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中学的美术教案中学美术教师教案

2024-09-17

适合中学的美术教案中学美术教师教案(精选8篇)

适合中学的美术教案中学美术教师教案 篇1

【教材】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主要知识点包括:认识到民居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知道几种不同地域、民族的居民建筑特色,尤其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广东开平碉楼,福建土楼和皖南民居。本课在教材中位于一个以关注、保护和传承美术遗存为中心的课程单元内,目的在于集中强化是学生了解保护和传承美术文化的重要意义。

【说学情】

7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主要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和搜集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目标】1、知道传统民居的基本概念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等特点了解有代表性的民居布局极其典型特征。通过掌握传统民居的特点以及对,典型民居解剖室的图解,分析,能够从功能特点及其蕴含的传统文化方面对邻居进行简单的解读分析,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升对传统民居的欣赏和评述能力2、过程与方法欣赏传统民居通过查阅和搜集资料的方式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了解其特色,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美术进行分析和研究本课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民居所体现的文化内涵,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通过讨论和分析概括归纳和总结所在地区的传统民居特色,进而培养学生关注传统民居的意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邻居之所以美,之所以能赢给当代人的共鸣,主要在于民居中蕴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的传统,让学生在感悟传统民居的形式美和意境美的同时认识的,她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而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传统民居的布局结构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特点及其体现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了解民居特有的艺术魅力和蕴含的深厚文化传统

【说策略】本课出示了九种不同的民居形式,如果靠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是很难达到全面了解的,因此,为以小组研究的形式,课前分小组,每组选取一种民居形式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课上汇报给其他组。这样分工合作,既节省时间,又能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传统民居的特色。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课前预习、小组讨论、课堂交流等措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2、结合组内小课题(网络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运用好网络资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各地传统民居的图片。

2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且地域广阔的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建筑类型,这样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居模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中国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板书课题)。(优美的图片,雅致的音乐背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明确民居的概念和特点及历史。

(民居历史的讲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课件展示更加清晰明确,使学生容易掌握。体现了美术与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密切关系。)

新课过渡:课件展示中国典型传统民居的地理分布图(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到全国各地去欣赏当地典型的传统民居,首先有老师来当导游一起去北京四合院和福建土楼去看看。)

三、师生共同了解、欣赏福建土楼和北京四合院。

1.欣赏北京四合院

(1)播放北京四合院的录像片,根据课件向学生展示北京四合院整体布局及细节部分。以连线填空的形式,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四合院的各个组成部分名称,描述一下你眼中的四合院特点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的四合院图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四合院的特点,其他同学补充。(四合院的房屋构造比较复杂,录像片和课件的利用使难懂便容易了。)

(2)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总结,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3)教师提问,通过对,四合院的分析和了解,如果让你生活在四合院里,你会有什么感受?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回答。

(4)美文欣赏。(描写四合院的文章片段)(加入美文,增加课堂的深度。)

3.欣赏福建土楼

(1)播放有关福建土楼的旅游记录片,了解当时居民的生活状态。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福建土楼的整体布局及细节部分。提问:请按照北京四合院的方法,说一说福建土楼中的各组成部分名称及你所了解到的特点。

学生欣赏录像片及课件,根据收集的资料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注重网络资源的运用)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福建土楼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3)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教材中提出的想一想问题。

4.总结学习方法

四、学生分组欣赏其他的民居建筑。(在这一环节主要需要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学生大多是通过网络来了解各地的民居建筑,通过这一环节可以看出学生已能熟练的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

1教师通过对北京四合院及福建土楼的范例分析,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汇报开平碉楼,石库门,干栏式民居,皖南民居,下沉式窑洞,蒙古包,藏族碉房的居民特色及文化内涵。

2.关注地域文化(家乡民居特点)。

(充分利用好地方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本地区传统民居的认同感,进而引导他们认同本土文化,理解多元文化。)

五课堂小结

传统民居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笔优秀文化遗产。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建筑类型,而这些也传达着不同的风俗,诉说着不同的百姓故事。品味民居,也是在品味中国多样的民族文化和百姓繁衍生息的历史!最后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林语堂的这段话:

院落式民居正像中国建筑的屋顶一样,被覆地面……这种精神的成功之处在于:为人们尘世生活的和谐幸福提供了一个衡量标准;中国式的屋顶表明,幸福首先应该在家里找到……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自己居住的地方,在自己居住的一个民居建筑中找到家的幸福!

(激发学生对传统民居的认同感,是他们今后能够自觉增强保护传统民居的意识)

【说板书设计】

11、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材料结构布局功能文化

适合中学的美术教案中学美术教师教案 篇2

随着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 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 人们对艺术欣赏的追求, 社会需求大量的美术教师。而在21世纪的今天, 美术老师应该是能力型的和创造型的, 是高素质的。美术教师的素质是指他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水平, 所拥有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 以及他教书育人的执著人文精神。这些素质能够保证在教育教学的进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专业提高, 能够保证美术教学的质量。美术教育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担负着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开发中学生的智力, 提高中学生美术能力水平的任务。所以, 要做好一名合格的中学美术教师, 必须要拥有过硬的教育教学素质。

1、拥有广博的美术基础知识理论

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学科, 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它所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泛, 而美术教师并非精通所有学科知识。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书, 而教书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只有做到学中教, 教中学, 才能不停地充实自身的文化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不足, 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承担起培养美术人才的工作。

2、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技能

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就是他所掌握的美术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作为美术老师, 要坚持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的作画写生, 饱读书本理论。比如说, 水粉画教学的基本技法、素描教学的基本技法、速写教学的基本技法等等, 在教学的课堂当中要形象生动, 迅速无误地表现出来, 使同学们能够感受到美术课教学的快乐。此外, 美术教师还应掌握各种艺术形式的基本技能和表现方法达到新课程的要求, 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保证。

3、组织教学能力

3.1 备课能力

备课能力, 是美术老师教学课前的计划性与准备性的阶段。在课堂教学进行之初, 大纲要成为他们教学的依据, 摸清学生们的喜好, 摸清学生们当下的追求潮流, 了解学生们的心理水平层次, 和学生们的智力发展水平, 指出学生所学课程当中的难点、重点。依据以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 并且要对课堂教学当中会随时发生的问题及可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进行预期的评估。

3.2 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

在教和学的双边活动中, 学生永远是主体, 是主角。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指挥者和导向者, 指挥与导向的工作要做好, 就看教师能否做到这三个方面。第一, 对教材掌握的熟练度。美术教师在加工书画作品时, 都有自身的心理感受和个人的美好体验, 而这种心理体验一定要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再对学生施教。而对于所施教的课堂内容, 如历史渊源、美术原理常识等等, 要广读书, 多查阅, 进行专业的了解, 到达高超的示范与指导。第二, 揣摩学生心理变化。课上课下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细心观察学生外表的变化。通过揣摩他们的内心世界, 能够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及时明确现有学生的美术基础, 教学对象不能是等同评估, 从这个角度说懂学生比读懂教材更为复杂。第三,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事半功倍。在教学实践进程当中, 要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化的调动, 教师可采用幻灯片、多媒体、录像等现代信息教学手段, 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更多的更全面的掌握美术基础知识。

4、美术教师的交际协作能力

中学老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 特别是在中学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中, 会遇到专业领域内的一些争鸣和讨论, 以及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困难。美术老师要能够豁达的开放自己, 与相同学科老师之间在教学实践上加强专业协调、合作, 切磋、共同分享经验。大家在一起相互学习, 相互鼓励, 取长补短, 相互帮助, 彼此支持, 甘于奉献, 共同发展, 这样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做到更加精准地把握教材内容与教学的培养目标, 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美术教师的教育理念要及时更新, 知识视野要不断完善, 最重要的是加强与不同学科教师思想交流与沟通, 这样有利于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5、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更新, 也推动了教学方式的革命化的变革。现在每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粉笔不再是美术教学的唯一媒介, 美术书、美术参考书也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来源, 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走进了美术课堂, 为美术教学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因此, 利用计算机、教学媒体、网络等查阅获得美术教育教学资料资源, 来进行课堂教学, 是一名美术教师必须具有一项素质。

6、科研能力

一名教师的科研能力, 能够使他永远走在这个学科的前沿, 能够保证知识的最新, 美术老师也是如此。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 美术教学改革也不断发展, 美术教师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了, 而是变成了一名在美术工作战线上的科研人员, 一名教育教学阵线上的研究员。美术教师要时刻关注本领域内的最新科研动态, 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 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善于在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 积蓄新的教育教学经验, 及时总结别人的先进教学经验, 探讨研究最新的执教方法, 将这些知识和方法运用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之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找出成功之处, 提高科研能力。

结语

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水平, 才能精心正确的选择教学内容, 寻找最容易被学生接受领会的教学方法, 才能做到真正的教书育人;只有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 才能够大步地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一名美术教师具有全面的素质, 才能担当起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才能为社会培育出优秀的高质量的美术专业人才。为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的需要, 美术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文化底蕴, 思想品德, 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做出更多的贡献。

摘要:素质是中学美术教师从事美术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本领, 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教学成败的重要前提。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美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特别对“教育教学”能力加以重点论述, 并且论述了能力在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及培养高素质学生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浅谈中学美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篇3

【关键词】素质 艺术修养 美育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人类自从在劳动中诞生美之后,就孜孜不倦地寻找着美,追求者美,创造着美。也孜孜不倦地用美的规律塑造者自身。在21世纪的当今,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的我们该用哪些艺术修养和素质“美化”自身呢?

一、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

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因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及源泉。”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在美术教育学术领域不断进取,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精深、渊博。美术教师在必须具备自身的专业素养中,应具备以下技能:绘画、设计欣赏、书法等技能技巧。同时,还可以针对自己比较喜欢的专业搞一些创作,经常参加或参观一些内容丰富、有竞技性的比赛和展览。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所以我们应大胆去尝试,大胆地去创新,从而使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艺术修养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中学美术教育虽然不是培养专门的画家人家,但绝不能因此而当半桶水,正所谓“没有源头活水来,哪得渠水清如许?”我们只有自己热爱和喜欢这一门专业,这一门学科,才会精益求精,力求进步。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加注重对学生艺术能力,艺术修养的培养,如果美术教师没有一定的美术基本技能,课堂教学就会倍感吃力,更谈不上更新,课程改革了。

我的业余生活中,很熱衷于绘画创作(主攻中国画),经常参加省、市、区文联和教育系统举办的书画比赛和展览,多次获奖;我还经常组织辅导学生参加各级书画比赛,学生作品多次获奖,为学校争光,同时也为自己增添了信心,培养了学生的美感心理。我始终认为,为了使教学工作取得更良好的效果,经常创作是自我修养提高的一大前提。

二、文化修养

美术和文学是相通的,作为美术教师应该多阅读美术理论、美术史、美术鉴赏、文学等方面的著作,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古人提倡“诗、书、画、印”集于一身,就是要求作者文化修养丰富、境界高。多学美术理论和文学知识能丰富、积累自身的修养,对自己创作作品的意境也要高得多。其次,还应从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比如订阅报刊、上网查询、参观展览等,以加深对美术学科的认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仅要专业素质强,也要博闻强记、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触类旁通。课堂教学中,文化知识的丰富也会促进教学的高效率发挥,寓教于乐、美中育人。

三、适应现代教育手段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教育体制也进行了大变革。远程教育进课堂,丰富了教学手段,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发挥学生能动性的教学方式。以前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形式比较单一,不够丰富、直观,而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直观起来了。学生们可以从更多的感性认识去发挥,去想象、去创造、去发现,从而更能体会寓教于乐的其中滋味。

四、关爱学生

在美术课堂中,要注意关爱学生,要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课堂教学的欣赏、讨论、辅导、评价等环节中体现对学生的关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辅导学生时要有耐心,因材施教,发现学生各自的闪光点,进行肯定和表扬,要从专业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评价也要合理,在肯定与表扬的前提下进行多方式评价。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鼓励,也使学生们有了锻炼表达能力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使他们的审美意识得到提高。美术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去塑造学生的灵魂,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让学生真正在你的课上得到美的享受。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即使资质再困难的学生,教师也要去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鼓舞学生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同时,使他们充满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把美育作为一种爱的教育,自觉培养学生自爱与他爱,以及爱学校、爱社会、爱人类、爱和平、爱生活的情感态度。让他们在爱的体验中获得审美的共鸣和喜悦,从而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教师自身素质的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提高中学美术教师的素质,只有教师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业务和教学层次上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身作则,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实现一个美术教师的美育目的。

【参考文献】

[1]仇春霖《大学美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晶,美学之思:《理的审美化存在》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中学美术课教案 篇4

一、色彩感觉

a.红、橙、黄——暖 b.蓝、绿、紫——冷

二、分析色彩

1.些色彩会让我们联想起什么?这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三、欣赏画作

2.梵高用笔用色很有特点,他为什么要这样用?

笔触:生动、有力 色彩:饱满、圆润 体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炙热。

四、小结

五、作业:春、夏、秋、冬的色构任意一张

《向日葵—色彩的心理效应》 关于色彩,我们已经不是第一天接触,它是在光的折射作用下产生的,万物因为有了色彩才美丽,那马我们对色彩有了解多少,今天我就带着大家了解并学习色彩。

a 红、橙、黄 b 蓝、绿、紫 红 橙 黄和蓝 绿 紫是属于神马色系的颜色呢 大家考虑回答一下 恩 不错 它们分别属于冷色调与暖色调 那马 下面请同学们在思考一个问题:

二、分析色彩

这些颜色分别会让我们联想起什么 ? 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

“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的这一特性常被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用它来营造气氛和传达情感。

三、欣赏画作

2.梵高用笔用色很有特点,他为什么要这样用?

笔触:生动、有力 色彩:饱满、圆润 体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炙热。

强烈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总结:通过比较、欣赏,我们知道了色彩和笔触是绘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欣赏凡·高的《向日葵》

提问:凡·高的画,用笔、用色都很有特点。他为什么要这样用呢 ? 讲解:色彩作为绘画表现的手段对人的视觉情感会产生刺激作用。这是由于人在大自然的生活体验中形成的色彩心理反应。《向日葵》用响亮的黄色和奔放有力的笔触,把向日葵绚丽的色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从画中,我们会强烈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总结:通过比较、欣赏,我们知道了色彩和笔触是绘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简介荷兰画家凡·高 凡·高在阿尔居住期间,强烈地爱上了遍地生长的巨大的金色向日葵的千姿百态,在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画像里那种短促而笔触,在这里,他的笔触坚实有力,大胆恣肆,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他大胆地使用最强烈的色彩,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岁月将使它们变得暗淡,甚至过于暗淡。”尽管采取了种种保护措施,这些色彩仍然消褪了原有的光泽。

此画以黄色和橙色为主调,用绿色和蓝色的细腻笔触勾勒出花瓣和花茎,签名和一朵花的中心也使用了蓝色。籽粒上的浓重色点具有醒目的效果,纤细的笔触力图表现花盘的饱满和纹理的婀娜感觉。

“在黄色背景前面的一幅十四朵花,好像我以前所画的一样。不同之处是这幅画更大一些,它有一种相当特殊的效果,我这一幅是以更加简练的手法画出来的。”(凡·高)

凡·高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植物形貌,充满了律动感及生命力。整幅画仍维持一贯的黄色调,只是较为轻亮。这幅画被认为是凡·高在黄色小屋里面的最后一幅大型《向日葵》。

课后作业

中学美术课课时教案--范例 篇5

授课年级:七年级

授课时间:2010年5月6日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的类型:美术欣赏评述课 课题: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教材分析】

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中,体会到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本课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以及用口头或文字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感受的能力。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不同作品的不同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作品体现的不

同思想内涵。

2、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艺术作品体现的思想内涵。

2、如何表达欣赏作品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的准备情况,教科书是否带齐。

二、导入新课

1、首先请同学们来听一段音乐

播放音乐

提问:请同学们听听看,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哎哟嘿~~~(纤夫在拉纤时发出的声音)

2、在音乐中是通过这种节奏来表现劳动的,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艺术家是如何表现劳动场面的,怎样表达劳动情感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教授新课

(一)提出课题: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二)欣赏作品

1、出示作品《在激流中前进》 提问: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理解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三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

作者以简练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出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饶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水和船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

2、请同学们再看书上另一幅也是表现劳动人民在船上的画面《清明上河图》(1)提问: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理解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盛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著名之作。全画内容大体分的是三段,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满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的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的通过虹桥。相映成趣的是,大船过桥的紧张又极具戏剧性的场面,吸引了桥下众多的行人。他们都在聚精会神的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一切。桥上桥下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组件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底。

(2)出示《清明上河图》全图

老师讲解:

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舟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市区街道的繁华场面。它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3)出示作品,用作品《在激流中前进》与《清明上河图》作比较

学生讨论:

1、从画面描写的环境,人物的动作表情上来比较,这两幅作品

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否相同?

2、从画面的安排与表现手法来比较这两幅画分别是怎样来表现

主题的?

教师归纳,补充

(三)欣赏作品

1、出示作品《牛耕》

思考:这幅作品反映的是什么时代的劳动?给你留下怎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2、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幅作品,出示作品《捣练图》

老师讲解《捣练图》全图

《捣练图》因描绘唐代妇女制“练”(一种丝制品)的劳动场面而得名。全画共画了十二个人物,按制练的工序分成三组;右边一组描写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教材中所选的正是这一段。中间一组秒下两个妇女在理线,左边一组描写两个妇女把连拉直,另一妇女再用熨斗熨平,在她对面有一女孩拉着正在被熨平的白练。另一个淘气的小孩在下面来回玩耍,在中间和左边两组人物之间有一个小女孩蹲在地上,用团扇在扇炭盆。十二个人物组织得疏密有致、动静适宜。

3、出示作品《捣练图》与《牛耕》作比较

学生讨论:

1、这两幅作品中的人物是否属于同一阶层?从哪些地方可以看

出?

2、这两幅作品所用的手法是否相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教师归纳,并补充砖画的作用

《牛耕》:这幅表现牛耕的砖画,画面十分单纯,但作者颇具匠心。如两头牛有意画成一黑一白,以对比的手法突出画面的明快感。再如,画扶犁者的形态,而且其缓步前行时的姿态极富运动感。

《捣练图》:既符合生活的真实,有独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态各不相同,既统一,又富有变化。“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妇女的共同特征。描画勾线工细而又劲健,设色富丽而又匀净雅致,衣服的质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充分显示了唐代的工笔人物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墓砖画:就是在墓碑前用颜料在砖头上面画画,再经过烧制后,它就不容易褪色了,它的作用是用来陪葬的。我国自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厚葬之风俗盛行,流行在墓碑前画一些劳动人民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场面,墓主是为了祈求死后永远有一批劳动群众供他们驱使奴役。

四、复习巩固

通过以上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我们都知道这些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劳动。那老师要问一下同学们,为什么历代艺术家都选择“劳动”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出示作品《钢水 汗水》和照片,最后请同学们想一想:艺术作品中的劳动与现实生活中的劳动有什么不同?

五、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对比,你觉得这堂课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适合中学的美术教案中学美术教师教案 篇6

件 教材分析:

不同质地、不同色泽、不同花纹的布角料,运用不同的剪裁法,可获得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形象,将这些形象加以拼巾贴,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画,就称之为布贴画。布贴画由于其选材独特,因此更具有独到的艺术效果,受到大众的喜爱。

时:1课时

课程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认识和理解装饰画的装饰表现形式和独特的材料特点带来的装饰美感。

2、运用自己能收集到的废旧材料,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教会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来创造美,以拼贴的形式进行装饰画创作,学习拼贴装饰画的基本技法。

3、结合装饰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重点:以拼贴的形式进行装饰画创作,学习拼贴装饰画的基本技法。

教学难点:结合装饰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合作、个别辅导

教具准备:

范作、布角料、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一些优秀装饰画作品,师生共议:用具有装饰风格绘画来装点居室,以各种特殊材料制成的画或壁饰来装点居室,不仅会使你的家别具一格,独创新意,而且在装饰过程中,将真正体会到发现和创造的愉快。今天我们利用不同质地、不同色泽、不同花纹的布角料,运用不同的剪裁法,变废为宝,创造生活中的美。

二、新课讲授。、布料与纸相比,有什么不同?(老师提问,归纳)

质地不同,纹理不同,厚薄不同,花纹不同。(学生活动)

2、布贴画图稿的选色设计,根据现有布料的不同色样和纹理,设计出与之相附的底稿。

3、欣赏范作,讲解布贴画的制作方法:

?

打底稿。将自己设计的画面构思用铅笔画在白纸上。

?

布料剪裁。按照画面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裁剪,裁剪时把所画的底稿放在布料上操作,以确保造型的准确;同时在裁剪时要注意到布料的纹理朝向。

?

拼贴画面。将裁剪好的布料按照刚开始的设计进行拼贴。

4、局部示范制作,让学生注意其中的操作过程,尤其是在剪裁时造型的把握。另外,在拼贴画面时,要注意到布料的色彩差异,在个别地方可留出适当的空隙,使画面看上去疏密得当,更富生机。

在拼贴时注意要到纹理的走向,让学生明白不同的纹理朝向会导致不同的作业效果,使得布料的纹理更好地为整个贴画作品服务,增强视觉效果。

5、启发学生进行画面构图设计,可相互讨论一下,确定自己制作的内容和布局安排。

三、布置作业:用布料创作一幅有新意的装饰画

四、作业讲评:观摩优秀作品,对学生作品给予充分肯定,委婉地提出存在的问题,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小结:略

中学美术教育不可轻视民间美术 篇7

一、中学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融汇了先民的经验与智慧的艺术, 是民族的瑰宝。民间美术作品中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 即造型古朴夸张, 色彩鲜明, 具有规律性, 既有工笔重彩之作, 也有淡雅隽秀之作的特点, 更使民间美术走上了多样化的道路, 从而产生了皮影、木偶、脸谱、刺绣、剪纸等多种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而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民间美术形式还把古代石刻线画、宗教版画、庙画、年画、灯屏画、建筑彩绘、扇面画, 包括现代农民画、布贴画等在内的一切民间绘画形式也都纳入其中。

新课改提出:中学美术课程要让学生较广泛地接触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拓宽美术视野, 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探索人文内涵, 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 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 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由此可以看出民间美术部分在中学美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学美术分为初中美术和高中美术两大部分, 这里主要是讲初中美术部分。初中美术教科书中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民间美术方面的教学内容, 但是却将民间美术相关内容很好地穿插在各个模块的教学中, 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从三个学习领域进行分析。

1.造型·表现。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为例, 分析第十六册“造型·表现”领域的第四课即“以刀代笔”的教学内容可以发现, 本课教学重点为木刻版画———藏书票的制作方法。教材在普通的版画教学中扩展了民间美术中的年画知识并以年画为素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以此展开教学, 逐步引入版画内容讲解。此时民间美术起到了课程导入作用, 年画的导入不仅丰富了学生对基础纹样的认知, 在人文认知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民族情感。

2.综合·探索。同样在第十六册教材中, 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第五课“端午节”中, 更明确地涉及了民间美术方面的内容。“端午节”一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讲解绘制彩蛋、编制彩粽的方法, 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并了解我国优秀的民俗技艺与文化传统。教材中也提到了能够表现端午节日气息的一些民间手工艺品, 如端午香袋、作为配饰的中国结以及反映端午节传说或是祈愿寓意的剪纸等, 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 也为教师提供了有选择性地作为辅助材料来进行讲解的内容。

3.设计·应用。关于民间美术的内容在“设计·应用”领域中更是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在第十八册第六课“蓝白之美”中就很明确地展示出本课重点是关于民间艺术中的蓝染花布。课本通过蓝染花布作品展示来讲解蓝染的由来、技艺、溯源与发展、题材与内容等方面, 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燃起创作欲望, 通过亲手制作来达到“设计·应用”领域方面的学习目标, 也实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 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之后的第七课“展示的艺术”中也是以民间美术中的剪纸和木雕作为素材, 展现了民间艺术的时代性, 这样的教材设计也体现了新课标中关于教材内容的理念, 即使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反映了教材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二、学习民间美术对中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1.民间美术的传承特点。民间美术源于普通人对生活的观察、感悟和最真挚的情感, 反映了历代劳动人民最淳朴的生活观、宇宙观, 是劳动人民寄托理想的最古老、最悠久的艺术形式。通过民间美术作品, 我们可以感受到劳动人民质朴的心灵和淳朴的愿景。民间美术不是经过专门训练的美术, 而是在邻里、地方、家人的相互影响下, 把人与自然最直接、最原始的一种联结表现出来的形式, 它的表达形式相对于其他门类来说更加自由与丰富, 更具有独创性, 更真诚。

2.民间美术的造型、用色及其寓意。民间美术的造型特点, 不仅表现客观事物的真实特征, 还极大地融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思想和情感, 它是人们心灵的表现和情感的释放, 是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体现。民间美术造型中的夸张变形, 有时甚至是一种无视时间、空间界限的主观组合, 这种效果不仅充分体现了创作者的需要与其特殊的表达形式, 更可以看出其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日常美术教学中融入丰富多样的民间美术, 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不同的观察视角, 启发学生打破常规, 发散思维, 敢于尝试, 勇于创新。

民间美术在用色方面一般分为单色作品和套色作品, 一般表现为单色质朴大方、套色绚丽夺目的特点, 突出了色彩对画面的装饰性与表现性, 这种直观、本能的表现方法更能激发起学生的模仿与创作欲望,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感知能力。

民间美术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 它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 折射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学习民间美术能够加深中学生对艺术的理解, 使中学生更加具有原创性思想。其中民间美术的象征寓意、符号表达等也可以启发学生的设计理念, 能够提升中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3.民间美术与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以“以学为本”为课程目标的新课程提倡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进行民间美术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动手操作能力。民间美术的创作基本单元是线条和块面, 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化的点、线、面;强调主观性、时空性、立体性、全面性的表现;造型手段通过夸张和变形改变对象的性质、形式等来改变自然原形的惯常标准。学生通过接触民间美术, 不仅能掌握相关知识, 也能更好地与其他知识融会贯通。例如掌握单独纹样、连续纹样的制作方法对设计方面知识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 民间美术教学可以充分体现新课改强调的学习方法, 在民间美术的鉴赏、创作活动中更容易教导学生使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美术教学中适当引入相关背景故事也可以丰富学生有关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知识。民间美术源于民间的特性也可以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发现学习资源, 而在学生寻找素材的同时, 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用艺术的方式掌握生活的能力, 实现审美教育。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学习民间美术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及民族自豪感。许多民间美术作品的题材选用了反映中国优秀传统的古籍中的故事, 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而且许多关于民间美术的故事中常常蕴含着美好的寓意, 有着“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

三、民间美术的教学现状及对策

1.民间美术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民间美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有重要作用, 但是依然有许多人因为对民间美术及其功能等方面不够了解而轻视中学美术教育中的民间美术部分, 导致这部分内容没有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上, 甚至这部分教学内容在许多学校名存实亡。

首先, 在许多人的观念里, 民间美术不仅不像常规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大型的画种一般在人们心中有着较重的分量, 事实上, 不少人只是把民间美术当作一种边缘的、带有手艺性质的工艺制作形式。许多人感觉民间美术只属于民间艺人, 认为民间美术只是天桥上、庙会里为节日添彩的小饰物罢了, 从根本上对民间美术存有偏见。

其次, 民间美术方面的教学资源匮乏。通过观察民间美术部分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实情况可以得知民间美术在课堂教学中也经常被轻视。不仅因为学校关于民间美术的资料匮乏, 而且因为美术老师对民间美术的相关知识及涉及范围也不够了解。从教师的教学经验上讲, 由于师范院校中美术教学专业很少涉及民间美术部分, 因此很多美术教师对民间美术及其在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相关扩充等方面不够熟悉, 由此导致相关的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地展开。再加上由于在教材重难点的设置上, 常常侧重于大的学院方向的画系门类, 这也是导致许多老师对民间美术方面的教学不够重视, 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素描、色彩等常规美术教学内容方面的主要原因了。

2.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新课程理念与中学美术课程的设置中都可以看出民间美术对中学生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不应该轻视中学美术教育中的民间美术部分。

在教学资源方面, 因为民间美术源于民间,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它, 无论是庙会中民间艺人纯熟技艺下诞生的手工艺品或是已经登上大雅之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博物馆藏品, 还是在依然保留传统节日民俗习惯的家庭中的节日手工艺品, 都是民间美术作品。而民间美术的传承性也证明了民间艺术家就在我们附近, 只要善于发现, 民间美术就在我们身边。而这种寻找与发现的过程更能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民间美术有着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的特点。以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的剪纸为例, 其制作所需材料不过一把剪刀一张纸而已, 由此便可在闲暇时创作出样式千姿百态、形象生动的作品, 作品既可作实用物, 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 各地的剪纸又因地域、人文与选材的不同延伸出了不同的风格流派, 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由此我们也可以推导出民间美术理应是学校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的一环, 潍坊的风筝, 陕西的皮影, 各具地方特色的手工艺摆件、玩具其实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课程资源。民间美术的学习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它可以是以参加庙会欣赏民间技艺的方式丰富社会实践课程内容, 也可以让民间艺人走进课堂, 丰富课堂形式。这样的学习方式也能更好地体现出当今教学理念中学校、家庭、社会共通的教学资源共享素材的观念。

综上所述, 针对民间美术在教学中不被重视的现象, 我们必须认识到:民间美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它应该被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并重视。我们绝不可轻视民间美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育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适合中学的美术教案中学美术教师教案 篇8

【关键词】中学美术    青年教师     新课改     综合素质

终身教育的提出者,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成人教育会议上首次提出“终身教育”思想的论点。他指出:“教育应该是人自出生后所有教育經历的集合,是自呱呱落地到寿终正寝的全过程。”这也就是俗语中常提到的“活到老,学到老”。教师专业发展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教师是专业人员的代表,其发展内涵是多层次、宽领域的,既包括了知识的不断积累丰富、技能的不断熟练与娴熟、能力的不断提升与提高,也包括了态度的转变;其次,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性的,要经历一个由生疏到相对熟练的系统的学习发展过程。

过去关于教师的各种比喻形象生动,如今在素质教育改革下,教师被时代赋予的内涵相距甚远:照亮学生,燃烧自己的“蜡烛”,勾勒了浓重的悲剧氛围;尽吐芳丝的“桑蚕”,封闭了老师的知识进步视野;勤恳朴实的“园丁”,限制了教师职业生涯成长的风帆。教师的红烛精神、春蚕精神,从教书育人角度说是很好的事,但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角度说,是不合适的,教师必须在职业生活中规划出个人终身学习的计划,不断丰富自己,提升专业化水平。

以往美术师范专业的就业率并不乐观。很多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无关。据了解,师范专业美术生的就业方向是中小学美术教育,由于中学对美术教育认识的不足,导致中学美术教育发展十分缓慢,美术教师在工作之余很少有时间来绘画,而只是专注于专业方面的事情。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开展,美术课程在中学课程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青年教师对于整个改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开展“一对一”互帮学习

学校会在各方面努力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新进教师从到教育局参加入职培训,到举行拜师仪式,校方在对青年老师的培训方面相当重视,做得也十分完善。有“一对一”的拜师对接,由在教学实践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在职美术老师做指导。组织教师到当地的大学附属中学等优秀实验示范学校考察学习;邀请名师把脉课堂和进行教学交流活动;组织教学研讨素质拓展,助力青年教师成长;鼓励教师参加市级省级优质课比赛;举办美术教学研讨课,另外每年还会安排班主任和教师代表到北京、天津、杭州等一线城市进行访问学习。这些活动积极地调动了青年教师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也给予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途径。

二、充分开展课堂实践学习

学校各学科教师组成考察团,到教育先进的名校进行跟班学习。教师们深入课堂随堂听课,学习名校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名师座谈交流教育心得,并深深体悟厚重卓越的校园文化,受益匪浅。在课堂上,漂亮精美的板书、入情入境的朗读、精彩的师生对话、教师的巧妙点拨和启发等,都让学校老师们感受到了名师的专业博学,体会到了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三、提升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学习

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过程,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历史使命就无法完成。通过对新课改下的中学美术青年教师现状分析我们发现,学校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提升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及在注重培养综合性人才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成果。青年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师范专业教师要做到终身学习。

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师在自身发展与实践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青年教师应该抓住时机,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培养更多的国家栋梁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冯良水.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祖晶.现行教育法规与政策选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赵宏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呼唤教师决战课堂[M].上海:上海教育科研,2007.

[5]徐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6]郭景扬.中小学素质教育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7]卢建筠.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8]邱小捷.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上一篇:看一篇写人的文章下一篇:安全防范教育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