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复习讲稿(高三必修)

2024-06-10

虚词复习讲稿(高三必修)(通用9篇)

虚词复习讲稿(高三必修) 篇1

湖南省浏阳市第九中学  李淑辉  邮编:410325

.11.10

一、 看语法结构

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 ①先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

“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妪”,可译为“她”。

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庄子秋水》)

“仲尼之闻”是偏正短语,“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师道之不传”是主谓短语,作“久矣”的主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是结构助词,可不译。④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之垄上”是动补短语,“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垄上”是补充说明“之”的处所。因此“之”是一个实词,而不是虚词。

二、对应位置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①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②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乘着的意思。此句的“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东山》)

“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是语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助词。

④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乎”和“哉”处于对应位置,由“哉”是表感叹的语气助词,可推断“乎”与“哉”同义。

三、看特殊标志

文言文段与段、句与句衔接过渡,起承转合,常由一些虚词充当的标志性词语。这些词语多用来发议论、转话题、抒感叹、表关联等。根据标志性词语,可推断其用法。

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王羲之《兰亭集序》)

“夫”用在段首引发议论,是发语词,可不译。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若夫”“故夫”“且夫”“盖”等。

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苏洵《六国论》)

于”用在句首承接上文,表示另外再说一层意思,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至”“至若”“至如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岳阳 楼记》)

“嗟夫”用在段首抒发感叹,可译为“唉”。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噫”“呜呼”等。

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韩愈《师说》)

“是故”表事情的关联,可译为“因此”。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是以”“虽然”“然则”“盖”等。

四、 语气表达

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断。

以下四例中的“其”都是语气副词,但所表达的语气各不相同,因而用法也不同

①李将军之谓也(全国卷)

“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②其真不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其”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

③吾其还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其”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

④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表命令语气,可译为“一定”。

五、 看具体语境

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a) 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

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即“伏在那里”。b)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语境是交代写文章得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得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焉”是代词,代文章。“得焉”即“能够看到它”。c) 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得语气,由此可推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哪里”。d)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

六、 看删换变化

有些文章虚词的用法,可以通过删除或替换的方法来推断。删除或替换虚词后句意表达不受影响的一般是介词。

高考全国卷第17题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俅以幸臣躐跻显位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②得全首领以没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③扈从以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④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解答此题,先要确定“以”得词性,然后作具体分析。可采用“删除法”,删除“以”字,例①④句意表达受到影响,例②③句意表达则不受影响,由此可推断例①④“以”是介词,例②③“以”是连词。再作具体分析,例①“以”表凭借某种身份,例④“以”表动作行为所用得工具,两者的意义不相同。例②③“以”都是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两者的意义完全相同,

由此得知正确答案是C。

此题还可以通过“替换法”解答。把四句中的“以”用“而”来替换,例①④句意表达受到影响,例②③两句意表达不受影响,据此可推断例①④“以”是介词,例②③“以”是连词。

七、 看句式特点

要准确把握以下句中带点的虚词的用法,可根据句式特点进行推断。

①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是介宾短语后首句,“于南亩之农夫”介宾短语,“于”是介词“比”的意思。②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

是定语后置句,“”“石”是中心语,“铿然有声者”是定语,“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何以战(《左传曹刿论战》)

是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以”是介词“凭借”的意思。

竖子不足与谋(司马迁《鸿门宴》)

是省略句式,“与”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与(之)”是介宾短语,“与”是介词“和、跟”的意思。⑤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蒲松龄《促织》

是被动句,“为”表被动,是介词“被”的意思。

解答虚词题的思路:①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②辨认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③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确认。

提醒:熟记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

[文言虚词用法推断七看(人教版高三必修)]

虚词复习讲稿(高三必修) 篇2

第一阶段:学生自述阶段, 花时五分钟左右。一改传统教学中教师复习提问的形式, 让学生围绕课程标准, 概括复述上节课重点、难点, 也可以让学生板书知识结构。例如在复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一课时, 通过学生复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掌握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巩固封建统治之目的, 理解地主阶级学习层次停留在器物层面, 掌握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探寻救国之道, 理解其学习层次进步到制度层面, 同时重点掌握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学生通过复述上节课内容, 达到巩固知识, 强化知识结构, 明确课程标准的目的。

第二阶段:师生探究阶段, 花时二十分钟左右。围绕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精心设计问题, 师生共同探究。《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设计三个问题: (1)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2)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及其意义; (3) 认识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第一个问题, 学生基本能解决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 也能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积极影响, 但是对局限性的分析可能会不到位, 教师可以就教材中“打倒孔家店”引发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从人物、文章、团体、刊物等几个方面概括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史实, 并总结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第三个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使中国知识分子接受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使得新文化运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即宣传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阶段。

鉴于本课是第五单元的终结, 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本单元的知识网络, 形成如下单元结构图。

师生探究过程是辨明史实与理论的重要阶段, 通过探究主要培养学生辨别历史事物和准确描述与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的能力, 正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并正确阐释的能力, 同时还培养学生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的习惯。

第三阶段:及时记忆阶段, 花时十分钟左右。及时记忆并进行课堂检查。记忆前可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些记忆方法, 提高学生记忆效率。记忆完毕, 及时通过学案中的填空进行自我检查。

及时记忆与检查能让学生掌握本堂课所学内容, 同时不易遗忘, 不浪费学生时间。

第四阶段:能力训练阶段, 花时五分钟左右。训练主要是进行5—8道选择题训练, 题目的选择以近三年新课改高考题为主, 不足则辅之以大市近年来的模拟试题, 选题确保围绕课程标准, 围绕重难点。试题评讲也是关键, 重在分析解题思路, 总结规律性解题方法。“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提高学生阅读解析材料的能力。

第五阶段:心得交流阶段:学生个人谈本节课所得, 可以就知识的掌握、方法的探讨、能力的提升、题目的体会等方面进行总结, 不求全但求异, 求学有所得。

通过实践, 我感觉一轮复习此种课堂模式较为实用, 简洁高效。复习过程紧扣课程标准与重难点, 每节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回忆、探讨、默写、训练、总结等五个环节五次接触课本重难点, 突出了学科主干知识。既有合作探究又有典型题目训练, 长此以往, 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

摘要:作者在高三一轮复习中就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提升学生能力等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总结出“五段式”教学方法, 即把课堂分成五段:学生自述阶段、师生探讨阶段、及时记忆阶段、能力训练阶段、心得交流阶, 并运用课例做了说明。

关键词:历史教学,“五段式”教学法,运用

参考文献

[1]钟祖荣.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2]刘晓明, 迟毓凯.学习策略研究与学法指导内容的重构[J].中国教育学刊, 1999, (1) .

[3]马雪.关于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6, (9) .

[4]张璞扬.中学历史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虚词复习讲稿(高三必修) 篇3

一、划读文章

1、介绍屈原的基本情况

姓名:屈平家庭背景:楚之同姓也最初任职:左徒

才识:博闻强识,明于之乱,娴于辞令。

2、新人名:上官大夫

事件内容:(1)“王怒而疏屈平”的经过

(2)揭示楚国黑暗现实:上有昏君,下有佞臣

、、、、、、、、、、、、、、、、、、、、、、、、、、、、、、、事件①

3、新人物(对象):《离骚》

事件内容:(1)写作缘由、内容介绍及对其评价

(2)赞美屈原的品德修养

、、、、、、、、、、、、、、、、、、、、、、、、、、、、、、、事件②

4、时间:屈平既绌新人名:秦惠王、张仪

事件内容:楚第一次被秦国欺骗

、、、、、、、、、、、、、、、、、、、、、、、、、、、、、、、事件③

5、时间:明年新人名:靳尚、郑袖

事件内容:楚第二次被秦国欺骗

、、、、、、、、、、、、、、、、、、、、、、、、、、、、、、、事件④

6、时间:其后诸侯共击楚新人名:唐t

事件内容:楚大败,大将被杀

、、、、、、、、、、、、、、、、、、、、、、、、、、、、、、、事件⑤

7、时间:实秦昭王与楚婚新人名:秦昭王、子兰

事件内容:楚第三次被秦国欺骗,怀王身死于秦

事件③--⑤可归纳为:

(1)楚国三次被骗,一步步走向衰落

(2)突出屈原的个人遭遇与国家息息相关

8、新人名:顷襄王事件内容:迁之

、、、、、、、、、、、、、、、、、、、、、、、、、、、、、、、事件⑥

6、地点:江滨新人名:渔父

事件内容:沉江经过

、、、、、、、、、、、、、、、、、、、、、、、、、、、、、、、事件⑦

7、时间:屈原既死之后新人名:宋玉、唐勒、景差之徒

事件内容:死后影响(1)楚辞后继有人(2)无人敢于直谏

、、、、、、、、、、、、、、、、、、、、、、、、、、、、、、、事件⑧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娴於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

学识渊博,记忆力很强,对国家存亡兴衰的道理非常了解,对外交往来,接人待物的辞令又非常熟悉。因此他入朝就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政令;对外就接待各国使节,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处理对各诸侯国的外交事物。楚怀王对他非常信任。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

屈原对怀王听闻失灵而不能分辨是非,视线被谗佞谄媚之徒所蒙蔽而不能辨明真伪,致使邪恶伤害了公道,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感到万分痛心,所以才忧愁苦闷,沉郁深

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

思而写成《离骚》。所谓“离骚”,就是遭遇忧患之意。

3、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

屈原坚持公证,行为耿直,对君王他一片忠心,竭尽才智,但是却受到小人的挑拨离间,其处境可以说是极端困窘了。因诚心为国而被君王怀疑,因忠心事主而被小人诽谤,怎

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能没有悲愤之情呢?屈原写作《离骚》,正是为了抒发这种悲愤之情。

4、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虽然身遭放逐,却依然眷恋楚国,怀念怀王,时刻惦记着能重返朝廷,总是希望国王能突然觉悟,不良习俗也为之改变。

5、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结果使军队惨败,国土被侵占,失去了六郡地盘,自己还流落他乡,客死秦国,被天下人所耻笑。这是由于不知人所造成的灾祸。

6、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

我听说过,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身躯的人一定要把衣服上的尘土抖干净,人们又有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受外界污垢的`玷染呢?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我宁愿跳入江水长流之内,葬身鱼腹之中,也不让自己的清白品德蒙受世俗的污染!

三、一词多义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被动)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看见的景象)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召见)冀君实或见恕也(“我”)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见解,见识)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出现)

事不耳闻目见(看见)项伯即入见沛公(会见,拜见)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动词前,有称代作用,相当于“我”)

使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命令)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让,叫)

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出使)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

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使者)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如果)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时周瑜受使至番阳(使命)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官职)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让,致使)

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若属皆且为所虏(一类人)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掌管)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类)

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刚刚,适才)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语气词)为之奈何?(对)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语气词)

请以赵之十五城为赵王寿(给,替)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

慎勿为妇死,贵贱轻和薄!(为,为了)非为织作迟(是)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智乎?”(认为)斩木为兵,接竿为旗(作为,当作)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当做)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有)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担任)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向)

治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疑问语气词,呢,吗)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揣测语气词,吧)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感叹词,啊,呀)

吾尝疑乎是(对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比)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于)于是乎书(句中停顿)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的样子)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在)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转折,却)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J其糟而啜其醴?并列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i丽(递进)吾恂恂而起(修饰)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承接)死而有之,其几何离?(假设)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因果)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目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你的)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复音虚词,句末语气词,罢了)

虚词复习讲稿(高三必修) 篇4

翻译:冉有!恐怕该责备你吧?

无乃”,岂不,难道不,恐怕。“过”,责备。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翻译:(盲人)站立不稳而又不能扶持,摔倒了又不能扶起来,那么还要用那些辅助的人干什么呢?相:这里指搀扶瞎子走路的人。

3、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翻译:况且你说的话是不对的。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中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4、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翻译: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担任这个职位,(如果)不能的就不要去(当那个官)。”

陈:施展。列:职位。(翻译时要字字落实,字字对应)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翻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嘴上)不说“想要(得到)它”却一定要替自己的行为编造借口(来搪塞的态度)。疾:痛恨。辞:托辞,借口。

6、既来之,则安之。

翻译:既然使(远方的人)来归顺了,就要使他们安居下来。

7、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虚词复习讲稿(高三必修) 篇5

对人类来说,生物太重要了,人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生物。以下是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三生物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生物网一直陪伴您。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一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二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2、精子的形成:

3、卵细胞的形成

1个精原细胞(2n)1个卵原细胞(2n)间期:染色体复制间期: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2n)1个初级卵母细胞(2n)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前期:联会、四分体(2n)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中期:(2n)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后期:(2n)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2个次级精母细胞(n)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前期:(n)前期:(n)中期:(n)中期:(n)

四、细胞分裂相的鉴别: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 均等分裂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现象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分裂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侧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一侧无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第三节、伴性遗传 概念:伴性遗传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类型: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 X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Y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

一、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红绿色盲

1、致病基因Xa 正常基因:XA

2、患者:男性XaY 女性XaXa 正常:男性XAY 女性 XAXA XAXa(携带者)

3、遗传特点:

(1)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大于女性(2)隔代遗传现象(一)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 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隔代遗传现象隐性遗传

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点:

1、怎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艾弗里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

知识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有哪些主要特点?

1、DNA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A=T;G=C;?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G)/(T+C)=1;(A+C)=(T+G)? 一条链中A+T与另一条链中的T+A相等,一条链中的C+G等于另一条链中的G+C? 如果一条链中的(A+T)/(C+G)=a,那么另一条链中其比例也是a DNA复制的过程(DNA复制的概念、条件、特点、结果和意义)? DNA分子复制过程是个边解旋边复制。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既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RNA到RN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物质代谢,进而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也在疯牛病毒中还发现蛋白质本身的大量增加(蛋白质的自我控制复制)DNA复制的条件要相关的酶、原料、能量和模板。其特点是(非连续性的)半保留复制。其意义是:保证了亲子两代之间性状相象。

如果一条链中的(A+C)/(G+T)=b,那么另一条链上的比值为1/b? 另外还有两个非互补碱基之和占DNA碱基总数的50%?

2、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条件?

3、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连续遗传、世代遗传显性遗传(二)再判断常、性染色体遗传:

1、父母无病,女儿有病常、隐性遗传

2、已知隐性遗传,母病儿子正常常、隐性遗传

3、已知显性遗传,父病女儿正常常、显性遗传(3)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

虚词复习讲稿(高三必修) 篇6

1. 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持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

C.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形成一个世界体系

D.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4.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搜集到以下图片,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研究的课题与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关系有关 ②冷战后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世界格局 ③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分不开的 ④20世纪60、70年代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

5.“民主,有多少罪恶假汝名以行之。”下列现象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美国在中东地区推行民主价值观

B.北约提出“人权高于主权”,轰炸南联盟

C.多国派军舰赴索马里海域参与打击海盗

D.杜鲁门提出抵抗“极权主义”,援助“自由国家”

6.在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时,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尼克松这段话反映出

A.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国加紧对其控制

B.西欧与苏联改善关系,动摇了北约组织

C.欧共体发展壮大,迫使美国调整对外政策

D.苏联东欧剧变,美国感觉有机可乘

7.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

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

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8.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域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10.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格局。”下列表述能支撑以上观点的有

①18世纪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②二战以后逐步形成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

③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表明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④苏联解体后形成多个力量中心使世界相对稳定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1.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苏联解体后两极世界变成了单极世界 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

12.当今世界格局中存在几个主要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对这种局面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超”指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多强”主要指欧洲联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

C.从近期看美国仍将保持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

D.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形成

13.日本《选择》月刊近日发表文章声称:“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对中国需求、中国资金的依存使日、美、欧的_论调失声。……对中国来说,通过政府投资来强求加快经济增长,是出于经济目的之上的政治目的的需要。”对这一观点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确认了中国在当前经济危机中的领导地位 B.日美欧等国在当前经济危机面前束手无策

C.文章延续了二战后的“冷战”思维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对中国的敌视

14.有人曾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15.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6.“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17.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解正确的是

①尊重各国对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选择; ②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主权一律平等;

③各国共同建立“大家庭” 式的关系; ④不用战争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争议。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8.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A.以民促官 B.国际推动 C.官方交流 D.以官带民

19.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A.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的封锁政策彻底失败

C.促使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0.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构建和平友好的国际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各项中具有这样影响

政策有

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

2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这离不开正确的外交思想的指导。下列外交活动与外交方针政策不成对应关系的是

A.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一边倒”方针

B.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取得重大成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结盟”政策

D.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的政策

22.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3.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表示,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中国已

下定决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环境,集中精力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领导人关于“和平崛起”的表述向国际社会传递信息的是 ①“冷战”后传统不安全因素不再对和平构成威胁 ②中国的崛起对国际社会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④中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明显优势,和平崛起成为可能

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24.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整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25.2001年中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东道主,为APEC的发展作出了相当大的努力;2003年,中国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04年东南亚海啸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大力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中国积极参加亚太地区事务的根本目的是

A.积极为本国经济建设创设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B.促进亚太地区各地区不同程度国家的合作与共赢

C.建立亚太地区各国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D.与美日等国抗衡,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二、材料题(共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5分)

26.(20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风云变化多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它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杜鲁门总统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迭宕起伏、复杂多变。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不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突甚至引发局部战争,这是对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战。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二战后指哪一国家?(2分)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为什么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8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造成“国际形势迭宕起伏”的原因有哪些?(8分)

26. 1)国家——苏联。(2分) 政策——“冷战”政策。(2分)

(2)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西欧和日本等国的崛起,美国地位动摇;第三世界的崛起。(8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经济利益;领土争端;民族、宗教问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8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7.(15分)二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到多极化的演变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2009年11月19日电,欧盟领导人特别峰会一致选举范龙佩、凯瑟琳•阿什顿为首位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他们被形象地称为“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欧盟是当今世界最成功的一体化组织,人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欧盟各成员国将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实体。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 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

近年来,中欧之间交往频繁。2009年5月,温家宝出席中欧第十一次会晤,双方就进一步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许多重要共识。双方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对欧洲和世界有何重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马歇尔计划是一项纯粹的经济援助计划吗?为什么?

(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欧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5分)

27.(1) 积极影响:①促进了各成员国之间商品、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实力增强,同美国挣夺世界市场。②使欧洲的地位提高,要求摆脱美国控制;③欧洲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④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2)观点:不是。(1分)原因:马歇尔声称“我们的任务是……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表明该计划实际上是以较隐蔽的经济手段,以“复兴欧洲”之名,行控制西欧之实,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以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3分)

(3)地位: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中欧贸易数额最大,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2分)

主要原因:①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快速发展;②走向联合的欧洲经济实力不断增强;③中国与欧盟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局面。(言之成理即可,3分)

28.(15分)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走向,不仅关系到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影响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二 在中美建交之际,美国却又单方面制定了《与台湾关系法》,不顾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肆意提高向台湾军售的质量和数量,提升与台湾当局关系的等级,致使中美关系数度倒退。

⑴“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2分)“我们的手”为什么能握在一起?(5分)

⑵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历史性的握手,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这对中美两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⑶材料二说明了什么?(3分)

28.⑴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2分)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美苏争霸苏攻美守;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苏关系恶化。(答出3点即可得5分)

⑵对中美影响:打破了西方国家长期孤立中国的局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美国通过缓和对华关系,改善了其在美苏争霸中所处的不利地位。(4分)

虚词复习讲稿(高三必修) 篇7

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即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无论在(考试说明)还是(教学大纲)中都明确规定,高中生要掌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高考,沉寂多年的文言文翻译主观题重新出现,分值是5分,这对一向不重视文言文翻译的考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一点应该明确,我们应把“取法于课内,巩固积累于课外”视为复习备考的最基本原则。

我们知道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首先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他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关键要确切地表达原文原意。但实际操作起来情况比较复杂:如果词义古今一一对应的,语序古今一致的,只需直译就行了。关键是另外一种情况,如词语古有今无,成分缺这少那,照直诘洁屈聱牙时,就需运用现代汉语多方面知识,并且体现现代汉语“规范、清晰、连贯”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意译。意译不等于臆测大意以遮掩无知。

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用的26个文言虚词,直至对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都有个准确把握。二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

在完成文言文语句译时要注意按照“留、换、补、删、调、贯”六字法进行。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吉句中带修辞瑰坟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语句翻译完成后,再回头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漏译,语句是否通顺。

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传统的考查方法之一,它虽然侧重于语言形式的考查,但由于同时也涉及内容,因而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手段。

[复习重点]

一、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的翻译总是采用直译为主的方式,意译只能是一种次要的方法。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所谓意译,则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采用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高考的特点固然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材料在宏观上的掌握,但更要求考生能够从微观上了解并熟悉文言文字词句式等语言知识。因此,历年来试题的设置主要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所以,翻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表面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但测试的重点可能还是在于某一实词、虚词或者文言句式,其中又以考查把握多义实词的能力为主,涉及面广,因此说,对文言译句的复习,当是以字、词、句基础知识的复习为基础。

二、句子的理解

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如:对“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的翻译,就要注意这是在介绍韩孙伯所处的社会环境,所以翻译成“按襄阳当地的风俗,邻里之间要在各自的分界处种上桑树作为分界的标志”。

2.要注意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如:“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语出《愚溪诗序》)此句中“居”后省略了宾语“于此”或“于是溪”,“姓”是名词作动词,“给……取姓”的意思。那么此句就可翻译成:姓冉的人家曾经在这条小溪居住,所以就给小溪取此姓,叫做冉溪了。

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认真理解。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语出《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这是孔子教育子路、冉有的话,文中难懂之处是“疾”“舍”“为之辞”几处,既是教训之语,那么“疾”就不可能是“生病”之意,当是“厌恶”之意;“而”有表示并列和表示转折关系两种理解,依据意味推敲,自然当作转折关系理解更好,那么“舍曰欲之”与“为之辞”就在语意上相反了,以此推断“舍”是“停止”之意,“辞”是“托词”“借口”之意。整句意思就可翻译成:品格高尚的人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做什么事却去找借口推脱责任的人。

4.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把握句意。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去把握文句意思。如:“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语出《谏太宗十思疏》)这是一个对偶句,前后两句对应词语的词性担当的句子成分完全相同,甚至有些对应词语的意思根本一样,如“望”“求”,都应该是想、希望之意。所以整句可以翻译成:源流不深却希望水流到很远的地方,根生得不牢固却想要树木长得高而茂盛。

5.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分析主干,“古人……鸟兽”是主语,“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语中“古人”与“观于……鸟兽”是一种主谓关系。“往往”是副词,“有”是动词,作谓语。“得”就应该是宾语,看来是动词名用,引申理解为“收获”“心得”较为恰当。所以整句就可翻译成:古人对天地、山河、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常常有所收获。

6.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如:“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语出《战国策魏策》)“挠”一词陈述“色”,应为形容词,不能作动词,联想到“不屈不挠”,应理解为“屈服”之意。“长跪”一词古汉语是“直着身子跪拜”,这里也不例外。“谢”有多种意义:感谢、拜谢、谢绝、辞谢、告诫、谢罪等。根据前面对“挠”字的理解,应取“谢罪”“道歉”之意。所以整句应翻译为:秦王露出屈服的神色,直着身子跪拜,向他表示道歉。

三、文言翻译的原则:

1.译文忠于原文,要做到“信”。所谓“信”,也就是不能脱离原文语义,与原文语义要保持完全一样。

2.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就是要做到“达”。所谓“达”,也就是行文通顺,意思表达清楚明白。

3.译文要体现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风格,语言要“雅”。所谓“雅”,就是要注意语言的美化,尽量用最美的语言翻译原文。

三.翻译的技法。

1.“留”字法。

对原文中的人名、官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可以采取保留的办法进行处理,不必翻译。如:“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其中“大中丞”就是表示官职的专有名词,翻译时采取保留的办法处理。整句可以翻译成:在这时,凭大中丞的`身份担任吴县巡抚的官员是魏忠贤的亲信。

2.“对”字法。

对已由单音节词发展成双音节词语的,我们可以采用对译的办法处理。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其中,“求”现在变成了“要求”,“木”现在变成“树木”,“固”是使动用法,变成使……牢固。整句就可以翻译成:我听说想要树木长的高大,就一定要让它的根生得牢实。

3.“换”字法。

对有些文言词语,我们现代汉语已经不用了,而是用别的词语来替换了。如:上例中的“闻”,现在都不单用以表示听说的意思,现在就换用“听说”一词来翻译。

4.“增”字法。

对文言句子中的省略部分,翻译的时候应该为了使语句通顺,必须增补出来。如:“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未足”之前省略了主语“我们”,“与”后面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应补出:对那些追求儒道却把穿得不好、吃得不好当作耻辱的读书人,我们不值得和他们议论。又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显然省略了“威”之类的词语,要补出来,这样就可译为:“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谁厉害?”

5.“删”字法。

对于顾问中表示停顿或凑足音节的助词和部分表示陈述语气的助词,翻译的时候可以直接删除,不必译出。如:“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夫”是发语词,不翻译。

6.“调”字法。

对于文言倒装句,翻译的时候,必须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顺句。如:“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首先顺句为:凡不能教子女者人,亦非欲陷其罪恶。再翻译之。又如:“甚矣,汝之不惠!”这是主谓倒装的句子,翻译时需颠倒过来,译为:“你的不聪明,太过分了!”

有些特殊的句子,译时需要扩充或凝缩。如:“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这类句子言简而意丰,如果不多用些笔墨,很难把句子表达清楚。我们可以翻译为:“使敌人降顺,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再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这样的句子,是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四、文言翻译的方法

由于高考中采用直译的方式,因此,翻译句子应该着重以直译为主进行训练

1.对照翻译:文言单音词对译为现代汉语双音词或多音节词

如:“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亲近

2.换成今语:主要是一些古今同形异义词、通假字

虚词复习讲稿(高三必修) 篇8

永昌一中张含光

1.组合式

命题提供一组词语,要求学生按照要求把提供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写出一个语段。

【例7】 以“黄昏、我、海风”中的“黄昏”为重点,运用想像写一段话。

掌握扩展语句的结构特点【答案】 示例:在海风的陪伴下,我独自领略海的黄昏:落日熔金,她带着她的炽热还有一天的疲惫缓缓向西沉去,而海--她最宠爱又任性的孩子--正在撕裂,正在摔打,正在吼叫,想把心中的不满都发泄在礁石和沙滩上,但落日静穆地看着这一切,不为所动,继续带着她的宽容而慈祥的微笑缓缓地离去,她知道,搏击就是他的性格,就是他的生命。2.扩展式

命题提供一句短语,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条件“添枝加叶”扩展成段,使其语意丰满。【例8】 煤烟钻进窗户

①前扩式:几根烟囱中逃窜出来的张扬肆虐的煤烟钻进了窗户。

②中扩式:煤烟从几根烟囱中逃窜出来后,张扬肆虐地钻进了窗户。

③后扩式:煤烟钻进窗户后迅速肆虐地在室内弥漫开来。3.续写式

命题者提供几句话,要求学生在已有语境的基础上续写一段话。

这种类型的扩展,既要考虑语意、语气,又要考虑句式,综合性强。【例9】 请选择恰当的句子填充到句子中的①②处。

(雾中的松树)有风修剪的波浪形华盖,它们因风展开了飞翔的羽翼。从峰顶俯视,①________;从山腰仰视,②________。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身段,翩然起舞。A.①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

②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

B.①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

②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

【答案】 B1.某学校为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要求学生为自己的宿舍拟一个三字室名,体现“雅居寄情”的主题。要求内容文雅、健康,富有文化内涵;并拟一副对联(30字以内)或写一段50字以内的话,解释室名的寓意。

基础题志存高远之人,情趣高雅,室名也别具一格。蒲松龄有“聊斋”,梁实秋有“雅舍”,梁启超有“饮冰室”,冯友兰有“三松堂”,皆可谓风流雅致,超凡脱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从人生追求、事业理想方面入手:凌云斋--胸怀凌云壮志,心系天下苍生。书剑阁--观千柄剑而后识器,读万卷书而后晓理。

从修身养性、培养情操方面入手:勤虚斋--书山有路勤奋为径,学海无涯虚心是舟。书香斋--爱书藏书,始得书香四溢;读书研书,方能超凡脱俗。从同学相处、同窗情谊方面入手:舒心阁--肝胆相照,心存舒爽。幽然居--无争无吵方知境幽,有谈有笑方知情谐。2.下面是某酒店的提示语,请你补充完整,并分析其妙处所在。

你对我们的服务要是感到不满意,请告诉我们的经理;你对我们的服务要是满意,________

第一句的妙处是: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句的妙处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请告诉你的朋友。

第一句亲切友善,并不只是生硬地说,对我们的服务不满意,请到经理处投诉。

第二句委婉含蓄,言下之意为如果对我们的服务感到满意,请你为我们多宣传。3.从下面的词或短语中选出8个,组成一副对联。

皆成梦幻 想到 无非 二三更时 无少长

凡功名 总是 睡至 俱是古人 一百年后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上联: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皆成梦幻

(或:凡功名睡至二三更时皆成梦幻)

下联: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或:无少长想到一百年后俱是古人)4.就生活、学习中的某一问题,按要求把下面这段话补写完整。

泰戈尔有句名言:“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卵石臻于完美。”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甲处补写一句过渡性的话。

②在乙处仿照泰戈尔名言的句式写一句话,谈谈自己的看法。【答案】 示例:①教育孩子不也正是这样吗?②不是狂风暴雨式的训斥,而是春风化雨般的教导,使孩子健康成长。5.请你把句子中“美丽”前面的修饰语转换成具体的意象,使其表述生动形象。

当你克服了自卑,增强了自信,你就会有一种无所畏惧的美丽,一种永不退缩的美丽。【解析】 注意句式相同,要有具体意象。

【答案】 示例:你就会有一种秋菊傲霜的美丽,一种冬梅笑雪的美丽。1.(全国Ⅱ高考)利用所给词语写一段话,介绍“征集全民健身口号”活动的结果,要求语意完整,句子通顺,字数在50~60之间。

来源广 一个月 入选口号 千余条 “我运动,我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考题【解析】 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此题应扣住“征集全民健身口号”这一中心话题,然后组织各个词语。

【答案】 示例:全民健身口号征集活动在一个月里收到应征口号千余条,稿件来源广,参与人数多,经过评审,最终入选口号为“我运动,我快乐”。2.(20江西高考)请展开想像,写一段描绘某种情境的话,其中必须包含“流水”“星辰”和“读”3个词语。(50个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组织语言、扩展语句的能力。本题属于提供情景式扩展语句的试题,解题要抓住主题词,有情有境,生动形象,而且还要关照“想像”和“描写”。另外,要用思想统率材料,不能生硬地堆砌词藻。【答案】 示例:“馨园”内,绿树丛丛,鲜花盛开,前面是一条小溪,流水淙淙,景致特别幽美。我静静地靠在一棵树上,入迷地读起心仪已久的《红楼梦》。不知不觉,天空已是星辰点点,可我仍徜徉在“大观园”里,不能自已。3.(年重庆高考)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称重庆为“水火山城”。请分别用15~30字解读“水”与“火”的寓意。

“水”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火”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概括能力,对家乡地理特征的感知与表述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要审清题干要求,二要紧扣题干要点准确阐释。【答案】 示例:(“水”的寓意:)重庆地处长江流域,坐落在长江一大支流--嘉陵江边,大小径流交错,降雨频多,地表水丰盈四溢,故曰水城。(“火”的寓意:)重庆处于暖湿气流的控制下,地势低洼,夏季炎热高温,故曰火城。一、未能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导致答题失误

根据所给材料,推断出一个合理的结论。

看看我们的周围吧。每一棵树,每一叶草,每一朵花,每一只鸟,都不化妆。面对骄阳,面对风雪,它们都本色而自然。它们会衰老和凋零,这也是一种真实啊!

结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生答案】 我们的本色是这样的美好,无论你是一位男人还是一位女人,自然的你就是最美的你。

【现场点评】 解答本题时要抓住材料中的“都不化妆”“本色而自然”“真实”等关键处来组织答案。此题的失误是不能正确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对“结论”二字把握不到位。【正确答案】 更应追求本色,追求自然,无须刻意修饰、打扮自己。为何要把自己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呢?二、审题不准,未能针对特定要求扩写

根据下面特定情景扩展一段描写性语段,要求具体、优美。

(1)森林里换了一番秋景。

(2)松鼠正准备过冬。

【考生答案】 学生A

(1)秋天来了,森林里有了秋的韵味。天气冷起来,北风呼呼地吹着,小动物忙着过冬,树叶也都落了,天气一天天冷起来,一夜北风,终于下起了皑皑白雪。(2)松鼠是一种驯良的`小动物,它性格很温和,喜欢吃松子、榛子,它有巨大的尾巴,像降落伞一样帮它保持平衡,松鼠也是冬眠的动物。学生B

(1)一层秋雨一层凉了。秋天在秋雨中悄悄降临了,森林里的秋天也来到了,森林里换了一番秋景。

(2)冬天到来了,动物们往往为食物发愁,它们在秋天储存食物,松鼠也忙着准备过冬。【现场点评】 (1)学生A所扩写的内容脱离题目的要求,没有突出中心,忽略情境设置。

学生B所扩写的内容太笼统缺乏具体描述,语言太苍白。(2)扩展语句答题时,一定要审清题目要求,所给的词语必须放进扩写内容之中,以规定词为重点,符合规定情景。例如:

①森林里换了一番秋景。必须明确所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而且还必须是森林里的秋天的景象,所选取的景物就必须是森林里的秋天景物,这几个重点必须抓准。②松鼠正准备过冬。明确的是:松鼠这种小动物为过冬做了什么事情,抓住松鼠的习性特点。(3)扩展语句中常见的要求是使扩展后句子形象、生动。为达到这一目的,可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可以运用描写等表达方式,还可以运用一些恰到好处的词语。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阅读中积累一些生动的文章或语段,揣摩其中妙处,建议可以建立摘抄本抄写积累较生动的文章或语段,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正确答案】 (1)一到秋天,森林里又换了一番景色:落叶树的叶子变成了金黄色,不落叶的树显得更苍翠了,各种山果子都熟了,榛子、野枣、山里红,说也说不完。

(2)松鼠忙起来了,它不停地把各种山果子搬进洞里,准备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天。

虚词复习讲稿(高三必修) 篇9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6·广东汕头质量监测,19)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推进城镇化要尊重农耕文明,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这样做的依据是()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传统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③乡土文化是优秀文化的集中表现 ④传统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016·山东淄博摸底,19)2015年暑期,《捉妖记》以20.5亿元的票房刷新纪录。该剧构建了一个人与妖共存的奇幻世界,将水墨山水中国风元素和妖的形象创新结合,并采用最新的特效技术,给观众带来了一道文化大餐。这表明()A.科学技术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

D.文化创新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3.(2016·江西鹰潭、九江第一次联考,15)央视大型电视公益音乐节目《梦想星搭档》播出之后引起巨大反响,节目的主题是“为了孩子”,参赛选手和明星用歌声唤醒每个人心中的善念,唱出了梦想的温度,传递了爱的力量,帮助了需要帮助的孩子们。这表明()①优秀的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可以净化每个人心灵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4.(2016·辽宁抚顺一模,19)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③中华民族在很久以前就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④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

1页 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5.(2016·湖北武汉五月模拟,19)我国地名文化源远流长。比如“六尺巷”将“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谦让故事融入地名,给子孙后代以精神熏陶。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保护好、传承好、使用好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这是因为,这些老地名()①作为重要的文化遗存,能够与当代人生活及审美需求对接 ②彰显了地域文化特色,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③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在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④营造了特定的文化环境,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2016·山东百师通猜题二,19)由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台办主办的“喜洋洋·迎新年”——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台北举行。展览共展出木版年画、剪纸、风筝、内画瓶、鲁锦、胶东花饽饽等60多个非遗项目近两千件作品。海峡两岸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有利于()①不同区域文化相互交融,走向统一 ②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③充分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④实现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16·山东济宁一模,18)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由马頔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窜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①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③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2016·河北廊坊期末,17)北京时间2015年7月31日,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下图是本次冬奥会的会徽。该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合一、天人合一。下方则是国际奥委会的五环标识。上述材料表明()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③文化创

2页 新要固守传统文化 ④不同文化在交流中得以传播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16·湖南四校联考,13)民居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要素,也是文化景观的重要元素。中国地域辽阔,自然和社会环境差异很大,形成了不同风格的中式民居建筑,如北京四合院、陕北窑洞、北方草原的蒙古包、江南水乡民居、客家围屋、吊脚楼等。在欣赏这些民居建筑时,我们可以领悟到()①不同区域文化既交流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16·山西朔州考前质量检测,19)“国学”是“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的,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学术”。2015年10月8日,我国首个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国学教育在线平台——“云同学”上线。开展国学教育能够()①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②增强国民的文化认同和凝聚力 ③提升国民的文明修养和道德水准 ④拒绝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侵蚀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2016·广东惠州第三次调研,7)2015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历史上首次突破400亿大关。业内专家预测,到国家“十三五”规划期末,中国电影票房很可能达到1 000亿元。我国发展电影产业,促进电影市场的繁荣()①将大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②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 ③应以中华文化为根脉,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16·河南焦作市定位测试,15)浙江省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抓手,推进基层综合文化设施建设,通过整合农村演出舞台、音像放映、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讲堂等各类设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村文化服务阵地。目前,全省已建成3 400多个文化礼堂。浙江省建设文化礼堂是因为()①公共文化设施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②文化可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生活品质 ③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2个小题,每题26分,共52分)13.[2016·广西柳州1月模拟,39(2)(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页 芭蕾舞剧《鹤魂》是一曲舍身忘我的生命赞歌,以护鹤英雄徐秀娟的真实故事为原型,讲述了梦娟在鹤场保护区工作,最终却因保护鹤王不幸离世的故事,最终梦娟之魂与鹤王融为一体。通过芭蕾艺术化的语汇展现了一段人与鹤相融共处的难舍情缘,讲述了大爱无疆、生命无价的博大情怀。在对青春和伟大的生命给予礼赞的同时,通过作品的内容让人动心,向社会传递一种信念:人都应该有献身理想、回馈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剧中,既有表现女主人公爱情的双人舞,优美而缠绵;也有30多人的宏大的鹤舞场面。总导演冯英团长带领主创团队自2008年起先后多次深入齐齐哈尔和盐城的湿地保护区考察,体验生活。200多名全体中芭人在幕后点滴辛苦付出和努力,600多个日夜精心创作与打磨,舞剧《鹤魂》正是在这样一个创作集体中,以这般带着虔诚、敬畏的创作者的姿态投入与积累,并在传统的舞蹈和音乐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和发展,使该剧成为我国继《红色娘子军》之后又一反映现实主义题材的优秀芭蕾舞剧,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观众的好评和人民的认可。

(1)请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文艺工作者应怎样创作“广受观众好评和人民认可”的优秀作品。(12分)

(2)请你用带有哲理的话高度概括芭蕾舞剧《鹤魂》的主题。(要求:不超过10个字)(14分)

14.[2016·广东广州1月模拟,39(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字,是以汉语为基础而产生的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小篆为标准统一了文字,成为中华民族交流的共同书面语。

有学者在著作中写道,汉字是握在中华民族掌心里的纹路,循着它的指事象形,可以触摸到所有观念由来的秘密;汉字也是笔尖下流淌的乡土,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即血脉。如孝(小篆:如哲(小篆:)字,是一个小孩背上驮着或用手搀扶着长头发的老人,让老人安身又安心。又)字,本由“折”和“心”组成,“折”表示将物体一分为二,“心”表示聪明或态度,“哲”字传递古人对思想、言语进行折中以追求智慧与和谐的思想。

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汉字由最初的“手写”逐渐演变为“手敲”,各类手敲短信代替了书信。用键盘打字有很多好处,比如速度快、清晰度好、准确性高,还便于保存和传播,尤其是各种联想功能很强的输入法出现以后,键盘打字愈发迅速和简便,这使得手写汉字的

4页 机会越来越少,全社会汉字书写的整体水平也明显下降。对此有专家指出,书写和识读一样,是奠定学习能力的基础。汉字书写在情感交流、品性培养、艺术熏陶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运用文化传承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汉字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作用。(12分)

(2)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学校应如何发挥汉字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作用?请你提出两条具体可行建议。(14分)

5页

文化生活模块测试(B)1.C [推进城镇化要尊重农耕文明,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这样做的依据是: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正确;②不选,传统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没有成为多数人的选择;③不选,乡土文化也有糟粕;④正确,材料表明传统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2.C [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该剧构建了一个人与妖共存的奇幻世界,将水墨山水中国风元素和妖的形象创新结合,并采用最新的特效技术,给观众带来了一道文化大餐。这表明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C符合题意;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途径,A是错误的;B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3.C [文化对人具有重大的影响,优秀文化有利于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但并非可以净化“每个人”的心灵,文化对人的影响并非是有形的,故②④错误;通过央视举行大型公益音乐节目《梦想星搭档》,“用歌声唤醒每个人心中的善念,唱出了梦想的温度,传递了爱的力量”,说明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也说明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大作用,故①③符合题意。答案选择C。] 4.C [本题材料中“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的石像被雕刻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强调的是中华文化通过传播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这既充分说明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也说明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由此可见,①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并未涉及中华文化的特征以及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等方面的问题,故②③不符合材料主旨,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5.C [材料以地名文化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材料提出推动城镇化要保护好、传承好、使用好有文化底蕴的老地名,在现代生活中延续其生命力和活力,体现了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结合,①③符合题意。国家保护地名文化主要是基于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并非以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为目的,②不符合题意;老地名只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并未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④不符合题意。] 6.C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活水源头和百科全书。该题以喜洋洋·迎新年——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台北开幕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的

6页 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等知识点。文化具有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不同文化交融,但并非走向统一,①错误;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其悠久的历史的独特价值,与时代精神无直接关系,④排除。] 7.B [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窜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这表明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②当选;材料表明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③正确;故选B。] 8.A [“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合一、天人合一”体现了汉字的内涵丰富,体现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体现了文化创新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还要体现时代精神,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③错误,文化创新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容;④与材料无关。] 9.B [材料体现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不同区域文化既交流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均是中华文化区域性的特征,故题肢①③符合题意;题肢②④反映的是中华文化民族性特征,与上述材料的指向无关,故排除。本题答案选B。] 10.B [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由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性,人们对本民族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们开展国学教育就是为了增强国民的文化认同和凝聚力,提升国民的文明修养和道德水准,②符合题意,故选B;①错误,我国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是全盘继承;④与材料主旨无关。] 11.C [我国发展电影产业,促进电影市场的繁荣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这样做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应以中华文化为根脉,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③符合题意;①中的“大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是不科学的;我国发展电影产业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④是错误的;故选C。] 12.B [①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建设文化礼堂的原因是因为公共文化设施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故入选。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建设文化礼堂的原因在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故入选。②观点与题意不符,文化可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生活品质,是文化的作用,而不是建设文化礼堂的原因,故排除。③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建设文化礼堂与民族精神无关,故排除。] 13.(1)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文艺工作者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和发展,创作优秀作品。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文艺工作者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深入生活,获取丰富的创作资源。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艺工作者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关注人民群众生活,采用群众喜闻乐

7页 见的文艺形式。④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文艺工作者在作品创作中要弘扬真善美,要弘扬爱护生命、回馈社会的奉献精神。

(2)例:“大爱无疆、生命无价”“献身理想、回馈社会”。

14.解析 本题要求学生运用文化传承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汉字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本题切口小,学生可直接从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作用角度展开分析即可。首先学生要回答文字和文化的关系,文字发明的意义;再次回答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最后回答汉字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起到的作用。

答案(1)汉字是社会实践中的重要书面交流工具,统一的汉字,促进了中华文化在不同民族间传播;汉字是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通过象形文字本身及其演变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传统思想等;汉字本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书法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组织书法课程走进学校课堂。

上一篇:禁毒工作年度实施方案下一篇:芒宽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