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教育局2012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2024-09-10

英德市教育局2012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共8篇)

英德市教育局2012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篇1

英德市教育局2012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我局2012年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和总体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农改办的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1、2012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前后的变化情况。

(1)2012年布局调整前后中小学数量变化情况。

我市2011学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256所(其中完全小学87所,教学点136个,初级中学2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

经2012年布局调整后,撤并中小学53所,其中小学撤高留低保留教学点30所,撤销教学点16个,撤销小学5所,撤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恢复教学点16个,新建小学1所(青塘镇益海小学)。根据年初报表统计,我市现保留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50所(其中小学53所,教学点166个,初级中学2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

(2)师资力量、结构、水平等变化情况。

加大新教师招聘力度,解决部分学校教师空编问题。2012年我市公开招聘新教师共195人,重点补充到边远乡镇学校,1

较好的解决边远学校教师不足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和文化素质,为提高我市的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教育装备方面的变化。

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上了新的台阶。2012年布局调整后有83所学校实现了“校校通”,所有学校(完小以上学校)配备了办公电脑,共有电脑8808台,教学仪器配备总值达11亿元(105677万元),教学仪器达标学校有53所、音乐器材达标的有66所,体育器材达标的有85所、美术器材达标的有67所,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还配有多媒体电教平台、电脑室等。

2、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实施情况。

在布局调整工作中,做到四个“结合”: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信息化教育和英语教育的开展相结合;与改造薄弱学校和C、D级危房改造,建设优质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规模相结合;与创建教育强镇和规范化学校建设相结合;与调整学校班子和充实提高教师队伍相结合。同时,根据经济、人口、学生人数、区划和社会发展程度,结合地理和交通情况,科学确定学校网点,既使规划调整的学校适应生源的变动需要,又保持定点学校的相对稳定和相应的发展空间。

(二)主要成效

1、全面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教育资源配臵。

调整前,农村学校布局普遍存在“小而散,零而乱”的问题,导致教学班额不满、教师不足、办学条件简陋,人、财、物难以集中,增大了教育的损耗,降低了办学的效益。学校合并后,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现代化教学设备得到充实和更新,不仅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臵,而且有利于农村学校形成适度规模,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

2、缓解了师资紧缺矛盾,优化了农村教师队伍。

调整前,由于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英语、信息、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配备不够,班额小的学校因缺乏专业教师,一名教师兼任多门课程,很多课程就无法落到实处,学生接受全面的优质的教育往往无从谈起。布局调整后,通过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师资配备情况好转,同时教师培训和交流学习的机会增加,有利于教师个人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3、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能力,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布局调整后,农村寄宿制学校得以发展。这解决了农村学生每天走十几里路上学的困境,给农村孩子争取了更多的学习时间。通过学校里的集体生活,农村学生自己打饭洗衣、铺床叠被,独立生活能力明显增强,更容易养成现代社会的文明习惯。小规模学校的学生撤并到大规模的学校,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学习条件,也有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4、有效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区域内的均衡发展。

布局调整后,基础设施较好、教学质量较高的农村中心校,由于投入加大、资源集中,其办学条件在当地农村学校处于一流水平,其基础设施、师资、教学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等与城镇学校的差距也不断缩小,对推进区域内、城乡之间的教育均衡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存在问题

1、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师资问题。

从全市学校布局情况来看,目前农村初中、小学教师比较缺编。尤其是乡村小学表面上是超编,但实际小学分布各个村委会,教学点较多,加上小学教师年龄逐年增大,因病请长假(一周以上)的每年都有几百人次,造成有些学校尤其是村小师资严重不足。

2、学生交通安全问题。

(1)小学撤高留低后,高年级的学生安排到中心校就读,离家三公里以上的都按学校要求在校寄宿,离家三公里以内的部分学生按其及家长要求由学校安排寄宿(只要提出要求学校都安排寄宿);初中合并后学生都在校寄宿。因此,基本没有因上学距离过远、耗时过长而导致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甚至辍学的现象。

(2)因布局调整在校寄宿的学生周未离校回家及返校,需乘车的部分地方由地方政府全额补贴交通费(如岩背、城北小学等);部分地方由学生自己负担,这部分学生确实增加了

费用支出。

(3)近几年没有出现学生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的安全事故。但由于寄宿制学校学生集中放学,乘车学生数量较多,学校没有条件提供校车,接送学生的车辆出现学生超载情况,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3、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1)学校布局调整后,农村中心校基本上成为寄宿制学校,由于现行小学教师编制规定的限制,学校的保育员及管理人员普遍不足,加上内宿生的管理对这些学校来说是新生事物,经验不够成熟。因此,在加强农村中心校内宿生管理、提升内宿生管理水平的同时,建议上级研究调整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编制指标,以适应布局调整后出现的新情况。

(2)学校布局调整后,为确保农村教学点的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建议上级制订农村教学点办学标准要求方面的规范。做到既提升教学点的办学条件,又不盲目投入,避免因重复建设而造成教育资源浪费。

(四)2013年工作设想

1、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意见的通知》要求,规范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工作,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计划扩建英华小学并改名为东华中心小学,原东华中心小学、鱼湾小学、黄陂小学均扩建为寄宿制完全小学,分别改名为东

华镇第二、第三、第四小学。

2、通过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学校之间教师的合理交流,优化学科结构。建立和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继续实行校长聘任制。

二○一三年一月十六日

英德市教育局2012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篇2

一、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健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

在2010年试点的基础上,2011年要更加注重工作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在全省50%的村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放宽。根据各县2010年“对村级一事一议的补助”决算金额、工程完工程度和资金拨付文件,组织对全省2010年一事一议完工项目进行资金清算。并逐市县审核2011年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计划,实行“普惠制”和“特惠制”。分片组织现场观摩活动,总结推广好的做法经验,加强县区之间的交流。完善全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方案,建立省对市县一事一议考核制度,参照国务院综改办一事一议操作规程修订我省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一事一议制度建设。依托信息监管系统,实施一事一议项目从申请立项、审核审批、项目建设、检查验收、资金兑付等全过程监控,及时掌握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提供完善的数据查询和报表汇总等,规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操作。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眉县综改办制作的一事一议培训课件。力争用几年时间,使村级公益设施有较大改观、农民精神面貌有较大改变、农村生活环境有较大改善,初步建立“政府资助、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

二、注重调研和培训,在加强对乡镇财政工作的指导上下功夫

按照财政部的分工,综改办主要负责乡镇财政职能定位,机构队伍建设,组织指导乡镇财政人员素质培训、村财乡代管人员和村级财会人员培训等工作。要指导县区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适时做好乡镇财政职能转变,突出公共服务和资金监管,促进乡镇财政由收支管理型向支出管理型、由预算管理型向核算管理型、由维持保障型向服务发展型转变。通过对全省乡镇财政机构人员现状的调查摸底,从乡镇财政机构、编制、人员、培训等方面研究提出《加强和指导乡镇财政管理的意见》。加强乡镇财政干部素质培训,在陕南、关中、陕北分片举办乡镇财政干部素质培训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其在惠农政策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乡镇政府债务化解、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等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三、在全面完成农村“普九”债务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做好“两政”等公益性债务化解工作

按照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对我省化解农村“普九”债务验收报告的要求,商有关处室在2011年3月底前提出整改措施,并扎实做好相关后续工作。在此基础上,继续做好公益性鲜明、与农村干部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债务底数相对清楚的基层政法和乡镇政权建设(简称“两政”)债务化解工作,争取国务院综改办将我省列入全国化解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试点省份。

四、密切关注乡镇机构改革动向,跟踪了解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和人员分流情况

按照着力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2011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的要求,密切关注乡镇机构改革特别是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和人员分流动态,配合做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推动建立精干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陕西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指导意见》要求,配合省编办等做好岐山县蔡家坡镇、南郑县大河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中有关财政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同步研究规范乡镇干部岗位津贴,提高乡镇干部个人待遇,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

五、增加投入,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根据财力状况,省财政继续增加对村级组织运转的投入,逐步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补助标准和水平。根据中办发[2009]21号文件要求,以县为单位制定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管理办法,合理确定村干部报酬标准,完善村干部报酬发放办法,实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保障离任村干部生活待遇,逐步在全省建立起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六、加强调查研究,探索建立上下、内外联动的调研机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围绕纪念陕西省农村税费改革十周年和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做好农村综合改革政策宣传和信息工作,争取社会各界和领导对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视、支持和理解。结合工作实际,经常性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认真研究解决。省综改办要切实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和深度,积极与市县综改办和大专院校、研究机构联合,采取自主调研、委托调研、联合调研、配合调研等多种方式,重点对统筹城乡发展、有条件农民进城、国有农场分离办社会等问题进行调研,配合国务院综改办研究推进小城镇和农村新社区建设的政策措施。每个市也要选择1—2个调研题目开展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力争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指导基层工作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办法,为推进全省农村综合改革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适当时候,组织市区综改办负责同志到外省学习考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七、适应农村综合改革形势需要,充实和加强综改机构队伍建设

英德市教育局2012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篇3

一、组织召开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会议

8月20日至21日,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在山东烟台召开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2006年以来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情况,深入分析了当前改革面临的形势任务,安排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提出必须进一步加大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力度,围绕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保障农村公共利益等方面大胆探索,力争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

二、继续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一)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这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历时八年,由点及面扎实推进,已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各地坚持在试点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在执行中完善,积极探索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权组织架构的有效形式,推动了乡镇政府由管理型为主向服务型为主转变,精简了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初步建立了精干高效的乡镇行政体制,改革了事业站所管理体制,创新了基层政府管理,切实加强和巩固了农村基层政权。

(二)农村义务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864亿元,进一步巩固完善和调整保障机制的有关政策措施,全国目前约有1.2亿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和教科书费,中西部地区有1333多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获得资助,农村中小学日常运转经费得到有效保障。中央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专项资金180亿元,安排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资金45亿元,安排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专项资金12亿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县699个,并有13个省份461个县开展了地方试点,受益学生达3000多万,中央财政2012年下达了补助资金151亿元。

(三)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继续指导督促地方进一步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继续推进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强化乡镇财政管理,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进一步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健全对地方的激励约束机制,中央财政2012年预算安排奖补资金1075亿元,加大了对基层财政的财力倾斜和支持力度,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基本财力保障水平,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全国确权集体林地27亿亩,占集体林地总面积97.7%,发证面积25.78亿亩,占确权林地的95.5%,8949万农民拿到林权证,累计调处林权纠纷110多万起,基本落实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权。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在辽宁召开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暨林下经济现场会,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扶持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着力推进林权管理服务工作,为林业发展搭建服务平台。

三、扎实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年初,召开了全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视频会议,全面部署启动了“规范管理年”活动,下发了《关于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规范管理年”活动的通知》(国农改〔2012〕9号)。经过各地共同努力,逐步规范了民主议事、规划编制、政府投入、制度建设等方面工作,研究制定了考核评价办法并组织实施,完善了信息监管系统,加强了督导检查,确保奖补工作取得实效。据统计,2012年各级财政共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647.83亿元(含兵团、中央直属垦区),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安排218亿元,比上年增长36%。2012年全国有3007个县(含兵团、垦区)、275539 个行政村开展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覆盖全国45%的行政村。各类财政奖补建设项目共37.42万个,其中村内道路项目18万个,村内小型水利项目9.8万个。

四、稳步推进清理化解公益性乡村债务工作

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债工作,全国累计偿还农村义务教育债务974亿元,惠及农村债权人约280多万人。中央财政累计拨付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补助资金407亿元,其中2012年拨付22.3亿元。农村义务教育化债工作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推动了农村教育健康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全面部署了清理化解乡村垫交税费等公益性乡村债务试点工作,研究完善化解乡村垫交税费债务中央补助办法,中央财政拨付了18.7亿元补助资金,鼓励和引导地方积极统筹化债。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研究提出化解普通高中债务的综合性治理措施和工作方案。

五、启动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

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7月6日,工作小组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选择河北、山西等10个省份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力争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在调查研究和反复沟通协商的基础上,工作小组分两批批复了10个试点省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方案。中央层面着重主导启动了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中央财政研究制定了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奖励资金管理办法,下达了2012年奖励资金9亿元。

六、部署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

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3月15日,工作小组下发了《关于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农改〔2012〕4号),确定在辽宁等8个省份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并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国开展改革试点工作。在新疆和内蒙古分两次召开试点省份座谈会上,研究部署和推动改革试点工作,征求地方对中央财政奖励办法的意见建议。工作小组会同有关部门逐一审核批复了试点省份的实施方案。中央财政制定出台了地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奖励资金管理办法,下达了2012年奖励资金8亿元。

七、加强乡镇财政指导和村级经费保障工作

7月18日,财政部、中央编办、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的意见》(财农改[2012]1号),对健全乡镇财政机构、加强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举办了乡镇财政干部培训班,召开部分省份座谈会,推动乡镇财政机构队伍建设工作。继续认真做好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工作,11月13日,财政部会同中央组织部、民政部上报党中央、国务院《报请审批发布关于当前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情况的通报的请示》(财农改[2012]3号),拟对当前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情况进行通报,督促地方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

(作者系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宗宇翔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 篇4

我镇地处监利县西部,拥有版图面积144.4平方公里,第二轮承包耕地面积101906亩,总人口70265人,其中农业人口60889人,农业户数14460户,农业劳动力31762人,辖38个行政村,362个村民小组,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398元。

一、综合配套改革情况

1、精减机构和分流超编人员。我镇现有班子成员9人,机关工作人员51人,乡镇行政机关人员编制按监办[2004]17号文件规定做到定编、定职、定岗,并将完成竞争上岗及分流工作情况在网上公示,镇机关不存在编外借、聘人员。镇机关按规定只设置了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财政管理所(现有在岗职工15人)。

2、合理设置县直部门延伸派出机构。根据监办发[2002]48号文件,我镇属县垂直部门管理的单位仅国税、地税、工商、土管、交通、派出所、法庭等七个延伸派出机构。撤消了企管会、文化站、教育组、水产站、林业站、农机站、房管所、环保站、物价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所等十家单位。我们对县直部门延伸单位,一是抓好编外人员的清理,按政策一个不漏的清退到位。二是对编内人员一律实行竞争上岗。例如:交通分局原有16人,通过竞争上岗,现在只9人在岗。国土所原有职工12人,通过竞争上岗,现在只有5人在岗。对编内所有下岗人员按政策予以妥善安置,主动分流人员每月按基本工资的70%发放生活费,竞岗分流的落岗人员,严格按基本工资的60%发放生活费,目前,各单位运行正常。

3、对涉农转制单位的人员实行基本养老保险。我镇转制单位涉及到水管站、兽医站、农技种子站、城建所、文化站、水产站、林业站、计生服务站共8家。实行转制后。原有的77人都参加了养老保险,切实做到了应保尽保。

4、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一是政府与各服务单位或个人签订了规范细化的服务合同,明确了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二是实行定期考核细则,严格按合同中的方案对各服务组织或个人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必须由群众代表签字才能认可。三是按合同足额兑现“以钱养事”资金,不克扣,不挪用。四是对“以钱养事”资金管理制定了实施细则,严格按合同规定兑现。

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

1、实行了农村中小学校经费“校财局管”的管理体制,并建立了初中、小学两个核算点。即:**镇初级中学义务教育经费初中核算点,**小学义务教育经费小学核算点,配备了专用电脑及软件设备。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集中支付”原则,按时足额支付公用经费、危房改造经费,将资金直接拨付到学校的相应账户,保障了我镇中小学春秋两季开学正常运转。2009年,春秋两季共拨公用经费334.1万,校舍维修费182万元,贫困住宿生生活困难补助18.2万元,共补助初中贫困学生188人,贫困小学学生82人,初中人平每年750元,小学人平500元。2、2009年,我镇春秋两季开学严格按省物价厅、财政厅、教育厅的收费文件标准执行。只代收了作业本费、非免费教材费,并对此进行了“三公示”,即:收费文件公示,收费项目公示,收费标准公示。全镇中小学制定了在岗绩效工资补贴发放方案,严格按方案

对在岗教师进行绩效考评,按考评等级,按时直接拨付到教师个人工资账户。

3、义务教育经费的拨付情况:拨付标准为小学生每人每年3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500元,此数县财政局已足额直接拨付到了学校账户。

4、“普九”债务:全镇“普九”债务共94.44万元,其中**初中47.35万元,**小学26.96万元,**二小20.13万元。由县财政分期直达债权人个人帐户。

三、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1、严格执行转移支付资金拨付制度。2009年转移支付资金拨付情况:拨付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共计174.64万元,其中农业税附加免征补助资金125.59 万元,转移支付缺口补助资金27.65万元,村干部在职补助11.4万元,离职村干部生活补贴10万元,均已按数全额拨付到村。不存在抵扣、挪用、截留国家转移支付的现象。

2、切实执行“乡财县管”制度。自2005年以来,我镇的财政资金全部进县财政笼子,实行按月拨付制度。每月由镇财政管理所编制当月预算计划报县财政局,经审批后按月拨付。

3、按时足额发放村干部工资。年初由镇政府行文,根据村的规模大小,定编、定员、定报酬,发放标准与工作绩效挂钩,年终考核评定等级按数发放到人。

4、不折不扣落实五保户的供养经费。按照省、市、县的规定:集中供养的73人按人平1800元,分散供养的67人按人平1525元,每年分期拨付给镇福利院或以“一本通”发放到人。

四、农村税费改革的情况

1、规范涉农收费情况。农村中小学、农民建房、计划生育、务工经商办证等收费项目均按政策分项以镇、村为单位进行了公示。多年来,镇直涉农收费部门坚持做到按章收费。没有一例违规收费行为。

2、严格执行税费改革政策。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初,由镇包村干部和财政工作人员一起,将明白袋、明白卡、监督卡等相关资料按时发送到户,让农民群众早吃“定心丸”。2009,我镇农民负担总额195万元。其中:灌溉水费66万元,一事一议筹资81.7万元,村组排水费47.3万元。

3、规范村级筹资、筹劳计划。一事一议筹资、村组排水费和“两工筹劳”,每年年初,村组织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确定筹资项目、标准,报县减负办批准。根据县减负办的批复(一事一议人平15元,村组排水费亩平5元,“投工投劳”劳平10个)执行。不存在乱摊派和乱集资的现象。

4、严格执行党支部对农民的各项优惠政策。把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各项惠民补贴政策足额发放到位,严格按补贴标准执行。2009年良补早稻亩平10元,中稻亩平15元,晚稻亩平15元;直补亩平13.5元;农资增资补贴亩平45.5元,油菜补贴亩平10元,全镇享受补贴资金的种粮农户10306户,实行“一本通”发放,由财政工作人员上门直接送到农户手中,不存在截留、挪用、抵扣的现象。2009年共计发放惠农补贴资金1090.4万元。

5、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2003年税改初期锁定债务时,全镇债务总额为852.8元,我们通过组织村级村级拍卖闲置资产,化转不良债务,压缩非生产性开支,清本降息等各种措施,化解村级不

良债务。到2009年年末,村级债务总额为719.8万元,比锁定债务时净减133万元。近几年来,全镇无一例新增债务和举债搞建设的不良现象。

6、认真落实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年初镇政府成立了工作专班,组织实施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并组织村民代表会议对项目的受益面进行了评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了监督,项目完成后对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合格后报县综改办申请了财政奖补资金,建立了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现已把财政奖补资金拨付到位。

7、巩固和发展乡镇企业。我们通过自身招商盘活了镇棉纺厂和塑料厂等骨干企业,既拓宽了税收渠道,又安置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活跃了地方经济。县级政府和部门未对我镇下达招商引资任务。

8、依托地方经济,适度发展小城镇建设。我镇坚持“以地兴镇、以地建镇”的思路,发展小城镇建设。几年来,我镇小城镇建设被评为全省百强乡镇之一。但一直以来,政府没有向群众收一分钱,更没举债,也没动用过财政资金。

农村综合改革,牵涉面广,情况复杂,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将进一步地查漏补缺,认真整改,使我镇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英德市教育局2012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篇5

——迎接古浪县政府教育督导室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泗水中心学区辖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8所,初级小学2所,教学点3个,小学附设学前班9个,民办幼儿园1所,在校中学生1252人,在校小学生2652人,在园(班)幼儿563人,中学专任教师79人,小学专任教师136人,代课教师10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中学总建筑面积7215平方米,生均5.4平方米,小学总建筑面积11620平方米,生均4.4平方米。各学校建有图书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德育室、电教室、少先队活动室、留守儿童之家、多媒体室等专用教室。小学总藏书4.03万册,生均15.2册。中学藏书2.7万册,生均20册。

近年来,全镇教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重视“两基”成果的巩固与提高,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10年,在省、市教育督导评估中,学校工作得到督导组的一致好评。2011年,“两基”迎国检工作得到省、市、县督导组的充分肯定。全镇各学校教育工作被县委、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授予多项集体荣誉:2009年泗水初级中学团委被市教育局评为“五四红旗团委”。泗水中心小学获武威市委宣传部“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县教育局“质量检测三等奖”荣誉。2010年,中心小学获县委县政府 “教育质量先进集体”,教育局“教学质量二等奖”、“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校本教研先进集体”、“教育工作实绩考核二等奖”等荣誉。2011年,中心小学获县委县政府“教育质量先进集体”,教育局“教育工作实绩考核三等奖”、“优秀英语教研组”等荣誉称号。

二、近三年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依法办学。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制定了“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办学目标,和“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学校和谐持续发展”的总体办学思路。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治教、为人师表、爱生敬业的教风和举止文明、勤奋刻苦、博学善思的学风,追求办学的高效率、高质量、高品味。

(二)改善办学条件,创建特色办学。近三来,学区(校)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资,新修校舍,想方设法改善办学条件。一是争取项目,投资278万元新修了中学学生公寓楼,学生食堂和厕所,硬化学生主要活动区和路面1300平方米,解决了900多名住宿生的住宿困难;争取危改项目拆除了上四坝完全小学D级危房,投资47.2万元新建校舍519平方米;积极争取侨爱心捐助项目,投资24万元修建三坝小学;争取大唐公司捐助项目,投资4.8万元修建铁门小学校门及一栋教室。2011年,以“两基”国检为契机,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5222平方米,争取资金120余万元,修建铁门小学、双塔小学、郑家庄小学校舍716平方米,铁门小学围墙80米。二是采用学校买一点、师生捐一点、部门帮一点的办法,中学购置书柜24个,图书 4200余册,接受县级单位捐赠图书和师生自捐图书8395册,小学自购书柜45个,图书7000余册,接受民政局等单位捐赠图书6814册,师生自捐图书1166册,充实各校图书室,使中小学图书量达到“国检”标准。三是倡导中小学师生积极开展教具、学具自制活动,中学共收师生自制教、学具305件,小学共收自制教学具1255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体育等学科教学器材。四是积极倡导学校以创建校园环境建设示范校为突破口,狠抓校园“四化”建设,以“重视绿化,合理硬化,凸显文化,保持净化”为基本原则,精心设计,全盘统筹,近三年,在校园内有计划地种植松、柏、槐、柳等风景树5700余株,硬化校园1.9万平方米。按照县上提出的“三精五性”的要求和校园文化“校本化,本土化”的理念,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各校以国学经典和师生校园生活剪影为载体,精选图片,锤炼内容,凸显主旋律,全学区共制作悬挂校园文化框牌275个,打造校园文化墙48块,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双塔小学、铁门小学、光丰小学、下四坝小学等学校在校园内醒目的地方建设了以经典诗文、诚实守信、立志明德等为主题的文化长廊,凸现了校园文化的特色,更加浓厚了校园文化氛围。

(三)细化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为优化学校管理,凸现管理创新,学校首先是整章建制、规范管理。依据校情,在广泛征求广大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对中小学《教学质量检测奖罚办法》、《学校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教职工考勤制度》、《考试、阅卷规章制度》、《教职工考核办法》等进行了修订,并制订了《教 师作业批改标准细则》、《教研工作细则》等,使其更符合学校校情,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在此基础上,各学校形成符合自己校情的《规范化管理手册》,充分发挥章制的管理效能。学校督促全体教职员工对这些制度严格、认真、不折不扣地执行,从而使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做到了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其次是检查督导,落实常规。原中心小学对所属各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每学期期中和期末进行定期系统检查指导,同时根据具体情况不定期进行专项督査,把“教学七认真”的贯彻落实情况当做督导的重中之重。特别强调教学计划的操作性,教学设计的技巧性,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作业批改的指导性,学生辅导的分层性,评价检测的发展性,教学总结的反思性。一是对学生的作业以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督促,发现和解决学生“做”的问题和教师“批”的问题,不断优化作业的设计与批改。二是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在书写习惯、晨读习惯、听课习惯、按时完成作业习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引导教师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力求上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复习指导抓住知识点,提炼检测点。真正做到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益。在检查中,不放过教案编写的任何一个细小环节,不遗漏作业批改的任何一个错别字,不轻视转困辅导的任何一个小因素,要求全体教师在抓学生的规范书写、抓学生的学习品质、抓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上求突破。每次督査有记载,有反馈,有整改意见和建议,个别问题及时座谈解决,共性问题开会研讨解决,充分发挥了严督和善导的作用。再次是立足校本,以研促 教。中心学区把校本教研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促进手段,贯彻教研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的思想,从多层面开展以研促教工作。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工作细则》,实现了校本教研的常规化和制度化。坚持教研必须服务教学,切实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这一原则,摒弃“为研而研”的病态教研,端正了校本教研之风。二是开展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教研活动。把管理课堂作为教研的主阵营,有针对性地开展入门课、达标课、汇报课、家常课、示范课、异构课、探索课等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视、听、说、议活动,把观察课堂作为校本教研的常规活动常抓不懈。近三年,由中心小学教研室牵头,全体校长带头参与,先后共听评新教师入门过关课94节,听评毕业年级教师汇报课213节,观摩骨干教师示范课47节,点评教师课堂教学诸环节的成败,帮助教师搞教学反思,不断发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走出去,请进来”作为校本教研的充电器,不断为校本教研补充新的能量,倡导“学外不泥,学内不浮”的学习理念。每学期开展一到两次“取经借宝”活动,一方面组织学校领导、课任教师到同乡镇的各学校、到县内的兄弟学校、到县外的知名学校去近距离观摩、感受、借鉴别人优秀的东西,帮助提高自己,另一方面请县内外管理有方、教学突出的校长、教师找差距、谈经验、教方法。把开展各类专题研讨活动,作为广大教师交流的平台和探索园地,通过联片教研、课题攻关、茶话座谈,支招献计等活动的开展,成功地拓宽了校本教研之路,使全体教师人人参与教研,人人在教研中受益,尤其使教师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教研活动方式,解决自己教学中 遇到的难题。三是把校本教研同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夯实教师教学的内功。中心小学提出校本培训应“直接点击课堂”,贯彻“且教、且思、且学” 的培训理念,走“成长——成熟——成功”的发展之路,做到校本培训不脱离教学,实而不虚,培训活动不拘泥于形式,活而不僵,真正促进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四是开展专题系列教研活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每年,针对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差距较大的实情,中心教研室采取第一轮进课堂摸清底细,第二轮安排同课异构寻找差距,第三轮请县内名师和本学区骨干教师上不同类型的示范课,形成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在示范中提供模板,在研讨中促进发展的成长模式。本年,学校深入开展“课堂教学增效年”活动,积极参加“联片教研”活动,以教研活动开展为切入点,全面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学科课堂竞赛,“同课异构”展示研讨,新课程标准学习研读,以及新教师“过关课”、薄弱学科教师“汇报课”、毕业年级教师“示范课”视、听、评等活动的开展,凸现“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效益”的主题,拉开了聚焦课堂教学,倡导课改新理念,探索推广新教法,打造高效新课堂的以研促教序幕。近三年,选派校长、教师参加省级学科教学研讨会32人次,教师参加县级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竞赛,获奖18人次,教师论文、课件、教学设计参加县级以上竞赛,获省级奖6篇,市级奖9篇,县级奖励74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53篇发表在县级以上刊物上。一项科研成果获县级一等奖,市级二等奖,三项市级科研课题已被立项开题,一项省级科研课题成果上报鉴定。第四是奖优罚劣,挖掘潜能。依据《泗 水中心小学教学质量检测奖惩办法》每学期兑现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考核奖惩,该《办法》的诞生走民主之路,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依据质量检测的相关数据贯彻执行。这是管理中理性的东西,反映出管理刚性的一面。与此同时,中心小学在奖惩中充分体现管理的人文性,即柔性的一面。一是走奖罚两条线,不能因罚而否决奖,在同一个人的身上要放大奖的一面,缩小罚的一面。二是制度坚持“重奖轻罚”的原则,奖为主,罚为辅,鼓励为重,鞭策为轻。三是奖惩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经常征求大家的意见,发现疏漏,及时修补,不断完善。四是无论在奖励集体、教师个人还是学生,照顾优秀者,更照顾进步者,关注实力雄厚者,更关注基础薄弱者,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更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有一点光亮必发扬,有一线希望必拓展,把刚性的制度送给觉悟还不高的同志,把柔性的关怀送给正在准备从零开始追求进步的同志,充分调动每一个人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每一个人的潜力。

在教学管理中,学区把检查督导作为过程管理的有效手段,把校本教研作为增添活力的有力支撑,把奖优罚劣作为结果考核的有力措施,三位一体,有效增强了管理效能,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四)拓宽育人环境,活化德育工作。

学校在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充实德育内容、积极研究德育工作规律的同时,重点以拓展德育工作途径为突破口,力求把德育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首先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学校建立了由中心小学、各学校、班、队组成的四级管理德育纵网络和由学校、家庭、村委会组成的三位一体德育横网络,明确了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村委会主任、班主任、家长代表、大队辅导员、班长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可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行成了上下联系,左右配合,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时时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管理格局。其次拓宽德育途径。一是学科育人。把德育寓于学生的各学科教学之中。各学科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深挖教材的德育内涵,把育人有机地融入教书中,使思想教育润物无声。把教育和教学轻松自如地熔于一炉,达到“目的”和“手段”的和谐统一。二是活动育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能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建党节、国庆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的庆祝活动上,组织师生举办“党在我心中”为主题的书画艺术展评、“我爱祖国”为主题的诗朗诵大赛、“和谐社会大联欢”为主题的文艺汇演,举行作文比赛、书信比赛、演唱会、运动会等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参与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春天是植树的大好时机,学校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外参加义务植树劳动,让学生感觉到劳动的愉快,并写好“小树长,我也长,我跟小树一起长”为主题的体会作文;公路旁、街道上处处有塑料袋乱扔,学校定期组织学生拣“白色垃圾”,实施“绿色行动”,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严格升降旗制度,周一举行全校师生参加的升旗仪式,周五举行降旗仪式,同学们通过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演讲活动,自觉增强了爱国热情,从而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三是榜样育人。学校以“典型引路、榜样带动、整体提高”为思路。一方面,我们在德育课内容中,选出古今中外的名人和英雄的典型事迹,让学生学习领会感悟伟人的高尚品质,伟大精神,使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把伟人名人树为榜样,让他们崇高的人格魅力鼓舞自己。另一方面,我们把学校内部的优秀同学,“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树为身边的模范,把这些优秀小朋友身上平凡而又值得学习的东西提炼出来,让全体学生比、学、赶、超,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环境育人。近三年,学校投资投力创建校园环境示范学校,尤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多做文章,力求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营造绿色、书香校园,以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精选书写育人理念新、育人内涵深的校园标语,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改理念。在校园内醒目的墙壁上统一布置张贴名人名言,要求学生学名人、背名言,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让名言、哲理感化自己的心灵。各学校定期更换校园内的黑板报、教室中的学习园地,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时事政策,发挥好宣传阵地的作用。统一定制橱窗,展示学生优秀的学习作业和艺术作品,展示师生的教学优秀成果,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大面积绿化、合理硬化校园,为学生学习提供优美的环境。五是团队育人。学校重视班团队建设,每学期,加强一次班委会建设,使班委会的成员在一个班集体中发挥好学生领导的作用。每学年,进行少先队员入队建设,做好少先队员组织机构健全工作和少先队的任务考核。评选出优秀少先队员和队干部。重视团队具体工作。每年一次的主题队会,完善队会程序、突出 德育主题。在法制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师的指导下班委会开好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六是管理育人。学校每学年都有详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包括周活动安排。根据自己学生实际,每学期都有重点突破的德育内容。中心小学有总的德育工作思路,这样一个有分有总的德育工作计划体系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证了德育工作的有效目标。中心小学定期对计划内容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整改。年终对各校的德育工作进行评估,评选德育工作先进的学校、班级、团队和个人。尤其重视班主任工作,每学期期中组织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把成功的经验向各学校扩散、推广,加强德育科研的指导。

近三年,有64名辅导员被评为镇、县级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17名共青团员被评为镇、县级以上优秀共青团员,366名学生被评为镇、县、市级三好学生,有24名少先队员被评为县级优秀少先队员,208名少先队员被评为镇级优秀少先队员。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一是规范教师管理,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古浪县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等章程,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四治一树”活动,彻底治理教育乱收费、乱订教辅资料、乱办班、节假日补课等不规范办学行为,不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严明工作纪律,严肃工作态度,严格工作要求,严谨治学态度,校风、教风进一步端正。学区靠实教师职称评聘,落实教师考勤管理,不断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二是结合县级继续 教育培训,三年集中培训校长36人次,培训教师767人次,有效促进了校长领导能力,教师教学执教水平的不断提升,并对新教师及时开展岗位培训,历练教学技能,促其快速成长。三是学校积极开展教师校本培训,尤其对新教师、薄弱学科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视、听、评,“六项”技能训练和竞赛等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校本业务培训,有力促进全体教师的成长和教学水平提升。中小学共培养县级名校长3名,市级骨干教师9人,县级骨干教师13人,镇级骨干教师63人,镇、县级青年教学能手11人,教坛新秀21人。7名教师被评为市、县级“园丁奖”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17名教师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教师参加各类教学评优活动获县级以上奖励276人次。153名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县级以上指导奖。

(六)关注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每年开学初,镇政府对起始年级的适龄儿童发放入学通知书,适龄儿童及时报到入学,对不同原因辍学的学生,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科任教师组成工作小组,深入学生家庭,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使学生返校学习,控辍保学工作落到实处。

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近年来,各学校质量意识不断加强,质量氛围日益浓厚。得力的管理措施和有效的教学方略极大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标准开足开齐所有科目,想方设法克服师资专业水平限制的困难,加强小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中学历史、地理、生物等薄弱学科的教学。学校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阳光体育运动,适时组建声乐兴趣小 组,舞蹈兴趣小组,英语口语兴趣小组,书画兴趣小组共50多个,以开展兴趣活动为抓手,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在2010年、2011年,省、市、县督导检查中,学生兴趣小组活动现场展示得到了督导组的充分肯定。学生参加全国小学生英语能力竞赛,获奖173人次,参加全国中学生数、理、化、英语竞赛获奖97人次,每年,中小学选送80多个文艺节目,参加全镇元旦、六•

一、国庆等节日的庆祝活动。师生书画、手工艺术作品4253件在校内墙壁和专用教室中展陈。

团队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在每年庆祝“六一”儿童节之际,学校举行隆重的建队仪式,不断纳新队员。中小学不断加强团队工作,充分发挥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本年,学校积极开展“讲真话、献爱心、懂感恩”系列活动和“讲科学,反邪教,扬正气,树新风”主题活动,培养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符合当代青少年身心发展、认知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营造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近三年,有64名辅导员被评为镇、县级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29名共青团员被评为镇级以上优秀共青团员,134名学生被评为镇级、县级、市级三好学生,有24名少先队员被评为县级优秀少先队员,208名少先队员被评为镇级优秀少先队员。

在县妇联的大力支持下,中心小学建设有一所留守儿童之家,共有留守儿童26名,爱心妈妈12名,爱心妈妈利用工作之余给留守儿童辅导学业、带领他们锻炼身体,通过谈心交流的方式疏导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把爱心、温暖和责任及时地送到留守儿童的心田,有效 保证了留守儿童正常的学习、生活和成长。

学生学业成绩大幅度提升,“学困生”得到了有效转化,原中心小学在县级毕业年级质量检测中,连续五年位居全县前列,初级中学的中考成绩逐年提升。

本年,在全面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4月9日,全学区学生营养餐计划正式启动,学区召开了启动会议,各学校按照营养餐计划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加强设施建设,规范发放流程,注重用餐指导,安全、卫生、健康、有序地为学生供应了营养餐。

(七)狠抓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学区、校始终坚定不移地把学校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一是中心学区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各学校成立了相应机构,明确了相关人的具体职责,制定了安全应急预案。二是每年联合工商所、派出所等单位排查打击学校周围的网吧,整治学校周围小卖部不安全食品的出售。三是组织专门的工作小组深入各学校及时排查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工作的实效性。四是各学校都聘请法制副校长,每学期为师生做法制专题讲座,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五是要求学校对学生定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安全教育内容进课堂。六是加强学校的路队管理护送制度,确保学生放学回家的交通安全。2011年,学校进一步强化安全工作措施,针对308公路沿线的双塔小学、铁门小学、中心小学(本部)学生过路的安全隐患,学校一方面加强了放学路队护送制度,增大了教师在十字路口的执勤力度。学校给相关部门打报告,请求在重点路段设警示牌、斑马线、减速带等。相关学校在双塔丁字路口、泗水街十字、铁门小 学门口自设交通警示牌。及时对学校电路进行检查更换,做到安全用电。换新消防设施,加大门卫执勤力度,切实做到安全工作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11月份,学校积极开展了安全“六个一”活动,真正做到安全教育进课堂,安全工作常规化。近年来,无一起学校责任范围内的安全事故发生。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打算

从目前现状来看,全学区还存在以下困难:

1、初级中学校舍紧缺,功能教室短缺,存在一定数量的超大班额班级。

2、上四坝小学、下四坝小学的土围墙年久失修需要拆旧新建,其他学校的土围墙也急需维修。

3、教师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影响部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4、音、体、美学科的教学还相对薄弱。

5、2011年,经相关部门评估验收,停办了4所不具备办学条件的民办幼儿园,本学期,大部分幼儿纳入小学学前班,但各学校校舍短缺,师资紧张,学前教育急需加强。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加以解决,以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工作方针,明确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推动学区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1、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全学区教育最基础的工作来抓,着力于现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训培养,促进他们的专业化发展与成长,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全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2、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将进一步树立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并完善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激励竞争机制,鼓励学校办出特色,教师彰显亮点,花大力气加强督导、教研、电教队伍,充分正视质量的全面性和全体性,以教学的高质量促进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

3、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按照“合理硬化,精心绿化,凸现文化,保持净化”的校园环境建设要求,积极打造一校一品,创建一批市县级校园环境示范校。

4、进一步维护和谐稳定。学区(校)领导班子将进一步优化工作方法,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自觉廉洁自律,率先垂范,团结带领全体教职工维护教育良好发展大局。

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工作情况汇报 篇6

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3月16日

2012年是我县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第四年,也是列入民生工程的第二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皖政[2009]90号)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精心谋划,密切配合,进一步扎实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事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职能

负责拟定试点方案和有关政策文件报领导小组研究;根据乡镇上报的项目,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和专家进行论证审核后,编制全县项目计划下发各乡镇;组织对全县已完工项目的核查验收;督促已完工项目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开展监督检查;组织一事一议工作总结和考评。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前三年一事一议工作开展情况

2009年,我县开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三年来,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取得显著成效。全县共申报审批一事一议项目1442个,完成项目数1313个,总完工率达91.05%,其中:2009年申报审批项目356个,完成项目数264个,完工率74.16%;2010年申报审批项目498个,完成项目数469个,完工率94.18%;2011年申报审批项目588个,完成项目数588个,完工率100%。完工项目获得财政奖补资金3637万元,其中:2009年奖补资金696万元,2010年奖补资金1306万元,2011年奖补资金1635万元。

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开展,有效带动了农村投入,调动了群众开展村级公益事业的积极性,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方便了群众,扩大了基层民主,融洽了干群关系,完善了公益事业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对2011一事一议工作进行考评。新年伊始,县综改办组织了县纪委及成员单位相关人员,分成两个组,于2012年2月1日至4日,对全县2011一事一议工作进行考评。考评本着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查资料、实地检查样本、实证评分等方法进行考评。

从考评情况看,各乡镇积极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全县有10个乡镇项目完成率达100%,其余的乡镇项目完成率也均在90%以上,认真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大溪河镇高标准、严要求、亮点多,得到了上级领导好评;武店镇启动早、速度快,率先完成建设任务;红心镇严把工程质量关,有不少项目超标完成;小溪河镇、总铺镇项目多、任务重,采用三天一调度每天一汇报方法,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府城镇、黄湾乡严格程序和日常管理,及时拨付项目建设资金等。在考评中获得先进的单位,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将按考评办法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考评发现,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部分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二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拨付迟缓。三是项目建设监督有缺位。四是档案材料不完备。五是宣传工作不到位。各乡镇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对照考评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整改,狠抓完善,要严格程序,规范管理,高标准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把好事做好做实,造福百姓。

三、当前急需做的重点工作

(一)召开2012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会议。总结2011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对考评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重点部署2012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进一步提升日常管理水平,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二)积极开展2012年项目申报工作。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2012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各乡镇要早谋划、早动员、早部署,认真开展2012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工作,力求早安排、早落实、早完工。一是严格项目申报程序。项目申报严格执行村级申报、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的项目审批流程。二是明确资金申报标准。今年,我县加大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投入,奖补标准由以前的按受益群众每人奖补25元提高到30元,要做好项目申报材料的相关数据调整。各乡镇、工业园区上报的项目受益人口不得超过本乡镇农业人口总数。三是项目申报时间。以一事一议5年规划为指导,精心组织,科学谋划,组织各村紧密联系当地实际,认真做好2012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工作。从即日起开始申报,做好申报项目施工前等三次拍照留存工作,及时上报综改办。3月底前全面完成项目申报工作,逾期不报,任何项目不予受理。

(三)做好申报项目的审核审批工作。乡镇将项目上报后,综改办及时组织农委、交通、水利等部门对申报项目和筹资筹劳方案进行复审,对投资额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要组织相关部门深入项目现场查看,审核通过的项目和筹资筹劳方案,报县政府审批同意后逐级下达。

英德市教育局2012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篇7

——新邵八中2012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汇报材料

○新邵八中校长:苏立祥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是教育人、挽救人、改造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系统工程,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是为教育教学工作保驾护航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我校从一开始就把这项工作列为全校各项工作之首,以“保校园平安,促学校发展”为目标,坚持依法治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创建平安校园列入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取得了预期效果。

多年来,我校师生员工遵纪守法,教育教学秩序井然,无违法犯罪及其它治安事件发生,营造了一个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优良的育人环境,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我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为营造安全、有序、良好的育人环境,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我校建立了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并指导,以专职安全保卫人员为中心,以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全体班主任为主体的综合治理工作网络,对学校安全工作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做到责任层层落实,信息及时互通反馈。

二、制度保证,措施到位。

1、建立综治、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由学校校长室负责,将综治、安全保卫工作列入各有关处室的目标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2、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学校与各处室和班主任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将安全工作作为对全体教职员工尤其是班主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3、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改进充实有关条款。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安全检查等规章制度。严禁组织学生从事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性活动,严禁教师个人私自带学生外出;因教育教学工作需要,需在校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确保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4、实行学校行政领导挂牌值班制度,学校行政领导在值班时间内,要坚持巡查校园,注意检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依托现代科技,实现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学校强化综治力量,从邵阳市保安公司聘请了7名保安,将他们安排在门卫、科教楼、男女寝室等各个重要区域,实行24小时巡视制。各种消防器材、防盗

二 门窗、报警器一应俱全。同时,在所有教室和校园重要场所的关键区域安装了摄像头,形成了全方位的安全防范体系。

三、强化教育,常抓不懈。

我校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注重培养广大师生的安全文明意识。我校在安全教育方面,主要开展了如下活动:

1、安全教育内容丰富,做到全面化。

安全无小事,抓好安全工作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针对中学生特点,就当前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校全面加强安全教育,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法规教育、教室及课间活动安全教育、体育课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食品卫生教育、防溺水安全教育、火灾的预防与自救教育、用水用电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害安全教育、自护自救教育和健康教育等,通过安全法制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的意识。

2、加强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和守纪的自觉性。

⑴利用晨会、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等时间,组织学生系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安全工作常规》等,并把《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张贴到每班教室,使每一位学生都清楚自己在校学习、生活、活动的要求与规范。

⑵继续推行“潜质生教育”机制,并与学校的全员育人制度相结合,明确教育责任人,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稳定他们的思想情结,增强学习、守纪的自觉性、主动性。

三 ⑶本学期学校把11月定为“安全教育月”,并与期中学风纪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宣传教育、自我剖析、自我小结、限期整改等方式,及时纠正了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稳定了班风、浓厚了学风,优化了校风。

⑷抓好“三育人”活动。通过学生参与劳动、服务、管理,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服务的重要、管理的难处,给学生提供一个道德实践和体验的平台,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健全他们的人格。

3、拓宽了信息渠道,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⑴通过“校长信箱”、“心理咨询”信箱,特别是值周班等诸多形式,收集信息、解答疑难。

⑵组织督促好班干部填写班务日志,及时了解各班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教育和管理的针对性。

⑶在全校范围内,定期进行矛盾纠纷的排查,并及时进行调解。

4、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做到经常化。

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在各种场所,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坚持做到经常化、形式多样化。

①、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班主任应把安全教育作为每周班会课的必讲内容,各科任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

②、建设好校外德育基地。学校坚持“走出去”的方针,每年组织学生到邵阳市松坡公园、毛主席老师张干先生故居、新邵县雀塘镇敬老院等德育基地进行学习,增强爱国和尊老敬老的优良品质。

③、开展突发事件紧急疏散演练活动。通过训练提高了广大师生的

四 安全意识,增强了全体师生在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自我救助、逃生和应变能力。

④、举行“远离网吧,拒绝毒品”签名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签名,教育学生远离网吧,拒绝毒品。

⑤、举行法制与安全报告会。通过法制与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养成懂法守法的自觉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如交通法规等),保障自身安全。

四、着力突出家庭“细胞”创建, 推动了平安校园建设纵深发展。为动员全校广大师生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工作,努力建设“平安”、“和谐”、“发展”的和谐校园,根据县委县政府及县综治委的有关文件精神,校党总支、校工会、校综治委决定,自2012年9月开始,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星级平安家庭”建设活动。经过海选推荐、互评、初评、复评和评审小组审核等诸多环节,共评选出朱元瑛、龙寄民、颜宇新、谢雨萍、黄友初、曾捷先、陈国基等10户“新邵八中星级三星平安家庭”,并张榜公布。

五、重点部位,加强防范。

学校定期进行全面安全隐患排查,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采取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强化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加大安全防范力度,逐步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措施,及时清除隐患,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1、把好门卫安全第一关。学校加强对门卫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来客登记制度,在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时间内,外来人员须与受访人员联系并经受访人员同意后才能进入校园。

2、做好夜间值班工作,加强夜间巡逻,保障校产安全。对学校重

五 点部位落实物防、技防措施,安装防盗门窗、报警器、摄像头等。

3、重视消防工作,教学楼内设置了消防通道,各专用教室和相关通道都配置了灭火器材。近年来新添3万余元的消防器材,基本达到上级有关要求。学校成立了义务消防队,还请来县消防大队的教官来我校为师生进行消防知识讲座。与各班、各处室、食堂等签定消防有安全责任书。

4、做好学生的饮食饮水安全工作,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从未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加强对学校食堂和学生宿舍的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定期对食堂和学生宿舍进行安全卫生工作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总务后勤人员及时对学生的活动器械、电路等进行检查和维修,消除安全隐患。

六、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工作。

1、对学生进行预防犯罪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树立学生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2、将法制教育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尤其是通过政治课和主题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

3、做好学生不良行为,如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偷盗,有意破坏公物,进入营业性网吧等行为的专项整治工作。

4、加强学生的考勤工作。

5、重视对极少数学生在校外租宿的检查工作。

通过多年来不懈的努力,我校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几年来,我校先后获得湖南省安

六 全文明校园、湖南省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基地、湖南省模范教工之家、湖南省厂务公开先进单位、湖南省园林式单位、邵阳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邵阳市安全文明校园、邵阳市无邪教优秀单位,邵阳市模范教工之家等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县综治先进单位。荣誉只能代表过去,在学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方面,我们还将不断探索总结,学习并借鉴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不断改进我校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力争使学校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再跨上新台阶,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新邵八中

2012年11月20日

英德市教育局2012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篇8

总结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l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潘津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稳农、兴牧、强林果、引项目”的基本思路,突出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各项工作均取得新的进展,有力促进了跨越式的发展。

半年实现乡内生产总值1026 3.08万元,比同期增长12%。一产收入4719.17万元,比同期增长7.39%,二产收入1647.96万元,比同期增长7.89%,三产收入3895.95万元,比同期增长20.17%,其它收入7764.5万元,比同期增加12.5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618元,比同期增加395元。

一、基本情况

我乡现辖7个行政村、一个矿区管理委员会,总人口2.49万。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万亩。农作物实现一年多熟,农业灌溉用水主要依靠皮里青河、潘津渠、库克赛依渠和北支干渠。大力发展陆地蔬菜等“万元田”、“千元田”示范田建设工作,全乡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油菜、亚麻等作物,设施农业主要发展温室蔬菜、葡萄等,主要经济林有核桃、苹果、杏等。乡党委、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指导、帮助农民成立了种植、养殖、营销等6个农民

专业合作社,发挥合作社领头羊的作用,以“公司’基地’农尸’合作社,模式稳步发展,促农增收。加快以安居富民和自来水管网改造等为主体的民生工程建设步伐,强化土地整理、巷道通油工程的实施,全力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强化常规农业管理,扩大千元田种植面积,促进农民增收。在保证粮食供需平衡的情况下,推广新品种,引进先进实用技术,种植小麦0.98万亩,玉米2.4万亩,雪菊、土豆、西瓜、熏衣草、草莓等新品种农作物在我乡逐步得到发展,陆地蔬菜从‘‘一年一熟’’发展到“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陆地蔬菜集中连片种植4 30亩。林间套种已深入开展,核桃、苹果地全部进行林间套种,提高了亩单产和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群众的收入。深入做好农机管理,定期组织人员对现有的农机从业人员资格进行审查,农用机械进行审核,严禁无证、无牌人员或车辆进行农机作业,精耕细作面积逐年增加。

一加强设施农业的管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加大对所建温室大棚的后期管理为主,组织人员对已建棚种植技术现场进行指导,突出重点的发展“春提早”、“秋延晚”和特色经济作物,努力实现深冬生产。以北山坡温室设施园艺基地为龙头,重点加强‘‘春提早’’葡萄的管理,2012年30座“春提早”葡萄挂果,并已于近期上市,预计收入达100多万元,计划新扣温室葡萄大棚70座,定植温室油桃28座,育苗10座,其它大棚均种植蔬菜。

--以“林果强乡”战略为目标,突出发展林果业,增加农民收入。

以“一村一品”为核心,加强对已种核桃、苹果等林果业的管理。强化技术服务工作,成立“技术服务队”,全程对乡林果业的发展进行跟踪技术指导,提高林果的成活率和挂果率。三月初,由乡林业站组织由农民参加的土专家等1 0多人,进行为期一个半月时间的果树修剪工怍,共修剪果树1300亩。病虫害防治工作不断加强,加强对果树的防治,森防面积8000多亩。同时,加大对已缺果树的地块补栽工作力度,投入资金近15万元,购买核桃树苗2.5万棵,补栽面积达2500亩。扎实做好老劣质果园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强对老果园的改造,继续组织人员对老果园进行改造,定期进行技术指导,保障老果园改造见成效。

--以建设养殖小区为目标,游牧民定居工程为落脚点,重点发展畜牧业。围绕“抓大户、建小区、强科技、促增收”的发展思路,以万只规模育肥羊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为突出口,加快养殖基地建设,投入900万元在北山坡地段建成占地面积100亩,年出栏肉羊达2万只以上,目前该项目已破土动工。进一步做好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全面解决苏拉宫村牧民定居工程的收尾工作,完善其附属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扶贫奶牛项目工作,争取100万元扶贫资金,分户落实到各贫困户手中,帮助发展经济,现已安排人员到昌吉等地购买奶牛。新增奶牛157头,肉羊杂交6500只。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力度,做好养殖户动物疫病防治的宣传,提高养殖户自我防护能力,疫病防治率达l00%,加大牛羊的改良、冷配工作力度,增加奶牛新购进数量。强化草场载畜管理,组织人员到辖区内草场进行摸底调查,了解草场载畜情况,并依照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收取有关的费用。---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种养殖技能。组织技术干部以“科技之冬”、“科技之夏”活动为契机,深入农户田问地头开展以高产创建、设施蔬菜等为重点内容的农业科技培训,目前全乡共发放宣传资料5000份,开展技术培训班49期,培训人员达32 5 8人次,其中:汉族农民398人次,少数名族农民2860人次,促进了农业生产顺利开展。

---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和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继续做好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工作,协调各村积极砍伐树木、调整施工道路,完成防渗渠56公里,机耕道路砂石化22公里水利建筑物130座;争取到580万元下潘津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现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工程已进入到施工阶段。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全部完成主管网的铺设工程,入户管网已完成80%,以上,园艺场和原种场饮水安全管网延伸工程协调开展。农田水利工作有效开展,年初结合潘津乡春季洪水频繁暴发的特点,筹备防洪物资铁丝2吨,编织袋15000条,片石500方,自筹资金5万多元,加固防洪险段310米,出动人员160人次。渠道清淤230公里,维修水利建筑物9 3座。

---以解决“民生”工程为落脚点,扎实做好安居富民工程。深入做好安居富民工程,落实工作任务,以中潘津村为重点的整村推进工作为核心,将1200户安居富民工程任务分配到三个行政村,并抽调出两名副职领导和15名干部全权负责安居富民工程,目前开工率

达到5 7%以上。竣工率达到11%。同时,加强对安居富民工程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以“一事一议”的方式争取到潘津、中潘津等村的垃圾池、巷道通油等项目,现已进行紧张的施工阶段,初步完成巷道的基础性规划、设计等工程,为保证安居富民工程的整体效果,对每个巷道的水、电、渠以及两旁的绿化工程都进行了统一的安排部署和规划。

---以清理“三资”为突破口,集中整合集体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以清理和规范集体土地为抓手,大力整合现有资源,将集体“三资”进行逐一核实,并登记造册,把集体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群众“一事一议”会议,对外进行招商,提高其利用率,增加集体收入。---劳动保障工作扎实开展,劳务输出初见成效。加强职业技能和就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达75O人次,就业技能培训达350人次,积极与乡外各类企业加强联系,拓宽农民群众的就业渠道,联系用工信息50O条,长期建立用工企业6家,建立用工信息和劳动力转移工作台账,针对苏拉宫庆华工业园、高速公路等征地工作的实施,我乡正在努力协调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积极办理社会保险256户518人。截止目前劳务输出人员达5l00人次,其中:长期务工人员1075人次,通过广泛开展劳务输出工作,人均比上年增收495元。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升农村整体水平。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重点打造潘津村和下潘津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S-作。重点加强以创建州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潘津村的建设力度,在去年安居富民整体推进的集中点,投入330多万元新修巷道铺油道路

9.2公里,水渠近20公里,移电线、电信杆子53根,架路灯64盏,桥涵43座。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以整治环境卫生和农村改厕、沼气等各类项目建设为核心,加强农村道路养护管理,实行领导干部分片负责、一般干部包巷到户制,建立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长效机制。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建立健全了村级议事制度,切实加强了新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现已制定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制定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项目工作扎实推进。以项目带动全乡经济进步,促进跨越式发展,积极协调做好市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我乡实施的学校、卫生、水土保持、皮里青河改道等工程前期工作,保证工程在我乡顺利实施。同时,加强中小企业创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潘津村、邮政所办公阵地、扶贫项目的土地调整等工作。目前,已完成整体的规划、设计前期工作,计划在下半年全面进行实施。为保证各项工程在潘津乡的顺利实施,乡党委、政府专门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制定工程实施进度表,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召开项目工作协调会,解决存在各类问题,保证了项目的扎实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乡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力度需进一步加大,致使个别工作进展缓慢;二是农资价格过高,种植成本增加,农民意见较大;三是与个别业务部门衔接和协调不够,严重制约和影响着重点工程的进展和速度;四是目前我乡缺水严重,严重影了群众正常的生产

生活和富民安居工程的施工进度;五是农民现象堵路严重,潘津公路和苏拉宫村的村级道路环境卫生极差,过往车辆均为重车,严重破坏道路,因车速过快,粉尘飞扬,影响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以上问题,我乡将进一步强化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设施农业、林果业精品园、富民安居、项目等重点工作,全面推动本乡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中共伊宁市潘津乡委员会

上一篇:erp实验报告格式要求下一篇:物业公司清理欠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