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谈吐举止优雅的人

2025-01-08

如何做一个谈吐举止优雅的人(共2篇)

如何做一个谈吐举止优雅的人 篇1

个人的礼仪修养正是通过一举一动表现出来的。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个人礼仪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样才能让我们从根本上来改善我们自己的修养。

仪态,指人的姿态、举止和风度,即一个人的表情、行为、动作,也包括人的体态语。它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心理、感情、素养和气质。

那你知道个人的仪态包括哪些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个人基本行为举止礼仪”吧。

一个人即使有出众的姿色、时髦的衣着,但如果没有相应的行为美,就破坏了自己的形象。我们的姿态举止就应该体现秀雅合适的行为美。

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行有行相。要率直而不鲁莽,活泼而不轻佻,工作紧张而不失措,休息时轻松而不懒散,与宾客接触时有礼而不自卑。

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及其礼仪教养不能仅是靠高档的服饰装扮而成的,更不是靠人们拥捧而就的,而是在一言一行中自然体现出来的。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这篇“个人礼仪上的心灵美”吧,只有这种自内而外的心灵美体现在我们的行为举止上才能将我们衬托的更美。

那要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谈吐举止优雅的人呢?让我们一一了解一下吧。

1.站姿要有稳定感

最容易表现体态特征的是人处于站立时的姿势。社交场合中的站姿,要求做到“站有站相”,注意站姿的优美和典雅。

女性应是亭亭玉立,文静优雅;男性应是刚劲挺拔,稳健大方。

想知道正确的站姿有哪些吗?先一起来看下这篇“个人礼仪的站姿和蹲姿”,让你获益匪浅。

正确的站立姿势应是:

端正、庄重,具有稳定性。站立时的人,从正面看去,应以鼻为点与地面作垂直状,人体在垂直线的两侧对称,表情自然明朗。

2.坐姿讲究稳重感

坐姿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人体姿态,它反映的信息非常丰富。优美的坐姿是端正、优雅、自然、大方。

这时候你需要了解一下“坐姿礼仪基本要领”,这样可以帮助你矫正自己的姿态。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知道了:

入座时,要走到座位前面再转身,然后右脚向后退半步,再轻稳地坐下,收右脚。

入座后,上体自然坐直,双肩平正放松,立腰、挺胸,两手放在双膝上或两手交叉半握拳放在腿上,亦可两臂微屈,掌心向下,放在桌上。两腿自然弯曲,双脚平落地上,男士双膝稍稍分开,女士双膝必须靠紧,两脚平行,臀部坐在椅子的中央(男士可坐满椅子,背轻靠椅背)。双目平视,嘴唇微闭,微收下颌,面带笑容。

起立时,右脚向后退半步,而后直立站起,收右脚。

3.走姿展精神风貌

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从一个人的走姿就可以看出其精神是奋发进取或失意懒散,以及是否受人欢迎等,它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在生活中有的人精心打扮穿着入时,如果走姿不美,就会逊色三分;而有的人尽管服装样式简单,优美的走姿却使他气度不凡。

这篇“走姿礼仪基本要领及注意事项”可以帮助你拥有更加完美的走姿仪态。

标准的走姿要求行走时上身挺直,双肩平稳,目光平视,下颌微收,面带微笑;手臂伸直放松,手指自然弯曲,摆动时,以肩关节为轴,上臂带动前臂,向前、后自然摆动;身体稍向前倾,提髋屈大腿,带动小腿向前迈。

4.蹲姿要优雅大方

下蹲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有弯腰、臀部向后撅起的动作;切忌两腿叉开,两腿展开平衡下蹲,以及下蹲时,露出内衣裤等不雅的动作,以免影响你的姿态美。

因此,当要捡起落在地上的东西或拿取低处物品的时候,不可有只弯上身、翘臀部的动作,而是首先走到要捡或拿的东西旁边,再使用正确的蹲姿,将东西拿起。

5.表情要自然得体

见面时,不论是见到熟悉的人,还是初次见面的人,不论是偶然见面,还是约定见面,首先要以诚恳专注的目光正视对方片刻,面带微笑,显示出喜悦,热情的心情。对初次见面的人,还应友善地微微点头行一个注目礼,表示出尊敬和礼貌。

希望这篇“个人礼仪之表情的礼仪常识”可以帮助你调整自己的面部仪态。

6.声音要尽量尽量柔和悦耳

无论是在日常工作里还是其他的社交场合中,都应注意不要高声说话,以免妨碍他人,引起他人的反感。说话时的语调应尽量柔和、悦耳。平时应有意识地加以训练,还可以经常阅读书报,掌握丰富的词汇,增强表达能力。

你需要阅读这篇“个人礼仪之交谈的声音与姿态”来帮助你矫枉过正。

通过了解了这些基本的言行举止之后,还是远远不够的,希望“个人礼仪之握手礼仪的禁忌”和“称呼礼仪的注意事项”能给你再次提供参考。

好了,看完这些有没有感觉自己收获颇丰呢?我们要知道,要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和努力。

因为一个人的气质是指一个人内在涵养或修养的外在体现。气质是内在的不自觉的外露,而不仅是表面功夫。如果胸无点墨,那任凭用再华丽的衣服装饰,这人也是毫无气质可言的,反而给别人肤浅的感觉。

所以,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气质,做到气质出众,除了穿着得体、说话有分寸之外,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品德修养,不断丰富自己。

如何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篇2

一、做一个有崇高理想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学生总是崇拜歌唱明星、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爱看他们的影视、书籍,爱搜集他们的轶事趣闻,爱模仿他们的一言一行,书上、笔记本上、墙上等都是明星的照片。他们总是有事没事哼着明星的歌,津津有味地谈着明星的故事,痴情憧憬着自己的明星梦。学生崇拜什么,我们无权指责;学生的理想是什么,我们无可厚非。不过,总是为学生的未来担忧。所以加强理想主义教育尤为重要。我就拿教师跟他们理论(不是当着教师,就说教师好,只是让学生有崇高的理想而已),教师就不伟大了吗?教师就不是英雄了吗?我向他们讲在抗震救灾中牺牲的老师的英雄壮举,来陶冶他们的情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用生命做支撑、舍身护生的谭千秋;救下13名学生后以身殉职而留下年仅一岁半的女儿的严蓉;用双臂紧紧搂住两个孩子,救援人员含泪将之锯掉的年仅29岁的张米亚,学生得救了,而他就这样轻轻地走了,他的妻子和他唯一的3岁的孩子也在地震中不幸遇难;年仅26岁为了救学生而匆匆走了的汤宏,牺牲时家里的孩子刚刚六、七个月大……

二、做一个诚实守信用的人

很多孩子太不诚实了,经常骗家长、骗老师,我深有感触。当学生犯了错,被叫进办公室,他们总是不主动承认错误,而想法设法的找借口搪塞老师,除非找到了其他的证人。骗家长,这次考试考得很好;打着学校收钱的幌子问家长要零花钱……再者,学生现在的作文,大都是优秀作文的“克隆”,没有真情实感的矫揉造作,言不由衷地拼凑,虚情假意的无病呻吟。学生的作文没有了自我,失去了自我。作家王跃文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不敢看孩子的作文》中指出:现在的中学生以一种虚假的生活态度,闭上自己的眼睛,放弃自己的心灵,在一种麻木和惰性中说话和生活。一个人如果在不知不觉中将那种作文方式变成了一种生活态度,甚至觉得天经地义,这个人的一生算是毁了。他还指出:真正的写作是一种成熟的表达,那就是说自己想说的话。学生在学习方面也没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然后知不足,不耻下问,还有学不会的知识吗?诚实是一种品质,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能忽视。

三、做一个能吃苦的人

现在的孩子就是不喜欢吃苦,上学父母长车接车送,期间还要经常送些“慰问品”。父母虽然劳累,但从不让孩子干点苦力活,什么都一手包揽,全盘为孩子服务。不要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那样会经不起风雨打击的。其实,有时候孩子缺乏的不是爱,而是挫折。在学校里,不爱劳动,打扫卫生偷懒;经不起打击,遇到一点点困难,救不知所措;受到一点点挫折,就哭鼻子流泪,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人说过:学问是苦根上长出的甜果。确实这样,人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着坎坎坷坷,布满着层层荆棘。人一生不可能总是走直路,要学会走曲曲直直的弯路。上学时,几何课本上学到:平面上,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希望这理想平步青云。而事实恰恰相反,更多的却是:两点之间,“曲线”最短。人们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在失败中觉醒,在不断跌倒中走向成功。试看科学上的任何发明,都要经过反反复复地验证,在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而最终走向成功。社会的进步也是螺旋式的发展的,不是一蹴而就,不是一帆风顺的。

四、做一个爱学习的人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学生完不成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不会也不虚心请教等,这些都反映出学生不爱学习。爱学习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但现在的孩子学习自觉性越来越差。就拿阅读来说,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很大的作用。如名言所说: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想擺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既然有这么大的好处,学生的阅读情况怎样呢?学生的阅读不容乐观,阅读量远远达不到要求。他们总是痴迷于影视、网络等,而很少捧起书来认真阅读一下,更谈不上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了。更可惜的是,就连有些古今中外名著也少有人问津了。

五、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正如歌里所唱“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学生有爱心,一切都好办。学生对老师有爱,师生关系就不会因学生违反纪律而不和,师生关系也就和谐、融洽了;学生对学生有爱,就不会因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干戈”,同学之间也就团结友爱了;如果对班集体有爱,一切的违反纪律的现象就不复存在,班级也就好管理了;如果对父母有爱,父母与子女也就不会存在任何代沟,家长、子女也就其乐融融了……再举一例:爱心捐款,本着自愿的原则,可是学生真是那么自愿吗,为完任务而完任务罢了。如果学生真有那爱心,还用着那样做吗?爱是美德的种子,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莎士比亚说过:用温婉的怜恤叩门,再沉重的铁门也会开放。凡高也曾经说过: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

上一篇:2011第二学期教学部工作计划下一篇:大学生运动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