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语文改革

2024-09-04

农村语文改革(共12篇)

农村语文改革 篇1

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状况不容乐观,许多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仍沿袭着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注入式、程序化、一刀切的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单向接受知识,教师把学生的大脑视为一个装知识的容器。教师的教学没有表现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是被动地按照大纲的要求,这正是若干年来,我们的教学实践只见教师不见学生、只见教材不见经验、只见教法不见学法、只见继承不见创新的根本原因。

创新意味着什么呢?就是把知识运 用到未知 的或不同的领域里,从而获得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各种成果。但是,中国的学生却缺乏这种创新创造精神。他们书面成绩很好,动手能力却极差,追其根源,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我们仅着重机械的学习,从多种选择中挑出背诵的答案,而不鼓励创造、思考,只注重以分数看人论事。中国长期以来说实行素质教育,可实际上却走不出以分数论人的这个怪圈。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我们却还停留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上,教师必须先从自身做起,在课堂上实行创新,要打破“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以创新来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去。以下是笔者对课堂创新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多一些自由,少一些限制

在课堂上,教师一直希望学生在座 位上安安 分分,规规矩矩,稍乱一点,脸色便会“晴”转“阴”,不允许学生大声提问、讨论。殊不知,学生受到太多的限制,被动地接受知识,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我认为,在课堂上 可充分给学生民主自由,学生不懂的可随时随地站起来向教师或向同学提出问题、要求。允许学生开展有意义的独立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动手能力。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多一些开放,少一些封闭

在课堂上教学,教师可以 在遵循教 学大纲的 前提下,教学内容不拘 泥于课本。 当今世界 是个开放 的世界,是信息时代。教师可以在加强自身学习的 同时,结合书本的知识,联系实际,让学生放开思想,善于想象,探索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去。布置作业不拘泥于课本,可以开展一些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活动,实现作业内容的开放。

三、多一些创造,少一些模仿

学贵有疑。中国的学生缺乏创新精 神就是因 为不敢于怀疑,不敢于批判。教师给出的问题一般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稍有异议,便是一个大大的“×”。比如,有这么一道题:雪融化后是什么?很多人回答是“水”,教师便给一个大大的“√”,而有一个学生回答是“春天”时,教师便给一个大大的“×”,这是扼杀孩子创新的一个错误啊!雪莱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 远吗?雪融化后便是春天,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想象!要想在课堂上创新,教师就必须打破固定思维,经常提出一些答案不唯一、不固定的有发散思维的问题;组织一些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想创造、敢创造,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敢于怀疑书本、教师及其他人的观点,回答问题有新思路、新观点,说真话、实话,能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四、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

一节课以教师讲解为主,这是中国教育长期以来的一个弊端,也是中国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一个因素。要实行在课堂上创新,我认为必须打破这个模式,教师少一些讲解,给学生多一些讨论。当然,讨论要贯 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讨论经常化,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注重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

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教师都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学生都有自尊,都有一颗敏感、易受伤的心。教师在课堂上批评学 生,只会使学生反感,对学习更加没兴趣,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赞美、表扬,因为在学生心里,教师给予他们的每一个细小的表扬、肯定,都会深深印入他们的心灵。同样,教师对他们的批评、辱骂,也会使他们铭记于心,重者会让他们记恨一辈子,甚至会以行动来报复。请时刻记住一句话:如果你能每天给学生一百顶“高帽子”,那么你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好老师。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关爱后进生,尽量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意见。针对学生的错误和失败,耐心地教导、点拨、鼓励,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禁止一切嘲讽。

六、多一些全面,少一些片面

当今世界需要什么 样的人才 呢?需要的是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的人才。因 此,教师要在 课堂上创新,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也许有的学生重理轻文,有的学生重文轻理,有的学生讨厌体育而喜欢画画,我们要承认学 生间的个 性差异,因材施教,挖掘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可在课堂上教育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和 重要性,让学生懂 得各科对 自己都有益,争取全面发展。

七、多一些有效教学,少一些无效训练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片面追求教学进度和课堂容量。没必要书本上的每一道题都让学生做,然后教师讲。教师可选择几道有代表性的题来讲,然后出相关的题给学生练,当然题不要很多。此外,要改善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艺术,语言精练,点拨到位,组织严谨,减少模仿性、重复 性的学习和训练,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

八、多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按照传统的方法,教师在上课时总是按照书本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去死记硬背。针对这种 情况,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要尽量安排全体学生参与,每一个问题都由学生自己努力解决,每一个结论都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每一项实践活动都由学生自己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此外,要改革当今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教师 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和转变角色,应从某一学科的“专家”转变为帮助学生学习的朋友,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指导者。其次教师的师德、品格要适 应创新教育环境,教师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要适应创新课堂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新,还必须课前备好课,想好上课的思路,只有这样,在讲台上才能挥洒自如,驾轻就熟。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利用当今先进的科技设备,相信这样在课堂上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出大批一流的创新人才。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上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传统模式,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课堂创新

农村语文改革 篇2

新一轮课改以来,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改革措施逐步落实到位,课改新理念亦相继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当全国各地课改热火朝天之时,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农村小学语文课改现状和如何落实新课改两方面进行探索,以求获得一些建设性的结论并求教于方家。

一、关于农村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根据笔者多年在偏远山区教学小学语文的经验得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依然存在许多问题。细细思量,时下农村学校语文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大致如下:

1.换汤不换药,缺乏课堂创新

这种类型的语文教师多数年龄老化,要么是上个世纪“接班的教师”,要么是“民转公教师”。姑且不谈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单就语文教学的模式来看,课前学生预习很喜欢的一篇文章,被教师生硬地分割成“认生字、划段落、写段意、归纳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及背诵、默写”等等程序,学生到了课后便对这篇文章反感之极。教师不顾学生的感受,课后布置大量的抄写生字新词作业的现象依然如旧。

2.花样百出,实效不大

这类语文教师多数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他们接受新鲜事物较快,但毕竟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有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之嫌。课堂上,过于注重形式,表面上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用大量的非语文活动挤占了学语文的时间,结果快乐有余,收效不大,不能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这是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的。至于课外活动,有的目的不明,组织不实,随意性大,时间花了不少,收效甚微。

3.课改意志不坚定,重蹈覆辙

这类语文教师多数是中年教师,属“屋梁上的草,风吹两面倒”。他们在进行新课改理论培训时,听了专家学者热情洋溢的报告后可谓热血沸腾;走上三尺讲台,被应试教育的遗毒侵扰,为了学生考试分数高,避免耳根子清静,便重蹈覆辙,不辞辛劳地讲解,不厌其烦地分析,学生听得昏昏沉沉,如坠云里雾里,不知所获。更有甚者不惜牺牲休息时间,挤占新课改强调的音乐、体育等课程时间,从早忙到晚,弄得学生头脑麻木,逃学厌学事件时有发生。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教师既要面对新课改浪潮地洗礼,又要应付传统应试教育的舆论压力,更要迎接“教师绩效工资”的挑战。上班时间埋头苦干在冗繁的作业堆里,(教学论文 )茶余饭后根本无暇顾及“什么是语感”“什么是语文素养”“什么是大语文观”等新课程改革中理论知识的探究,也不曾思考传统教育模式中倒底该摈弃什么、继承什么、发扬什么,只沉浸在“春蚕到死蜡炬成灰”的奉献之乐中。作为业务指导的教研部门走马观花似地检查,对农村学校教师的这些做法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农村学校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如何落实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农村学校的语文课程改革如何落实,语文教学究竟教给孩子们什么、怎么教,这是一个热门话题。笔者有几点浅见,供同仁们参考。

1.彻实转变观念,深入学习课改理论

众所周知,“语文”指的就是语言文字,语言和文字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学好使用语言和文字的本领,是为了满足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语文学科的特征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农村学校教师只有深入学习课改理论,才能彻底转变教学理念。就拿一些耳熟能详、貌似简单的概念性的词语来说,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就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什么叫语文素养?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什么是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是人们在语文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当然,传统的一些语法方面的,如: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词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以及句式变化等知识,绝不能抛弃。二者要相得益彰,为在语文教学中的课程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应该是人生的一种幸福历程。我们毫无理由为自己课堂上精疲力竭的灌输而自豪。语文课要“实”而“活”。所谓“实”,是学生该学的要学,该练的要练,每一节语文课使每个学生确有所得。哪怕一课一得,日积月累,定会由小进到大进。所谓“活”,除了灵活多样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的脑筋动起来,也就是叶圣陶先生说的让学生“动天君”。这是以往语文课做得不够、不好的地方。有两种教学,一种是使学生越学越愚笨,一种是使学生越学越聪明。我们当然追求后者,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要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学习。什么是最好的.语文课,什么是不好的语文课。

我认为好的语文课有以下特征:

⑴目标定向,落实新课改

①有明确的“三维”整合的目标(新课标的基本要求)。特别是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的目标要十分明确。教学目标不能多而杂,不能若明若暗,否则,教学就会“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②师生共同学习及平等对话,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的语文训练中,在探究、发现中逐渐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尽管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不够,还是要适当拓宽课程资源(包括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

③训练密度要大,效率要高,效果要好。

⑵以人为本,突出新课改

在农村少年儿童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过分自我、目中无人,不懂得关爱他人,为别人着想。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⑶以学定教,彰显新课改

①习得学习方法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习得学习方法,才能逐渐学会学习。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才能适应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小学语文学习方法主要指:识字、写字的基本方法;朗读、默读、诵读的技能;精读、略读、浏览的一般方法;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初步方法;简单的记叙、说明的方法;修改作文的方法。即善于识字,善于阅读,善于习作。我国古人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如,熟读精思,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循序渐进,举一反三;不耻下问,博览多闻;知行结合,躬身实践。叶圣陶、吕叔湘等语文教育家也有许多真知灼见。这些见解先于“课改”提出,又完全符合“课改”的精神。我们要善于梳理,为我所用。

②培养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能力主要包括:独立识字能力;较熟练、规范的写字能力;以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为标志的阅读能力;初步的口语交际能力;写简单的纪实作文、想象作文和常见应用文的能力;在综合性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课上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能力。这里要强调的是:学习方法不应该是教师传授的,而应是学生个体和群体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发现、习得的;语文能力是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反复历练、逐渐生成的。此外,还要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发展思维,特别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小学生要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这是重要的语文学习目标。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主要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查阅工具书及其他资料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勤动笔、常积累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际的习惯。

小学生学习语文有了浓厚的兴趣、良好习惯,学习就有了不竭的动力,学习方法、语文能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会使学生如虎添翼。在学习方式上,要由以往偏重接受性学习转到注重自主的、探究的学习;在学习途径上,要由“课堂中心”转到课内外两条腿走路,课内悟学法,课外求发展。立足课堂,长此以往,农村学校课程改革鲜花盛开,就一定不会是梦想。

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方法初探 篇3

关键词:农村教学;初中语文;教育改革;方法策略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对农村教育的大力支持,我校的教育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但是,教师在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上有些还跟不上教学改革的风潮,与城市初中语文教学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此外,如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使得我校的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不断地增加,而且占了很大的比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校素质教育改革的普及和推进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不符合当前的语文教育需求。下文将针对目前我校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强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工作者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育现状

1.教师对素质教育改革了解不够全面

农村由于信息资源落后,发展也较为落后。教育也同样如此,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相对于较为落后的农村来讲,其普及面与实施力度还远远不够。主要是因为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目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展开教学。新课改的新理念、新思维很难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使教学改革滞后。此外,由于农村发展得比较缓慢与落后,教育的资源也跟不上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学的信息更新也跟不上要求,甚至可能出现教材上出现的新知识是符合时代发展的知识,但是农村的学生与教师却是从未接触过的。这致使我国农村素质教学改革的步伐很难前进,并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2.学生存在的认知差异大

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农村与城市孩子在教学上存在很大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1)学生的生活圈子小。当城市里的孩子开始参加各种学习夏令营、冬令营时,农村的孩子还在帮助家里做农活;当城市里的孩子开始运用QQ、微博、微信等各种通讯软件时,农村的孩子可能大部分连电脑都没有用过。这样的现实差距造成了学生的生活圈子小,使得他们在学习上与城市学生的认知差异较大。(2)缺少家庭教育。隨着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劳动力大多都去了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务工,使得大部分的学生成为“寄人篱下”的留守儿童。在原本生活圈子小、知识信息与社会层面不多的环境下,还缺少了父母教育。这就使得农村孩子的生活更加单调,教育资源更加匮乏。(3)阅历少。由于家庭环境、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学生的知识层面较小,视野不够宽阔,阅历少,与城里的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基本的生活常识与社会知识不够了解,不能够为课堂上的语文教学奠定基础。

3.师资力量不充足

虽然我国一直都在提倡支持西部农村教育,每一年都有大批的人才涌入农村,支持农村教育,这使得我国的农村教育中的师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和,但是依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教学的师资问题。再加之很多支教教师进行支教的时间都比较短,支教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专业水平不足,等他们获得一定的教学经验之后,他们的支教时间也差不多够了,这使得农村教学师资人才的流动量很大,不利于农村教育的稳步发展。且一些具有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开始往城市里发展,以求高职位、高薪水,这就更加速了农村语文教育的师资匮乏。

4.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不高

所谓的语文素养,是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即阅读鉴赏能力、写作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等等。语文素养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提出来的,符合当前语文教学形势的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除了面临上述几个问题之外,另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没有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滞后,教学知识往往局限于书本,拓展性不强。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有些学生就算语文成绩很好,但是语文整体素养却不高,不能够利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

二、对初中语文教育进行改革的策略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农村语文教学的现状是不够完善的,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因此,采取一些相关的改革措施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必要。由以上的问题分析可知,现在农村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引导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地思考与学习,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农村教育跟上时代的发展,实现农村语文教学的现代化、科学化。

1.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但是新课改提出,教学改革要将教学的主体地位转换成为学生,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去解决,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解决的方式和解决的结果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不断地激励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当中可以感受到被重视的感觉,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而传统的“满堂灌”的教授方法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2.重视课外拓展,提高学生文学修养与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语言性的学科,相对于死板的理论知识来说,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对这一门语言的感知力与感受力,即是我们常说的语感。语感的重要性使得培养学生的语感已经成为新课标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拓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励学生多阅读欣赏课外书,增加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潜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多积累语言知识,将生活与语文学习联系在一起,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3.加强教学评价,完善教学激励机制

正确的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仅能够及时地评判和发现教师教学行为当中的不足,从而促使教师改进、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还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及时的评价,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修改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教师的评价方式也多种多样,教师要善于采用合适的教学评价方法来进行评价。比如,当学生在学习上有所进步时,教师要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予恰当的鼓励,以激励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不能够只是对学生进行谩骂或批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犯错误背后的原因,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改正自身的错误。

农村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不仅仅培养了学生最基本的综合素质,对于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实施爱国主义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因此,为实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及教学模式,全面认识新课程的宗旨,从而提高教育改革的速度,使我国早日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

参考文献: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篇4

农村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

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 总的来说不存在智力、能力方面的差异。导致他们语文水平高低悬殊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的熏陶、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教育。农村中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着“先天发育健康, 后天营养不良”的问题。

一、知识面窄。农村中学所处的环境偏僻, 信息闭塞, 资料缺乏, 加之教学内容陈旧单一, 教学方法僵死呆板, 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渠道单一, 知识视野狭窄。表现突出的是学生作文材料匮乏, 内容干瘪。记叙文写人张贴标签, 叙事三言两语, 行文中只是平铺直叙、概括介绍, 不是浓墨重彩、刻意描绘。议论文举例论证无非爱迪生、达尔文、居里夫人和方仲永, 大多是语文课本中出现过的, 此外只得东拼西凑, 只能囿于课本知识有限的空间内飞不起、跳不高。

二、能力低下。农村中学学生语文能力低下较之语文知识的短缺尤为严重。笔者曾对一个班的学生作过一次语文测试。应试的学生大多数听讲不得要领, 抓不住中心, 理不清层次, 说的能力更差。要求根据一个场景自行拟题, 稍作思考后口述一篇观察短文, 结果能精细观察、准确表达、字数在三百之上的寥寥无几, 大多颠三倒四, 无法成篇。更有甚者张口结舌, 全然不能开口, 读的能力参差不齐, 表情丰富、快慢造度、流利准确者也是凤毛麟角。写的能力,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习作与中心明确、形式规范、文通字顺的起码要求尚有不小距离。

三、思维呆板。心理学认为, 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想象力等五种一般认识能力构成智力。思维力是构成智力的核心。农村中学生思维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其思维走向呆板, 他们习惯于模仿现在模式, 未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习过程中, 满足于对老师传授知识的被动接收, 懒于作积极的汲取主动的探求。他们中大多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 很少见到能够跳起采摘果实的“孙行者”。在问题面前, 他们往往表现为唯师唯书, 自我意识不强。总的来看, 就思维力而言, 农村中学生中能举一反三比况类推则算上乘, 至于能够进行发散、求异等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则太难得了。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际。

随着整个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已迈出了步子。先进的教育思想正在确立, 僵死的教学方法正在革除, 语文教学改革中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已受到普遍重视, 破注入、兴启发蔚然成风。更为可喜的是广大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教学改革的方向进一步明确了, 坚定了。投身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的队伍壮大了。然而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际与整个教育领域的改革形势还是不相适应的。

一、认识不一致。尽管教学改革的春风震动了每个人的心灵, 但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这个问题上, 思想并不一致, 认识尚不统一。有人认为, 农村中学生水平低, 学校条件差, 语文教学改革的条件不成熟;有人认为传统语文教学方法老师熟悉, 学生习惯, 领导放心, 考试保险, 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是弃长趋短, 得不偿失。总之, 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必然性, 在农村中学广大语文教师尤其是一些领导者心目中还没有完全确立,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宏观氛围尚未形成。这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起步晚、发展慢、见效迟的主要原因。

二、覆盖面积小。近年来, 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勇于探索锐意创新成就卓著的典型不断涌现。而总体上看来, 埋头语文教学改革探索的人数不多, 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的班级、学校、地区覆盖面积太小。总之, 从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实际来看, 教学改革仅是刚刚起步, 在不少学校很多课堂里, 语文教学改革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仍然安于充当贩运知识的另担小卖, 只想驾轻就熟, 不思别开生面。课堂教学上的公式化、模式化、标签化的倾向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还占据一定地位。

三、路子不端正, 目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问题一是改不改, 二是如何改。从实际来看, 脚踏实地为语文教学改革作出有益尝试的同志不乏其例, 但在如何改的问题上认识模糊, 行动偏颇, 步子不正, 路子不宽的问题也是有的, 少数同志误认为语文教学改革不过是喊几句口号而已, 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愿花大力气作艰苦探索;还有的同志把语文教学改革当作附庸时尚沽名猎奇之举, 赶浪头, 寻捷径, 在他人教学改革中寻章摘句搞花拳绣腿, 作表面文章, 外人看来轰轰烈烈, 其结果收效甚微;也有一些同志认为语文教学改革无非是“阅读课上, 学生多做做, 教师少说说;写作课上, 学生多写写, 教师少改改”。语文课上, 教师既不作难点提示, 方法指导, 也无深入开掘重点讲解, 从头至尾一味要求学生读书, 正如尚未开讲的蒙馆先生那样, 教者不导, 读者无心, 学生口干舌燥, 云里雾里。象这样的“教学改革”, 说得刻薄一点, 确是借“改革”“创新”之名, 行偷工减料敷衍塞责之实。此外也有的同志在语文教学改革中, 无视农村中学教育对象、师资水平、教学条件、学生去向的实际, 跟在别人后头东施效颦, 亦步亦趋, 好高骛远, 急于求成。

农村语文改革 篇5

课题负责人:张贵军

位:周良庄镇周良庄中心小学

科:小学语文

《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改革的研究》结题报告

李酉年

周良庄镇周良庄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要求越来越多,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但是很多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尚未根本摆脱传统教学弊端的束缚,依然存在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静态化运作的不良倾向,课堂上共性多、个性少,钳制多、自主少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压抑乃至异化了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同时,以往应试教育的余风造成学生严重的课业负担,削弱了学生自由、快乐、个性阅读的时空。从长远考虑,这一切都与新世纪我国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要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途径、手段、策略,促进阅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构建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提高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教育智慧水平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转变,凸现学生主体地位,激活封存的记忆,唤醒沉睡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培养良好个性。

确立本课题意在推进语文新课程改革,针对传统阅读教学弊端,回归阅读教学本质,着眼长远,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良好个性,进而促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开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满堂问”、“满堂练”等一些僵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失去了自主性,失去了对学习的激情,使师生之间缺少心灵的沟通。教学内容往往将重心过份集中于对字、词、句语言文字的训练,而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教学方法形式单一,问得多,读得少,缺少“悟”,缺少引导。这就要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为突破口,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途径、手段、策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理清了个性化阅读教学多个层面的关系,并整体构建了带有本土特色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操作体系,如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基本策略、学习环境的构建和流程设计的优化、课堂教学评机制等,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逐步形成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思想和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2、发展性教学理论。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发展性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建立能促进儿童一般发展要求的教学。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既包括智力因素,也包括非智力因素的整个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3、发现教学理论。发现教学要求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和问题的独立探究,积极思考,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是把现成的结论提供给学习者,而是从少年儿童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依靠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问题,使它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4、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以往的知识结构对于现有的学习过程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走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注重差异发展,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和认知能力。

5、有效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学习中心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它强调: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四、研究创新及方法

(一)研究创新

1、在“有效阅读学习”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

2、探索“语文阅读有效学习策略”,着意解决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和学生阅读方法的问题。

3、本研究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在实践中总结语文有效阅读学习的指导与训练策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检索与课题相关的近年来国内外的各种原始文献及学校的相关档案,了解关于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已做的工作,吸取对本课题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用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及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用国内相关课题所取得的成果来丰富我们的研究内容,进行理论基础的搜集和学习研究。收集研习文献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课程标准等,为学生阅读提供正面教材。

2、用行动研究法对理论与方案进行探索、实践。立足于教学班级,通过创办读书角,开展课外读书沙龙,师生共读一本书等多种形式的课内外阅读活动,通过实验前实验后学生语文学习和读书习惯的变化,找到有效阅读指导的方法。

3、案例研究法:进行个案研究,课题组将其多个个性问题总结出共性问题。选取所有参与研究的骨干教师所在班级,以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为研究案例,以便从实践中积累研究成果,形成经验总结。

4、经验总结法。用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定期举行课题实验研讨会,总结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策略、方法及所取得的经验成果和实验研究报告

(三)课题要解决的问题和基本思路

探究适合小学生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方法和课外有效阅读的途径和方法,注重方法指导和情绪体验。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以达到相应的效果:

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阅读有效策略的研究方案;

2、探索一些适合学生有效阅读的方法;

3、汇总参研人员和学生的成果,整理成书面材料;

4、结合实践总结阅读有效途径和方法;

5、得出结论,将阅读有效的策略运用到实践中。

五、课题研究实施步骤、阶段性目标和最终成果

1、起始阶段:2011.8-----2012.1 成果名称: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果形式:论文

承担人:赵玉新 崔秀春

2、起始阶段: 2012.2---2012.7 成果名称: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有效性策略研究 成果形式:论文 承担人:王爱军

3、起始阶段:2012.8-----2013.1 成果名称: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策略研究 成果形式:论文

承担人:李酉年 石增仁

4、起始阶段:2013.2---2013.7 成果名称: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课外延伸阅读活动的策略研究

成果形式:论文 承担人: 张爱彬 张贵军 最终成果:2013.9 成果名称: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改革的研究 成果形式:论文 承担人:张贵军 张爱彬

六、课题的研究实施

(一)展开讨论,创造有利的舆论氛围

我们先后展开了“课内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课外阅读需不需要”、“课外阅读与教学质量的关系”、“课外阅读如何有效操作”等主题大讨论活动。通过讨论,初步解决了教师的思想认识问题,为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舆论氛围。

(二)深入展开课堂阅读教学研究,提升课堂阅读教学能力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也敢于大胆地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采用学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小组讨论,或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2、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强化阅读方法指导。以读代讲,领略语言魅力。教学实践中,我们重预设,更重生成,让课堂跟着学生的需要走,“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多读,读好,细细品味语言。有疑问时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理解深入;品味语言时读,朗读成诵。准确捕捉可读之处,让学生读出感情,采用默读、诵读等方法,采取教师范读、学生范读、跟读、集体齐读等形式,强化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中,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上,随时提醒学生勤动手,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例如,《乡下人家》这篇课文语言朴实生动,清新秀美,拟人化的句子轻快活泼。教学时,卫海琳老师采用了以读为主的教学模式,以“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首先是自读自悟,联想美。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第二步:研读品味,感受美。四人小组一起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第三步:读、背、说、写,积累美。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全班配乐朗读课文,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作者是怎样写出乡村风景的美的?对优美句段,让学生先画出来,说说好在哪里,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这样,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读,读出了自己的体会,领略了语言艺术的魅力,达到了感受“美”的效果。

3、优化课堂训练,读写结合用语文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必须由他们亲自参与和直接体验。而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各种学习条件,给予点拨、激励,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阅读教学的最后环节,结合课文的重点、难点、训练点,抓住时机,精心设计课堂训练,在学生思绪喷薄欲出、欲罢不能之时,引导学生及时动笔写出来,让学生真正有感而发,读写结合用语文。例如:赵卫红老师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她首先引导学生在多次多种形式阅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充分感悟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一心只为他人着想,不顾个人安危来挽救了身患严重白血病的杭州青年小钱的美好品质;然后趁学生沉浸在深深地感动之中的时候,她就因势引导学生“以小钱的名义,给台湾花莲慈济医院的李博士写一封感谢信,表达对李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表达两岸骨肉的血脉亲情。”这样,不仅在写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时,在这一训练中亦给予了学生一个概括、表达的机会,既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给学生创造了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这样的课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迁移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

4、教后及时反思,促进教学不断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积极撰写教学反思。记下那精彩的瞬间,或者那些不够理想的环节处理。在反思中思考,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提升。我们将老师部分优秀反思汇集成册,汇编了《我的感悟》集。

(三)争取家长的配合,切实利用便利的资源

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形成家校互动的良性发展机制。充分利用我校所处的地理优势,积极争取西安市图书馆的支持与帮助,扩大两单位间的合作空间,利用其藏书量大而全的优势,增大学生阅读量。努力为本实施课题研究寻求社会支持。

(四)整合各方力量,排除困难。

1、解决了“无书可读”问题。

(1)发起“建议家长每月至少给孩子买一本书”的倡议。(2)开放学校图书室,指导高年级学生自己去借书、低年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阅图书。

(3)建立学生“班级图书角”——每班成立几个读书小组,每名组员至少带一本读物,实行组内交换阅读,轮流完毕进行班内交换阅读,实现图书数量的增加。

2、解决了“有书不读”问题。

(1)建议家长每天督促孩子在做完作业后读15--30分钟的书(2)学生各自建立一本读书笔记(或阅读记录卡),记录阅读情况。(3)小组长每天上午上课前随机检查1-2名同学的阅读情况并报班主任,班主任利用几分钟时间对学生每天的读书情况做好记录,并进行讲评。(4)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如故事会、朗诵会、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自编小报等;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3、解决了“无时间读书”问题。

(1)严格按省《规范》控制作业量,布置具有选择性的作业,注重实效性。

(2)充分发挥语文课作用,带领学生潜心阅课文,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4、解决了“想读而不会读”问题。

(1)阅读方法指导。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内、课外阅读指导,教给学生选读、浏览、精读、摘读等读书方法,使其初步掌握了读书的方法。

(2)读书笔记辅导。指导学生摘录读物里的精彩语句语段,进行阅读积累;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指导学生写心得笔记。

5、解决了“阅读兴趣单一”问题。(1)不限学生阅读范围,实现课内与课外链接延伸,拓展阅读空间。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提倡 “杂读

(2)实施师生阅读互动、亲子共读工程,增强阅读的吸引力

(五)以活动为载体,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1、优秀推介。编印《书目苑林》,向学生推介优秀图书书目,开展广大教师向学生荐书寄语活动,激励学生好读书,读好书。

2、美文诵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各年级组织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文诵读活动,引导学生读美文、画美文、写美文、表演美文,表达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诠释。

3、读书讲坛。邀请专家学者和学生喜欢的教师,通过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讲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科学知识,介绍现代文明成果。

4、笔记展评。开展读书笔记展评活动,并将班级学生优秀读书笔记汇集成册,编印《我的收获》。

5、百花争艳。开展看图作文、下水作文活动,并将部分学生优秀作品汇集成册,编印《学生习作苑林》。

七、课题的初步成效

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了师生读书氛围。

2、进行阅读方法指导,教会了学生读书方法。

3、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实现了阅读资源共享。

4、课内课外有效链接,拓展了学生阅读空间。

5、引发师生亲子共读,促进了师生教学相长。

6、学习习惯促阅读习惯,强化了学生养成教育。

7、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升了学生文化素养。

8、教中感悟,总结反思,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

9、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10、总结归纳与提炼。结集出版了部分研究成果。

在课题研究的推动下,学校的整体阅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学生的阅读习惯得到了较好的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参与教科研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自阅读课题实验启动至现在,学生踊跃参加省市区各级作文竞赛或其他类别竞赛并屡次获奖。

八、困惑与思考

1、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个体的独特性,使得对课题的研究与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有效深入开展,是我们探究并需加以解决的研究课题。

2、进一步构建更有效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实践中,我们虽然积极探索,但有效课堂阅读教学模式还未完全成型,还需我们进一步探索、总结、归纳、提炼与实践。

3、如何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目前的评价,家长和老师都比较注重学生读的量,而没有更有效的办法追求质和量的结合;如何建立一套定性和定量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也是我们遇到的难题之一。

4、如何进一步有效抓好过程管理。从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效,势必会影响到老师的研究积极性和学生持之以恒的阅读积极性。这些因素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增加了管理难度。

转眼间,研究课题已进入了结题阶段,课题组成员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协助下,取得了一点成绩。回顾这段研究历程,我们深知,为了教育这方圣土,付出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信念化成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本课题研究即将结束,但对我们来说还只是个开始,因为我们的教育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我们将继续努力实践、探索、创新,把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作者:白金声

2、《上出地地道道的语文味》 作者:孙双金 吴琳

3、《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 作者:李明新

4、《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 作者:周兆金

5、《有效教学的研究方案》 作者:顾亚琴、曹雅琴

6、《行走在有效教学的路上》 作者:顾亚琴、季美红

论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 篇6

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策略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水平还是相当低的,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们始终用比较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教学,不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课堂气氛不活跃,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例如,在课堂上,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老师在讲述课文,而学生只是在下面听听,没有自主思考的时间,课堂参与度也不高。所以,长时间下去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就比较死板。导致老师教育方式单一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方面,是由于老师们的教学理念过于传统,且自身素质不高,没有创新意识,所以上课时教育方法比较机械。另一方面,是各学校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大,学校的教育主要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目的,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总是以应试教育的标准来教学。再者,学校通常只会把学生素质不高的原因归结为学生自己不努力,忽视了老师的作用,放松了对教师考核和评价,而且对老师们的评价制度也不是很完善,难以对老师进行严格的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教育方式的滞后。

二、对初中语文教育进行改革的策略

根据上面显示的我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水平落后的现状,我们知道制定一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努力提高教师素质,不断探索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方法,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语文教学。

1.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1)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想学生的成绩不断的取得进步不仅需要端正学生的态度,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更新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努力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说,改变过去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让学生自己思考发现课文中的疑难问题,并且互相之间讨论解答。最后,老师在对学生们讨论出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评价,指出不足,并赞扬他们出彩的部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语感对学习语文非常之重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潜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全面地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多进行写作训练,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少年。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倡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

拥有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对一个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老师要积极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例如,当我们在讲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老师可把学生们分为一个个的小组,在开讲前让学生先品读以下文章,读完之后小组之间按分析、欣赏、练习三步讨论一下课文,并从中找出疑难问题,最后在集体探讨解决问题,从而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课堂,学生便可以不断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2.创新教学形式

(1)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的语文教学虽然都是基础知识,但都是极其重要的内容,而我们的课堂时间又是短暂的,所以老师应尽可能地丰富教学内容,从而使课堂学习效率更高。这就要求老师们不断的汲取知识,增加知识面,提高自身修养。在平时要大量搜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并渗入课堂中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共同交流,从而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而开拓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并懂得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2)加强教学评价

正确的评价在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也同样要重视评价,正确的评价可以激勵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初中生正是价值观开始形成的时期,老师的引导对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非常重要。老师的激励不仅可以增进师生的感情,而且还可以鼓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比如说,当学生某篇作文写得特别好时老师可以说:“啊,你这篇作文写得真好,要再接再厉呦。”这样学生就可以产生自我认可,以后做作业时也会更加的用心自信。然而当学生把某个题做错了的时候,老师们不应一味的指责,而是要鼓励他说:“下次你一定会做对的”。实践证明适当的激励评价,会让学生受到鼓励,从而增强自信,更加努力的学习,学到更多知识。

三、结束语

总之,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不仅是改革农村初中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新课改的根本目的。所以为了给学生未来的发展夯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必须提高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努力制定出科学的教师评估制度,创建先进的教师培训机构,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及教学模式的转变更新,从而适应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为我国的教育革新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明伟.浅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化[J\].时代教育,2008.

[2]王立良.小议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化[J\].时代教育.2008.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篇7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教育改革思想不彻底, 教改氛围不浓

农村教师学习课改思想的主要途径是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往往是上级派工作人员来讲座, 照本宣科地读读相关的内容, 解释一下相关的条款, 结果是广大教师对教改的理解不够深入, 更别说领会思想的精髓了。因此, 对于部分教师来说, 教改只是蜻蜓点水般的走了一下过场, 便又恢复到以前的教学状态。这是农村教改不彻底的根本原因。

(二) 应试教育依然盛行

由于思想问题没能解决, 所以应试教育依然普遍存在。每年期末考试, 从上级教育局到各个学校再到各个班级, 都要给教师或学生排出名次, 这似乎是亘古不变的激励学生和教师的手段。在这种激励和压力下,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普遍侧重应试语文知识的传授, 对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等方面重视不够。这样的教学结果只能是学生会做语文试卷, 却没有语文素养。

(三) 语文教学内容陈旧, 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 农村小学大部分语文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而且只重视记忆型内容, 口头或特色教学内容少, 教学手段也很单一, 通常是教师讲一会内容, 然后让学生读一读课文, 写写字词, 最后做作业, 甚至有的教师认为语文课就是让学生干干巴巴地读课文, 陈旧、落后、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使得教与学都无法收到好的效果。农村小学语文的训练重点只放在反复背诵和巩固语文知识上, 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 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 课堂语文作业仍是课本中的习题或课后生字生词, 不仅形式单一, 而且作业量大, 基本上就是大量的重复抄写, 从而使学生习惯了机械式学习。

(四) 教学硬件、软件设施不全

与城市课改效果相比, 农村小学实施课程改革的效果不明显的原因还在于学校教学资源不足, 硬件和软件设施不能为教学改革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当前, 许多小学的多媒体设施不完善, 还有的学校有多媒体教室, 但使用率极低, 因为大多数教师不会制作课件, 学校也没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师, 计算机缺乏保养和维护, 经常出现故障而无人解决。种种原因, 导致课改中即使教师想设置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也非常困难。比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如果用多媒体教学, 配上画面和声音, 学生学习兴趣肯定会很高, 会使他们一目了然,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是农村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必须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不能再让农村的小学生走在教育的最底层, 因此,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以为应该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二、如何推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 强化教师教改意识, 增强教改氛围

目前, 农村小学教师还有一部分老教师, 大多是由代课教师转为正式教师的, 他们教学认真, 经验丰富, 但教学方法陈旧, 大多是沿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教学套路, 倾向于“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 这显然正是新课改指出需要改革的地方。但由于这些老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已形成多年, 且用起来得心应手, 所以从思想上对新课改很难接受, 在教学实践中也很难有突破性的改变。还有一部分较年轻的教师, 他们从理论上能接受新课改, 可是又不知从何下手, 有的大胆尝试, 可在短期内看不见效果, 有的甚至出现学生成绩滑坡的现象, 种种原因导致教改还没有真正形成便“夭折”了。

要想让新课改在农村小学真正施行开来, 需要增强课改氛围, 相关领导必须给予教师全方位的立体型的培训指导等。比如教师在先期学习理论时, 不仅要把书本上的理论读懂, 而且要开展多层次的讨论, 针对教学现状的讨论或者畅想新课改下课堂的新面貌等, 或者写读书笔记。后期课改实践时, 可以让教师观看课改成功的教学实录, 可以带领教师走出校门去听优质课, 参加教学比赛等, 这样教师从思想到实践都能切切实实感受到课改的浓厚氛围, 也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大胆实施。

(二) 教师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旧有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对于他们来说, 学习知识是能够机械记忆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即可。然而小学语文既是一门基础学科, 又是一门极具个性、极富情感、极易激发和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学科,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新课改下, 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 切莫再把语文教学看成只是抄抄写写、读读背背的过程。我们农村有着丰富教学资源, 只要教师密切联系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 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让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和理解语文。例如, 教师在小学作文课前可以与学生一起谈谈在田间劳动的经历, 如收麦子、播玉米的苦和乐, 喂小羊的真与趣……从而启发学生从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

总之,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是教师永恒的研究课题。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把握课改的时机, 注重自身学习, 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技能, 在教学中克服学习的各种困难,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满足。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崔允漷, 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3.

[2]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 (试行)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 .周胜利.改革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刍议[J].语文教学, 2000.1.

论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 篇8

近年来, 我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水平还是相当低的, 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们始终用比较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教学, 不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课堂气氛不活跃, 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例如, 在课堂上, 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老师在讲述课文, 而学生只是在下面听听, 没有自主思考的时间, 课堂参与度也不高。所以, 长时间下去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就比较死板。导致老师教育方式单一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方面, 是由于老师们的教学理念过于传统, 且自身素质不高, 没有创新意识, 所以上课时教育方法比较机械。另一方面, 是各学校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大, 学校的教育主要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目的, 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是以应试教育的标准来教学。再者, 学校通常只会把学生素质不高的原因归结为学生自己不努力, 忽视了老师的作用, 放松了对教师考核和评价, 而且对老师们的评价制度也不是很完善, 难以对老师进行严格的监督,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教育方式的滞后。

二、对初中语文教育进行改革的策略

根据上面显示的我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水平落后的现状, 我们知道制定一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不断探索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方法, 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 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语文教学。

1. 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1)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要想学生的成绩不断的取得进步不仅需要端正学生的态度, 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更新教师们的教育理念, 努力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说, 改变过去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 让学生自己思考发现课文中的疑难问题, 并且互相之间讨论解答。最后, 老师在对学生们讨论出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评价, 指出不足, 并赞扬他们出彩的部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语感对学习语文非常之重要, 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潜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全面地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知识, 多进行写作训练, 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 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少年。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努力倡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

拥有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对一个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所以,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 老师要积极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培养他们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例如, 当我们在讲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 老师可把学生们分为一个个的小组, 在开讲前让学生先品读以下文章, 读完之后小组之间按分析、欣赏、练习三步讨论一下课文, 并从中找出疑难问题, 最后在集体探讨解决问题, 从而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课堂, 学生便可以不断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课堂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2. 创新教学形式

(1) 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的语文教学虽然都是基础知识, 但都是极其重要的内容, 而我们的课堂时间又是短暂的, 所以老师应尽可能地丰富教学内容, 从而使课堂学习效率更高。这就要求老师们不断的汲取知识, 增加知识面, 提高自身修养。在平时要大量搜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 并渗入课堂中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共同交流, 从而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 进而开拓思维, 提高创新能力, 并懂得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2) 加强教学评价

正确的评价在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语文教学中也同样要重视评价, 正确的评价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初中生正是价值观开始形成的时期, 老师的引导对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非常重要。老师的激励不仅可以增进师生的感情, 而且还可以鼓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比如说, 当学生某篇作文写得特别好时老师可以说:“啊, 你这篇作文写得真好, 要再接再厉呦。”这样学生就可以产生自我认可, 以后做作业时也会更加的用心自信。然而当学生把某个题做错了的时候, 老师们不应一味的指责, 而是要鼓励他说:“下次你一定会做对的”。实践证明适当的激励评价, 会让学生受到鼓励, 从而增强自信, 更加努力的学习, 学到更多知识。

三、结束语

总之, 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不仅是改革农村初中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必经之路, 也是我国新课改的根本目的。所以为了给学生未来的发展夯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必须提高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努力制定出科学的教师评估制度, 创建先进的教师培训机构, 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及教学模式的转变更新, 从而适应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 为我国的教育革新做出一点贡献。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升入, 各个学校也在极力推动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因此, 为了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顺利进行, 老师们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及教学模式, 全面认识新课程的宗旨, 从而提高教育改革的速度, 使我国早日实现科教兴国。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明伟.浅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化[J].时代教育, 2008.

[2]王立良.小议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化[J].时代教育.2008.

农村语文改革 篇9

一、既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也不能放松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

农村中学生由于从小就生活在先天不足的语文环境中, 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一定教给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 并注意运用, 在运用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 学生都得学好。”听和读是对语言的理解, 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对语言的运用, 是输出信息。接受和理解的过程就是人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 语言能力是语文能力的表现形式, 思维活动才是它的内在本质。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那种重读写、轻听说, 甚至认为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唯一途径的观点是失之偏颇的, 不利于语文能力的整体提高。叶老一直强调:“诵习课本, 练习作文, 固为读写之事, 而苟忽于听说, 不注意训练, 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他还打了个十分风趣的比方:听, 就是用耳朵读;说, 就是用嘴巴写;读就是用眼睛听;写, 就是用笔头说。如此说来,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使四种能力不断交叉变换、循环往复, 这样才能促进知识的深化和巩固, 促进学生读写、分析、表达能力的不断提高,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既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又不能忽略老师的主导作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教师“一言堂”、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 课堂气氛活跃了, 学生兴趣浓厚了, 学习效果提高了。但有些老师矫枉过正, 认为既然学生是主体, 那么课堂就交给学生, 其结果是:启发式——满堂问, 问题太多太杂, 学生启而不发;小组讨论——学生知识有限, 对问题讨论仅在浅层次;尊重学生个性——对学生的回答评价过于宽松或模棱两可, 或一味地肯定, 导致学生无所适从。课改后的考试试题和以前相比, 有不少主观题允许学生畅所欲言, 但试题的答案毕竟是有指向性的, 是有一个答题的范围的。如果课堂上学生养成了一种泛泛而谈的习惯, 答题时, 就会信马由缰, 抓不住重点。

可以说, 学生学习的主体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相辅相成的, 是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

三、既重视多媒体的运用, 也要立足课本

在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中, 多媒体的优势是明显的, 它使语文教学的许多内容更加地直观、形象、生动, 将课本上的文字转化为可听、可感、可观的形象, 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习语文,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多媒体用得过多、过滥, 或不是立足于课文, 反而会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一个老师在教学《吆喝》这一课时, 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乡村街头各种各样的吆喝声, 果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兴致勃勃地欣赏了每种吆喝声。老师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接着便邀请学生模仿各种吆喝声, 并说出吆喝的内容。这种做法是重新课改的形式而丢了新课改的精髓。因此, 课堂教学必须把握好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度”, 不能一味地求新求奇而忽略以文为本;另外还要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形式”“接受”与“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仍要作必要的讲解。

四、既要重视写作训练, 也不能放松阅读的要求

1.给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提供时间和空间, 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提高阅读强度, 增强学生语言感知能力。

农村中学生在读书与积累方面是非常欠缺的, 因此,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一是要扩大阅读面, 多阅读一些名著、古诗以及报刊时文等。二是对教材中规定的基本篇目以及语文读本, 指导学生反复进行阅读, 加深理解, 增强分析理解能力, 进一步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背诵是知识积累的必要手段。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背诵新课标规定的篇目外, 还要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名篇。在每学期开始, 我都要求每一位学生设立一本积累本, 进行知识积累;我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检查, 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2.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写作与阅读相结合。其实我们每个人凭直接经验, 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的, 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对学生来说, 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 逸于作文”, 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要多读、读得精, 这样素材、思想、表达等在不知不觉中就储存起来。如, 学完《皇帝的新装》 后可布置学生把它改编成课本剧;学完《项链》可为玛蒂尔德设计一个故事结局等。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读写积极性, 我尝试进行专题读写活动, 即围绕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主题, 如“我的偶像”、“十六岁的困惑”进行讨论、演讲等。在这些活动的推动下, 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不少学生注重了思考, 也重视了摘抄积累。阅读量的扩大, 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

农村语文改革 篇10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不少农村初中教师反映入学新生的语文基础学力普遍较差,大部分新生根本没有达到小学毕业水平,有的甚至还停留在小学低年级水平,导致大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的进度和要求。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如果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不达标,势必影响初高中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后果十分严重。在教学过程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农村小学传统语文教学单调、陈旧,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目前农村小学大部分教师的语文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学,仅仅依靠陈旧的课本内容,严重脱离了教学实际和学科的发展。例如,课堂语文阅读作业仍是课本中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就是例题的翻版,从而使学生习惯了个人操作式的机械模仿式学习。当然,这也和农村小学教学资源不足,硬件、软件设施不全有关。

2. 农村小学语文内容十分枯燥。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只重视记忆型内容,口头或特色教学内容少,农村小学语文的训练重点在于反复训练和巩固课堂知识,能和农村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应用实践很少,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不能真正应用于实际中。

3. 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

而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未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别,“一刀切”的语文教学现象还存在。例如,农村小学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农村学生来说较为困难,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引导他们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策略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对小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因此,引导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法改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转变观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历年来,每学期末由区县或乡镇组织的统一考试,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得高分,让学生死记硬背,把一些大纲不要求掌握的内容也压给学生。广大农村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自觉摒弃片面追求高分的短视行为,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2. 开展多维互动的对话交流教学。

通过对话理解文本,发展文本,激活各种相关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让各种不同视界产生碰撞,给学生以新的启迪。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对话的语文,就是基于民主和平等的语文。在语文课堂上,少的是明显表态,多的是真诚倾听;少的是慷慨陈辞,多的是热情鼓励。这样一种课堂氛围,还学生以“真本性”、“原我性”和“个性”。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将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情、感动融于其中。虽然通过对话也可能一下子得不出什么结论,但换来了学生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则何乐而不为呢?每一节课前的“三分钟说事”中,学生可以就自己当天的事说说,可以七嘴八舌地说,可以自由无拒无束地说,可以高兴地说,可以伤心地说,可以悄悄地说,可以坐着说,可以站着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得到思想的交流,知识的碰撞,激起一轮一轮的思维浪花。

3. 加强注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差异性教学。

农村小学学生的原有素质和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具体教学策略上需要进一步改革教学理念和方法,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有很大的自主权。例如,教师在提出语文教学实践问题和内容之后,要让学生尝试围绕这个问题拟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方式并进行互相讨论,教师则要合理安排课内外的活动时间,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加以耐心指导,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此外,农村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整个班级的语文教学计划。对于学生积极性高、学习资源丰富的班级,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放手让学生学习;对于学习资源暂时缺乏的班级,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学习基础知识,先达到最基本的语文教学要求。

4. 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一些方式。

(1)两人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要在小组内集体讨论,有些简单的只需同桌的两个同学讨论就能完成,这些问题就没有必要整个小组的人坐在一起来讨论了,这时就可以采用两人合作学习的方式。

(2)三至四人一组合作学习

这种方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是课堂中常采用的一种方式。

(3)小组间的合作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是在小组内获得结果的全班交流,是小组成果的升华,它能促进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

5. 实施多元化的评价。

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加以认同和激励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促进教学。评价的准则不应该是唯一的,而应是多元的,这更符合教学本身的客观要求。首先,评价应强调个性化;其次,评价应体现全面性;再次,评价应贯穿到课堂教学全过程;最后,教师对遇到困难、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援。

6. 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添置教学设施,改善教学手段。

乡镇政府要根据《义务教育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尤其是对乡镇中心小学及规模大的完小,要尽量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齐教学仪器和电教设备。学校领导也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多方筹措资金,添置教学仪器,努力改善教学手段。

多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由地飞翔;多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多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们合作探索。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走进课堂,同教师、教材、同学对话,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索,亲身体验,生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使每个学生始终都在主动、自由、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将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的方向。

摘要: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加强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 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对策。本文就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农村孩子的特点, 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李育源.浅析“以人为本”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科教文汇, 2008.08 (中) .

[2]范强.走进小组合作, 飞扬主体个性.2004.3.http://www.ntxsw.com/.

[3]熊生贵.语文教学实施指南 (小学卷) [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

农村语文改革 篇11

关键词:农村教育;新课程;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303-0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教育也必须得到相应的发展,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培养各类初,中级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近年来,教育改革随波逐流,方兴未艾,尤其是一些中学的高效课堂改革,成绩显著,但对偏远的农村中学而言,在实行的过程中实在困难重重,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农村中学教育现状

1、农村中学语文教本

虽然沿用全国统编的语文版教材,但仍严重脱离农村实际,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现行教材,难度较大,且在农村中学缺乏图书资料和相应的教学参考书籍,更不用说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师教学比较吃力,往往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计划,大大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2、城乡观念差异

村中学教育与城市教育相比,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无论是师资力量的配备,还是教育投资都比较少,家长观念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很多家长的观念就是只要孩子能好好活着就可以了,其它的都不重要,因此,对于孩子的学习没有明确的要求,对于学校的教育也不予支持。

3、农村学生生源影响

小学升初中,成绩特别优秀的孩子就到城市就读,留下来的学生优生甚少,中等生和差生居多,小学之所以成绩优秀,是因为所学科目少,仅语文,数学,科学三科,因为有大量的时间练题,据学生反映,小学一道练习题至少练有三次,所以一到初中,繁多的科目让学生无所适从,不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导致成绩严重下滑,亮红灯已经成了普遍现状,长此以来,学生的自信心没有了,学习兴趣也没有了,于是干脆就破罐子破摔,能坚持到最后参加中考的实在为数甚少。

4、应试教育影响

在当今竞争的时代,各级教育行政管理者深感自己的生存危机,一味地追求政绩。他们逐层逐级下达政绩责任指标,因此,农村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仍然严重存在。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丑剧演得越烈,农村中学管理者为了完成目标,为了自己短期内的政绩,不得不忽视人性管理,这就很自然地把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又转到应试教育上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重视传授双基。忽视对学生创造力、积极情趣和意志理念的培养。对学生的不尊重、不公平、不公正、不民主的现象屡见不鲜。语文教师只管完成教的任务,而不善研究学生学的方法。惟一能检测学校尺度的是中考和高考。中考和高考成绩决定着师生的命运,决定着学校管理者的命运。这样导致了学校急功近利,千方百计迫使学生考高分、完成上级的指标数。

5、村中学图书资料缺乏

大大影响学生的读写能力的提高。一般农村中学藏书量少,种类不多。有些学校虽有书,但不开放,仅在上级检查时作为备查项目。有些学校连图书室、阅览室也没有。学生课外阅读成了“空白”,学生学习得不到课外读物补充,知识面狭,精神空虚。仅靠一本语文课本,怎能学好语文?因而,一般学生读写能力相当低。这不仅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其他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媒体教室所有,但很多老师不会运用。

二、农村中学语文教改对策

1、变评价机制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领导者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摒弃传统的评价机制,不能一味的追求升学率,高分率和名牌学校的上线率,尤其是对农村中学语文的课堂评价标准应重新制定。

2、给学生一个启发的课堂

(1)优化教师的“讲”。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需讲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2)优化教师的“问”,鼓励学生的“问”。为了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于课堂问题的设计,教师的问题应问得有价值,有广度,有深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进步,能激发学生的回答愿望。(3)优化学生的“练”。课堂教学不能光讲不练,应该讲练结合,练的内容最好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延伸。通过“练”来巩固知识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表达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且,练习题在于精而不在于多。(4)重视阅读和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写作能力。很多农村中学生读文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特别是文言文阅读,简直就是云里雾里,那么,针对这种现状,农村中学教师就应该利用有限的资源(中学生作文读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每周可以固定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要求学生做好摘抄,不明白的字词句要学会利用工具书查找,也可以请教老师,对于作文,每上一篇新课文前,要求学生先做好预习,同时还要写好读书笔记,也可以通过办手抄报,黑板报,向出版社投稿等方式来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5)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爱,是教育的出发点,学生的成长过程需要老师的关爱,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在教师的心里,不能主观的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坏而区别对待,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闪光点,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孩子的错误和缺点需及时指正,但同时也需要多一些包容。

3、平衡教育资源

目前农村教育教师资源严重老龄化倾向,特别是语文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优秀教师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执教,让他们成为农村中学语文教育的生力军和主导力量。

农村语文改革 篇12

一、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即便是识字、写字教学, 也应自始至终不脱离语言环境。如:分辨“园—圆”, 讲清“园”是指地方的, 可组为“果园”“菜园”“校园”“家园”等;“圆”是指形状的, 可组为“圆形”“圆圈”“椭圆”“圆眼”“圆又圆”等。再从字形上引导分辨:两字均为内外结构, 外形均为“口”, 内里一为“元”一为“员”。这样, 让学生清楚:两字读音相同, 意义有别, 用法不一。之后再让学生寻找统计自己知道的日常用语中有关“园”“圆”的词语, 把学生从课堂拓展延伸到课外,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拓宽了知识面, 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凸显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性, 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且要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和时间。学生质疑问难, 教师不必直接回答, 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 再相互讨论交流, 对学生的回答多给予表扬。之后教师针对学生确实难以回答的问题再进行讲解。如此,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精神。学生或通过教师的提问, 或通过自己质疑问难, 先积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 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相互交流, 合作探究。如此,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有助于教师及时了学生学习情况,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三、在听说教学和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小学生的听说教学十分重要, 教师应高度重视。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听说的重要性, 然后明确听说的目标, 引导学生认真听说, 最后教师进行小结。这样, 学生逐渐对听说训练由怕说到不怕说, 再到争着说, 积极性逐渐提高了, 听说的质量也慢慢提高了。学生说的形式多种多样, 各不相同, 可让学生讲故事、讲街上 (村中) 听到看到事、讲爷爷奶奶的趣事等训练, 可利用课后的听说练习训练, 也可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自己学校的建筑布局、文化建设、各功能室的作用、学校的发展等。

在听说训练中, 争取让每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发扬他们的优点, 使学生愿说、乐说, 达到会说的目的。通过多种方式方法的训练, 调动学生听说的积极性, 让学生学以致用, 边学边用, 听说能力得到提高, 为作文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怕写作, 小学生尤其怕写作文, 导致易应付“交差”现象。久之, 学生不重视作文, 作文水平难以提高。针对这种现实, 我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建筑布局、文化建设、学生活动、校园自然景物, 走出校外观察自然, 观察社会, 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 有序地、真实地写下来, 对说的不好的、不恰当地方引导纠正完善, 对说的好的地方及时表扬。如此, 学生乐于参加观察活动, 慢慢地, 学生觉得有可写的东西了, 写作文也不难了, 于是, 我又趁热打铁, 让学生写日记, 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写下来, 学生都感到新鲜, 也喜欢写。教师要及时抽查学生的日记, 发现写的好的给予表扬、指导, 对写的很好的, 抄写工整, 张贴于学习园地, 让其他同学学习。学生得到了成功的喜悦, 深受鼓励, 信心倍增, 更加努力。一学年之后, 这个班级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高了, 写出的作文质量也好了。布置写作文学生不头痛, 老师也头不痛了。之后, 我就只布置每天写一篇日记, 内容不限, 分组两周一查, 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去写日记。从日记的内容看, 有见闻, 有感受, 有写记人记事, 从单纯的写景状物, 逐渐过渡到写人记事, 甚至还有抒发感慨的。通过写日记的形式, 让学生自主练习, 学会学习, 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作文写作能力。

五、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必须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 有了和谐民主的氛围, 就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就能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我们知道, 学生不是知识和技能的接收消化器, 他们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学习的。学生如何学习, 这就要靠教师如何引导。教师引导得好, 学生就能进入很好的学习状态, 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 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就有了学习的主体意识。因此, 作为教师, 就是要营造这样一种能够让学生敢于大胆提问、积极主动学习的和谐民主的氛围。有了这种氛围, 教师就能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学习状态, 教师轻松愉快地教, 学生快乐主动地学。那么, 如何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呢?我的经验是转变师道尊严的观念, 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法, 变教学为导学;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 对学生以热情的态度, 多鼓励、多辅导、多帮助, 注意发现和培养他们的爱好和特长, 发挥他们的特长, 并使之不断提高。对他们回答的问题, 多给予表扬和鼓励, 即便是回答错了, 也不要批评, 多加以引导, 切记斥责、泼冷水。对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 要多方面启发, 循循善诱, 让其自悟自答, 不要代替学生回答。长此以往, 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也养成了学生学习的习惯, 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实践证明, 只有把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 充分调动起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主动探索, 才能切切实实地达到乐教乐学, 才能切切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才能切切实实地实现素质教育。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 改革教学方法, 采取多种措施,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要从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听说教学、作文教学和造和谐民主的氛围等方面谈了培养学生主体意的认识和做法。

上一篇:顺序启动论文下一篇:专项力量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