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草编工艺

2024-12-03

大理草编工艺(共5篇)

大理草编工艺 篇1

大理草帽编制是大理地区白族群众的一项传统手工艺。据传南诏时期太和城附近就曾有过草帽街,现今的大理市七里桥太和村内仍有此街名。

过去编缝草帽全凭手工,产量有限,花色品种单调。现今,大理白族乡民,发挥传统优势,引进现代工艺制作技术,充分利用闲遐时间,家家户户都编缝草帽。不论在庭院屋里。田间地头,还是在村社路边,闲谈纳凉,都可以看到妇女肘夹麦秆,手指不停地编织草辫,她们把编好的草辫经漂白处理,然后再缝制成各种款式的成品。以原料秆细、皮薄、色白、编织致密均匀、缝合线轴、针密者为上品。由于大理草帽具有传统古朴的美,花色品种多,价格便宜,几年来一直供不应求,产品式样也不断创新,“知音帽”、“英式礼帽”、“儿童帽”。“绣花帽”等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系列产品主要销往西双版纳、德宏州等热区,部分销往海外。

草编是大理民间沿袭的一项手工传统工艺美术,种类繁多,资源丰富,花色各异,形成了各民族不同的特点。主要有传统的谷草、麦秆、棕丝等编织。据史料记载,明朝初期,“永昌地方(明大理曾属永昌)近已设习艺所,教以学习山东草编之法”。从此代代相传。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的需求,旅游事业的发展,大理草编工艺制品种类越来越多,有草帘、草垫、草篮、草扇、草席、草制玩具等数百种花色样式。仅是草篮一类,五颜六色,造型多样,让人眼花缭乱。草编制品上面绣着蝴蝶、茶花、三塔、洱海、苍山、禽兽等民族民间喜闻乐见的图案,既别致美观,又经济实用,不仅国内各族群众喜欢,而且远销美、欧、东南亚各国。

大理草编工艺 篇2

大理扎染工业主要集中在大理喜洲镇周城白族自然村与大理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下面分地区介绍大理扎染工业发展的现状。

1. 大理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扎染工业发展现状

大理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主要以家庭企业为主, 截止2013年, 巍山县共有7家扎染厂, 全年生产扎染布98万米, 其中4户企业还取得了出口自营权。巍山县扎染制品的产销渠道主要是以销定产, 批量销售, 市场多集中在国外, 多与日本、韩国等外国客商间的交往合作。

近年来, 扎染业作为全县“十二五”期间的支柱产业之一被加以重点扶持, 县委县政府不仅给予产商无息贷款的优惠政策, 减少征收扎染产商的赋税, 并给予扎染企业出口补贴, 扎染企业得到不断发展, 为农村劳动人口就业开辟了一条广阔的渠道, 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4年, 巍山县开展民族文化项目建设, 下一步, 将做民族文化展示区, 让销售、展示、旅游、文化、经济一体化结合, 促进扎染产业发展。

2. 大理喜洲镇周城白族自然村扎染工业发展现状

截止2014年2月, 周城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 共有30多家家庭作坊生产扎染产品, 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五家。周城扎染制品的产销渠道主要有两种:其一是以产定销, 分散销售, 这是周城销售扎染产品的传统产销方式;其二是B2C销售, 如在淘宝上放上扎染制作流程及产品样品以吸引顾客注意, 进行网销, 扩大销售市场。在政策方面, 周城村政府、喜洲镇政府通过削减赋税、民族文化遗产补贴、无息贷款等途径给予周城扎染产业大力支持。

二、大理扎染产业的GEM模型

参照GEM模型6因素设计调查问卷以及根据调查问卷结果、相关统计年鉴和实地调研访谈, 采取层次分析法得到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然后根据GEM模型的6个因素, 结合大理扎染行业的特点明确与大理扎染行业集群相关度较高的各个因素的内部组成部分。最后, 应用GEM模型进行计算, 得出大理扎染企业集群竞争力的GEM为349.3461。如下公式所示:

其中, D1, D2, D3, D4, D5, D6依次代表资源、设施、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 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 本地市场与外地市场因素得分。

对影响大理扎染行业的6个因素分析如下。

1. 资源。

从上式可看出“资源”的得分为7.01, 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示大理扎染行业在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从“资源”指标的各组成部分来看, 劳动力供给是短板,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传统文化产业普遍存在招工困难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人才的培养逐渐使得劳动力平均成本升高, 靠手工制作的大理扎染行业等一系列少数民族工艺品在原有销量、利润下降的情况下, 无法承受高成本的生产。原材料供给分数高于全国水平, 这是因为大理地区广泛分布着品质优良的板蓝根等染色原料, 这表明原材料作为保持大理扎染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2. 设施。

数据显示“设施”的得分为6.83,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具有一定优势。近年来, 当地政府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扎染行业发展的政策, 为大理扎染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商业环境, 大理扎染行业对外招商引资的吸引力逐年增强, 这使得大理扎染企业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市场策略, 不断推出迎合不同层次的新产品。

3. 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

从上式可以看出这一因素得分为4.5。相比于其他民族工艺品生产企业, 大理扎染行业的作坊式、家族式的组织模式倾向于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式生产。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 出现了板蓝根商业种植, 为扎染行业提供了高品质的天然原料。在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中, 可以直观了解到本地供应商的专业化水平是本因素中唯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组成要素。低水平的行业间交流与合作以及落后的生产设备有赖于行业协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切实需要转变当地生产商保守的思想。

4. 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

这一因素的得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得分仅为4.81。从这一因素的组成要素上来看我们可以了解到整个大理扎染行业呈现的是“散而小”的特征。由于技术门槛低, 人们并不是特别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 但激烈的竞争环境迫使企业家们不断进取, 加上近年来回乡从事扎染生产的高素质人才不断增加也保证了这个市场的竞争活力。

5. 本地市场。

这一因素得分为5.76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理是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区, 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都存在着对扎染的消费。近年来, 随着政府的政策扶持、宣传, 本地人也越来越关注扎染产品, 馈赠亲友扎染成为当地风尚。大理州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意识到拓宽大理扎染市场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介绍当地特产时侧重对扎染产品的宣传。但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大理扎染的本地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并不高, 一是因为人们对于扎染文化内涵及品质关注不够, 二则是因为大理扎染行业目前落后的生产方式也难以满足未来市场规模需求。

6. 外部市场。

从表中可以看出, 这一因素得分为7.06, 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反映了大理扎染产品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近年来, 大理扎染行业将扎染技术运用到开发具有日本原宿民风格、韩国印花、波西米亚风格的服饰中, 获得国外市场的青睐, 逐渐取得一定的影响力。但由于一些家庭作坊商家为使扎染销售量提高, 故意使用一些化学染料, 摒弃板蓝根, 黄草等一些植物染料, 造成废料污染较大, 在环保方面容易遭到国外, 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环保税”的制裁, 这需要引起整个大理扎染行业的重视, 及时制定应对之策。

三、结论

影响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工艺品产业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有历史上的、民族性的、观念上的等原因, 影响工艺品产业化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关产业政策和龙头企业的引导、资金技术不足以及民族产品与民族文化如何融合的问题。因此解决好少数民族特色工艺品产业化问题的关键, 一是政府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 引进龙头企业;二是扎染与民族文化相结合 (旅游、文化、扎染) , 创立扎染文化体验区 (南诏文化结合) , 学习西方奢侈品文化, 让扎染企业产品成为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产品。

摘要:近年来, 针对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手工艺产品进行保护与开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其中, 大理扎染作为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品的代表产品之一, 目前多以手工制作家庭作坊生产为主。本文在对大理扎染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GEM模型探讨了大理扎染企业集群竞争力, 找出制约大理扎染行业产业化的瓶颈, 对加速云南省民族民间手工艺产业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扎染产业,GEM模型,产业化

参考文献

[1]郭占锋, 罗树杰.发展视角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基于云南的田野调查[N].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7 (1) .

[2]余宏刚, 兰钊.大理巍山彝族扎染浅谈——以云南大理巍山三彝扎染厂为例[J].现代交际, 2010 (7) .

[3]杨建梅, 杨静.评价企业集群竞争力的GEM模型及其应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 24 (9) .

[4]赵金阳.“企业+农户”模式在民间工艺产业化中的应用研究——以绥化草编专业村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11) .

大理草编工艺 篇3

关键词: 草编工艺 农耕文化 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2-1096-02

草编工艺作为我国原始社会最先出现的一种手工编织技艺,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草编工艺技术本身,更多的是对社会发展进程的一种折射,作为一个原载体,与一切皆有可能的事物发生碰撞,农耕文化便是其一。我们知道早在河姆渡时期,便有农耕文化的出现,人们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男耕女织初有发展。而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苇席残片则表明,农耕文化时期草编工艺已有所发展。每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出现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精细而复杂的流程呈现出当时人们古朴的智慧。“可以说,草编工艺作为我国一项传统手工编织技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形成与发展受到时间、地点、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下面主要从农耕文化和现代文化背景来探讨草编工艺的发展现状。

1 草编工艺的起源于发展

1.1农耕文化背景下的草编工艺

农耕文化起源有“男耕女织”之说,人们不再简单地满足于炎帝时期流传下来的养蚕缫丝,开始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例如用稻草搭建的房屋等。而到周代已经形成稳定的农耕文化体系,所以也加速了草编工艺的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取代土地私有制,农耕文化繁荣发展,出现了用萱麻和蒲草编制的斗笠。秦汉时期,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思想得到广泛流传,人们开始注重日常生活的舒适感,这时草鞋、草编、草扇、草帘及僧侣信徒打坐的蒲团在民间受到广泛使用。发展至盛唐,随着农耕经济的繁荣发展,除了蒲草编制蒲衣、蒲鞋外,还有蒲草编制的蒲帆。

因此随着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的进步发展,草编工艺也在不断地演变进化。从单一的草编席到种类丰富的多种生活用品,从不成体系的手工编织到专业化的编制应用,这些都是农耕文化的繁荣发展带来的草编工艺的变化发展。

1.2 现代化背景下的草编工艺

工业革命作为现代化社会一种新的生产财富的方式,是现代化社会的一种重要特征,虽然其存在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手工编织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使草编工艺品的实用性和装饰性得到了新的延伸,使草编工艺的发展必然会与现代各种形形色色事物相碰撞,其实这种碰撞也会对草编工艺的发展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譬如在各自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相互的吸收借鉴也是一种发展方式。

2 草编工艺的特色及艺术内涵

2.1 技法的多样性

一般的草编制品的生产过程基本一样,大体分为选料、上色、浸泡、编织、熏蒸、晾晒、刷漆等七个环节,全部采用手工制作。

(1)选料。选用玉米皮要去除外面的老皮,选里面的皮要求质地柔软,色泽一致,颜色呈白色。选用蒲草可根据编制用途和角度,用蒲茎或蒲叶或蒲挺。选用麦杆要选麦桔草最上节的麦草,呈自然色,粗细均匀。

(2)上色。根据设计要求,将所需要的各种颜色均匀地涂在用料面上面,并晒干。

(3)浸泡。将涂有颜色的用料,放入水中,根据原料的不同确定浸泡时间,使其变软,方便编织。

(4)编织。依照模具或按照一定的形状、规格进行编制。

(5)熏蒸。将成品放入熏室内熏蒸,熏蒸时必须密封熏室门窗。

(6)晾晒。熏蒸后的成品要及时地进行晾晒、熏蒸和晾晒都是为了防止产品发霉和变形。

(7)刷漆。晒干以后,刷上清漆,增加亮度,保持色彩。

这些事草编的基本技法,除此之外还有挑压法、缠绕法、收边法等。可以根据具体材质和式样选择合适的技法编织,充分体现广大劳动者的智慧。

2.2 式样的多元性

草编工艺品主要欣赏工艺品如“天女散花”、“五谷丰登”等富有美好寓意的编织品或者一些动植物物造型;二是生活实用类的草编制品,如装饰盒、草鞋、蓑衣等。这些传统的草编工艺品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我们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式样也有了较大的改观。譬如将其与一现代印花相结合,质朴中带有华丽的味道,平淡真切,如图1,D&G的笼状手袋里还藏着一颗印花手包,给人一种复古的奢华。而图2则是对草编的另一种演绎,用夸张的草编技法来进行服装的演绎,呼吁人们注重珍惜、运用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草编质朴工艺与时尚的结合,是实现绿色发展、生态设计的有效路径之一。

3 草编技艺的农耕文化体现

3.1 取材方便性

草编工艺,顾名思义就是选用自然界的植物的根和茎作为编织材料进行手工编织的技法。草编工艺与现代化的机器化生产不同,所采用的是纯手工制作,所选材料也是取之自然,用之于民,其种类丰富,方便取用,整个生产过程都是可逆的,是环保的。常见的主要编织材料有茅草、麦杆、柳条,此外还有一些野草也是草编的主要材料,例如龙须草、芦苇、棕榈口十、蒲草、乌拉草、葵等,这些遍布在全国各地区。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种植草已不再陌生,也成为草编工艺的一类代表性材料,如席草、黄草等。

3.2 自然性

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与自然同进退,共命运是农耕文化的最显著的特点。人们尊重世间万物,就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中所描述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正是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使草编工艺不论从材料上还是工艺技法上都充分体现了“取之自然,用之于民”的特点。如上文提到的各种轻拢慢捻抹复挑的手工编织技法,以及就地取材的原生态材料,直至最后制作的出的手工艺品都颇具自然人文气息。

nlc202309011136

3.3 民众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农耕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人们在一点一点的摸索中寻找生存的方法。不论是石器的使用,火的发现,还是遮蔽身体的服装的出现,都是人们在集体生活中探索出的,是符合大多数人的需求。所以我们知道一个事物的出现,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没有一蹴而就的,其存在的同时也是被人们所需要的。而草编工艺的出现与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它是在民众的智慧下,通过不断实践而得以传播。其的存在让人们感受到了舒适与美观,所以人们对美的追求,使草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4 规律性

规律具有普遍性,是既定的,不会因为社会,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农耕文化发展的规律性,使其在大自然的庇护下得以发展壮大。“草编技艺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实用和审美创造活动,其特点是以熟练的、专门化的技巧,通过对蒲草、苇草及玉米皮等原材料的加工和编制工具的掌握和运用,形成一系列的日常生产和生活用品及民间工艺品。以此,草编技艺是人民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的重要手段。

3.5 主观性

农耕文化的发展是因为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对自然社会的认识而产生的,所以被赋予了人的主观性,从出现到革新发展,都是由主观的人类来进行的。

而草编工艺与一般的传统工艺相比,其造型观念的主观性更加突出,是民间实用技术和民间工艺美术的有机结合,也是实用性与审美的有机结合。所以草编工艺是农耕文化的代表产品。

3.6 传承性

农耕文化之所以可以记载史册,是因为老一辈对新一辈的解说得以传承他们发现的一些自然规律。养蚕缫丝,钻去火种,打磨农具,驯养家畜都是他们对大自然的解读,这种解读虽通过甲骨文等一些象形文字进行描述,但更多的是人们潜移默化之间的传承使我们对这些抽象的概念有着身体力行的了解。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草编工艺也是经历着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使其工艺技法,造型美观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一般其传承可以分为家族性的世代传承,这种传承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次是国家组织的传承,这种带有保护性的传承,使草编工艺得到重视,从而避免这个璀璨工艺文化的流失。

4 手工编织与农耕文化融合发展的意义

4.1 继承与发扬民族传统

现代中国社会面临的最大的危机便是人们的崇洋媚外,一味地追求国外的奢侈品,对国产的产品不屑一顾,这种思想文化意识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国家推行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支持民族手工业的发展。而草编工艺作为我国的一个蕴涵悠久文化底蕴的手工编织技法,对其的传承和发展即是一种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宣扬和发展。草编工艺的编织技法,图案,所选的材料,以及使用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巩固,对我国的民族手工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4.2 环保

草编工艺无论从最初的原始选料,到最后的纯手工编织,整个过程是可回收的可逆的过程,一切都是可以再生的,这与当代社会所倡导的环保理念不谋而合。它不似国际奢侈品的矫揉造作,也不似化学材料聚乙烯的合成重组的表面光鲜,它是人们用手工—点-商的手法编织而成,有着难以诉说的魅力。

所以被工业化产品日益消磨了耐心的人们,开始趋向于这种原生态的产品,草编的古朴中透着鲜亮,实用环保的特点,颇受人们的欢迎。

4.3 社会和谐发展

融入了农耕文化的草编工艺,不仅是一种传承,也是体现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体现。如果说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那么大自然也是在不断更新发展的,人们不再是简单物质层次上的需求与满足,精神上的需求日益凸显。脱离钢筋混凝土的社会,走向大自然,去寻找记忆中的那个小镇,成为人们日常假日的经常性选择。草编让人们学会在于自然予取予求的关系中,我们要遵循自然的发展,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5草编技艺与农耕文化融合的创新性发展

5.1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农耕文化对中国的文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的出现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的认识,更是一种文明的象征,代表着人类学会了思考,划分了,人与动物的区别。但是我们知道农耕文化作为最初的文明代表存在着一些固定历史时期的问题,比如它们固步自封的保守性和依赖性,对于已发现事物的沾沾自喜,而对于新事物缺乏一定的探索性。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取用其有内涵的部分,而摒弃相对来说不合理的部分,盲目的吸收或排他都是不合理的。

而草编工艺品的单一性,也随着其发展日益凸显,所以在对工艺及文化的传承中,要优则而为之。对于材料的选择,技法的应用以及元素的搭配,除了遵循基本的常规外,要学会从内而外打破一些规则,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与此同时,农耕文化思想中的传男不传女或者说纸传族人的想法也使草编工艺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样会导致工艺的最后失传,所以要用开放的心态去认真对待每一个虚心的求学者,这样我们的草编工艺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5.2 与时俱进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一成不变终是会遭到历史的淘汰。在农耕文化自给自足的背景下,草编工艺的循规蹈矩之势也愈演愈烈,因此势必要打破这种局势,草编工艺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对于这一点,我们要了解到草编工艺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状态,分析构成其发展威胁的因素有哪些,然后需要做哪些改进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使其既保持固有的传统特色,有不乏时尚的味道,从而推动其进一步的发展,使草编工艺不再是仅仅存在于历史长河中的工艺技术,而是真真实实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文化,是货真价实的璀璨的中国文化。

中班创意编织:有趣的草编钟 篇4

中班创意编织:有趣的草编钟

活动目标:

1.学习合作打死结进行编钟,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2.尝试用废旧材料对钟面进行装饰。

3.喜欢编织活动,体验编织的乐趣。

活动准备:

稻草、彩圈、毛线、纽扣、双面胶、卡纸、范例、大象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大象的钟表店

1.出示大象图片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大象齐齐,别看我长得这么高大,我可是森林里的小巧手,我还开了一家钟表店呢,最近我设计了一款新的钟,可漂亮啦,大家都抢着来买,可我一个人来不及制作这么多的钟,你们愿意帮帮我吗?

2.出示范例——草编钟

瞧,这就是我设计的钟,你看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教师小结:对呀,最近都流行环保,我的钟也是一只环保钟,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废旧材料,仔细看一看,它用到了哪些材料,你猜一猜看,这些材料是怎么把它变成现在这样的?

二、教师讲解方法

1.做这只钟的时候需要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的,所以在做之前请你找一个好朋友。

2.讲解过程:

(1)一个小朋友一手拿着彩圈,一手讲稻草对折,穿过彩圈。

(2)另一个小朋友拿毛线,像编草帘一样的方法打死结。

(3)两个人合作,一人对折稻草一人打结,直至将彩圈编完整。

(4)将纽扣等材料用双面胶黏贴,装饰钟面。

(5)找到钟的中心,将指针装上。

(6)一只美丽的草编钟完成了。

三、幼儿两两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1.你们想不想试一试?方法学会了吗?

2.提要求:

(1)两人要合作完成。

(2)打结不要太用力,每次拿的稻草数量要相等。

(3)贴纽扣时注意要与钟表面一样,不能随意黏贴。

3.幼儿制作草编钟,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

4.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在钟的外表面进行装饰。

四、展示作品

1.互相欣赏

请你和身边的朋友一起说一说,你的草编钟是怎么做的,比一比谁的更好看一点,谁做的更漂亮。

2.讲评

大象齐齐: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谁的草编钟最漂亮?为什么?这两只哪只更漂亮?为什么这只钟稻草那里十分漂亮?

大理草编工艺 篇5

邱奶奶出生于1945年,自小受外婆影响,学习草编艺术。从小到大,用身边的稻草、水竹叶编织东西一直是邱奶奶的业余爱好,没想到这一爱好在退休后竟然成了她最专注的活计。她用十年时间遍访民间艺人,学习技艺。她编织的物件从早年的门帘、草鞋、草筐,到椅子上的坐垫,再到如今的工艺品、小挂件,无不突显出她的心灵手巧,由此,人们又称她的草编艺术是指尖上的舞蹈。

这是一双多么神奇的双手!以编蚂蚱为例:首先用针将水竹叶划开,取半枝水竹叶捏在左手间,然后用右手进行绕、穿、插、抽的动作,甚至还有平编、拧编、打辫、卷折等更加精细的技术,只两分钟,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蚂蚱就诞生了。

除了游刃有余地使用传统工艺和常规原料,邱奶奶还不断地在工艺和原料上进行创新。她的作品多次在省、市获奖,并在美食节民间工艺品展览上现场表演;淮安电视台还摄制了《邱卫平和她的草编艺术》专题片,在省、市电视台播放,引起很大反响。

无锡有泥人,山西有糖人,我的家乡也有了不起的草编艺术,而这些文化瑰宝正是有了像邱奶奶这样的民间艺术家用勤劳与智慧才得以传承和发扬。我想:邱奶奶有如此的热情,应该源于她对草编艺术的热爱,也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就了邱奶奶的艺术梦想。盼望这指尖上的舞蹈走进我们的校园,让更多的民间艺术在我们的心中继续跳下去,没准在不久的将来,也许能出现更多的草编艺术家呢!

(指导教师:胡旭)

点明邱奶奶是我家乡的“一位草编达人”,简明扼要。

写出邱奶奶学习草编技艺的简要经历并点题。

以编蚂蚱为例,详写邱奶奶巧手的“神奇”,重点突出。

略写邱奶奶的“创新”和“获奖”,提升了邱奶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上一篇:湟中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方案下一篇:超市盘点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