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改革汇报材料

2024-07-26

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改革汇报材料(精选5篇)

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改革汇报材料 篇1

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改革汇报材料

xx年3月,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xx市农村信用社选择了以市为单位统一法人改革模式,在人行、银监部门、省联社的精心指导下,在xx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紧紧围绕“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改革总体要求及“统一法人,授权经营,分级核算,单独考核的”改革目标,抓住清产核资、清理历史包袱、增资扩股等改革重点和转换机制的难点,于xx年1月顺利完成了统一法人组建工作中准备、筹建和开业阶段的各项主要工作。从总体上看,这次改革符合国务院、人民银行、银监会的要求,是符合xx农村信用社实际的,达到了转换经营机制的目的。现将改革的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改革的总体情况

按照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在人行、银监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地方政府的帮助下,xx联社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了改革的各项进程,先后顺利完成了领导小组的成立、方案办法的制定、清产核资、账务核算及合并、增资扩股等统一法人改革的各项工作。一是成立了 “xx市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xx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分别负责全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领导、组织、管理、协调等工作和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的拟订、清产核资、增资扩股、账务合并及核算等工作的开展,完成原农村信用社委托办理的各项工作,组织完成统一法人的联社申报合并等各项具体工作。二是统一了全市信合职工的思想认识,及时制定了改革实施方案、清产核资办法、财务核算及账务合并办法、专项清理历史包袱办法、增资扩股办法、宣传实施办法等,为具体实施统一法人改革做好准备。三是全市21个信用社分别召开了信用社社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形成了合并协议,并上报联社。四是全市信用社开展了清产核资、专项清理历史包袱、账务核算及合并工作,联社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市信用社的资产进行了认定,并形成了清产核资报告、专项清收历史包袱报告和报表。资产认定结果为:截止xx年3月底,账面资产总额xx万元,其中各项贷款总额xx万元,存贷比例xx%,不良贷款余额xx万元,不良贷款比例为xx%;账面负债总额xx万元,其中各项存款xx万元;账面所有者权益xx万元,其中股本金xx万元,资本充足率达xx%。历史包袱的结果为:截止xx年3月末,已核销呆账贷款认定为xx万元,已置换不良贷款认定为xx万元,已置换历年亏损xx万元。五是联社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形成了和信用社合并法人的决议,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内控管理制度和议事规则,并按要求,向xx市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上报了改革实施方案、清产核资报告、增资扩股方案,并得到了认可。六是统一组织了统一法人改革的宣传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增资扩股的工作。全市信用社遵循清股彻底,扩股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对原股金进行了1:1的保本清退或按新入股起点补足差额作为新入股金,股金募集面向全市农村社员、中小企业、返乡创业人员、自然人、信用社职工及经营管理者。截止xx年x月31日,共有入股社员xx户,股本金xx万元。按股权性质分,资格股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xx%,投资股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xx%,股金的结构符合章程有关规定。七是在上级指导下,按照《章程》及有关要求拟定了社员代表、理事会、监事会候选人的推选办法和选举办法,并按照法定程序,在入股社员中选举产生了xx名非职工社员代表和xx名职工社员代表。在xx年11月21日,召开了xx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创立大会暨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统一法人改革筹建工作报告、章程、授权授信办法等,选举产生了新的理事会成员和监事会成员,期间,理事会、监事会分别选举出了新的理事长、监事长,理事会聘任了新的联社主任、副主任,组建起了新的领导班子。会后,联社向xx银监局申报了合并法人的请示,报送了高管人员的任职资格报告等申报工作。至此,联社完成了统一法人改革的整个工作。八是按照监管部门和上级联社的要求,联社对章程、社员代表、理事会、监事会的推选及选举办法及其议事规则等进行了规范,达到了监管部门的要求,得到了认定。并在省联社、人民银行xx支行、银监局xx监管办的帮助指导下,完善了专项央行票据申请的相关手续,通过努力工作达到了申请发行专项央行票据的条件,并于xx年9月1日在人民银行xx支行签订了专项央行票据发行的协议书,正式获得了xx万元的专项央行票据。

二、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效果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xx]15号)的要求,xx联社在产权制度、转换经营机制、支农服务、风险防范和处置等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xx联社不断调整思维,通过主动汇报等工作措施,进一步增强地方政府对信用社的了解,寻求支持和帮助,从而适应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变化。与地方政府形成了“帮助与被帮助、支持与被支持”的良性发展关系。这样,不仅实现了“信用社不断发展壮大、地方经济在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下不断发展”的“双赢”,还确保了xx联社作为金融企业在业务经营中的“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独立市场主体地位,有效解决了以往“政企不分,行社隶属”条件下形成的依附性地位,真正转换为了符合市场规则的独立市场主体。

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通过增资扩股工作,xx联社进一步明晰了产权关系,并针对xx市域经济结构的实际情况,在有效避免内部人控制造成制约机制、监督机制不力弊端和防止大股东过分追求投资回报而削弱对“三农”服务宗旨的基础上,选择了统一法人体制,在股权上设置了投资股和资格股,面向农户、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等募集股金。按股金来源和归属分,自然人xx户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98.36%,法人xx户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xx%;按入股对象分,农户入股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xx%,种养大户入股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xx%,个体工商户入股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xx%,企业入股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xx%,职工入股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xx%,其他入股xx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xx%。本次募集股本金中单个自然人、单个法人、内部员工入股分别占股金总额的xx‰、xx%、xx%,均控制在规定的比例之内。由于股权的优化和真正“资本化”的投资股的引入,基本解决了“谁出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好产权制度的改革工作,xx联社准备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发展的要求,在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的前提下,建立起真正的股份制金融企业。

在扶持政策方面:

1、地方政府:xx市政府成立了xx市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xx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结合清产核资情况,帮助农村信用社狠抓清收盘活,强化政府服务功能,为信用社改革和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经营环境。

2、税收政策:xx年至xx年期间,国家全额减免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税率由x%降至此xx%;地方政府已要求地税部门减征信用社xx年至xx年营业税xx万元;国家财政对我市信用社xx年至xx年期间的保值储蓄贴补息实行了补贴,已到账xx万元。另已到账股金分红补贴xx万元。

3、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专项中央票据,用于置换信用社不良贷款和历年亏损挂账。

4、银监部门:继续支持组建后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发展,提高和扩大xx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金融服务领域。

在转换机制方面:xx联社坚持按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了经营机制,建立了与之匹配的制度。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社员代表、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选举办法,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等,进一步明确了“三会”及“三会”成员各自的“责权利”。在转换经营机制方面,制定了授权授信办法、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量化考核综合评价办法、用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等。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转换经营机制,“三会”成员参与经营的意识明显得以加强,关心、支持信用社发展的人和事越来越多,有效地促进了经营效益的稳步提高。

在支农服务方面:xx联社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并根据“三农”内涵、外延的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因势地创新支农服务手段,大力支持“三农”。在支农服务方面,不仅坚持了“小额农贷”、“信用工程创建”等为“三农”服务的传统信贷支持“载体”,还制定了小额农贷延伸管理办法。同时,为了确保服务“三农”的宗旨不动摇,在xx名社员代表成员中,农户代表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代表,其构成为:一般农户代表xx名,占xx%;个体工商户社员代表xx名,占x%;农村种养大户社员代表xx人,占xx%;其他自然人社员代表xx人,占xx%;企业法人代表xx人,占x%;员工社员代表xx人,占23%。这些农户代表,通过行使代表权、理事权、监事权等进行呼吁和监督,从制度上保证了信用社的服务宗旨。至xx年12月末,全市累放各项贷款xx万元,较同期多投放xx万元,余额达到 xx万元,较年初净增xx万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xx万元,农贷占比xx%。满足了农民生产、生活上的资金需要。

在风险防范方面:xx联社按照增强自我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将不良贷款发生率纳入了信用社主任、信贷员的考核之中,实行硬考核。同时,xx联社还积极鼓励全体员工清收不良贷款、活化非生息资产,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为此,我们制定了不良贷款清收考核办法、不良贷款清收竞赛办法、资本金补充制度、资本金经营预算制度、新增亏损处置制度等办法,从而有效降低风险资产和防范风险。通过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办法,我市的不良贷款发生率、不良贷款占比、不良贷款绝对额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截止xx年12月,全年累计收回不良贷款xx万元,其中:收回xx年底前形成的不良贷款xx万元,xx年当年形成的不良贷款xx万元,xx年形成的不良贷款xx万元。净压不良贷款xx万元,其中:收回“双呆”贷款xx万元。全市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xx万元,不良贷款占比xx%,较年初下降了xx个百分点为信用社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改革的主要体会和评价

一、新的服务宗旨适应了农村信用社与市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城乡经济日趋协调发展的今天,“三农”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专业大户、农民经营大户、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民私营企业主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信用社如果仍盯住传统的“三农”进行服务,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发展,还会丢失大量的客户,也不能有效地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更不能发挥农村信用社在促进市域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应有作用。改革后,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宗旨转变成为社员、为“三农”、为市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服务,进一步扩大了业务服务范围,开创了农村信用社“立足农村,占领城镇,服务城乡,支持市域经济求发展”的新局面,为拓展业务市场,实现业务品种创新、经营方式创新开辟了新的天地,不仅符合农村信用社的自身发展,为建立真正的股份制现代金融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有效地促进市域经济的发展,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市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国家扶持政策是信用社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助推剂。

长期以来,信用社经营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包袱,有自身经营原因造成的,也有政策性因素造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面协调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信用社的努力是远远不行的,只有通过国家的优惠扶持政策来消化政策性因素造成的损失,通过自身发展来解决经营性因素造成的损失,才有利于激发农村信用社创造利益、增大盈余的驱动力,弥补经营管理中造成的损失。因此,国家对信用社的优惠扶持政策无疑是助推信用社的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

三、管理体制的转变进一步密切了农村信用社与地方党政的关系。

本次改革,国务院明确提出农村信用社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从而进一步坚定了省级政府打造最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信心,也进一步坚定了地方党政对农村信用社的关心和重视。改革中,xx市委市政府主动为信用社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在政府工作会议中,xx市委市政府提到信用社的次数越来越多;在工作中,xx市委市政府主动帮助农村信用社开拓市场,寻找黄金客户,介入优势行业,并要求税务、工商等各部门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开展各项工作。在地方党政的关心支持下,xx联社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贷款市场份额不仅继续稳居xx各金融机构之首,其优势还在进一步扩大。

四、从法人治理结构看,建立起了基本符合实际的管理机制。首先,“三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三会”人员不再全是信用社系统内的,而绝大部分是外部人,由以前的“内部人”控制转变为“内外合作、协调共事、相互制衡、各尽其责”的法人治理结构,其责、权、利的界定更加明确。其次,“三会”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强。这在改革后召开的几次会议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责任。因为社员代表、理事、监事绝大部分是外部的,来自不同的行业,有企业老板、个体工商户、种养殖业主、农民等,他们都是以“投资人”的身份在参会议事,大家十分关心、关注自己的实际利益。开会时,出现了“三多三少”的现象,即:用心议事发言的多了,只带“耳朵”听的少了;慎重表态的多了,“随大流”举手的少了;提建议意见的多了,“一切照办”的少了。同时,广大入股农户更加关心信用社的发展了,呈现出“三多”现象:关心信用社经营状况的多了,为信用社介绍存贷款业务的多了,主动归还或帮助清收贷款的多了。从而使信用社的民主管理不再是一句空话了,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实到了信用社的具体经营管理中。

五、从运行机制看,建立了符合实际的经营机制,强化了约束机制。

统一法人后,联社的经营职能加重了,管理的责任加大了。为此,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在转换经营机制和强化约束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在经营机制上,实现了“两个转变”:变信用社自主经营为由联社授权经营,变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为网点简易核算、统一考核、奖惩挂钩。在约束机制方面,首先是突出了“三会“的职能作用,强化了外部和内部投资人对经营管理的监督;其次是进一步完善了经营职权、管理权限、岗位约束、职责监督等一系列内控管理制度,目前,xx联社已修订了不适应新的管理模式的制度,制定了授权授信、费用预算等32个新的管理办法,使信用社的内外约束得到了加强,经营管理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六、从取得的效果看,实现了社会效益与信用社自身发展的双丰收。

一是信用社的社会认同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明显增强。改革期间,我们增资扩股募集新股金时,在事先没有作大面积宣传的情况下,信用社增资扩股的信息一经披露,广大农户、投资者入股十分踊跃,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募足了xx万元股金。在募股结束后,仍有投资者想通过说情、托人等方式要求入股,现在一些已入股的社员还表示当初入得太少了,希望能再增加入股金额。二是员工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改革后,员工不仅是信用社的工作人员,更是投资者,与信用社利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家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工作更加积极主动了,自觉性也明显提高了。三是降低了信用社的管理成本。改革后,信用社的人、财、物的流动性明显增强,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重复浪费,减少了原来的多层管理费用,有效地降低了管理成本。仅“三会”会议费用支出一项,据粗略测算,改革后每年就可以节约xx万元左右。四是促进了业务的快速发展。自xx年3月改革到现在,全市信用社各项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xx年12月末,全辖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xx万元,较年初净增xx万元,同比多增xx万元,完成省联社任务xx万元的xx%,是近四年净增额最多的年份,市场份额位居全市机构前列。全辖实现业务总收入xx万元,同比增收xx万元,增长幅度为xx%,在提足各项拨备的前提下,全辖实现盈余xx万元,同比扭亏增盈xx万元,一举甩掉了自行社分家以来连年亏损的帽子,从此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四、改革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未清退的老股金问题。统一法人改革后,信用社未清退的社员股金余额xx万元,原因:一是由于外出打工人员较多,一时无法清退;

二是部分社员对农村信用社有很深的感情,不愿意退掉老股金,又无力补足差额达到新〈章程〉规定的入股起点。加上信用社受到原〈章程〉“入股自愿,退股自由”规定的约束,使清退股金进退两难;

三是由于老股金面广、额小,短时间内难以完成全面清退任务。

四是国家出台的优惠扶持政策,对盈余信用社不予补给保值储蓄贴补,兑付专项央行票据的条件对于像xx联社这样资产质量很差、不良贷款占比高的信用社过高了,不切合实际。这些都可能打击经营管理效益不好的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的积极性。

二、几点建议:

一是对于未清退的老股金,可否转为新的社员股,享受社员股东权利,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清退或补足差额转为新股金。

二是对国家出台扶持信用社的优惠政策,保值储蓄贴补无论是亏损信用社或者是盈利信用社都应该由财政补给信用社。

三是国家为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特对农村信用社定向发行专项央行票据,用以置换其不良贷款和历年挂账亏损,从而增强信用社的发展后劲。但在专项央行票据兑付的条件上应不搞一刀切,应根据不良贷款占比的实际水平合理确定下降幅度。

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改革汇报材料 篇2

目前, 一方面经过改革, 农村信用社的体制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 得到了比较优越的发展机遇;但另一方面, 农村信用社城乡两极分化明显、发展极不平衡、发展后劲不足、农村金融市场开发不足等发展问题也比较突出。

一、发展机遇

一是改革机遇。2005年,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以转换经营机制为目标的农村信用社改革给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使农村信用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首先农村信用社改革得到了各方面的积极响应, 尤其是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以支持农村金融改革为目的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公职人员欠贷;以税收减免方式减免农村信用社营业税;保值储蓄补贴兑现。其次是人民银行的资金支持和引导:2005年人民银行向农村信用社发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1, 000万元, 2008年3月31日票据成功兑付。

二是市场机遇。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 上个世纪以行业分类分设县域金融机构和业务的格局已不复存在。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相继退出县域市场, 农业银行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收缩和调整, 只在县城保留了六个营业机构, 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单一, 邮政储蓄单边发展, 农村信用社获得了广阔的农村市场。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县级机构在退出时将存贷款全部划归农村信用社, 农行因机构调整也将所有乡镇存贷款账户余额全部划归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不仅获得了广阔的农村市场空间, 同时获得了稳定和充裕的信贷资金来源。

三是经济发展机遇。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下滑而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也为农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以粮食和烟草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 地方政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 开辟了以实施工业强县为战略目标的工业园区开发建设, 实施水电、矿产开发、农特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大招商, 以滇能集团、云铜、上海川云农产品加工为代表的一批产业集群成功落户, 为地方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也为金融服务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四是科学发展机遇。科学发展观这个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 深化了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 揭示了发展的内涵和实质, 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对各行业的发展同样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二、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是信用社自身发展的不平衡性突出, 面临市场细分和市场选择。对信用社县级 (城区) 和县以下机构进行比较可以看出, 农村信用社在国有银行退出后, 县以下机构业务发展缓慢, 在可以统筹兼顾的一体化管理体制下拉大了二元经济发展的差距。2008年末县以下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9, 169万元, 比2004年增加36, 215万元, 各项贷款余额29, 023万元, 比2004年增加14, 025万元, 分别增长了157.77%和93.51%。县城区屏山镇和联社营业部2008年末各项存款余额95, 822万元, 各项贷款余额54, 567万元, 比2004年末分别增加了75, 869万元和44, 241万元, 增长了380.75%和428.44%。从这个对比可以看出, 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的不平衡性, 而由此引起的各乡镇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从实际情况看, 信用社业务发展得好的地方, 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就好。换言之, 农村信用社对市场的选择直接决定着相关经济的发展, 如果不重视乡镇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和业务发展, 不发挥金融经济核心的作用, 势必拉大农村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

二是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和人员较少, 不能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2004年末全县农村信用社机构网点28个, 从业人员176人, 2008年末农村信用社机构网点24个, 从业人员235人, 其中县以下15个乡镇, 机构网点16个, 从业人员172人, 比2004年增加36人。县城区机构平均7.9人, 县以下机构网点平均10.7人。相对于全县4, 929平方公里、45万人而言, 机构和人员太少。特别是乡镇一级, 方圆几十公里只有一个营业机构, 存取款都不方便, 贷款难就可想而知。机构人员缺乏不仅制约了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 也严重地制约了相应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是与城市信贷业务发展相比农村信贷业务发展缓慢, 农村金融服务严重不足。2008年末县城区信用社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4, 567万元, 比2004年增加34, 641万元。县以下机构各项贷款29, 023万元, 占全社的34.72%, 比2004年增加14, 024万元。四年间县以下15个机构, 平均增加仅为935万元, 平均贷款余额1, 934万元。2009年6月末县以下机构贷款49, 685万元, 占全社贷款的38.35%。在县级统一法人经营体制和机制下, 强调单一非法人机构自身的存贷比例和单一机构保本经营有违统一法人经营原则, 也是不科学的。统一法人本身是要发挥群体优势、实现统一经营、规模经营、更好地服务三农, 而信用社基层战略仍无起色。统一法人体制下的基层经营机制仍然有待探索和研究。

四是信贷资金异地流动增强, 与之相比较农村信贷市场开发不足。据统计, 2009年6月末农村信用社500万元以上大额贷款49笔, 放款金额55, 800万元, 其中禄劝境外公司放款25笔 (户) , 金额27, 650万元, 而15个基社1至6月份新增贷款仅20, 662万元, 平均1, 370万元, 增量在1000万元以下的社有8个, 相比之下农村信贷市场开发严重不足。从2000年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至今, 农村信用社建立农户经济档案和发放贷款证34, 260户, 占全县农户数的31%, 有的乡镇建档发证率还不到10%, 信用村镇建设工作没有得到持续有效开展, 也标志着农村信贷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拓展。另一方面, 为了寻找投放市场又将大量不可多得的信贷资金放到异地。

三、思考与建议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立足三农兼顾城乡平行发展。客观上城镇战略也会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但这种二元结构客观存在的矛盾性也会随之加剧。因此, 对发展方式的选择与运用就必须兼顾二元经济的客观性。考虑到农村信用社资金营运成本, 国家在利率政策上给予信用社很大的空间, 又对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信贷投入的实行奖励或风险补偿, 鼓励农村信用社积极支持农民、农村、农业经济发展, 以资金支持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 其目的就是要让农村信用社更好地立足三农支持三农。作为地方金融机构, 农村信用社要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己任,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深刻理解经济与金融的关系、正确处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坚持面向三农, 在县级统一法人体制下实行统一调度、统一经营、分级考核、平行发展的经营策略, 拉动基层经营业务上规模上水平, 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平衡发展而不是形成新的城市单极化发展和新形式的资金外流。

二是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 扎扎实实拓展农村金融市场。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的退出, 使信用社拥有了广阔的农村市场, 但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市场优势并没有形成农村信用社特别是基层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发展优势, 有的甚至因为失去竞争而处于停滞状态, 出现了空有市场难以发展和不求发展的局面。因此, 联社要站在全局高度、站在服务农村、发展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 抓住有利的市场机遇,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 充实基社基层工作人员, 加强基层社各项工作, 改善基层经营服务, 实行统一经营、平行发展战略, 大力拓展农村金融市场, 把工作做细、把基础打牢, 开展好以村社为组织形式的社区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只有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才能推动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是以新农村建设为己任, 推进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广大农村经过多年的产业调整和发展, 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 目前很大一部分农户正处在“吃穿不愁、家电齐全、盖房缺钱”这样一种待升级的消费需求状态, 农村信用社推动农村以改善住房为先行的新农村建设正逢其时。农村信用社应积极探索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培育与创新方式, 充分发挥农村经济核心的作用, 加快推进农村消费信贷市场业务,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改革汇报材料 篇3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总结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

兰州城市建设学校是经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84年6月批准成立,是西北地区目前唯一的一所土建类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开设建筑工程施工、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工程测量、建筑设备安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楼宇智能化等专业,并设有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和兰州市第二十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隶属于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学校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市级精神文明单位、甘肃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1月15日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我校成立兰州技师学院;2011年11月21日经兰州市教育局批准由我校牵头成立了兰州建设职业教育集团;2013年经教育部批复为第三批千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学校之一。

学校经甘肃省建设厅、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核认定具有建筑行业培训资质,承接建设系统专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劳务人员等各类资格性上岗证培训和技能性技术等级培训等工作。学校为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项目院校、甘肃省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

学校占地116亩,建筑面积达到7万多平方米,分为教学、生活和实训基地三个区域,2栋教学楼、4栋宿舍楼、1栋综合楼、1栋图书馆、礼堂餐厅浴室锅炉房等生活设施齐全,学生住宿实行公寓化管理。学校建有楼宇、轨道、电气、土工等实验、实训室24个,仿真钢筋骨架模型、土建安装、野外测量实训基地各一处,有11个计算机室,62间标准教室全部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300米全塑胶跑道、人工草坪足球场、硅PU标准篮球场、标准排球场等,各类体育器材、健身器材齐全。学校图书馆藏书量达17万余册,阅览室有各类报刊、杂志200余种,并建有先进的电子阅览室和智能借阅系统,在兰州市中职学校中处于一流水平。

学校现有教职工142人,其中,中、高级职称76人,本科学历人数占全体教师的91.4%以上,硕士学位教师13人。

二、按计划推进试点工作

自2012年被甘肃省编办确定为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单位以来,在省、市编办的工作指导下,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国办发[2011]37号)、国家事业单位管理局《关于印发<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事登函[2012]4号)及《甘肃省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甘机编办发

[2013]16号)等文件精神,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并按照《甘肃省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推进计划》,(兰机编办字[2013]146号),《兰州城市建设学校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起草了《兰州城市建设学校理事会章程》,推荐了《兰州城市建设学校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理事会名单》,积极开展并完成各阶段性的试点工作。

三、试点工作取得一定进展

(一)更新办学理念

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激发了学校自主办学的活力,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指出“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更加鼓舞了我校“5+1”成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其中“5”是指“练就一副好身体、书写一手规范字、取得一个毕业证书、取得一个岗位证书、取得一个职业资格证书”,加“1”是指考取一所高职院校,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建筑工程施工、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工程测量”四个专业被兰州市教育局分别评为品牌专业,每年的新生入学人数在1300人以上,最高达到1700人,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6%。

(二)制度建设趋于完善

学校在多年教学管理的基础上,以法人治理试点为契机,对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了系统的归整和完善,并于2014年重新编制完成了《兰州城市建设学校管理制度汇编》,使学校管理更加规范化。

(三)行政管理——以“人”为本

1、中层干部管理——能上能下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对19个科室干部实行聘任,动态管理,能上能下,将积极向上,思想政治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提拔到管理岗位,极大地激发了管理团队的思想和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2、教师队伍管理——评聘分离

教师队伍建设注重业绩和实效,将教师的工作量、教学教研成果、获得表彰和荣誉与考核挂钩,将考核与职称晋升挂钩;并且在每年的聘任工作中实行淘汰竞聘,评聘分离,促进了教师的上进心和业务能力提高。

(四)学生管理——育“人”为首

1、实行全员值班,全天管理

为了加强校园管理,应对处理突发事件,学校制定了《值班管理制度》,实行全员值班制,分层分级管理。实施校领导、中层干部、教职工和保卫科干事“四级联动”的值班管理模式。

2、以“两个课前十分钟”为重点,加强学生上课管理 上、下午第一节课前的两个十分钟,是班主任每天必须坚守的“两个课前十分钟”,通过经常性的接触学生,使教师与学生加强思想交流、感情培养,达到育人目的。

3、以主题班会为主,加强“育人”教育

每周五下午为各班召开班会时间,学校拟定班会主题,班主任主持召开,加强“育人”教育,增强班级凝聚力。

4、建立学生成长档案,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成长过程。学校在全国率先创新实行《学生成长档案》手册,通过学生记、老师评、家长反馈,记载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成长烦恼等,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教学管理——强“技”为重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首先,使教师从教“教材”尽快转变为教“学生”,深化强技为重的教学理念,使教学过程为学生掌握技能服务。

其次,从以“说”为主转变为以“做”为主,变学生听课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的技能培养过程。

第三,对学生以“考试”为主转变为以“考核”为主,改变学生“以背应考,考后全忘”的现状,使学生的学习以技能掌握为目标。

2、鼓励教师用自己的书教自己的学生

为了有力地实现学校特色教育改革,学校在全国示范校建设中提出的校本教材开发之前就已进行学校的教材改革,自2007年至今,已相继完成《建筑工程计算与计价》、《建筑设备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等23本教材,并已正式出版,全部投入使用。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应用,使

学校的技能教育更加灵活,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学习跟上时代的发展。

3、实施“双证书”教育,直接为就业服务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学校实行“双证书”制度,在学生毕业时,必须考取一个职业资格证书或一个技能岗位证书,并与毕业证书挂钩,使学生具有一技之能,进入社会竞争,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4、实施“三校生”考前辅导,做好“中高职”直通车服务

国家实行三校生高考政策以来,学校进行了广泛积极的宣传,并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由学校通过选拔考试,组成辅导班,抽调教师免费进行考前辅导。近三年参加辅导的学生成绩优异,高考上线率达到100%。

5、以赛促学,加大校内技能大赛项目开发

学校在全国及省、市技能大赛的引领下,积极开发校内技能大赛项目,逐步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的学习氛围。近几年,在全国大赛项目的基础上,学校逐步开发出工程识图、工程算量、工程测量、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架子工、钢筋工、电气照明等十多项校内技能大赛项目。通过各类校内技能大赛的开展,使职业教育更加富有活力和特色,同时,我校选手在省、市、直至全国比赛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

四、存在问题

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过程中,学校依法运作,积极实现自我管理和开拓创新,在大胆尝试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一)学校人员编制严重不足,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学校在建校初期,编制160人,学生远期规模800人,从1989年至今,编制规模再没有发生变化。近年随着教职工新老更迭,学校现在实际人数142人,其中专兼职教师107人,学生人数接近5000人,学生规模在学校规划的5倍以上,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教职成[2010]12号):师生比1:20,我校应有专任教师250人,学校缺编人数达到100人左右。

为了完成教学工作,学校教职工普遍超负荷工作,虽然他们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但是繁重的工作必然影响教学准备和教学质量,学校每天只有6节课,每周总计28节授课时间,但是教师周课时16节是普遍现象,有个别专业教师授课每周达到24节,学校为解决这一问题,每年招聘40多名外聘教师,虽然多数达到研究生水平,但是教学经验和学生管理能力都很欠缺,对教学质量造成很大影响,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事业单位理事会成立之后与政府相关部门关系的协调问题。

根据《事业单位法人治理准则》规定:事业单位理事会是事业单位的决策和监督机构,而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又要对事业单位进行间接、宏观管理。试点单位与这两个机构在管理上怎么协调、衔接,可能是试点单位是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同时试点单位与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教育局、建设局在改革及运行中同样会遇到各类问题,这些问题由谁协调、怎样协调,这是影响改革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时,按照省市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计划,学校将划归兰州市教育局统一管理,按照中共兰州市委、兰州市人民政府,兰发[2015]2号文件精神,移交工作已经开始准备,学校法人治理与归口管理同样存在着协调问题。

(三)人事制度改革中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的问题。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这就涉及到低职高聘和高职低聘的人事管理制度,特别是低职高聘人员的待遇通过什么方式解决?这些改革与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将如何协调运行?是此项改革的难点。

(四)分配制度改革中的责、权、利如何进一步科学划 分、考核及兑现。

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的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

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收入分配制度。教职工在工作中的责、权、利如何进一步科学划分,工作成绩怎么考核?考核的结果怎么在收入分配中体现?收入通过什么渠道兑现?这都是分配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分配机制与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的开展与协调发展,同样也是此次改革中比较棘手的问题。

(五)改革试点的相关政策与国家、省、市职业教育政策的衔接问题。

此次改革试点的目标是成立事业单位理事会,且理事会是事业单位的决策和监督机构。而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这两个政策在将来试点工作中怎么衔接、怎么落实,是否冲突?

五、对策与思路

法人治理结构是一种尝试,学校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实践和探索,从学校管理、教学实践、招生就业、制度建设等方面总结和提高,对于机构编制、劳动报酬、激励机制等问题仍然需要上级部门的协调解决和大力支持。

总之,我校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多方面都在尝试,有许多政策性问题需进一步理清,还需要进一步学习相关事业单位改革的国家及省、市文件精神,在这过程

中肯定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将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从而推动我校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篇4

近年来,为破解农村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等难点堵点问题,**市以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指引,通过经济为杠杆、党建为引领,带动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创新构建了“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以激发群众共谋善治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达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有力增强乡村社会治理效能,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乡村善治共富。

一、构建“五位一体”网络化指标体系。

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为农户、行政村、乡(镇)三个层级设置指标体系。从家庭收入、家庭资产、就业创业等方面构建积极向上的经济生态指标,全面激发农户通过诚信勤劳争取高分的积极性,引导农户积累信用、增强发展实力;从爱党爱国爱家乡、热心村级公共服务等方面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指标,引导乡村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家,维护风清气正乡村政治生态;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教学等方面构建优秀自信的文化生态指标,引导农户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遵守意识形态的相关规定;从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等方面构建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指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引导群众形成和谐团结、互信互助互爱的乡村生态;从家园干净整洁、爱护公共资源等方面构建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指标,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意识,引导村民爱护资源环境,共建生态宜居家园。目前,全市11个县(区)均已完成“五位一体”农村信用指标体系设置,并在xxx县完成整县推广,其他9个县(区)已分别完成1个乡(镇)的试点。截至2022年5月,全市已采集农户信用指标信息数77.65万户,占应采集数的88.15%;已采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指标信息数4721家,占应采集数的69.9%;全市系统录入农户数共52.7万户,占全市56.5%。

二、树立“信用为本”鲜明时代导向。

在县乡村三级党组织指导下成立信用评级小组,制定《农户信用等级测评表》,配置了经济指标占比50%,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分别占比10%、10%、20%、10%的指标权重结构,开展信用等级评价。根据农户实际,评出信用分数和信用等级,将各县(区)所有农户信用分为B级和1A~5A级六个等级。B级农户只评级不授信,1A级及以上为信用户,存在重大负面信息记录的直接列为“失信农户”,3年内不能评为“信用户”。以信用户为基础单元,全村信用户达到70%以上、有一个好的村“两委”班子、且全村不良贷款率保持在2%以下的行政村,可评定为信用村;以此类推评定信用乡(镇)。每村每年评选“十佳信用户”,发放“信用牌”,营造讲信用、守信用的“比赶争超”良好氛围。目前,全市已完成农户评级9.32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31家,已授信农户2.36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93家;授信总金额13.64亿元。

三、建立“配套集成”现代化治理机制。

根据信用评级和授信情况,把道德与经济、精神与物质、人品与产品“藕联”,推动“信用+N”配套集成。如“信用+金融”,信用户可免抵押、免担保获得金融机构5-30万不等小额贷款,且一次授信、随时用信、随用随贷、循环使用、高效快捷、利率合理,满足农户融资需求,形成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如“信用+数字乡村”,将“信用建设”“金融服务”“电商服务”相结合,信用农户可获得更多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可优先通过信用信息系统平台展示和交易特色农产品。如“信用+人才培养”,在村“两委”干部选拔、党员发展、公务员招录、教师招聘等组织人事方面成为重要衡量指标。如“信用+服务保障”,4A级以上信用户凭信用二维码,可享受县内公共交通乘车费、景区景点门票等优惠;涉农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扶持、医疗服务等生产生活保障方面,给予信用等级高的主体优先支持。截至2022年5月,全市累计发放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贷款金额12.03亿元。

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改革汇报材料 篇5

在全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推进会暨表彰会

上的汇报发言材料

(2012年5月*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按照会议通知要求,现将全市农村信用社加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确保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扎实开展 加强农村地区支付环境建设,不但是农村信用社开拓市场、提升业务、加快发展的新契机,更是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一项政治任务,是农村信用社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为此,全市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人民银行“双百目标年”活动要求,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和支付清算系统,以“电子机具村村通,户户用上银行卡”为目标,扎实推进农村地区支付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双百”活动的重要意义。二是逐级成立领导小组,设立活动办公室,制定方案,狠抓督导落实,切实加强活动组织领导。三是强化考核,办事处将农村支付环境“双百目标年”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全年绩效考评,力促措施落实到位。四是建章立制,加强电子设备规范管理,防范和打击各类银行卡犯罪行为,确保持卡人的资金安全。五是加强宣传培训,积极推广农村现代金融知识。引导和帮助客户使用 1

各种支付工具,培育农村居民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习惯,并以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宣传为载体,提高农村客户对现代支付结算的认知度,努力扩大其在农村地区的影响。同时,举办支付结算业务培训班,提高临柜人员相关业务操作水平和推介能力。

二、加强支付结算基础建设,拓宽支付结算渠道

(一)加快联行系统推广步伐,扩大支付系统覆盖面。一是组织辖内网点积极参加人民银行大小额系统准入考试,增加入网机构数量。二是组织辖内网点向省联社提交农信银、行内汇划系统开通申请。截至4月末,全市共开通大小额支付系统网点**个,农信银联行系统网点**个,行内汇划联行系统网点**个,实现了全市农村信用社网点至少开通一种联行系统,支付系统覆盖率达到100%,有效提升了服务效率,延伸了支付结算服务范围。

(二)加大银行卡发行力度,努力提高客户持卡比例。一是加大对经济较为发达村、镇批发交易市场、农资店、连锁超市等的银行卡发行力度。二是对教育、卫生及其他政府部门等公职客户群,积极联系代收代付业务。三是结合惠农补贴兑付,对农民客户群集中办理银行卡。截至4月末,有效发卡量达到**万张,较年初增长**万张

(三)加快电子机具布设,改善农村地区用卡环境。XX办事处积极鼓励各联社(合行)加快布放ATM机和POS机终端等设备,争取在有条件的网点全部布放ATM机,并督导做好自助设备购置、安装、检查和验收工作。截至4月末,共布放ATM**台,网点覆盖率达**%;布设各类POS机具(含电话POS)**台,较年初增长**

台。

(四)立足农村实际,大力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一是严格规范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点的建设。整体规划,合理布局,配齐配全安全防范设施和服务宣传标识,努力打造高标准的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点。二是明确自助终端具体责任人,不定时进行巡查,定期查看设备管理员业务办理情况,发现可疑交易及时上报,保证服务终端稳定运行。三是加强相关人员学习培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更好地服务大众,防止各类案件的发生。截至4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开设助农取款服务点**个,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延伸到了农民家门口,让农民“足不出户可缴费、身不出村存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

(五)做好网上银行业务推广工作,丰富农村资金汇划渠道。通过制定推广方案、硬件设备升级、做好宣传推介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了网银推广工作有序顺利进行。截至4月末,个人网银客户开户数达**个、企业网银**个;完成交易**万笔,交易金额达**亿元。

三、发挥农村信用社区位优势,提供差异化金融产品 全市农村信用社现有网点**个,是XX市网点最多的金融机构,服务范围覆盖全市**多个行政村。加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中,在认真完成各级人民银行“规定动作”的同时,农村信用社还结合自身实际,在省联社的坚强领导下,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措施。一是加强农民自助终端建设推广工作。农民自助终端是农村信用社特有的服务设施,贴近农户,服务农村,为农民朋友提

供足不出村的结算服务。截至4月末,全市已安装农民自助服务终端**台,较年初增加**台。二是积极推广财富在手卡业务。财富在手卡是农村信用社另一种特有业务,使用手机就可以办理查询、转账、付款等业务,方便快捷。截至4月末,全市共发放财富在手卡**张。

全市农村信用社在加强农村地区支付环境建设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各级人行的高标准、高要求相比,与其他先进银行的发展态势相比,与广大农村地区的现实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在人民银行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加大网点软硬件设施投入,从改善用卡环境入手,继续广泛布设ATM、POS、农民自助服务终端等电子机具、设备,拓展营业网点金融服务手段,力争到2012年6月末,开通大小额支付系统网点**个,有效发卡量较年初新增**万张,全市较年初新增ATM机**台,新增各类POS机具(含电话POS)**台,消灭金融基础设施布放空白村,力争实现辖内行政村金融基础设施全面覆盖,提前实现“双百”目标。

上一篇:感谢信单位下一篇:主要的心理学流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