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优秀作文

2024-07-25

中小学优秀作文(精选11篇)

中小学优秀作文 篇1

友情的温暖

寒冷的冬天,凌厉的寒风吹着哨子,猛烈地摇撼着大地,放眼望去,冰冷得只剩下冰冷了。

“呼—呼—”

一阵风又吹进教室,冷!冷得我低下了头,缩起了脖子。脚冰凉凉的,手冰凉凉的。“阿嚏!”哎,连鼻涕都快冻成冰棍了!

“俞新悦,你怎么啦了啊?”胡怡然走过来问。

“阿嚏!没,没事啊!阿嚏!”我说。

“你是不是感冒了?要不要跟老师说?”胡怡然的脸上露出积分焦急的神色。“哎呀!真的没事啦!”我摆摆手说,又捂起了鼻“阿嚏!”

胡怡然看着我,我慌忙站起来说:“肯定有人在想我了啦!你看我活蹦乱跳的哪儿像有事的样子啊!?”

她还是一言不发地看着我。

“走,我们一起上厕所去!”我拉着她的手。

“手怎么这么凉啊?你一定很冷吧?”胡怡然松开我的手,二话不说就接下那条毛茸茸的灰色围巾,系在我的脖子上。我怔住了。

围巾上还存着热热的温度,戴在脖子上很温暖,那股温暖浸透在血液中,从头到脚,都满是暖暖的。

许久,我才说:“然,你不冷吗?”

“不冷呀!”她笑嘻嘻地说。

我想了很久才说:“谢谢你!”

„„

那条灰色的围巾,我从第二节课戴到第四节课,真的好温暖!

下课,我走到胡怡然的座位上,想让她陪我聊聊天,可刚牵起她的手,竟是冰冰凉的,像摸着冰凉的石头。

然后,我解下围巾,帮胡怡然戴上。那时,我的脖子凉凉的,心却暖暖的。在这寒风呼啸的冬天,友情的温暖,真的很温暖。

桂林山水美如画 你游览过桂林吗?人人都说桂林山水美如画,这话一点也不夸张。当你游漓江,观赏桂林的山山水水时,就如同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美丽的画卷。

桂林的山很是特别。各种各样的奇峰异石,千姿百态。有的如金蛇狂舞,有的如烈马奔腾,有的像戳破青天的宝剑,有的像蛮空飞舞的银花,奇峰绝壁,一座座都是大自然天才般的创作。

在陡峭的绝壁上,一棵棵倔犟的青松穿过乳白色的薄雾,在微风中婆裟起舞,好像有意向人们炫耀它的英姿。

当你登上山时,抬头一看,顺着漓江右面耸起的一座高山,这山拔江而起,直上青天,仰头一看叫人魂飞魄散。

在山这边,断崖峭壁,险峻直立,云朵在他脸上游动,苍鹰在他的腰间盘旋,桂林的山真是千姿百态,既有庐山的神秘感和泰山的雄伟,又有峨眉山的清秀和黄山的俊峭。桂林山水真是美如图画,怪不得诗人金武祥赞许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呀!

第一场雪 突然,教室里有人大叫起来:“外面下雪啦!”霎时,窗户旁挤满了一个个毛茸茸的脑袋,大家都想看看今年的第一场雪。

那时正是下午的第二节课,我们都认真地听着老师讲课,寒风从玻璃窗缝里挤进来,钻进我们的衣袖、领口里,冷得我直发抖。安静的窗外突然传来了激动的喧闹声,现在是上课时间,外面正下着小雨,用得着这么激动吗?难道„„我的目光定格在窗外大树的一片叶子上,上面覆盖了一层洁白、晶莹的物体,没错!那一定是雪!空中正有一些白色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我环顾四周,同学们的脸上都是惊喜的表情,窃窃私语,目光都望着窗户上,忘记听老师上课了!

“老师,外面下雪了!”见老师还在黑板上吱吱嘎嘎写个不停,一个热心的同学连忙提醒了一句。老师微笑地转过身子:“我早就看见了,这样吧,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自己去看一下吧!”我们欢呼雀跃地跑出出了教室,趴在栏杆上看。教室里剩下的人,也纷纷从窗户中探出头来。操场上没有想象中的一片雪白,只有几点白色。十几个一年级的同学正举着雨伞,在操场上玩耍。雪花默默地配合着他们,好像舞台上的小装饰。那些同学就是演员,操场就是他们的舞台,在漫天雪花中翩翩起舞。

雪纷纷落下,好像一场流星雨,下来得很猛,到了地上就没有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仔细观察着,地上已经积了不少水,雪花一落进去就化了。在干燥的地方好不容易积起一点白色,被却几滴雨水击中,化成了水。看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雨夹雪啊!我真是又遗憾又期待。遗憾今天打不成雪仗了,期待不久后可以来一场更大的雪。

三分钟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我们回到教室里。虽然人已经回来了,但嘴里还是叨念着雪。一片小雪花也想偷听我们的讲话,便将身子贴在玻璃上,但不消一会儿就被我们欢快的气氛给融化了。

这可爱的雪精灵,什么时候再来呢?

让爱走进心灵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因为有“爱”而美丽,也因为有“爱”而精彩!

今天早晨九点,金灿灿的阳光洒在了人山人海的运河广场,也照亮了“生命之光”这个充满爱的舞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在这里我们一起见证了爱的奇迹。

杭州电视台“小强热线”来到了这里,举办了一次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叫做“生命之光”,活动的主角是一个叫小梦涵的小女孩,她得了先天性心脏病,父母又是双目失明的盲人,她是家里唯一的眼睛,在这个家里,只有她看得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可是,她现在的了心脏病,生命如同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然而,要使小梦涵的病情恢复,又谈何容易。他们现在需要爱,需要帮助,我们又为何不去帮助他们呢?大家来到了爱心捐款区,开始踊跃捐款。你捐十元,我捐五十元,他捐一百元„„就这样,爱心一直延续了下去。终于,在我们的帮助下,小梦涵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这时,小强让台下的两位小朋友来做一个游戏,很幸运,我和杨迪清被选中。原来,这个游戏就是让我们用丝巾蒙住眼睛,去对面的汽车上拿苹果,体验盲人,谁先拿到苹果,谁就获胜!游戏开始了,我们的爸爸为我们蒙上丝巾,那一刻,我感觉这个世界变了,变的黑暗,变的寒冷。我们按照爸爸们的指挥,拿到了苹果。我摘下丝巾,啊!好温暖,好明亮的阳光呀!

接下来,是来自各个地方的表演。这个上午,我们每个人的心房,都充满爱,充满光。

肯定,我们把那份暖意传递给了小梦涵。她的心房也是暖洋洋的。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涓涓的细流,滋润万物的生长;爱,是生命的长桥,点燃未来的希望。是人们用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爱感动你我,这爱必将永驻人间。

自由支配的时间 我在床上想:如果我有一台自己的电脑,并且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那有多好呀!带着这个愿望我美美地入睡了。一会儿爸爸回来了,还给我买来了一台新的电脑。爸爸郑重地说:"从今天开始,这台电脑就是你的了,玩电脑的时间嘛你自由支配!"我听了兴奋地大叫:"太好了!老爸我爱你!"我迫不急待地打开电脑,登录早就心仪的游戏,经过连续的"拼杀",终于冲关成功了!我大叫道:"我赢啦!我赢啦!"回头一看时间"呀!已经晚上9点了,该去睡觉了。"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打开电脑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厮杀中去了„一天,两天„后来我的眼睛看不清两米以内的东西了,爸爸带我去检查了下眼睛,医生说眼睛已经严重近视了,提醒我要注意玩电脑的时间。可是回到家里一看见电脑我就忘了医生的话了,游戏的魔力象一双无形的大手把我死死地按坐在电脑前,我睡觉的时间也越来越迟,10点,11点,12点„终于,有一天早上醒来,我什么也看不见了,我哭着说:"我看不见东西了,我看不见东西了!呜---呜---"爸爸说:"你不是一直想自由地玩电脑吗!现在你的眼睛瞎了,我也没有办法!"

"我不要!"我大声叫着,"我要我的眼睛!我以后一定会合理安排时间的,把我的眼睛还给我!"叮零零„闹钟响了,我睁眼一看"还好,还好,只是一个梦而已。"我以后一定要控制好玩电脑的时间,再也不"自由"支配了!

爱唤醒了我的灵魂 “爱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海伦.凯勒,一个富有奇迹人生的,一个盲聋哑的,有成就的女性,是莎莉老师通过“水”唤醒了她的灵魂,开启了她智慧和情感的大门。而爱,这个世界上最有人情味的东西,不仅让海伦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同时也唤醒了我的灵魂。

爱是神圣的,还记得“最美老师”张丽莉吗?2012年5月8日,她在路旁疏导放学的学生,当时一辆失控的客车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她将学生有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轧伤,失去的双腿。而她昏迷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这句话不是体现出她对学生那神圣的真挚的爱吗?

爱是温暖的,还记得今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陈斌强吗?他9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2007年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一连五年,每天风雨无阻地带着母亲,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这种爱是从内心中对母亲迸发出的强烈的、温暖的爱,它感动了所有的人,也震撼了我的心灵。

爱,是无私的。有一次,我和小伙邻居小伙伴一起去公园玩。走在林间小径上,温和的太阳光从树缝是穿过,懒懒散散的照在我们身上,照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共同沐浴着阳光,好不惬意!突然,一阵哭声传来,寻声走去,原来是一个三、四岁的女孩和妈妈散了,我们一边安慰她,一边帮她寻找妈妈。找了一会儿,终于在树林的另一边找到了正焦急万分的阿姨。见到孩子,她快乐跑了过去,一把抱起了孩子,连声说:“谢谢,谢谢!”这时那个小女孩也奶声奶气地说“谢谢姐姐!”我与小伙伴相视而笑。这就是爱,就是人与人之间爱的表现。

爱,无处不在。它即震撼了人心,也唤醒了我们的灵魂,并永驻我们心灵最深的那一处。

中小学优秀作文 篇2

第一, 努力开掘题材领域, 拓宽学生视野, 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丰富学生的想象, 把文格教育和人格教育结合起来, 将狭小的课堂与广阔的生活沟通, 帮助学生打开心窗。只要一有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 我就和学生探讨, 比如:有一天, 我校的王老师骑摩托车去人民医院看病, 到医院门口时, 他被一位刚好看完医生的二中陈老师误以为是送人的司机, 这时天将下雨, 王老师急人所急, 及时送他回家, 但不收车费……就这件事我要求同学们进行多角度写作, 从王老师或陈老师两个不同的角度, 用第一人称写一篇记叙文。同学们在真实的事例中激发了写作热情, 大家进入意境, 奋笔疾书。有的从自己是王老师这个角度写了题为《还是先送他》的文章, 通过环境描写和细致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 生动地刻划了王老师先人后己、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有的从陈老师的角度写了题为《这人真好》的作文, 运用悬念误会的手法, 进行对话、动作等细节描写, 将故事写得引人入胜。通过这种训练, 使同学们懂得写作时要进入角色, 想文中人所想, 说文中人所说, 让人物“鲜活”起来。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学生练习作文, 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技能, 而决不是教他们学会一种诀窍, 能够收集空话, 像搭七巧板那样拼凑成篇。”让学生享受抒“真情”之乐, 要注意, 首先要解放思想, 还给学生“自由”, 儿童有自己的情感, 要让他们实现“以我手写我口, 以我口表我心”的愿望。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一件你听到或看到的事, 批改时发现一位同学写的却是他上街看见流氓殴打一位群众, 人们袖手旁观, 和他气愤的心情。老师一气之下笔重重地写下了“离题万里, 罚你重写”, 还在作文讲评课上批评了一通。这位同学当场哭了, 站起来争辩说:“真事为什么不可以写!”随即把作文本撕了个粉碎。看来把他的积极性大大地挫伤了。那篇文章是学生真情的流露, 要是能在肯定他表达了真情实感的同时, 帮助他全面地看问题, 于作文于育人, 效果可能要好得多;其次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做生活的主人。写作的激情来自对生活的热爱。心有所动, 总想表达出来。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爱星星、月亮、大地、花草树木, 更要爱国、爱人民、爱劳动, 产生各种情感体验, 酝酿一吐为快的欲望。

第二, 发扬民主作风, 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 开展形式多样、活泼新颖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 我也深深地感受到, 仅仅让学生有情感体验是不行的, 有的时候, 她们能想到却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为了让他们真正能提高作文水平, 我觉得课内外相结合的方法一定要坚持, 就是课外联系生活多读多写, 课内结合教学方法, 鼓励创新。

首先, 要广泛阅读夯实基础“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是杜甫总结出的写好文章的千古诀窍。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广泛阅读可使学生开阔视野, 陶冶情操, 发展思维, 积累知识, 提高文学素养。为写作打下基础。广泛阅读首先要重视语文课的阅读。在熟读教材的同时, 每学一课都补充一篇课外相似的文章, 用投影仪打到屏幕上, 让学生集体朗读, 体会其思想意义和写作特点。

其次, 广泛开展课外阅读, 要求学生坚持每天读文章千字左右。班里常年订有《语文报》、《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作文通讯》等, 供学生在课间或活动课时阅读。并鼓励学生自己订阅报刊。每星期举办一次课外阅读欣赏课, 鉴赏和评析中外名家精品。寒暑假要求学生至少读一本中外名著, 写出读书心得, 开学后互相交流。我还让学生每人建立一个摘抄本, 课前, 我还补充一些名言、名句, 或者他们自己随时摘抄精悍的短文、精采的片断和精练的句子。为提高课外阅读效果, 我经常提醒学生, 一要有选择地读书, 自觉与好书交朋友。二要学会泛读、速读、跳读、精读、比较阅读等有效的阅读方法。三要学生阅读时从思想意义、写作技巧、语言技巧分析文章的所以然, 日久天长, 渐渐摸索写作规律。学生在广泛猎取知识信息的同时, 还应尽力多背一些诗词、名篇、名言、警句。多读多背既是知识的积累, 也是经验和方法的积累, 积累得多了, 写作自然会出现质的飞跃。

第三, 尊重学生个性、写充满个性的作文, 培养学生写作文, 要说真话, 不仅仅是作文的教学需要。俗语说:“文如其人”见到一篇好的文章, 就如同见到了文章的作者, 一睹作者的精神风采,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需要。要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作文习惯,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学校乃至全社会都要保持一颗宽容的心。其次生活本是作文的源泉。叶圣陶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也就是说生活就好像一弘泉源, 作文时取材于生活, 内容来源于生活, 我们的习作素材才会取之不尽, 用之即有。写出来的文章就犹如潺潺溪水, 有了生活的感受, 文章才会显得更加明朗, 更加有味道, 更加个性化, 才会生生不息。

写了这么多, 做了这么多, 就是为了使沉闷的作文课生动活泼, 丰富多彩, 学生喜欢学作文, 爱上作文课。在多写多练中感悟写作技巧, 提高写作能力, 相信我们的作文教学课堂和学生作文一定会充满鲜活与个性。

摘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本文就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出如何让学生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指导,学生,真情实感,作文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中小学作文衔接的探索 篇3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的衔接教学一直是广大教育者致力于研究的问题。从小学的作文教学过渡到初中的作文教学,无论是从其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实施的难度上,都上升了一个很大的层次。两者的主要分歧是小学的作文教学内容相比初中的,在内容的衔接和联系上有很大的脱节。这种分裂直接导致了小学生的作文思维和写作的方式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初中的教学方案和目标中来。本文从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的角度,来具体论述如何实行从小学到初中的作文教学的衔接,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带来的各种不适应,以便让他们的初中学习生活更加的顺利。

【关键词】

中学和小学 作文衔接探索 方法策略 创新措施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是一种逐步掌握、渐进的过程。学习者想要进入到一个更深层次的学习,学习者首先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基底作为继续学习下去的前提条件。因为,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体系下,学习者才能去更好的理解后面的知识点,慢慢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作文也是如此,教师在正式进入教学以前,都会有一个课前的课程内容导入,这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学习内容的链接阶段。这个阶段就像我们平时在作文教学中所讲的的过渡段一样,学习内容的衔接过程就是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新内容的过渡段。通过这个过渡段,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会在事先有一个心理准备阶段。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小学与中学的教学内容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标准和规范。在学生升入初中后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衔接教学,那么他们的学习状态会因为得不到及时的转换大幅度下降。

一、引导学生转换作文思维,改善学习方式

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侧重的教学点一般是文章的基本语言结构,评价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也不会很高,常以文章大意是否通顺极其语句运用是否得到来进行评判。因此小学生的作文水准还停留在最初级的阶段。升入初中以后,作文教材的难度都会上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准和层次,评判一篇作文的好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文章的大意和语句的运用了,而是在于学生的写作是否能够具备一定的神与韵。也就是,一篇作文要有一定的内涵和鉴赏价值,这也是初中作文的主要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从改变学生常用的学习方式入手,尤其是在作文学习的初始阶段,这是转换学生思维的一个最佳时机。而且从学习方式进行改变,能很好的给学生注入新的的学习理念,帮助他们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

例如,我在讲解一些作文的范文时,会着重和学生讲解该文章的主体思想的表现方法,优秀的文章不会将要刻画的主题直接用文字进行表述,而是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故事或者人物来传达自身的观点和想法,这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要具体学习的点。

二、详细分析文学作品,适当提倡“模仿”文学

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析,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深化学生的思维认知,帮助他们更深刻的认识一些身边的事物和人。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接触的文学作品的思想深度会比较浅,如果要想让写作能自然的过渡到一个较高的层次,那么在作品分析的过程中,“模仿”不失为一个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的方法。模仿指的是教师通过分析一些文学价值比较高的作品,从各种写作手法上来进行讲解,并且,让学生能及时的利用这些手法进行一定的训练。模仿当然不是纯粹的照搬或者在写作过程中更换相同词义的文字和语句那么简单。在模仿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原有的写作手法上,进行一个语言表达和思维的创新。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马克·吐温的《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这个文学作品的讲解中,我给学生们着重讲解了他叙述事例的方法。他叙述的事件总共有四件,其中三件详写,一件略写。这样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现作者的特点和才华,为了达到作者的写作目的而服务的。详略搭配的写作手法也是衔接教学中重点之一。

三、实行启发式的思维教学,激发学生写作灵感

学生在小学时期的写作积累,在面对一些初中的作文题目时,往往很难运用的上,这个时候需要教师进行一些合理的引导和督促,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寻找素材。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手段。在中小学的作文衔接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适当的将这种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来。在课堂上确定一个作文主题以后,利用一些和主题相关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的提问。让学生能在问答中找到写作的方向和灵感。另外,在对作文中的人物描写手法也是中小学衔接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这需要教师通过对不同人物描写案例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去总结和概括。

【结 语】

在进行中小学的衔接教学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注意转换学生的作文思维,让他们认识到初中作文学习与小学作文学习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从而改善学生当前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探索和发现;在解析一些具有深度的文学作品时,教师利用让学生试着去模仿一些大师的写作方式,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形成独立、自我的写作方式。教师要注意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来启发学生的写作思维,激发他们写作的灵感,这个需要依靠教师自身良好的教学语言组织能力和教学临场反应能力。总之,一个好的学习的开端,对于学生的整个初中学习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学生按照教学的要求来,一定能在作文学习上取得一定的突破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祖元.目标具体化作文教学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2001(25)

自恋说明文中小学优秀作文 篇4

张富源平时善解人意,很讨人喜欢,同学们都亲昵地叫他富源。但富源有时也会充分利用“长得帅”的优势,闹出了不少“自恋”的笑话。

有一天,我和同学小布去他家玩。因为“思友心切”,所以,一出门就急速跑到他家。没想到,一进门,就猛地瞅见富源在跳舞!我和小布一时愣在门口,半天没反应过来。

过了好一会,小布才揉了揉睛,一脸惊诧地绕着富源来观察他。可富源像开了“飞行模式”一样,对我们“无动于衷”。突然,富源开口大唱着什么,我和小布仔细一听。“要问天下谁最帅,就是我最帅……”弄得我和小布差点没笑倒在地上。富源这才发现我们俩:“嗯?!你们怎么这么快就来到本帅家啦?不是说好了要三点才到本帅这儿吗?”我和小布又笑的天翻地覆了。

富源不仅仅是行为上,甚至连衣着上也很“自恋”。有一天,我和小布约富源出去玩。结果他迟了十分多钟才下来,我们问他为什么时,他却“笑而不语”。

我们正纳闷着,忽然看到了富源衣服背上面的字:哥很帅,不要羡慕哥。我和小布所有的疑惑瞬间恍然大悟,但又笑翻了……富源解释说:“这不叫自恋,这叫做过硬的自信!懂吗?”

唉,你说,有个这样“自恋”的朋友,究竟好不好?

雷锋精神小学优秀作文小学作文 篇5

记得有一次,我和外婆带着水果去乡下探望年迈的太外婆。提着沉重的瓜果,我们 登上了二十七路公交车。“天哪!”一上车我就小声嘀咕了起来,“车上那么多人,我们到哪里去找座位呀!手里水果那么沉,总不能就这样站着吧?”“嘿,那儿有两个空位!”我就象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拉着外婆,挤过了密密层层的人墙,好像是怕被哪个人抢了先一样,快速占领那两个空位。

汽车行驶了一会,在一个站上停了下来,随即又有一波人群挤上车来,一群正当壮年的人中夹杂着一位满鬓银丝的老奶奶,岁月的刻刀在她的脸上无情地刻划着。老奶奶提着用花布裹着的大包小包,看起来十分吃力,一直在哼哧哼哧地大口喘气,她一直在张望,寻找着空位,可之前下车的人留下的空位早已被那些年轻的抢走了,一个也不留。看着老奶奶疲劳的样子,我的内心开始波动了:(我对自己说作文)老师常说要我们学习雷锋做好事,要不我给老奶奶让座吧!可不一会儿,我心中的小恶魔又把这个念头打破了,这个座位是我们好不容易争到的,怎么能这么轻易让给别人呢?再说,我坐哪里呀?水果那么重……哎呀,可是老奶奶看上去好像受不了了呀,而且她年纪都这么大了,应该把座位让给她,可是车上这么多人,难为情啊。正当我举棋不定时,一位大姐姐站了起来,给老奶奶让了座,老奶奶用饱含感激的目光看着大姐姐,我也感到那位大姐姐突然变得无比高大。

中小学优秀作文 篇6

《小学生守则》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约束小学生行为举止的规则。在一次办版报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偶尔发现各个国家《小学生守则》规定的内容各不一样,相比之下,我觉得我国的《小学生守则》有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必要。

例如,美国的《小学生守则》规定: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提问时举手;可以在座位上同老师讲话;所有作业必须自己完成等等。这些规定很具体,每一条孩子们都可以很轻松地遵照执行,看起来很琐碎,却是维护学校纪律的基本要求,孩子们就在执行这些细致规则时,不知不觉地就学会了遵守纪律。

而我们中国的《小学生守则》却截然不同,例如其中几条比较有代表性的规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孝敬父母亲、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等等。从表面上看,中国的《小学生守则》比较宏观,但是只讲大道理,有些条例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法,小学阶段的孩子执行起来会不得要领。我认为,美国的《小学生守则》没有一条是笼统的,中国的《小学生守则》没有一条是具体的。如何规定规章制度,体现了国家的法制观念和教育理念,而在小学校里实施的细则应该根据教育心理学儿童行为发展来制定,年纪越小的学生,更加需要细微具体的行为指令,而不是像中国《小学生守则》那样,爱讲口号,不制定具体实现目标的步骤,起不到有效约束学生行为的作用。

因此,中国的《小学生守则》应该借鉴外国《小学生守则》的优点,在保留自己的长处的同时加以改进,既要符合中国的国情,又要符合儿童特殊的心理需求,使之更加有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中小学优秀作文 篇7

观察指导模式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为核心,提高学生作文的整体水平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观察能力,就是观察周围事物及生活的能力。这是学生获取素材及提炼主题的前提和基础。

一、老师和学生都要有观察意识

对于老师来说,要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意识,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平时在教学和生活中,利用身边的景物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告诉学生:这些看似平常的事物,捕捉细节,就能写出好文章。

对于学生来说,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观察意识。赞可夫告诫他的学生说:“睁开双眼,注意观察,令人惊讶的东西就在你身边。”生活中可写的事情很多,列举如下:1.今天听到了什么新闻,读了什么文章,有什么感想?2.你今天做了一件什么事(好事、坏事),经过怎样?3.老师对你表扬还是批评,当时心情怎样?4.在你的周围,比如公园、田野、街道……看到了什么变化?5.学校或班级里举行了什么活动,从中收到了哪些收获?6.今天看了什么电视,电影,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7.在学习中碰到了什么难题吗?你是怎样解决的?8.学校里的树木。花草有什么变化,包括颜色、性质、动静态的区别。9.接到过好友的来信或来电吗?你有什么想法?10.每个人的性格不同,你能通过观察他的外貌、神态习惯加以描述吗?11.语数外数理化音体美各学科内容特点和形式各不相同,你能分科观察描述吗?通过上述提示,学生随时积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涓涓细流终会汇成奔腾江河。

二、观察指导作文教学的实践活动

1. 单一静态事物的描绘。

这是观察作文的基础,初中起始班还得训练静物素描,提高学生描写的能力。我曾拿出自己喜爱的工艺品(用贝壳做成的小狗),这种工艺品体积小,构造简单,颜色鲜艳,学生容易抓住要点进行写作。在教室里展示后,就和同学交流几个问题:(1)你看到的是什么东西?(名称)(2)这个东西是什么形状的。(外形)那个物体和其形状相似?(3)这个东西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注意质地)(4)这些东西是什么颜色的?(注意颜色)(5)这个东西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结构)(6)每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特征)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这些特点吗?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清晰起来。写完后师生共同总结:观察一件东西,可从颜色、质地、形状、构造、特征等方面去考虑。

2. 各种自然景物的描写。

神奇的大自然是我们写作的源泉。老师可以就地取材,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去,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春天的绚烂多彩,夏天的葱茏茂盛,秋天的枯黄飘落,冬天的“春色依旧”。老师可以引导学生:(1)你们看到了什么景物?(2)你觉得这个景物有什么特点呢?请用几个词语作一概括。(3)景物的颜色好看吗?在早中晚有变化吗?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在绵绵的细雨中和平时有什么细微分别吗?(4)这个景物的形态如何?你能有一两个比喻来描绘吗?(5)如果它是一个人,那它又像是哪一类人呢?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觉得:要写成一篇作文,除了仔细观察,还要发挥想象力,要把它当作人,觉得它有人的性格、品质。教学结束,师生总结:抓住景物的形状、颜色、特点,对景物做具体的描绘,展开丰富的想象,表现植物的“人格”特征。

3.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能有效地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学生在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有方位概念,能从某个角度去观察整个空间位置,交代时做到有条不紊;(2)描述时要抓住环境中的主要物件,来反映人物的情趣爱好。写作素材可从身边去找,如描写校园的某个专用教室,如音乐室、美术室。这些教室和普通教室的明显区别在于布置上带有鲜明特征。

4. 人物交际活动的描写。

年龄的增长,初中生自主意识逐步提高,与他人交往的心理就会变得更强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活动。既缓解同学学习的压力,又可提高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和同学一起回顾:(1)同学在本次活动中表现很好,你能说说某个同学他是怎么做的?他先是怎么做的,然后呢?最后做什么动作。用一两个或一系列动词来说说。(2)某个同学在本次活动中和哪些人说过哪些话?(3)说话时各自的表情如何?手势怎样?(4)他们是围绕着什么在说?(5)周围的同学又是怎么表现的?在交谈过程中有怎样的氛围?(6)本次活动你觉得有什么意义?

学生掌握好一般的描写手段后,随着训练的深入,学生感觉有话可写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的写作要求:写记叙文,内容具体。只要仔细观察,笔下就不再枯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会继续留意中小学生的写作实践,不断加以总结,逐步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

摘要:初一农村学生,普遍惧怕写作。观察指导写作是一个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在教学中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指导学生可从单一静物描写、各种自然景物的描写、人物交际活动的描写、房间陈设和周围环境描写四方面入手,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观察指导,衔接教学

参考文献

[1]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2月第一版

[2]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二版

[3]王荣生.语文教育研究大系(1978~2005)理论卷,上海教育出版社

用活动作文衔接中小学作文教学 篇8

1.“活动作文”教学写作目标和内容的衔接

小学作文训练的总目标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小学五六年级要求学生能在两节课时间里写一篇记叙文,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真实,语句通顺。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观察事物,初步了解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具有一定的联想能力。

初中作文训练的总目标是: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观察,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七年级作文要求围绕中心来选择典型新颖的材料,学会描写,描写具体生动。要求学生对生活有自己的独特体会,能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能从所提供的材料中概括作品主题。

根据作文训练阶段目标,小学高年级活动作文重在训练学生能把活动内容和过程叙述清楚,写成内容真实、描写具体、条理清晰的记叙文。中学七年级活动作文侧重训练学生多角度地观察活动内容或人物,选择恰当的合乎中心的材料组织写作,描写具体生动,能够表达出个人独特的体验。

为使中小学“活动作文”在活动内容上衔接,教师设计活动时尽量考虑中小学共同的学习和生活活动。例如运动会、演讲比赛、歌唱比赛等校园活动类、课本剧表演、科学实验、主题班会等课堂活动类。

2.“活动作文”教学写作指导的衔接

小学中高年级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活动和生活,丰富写作的素材。首先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观察直观的形象来发展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活动作文“我最喜欢的工艺品”,让学生展示自己喜爱的工艺品,讲讲喜爱的理由。让学生仔细观察工艺品的特点,再指导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成一篇作文。其次在户外活动中指导学生观察各种形象来有序描写叙事。例如活动作文“春天的校园”,让学生到校园里寻找绚烂多彩的春天,观察校园里有春天景物的形态与特点,用一两个比喻或几个词语来描绘等等。

初中阶段“活动作文”写作指导中,教师要侧重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环境,学会在叙事描写中进行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例如活动作文“元旦‘游园记”(我校庆祝元旦的传统活动,各班组织有趣的文体游戏节目,全校学生串联活动),首先指导学生选择某一点去观察,有顺序地交代活动场景,其次指导学生在抓住主要物件主要人物来反映整个环境氛围,加以适当想象和联想,使环境场面更有画面感,更真切。

3.“活动作文”教学写作技巧掌握的衔接

中小学“活动作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写作,都要采用恰当而有效的方式来向学生讲解写作时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取舍素材、安排详略、开头结尾、起承转合等等写作技巧,还要通过具体的例子、适当的训练来使学生快速掌握这些写作技巧,并能学以致用,恰当地把多种写作技巧运用于作文中,从而提高中小学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作文的可读性。

4.“活动作文”教学写作思维的衔接

作文写作是把人的语言交际功能和思维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方式。我们要讲“活动作文”衔接,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写作思维的衔接。

从小学到中学,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步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概念思维为主。所以在“活动作文”教学中,小学阶段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活动多以学生观察为主,通过观察春花秋月、丽日蓝天、阴晴雨晦、风云变幻来感受大自然的变化,通过观察家人朋友、老师同学的举动言行来感受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这样学生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和素材,再用文字概括交流和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学生的形象思维的能力获得极大的发展。

当然小学生进入初一学习,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是形象向着更形象的深入,这就要求中小学老师利用“活动作文”训练深化学生的形象思维,由观察某一自然现象、某一人物到深入到事物和人物的群体中,观察更广泛,更细致、更深刻,使得学生由简单的形象思维发展到复杂的形象思维,能够完成简单的记叙文到完成复杂的记叙文的训练。

另外到了初中阶段,当学生对生活形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之后,就要利用“活动作文”来逐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让他们从生活现象中逐步学会抽取提炼概括本质内涵,让他们观察的视角逐步从自然风物、生命现象转移到人际联系、世态人情上。

小学小学生优秀作文 篇9

山东沂南虽不是什么地大物博的地方,但那里却生机勃勃,一派盎然。在这里,意气风发的人们用勤劳和智慧积极开拓生活,即使失败也不气馁。在这里,名山大川虽然没有,但是也有美丽的西山公园。

当柳枝儿发芽变绿;当花儿已然尽情绽放;当小草从地面上偷偷露出了脑袋,此时,春早已走进了沂南。春天,一片生机盎然,孩子朗朗的读书声已在耳边响起,飞舞在天空的一只只风筝五花八门,在这儿几乎每天你都能看见飞在街头的风筝,他们象征着自由与欢乐。

竹泉村在夏天可谓是外出度假的好地方。这里的空气格外的清新,平滑的石头小路,清澈的泉水汩汩的流过,脱了鞋子,走在水中格外的惬意,不仅让你感叹:好一处世外桃源!

闲暇之时,来西山公园逛逛吧。这里是大人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是孩子们玩耍的天地。每次来这儿,我和爸爸又是拍照又是玩游戏,忙的不亦乐乎。

到了冬,红的花,绿的树都失去了生机,花早枯萎了,树也变得光秃秃。我们就再去诸葛亮影视基地参观,也可以学到不少的知识呢!惊险刺激的3D大电影,好玩好看的动画片,你喜欢什么就有什么,不计其数。

可爱的沂南,养育了我们。这里,不仅仅是片美丽的土地,更是我们神圣的母亲,是她教会了我们那些……

去年六一儿童节,妈妈带我去竹泉村玩。那一天,我可高兴了,坐在前去的公交车上也不安分,一会儿蹦一会儿跳的。这时候,车上来了一位老爷爷带着小孙子,可车上已经没有了空位,那位老爷爷只好一手抱着小孙子一手扶着车上的把手。此刻,车上的人们抢着给老爷爷让座,老爷爷感动极了,拉着小孙子就跟人道谢。接着不一会儿,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这时候售票员又扶着老爷爷下车,等老爷爷走了,大家才有秩序得走下车……

也许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你就可以看出一些人的美好品质。就好像那竹泉公共汽车上的人们,他们都是善良的。

的确,沂南人又有哪个是不善良的呢?又有哪个是不热心的呢?又有哪个是不可爱的呢?

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化路径 篇10

[关键词]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82

近年来,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及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制定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其中如何在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

(一)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学段有序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校园中的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各自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中小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以各个年级学生发展的特点和需求为出发点,有选择地进行培育。正如纲要所指出的: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不难发现,针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侧重点各有区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同,“梯级式”的培养目标对于系统、全面地在中小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立足学校教学特色,积极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

课程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其选取和设置是中小学推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中小学语文、历史等学科中,蕴含着较多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例如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家乡风景名胜的介绍等,不仅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此外,各中小学校应立足地方特色,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资源,开设校本课程,编写具有地方地域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通过它不断生发的生长点,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忽视学校少先队组织的重要作用,少先队作为少年儿童的群众性组织,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承担者。在小学以及初中一、二年级,依托少先队组织开展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中,这也不失为中小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另一条道路。

(三)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教师不仅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还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引领者、协调者。因而,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各地中小学校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分三个层次开展教师培训:一是学习相关各级文件精神,如《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二是邀请专家做专题讲座;三是成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研组,集体备课,共同讨论相关课程的设计。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够加深广大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遵循传统文化教育所特有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真正打造一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骨干队伍。

二、集聚“家—社”教育力量

(一)引导家长共同合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引起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也离不开家庭教育。各地中小学校要重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以及成立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和公益性活动,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在家庭教育中,将传统文化传承的内容锁定在传统礼仪礼节及自立能力的养成上,突出家长的言传身教和传统节庆日的熏陶功用,家长可以将传统道德、伦理、处事之法教给孩子,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价值观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

(二)以社会为天地,借助各类教育资源

1.引进来:鼓励传统文化传承者积极参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文化传承者的努力。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事象、传统的民间工艺正不知不觉地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为此,鼓励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进课堂,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通过他们亲身的讲述、演绎、展示,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如何源起、如何保存至今的。

2.走出去:充分利用校外教育基地

传统文化教育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园内部,中小学校可以借鉴全国各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的建设经验,利用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遗址、名胜古迹和现有各类教育基地等场所,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建立中小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遗址等公共文化机构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拓宽传统文化的教育渠道,使这些过去被忽视的教育资源成为教育的主流渠道。

3.促交流:借助新媒体的教育力量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趋进步,互联网、手机、iPad等新媒体已渗透于青少年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各级各类学校也应转变旧的教育观念,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使传统文化教育紧跟时代的步伐。校园网站是学校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学校网站开设传统文化专栏,并根据青少年自身的特点,选取一批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电子文本,拓宽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线上教育平台。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文化传承工程,需要凝聚全社会的教育力量,真正以学校为阵地,以社会为天地,以家庭为支撑,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青少年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殷翊.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质与策略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09.

[2]张媛磊.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3]齐国斌.对高中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09(5).

[4]豆雪瑜.加强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及策略[D].开封:河南大学,2012.

[5]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Z].2014(3).

中小学优秀作文 篇11

我曾访问过澳大利亚的学校,并持续关注澳大利亚教育,以期能够进一步体会和了解澳大利亚中小学优秀学业七大定律的现实路径。

一、对学生充满期待和信任

澳大利亚教育制度设计的起点是教育公平和尊重个体。不过,澳大利亚所提出的教育公平指向让每一个学生能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和标准,使学生从容地走向社会,迎接未来的挑战。澳大利亚教师认为学生没有好坏之分,成绩不是判断学生成功或者大学录取的唯一标准,学生各有所长,独一无二,而学校和课堂就是帮助他们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地方。

澳大利亚教育提倡尊重学生,擅长帮助学生找到他们的闪光点,激励其信心和勇气。例如,澳大利亚墨尔本阿尔托纳小学的家长们曾在收到孩子们全国统测NAPLAN成绩的同时,还发现了一封信。信里写道:“学校为学生们感到自豪,因为他们认真努力、全心全意地准备并参与考试。不过,我们担心这些考试并不一定能衡量出学生们独特的一面。你们中的很多人会说两门语言,会玩乐器,会跳舞或者画画,另外,你们还十分善良或者体贴。但是,这些考官们却完全不知道,所以,在接过你们的成绩单时,请记住,成为成功的人还有很多方式!”墨尔本阿尔托纳小学教师强调这封信的作用更多在于提醒考试没考好的学生们,他们还有很多潜质,同样会成为成功的人。

二、清晰地告诉学生“要做什么”与“怎么做”

课堂学习是一次旅行,是一次从未知领域抵达已知领域的旅行,是充满必然,也充满偶然的旅行。不同的课堂带给学生的体验和收获自然不同,就像不同的旅行一般。

在观察澳大利亚的课堂教学时,我发现澳大利亚课堂教学的特点是简约和简单。教师常常会在上课一开始就将教学目标呈现出来,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什么,随后,让学生带着清晰的学习目的和强烈的学习动机进入课堂学习,并知道“去哪儿”展开学习之旅。在澳大利亚,课堂教学很少有导入和铺垫,教师会直接将活动和任务要求布置给学生,很少有复杂和花哨的活动。

在一节科学课上,我看到教师将“一起探索岩石是如何产生”的课堂目标直接写在白板上。一个小时的教学时间仅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观看关于岩石的视频,互相提问和解答;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从各种工具书中查询岩石的定义。学生学习的过程简约而充满探究性,不仅解决了关于岩石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还让学生在探索中培养了质疑的习惯和能力,学习了研究和实证的科学方法。虽然教学设计很简单,课堂却充满了灵动、生气和愉悦。

三、有效的反馈

澳大利亚的学校和教师非常重视反馈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我参访的考格拉中学英语教师的年级组备课本上,赫然写着“更好的教学成绩来源于更少的教学和更多的反馈”(Less teaching,more feedback equals better result),提醒教师如果想要提高教学成绩,反馈非常重要。

在与考格拉中学教师交流反馈的话题时,他们给我做了有趣的小测试,提供了六个案例,让我选择哪些是有效反馈,哪些是低效反馈,哪些是无效反馈。1.你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道:你应该在你的单元计划里包含基本的问题。2.你在讲笑话,当然希望学生笑,你还在观察学生的反应,有的在大笑,而有的根本毫无表情。3.—个读者这样评论你的故事:“第一段文章让我全神贯注,描述的场景栩栩如生,而且有趣,但是随后的对话却很难理解;在读了之后,我不知道谁在说,而且情节的逻辑关系也搞不清,因此,我慢慢看不进去了。”4.课堂上你的专题汇报成绩不错,得了C。5.有个棒球教练告诉你:“每次你都挥动你的球杆,却没有击中棒球,你只是抬起头,并没有注视棒球;反之,每一次你进球的原因都是你低着头,聚精会神地看着球。”6.你在网球场上练习棒球,当然希望命中率越高越好,观察球在哪儿落地,是在场地里还是场地外。

在我眼里,反馈就是给予学生建议。澳大利亚教师告诉我第1和第4个案例根本不是反馈,而是建议和评估;第2和第6个案例是低效反馈,只是关注目标,而缺少过程;只有第3和第5个案例是真正意义上的反馈,他们告诉对方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他们还告诉我,反馈的核心是提供关于我们为了目标如何做的信息。因此,澳大利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运用倾听或者观察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已完成的任务或活动,而不是用笔和纸的方式给予学生反馈。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表现,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还能发现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四、用数据和事实找准学生的问题

澳大利亚教育部门经常会运用评估的手段来检测教育成效。其原因在于澳洲教育制度相对比较成熟,已形成了相对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和体系。在澳大利亚政府教育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烦琐和复杂的评估要求和标准,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几乎无所不及。评估像一只无形的手,影响、管理和调控着澳大利亚的教育。

在学生学业水平国家评估层面,澳大利亚会在每年的5月组织开展三、五、七和九年级学生数学和英语质量监控测试,并会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进而通过错综复杂的数据说明和纵横交错的纬度比较,评估国家、地区、学校的学业成就。每个学生还会得到一份成绩报告,详细地说明哪些是他们的短板,从而帮助教师和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监控测试的重点不在于甄别和选拔学生,而在于用数据说话,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改进。

在澳大利亚,学校和教师同样喜欢使用数据和事实等实证的方式来检测和评估教学,贯彻于课堂的全过程。在一次科学课上,教师组织小组合作活动,组织同伴用互评的方法,让小组之间互相记录各个小组完成该任务的过程和成果,并作出评估,提出两项满意的内容和一项希望改进的内容。

澳大利亚没有统一的教材,却有统一的教学要求和课程标准。教师的所有教学设计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参照依据。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考虑的是这一节课的课程目标是什么,涉及课程标准中的哪几条等,然后再去选择教学内容。评估也同样如此,教师基于课程标准有选择、有技巧地组织反馈和评估意见。澳大利亚课程标准非常具体和翔实,清晰地阐述了每一个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如澳大利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就有13个学习目标和48条具体要求。

五、有效的课堂管理

在澳大利亚,教师们不会简单地用纪律和规定来约束学生,而是通过惯例、程序和契约来管理和要求学生,通过“文化的一致性”引导学生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在澳大利亚学校的走廊和教室里,到处贴着告示,告诉学生具体的要求以及做好一件事的步骤,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事和如何学习。例如,在考格拉中学的一间英语教室里,就贴着一张给学生的告示,如下图1所示。

这样的忠告充满了独立和契约精神、尊重和自主的文化,清楚地告诉学生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学习自觉。在学科教学方面,学校和教师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建立学科学习的规范和程序,通过规范和程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英语文学阅读交流时,会提供交流提纲:“因为……,比如……,作者说……,根据书中文字……,在第几页……,说过……,根据文字……”这样,学生根据提示掌握了阅读的方法,知道如何去阅读,还培养了思辨和分析能力。又如,教师在上英语新闻报道阅读课时,会将五个W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围绕Who、What、When、Where、Why进行阅读与分析。再如,澳大利亚全国英语统一测试的作文试卷上也清楚地注明了写作的程序和要求,而且几乎所有的作业试卷都会有如下图2提示。

正是在这样规则无所不在的空间里,学生慢慢学会了自我控制和学习管理。尽管有些规则似乎很简单,但学校和教师都会不厌其烦地以种种形式渗透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耳濡目染。久而久之,这些就成为了学生自己的习惯。

六、保证学生的福利和健康

在澳大利亚学习交流期间,我听到一个新鲜的词汇,即学生福利。在和当地教师聊天、查看资料后,我发现澳大利亚“学生福利”的概念其实与中国的“学生身心健康”类似,然而,这样的表述却是直接反映了澳大利亚教育的理念,即“教育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应该是幸福的”。

澳大利亚教育的良好学生福利体现在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适度的教育和适合的课程。在英语和数学等基础课程方面,学校和教师必须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学科的最低标准和要求,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适合不同学生的分层教学模式。例如,高中英语就有基础、核心、延伸一、延伸二等四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与此同时,澳大利亚的高考科目设计也体现出了分层,同一学科会有不同的分层考试,如英语的考试科目就有四种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的级别参加考试。学习路径和报考科目达到高度的一致和统一,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不会有过重的负担,一旦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课程,就会全力以赴,具有责任感和成就感。

不仅如此,澳大利亚的学生福利还体现在学校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和校园活动上,以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像新南威尔士州福特街高级中学,不仅有六十多门选修课程,还有极其多元且丰富的活动,如每周三下午的体育嘉年华、模拟审判、社区服务、八年级的每周半日职场体验、辩论社、金融增值课程、环境学生委员会等综合性和跨学科活动。学生在自我个性的发展和满足中建立自尊和自信,并促进其与他人交流,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七、同伴协作,一起研究

团队合作能力是澳大利亚教育努力培养学生所具备的核心素养和能力。然而,在澳大利亚,教师很少会走进其他教师的课堂去听课,也不会每周坐下来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研讨教学方法。不过,在西方教育向东方教育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我国的共同教研制度引起了西方教育界的关注和兴趣,澳大利亚的学校和教师也试图打开校门和开放课堂,通过协同教学研究,打破教室之间、教师之间的壁垒,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

上一篇:英文简历词句说明应聘职位下一篇:七夕节浪漫表白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