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七年级经验材料(通用11篇)
数学七年级经验材料 篇1
七年级数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柘城县张桥乡一中
赵红梅
数学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于数学。几年前,我乡中心校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我本人也积极参与,认真探索学习,现将自己的几点想法做以下总结。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例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本镇的几家银行去调查有关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问题。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银行收集到的各种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再按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攻关,最后选派一些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教学形式,重视数学活动。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一支粉笔和一张讲台,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有数学活动进行,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一方面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总是的能力,学会学习,进一步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我认为数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具体地说,在开展这一活动时,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学生观察一个物体或一种现象,或者操作某些学具。第二,学生在研究所观察的物体或现象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与同伴进行讨论和交流,以弥补他们在单纯的观察和操作中的不足。第三,老师按一定的顺序给学生们推荐活动,学生可从中作出选择并实施这些活动,学生在选择中有较强的自主性。第四,这一活动可以以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生每周至少花两个小时进行同一主题的活动,并保证这些活动在整个学习进程中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第五,孩子们每个人都记录活动过程。学生通过这一活动逐渐学会操作,同时加强并巩固口头和书表达能力。
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以适应课程改革地需要。
数学七年级经验材料 篇2
一、挖掘隐含在教材中的数学基础知识内容,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习惯
数学教材中知识点的抽象性和隐含性比其他学科显得更为突出, 数学中的知识点要通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才能揭示, 由于七年级学生受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限制, 以及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和方法, 造成许多学生对数学教材看不懂, 不理解。因此, 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 把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挖掘出来,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为将来的终身学习做准备。例如在《7.2线段、射线和直线》中将线段、射线和直线三个概念的学习通过三个连线题的解答来完成, 这三句话是“ (1) 以A为端点, 经过点B的射线; (2) 连接A, B两点的线段; (3) 经过A, B两点的直线。”这三句话概括了这三个概念的各自特征, 教材中并没有对它们进行严格的定义。因此, 阅读时要仔细品味, 挖掘这三句话所包含的概念含义, 并仔细体会数学用语的讲究。第 (1) 句话“以……为端点”可以体会到射线是有起点的, “经过……”这句话只要学生一动手就会发现射线的方向性。第 (2) 句话的“连接……的线段”揭示了线段的特征是限于两点之间的部分, 从而易于理解到线段是有大小的。而第 (3) 句话的“经过A, B两点的直线”, 可以理解为既然是“经过”两点画线便可以继续将线延长, 这样就可以导出直线的无限延长性。另一方面, 这三句话也告诉了七年级学生应如何用几何语言叙述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画图方法。这些表面上看似简单的课本内容, 实质上一点也不简单, 它是用一种动态的、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抽象的数学概念。这也证明了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如果把数学中的点点滴滴都化为用形象的语言清清楚楚的告诉学生, 一方面做不到, 另一方面使数学失去了它本来的面目。
另外, 数学基础知识也隐藏在教材的例题中。如《7.5角的大小比较》的教学目标要求让学生了解角的和差的意义, 并能由此进行角的简单计算。可是在教材的内容里却始终没有提及有关角的和差的文字叙述, 这两个概念的学习, 教材却将其安排到例题中, 要求学生凭借数的和差、线段和差的概念, 根据例题中的图形理解角的和差的意义及表示。如图1根据例1, 已知∠AFC和∠BFD是直角, 找出图中的直角, 这里产生∠EFC是直角的理由是∵∠AFE=∠AFC+∠EFC (角的和) ∴∠EFC=∠AFE-∠AFC (角的差) =180°-90°=90°
根据图形让学生形象的看到角的和与差在几何图形中的位置关系, 同时通过教师的点拨与演示让学生明白角的和差的表示, 这为例2中角度的求解做了充分的准备。因此,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数学课本时教师应该做好必要的引导, 让学生耐心挖掘, 认真研究, 这样才使数学学习成为最耐人寻味的、最具诱惑力的。
二、挖掘隐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具有隐蔽性, 常隐藏在教材的各知识点和数学问题中, 它的学习不同于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它的渗透不可能立即见效, 也不可能靠一朝一夕让学生理解、掌握。如何在数学教材中挖掘数学思想方法, 使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作用, 并学会用所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1. 挖掘隐藏在数学基础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对数学教材的阅读理解能力
隐藏在数学基础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属于深层次的数学知识, 是数学的精髓, 没有数学思想方法支撑和统帅的数学基础知识是肤浅的、表面的。将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融为一体时, 学生才能掌握深层次的数学知识, 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因此, 在数学基础知识中挖掘数学思想方法, 应首先理清数学基础知识结构, 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 这样将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探索, 并学会运用。例如, 七年级 (上) 数学把“图形的基本认识”编排在代数式和一元一次方程后面, 这样便暗示着可以用前面的代数方法来解决几何的有关问题。例如线段和角的计算过程, 将未知的线段或角用已知的线段或角来表示时, 一方面可将其归结为列代数式求值的问题, 这样易于让学生明白该如何写出解题过程;另一方面这里也体现着化归的思想方法。如“对顶角相等”性质的探讨, 就利用了同角的补角相等这一已知性质进行推导得出, 体现了化归的思想方法, 在运用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中, 让学生体会到积累数学理论知识对解决数学问题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另外在《7.1几何图形》这一节中有关几何图形的分类则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到,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也重视了数学基础知识的形成, 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这也符合新课程所提倡的过程化教育理念。
2. 挖掘隐藏在教材例题和习题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时间的流逝, 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可能会慢慢地被遗忘, 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 却会随时随地的发生作用, 使他们受益终生, 这就是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所以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要培养学生认识并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精神。七年级学生能解决的数学问题主要还是教材给予的例题与习题,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其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与渗透。如《7.6余角和补角》中的例2“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4倍, 求这个角的度数。”如果直接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解决, 学生显然是感觉到太难了, 当引导学生用设未知数构建方程的思想来解决时, 显然容易多了。由此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思想方法在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这样关于课后习题中的有关计算题学生就可以有两种方式进行处理了。如《7.7相交线》里的作业题第4题, 是一道纯粹的几何计算题, 已知, 直线AB, CD相交与点O, OE平分∠BOD, 且∠AOC=∠COB-30°, 则∠AOE=_____°。这里起初学生都在尝试用推理的方法来做, 由于七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不成熟, 班级有半数学生感到困难。后来引导学生设∠AOC或∠COB为x, 这样便得到了一道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使问题的思路变得简单了。
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材中的出现是隐蔽地、抽象的, 所以在学习时需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还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 让学生去理解、去体会, 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它的含义和作用。
三、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源于现实, 寓于现实, 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因此, 新课程理念要求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和结束, 所以教师也应该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系, 尽量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解释抽象的数学理论。
1. 数学导入时与生活接轨, 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 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 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 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课堂教学入手, 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现象,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 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
例如, 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时, 以《棋盘上的学问》作为故事的开端。古时候, 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 他发明了国际象棋, 献给了国王, 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 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 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 第2格放2粒, 第3格放4粒, 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些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你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起初学生凭直觉断定国王做到这一点很简单, 等学完了乘方运算以后一算发现结果令人吃惊, 原来按照大臣的说法, 国王需给大臣大米4.612×102亿吨, 我国2006年稻谷总产量才1.8257亿吨。结果让同学们感到惊奇和兴奋, 原来国王的国库里根本就没那么多的大米。也让学生知道了在对待数学问题时, 凭直觉是不可靠的, 只有进行科学的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 数学运用与生活牵手, 培养学生数学的能力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 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 对于七年级学生学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后就会明白为什么需要用两枚钉子才能将一块木板钉牢。根据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了解为什么引水管道要自村庄垂直与河道铺设
数学七年级经验材料 篇3
关键词:七年级英语阅读;阅读材料;21世纪报
一、七年级英语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及要求
阅读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英语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Harmer在他的著作《How to teach English》中曾提出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阅读的教学有利于语言的习得,可以提高阅读技巧,还可以为以后的写作提供参照,为学习词汇、语法等其他语言知识提供有效的途径。同时,阅读还是检验英语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准。在现行的中考制度中,阅读题型所占的比分极大。以陕西西安的中考为例,满分120分的试卷中,阅读题的分值高达30分,这也体现出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从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阅读的确在英语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有教师认为阅读在英语学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课标中规定七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4万字以上。这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完成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选择适当的课外阅读教学资源,并利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的课外英语阅读量进行督促和指导。
二、21世纪报在课外阅读材料中的优势
对于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Harmer建议教师既要选取真正地道的语言材料,也要选取专门为学生涉及到适合他们的语言材料。地道的语言材料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得到,但是这些资源的难度不一,在融合了文化背景知识以后变得更加难以理解。学生如果从这些材料入手可能会对以后的阅读产生畏难心理。因此,利用合适的材料就变得十分重要。目前,针对初中学生甚至七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材料相对较少,而21世纪学生英文报·初一版(以下简称“21世纪报”)则是很好的选择之一。而且从2007年开始,“21世纪学生英文报·初中”改版为“初一”、“初二”及“初三”,针对性增强。具体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21世纪报的内容能够吸引七年级学生的注意,在一开始就激发学生渴望阅读的兴趣。例如,在2015年10月19日的第516期报纸中,首版刊登了关于电影《头脑特工队》的相关内容。这部电影同年10月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这篇文章恰好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一部分学生大概了解电影的内容,因此在处理阅读材料的过程中也会变得比较得心应手。
其次,21世纪学生英文报·初一版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对阅读材料进行了适当的增减修改,比较适合七年级学生阅读。
例如,在第544期中初一和初二版都介绍了Special -looking cat。但是语言难度却不同。试比较:
初一版:Surprised-looking cat表情趣怪的“惊奇猫”。
KEVIN is a 4-year-old cat from Russia. He always looks surprised. His funny look made Kevin famous on the internet. But in fact, a serious disease (疾病) makes Kevin look like that. 21ST
初二版:Special -looking cat“惊奇猫”为何这么惊奇?
MEET Kevin, a 4-year-old cat that always looks surprised. He became internet famous because of his funny look. But Kevins special look is actually from hydrocephalus (脑积水). The disease makes Kevin partly blind and deaf. 21ST
对比这两段英语可以看出,初一版的句子结构和所用单词都比较简单,比较适合初一年级的学生阅读。以上两个特点使21世纪报在课外阅读材料中占有了一定的优势,也是老师们选择该报纸的原因。
三、21世纪报阅读材料的有效利用
21世纪报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材料,但是初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独立阅读整份报纸对学生来所难度较大。因此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笔者在初一年级教学的一年中,利用21世纪报总结出了一套使用方法,能够使报纸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具体如下:
首先,在每期21世纪报中选取5篇适合学生精读的不同题材的文章。例如在527期中,选取了第一版的Actors new role,第三版的Turning trash into a card dollhouse以及Putting on a performance at the English Festival ,第四版的Fun times in winter同时还有第五版的Celebrating the New Year。
然后,将五篇文章的阅读平均分配到周一至周五的课外英语阅读中,同时为一篇文章设置三到四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例如:
21st Century Teens 19 February 29, 2016
P1 Actors new role
① When does Lee Jong-suk make his dreams come true?
② What roles did he play in the TV drama pinocchio?
③ How did he become an actor?
题目布置时标明具体时间、哪一版以及文章标题,方便学生找到正确的阅读材料。
最后,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将前一天布置的阅读内容简单处理一下,并在当天给出题目时,提供前一天的参考答案。例如,
21st Century Teens 19March1, 2016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完成一天的21世纪报阅读材料的学习,这样有针对性的定量的学习比较适合初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笔者一年的实践,学生在阅读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升,特别是需要具体信息的能力较强。能够通过问题的关键词,在文章中准确的找出答案所在的位置。但是,这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学生仅对具体问题的答案比较敏感,但是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相对较弱;同时对考试中常见的阅读选择题的提高比较有限。笔者也在进一步探究解决的办法,例如增设关键句、长难句的翻译来提高学生对语篇的整体理解能力。
总之, 如何利用21世纪报培养初一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必须予以重视。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必然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Harmer J. How to teach English[M]. Pearson Longman, 2007.
[2]姚喜明, 潘攀. 英语阅读理论研究的发展[J]. 外语教学, 2004, 25(1):72-75.
[3]赵惠钦. 浅谈高中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展《21世纪报》英文报刊阅读的体会[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5):46-48.
数学七年级经验材料 篇4
李名月
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使我深深懂得,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然而良好的班级又需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良好的班风,融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积极拼搏,勤奋进取的热情。达成这种目标,需要所有任课教师以及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班主任的教育和引导。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用心做了以下几件事:
1、确定班级目标,心往一处使。开学初,我与学生一起制定了本学期的奋斗目标:打造一个凝聚力强,努力拼搏,勇敢向上的班集体,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方面再攀新高。因此,确定班训,粘贴在教室的前排,让学生铭记于心,努力践行。
2、培养小帮手,发挥群体作用。定期召开班委会和小组长会,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发挥好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并且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开展工作。我们班在所有班级活动中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中,个个是组长,人人是组员,他们人人都负有管理别人的责任,同时人人都有接受别人管理的义务。这一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小老师、小干部的作用。建立了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发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所有同学各方面的能力。
3、样板引领,感化教育。本学期注重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选择了全国十佳孝子陶星携带只有婴儿般智力的母亲上学的事迹材料、雷锋的故事、香港富豪让年仅14岁的大学生儿子每天转乘六次车独自上学的故事,教育引导感化学生,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知恩感恩、勤俭勤奋的优秀品质。
4、关注特殊,教育全体。注重对特殊学生的教育,争创零事故班级。经过一学期的工作,对班上的“特殊”同学有一定的目标,要对他们多关心、多观察,多谈话。有意选择班干部和他们结对互助,随时提醒他们的不良行为,定期向班主任汇报他们的情况以利于对他们的教育引导。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一方面,在班上正面引导,提倡同学们不要斤斤计较,只找他人过错,不认识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和当事人双方协调,重点是让当事人双方反思事情发生的过程中,自己存在哪些问题,有那些可取之处,如果没有这些可取之处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找对方的闪光点,学习他人的长处化解矛盾。在处理学生矛盾的过程中,做的细、做的深,周而复始的做,就可以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学生就会在经历的事情中学会明理,学会宽容,学会接纳,学会自省。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矛盾的激发,有利于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有利于培养全体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5、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利用夕会课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就寝、就餐等)、体育卫生习惯、读书写字习惯等。我平时经常到教室检查、督促,让学生做到持之以恒,真正惯养成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生。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坚持从“勤”、“细”、“智”三个字上下功夫,做了以上各项工作,所以本学期我们班上大局稳定,大事故为零。同时,我真诚的希望各位仁,各位领导对我教育思想上的认识误区、教育行为中的不妥之处加以批评指正,我一定虚心接受,并在工作中积极改进。谢谢大家!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经验材料 篇5
2011.8.1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师:
大家好!
2011年小学升初中大考以尘埃落定。明珠中学六年级又一次以总分第一的成绩第八次夺冠,数学成绩以分高出第二名分第八次连续获得第一名。可以说明珠中学以其特有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洛川的教育竖起了一面旗帜。
今天我能荣幸地代表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在这里发言,离不开校领导的关怀及各位老师的紧密配合,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让我说说小学数学老师这8年以来的教学经验,其实经验谈不上,只是在工作中的一点感受,希望在这里与大家共勉。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下面我就谈谈我们小学数学组多年来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些点滴体会和感受,仅供大家参考。
体会一: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本点在课堂,重点在课前的备课。放弃了课堂、忽略了备课,就代表你放弃了教学质量。
每一次开学的第一次教研会,任校长都会提出数学备课、上课的总体要求:多用脑、勤思考、备实在课,上高效课,难点在课前,重点在课堂。
对于所有六年级老师来说他们对课本中所蕴含的知识点、延伸点、重点、难点、考点,都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在备课时主要考虑的是:如何针对学生的现有的知识状态和基础来设计教学的起点、顺序、方法与过程。具体地说:选用一个什么样的情景让学生乐在其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快速接受,什么样的教学顺序才能凸显科学的教学安排,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如何合理的安排练习题才能让学困生学的充实优生得以拔高。我作为教研组组长在平常检查教案和听课时就能发现:每一个老师在备案中所体现出的不同的教法与学法,从而体现出不同的教学理念。例如王永斌老师在上立体图形时,经常采用多媒体教学,从而使学生很直观的理解比较抽象的知识。简简单单的一节课,从备课到下载课件再到修改课件就花费他3-4节课的备课时间。再如任老师几乎每一节教案都能体现出如何引导学生获取新知的过程。可以说备每一节课老师们动脑的时间远远大于动笔的时间,试想这样的备课不正是上好一节高效课的前提吗?
所以我的第一的感受是:备实在课你的课堂才有可能高效,课堂才有可能精彩。
有了充分的备课,我们走进了自信的课堂,其实决定课堂的是否成功是否精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的业务素质与教学艺术。教师业务能力决定课堂是否成功,教学艺术决定课堂是否精彩。课堂的灵活性很重要,教案时死的,课堂才是活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灵活的应用教案,对于教案中设
置的问题,学生会有多少种正确与错误的回答,老师要课前预设,特别是当一个学生会打出一个错误的答案是,老师应该在第一时间就能准确的判断出学生的思路错在哪里,从而或点拨、或引导、或纠正、或其他学生帮助,从而使他知道错在哪里,应该如何去思考。记得有一次课外同事聊天中,王秀琴老师就谈到就一个简简单单的小数乘法计算,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就多达十几种,有的忘带小数点,有的不会对位、有的进位错、有的不会处理末位的0、有的……她又如何能这么准确的一个一个罗列详细,其实很简单,这就是平常善于积累的成果。而业务能力与教学艺术的培养途径主要在平常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中,在课后的不断反思中,在同事之间的切磋中,在教研活动的争辩中,在课外自身的不断学习中,我们数学教研组很重视课堂教学后的反思,不光六年级老师做到了其他老师也做得很好,马洋洋、杨云、冯文亮他们的教学反思一直做得很好,他们的教学能力也因此而不断的提高。
所以我的第二感受是: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教学艺术,你的课堂就会成功+精彩。这样的课堂是快乐的课堂,老师乐教,学生乐学。
体会二:将爱心与耐心融入严谨的教学态度之中,必将收获成功的喜悦。小学毕业班的数学老师们正是用他们的行动一如既往的实践着这一真理。
学困生的学习基础差,致使学习过程中造成了障碍,这就需要老师耐心地去排除障碍,“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聪明”,这是教师的追求,我们着眼学生的长远利益,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每一个学生,“进步就是最好”我们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学生犯了错误,我们耐心地去指导,从不指责学生,师生关系很融洽,课堂上的情况不能齐步走,这就要求我们要因人而异。今年进入大复习,我们班的马彪同学由于学习差,致使他们在班级里显得很自卑,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指责他,而是多鼓励、多交流、多表扬。给予他更多的爱,使他们改变自卑状态,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好多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数学学习成绩由原来的40多分稳稳地上升到70多分,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就有这么大的进步,这就是爱心和耐心的作用。
作业的布置上,我选择少而精,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布置家庭作业,但平时作业,正式作业,练习册我都要认真细心地批改,我们数学组对于练习和作业的批改要求都是两次批阅。凡是我们带过的学生想不做作业,拖拉作业都很困难。任校长要求每一个老师做到:作业有做必改、有错必纠。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其他老师做好了表率,办公室里经常可以看到任校长一而再、再而三耐心的辅导学困生,辅导课上也经常能看到他守候在学困生旁边答疑解惑,王永斌老师牺牲了自己吃饭、休息时间给学困生辅导,正是有这样一批默默无闻的老师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汗水才换来了哪一个又一个耀眼的第一名。
所以我的第三个感受是,你付出了爱心与耐心,你就会收获惊喜。教育需要教师付出全部的关怀与爱心,去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生活,用心聆听每一颗幼小的心灵,然后真正给予适合他们的帮助。
体会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学生一生的财富
我们小学部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会听讲,会学习,会做作业。我经常告诉学生的一句话是: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无法代替。
会听讲:即做好课前准备,细心倾听老师的讲解,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全神贯注,集中精力。
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仔细观察,认真做事,善于总结,独立思考,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不懂就问,合作学习,自我评价,高效率做事情等。
会做作业:先复习再做作业,不乱涂乱画,不用涂改液。尤其对于计算题,学生往往容易出错,很多家长说“他会做,就是粗心”或“他很聪明,就是计算容易出错”等等,而我认为不只是单纯的粗心问题,而是计算方法掌握不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于是我采取每次只做2-4道计算题,一天一次,要求书写规范力争全对,这样量少学生做起来也不觉得困难,开始,学生每次做完我都批改,表扬全对的学生,慢慢的学生逐步养成做题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计算出错率也基本没有了.另外,组织教学是保证课堂效果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许多学生学不好的原因,是他们对这门学科不感兴趣,所以上课时总不能集中精神,因此,我上每一节课时,都会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做起,课堂上我尽最大的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有学生回答问题,我马上给予表扬,而差生表扬次数最多,课堂提问,进行分类提问,什么样的学生就回答什么样的问题。如学困生就回答简单的问题,而优等生回答高难度的题。一般要求个别回答,很少齐声回答,使学生个个都有事做,上课时,我很少站在讲台上,而不断地去巡视,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通过我的不断努力,学生在课堂都能积极思考,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使课堂气氛活跃,课堂达到了高效率。
其实,课堂上每一位数学老师都会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例如低段的数学老师用情景开课,当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时候做一做活动或者竞赛,高段的老师有的用眼神、有的用诙谐的语言时刻提醒不注意听讲的学生,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的眼、手、脑、口各种感官参与教学中。
在校本研究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每一次的教研会,教师们就当时所带年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集体交流,基本上用到了一半的时间。
六年级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6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有机会把我教六年级的一些感受,体会与做法和大家简单谈谈,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首先, 课堂教学是“主阵地”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不只是备教学流程,关键是备学生,备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教育机智,坚持向课堂要质量.课堂上,我把学到的新课程理念结合本班实际,努力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期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 ,努力向45分钟要质量.其次,课堂教学中我始终以抓学生的计算为首要,我深知学生计算不过关其他问题免谈.所以计算是任何年级的基础,应夯实夯牢.在知识应用方面,我一直给学生强调“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理念,课上让学生多提问题,多给学生留出活动空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我根据所教班学生的特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如搞一些数学小竞赛,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优生带动后进生等等,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努力营造一个学数学的良好氛围,使学生从思想上逐步扭转对数学的枯燥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利用各种机会,经常给不同层次学生以成就感,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课下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以及学习困惑,拉近师生距离。例如,课堂哪些问题没听懂,哪类题不会做。。打开他们那扇心灵的窗户。。。学生也愿意与老师交流。学生对老师也就特别关注。从而使学生从亲近老师,亲近我所教的学科。这样也更好更有利于教学。
四、分层教学、加强辅导。十根手指都有长有短,更何况是来自各个家庭性格迥异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能力、方法和态度上都有所不同。为了提高整体班级的数学水平,课后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差生,我们更应该在课后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只有当转差工作正真得到实效时,我们整个班级体的数学水平、数学成绩才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如何提高七年级学生的数学兴趣 篇7
(一) 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 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 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 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 狠下功夫, 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 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第一章时, 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 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 可以问学生:“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并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 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 让学生两个一组一起制作, 同学们积极地认真画、剪、叠, 互相验证。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 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 化难为易,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 要侧重于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 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 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 深入学习。
(二)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 在变化中体现教学艺术
数学课的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为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对于深奥难懂的数学内容, 教师要力求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告诉学生, 并尽可能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联系起来, 让他们感到“原来这些东西我也能理解, 我也能学会”。甚至有的新内容老师刚点播一下, 许多学生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学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例如, 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 笔者借鉴上海市长虹中学周佩珠老师的教学方法, 进行了“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事先准备好配组的同类项卡片, 上课后, 每人发一张, 让一个学生去找与自己卡片上单项式或同类项的朋友, 找对的同类项朋友坐在同桌, 另一个被“挤”出的学生站起来再找。学生在愉快专心的气氛中迅速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法则,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也在同座讨论中得到顺利解决。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 充分体现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学的精神,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得到充分激发。
(三) 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
俗话说:“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只有让课堂教学牢牢吸引学生, 学生才会对课堂内容感兴趣, 提高学习兴趣。因此, 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提高学生兴趣的首要任务。在走进课堂之前, 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让自己变得轻松快乐起来, 在课堂上把微笑作为面部表情的基本形态。教师的微笑会给学生一种和蔼可亲、热情开朗的印象, 往往是对学生的一种鼓舞, 它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 使课堂产生和谐的气氛。许多优秀教师都懂得微笑的重要意义, 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或心情烦躁的情况下走进教室时总是面带微笑。另外, 教师的表情也要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带有感情色彩渲染的讲解会使课堂生动、感人, 充满吸引力。当然, 教师表情的变化要自然, 不要做作;要适度, 不要过分夸张;更不能板着面孔, 毫无生机, 眉头紧锁, 以一副痛苦的表情面对学生, 否则这将会是一堂失败的课。
(四) 让学生体味成功的乐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都有无可估量的潜力, 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 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样, 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的成功感, 也可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与此相反, 如果学习总是失败, 学生就会丧失信心。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创设适当难度的提问、讨论和测试的机会, 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 在独立的思考中解决问题, 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愉悦, 认识到自己的力量, 增强自信心。只有如此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让他们获得经过自己努力所取得成功的体验。例如, 每章 (或单元) 学完之后, 安排一次阶段性测试, 测试内容除注意趣味性外, 还应特别注重安排一些与学困生能力相配的中、低档题, 考前适当介绍一些应试技巧。
(五) 动手操作, 促进兴趣
如何引导七年级学生学好数学 篇8
关键词 七年级;学生;数学
一、注重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仍保留着小学生那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因此,在教法上应注意研究小学的数学教学方法,吸取其中优点,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
(1)要循序渐进。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仍保留着小学生那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进入中学后,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七年级新生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如果刚一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因此,教学过程中,不能一下子讲得过多、过快、过于抽象、过于概括,而仍要尽量地采用一些实物教具,让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逐步向图形的直观、语言的直观和文字的直观过渡,最后向抽象思维过渡。
(2)要前后对比。在初中一年级级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对比,能使学生加快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由于七年级等式知识体系的安排大体与方程知识体系的安排相同,因此,在教学中,可把不等式与方程的意义、性质,不等式的解集与方程的解以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等对比着进行讲授,既说明它们的相同点,更要指出它们的不同点,揭示各自的特殊性。这样的对比教学,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不等式的有关知识,同时避免与方程的有关知识混淆。
(3)要开拓思路。初一学生考虑问题较单纯,不善于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注意了这一面,忽视了另一面,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这种思维上的不成熟给科目成倍增加、知识内容明显加深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细心捉摸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分析,不要轻易下结论。例如:学生往往误认为2a>a,理由很简单:2个a显然大于1个a,忽视了a包含的意义,a表示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从而造成了错误。
二、注重学习内容的连贯
现行初一数学教材内容,可分为三大块,一是数(即有理数),二是式(即整式、分式、因式分解),三是方程(即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笔者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有机的衔接与过渡。
(1)是进行“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过渡。从小学到初中,数的概念在“算术数”的基础上扩充到有理数域,运算关系也由原来的四则运算引入了乘方、开方运算。因此,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理清负数的概念,真正理解负数的意义;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符号法则的教学,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容易错误的计算,要反复加强巩固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并熟练地运用。
(2)是进行“数”与“式”的过渡。小学生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了代数概念,研究的是有理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的过渡,是学生在认知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如何使学生适应?在具体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挖掘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如,对整数与整式、分数与分式、有理数与有理式、等式与方程、方程与不等式等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从而搞好知识间的过渡。
(3)是进行解答方法上的过渡。用算术方法与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多种类型的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不变,但它们的思维方法各异。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比一个数的4倍小3的数是13,求这个数。”前者的特点是逆推求解,列出算式(13+3)÷4;而后者则是顺向推导,设所求数为X,只要直译原题,即4X-3=13便可求解。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用代数法常感到不习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做到:一是引导学生复习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二是着眼启发学生找等量关系,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代数法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逐步从算术方法中解脱出来。
三、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引导初一学生养成会学习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努力抓好学习中的各个环节:预习、听讲、复习、总结、考试。课前预习,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听讲,带着问题听讲,高质量的听课是中学数学学习的基础和关键,课后复习总结是学习过程的升华,认真完成作业时它的重要体现,。只有落实好各环节的学习任务,加之以一颗平常心、自信心对待考试,才可能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数学七年级经验材料 篇9
王桂苓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来自西岗中学,很荣幸代表西岗中学与各位老师交流。我发言的题目是如何大面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合格率。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地理位置较偏僻,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全体数学老师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数学中考,平均分、合格率标居全市前列。说句实在话,与各学校相比,我们还差得很远,更不敢说什么经验,下面只是把我们九年级数学组的几点常规做法向在座的领导、老师做以汇报。
一、统一思想,精诚合作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只有团结协作,才能优势互补,事半功倍。
我们备课组5位老师,相处融洽,坦诚相待,亲如兄弟姐妹。在工作上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提高。我们始终坚持集体备课,特别在优秀教案评选上,分工合作,把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在新授课教学过程中,统一进度,统一测试,轮流命题。特别是九年级总复习,要真正收到总复习的效果,就必须花大力气备好课,精选题目,精讲精练,出好每一单元的复习检测卷。这时,单靠个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大家通力协作,分工合作,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二、科学计划,合理安排
今天所做的事情是为了我们有更好的明天,九年级这一年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因而必须合理地安排好内容,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是这样做的计划:
上学期:学习课程。
下学期:综合复习
第一轮复习双基,依据枣庄复习资料进行归纳复习,全面巩固知识点,适当系统归纳,每个专题复习完毕,编制相应的基础知识检测
卷,以检验复习效果,再有选择地讲评,让优秀生基础更扎实,学困生基础知识不落下,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
第二轮专题复习,依据枣庄复习资料,结合学生实际,由备课组五个老师分工协作,然后集体研究,提出专题的复习方案。
第三轮模拟训练,练解题规范,练答题速度,练解题的时间安排,练考试应急能力,练耐心,熟悉历年的中考题等等。最后回扣课本,同时,还要做好学生的考前心理辅导。
三、着眼细节,有效落实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没有落实,一切都是空谈;没有落实,就没有成功。我们学校的宗旨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上”,因此我们不仅重视能考上学的学生,而且重视中下等学生。我们的具体措施是:
(一)强化基础教学,抓常规提质量
(1)强化基础教学,重视能力的培养
基础是能力的根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树立起抓基础是根本,抓能力是核心的意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不少学生在基础题上失分,在基本运算上出错,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加强概念教学,而且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规律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稳扎稳打,夯实基础,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注重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备课组基本每天出一份小测题,每天清理基本知识点,确保绝大多数同学基础题过关。
(2)认真进行每次单元测验成绩分析,努力缩小班级差距
备课组每单元出一份综合练习,每次测验后进行分析,找班级之间的差异,这样在备课组的考试分析时,把得分高的班级的教学经验拿来推广,得分差距大的班级,大家一起帮助分析原因,有效地弥补了教师的教学盲点。也为在试卷讲评时,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3)落实培优补差措施,切实抓好分类推进
为了保护优秀生的学习热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进度,适当为学有余力的部分学生布置一些稍微难一点的题目。引导优等生
克服浮躁、眼高手低等不良倾向,扎扎实实的夯实基础,努力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优秀生间互相竞争、互相帮助。
针对学困生的特点,我们首先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如课堂提问时故意提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与表扬。在布置作业时,采取分层次的要求。我们还通过谈心,及时了解他们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特别是克服对数学的畏惧心理,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对学困生给予学习上的帮助。在中考中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生坚实的基础。
(4)规范学生做题步骤
我们在批改作业时不难发现一种现象,只要解题结果正确,学生会绝对轻视甚至忽略作业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不规范性问题。从检测结果看到一个必然趋势,同一界面的学生由于解题不规范导致差距越来越大,解题步骤不完整——分类的数学思想渗透不力,检验的习惯没有养成。针对这些现象,备课组成员积极响应号召,充分利用实物投影,通过展示不同程度学生的作业,来规范学生的做题步骤。
(二)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严格遵循我校“自主探究、当堂评价”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一、三、五、六、九”,即:一个理念,三个学会,五个结合,六个环节,九个能让的教学方法。新的课堂操作模式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加强能力培养,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它打破了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课堂上关注学生还注意给学生点自由和给学生点方法。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加强转差培优力度。继续落实好我校提高10℅合格率,我相信在九年级数学组全体老师努力下,会有更大突破。
以上是我们一些不成熟读的做法,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更渴望各位老师能给我们提出宝贵的建议!
最后祝各位老师在新的学年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七年级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篇10
金寨现代产业园区实验学校 王其兵
转眼间我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已有7年了。这些年来,我始终深爱着我的语文教学工作,并且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我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来。下面我来谈一谈我在这些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得到的一些浅薄的教学经验:
一.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小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二.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为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我仔细研究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自己动手制作教学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三.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观念要转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浅谈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 篇11
【关键词】兴趣 习惯 参入 实践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 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七年级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