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和实验设置

2024-07-08

教学内容和实验设置(精选9篇)

教学内容和实验设置 篇1

■教学改革与创新

环境科学是依托化学、生物学、水文学、地学、流体力学等传统学科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环境科学的实践性很强, 因此, 环境科学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一般都包含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环境系统分析是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主要研究环境系统的模型化和最优化[1]。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涉及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数学公式, 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实验教学。本文介绍了笔者在环境系统分析教学实践中设置实验教学内容时应遵循的原则以及上机实验项目的构建和实施办法。

一、上机实验在理论课学习中的作用

环境系统分析课程综合性很强, 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工程等相关领域的背景知识, 理论课内容抽象、公式复杂、求解繁琐[2]。如果单纯依靠理论课教学, 不通过上机实验来促进学生对环境模型理论、方法和概念的理解, 不通过上机操作让学生领会到环境系统分析这门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 那么学生只能是在枯燥乏味中死记硬背, 势必理解不深。

环境系统分析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运算和微分方程、规划模型的求解, 这些任务只有借助计算机才能解决。安排一定学时的上机实验, 学生可以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 自己动手操作, 或编程计算, 或使用Excel或通用的环境质量模型软件, 完成模型的参数估值, 给出环境质量预测结果, 从而有助于学生将专业知识、数学建模及计算机应用等知识结合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 上机实验是实现环境系统分析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

二、上机实验课的历史沿革

华中农业大学从2004年开始开设环境系统分析课程, 没有安排上机实验。理论课结束后, 学生反映课程晦涩难懂, 收获有限。在2005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尝试增加10学时的上机实验, 但由于初次开设, 实验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其他学校的实验内容及其素材[3], 以Excel应用为主, 同时要求学生编程解决一些课内外习题。由于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编程不熟悉, 上机实验趣味性不足。此外, 上机实验解决的是单纯的计算问题, 是书本上公式的简单套用, 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际问题脱节, 学生对课程的实用性认识不足。随着环境模拟方面科研活动的开展, 围绕环境模型的应用, 近3年我们收集了一些模拟案例和实验素材, 通过合理选择和整合优化, 构建了目前正在实施的实验项目。

三、实验内容设置

实验课教学内容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要素之一。在近几年环境系统分析课程的探索和教学实践中, 我们重点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并结合学科发展和教学需要适时更新实验素材。

(一) 实验内容设置的原则

根据环境系统分析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强, 但涉及的理论较为抽象, 解决问题的公式复杂, 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运算和微分方程、规划模型的求解。为此, 我们明确设置实验教学内容时应遵循的如下原则。

1.目的性。课程教学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内容则应满足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实验教学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环境系统分析不是数学课, 不是统计课, 也不是计算机编程课, 上机实验不应过分强调数学算法及计算机编程, 其目的在于将专业知识、环境数学模型和计算机应用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建立环境数学模型, 并上机完成模型计算。实验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练习, 切实领会数学建模及计算机在环境系统分析中的作用, 让学生明白环境系统模型能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

2.实用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 在设计实验内容时, 一方面要体现理论课知识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又要兼顾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渴求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特点, 环境系统分析课程要体现其实用性的一面, 设置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实验项目,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可操作性和层次性。环境系统分析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数学、化学、生物学、流体力学等相关领域的背景知识, 而部分学生没有选修环境流体力学、空气污染气象学等相关基础课程。环境系统分析课程实验内容的安排须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 实验应具可操作性。若上机实验过多的涉及理论基础知识, 一方面会与理论课重复, 另一方面学生又会产生畏难情绪, 实验教学难以达到目的。从可操作性出发, 实验内容的安排应难易适中, 并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比如, 最简单的是要求学生利用Excel工具做回归分析而获取线性模型中的参数, 稍复杂一点的要求学生通过规划模型对S-P模型中的降解速率系数和复氧速率系数进行率定。通过这些简单的练习, 让学生深入认识和掌握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 通过安排一些成熟模型的练习, 初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实验内容

根据上述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设计了以下3个部分的实验。

1.Excel在简单数学建模和规划求解中的应用。本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Excel在规划求解、数学分析上的实际功能, 通过对Excel的练习, 理解灰色模型是如何建立, 其中的参数是如何率定的, 加深对优化模型的功能及其建立、求解方法的理解, 让学生逐步形成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的能力。参考有关教材[3,4]中的例题和习题, 安排简单线性回归、多元回归建模的实验内容;结合S-P水质模型的学习, 让学生利用Excel工具依据实验观测数据来确定模型中的相关参数;最后, 要求学生能利用规划求解工具库完成污水处理场的选址等优化问题。

2.河流水质模型练习。为体现该课程的实用性, 结合2003年国家开展的水环境容量核算工作, 将河流水环境容量分析系统的应用作为一项实验内容[5]。要求学生利用河流水环境容量分析系统考察污染源的位置、污水排放量、排放浓度、河水流量等因素对河流水环境质量的影响, 理解水质模型在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污染控制方案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强大功能。此外, 给学生介绍原理与河流水环境系统分析系统相同, 图形用户界面采用Excel实现, 但功能更为强大、应用更为广泛的一维河流水质模型-QUAL2K[6]。由于QUAL2K模型是英文版本, 模拟参数众多, 在有限的学时内学生不可能完全理解和掌握, 因此, 由指导教师作简单的模型介绍后, 学生按指导练习模型的运行, 让学生领会模型强大的实际功能, 为其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3.大气扩散模型练习。在大气环境质量模型的应用这一环节, 我们以周边烟囱为例, 使用工业复合源短期浓度计算模型ISCST3模拟烟气排放对校园周围环境的影响[7]。在理论课介绍原理的基础上, 实验课让学生熟悉该模型的运行和对运行结果进行分析。模型需要准备的数据包括污染源数据、气象数据、受体点位置及地形数据, 所有这些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存放在专门的输入文件里, 模型运行时自动调用输入文件, 完成计算, 然后给出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鉴于本科生的实际水平及授课学时, 遵循可操作性原则, 气象数据的前处理等由指导教师事先完成, 对学生不作要求。

四、结语

经过三年来的教学实践及改进, 大部分学生对环境系统分析上机实验内容十分感兴趣, 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也很高。毕业论文选题时有学生主动要求教师安排相关课题, 有些学生针对大气环境质量模拟中模型对气象数据的要求, 独立开发出气象数据处理的小型软件。

当然, 实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基础参差不齐, 实验安排的内容有些同学很快就可以完成, 而部分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对此, 我们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更灵活一些, 由必做题和选做题来构成整个实验项目。总之,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 经过改进后的实验教学内容是合理可行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仍需要不断收集素材, 吸收他校经验, 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环境系统分析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

[责任编辑宋一兵]

参考文献

[1]程声通.环境系统分析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2]朱小娟.环境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30) .

[3]蔡建安, 张文艺.环境质量评价与系统分析[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3.

[4][美]Haith D.A.袁铭道, 季民译.环境系统最优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87.

[5]中国环境规划院.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R].2003.

[6]Chapra S.C.and Pelletier G.J.QUAL2K:A ModelingFramework for Simulating River and Stream WaterQuality:Documentation and Users Manual.2003.

[7]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er’s Guidefor the Industrial Source Complex (ISC3) DispersionModels, Volumes 1.EPA Publication Nos.EPA-454/B-95-003a.1995.

教学内容和实验设置 篇2

验证VTP口令对VTP协议的影响

◆配置SW3的VTP口令为123456,然后给SW3添加vlan100、vlan200、vlan300等信息。

◆检查SW3、SW5、SW6的华为交换机vlan配置信息是否一致。以SW3和SW6为例说明。

◆配置SW5和SW6的VTP密码为123456,看是否能学习到SW3的华为交换机vlan配置信息。以SW5为例,如下图所示:

◆试验结果:只有在SW5和SW6上配置与SW3相同的密码才能够学习VTP通告,否则会被忽略。

VTP透明模式,VTP口令设置与V1,V2版本的综合应用

◆保持所有交换机的VTP版本为V1,且口令不变。然后配置SW5的VTP模式为透明模式(transparent)。看SW6是否能够学习到SW3的华为交换机vlan配置信息。

◆保持SW5的VTP模式为透明模式,且口令不变。然后配置所有的交换机的VTP版本为V2。看SW6是否能够学习到SW3的华为交换机vlan配置信息。以SW3为例进行配置

◆保持SW5的VTP模式为透明模式,所有的交换机的VTP版本为V2。然后去掉所有VTP口令,看SW6是否能够学习到SW3的华为交换机vlan配置信息,

◆保持SW5的VTP模式为透明模式,所有的交换机的VTP版本为V2。然后去掉所有VTP口令,并设置SW5的VTP域名为123.com,看SW6是否能够学习到SW3的华为交换机vlan配置信息。

华为交换机vlan配置试验结果:

◆vtp透明模式(SW5)不学习vtp的信息,但可以转发收到的vtp通告。

◆设置VTP口令之后,VTP透明模式(SW5)不转发VTP通告。

◆在没有口令的情况下,Version1版本的VTP,处于transparent模式的交换机不转发接收的VTP通告(检查域名和版本号)

◆在没有口令的情况下,Version2版本的VTP,处于transparent模式的交换机(域名可以与VTP服务器不同)转发接收的VTP通告(不检查域名和版本号)

试验总结:VTP协议是Cisco公司开发的专有协议,通过启用VTP协议可以保持华为交换机vlan配置的一致性,而且不容易出错,还可以通过管理单一交换机来管理整个与它相连的交换机。

只要处于VTP服务器模式的交换机一修改,其它与之相连的处于同一个VTP域的交换机(其它配置正确)都能学习到来自VTP服务器交换机的通告,从而保证了华为交换机vlan配置信息的一致性。

★ 华为新版交换机端口配置由TRUNK改为ACCESS

★ 三层交换机SVI实现不同VLAN通信

★ 短时间内教您完美配置交换机

★ 华为员工培训方案

★ Cisco3550交换机配置DHCP服务器实例网络知识

★ 配置不当导致网络拓扑图中无法看到交换机

★ 华为新员工培训方案-工作方案

★ 哪位有VA7100配置说明啊,简单的就行,中英文都可Windows系统

教学内容和实验设置 篇3

近些年来,中央加大对新疆的扶持力度,兰新客运专线正在建设,电气化铁路是新疆铁路发展的大趋势。随着电力电子和微电子控制技术的紧密结合,使得电力机车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外新型电力机车不断涌现,国产电力机车已由韶山1型、韶山3型发展到韶山8型、韶山9型,新一代电动车组、交-交型传动电力机车也相继投入使用。

为了满足新形势的需要,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合理设置职校电力机车专业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新知识、新技术,使学生真正掌握我区电力机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合理设置电力机车专业课程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合理的课程结构指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合理,包括开设的课程合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合理,各课程之间衔接有序,能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这是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其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

笔者学校自2009年开设电力机车专业课以来,笔者就担任该专业的三门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分别是《电力机车控制》《电力机车电子技术》《电力机车总体与走行部》。在教学中发现一些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

《电力机车控制》这门课属于电力拖动范畴,简单来讲就是用导线将机车各电器和机车各电机有机连接起来,构成机车电路,用机车电器来控制机车电机。可是笔者在授课中却发现《电力机车电器》和《电力机车电机》这两门专业基础课许多部分还没有讲到。举个例子,在讲授牵引电动机的调速电路时,要讲磁场削弱接触器控制牵引电机的三级磁场削弱,但是《电力机车电器》中的接触器还没有讲到,《电力机车电机》中牵引电机也没有讲到。因此,学生不明白接触器的联锁触头和主触头,不明白牵引电机的电枢绕组和励磁绕组,教师只好放下手中的电路,给学生讲接触器和电机的构造,这样势必会耽误教学进度,影响教学效果。

《电力机车电子技术》主要讲授电力机车的相控调压、逆变电路、晶闸管触发电路、控制电源、电力机车电子控制柜、微机控制柜等,课程的讲授过程涉及到三极管放大开关电路、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和集成电路与数字电路的知识,但是09电力机车班没有开设《电子技术》这门基础课,这样教师的授课特别费劲,学生学得也吃力。

第二学期开设《电子技术》《电力机车电机》《电力机车电器》《电力机车总体与走行部》《电工取证实训》,让学生打好基础,熟悉机车电机电器的构造及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第三学期再开设《电力机车控制》《电力机车电子技术》《电力机车制动机》等课程,拓展和加深电力机车专业知识的学习。

三、恰当选取教学内容

合理的课程内容指课程的安排符合知识论的规律,课程的内容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及时代发展的要求。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这是某个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其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

近几年,电力机车车型发展变化很快,原有的学科内容已陈旧过时,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当今现场的实际需要。比如在电力机车控制方面,过去采用的是有级调压、有级磁场削弱调速和电阻制动,现在的电力机车采用相控无级调压、晶闸管无级磁场削弱调速和加馈电阻制动及再生制动,并且广泛运用微机控制技术,实现了机车恒流、恒速特性控制以及空转滑行保护,给机车的故障诊断和处理提供了极大便利,大大提高了控制精度。在电力机车电器设备方面,为提高功率因数改善了对通信的干扰,增加了功率补偿装置即PFC装置,采用大量新型的电压、电流、光电等信号传感器、接触器、继电器及无触点设备,部分高压主型电器也做了较大改进。在机车总体构造方面,采用了径向高速转向架,新型牵引装置以及具有良好空气动力学性能的流线型车体。在机车制动方面,JZ-7型制动机已改进为具有不同形式的空电联合制动,能保证准恒速的需要,并与机车监控装置联网,提高了机车控制的安全性。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该尽量反映电力机车的主型机车及今后区域经济的发展。货运电力机车以韶山4改型为主,客运电力机车以韶山8型、韶山9型为主,同时适当增加动车组及新型交-交传动电力机车内容。以上这些车型基本涵盖了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在电力机车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样我们教出的学生视野开阔,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能过硬,才能跟上我区电气化铁路快速发展的步伐,满足站段的生产需要。

(作者单位:新疆铁路高级技术学校)

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进行场景设置 篇4

一、多设置演示实验场景,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上课做演示实验时, 讲台只是老师表演的一个舞台, 而在这个舞台上老师是主角, 而学生只充当了听众、观众的角色。由于这种角色地位的不平等, 因此学生仅仅是将自己定位为旁观者, 而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实验探究中去, 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验教学就应该师生角色互换, 让学生自己去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 从而让他们在实验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促进学生实现立体学习。例如:在九年级《欧姆定律》第三节《电阻》的教学中, 实验前可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 (三人或四人一组) , 每组都有电源、灯泡、滑动变阻器等器材 (当然也可当成实验课来上)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 动手操作。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变“被动”为“主动”,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再如:在讲授光的折射现象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动手做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在一个玻璃槽中装水, 水中插上一块塑料泡沫片, 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 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会沿着他们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出手, 因而造成失误。当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时, 他们会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此刻, 老师再顺势引入光的折射的教学, 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当然我们在进行演示试验教学时, 实验室的演示实验教具可能不是像我们上面使用的器材效果那样直观、清楚, 因此, 为了给学生创设好的实验场景, 就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可通过自制仪器、模型来提高课堂演示试验的实效性。比如:电流表, 电压表的表盘, 托盘天平上放游码的标尺等都可制成一个放大的模型, 再练习读数。对于有些抽象的物理情景、原理图, 我们可制作成幻灯片, 再配上恰当幽默的旁白或者科学合理的解说。如果我们能巧妙设置物理实验教学场景, 就能达到变抽象为形象, 变枯燥为乐趣, 让学生由厌学到想学的良好效果, 从而增强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二、善于进行分组实验的场景设置, 努力培养学生小组试验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以往的分组实验教学中, 学生实验一般都要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步地来做, 很少有试验创新的机会和闪现新的知识内容。学生大多只是被动地接受, 而没有主动地去获取, 去探索。与其说是让学生试验, 不如说是让学生去验证。由于这种按部就班的实验只是让学生在既定的轨道里验证已经知道的实验结果, 因此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不强。而这与我们新的物理课改实验教学中提出的应该注意在课堂上要不断地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这一目标就相差甚远了。如何有效激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 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证明猜想的正确性, 从而实现对一个物理规律的真正理解和掌握,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多鼓励学生亲自动手, 齐心协力, 并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想、验证, 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也应该将自己定位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做的应该只是适时地鼓励他们自主地去探究和合作学习。我们应该切记:不要害怕放手让学生去试验会出现太多的错误和新的问题。路已铺好, 何来探索?试问:今天我们所取得的任何一次成功, 哪一次不是经过曲折迂回最终才实现的呢?当然, 在实验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出现, 从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因为毕竟课堂时间容不得我们浪费。因此, 在分组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组员的合理搭配, 特别是组长 (必要时可培训) 要起到领军人物的作用 (也就是其他组员的一个小老师) ; (2) 实验前, 一定要预习实验内容、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 做到胸有成竹; (3) 组长带头, 指导和督促组员完成实验; (4) 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或一些学生会有独到的见解。对这些独到的见解, 我们应该予以表扬和鼓励;对于试验中出现的异常, 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 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努力提高学生实验兴趣, 勇于设置惊险性、出人意料的试验教学场景。

教师要善于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的实验,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 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超出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例如, 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 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 人站着不动, 然后放手, 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 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 而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这样通过实验, 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做好了准备。又如在讲授“流体与压强”的内容时, 将乒乓球放在漏斗下, 让学生来猜测, 如果用力吹, 乒乓球将会怎么样?等学生有了验证自己猜想的强烈愿望后再做具体实验, 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而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四、结合教学需要, 鼓励学生勤做生活中小实验的场景设

置, 锻炼学生课余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进行试验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 实际上物理现象是十分普遍的, 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应该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思考它们涉及了哪些物理知识, 运用了什么物理原理, 多想想, 多问问为什么。在班上成立物理兴趣小组, 课本上的小实验、小制作放手让他们去做, 以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 同时也可以培养其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期间, 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课外实验加以引导和点拨, 对学生创作出的小制作进行定期评比, 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例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重力、生活中的透镜等知识后, 可布置学生自制哨子、不倒翁、模型照相机等小制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并要鼓励学生合作创造和探究, 充分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又如:在学习了《汽化和液化》这节后, 有趣的小实验:纸锅烧水就可让学生课后做一做, 该试验虽小, 但它蕴藏的深刻物理知识和它所能带给学生的深层思考却意义重大。

教学内容和实验设置 篇5

一、课程结构设置的构想

1.课程分类

(1)文化课类:政治、语文、数学、体育;(2)工具类:基础英语、旅游实用英语、计算机操作、普通话;(3)公共关系类:礼节礼貌、形体礼仪、饭店、公共关系、旅游心理学、服务语言艺术;(4)专业技术类: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旅游概论、旅游地理、导游学、市场营销学。

2.教学模式(分阶段教学实践)

第一阶段:基础教学阶段(一年级)

(1)本阶段学习可使学生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开设语言语文、数学、政治、英语、计算机应用、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普通话、旅游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多读,学、写、算能力相当于高中阶段教育水平,为学生继续升入高一年级学习创造条件。(2)在这一阶段还应强调让学生掌握通用技能,例计算机操作等级、普通话等级、基本礼仪规范。

第二阶段:专业教学阶段(二年级)

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应有一个主攻方向,发展自己的专长,同时兼顾1—2门技能,以适应今后的职业选择。

专业课的开设,主要体现在技能方面,根据现代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而设置,主要课程有: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导游学、公共关系、服务语言艺术、学生在精通一门技能的同时选定1—2项技能来学习相应课程。

第三阶段:职业专业教学阶段(三年级)

根据教学安排,进行分流,一部分学生准备参加对口升学,复习迎考,另外的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学生实习可能有几种选择:

(1)自行择业。

(2)由学校人才办介绍,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进行专业对口实习,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过程,然后顶岗就业。专业实习要求周密计划,精心安排,使实习教学更加规范化、具体化、科学化,有利于对学生进一步的教育提高,应有相应的业务指导,保证实习为“锦上添花”之笔。

二、专业素质教育标准及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开拓创新拼搏竞争意识;能遵守社会公德,诚实谦虚,做到心灵美与语言美、行为美、仪容美的和谐统一;热爱现代旅游服务事业,有良好的职业修养和奉献精神。

2.科学文化素质。具有丰富社会、自然、历史、地理、民情风俗等知识,文化水平相当于普通高中学历,兴趣广泛并有一定的能力。

3.专业素质。(1)专业理论方面:掌握旅游服务礼貌用语及文明规范;掌握宾馆业(或旅游社业、营销业)服务的基本要求和服务方法;掌握分类旅游者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需求及接待方法;知晓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国)的旅游胜地的有关知识及民情风俗等特色。(2)专业技能素质:掌握客房服务的基本技能,如做床、吸尘、地板打蜡等;掌握餐饮服务的基本技能,如托盘、摆台、分菜、斟酒等;掌握饭店、商场、旅游景点等场合的服务语言技巧与艺术;掌握站立、行走、待人接物的技巧与礼节。(3)专业能力素质:具备对各类旅游者“察言观色”的能力,善于揣摸客人的不同心理需求;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包括一般的英语日常生活会话能力;具有一定的灵活待客、随机应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开展创造性服务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各种水平。

三、旅游服务专业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根据十年来教育教学实践的摸索,本人以为:旅游服务专业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初中级管理和服务人员。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专业教育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学校教育与待业需求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是学校教育的特点与行业需求相结合。要做到将学校教育特点与行业需求特点相结合,只有做到将学校教育与待业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教学效益。另一方面是学校教育特色与行业需求相结合,所谓学校教育特色,就是指要发挥学校优势,形成特色,以满足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比如,旅游业需要导游人员,也需要宾馆人员,如果学校不能够从自己学校的师资、设备与意向单位优势出发,形成自己的拳头专业及学科优势。

2.坚持就业顶岗能力与就业应变能力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就业顶岗能力和就业应变能力相结合,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人才市场竞争的迫切需求,更是现代生存和发展的终身学习观念体现。对于旅游专业而言,就是培养的学生不仅能胜任宾馆、酒店的某些具体岗位,还要具备在这些岗位之间的转换,还应具备公关、礼仪、营销等其他相关岗位的工作。

3.职业能力培养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人的素质和性格的差异或者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性,就必然导致职业能力的个性化色彩,所以在培养目标的确定上,必须注重能力目标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以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促进人的主动和谐发展。

教学内容和实验设置 篇6

一、数控技术课程地位与培养目标

数控技术课程作为数控及机械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高职相关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相对其他的课程,数控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它囊括了机械专业的许多课程知识,如,机械设计、机械电子技术、微机原理等。另外,数控技术课程还是一门实践和理论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目前对于数控技术的应用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往机械制造方面发展,即以机械为主的数控编程和机械加工制造。另一个方面是以电为主的发展方向,即数控技术的应用和设备的运行维修等。对于数控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机械制工业领域中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以便更好地从事机械生产。

二、数控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

(一)结合课程内容,明确实验教学目标

数控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其中涉及的机械知识是非常多的,而整本技术课程的核心是围绕数控机床展开的。数控机床作为机电一体化的产品,主要包括了电气控制和机械两个部分,两者的关系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其中电气控制部分具体的又可以分为输入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执行系统和检测系统五个部分,所以相应的课程设置也要具体的对应,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全面地了解数控机床的运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在实际中,结合学校设置的具体数控技术课程可以知道,数控技术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数控机床的操作实践能力、数控机床工作的原理和数控机床的总体认识,通过具体的实验教学课程,让学生充分掌握数控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二)根据实验条件,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数控技术,学校应该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定。在教学中,学校应该为学生配置合适的教学辅助题材,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操作数控机床,。有了合适的教学辅助题材,教师就可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针对现在已经有数控机械设备的学校,老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机床加工,让学生对于机床加工操作和运行有个初步了解,然后根据机械数控的知识给学生讲解其中所涉及的机械原理,让学生能够更深入理解。同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熟悉机床的操作,以便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从简单的实例入手,给学生讲解数控机床的控制、程序的输入、机构的执行等整个机床实现的过程。在具体的讲解介绍中,教师要把机床的几个重要部件详细介绍,如,控制系统中的PLC、继电器、接触器等。经过初步的讲解和熟悉以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安排布置作业,可以设置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去熟悉机床的操作和运行,同时进行作业的审核。

(三)做好实验前期的准备,提高实验效率

数控机床作为一种精密操作的设备,对于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是比较高的。同时相对其他的仪器设备,数控机床的造价也比较高,作为教学辅助设备的数量也不是很多。而学校的学生人数又比较多,所以要想有效地利用数控机床进行学习,首先就要做好实验前期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实验的效率。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实验老师要与理论课教师沟通,将未来的学习规划安排好,这样才能保证知识点衔接得更好。另外,教师在实验课开始之前,要对学生预习的情况做一个详细的了解,从而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安排和制定教学方案。这样就可以事先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器材、程序等,从而保证实验课的上课效率。另外,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学习,从而能够为学生很好的解决疑惑,提高上课的效率。

(四)加强知识的运用,提高综合素质

在上实验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多样化的实验教学,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因为实验教学的单一而不能够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各种综合类的实验项目,如,在进行零件钻孔、铣削时可以采用多种刀具进行加工。另外在加工进程中,要注意刀具长度和半径的补偿,可以通过采用加工中心的方法来进行调节。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操作面板来观察数控PLC状态图,然后结合机床的几个关键性的地方绘制一个简单的电气控制原理图。通过这些综合性的实验教学,学生就可以对机床有个充分了解。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发现自身的兴趣爱好,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和设计能力。通过上述的综合性学习,教师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完善实验考核制度,保证人才培养

对学生数控技术的考核要全方位的进行,因为数控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涉及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既涉及了机械理论知识,还包括了实践能力。但相对来说,数控技术课程还是偏于应用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完善实验考核的制度时,考核内容要以实验的部分为主。实验考核的具体形式可以分为基础知识、软件编程、实践操作、综合应用四个方面,其中软件编程包括了材料、机械工艺等方面,而基础知识理论就包括了机械设计原理、机械控制原理等基本知识。另外基本操作包括了图纸、编程、对刀等内容,因此,从这些考核的体系来看,数控技术考核是非常全面的,可以充分保证人才的培养。

三、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方法

(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学

在高职数控技术课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控技术,教师要采取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现在这种教学方法更注重了实际的应用,不像原先的教学方式,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如,教师在讲解数控编程模块时,可以将数控编程模块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数控加工编程部分,另一个是加工程序编制部分。其中教师在进行数控加工编程教学时,可以采取理论教学,而加工程序编制和运行教学则可以在CNC实验课程里面进行实验。这样就让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同时还能达到复习理论知识的效果。因此,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实用的,需要加大推广和应用。

(二)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教师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辅助器材和设备进行教学,通过现场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得更好,同时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复习。例如,在进行金工实习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厂里的数控机床和其他的零部件给学生讲解数控机床的构成和工作原理。这样就可以充分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照相、录像等方式,将数控机床的相关设备拍摄记录下来,制作成教学视频和材料供学生进行学习和参考。

(三)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教师要想让学生掌握好数控技术,就需要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有趣的课堂知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然后教师可以将数控技术相关知识、材料或其他相关文献、网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数控技术相关的知识,从而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数控技术应用的实践能力。

数控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对于高职数控技术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良好复习和应用,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对于数控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探讨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际教学内容设置上,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内容,明确实验教学的目标。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通过综合性的知识应用来提高学生的数控技术技能,并且创建良好的考核制度,充分保证学生的学习。最后利用理论和实际、课堂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等方式来改善学生学习的方法。

摘要:数控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最基本的技术之一。因此,掌握好数控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项基本技能,结合了高职教育中数控技术实验课程的地位和培养目标,简单分析了数控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并阐述了实验考核的方式,以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数控技术技能掌握程度。

关键词:高职,数控技术,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叶邦彦,刘建萍,张承忠,等.面向数控技术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11):140-143.

[2]张欣波,常雪峰.高等学校数控技术课程教学与实训内容整合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156-157.

教学内容和实验设置 篇7

一、“牛顿第二定律”教学中的情景设置

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刘翔110米栏夺金情景。

参照画面, 提问:决赛时, 刘翔将自己身上手表、项链等东西都摘了下来, 穿上最轻的跑鞋, 这样做有何原因?

结论:质量越小, 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 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情况下, 物体获得的加速度就越大。

视频展示生活中的实例, 创设物理情境,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2. 大胆提问, 进行推理

提问:与物体加速度相关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去分析和思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此时, 提供图片 (如身材都比较苗条、瘦小的跳水运动员跳水的图片;战斗机着陆航空母舰时打开降落伞的图片) , 设置情景, 进行启发。

3. 设置生活情景, 分析各种关系

(1) 与物体所受外力的关系

(1) 与物体受到的外力有关。例如, 骑自行车用力刹车时, 用的力越大, 车越容易停下来, 即阻力越大, 自行车减速的加速度越大。

(2) 与物体受到的外力无关。例如, 用大小不一样的力推大石头, 推不动, 运动状态不变, 加速度为零。

(3) 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有关。例如, 用大小不一样的力推大石头, 推不动, 是因为大石头同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所受合外力为零, 因此加速度也为零。

(2) 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例如, 人分别用相同的力推自行车和摩托车时, 自行车比较容易加速启动, 而摩托车则较难。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情况下, 质量较小的自行车获得的加速度较大。

(3) 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1) 与物体的速度有关。例如, 速度大的物体较不容易停止运动, 而速度小的物体较容易停下来。

(2) 与物体的速度无关。例如,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论速度大小, 加速度都为零。

(3) 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从公式可知, 加速度与速度的大小无关。引导学生推测:物体的加速度a只与它所受合外力F和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

二、“牛顿第二定律”教学中的实验安排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研究方案。包含实验器材的选用、操作流程、数据计算和采集等。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要严谨而规整, 教师可以就每一组不同情况作针对性指导。择优选取代表性设计方案, 并派代表上台介绍设计思路并进行演示, 组织全班学生讨论, 互相启发, 互相补充, 集思广益, 完善方案。

1. 小车运动典型案例

器材:小车;纸带;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细线;刻度尺;钩码;小桶;长木板;砝码;天平;垫木。

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状态, 分析原因。

流程:用天平分别测出小车的质量M, 测出小桶的质量与小桶中砝码的质量m1, 把小桶与小桶中砝码的总重力m1g当作小车受到的拉力F, 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测量并算出Δs, 由Δs=aT2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

2. 滑块运动典型案例

器材: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气源;滑块;两个光电门;滑片;细线;砝码;小桶;刻度尺;天平。

目的:探究滑块运动状态, 分析原因。

流程:用天平测出滑块和滑片的质量M, 测出小桶与小桶中砝码的质量m1, 把小桶与小桶中砝码的总重力m1g当作滑块受到的拉力F, 用光电门和数字计时器自动测出滑块运动经过两个光电门时的速度v0、v1, 以及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t, 再通过公式a=tvt-v0算出滑块的加速度a。

3. 特殊说明

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整理采集, 引导学生从实验误差、实验操作等方面来分析比较两种方案的差别。在教师引导下, 共同确定用“滑块运动案例”进行实验研究, 教师要利用课件着重讲解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得出结论:滑块运动方案误差较小。

三、结语

语文教学中情景的设置和利用 篇8

教学情景的创设,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扩展教育空间,追求教学的整体效果

语文教学离不开一定的教学环境和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使学生有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例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的七年级下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好的体验鲁迅先生描写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情景,就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制作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教学情景的教学课件,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心情,让学生能身临其境,才更能体会鲁迅先生的思想情感,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八年级上册的 《苏州园林》的教学中,如果我们仅仅靠课文的描写,学生很难体会到苏州园林的精致和美丽。如果我们用课件给学生用视频、影像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苏州园林的情景,就等于带领学生在苏州园林亲身体验一下,就会体会到园林的景色和巧妙的设计。教学情景的创设,强化了学生对文章意境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

2、帮助学生形象的感受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教学情景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例如在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 《悼念玛丽·居里》 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玛丽·居里科学研究的故事,用教学情景去拉近学生与文章内容的距离;在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讲》 这篇演讲词中,作者表达出的是一种悲痛惋惜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情景设置也应该是十分凝重、哀婉的。教师采用这种情景教育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投入到课文内容中,从而缩短学生与文章内容的心理距离,达到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

3、利用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

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篇 《孔乙己》 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把孔乙己和酒馆伙计之间的对话表演出来,这样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孔乙己的不幸与悲哀;在九年级上册的《我的叔叔于勒》,教学中,由于是外国文学作品,学生对我的叔叔于勒的生活环境缺乏了解,课文里又有大量的对话,可以通过电影等教学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背景,还可以让学生扮演于勒和菲利普夫妇等角色,学生通过扮演更能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深刻的体会到菲利普夫妇的尖酸刻薄和于勒的可怜悲惨。情景教学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情景的运用可以更好的增加教学背景,提高教学效果。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语文教材中,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教师可以先对文章进行讲解,在了解文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己心中的英雄人物是谁。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书上对纪念碑的描写,让学生自己画出纪念碑的示意图,画得好的学生上台进行讲解说明。这样的有扩展性的课堂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更有激情和动力。

二、教学情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生活展现情境

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教材中,学习 《多一些宽容》 《错过》 《散步》 等文章时,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感动的瞬间,向学生展示要宽容待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并让每个学生讲讲身边发生的感动的事件。

2、实物演示情境

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教材中借物抒怀单元, 《白杨礼赞》《石榴》 等课文通过对植物的描写,表达了白杨和石榴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可以坚强的生长,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实地观察白杨的生长环境,这种实物演示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图画再现情境

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为教学情景的创设提供了可能和更好的空间。例如在学习江山多娇单元 《美丽的西双版纳》 《蓝蓝的威尼斯》 等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欣赏西双版纳和威尼斯的风景图片或短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西双版纳的特色和威尼斯的美。同时,也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加以想象画出风景,真实的展示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渲染情境

语境设置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9

关键词:语境,设置,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1 语境的含义和分类

语境即言语环境, 它包括语言因素, 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王建平先生从语用学的角度给语境下了定义:“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语境可分为社会语境和情景语境。社会语境指的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背景, 如传统习惯、风土人情等;情景语境是指语言运用的具体情景, 如时间、场合、参与者和内容等等。英国著名语言学家Firth与Halliday等对此都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他们强调语言结构和使用语言的情景之间的关系。

2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今年来全国各大高校都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但是从实际的状况来看, 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不难发现, 大多数高校还在沿着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课堂形式单一, 学生还是在忙着记笔记。课堂程序模式化;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环境, 妨碍了英语课堂教学;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学习、老师和学生的影响也反映在课堂教学里, 为了取得合格的考试成绩, 教师在课堂上过分关注做题和考试, 以讲题为主, 忽略了学生其它语言技能的培养。当然, 大学英语课堂教育中存在的现状不仅这些, 还有其他诸如学校硬件设施不足, 评价体系不合理, 师生沟通不畅等诸多问题, 这都是教育环节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语境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3 语境设置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施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和部分, 比如: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等方面的掌握和运用都要依赖语境的作用。因为英语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和他们的母语不一样, 是一门地地道道的外语, 在理解上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对运用环境的了解, 依靠简单, 单一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在教学上失败。英语中的一些字、词、短语和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意义是不一样的。著名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这样说:“任何一个词的价值都决定于它周围的环境, 如果不首先考虑它的环境, 甚至连这个词的价值也不能确定。”长期以来, 大学英语教学都没有走出语言语境缺失的困境, 尤其是课堂教学上, 教师对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还不够, 对学生教学的引导缺乏。大多数教材没有自然生活环境, 没有真实的英语语境。所以,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要强化语境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和实施。因为语境具有非常强大的优势。

3.1 语境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

语境在说话人和听者之间起着非常重要的解释说明作用。它可以消除歧义和误解, 以及语言中的模糊现象。比如说, 英语中的很多词都是一词多义, 如果离开这个词出现的语境单独去理解这个词, 就很容易出现歧义。听者不但要听清一句话, 还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准确猜出这个词的含义。

3.2 确定所指的作用

在人们日常的交际中经常使用I, you, he, she, this, that等代词, 尤其是在从句当中, 往往会出现指示不明的现象, 因为没有上下文, 人们很难猜出所指的人或事物。

3.3 对文化有关的内容的解释

语言是反映社会文化的载体, 我们在实际运用语言中不仅对语言形式本身的理解, 也是对这种语言的文化语境的了解。

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 缺乏目的的语言使用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 设置的语境必须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语境, 要真实自然, 可以结合其他的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设备, 这样, 创造一种真实的气氛, 让学生们可以感受到语境的暗示和感染, 进而自觉地吸收这种语言。语境设置的本来目的就是想要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语言, 克服死记硬背的现象。课堂上, 教师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和与新知识的结合, 在讲新知识是, 注意做好铺垫, 为他们提供充分的语言材料, 进行自然的交际。

哈佛大学的语言专家经多年的研究, 根据婴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 提出了类似母语学习的语境学习方法, Mobile English和Pattison English。这两种自然母语学习方给我们的启示就是, 让学生完全沉浸在这种语言环境之中, 随意地向婴幼儿一样, 随听随学, 去模仿说这种语言。我国语言学专家王初明 (2007) 认为:“语境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并不是轻视语言形式的学习。恰恰相反, 语言形式的学习是外语学习的核心内容。补缺假说所要强调的是, 脱离语境的语言学习不存在, 外语形式一定要在恰当的语境中同步学习, 否则, 母语语境知识一定要介入补缺, 多年学下来, 学到的很可能不是哑巴外语就是汉式外语。”

此外, 语境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和需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 教师利用语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感兴趣, 这时, 教师可以在一旁稍加点拨, 学生很容易就会理解新教的语言知识。因为语境是鲜活的, 是可以迁移的, 学生通过语境所学得的知识是牢固的。

4 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系统工程, 改革方略既要符合政治、经济、文化日益全球化的大环境, 又要符合外语教学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大学英语教学就是应该以情景、话题为主线来进行, 在具体, 自然的语境中呈现教学的内容。事实上, 学生对语境的认识是与对语言本身的认识同步增长的, 从最初的入门阶段开始, 教师就要注意两者的平衡, 逐步导入, 切合语言教学的深入, 帮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获得语言。语境的设置是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 它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时刻注意课堂语境氛围的营造, 弥补语境缺乏带来的缺陷, 使学生们获得和母语一样的语言环境, 自然地习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参考文献

[1]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5) :322~327.

[2]韩玉姝.论高职高专英语词汇教学的语境设置[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3 (13) .

[3]王初明.论外语学习的语境[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5.

上一篇:房地产园林景观下一篇:新闻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