职考核方案、教学管理常规、职务晋升推荐方案、岗位竞聘等12项重大管理制度,在执行中,注重过程管理,落实民主监督,特别是在绩效工资分配上,落实“三个公开”:分配办法公开、分配过程公开、分配结果公开。为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学校还建立了一整套的班级课堂行为评价体系,教师根据学生课堂的表现为班级打分,学生也可以针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分,实行学校、政教处、教务处、教师、学生立体式联合管理,让管理落实在每个细节,真正实现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相互监督,相互督促的管理机制,确保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教师专业技能培养提升中,李燕平要求,立足校本教学研究,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每年都制定有师资培训计划,按照计划开展培训活动。采取专题培训和利用竞赛开展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2009年9月,学校制定《教师基本功培训方案》,确定了以“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三笔字”为主要内容,利用周三下午进行培训,周期为一年,分为4个阶段实施。每年秋季学期开展一年级班主任竞聘活动,分别从美文诵读、我的班主任观、粉笔字、毛笔字、个人才艺展示等方面开展竞赛,既确保班主任素质又让全体教师得到学习观摩;每学期按照学科,分年级开展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竞赛,竞赛中确定研究主题,重在研讨,目的在提高教师素质。每学期开展全学科中青年教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竞赛,将竞赛与研讨、培训三者结合。

在以课题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中,李燕平主动与省教科院专家老师合作,主持并参与省级重点课题“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研究,学校也被确定为“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实验基地。主持并参与学校云南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创造性音乐整体体验认识综合训练教学法》的任务。在“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课题实验中,李燕平组织实验组教师到沾益一中、曲靖、昆明、普洱等地指导培训1000多人次,较好完成工作任务。在主持课题研究期间,李燕平撰写了数篇论文并先后被评为曲靖市、云南省优秀教育论文。

艺术教育一直是新源学校的强项,李燕平担任校长以来更明确提出“整体发展与艺术教育融合”的特色办学理念,努力实现以艺术教育促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新源学校特色建设方案,成立了特色学校建设领导机构,成立了书法、美术、舞蹈、合唱等不同门类艺术兴趣小组,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外艺术活动,并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学校大队部每月结合传统,开展“校园推广歌曲”演唱活动,组建鼓号队、腰鼓队、舞蹈队、合唱队,定期训练,每学期开展诵经典、合唱、书画作品展示等,通过活动让每一个学生接受艺术熏陶,展示艺术才华,接受美的教育。学校24个教学班各配置展板1块,定期展出师生书法、作文、绘画等优秀作品;丰富了学校管理文化内涵。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新源学校艺术教育结出累累硕果:2012年,音乐教师李国琴代表云南省参加在四川成都举办的西南片区小学歌唱音乐课堂教学交流中获得二等奖;学校舞蹈兴趣小组所编排的舞蹈《热萨玛》分别荣获县、市、省、国家级金奖,并登上曲靖市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和2014年中国教育电视台少儿春。

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实现教育的实效性。在李燕平精心策划下,全校24个班均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教师通过家庭访问、家长会等多种形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班级通过班会课,科任教师通过课堂开展对学生行为评价,把学生的养成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校政教处根据每月的时令特点,开展以学雷锋、植树节、妇女节、母亲节、禁毒日等各种节日为契机,以师生校会、校园广播、班级板报、主题班会等为教育阵地,组织开展“百万儿童唱红歌”、诵经典、辩论、演讲、书法等活动,渗透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文明、健康地发展,真正做到在活动中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正是通过上述切合校情、师情和生情的办学实践,9年来,新源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各项荣誉纷至沓来,学校先后被评为“云南省实验教学先进单位”“云南省汉字规范书写特色教育学校”“云南省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实验基地”“曲靖市文明学校”“曲靖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曲靖市平安校园”等等。李燕平本人也因突出的办学业绩,先后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普实教育先进个人”,曲靖市教育局评为“创先争优优秀党务工作者”,连续5年被评为沾益县教育系统“优秀党员”,今年教师节前夕他又被评为曲靖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篇13

有很多人拥有自己的看法,但是结出的硕果却并不是很多,真正有独立的哲学思考,有生动的东西也并不是很多,但无疑周国平算是一位代表人文精神的学者,这位学者既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用哲学思考来贯穿他的文学写作。

初识他的文章是一篇名为《生命本来没有名字》的文章,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眼前便一亮,感觉很新鲜,文章充满浓郁的诗意与馥郁的哲理,无一不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感悟,那是对哲理的深刻诠释。从那时起,我便记住了他的名字。或许,正如他说的“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此时,“周国平”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三个汉字了,他的哲理让人回味无穷。

《守望的距离》记载了作者十余年的岁月点滴,无论是对爱的理解还是人生的追求都显现了独到的见解。但作为一个哲学诗人,周国平写下的格言使我最为感同深受。何为格言?格言不过是天神们私下议论人类隐情的悄悄话,却被智者偷听到了罢了。周国平这样读解自己的格言:我从不奢望写出能被人广泛引用的格言,而只不过随手写下自己的点滴人生感想罢了。

在这里,摘录下几句我自认为不错的格言。“我走在自己的路上了。成功与失败、幸福与苦难都已经降为非常次要的东西。最重要的东西是这条路本身。”;“只有聪明人才能写出好格言,但只读格言的人却是傻瓜”。但这并不意味他的话句句属经典。正如:“我所厌恶的人,如果不肯下地狱,就让他们上天堂吧,只要不在我眼前就行。”

我觉得讨厌一个人本身没有错,但是讨厌别人,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控制他们。你并不能要求别人为你作些什么,就算你很讨厌他,只要我们自己做的够好,又何必去理睬那些使你难过的人呢?真正的仇人是自己,让我们少一分恨意,多一分宽容。即使那个讨厌的人纠缠着你,对你而言仍是隐形无形的。这只是我的一些不够成熟的看法,不够完善,但每个人不就是在分分秒秒的争论中长大的吗?

上一篇: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勤工助学服务中心义教计划书下一篇:银行科技人员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