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教育安全

2024-09-24

守望教育安全(通用6篇)

守望教育安全 篇1

目前,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中国的社会热点和重大的民生问题之一。维护食品安全的有效渠道就是企业以及全社会一起守护着诚信、守护着安全和健康的千千万万的善良的人们。

目前,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中国的社会热点和重大的民生问题之一。维护食品安全的有效渠道就是企业以及全社会一起守护着诚信、守护着安全和健康的千千万万的善良的人们。我国的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诚信的作用, 这些年来,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重建诚信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曾明确提出要“健全市场经济下的现代社会信用体系”, 因为建立良好的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不仅是建设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 也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力,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物质文明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 特别是保证人们日常生活的食品行业, 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总体而言, 食品企业诚信状况良好, 基本满足了人民生活需求、企业自身发展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需求。

食品企业信用建设迈出可喜步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信用制度的建设, 食品诚信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食品企业身负重载, 在储存、加工、调运手段更新换代的同时, 大力加强自身信用建设。以诚信赢得市场, 以信用赢得消费者, 以成为绝大多数食品企业的核心文化理念。

2003年, 宜宾五粮液集团公司办公大厦左侧一座深红兼金黄色的“诚信碑”落成, “诚信碑”左侧刻有五粮液集团的“诚信誓言”:“保护诚信资源;培育诚实守信品德;努力建设公司诚信体系”;“诚信碑”右侧刻有五粮液集团归纳的“诚信之敌”:“形式主义、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歪门邪道、滥用权力”;“诚信碑”正面刻有“诚信——立企之基”。这是对五粮液集团成就中国酒业之王的经验总结, 同时也是对建立“以诚立业”理念的进一步倡导。

五粮液的发展史, 是一部诚信生产经营史, 视产品质量为生命的经营史。宜宾的糟坊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的传承发展, 最早是在明朝时初具规模。当时规模较大的糟坊包括地处宜宾北顺河街的“温德丰”以及“德盛福”等。这些糟坊都建在城内, 店面当街而立, 并分“前店”、“后厂”两部分, 后厂酿酒, 前店销售, 形成产销一条龙的手工作坊, 并遵守“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和“公平买卖、信用至上”的传统规矩进行经营。由于“温德丰”所生产的杂粮酒品质一直很好, 获得了人们的高度赞扬, 并在1915年巴拿马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今天的五粮液继承了千年的诚信经营传统, 形成了自身完善的诚信体系。首先是质量问题。五粮液在生产经营商始终坚持质量第一, 酒质与职工的奖惩相挂钩, 实行奖罚分明的严格管理体制。全厂两万多名职工, 深知创名牌难, 保品牌更难, 视“五粮液”品牌为自己的名誉与生命, 万众一心, 从而自觉维护自己的品牌。在原材料及粮食的基础环节采购上, 全部实行公平竞争、公开招投方式, 把好质量大关, 严格执行数量和价格标准。在粮食检验中, 参照国家标准再制定企业标准, 五种粮食的质量标准都优于国标。原酒生产上也是如此, 道道工序严格把关。在勾兑车间, 为了让消费者喝到最好的五粮液, 这个车间的人员不能吃麻、辣、酸味的食物, 以免影响味觉。女员工不能化妆和涂脂抹粉, 以免以为影响酒质;不能戴装饰品, 以免有细菌带入。各车间交上来的等级酒要由他们确认, 他们要检验是否符合感官合理化标准, 如果感官合理化达不到100%的正确, 坚决不收。基础酒存放一年以后, 他们要逐坛进行感官尝评, 看陈酿一年后有没有变化, 不符合标准的不勾兑。同时采用色谱分析微量成分, 在常规仪器检测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理化指标与风格达到要求后, 五粮液集团公司还要再组织公司内10多名专业评酒委员到场进行验收, 最后由组长或总工程师签字后, 才能包装出厂。

产品最终是由消费者检验的, 成功的产品是那些可以很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五粮液集团公司首先保证生产出厂的不同层次、不同品牌、不同价位的每一瓶酒在同类产品中质量是最好的, 价格是最合适的, 而且是最安全的, 消费者购买是最值得的。同时公司还始终关注研究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 不断改进产品质量, 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 让消费者高度满意并获得超值享受。

五粮液集团不但教育自身员工要恪守诚信, 对合作伙伴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五粮液集团认为, 凡是不讲诚信的公司, 没有资格成为五粮液的伙伴, 没有资格经销五粮液的产品。

经过长期的诚信经营, 五粮液系列酒已在消费者心目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获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喜爱, 拥有了同行业中最大的市场份额。有关部门在全国酒类市场调查中发现, 五粮液被消费者公认为“最受欢迎的酒”。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提出: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两个最强有力的杠杆。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在以分工、合作为基本特征的市场经济社会中, 市场主体之间是通过各种合同、合约、协议等形式而相互联系起来的, 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必须建立在守信的基础上。如果一方不守信用, 交换关系就会中断。随着交换关系的日益复杂化, 信用伦理维系着不断扩大的市场关系和正常有序的市场秩序。可以说, 在经济活动中, 信用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 从最初的交换到扩大了的市场关系, 都是以信用为基本准则的。信用是维系市场关系的纽带。然而, 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现代市场经济所必备的信用体系并没有随之而建立, 传统经济往来中的道德准则“诚实守信”也被漠视, 企业信用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缺失。特别是近年来, 经济生活中失信失范的行为越来越广泛, 情节越来越恶劣。信用的缺失, 不仅造成了经济关系的扭曲, 社会交易成本增加, 而且极大地败坏着社会风气, 已经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经济健康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 并严重影响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 不择手段赚钱似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成为潜规则, 俗语所说的“无商不奸”, 更好的反应了商人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假烟、假酒假饲料、假钞票……铺天盖地, 包罗万象。假物件渗透在当代中国人的方方面面几乎无一人能够避免, 食品作为人们的入口货, 它的质量更是和老百姓的生命息息相关。

食品企业对消费者的诚信缺失行为

铺天盖地的假冒伪劣、虚假广告、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日益恶化。假冒伪劣产品不仅充斥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并且制假售假规模仍在不断扩大。如同民谣所言:“除了飞机大炮, 什么都敢假冒。”企业缺乏诚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行为, 然而食品企业造假售假对消费者的损害更加巨大, 曾经被媒体多次报道的假酒致残致死就是很好的例证。

食品安全问题屡次触动国人敏感的神经, 引发的舆论关注。2011年3月15日, 央视播出节目《“健美猪”真相》, 在节目中曝光了“在河南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等地, 当地的养猪户使用国家明令禁止药物“瘦肉精”对猪进行喂养, 由此喂养出的猪瘦肉偏多, 被人们戏称为“健美猪”。经过如此喂养的猪由于监管门收受贿赂, 再加之有些厂家为了私自利益, 使这些经过“瘦肉精”喂养出的“健美猪”堂而皇之进入市场。只需花费几十元就可以使“健美猪”一路畅通的进入南京某些定点屠宰场, 作为合格检疫的证明, 每头猪只需花上几元前就可以买到。途中的河南省省界检查站也只作为其中的一道幌子, 早已被中间人打点妥当。只要花钱就可以拿到一张“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正是由于这种“健美猪”证件齐全, 合法流入市场, 也进入了肉食行业的龙头老大双汇集团旗下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双汇集团经典广告语“十八道检验, 十八个放心”, 十八道检验却不包括“瘦肉精”的检测, 致公共安全于不顾。知名食品企业逐“利”弃“义”, 置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于不顾, 从养殖、贩运到屠宰和最终的销售, 四个环节的监管部门视“瘦肉精”为无物, 使它一路绿灯驶向公众, 蚕食着公众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所剩不多的信任以及食品安全领域政府检测部门的公信力。

饺子是深受中国汉族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 不论贫富, 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 冬至到, 家家户户吃水饺。”2011年7月, 食品安全部门检验出思念牌三鲜水饺含有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肺炎。2011年7月菌落超标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公布的6月份香港当地食物安全报告显示, 雀巢脱脂高钙牛奶饮品被检出蜡样芽孢杆菌含量超标120倍, 进食这一问题产品后可能引起呕吐或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又被称为雀巢奶粉菌落门。一个个地方特色品牌甚至是国内知名品牌食品却成了问题食品。

食品企业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品质和诚信是企业的生死命门,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诚信, 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市场是把双刃剑, 注重企业品质和诚信, 企业则强大;出卖品质和诚信, 则企业亡。成功没有捷径, 只有遵守诚实守信的市场经济原则, 企业才能长盛不衰, 如把希望寄托于投机取巧, 背信弃义之上, 最终导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得不偿失。企业不是在市场中孤立存在的个体, 市场大环境对企业有很大的影响力, 市场繁荣, 对企业发展就有利;如果市场大环境恶劣, 那么企业发展也会障碍重重。所以, 诚信并不仅是与企业个体有关。一个企业的不诚信行为会使一个行业的发展受到影响, 一群企业失去诚信行为可能会导致一个地区整体诚信产生危机, 由此往下推, 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由于企业的失信行为而受到挫伤。商务部企业信用体系研究课题结果表明, 信用缺失已经阻碍中国经济发展。有数据显示, 中国企业每年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人民币, 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 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2个百分点。具体来说, 中国每年因逃避债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800亿元, 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5亿元, 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2000亿元。

由于部分企业的不诚信导致严重后果的例子不胜枚举。山东龙口粉丝曾经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但是因为毒粉丝, 百年口碑毁于一旦。据统计, 龙口粉丝作为烟台地区的“金字招牌”, 年产量达6万多吨, 产值近4亿元, 共有粉丝厂180多家。如此规模的“粉丝经济”, 对于当地来说非同小可。而且这180多家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个事实上的行业共同体, 虽然各自经营, 但都是靠“龙口粉丝”这个共同的品牌, 发财致富, 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毒粉丝一曝光, 一时间国内各大城市市场上的“龙口粉丝”纷纷被请下架, 甚至龙口粉丝在香港三大超市的通行证也被暂时取消。这给龙口粉丝产地的经济带来重创。同样, 圣元奶粉“早熟门”事件, 波及面也甚广。虽然最后检测圣元奶粉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指标正常, 但是由于人们己经对国产乳品的安全性产生不信任, 在卫生部公布检测结果之前, 媒体和消费者就主观断定是圣元奶粉中含有激素使孩子早熟, 其产品在各大城市的超市纷纷下架, 对圣元的国际市值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恶果。另外还有雅士利奶粉的“回溶门”事件虽然最后得到了澄清, 但雅士利集团负责人说这次事件造成的损失是以千万为单位的。这种信任危机不光是针对食品生产企业的, 还包括对食品监管部门的, 部分消费者对圣元奶粉的检测结果持怀疑态度, 认为监管部门是想保护中国的乳品企业或者是己被乳品企业收买。全国奶粉业的信誉由于受到这一事件的牵连而动摇。这一事件不仅使一大批制假售假企业纷纷倒闭, 甚至使一批守法经营的奶粉企业也受到了牵连。一时间, 奶粉几乎成了毒品的代名词, 人们“谈奶粉色变”, 整个奶粉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于是国人开始纷纷想方设法从境外代购洋奶粉, 一时间, 连香港的市场秩序也被打扰, 发布公告, 严格控制大陆游客的奶粉购买量。

由此可见, 信誉并不单单是一个企业的事情, 也关系到企业所在行业、地区甚至国家。反过来, 如果每个商人、每个企业都能恪守诚信, 则“一荣皆荣”。

食品企业诚信缺失的影响

诚信是食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力。食品企业要想赢得好的声誉, 首先必须注重自身的信用形象。拥有良好的信用, 会帮助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吸引潜在的顾客和投资者。与其他企业开展合作的基础是希望合作企业能够完成承诺, 诚实守信, 正是基于以上的预期, 双方合作才能得以进一步开展。现如今, 一个企业要想跻身于国际经济竞争中, 除了对于产品质量要求的硬性标准, 软性标准也越来越占据一席之地, 其中包括对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考量的软性标准。社会舆论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诚信企业所产生的影响力增加了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强弱表现在其能否适应市场, 开发潜在市场, 能否战胜竞争对手, 从而占领市场, 发展自己。企业竞争力不仅是指企业的营销能力, 而且还包括企业整合各种稀缺资源和其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而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在制度经济学中, 诚信的价值表现在他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间的交易成本, 如在寻找合作伙伴, 签订契约或者是规定交易双方权利和责任等所支出的成本。一个企业讲诚信不仅可以降低寻找伙伴以及签约的时间和成本, 而且还可以降低契约执行的监督成本。并且还能削减不诚信导致的一系列后果, 比如人们的精神压力和不快。诚信的缺失在既定的市场和自身资源约束下会影响食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企业诚信缺失对食品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影响。一些食品企业为了达到占有市场, 获取利润的目的, 不惜隐瞒许多产品及经营的黑暗面。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黑暗面最终像原子弹一样爆发出来, 使得多年积累的市场形象、财富、客户群一夜间烟消云散。近年来, 一些食品品牌在市场中被淘汰出局。回顾这些厂家近年来的表现, 不难发现他们无一例外的采取了“超低价格+概念炒作”的操作模式, 最终因为资不抵债, 缺乏合理的利润来源和推动企业稳定发展的竞争力, 而将企业带进死胡同。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失去了它应有的诚信, 不仅会使企业失去市场竞争力, 而且最后有可能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我国食品企业诚信问题的原因分析

任何一个国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度的过程中, 都会面临着对旧的价值观念体系和道德规范体系进行批判, 并在其基础上建设新的价值观念体系和道德规范体系, 最终建设新的价值观念体系和道德规范体系。在激烈震荡的转轨过程中, 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之所以会发生混乱, 社会道德水准之所以会发生一些波动, 不仅是旧体系崩溃并失效的结果, 而且还是由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二者之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

由于受到经济利益驱动, 经济伦理在人们极度膨胀的物欲条件下, 经受前所未有的打击。

改革开放三十年, 我国经济的活动方式, 运行方式及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经济基础运行方式的深刻变化, 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社会道德领域, 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那一套诚信体制, 对社会的支撑功能急剧下降, 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诚信体系尚未构建起来, 成千上万新兴企业及其个人的行为, 缺少了明确的诚信引导和有效的信用规范约束, 加之不成熟、不规范的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出现见利忘义、拜金主义等现象。可以说, 整个社会缺失诚信的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放性, 容易导致不良价值观念, 信用观念的渗透和入侵;市场经济的求利性, 容易诱发利己主义和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性, 容易引诱一些企业和人弄虚作假, 损人利己;市场信号的滞后性和市场行为中某些难以避免的投机性, 会滋生出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市场交换中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衍生出“向钱看”, 诱使一些企业和个人靠“坑、蒙、拐、骗”来致富等, 这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负面效应, 使部分食品企业和职工的诚信理念大量流失, 较大地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体系的重建和确立, 产生一定程度的诚信空白或危机。

重塑企业灵魂, 守望道德诚信

以儒家诚信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可以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营养。“诚招天下客, 誉从信中来”等经营理念造就了许多久负盛名的中国“老”字号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之所以能够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崛起, 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把中国儒家中“诚信”二字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 并从儒家中摄取精华最后发展成为现代企业伦理, 帮助本国经济复苏。

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有许多, 但最基础的要素是诚信。以诚信为基础的企业文化, 可以把诚信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各项业务, 以及企业员工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式。在食品企业文化制定的过程中, 要充分结合食品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与目标、企业产品的类型、员工的水平等。要让员工通过企业文化更深入了解企业, 从企业文化中读出企业对目标的寄望、对产品的要求及对员工的态度。这样, 员工才能真正把企业文化贯彻的具体的工作、生活中。

简单、实在、易懂的企业文化, 能够指引员工按照企业设想的蓝图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是企业发展、员工进步的助力器;相反, 复杂、空洞、虚幻的企业文化只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成为企业和员工发展道路上的阻碍物。2001年11月, 美国安然公司突然倒闭的背后, 就隐藏着其错误企业文化带来的影响。安然的企业文化信奉“只能成功”——诱人作假;喜欢“只重结果”——人被轻视。安然公司将利益与结果放在第一位, 而忽视了在此过程中, 诚信待人待事, 最终走向了破产。纵观全球, 知名的食品企业均是以“诚”为核心, 将它作为工作的基本准则, 满足市场, 满足顾客。

任何一家食品企业要想打出品牌, 在市场立足, 就必须拥有其核心的竞争力。任何企业都可以从行业领先企业那里字面借鉴企业文化。但是, 却无法从更深度层次复制文化, 因为深层次的企业文化是内涵, 是基本核心价值观, 是企业制定的发展的基本要求。企业只有树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 才能保证将企业导向正确的方向。以圈钱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 无论其企业文化写的多出彩, 最终都会被市场所淘汰, 因为它没有诚信;同样, 靠损害

他人利益获利、靠压迫员工获利的企业, 都无法在市场竞争中长期生存。只有以“诚信”为基本核心价值观, 才能实现有序、稳定、持续的发展,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企业文化是企业运行的指导思想,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要根据传统文化的知识精华, 利用先进的思维方式, 结合自身特点与市场需求, 综合评估与对比, 以诚信为根本原则, 以团队进步为基本目标, 以长期发展、占领市场为战略目标, 提炼出出核心价值观, 并最终归纳出企业文化。百年老店全聚德就非常注重是食品企业文化建设, 才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传统道德与市场经济的整合中诚信已经成为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众多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中,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磁, 那就是诚信。当今有许多企业都是因为奉行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而走向成功。

在企业中形成以传统诚信文化为主的企业文化。充分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诚信”的价值意义, 将其作为企业文化的精髓并使之成为我国所有企业的共识, 将使我国食品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诚信是食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力。食品企业要想赢得好的声誉, 首先必须注重自身的信用形象。

守望教育安全 篇2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等撰写的童话故事,一代代少年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正如刘教授所说的:“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德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信。”“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作为教师的我们何不利用美丽动听故事把道德伦理贯穿到其中,循循善诱给孩子一个净化心灵途径。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在我心中一直有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我心里,那就是孩子们的道德品质。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网络科技的不断发达。这进步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了利,也带来的弊。一些孩子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生存价值,那些不文明的行为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无疑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在目前一些领域中道德的示范,对道德期望与对道德行为要求和道德投入与产出效果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旋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了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教师的“不要”:

(一)教师不要训斥与灌输,不强迫学生学习。

(二)教师不要让学生成为你的观众。

(三)教师不要过分执着“立竿见影”,潜移默化的过程导向,注重人格的培养,身心健康的引导。

(四)教师不要悲观,要乐观以对,充满希望与理想。

二、启发:

(一)关注孩子的童年,多关心我们的学生,给学生以爱的教育,让他们留有美好的回忆,留给学生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

(二)给孩子们提供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生活空间,让他们拥有健康、活泼、充实、明亮的自我。

(三)教师要成为永远的思考者,与学生成为共同成长的伙伴。

(四)教师专业成长道德修养,必须落实在教育工作上,表现在各科教学工作上、表现在日常生活教育当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

守望教育的快乐 篇3

国王的钱财权势可谓“君临天下”却终日郁闷,少有欢乐,而贫穷的农夫却安然田间放声高歌。

快乐靠啥决定?非金钱,非地位,乃心灵之至也。其实,快乐不过是一个人的心态与感觉。

如果农夫不喜种田耕地,他会快乐吗?快乐离不开一颗热爱之心。如果农夫未遇无脚之人,他会及时摆脱缠身的沮丧吗?快乐离不开正视现实的知足心态。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崛起,人们伴着快节奏的生活似乎已卷入一个飞速运转的漩涡而难以自拔,一些离人类本该很近的东西正日渐悄然远离。比如亲情、诚信、快乐与笑声。

其实,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求幸福快乐,作为教师更不例外。因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即培养快乐生活的人。

在平凡的教育中,虽时有教师笑脸的绽放,但更多却是充塞视听的历经沧桑的愁容与沉重压抑的“叹息”。有对教育现状的微辞,有对教师待遇的怨恨,有对工作压力的烦恼,有对理想现实的困惑,有对教学无方的苦闷,有对事与愿违的遗憾,有对生活窘迫的无奈。

于是,他们痛并不快乐着。

有想法并无错,关键你得有行动。既无法改变,又要去怨恨,那才是痛苦的根源。

作为教师,唯有心态自然爱岗敬业,方能铸就教师的风采,享受教育的乐趣。

也许,昔日的同伴已飙长为梧桐白杨,身居在肥沃的版图和显赫的位置,而我们此时还是植根山坡的小小桃树;也许,曾经的同行已下海打拼成商贾巨富,出没于灯红酒绿的都市深处,而我们此时还是年复一年乐此不疲的推渡之人。请记住,不要羡慕。因为,小桃树旁,还布满了茂密的小草;下海的同行中,也有淹没的命运。更不必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以,我们快乐依旧。

教育的快乐是教师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一种体验,是教育价值获得认可的情绪流露,更是推动教师成长的力量源泉。

教育的快乐来源于对教育的炽爱与投入,来源于对教育功利的知足与知止,来源于一颗平和坦荡的教育之心,来源于从心灵深处对教育的追念与畅想。

谁耐得住那份平凡,谁就会拥有教育的快乐;谁坚守住教育的那份快乐,谁就有望赢得教育的成功。

守望教育的快乐,就是山村教师几十年如一日早出晚归风雨无阻的匆匆步履,就是下雨天老师用雨伞给学生撑开一片晴空的生动背影,就是老师对教育许下的“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放弃”的朴素愿望和铮铮承诺。

教育的快乐,需要心态来维持,需要爱心来滋润,更需要追求来提升。

怨声载道的人享受不到,急功近利的人享受不到,私心杂念的人享受不到,患得患失的人享受不到,唯有“掏心窝”的教师感悟深切!

教育快乐的至境应是:学生快乐,教师快乐;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

如果说没有享受到教育快乐的人生是让人遗憾的,那么,没有为学生传递教育快乐的老师将是失败的。

老师们,如果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如果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心态;如果你不可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如果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读《守望教育》有感 篇4

望童心

书中说“当儿童学习不是因为学习本身的乐趣,而是为了考试、升学、恐惧、竞争、奖惩等而学习时,不仅无益于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品德进步,更不利于儿童积极健康地生活与成长的心态的养成。”教育不是控制。对孩子的控制其实是我们教育的最大悲哀,对孩子的控制,真的应该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者的反思。我从最初想的就是做孩子朋友式的老师。刘铁芳老师也说:作为教师在和学生交流时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耐心的倾听才能起到预想的效果,真诚的关心才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这其实就是很简单的教育,一种朋友似的交流,一种朋友似的对话,一种不带任何做作的“教诲”,只有这样的交流才是最有效的交流,只有这样的教育才可能是最有效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我能带给学生的不是学习的压力,而是像书中说的给他们儿童的世界,让学生体会他们的童年,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他们的需要,让他们深切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既能为将来做准备,又真正的生活在了自己童真的世界。

望课堂

作为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我想守望教育首先是守望课堂。因为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还课堂以心灵的温度,还课堂以思想的灵动,还课堂以生命的活力。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因此也是我们今后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在《研究性教学: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一文中,刘教授指出:好的教学实际上只是为了把学生引入“问题”之中,引入他们属己的“问题意识”之中,并且不断扩展他们的问题意识。这样,好的教学就不再是以其过程中的知识、技能的授――受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好的教学不再是一次性地解决问题,而只是通过暂时的解决问题来激励、焕发学生更多的问题,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自觉地走上自己的问题思想之路。这也让我们对于现阶段正在研究的“问题意识”的课题有了更深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的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毕竟“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研究性教学也并不是为了把每个人都培养成学术研究的专家,而意在让每个学生都能自我“想问题”,能独立思考、判断、评价、选择、创造,视野开阔,并最终落实到对社会、自然世界以及自我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关注之中。坚守课堂,就是坚守教育之魂就是让教育拥有生命活力。

守望教育 别样的幸福 篇5

20年前,自己终于踏上了这憧憬已久的三尺讲台,圆了我的教师梦,那时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一定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然而,仅仅做合格就行了吗?就能够完成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所赋予我们的特殊使命了吗?在日后的工作中,我经常扪心自问。直到工作的第二年,读到了这样一段文字,它带给了我心灵极大的触动:“一个优秀的教师,常常可以在培养人上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一个不合格的教师,却极有可能制造出毁灭人的一生的悲剧。”难道我还能仅仅满足于“合格”二字?不,我毅然地告诉自己:“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这亦是我如今的职业理想。

我们常说:我们做的是良心活。当今,知识传递由于技术进步产生重大突破,渠道更为广阔和通畅,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比任何时代都更为便捷和先进,他们是在知识海洋中扬帆的“冲浪者”,不再是张着嘴巴等待喂食的“小鸭”。现在一些教师感叹学生难教了,说他们什么都懂,而且有时讲的东西自己未必了解,这是现实。但往深层一想,也会觉得是好事。不过,教师千万不能因为学生知识面变宽而缺少自信。一个好的教师,至少在自己从教的学科上,应成为专家。

然而,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不乏有些教师以权谋私、见钱眼开,利用自己当教师的职权和条件谋起私利来:变相收取学生钱物,硬性向学生推销商品,把岗位工作变成“有偿服务”等等,这些都是与“教师”的称号极不相称的。还有些教师,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也动摇了信念,要么消极怠工,要么沉迷于打麻将、做生意、发牢骚而不能自拔。敢问这些人,当你面对讲台下那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眸,那一只只高举过头顶的小手,是否有一丝良心的不安呢?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吾日三省吾身”,守住道德底线!

教育部前任部长周济曾寄语广大教师:“当教师的,要真正把教书育人作为最幸福的事情。”工作对教师来讲,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工作,而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用力做只能做到合格,用心做才能做到优秀!幸福就是在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做教育真诚的守望者,享受教育的快乐,永保对教育的执着追求。一名教师,不论你当前处于何种师德境界,都应当有志气、有决心不断朝着更高的师德境界努力攀登,这样才能使我们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征途中更加有所作为,在自我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充实,充满幸福和欢乐!

一年四季,寒来暑往,日出日落……教师往返于家和学校,往返于办公室和课堂,讲台上的激昂慷慨,面对面的循循善诱,校园里的谈笑风生,家访时的苦口婆心……在纷繁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教师应该多一点固守宁静,固守清贫的境界。其实苦点、累点、穷点算得了什么呢,我感到最大欣慰的是,我能把我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位学生。每当看到那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我感到的是一种安慰、一种自豪、一种荣耀!

我是幸福的,因为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以我的知识传播着智慧,当我看到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在知识甘露的滋润下,晶莹透亮,我更加感到教师的光荣!

粉笔染白了青丝,岁月压弯了腰板。与鲜嫩的生命相伴,永远年轻的,是我们的心。一丛丛斑斓绚丽的鲜花,一个个饱满硕大的果实,一片片如诗如画的景致,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是生命的欢笑和泪水,是快乐和幸福的源泉!

守望远方的教育情怀 篇6

前不久,一所重点中学在组织学生春游的同时,给每个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为使同学们在春游的同时积累实践经验,增长学科知识,每人必须从9门学科中任选2个题目进行体验学习,春游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书面报告。体验题目由教师事先拟定,如英语要求写一篇英语导游词,为其他同学讲解某个景点;数学要求观察沿途的立体几何图形,并绘制出“三视图”;物理则要求学生在戏水时,测算水波的大小、频率,探究其产生的因素等等。上述题目,可谓是形式多样,且不乏以许多“先进”教育技术和思想为支撑。

自主选题、小组合作、课题探究等,这些词正是当下教育改革的热门字眼。然而,将这些教育的技术与手段,毫无节制地渗透在教育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真的合适吗?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孩子和爸妈外出游玩,什么可以让他一下子失去兴致,我想应该是爸妈的那句:“宝宝,玩得高兴吗,回家把今天的事写篇作文吧。”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要这样急功近利,难道所有教育生活都必须指向学科,指向技能的发展吗?难道外出游玩本身不也是在扩展孩子的生命空间吗?为何还非要以学科知识作为渲染,甚至喧宾夺主呢?当游玩也变成了任务,孩子自然心质的唤醒与敞开将何以成为可能?当精神世界的教育情怀已无人驻守,心中这片最初的净土废失在功利化的教育现实之中,一切为教育而生的技术,都将迷失在世俗教育的浮华当中,变成实实在在的虚无。

今天的基础教育改革涌动着各种思潮。学者们振臂高呼中国的教育要改革,不改革“北大的学生也得卖猪肉”……然而,改革的目的就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就业?鲜有话语权的教师们则代表了另一种声音:“改到最后还不是看分数,考砸了我们怎么交代。”这两种思潮,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其所指向的都只是学生当下(学业成绩)或日后(工作好坏)的生存状态。教师们指向的是现实的“高考”,学者指向的是日后的高考——找工作的面试,这仅仅是把高考的意义外展了。为找工作的“素质”而展开的“素质教育”,多数也不过是一门门被冠以素质之名的技术化课程,培养出的最终也不会是有素质的公共生活的参与者。当教育的视角脱离了学生人格的塑造,生命的关照,人文的情怀,教育的技术化风潮就会硝烟四起,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就会接踵而至,教育理想的期待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以上这些现象的共性在于,把主要的目光都投在了教育的当下意义:不是只关注学生对学科或者生活的适应性发展,就是紧盯着教育的现实不放却又无力改变。教育的目光不能只驻留在当下现实的世俗生活之中,这样就会造成苏格拉底所说的“猪的城邦”。更不可总想着为当下的教育改革找到一条万能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从此走上有效教学的康庄大道。教育,要在帮助学生学会生存,开启智慧的同时,拓展人的生命空间和精神世界。教育者,也要给教育一些形而上的关怀,在教育喧嚣的背后,追索他们心中最质朴和静谧的思想之路,在远方矗立一座理想教育的灯塔,照亮自己教育的生命姿态。(引自刘铁芳的《守望教育》)

上一篇:ABC方法下一篇:移动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