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相关内容

2024-06-07

实验相关内容(通用10篇)

实验相关内容 篇1

实验室等级标准及其组织机构相关内容

为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科研实验室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提高中医药科学实验的质量和水平,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实施《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分级登记管理办法(试行)》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进展情况而制定,该分级标准涉及:实验室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一级实验室、二级实验室、三级实验室等方面内容。一、一级实验室的组织机构与环境

1.实验室负责人具备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实验室工作人员掌握有关标准操作规程。

2.实验室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二、一级实验室的专业技术水平与仪器设备 1.建立了基本的实验技术。

2.目前承担一般科研项目基本实验工作,近3年来,有完成的经济效益显著的自选课题。三、一级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1.单位对实验室有建设规划或工作计划。

2.制定并有效实施机构设置及各级人员职责、环境保护及安全管理及各级岗位人员的培训考核等管理制度。

3.建立并严格遵照执行主要技术方法及主要实验项目单元等的标准操作规程(SOP)。4.有实验室年度工作总结和重大事件记录。一、二级实验室的组织机构与环境

1.实验室负责人具备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有三年以上同类实验室工作经历,实验室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有关标准操作规程。

2.实验室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能满足不同实验室对环境条件要求,如恒温、恒湿及相应净化设施。二、二级实验室的专业技术水平与仪器设备

1.建立了稳定、规范、有特色的实验技术,具有一定的先进水平(技术平台),初步确立了实验室技术研究方向,主要关键性技术工作在本室完成。2.目前承担以本实验室主要技术为基础的省(部)级项目课题,近3年来有完成的厅局级课题或有显著经济效益的自选课题。

3.近3年来以本实验室主要技术为基础的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成果,每年有在国内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以本实验室主要技术为基础的学术论文。

4.与国内相关实验室建立技术合作与交流,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并作大会发言交流,国内曾引用本室研究成果或论文。

5.在本科生或研究生论文的技术工作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6.本室核心骨干技术所需仪器设备可保障稳定技术研究方向工作的顺利开展,体现技术水平的骨干仪器应具有先进性。三、二级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1.单位对实验室有建设规划或工作计划,实验室有近期和远期计划。

2.制定并有效实施机构设置及各级人员职责、环境保护及安全管理、科研项目管理以及标准操作规程(SOP)制订和管理等制度。

3.建立并严格遵照执行主要技术方法及主要实验项目单元等标准操作规程(SOP)。一、三级实验室的组织机构与环境

1.实验室负责人具备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有五年以上同类实验室工作经历。实验室工作人员结构合理,有较好的技术梯队。

2.设立质量保证体系(QAU),QAU能独立开展质量保证工作,配备与规模相适应的负责人及督查员,符合质量保证要求。

3.实验室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能满足不同功能实验室对环境条件要求,如恒温、恒湿及相应净化设施。二、三级实验室的专业技术水平与仪器设备

1.建立了稳定、规范、有特色的实验技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技术平台)及稳定的技术研究方向,主要关键性技术工作在本室完成。

2.目前承担以本实验室主要技术为基础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省(部)级项目课题,形成较为稳定的重点研究方向,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体现中医药特色和规律。

3.近3年有以本实验室主要技术为基础的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成果,发表被SCI等著名检索系统收录以本实验室主要技术为基础的学术论文或发明专利。

4.向国内开放,每年有多项实验(或人次)在实验室进行,与国内外相关实验室建立技术合作与交流。

5.本室核心骨干技术所需仪器设备可保障稳定技术研究方向及开放工作顺利开展,体现技术水平的骨干仪器具有先进性,可达到智能化数据处理和质量监测,满足现代定量分析的要求。三、三级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1.单位对实验室有建设规划或工作计划,实验室建设有保障措施和依托单位的投入。2.制定并有效实施开放制度、标准操作规程(SOP)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及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科研项目管理等制度。

3.制定并有效实施质保督查员职责、定期评估和监督、科研项目实验的质量保证以及质量工作汇报和举报等质量管理制度。

4.建立并严格遵照执行主要技术方法及主要实验项目单元等标准操作规程(SOP)。

安徽人和环境提供

实验相关内容 篇2

一、设计可观性探究实验, 提高学生化学复习课堂的专注程度

浙教版科学教材淡化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 设置了“活动”“实验”和“探究”三个栏目。有的知识点教材没有安排探究实验内容, 但在考试时相关内容却经常出现。所以笔者以为, 针对这样的内容不妨也设计相应的探究实验。

如浙教版科学教材没有专门提及“难溶性碱的性质”问题, 似乎这一知识显得不太重要。但是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试卷却几乎每年都涉及这一问题的考查。很多教师在讲到这方面的内容时, 通常以理论分析或直接讲授结论为主, 学生只能进行机械记忆, 缺少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笔者在进行“探索碱的性质”这一内容的复习教学时, 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探究“难溶性碱的性质”:每组分别取4支洁净试管, 加入适量水和少量Mg (OH) 2固体, 然后分别加入适量酚酞试液, 通入适量CO2、盐酸、CuSO4溶液。这样, 学生通过具体而明显的实验现象, 不仅有了直观感受, 而且会兴致勃勃地探讨其中的原因。

二、设计创新性探究实验, 激发学生质疑与继续探究的欲望

在化学教学中, 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促使学生积极投身创造性活动之中, 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学生对教材提出合理质疑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突破教材的描述, 并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 体验创新思维的过程。[1]

在教材 (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复习教学中, 由于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学生对实验结论不能信服。对此, 笔者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 (如图1所示) : (1) 取一洁净的大试管, 用一适宜的单孔橡皮塞塞紧后, 把余下的试管容积分成五等份, 并作上标记, 在试管里加入适量白磷, 然后用连接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2) 把试管放入盛有800 mL左右热水的烧杯中, 观察现象; (3) 白磷火焰熄灭后, 将试管充分冷却, 打开止水夹 (注:右边烧杯中盛放红墨水是为了使现象更明显) , 观察试管内的水位变化, 得出结论。然后, 笔者让学生讨论:改进后的实验有何优点?在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质疑中探索、在意外中创新。

三、设计拓展性探究实验, 激发学生开拓视野与探索新知的期望

所谓拓展性实验, 就是以课本知识为依据, 突破课本中基础实验的束缚, 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安全性、探索性、创造性等特点的实验。拓展性实验是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的重要载体。

在进行教材 (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内容的复习教学时, 配套作业本上有这样一道题目:

在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逐渐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请描述整个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对此, 笔者在进行了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反思与评价等教学后, “趁热打铁”抛出两道同类问题让学生分析。

【第一题】现把氢氧化钠溶液逐渐加入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 请描述整个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第二题】现把一根铁丝插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 那么铁丝是和它们同时反应还是先和硝酸银或硝酸铜溶液反应?

【第二题再拓展】若把少量细铁屑放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 试写出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成分有哪些。 (提示:可分情况讨论)

拓展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基础性学力的同时, 更注重学生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培养, 这需要教师综观全局, 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 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 从而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

四、设计趣味性探究实验,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 它能推动人去寻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 开阔眼界, 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 增强化学课堂探究实验的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材 (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物质的变化》“硫酸铜溶液使鸡蛋清变性实验”的教学中, 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如下探究。 (1) 提出趣味问题:氯化钠、硝酸钡、硫酸钡、氯化银、氯化铁、碳酸钾、硫酸镁等也能使鸡蛋清变性吗? (2) 学生经过讨论作出大胆猜想与假设: (1) 在水中可溶的可以, 难溶的不可以; (2) 都可以; (3) 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可溶性盐可以, 其他不可以。 (3) 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设计出各种实验方案, 经讨论后, 认为可以分别取少量药品, 各放入适量水中, 再分别加入少量的鸡蛋清。 (4) 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完成实验, 给出合理的解释与结论:通过实验, 学生得出第三种猜想成立, 即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可溶性盐可以使鸡蛋清 (蛋白质) 变性。 (5) 反思与评价, 交流与分享:学生以各种方式将自己的收获、体会、感想以小论文、实验报告、演示文稿等方式表达出来。

五、设计综合性探究实验, 提高学生的多学科综合分析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知识性强的中心学科, 它与语文、数学、物理、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诸学科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新的科学教材在构建体系结构时, 也采用了各学科融合的方式。在化学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就必然要注重化学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和渗透。例如, 化学中的喷泉实验、反应热、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原理与物理学中的压强、分子运动理论、气体性质、热力学、电力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定律和反应速率等可以说“理化是一家”。21世纪是生化的世纪, 生物科学和化学科学之间更是形影不离。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建立化学知识点与其他学科知识点的联系,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笔者在教学中利用氢氧化钡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 引导学生设计了一个“测定学校不同地点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实验方案。在实验方案的实施过程中, 学生运用了生物课上学习过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知识。

总之, 多元化课堂探究实验增强了化学实验的探究性和趣味性, 协调了各教学要素之间的联系, 引领学生在连贯的化学实验中, 有效建构知识的意义, 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成效最优化”[2],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激活和促进了初中化学复习教学。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编制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9.

融合相关内容 提高解题能力 篇3

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很重要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单纯按定理内容讲解,学生就不能很好的理解和使用这个定理,会把这个定理局限在等腰三角形中,使用面较窄。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其他定理,把这个定理深化为:①等腰三角形②顶角平分线③底边上的中线④底边上的高,四个因素中只要具备两个,就可以推出另外两个。同时强调在解题中,如果题目具备了四个因素中的两个就一定要想到这个定理,想到能得到另两个结论。

下面说明这样理解融合的相关知识:

如图,若具备①②,即:AB=AC,∠BAD=∠CAD,则由△ABD≌△ACD可得③④。(三线合一)

若具备①③,即:AB=AC,BD=CD,则由△ABD≌△ACD,得到②④。(用到了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定理)

若具备①④,即:AB=AC,AD⊥BC,则由△ABD≌△ACD,得到②③。(用到了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

若具备②③,即:∠BAD=∠CAD,BD=CD,则延长AD到E,使AD=DE,由△ACD≌△EBD,得到①④。(有了线段中点,往往采用线段倍长法作辅助线)

若具备②④,即∠BAD=∠CAD,AD⊥BC,也可由△ABD≌△ACD,得到①③。(用到了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定理)

若具备③④,即AD⊥BC,BD=CD,则此时与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相符。

结论是成立的,关键是运用。这样理解实际上是把很多定理串联起来,对解题很有帮助。下面举例说明。

例1 如图1:△ABC中 ,AD是∠A的平分线,AD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E,交BC于F,

求证:DF2=CF•BF

分析:已知条件中有EF是AD的垂直平分线,即EF⊥AD,AE=DE,具备两个因素.因此考虑连接AF,则可以得到AF=DF,转化为证AF2=CF•BF,从而证明△ABF~△CAF即可。

证明:连接AF,∵EF是AD的垂直平分线,∴AF=DF,∠FDA=∠FAD=∠B+∠BAD,∵∠BAD=∠CAD,∴∠B=∠CAF,∵∠CAF=∠AFB,∴△ABF~△CAF,∴AF2=CF•BF,∴DF2=CF•BF

例2 如图2,已知;△ABC中,∠B=3∠C,AD是∠BAC的平分线,BE⊥AD,E为垂足。

求证:BE=12(AC—AB)

分析:图形看上去有些残缺,但考虑到∠BAD=∠CAD,AE⊥BE,即具备了两个因素,若延长BE,交AC于F,则可得到BE=EF,AB=AF,这样一来,问题就变成了证明BF=AC-AB=FC,这就容易证明了.

图2

证明;延长BE交AC于F,∵AD是∠BAC的平分线,BE⊥AD,∴AB=AF,BE=EF,∠ABF=∠AFB,∵∠ABC=3∠C,∠ABF=∠AFB=∠FBC+∠C,∴∠FBC=∠C,∴FB=FC,∴BE=12BF=12CF=12(AC-AB)

曾经有一位很动脑筋的学生问,这个图形很简单,又有些不全,而结论又复杂,怎样想到这样作辅助线?我就告诉了他知识融合的重要性。

例3 已知: 如图3,△ABC中,AF为∠BAC的平分线,D为BC中点,BF⊥AF,CE⊥AF,E、F为垂足。

求证:△DEF为等腰三角形。

分析:从已知条件看,∠BAF=∠CAF,BF⊥AF,具备两个因素,可以延长BF、AC,交于H,则BF=HF,AB=AH,可得DF=12CH。由∠BAF=∠CAF,CE⊥AF,具备两个因素,可延长CE交AB于G,则EG=EC,AG=AC,可得DE=BG,易知BG=CH,故DE=12DF,△DEF为等腰三角形。

证明:延长CE交AB于G,延長BF交AC的延长线于H。

∵AF是∠BAC的平分线,CE⊥AF,BF⊥AF,∴GE=CE,AG=AC,BF=HF,AB=AH,由D是BC的中点,可得DE=12BG,DF=12CH,AB-AG=AH-AC,即BG=CH,∴DE=DF,∴△DEF为等腰三角形。

此题通过作辅助线把图形补全后,得到等腰三角形,根据已知条件,完全符合“三线合一”,不这样作辅助线,就会无从下手。

例4如图4,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点,DE、DF分别是∠ADB和∠ADC的角平分线,交AB、AC于E、F,求证:EF<BE+CF

分析:这是一个两线段之和大于第三线段类型问题,很自然联想到在同一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问题归结到如何借助于等量代换将三条线段集中到某一三角形中,“线段倍长”值得一试,将FD延长到M,使FM=2FD。

证明:延长FD到M,使DM=DF,连BM、EM,则△BDM≌△CDF,∴BM=CF.

在△MDE和△FDE中,DE、DF分别为∠BDA、∠CDA的平分线,知∠EDF=90°,∴∠MDE=∠FDE=90°,而ED=ED,DM=DF,∴△MDE≌△FDE,∴EM=EF,在△EBM中 ,BE+BM=BE+CF>EM,∴BE+CF>EF.

融合相关知识,可以把知识串联起来,为作辅助线指明方向,找到解题的途径,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此可知,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应注重对证明本身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从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发展自己的思维,提高解题的能力。

语文周报相关内容 篇4

《语文周报》是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行知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河北师范大学)主办,河北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辅导类报纸,创办于1989年,是全国第一份权威与实用并重的语文类报纸,享有“中国语文第一报”的美誉;《语文周报》面向全国公开发行,读者对象主要为在校中小学生和语文教育工作者;《语文周报》自创刊以来,以实用、灵活、有效的特色和优势成为全国“语文界”深具影响力、发行量名列同类报刊前茅、深受读者喜爱的大报。

二.报刊职能

《语文周报》每期读者达500多万,曾荣获中国语文报刊协会首届“优秀编校”奖和“优秀栏目”奖,国家教育部教育教学类报刊审读中心对本报多次给予很高的评价。《语文周报》每周分别出版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初一、初二、中考、高一、高二、高考各一张,均为套红、套绿、套蓝胶印。同时,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和考生需求,还推出了“中考加强版”“高考加强版”“招生专版”等系列品牌专刊!

《语文周报》发行管理中心保定工作站将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朋友提供更周到的服务。

三.特色产品

语文周报十几年的发展,以行成了分版本,分年级的特色产品群,现有产品如下:

初中版

七年级

人教课标版 报纸(52期)+复习专号(合刊)

苏教课标版 报纸(52期)+复习专号(合刊)

语文课标版 报纸(52期)+复习专号(合刊)

河北课标版 报纸(52期)+复习专号(合刊)

北师大课标版 报纸(52期)

广东专版 报纸(52期)

海南专版 报纸(52期)

广东佛山专版 报纸(52期)

初中读写版 报纸(52期)

八年级

人教课标版 报纸(52期)+复习专号(合刊)

苏教课标版 报纸(52期)+复习专号(合刊)

语文课标版 报纸(52期)+复习专号(合刊)

河北课标版 报纸(52期)+复习专号(合刊)

北师大课标版 报纸(52期)

广东专版 报纸(52期)

海南专版 报纸(52期)

广东佛山专版 报纸(52期)

中考版

中考综合版 报纸(52期)

人教课标版 报纸(52期)

苏教课标版 报纸(52期)

语文课标版 报纸(52期)

河北课标版 报纸(52期)

北师大课标版 报纸(52期)

人教河北适用 报纸(52期)

北京专版 报纸(52期)

广东专版 报纸(52期)

海南专版 报纸(52期)

广东佛山专版 报纸(52期)

中考加强版 积累与运用专号(合刊)

作文指导专号(合刊)

阅读指导专号(合刊)

模拟试题专号(合刊)

中考重庆专号 合刊

高中版

高一年级

读写版 报纸(52期)

人教课标版 报纸(52期)

海南专版 报纸(52期)

读写专号 合刊

各种模块

高二年级

读写版 报纸(52期)

人教课标版 报纸(52期)

读写专号 合刊

各种模块

高考版

人教必修版 报纸(52期、4开8版)

新课标版 报纸(52期、4开8版)

广东专版 报纸(52期、4开8版)

山东专版 报纸(52期、4开8版)

江苏专版 报纸(52期、4开8版)

湖南专版 报纸(52期、4开4版)

读写专版 报纸(52期、4开4版)

高考语文备考专刊 合刊

《语文周报·高一(同步精练)》

《人教必修一同步精练》

《课标人教版必修一、二同步精练》

《课标苏教版必修一、二同步精练》

《课标粤教版必修一、二同步精练》

《课标鲁人版必修一、二同步精练》

《课标语文版必修一、二同步精练》

语文周报高二部分选修

人教必修版:第三册,第四册

课标苏教版:必修五,唐诗宋词选读 ,语言规范与创新,《史记》选读,现代散文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课标粤教版:必修五,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唐宋散文选读,传记选读,短篇小说选读,中国现代散文选读,《论语》选读

课标人教版:必修五,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言文字应用,先秦诸子百家,外国小说欣赏,中国古代小说,中国小说欣赏

课标鲁人版:必修五,唐诗宋词选读,《史记》选读,语言的运用,唐宋八大家散文,中国古代小说选读

学习节相关内容总结 篇5

一、以“学习节”为契机,优化校园品牌建设

4月17日上午,全国首所“孔子文化主题校园”授牌仪式在天桥区政府会议厅举行,这样标志着我区教育系统又一优质教育品牌出炉。授牌仪式中,济南第十三中学与济南大学、马来西亚尊孔独立中学、台湾忠信学校、南昌向塘二中四所学校签约“友好学校”,并进行了由济南第十三中学多个学科组教师参与编写的《孔子文化进校园》中学生读本的首发仪式。此项活动带动了各学校开展学习节活动的热潮,是教育系统学习节活动的良好开端。

在五一广场举办的天桥区全民学习节展示活动中,前来参加活动的广大市民通过观看展板,翻阅宣传册、读本、诗刊等,对我区学校十三中“孔子文化进校园”、汇文实验学校的“诗意校园”、新苑小学的“生命教育”、博文中小学“博文书法”、济南56中“依法治校”等学校的特色品牌

教育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弘扬特色文化,建设学习型校园”的主题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区教育系统的风采,各学校也通过学习节的展示活动使得品牌建设工作有了更大提升。

二、以“学习节”为依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结合区学习节的重要思想,同时为迎接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4月22日下午及4月23日下午,由天桥区读书工程办公室和区教研室主办的教育系统“走进苏霍姆林斯基”青年教师读书漫谈活动与骨干教师“习惯成长、共享经验”主题论坛活动分别成功举行。在读书漫谈活动中,各读书交流团队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以自己的工作实际,探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读书、研究、实践的教育旅程,感悟他丰富的理论成果与教育智慧,畅谈自己的读书感悟和收获。在主题论坛上,各读书交流团队联系近期读书工程和自己在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以“习惯成长、共享经验”为主题,交流了在自身专业成长和改进教学中取得的实践经验。活动体现了天桥区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日益提高,更为年轻教师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在学习节期间,各学校还自主开展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相关活动。如济南56中学邀请了中国教育学会数学、物理、语文三个相关科目的专家到校听课、评课、执教示范课,并进行专题讲座;济南汇文实验学校和济南市作家协会

联手举办了汇文实验学校学区“多彩的校园”征文展示活动,促进教职工的读书写作热情。而蓝翔路小学、二十九中、天桥实验小学等学校还分别举行了硬笔书法、普通话、粉笔字等比赛活动,通过各项评比活动,激励教职员工积极进取,不断挑战自我,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二、以“学习节”为导向,激发学生读书热情

世界读书日期间,各学校结合天桥区“学习节”活动,分别以“读书美化心灵,读书成就未来”、“让终身学习、毕生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和风尚”、“营造书香校园,共建和谐人生”等等作为 “校园读书日”主题开展了大量活动。

其中,博文小学以国旗下讲话的形式发出了读书倡议;师范路小学举行了书签创意设计比赛;锦苑学校标山部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快乐淘宝”的换书活动;天成路小学召开了“阅读与生命同行”读书成长共同体研讨会;桑梓店镇刘庙小学举行了“希望工程小桔灯爱心读书行动;新苑小学开展了“读书我最棒” 校园读书小博士评选活动;天桥实验幼儿园、教工幼儿园也分别开展了书签创意设计、大带小绘本阅读、自制图书、“无字故事会”等活动……另外,结合区教育系统的“读书工程”,部分学校还评选教师了“读书之星”、学生“读书之星”和家庭“读书之星”、定期举办了“好家庭”读书沙龙等活动。各学校、幼儿园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为孩子们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督促师生互动,提高了孩子们的读书兴趣,为学生在科学文化方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各学校还根据实际需要及有利条件,纷纷结合“学习节”举办了家庭教育讲座、青春期系列教育讲座等教育培训活动,切实加强家校沟通的同时,也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共同铺路护航。

终身学习,创造性学习,已经成了新的学习风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型社会,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更是教育系统的责任,我们会不遗余力地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共同为打造“学习型天桥”贡献力量。同时我们也相信,活动也将激励我区教育系统借全民学习节之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积极建设学习型校园,推动我区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

学会预习的相关内容 篇6

这就意味着在你认真投入学习之前,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了解新知识的大致内容及结构,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当然,你要注意轻重详略,在不太重要的地方你可以花少点时间,在重要的地方,你可以稍微放慢学习进程。

预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对课本内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难也不必钻深,只需顺手用笔作出不同符号的标记。把没有读懂的问题记下来,作为听课的重点。但对牵涉到已学过的知识以及估计老师讲不到的小问题,自己一定要搞懂,以消灭“拦路虎”。

2)若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等到尝到甜头,取得经验,再提高自己的预习水平。

3)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切不可每天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

4)学习差的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听不懂,课后还需花大量的时间去补缺和做作业,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挤不出一点时间去预习。其实,这种学生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不预习上。学习由预习、上课、整理复习、作业四个环节组成。缺了预习这个环节就会影响下面环节的顺利运转。这些学生必须做好在短期内要多吃点苦的思想准备。在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后,要安排一点时间预习。这样做虽然费了时间,但上课能听得懂,减少了因上课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减少花在课后整理、消化、作业上的时间。时间一长,运转正常了,学习的被动局面也就会改变,就再也不需加班加点了。

预习的好处

1)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绊脚石”。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

2)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做到心中有数。

3)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这样,疑惑易解,听起来轻松、有味,思起来顺利主动,学习效果好。

4)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水平。由于课前预习过,讲的内容和板书,心中非常清楚。上课时可以不记或少记书上有的,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从而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

掌握课堂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课堂学习是学习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要坚持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手到:就是以简单扼要的方法记下听课的要点,思维方法,以备复习、消化、再思考,但要以听课为主,记录为辅;

耳到: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解答,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特别要注意听自己预习未看懂的问题;

口到:主动与老师、同学们进行合作、探究,敢于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人云亦云;

眼到:就是一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所表达的意思,看老师的演示实验、板书内容,二看老师要求看的课本内容,把书上知识与老师课堂讲的知识联系起来;

心到:就是课堂上要认真思考,注意理解课堂的新知识,课堂上的思考要主动积极.关键是理解并能融汇贯通,灵活使用.对于老师讲的新概念,应抓住关键字眼,变换角度去理解.

掌握练习方法,提高解答数学题的能力

数学的解答能力,主要通过实际的练习来提高.数学练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到数学练习的重要性.实际练习不仅可以提高解答速度,掌握解答技能技巧,而且,许多的新问题常在练习中出现.

2.要有自信心与意志力.数学练习常有繁杂的计算,深奥的证明,自己应有充足的信心,顽强的意志,耐心细致的习惯.

3.要养成先思考,后解答,再检查的良好习惯,遇到一个题,不能盲目地进行练习,无效计算,应先深入领会题意,认真思考,抓住关键,再作解答.解答后,还应进行检查.

新旧存货准则相关内容的比较分析 篇7

存货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一种重要资产,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 如直接购入, 投资者投入, 通过债务重组或非货币性交易取得, 但应当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按存货管理的资产都适用新准则。例如, 对于消耗性生物资产和通过建造合同归集的存货成本, 应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确定;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企业合并取得的存货成本, 应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确定。

二、新旧存货准则的比较分析

(一) 总体评价

1. 结构层次更为简洁和明晰

将原来本属于计量范畴的内容 (包括:初始计量、采购成本、加工成本等) 单列并入"计量"一章进行阐述, 相对于旧准则, 新准则各部分间关系更为明晰紧凑, 且在其中强调依据基本准则制定存货准则, 突出了基本准则的核心地位。

2. 内容体现出与国际会计准则的高度趋同

这包括修正了存货的定义、不再将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成本计算单列、改革了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等。

3. 语言使用上更加精练、规范, 剔除了不必要的赘语

这包括存货的定义中“正常生产”改为使用“日常生产”、不再使用“会计核算”, 改称为“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对存货内容不再使用列举法, 概以“存货”、将“费用”称为“损益”等。

(二) 具体比较

1. 框架比较

旧准则包括引言、定义、确认、初始计量、披露、附则等13项。新准则只包括总则、确认、计量、和披露四章。较之于旧的会计准则, 层次更为简洁明了。主要变化在于将关于存货成本计量的内容 (包括:初始计量、采购成本、加工成本等) 统一归入并入“计量”一章进行阐述, 这一结构上的调整, 使新准则整体框架更为紧凑明了。

2. 关于准则适用范围

旧准则排除了四项不适用存货准则的内容: (1) 因建造合同而形成的在建工程; (2) 农业企业收获的农产品和采掘企业开采的矿产品; (3) 牲畜等与农业活动有关的生物资产; (4) 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存货的初始计量。新准则只排除了消耗性生物资产和在建工程两项内容, 新准则适用范围更广。《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明确表示收获的农产品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新存货准则规范的存货范围更为广泛。

3. 主要变化内容

基本上新准则只对旧准则进行内容和结构上的调整和梳理, 在确认、计量和披露方面一些主要大的变化有:

(1) 新准则对存货成本的初始计量

新存货准则中取消了对商品流通企业存货采购成本内容的规定与说明。购入存货的成本是采购成本, 通常包括购买价款, 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采购成本的费用。在工业企业会计存货的核算中这一部分始终作为存货的成本在进行核算, 没有太大的影响,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商品流通企业存货核算中往往将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包储费、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计入当期损益 (营业费用) , 而且旧准则是认可这一会计处理的。新准则取消这一规定, 意味着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成本构成不能再搞特殊化, 并且一些企业跨行业经营, 自身具有庞大的物流、销售网络和业务, 已经难从业务来区分流通企业和制造业的差别。

(2) 新存货准则中增加了对借款费用计入存货成本的具体规定, 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 使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到了存货中 (而不再只限于使用专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 。因此, 使得一些需要通过取得专门借款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将导致使存货处于长时间生产周期中的企业损益表中当期的财务费用减少, 利润增加;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资产额和权益额也相应增加。从而使那些专门为出售而生产大型机器设备、船舶等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所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

由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 这使得部分需要通过取得专门借款, 以保证使存货经过相当长实践的生产活动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它将导致仍使存货处于长时间生产周期中的企业损益表中当期的财务费用减少, 利润增加;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资产额和权益额也相应增加。新准则在此处改动更加客观、有效地反映存货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并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证。

(3) 新存货准则规定, 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 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 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即应当按照公允价值来确定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 而公允价值的确定是本次新修定会计准则的一个亮点, 而旧存货准则规定, 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成本, 应当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确定。所以旧存货准则对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 人为可操纵性很大, 容易造成存货资产的不实, 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除了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以外, 新准则还针对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情况做出了例外性规定, 这时应按公允价值确定存货的成本, 符合新修订的《公司法》关于“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做价, 核实财产, 不得高估或者低估做价”的规定。

(4) 新存货准则中取消了旧存货准则中关于发出存货成本的后进先出法。

由于新准则取消了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后进先出法, 在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 对采用上述方法确定发出存货成本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构成了一定的影响。如在物价持续上升时, 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存货成本的企业, 其发出存货的成本偏高, 期末存货价值偏低, 损益表中当期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资产额和权益额均相应减少;而物价持续下降时, 损益表中当期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资产额和权益均相应增加。因此新准则取消后进先出法对相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 取决于市场价格的走向。

所谓后进先出法, 即企业在核算成本时, 参考的是最近购入的原材料存货的价格, 而先进先出法, 则是参考最早购入的原材料存货价格, 在原材料价格一路下跌时, 采用后进先出法, 显然扩大了公司的利润率, 而用先进先出法则缩小了公司的利润率, 原材料价格上升时则反之。可以说, 先进先出法更侧重于反映公司长期的经营情况。比如采用后进先出法的家电公司, 由于显像管价格不断下跌, 如果改为先进先出法, 将导致成本上升, 利润下降, 而那些以有色金属为原料的公司, 由于有色金属的价格不断上涨, 如果把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法, 将会增加利润。新准则此点改革意在减少存货计价方法的可选择性, 降低依据存货计价方法调节利润的弹性。这一核算方法的变动, 使所有企业的当期存货耗费用, 反映的都是实际的历史成本, 而没有人为的调节因素, 便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和比较,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5) 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摊销方面规定不同。

新准则规定, 企业只能采用一次转销法或五五摊销法两种方法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 记入相关资产的成本货当期损益。原准则规定, 企业应当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 记入成本费用。可选用的方法有一次转销法或五五摊销法等。新旧准则的变化防止了利用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摊销方法的变化, 多计提或少计提费用, 减少了人为操纵利润的空间。

(6) 新存货准则在信息披露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修定:

1.新存货准则强调应当披露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 对其总额的披露没有作出具体规定;而旧存货准则强调不但应当披露其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 而且应当披露其总额。

2.新存货准则强调应当披露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的有关情况, 而旧存货准则没有具体的规定。

3.新存货准则对存货取得的方式、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以及当期确认为费用的存货成本, 如主营业务成本等没有要求进行披露。

4. 因为新存货准则删除了存货发出成本的后进先出法,

所以在新存货准则的信息披露中也相应地删除了旧存货准则中"应当披露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与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确定的发出存货的成本的差异"的内容。

从新存货准则与旧存货准则的上述比较分析中不难发现, 变动较大的是新存货准则的使用范围和存货的计量。新准则体系的构建, 将以前未明确规范的收获的农产品和企业合并取得的存货纳入准则核算, 进一步填补了原有的空白。对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成本构成做出了大的调整, 采用与工业企业的存货成本相同的规范。发出存货的成本计算方法由原来的五种方法调整到四种方法, 减小了企业利用发出存货成本计算方法操纵利润的空间, 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报表的质量。

三、新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一) 存货的范围以及确认

《国际会计准则2号--存货》明确指出, 存货不包括在建工程、金融工具、牲畜、农林产品、矿产品。我国只排除了在建工程、消耗性生物资产, 将收获的农产品、金融工具 (期货、自营证券等) 均包括存货准则规制范围内, 排除范围较窄。在存货的确认标准上, 我国明确规定了两条: (1) 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 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两点更多地可视之为对定义理论上的一个缺陷的补充。这两条标准实际上是在强调存货的资产特性。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中并没有规定存货的确认条件, 主要是因为准则在定义段已经说明存货属于一项资产, 而国际会计准则在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已经规定了符合要素资产负债定义的标准, 所以没有在另行规定存货的确认条件。

(二) 存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我国新存货会计准则将存货分为初始计量和期末计量。规定初始计量应以历史成本入账, 期末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入账。国际会计准则并没有这样区分只是规定以成本与可实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入账。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只有在期末存货价值下降到历史成本以下时才能以可变现净值记账, 同时提取存货跌价准备。这样规定可以防止期末虚增利润, 是稳健性原则的体现。对于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和我国新会计准则都明确指出:一般应采用逐项比较法,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对类似和相关项目合并处理。但是国际会计准则指出按存货的类别来减记存货价值是不恰当的, 我国存货会计准则规定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也可以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于可否将存货成本的成本总额与可变现净值总额进行比较, 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均没有明确的规定。

(三) 存货的初始成本

我国新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分别都说明了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但不同的是, 国际会计准则将由于最近购置以外币计价的存货而产生的外币汇兑差额包括在采购成本中, 我国会计准则并没有将其考虑在内。另外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对采购成本中的买价定义为扣除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和补贴后的价格, 即采用净价法。而我国会计准则采用总价法, 即采购成本为扣除商业折扣但包括现金折扣的价格, 采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考虑我国企业目前现金折扣并不普遍和操作简便。关于借款费用第2号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在有限的情况下借款费用应包括在成本中, 而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借款购建或者生产的存货中, 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 应当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 计入存货成本。对于加工成本, 我国存货会计准则规定包括直接人工和按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加工成本的规定与我国会计准则基本一致, 既包括与单位产品直接相关的成本如直接人工。还包括将材料转化为产成品过程中的固定和变动间接费用。同时, 国际会计准则也规定了哪些固定和变动间接费用不包括在加工成本中。

(四) 存货的披露

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对存货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作了三方面的规定:一是一般情况下, 应披露计量存货采用的会计政策存货的账面总金额、各类存货的账面金额、以可变现净值反映的账面金额、当期确认为收益的存货减计的转回额、导致存货减计转回的情况和事项、作为债务担保的存货的账面价值;二是当期确认为费用的存货成本和与收入相对应的当期的经营成本;三是对本期确认为费用的存货成本的内涵做出了规定。我国的存货准则除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的规定外还要求披露存货的期初账面价值和总额存货的取得方式, 以及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 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依据。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比较, 我们发现较之于旧的存货准则, 新准则明确规范了存货的相关会计处理, 变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于存货的初始计量和领用核算方面。改进后的存货准则更能符合实际经济业务处理的需要, 更为科学, 更符合对存货确认、计量和报告披露的要求。

通过新存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比较, 我们也可以发现, 虽然新的会计准则表现出与国际趋同的态势。但会计准则的发展自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我国的存货准则在向国际趋同接轨的同时, 除吸收国际上的先进做法外, 还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 使我国的会计准则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1.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第6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2期

[3]林升平, 杨国祥.解读《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J].当代经理人, 2006, (10) .

[4]吴剑南, 张振霞.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比较与分析[J].财会研究, 2006, (7) .

实验相关内容 篇8

一、教材整合的背景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材的整合越来越受到重视。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能否激发、教学质量能否提高,与教材整合的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教师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深入钻研教材,又能跳出教材,大胆进行教材整合,才能使教材焕发出新的光芒,真正成为有效合理的课程资源。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实际地理教学中,我们往往面临着,教材内容多而杂,但授课时间不足的突出矛盾。因此如何将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仅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为例对“整合”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二、整合的原则

1、模块整合应坚持“有效性”原则

知识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教学活动应该主动建立这种联系,并且应该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操作起来更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模块块整合应坚持“发展性”原则

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适应地理学科的模块教学,尤其要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线索将各个模块的学习连贯起来。

3.模块整合应坚持“科学性”原则

整合过程中,应做到模块联系的内容是科学的、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并经得起检验的;然后是模块联系时对教学过程的组织、选用的教法,必须是科学的、富有教育意义的。

三、整合的策略

(一)、前移后置

1、前知后移

该现象最明显的体现是模块三和模块一、二之间。模块一、二分别侧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模块三则是以具体案例的形式剖析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综合体,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过程。为了更好达成这一过程。模块三教学中需要较多整合和联系前面的知识。例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可以整合模块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内容,新授课之前先来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做好铺垫,而后再分析该地荒漠化的成因和影响,效果较好。

2、后知前移

模塊一和模块二的原理性强,教材中缺乏案例,导致学生即便是掌握了基本原理,也不会将知识、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学习浮于表面、研究不够深入。因此可以将模块三的知识适度前移。例如在讲“农业地域类型”时,顺便把美国的农业带介绍一下。在讲工业地域类型中的传统工业时,顺便简要介绍鲁尔区、美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等。当然,在前移后置的过程中应该尊重课标要求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不要喧宾夺主,随心所欲穿插切割。

(二)、弱化、删减

1、弱化

教材中有些内容过于抽象难懂,需要弱化处理。

最明显的例子是模块一的“地球运动”和“三圈环流””,这些知识是难点中的难点,学生难于理解和把握,但从近几年的高考考向中,发现这些知识点有逐渐淡化的倾向。对此,我们对这些内容进行弱化,采取的策略是轻过程,重结

2、删除

教材中有的内容语焉不详,实用性不大,或者是前后有所重复,这样的内容需要删除或重组。例如模块一中《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这一内容放在这显得非常突兀,应该删除,相关内容整合到模块二《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更好。依据是,经过必修二前几章的学习,此时学生对区位和聚落的概念已经理解,讲授起来更容易。

(三)、添加新知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使知识点更全面和条理化,我们需要对教材某些知识进行适度添加和完善。例如模块一“地球上水”语焉不详,需要添加陆地水体类型及河流补给来源,河流地特征等知识点。再比如,模块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循环”可适当添加岩石新老关系的判断这一内容。

(四)、校准和精确化

教材中有些概念的界定不够明确,此时需要校准和精确化。比如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只具体分析了人口迁移。实际上纵观近几年高考,人口的流动和迁移都有考查,例如我国农民工的大量流动,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等等。所以我们在处理这一部分的时候,把这一部分改为人口的迁移和流动,不去刻意区分迁移和流动。

(五)、借鉴他人,取长补短

教学中对于不同版本的教材应该有所整合,取其长处,为我所用。比如湘教版必修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教材描述的非常简单。好的处理办法是,整合人教版第四章“河流地貌,”相关内容。再比如必修三“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湘教版教材选取了田纳西河流域进行分析。但是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这一地区很陌生,而且在后续学习中这一案例出现的频率很小。因此,我借鉴鲁教版长江流域这一案例,进行教学活动,概括提炼河流综合开发和治理的措施。而把田纳西河这一案例弱化处理,作为补充案例。

(六)、教材中图整合

语文意境相关知识内容 篇9

“意境”是艺术辨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美学中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这一艺术辨证法范畴内容极为丰富,“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两个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或: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他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文艺理论界对“境界”说的阐述虽然众说纷纭,为轩为轾,但有一个地方却出人意外,这就是绝大多数评论者都把“境界”和“意境”等同起来。称之为“文学形象”、“作品中的世界”。这种看法无疑是片面的。

“境界”一词作为一般习惯用法,如云“境界有二,有诗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泛指作品中的一种抽象界域而言者。又如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修养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而言者。又如云“‘明月照积雪’‘大江日夜流’‘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此处之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作者所描写的景物而言者。

二.意境和意象的区别

1.它们所达到的层次和深度不同:意象指的是审美的广度,而意境指的是审美的深度;

2.意境是意象的升华;

3.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属于艺术范畴,而意境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

三.结构特征

意境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 “如在眼前 ”的较实的因素,称为 “实境 ”;一部分是 “见于言外 ”的较虚的部分,称为 “虚境”。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但是,虚境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以实境为载体,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总之,虚境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虚实相生 “的意境的结构原理。

意境的本质特征是 “生命律动 ”,即展示生命本身的美。在我们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中,是把宇宙境界与艺术意境视为浑然一体的同构关系。由于宇宙本身就是一种生命形式,诗人对宇宙境界的体验就是一种生命律动的体验,而意境恰恰就是这种生命律动的表现。人心虽小,但可以装得下整个宇宙。诗人之心,本身就是宇宙的创化,他可以映射宇宙的诗心、宇宙的灵气。因此我们说,艺术意境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现象,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文学意境作为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有三个特点:

高考政治主观题相关内容 篇10

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

1、在高中政治学科的非选择题中,有一种比较常见的题目:要求学生针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现实问题谈一谈自己的认识,类似的问法还有“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对进行论述”“说说你的看法”“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等等。

2、这类高中政治题从答题的要求上似乎没什么特定的指向性,但答题的要求则更加全面,既需要学生有对知识的准确把握,又需要学生有对这一社会问题的全面深刻的认识。一般而言,这类题答题的思路需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所给的材料入手,弄清材料所讲的问题“是什么”,二是结合所学高中政治知识在对材料所述问题明确是非的基础上说明“为什么”,三是针对上述问题说明应该“怎样做”。

高考政治答题要注意那些事情

1、政治的主观题答题时不要急于求成。不审题,不构思,怕时间不够,想一句写一句,结果不是错解题意,用错原理,就是重重复复,颠三倒四,该回答的没回答好,不用回答的却写了很多。

2、照本宣科。不理会政治的主观题题目的具体要求,不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紧扣题意进行回答,只是一味地按照复习资料或辅导老师给的相似题的答案答,结果由于答题的针对性不强,得分率不高。

3、表达不准确、不科学。政治的主观题原理表述不准确,分析用词不当。

4、书写不认真。字体潦草,涂改过多,论述不分要点,卷面不清晰。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技巧总结

设问是主观题的指向灯,通过认真审设问学生才能明确知识的考查方向,同时带着设问阅读材料才能更容易地搜索材料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审设问,获取以下信息:

1.高考在解答政治大题时,审设问明确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是经济、政治、哲学还是文化知识,可以更具体的是经济中的经济制度还是分配制度方面的知识,是哲学中的唯物论还是辩证法,在设问中一定会有这样的限定词语给学生提供答题方向,这是做答的关键一步。

2.审设问获取答题对象,在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表现比较明显。如经济生活中的国家、企业、消费者、市场等等。政治生活的主体是政府、党、公民。通过这一环节,可以缩小答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进一步明确答题方向,学生可以带着明确的问题阅读材料,方便学生提取材料的中心,方便对大题进行解答。

3.审清设问中的问题类型,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启示类”“意义类”。类型不同,答题的方向也不同。如“为什么”类型题,主要从可能性、必要性、重要性三个方向着手,“怎么办”则应多主题、多角度、全面考虑措施。

1.政治大题解答中,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从材料中提取与设问有关的重要信息,找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和与设问有关系的关键词、关键句子,从中提炼出材料所体现的原理,然后明确答题的方向。

2.如果是表格材料,要全面解读表格的题目、材料、数据、尾注等,任何地方都不要遗漏。

3.回归教材。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到教材中的哪几课、哪几节、哪几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才能更好的解答政治大题。

解答时政治大题时要调用知识

1.依据关键词、关键句子直接调用。政治学科中的关键词本身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可以直接调用。

2.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依据关键词,通过演绎、推导,找到课本中有用的知识点。

3.概括材料中的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的,就先归纳然后再调用。

4.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进行取舍、重组,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

解答政治大题的主要技巧

1.确定大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包括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

2.确定小逻辑:要点自身的逻辑,包括要点如何展开、有几个关键词、如何排列等。

3.确定答案要点:根据分值确定政治大题答案的详略程度,一般来说分值能提醒我们答案要点的多少,分值高意味着要点多。

上一篇:同上一堂奥运思政大课直播观看心得20下一篇:中国连锁培训网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