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溶镇2010年农村综合改革(精选3篇)
河溶镇2010年农村综合改革 篇1
河溶镇农村综合改革汇报材料汇编 1
河溶镇2010农村综合改革
情况汇报
(2011年3月)
河溶镇位于当阳市东部,与荆门、荆州地区接壤,面积252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9个村民小组,14165户,56266人,其中乡村人口45168人,农村劳动力30335个,耕地总面积10.26亩。2010年,河溶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巩固和扩大农村综合改革成果,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化解村级旧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快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
按照鄂办发电„2011‟12号文件要求,现对我镇农村综合改革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镇机构改革和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运行情况
(一)乡镇机构设置符合政策。我镇按照中共湖北省委(鄂发[2003]7号)文件要求,严格设立机构,严格配备相关工作人员和职数,在班子成员中,设九个党委委员;镇内设四个办公室,分别为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
(二)人员编制配备符合规定。根据当发[2005]3号《当阳市镇处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当编发[2005] 号《当阳市镇处机关工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方案》文件精神,核定镇机关行政编制45人。现实有在岗在编人员37人,全部定编定岗到人,并在市财政与编制公开网在全省实现名制公示,无任何编制外借用、聘用人员。
(三)“以钱养事”新机制规范运行。我镇共有公益性服务主体5个,分别为农业服务中心、水利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动物防疫办公室。其中动物防疫办公室由国家干部兼任主任,其他四个中心分别由中心主任负责,目前,四个中心共有工作人员30人(年初31人,农业中心1人6月病故)。
1、岗位实行竞争上岗。根据省农村公益性岗位设置的暂行办法及农村公益性事业的管理条例,针对改制单位三年过渡期满的状况,2009年初我们在五个服务主体进行了全员竞争上岗(主任由政府考核后先行聘用),除防疫员以外,四个中心共有34人参加竞争上岗,经基础考核、民主推荐、竞职演说等环节共选定了27人到人公益性岗位服务。防疫员也实行了竞争上岗,共有14人参加竞争上岗,聘用11人为防疫员。但在聘用上实行了因事聘请,不与防疫员确定劳动关系,待遇实行因事而定,更充分地体现了“以钱养事”。
2、项目实行合同管理。将农村公益性服务全部发包给五个公益性服务主体,由服务主体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权利、义务、职责、要求等对农民提供公益性服务。2010年1月我们分别与五个公益性服务主体签订了2010的农村公益性服务合同,合同总额为87.49万元。
3、考核实行量化评分。一是会同市直业务主管部门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实施细则,设计了量化考核评分表,由市、镇、村三级进行考核;二是制作了农村公益性服务内容登记表,年终由村进行整体评价后纳入考核结果;三是严格实行“政府埋单、农民签字”的管理办法;四是各服务主体与每名专业技术人员签订了公益性服务项目承包合同,将每名专业技术人员所承担的具体工作进行了明确界定;五个公益性服务主体分别建立服务台帐,对服务对象为个人的严格实行每次签字到人。镇政府对五个公益性服务主体每年进行两次考核。2010年综合考核成绩为:农业服务中
心99.03分,水利服务中心99.17分,文化服务中心99.06分,计划生育服务中心99.27分,动物防疫办公室99分,依据考核评分我们于2011年1月全部兑现了2010服务经费。
4、薪酬实行绩效考核。各中心结合与镇政府签定的《农村公益性服务承包合同》相关内容和单位岗位实际,将考核任务与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并与职工签定了项目和技术承包合同,让每个人明确了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奖惩考核办法,从而增强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年终按照所签订的合同及考核成绩兑现相应的服务报酬。
5、权益实行依法保障。严格要求各中心为职工购买包含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五项内容的社会保险,其集体部分由财政所专帐直达各服务主体。2010各服务主体共为31名职工购买了社会保险,总额达157283.43元,其中集体部分115497.43元,个人部分41778元。在社会保险费总额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99719.6元,其中集体部分69335.6元,个人部分30384元。
6、资金实行规范拨付。一是按照“零户统管”原则,对五个公益性服务主体全部在财政所开设了专户,由财政所进行统一管理,确保公益性服务经费全部用于公益性服务;二是公益性服务经费全部直达服务主体帐户,对于考核中扣出的经费全部结转下年,用于公益性服务项目的开支;三是对各服务主体的经费拨付情况全部在当阳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予以了公示,方便各级部门直接查询。2010年省、市拨付给我镇农村公益性经费88.04万元,2009为87.49万元,没有出现上进下退情况。追加防疫经费5644元(考核奖励),共计886044元。经考核共兑现875436元,结转下年10608元。
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情况
(一)“乡财县管”的财政管理积极推进。
我镇按市财政局安排部署,根据“预算统管、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五统一的要求,镇财政于2007年下半年实行了“乡财县管”。2010年按照相关规定继续实行,目前运行良好。
(二)转移支付资金及时足额拨付
2010年全镇落实农村转移支付资金202.7万元,主要用于解决村干部工资、办公经费和五保户供养经费,结余部分用于化解债务和兴办村级公益事业,这些资金均由镇财政所设立专帐管理,专款专用。2010年底均已严格按政策全部拨付到位,不存在截留、抵扣和挪用转发转移支付资金的情况。
(三)村干部工资及时发放
我镇19个村共有村干部106人(含村主任助理15人),年底根据综合考评,镇核定村干部工资总额878246元,并确定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工资。村根据镇核定的工资总额考核分解到个人,并报镇组织部门审批,然后报财政所办理,为了防止出现村级截留和挪用村干部工资,财政所通过信用社“一本通”存折,将工资直接打到村干部个人帐户上,实现了工资直达。
(四)五保户供养经费按标准到位
我镇五保户采取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两种形式,2010年,全镇共有五保户225人。拨付集中供养资金320400元;分散供养按人平1500元/年的标准,共发放113人计167900元;资金由财政所专管员直接上门发放到人由五保户签收,个别由其委托人签收。五保户供养经费在镇财政所建立专帐,统一管理,规范使用。
三、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情况
我镇农村“普九”债务已全部转入市政府统一解决。2002、2003年两年通过清理共锁定债务2023124元,分五年已全部还清:其中2003年偿还340000元,2004年偿还340000元,2005年偿还340656元,2006年偿还320829元,2007年偿还341831元,2008年偿还339808元。2010年全镇5所中小学没有新增债务。
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情况
(一)完善配套相关措施。我镇在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建设配套措施上,一是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议事机制,遵循“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合理限额”的原则,规范议事程序,明确议事范围,确定限额标准,细化管理措施,正确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二是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主要是:财务公开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资金临管制度;三是建立公益设施管护制度,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明确一事一议公益设施的所有权,落实养护责任主体。
(二)认真落实奖补政策。我镇严格按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责任划分,将“村内小型水利、村内道路、环卫设施、植树造林等村民直接受益的公益事业”,开展一事一议筹资和投工投劳,按人平15元、劳力10个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项目,严格按照“项目规划、项目申报、项目初审、项目审批、项目实施、项目验收、资金拨付”七大程序,来确定国家奖补对象和范围;2010年全镇共申报一事一议项目24个,筹资41385元,筹劳296560个,村集体自筹资金139550元,申请财政奖补资金1795914元。疏通排灌113.5千米,整治堰塘15500立方米,维修村组道路58.9千米。补助资金全部落实到位,没有截留、挪用,违反规定安排使用等问题。
(三)严格组织项目验收。我镇2010年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建设项目都由市、镇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财政、减负办等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在验收过程中,每一个项目都有村干部、村民代表、受益群众参与;验收结束后,每个项目都有由村民代表签字同意的验收报告,上交级项目验收小组。
五、农村税费改革、惠农政策落实情况
(一)及时发放《农民负担及补贴政策监督卡》。2010年,全
镇13990份《湖北省农民负担及补贴政策监督卡》,全部在村干部的协助下由财政所工作人员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
(二)专项治理涉农收费。2010年,我镇辖区内的学校、国土城建、工商、计划生育、公安、卫生防疫等各涉农收费单位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在农村中小学、农民建房、计划生育、务工经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办证等等方面,均按照政策规定收费,没有违规收费行为发生。
(三)规范发放惠农补贴。2010年全镇共发放粮食直补2057909.99元,综合直补 6106502.8元,油菜良种补贴729536.2元,水稻良种补贴1238498.7元,玉米良种补贴243991.2元,小麦良种补贴301358.4元,棉花良种补贴125515.95元。家电下乡补贴11299台,补贴金额3364685.87元,汽车219辆,补贴金额860582.6元,摩托车895辆,补贴金额550876.3元。所有资金均市财政局直接拨付到农户的信用社“一本通”上,各项资金封闭运行,镇级不存在截留、挪用、抵扣资金的现象。
(四)严防农民负担反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全部按规定和要求进行,村级筹资、筹劳都按不高人平15元、劳力10个的规定标准实施,各村组也不存在乱集资、乱摊派的情况。
2010年,我镇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的工作态度,正确理解政策,熟练把握政策、坚决执行政策,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领导,强化监督,规范程序,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我镇农村综合改革各项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2010年无一例向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他部门涉及农村综合改革的各种上访事件。
由于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我镇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及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今后我们将既着眼长远,又注重现实问题的解决;既要为农减负,又要发展生产,努力促农增收,促农增效,不断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
河溶镇2010年农村综合改革 篇2
一、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健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
在2010年试点的基础上,2011年要更加注重工作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在全省50%的村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放宽。根据各县2010年“对村级一事一议的补助”决算金额、工程完工程度和资金拨付文件,组织对全省2010年一事一议完工项目进行资金清算。并逐市县审核2011年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计划,实行“普惠制”和“特惠制”。分片组织现场观摩活动,总结推广好的做法经验,加强县区之间的交流。完善全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方案,建立省对市县一事一议考核制度,参照国务院综改办一事一议操作规程修订我省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一事一议制度建设。依托信息监管系统,实施一事一议项目从申请立项、审核审批、项目建设、检查验收、资金兑付等全过程监控,及时掌握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提供完善的数据查询和报表汇总等,规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操作。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眉县综改办制作的一事一议培训课件。力争用几年时间,使村级公益设施有较大改观、农民精神面貌有较大改变、农村生活环境有较大改善,初步建立“政府资助、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
二、注重调研和培训,在加强对乡镇财政工作的指导上下功夫
按照财政部的分工,综改办主要负责乡镇财政职能定位,机构队伍建设,组织指导乡镇财政人员素质培训、村财乡代管人员和村级财会人员培训等工作。要指导县区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适时做好乡镇财政职能转变,突出公共服务和资金监管,促进乡镇财政由收支管理型向支出管理型、由预算管理型向核算管理型、由维持保障型向服务发展型转变。通过对全省乡镇财政机构人员现状的调查摸底,从乡镇财政机构、编制、人员、培训等方面研究提出《加强和指导乡镇财政管理的意见》。加强乡镇财政干部素质培训,在陕南、关中、陕北分片举办乡镇财政干部素质培训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其在惠农政策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乡镇政府债务化解、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等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三、在全面完成农村“普九”债务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做好“两政”等公益性债务化解工作
按照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对我省化解农村“普九”债务验收报告的要求,商有关处室在2011年3月底前提出整改措施,并扎实做好相关后续工作。在此基础上,继续做好公益性鲜明、与农村干部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债务底数相对清楚的基层政法和乡镇政权建设(简称“两政”)债务化解工作,争取国务院综改办将我省列入全国化解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试点省份。
四、密切关注乡镇机构改革动向,跟踪了解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和人员分流情况
按照着力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2011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的要求,密切关注乡镇机构改革特别是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和人员分流动态,配合做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推动建立精干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陕西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指导意见》要求,配合省编办等做好岐山县蔡家坡镇、南郑县大河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中有关财政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同步研究规范乡镇干部岗位津贴,提高乡镇干部个人待遇,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
五、增加投入,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根据财力状况,省财政继续增加对村级组织运转的投入,逐步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补助标准和水平。根据中办发[2009]21号文件要求,以县为单位制定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管理办法,合理确定村干部报酬标准,完善村干部报酬发放办法,实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保障离任村干部生活待遇,逐步在全省建立起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六、加强调查研究,探索建立上下、内外联动的调研机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围绕纪念陕西省农村税费改革十周年和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做好农村综合改革政策宣传和信息工作,争取社会各界和领导对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视、支持和理解。结合工作实际,经常性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认真研究解决。省综改办要切实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和深度,积极与市县综改办和大专院校、研究机构联合,采取自主调研、委托调研、联合调研、配合调研等多种方式,重点对统筹城乡发展、有条件农民进城、国有农场分离办社会等问题进行调研,配合国务院综改办研究推进小城镇和农村新社区建设的政策措施。每个市也要选择1—2个调研题目开展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力争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指导基层工作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办法,为推进全省农村综合改革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适当时候,组织市区综改办负责同志到外省学习考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七、适应农村综合改革形势需要,充实和加强综改机构队伍建设
河溶镇2010年农村综合改革 篇3
一、组织召开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会议
8月20日至21日,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在山东烟台召开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2006年以来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情况,深入分析了当前改革面临的形势任务,安排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提出必须进一步加大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力度,围绕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保障农村公共利益等方面大胆探索,力争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
二、继续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一)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这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历时八年,由点及面扎实推进,已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各地坚持在试点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在执行中完善,积极探索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权组织架构的有效形式,推动了乡镇政府由管理型为主向服务型为主转变,精简了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初步建立了精干高效的乡镇行政体制,改革了事业站所管理体制,创新了基层政府管理,切实加强和巩固了农村基层政权。
(二)农村义务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864亿元,进一步巩固完善和调整保障机制的有关政策措施,全国目前约有1.2亿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和教科书费,中西部地区有1333多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获得资助,农村中小学日常运转经费得到有效保障。中央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专项资金180亿元,安排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资金45亿元,安排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专项资金12亿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县699个,并有13个省份461个县开展了地方试点,受益学生达3000多万,中央财政2012年下达了补助资金151亿元。
(三)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继续指导督促地方进一步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继续推进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强化乡镇财政管理,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进一步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健全对地方的激励约束机制,中央财政2012年预算安排奖补资金1075亿元,加大了对基层财政的财力倾斜和支持力度,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基本财力保障水平,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全国确权集体林地27亿亩,占集体林地总面积97.7%,发证面积25.78亿亩,占确权林地的95.5%,8949万农民拿到林权证,累计调处林权纠纷110多万起,基本落实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权。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在辽宁召开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暨林下经济现场会,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扶持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着力推进林权管理服务工作,为林业发展搭建服务平台。
三、扎实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年初,召开了全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视频会议,全面部署启动了“规范管理年”活动,下发了《关于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规范管理年”活动的通知》(国农改〔2012〕9号)。经过各地共同努力,逐步规范了民主议事、规划编制、政府投入、制度建设等方面工作,研究制定了考核评价办法并组织实施,完善了信息监管系统,加强了督导检查,确保奖补工作取得实效。据统计,2012年各级财政共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647.83亿元(含兵团、中央直属垦区),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安排218亿元,比上年增长36%。2012年全国有3007个县(含兵团、垦区)、275539 个行政村开展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覆盖全国45%的行政村。各类财政奖补建设项目共37.42万个,其中村内道路项目18万个,村内小型水利项目9.8万个。
四、稳步推进清理化解公益性乡村债务工作
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债工作,全国累计偿还农村义务教育债务974亿元,惠及农村债权人约280多万人。中央财政累计拨付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补助资金407亿元,其中2012年拨付22.3亿元。农村义务教育化债工作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推动了农村教育健康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全面部署了清理化解乡村垫交税费等公益性乡村债务试点工作,研究完善化解乡村垫交税费债务中央补助办法,中央财政拨付了18.7亿元补助资金,鼓励和引导地方积极统筹化债。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研究提出化解普通高中债务的综合性治理措施和工作方案。
五、启动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
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7月6日,工作小组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选择河北、山西等10个省份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力争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在调查研究和反复沟通协商的基础上,工作小组分两批批复了10个试点省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方案。中央层面着重主导启动了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中央财政研究制定了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奖励资金管理办法,下达了2012年奖励资金9亿元。
六、部署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
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3月15日,工作小组下发了《关于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农改〔2012〕4号),确定在辽宁等8个省份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并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国开展改革试点工作。在新疆和内蒙古分两次召开试点省份座谈会上,研究部署和推动改革试点工作,征求地方对中央财政奖励办法的意见建议。工作小组会同有关部门逐一审核批复了试点省份的实施方案。中央财政制定出台了地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奖励资金管理办法,下达了2012年奖励资金8亿元。
七、加强乡镇财政指导和村级经费保障工作
7月18日,财政部、中央编办、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的意见》(财农改[2012]1号),对健全乡镇财政机构、加强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举办了乡镇财政干部培训班,召开部分省份座谈会,推动乡镇财政机构队伍建设工作。继续认真做好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工作,11月13日,财政部会同中央组织部、民政部上报党中央、国务院《报请审批发布关于当前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情况的通报的请示》(财农改[2012]3号),拟对当前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情况进行通报,督促地方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
(作者系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宗宇翔
【河溶镇2010年农村综合改革】推荐阅读:
农村综合改革10-10
扶贫攻坚农村综合改革顺口溜09-01
关于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经验材料10-18
佛坪县2010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能源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