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守望者

2024-07-15

年轻的守望者(精选5篇)

年轻的守望者 篇1

寻访原慧江的足迹,是从山西安泽县国营兰村林场开始的。8月中旬,记者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原慧江工作的青松岭,体验大山守望者的生活及工作情况。原慧江到底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才能十几年如一日独守青松岭瞭望塔岗位?他又是如何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的?

原慧江出生于一个普通的林业工人家庭,从小耳濡目染,与林业结下不解之缘。1997年他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从事采伐、护林工作。

2006年年初,鉴于他的工作表现,林场领导把重要的青松岭瞭望塔交给了他。这个岗位肩负着安泽及周边县市近千平方公里森林火情的监测工作。瞭望塔位于远离村庄的大山深处,行人少至,条件非常艰苦。用电依靠太阳能,每天除正常的照明用电外,傍晚只能用一台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勉强看半个小时的《山西新闻》,吃水则要到两里以外的老林去拉。

原慧江日常所需物资往往一买就买一个月的。为了能吃上新鲜蔬菜,他自己动手开荒种地,改善伙食水平。

工作中,他严格按规定和要求从事瞭望工作,认真做好火情监测,定期向场部、县护林防火指挥部汇报情况。防火特险期,他便会坚守在塔顶瞭望处,全天候观测。

2009年冬,一场罕见大雪普降三晋大地,通往青松岭瞭望塔的道路被封锁长达一个月有余。在此期间,生活物资不能从山下及时运到,瞭望塔面临缺水、缺粮的情况。原慧江安排好留守人员,独自步行20余公里,从山下扛回米面油和菜。为解决吃水问题,他每天踏着齐膝的积雪,步行5公里从山下泉水处挑水。别人对他这种行为表示赞叹时,他却微微一笑,说:“这比红军长征差远了。”片言之间,尽显乐观豁达的胸怀。

平日里,他们不仅仅是观察员、防护员,更是宣传员。每遇到游客或者搞副业的老百姓,他总是憨笑着提醒他们,进入林区一定要注意安全,严禁一切野外用火,用林业工人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森林是我家,防火靠大家”。

2009年以来,在山西安泽县委、县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往青松岭的16公里土路已硬化通车,瞭望塔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欢迎您到青松岭来,这里的山非常绿,这里的空气格外新鲜。”从原慧江的话语中流露出他发自内心的自豪,淳朴的情感传遍了整个山林。

参考文献

年轻的守望者 篇2

多年后,当我站在稻田里,正反左右细看,看它被岁月斑驳的伤痕。不知道为什么,感觉此刻的稻田如此的苍老,从我回到故乡后,心就渐渐有了焦躁,蜷缩在心底的伤感,在我的大脑深处像幽灵般浮动。它是否知道,它的一伸一缩给我的思绪带来多大的颤动,而这个颤动催促我在稻田上洒满整个青春的守望。

老一辈人一直坚守着稻田,承继了成千上万年,稻田问我:时代到此,还有多少人会继续做一个稻田的守望者?他们能守着多久的回忆?我曾一次一次地抚摸着稻田的伤斑,一次一次地泪流满面。当我以一种彳亍的心徘徊在它的周边,竭尽所能却依然找不到心灵的那个登陆点,我无所适从地慌张得只想和只知道流泪.....稻田对我说:可曾知道,当你离开而又转身的瞬间,洒落在地上多少繁华?

你不知道吗,你的灵魂离开心灵的净土太久太久了?

最后,我仍然没有知道稻田的皱纹里藏着了世外桃源......告诉我,谁愿意做稻田最后的守望者?

孤独的树——埃林.彼林

一阵肆虐的狂风从遥远的树林里刮来两颗种子,随意将它们分撒在田野里。雨水将它们润湿,泥土将它们埋藏,阳光给它们温暖。于是,它们在田地里长成了两棵树。

最初,它们十分矮小,然而无心的时间把它们高高地拉离地面。它们便能眺望得比从前远多了。

它们也能彼此看见了。

田野十分辽阔,直到那葱绿的平原的尽头,也看不到任何其他的树木,只有这两株远远分隔着的树,形影相依地伫立在田野中间。它们的枝丫纵横交错,仿佛是些用来丈量这旷野的奇怪的标尺。

它们遥遥相望,彼此思念,彼此倾慕。然而,当春天来临,生命的力量给它们温暖,充盈的液汁在它们体内流动起来时,它们心中也勾起了对那永有的、同时也是永远离开了的母林的思念。

它们会心地摇动着树枝,相互默默地打着手势。当一只小鸟像一种心念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的时候,它们就高兴得战栗了起来。

狂风暴雨来临时,它们惶恐地东摇西摆,折断了树枝,呜呜地呻吟叫喊,仿佛想挣脱地面,双方飞奔到一起,紧靠支撑,并在相互拥抱中获得解救。

夜晚到来,它们消失在黑暗中,重又被分隔开来。它们痛苦得如同病魔缠身,它们祈求地仰望天空,期望快快给它们送来白日的光辉,以求再能彼此相见。

当好麦田的守望者 篇3

时间如白驹过隙, 转瞬即逝。回忆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 有过许多苦、许多甜、许多泪、许多酸, 而每一副画面都那么值得去品味、去思索。那么怎样才能当好麦田的守望者, 管好班集体呢?

一、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

人格力量是影响教育质量的潜在因素。教育家夏丏尊说:“要想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首先得看你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学生的心目中, 教师是智慧的代表, 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通过学生的眼睛在心灵底片上留下影像, 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 就好比一丝春雨,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可以说一个胸怀坦荡、不计名利、宽容博大的班主任, 必定能培养出类似的学生, 反之则会培养出自私小气、心胸狭隘的学生来。因此, 我在日常工作中, 常常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生活状况, 适时地进行德育教育, 从而让学生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 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记得一次班会课上, 班长在总结工作时说到我们班在全校的量化考评中都很不错, 就是做的好事比其他班少, 并制定了具体的做好事计划安排。我很清楚, 当时学校的做好事现象流于形式, 甚至有些班主任逼着学生去做, 于是有的学生拿着本班学生的钱物交到政教处来给本班加分。这种现象很无奈也很无言。于是, 在班长总结结束后, 我对学生说, 好人好事固然值得做, 雷锋精神更值得提倡, 但如果我们都带着功利心去做好事, 好事已经做变味了。这样的好事不如不做, 只要大家能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做一个无愧心灵的人就好了。看到学生们单纯的目光, 我感到释然。作为一个班主任, 培养学生做人, 尤为重要。

二、用真挚的爱关怀学生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本来就是在学生心尖上行走的人, 稍有不慎, 便会贻误一颗心, 一个人生。夏丏尊先生也说过:“教育没有情感, 没有爱, 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 就不能称其为池塘, 没有情感,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 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为之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 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因此, 我始终把爱融入我的教学管理全过程, 用爱去启迪导航, 用爱去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 用爱去抚慰学生纯洁而又脆弱的心灵。从点滴做起, 做学生的知情人、知心人、呵护人和良师益友。去年我接手的高三理科班, 学生基础差, 成绩不均衡, 弱科多, 尾巴大, 女生多, 两极分化严重, 学生的学习信心不足, 也显得非常急躁。高考前夕, 为了稳定学生情绪, 减轻压力, 增强信心, 我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组织娱乐活动, 调节学生情绪, 还抽时间每周给学生煮鸡蛋加餐。当学生早上到班时, 拿到热腾腾的鸡蛋, 温暖的感觉油然而生, 教室里洋溢着浓浓的暖意,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 感受到了老师正是用这样的方式和他们一道迎战高考, 最终让他们在考场上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三、用宽容搭建师生和谐的舞台

我们总是说:人要懂得宽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更应该用高尚的道德品质来要求自己, 就一定要学会宽以待人。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 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 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困生、问题学生, 帮他们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肯定成绩, 发现亮点, 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他们。

记得班上有个叫方亮的学生, 初中升高中的成绩优秀, 但上高中后染上了“网瘾”, 经常迟到、旷课, 成绩一落万丈, 家长气坏了, 说还是送到学校安宁。面对方亮, 我并未放弃他。好多次晚自习时我亲自到学校附近的网吧找回他, 与他谈心, 帮他分析上网利弊, 提出帮补学习计划, 交谈中发现他善于表达, 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为此, 我搭建活动的平台, 给他提供展示的机会。在活动中, 他逐渐找回了自信, 改掉了上网成瘾的毛病。从此, 学习成绩稳步回升。多交心, 多谈心, 当好知心人, 我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走近我的学生心里, 感动激励着我的每一个学生。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任何人都有缺点和错误, 我们一定要学会善待和宽容。要知道一句知心的话语, 会开启学生禁闭的心扉;一个赞许的眼神, 会点燃学生创新的思维;一个会心的微笑, 会树立学生成功的信心。不经意间的一句批评可能会在学生心中积下长久的阴影, 而一句善意的话, 哪怕是一两个字, 却能使他们信心百倍。正是因为这样, 多年来我和我的学生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平等、友好、和谐的氛围。

做心灵的守望者 篇4

——听《郑州市第二届师德报告会》有感

今年在张校长的领导下,我有幸观看了《郑州市第二届师德报告会》。知道并了解了许多优秀的师德高尚的老师的事迹。其中有王幸福老师《幸福哥的援疆路》、贾丽丽老师《做心灵的守护者》、侯书营老师《为了那些山里娃》、吴红霞《做一名幸福的教师》,郑州三十一中支教教师郭晓丽以《我眼中最美的校长》为题,深情追忆了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河南周口郸城县秋菊一中校长张伟的生活点滴,张伟校长潜心教改、甘于清贫、以校为家、忠诚教育的感人事迹令老师们为之动容。《幸福哥的援疆路》是郑州二中王幸福老师三年援疆经历的真实写照,六千多里的离家之路,年迈的父母、娇弱的妻儿,西部艰苦的条件,地处偏远的孤独、寂寞和深深思乡之情,让老师们真切领略到了王幸福老师的那份坚强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2012年河南最美教师侯书营老师作为家里的顶梁柱,面对家里老人需要照料,面对生活困难,他没有退缩。山里学生的那句:我们需要您。就是侯老师选择坚守的全部理由。“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是教师的幸福”,2103年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吴红霞诠释着她对幸福的理解。吴老师用她全部的爱去帮助学生成长,营造如家般的班级文化,唤醒学生知道爱,激励学生学会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帮助学生成长”。吴老师倾注爱的同时,也收获了更多的爱,收获了一名老师的真正幸福。平凡的事迹、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深深感动了每一位听众,让每一位教师受到了一次生动而又深刻的师德师风教育洗礼。师德为魂,楷模最美。一个个鲜活、真实、可学的先进事迹,引发了老师们对总书记提出的“如何做一个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深深思考。

郑州市五十二中贾丽丽老师演讲的《做心灵的守望者》,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她像青竹一般坚韧,用坚强背负起家庭的磨难;像烛光一样温暖,用理解和悲悯守望着学生心灵的成长。听了贾丽丽老师的事迹,我也立志做学生心灵的守望者。

在一个班集体中,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天真率直,无拘无束,在教师爱的庇护下,自由地放飞自己的理想,彰显个体蓬勃的生命力。做学生心灵的守望者,要求教师具有对事业持久的恒心和献身事业的崇高理想并对理想执著追求。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的人腰缠万贯,富甲一方,有的人权势赫赫,威名远扬。教师要不为名所困,不为利所动,淡泊名利,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对事业的那份忠诚,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精神,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

做学生心灵的守望者,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一颗无私的爱心。教育的花园中,聪明华贵的“牡丹”自然人人喜爱,娇艳多姿的“玫瑰”也总是处处领先,殊不知,还有那些不起眼的小草,它们内心也期待着春天呀!一位教育家说得好:爱自己的孩子容易,爱别人的孩子难。教师要有大爱、真爱,要像贾丽丽老师一样,精心呵护每一个孩子。爱,意味着责任,爱每一个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要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对话,倾听他们的心声,宽容他们的过失,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阻止他们走向悬崖,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做学生心灵的守望者,还需要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平等是当今世界教育追求的基本理念。古人云:“有教无类”,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既欣赏他们的成功,又欣赏他们的失败,因为失败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时空里遨游,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做学生心灵的守望者,还需要教师用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的表率。来到教室,看到地上有纸片,就弯腰捡起;看到学生的用具掉了,微笑地帮他拾起;看到学生吃垃圾食品,耐心地给他讲食品与健康;听到学生说脏话,批评他、提醒他;听到学生获奖,和他们一起庆贺,平凡的小事,让学生文明礼貌,热情向上,富有爱心。爱是可以传染的。很多时候,你不用刻意地去说什么,你用真心和真诚去播种爱的种子,一定会收获爱的回报。给学生一点“阳光”,学生就会“灿烂”,何乐而不为?

做心灵的守望者

——听《郑州市第二届师德报告会》有感

张兰颖

做学生成长的守望者 篇5

以前当班主任, 我关注的是班级各项指标的量化, 在乎的是同事的眼光, 在意的是别人的评价, 所以就忘了自己在教育中应该坚持的理念, 就像“走得远了, 竟忘了为什么出发了”.这学期我变得踏实了、务实了, 更关注自己的内心, 关注学生在内心是否悦纳自己、接受自己的不足, 且愿意改善, 并对自己充满期待.只有内心有改变的动力, 行为才会有所改变.同时, 作为教师, 亲历学生的成长, 能提供帮助一定不吝惜时间、精力, 特别是情感, 全力以赴地帮助他们, 让他们的内心感到温暖, 让他们学会感恩生活;如果帮不到, 就陪伴他们, 他们自己会成长.假如看到蝴蝶破茧痛苦, 就帮它剪开茧壳, 那么这只蝴蝶就从此失去了飞翔的力量.那些一定要走的弯路, 也许就成为学生曾经青春的注解、成长的标志.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 都有成功的可能, 不过, 成功就一定幸福吗?我们往往太过看重成功, 而不在乎幸福感是否会如约而至, 甚或认为成功就是教育的终极意义, 而抹杀人性的千差万别, 这怎不令人痛苦!这样的成功又有何意义?所以承认学生的差异性, 让教育方法适时、适量、适性, 帮助学生用强大的内心, 去应对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 走向快乐健康, 感受成功, 这才是教育的出发点.

因此, 我觉得, 适时、适量、适性的心理调节, 就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

其实, 我国的教育智慧不逊于任何发达国家, 只是我们不曾予以珍视, 不曾坚守, 或许是被功利心迷惑了双眼.对学生进行适时、适量、适性的心理调节, 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或教育的新观念, 而是“因材施教”的具体化, 操作性更强而已.

“适性”是基础, 这个世界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 每个孩子的天资禀赋是不同的, 家庭教育、成长环境也是不同的, 教育的结果怎么可能相同?教育不是生产线, 学生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 可以标准化.所以要了解学生内心需要, 用恰当方法加以指导和点化, 让他用自己的力量解决或化解掉一个个难题、困惑, 无论是学习方面、情感方面还是心灵成长方面的.只要他自己成长了, 内心强大了, 就可以面对失败, 走向成功, 获得尊重和快乐.

讲一个典型案例.

张旭, 是一个什么道理都懂、就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孩子.他目前的状态不是他个人原因造成的.他从小由祖父母带大, 渐渐养成了自由、散漫、娇纵、逃避的性格.聪明却没有定力, 心永远也静不下来, 不知漂浮在哪里, 反正不在自己的身体里.于是就逃避, 从来不肯正视问题, 从根本上加以改变.他也为此苦恼, 感到无能为力.这种无能为力放大化就是自我放弃, 于是整日沉浸在网络小说里, 直到我没收了他的手机.

我告诉他:1.离了手机你能活.2.静下心来, 心不静, 你就不是你自己.3.不要让别人看不起, 你需要自己去拼, 去证明自己.4.送给他四个字“静气”、“定力”.

与他那军人出身、严厉有余慈爱不足、对孩子期许太高的父亲交流之后, 我坦然地讲了自己的看法:因为在孩子、特别是一个男孩子需要一个父亲做人生样板的时候, 你缺位了;在你对孩子有所要求与期许的时候, 他在许多方面已经定型了;你失望时就把他往外推, 而不是往怀里拉, 所以孩子排斥你, 你也是有责任的.帮助孩子, 不要打击他, 因为他是你的, 推不开的.把他推出去之前, 要先教给他生存的能力, 而不是推出去就完了.这个父亲很惭愧, 经常给我打个电话, 问问孩子的情况.

经过我的心理调节, 父子加深了感情和理解, 这促使孩子开始静下心来读书.手机被没收后, 他难受了好几天, 就像戒毒一样, 但坚持住了.我把手机还给他时, 他说, 这东西其实也没有什么用.我发现他有定力了, 也许会反复, 但他知道了怎么做才能改善自己的情况, 只是有时候意志力薄弱做不到, 这也是正常的, 但不再是无能为力.

类似的例子其实有很多.在我看来, 教育就是对于学生成长的守望, 在必要的时候, 在学生自由行走和奔跑时, 提醒在哪儿他们可能被绊倒, 在哪儿有荆棘可能会刺伤肌肤, 也要相信学生即使摔倒, 也可以自己爬起来, 自信乐观地前行.

上一篇:交叉粒子群算法下一篇:科技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