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文化知识考试(共7篇)
合规文化知识考试 篇1
《法律合规知识》单科考试(合规部分)考试教材与重点条款
《法律合规知识》单科考试(合规部分)考试教材与重点条款
考核的重点条款与内容如下(已在上述条文中用加粗字体标出):
一、保险业的监督管理(《保险法》第三、四、六、七章):第八十四条、第八十六条、第一百一十六条、第一百七十一条、第一百七十二条、第一百七十九条
二、关于印发《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秩序工作方案》的通知(保监会70号文件):第二项,重点内容
三、《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第三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
四、《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第三条、第十八条、第二十条
五、《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六条禁令”处理办法》:第二条
六、《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反洗钱工作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二十八条
考试教材:
一、保险业的监督管理(《保险法》第三、四、六、七章)
第三章 保险公司
第六十七条 设立保险公司应当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审查保险公司的设立申请时,应当考虑保险业的发展和公平竞争的需要。
第六十八条 设立保险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主要股东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信誉良好,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二亿元;
(二)有符合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三)有符合本法规定的注册资本;
(四)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五)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六)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和与经营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七)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十九条 设立保险公司,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二亿元。
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根据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经营规模,可以调整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但不得低于本条第一款规定的限额。
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
第七十条 申请设立保险公司,应当向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设立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拟设立的保险公司的名称、注册资本、业务范围等;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筹建方案;
(四)投资人的营业执照或者其他背景资料,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财务会计报告;
(五)投资人认可的筹备组负责人和拟任董事长、经理名单及本人认可证明;
(六)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七十一条 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设立保险公司的申请进行审查,自受理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筹建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决定不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七十二条 申请人应当自收到批准筹建通知之日起一年内完成筹建工作;筹建期间不得从事保险经营活动。
第七十三条 筹建工作完成后,申请人具备本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的设立条件的,可以向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提出开业申请。
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开业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开业的决定。决定批准的,颁发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决定不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七十四条 保险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应当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保险公司承担。
第七十五条 保险公司申请设立分支机构,应当向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设立申请书;
(二)拟设机构三年业务发展规划和市场分析材料;
(三)拟任高级管理人员的简历及相关证明材料;
(四)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七十六条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保险公司设立分支机构的申请进行审查,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颁发分支机构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决定不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七十七条 经批准设立的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凭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第七十八条 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自取得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之日起六个月内,无正当理由未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的,其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失效。
第七十九条 保险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设立子公司、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应当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第八十条 外国保险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代表机构,应当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代表机构不得从事保险经营活动。
第八十一条 保险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品行良好,熟悉与保险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经营管理能力,并在任职前取得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核准的任职资格。
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
第八十二条 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的情形或者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保险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一)因违法行为或者违纪行为被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取消任职资格的金融机构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自被取消任职资格之日起未逾五年的;
(二)因违法行为或者违纪行为被吊销执业资格的律师、注册会计师或者资产评估机构、验证机构等机构的专业人员,自被吊销执业资格之日起未逾五年的。
第八十三条 保险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四条 保险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一)变更名称;
(二)变更注册资本;
(三)变更公司或者分支机构的营业场所;
(四)撤销分支机构;
(五)公司分立或者合并;
(六)修改公司章程;
(七)变更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或者变更持有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
(八)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十五条 保险公司应当聘用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认可的精算专业人员,建立精算报告制度。
保险公司应当聘用专业人员,建立合规报告制度。
第八十六条 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报送有关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
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报告、财务会计报告、精算报告、合规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必须如实记录保险业务事项,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
第八十七条 保险公司应当按照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妥善保管业务经营活动的完整账簿、原始凭证和有关资料。
前款规定的账簿、原始凭证和有关资料的保管期限,自保险合同终止之日起计算,保险期间在一年以下的不得少于五年,保险期间超过一年的不得少于十年。
第八十八条 保险公司聘请或者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资信评级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应当向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报告;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资信评级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应当说明理由。
第八十九条 保险公司因分立、合并需要解散,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解散,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后解散。
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因分立、合并或者被依法撤销外,不得解散。
保险公司解散,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
第九十条 保险公司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规定情形的,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同意,保险公司或者其债权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对该保险公司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
第九十一条 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按照下列顺序清偿:
(一)所欠职工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
(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
(三)保险公司欠缴的除第(一)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所欠税款;
(四)普通破产债权。
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破产保险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按照该公司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第九十二条 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
转让或者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接受转让前款规定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的,应当维护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第九十三条 保险公司依法终止其业务活动,应当注销其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
第九十四条 保险公司,除本法另有规定外,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
第四章 保险经营规则
第九十五条 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
(一)人身保险业务,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业务;
(二)财产保险业务,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等保险业务;
(三)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与保险有关的其他业务。
保险人不得兼营人身保险业务和财产保险业务。但是,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可以经营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
保险公司应当在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法批准的业务范围内从事保险经营活动。
第九十六条 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保险公司可以经营本法第九十五条规定的保险业务的下列再保险业务:
(一)分出保险;
(二)分入保险。
第九十七条 保险公司应当按照其注册资本总额的百分之二十提取保证金,存入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的银行,除公司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外,不得动用。
第九十八条 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保障被保险人利益、保证偿付能力的原则,提取各项责任准备金。
保险公司提取和结转责任准备金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制定。
第九十九条 保险公司应当依法提取公积金。
第一百条 保险公司应当缴纳保险保障基金。
保险保障基金应当集中管理,并在下列情形下统筹使用:
(一)在保险公司被撤销或者被宣告破产时,向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提供救济;
(二)在保险公司被撤销或者被宣告破产时,向依法接受其人寿保险合同的保险公司提供救济;
(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保险保障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一百零一条 保险公司应当具有与其业务规模和风险程度相适应的最低偿付能力。保险公司的认可资产减去认可负债的差额不得低于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数额;低于规定数额的,应当按照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要求采取相应措施达到规定的数额。
第一百零二条 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当年自留保险费,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四倍。
第一百零三条 保险公司对每一危险单位,即对一次保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范围所承担的责任,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百分之十;超过的部分应当办理再保险。
保险公司对危险单位的划分应当符合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
第一百零四条 保险公司对危险单位的划分方法和巨灾风险安排方案,应当报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一百零五条 保险公司应当按照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办理再保险,并审慎选择再保险接受人。
第一百零六条 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
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下列形式:
(一)银行存款;
(二)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
(三)投资不动产;
(四)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制定。
第一百零七条 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会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保险公司可以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从事证券投资活动,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一百零八条 保险公司应当按照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建立对关联交易的管理和信息披露制度。
第一百零九条 保险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关联交易损害公司的利益。
第一百一十条 保险公司应当按照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财务会计报告、风险管理状况、保险产品经营情况等重大事项。
第一百一十一条 保险公司从事保险销售的人员应当符合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资格条件,取得保险监督管理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
前款规定的保险销售人员的范围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
第一百一十二条 保险公司应当建立保险代理人登记管理制度,加强对保险代理人的培训和管理,不得唆使、诱导保险代理人进行违背诚信义务的活动。
第一百一十三条 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应当依法使用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不得转让、出租、出借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
第一百一十四条 保险公司应当按照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公平、合理拟订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不得损害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保险公司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和本法规定,及时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
第一百一十五条 保险公司开展业务,应当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
第一百一十六条 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业务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
(二)对投保人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
(三)阻碍投保人履行本法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或者诱导其不履行本法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
(四)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
(五)拒不依法履行保险合同约定的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
(六)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虚构保险合同或者故意夸大已经发生的保险事故的损失程度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七)挪用、截留、侵占保险费;
(八)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机构或者个人从事保险销售活动;
(九)利用开展保险业务为其他机构或者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
(十)利用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或者保险评估机构,从事以虚构保险中介业务或者编造退保等方式套取费用等违法活动;
(十一)以捏造、散布虚假事实等方式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或者以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扰乱保险市场秩序;
(十二)泄露在业务活动中知悉的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商业秘密;
(十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行为。第六章 保险业监督管理
第一百三十四条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遵循依法、公开、公正的原则,对保险业实施监督管理,维护保险市场秩序,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第一百三十五条 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并发布有关保险业监督管理的规章。
第一百三十六条 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险险种、依法实行强制保险的险种和新开发的人寿保险险种等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应当报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审批时,应当遵循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和防止不正当竞争的原则。其他保险险种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应当报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审批、备案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前款规定制定。
第一百三十七条 保险公司使用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停止使用,限期修改;情节严重的,可以在一定期限内禁止申报新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
第一百三十八条 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实施监控。
第一百三十九条 对偿付能力不足的保险公司,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一)责令增加资本金、办理再保险;
(二)限制业务范围;
(三)限制向股东分红;
(四)限制固定资产购置或者经营费用规模;
(五)限制资金运用的形式、比例;
(六)限制增设分支机构;
(七)责令拍卖不良资产、转让保险业务;
(八)限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
(九)限制商业性广告;
(十)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
第一百四十条 保险公司未依照本法规定提取或者结转各项责任准备金,或者未依照本法规定办理再保险,或者严重违反本法关于资金运用的规定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责令调整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
第一百四十一条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作出限期改正的决定后,保险公司逾期未改正的,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决定选派保险专业人员和指定该保险公司的有关人员组成整顿组,对公司进行整顿。
整顿决定应当载明被整顿公司的名称、整顿理由、整顿组成员和整顿期限,并予以公告。
第一百四十二条 整顿组有权监督被整顿保险公司的日常业务。被整顿公司的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应当在整顿组的监督下行使职权。
第一百四十三条 整顿过程中,被整顿保险公司的原有业务继续进行。但是,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责令被整顿公司停止部分原有业务、停止接受新业务,调整资金运用。
第一百四十四条 被整顿保险公司经整顿已纠正其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恢复正常经营状况的,由整顿组提出报告,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结束整顿,并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予以公告。
第一百四十五条 保险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对其实行接管:
(一)公司的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的;
(二)违反本法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可能严重危及或者已经严重危及公司的偿付能力的。
被接管的保险公司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因接管而变化。
第一百四十六条 接管组的组成和接管的实施办法,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决定,并予以公告。
第一百四十七条 接管期限届满,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决定延长接管期限,但接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二年。
第一百四十八条 接管期限届满,被接管的保险公司已恢复正常经营能力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决定终止接管,并予以公告。
第一百四十九条 被整顿、被接管的保险公司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规定情形的,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对该保险公司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
第一百五十条 保险公司因违法经营被依法吊销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的,或者偿付能力低于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标准,不予撤销将严重危害保险市场秩序、损害公共利益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予以撤销并公告,依法及时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
第一百五十一条 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有权要求保险公司股东、实际控制人在指定的期限内提供有关信息和资料。
第一百五十二条 保险公司的股东利用关联交易严重损害公司利益,危及公司偿付能力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在按照要求改正前,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限制其股东权利;拒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其转让所持的保险公司股权。
第一百五十三条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需要,可以与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谈话,要求其就公司的业务活动和风险管理的重大事项作出说明。
第一百五十四条 保险公司在整顿、接管、撤销清算期间,或者出现重大风险时,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对该公司直接负责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采取以下措施:
(一)通知出境管理机关依法阻止其出境;
(二)申请司法机关禁止其转移、转让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财产,或者在财产上设定其他权利。
第一百五十五条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外国保险机构的代表机构进行现场检查;
(二)进入涉嫌违法行为发生场所调查取证;
(三)询问当事人及与被调查事件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要求其对与被调查事件有关的事项作出说明;
(四)查阅、复制与被调查事件有关的财产权登记等资料;
(五)查阅、复制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外国保险机构的代表机构以及与被调查事件有关的单位和个人的财务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文件和资料;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或者毁损的文件和资料予以封存;
(六)查询涉嫌违法经营的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外国保险机构的代表机构以及与涉嫌违法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的银行账户;
(七)对有证据证明已经或者可能转移、隐匿违法资金等涉案财产或者隐匿、伪造、毁损重要证据的,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申请人民法院予以冻结或者查封。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采取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五)项措施的,应当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采取第(六)项措施的,应当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或者调查,其监督检查、调查的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出示合法证件和监督检查、调查通知书;监督检查、调查的人员少于二人或者未出示合法证件和监督检查、调查通知书的,被检查、调查的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绝。
第一百五十六条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履行职责,被检查、调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
第一百五十七条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依法办事,公正廉洁,不得利用职务便利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泄露所知悉的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商业秘密。
第一百五十八条 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与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其他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建立监督管理信息共享机制。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履行职责,进行监督检查、调查时,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五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擅自设立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或者非法经营商业保险业务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二十万元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一百六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擅自设立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或者未取得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保险经纪业务许可证从事保险代理业务、保险经纪业务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一百六十一条 保险公司违反本法规定,超出批准的业务范围经营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业务许可证。
第一百六十二条 保险公司有本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行为之一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限制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或者吊销业务许可证。
第一百六十三条 保险公司违反本法第八十四条规定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一百六十四条 保险公司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超额承保,情节严重的;
(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承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的。
第一百六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限制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或者吊销业务许可证:
(一)未按照规定提存保证金或者违反规定动用保证金的;
(二)未按照规定提取或者结转各项责任准备金的;
(三)未按照规定缴纳保险保障基金或者提取公积金的;
(四)未按照规定办理再保险的;
(五)未按照规定运用保险公司资金的;
(六)未经批准设立分支机构或者代表机构的;
(七)未按照规定申请批准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的。
第一百六十六条 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有本法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行为之一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业务许可证。
第一百六十七条 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业务许可证:
(一)未按照规定缴存保证金或者投保职业责任保险的;
(二)未按照规定设立专门账簿记载业务收支情况的。
第一百六十八条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违反本法规定,未经批准设立分支机构或者变更组织形式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一百六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聘任不具有任职资格、从业资格的人员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一百七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转让、出租、出借业务许可证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业务许可证。
第一百七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报送或者保管报告、报表、文件、资料的,或者未按照规定提供有关信息、资料的;
(二)未按照规定报送保险条款、保险费率备案的;
(三)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的。
第一百七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限制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或者吊销业务许可证:
(一)编制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的;
(二)拒绝或者妨碍依法监督检查的;
(三)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的。
第一百七十三条 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违反本法规定的,保险监督管理机构除分别依照本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至第一百七十二条的规定对该单位给予处罚外,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任职资格或者从业资格。
第一百七十四条 个人保险代理人违反本法规定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吊销其资格证书。
未取得合法资格的人员从事个人保险代理活动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一百七十五条 外国保险机构未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擅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代表机构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予以取缔,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外国保险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代表机构从事保险经营活动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二十万元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首席代表可以责令撤换;情节严重的,撤销其代表机构。
第一百七十六条 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下列行为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二)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或者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骗取保险金的;
(三)故意造成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评估人、证明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进行保险诈骗提供条件的,依照前款规定给予处罚。
第一百七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七十八条 拒绝、阻碍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监督检查、调查职权,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一百七十九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情节严重的,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禁止有关责任人员一定期限直至终身进入保险业。
第一百八十条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
(一)违反规定批准机构的设立的;
(二)违反规定进行保险条款、保险费率审批的;
(三)违反规定进行现场检查的;
(四)违反规定查询账户或者冻结资金的;
(五)泄露其知悉的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商业秘密的;
(六)违反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的;
(七)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其他行为。
第一百八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关于印发《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秩序工作方案》的通知(保监会70号文件)
近年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全国财产保险市场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业务规模迅速扩大,防范风险能力逐步增强,保险覆盖面不断拓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但是,在产险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市场上存在的违法违规经营问题仍比较突出,既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了行业的信誉和形象,又破坏了保险资源,增大了行业经营风险,甚至会损害被保险人合法利益。因此,财产保险行业应高度重视规范发展问题,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共同努力,狠下决心解决市场突出问题。
一、工作目标
以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治理市场突出问题为重点,以强化公司内部控制和监管查处为手段,通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形成财产保险市场规范有序运行、公平合理竞争的良好局面。今年年底前,力争实现财产保险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一)保险公司内部管控显著改善,公司经营存在的业务财务基础数据不真实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二)保险公司条款费率报行不一,未经申报擅自改变条款费率或以各种手段变相降低费率的行为基本得到解决。
(三)建立健全规范的理赔服务标准和理赔流程,保险消费者对保险公司恶意拖赔、惜赔、无理拒赔等行为的投诉明显下降。
二、重点内容
目前,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秩序应着力抓好以下重点:
(一)确保公司经营的业务财务基础数据真实可信
1、确保保费收入据实全额入账。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及保费收入确认原则,在保费收入科目中全额如实反映保费收入情况。严禁虚挂应收保费、虚假批单退费、撕单埋单、阴阳单证、净保费入账、系统外出单、账外账等违法违规行为。
2、确保赔案和赔款的真实。严禁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严禁故意扩大保险事故损失范围虚增赔款金额,严禁将与赔案无关的费用纳进赔案列支,严禁与汽车修理厂等单位合谋骗取赔款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理赔费用的计提、使用和管理,确保理赔数据的真实完整。
3、确保公司经营各项成本费用据实列支。严格执行财务会计相关法规与制度,严禁不据实列支各项经营管理费用,严禁以报销虚假的差旅费、车船使用费、会议费、业务招待费等方式违规套取资金用以支付中介手续费或挪作他用。中介手续费必须全额据实列支,不得以任何理由虚列手续费。不得为本单位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报销任何费用从而扩大经营成本。
4、确保各项责任准备金依法依规计提。严格执行非寿险准备金管理办法,准确、真实地计提各项责任准备金,严禁通过随意选取发展因子和最终赔付率假设等手段违规计提准备金,造成经营结果不真实。
各级公司的总经理或主要负责人对所管辖公司的业务、财务数据真实性负总责。
(二)严格执行向保险监管部门报批或备案的条款费率
严格执行财产保险条款费率管理有关规定,依法履行条款费率的审批备案程序。严禁保险机构对条款费率报行不一,各公司分支机构不得以各种理由随意扩大或缩小保险责任,不得随意变更总公司统一报批报备的条款费率,从而进行恶性价格竞争,破坏市场秩序或损害被保险人利益等违规行为。如需修改或变更条款费率的,必须依法履行报批或报备程序。
(三)解决理赔难问题
保险公司要依法履行保险合同义务,严禁恶意拖赔、惜赔、无理拒赔等损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要建立健全系统理赔服务标准,规范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服务质量,建立快速理赔机制,切实提高理赔时效。
(四)确保公司主要内控制度的执行落实
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科学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和决策机制,健全完善并严格落实保费资金管理、核保核赔管理、有价单证管理、成本管理、印章管理、分支机构高管人员管理等核心内控制度。强化数据集中管控,理赔接报案系统、单证系统要与核心业务系统全面对接,业务、财务、再保数据要实现集成管理、无缝链接、实时互动。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内控执行力。目前尚未做到总公司集中管控数据的公司,必须制定方案,明确时限,尽快实现。
三、主要措施
(一)坚决加大检查处罚力度,依法严厉查处市场上的违法违规行为。
1、对采取各种手段造成保费收入严重不真实的,要给予停止接受新业务至少6个月、责令撤换负有直接责任的高管人员并依法罚款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
2、对制造假赔案或故意扩大赔款挪作他用,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尚不构成犯罪的,按上述第一款处罚。对故意拖赔、惜赔、无理拒赔的严格按规定处理。
3、对私设小金库,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按照提供虚假报告、报表等行为予以处罚。
4、对采取各种手段虚列经营管理费用数额较大的,要给予停止接受新业务至少6个月、责令撤换负有直接责任的高管人员并依法罚款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
5、对不执行报批报备的条款费率进行恶性价格竞争的,要责令撤换负有直接责任的高管人员,并追究上一级乃至总公司的管控责任。
6、对不按规定计提各种责任准备金的,要依法给予罚款或者限制业务范围、停止接受新业务、责令撤换负有直接责任的高管人员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
7、对经营交强险公司违反交强险相关法规的,坚决依法从严从重处罚。
(二)加大信息披露力度。要将公司违法违规被行政处罚的情况及时向社会披露,强化社会监督和约束。
(三)强化偿付能力监管。对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的公司,保监会要采取限制增设分支机构、限制业务范围、限制高管薪酬、限制向股东分红、加大分保、增加注册资本金等措施,督促公司降低业务发展速度和规模,改善业务质量和效益,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对偿付能力充足率处于临界点的公司,保监会要通过动态监管,及时进行风险提示。
(四)建立对总公司的质询和监督。对总公司发展策略与公司实力不符、公司的市场发展激励机制与市场不符、公司核心内控管理薄弱,管控手段不力,经营管理粗放者,保监会产险部给总公司发监管提示,对总公司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管谈话,将公司列入重点监管公司名单,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五)建立与公司主要股东、独立董事和监事长的通报制度。保监会每季度将公司违法违规问题及受处罚情况向公司主要股东、独立董事和监事长进行通报,发挥股东、独立董事和监事长应有的监督约束作用。
(六)建立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不良记录信息共享机制。在全国产险业建立高管人员及法律责任人、精算责任人等重要人员不良记录档案库,及时登载违法违规受处罚的机构和人员信息,严禁存在不良记录的人员异地任职。
四、工作原则
(一)坚持依法、从严、从速查处原则,加大违法违规经营的成本。
(二)坚持保监会与保监局上下联动,全国统一行动、统一标准,协同一致的原则。
(三)坚持查处保险分支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与质询或追究其总公司相关责任的原则。
(四)坚持疏堵结合的原则。保监会除交强险手续费不得突破4%以外,其他商业险手续费标准由各公司掌握,但要据实列支,依法纳税。同时,鼓励保险公司依法在制度机制、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从源头上防范违规问题的发生。
(五)坚持监管部门重点检查和公司自查自纠相结合的原则。各保监局应重点检查2008年8月31日后保险公司在经营中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各保险公司对2008年8月31日前经营的违法违规情况要认真进行自查自纠。自查自纠的时段为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要将自查自纠的详细情况每宗每件列表,以省为单位报当地保监局。总公司综合系统情况于2008年10月30日前报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对发现不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的和2008年8月31日以后发生的违法违规问题,一律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六)坚持监管查处与加强行业自律的原则。在大力加强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全国和各地保险行业协会要积极沟通协调会员公司,加强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积极探索有效的自律措施。
(七)对交强险以及有政策支持的农业保险等业务实行更为严格的查处和监管原则。
五、工作要求
规范产险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建立一个公平规范有序竞争的产险市场是当前财产保险行业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需要保险监管部门、保险公司、保险行业协会共同努力,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一)各保险公司要高度重视,按照要求切实贯彻落实好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秩序工作。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公司主要负责人负总责,要指定相关的管理部门及责任人专门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和落实。各总公司要指定一至两名联系人,要制定和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2、制定自查自纠工作方案,周密部署。各公司要根据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自查和整改方案,周密部署,狠抓落实,保证自查整改工作落到实处,保证2008年8月31日后依法依规经营。
3、树立科学经营理念,加强落实内控建设,建立长效防范机制。总公司要切实改变片面追求速度、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做法,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考核机制,强化各级高管及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效益观念。改善财务管理,积极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内部稽核审计,切实解决内控制度不完善不落实、内控执行力逐级递减等问题。同时,积极采取“见费出单”等措施,从制度上、源头上防范数据不真实以及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发生。
(二)保险监管部门要认真组织,严格监管,切实抓好财产保险市场秩序的规范工作。
1、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坚持依法监管、科学监管、有效监管。把维护保险消费者的利益作为监管的根本目的,把规范市场,防范风险,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己任。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科学有效的方法,敢抓善管的精神状态去抓好产险市场秩序的规范工作。
2、做好全面规划,突出重点。规范产险市场秩序,既是当前的一项重要监管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各保监局要制定实施细则,整合监管力量,加大查处范围和力度。重点关注和严厉查处2008年8月31日以后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对此期间以前的问题要督促公司自查自纠。对有举报的,只要在行政处罚追溯时限内,一律按规查处。
3、落实责任,守土有责。规范保险市场秩序,是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部署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各保监局、机关各相关部门一定要落实责任,按照职责范围,严格监管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分管范围内保险市场规范有序。对查处不力,市场继续混乱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4、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能。各保监局在依法严肃查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公司在内控机制、体制机制、管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将有关情况及时上报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由产险部向总公司提出质询。保监会进一步强化偿付能力监管,运用偿付能力监管的倒逼机制,督促公司加强内部管控,依法合规经营。
5、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要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工作与年初部署的各项监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点,通盘考虑,相辅相成,协调配合。对在整顿规范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上报保监会产险部。
6、要创新监管思路和方法,要注意运用教育、制度、处罚相结合的方法,做到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有效遏制产险市场突出问题,努力实现今年年底前,全国产险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三、《保险公司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督管理,维护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保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授权,对保险公司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中国保监会的派出机构在中国保监会授权范围内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保险公司,是指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的商业保险公司。
本规定所称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是指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保险公司依法设立的分公司、中心支公司、支公司、营业部、营销服务部以及各类专属机构。专属机构的设立和管理,由中国保监会另行规定。
本规定所称保险机构,是指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分公司,是指保险公司依法设立的以分公司命名的分支机构。
本规定所称省级分公司,是指保险公司根据中国保监会的监管要求,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负责许可申请、报告提交等相关事宜的分公司。保险公司在住所地以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设立分公司的,应当指定其中一家分公司作为省级分公司。
保险公司在计划单列市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指定一家分支机构,根据中国保监会的监管要求,在计划单列市负责许可申请、报告提交等相关事宜。
省级分公司设在计划单列市的,由省级分公司同时负责前两款规定的事宜。
第五条 保险业务由依照《保险法》设立的保险公司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保险组织经营,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或者变相经营保险业务。
第二章法人机构设立
第六条 设立保险公司,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符合法律、行政法规;
(二)有利于保险业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
第七条 设立保险公司,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提出筹建申请,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规定条件的投资人,股权结构合理;
(二)有符合《保险法》和《公司法》规定的章程草案;
(三)投资人承诺出资或者认购股份,拟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且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
(四)具有明确的发展规划、经营策略、组织机构框架、风险控制体系;
(五)拟任董事长、总经理应当符合中国保监会规定的任职资格条件;
(六)有投资人认可的筹备组负责人;
(七)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中国保监会根据保险公司业务范围、经营规模,可以调整保险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但不得低于人民币2亿元。
第八条 申请筹建保险公司的,申请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式三份:
(一)设立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拟设立保险公司的名称、拟注册资本和业务范围等;
(二)设立保险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发展规划、经营策略、组织机构框架和风险控制体系等;
(三)筹建方案;
(四)保险公司章程草案;
(五)中国保监会规定投资人应当提交的有关材料;
(六)筹备组负责人、拟任董事长、总经理名单及本人认可证明;
(七)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 中国保监会应当对筹建保险公司的申请进行审查,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筹建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决定不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条 中国保监会在对筹建保险公司的申请进行审查期间,应当对投资人进行风险提示。
中国保监会应当听取拟任董事长、总经理对拟设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思路。
第十一条 经中国保监会批准筹建保险公司的,申请人应当自收到批准筹建通知之日起1年内完成筹建工作。筹建期间届满未完成筹建工作的,原批准筹建决定自动失效。
筹建机构在筹建期间不得从事保险经营活动。筹建期间不得变更主要投资人。
第十二条 筹建工作完成后,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人可以向中国保监会提出开业申请:
(一)股东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的有关规定;
(二)有符合《保险法》和《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三)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2亿元,且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
(四)有符合中国保监会规定任职资格条件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五)有健全的组织机构;
(六)建立了完善的业务、财务、合规、风险控制、资产管理、反洗钱等制度;
(七)有具体的业务发展计划和按照资产负债匹配等原则制定的中长期资产配置计划;
(八)具有合法的营业场所,安全、消防设施符合要求,营业场所、办公设备等与业务发展规划相适应,信息化建设符合中国保监会要求;
(九)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三条 申请人提出开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式三份:
(一)开业申请书;
(二)创立大会决议,没有创立大会决议的,应当提交全体股东同意申请开业的文件或者决议;
(三)公司章程;
(四)股东名称及其所持股份或者出资的比例,资信良好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资本金入账原始凭证复印件;
(五)中国保监会规定股东应当提交的有关材料;
(六)拟任该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简历以及相关证明材料;
(七)公司部门设置以及人员基本构成;
(八)营业场所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证明文件;
(九)按照拟设地的规定提交有关消防证明;
(十)拟经营保险险种的计划书、3年经营规划、再保险计划、中长期资产配置计划,以及业务、财务、合规、风险控制、资产管理、反洗钱等主要制度;
(十一)信息化建设情况报告;
(十二)公司名称预先核准通知;
(十三)中国保监会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四条 中国保监会应当审查开业申请,进行开业验收,并自受理开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开业的决定。验收合格决定批准开业的,颁发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验收不合格决定不批准开业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经批准开业的保险公司,应当持批准文件以及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营业。
第三章 分支机构设立
第十五条 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申请设立分支机构。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层级依次为分公司、中心支公司、支公司、营业部或者营销服务部。保险公司可以不逐级设立分支机构,但其在住所地以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业务,应当首先设立分公司。
保险公司可以不按照前款规定的层级逐级管理下级分支机构;营业部、营销服务部不得再管理其他任何分支机构。
第十六条 保险公司以2亿元人民币的最低资本金额设立的,在其住所地以外的每一省、自治区、直辖市首次申请设立分公司,应当增加不少于人民币2千万元的注册资本。
申请设立分公司,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达到前款规定的增资后额度的,可以不再增加相应的注册资本。
保险公司注册资本达到人民币5亿元,在偿付能力充足的情况下,设立分公司不需要增加注册资本。
第十七条 设立省级分公司,由保险公司总公司提出申请;设立其他分支机构,由保险公司总公司提出申请,或者由省级分公司持总公司批准文件提出申请。
在计划单列市申请设立分支机构,还可以由保险公司根据本规定第四条第三款指定的分支机构持总公司批准文件提出申请。
第十八条 设立分支机构,应当提出设立申请,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上一偿付能力充足,提交申请前连续2个季度偿付能力均为充足;
(二)保险公司具备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内控健全;
(三)申请人具备完善的分支机构管理制度;
(四)对拟设立分支机构的可行性已进行充分论证;
(五)在住所地以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申请设立省级分公司以外其他分支机构的,该省级分公司已经开业;
(六)申请人最近2年内无受金融监管机构重大行政处罚的记录,不存在因涉嫌重大违法行为正在受到中国保监会立案调查的情形;
(七)申请设立省级分公司以外其他分支机构,在拟设地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省级分公司最近2年内无受金融监管机构重大行政处罚的记录,已设立的其他分支机构最近6个月内无受重大保险行政处罚的记录;
(八)有申请人认可的筹建负责人;
(九)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九条 设立分支机构,申请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式三份:
(一)设立申请书;
(二)申请前连续2个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和上一经审计的偿付能力报告;
(三)保险公司上一公司治理结构报告以及申请人内控制度;
(四)分支机构设立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包括拟设机构3年业务发展规划和市场分析,设立分支机构与公司风险管理状况和内控状况相适应的说明;
(五)申请人分支机构管理制度;
(六)申请人作出的其最近2年无受金融监管机构重大行政处罚的声明;
(七)申请设立省级分公司以外其他分支机构的,提交省级分公司最近2年无受金融监管机构重大行政处罚的声明;
(八)拟设机构筹建负责人的简历以及相关证明材料;
(九)中国保监会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条 中国保监会应当自收到完整申请材料之日起30日内对设立申请进行书面审查,对不符合本规定第十八条的,作出不予批准决定,并书面说明理由;对符合本规定第十八条的,向申请人发出筹建通知。
第二十一条 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筹建通知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分支机构的筹建工作。筹建期间不计算在行政许可的期限内。
筹建期间届满未完成筹建工作的,应当根据本规定重新提出设立申请。
筹建机构在筹建期间不得从事任何保险经营活动。
第二十二条 筹建工作完成后,筹建机构具备下列条件的,申请人可以向中国保监会提交开业验收报告:
(一)具有合法的营业场所,安全、消防设施符合要求;
(二)建立了必要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业务、财务、风险控制、资产管理、反洗钱等管理制度;
(三)建立了与经营管理活动相适应的信息系统;
(四)具有符合任职条件的拟任高级管理人员或者主要负责人;
(五)对员工进行了上岗培训;
(六)筹建期间未开办保险业务;
(七)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三条 申请人提交的开业验收报告应当附下列材料一式三份:
(一)筹建工作完成情况报告;
(二)拟任高级管理人员或者主要负责人简历及有关证明;
(三)拟设机构营业场所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
(四)计算机设备配置、应用系统及网络建设情况报告;
(五)业务、财务、风险控制、资产管理、反洗钱等制度;
(六)机构设置和从业人员情况报告,包括员工上岗培训情况报告等;
(七)按照拟设地规定提交有关消防证明,无需进行消防验收或者备案的,提交申请人作出的已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消防安全的书面承诺;
(八)中国保监会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四条 中国保监会应当自收到完整的开业验收报告之日起30日内,进行开业验收,并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验收合格批准设立的,颁发分支机构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验收不合格不予批准设立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五条 经批准设立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应当持批准文件以及分支机构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营业。
第四章机构变更、解散与撤销
第二十六条 保险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经中国保监会批准:
(一)保险公司变更名称;
(二)变更组织形式;
(三)变更注册资本;
(四)扩大业务范围;
(五)变更注册地、营业场所;
(六)保险公司分立或者合并;
(七)修改保险公司章程;
(八)变更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5%以上的股东,或者变更持有股份有限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东;
(九)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七条 保险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自该情形发生之日起15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一)变更出资额不超过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5%的股东,或者变更持有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不超过5%的股东,上市公司的股东变更除外;
(二)保险公司的股东变更名称,上市公司的股东除外;
(三)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变更名称;
(四)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八条 保险公司依法解散的,应当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并报送下列材料一式三份:
(一)解散申请书;
(二)股东大会或者股东会决议;
(三)清算组织及其负责人情况和相关证明材料;
(四)清算程序;
(五)债权债务安排方案;
(六)资产分配计划和资产处分方案;
(七)中国保监会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九条 保险公司依法解散的,应当成立清算组,清算工作由中国保监会监督指导。
保险公司依法被撤销的,由中国保监会及时组织股东、有关部门以及相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
第三十条 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60日内在中国保监会指定的报纸上至少公告3次。
清算组应当委托资信良好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对公司债权债务和资产进行评估。
第三十一条 保险公司撤销分支机构,应当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分支机构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自被批准撤销之日起自动失效,并应当于被批准撤销之日起15日内缴回。
保险公司合并、撤销分支机构的,应当进行公告,并书面通知有关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交付保险费、领取保险金等事宜应当充分告知。
第三十二条 保险公司依法解散或者被撤销的,其资产处分应当采取公开拍卖、协议转让或者中国保监会认可的其他方式。
第三十三条 保险公司依法解散或者被撤销的,在保险合同责任清算完毕之前,公司股东不得分配公司资产,或者从公司取得任何利益。
第三十四条 保险公司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规定情形的,依法申请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
第五章 分支机构管理
第三十五条 保险公司应当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管理,督促分支机构依法合规经营,确保上级机构对管理的下级分支机构能够实施有效管控。
第三十六条 保险公司总公司应当根据本规定和发展需要制定分支机构管理制度,其省级分公司应当根据总公司的规定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分支机构管理制度。
保险公司在计划单列市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由省级分公司或者保险公司根据本规定第四条第三款指定的分支机构制定当地分支机构管理制度。
第三十七条 分支机构管理制度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各级分支机构职能;
(二)各级分支机构人员、场所、设备等方面的配备要求;
(三)分支机构设立、撤销的内部决策制度;
(四)上级机构对下级分支机构的管控职责和措施。
第三十八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应当配备必要数量的工作人员,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或者主要负责人应当是与保险公司订立劳动合同的正式员工。
第三十九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在经营存续期间,应当具有规范和稳定的营业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
第四十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应当将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原件放置于营业场所显著位置,以备查验。
第六章保险经营
第四十一条 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不得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保险业务,本规定第四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和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二条 保险机构参与共保、经营大型商业保险或者统括保单业务,以及通过互联网、电话营销等方式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承保业务,应当符合中国保监会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三条 保险机构应当公平、合理拟订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不得损害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十四条 保险机构的业务宣传资料应当客观、完整、真实,并应当载有保险机构的名称和地址。
第四十五条 保险机构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的规定披露有关信息。
保险机构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方式,对其保险条款内容和服务质量等做引人误解的宣传。
第四十六条 保险机构对保险合同中有关免除保险公司责任、退保、费用扣除、现金价值和犹豫期等事项,应当依照《保险法》和中国保监会的规定向投保人作出提示。
第四十七条 保险机构开展业务,应当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
第四十八条 保险机构不得将其保险条款、保险费率与其他保险公司的类似保险条款、保险费率或者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等进行片面比较。
第四十九条 保险机构不得以捏造、散布虚假事实等方式损害其他保险机构的信誉。
保险机构不得利用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垄断性企业或者组织,排挤、阻碍其他保险机构开展保险业务。
第五十条 保险机构不得劝说或者诱导投保人解除与其他保险机构的保险合同。
第五十一条 保险机构不得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
第五十二条 除再保险公司以外,保险机构应当按照规定设立客户服务部门或者咨询投诉部门,并向社会公开咨询投诉电话。
保险机构对保险投诉应当认真处理,并将处理意见及时告知投诉人。
第五十三条 保险机构应当建立保险代理人的登记管理制度,加强对保险代理人的培训和管理,不得唆使、诱导保险代理人进行违背诚信义务的活动。
第五十四条 保险机构不得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机构或者个人从事保险销售活动,不得向未取得合法资格的机构或者个人支付佣金或者其他利益。
第五十五条 保险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五十六条 保险公司应当建立控制和管理关联交易的有关制度。保险公司的重大关联交易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第五十七条 保险机构任命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任命前向中国保监会申请核准上述人员的任职资格。
保险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管理,按照《保险法》和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八条 保险机构应当依照《保险法》和中国保监会的有关规定管理、使用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
第七章监督管理
第五十九条 中国保监会对保险机构的监督管理,采取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相结合的方式。
第六十条 保险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保监会可以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
(一)严重违法;
(二)偿付能力不足;
(三)财务状况异常;
(四)中国保监会认为需要重点监管的其他情形。
第六十一条 中国保监会对保险机构的现场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事项:
(一)机构设立、变更是否依法经批准或者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是否依法经核准;
(三)行政许可的申报材料是否真实;
(四)资本金、各项准备金是否真实、充足;
(五)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建设是否符合中国保监会的规定;
(六)偿付能力是否充足;
(七)资金运用是否合法;
(八)业务经营和财务情况是否合法,报告、报表、文件、资料是否及时、完整、真实;
(九)是否按规定对使用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报经审批或者备案;
(十)与保险中介的业务往来是否合法;
(十一)信息化建设工作是否符合规定;
(十二)需要事后报告的其他事项是否按照规定报告;
(十三)中国保监会依法检查的其他事项。
第六十二条 中国保监会对保险机构进行现场检查,保险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并按中国保监会的要求提供有关文件、材料。
第六十三条 中国保监会工作人员依法实施现场检查;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有关证件和检查通知书。
中国保监会可以在现场检查中,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相关专业服务;委托上述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专业服务的,应当签订书面委托协议。
第六十四条 保险机构出现频繁撤销分支机构、频繁变更分支机构营业场所等情形,可能或者已经对保险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的,中国保监会有权根据监管需要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保险机构在指定时间内完善分支机构管理的相关制度;
(二)询问保险机构负责人、其他相关人员,了解变更、撤销的有关情况;
(三)要求保险机构提供其内部对变更、撤销行为进行决策的相关文件和资料;
(四)出示重大风险提示函,或者对有关人员进行监管谈话;
(五)依法采取的其他措施。
保险机构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的要求进行整改,并及时将整改情况书面报告中国保监会。
第六十五条 中国保监会有权根据监管需要,要求保险机构进行报告或者提供专项资料。
第六十六条 保险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中国保监会报送营业报告、精算报告、财务会计报告、偿付能力报告、合规报告等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
保险机构向中国保监会提交的各类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应当真实、完整、准确。
第六十七条 保险公司的股东大会、股东会、董事会的重大决议,应当在决议作出后30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告,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十八条 中国保监会有权根据监管需要,对保险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谈话,要求其就保险业务经营、风险控制、内部管理等有关重大事项作出说明。
第六十九条 保险机构或者其从业人员违反本规定,由中国保监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进行处罚;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的,由中国保监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对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七十条 外资独资保险公司、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设立适用本规定;中国保监会之前作出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对外资独资保险公司、中外合资保险公司的其他管理,适用本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十一条 除本规定第四十二条和第七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外,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只能在其住所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辖区内开展业务。
对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的其他管理,参照本规定对保险公司总公司的有关规定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十二条 再保险公司,包括外国再保险公司分公司,可以直接在全国开展再保险业务。
再保险公司适用本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十三条 政策性保险公司、相互制保险公司参照适用本规定,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十四条 保险公司在境外设立子公司、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应当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其设立条件和管理,由中国保监会另行规定。
境内非保险机构在境外设立保险机构,应当经中国保监会批准。
第七十五条 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保险法》的规定,加入保险行业协会。
第七十六条 本规定施行前已经设立的分支机构,无需按照本规定的设立条件重新申请设立审批,但应当符合本规定对分支机构的日常管理要求。不符合规定的,应当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2年内进行整改,在高级管理人员或者主要负责人资质、场所规范、许可证使用、分支机构管理等方面达到本规定的相关要求。
第七十七条 保险机构依照本规定报送的各项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应当用中文书写。原件为外文的,应当附中文译本;中文与外文意思不一致的,以中文为准。
第七十八条 本规定中的日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本规定中的以上、以下,包括本数。
第七十九条 本规定由中国保监会负责解释。
第八十条 本规定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保监会2004年5月13日发布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04〕3号)同时废止。
四、《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
第一条 为进一步增强保险机构案件风险防范意识,规范案件责任追究工作,有效遏制各类案件及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本指导意见所称保险机构,是指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简称“派出机构”)批准设立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及其分支机构。
第三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案件包括以下内容:
(一)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构成贪污、挪用、侵占、诈骗、商业贿赂、非法集资、洗钱、传销等犯罪,人民法院已经作出生效判决的案件,或者人民法院尚未判决,但案件事实已基本查清、实际损失已确定发生的案件。
(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受到保险监管部门等金融监管部门重大行政处罚的案件。
(三)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或者社会影响特别恶劣、造成系统性风险的其他案件。
第四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案件责任人员,是指对案件的发生负有责任的保险机构从业人员,包括直接责任人和间接责任人。
直接责任人,指对保险案件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即决策、组织、策划、实施或参与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或部署、授意、默许、胁迫、协助他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保险机构从业人员,以及其他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形成案件风险、引发不良后果起直接作用的违法违规人员。
间接责任人,指在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未能有效制约或防范案件的发生,对案件造成的风险或者不良后果起间接作用的保险机构从业人员,包括经营管理责任人和其他间接责任人。
前款所称经营管理责任人是指对发案机构具有经营管理责任的保险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部门负责人。前款所称其他间接责任人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因故意、过失或不尽职尽责,对应制约、管理或监督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案件风险或者不良后果负间接责任的董事、监事,以及合规负责人等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部门负责人。
本指导意见所称保险机构从业人员,包括保险机构员工和为其代理业务的保险营销员等。
第五条 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应当遵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责任明确、程序合法、权责对等、逐级追究、公平公正、惩教结合”的原则,根据案件性质、涉案金额、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程度等情况,在核实相关人员责任的基础上予以追究。
第六条 本指导意见为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的最低标准,各保险机构应当在本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内部案件责任追究办法,规范案件责任追究的范围、对象、标准、程序,以及对于应追究责任而未追究责任或者责任追究不到位等情况的处理规定。
第七条 保险机构根据内部案件责任追究办法,开展案件责任追究工作,并按照内部管理路径由责任追究机构发布责任追究处理决定。
第八条 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方式包括:纪律处分、组织处理和经济处分。
纪律处分由轻到重依次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职)、撤职、留用察看、开除。
组织处理包括:调离、停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
经济处分包括:扣减薪酬等。
上述案件责任追究方式可以单处或并处。
第九条 对导致案件发生的直接责任人,在核清违法违规事实后,属公司员工的,按规定程序和标准,追究其责任,构成犯罪的,一律开除;属非公司员工的,如营销员等,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代理合同追究其责任。
对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标准不应低于对同一案件的间接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标准。
第十条 对保险公司分公司以下层级保险机构经营管理责任人的间接责任,参照以下标准进行追究: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发案机构相关部门负责人留用察看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撤职以上处分、主要负责人降级(职)以上处分:
1、发生单个案件,涉案金额100万元以上;
2、发生单个案件,造成损失10万元以上;
3、一年内发生两起涉案金额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案件;
4、一年内发生两起损失金额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案件;
5、虽未出现以上1-4种情形,但一年内发生案件累计涉案金额200万元以上;
6、虽未出现以上1-4种情形,但一年内发生案件累计损失金额20万元以上;
7、机构因违法违规行为被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业务许可证。
(二)支公司辖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若该支公司不是本条第(一)项中所列的发案机构,给予该支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降级(职)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主要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
1、发生单个案件,涉案金额100万元以上;
2、发生单个案件,造成损失10万元以上;
3、一年内发生两起涉案金额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案件;
4、一年内发生两起损失金额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案件;
5、虽未出现以上1-4种情形,但一年内发生案件累计涉案金额500万元以上;
6、虽未出现以上1-4种情形,但一年内发生案件累计损失金额50万元以上。
(三)中心支公司辖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若该中心支公司不是本条第(一)项中所列的发案机构,给予该中心支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撤职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降级(职)以上处分、主要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
1、发生单个案件,涉案金额500万元以上;
2、发生单个案件,造成损失50万元以上;
3、一年内发生两起涉案金额3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案件;
4、一年内发生两起损失金额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案件;
5、虽未出现以上1-4种情形,但一年内发生案件累计涉案金额1000万元以上;
6、虽未出现以上1-4种情形,一年内发生案件累计损失金额100万元以上;
7、一年内辖内两家以上直管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被撤销任职资格或者禁入保险业;
8、一年内辖内两家以上直管机构因违法违规行为被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业务许可证。
第十一条 对保险公司分公司经营管理责任人的间接责任,参照以下标准进行追究: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分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降级(职)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主要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
1、分公司本部发生单个案件,涉案金额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
2、分公司本部发生单个案件,造成损失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
3、分公司本部一年内发生两起涉案金额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案件;
4、分公司本部一年内发生两起损失金额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案件;
5、一年内辖内有两家以上直管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因违法违规行为被撤销任职资格或者禁入保险业;
6、一年内辖内有两家以上直管机构因违法违规行为被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业务许可证。
(二)辖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分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撤职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降级(职)以上处分、主要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
1、发生单个案件,涉案金额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2、发生单个案件,造成损失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
3、一年内发生两起涉案金额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案件;
4、一年内发生两起损失金额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案件;
5、虽未出现以上1-4种情形,但一年内发生案件累计涉案金额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6、虽未出现以上1-4种情形,但一年内发生案件累计损失金额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三)辖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分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留用察看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撤职以上处分、主要负责人降级(职)以上处分:
1、发生单个案件,涉案金额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2、发生单个案件,造成损失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3、一年内发生两起涉案金额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案件;
4、一年内发生两起损失金额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案件;
5、虽未出现以上1-4种情形,但一年内发生案件累计涉案金额1亿元以上;
6、虽未出现以上1-4种情形,但一年内发生案件累计损失金额500万元以上。
(四)辖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分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开除处分、分管负责人留用察看以上处分、主要负责人撤职以上处分:
1、发生单个案件,涉案金额1亿元以上;
2、发生单个案件,造成损失500万元以上;
3、一年内发生两起涉案金额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案件;
4、一年内发生两起造成损失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案件。
第十二条 对保险公司总公司经营管理责任人的间接责任,参照以下标准进行追究: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总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降级(职)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主要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
1、总公司本部发生单个案件,涉案金额2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
2、总公司本部发生单个案件,造成损失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总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撤职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降级(职)以上处分、主要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
1、总公司本部发生单个案件,涉案金额1000万元以上;
2、总公司本部发生单个案件,造成损失100万元以上;
3、系统内发生单个案件,涉案金额1亿元以上;
4、系统内发生单个案件,造成损失1000万元以上;
5、一年内三家以上直管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因违法违规行为被撤销任职资格或者禁入保险业;
6、一年内三家以上直管机构因违法违规行为被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业务许可证。
第十三条 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经营管理责任人的间接责任追究标准,由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参照保险公司的标准,结合公司实际、业务类型、案件性质、危害后果等情况自行制定。
第十四条 对保险集团(控股)公司经营管理责任人的间接责任,参照以下标准进行追究: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保险集团(控股)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降级(职)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主要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
1、集团公司本部发生单个案件,涉案金额2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
2、集团公司本部发生单个案件,造成损失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保险集团(控股)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降级(职)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主要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
1、集团公司本部发生单个案件,涉案金额1000万元以上;
2、集团公司本部发生单个案件,造成损失100万元以上。
第十五条 发生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或者造成系统性风险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给予发案机构相关部门负责人开除处分、分管负责人留用察看以上处分、主要负责人撤职以上处分。同时根据情节轻重追究上级机构直至总公司经营管理责任人的间接责任。
第十六条 实行业务条线管理的保险机构,根据“权责对等”的原则,按照第十条至第十五条的标准,追究负有经营管理权责的相关经营管理责任人的间接责任。
第十七条 保险机构发生本指导意见规定的责任追究事项,应根据内部职责分工,按照“双线问责”的原则,对具有业务管理、流程制约,以及审计稽核等职责的其他间接责任人员,由本级或上级有权部门一并追究责任。
第十八条 对被动发现案件,以及反复发生同质同类案件的,应从重追究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责任:
(一)对发现的案件苗头、违法违规事实或重大线索不及时报告、制止、整改、纠正、处理,或故意包庇隐瞒。
(二)发生案件后,未进行有效整改,不采取积极措施挽回影响和损失,或者隐瞒事实真相,隐匿、伪造、篡改、毁灭证据和妨碍、干扰、阻挠、抗拒调查和处理。
(三)严重失职,管理不力,致使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导致案件发生。
(四)因违反决策程序造成重大决策失误,导致公司资产发生损失。
(五)因参与内幕交易或者违规关联交易,导致公司资产发生损失。
(六)未按规定进行业务检查,导致案件隐患未被及时发现,或者因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不及时进行有效整改,导致重大案件发生。
(七)案件引发系统性风险或群体性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
第十九条 保险机构通过以下情形自查发现的案件,若属于自然人作案,在管理责任追究上可以从轻处理:
(一)在业务流程中,关联岗位员工发现异常情况或案件线索,经反映举报并采取后续措施发现的案件。
(二)在业务流程中,通过流程监督机制或IT系统预警功能发现异常情况或案件线索,经向相关部门负责人或本机构负责人报告并采取后续措施发现的案件。
(三)业务流程或工作部门的负责人,在日常管理监督或通过岗位轮换、强制休假等措施发现异常情况或案件线索,经向本机构负责人报告并采取后续措施发现的案件。
(四)在本机构组织的检查或在本机构内审(稽核)监察部门检查中发现异常情况或案件线索,经本机构采取后续措施发现的案件。
(五)在上级机构组织的检查或在上级机构内审(稽核)监察部门检查中发现异常情况或案件线索,责成或会同该机构采取后续措施发现的案件。
(六)保险机构按照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的部署,在组织开展全面自查或专项自查中发现异常情况或案件线索,经该机构采取后续措施发现的案件。
(七)作案嫌疑人迫于内部监督检查、信访举报核查、岗位轮换、强制休假等措施的压力,在作案行为未暴露前,主动向本机构坦白交代发现的案件。
(八)其他情形自查发现的案件。
发案机构及其上级机构应对上述自查发现案件进行调查确认。在报告案件时,应注明属于自查发现案件、详细叙述自查发现案件的背景和过程、提出认定意见,由上级机构出具认定结果,并由总公司或者省级分公司主要负责人签署并加盖公章后向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一)通过加大案件治理、完善流程操作、改进业务管理、加强内审(稽核)检查及采取得当措施自查发现、主动揭露和暴露案件的。
(二)案发前发现内控中存在问题并及时提示风险、提出整改要求,或曾主动反映、举报案件线索的。
(三)案发后及时主动追缴资金和积极赔偿损失的,根据挽回损失程度相应减轻有关人员责任。
(四)在受到胁迫情况下行为失当,事后积极补救的。
(五)有重大立功表现和其他可从轻处理情节的。
出现上述情形的,发案机构及其上级机构应出具书面证明材料,经各级机构集体研究通过,由总公司或者省级分公司主要负责人签署并加盖公章后向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
第二十一条 保险机构发生案件,应在案发之日起6个月内,对案件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作出处理决定。案情复杂的,经请示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可以适当延长。
第二十二条 相关责任人退休不到2年(含2年)的,仍应当追究其案件责任。
相关责任人已经调离原工作岗位的,由发案保险机构追究其案件责任,并将处理决定通知其现工作的单位;对不能通知的,由作出处理决定的保险机构将处理决定予以公告。
第二十三条 对应当追究责任而未追究责任,或者责任追究不到位的保险机构的主要负责人,由任命、选举或聘用机构给予记过以上的纪律处分。
第二十四条 在案件责任追究过程中,进行案件责任追究的相关保险机构应当告知案件责任人案件情况、拟处理意见,并听取相关案件责任人员的陈述、申辩,作出公正处理。案件责任追究决定应当制作书面决定,说明被问责行为事实和处理依据,并送达当事人。
保险机构案件责任人员,如果对责任追究决定不服,可以按照规定程序向作出责任追究决定机构或上级机构申诉,或向劳动管理部门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第二十五条 对于受到案件责任追究的人员,保险机构应当参照以下标准进行管理:
(一)受到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纪律处分的人员3年内不得担任保险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不得享受奖励薪贴或者加薪,不得变相升职或安排同等职务(级)的岗位。
(二)受到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职)等纪律处分的人员2年内不得晋升职务(级),不得享受奖励薪贴或者加薪。
(三)受到经济处分的人员1年内不得享受奖励薪贴或者加薪。
(四)发生与所在单位经营管理有关的刑事案件,发案机构的相关高级管理人员在人民法院尚未做出生效判决或者上级机构作出责任追究决定之前,原则上应暂缓提拔任用。
第二十六条 保险机构录用被其他保险机构追究责任的人员,应遵守本指导意见。
第二十七条 保险机构应当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案件防范能力。应当建立健全案件责任制度,明确总公司及其分支机构案件防范和查处职责,加强对分支机构的案件防范和查处工作的监督检查。
保险机构应当根据案件责任追究需要,建立内部报告制度,细化案件报告时限、报告内容、报告路径,以及相关责任人。报告内容至少应当包括以下方面:案件基本情况、案件处理情况、需从重问责或从轻问责的情形、内部责任追究情况、整改措施等。
第二十八条 对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受到行政处罚的案件责任人员,仍应依据案件责任追究办法追究其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以上”均包括本数,所称“以下”均不包括本数。
第三十条 外国保险机构在华分公司、保险中介公司参照本指导意见制定内部案件责任追究办法。
第三十一条 本指导意见由保监会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三十二条 本指导意见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保监会2006年1月发布的《国有保险机构重大案件领导责任追究试行办法》(保监发〔2006〕11号)同时废止。
五、《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六条禁令”处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保证“六条禁令”的严格执行,严肃纪律,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六条禁令”为:
(一)严禁越权经营;
(二)严禁制造虚假利润;
(三)严禁埋单、撕单和制作阴阳单;
(四)严禁制作假赔案;
(五)严禁设立账外账、小金库;
(六)严禁在赔款中列支规定以外的其他费用。
第三条 行为人违反“六条禁令”中任何一条规定的,一经查实,给予解聘领导职务或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解除劳动合同或开除,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行为人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同时给予党内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或开除党籍的处分。行为人违反“六条禁令”,未造成经济损失、情节较轻、认错态度好,可以从轻给予处理。第四条 对违反“六条禁令”人员所在分支机构的直接领导、主要领导,按照《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责任追究暂行规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试行)》以及其他有关规定追究相应的责任。
对违反“六条禁令”的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包庇袒护的,从严追究有关领导责任。第五条
公司原有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第六条 本办法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监察部负责解释。第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六、《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反洗钱工作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切实维护金融秩序,遏制洗钱犯罪及相关犯罪,防止洗钱行为给公司带来潜在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反洗钱”,是指为了预防通过保险活动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公司依法采取相关措施的行为。
第三条 公司及各分支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预防、监控措施,建立健全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履行反洗钱义务。
第四条 公司及各分支机构应当积极配合国家反洗钱监督管理机构的调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
公司及各分支机构在履行反洗钱义务过程中,发现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和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第五条 公司及各分支机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报送反洗钱统计报表、信息资料、交易数据、工作报告以及内部审计报告中与反洗钱工作有关的内容,如关反映反洗钱工作情况。第六条 公司及各分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依法履行反洗钱义务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违反规定向他人提供。
第二章 反洗钱组织机构
第七条 制订公司反洗钱工作的规划、方案、制度和政策;领导和监督公司反洗钱工作;协调和解决公司反洗钱工作的重大问题。总公司成立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公司系统的反洗钱监督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
总公司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反洗钱工作办公室,负责落实反洗钱各项具体工作。反洗钱工作办公室设在总公司法律部。
第八条 省级分公司和地市分公司应成立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和反洗钱工作办公室,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履行反洗钱义务。
第九条 县支公司应当指定人员负责反洗钱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反洗钱法律法规和公司反洗钱规章制度。
第三章 客户身份识别
第十条 公司采取措施,尽快建立客户实名制度。
公司不得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保险服务或者与其进行其他交易。
公司各分支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时,应当要求客户出示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
第十一条 公司各分支机构在展业、承保、理赔、退保等与客户接触的各业务环节,应针对不同客户类型,认真识别客户身份,收集客户信息。
第十二条 对于保险费金额人民币1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000美元以上且以现金形式缴纳的财产保险合同,单个被保险人保险费金额人民币2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2000美元以上且以现金形式缴纳的人身保险合同,保险费金额人民币2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2万美元以上且以转账形式缴纳的保险合同,公司各分支机构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确认投保人与被保险人的关系,核对投保人和人身保险被保险人、法定继承人以外的指定受益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登记投保人、被保险人、法定继承人以外的指定受益人的身份基本信息,并留存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
第十三条 在客户申请解除保险合同时,如退还的保险费或者退还的保险单的现金价值金额为人民币1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000美元以上的,公司各分支机构应当要求退保申请人出示保险合同原件或者保险凭证原件,核对退保申请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确认申请人的身份。第十四条 在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请求保险公司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时,如金额为人民币1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000美元以上,公司各分支机构应当核对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确认被保险人、受益人与投保人之间的关系,登记被保险人、受益人身份基本信息,并留存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第十五条 公司各分支机构利用电话、网络、自动柜员机以及其他方式为客户提供非柜台方式的服务时,应实行严格的身份认证措施,采取相应的技术保障手段,强化内部管理程序,识别客户身份。
第十六条 公司各分支机构应按照客户的特点或者账户的属性,并考虑地域、业务、行业、客户是否为外国政要等因素,划分风险等级,并在持续关注的基础上,适时调整风险等级。
公司各分支机构应当根据客户或者账户的风险等级,定期审核本级机构保存的客户基本信息,对风险等级较高客户或者账户的审核应严于对风险等级较低客户或者账户的审核。
公司风险划分标准应报送中国人民银行。
第十七条 在与客户的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公司各分支机构应当采取持续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关注客户及其日常经营活动、保险情况,及时提示客户更新资料信息。
对于高风险客户或者高风险账户持有人,公司各分支机构应当了解其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经济状况或者经营状况等信息,加强对其保险活动的监测分析。
客户先前提交的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已过有效期的,客户没有在合理期限内更新且没有提出合理理由的,公司各分支机构应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
第十八条 公司各分支机构应当采取合理方式确认代理关系的存在,在对被代理人采取客户身份识别措施时,应当核对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登记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身份证件或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
第十九条 公司各分支机构了解或应当了解客户的资金或财产属于信托财产的,应当识别信托关系当事人的身份,登记信托委托人、受益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第二十条 出现以下情况时,公司各分支机构应当重新识别客户身份:
(一)客户要求变更姓名或者名称、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种类、身份证件号码、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
(二)客户行为或者交易情况出现异常的;
(三)客户姓名或者名称与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和司法机关依法要求金融机构协查或者关注的犯罪嫌疑人、洗钱和恐怖融资分子的姓名或者名称相同的;
(四)客户有洗钱、恐怖融资活动嫌疑的;
(五)金融机构获得的客户信息与先前已经掌握的相关信息存在不一致或者相互矛盾的;
(六)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存在疑点的;
(七)金融机构认为应重新识别客户身份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公司各分支机构除核对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外,可以采取以下的一种或者几种措施,识别或者重新识别客户身份:
(一)要求客户补充其他身份资料或者身份证明文件;
(二)回访客户;
(三)实地查访;
(四)向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核实;
(五)其他可依法采取的措施。
公司各分支机构核实自然人的公民身份信息时,可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的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进行核查。
第二十二条 公司各分支机构委托其他金融机构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时,应在委托协议中明确双方在识别客户身份方面的职责,相互间提供必要的协助,相应采取有效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符合下列条件时,公司各分支机构可信赖销售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客户身份识别结果,不再重复进行已完成的客户身份识别程序,但仍应承担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责任:
(一)销售公司产品的金融机构采取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符合反洗钱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要求;
(二)公司各分支机构能够有效获得并保存客户身份资料信息。
第二十三条 公司各分支机构委托金融机构以外的第三方识别客户身份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能够证明第三方按反洗钱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要求,采取了客户身份识别和身份资料保存的必要措施;
(二)第三方为公司提供客户信息,不存在法律制度、技术等方面的障碍;
(三)公司各分支机构在办理业务时,能立即获得第三方提供的客户信息,还可在必要时从第三方获得客户的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明文件的原件、复印件或者影印件。
委托第三方代为履行识别客户身份的,公司各分支机构应当承担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 公司各分支机构在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时,应当向上级机构反洗钱部门和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报告以下可疑行为:
(一)客户拒绝提供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
(二)对向境内汇入资金的境外机构提出要求后,仍无法完整获得汇款人姓名或者名称、汇款人账号和汇款人住所及其他相关替代性信息的。
(三)客户无正当理由拒绝更新客户基本信息的。
(四)采取必要措施后,仍怀疑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的。
(五)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时发现的其他可疑行为。
公司各分支机构报告上述可疑行为参照本办法第五章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 客户身份资料与交易记录保存
第二十五条 公司各分支机构应当按照安全、准确、完整、保密的原则,妥善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确保能足以重现每项交易,以提供识别客户身份、监测分析交易情况、调查可疑交易活动和查处洗钱案件所需的信息。
第二十六条 公司各分支机构应当保存的客户身份资料包括记载客户身份信息、资料以及反映金融机构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情况的各种记录和资料。
公司各分支机构应当保存的交易记录包括关于每笔交易的数据信息、业务凭证、账簿以及有关规定要求的反映交易真实情况的合同、业务凭证、单据、业务函件和其他资料。
第二十七条 公司各分支机构应采取必要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防止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的缺失、损毁,防止泄漏客户身份信息和交易信息。
公司各分支机构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便于反洗钱调查和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公司各分支机构应当按照下列期限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
(一)客户身份资料,自业务关系结束当年或者一次性交易记账当年计起至少保存5 年;
(二)交易记录,自交易记账当年计起至少保存5 年。
如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涉及正在被反洗钱调查的可疑交易活动,且反洗钱调查工作在前款规定的最低保存期届满时仍未结束的,公司应将其保存至反洗钱调查工作结束。
同一介质上存有不同保存期限客户身份资料或者交易记录的,应当按最长期限保存。同一客户身份资料或者交易记录采用不同介质保存的,至少应当按照上述期限要求保存一种介质的客户身份资料或者交易记录。
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规章对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有更长保存期限要求的,遵守其规定。
第五章 大额交易与可疑交易报告 第二十九条 公司及各分支机构按照《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保险业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数据报送接口规范(试行)》、《保险业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要素释义》的要求,执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
第三十条 公司开发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系统,各分支机构通过该系统逐级向总公司法律部报送大额交易与可疑交易。
第三十一条 公司各分支机构对于所辖范围内发生的大额交易,即“交易一方(非各级党的机关、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人民政协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交易2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交易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现金收支”,应当在1 个工作日内向上级机构反洗钱部门报告。
第三十二条 公司各分支机构对于所辖范围内发生的下列交易或者行为,应当作为可疑交易,在2个工作日内向上级机构反洗钱部门报告:
(一)短期内分散投保、集中退保或者集中投保、分散退保且不能合理解释;
(二)频繁投保、退保、变换险种或者保险金额;
(三)对公司的审计、核保、理赔、给付、退保规定异常关注,而不关注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和投资收益;
(四)犹豫期退保时称大额发票丢失的,或者同一投保人短期内多次退保遗失发票总额达到大额的;
(五)发现所获得的有关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姓名、名称、住所、联系方式或者财务状况等信息不真实的;
(六)购买的保险产品与其所表述的需求明显不符,经公司及其工作人员解释后,仍坚持购买的;
(七)以趸交方式购买大额保单,与其经济状况不符的;
(八)大额保费保单犹豫期退保、保险合同生效日后短期内退保或者提取现金价值,并要求退保金转入第三方账户或者非缴费账户的;
(九)不关注退保可能带来的较大金钱损失,而坚决要求退保,且不能合理解释退保原因的;
(十)明显超额支付当期应缴保险费并随即要求返还超出部分;
(十一)保险经纪人代付保费,但无法说明资金来源;
(十二)法人、其他组织坚持要求以现金或者转入非缴费账户方式退还保费,且不能合理解释原因的;
(十三)法人、其他组织首期保费或者趸交保费从非本单位账户支付或者从境外银行账户支付;
(十四)通过第三人支付自然人保险费,而不能合理解释第三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关系的;
(十五)与洗钱高风险国家和地区有业务联系的;
(十六)没有合理的原因,投保人坚持要求用现金投保、赔偿、给付保险金、退还保险费和保单现金价值以及支付其他资金数额较大的;
(十七)公司支付赔偿金、给付保险金时,客户要求将资金汇往被保险人、受益人以外的第三人;或者客户要求将退还的保险费和保单现金价值汇往投保人以外的其他人;
(十八)公司怀疑客户、资金、交易或者试图进行的交易与恐怖主义、恐怖活动犯罪以及恐怖组织、恐怖分子、从事恐怖融资活动的人相关联的;
(十九)公司发现或者有合理理由怀疑客户或者其交易对手与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司法机关、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发布或列明的,以及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关注的恐怖组织、恐怖分子或恐怖分子嫌疑人名单相关的。第三十三条 除本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外,公司各分支机构发现其他交易的金额、频率、流向、性质等有异常情形,经分析认为涉嫌洗钱的,应当依照本办法提交可疑交易报告。第三十四条 对于需要报送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由县支公司、地市分公司、省级分公司逐级审核后上报总公司法律部。
对于可以由地市分公司“三个中心”直接发现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由地市分公司、省级分公司审核后上报总公司法律部。
总公司法律部审核通过后,生成XML报告文件,上报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
第三十五条 为确保及时上报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各省级分公司应根据所辖分公司的具体情况,决定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的报告机构,并报总公司法律部备案。
第三十六条 公司发生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应当分别在交易发生之日起5个和10个工作日内,由总公司法律部报送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
如果大额交易报告上报时间超过5个工作日,可疑交易报告上报时间超过10个工作日,或需对已上报的交易报告进行必要修改补充,则由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系统形成补正报告,经由总公司法律部审核后提交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
第三十七条 公司各分支机构反洗钱工作人员应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定期对公司的退保和批退业务、投资联结型产品及储金型产品进行重点审查。
第三十八条 公司对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的所有可疑交易报告涉及的交易,应当继续进行分析、识别,有合理理由认为该交易或者客户与洗钱、恐怖主义活动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有关的,应当同时报告当地人民银行,并配合人民银行的反洗钱行政调查工作。
第三十九条 对既属于大额交易又属于可疑交易的交易,应当分别提交大额交易报告和可疑交易报告。
第六章 反洗钱财务制度
第四十条 公司建立健全反洗钱财务制度。
公司各分支机构对客户要求的不合规支付方式应当进行监控和分析,尤其要加强现金管理,严禁在退保和理赔过程中,为单位客户违规提取现金。
第四十一条 公司各分支机构应当区别投保人的不同类型,在退保费和支付赔款环节严格执行反洗钱财务制度。
第四十二条 在退保费环节,投保人为企业、其他组织时,原则上必须采用转账方式将退保费汇往投保人账户。如果客户要求以现金方式支付退保费,客户必须提供加盖投保人单位公章的书面说明,并经承保中心审核同意。如果客户要求将退保费转账到非投保人账户,客户必须提供加盖投保人单位公章的授权书,并经承保中心审核同意。
投保人为自然人时,原则上必须采用转账方式将退保费汇往投保人账户或由投保人本人凭有效身份证件领取退保费。如果非投保人本人领取退保费,客户必须提供投保人本人签字的授权书、投保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办理人有效身份证件及复印件,并经承保中心审核同意。如果客户要求将退保费转账到非投保人账户,客户必须提供投保人本人签字的授权书和投保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并经承保中心审核同意。
第四十三条 在支付赔款环节,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为企业、其他组织时,原则上必须采用转账方式将赔款汇往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账户。如果客户要求以现金方式支付赔款,客户必须提供加盖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单位公章的书面说明,并经理赔(或理赔/客户服务)中心审核同意。如果客户要求将赔款转账到非被保险人或非受益人账户,客户必须提供加盖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单位公章的授权书,并经理赔(或理赔/客户服务)中心审核同意。
被保险人为自然人时,原则上必须采用转账方式将赔款汇往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账户,或由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本人凭有效身份证件领取退赔款。如果非被保险人或非受益人本人领取赔款,客户必须提供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本人签字的授权书、被保险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办理人有效身份证件及复印件,并经理赔(或理赔/客户服务)中心审核同意。如果客户要求将赔款转账到非被保险人或非受益人账户,客户必须提供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本人签字的授权书和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并经理赔(或理赔/客户服务)中心审核同意。
第七章 反洗钱培训与宣传
第四十四条 公司积极开展反洗钱内部培训,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反洗钱相关法律法规,正确理解、认识和掌握保险业反洗钱工作的内容。
第四十五条 公司将反洗钱教育纳入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培训体系。
公司在内网培训园地中开辟反洗钱培训专栏,并在网络培训系统中增加反洗钱相关课件。公司反洗钱培训成果将记入员工培训积分和培训护照,并将该内容作为员工培训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四十六条 公司积极开展保险业反洗钱的宣传和解释,定期制作宣传折页,争取客户对反洗钱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第八章 监督、检查与报告
第四十七条 公司建立健全反洗钱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报告制度。
第四十八条 总公司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每应对系统反洗钱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并向公司董事会报告。
公司各分支机构应当在每季度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将本季度反洗钱工作情况,报告上级公司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基本情况、自我评价、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等。第四十九条 公司各级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本级公司及下级公司反洗钱工作的和半检查。发现违反本办法、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的,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及时提出具体整改意见。
公司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可以根据需要,组织所辖下级公司之间就反洗钱工作进行交叉检查。公司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可以根据需要,对分支机构反洗钱工作进行专项检查。
第九章 罚则
第五十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司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责令限期改正。造成公司财产损失或声誉损害的,视情节轻重,对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应当追究经济赔偿责任并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处分。需要采取组织处理措施的,还应采取停止执行职务、调离原岗位、免职、辞退等组织处理措施:
(一)未按照规定建立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
(二)未按照规定设立反洗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的;
(三)未按照规定对员工进行反洗钱培训的;
(四)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
(五)未按照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的;
(六)未按照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的;
(七)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的;
(八)违反保密规定,泄露有关信息的;
(九)拒绝、阻碍反洗钱检查、调查的;
(十)拒绝提供调查材料或者故意提供虚假材料的。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由总公司法律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公司2007年5月31日下发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反洗钱工作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合规文化知识考试 篇2
企业合规文化建设新机遇
2008年底, 西门子公司被美国司法当局和德国有关机构处罚,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标志着国际上已将企业合规经营、反腐败提到了非常高的高度。目前, 无论是中国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 还是在华的外资企业, 都面临着一次加强合规文化建设的非常好的机遇。
第一, 反腐败改善了企业的外部环境。十八大以来, 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反腐的制度规定和措施, 尤其在推动反腐败的国际合作方面有了重大的进展。2014年11月召开的APEC会议, 中国政府主导起草了《北京反腐败宣言》。据中央纪委国际合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宣言集中反映了各经济体就APEC反腐败合作重点及发展方向达成的共识, 充分体现了中国在加强反腐败追逃追赃合作方面的关切和立场, 对于引领亚太地区反腐败朝着务实合作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主席在APEC会后讲话时提出, 反腐败要做好“破”和“立”两篇文章。反腐败抓贪官只是“破”, 在“立”上, 习主席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内监督的制度、用人管人的制度、深化体制改革的制度, 还要着力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等。
第二, 企业合规风险空前加大。据专家介绍, 自西门子公司被处罚之后, 美国又陆续处罚了25家在中国涉案的外资企业。中国也开始处罚违规的外资企业, 例如葛兰素史克被罚款30亿人民币, 主要原因就是为增加定单而向中方有关人员行贿。中国国有企业的合规问题随着反腐败的深入也暴露出来, 民营企业违规的问题也很突出。比如, 为了拿到进口铁矿石, 有20家企业向力拓驻上海办事处4名员工行贿9000万人民币, 其中多数是民营企业所为。
随着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 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达到1400亿美元, 第一次超过了“引进来”。这么多企业“走出去”, 合规风险也越来越突出。2009年时, 中国有4家企业上了世界银行的黑名单, 而最近增加到了12家, 合规风险加大了。
第三, 从“要合规”到“会合规”。在企业合规问题上, 国际上的跨国公司走得早、走得快, 中国企业应该借鉴经验、记取教训。西门子公司2008年被罚16亿美元后, 痛定思痛, 积极行动, 公司新领导提出, 无论何时、何人、何地, 都要把合规作为最重要的企业责任来推动。
中国企业也在反腐过程中加强合规文化建设, 中海油提出要从思想、制度、激励和监督等方面强化合规建设;中石油出台了“合规管理办法”, 将落实合规管理要求作为业务开展的前提条件。民营企业中的吉利公司, 2014年在李书福总裁的推动下, 建立了一套包括13个制度的合规文化建设体系, 使企业有了合规经营的行为准则。
中国企业还应强化合规文化建设。第一步是进行调查研究, 看看企业合规风险在哪儿, 识别合规风险。第二步是问题导向, 根据合规风险建立对应的合规制度, 同时要健全这些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的保障机制, 比如考核机制。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91家企业, 在《社会责任报告》里大都有合规经营的内容。这说明企业要想参与国际竞争, 在合规上一定要公开透明。企业可以把合规报告作为抓手, 就像当年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一样。
新常态更需强化合规文化建设
要充分认识新常态下合规经营的重要性。据不完全统计, 十八大至今, 中央纪委网站共发布了124名国企高管被查处的信息。这些高管的共性就是违反党纪国法, 无视合规经营。这些教训必须引起我们的警醒。
还必须看到, 我国正处于健全法治的过程中, 现有法律体系尚需不断完善。由此看来, 如果把合规仅仅停留在遵守法律法规上, 那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 合规本身还包括对于职业操守、行业道德的把握, 这是和遵纪守法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的。因此, 要大力加强合规文化建设。
合规文化建设的迫切性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考虑。
第一, 企业合规是社会良好治理的重要组成。企业合规状况如何, 直接关系整个社会的治理水平。以联合国的《全球契约》为例, 里面的很多要求, 与企业合规直接相关, 包括劳工标准方面、环境保护方面、反腐败方面, 等等, 都构成对企业合规的要求。也就是说, 企业合规的意义, 不仅仅限于企业自身, 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 企业合规是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直接表现, 是经济发展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 具体内容包括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转换。而企业素质的提高, 正是提质增效的重要的保证。在这个过程当中, 合规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第三, 企业合规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当前国际经济环境正面临新的挑战, 特别是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 中国政府明确提出稳中求进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在稳中求进的过程中, 中国企业要更多地“走出去”, 特别是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契机。现在, 门已经打开, 方向已经指明, 抓住这样的契机, 有更多的企业“走出去”, 就可以促进高附加值的中国制造、中国标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促进产能合作, 实现出口升级、产业升级。在这个过程中, 要通过合规文化建设, 确立合作共赢的理念。
合规文化知识考试 篇3
【摘要】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依然是学生语言熟练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历年八级考试中,有关英美文化知识点的考题比例不在少数。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掌握情况如何?掌握情况和考试成绩的关系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做了一项问卷调查。分析了获得的数据。得出一些相关性的讨论结果。希望对文化知识点的教学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文化知识点 专八考试 问卷调查
自2005年起,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开始出现一种新题型人文知识题(General knowledge)。新题型的测试目的与要求是:
“人文知识”这部分为客观题,多项选择题形式,共10题,分数比重为10%,考试时间为10分钟。这部分试题由三大板块组成,分别所占的比例为,文学30%,语言学30%,史地文化知识40%。
根据新大纲要求,人文知识题的测试范围包括,1)主要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知识;2)英语文学知识;3)英语语言学知识。同时,新大纲对专八考生有如下要求:1)能基本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现状和文化传统等;2)能初步具备英语文学知识;3)能初步具备英语语言学知识;4)考试时间为10分钟。测试形式为多项选择题。要求考生从每道题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共10道题。测试目的为:“测试学生对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语文学与英语语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更重要的是,英美文化知识点已经不只是局限在人文知识题目当中,而是已经渗透到了其他题项,比如听力,阅读,翻译甚至是听写。已经有许多学者做过相关研究(徐姗姗,2009);带着语言与文化相关性的认识,带着文化知识点弥漫在专八考试题目当中的认识,我们认真审阅了历年专八真题,从中挑出了我们认为是考查英美文化知识点的试题,然后形成了一份英美文化专项试题。再分发给两个熟练水平段的学生,试图找出两个学习组别的差异。试图发现学生对于英美文化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找出英美文化知识点与专八成绩的相关性。
一、研究背景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对两者关系归纳很好的是美国语言学家C.Kramsch: “1.语言表达文化现实,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用词造句都是为了表达一种共同的经验。2.语言体现文化现实。一个文化社区的成员不仅仅用语言来表达共同经验,同时他们也通过语言来创造经验。3.语言象征文化现实。说话人通过使用他们的语言来区分非属于他们同意社区的人。”
钟帆(2003)认为,“离开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了解产生、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坚持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当中,坚持第二文化的习得。否则,真正掌握好外语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著名学者何兆熊认为: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方面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的要求:较高的英语语言技能,较丰富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较高的文学修养,较宽的相关知识面。其中提到的文学修养就包括英语语言、文学、英语国家文化方面的知识。
鉴于专八考試中文化、文学、语言学的知识点的较大比重,我们把本项研究中的文化知识点定义为有关英语文化、文学、语言学三个方面的知识考点。
二、调查情况
我们首先对TEM—8历年考试试卷中涉及的文化点、文学点、语言点进行提炼,然后把提炼出来的知识点按文化、文学、语言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类。最后,再次筛选试题中的文化考点,选出易于出题的知识点进行调查问卷设计。
问卷试题采用百分制共50题,其中,文化题共13题,占总卷面分的26%;文学题共18题,占总卷面分的36%;语言学题共19题,占总卷面分的38%。
我们向南京邮电大学英语专业大二、大四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120份;收回111份,其中,低年级组54份,高年级组57份),然后对大四学生进行了座谈访问。
三、数据分析
1.问卷的分析与处理
(1)对问卷进行批改,分别统计出低年级组、高年级组受调查者的成绩情况;如下:
低年级组在文化、文学、语言学三个方面考点的错误率分别是 14.53%、20.38%和22.38%;高年级组在对应的考点错误率是7.75%、11.30%和14%。其中,低年级组共错选项1518,高年级共错942,两组的共错占总比分别是27.6%和17.12%。在每组的错误选项里,文化、文学、语言学的错误比率分别是25.37%,35.58%和39.07%(低年级组),和 23.45%、33.37%和42.36%(高年级组)。
(2)将每位受调查者按照年级、得分等在SPSS软件上进行数据编辑形成‘统测成绩数据源.sav
(3)运用SPSS Statistics 20软件对‘统测成绩数据源.sav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与收集,包括比率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列联表分析、频数分析、多个独立样本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数据探索等。
2.对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分析
(1)通过问卷成绩的直观比较,
①整体上,高年级组的错误比率17.12%明显低于低年级组的错误比率27.6%;
②其中,在文化、文学、语言学三个方面:
a.低年级组错误比率最高的是语言学22.38%,其次为文学20.38%;
b.高年级年级错误比率最高也为语言学14%,其次为文学11.30%;
由此可以看出两个年级对语言学掌握情况最差、其次为文学。
c.两个年级三方面错误比率差值分别为2.99%、4.05%、3.53%;
由此可以看出,两个年级在文学方面的掌握情况相差悬殊,低年级组对文学知识的掌握绝对弱于高年级组。
(2)通过SPSS数据实验分析,
①数据探索实验结论
根据两组受试组的成绩数据的直方图,可以看到低年级组学生的成绩分布左右不均匀,与正态分布的图形差距较大;而高年级组学生的成绩分布左右比较平均,比较接近正态分布。
②比率统计析实验结
统计量计算结果,比率均值、比率中位数等都反映出大二组、大四组大;符合知识掌握程度影响成绩的规律。
③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结论
低年级与高年级的成绩有显著的差异,高年级组的成绩比较高,因为高年级组的成绩均值(33.28)高于低年级组的成绩均值(18.80)。
组统计量
年级N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
成绩高年级
低年级5733.288.3081.100
5418.805.767.785
④两变量相关分析实验结论。两组成绩的皮尔逊相关数据矩阵及相关性检验的结果,例如低年级组成绩与高年级组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37、两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说明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Correlations
大二大四
低年级Pearson Correlation
【Person相关性】1-.037
Sig.(2-tailed)
【显著性(双侧)】 .792
Sum of Squares and Cross-products
【平方与叉积的和】1762.759-94.778
Covariance【协方差】33.260-1.788
N5454
高年级Pearson Correlation-.0371
Sig.(2-tailed).792
Sum of Squares and Cross-products-94.7783865.509
Covariance-1.78869.027
N5457
⑤多个独立样本的检验实验结论
Frequencies图示中,每一个组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大于中位数,另一部分小于或等于中位数。从中可以看出,在低年级组中,这组中在中位数以上的人数明显小于在中位数以下的人数;而对于高年级组中,在中位数以上的人占了绝大多数。所以从直观来看至少可以判断,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是明显的。
Frequencies
年级
1大二3大四
成绩> Median06048
<= Median04809
卡方统计量的值为59.313,df表示的是自由度,在这里就是1,最后一行的渐进显著性水平表示我们期望的卡方统计量的值大于59.313的概率,这个概率就表示这俩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的概率,在这里这个概率值为0,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两年级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且高年级组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较好。
Test Statisticsa
成绩
N111
Median26.00
Chi-Square59.313b
df1
Asymp.Sig.0.000
a.Grouping Variable: 年级
b.0 cells (0.0%) have expected frequencies less than 5.The minimum expected cell frequency is 26.3.
3.对数据分析的结果讨论
根据以上数据结果,得出造成该种现象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年级学生还未学习文化、文学、语言学相关的知识,高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文化、文学、语言学相关的知识,但是并未完全掌握、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2)传统学习与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学习多侧重于对听说读写译等英语语言学习技能的练习和提高;教师教学时多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学习技能进行强化训练。
(3)学习者和教育者没能正确把握语言学科学习真谛、最终目标。
4.文化知识点调查对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
专八考试对于英语专业的教学反拨效应是巨大的明显的。英语教育者和学习者都应该有意识地利用专八考试中透露出的重要信息,了解到文化知识点所占的巨大比重,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文化知识点内容的输入。具体来说,对英语学习者而言,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该重视对文化、文学、语言学方面相关知识的学习,多阅读英美文化方面的相关书籍,扩展视野,增加输入,而不是等到相关课程开课以后再被动输入。对英语教学者来说,在低年级的技能训练中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灌输与训练,有意识的切入一些文化内容的介绍和讨论;到了高年级相关文化课程开课以后,重点介绍相关知识点并与技能考试挂钩,进一步強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在最后的专八考试中获得良好的表现。
参考文献:
[1]邹申.对考试效应的认识与对策—兼谈高校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大纲的修订原则与方案[J].外语界,2005,(5).
[2]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修订小组.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2004新版)[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钟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探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
[4]徐姗姗.从英语专业八级英译汉试题看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企业家天地,2009,(7).
政治文化生活考试知识 篇4
1、为什么
(1)对文化本身意义:
A.展示传播本民族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B.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C.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对经济、政治、民族、综合国力的意义
(3)对个人的意义
2、怎样做
(1)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认同本民族文化。
(3)积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点,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反对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5)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关于大众传媒
①是什么?传媒真正开始向大众传递信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被称为大众传媒。
②地位: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特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作用P87:(即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
积极作用:满足文化需求,充实精神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合规知识竞赛 篇5
试题为60道单选题。每题1分。答题时间为40分钟。
竞赛活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赛;第二阶段为复赛;第三个阶段为决赛。
(一)初赛:采取在证协网站进行网络答题方式。公布初赛答题成绩优胜者名单。
(二)复赛:初赛优胜者(单位参赛率高,且有5人以上成绩达到入围标准分数)以所属单位(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分公司,中心营业部,证券营业部)组队报名参加复赛,每队5人。
(三)决赛:复赛成绩前6队参与决赛。
奖励
(一)优秀组织奖:20个。从初赛产生。由证监局、证协、上协组成评委团评选,授予参与率高、比赛成绩好的单位。
(二)优秀竞赛奖:6个。授予决赛的6个队。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上述奖项将在2012年1月举行的颁奖晚会上颁发锦旗
参考资料为《证券法》的内容,百度可以搜索得到。
参考答案如下:
1-A 2-B 3-B 4-B 5-b 6-C
7-C 8-A 9-D 10-A 11-C 12-D
13-D 14-D 15-B 16-A 17-D 18-B
19-C 20-B 21-C 22-C 23-C 24-A
25-C 26-B 27-A 28-B 29-A 30-A
31-C 32-C 33-A 34-B 35-A 36-B
37-D 38-C 39-B 40-A 41-C 42-B
43-D 44-B 45-A 46-B 47-A 48-A
49-A 50-C 51-C 52-C 53-A 54-b
55-C 56-A 57-C 58-D 59-B 60-C
合规知识竞赛主持词 篇6
今天的比赛即将开始,请大家保持会场安静,将手机关闭或调至静音状态,不要随意走动,男:为扎实推进“合规建设提升年”活动的有序开展,着力打造农信社合规品牌,经市谢谢配合。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男:为持续巩固、深化、提升合规执行效果,打造农信社合规品牌,以更强的声势、更持久的力度、更有效的形式、标本兼治的措施继续深入开展合规建设,省联社提出了2012年为“合规建设提升年”。
女:在省联社、市办的倡
导下,在各联社以合规促发展,以合规创品牌的大潮中,开封
市农村信用社全体干部职工倡
导“合规从我做起,合规从当
下做起”的理念,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构建合规农信作出不懈努力。
办党组研究在全市范围内举行2012年“合规建设提升年”知识竞赛活动。
女:经过开封市办的积极筹措,各联社层层选拔,今天共产生六支代表队参加决赛。
男:本次比赛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干部职工的热情参与,首相请允许我介绍今天到会的领导,他们是:
开封市办副主任:李建兵 开封市通许县联社主任:黄
美丽 以及市办各部门负责人,各
联社主管领导,欢迎各位领导的光临!
女:为确保本次竞赛活动的公平公正,我们还设立有仲裁席和监督席,对本次大赛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公正,同样的掌声欢迎你们。
男:接下来介绍一下今天的参赛代表队,为体现公平、公正,各代表队的台号和座次都是在比赛前现场抽取的。
女:1号台**信用社代表队,男:欢迎你们
2号台**信用社代表队,欢迎你们
3号台**信用社代表队,欢迎你们
男:女: 4号台**信用社代表队,欢迎你们
5号台**信用社代表队,欢迎你们
6号台**信用社代表队,欢迎你们
女:同样的掌声送给各联社啦啦对的朋友们。接下来有请市办副主任李建兵为本次竞赛致辞
男:开封市农村信用社“合规建设提升年”活动知识竞赛正式开始,首先宣读比赛规则:(女读)接下来有请监督员当场开启今天的试题。
女:下面进行第一轮比赛。首先是个人必答题。答题时间为30秒。各代表队1号选手答题,答对1题加10分,答错不扣分。答题完毕请示意。
男:1号台1号选手请注意听题 ………….女:5号台1号选手请注意听题 …………
男:第一轮个人必答题到此结束,下面进行集体必答题。集体必答题由各参赛队推选一名选手答题,在选手答题时,其他选手可以补充和提示。答题时间为60秒。答对1题加10分,答错不扣分。选手答题完毕请示意
女:1号台选手请注意听题 …………
男:5号台选手请注意听题 …………
男:下面进行抢答题环节。
抢答题由抢到题目的参赛队推选一名选手答题,在选手答题时,其他选手可以补充和提示,各参赛队要在主持人读完题目,电子抢答器说“开始”后,方可抢答,答对1题加相应分值,抢答失误和答题错误扣减相应分值。抢答失误的题目将作废,直接进行下一试题。选手答题完毕示意
女:本轮抢答题分值为10分,共计5题,每题答题时间30秒。下面请各参赛队试抢答器。
…………
第1题,……请做好准备
男:第一阶段的比赛到此结束,让我们来看一下场上的得
分情况:(报分)
女:下面进行第二阶段的比
赛。
男:首先是个人必答题 1号台1号选手请注意听题 ………….女:5号台1号选手请注意听题 …………
女:下面进行集体必答题
1号台选手请注意听题 …………
男:5号台选手请注意听题 …………
男:下面进行抢答题。本轮抢答题分值为20分,共计5题,每题答题时间60秒。
第1题,做好准备…………
女:第二阶段比赛到此结束,让我们来看一下场上的得分情况:(报分)
男:下面进行第三阶段的比赛。
女:首先是个人必答题 1号台1号选手请注意听
题
………….男:5号台1号选手请注意听题 …………
男:下面进行集体必答题
1号台选手请注意听题 …………
女:5号台选手请注意听题 …………
女:下面进行抢答题,本轮抢答题分值为30分,共计5
题,每题答题时间90秒。第1题,请做好准备 …………
男:本次“合规建设提升年”活动知识竞赛答题环节到此结束,让我们看一下场上目前的得分情况:(报分)
女:接下来有请本次竞赛的监督员对竞赛结果进行公证。
男:有请获得团体第三名的***代表队上台领奖 女:有请上台颁奖 男:本次知识竞赛的排名结果已经最终产生,让我们来宣布本次比赛的获奖队伍。
女:获得组织奖的代表队是 1 2 3
男:获得团体第三名的代表队,是***,恭喜你们
女:获得团体第二名的参赛队,是***,恭喜你们
男:获得团体第一名的参赛队,是***,恭喜你们
下面进行颁奖仪式,有请
领导上台颁奖:
有请获得组织奖的联社带队领导上台领奖
女:有请团体第二名的***代表队上台领奖
男:有请上台颁奖
男:有请团体第一名的***代表队上台领奖
女:有请上台颁奖 请各参赛队领导合影留念
男: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开封市农村信用社合规知识竞赛到此结束
如何构建农村信用社合规文化 篇7
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是银行经营的基本原则。安全性是银行经营的基础,排在银行经营的首位。保障农村信用社经营安全性,最重要的是构建合规文化。文化(culture)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我认为,文化就是一种习惯和自觉。稳健经营、稳步发展,创建一流金融机构是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提出的农村信用社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构建农村信用社合规文化至关重要。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要求,农村信用社将逐步改造为农村商业银行,进入完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阶段,伴随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银行业的刚性兑付逐步消失,农村信用社将离开国家信用托底,进入完全市场竞争阶段。竞争力强的农村信用社和农商银行,职工、股东、政府实现利益最大化,职工得实惠、股东得利益、政府得税收;反之,经营不善、竞争力弱的农村信用社和农商银行将可能被重组兼并或市场退出,职工面临下岗、股东利益受损、政府税收降低。构建农村信用社合规文化就是让合规意识和合规行为成为每名干部职工的行为习惯和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构建和完善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体系,打造优秀的合规文化,并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吸收外来文化,积极而不僵化。
当前,国家经济进入下行期,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经营环境更加严峻,农村金融竞争更加激烈,在信贷管理、安全保卫、经营核算、信息科技等工作中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十分必要。农村信用社要切实做好转型发展,从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注重发展速度向注重发展质量转变;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转型发展的基础在于稳健经营、稳步发展,在于构建合规文化。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需要合规;提高经营效益需要合规;防控各类案件事故需要合规。可以说,合规贯穿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的方方面面。离开了合规,再好的发展成果在顷刻之间可能化为乌有。一笔大额不良贷款的出现可能葬送几年的发展成果;一个案件的发生,可能影响几年的发展;而大额不良贷款、大面积不良贷款的出现,往往反映一个单位信贷合规文化没有建立起来,信贷管理粗放、不合规行为较多。十案九违章,一个案件的发生,也往往透漏出单位管理粗放,干部职工不合规的影子。
二、构建农村信用社合规文化的对策
1、完善修订制度办法。各级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各类制度办法,并根据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订、补充、完善制度办法,使每个环节都有规可依、规章切合实际。既有工作效率,又能发挥防控风险的作用。各县级联社要结合上级制定的各类规章制度,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完善实施细则,提高制度办法的适应性和实用性,使制度办法在防控风险方面真正发挥作用,不能花拳绣腿、不实用。要对信贷管理、信息科技、会计核算、安全保卫等重点工作的制度办法定期进行梳理,对流程不科学、不实用的内容,及时修订和调整,防止制度僵化,提高制度办法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执行性。
2、确保制度执行。要多措并举,保障各类制度办法得到有效落实。要建立检查、整改、责任追究、培训、再检查的闭环式管理模式,防止屡查屡犯现象的发生。组织制度落实检查前,要制定详细的检查方案,抽调有专长的检查人员,提高检查质量,防止检查走过场;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指导被查单位和责任人及时整改,能现场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整改的要区分情况确定责任人;检查结束后,要认真分析问题成因,区别情况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要根据检查出的问题,组织相关业务培训,防范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的,要及时向上级反应,修订完善制度。人为因素导致违规的,要从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不仅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要追究管理责任人的责任。对屡查屡犯的相关责任人,要根据查出的累计次数,提高处罚追究标准。对上级检查出的问题,各单位要举一反三、加强教育、认真整改,坚决杜绝说情、减轻处罚的现象。各级管理部门要树立处罚责任人不是得罪人、是治病救人的意识,增强检查人员的责任感,切实提高检查质量。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通过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提高制度的执行效果。
3、做好教育培训。要强化合规教育培训,对新入社青年员工,要强化合规意识教育,使每名员工认识到坚持制度、执行制度的重要意义。合规是农村信用社赖以生存的基础,规章制度就是农村信用社的高压线,任何人不能逾越;执行制度光荣,违规可耻。各级管理部门要定期举办各类合规培训,通过开展合规演讲比赛、召开座谈会、选拔合规标兵、建立合规流动红旗制等多种形式,丰富合规教育的内容。要使合规意识融化到每名员工的血液,化为行动的自觉。要常讲典型案例,某银行因票据案件,声誉受到严重影响,银行主要高管均被撤职,银行的发展也受到很大影响;某银行出现重大违规案件,多年的信誉毁于一旦;银行是经营风险的,出了风险和案件,银行就失去了竞争力。每条制度的补充和完善都是靠血的代价换来的,农村信用社规章制度是多年经营管理经验的积累,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每名员工都要对制度怀敬畏之心,做遵守制度的带头人和标兵。
【合规文化知识考试】推荐阅读:
合规文化考试题05-16
金融服务合规文化合规操作演讲07-18
塑合规文化,做合规员工 崔坝社殷艺铭06-07
合规文化建设征文07-22
总行合规文化宣讲稿10-18
银行合规文化建设方案05-26
学内控制度 创合规文化07-01
信贷合规文化心得体会07-29
合规案防知识考试题库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