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报告1

2024-09-19

案例分析报告1(共8篇)

案例分析报告1 篇1

TO: 总经理

From: **,***,***

Subject:客户服务绩效评价指标 Date:2011-03-07

我们知道,虽然产品质量是L.L.Bean公司成功的关键,公司得以吸引及留住顾客的直接原因却是对客户服务的重视。故基于对公司的客户服务的相关资料以及数据得出,我们部门作出了一份关于公司客户服务绩效评价指标。我们主要分为:产品售前、销售环节、售后服务,三个方面讨论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产品售前服务

一个完整的销售流程应当至少包括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三个部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售后服务被放到特别突出的位置,很少有人研究分析销售中的售前服务问题。在整个营销和销售系统链条中,售前服务是营销和销售之间的纽带,作用至关重要,不可忽视。

顾客需求:1.了解邮购直销产品种类

2.可以方便、快速、准确的咨询到产品的相关信息

3.对于产品的多种需要得到满足

4.需要在零售点、批发点以及网站等多方式购买需要的产品 评价指标:1).提供情报,服务决策:

A.书刊

B.报纸

C.网站

D.多种方式宣传 2).突出特点,稳定铺售

A.多变的目录

B.呆板的宣传

3).解答疑问,引发需求

A.电话咨询

B.网站发布讯息

C.多种方式共同使用

目标值:1.根据客户需求确定多种产品销售方式。

2.考察竞争对手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效率。

3.确定企业经营宗旨,吸引更多的顾客。

产品售中服务

在这么一个供应链环节中,售前的大势宣传产品知名度,承诺售后服务的质量等等却都是为了产品销售这一环节服务的,可见产品售中服务才是整个营销和销售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了。

顾客需求: 1.顾客需要的物流的速度

2.顾客需要的物流方式

3.确保产品的物流的质量,防止货损

4.及时给予物流细节(查看物流详情)

5.物流人员送交顾客时的服务态度

6.产品销售时,销售人员对于顾客的态度 评价指标: 1.国内:洲内:A.1天

B.2天

C.3天

洲外:A.3天

B.5天

C.7天

国外:A.1周B.2周 C.3周

2.物流方式:A.空运

B.海运

C.陆运

D.多式联运

3.到各站的信息公示以便顾客查询:A.及时更新

B.延误更新

C.不更新

4.物流人员送交顾客时的服务态度以及产品销售时,销售人员对于顾客的态度:

A.热情

B.冷漠

C.蛮横

目标值:1.国内:洲内在1天以内

洲外在3天以内

国外:保证货物运送在一周之内。

2.根据顾客的需求采取多式联运。

3.物品的质量、形状、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均未被改变。

4.物流人员送交顾客时的服务态度以及产品销售时,销售人员对于顾客的态度:热情 产品售后服务

在现在这个竞争力日趋激烈化的社会上,不仅仅是把产品销售出去那么简单。许多企业在产品的售前和销售过程中做足了功夫,可是在却忽略了产品的售后服务这一环节。这不可谓是因小失大。本公司本着‘百分百的保证’为服务核心,我们就确定要保证销售出去的每一件商品都承诺确保客户百分之百的满意,因此做好产品售后服务也是相当重要的。

顾客需求:1.顾客对产品质量满意

2.顾客对退货的退款满意

3.顾客对换货的物流质量满意

4.顾客对产品的销售方式满意

5.顾客对产品的客服满意

评价指标:1.1)由于产品的缺陷造成顾客的不满意:我们将更换一款质量绝对合格的产品的给顾客,并致以我们最诚挚的道歉。

2)由于产品的不合适造成顾客的不满意:我们将根据客户的需要更改产品的规格换取给顾客。

3)由于产品的物流原因造成了产品的损害,我们将联系物流部门了解情况后,给顾客发送新的一款产品并承诺在某时间段内送达,并致以我们最诚挚的道歉。

服务程度:A.及时处理

B.拖延处理

C.放搁不顾

2.1)顾客在换货过程中的物流环节:

A.及时安排

B.拖延安排

C.放搁不顾

2)顾客对于产品不满意,需要退款处理:

A.及时处理

B.拖延处理

C.放搁不顾

3.产品的客户服务热线:

A.及时响应

B.时常占线

C.态度冷漠 目标值:保证顾客对于产品的任何方面都百分之百的满意。

1.顾客对产品质量的问题 A.及时处理

2.顾客在换货过程中的物流环节 A.及时安排

3.顾客对于产品不满意,需要退款处理:A.及时处理 4.产品的客户服务热线:A.及时响应

综合上述的分析,我们旨在让顾客对于本公司的产品百分百的满意。

案例分析报告1 篇2

患者, 24岁, 已婚, 孕1产0, 因宫内孕34周, 卵巢癌术后4个月, 于2008年8月29日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07年1月4日, 预产期:2008年10月11日;停经2个月时查盆腔B超提示:宫内早孕;孕4+个月因左下腹痛到当地妇幼保健院就诊, 诊断为: (1) 宫内孕16+4周; (2) 双侧卵巢肿物, 左侧卵巢肿瘤蒂扭转合并破裂。急诊行“左侧附件切除+右侧卵巢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双侧卵巢癌。术后到上级医院会诊病理切片示:卵巢癌;行胃镜检查, 活检提示: (胃小弯溃疡处) 腺癌;再次会诊双侧卵巢手术标本切片:双侧卵巢黏液性腺癌 (符合转移性印戒细胞癌) 。建议引产后行“胃+子宫+右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家属拒绝。孕5个月感胎动至今, 孕期B超检查提示:胎儿发育正常。3 d前因视物模糊, 测BP 150/100 mm Hg (1 mm Hg=0.133 kPa) , 来我院就诊。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及压痛;腹部膨隆如正常妊娠月份大小, 下腹部可见一纵形手术瘢痕, 电子胎心监护提示:胎心好;行腹部MRI检查示:右腹部占位性病变, 约113 mm×106 mm×214 mm, 恶性可能性大, 腹水少量;腹部B超提示:宫内孕约35周, 胎儿发育正常;尿蛋白 (++) 。入院诊断: (1) 宫内孕34周, G1P0, LOA; (2) 妊娠合并卵巢转移癌; (3) 晚期胃癌; (4) 妊娠高血压疾病; (5) 左侧附件切除加右侧部分卵巢切除术后。建议行“剖宫产+子宫+右附件+阑尾+大网膜及胃切除术”, 家属拒绝。入院后给予解痉、降压等保守治疗, 于2008年9月1日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右侧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术”, 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孕8+个月大小, 取一男活婴, 婴儿情况好;探查:子宫表面光滑无结节, 左附件阙如, 右侧卵巢增大约280 mm×200 mm×250 mm, 色暗红, 质脆, 下壁与肠管有两处粘连;胃大小正常, 质硬, 呈结节状;肝、脾未触及异常;腹壁、盆壁未见明显转移灶;分离瘤体与肠管粘连带, 切除右侧附件、大网膜与阑尾;剖视右侧卵巢标本见切面呈实性, 组织脆, 呈胶样。术后病理诊断: (1) 卵巢转移性腺癌。以印戒细胞为主, 腺管内癌栓; (2) 慢性阑尾炎。阑尾肌壁间见灶状细胞核异质; (3) 输卵管及大网膜未见转移。术后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 (患者及家属拒绝化疗) , 术后8 d切口愈合出院。目前患者一般情况好, 无肿瘤复发征象, 在继续随访中。

2 讨论

来自胃肠道的卵巢转移瘤的概况:卵巢转移瘤是指原发肿瘤的瘤细胞经淋巴、血管或经体腔侵入卵巢, 形成与原发瘤相同的肿瘤, 二者没有解剖部位关系, 则称卵巢转移性肿瘤。约占卵巢肿瘤的5%~10%, 体内任何部位, 如乳腺、胃、肠、生殖道、泌尿道等的原发性癌均可能转移到卵巢, 其中胃肠道转移最多见, 占卵巢转移性肿瘤的67%, 来自于胃肠的卵巢转移瘤首先由库肯勃克发现, 又称Krukenberg tumer即印戒细胞癌[1]。

来自胃肠道的卵巢转移瘤的临床特征:来源于生殖器官以外的卵巢转移瘤, 患者发病年龄较轻, 多在生育期, 此期的卵巢血供丰富, 更适合转移性肿瘤生长;同时, 此期促性腺激素 (FSH与LH) 的分泌处于高峰期, 促性腺激素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患者可表现为腹痛、腹块、腹水, 盆腔双侧性肿块、原发肿瘤史;原发肿瘤也有不易核查者, 本例即是, 也可能在怀孕之前早期胃癌已经存在。

来自胃肠道的卵巢转移性肿瘤的诊断:卵巢转移性肿瘤的术前诊断率不高。为提高卵巢转移瘤的诊断率尤其是来自胃肠的, 石一复 (1988) 提出: (1) 对内、外科收治的消化道肿瘤的女性, 宜请妇科会诊或常规做盆腔检查; (2) 女性胃癌手术时应常规探查盆腔; (3) 妇科检查发现下腹部双侧实性肿瘤, 首先应考虑卵巢转移性肿瘤, 如生长迅速则可能性大, 进一步行胃镜检查; (4) 妇科手术发现双侧卵巢实质性肿瘤宜常规探查胃肠; (5) 有胃肠肿瘤手术史的女性, 除外科随访外, 应作妇科随访; (6) 有条件者可进行CT检查[3]。

来源于胃肠的卵巢转移瘤的病理:来源于生殖器官以外的卵巢转移瘤多为双侧性, 中等大, 多保持卵巢原形, 呈肾形或卵圆形, 无粘连, 表面光滑, 常见结节状隆起, 包膜完整但较薄, 常为灰黄色或淡棕色, 有光泽;切面实性胶样, 多伴腹水;镜下组织形态多种多样, 可见典型印戒细胞, 能产生黏液[4]。

来源于胃肠的卵巢转移瘤的治疗:目前认为, 治疗是否合理对卵巢转移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很大, 在未经系统治疗的情况下, 患者常在数月至数年内发展为恶病质;若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主要是术后化疗, 可延长患者寿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切除原发肿瘤, 如原发肿瘤已经切除且无其他转移和复发迹象, 转移瘤仅局限于盆腔, 可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 术后化疗[5]。卵巢转移性肿瘤患者全身情况尚可, 能耐受手术者, 应积极手术。其原因是:术后可明确诊断;因原发或继发术前难以定论, 如为原发性不手术将使患者失去治疗机会;切除继发转移瘤可缓解症状, 减少腹水的产生;在探查的基础上明确原发瘤的部位、性质, 估计能否切除;力争对原发灶同时切除, 则对预后更佳;单纯切除转移瘤, 预后不佳, 极易复发、扩散而致死亡。

来源于胃肠的卵巢转移瘤的预后:预后很差, 平均术后生存时间为3个月~10个月。在卵巢转移瘤切除之前已行原发肿瘤切除者较仅做卵巢转移瘤切除者存活时间长, 说明仅做卵巢转移瘤切除者因原发病灶未去除, 肿瘤与机体势必未能根本改变, 肿瘤细胞过多, 大量抗原及免疫抑制因子不断释放, 全身免疫力低下, 即使术后加用化疗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

[2]王鸿雁, 王常玉.促性腺激素与卵巢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8, 43 (8) :635~637

[3]连利娟.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5

[4]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15~316

巨大肝包虫病1例报告分析 篇3

肝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疾病,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病率较高,特别是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肝包虫病可累及全身脏器,如颅脑、肝脏、肺部等,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包虫病可分为细粒棘球蚴包虫和泡状棘球蚴包虫,其中,细粒棘球蚴包虫又可分为:囊肿型、内囊分离型、多子囊型、实质型和钙化型。本科于2010年7月收治1例肝包虫病,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9岁,农民。因进行性腹胀伴胸闷2年,加重2月余,于2010年7月10日入院。患者2年前感腹胀,时有胸闷,未在意,一直以“胃病”自行治疗,病情时轻时重,2月前,感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今来我院就诊。

1.2 辅助检查 彩色B超示肝右叶处可见一约20* 30cm之巨大肿物,肝右叶萎缩。CT示右上腹部肝右叶处巨大肿物,边界清,并突入胸腔,右肺压缩1/3。AFP正常,血尿常规及肝功均正常。Canson实验及间接血凝试验阳性。

1.3 经详询病史 患者20年前有内蒙古草原牧区生活史。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一致诊为“肝包虫病”,并行手术治疗。笔者有幸参与手术,术中证实为肝包虫病,为多房型,囊腔内容约10000ml予以完全切除,术后行抗寄生虫治疗,服用甲苯咪唑,住院20天,痊愈出院。随访一年未复发。

2 讨 论

2.1 肝包虫病的是流行病特点 本病由泡状棘球绦虫的幼虫入侵肝后致病,以形成寄生虫包囊为特征。人为中间宿主,男女比例约为2:1本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西北、内蒙等牧区,内地极少发病。

2.2 临床表现 肝包虫病的临症状根据其囊肿的部位,大小以及对周围脏器压迫程度及有无并发症,本病因囊肿巨大,位于肝顶部而使膈上移而压迫肺而影响呼吸,并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结合CT、 B超及化验检查而诊断为肝包虫病。

2.3 辅助检查 ①本病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往往不易察觉,询问病史时应详细了解是否有与狗接触史等;②超声、X线、CT等检查具备迅速、非侵袭性等优点;③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是Canson实验及间接血凝试验阳性,阳性率可达90%和80%,是手术前的重要依据,CT、B超可确定囊肿的大小和部位,不过对于单房型则很难与肝囊肿相鉴别,需要丰富的经验及详问病史。

2.4 治疗 手术治疗仍是治疗肝包虫病的主要方法,手术原则是彻底消除内囊,防止囊液外渗,消灭外囊残腔和预防感染。本例病人术中,我们先抽取了囊液化验确诊为肝包虫病,确定无胆瘘发生,向腔内注入高渗盐水,然后再全部抽取囊液,有效的预防了过敏感性休克及播散种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隨访1年临床及B超均未发现复发现象。

3 体 会

本病多见于西北牧区,本地病例较少见,所以,临床上对本病误诊较多。临床上仍应警惕该病的发生,如果诊断不清,要谨慎。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例病人提醒临床工作人员,尤其是非牧区人员,对本病要有充分的认识及警剔,以对本病及早诊断,早期治疗,尽早手术。手术中要遵循“无瘤原则”消灭囊腔,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583.

队伍分析报告1 篇4

今年以来,分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公安机关的精心指导下,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夯实业务基础,在打击犯罪、维护稳定和服务群众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各项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但一些困扰公安工作长远发展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仍不同程度的存在,在队伍思想状况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尽快予以解决。

一、当前我局民警的主要思想状况

开年以来,我局围绕不同阶段的公安工作中心任务,相继开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从业使命感、职业荣誉感、敬业责任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一系列旨在强化民警思想政治建设的教育整改活动,较好地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教育、激励、凝聚作用,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半年来,民警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主导思想是一些有利于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积极因素:

一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更加清醒坚定。经过学习教育,民警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更加坚定,大局意识明显增强。主要表现为,在大事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始终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特别是在抗洪抢险和处臵突发事件

等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全体民警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讲政治、顾大局,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忠实履行岗位职责,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群众的高度赞誉和充分肯定。

二是民警的服务意识和群众观念进一步增强。通过坚持“战训合一”训练模式,全局民警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和人权保障意识明显增强。公安执法活动中原有的一些错误的做法和认识,得到了较为彻底地纠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明显减少,窗口单位的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三是民警的法制意识和纪律观念明显增强。全局民警以贯彻落实“四查四看”为契机,认真开展了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教育活动,法治意识明显增强,遵守纪律明显自觉,有效遏制了各种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尤其是基层民警,按照“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要求,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结奋斗,涌现出一批勇于创新、热情为民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体现了人民警察良好的职业风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四是民警对知识文化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信息科技的广泛应用,大部分民警尤其是年轻的民警已认识到,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只有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和相关业务知识,才能真正打好执法为民的基础。因此一个“重学习、求进步”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民警学习提高的紧迫感、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

五是人文关怀方面的诉求愈来愈高。民警寻求自尊、渴望保护的心理较前明显增强。在工作之外渴望像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非法侵害时,更多的希望自己能站在普通人的立场上,得到组织的关心和保护,得到公众的尊重和理解。

在看到主流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民警队伍中还存在一些消极的因素和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少数民警的职业认同感降低,工作中消极心态明显。由于受体制的制约,在工作上,一些民警的超常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在政治上,一些民警的职级待遇没有及时兑现,多数民警职级晋升比较缓慢。这些现实问题都涉及民警的切身利益,长期得不到解决,导致民警情绪低落,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民警,认为公安工作辛苦,政治上没盼头,待遇上没想头,产生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消极思想,影响了工作积极性,降低了职业认同感。

二是少数民警执法思想不端正,特权思想严重。少数民警法制意识淡薄,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执法水平低下,在执法活动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随意性大,不能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在工作上眼高手低,怕吃苦,生活上

贪图安逸,斤斤计较,对新形势、新要求缺乏清醒的认识,仍习惯以管人者自居,耍特权,抖威风,漠视群众疾苦,伤害群众感情,以权谋私、利用职权搞创收,与民争利,极少数民警受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出入娱乐场所,参与涉赌涉嫖,为违法犯罪活动充当保护伞。

三是少数民警工作中缩手缩脚,思想上有畏难情绪。少数民警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安日趋复杂状况在思想上准备不足,感到难以适应,对“社会治安也是投资环境,公安工作也要出生产力”的认识不够深刻,不善于学习,缺乏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的勇气;少数民警对提高民警综合素质的要求认识不足,认为现在执法程序要求高了,执法更难了,稍不注意就可能引起投诉,受到责任追究,因此产生了怕出事、怕被投诉、怕得罪人的“三怕”思想,在工作中谨小慎微,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案件能推则推,能拖则拖;有的民警习惯于按照老经验办事,不能适应新的法律法规和执法要求,工作中缺乏主动恶化灵活性,导致实际工作中出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能用”的情况。

四是多数民警工作压力大,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新法律、新规定对公安民警执法的实体和程序要求越来越高,繁重的工作任务和有限的学习时间之间的矛盾使民警感到执法越来越难。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效率的需求越来越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群众的不满,造成大的影响,以致民警执

法慎之又慎,如履薄冰,再加上各种原因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在受命处臵过程中,身处一线的民警极易陷于矛盾纠纷中群众集体围攻、冲击、辱骂的泄愤对象,一些犯罪分子为逃避法律制裁,面对公安机关的缉捕而丧心病狂,严重威胁民警生命安全,个别媒体片面追求新闻“看点、卖点”,热衷于炒作个别民警的违法违纪行为,侧重进行负面报道,损害公安机关在群众中的形象。有的基层单位如监管场所,“高压线”密布,许多规定直指民警“饭碗”,民警普遍感觉压力大,不愿干、不想干、不敢干的思想比较突出,加之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公安机关担负的任务越来越多、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民警长期超负荷、高强度地工作,均感到身心疲惫,多数民警处于亚健康状态,少数民警产生了厌战和畏难情绪,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二、队伍思想状况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

造成民警思想动态多样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想空前活跃,社会整体价值取向发生根本变化。公安民警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和现实问题的困扰,思想状态也必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加上民警执勤高度分散,经常接触社会阴暗面,容易受到社会消极因素的侵蚀。基层民警的付出与生活质量不成正

比,导致民警后顾之忧较多,不能集中精力一心扑到工作上来,有时还会将烦恼困苦情绪化,甚至把不如意不顺心之事归结于本职工作,失去了职业的优越感。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削弱。改革开发以来,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在公安工作中的地位被日益削弱,“思想政治工作出警力、思想政治工作出战斗力”的观念有所弱化,我局各部门对如何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得还不透,没有建立起适应客观形势需要的一套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滞后于现实需要。

三是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不全。某些室所队对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得不深、不细、不得力,部分基层领导对民警关心不够,思想教育工作针对性不强。有的基层领导与民警谈心、沟通少,思想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有的领导平时不注意调查研究,不清楚民警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在干什么,在哪里,不了解民警中存在哪些倾向性问题,致使相应的思想教育工作不知从何入手,无法做到有效、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少数所队领导思想上“一手硬、一手软”,重业务轻思想政治工作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四是少数民警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和法律素质不高,对坚持执法为民的理念认识不到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世界观、人生观发生扭曲,价值取向出现偏差,无私奉献精神弱化,往往用市场经济中等价交换的原则

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常常在工资待遇上与一些高收入行业、人员攀比。不能正确认识手中权利的性质,颠倒了“主仆”关系。

五是执法指导思想不端正。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民警重打击,轻服务,重实体法、轻程序法,有的只强调别人守法,没有认识到执法者首先要守法,对国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不能及时学习、深入理解,对自身存在的有关执法和服务方面的问题没有主动从主观上找原因,片面强调执法环境不好、群众不听话等等,导致工作消极被动、警民关系紧张。

六是警力不足。当前,相对日趋复杂的治安形势、刑事犯罪的高发态势以及超负荷运转的工作压力,再加上大量的社会性非警务活动,警力紧张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特别是一线民警承担的责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常年超负荷工作,连续作战,加班加点,使民警难得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普遍感到身心疲惫,增大了工作压力,影响了身体健康。

七是激励不够。近年来,我局积极争取区委、政府的支持,在解决民警经济待遇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殊岗位津贴等关系民警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职务与职级待遇分离、压职压级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基层民警交流难、提升机会少,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进步。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针对民警思想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局实际,当前,要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地位。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因此,我们必须摆正队伍建设与业务工作的关系,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各项公安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要进一步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一岗双责”制、强化“一把手”抓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意识,明确政工部门和政工干部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中的职责、权利、地位。同时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形式创新,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奖惩机制,做到虚功实做,将思想政治细化、实化,转变为硬指标。

三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爱护民警。要坚持从政治上关心民警,精神上鼓励民警,工作上爱护民警、生活上体恤民警,切实在提高民警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上努力,逐步改善民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尽可能地为民警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要增强工作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落实民警休假制度,尽量避免民警超负荷工作;要主动向区委、政府的领导

汇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非警务活动;要积极探索和实践,进一步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增进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切实解决民警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认真落实领导与民警谈心谈话制度,及时掌握民警思想动态,建立民警心理健康普查档案;要建立健全民警保护机制,严格审查对民警的投诉、控告,对投诉、控告不实的,要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减小民警的后顾之忧。通过用实际行动和具体措施落实从优待警,切实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增强民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民警想干、能干、敢干,推进公安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要把基层作为队伍建设的重点,加强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基层所队处在执法最前沿,同群众接触最广泛,工作任务重,付出的也最多,同时问题出的也多,基层抓好了,整个公安队伍建设的成效也就显示出来了。因此,我们在出台有关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工作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使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基层落实;要在警力和警务保障上向基层倾斜,切实解决警力和保障问题。积极推动警力下沉,将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民警下派到基层实战单位,积极争取区委、政府的支持,为基层充实一批治安防范力量,以切实缓解基层警力不足。要立足岗位练内功,扎实抓好民警全员培

训,切实纠正民警在执法中存在的“以管人者自居”的错误执法心态,教育民警解决好执法与服务的辩证关系。加强“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三懂四会”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学习,全面提高队伍的素质。

五要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要以单位考评和民警考核为突破口,建立完善队伍的考核激励机制,奖优罚懒,充分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切实解决队伍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绩效考核、部门轮岗等形式,形成以制度管人,按规定办事,建立健全平等竞争与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充分挖掘队伍潜力,调动全局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提高队伍的管理效能;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执法公示制度、法律法规宣传制度、案件审核、执法检查等制度,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警务督察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法监督员的内外监督作用,有效地防止民警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六要加强文化建设,营造民警的精神家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营造浓厚的警营文化氛围,满足民警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实施公安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围绕公安工作性质和宗旨,开展经常性的读书学习、立功创模、典型引路等活动,使全局民警正确认识公安职业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纪律要求。把抓典型作为思想政治工

作的重要任务,善于发现、培养、选建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和精神风貌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并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对先进典型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弘扬时代正气,树立和保持队伍良好形象和旺盛的斗志。随着形势的发展,公安队伍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还会层出不穷,但我们相信,只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就一定会牢牢把握机遇,开拓新天地,实现新跨越,从而为构建“平安、和谐高坪”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0一0年七月十三日

二0一0年度队伍思想状况分析报告

公安民警的思想状况如何,关系着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决定着公安工作的最终成效。为了切实加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研究分析公安民警思想状况,有力服务公安工作开展,我局在日常了解掌握的基础上,采取召开座谈会、访谈、谈心等形式,深入调查了民警的思想状况实际,为指导公安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一、队伍思想基本状况

我局民警思想状况实际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讲,我局民警思想是忠诚可靠、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但是,民警思想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警务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客观造成了刑事、治安案件的相对增多,社会治安呈周期性、阶段性的发展变化形势,公安民警必须接连不断地参与各种严打战役、专项整顿活动,公安工作任务相当繁重。群体性闹事、集体群访事件及因不可抗力作用发生的一些突发性事件,使公安民警承担的事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繁重、具体,常年加班加点、连续作战、超负荷工作已成了民警的“家常便饭”。二是家庭无法兼顾,思想压力大。特殊的岗位职能决定了公安民警的工作、生活无规律,特别是一线民警工作

时间长,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生活无规律,与家人无法步调一致;顾及家庭少,与家人感情难以完全融合;时刻处于危险地带,留给家人无限的担心。再加上诸如涉及民警子女入学、家庭住房、家属就业等问题,给民警精神、心理和经济上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与负担,已成为导致民警精神压力过重的一个关键问题。然而,民警所承担的责任、任务不允许有足够多的时间照顾家庭,更没有能力来处理和解决一些家庭困难,大部分家庭事务都由其家属承担,这造成了部分民警家属对民警工作缺乏理解、配合和支持,带来了家庭矛盾,影响了民警的工作。三是社会期望值高,心理压力大。由于治安形势的日益复杂化,各级党委政府、上级公安机关和社会各界群众对公安民警的要求越来越严,期望越来越高,再加上对公安机关窗口单位服务职能的强化,使得民警总有做不完的事,整天疲于奔波,忙于应付工作,思想上紧崩着安全弦。再之,执法环境的多样性、复杂化,民警的一言一行必须面对社会、公众的“审视”,加上人民群众的素质差异,部分群众的不实投诉、少数媒体的炒作曝光,往往会使民警产生“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错误心态。四是精神体力透支,健康压力大。警务工作繁重,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家庭负担过重,以及来自不同方面的的巨大压力,让民警食无定量、睡不应时,饮食习惯、生物钟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或破坏,精神体力透支,健康压力大,民警的心理、身体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因此,客观上就造成了警务工作效能提高不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五是纪律约束紧,行为压力大。公安机关出台了一系列纪律规章,且执行的力度大,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是,“高压线”太多,使民警在工作中顾虑重重,畏首畏尾,要时刻提防“触电”,不敢大胆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遇到棘手问题往往束手束脚。六是教育活动频繁,自身压力大。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纷繁复杂,有来自党委政府的、有来自政法委的、有来自纪检部门的,也有公安机关内部的。有些活动中相同的事项重复进行,让民警产生厌倦心理。同时,工学矛盾和工训矛盾频频冲突,综合部门民警拼死忙活,负担越来越重,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民警怨气越来越大,使的教育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负担。

二、队伍思想状况存在的问题

民警思想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民警思想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不少民警没有充分认识当前公安机关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认识到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强化公安执法工作是新时期、新形势及构建和谐社会对公安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公安机关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依法治国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上级开展的一系列教

育、整顿及活动,出台的方法、措施,既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更是对广大民警的爱护。只有规章制度健全了,民警心里明白了,思想上清楚了,行动上才会正确。只有从严治警,才可能使民警少出事,不出事,使公安队伍更加纯洁、永不变色。二是民警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虽然分局不断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想方设法提高民警的政治业务素质,但是素质提高毕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逐步提高。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打牢民警的思想基础,要把真实了解人、全面掌握人、有效教育人和合理使用人作为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将着力点放到引导广大民警增强思想修养、党性修养、人格修养和不断加强“三观”改造上,教育广大民警始终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爱,自觉做到行使权力不越界、不跨线、不出格,在各种诱惑面前能够坚持住信仰,保持住本色,恪守住道德,切实增强“四个能力”建设的思想基础,构筑起思想道德的防线。二是加强民警素质培训。教育培训出战斗力。要加强民警的逻辑分析和辩证思维方面的训练,注重培训民警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科学地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要加强民警岗位业务技能培训,使民警具有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公安业务技能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要善于引导和加强民警

对哲学、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综合知识的培训学习,让民警成为精通公安业务的行家里手。要培养民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学习和掌握服务群众、执法为民的要求,密切警民关系、调解矛盾、化解纠纷的本领,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要组织民警学习和掌握有关政策法规,把握执勤执法的操作基本规程,让民警履行职能在符合法律、政策的前提下刚柔相济,注重技巧,情理交融,趋利避害。三是加强心理健康引导。大力加强民警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自我调控能力,掌握有效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技巧。一要坚持正面引导。要加强对公安民警的思想引导,让公安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民警的自信心、事业心和责任心。二要关心爱护民警。要花大力气了解、掌握公安民警包括工作、思想、生活、家庭等在内的基本情况,积极开展同公安民警的交心、谈心活动,开展警营、家庭联谊和帮教、监督活动,切实增进了解、沟通情况、提高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三要减轻工作负担。要分析掌握民警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开展轮岗换岗工作,适时调整民警岗位,对工作任务重的岗位要视情况调整或增加警力。对在履行工作中有不适表现或不良苗头的,要为其松绑减压。四要开展心理测试。要在提高民警思想、工作、文化、身体素质的同时,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测试活动,聘请心理专家通过发表电视

访谈、开展知识讲座,从各方面缓解民警身心压力,引导民警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使民警在工作、生活中保持自觉、自知、快乐的思想情绪。四是加强警心工程构建。要大力构建警心工程,不断提升队伍凝聚力,激发民警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力。一是大力弘扬立警为公精神,致力于典型引路、崇尚先进、树立正气。加大先进典型推选和宣传力度,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公安网络、专题简报等宣传阵地,积极选树和表彰在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把公安工作和先进人物推向社会,充分展示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要从政治上、精神上关心关注立功受奖的“功臣”,建立优秀民警和专业人才储备库,将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同志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始终坚持以警为本理念,致力于贴近基层、优警抚警、凝聚警心。认真落实从优待警措施,积极推出从优待警举措,努力实现民警诸多利益向一线倾斜,多做得警心、暖警心、稳警心的工作。要增强工作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落实民警休假制度,尽量避免民警超负荷工作。要及时排解民警工作中所受的“无过委屈”,有力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使队伍凝聚力始终不减。

学生庭审分析报告1 篇5

案件名称:李元禄等23户农村经营户诉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林权行政复议纠纷案

学 号:20***2 姓 名:周云云

学院专业:行政法学院行政法实务

年级班级:2015级 李元禄等23户农村经营户诉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林权行政复议一案

二审庭审分析报告

一、案情介绍

原告:李元禄农村承包经营户等23户。

诉讼代表人:李元禄,男,苗族,1945年12月21日出生,住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普子镇四合庄村2组。

诉讼代表人:罗付宽,男,苗族,1949年10月21日出生,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普子镇四合庄村2组。

诉讼代表人:罗兴和,男,苗族,1944年6月16日出生,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普子镇四合庄村2组。

被告: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住所地: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汉葭街道北门街33号。

法定代表人:刘峰,该县县长。

第三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普子镇四合庄村2组。负责人:肖茂怀,该组组长。

第三人:莫清荣,男,苗族,1943年9月11日出生,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普子镇四合庄村2组。

上诉人:莫清荣,男,苗族,1943年9月11日出生,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普子镇四合庄村2组。

被上诉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住所地: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汉葭街道北门街33号。

被上诉人:李元禄农村承包经营户等23户。

案情简介

原告李元禄等23户等原来为原罗坪村2组村民,2003年与原罗坪村1组、3组合并为现四合庄村2组。原告李元禄等23户等自解放以来一直耕种“以头河”近300亩林地。合并之后于2006年10月初办理了林权证(彭林证字(2006)第0800276号林权证)。之后因为林地所在地兴修水电站征地补偿时莫清荣称该300亩林地为其个人所有,其持有的林权证被涂改成“集体”林地,并在所有权人后面涂改增加括号备注“集体”二字,(大约在2012-2013年)原告等人到相关机关查询,只是被告知林权登记清册与莫清荣所持林权证记载一致,但并未见到登记清册。于是王美凡、罗兴和、罗付宽、李元禄等25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以彭水县政府为被告、以四合庄村2组、莫清荣农村承包经营户为第三人向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彭水县政府于2006年10月30日颁发的彭林证字(2006)第0800276号林权证。在该案审理过程中,王美凡、罗兴和、罗付宽、李元禄等25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以彭水县政府正在进行确权为由撤回起诉,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于2013年7月17日以(2013)渝四中法行初字第00068号行政裁定书准许其撤回起诉。2013年3月20日,彭水县普子镇政府作出普府行处字〔2013〕第1号处理决定书。彭水县普子镇原罗坪村2组40户村民不服该决定,以彭水县普子镇政府为被告、以彭水县普子镇原罗坪村1组50户村民为第三人向彭水县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彭水县普子镇政府于2013年3月20日作出的普府行处字〔2013〕第1号处理决定书等,在该案审理过程中,罗坪村2组40户村民以彭水县普子镇政府已决定撤销具体行政行为为由撤回起诉,彭水县法院于2013年9月22日作出(2013)彭法行初字第00055号行政裁定书,准许其撤回起诉。2013年10月14日,彭水县普子镇政府以普子府发〔2013〕94号文件撤销了普府行处字〔2013〕第1号处理决定书。2014年5月9日,彭水县普子镇政府作出《普子镇人民政府关于四合庄村二组王茂禄等40户村民与李元禄等36户村民因“以头河”林地使用权属争议的处理决定》(普府行处字〔2014〕第1号),彭水县普子镇政府认为,争议地“以头河”林地至今未以任何形式划分到双方的任何一个农户,且2006年换发林权证时,现四合庄村2组集体按相关程序,确认为四合庄村2组集体林地,且填入彭林证字(2006)第0800276号《林权证》的事实清楚,证据明晰。据此,作出如下处理决定:争议林地“以头河”,四至界畔为:东:河界;南:黄石滩直上为界;西:岩伦为界;北:以道角塘为界,属申请人王茂禄等40户村民与被申请人李元禄等36户村民共同管理使用。原告不服该决定,已向彭水县政府提起行政复议。

于是原告李元禄农村承包经营户等23户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为被告,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普子镇四合庄村2组(以下简称四合庄村2组)、莫清荣为第三人向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彭林证字(2006)第0800276号林权证,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于2015年7月13日受理后,经审理作出(2015)渝四中法行初字第00082号判决,判决撤销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颁发的彭林证字(2006)第0800276号林权证中对“以头河”林地的登记。

第三人莫清荣不服该一审判决,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和李元禄等23户农村经营户为被上诉人向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请求撤销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2015)渝四中法行初字第00082号判决。

二、庭审过程

(一)庭前准备

在开本案开庭前法院组织原被告就双方所提供的的证据进行交换,并询问了双方当事人对对方提供证据的意见,归纳了证据有关证据的争点。另外,在本案审理开始前,审判长核对了本案的当事人,告知当事人合议庭的组成成员,询问双方是否清楚各自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对合议庭组成成员有异议,当双方均无异议。

(二)法庭调查

法庭调查环节首先由上诉人宣读起诉状,上诉人的上诉意见总结为一下几点:(1)原审被告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作出的彭林证字(2006)第0800276号林权证程序合法,适用法律错正确,不应当撤销。(2)原审原告李元禄农村承包经营户等23户不具有原审原告资格,原审法院不应受理本案。(3)原审原告的起诉属于重复起诉,原审法院不应受理。(4)原审原告的起诉超过起诉期限,原审法院不应受理。

随后,被上诉人李元禄农村承包经营户等23户宣读答辩状称;(1)原审原告李元禄农村承包经营户等23户等具有原审原告的主体资格。(2)原审被告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作出的彭林证字(2006)第0800276号林权证程序违法,依法应当撤销。(3)本案原审起诉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期限,不属于重复起诉。(4)原审原告的起诉没有超过法定的起诉期限,不属于重复起诉。

接着,被上诉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答辩称;(1)原审第三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颁发的彭林证字(2006)第0800276号林权证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依法应当不应当撤销。(2)原审原告李元禄农村承包经营户等23户等具有原审原告的主体资格。(3)原审原告的起诉属于重复起诉,原审法院不应受理。(4)原审原告的起诉没有超过法定的起诉期限,不属于重复起诉。在质证环节,上诉人主要对被上诉人在一审中提交的1.原罗坪村2组《常住户口索引目录》、《常住人口登记表》。2.原告每户的户口薄复印件。3.原告李元禄户等23户的《林权证》或《林权登记清册》。共同证明原告的主体资格提出异议。其他质证内容与一审基本相同。

(三)法庭辩论

在法庭辩论中,上诉人与被上诉人的争议焦点只要围绕一下几点展开,(1)原审原告是否具有的主体资格。(2)原审原告的起诉是否超过起诉期限。(3)原审原告的起诉是否属于重复起诉。(4)林权证的涂改能否证明对应的确属登记违法。在庭审中庭审各方就以上争议焦点发表了自己不同的辩论意见,这里就不在意义赘述,该部分内容会在庭审分析中详细论述。

(四)最后陈述

在法庭的最后陈述阶段,各方当事人就自己在法庭辩论中就争议焦点的辩论意见进行了总结和陈述,并强调了各方的诉求,具体内容将在庭审分析中详细论述。

三、庭审分析

纵观整个庭审过程以及阅读一审裁判的相关内容,本案的主要争议焦点和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李元禄等23户农村承包经营户是否有原告的主体资格。在本案中原告李元禄等23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作为原告提起行政诉讼,但是原告所在的村集体组织(原罗坪村)共35户。原告李元禄户等23户实际上占《常住人口登记表》登记的35户中的31户。因而原告主张原告等23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具有原告主体资格,可以就该集体组织的受侵害的权力提起诉讼。上诉人莫清荣则主张,原告等23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仅仅作为集体经济组织的部分人员,不等当然地代替全体经济组织成员提起诉讼。一审法院认为原告李元禄等23户经营户实际占原罗坪村35户中的31户,因而可以作为原告提起行政诉讼。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法院是从起诉户数占原经济组织的全部成员户数的比例来进行衡量其是否具有原告资格的。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条并未就其他组织提起肃清时是否需要全部的成员(本案中体现为户)均同意起诉方能提起诉讼进行说明。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应当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根据本条的规定,作为诉讼的原告完全可以放弃自己的起诉权,但是这并不当然影响其他共同诉讼原告依法行使自己的起诉权。因而,综上所述作为原告的组织的部分人放弃了诉权并不影响其他的原告提起诉讼,当然这个时候也必然不能对放弃诉权的当事人强制追加为原告或者第三人。所以在本案中,李元禄等23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应当具有原告的整体资格。

另外,从权利保障和诉讼目的的角度出发也应当承认原告李元禄等23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原告主体资格。行政诉讼的原告为行政诉讼的当事人之一,在一般意义上,它是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起诉,引起行政诉讼发生的人。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行政诉讼概念体系中,只有原告的概念,而无起诉人的概念。在不存在原告资格壁垒的情况下,这两个概念间的区别意义不大,但在中国行政诉讼的理论和实践中,这种区别具有重要意义。从司法最终或者司法权力对行政争议具有一般主管权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都有权提起行政诉讼。即使是象中国这样人民法院对行政争议具有特定主管权的国家,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其就可以被称为行政诉讼的起诉人。也就是说,起诉权不应当存在任何限制,起诉人也不应当存在所谓的资格问题。我们暂且抛开起诉人的问题不论,回归到《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和第八条规定的权力收到侵害的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和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都有资格提起行政诉讼,该两条规定要求提起诉讼的原告应该是权力收到侵害或者与行政行为有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该两条的规定旨在强调原告资格的取得应当是与行政行为有关。那么,当其他组织(本案中体现为村集体组织)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其内部成员的权力也必然遭受了侵害,作为一个公民时,期有权提起诉讼,作为一个组织的一员时当人也就应该具有资格就自己遭受的损害提起诉讼。组织作为原告的一种形式其实质上在一定层面上是作为一种诉权的集中行使的方式。这种诉权的集中行使当然不能妨碍或者强制个人行使其诉权,因而在组织内部部分人放弃其诉权时,不应该影响到其他的组织成员行使相应的诉权,这也正好契合了当事人权利保障的诉讼的目的。所以,在本案中,原告李元禄等23户农村集体承包经营户应当具有原告的主体资格。

(二)原告李元禄等23户农村集体经营户的起诉是否超过诉讼期限。

在本案的二审中庭审各方就原告的起诉是否超过起诉期限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本案的一审被告以及第三人并未就该问题想法院提出,而是在二审的庭审中提出的,但是原告李元禄等23户农村集体承包经营户在庭审中所提供的信息并不能准确判断其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具体时间,也没有相关证据进行证明。因而在改时间点的判断上存在很大的难题。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原告应当于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的六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本案中原告李元禄等23户农村承包经营户表示2013年得知被告做出了彭水县政府于2006年10月初颁发的彭林证字(2006)第0800276号林权证把争议林地登记在莫清荣名下(莫清荣姓名后面加注了“集体”二字),但是不知道该林权证的具体内容,因而在本案中法院必须解释清楚的一个问题就是“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的认定标准。其中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的解释。

在多数情况下,只要起诉人知道被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起诉期限就可以开始计算,而无需考虑起诉人是否发现或者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或违法性, 因为多数情况下只要被告尽了合理注意义务, 就可以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但是, 在某些情况下,起诉人即使体行政行为的违法性以及可能给自己带来的损害, 此时就涉及“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 应当如何解释的难题。另外, 如果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 而不知道诉权和起诉期限的, 起诉期限应当从何时开始计算如果“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 与“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 或者“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实际产生损害之日” 不一致时,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起算日应当以哪一天为准如果知道侵权行为和损害结果, 而不知道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甚至不知道侵权行为的主体,那么起诉期限是否开始起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问题的解释》仅在第四十一条1和第四十二2条就其中的两种情形下应当如何理解“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 作出了解释一是“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 二是“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除此之外, 最高人民法院并未就其他特殊情况下“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 应当如何理解作出规定。

在行政诉讼实务中,大量的案件表明,若对“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 和“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 作出严格解释, 将放任或纵容违法行政行为, 产生对原告极不公平的结果。在很多情况下, 原告的诉因是否完全出现, 因而足以期待原告及时行使权利, 具有压倒一切的法律意义。如果武断地运用法定起诉期限的规定,可能产生可怕的和不公平的结果, 可能纵容被告的违法行为, 导致法律所 1 该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法定起诉期限的,适用前款规定。2 该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要实现的目的被架空。因此, 如何对《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 作出合理解释, 就成为平衡被告利益与原告利益的唯一路径。

1.法定起诉期限存在的目的

所谓法定起诉期限制度或者诉讼时效主要指消灭时效制度, 一般指的是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的状态持续到法定期间, 其获得公力救济的权利归于消灭的制度。该制度是指拥有一个具有法律意义的诉因的人不能不合理地延期起诉, 应当对在权利上“睡觉” 的行为承担责任,即从原告延期起诉的事实可以推定被告的义务已经履行或者原告已经默许了被告的过错。日本也有一种观点认为, 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不值得保护, 且考虑到一定的事实状态长时间存续后, 社会生活会在此基础上展开, 因而有必要谋求这样构筑的社会法律关系的稳定, 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时效制度3。也就是说, 时效制度的目的在于保护非权利人,令真正的权利人的权利归于消灭, 因而认为该制度属于实体法上的制度。日本目前的通说认为, 时效制度既保护非权利人, 也保护权利人, 因而认为该制度是指“在一定的事实状态长时间持续后, 以真正的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为前提, 保护虽然本不是权利人但以该事实状态为前提生活之人的制度同时也是保护不能证明真正权利关系之权利人的制度。”4

考虑到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以及法律制度主要 34 参见〔日〕山本敬三《民法讲义总则》第三版, 解亘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 第一页。

前注〔3〕〔日〕山本敬三书,第434页。应当督促的是义务人及时履行义务、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而非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 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对起诉期限作出从宽解释, 并对起诉期限条款的适用进行限制, 以保障行政相对人的诉权

2.法定起诉期限起算点的确定。

面对我国“六个月” 的短时效期限, 如果从严加以解释, 那么绝大多数行政案件都不能得到法院的受理。为了让一个表面上超过法定起诉期限的案件能够得到受理, 理论上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一是延长法定期限。此种方法是针对法定起诉期限开始起算且已经届满, 但是原告因为不可抗力或者特殊情况而耽误了法定起诉期限的, 由法院根据原告的申请, 允许延期起诉。对此,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八条5作出了具体规定。二是因为法定事由的出现, 法律允许法定起诉期限暂时中止计算或者重新计算即法定起诉期限的中断。例如,《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三条6就属于中止计算法定起诉期限的情形。三是让法定起诉期限不开始计算或者推迟计算。《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二条7的规定就属于此种情形。

日本“法律上的可能性” 说与“现实的期待可能性” 说。日本法律的规定, 消灭时效自“可以行使权利时” 起进行计算。然而, 对于“可以行使权利时” 的判断, 则存在以下两个基准:一是“法律上的可能性说”。日本的判例认为,“可以行使权利时”是指行使权 5 该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6 由于不属于起诉人自身的原因超过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诉讼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7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利的法律障碍消失之时,例外情况下可以规定以权利人知悉一定事实的时刻作为起算点。这种理论认为,在较长的时效期间内不知道权利发生的人, 应当指责为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 而且如果考虑权利的行使现实上是否可能, 那么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 起算点也会各不相同, 这将使法律关系变得很不安定。消灭时效制度中的长时效就是与这一学说有关的制度安排。8

二是“现实的期待可能性说”。这是理论界确立的基准,认为“可以行使权利时”是指能够现实期待权利行使的时候。该说认为, 法律上权利是否发生,在多数情况下只有到了法院才能弄清楚,让权利人负担这种判断的危险是不适当的。按照这种观点,时效起算点的确定就应当采取认识可能性基准, 即以权利人知道或者能够知道与权利发生原因相当的事实之日作为时效起算日。如果权利人没有这种认识可能性,那么即使时间经过,也没有理由让权利人失去权利。反之,当权利人具有这种认识可能性时,若合理地加以思考, 则可以期待他能够迅速地行使自己的权利。9

综上,在本案中法院无论是对起诉期限的起算点作出何种解释都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说理论证,一旦证明原告李元禄等23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的起诉已经超过起诉期限,那起诉将面临被驳回的局面,但是综合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对起诉期限的庭审态度来看,法院有意在回避这个问题,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法院更倾向于承认原告李元禄等23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的起诉期限。法院对起诉起诉期限的处理态度反映 89 参见前注〔3〕〔日〕敬三书, 第449页。

参见前注〔3〕〔日〕敬三书, 第450-451页。了法院在司法司法实践中更倾向于注重追求案件的事实,实现实体上的正义。

(三)是否应当承认原告的再次起诉的权力。

在本案中,原告李元禄等23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在提起本案诉讼之前于2013年6月23日曾向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过诉讼,后原告以政府正在确权处理为由申请撤诉,并获准许,原告又于2013年8月24日因不服彭水府〔2013〕8号复议决定而提起行政诉讼,后原告以被告已经决定撤销具体行政行为为由申请撤诉,亦获法院准许。所以本案的上诉人莫清荣以及被上诉人彭水县政府在答辩中均称原告的起诉属于重复起诉,法院依法不应当受理,请求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起诉。那么本案原告的起诉是否属于重复起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已经立案的,撤回起诉后无正当理由再行起诉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10在本案中原告的撤诉并不是因为具体的案件纠纷得到解决之后才提出的撤诉,而是因为在得到被告县政府的承诺之后才提出的撤回起诉,但是撤诉后案件事实并没有得到解决,纠纷依然存在,这种情况下原告的起诉有正当的理由,即使在起诉事实以及起诉的请求或者当事人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同,但是案件的基本事实并没有改变,让属于最初起诉时要求得到解决的纠纷。因而,在本案中原告的起诉不属于重复起诉,原告有本案的起诉权,法院依法受 10 该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经立案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一)不符合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

(二)超过法定起诉期限且无正当理由的;

(三)错列被告且拒绝变更的;

(四)未按照法律规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的;

(五)未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

(六)重复起诉的;

(七)撤回起诉后无正当理由再行起诉的;

(八)行政行为对其合法权益明显不产生实际影响的;

(九)诉讼标的已为生效裁判所羁束的;

(十)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诉条件的。理之并无不当。

另外,重复起诉会导致双重诉讼的发生,基于防止在诉讼中重复投入时间、精力、金钱,并避免法院就同一诉讼事件作出矛盾裁判的目的,法院即应以不合法而驳回后诉法院。本案的情形及时要劫持理由说服法院驳回原告的起诉也不应当用重复起诉的理由,更合适的理由应该是法院的受理违反了一事不再理原则,但是就本案的情形而言,两种说法似乎都站不住脚,本案的起诉并不属于重复起诉或者违反一事不再理原则的违反,因而,法院依法受理本案原告的起诉做法合法。

(四)行政行为的公定力。1.行政行为的公定力。

行政行为为什么具有公定力?德国行政法学的奠基人梅耶尔和当代行政法学者福斯特霍福提出了“自我确信说”。他们认为,法律是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的;合法的行政行为与合法的判决一样,其法律效力来源于法律;有争议的行政行为之所以具有法律效力,是因为作出该行为的行政主体在作出时自己是确信该行为符合法律的;行政主体享有国家赋予的行政权,因而行政主体也具有像法院确信自己的判决为合法一样,确信自己的意思表示为合法的权力。11

2.行政行为公定力的界限。

西方法学界曾有过许多争论,并形成了两大主要学说,即“有限公定力说”和“完全公定力说”。“有限公定力说”认为,行政行为 11 [日] 室井力主编: 《日本现代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96页。一般具有公定力,但有重大且明显瑕疵的无效行政行为除外,例如,日本学者杉村敏正教授认为,“行政处分被承认具有公定力,乃是因为欲求其充分发挥功能,并冀能经由行政处分适时而不迟延公益之实现,避免行政法关系陷入纷乱;设若某行政处分有重大违反法规的瑕疵存在,且该瑕疵客观上又系明白,这时如果照样坚持其公定力之理论,恐有过分偏重行政权利益之讥。”坚持完全公定力,将导致“与个人之自由及权利之尊重的对立;事实上,那些有重大且明白瑕疵的行政处分若仍被认为具有公定力,是即强调行政处分的公定力,且将个人的自由及权利之限制及侵害过分地要求个人来承担。据此吾人宁谓,凡有重大且明白的瑕疵之行政处分,即实体法上无效之行政处分应不具公定力。12该说是德日等大陆法系行政法学或受大陆法系法学影响较大的行政法学上的通说,在我国行政法学上也有支持者。“完全公定力说”认为,行政行为不论存在着什么样的瑕疵,在被依法消灭前都 具有公定力。该说认为,即使行政行为具有重大而且明显的瑕疵,也并不是任何人有权、有能力加以辨认的,而只能由有权并且有能力辨认的法定国家机关来判断并加以否定。该说在西方法学中只是作为少数派的观点而存在,在日本的提倡者有黑田觉和柳濑良干等行政法学者。

从表面上看“有限公定力说”有利于促进依法行政、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实际上不然。这是因为,无效行政行为和可撤销行政行为之间的界限,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立法上,都难以得到客观确定,更难 1

2[日] 田中二郎: 《新版行政法》, 载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研究资料》(1985),第552页。以由作为普通公众的相对人加以辨认。在这种情况下,“有限公定力说”就会导致相对人错误地将行政行为认定为无效的可能性,日积月累而必将导致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和损害公共利益,根本就无法实现行政法治所要求的良好秩序。相对人即使能够辨认并作了正确的辨认,事实上也难以抗拒具有国家强制性的行政行为。如果从理论上来鼓动相对人或社会对行政行为进行抗拒,只能造成社会的**,从而在根本上动摇法所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因此,“有限公定力说”必将会使更多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遭受损害。另一方面,“有限公定力说”在将无效行政行为的辨认权和抗拒权赋予相对人的同时,也将责任转移给了相对人。总之,“有限公定力说”将置相对人以无所适从的境地,并使其承担不公平的法律责任。

我们更同意“完全公定力说”,只有“完全公定力说”才能对公共利益及其代表者表现出足够的信任和尊重。我们尽管强调公共利益,不允许相对人、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任意否定、违抗行政行为,否则将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并不是要否认或损害个人利益。公定力仅仅是一种假定或推定的法律效力,在假定期间并不具有强制实现力,行政行为中所设的义务在相对人不履行时并不会被强制执行;并且在该行为真正严重违法时,相对人可以通过法律所提供的相应机制来解除该行为的法律效力。

3.完全公定力下违法事实的解决。

所以,在本案中即使彭水县县政府的颁证行为是违法的,该行为确实侵犯了被告的合法权利,也不得当然否认彭水政府颁发的林权证的法定效力。因而,本案违法事实的处理只有一条途径可行,即经过诉讼程序撤销彭水县政府颁发的的林权证,至于其他的民事上的合同以及其他的问题则可以经过民事途径来解决。而不能通过民事途径来证明彭水县政府的办证行为的基础资料存在错误,据此请求撤销其颁证行为。

(五)一审法院不应该忽略的关键证据——《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集体林地家庭承包合同书》

在本案额庭审一审中,法院未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集体林地家庭承包合同书》这一证据上下功夫,该合同作为彭水县政府颁发林权证的基础资料和前提,如果该证据证明彭水县政府的颁证行为与合同约定不符,那么彭水县政府的颁证也就失去基础和前提,一审第三人莫清荣的观点显然就站不住脚,同样彭水县政府颁发的林权证自然也就应该被撤销。但是在本案的一审中法院对该证据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失去了作出正确判决的很好的着力点。

四、感悟与总结

群众观点教育分析检查报告1 篇6

按照县委“三增一做”活动精神要求,我针对个人实际情况,结合自己学习心得,认真反思,努力整改,现将个人群众观点教育检查报告报告如下:

一、对群众观点教育的认识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上坚持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显著的标志。党的十七大以来,为了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党以更加鲜明的群众观点,更加坚定的群众立场,维护群众利益,从群众中获得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力量源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不仅是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而且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前提条件。只有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增强党员干部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根本保证。

二、存在的差距

(一)思想方面。自己认为在基层乡镇工作多年,群众工作做得很多了,自认为很了解群众的疾苦,放松了在思想上贴近群众,感情上亲近群众,行动上靠近群众。

(二)学习方面。在理论学习中,自己只注重理论学习,不注重实际和理论的联系,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思想不够 1

超前,容易受旧的观念和思想所影响,对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的要求理解不深,缺乏实际工作,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不深。

(三)工作方面。在实际的工作中发扬“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精神。真正把自身实际工作和群众观点教育活动相挂钩。但有些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方法单一。对外宣传工作力度不够,群众对信访、司法部门工作的认知情况不高。

(四)作风方面。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开创新意识不够强,没有完全沉下去工作,工作有时流于表面。工作标准不够高,思考和处理问题不够深入,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工作要求。具体表现在与工作有直接联系的群众,没有做到广泛的联系群众。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剖析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是主观方面的原因。

(一)对学习认识还不到位。认为群众观点教育主要是抓好工作落实,不需要进行理论研究学习,没有静下心来苦心研读,理论学习不主动,没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二)对深入联系户的主动性不强。总以工作忙为理由,没能抽出时间进一步深入到联系户家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三)对群众观点教育工作投入的时间不足。总以其他行政工作繁忙为理由,没能更多的抽出时间研究相关工作要求和先进工作方法。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是抓好学习。进一步深刻领会群众观点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变被动为主动,把原来的要我去接近群众变为我要接近群

众,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全身心的投入群众观点教育。着重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整改的时限是要长期坚持学习。

二是强化宗旨意识。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思。在日常中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铭刻在脑海中,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上。

三是探索群众工作方法。结合学习和调研,不断找准群众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用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用新办法化解新矛盾;提高信访办结率和满意率。

四是强化理论联系实际。要抽出时间到村,到联系户家蹲点,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年内,做到驻村7天以上,并将农户提出的建议意见协调解决结束。

案例分析报告1 篇7

汇总2011年1~10月, 我院临床科室上报不良反应136例, 按患者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ADR临床表现, 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男76例 (55.88%) , 女60例 (44.12%) 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

2.2 给药途径

136例ADR报告中, 静脉给药127 (93.38%) 口服给药6例 (4.41%) , 吸入给药1例 (0.74%) 。

2.3 ADR报告中涉及药品种类见表2。

2.4 ADR临床表现, 见表4。

3 讨论

3.1 由表1可知:136例ADR报告中, 男性略高于女性, 中老年的比例较高, 尤其65岁以老年患者, 各项生理机能减退, 血浆蛋白与药物结合能力减弱, 肝肾代谢及排泄功能均减弱, 从而使药物代谢速度降低, 易发生体内药物蓄积[1], 导致ADR发生率较高, 因此临床用药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并加强用药监测, 确保用药安全, 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

3.2 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 主要原因是静脉给药可直接进入血液, 无肝脏首过效应、起效快等优点, 同时由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 药物的理化性质、配药方法、药物相互作用及溶剂的选择, 输液速度、放置时间、药物制剂中的杂质等[2]因素均可引发ADR。因此, 建议临床用药时, 应采取“先口服后静脉”的给药原则, 在使用静脉给药治疗时, 应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视, 加强用药期间ADR的监测, 一旦发生ADR反应, 应立即停药对治疗, 尽量减少ADR对患者所造成的损害。

3.3 我院ADR涉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 主要为皮疹、瘙痒、荨麻疹等。一般症状较轻, 停药或使用抗过敏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后, 症状即可缓解或消失;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上述, 两种ADR易于观察和识别, 并能及时上报。这与我院ADR监测工作处于初始阶段, 上报ADR以易与发现、识别的ADR为主有关。

3.4 由表2.3可见, 136例ADR报告中以抗感染药物居多, 其中喹诺酮类最多, 其次是β内酰胺类抗菌药。喹诺酮类药物, 因抗菌谱广, 抗菌作用强, 使用方便, 应用比较广泛, 引发的ADR比例最高;β内酰胺类抗菌药所占的比例也较高, 因价格相对较低, 抗菌效果好, 临床应用广泛有关。因此, 临床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原菌种类、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及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 合理地选择、正确的使用抗菌药物, 避免用药剂量过大或过小, 减少不必要的联合用药;无指征的预防性用药等情况的发生;把引发ADR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目前, 我院ADR的监测和上报尚处在初始阶段, 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会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ADR, 因此, 应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的药品ADR的培训, 掌握国家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制定本院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程序, 建立院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 设立临床科室的不良反应监测员, 及时发现及时上报, 提高医务人员对ADR的重视程度, 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周银行.我院1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药业, 2010, 19 (17) :56.

副脾1例考察报告 篇8

【关键词】 副脾;脾动脉;胰尾部肿瘤;体质测量

【中图分类号】R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247-02

在实验室示教标本整理过程中发现一例成人副脾(如图)的标本。有副脾的报道较多[1],但副脾的发现依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故现将观测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材料来源于解剖实验室标本库,采用体质人类学非测量性观察与体质学测量(马丁仪)法,比对《中国人解剖学数值》进行考察。

2 考察结果

标本为一成年消化系统标本,已经用甲醛溶液充分防腐固定,结构保存完好。脾脏的数量异常,在脾门的后下方50.64mm处有一小球形副脾。大小:直径约为10.82mm;颜色:与脾脏相同,为淡红色;质地:较为柔软;副脾动脉:长49.28mm,外径3.86mm。脾动脉分支异常,脾动脉在距离腹腔干起始部80.13mm处发出一分支(外径3.98mm),向左上方走形90.06mm后于脾脏背面直接注入脾脏实质。脾脏大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其附属结构亦未见明显异常。

3 分析讨论

副脾是指除正常位置、正常形态大小的脾脏外,还有一个或多个与脾脏结构相似,功能相同、形态大小不等内皮组织存在。副脾的发生位置大多数为脾门、脾血管、胰尾部腹膜后区域,其中较多在脾门附近[2]。副脾以单个为多见,也可以多达4~5个,但很少超过6个。副脾的发生率可达10% ~35%不等[3]。副脾一般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多在体检或其他病变检查时偶然发现,在以下情况下表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即当副脾较大时出现压迫症状及牵拉胃肠道症状,副脾脾蒂扭转、坏死、梗死或外伤出血可出血相应的临床症状[4]。但是,在副脾的诊断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误诊。所以临床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应该注意副脾与胰尾部肿瘤、肝脏肿瘤、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对位于不典型部位的副脾、脾切除以后代偿增生的副脾、伴發梗死的副脾更容易发生误诊。鉴于副脾的研究将为胰尾部肿瘤、肝脏肿瘤、卵巢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与分析提供鉴别依据,故本考察项目能为CT检查、B超检验、临床治疗与护理的应用提供有效的参考[5]。

参考文献

[1]薛浩,严利.副脾1例.实用医学杂志.2000,16(7):178.

[2]邓淑敏,杨丽娟,王莉.副脾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医刊,2009,26(1):92.

[3]吴在德.副脾和脾发育不全.黄家驷外科学(下册)[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63.

[4]石结武,周林玉,诸禹平等.副脾的临床诊断与误诊原因分析(附8例报道).安徽医药.2011,15(2):176-178.

上一篇:新苏教版第4课荷花下一篇:晨会周会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