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境保护法介绍

2024-10-11

新环境保护法介绍(通用9篇)

新环境保护法介绍 篇1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介绍

EHS部门根据有关资料改编

2014年4月2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从我国国情出发,着重解决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更新了环境保护理念,完善了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对旧法进行了全面修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新环保法总则第6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公民应当增强环保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的义务”。

第五十三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五十七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

新环保法从信息公开到环境公益诉讼,这些条款都旨在确保和赋予公众更大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这是从源头上克服和破除生态环境保护障碍的关键一环,也是让环境污染防控不至于陷入‘越罚越排’‘罚得越多排得越多’等尴尬境地的重要保障。环保法中每个人都是主体,都对环境污染有责任,环保问题要先从自身做起,同时也有与责任相适应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的权利。

二、环境保护置于优先位置

新环保法 第五条 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十四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

新版环保法确立了环境保护优先原则,由原来规定环境保护工作要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到现在的坚持经济发展要和环境保护相协调。这第一次将环境保护置于优先位置,同时亦是立法理念的重大转变。这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经济转型和发展的自身需求。

三、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第三十一条 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国家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确保其用于生态保护补偿。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生态保护补偿。

国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就是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根本出发点,根据生态功能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等多种因素进行核算,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调整各区域相关各方的利益关系。

四、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第三章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红线范围包括: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等。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体现了强烈的底线思维,生态保护红线被首次写进法律之中,这是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一个重大亮点,也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不但从法律制度上确保了生态保护红线在具体实践中的落地,也使得这条生态保护“高压线”变得更有威慑力。

红线就是底线,是最后一条防线,没有退路,也不允许逾越。生态保护红线,实质上就是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经济发展的环境承载底线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底线之一。

五、惩罚力度大 按日惩罚

新环保法第五十九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近些年来,不少企业被曝肆意排污,有的竟达十多年,附近的居民只能吸毒空气、喝毒河水、吃毒粮食,“癌症村”也屡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企业为什么如此肆意排污,其实乃处罚不严所致。相对中国的“轻罚”,备受关注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肇事者BP石油公司,则是被逼得变卖家产,据测算,漏油之灾最终可能使BP“吐血”超300亿美元。美国雪佛龙公司因一场18年前的水污染被罚95亿美元。

企业是市场经济参与的主体,也是影响环境的主体。我国环保企业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需要。环保意识淡薄可能是中国企业的通病,即使在上市公司中,能够真正承担社会责任、自觉保护环境的可能不是很多。究其主要原因,还是源于污染成本过低。

加大企业污染惩罚成本,将倒逼企业加大环保技术与设备的投入,这为环保产业长期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区域联防杜绝污染转移

新环保法第20条,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

如今,我国污染特征发生了重要转变,呈现出污染复合型和影响区域性的特点。这种转变在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群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城市群地区资源、能源消耗巨大,大气污染物排放集中,使得重污染天气常常在区域内大范围同时出现,呈现突出的区域性特征;此外,排放量巨大的一次污染物在距离较近的城市之间输送、转化、耦合,导致细粒子浓度、臭氧浓度、酸雨频率与灰霾频率不断增大,这些问题单靠各城市自身的力量、各自为政的环境管理方式已难以有效解决,亟须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采取联防联控措施,统筹环境资源,严格落实责任,形成治污合力。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要内容整理:

一、对单位的要求

(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1、环保原则第五条 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2、义务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3、环境监测制度第十七条 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统一规划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十九条 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5、鼓励减排第二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

6、支持企业搬停转第二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

7、环境检查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者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实施现场检查的部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被检查者保守商业秘密。

8、政府鼓励再生第三十六条 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和再生产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9、清洁生产第四十条 国家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10、建设项目三同时第四十一条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11、单位建立环保责任制度第四十二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12、缴纳排污费第四十三条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13、排污总量制度第四十四条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务院下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解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14、排污许可制度第四十五条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15、淘汰制度第四十六条 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销售或者转移、使用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的技术、设备、材料和产品。

16、环境应急预案第四十七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17、守法处置危废第四十八条 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处置化学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18、污染责任保险第五十二条 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19、信息公开权第五十三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

20、单位防污信息公开第五十五条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21、环评公开第五十六条 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22、举报第五十七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

二、法律责任

1、单位违法排污按日处罚

第五十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2、单位超排责令停业关闭

第六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3、无环评责令停止建设

第六十一条 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4、重点排污单位责令信息公开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5、责任行为处罚

第六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 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无环评(一)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

无排污许可(二)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

违法排放(三)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

农药使用(四)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6、环境污染承担侵权责任

第六十四条 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7、违法排放查封扣押第二十五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EHS部门整理2014-11-20

新环境保护法介绍 篇2

一、新《环境保护法》规范下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发展

(一) 明确了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

新《环境保护法》中明确了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 主要有两方面的:1、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2、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的社会组织。在发生污染环境、破坏自然资源, 对人民享受美好环境的权利造成侵害的时候, 这些主体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无正当理由不能无故拒绝受理。

(二) 拓宽了环境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

在实际生活中, 人们更多的关注于对环境的污染方面, 学术界也更多的研究于对环境污染方面的立法和治理, 而对于同样具有长期侵害性的生态破坏行为, 人们就有所忽视。新《环境保护法》从立法上突破了这种思维模式, 拓宽了环境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 将生态破坏的违法行为也纳入到惩治的范围之中, 这对于从整体上进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新《环境保护法》规范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环境保护法》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上迈了一大步, 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在司法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 环保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的意愿不高

虽然法律赋予了社会组织起诉的资格, 但在实践中, 这些民间组织对于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热情并不高。因为这些组织的主要任务并不是为了公益而提起诉讼, 而提起诉讼是一项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事情, 有时会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去进行。另外, 是否提起了环境公益诉讼以及最终的结果对于这些社会组织并不重要, 也不能作为评判这些组织工作业绩的依据。所以, 这些社会组织很难有积极性去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因为这并不能为他们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

(二) 环境公益诉讼缺乏有效的资金保障

提起诉讼就要有资金的支持, 而法律给予了这些社会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的资格但并没有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源。现实中, 社会组织的资金并不充足, 同时, 还要承担着如果败诉就要承担诉讼费用的风险。对于社会组织来说, 即使他们有心想提起公益诉讼, 但由于现实中的种种束缚使得他们不敢提起诉讼。所以, 资金的短缺, 缺乏政府和各方的资金支持, 这成了开展环境公益诉讼工作很大的绊脚石。

(三) 缺乏环境公益诉讼具体规则

法律上虽然对诉讼主体和适用范围方面做出了规定, 但并没有具体的规则解释, 在司法实践中, 法院在立案时及在诉讼中会经常遇到无从遵循的问题, 比如诉讼管辖的范围、双方举证责任的分配、当事人之间是否可以和解、最终赔偿金归属何方等等。缺少这些规则的具体制定, 在审理案件中会造成很大的困扰, 法院也会以此为借口拒绝受理环境公益诉讼的案件。

三、新《环境保护法》规范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路径

(一) 建立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激励和评价制度

针对环保组织提起诉讼热情不高的情况, 可以考虑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比如建立原告激励制度, 对于那些主动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方, 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 同时, 对胜诉的原告一方组织给予额外的奖励, 从而实现激励的功能。借此制度改变环保组织提起公益诉讼意识淡薄的被动局面。除了建立激励机制之外, 还可以对环保组织建立起相应的评价机制, 给予社会组织一定的压力, 促进环保组织积极投身到环境保护和公益监督的工作中来。

(二) 加强环境公益诉讼的资金保障机制

环保组织想要进行诉讼活动以及相应的采证、调研等活动就需要专项基金的支持, 而这项基金应该由政府负责提供。现今, 环境行政执法部门对于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具有处罚权, 那些企事业单位因违反了环保法律法规而缴纳的罚款应该用于环境的治理和修复。将这些罚款中的一部分做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基金是个可取的做法。

(三) 制定和健全环境公益诉讼规则

由于环境公益诉讼的特殊性, 所以要根据其特点制定并健全环境公益诉讼的规则, 比如发生环境侵权问题时, 可以由发生环境损害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直接管辖;比如在环境污染事件上, 可以使用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则, 因果关系推定采用;再比如赔偿金的使用问题, 在何种情形下, 可以补偿给受害人, 何种情形下, 可以纳入到环境保护基金中等等。

新《环境保护法》的施行, 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促进了公益诉讼制度发展前进的脚步。但我们也应看到,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困境, 我们要不断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使其成为一项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制度, 为实现环保型中国提供坚实保障。

摘要:新《环境保护法》的施行, 为环境公益诉讼提供了一定的规范和法律依据。但在具体的实施中, 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境。因此, 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和措施, 构建起健全可行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关键词:新《环境保护法》,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

参考文献

[1]肖建国, 黄忠顺.环境公益诉讼基本问题研究[J].法律适用, 2014 (04) :14.

新《环境保护法》的新亮点 篇3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在内容上确实有许多突破和创新,亮点纷呈。首先,在理念创新层面,它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列入立法目的,将保护环境确立为国家的基本国策,将“保护优先”列为环保工作要坚持的第一基本原则。同时明确提出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突出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过去是强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一个顺序的改变意味着理念、观念的重大调整和提升。同时,新的《环境保护法》处处体现了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参与、人人行动的重要思想。

在完善制度方面,提出要建立健全一系列新的环境管理制度。比如提出要建立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制度,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与风险评估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环保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环境监察制度,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等。同时,新《环境保护法》还规定在制定经济技术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要求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好价格、税收、保险、信贷等经济手段的作用。

在强化保障方面也提出了一些新要求、新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各方的责任,并且明确规定了一些约束和处罚的措施。比如说对违法排放污染物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查封、扣押设施设备。在经济处罚方面,罚款可按日处罚、上不封顶,对于违规企业的相关责任人可以进行行政拘留;构成犯罪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对于一些负有连带责任的第三方机构,包括环境监测服务、环境影响评价、治污设施运行维护等第三方机构,可以追究他们的连带责任。对于没有完成总量减排目标、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地区,可以实施区域限批;对于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有关社会组织可以提起公益诉讼。这些都是一些新的规定、新的制度、新的要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环保部门贯彻落实“坚决向污染宣战”的具体行动,就是要着力抓好三项重点工作,或者说是着力打好“三大战役”: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首先要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大气十条”。要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PM2.5和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工地扬尘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努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争取让老百姓看到、享受到更多的蓝天白云。

第二个战役就是要强化水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也是非常严峻的,我们要抓紧制定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叫“水十条”,并且在出台之后要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制定“水十条”的思路主要是“抓两头、带中间”。一头是抓好饮用水水源地等水质比较好水体的水质保障工作,保证水质不下降、不退化。另外一头就是要针对已经严重污染的劣V类水体,尤其是影响群众多、公众关注度高的黑臭水体,要下决心来治理好,大幅减少甚至消灭掉。

第三个战役是要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尽快制定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就是“土十条”。要通过加强监督管理,切断各类污染源,有效遏制土壤污染扩大趋势。实施土壤治理修复工程,努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同时要加强对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的监管,有效控制和消除环境风险,保障人居环境健康。

新《环境保护法》个人见解 篇4

今年4月26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相比上一版加大了治理力度,更特别增加了一个章节——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在这个章节中主要讲述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及义务,并阐述了政府机关应当公开环境的信息,特别是针对污染排污重点企业,像我们这样的废弃物处理企业,在新环保法出台后,相信政府机关、相关民间机构对于我们公司的各种信息肯定会更加关注。

在整个文件中,有3条也足以证明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 第二十一条 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技术装备、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第二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第四十三条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依照法律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的,不再征收排污费。

新环境保护法介绍 篇5

单位: 姓名: 得分: 1、201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旨在体现我们党和国家对治理污染紧迫性和艰巨性的清醒认识,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我国的环境日是()

A、4月22日 B、5月31日 C、6月5日

2、环境保护是国家的(),从政策上升为法律,体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

A、基本国策 B、政策 C、方法

3、新修订的《环保法》第十九条规定,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

A、环境影响评价 B、环境监察 C、环境监测

4、新修订的《环保法》第五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连续处罚。

A、日 B、月 C、周

5、新修订的《环保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

A、环境保护税 B、经费 C、排污费

6、新修订的《环保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和有关部门备案。

A、国务院 B、地方政府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7、新修订的《环保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应当在编制时向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A、建设单位 B、审批单位 C、监督单位

8、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A、一 B、二 C、三

9、“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含量增加引起的。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10、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举报免费热线电话是()。

A、12315 B、12369 C、12358

11、工业三废是指()。

A、废水、废料、废渣 B、废水、废气、废料 C、废水、废气、废渣

1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依法接受监督。

A、每年 B、每半年 C、每季度

13、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A、低碳、节俭 B、自给自足 C、奢华、浪费

14新修订的《环保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一切单位和个人 C、各级环保部门

15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标准。

A、国家标准 B、地方标准 C、地方环保部门确定

16许可证制度是以()为目标。

A、改善环境质量 B、控制污染物总量 C、整治环境污染

17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含量增加引起的。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18、()不属于清洁能源。

A、沼气 B、太阳能 C、煤炭

19、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内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

设项目。

A、一级保护区 B、二级保护区 C、三级保护区

20、在下列废品中,如果没有回收,对环境造成危害最大的是()。

A、废纸 B、废玻璃 C、废电池

21、汽车在()状态下排放的一氧化碳最多。

A、停车状态开发动机 B、高速行驶 C、中速行驶

22、为保护蓝天,我们在出门时,应该尽量选择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A、人汽车 B、摩托车 C、公共交通工具

2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于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

会议修订通过,修订后的《环保法》将于什么时间起施行?

A、2014年7月1日 B、2014年10月1日 C、2015年1月1日

24、《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规定,()禁止在住宅区域进行装修等活动?

A、9点至12点 B、15点至18点 C、19点至22点 D、22点至次日6点 25、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

宣战,我们重庆重点要打好哪两大战役?

A、大气、重金属 B、大气、噪音 C、大气、水 D、大气、土壤

26、PM2.5又被称为细颗粒物,它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多少的细

颗粒物?

A、2.5厘米 B、2.5毫米 C、2.5微米 D、2.5纳米

27、wifi辐射属于以下哪种辐射?

A、激光辐射 B、电离辐射 C、电磁辐射 D、核辐射

28、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是党的哪一次

会议?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D、十八大

29、坝坝舞如今是非常好的全民健身活动,但有些时候过度的音量会影响我们正常的休息,如果你碰到楼下坝坝舞活动的音量过大,可以直接拨打哪个电话投诉? A、110(公安)B、12319(市政)C、96096(交通)30、部分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能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水叫什么水?这种水可以用于工业冷却、农业灌溉、冲洗道路等。

A、功能水 B、环保水 C、再生水 D、生态水

31、从低碳节能的角度,夏季空调温度最好调至多少摄氏度以上? A、26 B、25 C、24 D、21

32、当我们看到空气质量日报中空气质量指数为65,Ⅱ级时,表示当天的空气质量状况为()A、优 B、良 C、轻度污染 D、中度污染

33、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国土空间及其界限实行严格保护的是指什么?

A、生态保护红线 B、国土安全政策 C、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

34、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权向其上级机关或者()举报。

A、公安部门 B、工商管理部门 C、监察机关 D、环保公益组织

35、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A、主要责任 B、连带责任 C、次要责任

36、空调、冰箱等电器产品上的能效标识分为1-5级,其中哪一级最节能? A、1级 B、2级 C、5级

37、垃圾分类的主要意义是:()A、分类堆放便于运输 B、堆起来便于产生沼气

C、规整,容易辨别 D、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

38、排污费的缓缴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个月?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1个月

39、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A、乡镇级 B、县级 C、市级 D、省级

40、我们每个公民应遵守环保法律法规,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对生活废弃物进行(),以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A、随意丢弃 B、分类放置 C、自行焚烧 D、随意填埋

41、雾和霾天气污染的预警分为中度、重度和严重三个级别,并由三种颜色分别对应,请问严重霾污染预警对应的颜色是()。

A、红色 B、橙色 C、黄色 D、蓝色

4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

A、环境保护黑名单 B、环境污染整改名单 C、社会诚信档案 D、重点污染企业黑名单

43、新《环保法》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问以下对条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B、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三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C、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D、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44、新《环保法》规定,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制度。A、拍卖制度 B、罚款制度 C、警告制度 D、淘汰制度

45、新《环保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A、科普知识 B、环保知识 C、法律知识

46、新《环保法》中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A、发展优先 B、自然优先 C、保护优先 D、绿色优先

47、运输车辆上路前进行冲洗,从保护大气环境的角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冲洗主要是为了保养车辆,减少车胎磨损 B、车辆冲洗是没有必要的,而且浪费水

C、可以尽可能避免带泥上路,减少道路扬尘污染 D、冲洗车辆主要是为了让车辆更漂亮

4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域噪声标准白天不得超过()分贝?

新环境保护法介绍 篇6

关键词:《环境保护法》,企业,影响,对策

一、新《环保法》特色

(一) 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新《环保法》较之之前的《环保法》在法律责任的追究上明显要严。这主要是因为之前的环保法对造成环境污染后的处罚力度弱, 所以企业宁愿被处罚也要实施环境侵权行为。新《环保法》基于这样的一个事实, 在责任追究上明显有所提高。首先是在处罚金的规定上。[2]新《环保法》第59条规定, 如果被罚企业不及时缴纳处罚金, 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可以在处罚行为做出后的第二天后按日连续处罚, 这实质是大大加重了处罚的金额。新《环保法》同时还规定对情节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应追究刑事责任, 这与之前两高做出的联合解释是一致的, 只是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了。对不构成刑事责任, 但却是需要追究责任的, 可以引入到治安拘留处罚中。除此之外, 新《环保法》还规定了第三方机构的连带责任, 从源头上遏制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新《环保法》中对生态保护红线的规定, 是我国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纳入到法律法规的规定当中。新《环保法》第29条规定, 国家在重点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实行严格保护。这样的规定无疑是适应我国的国情的, 同时也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三) 突破传统的环保执法

在主管机关上, 原《环保法》仅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机关有监管的权力。在监管的方式也只规定了现场检察权一种。新法不仅规定了以前的两个主要监管机关有监管的权力, 同时还增加了其他的监管部门, 如各级政府以及各部门都有对环境保护进行监督的权力。而在监督的方式上则赋予了监管机关更多的权限。各监管部门不仅有现场检查权, 同时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设施设备, 环保部门可以对这些设备予以查封、扣押, 对一些超标排放污染的单位还可以责令限产、停产整顿。

(四) 推行环境经济政策

新法推行了环境经济政策, 主要表现为:一是征收排污费或者环境税;二是采取积极的经济政策。新法中明文规定, 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企业都应该缴纳排污费, 已经缴纳了环境税的可以免除。新法中进一步提升了排污费的收费标准, 同时采用阶梯式的计价方式。[3]所谓的积极的经济政策是指对一些在排污指标范围内排污的企业, 如果其采取一定的措施或者手段, 减少该企业的排污量, 政府将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二、新《环保法》对企业的影响

(一) 企业环境违法成本大大增加

新法中明显加大了企业的环境违法责任承担, 所以相应的, 如果企业实施了环境违法行为的话, 那么其违法成本也会大大增加。这里的违法成本既包括经济成本也包括法律成本。新法实行的是“按日计罚”的政策, 所以在处罚额上会比之前大很多。而对于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将会追究刑事责任。对不追究刑事责任的, 而实施严重环境违法行为企业的高管以及直接责任人员是可以处理治安管理处罚的。

(二) 环保合规难度进一步加大

在以前, 不同的地方政府对本区域制定的排污标准是不一样的, 有些甚至是可以相差很大。在新法中规定的标准相对于一些标准非常低的地方来说已经是标准提升, 但是根据新法的精神可以看出, 未来地方性的标准中应该是要高于新法的标准的, 所以对于原先标准较低的区域的企业面临着新一轮的达标压力。[4]

(三) 环保对企业发展经营的约束力越来越大

新《环保法》首次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纳入了法律体系范围内, 所以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因此, 企业在进行生产与排污的同时还需要考虑环境承载能力, 因为如果企业未批先建或者超标排污的话, 将会面临高额的经济处罚, 甚至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对于企业的高管人员以及直接责任人员也有可能承担治安管理拘留处罚。

(四) 企业社会形象与环保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新法中同时还规定了企业应该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有关环境保护、排污量方面的信息披露, 所以企业的环保状况就完全的至少是大部分的暴露在了阳光底下。人民群众可以根据企业提供的信息知道企业的环保状况。[5]结合我国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诉法》, 符合一定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代表权益遭到侵害的民众提起公益诉讼, 那就意味着企业的环保情况与企业的社会形象息息相关, 甚至有可能关系到企业是否可以避免一场诉讼。

(五) 经济政策对环保工作的影响加大

我国环境保护经济政策是从两个方向来实现节约减排的目标的。对于超标排放的企业与管理人员还有个人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而对于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是可以归罪的, 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也可以进行治安管理拘留处罚。这是一种约束的举措。同时经济政策还从激励的角度, 鼓励企业从多角度进行节约减排目标的实现, 对于一些在标准范围内排污, 同时又积极的采取减少污染物排放措施的企业, 政府将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以鼓励企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三、企业应对新《环保法》的对策

(一) 提高认识, 落实责任

新《环保法》将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乃至是生存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所以应该得到广大企业, 尤其是排污量大的企业的深度重视。所以企业应该组织专门的培训, 让企业的高管人员, 可以的话全企业所有的人员学习新《环保法》, 深刻的了解、领悟新《环保法》的精神, 将环保精神融入到每一个人尤其是企业高管人员的脑中。这样在制定发展计划, 实施项目以及生产经营的过程中, 就会把环保纳入到重要的考虑因素当中。

(二) 深入推行清洁生产, 提高本质环保水平

仅仅靠污染后的治理是很难解决目前以及将来可能面对的环保问题的, 尤其是对企业而言, 因为政府将治理的主体归结为企业。所以企业要想更好地解决环保问题, 就应该推行清洁生产, 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 从源头上遏制污染的产生, 这样就不需要后期的治理。[6]

(三) 优化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

很多企业的环保设施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甚至有些企业从来都不会对环保设施进行维护保养, 因为根本就不会用, 只是用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这样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是对于一项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本文建议, 企业应研究如何提高环保设施的利用率以及完好率, 充分发挥环保设施的功效,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与治理。

(四) 推行环境会计理念

将环境保护的成本纳入到生产经营成本, 并编制相应的会计财务报表。这样就能很清晰的看出环境保护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例, 同时生产成本的增加也会刺激到企业的管理层,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管理人员必定会通过各种办法来实现, 最后会发现提高环保效率,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于降低生产成本将起到非常大的帮助。通过成本管理法最终达到企业效益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生态环境的恶化使人们不得不意识到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相处, 环境污染的破坏将会最终报复到人类自己的身上。所以各国、各政府都在积极的采取多种手段、方式来促进环境保护。我国也于2014年通过了新修改的《环保法》, 新《环保法》明显加强了对于环境保护的力度和意识, 同时对与排污有紧密联系的企业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应对新《环保法》下的规定, 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环保措施。

参考文献

[1]陈玉伟, 姜学艳.新《环境保护法》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 2012 (8) .

[2]孙晓伟.企业环境责任缺失:成因及治理———基于汇总过环境规制视角的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10.

[3]范俊荣.政府环境质量责任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 2009.

[4]王林昌.石油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中原油田为例[D].北京:中国海洋大学, 2009.

[5]张立东.我国环境执法主体面临困境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3.

新环境保护法介绍 篇7

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正式公布,新增了按日计罚、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等条款,对环境监管执法提出迄今为止最严格的要求,这是巨大进步。

警惕“伪”循环经济泛滥

全球经济发展的瓶颈是资源环境,社会稳定和民生经济发展,都需要循环经济的进步,涉及到资源管理、能源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等多方面。循环经济的本质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损耗和废物排放,更贴近自然生态规律。

由于国家以法律法规和各种优惠及补贴政策大力支持,众多机构的资金流入循环经济产业。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给予了持续的鼓励,地方政府也在推动循环经济企业发展,事实上大部分投资者仍是受利益驱动进入,其次才考虑到资源环境问题。目前全国有很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但整体还处于试验试点阶段,还需要更接地气的方法和行动。

新技术新材料大量出现。与之伴随的是大量虚假技术、低水平不实用的侵权技术、高成本高耗能及造成重复污染的新材料、不成熟无法推广的技术、概念光鲜的鸡肋机器,以套取资金为目的的项目,一定要警惕这种“伪”循环经济。

国际交流日益广泛。目前德国、日本、荷兰、新加坡等国家做得最好。随着我们与国际领先技术交流学习的加强,必将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垃圾处理亟待方法创新

环境保护需要引导和管理,新技术要产业化,必须综合考量机会成本、边际成本和投资规模。国家提倡和鼓励循环经济的同时,也要科学应用法规,提高进入门槛,否则乱象不止。

技术不成熟和管理不规范的后果就是高耗能、高耗水、重复污染。石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油渣、废料的处理,一些环保材料、再生材料的制造过程,一些废旧金属的回收处理,都会带来重复污染。

我国南方两广、浙江、湖南等地的大量有色金属矿区,造成严重的水域与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华北等地的化工厂、不锈钢、再生纸生产,都是顽固污染源,造成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也与雾霾不无关系。现行的建筑垃圾处理方法还不够环保,一种是干法,不需要水,但会带来粉尘;一种是过水法,会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

在治理环境的路上,国家也走过弯路,比如实行过一段时间禁止农民焚烧秸秆的规定,后来意识到不符合实际情况就停止了。从1999年开始,我常在周末打扮成拾荒者捡垃圾,骑着三轮车收废品,研究生活垃圾应如何减量化和资源化和分类。

垃圾处理技术创新转化的必要条件,必须满足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环境性,节约性,选择性,简单性,实用性,并拥有合法知识产权。管理

责任编辑:周颖

新时期下城市环境保护工作 篇8

2.1针对城市大气污染的综合措施

大气污染可以说是城市中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是导致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这主要是因为城市中的工业活动较多,同时由于车辆众多、人口密集,使得城市中充满了许多的有害气体,因此,要使城市的大气污染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就必须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比如,针对汽车尾气的排放与工厂、居民生产生活废弃的排放,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传统的燃烧方式,加大对天然气、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应用,减少二氧化硫、悬浮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还要加大提高城市的绿化面积,打造绿化城市。[3]

2.2针对固体废物污染的综合措施

首先对于固体废物要采取综合性的利用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相关的城市政府部门要让城市中的各个企业都做到固体废物循环使用与综合利用;其次要建设好处理固体废物的设施,使用资源化利用、焚烧处理、安全填埋处理三种方法来处理固体废物;最后要促进污泥的充分利用,污泥虽然是一种固体废物,但是其同时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城市中存在着大量的污泥,对这些污泥要进行集中管理,可以将其应用到草坪与树木的种植工作中。

2.3针对水污染的综合措施

水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而言有着决定的作用,不仅对社会工业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水污染是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做好城市水污染的整治工作,首先就必须要调查和取样污水,以便能够对城市中的水污染情况掌握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此才能够根据城市的实际污染情况来制定出有效的工作方案。同时对于水污染的环境工作,要大力采取先进的水污染处理方式,提高治理城市水污染的水平,保证城市中水资源的稳定以及安全。[4]

2.4针对噪声污染的综合措施

噪声污染可以说是城市特有的`一种环境问题,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加快解决城市中噪声污染的环境问题是十分必要的。要想做好城市中噪声污染的环境保护工作,具体可以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对城市中各个区域的环境功能进行合理的划分,缩小噪声污染的范围;其次,要在城市中设置针对性的生态长廊以及噪音隔离带,这些都能够有效的阻断噪音的传播;再次,要对交通噪声污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城市中的交通干线与建筑物实现合理的规划,预留出足够的防噪声距离,在居民生活区中设置绿化隔离带、降噪路面等等,最大程度的减少噪声污染给城市居民带来的不良影响。

3结语

综上可知,要想做好新时期环境下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牢牢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针对城市中存在的具体环境问题采取具体的解决措施,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共同参与到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中,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瑜,廖文辉,石广明.长沙市开展城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试点工作的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06):203~206.

[2]郝吉明,万本太,侯立安,王金南,蒋洪强,许嘉钰.新时期国家环境保护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5(08):30~38.

[3]左静艳.现代城市经济发展中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J].民营科技,2012(02):101.

[4]王斌,张凤麒.新形势下城市声环境保护工作路径优化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2):150

新环境保护法介绍 篇9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市人民政府按照海陆统筹、集中协调、科学决策的原则,组织各有关部门建立海洋及海岸带综合管理机制,具体工作由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与漳州、泉州、龙岩市人民政府和金门地区的协调,建立海洋环境保护区域合作机制,共同做好厦门湾及九龙江流域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第四条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据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厦门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严格控制填海造地和围海行为。围海、填海等与海洋生态和环境保护有关的工程建设和其他活动,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

第五条实行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及本市海域环境容量,会同环保、渔业、海事等有关部门,制定本市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指标及其实施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海洋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支持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海洋环境管理,鼓励海洋环境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对保护、改善海洋环境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加大对海洋生态建设、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及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等海洋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八条市人民政府可以组织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开展海上联合执法,实行溯源追究查处。

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在巡航监视中发现下列违法行为时,应当予以制止并调查取证,必要时有权采取暂扣、封存其使用的工具和物品等有效措施予以制止,并报告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一)海上污染事故;

(二)滨海沿岸的码头、度假村、酒店、宾馆、医院等单位直接向海域排放污水、污染物、废弃物;

(三)其他违反有关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前款规定的暂扣、封存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第九条对污染损害海洋环境或者破坏海洋生态、海洋生物资源、海洋保护区,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及其委托的依法成立的公益环保组织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

本市污染海洋环境或者破坏海洋生态、海洋生物资源、海洋保护区的损害赔偿标准,由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十条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和管理全市海洋环境调查、监测、监视网络和海洋综合信息系统。其他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形成的海洋环境监测、监视资料,应当纳入全市海洋综合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定期评价本市海洋环境质量,经与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后发布本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第十一条市人民政府制定赤潮、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和重大海上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海洋、渔业、海事、环保、港口、卫生、工商、检验检疫、水利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和应急预案,采取措施,做好海洋灾害、污染事故的防治工作。

第十二条建立海洋环境保护信用制度。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海上作业单位的海洋环境保护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每年向社会公布海洋环保诚信单位和警示单位名录。

海洋环境保护信用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程序等具体办法,由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保、海事、渔业等有关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三条对被列入海洋环保诚信单位名录的,有关部门依法给予政策扶持和荣誉表彰。

对被列入海洋环保警示单位名录的,不得参加本市政府投融资涉海工程的招投标活动;在其申请发行股票等依法需要出具环保证明文件活动时,有关部门不予出具环境保护核查合格证明。

第三章 海洋生态保护

第十四条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体建设规划,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禁止在厦门海域开采海砂。

禁止在厦门海域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文昌鱼保护区及其他依法设立的禁渔区进行捕捞。

严格控制在厦门海域从事水产养殖。

第十六条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市海洋功能区划和保护海洋环境的需要,制定滨海岸线保护规划,并按程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禁止任何改变鳌冠滨海自然岸线、环岛路滨海沙滩岸线、鼓浪屿岛屿岸线和东屿湾岸线的活动。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滨海湿地、红树林等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按程序选划、建立同安湾西侧、下潭尾等海洋特别保护区。

第十七条鼓励保护渔业资源、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的增殖放流。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适合本市海域的增殖放流物种名录。列入增殖放流物种名录内的物种的规模性放流活动,应当提前十五日向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增殖放流的种类、数量、规格、时间、地点等事项,接受监督检查。

禁止放流未列入增殖放流物种名录内的物种。

第十八条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进行审核或者核准时,应当组织对海洋环境和生态影响程度进行评估论证,根据评估论证结果提出相应的海洋生态补偿意见,并监督实施。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海洋生态补偿的实施细则。

第四章 污染防治

第十九条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海域及涉及用海区域的建设、开发、利用、保护规划时,应当编写与该规划有关的海洋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在该规划的审查阶段,应当征求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当适时开展区域环境累积性影响评价。

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每五年对西海域、同安湾、杏林湾、马銮湾、五缘湾等海湾开展环境累积性影响评价,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条除城镇污水处理厂外,在鼓浪屿、筼筜湖、环岛路外侧、五缘湾、杏林湾以及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区域不得新建排污口。上述区域已有的排污口,由市人民政府组织整治,不需保留的,予以拆除。

第二十一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和中水回用率,减少向海域排污。新建、改建污水处理厂必须配置除磷除氮设施。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应当保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对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负责。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和水量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各类污水应当按规定进入市政污水管网。禁止私设暗管或采取其他规避监管的方式向海域排放水污染物。

第二十三条海上疏浚、清淤活动应当开展海洋环境影响评价,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用于工程建设的疏浚、清淤物应当按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时间、条件和地点倾倒。

从事海上疏浚、清淤活动的单位,应当如实记录疏浚、清淤情况,向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接受其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在港口水域范围内航行、作业的船舶,遮蔽航区的船舶,以及在海事主管部门确定的特殊航线或者水域内航行、作业的船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其排污设备实施铅封,并接受海事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在港口停泊的渔船,应当对其污染物、废弃物实行集中收集处理,并接受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关于污染物、废弃物的集中收集处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五条船舶发生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重大污染损害的,海事主管部门有权依法采取强制清除、强制打捞或者强制拖航等应急处置措施,避免或者减少污染损害;由此产生的费用由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承担。未缴清相关费用或者未提供相应经济担保的,船舶不得开航。

渔港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渔港水域外渔船发生上述情形的,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第二十六条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和公布海洋环境污染风险重点防范单位名录,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予以更新。

海洋环境风险重点防范单位,应当自重点防范单位名录公布之日起三个月内,制定海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报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应急预案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不能有效防范海洋污染风险的,责令其限期改正。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或者海洋生态破坏的责任者,应当排除危害,并赔偿损失;完全由于第三者的故意或者过失,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或者海洋生态破坏的,由第三者排除危害,赔偿损失。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在厦门海域开采海砂的,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每立方米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造成海洋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责令限期治理。

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在厦门海域禁渔区进行捕捞的,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所属的渔业执法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规模性放流列入增殖放流物种名录的物种未向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所属的渔业执法机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放流未列入增殖放流物种名录内的物种的,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所属的渔业执法机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私设暗管或采取其他规避监管的方式向海域排放水污染物的,由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未按要求在海上倾倒疏浚物、清淤物的,按非法倾废处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未如实记录、未报告或者未如实报告疏浚、清淤情况的,由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处以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船舶拒不接受铅封管理或者擅自启封的,由海事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渔船对其污染物、废弃物未实行集中收集处理的,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所属的渔业执法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海洋环境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上一篇:缓刑期间人员思想汇报下一篇:浙江工行合同制柜员笔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