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制作社团活动记载(精选5篇)
模型制作社团活动记载 篇1
师德活动记载
2011-2012
2012.3.12学习《教师师德修养读本》。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2012.4.2学习教师如何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风范。
2012.5.7学习新形势下如何认识教师的角色定位。
2012.6.25开展“百校千师访万家活动”,认真听取家长意见。2011-2012自我评价
作为一名教师,本人能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坚决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积极投身于教科研工作,大胆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教改尝试。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在得与失中思索,自己一直奉行踏实工作、虚心学习的原则,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避短,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012-2013
2012.8.24认真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贯彻落实应城市教师行为“八不准”。
2012.9.3开展师德师风讨论活动。
2012.10.22学习消防知识,创建平安校园。
2012.11.29开展“百校千师访万家活动”。
2012.12.24学习全国模范教师习小英先进事迹。
模型制作社团活动记载 篇2
据甘肃学者王沛在《中国花儿曲令全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中说,明代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兵部尚书王竑辞官回家后,在家乡大夏河畔留下的诗作《柳岸薰风》中赞颂“花儿“音乐:“堤边杨柳郁如林,日日南风送好音。长养屡消三伏暑,咏歌曾入五弦琴。”王沛认为,“南风送”来的“好音”,正是优美的“花儿”旋律。如此说成立,则比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高洪的诗作《古鄯行吟》中所提及的“花儿”早了100多年。
不少传统“花儿”中提及明代“十三省”。甘肃学者柯扬在论著《诗与歌的狂欢节》(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中说:“洮岷‘花儿’中唱到:‘松树林里虎丢盹,看见尕妹担的桶,人品压了十三省。’在中国历史上,只有明初沿用元代的行省制,將元代的十一省增加为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包括现在的甘肃)、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十三省。后又改称‘十三承宣布政司’,清康熙以后增为十八省,光绪时增至二十三省、四藩部。所以说,‘十三省’是明初的概念,是指的全国。说这首花儿产生于明代,看来是恰当的。”宁夏学者武宇林在《中国花儿通论》中认为,青海民研会1982年编印的《“少年”(花儿)论集》以及罗耀南《花儿词话》中搜集举例的 “十三省”花儿,皆属于此类。如此,“花儿”在明初,实际上就已唱红。
赵宗福《花儿通论》:高洪,明代西北名士,山西籍名宦、诗人。明神宗万历年间曾任职河州,尊严有度,博学善吟,重视地方人才培养,颇有政绩,去后曾入祀名宦祀(王世臣《河州志·名宦》)。任职期间曾西游湟水流域,写下了《古鄯行吟》之二:“青柳垂丝夹野塘,农夫村女锄田忙。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钞本《秦塞草》)明确地记载了“花儿”当时已在河湟地区唱红的胜景,这是迄今为止,最早确切记载“花儿”演唱的文献,比吴镇有关“花儿”的诗句推早了将近200年。
马志勇《河州志校刊》(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年):据明代吴祯著《河州志》载,高弘(误为高洪),山西大同府朔州人,举人,成化庚寅年任。
魏泉鸣《中国花儿学术史论稿》(西北民族大学编2011年):《河州志》人物志名宦对高弘有“在任尊严守正,笃学善吟,人材多有成就”的评价。明代成化年间乃宪宗皇帝朱见深在位,1465—1478年凡23年。明代万历年间乃神宗皇帝朱翊钧在位,1573—1620年,凡48年。万历年间以最后一年计距今为384年,成化年间以最后一年计距今已517年,两者之间相差133年。明宪宗成化六年为庚寅年,公历对应为1470年,高弘在任期间,至今已534年,“花儿”一词出现距今已530年左右了。
《我忆临洮好》,甘肃临洮人吴镇(1721—1797年)作,共10首,其中第9首“我忆临洮好,灵踪足胜游。石船藏水面,玉井泻峰头。多雨山皆润,长丰岁不愁。花儿饶比兴,番女亦风流。”此为甘肃张亚雄、慕少堂1936年12月3日在《松花道人赏识花儿》中所引。吴镇与诗人袁子才、蒋心余、赵瓯北同时,随园诗话亦盛称其作品。忆临洮10首,大概是游宦潇湘时所作。
《甘肃竹枝词》,清代道光初年安徽桐城人叶礼漫游甘肃、青海一带时,作竹枝词8首,其中一首写道:“男捻羊毛女耕田,邀同姊妹手相牵。高声各唱花儿曲,个个新花美少年。”见赵宗福《花儿通论》,此为“花儿”与“少年”称谓同时记载的最早诗作。
《循化志》,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编修。据青海学者董绍宣和甘肃学者王沛分别查考,该志书记载了当时流行的花儿:“大力加牙壑里过来了,撒拉的艳姑哈见了;撒拉的艳姑是好艳姑,艳姑的脚大者坏了;脚大手大的不谈闲,走两步大路是干散。”
《游松鸣岩》,近代陇右诗人张建作,“松鸣佳景出尘埃,一度登临一快哉。石磴疑从云际上,天桥浑向画中排。林藏虎豹深山古,路接羌戎绝径开。我亦龙华游胜会,牡丹听罢独徘徊。”这是甘肃学者柯扬从清黄陶庵纂《导河县志》中所查,柯扬在《花儿溯源》一文中认为“诗中‘牡丹听罢独徘徊’一句,明确指出所唱的是花儿。‘牡丹’一词,或是指‘白牡丹令’之类的令名,或是用牡丹作比喻,或是指《十二月牡丹》一类的专唱牡丹的花儿,三者必居其一。”
《松鸣岩古风》,近代陇右诗人祁奎元作,其中“老僧新开浴佛会,八千游女唱牡丹”句,甘肃学者王沛《河州花儿》中引用并认为“唱牡丹也可能指唱花儿。”
《花儿集抄》、《花儿探索》,分别是十九世纪末邓华堂先生记录过的手抄本,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花儿”研究,标志着“花儿”理论研究的兴起。可惜未出版就全部佚失了。
《田家杂咏》,青海近代诗人基生兰作,其二“闻到田歌四起,清声雅韵悠扬。此是农家乐处,外人莫笑轻狂。”赵宗福《花儿通论》中说,诗中“田歌”即指“花儿”,根据诗人当时活动的地域范围,还可知指的是河湟“花儿”。
《西宁道中》,陇右近代史志学家慕少堂作,其著作颇丰,尤以《甘青宁史略》著名。其中之一“荆布田家妇,含羞薄面皮。风流曲成调,一路唱花儿。”此是他于二十世纪20年代来西宁途中所作。
《甘肃的歌谣·话儿》,地质学家袁复礼20年代初所写文章,连同他在地质勘查工余所搜集的“花儿”30首,发表于北京大学《歌谣》周刊1925年第83期。这篇文章,由于搜集较早,当时把“花儿”误写成了“话儿”。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第一个向全国介绍“花儿”的人。
《甘肃大通县风土调查录》(手抄本,存北京图书馆),1926年大通县知事聂守仁所撰。甘肃柯扬《花儿溯源》披露,其中记载了当地“俗尚简朴,山歌野曲,番汉相杂。”
《中国歌谣》,朱自清1929年著。他是第一个把花儿写入专著,第一个把“花儿”引入大学课堂的人。朱自清在北京大学讲授“歌谣”时引用过袁复礼搜集的一首花儿:“焦赞孟良火葫芦,火化了穆柯寨了;错是我俩都错了,不是再不要怪了。”
《花儿集》,甘肃榆中学者张亚雄(1908——)著,15.3万字, 1931年北平平民大学新闻系毕业,早年从事新闻和报业工作,解放后在甘肃省政协文史资料室工作,现为甘肃省民研会理事。他早在20年代就开始了对西北“花儿”的采集研究,1940年于重庆出版我国第一本“花儿”的专著《花儿集》,1948年、1986年分别在兰州、北京增订再版。分上、下两编,上编系统归纳了“花儿”的研究过程,涉及了“花儿”的源流、民风民俗、流传演变、文学与音乐、流派及结构等,下编分30个类别,精选了“花儿”627首,包括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大多为河湟“花儿”。他是第一个认为西北花儿分河湟“花儿”、洮岷“花儿”两大流派的人,也是第一个明确指出青海花儿“令”、“调”特殊,青海是“花儿”的家乡的人。据张亚雄回忆,他编著《花儿集》时,就求教于青海学者李文实和魏明章,两位青海学者为他提供了不少“花儿”唱词。其出版奠定了“花儿”理论系统研究的基础,标志着“花儿”研究时期的开始。
《花儿集·校补叙言》,谢润甫(甘肃临洮人)为张亚雄校补其《花儿集》时所作,提出了《花儿集》在研究民情、民风、历史、方言文学等好多学术方面有一定作用;内容真切无文人修饰;“花儿”是活诗经;准确注释洮岷“花儿”等。业内学者认为,其价值超过文字本身。
徐信小学文艺活动记载 篇3
(2006—2007)第二学年度
一、“营造美的氛围,感悟春的气息”演讲活动。
二、开展教师作文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三、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
四、国旗下讲话,把微笑献给自己。
五、习惯养成,重视安全 珍爱生命。
六、五年级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
七、塑造高尚师德,创建满意学校。
八、快快乐乐庆“六一”。
九、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的类型及几点建议。
十、为祖国妈妈献上最诚挚的贺礼。
十一、实小开展教师作文课堂教学竞赛。
十二、国旗下讲话,劳动创造了美好的明天。
徐信小学文艺活动记载
(2007—2008)第一学年度
一、国旗下讲话,微笑的孩子最可爱。
二、家庭教育,关注孩子的近视。
三、国旗下讲话,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四、锻炼身体,课外实践运用“三课”活动。
五、《妈妈我爱你》作文演讲比赛。
六、学生安全公约。
七、安全知识测试题。
八、家庭教育,秋冬交替,如何预防禽流感?
九、科技节竞赛活动
十、国旗下讲话,让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我们的好习惯。
十一、习惯养成,对自己说 “我能行”。
十二、家庭教育,偏桃体的预防。
十三、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方面的十条建议。
徐信小学文艺活动记载
蚩尤历史传说记载 篇4
一、蚩尤基本介绍
上古时期,蚩尤带领九黎氏族部落在这中原一带兴农耕、冶铜铁、制五兵、创百艺、明天道、理教化,为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了杰出贡献。河南、山东、河北交界处地区被称为“九黎之都”。河北省涿鹿县境内现存有蚩尤坟、黄帝泉(阪泉)、蚩尤三寨、蚩尤泉、八卦村、定车台、蚩尤血染山、土塔、上下七旗、桥山等遗址遗存。
二、蚩尤概述
《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云:“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其后《龙鱼河图》(《太平御览》卷七八引)云:“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述异记》云:蚩尤“食铁石”,“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双角牛头又是传统的龙文化里的龙,传说里龙是马脸牛头。类似的是,共工传说是北方水神是一种水龙。而云:“蚩尤兄弟八十人”(《龙鱼河图》)或七十二人(《述异记》)者,则神之蚩尤又类人间一巨人部族。
而《皇览·冢墓记》复云:“蚩尤冢,在河南濮阳台前县,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现今山东阳谷县十五里园镇),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脾冢,在山阳巨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传言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又传言:黄帝杀之实一蚩尤部将(山东人),在蚩尤重伤陷绝境处(柳树庄附近立马关)舍身换穿蚩尤衣,为主撞山崖自杀。追兵至,辨衣着为蚩尤。真蚩尤葬于涿鹿矾山镇。”
《封禅书》记齐祀八神,“三曰兵主,祀蚩尤”。蚩尤遂终以战神形象,载入史册。
三、蚩尤历史传说
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部落酋长,在中国神话中的他是兵主战神!
传说蚩尤曾与炎帝大战,后把炎帝打败。于是,炎帝与黄帝一起联合来共敌蚩尤。蚩尤率八十一个兄弟与黄帝在涿鹿展开激战。传说蚩尤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不死不休,勇猛无比。黄帝不能力敌,请天神助其破之。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蚩尤被黄帝所杀,帝斩其首葬之,首级化为血枫林。后黄帝尊蚩尤为“兵主”,即战争之神。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让人畏惧,黄帝把他的形象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勇敢作战,诸侯见蚩尤像不战而降。
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以来的古籍对蚩尤传说的记录相当丰富,但常有矛盾之处。根据这些记录,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部落的领袖。学者依照《逸周书》、《盐铁论》推测蚩尤属于太昊、少昊氏族集团。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可能是八十一个部落之意,一说七十二个),骁勇善战,势力强大。
相传蚩尤面如牛首,背生双翅,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铜头铁额,八条胳膊,九只脚趾,个个本领非凡。
古籍中提及蚩尤最多的,是其与以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展开的激战,具体情况有三说。第一说见于《史记·五帝本纪》,即黄帝在阪泉之战中战胜炎帝后,蚩尤作乱,黄帝又在涿鹿之战中击败蚩尤,从而巩固天子之位。
第二说见于《逸周书·尝麦篇》,即蚩尤驱逐赤帝(炎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联手杀蚩尤于中冀;
第三说见于《山海经·大荒北经》,即蚩尤作兵攻伐黄帝,黄帝令应龙迎战,双方在冀州之野大战,蚩尤兵败被杀。
尽管各说略有差异,但蚩尤与黄帝曾经交战是无疑的。战争过程则更为曲折,且极具神话色彩。蚩尤善战,“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作大雾,弥三日”,黄帝“九战九不胜”、“三年城不下”。《鱼龙河图》载黄帝“不敌”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即依靠女神“玄女”的力量方才取胜。一说黄帝借助风后所作之指南车方在大雾中辨明方向,获得胜利。
蚩尤的结局,传说多称兵败被应龙所杀[1],或者臣服于黄帝,并主军事!后来天下又乱,黄帝画蚩尤的形像,威慑天下,天下都以为蚩尤不死,并且居黄帝之幕府,于是“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轩辕黄帝战蚩尤,是中国传说时代极其重要的事件。黄帝胜利之后,一统中原地区,成为华夏正统。因此汉文史籍特别是长居主流的儒家典籍对蚩尤多有恶评,尽管未必公允。后来,蚩尤逐渐恶俗化,成为具有“铜头铁额”、“八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并“食沙石子”的形象。
文献记载
《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云:“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其后《龙鱼河图》(《太平御览》卷七八引)云:“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述异记》云:蚩尤“食铁石”,“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双角牛头又是传统的龙文化里的龙,传说里龙是马脸牛头。类似的是,共工传说是北方水神是一种水龙。
而云:“蚩尤兄弟八十人”(《龙鱼河图》)或七十二人(《述异记》)者,则神之蚩尤又类人间一巨人部族。
而《皇览·冢墓记》复云:“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现今山东阳谷县十五里园镇),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脾冢,在山阳巨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传言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又传言:黄帝杀之实一蚩尤部将(山东人),在蚩尤重伤陷绝境处(柳树庄附近立马关)舍身换穿蚩尤衣,为主撞山崖自杀。追兵至,辨衣着为蚩尤。真蚩尤葬于涿鹿矾山镇。”
老师开学寄语记载 篇5
时间真快,再过十几天就要开学了,教委通知到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录制一个“一分钟特级教师开学寄语”。对学生要说的话太多了,可就一分钟能说什么呢?说想他们――真的很想他们!说希望他们做好开学准备,说……说什么呢?一时真不知说什么好了,对初一新生说:新学校新环境要尽快适应,对初三毕业班学生说:要毕业了最后一年很重要?对初二学生说……说什么呀,面对全市的学生说。平时没法过着愁啊,竟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了。“最想说什么就就说什么呗!”女儿说。“我想说的太多了,可是只让说一分钟,也就二百字吧。构思了一下,觉得还是从一个语文教师的角度说吧,别从班主任角度说了,反正一百个老师说呢,人人说一点就全面了。用不着自己唠唠叨叨说那么多,也不用想那么多。
同学们好!开学了,经过一个漫长的暑假,养精蓄锐,你一定做好开学的准备了吧,祝贺你,新的学年,你又升入新的年级,我知道其实你们有些人期待,也有人恐惧,有些人渴望开学,也有人想逃避。其实无论怎样,新的学年来了,让我们积极的面对
新的学年,新的开始,希望你们有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每一天都有收获和进步,不要让分数和成绩压垮自己,那只是学习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要发现学习快乐,创造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的快乐。有一个成语叫乐此不疲,你体会过吗?你打篮球、踢足球时,无论多累多热你都是快乐的就不觉得苦了,学习也是一样的,如果你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他就是快乐的不是痛苦的。不要急功近利,只要每一天都有有一点收获,每一天都会有一个不同的自己――我有进步了,我又学会了一些什么就够了,不要怕错题,发现错误,改正的过程就是进步和收获,相信你已经做好了开学准备,好了祝你新学期开学快乐,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第一
我的第二稿
寄语
嗨!同学们好,我是峪中分校的孟爱华,语文教师。
怎么样,暑假过去了,有什么要和老师同学们分享的吗?去旅游了吗?还是在家帮父母做事情,一定读书了吧,肯定收看奥运节目了。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呗,我们都会收获知识与快乐。语文是什么,就是分享――读懂、听懂别人的,表达自己的。彼此交流见闻思想就是学习,我可写了不少等着和你们分享呢!
拾级云托脚
观景雾投抱
奇松伸手迎
怪石掩面笑
猜得出吗?我去黄山了。
蛟龙出海掀巨浪
朝阳喷薄亮东方
举世瞩目中国叶
神州欢庆赞孙杨
有同感吧
你也写出来啊,快开学吧,让我们分享,让我们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再见!
怎么样还行吧?明天我就这么说了。
【模型制作社团活动记载】推荐阅读:
模型制作社团活动方案12-26
建筑模型制作01-16
模型制作课程11-06
简易模型制作12-09
建筑模型制作教案10-29
模型制作实践报告11-26
三维模型设计与制作05-29
沙盘模型制作合同11-12
模型制作实习心得总结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