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发展介绍

2024-11-04

河源发展介绍(通用5篇)

河源发展介绍 篇1

主题明确

在目标河源网站设计明确的基础上,完成网站的构思创意即总体设计方案。对网站的整体风格和特色作出定位,规划网站的组织结构。Web站点应针对所服务对象(机构或人)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式。有些站点只提供简洁文本信息;有些则采用多媒体表现手法,提供华丽的图像、闪烁的灯光、复杂的页面布置,甚至可以下载声音和录像片段。好的Web站点把图形表现手法和有效的组织与通信结合起来。

为了做到河源网站设计主题鲜明突出,要点明确,应该使配色和图片围绕预定的主题;调动一切手段充分表现网站点的个性和情趣,办出网站的特点。

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如客户手册.公共关系文档.技术手册和数据库等。

设计思路

网站设计简洁实用:这是非常重要的,网络特殊环境下,尽量以最高效率的方式将用户所要想得到的信息传送给他就是最好的,所以要去掉所有的冗余的东西。

使用方便:同第一个是相一致的,满足使用者的要求,网页做得越适合使用,就越显示出其功能美

整体性好:一个网站强调的就是一个整体,只有围绕一个统一的目标所做的设计才是成功的。

网站形象突出:一个符合美的标准的网页是能够使网站的形象得

到最大限度的提升的。

页面用色协调,布局符合形式美的要求:布局有条理,充分利用美的形式,是网页富有可欣赏性,提高档次。当然雅俗共赏是人人都追求的。

交互式强:发挥网络的优势,是每个使用者都参与到其中来,这样的设计才能算成功的设计。这样的网页才算真正的美的设计。[2]版式设计

网页设计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特别讲究编排和布局,虽然主页的设计不等同于平面设计,但它们有许多相近之处。

版式设计通过文字图形的空间组合,表达出和谐与美。

多页面站点页面的编排设计要求把页面之间的有机联系反映出来,特别要求处理好页面之间和页面内的秩序与内容的关系。为了达到最佳的视觉表现效果,反复推敲整体布局的合理性,使浏览者有一个流畅的视觉体验。

色彩作用

色彩是艺术表现的要素之一。在网页设计中,设计师根据和谐、均衡和重点突出的原则,将不同的色彩进行组合.搭配来构成美丽的页面。根据色彩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合理地加以运用。如果企业有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应按照其中的VI进行色彩运用。形式内容

为了将丰富的意义和多样的形式组织成统一的页面结构,形式语言必须符合页面的内容,体现内容的丰富含义。

灵活运用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以及留白等手段,通过空间、文字、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整体的均衡状态,产生和谐的美感。

三维空间的构成网络上的三维空间是一个假想空间,这种空间关系需借助动静变化.图像的比例关系等空间因素表现出来。在页面中,图片、文字位置前后叠压,或页面位置变化所产生的视觉效果都各不相同。通过图片、文字前后叠压所构成的空间层次不太适合网页设计,根据现有浏览器的特点,网页设计适合比较规范、简明的页面,尽管这种叠压排列能产生强节奏的空间层次,视觉效果强烈。

网页上常见的是页面上、下、左、右、中位置所产生的空间关系,以及疏密的位置关系所产生的空间层次,这两种位置关系使产生的空间层次富有弹性,同时也让人产生轻松或紧迫的心理感受。虚拟现实

人们已不满足于HT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编制的二维Web页面,三维世界的诱惑开始吸引更多的人,虚拟现实要在Web网上展示其迷人的风采,于是VRML语言出现了。VRML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语言,它类似Web超级链接所使用的HTML语言,也是一种基于文本的语言,并可以运行在多种平台之上,只不过能够更多地为虚拟现实环境服务。

多媒体

网络资源的优势之一是多媒体功能。要吸引浏览者注意力,网页的内容可以用三维动画、FLASH等来表现。但要由于网络宽带的限制,在使用多媒体的形式表现网页的内容时不得不考虑客户端的传输速度。

便于使用

如果人们看不懂或很难看懂您的网站,那么,他如何了解你的企业信息和服务项目呢?使用一些醒目的标题或文字来突出您的产品与服务。并且即使您拥有最棒的产品,如果客户从您的网站上看不清楚您在介绍什么或不清楚如何受益的话,他们是不会喜欢您的网站的,这对于网页设计而言是失败的。

导向清晰

网页设计中导航使用超文本链接或图片链接,使人们能够在您的网站上自由前进或后退,而不必让他们使用浏览器上的前进或后退。我们在所有的图片上使用“ALT”标识符注明图片名称或解释,以便那些不愿意自动加载图片的观众能够了解图片的含义。

快速下载时间

很多的浏览者不会进入需要等待5分钟下载时间才能进入的网站,在互联网上30秒的等待时间与我们平常10分钟等待时间的感觉相同。因此,建议在网页设计中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图片及体积过大的图片。主要页面的容量应确保普通浏览者页面等待时间不超过10秒。非图形内容

在必要时适当使用动态“Gif”图片,为减少动画容量,应用巧妙设计的Java动画可以用很小的容量使图形或文字产生动态的效果。

但是,由于在互联网浏览的大多是一些寻找信息的人们,仍然建议您要确定您的网站将为他们提供的是有价值的内容,而不是过度的装饰。

反馈与沟通

让客户明确您所能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并让他们非常方便地订购是您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客户在您的网站上产生了购买产品或服务的欲望,您是否能够让他们尽快实现吗?是在线还是离线?

因此,如果是产品或服务介绍网站,应该有留言、电话、在线咨询等功能或信息呈现。

在企业的Web站点上,要认真回复用户的电子邮件和传统的联系方式如信件.电话垂询和传真,做到有问必答。最好将用户的用意进行分类,如售前一般了解.售后服务等,由相关部门处理,使网站访问者感受到企业的真实存在并由此产生信任感。

测试改进

测试实际上是模拟用户询问网站的过程,用以发现问题并改进网页设计。应该与用户共同安排网站测试。

内容更新

企业Web站点建立后,要不断更新网页内容。站点信息的不断更新,让浏览者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和网上职务等,同时也会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形象。

注意不要许诺你实现不了的东西,在你真正有能力处理回复之前,不要恳求用户输入信息或罗列一大堆自己不能及时答复的电话号

码。如果要求访问者自愿提供其个人信息,应公布并认真履行个人隐私保承诺。

紫金县论坛(zijinxian.com)是成立较早的网络公司之一,我们以“真诚服务”,“用户满意”为服务宗旨,使客户全面享受到我们的优质服务。我们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深受广大客户的好评。紫金县论坛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网站建设技术团队,跟踪 IT 科技的最新发展趋势,团队承接网站建设、网站优化技术、网站推广、口碑推广营销、网站运营、网站改版等。紫金县论坛论坛力争第一时间开通客户的服务;第一时间解决客户的问题;第一时间通知客户相关说明!邮箱:297228573@qq.com

河源发展介绍 篇2

1.1 总体发展情况

据初步核算,2011年河源市生产总值(GDP)达到571.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增速比全国、全省分别快3.9和3.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3.54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305.92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192.48亿元,增长8.3%,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7%、71.5%和22.8%,分别拉动GDP增长0.7、9.4和3.0个百分点。三大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2.7:51.5:35.8调整为12.8∶53.5∶33.7,第二产业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1)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1.48亿元,比上年增长7.9%。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 732公里。全年客货运输量(不含铁路,下同)平稳较快增长。客运量3 878万人,增长17.7%;旅客运输周转量44.11亿人公里,增长15.5%;货运量2 698万吨,增长20.2%;货物运输周转量40.74亿吨公里,增长19.8%。(1)

1.2 基础设施情况

目前河源市有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贯穿河源市区域;广河高速、河惠高速、河梅高速、粤赣高速相继通车,河源已经纳入到“珠三角”2小时经济圈;同时通过对205、105国道和境内省道县道的改造,2011年河源市新建四级以上公路781.6公里,改造县乡公路120公里,新增水泥硬底化村道600公里,使得运力增强;在广东省未来的建设规划中,城市轻轨建设将延伸至河源,将使河源纳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

信息平台逐步普及,互联网宽带接入基本覆盖全市,目前已经建成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经贸信息网和物流信息网。

1.3 物流企业情况

截止2010年8月,河源市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各类物流服务企业近400家,运输、仓储和邮政企业的就业人员为10 138人,占河源市总就业人口的2.9%。(2)这些物流企业主要以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为主,部分企业兼顾货物配送、货运及车船代理、物流信息、包装等服务。

1.4 物流园区情况

目前还有没有成型的物流园区,但是根据河源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县有关职能部门已经对物流园区的发展有初步设想,计划依托高速公路、铁路和国道交通密集形成的枢纽优势,在高新区科技大道南边规划建设南部综合物流园,主要为开发区内的生产制造和城区的商业提供仓储、配送等服务;在仙塘镇规划建设北部综合物流园,主要发展商贸、仓储、运输配送加工的现代物流产业,为北部工业板块的工业企业、过境物流和周边生活服务。

1.5 商贸物流情况

近年来,河源十分重视商贸物流业的发展,采取措施,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推进现代流通业发展,促进了物畅其流,市场旺盛,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居民消费。消费品市场活跃。201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批发与和零售业零售额173.72亿元,增长16.4%;此外,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7.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出口总额19.16亿美元,增长11.7%。(1)

2 河源市物流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2.1 河源市发展物流产业的优势

(1)具有较好的交通基础设施。河源市已经初步建成公路、铁路立体交通网络,可以充分发挥珠三角和长三角的“黄金通道”、粤东北陆路交通枢纽及华南地区最大的龙川铁路编组站的优势,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打造面向国内市场的商贸物流基地市。同时,结合城市建设,改善交通设施、水、电等硬件环境,在建的5个产业园和3个物流园区,提供产业优化升级的载体。河源市初步具备了交通运输、物流仓储、通关贸易和产业聚集等基础设施优势。

(2)地理位置优越。河源南临珠三角,北连大内陆。惠河、河梅、广河和粤赣等高速公路全面通车,正在规划建设的昆汕、大广、汕湛、粤湘等高速公路经过河源市区。京九、广梅汕两条铁路纵贯全市。建设中的东江河运航道将达五级水平,可直达广州黄埔港。市区距广州、深圳、香港只有100多公里。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河源区位优势日益凸现,成为粤东北重要交通枢纽,全面融入“珠三角2小时经济生活圈”。

单位:万吨、万吨公里

(3)物流市场需求旺盛。随着河源市工业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类市场主体对物流业的需求更加旺盛,货源量和货运周转量每年均以10%的速度增长,物流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2.2 河源市发展物流产业的劣势

(1)物流基础设施少,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

河源市很多物流企业属于小型企业,平均每家物流公司拥有车辆仅为2台,物流企业设备配置极不合理。调查显示,河源市物流企业目前的主要业务为运输、托运,深层次的配送、物流规划、信息等服务则很少涉及到,行业附加值很低,企业竞争力弱。80%的企业技术装备和运作水平落后,车辆形式结构单一,设备陈旧,损失率大,企业运作效率低,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不仅使得物流企业利润低下,而且这部分成本追加到物流企业客户,即相关的工商企业,也导致这部分企业成本增加,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减弱。

(2)物流企业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业务能力落后

目前,河源市目前大部分物流企业都是由传统的交通运输企业、传统的仓储企业、工商企业的后勤部门转型而来;还有些新成立的物流企业,但普遍规模小,比较分散,一个门面一个牌子,物流公司从业人员占城市总体就业人员比重很小,目前河源还没有专业的配送中心和专业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公司所从事的业务也主要是以传统意义上的运输为主,物流产业科学的布局、专业优势、规模效应的实力都相当低。

(3)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物流标准化落后,现代化水平低

目前河源市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广泛,各种运输、仓储设施的使用缺乏标准化,严重阻碍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的应用,使得物流企业的效率。据调查,河源市很多物流企业的通讯工具仅有几台电话和几台电脑,但采用配套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非常少,多数采用纸质记录货物信息,导致物流企业信息及时性差,物流企业之间缺乏交流沟通与合作。

(4)物流人才缺乏

物流人才是发展物流产业的关键,但是当前河源市物流人才数目严重短缺。现有的物流人才专业水平较低,从业人员少,特别是理解现在物流并且会经营、治理物流企业的人才,以及能进行整套物流方案与设计的人才极其短缺,河源市内没有一所本科院校,只有职业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水平相对薄弱。同时由于物流企业规模小,薪资待遇偏低,河源又处于相对偏僻的粤北地区,难以吸引外地优秀的物流人才,这就严重制约着河源市物流产业长远持续的发展与壮大。

(5)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滞后

河源市至今没有规模化的物流园区,当前的物流企业分离、散乱,缺乏集合整体利益。虽然当前河源有3个在建的物流园区,但是建成尚需时日,况且建成后到形成规模效应依旧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样使得河源物流产业的发展滞后于广东省其他地区,难以发挥当地区域优势。

3 河源市物流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针对河源市物流企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为促进河源市物流产业的发展,特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3.1 制定相关的政策支持扶持物流企业的发展

河源市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以物流产业发展作为基础。因此,要在政府支持下培育发展批发市场,鼓励批发市场与现代物流相结合,完善市场服务功能。为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明确发展物流业的目标,在产业政策、用地政策、用电价格、资金筹措、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具体的扶持措施,推动物流企业的发展。

3.2 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

选择一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和发展潜力,并且拥有较好物流设施、物流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较好的物流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一批物流龙头企业。大力引进、推广国内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与经验,加强对传统商贸、交通、仓储企业的转型,使其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与此同时鼓励工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突出企业核心业务,实现全社会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提高物流的专业化程度。

3.3 建立河源市物流企业行业协会,促进企业交流合作和物流标准化的推广

通过建立河源市物流行业协会,加强河源市物流企业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可以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规模化运作,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另外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来大力宣传和推广国家颁布实施的物流标准,尤其是关于货物包装、条形码标准,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运输工具和集装箱标准,托盘、货架、装卸机具标准,以及仓储建设标准等的推广与使用。

3.4 积极推进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要充分利用河源市内目前大专院校师资力量,通过学校长期与短期培养、在职培训、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企业合作共享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岗位的不同物流专业化人才,促进物流人才的成长。大力开展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工作,鼓励与支持物流企业引进高水平外地物流管理人才,加强对现有物流企业的管理。

3.5 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

由政府或物流行业协会组织,加强对物流企业信息化认识的培训,加快建设物流产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协助物流企业开展物流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管理与业务开展领域的应用。

摘要:通过对河源市物流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河源市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定相关鼓励政策、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成立行业协会等对策,以便进一步促进河源市物流产业快速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河源市,物流产业,对策

参考文献

[1]廖远兵,周芳,邓文博,等.欠发达地区物流经济缺陷与解决措施———基于广东省河源市物流现状的调研[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8(4):47-49.

[2]张中文,张孝青.永州地区物流现状及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2011,10(10):12.

[3]河源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源调查队.2011年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河源市统计信息网(http://stats.heyuan.gov.cn/),2012.

[4]河源市统计局.浅析河源市基本单位从业人员的结构现状与变动趋势[Z].河源市统计信息网(http://stats.heyuan.gov.cn/),2010.

河源模具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河源 模具行业 发展现状 对策

1.概述.

伴随着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日益增强与提高,国家制造行业把模具工业列为中国制造业之母,将模具制造业列为支撑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基石,要振兴装备制造业,要节能节材,要改变生产增长方式及改变结构,都需要发展模具。近年来,随着珠三角产业转移,世界排名第三、亚洲排名第一的模具标准件生产厂家——龙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制造企业落户河源,促进了河源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河源有各类模具行业相关企业约二百多家,其中专门从事商品模具生产的模具企业三十多家,比较知名的模具企业包括有:河源港利模具公司、西可通信技术设备公司塑胶模具厂、丰泰模具厂、顺丰模具厂等。此外,还有多家企业使用模具生产产品,如永勤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富马硬质合金有限公司、金霸建材有限公司等。年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5%。在河源市“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当中,明确提出重点推进以模具制造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等七大工业产业发展。模具工业已成为河源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社会和经济效益日趋凸现。

2.河源模具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实践调查,河源的模具行业与广东省的其他地区相比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模具生产单一化、人才奇缺、设备落后、从业人员创新力不够、专业化商品化程度低等几方面。

2.1模具生产比较单一化

目前河源市的模具生产比较单一化,主要以塑料和冲压模具为代表,缺少压铸模具等其他模具生产形式。其中塑料模具占模具总量近60%,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冲压模具以广东河源湧嘉实业有限公司为代表,占模具总量近30%,其它形式模具较少。

2.2缺少模具技术人才,尤其是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奇缺。虽然近年来河源市模具行业职工队伍发展迅速,但仍然跟不上行业发展需求。一是总量不足,二是素质不够,适应不了行业发展的需求。据调查,河源市模具行业从业人员约缺口3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约占20%,目前尤其紧缺的是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模具企业管理人员和中高层技术人员及高级技术工人。究其原因,主要是大中专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差,与工厂岗位要求脱节,而社会培训机构,大多没真正实力水平,形形色色的模具培训机构没有系统性和权威性。

2.3模具制造设备较落后,特别是缺少高精密加工设备。

虽然目前模具产业和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都是向着高精方面发展,许多先进设备已经在模具设计和制造上应用,但目前河源的模具产业仍以传统加工设备以及CAD/CAM技术的应用为主,许多企业主要应用UG、Pro/E、MasterCAM、AutoCAD等软件来辅助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但新技术新设备尤其是高精密加工设备还很少应用。

2.4从业人员自主模具设计和创新能力不够,许多模具都有赖于市外其他企业设计和开发。

河源市目前许多模具应用企业都不具备自主设计模具的能力,大多是进行模具的修整及依赖市外其他企业进行模具设计及开发。有些模具企业虽进行自主设计,但模具种类较单一和落后,创新能力不够。

2.5 专业化、商品化程度低,企业间协作性较差。

目前,河源市的大型模具企业较少,除龙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模架外,其他企业生产的模具专业化较差,商品化程度低。许多企业只是自给自足设计及生产模具,并未能形成大规模的模具商品。企业之间进行模具设计和交流较少,协作性较差。

3.加快河源模具行业发展的对策.

3.1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引导投资方向

为加快河源模具行业产业发展,可先由政府主导出台相应政策,采取政府干预和经济扶持政策,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以立法形式在金融、税收、技改等方面给予支持。首先鼓励对发展模具的投资。例如投资模具厂的建设资金可以抵扣企业所得税;对模具企业引进关键设备及生产模具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配件实行减免进口税来鼓励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引进等。鉴于模具产品净增值率高,模具企业增值税税负比机械工业其他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倍,因此建议减轻模具企业的增值税负担,或继续执行先征后返政策,或降低增值税税率,例如从17%降为5%-10%。 除塑料模具和冲压模具外,可以尝试引进压铸模具等其它类型模具,扩充河源的模具产业链发展。

3.2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高端模具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模具行业要快速发展,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目前河源市主要有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理工学校、技工学校等中高职院校均开设有模具专业,可以较系统的培养模具人才。但因为软件和硬件环境等问题,人才培养质量还不是特别尽人意,尤其是高端模具人才培养较欠缺。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改进:

(1) 以区域經济发展为依托,根据人才需求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该学院的重点专业,已成功申报广东省重点培育专业,目前正在进行重点专业创建过程中。该专业教师根据河源市人才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已成功通过学校的专业整体测评,相信未来培养出的模具人才将会更适应河源市模具行业的人才需求。

(2) 在人才培养上要争取政策上的扶持

为培养更优秀的模具人才,需要使用较先进的软硬件设施,这就意味着模具人才培养成本将是其它专业人才培养成本的数倍。所以,在对待诸如模具这类急需发展的高成本专业,河源市政府及学校都要在政策上有所倾斜。采取“政府补一点、学校贴一点、学生出一点”的方式来进行模具专业建设,进而培养适合企业未来需求的优秀模具人才。

(3)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创新教育

有创新才能谋求发展,模具行业亟待创新型人才的出现。作为河源市的中高职院校尤其应注重创新型模具人才的培养。在这一点上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已经进行了创新改革。该院校在08年就进行了教师职教能力测评,大部分教师均已通过该测评提高了职业教育理念,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引导学生的创新思想。除向学生传授创新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外,模具专业还注重培养学生使用最现代化的设计工具和技术手段的能力,对CAD/CAM/CAE软件的应用加强了培养。为加强先进设备的应用,还引进了高速铣削机床、快速成型设备等,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该校模具专业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如参加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各种创新设计大赛、开展第二课堂创新活动等,学生毕业条件必须修1个创新学分,可以通过听讲座、社会调研、发表论文等形式获取创新学分。

为培养优秀的模具人才除相关院校努力外,各企业也应配合实施,多对模具从业者进行新技术新理念培训,增加员工创新意识,提高从业者理论和实践能力。

3.3推广高速高精加工设备的应用

高速高精加工包括高速高精电加工、高速高精切削加工、复合加工以及快速原型和快速经济模具加工等。在未来河源市模具行业的发展中,高速高精加工设备的推广和应用势在必行, 这样可以提高行业的竞争力,促进模具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3.4大力发展和推广模具制造新技术、新工艺

固步自封永远不能进步,河源模具行业的发展应大力推广模具制造的节能、节材技术,模具热处理、表面光整加工和表面处理新技术等。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应用逆向工程、并行工程、敏捷制造技术等先进技术,引进先进设计系统如:冲压工艺设计系统、模具型面设计系统、成形分析系统、模具结构设计系统、模具CAM系统和冲压专家咨询系统等进行模具的设计与开发。

3.5建立河源模具行业协会

为促进河源模具行业发展,需成立模具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在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形成纽带作用,提高模具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增加企业间的协作性。

4.结论.

河源市紫金县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篇4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切实推动我县林业的跨越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特制定我县林业“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林业现状及“十一五”期间的主要成效

(一)林业现状

据全县2009年森林资源档案及有关统计反映,全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8.27万公顷;有林地面积26.15万公顷;森林活立木蓄积量为1067.01万立方米;林木年总生长量为63.2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74.4%。在林业用地中,尚有疏林地面积0.22万公顷,未成林地面积0.8万公顷,无林地面积1.01万公顷。全县规划有国家级生态公益林0.16万公顷,省级生态公益林7.36万公顷。

(二)“十一五”期间的主要成效

1、创建林业生态县,森林资源总量稳步增加。“十一五”期间,我县积极开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以及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县的森林资源稳步增长,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大大改善,一个较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已基本形成。和“十一五”初相比有林地面积增加了1.05万公顷;森林活立木蓄积量增加了219.52万立方米;林木年总生长量增加了26.9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9%。紫金县的各项指标已达到了林业生态县的创建标准,并于2009年底顺利通过林业生态县验收。

2、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林业基地已初具规模。“十一五”期间,我县充分发挥本地独特林业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改造低产林,已建有速生丰产林基地近80万亩。同时,及时调整林业产业发展工作思路,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延长林业产业链条,使林业在第一、二、三产业中协调发展。在完善好现有速生丰产林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投资工业原料林、生物能源林和油茶林等为重点的商品林基地建设。

3、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力度加大,林业保障功能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我县充分发挥森林公安和林政部门职能作用,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了一大批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违法犯罪活动。

4、林业体制改革圆满成功,林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为使机构设置更为科学合理,实现“精简机构和人员,理顺林业管理体制”的改革目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做到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措施得力,依时完成了林业体制改革的工作任务,并于2009年底顺利通过了市的验收,进一步完善了林业体制,增强了林业发展活力。

5、全社会生态意识增强,林业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对林业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已逐步形成重视生态、关注森林、支持林业的良好社会氛围,由部门办林业逐步转向社会办林业。

“十一五”时期,紫金林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用现代林业发展趋势要求衡量,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针叶林多、阔叶林少,树种结构单一;生态功能脆弱,生态防灾减灾体系不健全,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森林火灾、病虫害等生态灾害频繁,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水质性缺水、水土流失等问题仍较为严重;破坏森林、野生动植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全县生态状况和林业建设与社会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制约着我县林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大力推进林业扩大内需,以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创新林业、和谐林业作为科学发展现代林业的着力点和抓手,积极构建林业生态、产业和文化三大体系,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争当全国科学发展现代林业的排头兵。

(二)基本原则

1、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形成全社会办林业的良好氛围。

2、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将林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共同推进。

3、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严格保护天然林、野生动植物等典型生态系统,积极发展人工林、林产品精深加工、森林旅游等新兴产业,科学经营森林资源,实现森林木质和非木质资源及生态资源的持续利用。

4、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林业生态体系建设要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遵循市场规律,主要依靠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和管理。

5、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实现城乡林业协调发展。在造林方式上,坚持因地制宜,乔灌草合理配置;在植被恢复方式上,坚持造、封结合。

6、科技兴林。依靠科学技术,全面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建立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

7、依法治林。不断完善林业法制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监督。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十二五”末,完成全县大部分针叶纯林林分改造,发展优良乡土阔叶树特别是珍贵树10万亩,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生物能源林基地、大径材基地和油茶林基地等高效益商品林基

地45万亩;加快在城区、县城周边、主要道路、江河两岸、村庄四旁构建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实现全县生态状况的显著改善。到2015年,实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建成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实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三、“十二五”林业行动方向与行动措施

(一)实施生态林业行动,构建绿色生态屏障。

1、实施建设林业生态文明万村绿化大行动。今年起,我县每年根据实际情况重点规划20个行政村,每个村送10000株树苗,组织农民群众造林护绿,推进农村绿化美化新模式,实现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用五年时间在全县建成100个以上林业生态文明村。

2、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进一步落实生态公益林目标责任制。创新生态公益林管理机制,明确生态公益林经营者的责权利,推行各种形式的管护责任制。逐步建立完善生态公益林地理信息系统。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稽查,确保效益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经营者手中。加强生态公益林经营,多营造混交林,促进森林群落的恢复。

3、加快实施林分改造工程。采取人工造林、补植套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中幼林抚育等措施,推广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和珍贵树种,积极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切实改造低产林、低效林。重点抓好城镇周边、省道、县道两旁低效林分改造,提高林分质量和生态功能等级。

4、加快实施雨雪冰冻灾害生态修复工程。按照林种、树种、林龄、受损程度的不同,分类施策,通过自然恢复和人工促进,着力恢复和重建受灾地方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森林防灾减灾能力。

5、加快实施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工程。加快实施东韩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工程,促进居民饮用水源水量、水质的全面提高。抓好水土保持林建设,强化水土流失生物治理,丰富和充实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及景观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增强水土保持能力。

(二)实施民生林业行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做大以森林资源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做强以林产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做优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充分挖掘林地经济潜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1、积极培育森林资源。切实加快用材林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珍贵树种和竹材资源。鼓励大中型林产加工企业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大力发展林果、苗木花卉、森林食品、药材等名特优新经济林。

2、积极扶持油茶产业发展。贯彻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和省府有关会议精神,制定我县油茶发展规划,选育推广优良品种,重点发展油茶种植和深加工,建设高效油茶产业基地。我县作为全国高效油茶产业基地示范县,计划到2012年完成高效油茶产业基地1.2万亩。

3、加快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做好全县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加快编制全县森林公园发展规划。

加强与旅游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整合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集中搞好宣传推介,不断推出不同层次的、有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产品,促进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4、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在加强野生资源保护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支持、鼓励企业和个人发展野生动植物养殖培植和经营利用业。简化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运输审批手续,取消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运输证明收费项目,促进野生动物合理利用。

(三)实施文化林业行动,推动生态文明社会建设。

加大生态文化传播力度,逐步建成相对完善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推出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生态文化作品和宣教示范基地,逐步形成爱护生态、崇尚自然的良好风尚。

1、创新全民义务植树实现形式。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增强全民自觉植绿、护绿、爱绿的意识。鼓励单位和适龄公民认种认养认管公共绿地和树木,创作绿化文艺作品,开展绿色文化宣传,实现义务植树形式多样化,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

2、塑造爱护野生动物新形象。在鸟节、爱鸟周、野生动物宣传月期间,组织全县开展形式多样的野生动物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观,引导公众树立健康、科学的饮食观念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塑造爱护野生动物新形象。

3、加强生态旅游文化设施建设。抓好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森林文化设施建设,逐步提升自然保护区的现有等级,充分挖掘森林文化、竹文化、茶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发展潜力。丰富生态文化内涵,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

4、加强生态文化宣传。加大林业宣传力度,做好生态县建设、森林防火、林权体制改革等宣传,定期举办“森林生态宣传月”宣传活动,构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富有感染力的生态文化宣传体系。

(四)实施创新林业行动,激发林业发展新活力。

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着力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化动作机制、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化运作机制,逐步构建与现代林业发展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

1、全面推进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结推广林改试点工作经验,围绕明晰产权、量化到人、家庭承包、联户合作、规模经营的总体要求,严格按照工作方案和程序,全面铺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统筹协调主体改革和配套改革,用2年时间基本完成我县集体林权制度的主体改革,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五)实施和谐林业行动,促进生态安全。

加强林业灾害预防与处置能力建设,采取各项措施保护森林资源,消除林区不稳定因素,切实维护森林系统的健康安全,努力构建可持续经营、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和谐林区。

1、创新森林防火机制,加强森林防火设施建设。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落实森林防火责

任制,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和装备建设,创新野外火源管理机制。加强森林火险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应急处置机制。探索建立森林防火联防联动体系,逐步形成森林火灾扑救一体化。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下,严防重大以上森林火灾,杜绝重大人员伤亡。计划在规划期内争取省、市、县政府及上级部门的经费补助,购置远程视频监控设备,建设县级森林火险要素监测站、了望台等基础设施,建造消防队伍营房,改造和完善县指挥室的设备配备。

2、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强化监测和检疫,实施综合治理,重点除治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严防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和蔓延,保障森林生态健康安全。积极采取人工、化学和生物等措施,遏制薇甘菊及其它有害生物的蔓延势头。

3、加强林地保护管理。进一步加强林地保护管理,严格执行《河源市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实行林地用途管制,提高征占用林地审核率。同时,进一步完善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

4、实施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动。积极组织开展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和非法猎捕、运输、携带、经营利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等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破案率在98%以上,为我县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5、积极主动调处林权争议。实行林权争议调处领导干部责任制,建立重大山林纠纷个案督办制度、案件管理信息系统和基层调处网络体系。妥善处理林权争议信访问题,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及时化解和消除不稳定因素,维护林区社会稳定。

四、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行业队伍建设。建设“学习型”机关,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林业教育培训,提高行业干部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实施人才强林战略,加大林业人才资源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大力促进林业人才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坚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面向林业、面向基层、面向山区的方针抓好林农教育培训,提高林农素质。

(二)加大林业资金投入。争取省、市、县对林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对生态建设的主导作用。认真落实省生态激励型财政机制,尽可能保证各项考核指标有效增长,争取多获可持续的省财政补助收入。推动林业投融资改革,逐步建立森林资源抵押贷款制度和森林保险机制。落实有关扶持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林业,建立林业发展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广泛吸纳社会组织捐款,积极发展捐赠造林。

(三)加强森林公安建设。加快森林公安正规化建设步伐,加强森林公安机关硬件和软件建设,完善基层基础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队伍的快速反应和机动作战能力,提高森林公安机关打防管控水平,实现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化、执法规范化、警务信息化、保障标准化、警民关系和谐化的目标。

(四)建立健全紧密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认真做好人大、政协建议提案的办理和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切实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党总支、工会、妇女群团组织作用,维护林业行业和谐稳定。

(五)加强资金监管。从项目安排的源头抓起,对资金运行全过程加强监控,定期开展项目资金的稽查,特别是对林业扩大内需项目资金的使用要加强监管,同时扎实做好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六)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严肃执行党的纪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创新完善具有林业特色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确保林业资源、资金、队伍安全。

四、展望2020年林业发展前景

河源发展介绍 篇5

适用技术 (Appropriate Technology) 理论是可以指导实现河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适用技术被称为继历史上的“技术无政府主义”“技术癖”和“技术恐惧”之后最完善且最有前途的“第四种技术哲学”[1];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的技术实体, 而是一种达到特定目标的发展技术途径, 以及一种确定技术发展方向的指导思想;其哲学思想源于甘地 (Gandhi) 和亨利·戴维·梭罗 (Henry David Thoreau) 的思想运动。适用技术用“适用”的概念取代“先进”的概念, 具有高效性、相对性、时变性、区域性、生态性、人文性等特点[2];从而可以确切地反映河源地区对于技术发展的实际要求, 以此实现河源地区的最大效益, 推动河源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笔者通过对河源农电商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四季厨房以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河源市灯塔盆地的访谈进行案例研究, 探究河源现代化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此为河源现代化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路径, 为推动河源实现脱贫奔康、农业现代化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及对策, 同时也为其他相似地域特征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1 相关文献综述

1.1 适用技术

适用技术是指能够切合于一定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具体条件, 自身具有合理的动态结构, 取得最佳的效益以保持与人类和自然持续协调发展的技术系统;其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国哲学家埃吕尔的《技术社会》[2];学界一般认为适用技术的直接起源是舒马赫在《小的是美好的》[3]中提出的“中间技术论”[4];但林毅夫等[5]认为适用技术最早是Atkinson提出的“本地化的做中学”[6]。在“中间技术”的基础上, D·杰克逊在《替换技术与技术变革的政治》[7]中提出“替换技术”。总体上来说, 前期研究多局限于“技术与经济”, 忽视技术与人类、社会、生态间的关系。由于“替换技术”完全反对现代技术, 所以印度学者A·雷迪于1975年提出“适用技术论”[2], 但该理论有封闭经济的思想, 难以支撑国家长远发展, 所以在上世纪80年代初, 日本学者星野芳郎提出“多样性技术论”或称“体制转换论”[8]。这些理论开始强调“人类、技术、经济、社会与自然”这个大系统, 即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这标志着适用技术创新理论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近年来的研究多集中在综述介绍与应用等层面, 如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适配性是生产率增长的关键[9], 技术的适宜与否取决于使用方技术能力的高低[10]。经济学研究也表明, 发展中国家最适宜的技术一定不是发达国家最先进的技术[5];发展中国家按自身要素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来发展技术, 应该选择成熟技术, 而不是发达国家的最先进技术。可见现代适用技术理论提倡要根据不同国家、地区的具体情况去选择或发展技术体系, 而不是集中在引进最先进技术上;所以应根据不同国家、地区的具体情况去发展或选择技术, 不能仅考虑技术的先进性而忽略具体的社会环境。河源应该结合实际情况, 以科学的技术理论指导地区发展适用技术, 避免盲目追求“高精尖”技术。

1.2 适用技术下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变暖与环境恶化, 可持续发展观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成为世界发展潮流, 而适用技术创新理论也与可持续发展观紧密结合并融为一体。我们可以称它其为“适用技术共生创新”[3]。共生一词最早出现在生物学领域, 指两种或多种生物间按某种模式相互依存, 逐渐形成共同生存的关系[1]。共赢涉及“利益”, “共”表示平衡多方利益, “赢”表明要确保实现多方利益。共生理论强调的是共生单元之间的相互吸引、相互合作、相互补充以及相互促进。合作是共生现象的本质特征之一, 但共生并不排斥竞争, 更强调从竞争中产生新的、创造性的合作关系[11]。而“适用技术”正是指导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选择与发展最适宜的技术, 实现农业与生态、社会、经济的共生发展, 实现互利共赢。适用技术支撑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主要在2个方面: (1) 改造、变革和控制的决定作用; (2) 适应、调节和制约的保护作用[12]。

河源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该在适用技术共生创新下, 平衡多方利益, 实现共生共赢。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河源发展的优势所在, 作为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地, 这要求河源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此, 河源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低碳产业, 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并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而这必须在“适用技术”的指导下分析河源的具体情况, 选择最适合河源的高效益技术, 促进河源生态的永续利用、资源的高效使用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实现现代农业共生共赢下的可持续发展。

2 共生共赢案例分析

2.1 研究方法

管理学家Einsenhard认为在研究的初始阶段, 对所研究的问题了解不多或者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切入时, 案例研究将非常有用[13]。把适用技术理论应用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中是一个新颖的角度, 缺乏以往研究的理论支持;因此笔者主要通过对典型企业、机构访谈开展案例研究。作为“广东绿谷”, 河源农业必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农电商产业正是河源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所以本研究访谈对象选取了河源农电商的代表企业四季厨房公司;同时政府机构在推动农业发展中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访谈对象还选取了国家农业部与河源市政府支持下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河源市灯塔盆地。在本次访谈中, 重点挖掘他们之间合作共赢的一个关于土壤改良技术的案例。

2.2 适用技术案例

河源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与全国的情况相似, 都普遍存在化肥使用过多、土壤养分不足、肥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14,15], 这导致河源有效耕地面积减少, 并造成土地污染、水质污染, 不利于河源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改善土壤方面, 通过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灯塔盆地与河源代表性农电商企业四季厨房的实地调研与访谈, 笔者发现他们合作研发了一种本地化的适用于河源土质改善的土壤改良技术, 并联手积极向广大农户推广, 避免农户过度使用化肥, 污染环境和盲目扩大种植。

这种土壤改良剂技术主要针对欠发达地区, 对于不是十分肥沃的土地具有良好增加肥力的效果, 加之该技术对使用方的专业能力要求并不高;这既与河源这样的欠发达地区的资源要素、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等资源禀赋结构相符合, 又可以充分利用河源当地的技术基础, 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土壤改良, 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生产能力。可见, 在适用技术理论指导下, 采用农业适用技术可以更好地提高河源农业的效益, 帮助农户增产增收, 稳定农产品供应链, 提高农产品品质, 增加农电商企业竞争力, 从而促进河源农业可持续发展。这种土壤改良剂技术正是改善河源土壤肥力的农业适用技术, 也是政府、企业、农户共生共赢的最佳例证。在这个土壤改良技术案例的引导下, 笔者对调查对象开展了深入的访谈调研, 从中发现了一种企业与政府、农户三方协同合作的共生共赢模式, 从中发掘出包括微观与宏观2个层面的, 河源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一条共生共赢的实现路径。

3 共生共赢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农业共生共赢可持续发展就是农业与电商共生共赢, 即农业与电子商务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农电商产业共生共赢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河源农业与电商在共生共赢, 良性互动中可持续发展;对农业来说, 电商促进农业精细管理, 扩展渠道, 降低风险, 不仅提高农业效益, 还改变了农业结构, 改善农民生活;而对电商来说, 农业保障供应稳定, 商品质量与源头追溯, 保证让顾客满意。

河源本土化农电商主要针对本地有丰富资源但面临农产品销售渠道少、农业劳动力老化, 农业技术落后等发展瓶颈, 销售渠道较少的欠发达地区, 加之电商对使用方的专业能力要求不高、门槛低;作为一种适用技术, 电子商务技术支持多种业务模式如虚拟交易市场、农产品直销、招标等, 提供交易撮合、库存发布和查询、数字签名、网上支付等功能, 利用河源本土的电商平台, 提高河源农户的电商意识, 缩短农产品供应链, 提高交易的效率和质量, 解决河源农产品的产销问题, 增加农户经济收益, 改善农户生活水平。

实施“互联网+农业”模式[16], 利用IT技术、4G、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 结合河源的农电商发展情况, 解决在采购中信息不对称和客户需求响应迟钝的问题, 提高农业信息化, 实现全程的可追溯, 促进统一规划河源本土的农业种植, 作物统一管理、数字化管理, 减少效益波动, 降低农业风险。实现河源农产品供求市场的有效对接, 让供应链上的农户、企业从传统的为库存采购转变为订单采购, 即采用“订单农业”的生产方式, 其优质的成本管理使产品价格被消费者所接受, 同时又为农业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 增强和扩大电子商务适用技术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的积极影响。促进河源生态的永续利用、资源的高效使用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实现“绿富”双赢。因此, 在适用技术理论的指导下, 针对河源农业发展现状, 结合河源的本土资源, 农电商企业可发展适合河源的农电商平台, 推动河源农业的转型、电商的发展。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电商而言也意义重大。在适用技术理论指导下, 农业的不断可持续发展, 能不断合理、科学、可持续地开发和转换本土资源, 促进农产品的可持续增产, 并保证农产品的品质, 以此保障电商企业的产品供应稳定, 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提高电商企业竞争力。网络电子商务市场的未来发展将不再是依靠用户数量的增长, 消费深度的不断提升将成为驱动电子商务市场的主要动力。顾客满意度指数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顾客网上消费的深度和电商企业在开拓网络市场的竞争力[17]。保证网络销售产品的质量, 建立网站声誉, 利于塑造网站品牌[18]。利用农业适用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可以保障电商企业销售的农产品品质, 提高顾客满意度, 加深顾客的消费深度, 建立电商企业的声誉, 开拓电商企业的网络市场, 对于电商平台的品牌塑造具有积极作用。

运用适用技术理论, 选择最适宜的农业技术, 农业的发展就能不断调整和修正资源开发和转换的方向、速度和规模;摒弃以前一味追求“短平快”效益, 从农业源头的土壤质量抓起, 确保农产品的品质, 减小技术给人类和自然造成的负面效应和消极影响, 促进农电商企业的交易, 增加销售量,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在适用技术的理论基础上,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 通过访谈河源农电商代表企业四季厨房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河源市灯塔盆地, 笔者发现其与政府、农户三方通过协同合作建立了一种共生共赢模式, 促成政府、企业、农户之间的共生共赢, 并形成了农电商产业融合共生共赢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由此发掘出一条在适用技术理论指导下, 通过共生共赢模式实现河源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农业与电子商务产业共生共赢, 通过“互联网+农业”尤其是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产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实现共生共赢的关键就在于坚持适用技术理论的指导。河源现代化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是个长期工程, 针对河源农业的实际情况, 结合成功实现农业共生共赢可持续发展案例的分析, 在适用技术理论的指导下提出河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 不盲目追求“高精尖”技术, 不盲目追求短平快经济效益; (2) 在保护本土自然资源的基础上, 有效运用适用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化、生态化、标准化、可追溯化及服务化; (3) 平衡政府、企业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共赢利益, 打造河源生态农业品牌, 实现经济共生共赢可持续的“绿富”发展。

摘要:适用技术是一种从实际情况出发, 把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整合起来进行技术选择的理论。农业是“广东绿谷”河源的重要产业, 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应该在适用技术理论指导下转型升级、融合共生。通过访谈农电商代表企业与国家农业示范区, 发现在适用技术理论基础上, 通过共生共赢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针对河源农业的实际情况, 结合成功实现农业共生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案例, 在适用技术理论指导下提出河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 不盲目追求“高精尖”技术, 不盲目追求短平快经济效益; (2) 在保护本土自然资源的基础上, 有效运用适用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化、生态化、标准化、可追溯化及服务化; (3) 平衡政府、企业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共赢利益, 打造河源生态农业品牌, 实现经济共生共赢可持续的“绿富”发展。

上一篇:保险销售成功案例下一篇:剪板机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