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2024-10-24

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精选10篇)

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篇1

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分散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对接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依托,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进入发展提高阶段,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完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高,为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看到,我国农业产业化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大部分企业经营方式粗放,规模化程度低,科技创新能力较弱;龙头企业结构不合理,加工企业多、流通企业少,初级加工企业多、精深加工企业少;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完善;融资难问题没有根本缓解;等等。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目前需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推进土地流转体制机制创新。允许农民通过土地租赁、入股等形式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搭建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加强流转管理和服务,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二是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公益性为主,涵盖投入、研发、推广等领域,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体系。三是推进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类联结农户与龙头企业的服务组织,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实行利润返还等,建立健全风险保障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实践经验,不断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方式。四是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鼓励信贷资金向农业流动,支持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引导工商企业、外资、民间资本等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加快推进家庭承包经营向提高集约化水平方向发展、统一经营向提高组织化程度方向发展。一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包括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新型农民,鼓励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发展家庭农场,鼓励和引导返乡农民工、工商企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乡土人才创办农业企业。二是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农产品生产流通特点,建设一批国家级产地市场、区域性产地市场和农村田头市场,构建定位布局科学、互相衔接补充、运转高效顺畅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三是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全程,综合配套、机制灵活、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总的方向是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重点是强化公益性监管服务机构建设。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关键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一是加强龙头企业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开展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治、粮食生产基地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等,切实改善生产设施条件。二是推动龙头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行标准化管理,加强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自主创新,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三是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加强示范基地技术创新、质量检测、物流信息、品牌推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四是改善金融服务,拓宽资金渠道,切实解决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

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篇2

近年来, 全市思想上已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成立班子, 制定政策, 强化考核, 一个个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应运而生, 实现了产业得发展、农民得实惠、干部得政绩的可喜局面。但一段时间以来, 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建设中也暴露出进展缓慢和进展不平衡等问题。如何实现现代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化发展, 笔者认为主要应进一步重视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进一步加大宣传引领作用

大力宣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实现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 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 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意义重大, 事关长远。必须要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充分增强对发展现代农业园区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改进工作方式、加强服务指导, 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专家现场咨询指导等方式, 深入基层宣传辅导、答疑解惑, 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 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大力培植典型, 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利用各种媒体, 及时总结、宣传、报道和推广各镇 (地) 的做法和经验, 鼓励和引导广大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 (协会) 积极参与、支持, 组织相互观摩交流学习活动, 取长补短, 使他们熟练掌握园区建设的有关政策、要求和建设方法、步骤、保障措施等, 增强做好园区建设工作的信心和自觉性、主动性, 形成发展园区、繁荣农村、致富农民的浓厚氛围。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危机意识, 以更加有力、更加扎实、更加有效的工作措施, 瞄准市场、挖掘潜力, 深入推动园区建设工作再掀新高潮。

2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效果

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以及纪律保障机制, 明确工作要求、细化有关规定、层层落实责任, 强化日常监管, 全程跟进。查思想、查组织、查措施、查成效, 督促各级有关部门思想上要重视、措施上要给力, 履职尽责, 确保市委、市政府关于园区建设的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深入开展园区建设工作的服务和指导协调, 统筹兼顾, 密切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园区建设工作督查通报制度, 及时掌握各地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 着力规范园区规划建设行为, 紧紧抓住本地区园区建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及时研究采取有效措施, 使园区建设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全力推动本地区园区建设工作取得实效。园区建设领导机构要定期印发简报, 便于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了解情况, 研究决策, 推动全局工作。

3进一步严格落实绩效考核

建立园区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和有效的监督奖励制度, 加大考核与执行力度, 确保园区建设深入开展和取得实效。就是要将开展园区建设工作成效情况, 列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各级各部门要严格工作标准, 加强督促检查, 推动园区建设快速发展、快出成效。既要防止建设搞形式、走过场, 有关职能部门又不得随意设卡、刁难企业。进一步严格和加大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考核力度, 通过不懈努力, 再使一批“规划设计科学、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群众普遍欢迎”的、崭新的现代农业园区脱颖而出。对凡因宣传发动不到位、组织领导不力、对政策知之不深导致园区建设进展缓慢、设计规划不合理、无发展前景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 要按照有关规定, 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力度大、成效显著、目标任务完成好的镇和部门给予适当奖励, 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

降低拖拉机油耗有窍门

1.保养空气滤清器经常保养空气滤清器, 不要用布或其他物件包裹空气滤清器, 保持滤清器进气流畅, 以减少进气阻力。

2.不改变排气管方向不要随意改变排气管方向, 以免增加排气阻力, 使发动机的油耗增加。

3.常规调整气门间隙气门间隙要经常调整。如果发动机因齿轮凸轮轴磨损而引起配气相应角减小, 要适当减小气门间隙, 以弥补配气相位角的减小。凸轮轴严重磨损应及时更换。

4.调整各传动部位间隙正确调整机车各传动部位的配合间隙, 以减少传动部分的动力消耗, 从而降低燃油消耗和生产成本。

5.不超载、空跑正确选择牵引负荷, 做到不超载、不超速、不跑空车。

6.保持合适的冷却水温发动机应在最佳的水温状态下工作, 因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耗油量增加, 增加生产成本。

7.正确使用刹车拖拉机在行驶时尽量少用刹车。因不正确的刹车不但会增加机件的磨损, 而且还会增加动力消耗, 增加油耗。

8.防止燃油滴漏定期对发动机进行耗油技术检测, 坚决杜绝燃油滴漏现象的发生。

9.正确牵引机具正确调整牵引机具的配合间隙和牵引角度, 轮胎气压要符合标准。

10.合理选择挡位正确合理地选择挡位, 工作时应选择中、大油门, 以发动机不冒黑烟为准。

汪泽

通渭县成功研制出

两款马铃薯播种机

最近, 由通渭县百里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2CM-3G型马铃薯膜际垄作深播联合作业机和2CM-2G型马铃薯起垄铺膜喷药播种机通过四川省农机站鉴定。省农机站的专家认为, 两款播种机均具“先进、适用、廉价、轻巧、安全”等特点, 既能在川地作业, 又适宜在崎岖的山路行走、梯田作业, 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了国家有关标准和计划任务书的要求, 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规定水平。两款播种机的研发成功, 将为该县乃至周边马铃薯产区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撑。

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篇3

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豫皖两省交界处,县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人口165万,是全省第一人口大县、全省农业大县和畜牧业发展重点县,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农业大县、畜牧业发展重点县的实际,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切入点,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依靠农开项目带动、推进畜禽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围绕支柱产业开发,在服务全县大局中批准结合点

固始县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全县耕地170万亩,连续4年粮食产量突破20亿斤,在畜禽养殖方面拥有规模以上养殖场户1万多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全县50万外出务工人员年创收入40多亿元。因此,县委、县政府依据自身优势和现实,着眼未来发展,把粮油、畜禽和劳务经济确定为三大支柱产业。农开工作围绕“三大产业”开发战略,明确工作目标方向和重点,在狠抓中低产田改造的同时,把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农开工作的一大重点。坚持“政府扶龙头、项目建基地、产业富群众”发展思路,大力支持三高固始鸡养殖、淮南猪原种场改扩建项目,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融入到了产业开发之中,找到了农开工作服务支柱产业开发的切入点,发挥了农开项目的综合效益,现在全县形成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良好局面。

二、实施综合开发,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做出新贡献

为保证农业综合开发的规模效益,我们在实施中坚持山、水、田、路综合治理,坚持农、林、牧、渔综合开发,坚持项目、资金、科技服务措施综合配套。通过综合开发,推进农业产业化上规模、上水平、铸品牌。一是壮大了龙头企业。这几年,我们把农开项目支柱产业化工作重点放在扶持固始鸡、豫南黑猪养殖业上,逐步壮大了其龙头企业——三高集团。2007年6000吨固始鸡蛋标准化生产项目和2008年6000头豫南黑猪父母代种猪繁育项目实施后,年孵化种鸡4000万只,种鸡规模发展到40万套,带动小规模散养蛋鸡专业户4.7万户;固始蛋鸡饲养量突破1100万只,带动农产7.2万户,户均增收5700元;带动养殖合作社11个。目前,三高集团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地方优质鸡、猪繁育供种企业,企业总资产达到1.2亿元,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二是扩大了基地。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农业开发主要通过项目的实施,来扶持龙头企业建基地建设。为推动三高固始鸡产业化上规模,我们充分利用项目区山浅、林地多的优势,在赵岗乡石堰建立了“万亩生态养殖园”,通过散养固始鸡,提升快乐固始鸡品质,提高了经济效益,成为当地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昔日的“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依托农开项目,固始县淮南猪原种场实施了“6000头淮南猪父母代种猪繁育”项目工程(即后来的6000头豫南黑猪父母代种猪繁育项目),进行了改扩建,2008年带动基地新增出栏优质商品猪12万头,规模翻一番。三是打造了品牌。通过实施农开项目,固始鸡规范了农户养殖模式,统一了产品标准,叫响了“固始鸡”、“固始鸡蛋”品牌,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在农开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固始淮南猪原种场联合省畜禽改良站、河南农业大学等单位,成功培育出河南省第一个国家级肉猪新品种“豫南黑猪”,该品种于2008年5月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10月获得农业部颁发的新品种证书,12月19日在郑州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叫响了“豫南黑猪”品牌,为下一步大规模产业开发奠定了基础。

三、坚持机制创新,在改革创新中探索农开工作新路子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并把农开项目与落实上级农业开发政策、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工作理念上,强化综合开发理念、产业化开发理念,整合项目、资源、资金,力争达到“各做一道菜、共建一桌席”的目的,打造农业综合开发新亮点。在开发机制上,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制定了“国家支持、自筹配套、滚动开发、积极引导”的运作机制,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千方百计抓好配套资金的筹措,引导广大受益群众自愿投工投劳。在项目资金管理上,健全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做到立项有申请,评审有原则,实施有计划,资金有规定,运行管护有制度,从而保证了农业综合开发有步骤、有组织进行。在支持产业开发上,坚持共建共管,共见效益,把项目建设与产业化发展捆在一起。发挥了农业综合开发的最大效益,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推进。

四、强化农开工作职能,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树立新形象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开项目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为指挥长的农开项目建设指挥部,对农开项目工作在领导力量、资金整合、技术服务上给予倾斜。农开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早规划、早部署,优先实施。加强组织协调和项目监管,始终把质量标准放在首位,从项目申报、方案制定、组织施工、检查验收,到工程管护,都统一标准,严格把关,确保项目质量,确保工程能够长期发挥效益。各有关部门和项目区单位围绕农业开发的共同目标,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保证了农业综合开发快速有序推进。近几年,全县实施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超过16万亩,涉及6乡36村,受益人口14万人,促进了全县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共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4个,投入开发资金2000多万元,有力地推进了粮油加工、畜禽养殖、茶叶、柳编等产业发展,形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第一年,必将为农业开发工作带来新的机遇,我们将以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局,争取好、实施好农开项目,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早日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而努力。

用农业标准化提升产业化水平讲解 篇4

编者按:5月30日至31日,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在运城召开。会上,我市作了题为《用农业标准化提升产业化水平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介绍。这一经验介绍,结合我市农业发展特色,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抓手,把农业标准化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对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现以简报转发,望引起重视,认真研读,深刻体会,指导实践。

近年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实力长治、魅力长治、和谐长治的总体工作思路,牢牢抓住促进农民增收这一核心目标,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抓手,把农业标准化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着力创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收到了好的效果,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和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等领导视察时的充分肯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瞄准现代农业,全力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市 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按照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市农业发展特色,我们在省农业部门和省技术监督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审定通过了33项长治地方农业标准和20项地方企业标准,向社会发布了721项农业标准,成功申报了25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占全省批准总数的70%,为全国地市级之首。这25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已覆盖全市300万亩基地,200个龙头企业,45万个农户,分别占到全市耕地面积、龙头企业和农户总数的65%、70%和75%。由于工作扎实,2005年底,我市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市,并被授予“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组织推广先进市”称号。以此为标志,我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全面建立并日趋完善,向现代农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具体工作中狠抓了三个环节。

一是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农产品质量管理标准化。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实质是质量和品牌的竞争。为提高质量和做大品牌,我们认真实行从生产源头到终端消费的全程监控,在加强土壤监测和农药残留检验检测,强化源头监测的同时,在9个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和17个大型超市设立了农产品质量监测站,制定出台了《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市场准入管理办法》,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市政府还出台相应的鼓励 政策,投资1000多万元,把实施农产品商标战略和品牌质量认证作为带动农产品闯市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全市掀起了“注册一个商标、创出一个品牌、带动一片产业、振兴一方经济”的热潮。目前,全市认证绿色农产品达到127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4个,认证有机农产品6个,注册农产品商标260件,其中认定农产品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29件,扩大了品牌效应,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已有30多种绿色农产品打入全国20多个省市的1000多家超市,有11种产品进入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际市场。去年,全市绿色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2000多万元,销售收入达到20多亿元。

二是突出龙头带动,促进农产品加工标准化。龙头企业既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也是带动农民实行标准化生产的主要力量。为此,我们提出了龙头企业特色县战略,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带动各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业标准化示范市建设。先后从调产资金中拿出1000万元,组建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担保公司;拿出1000万元扶持了云海外贸肉食有限公司的肉兔标准化养殖基地;拿出400多万元支农资金,设立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奖励基金;拿出300万元扶贫资金,实行了扶贫项目贷款贴息。采取贸工农联动强龙头,公司制农业拓市场,千园万场增效益等措 施,培育发展了一大批“小拳头”企业、“小巨人”企业、标志性企业和企业集团。有13家企业通过国际食品工业安全体系认证,有21家企业通过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有58家企业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使标准化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初步实现了农产品收购、筛选、加工、贮运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

三是狠抓基地建设,促进农产品生产规程标准化。农业标准化的直接目标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控制和可追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科技含量的迅速提高。我们坚持从普及科技着手,从规范生产程序着力,狠抓了农业标准化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在区域布局上,以25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着力点,做到了跨村为园,跨乡为带,跨县为区,发展了793个特色产品园区,培育了20条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了10个10万亩优势农产品标准化专营区。在配套标准和技术推广上,我们以先进适用技术转化为基本内容,采纳制定了56项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积极推介了83个优良农作物品种,大力推广了30种标准化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在农业投入品管理上,我们广泛开展了“打假护农”活动,对违禁农资严格实行了“三不准”。去年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抽检和复检,我市的绿色产品全部达标。

二、创新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工业反哺农业的有效载体,建设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培育新型农民的主要阵地,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去年以来,我们坚持以项目建设推进“三化”建设(工业新型化、农业产业化、城镇特色化),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不断创新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经营模式、联结机制、推进机制,初步形成龙头企业成群、中介组织成网、生产基地配套、联结关系紧密、推进机制完善、竞争能力提高、带动能力强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一是建立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公司制农业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发展农户公司的决定》,鼓励干部群众自主创业,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构筑“龙头企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区+各类中介经济组织和农户公司+规范的农产品市场”的龙型经济发展模式,引导更多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走产业化经营之路,使其不断壮大实力、膨胀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从而在长治大地形成了“既抓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又抓铺天盖地的农户公司”的轰轰烈烈的经济发展新局面,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繁荣了农村经济。

二是探索多样化的经营模式,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根据不同产业及产品的特点,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农场(大户)”、“公司+合作社+饲养场”、“公司+合作社+饲养小区”等多种形式,直接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建立紧密型、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企业化管理,从源头上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提升龙头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中。引导农民以土地使用权、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入股,与龙头企业联合兴办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以产权为纽带,实现农民与龙头企业利益联结紧密化。2006年底,我市农业产业化规模龙头企业发展到280多个,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龙头企业发展到45个,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6个,销售收入超5千万元的10个,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5%,龙头企业带动农户30多万户,为全市农民人均增收200多元。今年,我们又新筛选出了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的54个农业产业化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年底力争31个项目建成投产,完成投资15亿元,新增销售收入40亿元。

三是大力发展农户公司。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把在长治兴起的类似温州模式的农户小企业定名为农户公司。所谓农户公司,就是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以独户 联户为组织形式,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市场行为主体,就近就地依法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去年我们在长子县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了发展农户公司的好典型、好经验和好做法,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户公司的决定》,通过创造环境、加强服务、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一系列措施办法,扶持发展了一批就业型、农产品加工型和旅游服务型等类型的农户公司。目前,全市农户公司已发展到2000多个,涌现出了酒村、西南呈、鲍店、西上坊等一大批发展农户公司的典型,力争在“十一五”末,全市各类农户公司发展到10000个,带动100万农民致富。

四是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发达的流通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我们制定《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着重建设了农产品流通、农村信息服务和农业生产资料供销三大网络体系,改造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镇农贸市场,发展市县两级配送中心和农村超市,全面推进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大力发展城乡集贸市场的基础上,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规范和建设了49个具有集散功能和带动功能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103个集批发零售为一体的农贸市场,9个具有电子商务、连锁配送、专供直销、批发零售为一体的大型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形成了较好的信息服务网络和农村商品流通网络。

三、夯实发展基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们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抓手,把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机制作为着力点,有效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形成了城乡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一是明确“八化目标",创新“八种模式”,打好“八个硬仗”。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长治实际,明确了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八化目标”,即产业现代化、布局合理化、环境整洁化、服务社会化、家居舒适化、设施系列化、农民知识化、管理规范化。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发展上重点培育和发展“八种模式”,即以企带村模式、资源反哺模式、务工创业模式、生态富民模式、物流带动模式、旅游牵动模式、高效农业模式、特色经济模式;工作上合力打好“八个硬仗”,即打好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的硬仗,打好示范村和整治村规划实施的硬仗,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仗,打好农村社会事业的硬仗,打好农民技术大培训的硬仗、打好基层组织建设的硬仗,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硬仗,打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硬仗。这样,使我市的新农村建设有了个良好的开端,并扎实起步。

二是完善“四个机制”,做到“五个到位”,夯实“八大基础”。目标明确之后机制便成为实现目标的关键。为此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把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集中人财物力,强化配套措施和落实机制,层层建立完善了工作协调机制、责任分解机制、督促检查机 制和考核奖惩机制,坚持做到了五个到位,即精力到位、投入到位、组织到位、服务到位、考核到位。强调了新农村建设必须夯实“八大基础”,即改善农业基础生产条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培植农业基础产业,培育农村经济基本力量,提高农民基本素质,建立健全农村基本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从而使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去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4亿公斤,比2005年增产1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90元,同比增长8.9%;全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3.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1万人;市财政拿出5000万元用于132个省试点村、268个市级整治村规划编制和农业产业化、农户公司、市场体系、农村沼气建设以及“四化四改”;新增通村水泥(油)路967.2公里,3454个行政村有3318个通了客车;农村沼气用户达到3.1万户,占全省的15%;239个村实现了村庄绿化,1413个村初步实现了环境净化,889个村实现了街道亮化;在全部免除中小学生学杂费的基础上,对2.2万名农村贫困寄宿生补助了生活费,为11万名贫困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县市区由4个扩大到7个,惠及农村居民99.6万人,占到全市农业人口的41.5%,平均参合率达89%;对全市27157户59187人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了低保金。

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篇5

加快粮油产业化发展提升粮油产业整体水平和效益

粮油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对国家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我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之一,国土面积118万km2,气候、土壤条件各异,具有发展优质和绿色粮油产业产品的资源优势和巨大潜力.

作 者:刘晓冬 贾利欣 李志峰 胡有林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技术推广站,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刊 名:内蒙古农业科技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z1)分类号:F326.1关键词:

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篇6

江心洲农业旅游风景区是2005年国家旅游局命名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地处南京河西新城西部杨子江中,四面环水,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全年游客量40万人次。岛内盛产水果与蔬菜,田园风光秀美,大江风貌壮观,实为长江中的绿洲、城市中的净土。

旅游办是自江心洲1999年发展农业旅游以来,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旅游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而于2002年专门成立的旅游管理机构,作为街道的职能部门负责辖区内的旅游管理事务,负责旅游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旅游节庆活动的策划与执行,旅游景点、饭店等单位的管理与服务。旅游办共有6名成员,平均年龄32岁,注册青年志愿者100%。旅游办自今年初申报创建市级青年文明号以来,以建设职业文明,创造一流业绩为核心价值观;以团结协作、创优争先、岗位建功、奉献社会为集体精神开展一系列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以规范管理为中心,不断建立完善创建机制

自年初申报创建以来,街道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明确要求要以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高标准来创建市级青年文明号,并于四月份下发了《关于成立江心洲旅游办创建青年文明号领导小组的决定》,并要求以规范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创建机制来开展创建工作。

一是设立了一个立体的“创建工作领导组织网络”,由分管旅游的领导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各相关科室长为组员。主要工作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每季度召开创建工作专题会议,创建集体每月一次例会,对创建工作进行监督、讲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创建工作有了得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制定了达标标准、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文明用语等具体规定,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严格执行。

三是对服务道德、服务环境、服务语言、服务态度、服务仪表、服务 1

质量等均进行严格细致的规范;从挂牌上岗入手,抓劳动纪律;从文明用语入手,抓服务态度;从服务承诺入手,抓服务质量。

四是在订立服务公约、承诺服务内容的同时,公布监督电话,并在旅游单位中聘请行风监督员,对创建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

五是要求工作人员以及旅游从业人员牢记服务规范、文明用语、农家乐服务规范,并以此为准绳,做到人人有承诺、人人有压力、人人有落实。

二、开展诚信旅游活动,构建和谐旅游发展环境

青年文明号通过信用建设示范行动,立足一个“诚”字做到一个“信”字,成为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力量。我们将其精神结合到旅游工作中,在市区旅游局的领导下开展了“诚信旅游进社区,优质服务利百姓”的活动。

一是对农家乐经营户进行检查评审,制作安装农家乐统一规范标识牌,首先给他们打上诚信经营的“烙印”。

二是组织各景点、农家餐经营户、葡萄种植户等进行旅游知识、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等知识的学习培训,与他们签署诚信旅游承诺书,并通过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江心洲诚信旅游公约,做出承诺。

三是葡萄节期间开展了“诚信旅游”竞赛活动,为葡萄节的成功举办提供了精神动力。

四是结合旅游节庆活动在广场举行服务咨询和旅游学堂活动,全方位接受游客咨询,投诉和诚信旅游的检查。

我们还将在07年江上人家新春乐旅游节期间,参加区旅游局组织的开展诚信旅游温馨服务在建邺的活动。

三、大力进行旅游项目建设,营造优美的旅游环境

2003年以前,我街的旅游景点、饭店等旅游设施大多以农民景点、农家饭店、农民家庭作坊式为主,规模小、档次低,已不适应全国示范点的要求,划区以后,建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江心洲旅游项目的建设问题,特别是05年以来街道工委、办事处按照整合现有设施,稳步发展新型项目的思路,新建了一批新的旅游项目。

今年民俗街“快乐农家”三期工程景观化改造农户围墙200米,改造农户门楼10座;区街两级更是花巨资打造农家美食一条街,拓宽公路5公里、绿化、美化20000平方米、新建各类花架、木亭等园林景观;洲头公园、江村农俗园的科技长廊、农趣馆的榨油坊酿酒坊养蚕坊、等一批新兴旅游项目逐渐形成,以及汽渡广场改造、江心洲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厕的新建及景点厕所改造等跨旅游在建项目正在积极施工。在这诸多的旅游项目的建设中,我们旅游办发扬创建青年文明号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首当其冲,承担了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报审、组织设计、组织施工、现场监督和签证、现场协调等诸多事宜,顺利完成了今年旅游项目建设的目标。

四、大力举办旅游节庆活动,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旅游节庆活动是旅游促销的重要手段,是带动旅游市场的重要方法。在此方面,我们不余遗力,至今葡萄节已举办了八届、江上人家新春乐已举办了4届、江鲜美食节已举办了三届,江心洲现在如此出名,旅游节庆活动是我们的法宝。

今年葡萄节由于我们准备充分、宣传广泛、气候宜人,上岛游客达32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创旅游总收入224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大量的游客涌入江心洲以后,较大的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农民在自己的地间、田头就将葡萄出售一空,价格也一路上扬,巨峰从1元上涨到2~3元/斤,小品种葡萄更是在10元/斤以上,农民笑呵呵的将剪刀、提篮交给游客,游客汗流浃背的穿梭于地垄田头而乐此不疲;农家饭店热气腾腾、杯盏交错;旅游面的风驰电掣,洲头忙到洲尾;农民景点更是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一派繁荣景象。

葡萄节的成功举办在带动旅游市场的同时更是带动了农民致富,正如«南京日报»头版头条发表的报道:“政府花100万元办葡萄节,江心洲上1.2万老百姓,每人因此增收720元,小小葡萄酿造了江心洲的大旅游”。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业旅游知名度

今年我们除了结合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大力进行宣传以外,还积极的参

加各类旅游促销活动。从年初开始先后参加了长三角旅游交易会、第二届妈祖文化民俗节—旅游产品展销会、杭州旅游休闲博览会、农业嘉年华农业旅游促销会等大型促销活动,发放各类江心洲宣传资料10万多份,积极有效的宣传了江心洲旅游。今年我们重新设计并印制了旅游画册、导游图、交通卡共8万册,特别制作了青年文明号服务卡1万张,在游客中心、四道渡口、各旅游景点进行发放,较大的方便了游客。在金陵旅游网开通了江心洲旅游专页和论坛,向“青年文明号之家”踊跃投稿20余篇,其中7篇信息被采用。今年共召开旅游信息发布会3次,旅游广告投入30多万元,各类电视、平面媒体、电台新闻300余篇,9月31日中央1套的焦点访谈农业旅游专题6分钟的江心洲专题报道更是盛赞了我们发展农业旅游的成功。

创建青年文明号的体会:

通过今年首次创建市级青年文明号的工作,我们有许多的想法和体会,总结概括有以下四点:

1、创建过程就是提高工作水平的过程

自创建以来,用政务公开、文明办公、依法行政的创建标准来规范我们青年干部的行为,提出“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以及“进门办事,一张笑脸、一把椅子、一杯茶水”等服务承诺,努力树立旅游办良好的社会形象。青年文明号是青年集体的典型,我们在创建过程中对行为准则、价值取向、道德境界等方面有了更新的认识与理解,并从中受到较强的感染,增强了办公室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提高了自身的职业文明,创造了较好的工作业绩。

2、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提高了集体的创新意识

市场经济不仅鼓励诚信,而且也鼓励创新,创新是竞争的起点也是竞争的结果。青年文明号活动所提倡和鼓励的优质服务必然内在地催生出青年员工的创新意识。我街道旅游节庆活动尤其是葡萄节已经举办了八届,如何做大做强,如何使活动更具新意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今年我们旅游办发挥集体创新意识,先后策划实施了农趣擂台赛、摄影比赛、葡萄采摘

比赛、农业旅游示范户评比、“我想有个家月月相亲会”等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增加了游客的参与性,赢得了游客的广泛好评。

3、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提高了集体的管理水平

青年文明号集体要求其号手有高度职业文明,娴熟的岗位技能,良好的个人素质。我们不但要求号手“站出来就是景区形象”、“视游客如亲人、待游客为上宾”,还要将青年文明号的精神贯彻到景点、饭店、农家乐等各个旅游单位。一是我们通过各类旅游管理会议、学习、培训将青年文明号要求的职业道德规范、员工礼仪规范等向他们贯彻传达;二是制定各类专业标准,达标要求对他们进行检查评比并由此发放等级星级标牌;三是制定农家乐餐饮、交通等各类指导价格并对游客进行公开,通过我们的多种管理手段来规范他们的经营行为,维护游客的利益。

4、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提高了窗口服务质量

作为我们旅游办的窗口服务单位——游客接待中心,如何做好窗口服务,我们在创建青年文明号的过程当中找到了答案。窗口服务行业的从业青年处于服务的最前线,所以青年文明号作为一个服务性的品牌创建活动,最先在窗口服务行业启动,对其优质服务要求也更高。我们也因此学习先进单位,在游客接待中心推行“四四五”工作法,即做到“四个一”: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暖心,一片真情相待,一件好事解忧;“四不让”:不让游客多跑一趟路,不让游客多等一分钟,不让游客受一点冷落,不让队伍形象受到任何影响;“五份心”:即询问情况要细心,疏导说理要耐心,解答问题要用心,为人解急要真心,帮助解困要热心。

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篇7

关键词:农产品,安全,监管,做法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关系农业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既是重大的民生保障问题, 也是制约农业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农业局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 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确保人民食品安全的重点工作来抓, 通过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检测体系, 加强农业投入品动态监管, 强力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 加大农产品质量抽检力度, 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2016年, 雅安市雨城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称号, 成为雅安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县。其主要经验和做法:

1 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监管体系

1.1 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区农业局确定了主要领导亲自抓, 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 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兽医兽药科、水产管理科, 具体负责全区农、牧、渔生产中的质量安全工作。

1.2 健全基层监管网络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线长面宽、难度大。为此, 区农业局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安排部署, 进一步健全了基层监管网络。一是成立乡 (镇) 级监管机构, 健全了全区18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 主要负责在本辖区内农产品、农业投入品的日常监管、快速检测、收集报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配合开展农产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等工作。二是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员和协管员队伍。在每个村设立1名专 (兼) 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员, 在每个组设立1名专 (兼) 职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 着力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源头的质量控制。

1.3 明确目标责任

建立健全责任体系, 明确各部门、各乡镇、各涉农企业 (合作社)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区政府与各乡镇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二是区农业局与各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和承诺书, 保证了农产品从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质量安全。

2 抓好基地建设和“三品”认证

一是加快创建国家绿色 (有机) 农业示范区, 依托灾后重建契机, 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全区建成了14个特色优势产业园 (7个茶叶产业园、5个猕猴桃产业园、2个食用菌产业园) 。全区绿色食品原料 (茶叶) 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1.25万hm2, 占全区茶叶种植面积的74%;创建中里猕猴桃万亩亿元示范区1个, 初步形成了以中里镇为核心的“龙门山脉万亩优质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创建有机食用菌基地200hm2。二是产品认证卓有成效, 依托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 (茶叶) 标准化示范基地的优势, 重点开发了以茶叶为主的绿色食品。2015年, 全区3家企业共计51个产品申报了绿色食品认证, 其中, 雅安市和龙茶业有限公司、雅安周公山茶业有限公司的36个产品已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证书。截至目前, 全区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9个, 绿色食品47个, 有机产品11个。三是加大政策奖励力度, 为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动力, 区农业局按照相关政策, 及时向区政府上报了《关于申请拨付2015年度三品认证奖励资金的请示》 (雨农发[2016]49号) , 计划兑现2015年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2家企业, 共计17.6万元。

3 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一是严格实施农资经营购销台帐制度、农户索票制度, 加强溯源建设, 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二是结合农资补贴或对小麦、水稻等作物重大病虫害进行直补, 药剂选择生物农药, 在病虫害发生的关键时期对农户直接补贴药剂进行防治, 重点应对高产创建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病虫害统一防治示范区和种植大户进行综合补贴。三是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 严把农产品市场准入关, 严格监管化学农药超标蔬菜的销售, 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倡导有机和绿色农产品优质优价理念, 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四是严厉打击销售和使用高毒农药行为, 加大农资市场执法检查力度, 全区范围内禁止销售高毒高残留农药, 凡发现使用禁用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一律予以没收, 集中销毁。五是积极推广沼气的综合利用技术, 结合我区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猪-沼-茶 (菜、果) ”生产模式,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4 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4.1 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 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

2015年, 全区完成农残快速检测样品5220个、水产抽检指标12个, 抽检合格率100%;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面积2333.33hm2, 完成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5667hm2。

4.2 开展市场专项整治活动,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积极开展非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 2015年检查饲料兽药门市15个, 规模养殖场50个, 共检查农资经营网点204家, 检查大春种子品种218个。查处并纠正违规经营农资行为6起, 处理农药和种子纠纷8起;检疫猪肉胴体84421头, 死猪无害化处理648头, 屠宰环节瘦肉精检测完成3600头份, 占屠宰检疫数的5%以上, 未发现一例阳性;种子经营备案84户, 备案品种251个。

4.3 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确保我区清洁无疫

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力度, 2015年, 免疫生猪20.28万头, 牛0.2436万头, 羊1.9276万只, 禽129.012万只。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监测, 检测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β兴奋剂2246套, 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强化养殖场和饲料兽药档案检查, 加强狂犬病免疫, 加强生鲜乳收购监管及奶站管理。探索病死畜禽社会化处理机制, 引进雨城区惠农动物无害化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

5 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一个集政府监管、生产管理、消费查询于一体的信息化网络平台。2014年, 区农业局依托项目打造, 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建立了雨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 目前追溯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全区7家涉农企业安装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配置了电脑、二维码打印机、摄像头等硬件设施。

6 强化安全宣传培训工作

区农业局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工作, 通过电视、网络、横幅、宣传单等多种传播媒体, 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活动, 提高了广大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诚信意识, 也提高了广大消费者农产品消费的安全意识。同时, 结合“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培训”、“送科技下乡”、“科技大赶场”等活动, 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以投入品安全使用为重点的技术培训, 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殖水平。

参考文献

[1]马敏.生物农药推广任重道远[N].中国化工, 2012-09-10.

[2]夏青.生物农药迎来春天[J].农经, 2013 (4) .

着力提升我国文化装备水平 篇8

[关键词]文化装备制造业;演艺装备;文化科技;提升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6.09.006

演艺装备是文化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特别是随着文化建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显著提升,包括演艺装备在内的文化装备业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许多国家都在制定相关政策,抓住机遇,主动出击。2015年5月,中国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其目标是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人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2025中国制造”绘制的蓝图,构成了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文化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背景,也提供了基本的思路。

提升文化装备水平,是文化科技融合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对外文化交流,这些文化建设的主要方面,都需要装备水平有明显变化,加强技术研发、集成应用和产业化推广。

未来几年,我们将着力实施文化装备系统提升行动。第一,制定文化装备行业技术成长方案。开展文化装备系统水平调研,厘清文化领域装备、材料、工艺分类规范,拟定技术需求清单,提出发展规划。与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合作,出版《中国演艺装备系统蓝皮书》。第二,支持举办技术装备系统展示活动。鼓励相关社会组织、企业推介最新技术成果,发挥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举办的“中国国际专业音响·灯光·乐器及技术展览会”的带动效应,培育和提升演艺设备民族品牌,推动演艺装备“走出去”。第三,支持演艺装备企业建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推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领域和重点》目录增列“演艺设备与服务领域”,鼓励和组织相关企业参与评定。第四,促进国家重大科研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引导、协调文化企业和研究机构共享国家高科技装备研发资源。推动文化部重点实验室等文化科技融合示范载体,向社会发布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清单和开放信息。第五,推进文化装备规范发展。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并适应创新进展和市场需求及时更新标准。规划、推动文化专用装备检验检测体系与认证认可体系的建立。前不久,文化部委托中国艺术研究所开展了对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已有剧场的安全检测。今年十月,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将在陕西西安举办,按照文化部的部署,中国艺术研究所又完成了所有剧场的安全检测,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

未来几年,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文化装备系统的提升。一是加强研发,突破共性关键技术。联合科技部门和高校科研机构,制订重大项目指南,精准把握需求,重点支持数字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打印等高新技术在文化装备行业的创新应用。二是加强成果转化。要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在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及相关科技工程中,设立转化应用类项目,明确项目承担者的成果转化责任。促进各类研发主体优化成果转化流程,引导相关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向文化装备领域开展技术转移。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通过转让、许可或作价投资等方式,向文化企业转移科技成果。建立文化装备科技成果报告制度和信息系统,为社会提供成果信息查询、筛选等公益服务。三是优化文化科技管理体制。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发挥市场积极作用。完善文化部门与科技部门的联系机制,开展对相关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的制定、评估和监管。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加强产学研用的协调配合。积极争取将文化装备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推动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专项规划。鼓励各地制定出台政策措施。四是拓展文化科技金融渠道,形成支持文化装备制造发展的多层次资本结构。

作者简介:

孙若风,文学博士,高级记者。现任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

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篇9

区委办公室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区委工作效率的高低;区委办公室的形象,直接影响区委的形象。倡导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的理念,把区委办公室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是全面提高区委办公室整体素质、形象以及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是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一、深化认识,增强创建学习型机关的紧迫感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构筑一个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区委办公室要适应形势发展需求,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当好区委的参谋助手,做好“三服务”工作,就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创建学习型机关,培养“知识型”干部。

一是要在正确认识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中增强紧迫感。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我们党来说,是一次新的学习,也是一场新的考验。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全球化加剧,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们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改进。在区委办公室服务工作中,面对的新知识、新要求乃至新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果不学习新知识,不领会新政策,不把握新精神,服务工作就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变化,就难以有所作为。如今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实施以来,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被取消,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少政策性规定都相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不及时学习、切实掌握,参谋服务中就可能出差错,甚至闹笑话。不但不能为群众代言,为领导参政设谋,而且还会影响区委形象。

二是要在适应不断改进的领导方式中增强紧迫感。与办公室工作人员比起来,领导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更高,知识结构更优,获取种类信息的渠道更广、速度更快,应对各种局面的经验更丰富,协调组织能力更强。在这种情况下,不加强学习,就会跟不上领导的工作节奏,适应不了工作要求。

三是要在实现不断增长的自身发展需求中增强紧迫感。区委办公室是区委的重要机构,在区委办公室工作,为个人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增强提供了很好的客观条件。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要实现自身的发展、进步,还要靠自己不断地加强学习、苦练内功。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只有以勤恳的态度、扎实的工作、出色的业绩,才能赢得同志的信任,领导的重任,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抱负。

二、突出重点,增强创建学习型机关的针对性

区委办公室创建学习型机关,要致力于学用结合,以学促用,以学习促进办公室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学习促进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学习要避开形式主义的泥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必须突出重点。围绕服务工作需要,区委办公室在学习上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要学政治理论。对区委办公室工作人员来说,政治过硬是第一位的要求。要通过有组织的系统的政治学习,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培养坚定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的品格、亲民爱民的政治觉悟,树立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良好作风。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善于从政治高度、全局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

二要学政策法规。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的政策法制意识越来越强,对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干部依法办事的要求越来越严。学习和掌握党的方针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并运用到实际服务工作中去,直接关系到参谋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三要学业务技能。办公室业务技能是区委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立身之本。要多途径、多形式进行办公室业务培训。区委办公室采用政治学习、组织生活以及利用节假日不定期集中学习等形式,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知识和文秘知识,苦练基本功,力争使办公室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不断更新,业务能力不断增强,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四要学协调处事。综合协调、实际处事能力是区委办公室工作人员政策理论水平、业务素质的一个综合反映。区委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做到“能思、能说、能写、能办”,能够提出别人提不出的好思路,说出别人说不出的好观点,写出别人写不出的好文章,办成别人办不成的难缠事,关键在于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向领导、向群众、向同事学习,善于从书本、从实例、从社会中学习协调处事的方式方法。通过处理大量繁琐的办公室日常工作,通过大量的协调服务,锤炼自己的综合协调、组织指挥能力,造就既能出主意当参谋,又能办实事搞协调,既能为领导服务,又能独当一面的复合型人才。

三、加强引导,增强创建学习型机关的实效性

创建学习型机关不是权宜之计,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永久性的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人的学习,可以靠个人的自觉;一个组织的学习,则要靠制度和机制规范,靠一种良好氛围的引导。如何来努力营造你追我赶、人人爱学习的良好氛围?

一是要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导向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组织纪律性,办公室才有战斗力、凝聚力,才能切实履行好职能。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对岗位职能、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等规章制度作调整、充实和完善,从而建立起一

整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相互配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确保办公室工作快速高效运行。区委办公室自换届以来,基本做好了办公室各科室的定岗、定职、定责工作,建立岗位职责制,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按制度规范去工作、去检查、去落实,努力让个体素质得到充分发挥。并积极推行层次管理制度,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主任负责办公室的全面工作,副主任负责抓好分管科室的工作,科长负责抓好科里的具体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层层负责,层次明确,形成了整体合力。

二是充分发挥用人的导向作用。认真落实曾庆红同志提出的“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也用适当的待遇留人”,关心干部的成长,为办公室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创造学以致用的条件,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对那些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能够学用结合,会学习、会办事的干部,大胆选拔,向上推荐,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学习、锻炼机会,以此在办公室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三是要充分发挥进人上的导向作用。目前机构、人员偏紧,办公室进人很难,所以,必须把好进人关系,着力引进好学上进、学历高、能力强的人才,为办公室输入新鲜血液。如我们区委办室的秘书,就设立了较为“繁琐”的关卡,坚持做到认真听取意见,自觉接受监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经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试用等多环节、全方位的考察,最终正式调入的几位同志,都是年轻好学能干,为培育办公室浓厚的学习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

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篇10

坚持五措并举 健全惩防体系

市惩防体系建设领导组办公室

惩防体系建设在整个反腐倡廉工作中处于全局性地位,起着关键性作用,它是一项科学决策、一个综合战略,也是一项创新工程。自2008年《工作规划》颁布实施以来,我们始终按照增强反腐倡廉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实效性的要求,在顶层设计上将惩防体系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坚持五措并举,整体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以建设具有长治特色的廉洁文化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软实力”作用。在总结近年来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按照市委整体布局,我们制定出台了《长治市廉政文化建设2010~2012年工作规划》,积极探索和构建具有长治特色的廉政文化模式,就是以建设“武乡和西沟廉政教育基地”为基础,以弘扬“太行精神、纪兰精神和右玉精神”为内容,以开展选树勤政廉洁先进典型活动为载体,以营造“认真、务实、团结”的干部队伍风气和“崇尚勤廉、反对贪腐”的社会氛围为目标,着力提高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抓基地,教育促廉。充分发挥上党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优势,去年6月,我市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和西沟廉政教育基地被中纪委评全国首批廉政教育基地(山西仅此两处)。二是抓阵地,文化助廉。充分利用上党地区历史悠久,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优势,把干部廉洁从政、企业廉洁从业、公众廉洁做事的理念渗透到文化宣传的各个阵地和方面。成立廉政文化研究会,积极开展廉洁文化研究和传播工作。三是抓典型,榜样带廉。结合“五一”表彰、开展“争先创优”、开展选树勤政廉洁先进典型活动,大力宣传勤廉为民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四是抓警示,法纪保廉。今年6月,我们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组织16场次近万名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进行集中教育。

二、以打造“阳光工程”为“关键点”,充分发挥党务政务事务公开的“推进器”作用。我们以监督和制约权力为核心,以继续深化政务公开、积极推进党务公开、不断拓展办事公开为要求,大力实施预防腐败“阳光工程”,积极推进权力运行的公开化、民主化、科学化。一是深化政务公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推进阳光政务建设的意见》,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例会列席旁听等12项制度,树立了“公开、透明、高效、便民”的政府机关形象。二是推进党务公开。出台了《中共长治市委关于推行党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中共长治市委关于推进农村基层党务公开,深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和《长治市“四议两公开”实施办法》。如对乡镇党务公开以长期、定期、即时三类19项公开内容分别作出明确规定,并就公开的程序、形式和组织落实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三是拓展办事公开。全市所有具有公共权力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行政、事业和企业单位基本推行公开办事制度。通过扎实推行党务、政务、事务“三公开”,近三年反映不公开问题的涉农信访量年均下降了3%,今年上半年进京集体访为零;赴省集体访下降为1批次。“三公开”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推进器”。

三、以最大限度化解腐败风险为“着眼点”,充分发挥廉政风险防控的“安全阀”作用。近两年来,我们相继查办了市国土资源系统的一批千万元以上腐败案件。特别是今年查处的平顺县矿 1

管中心群体受贿案,涉案人数达119人,涉及国家工作人员93人,造成国家税费流失2000多万元。大家的一致认识是,如果能在这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及早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就能够从源头上筑起“防火墙”和“安全阀”,有效控制和减少大面积腐败问题的发生。为此,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纪委五次、六次全会关于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要求,率先在长治县开展了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试点工作。通过公开“晒权”、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度,强化了权力运行的监控。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及时召开现场推进会并出台了 《关于长治市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全面推开了全市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四、以建立长效机制为“归结点”,充分发挥制度建设的“篱笆墙”作用。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违纪违法案件中我们感悟到,加强制度建设,是完善惩防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之策。针对前几年矛盾突出村集体“三资”管理比较混乱的状况,我们在往年“三资”清查核实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12项制度共70条具体的规定,实现了农村“三资”的规范化管理,使全市的矛盾突出村由原来的405个减少为7个。

五、以治庸治懒治贪为“着力点”,充分发挥作风建设的“保障力”作用。作风建设既是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们针对在案件查处中发现的作风不实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问题,一是切实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努力作道德楷模和廉政表率。二是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太行精神,针对干部作风方面严重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大力开展机关纪律作风评议和内部管理、公开承诺、服务态度、工作纪律、履行职责情况的明察暗访,加强媒体对各级干部作风建设情况跟踪采访和舆论监督。三是大力倡导认真、团结、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推行“一切工作具体化、一切工作责任化、一切工作现场化”,特别是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上制定了“九条铁律”,由市纪委牵头全面负责全市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纪律作风监督检查工作,以严肃纪律促进作风转变,以作风转变推进项目建设,确保了全市项目建设和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促进全市煤焦产业健康发展

市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领导组办公室

我市自2008年开展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以来,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建立健全煤焦领域惩防体系为切入点,以解决已经暴露出来的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深入开展了清理整治、查办案件、创新体制和加强煤炭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监督检查工作,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从根本上遏制煤焦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态势,为促进全市煤焦产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一、加强对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市煤焦办以加强监督检查为助推器,确保煤炭资源整合、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有序健康深入进行。组织检查组多次对全市各煤炭主体企业在兼并重组整合过程中贯彻落实 “十严禁、十严格”情况、“四到位”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有力督查。目前,全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签约、换证、接管、补偿“四到位”工作已全部办结。“多、小、散、差”的煤炭产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正在有效转变。

二、加大专项治理力度,集中解决煤焦领域突出问题。我市坚持突出重点、分级负责、逐项整治,认真开展集中整治工作。一是大力清缴欠缴资金。始终加大对欠缴漏缴基金、价款、税费等资金的清理和追缴力度,做到应清尽清、应缴尽缴。全市2003年以来,各类欠漏资金共计389464.2万元。经过3年的大力清缴,全市收缴各类资金共计323829.76万元。二是加强煤焦运销票据管理使用和煤焦站点执业行为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积极推行 “三权制衡”管理模式,非法煤炭流入市场现象明显减少,使煤销票据的使用和管理及煤焦站点管理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三是开展市场中介组织涉煤涉焦执业活动突出问题清理整顿。经过警示自查和逐户清理整顿,规范了中介组织执业活动,并逐步建立完善监管机制和信用体系。四是深入开展资金拨付使用情况专项治理。对全市市本级各项拨付资金约108.4亿元,和各县市区各项拨付资金44.1亿元进行专项审计检查,对发现的能源基金超范围支出、挪用专项资金等问题进行整改和治理,有效规范了资金的拨付使用。

三、发挥办案治本功能,有力遏制腐败易发势头。继续拓宽群众举报渠道,认真受理群众举报,重点对行政初审、安全监管、煤焦运销和中介服务等环节中存在的违规审批、官煤勾结、官商勾结、入股牟利、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进行查处。对重大违法违纪案件,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专项斗争开展3年来,全市煤焦领域初核案件线索211条,立查案件211起,处分人员285人;非煤领域初核案件线索132条,立查案件133起,处分人员140人。

四、推进制度改革和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煤焦领域腐败问题。着力查找体制及管理上的漏洞,逐渐建立和完善机制制度。为切实加强行政审批、安全监管、生产经营、购销运输、税费征管等重点环节及事项的制度建设,全市已出台47项制度和有关文件,从源头上有效防治腐败问题。

五、以落实政府救企扶企政策为抓手,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市煤炭行业的大力冲击下,按照“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政策要求,我市出台了扶持企业发展的10条措施,积极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帮扶促进煤焦企业健康发展,维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总之,我们把专项斗争与当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切实保障和推动煤焦(非煤矿山)产业科学、和谐、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和推动煤炭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证。不断完善长治特色的农村惩防体系

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联席办公室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呈现出力度不断加大、工作整体推进、成效日益明显的良好局面,为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创造了良好环境。在全省农廉工作年终考核中,我市农廉工作连续五年排在全省前4名。2009年4月29日,全省加强矛盾突出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同年,我市农廉工作排名全省第一类第一名。

注重分类指导,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直面矛盾方能确保稳定,直面矛盾方能促进和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为了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突出村的问题,我市及时制定了《关于加强矛盾突出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同时,从2009年开始,每年4月~6月定期开展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重信重访问题大排查活动;县、乡主要领导包矛盾突出村。五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高度重视矛盾突出村问题的解决,共排查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1000余件,调处农村矛盾纠纷2千余件。全市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13个县市区的200余名县处级干部积极参与大接访活动,共接待群众2753批次、10068人次,解决信访事项1842件(个)。

注重监督检查,坚决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

确保党的农村政策落实到村、惠及到农民,是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大规模发放“强农惠农政策明白卡”的同时,我市着眼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制度和中央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组织开展了多层次的监督检查。市农廉办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成6个督查组,深入13个县市区40个乡镇的206个村,重点对征地补偿费分配使用、移民救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粮食直补资金、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资金、教育“两免一补”资金、农村项目建设招投标、集体资金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特别是对资金投入多的重点项目、容易发生问题的关键环节以及中央和省扩大内需过程中实施的新政策、新项目、新资金进行了重点监督,及时纠正了一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私分、低效浪费等问题。

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市进一步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010年,全市共立案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416起;给予党纪处分人数共400人;给予政纪处分人数共58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人数共9人。与此同时,我市建立了农村党风廉政

建设工作责任人谈话制度,及时对发生侵害农民利益以及重信重访问题严重的县乡包村干部进行约谈和诫勉谈话,对问题严重的采取了组织处理措施和纪律措施。

注重制度建设,着力构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长效机制

早在2007年,我市就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在认真总结全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六大机制”,即农村基层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贯彻执行党的农村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机制、对损害农民利益突出问题的排查解决机制、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科学考核评价机制、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和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惩防体系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市又紧紧围绕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意见》。为了切实将以上几个《意见》落到实处,我市还将落实以上三个《意见》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范畴,确保了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

五年来,我市紧紧围绕落实以上三个 《意见》,相继建立健全了“三资”管理、“三务”公开、民主决策和监督、农村综合改革4个方面的36类制度;13个县市区的涉农乡镇全部做到主要制度上墙,常用制度进村入户,普及率达90%以上。

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了,就要多措并举抓落实。我市坚持把推进农村基层党务公开、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与群众点题公开相结合,真正做到了群众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全市统一制定了 《乡镇政务公开目录》,145个乡镇全部编制了《村务公开目录》,各县市区普遍制定了党务公开实施办法。全市145个乡镇普遍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三资”管理中心,3454个建制村设立了村民代表参加的村级监督组织。2010年底开始,我市投入资金2493万元打造了长治市阳光农廉网,阳光农廉网的开通运行,让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对切身利益事项了然于心,进而变“上访”为“上网”,探索出了一条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有效途径。

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培训求实效

市纪委监察局培训中心

当今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期望越来越高。面对的腐败形式、手段千变万化,纪委监察工作面临着更高层次的挑战。对纪检监察干部综合素质、执纪水平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市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压力。为不辱使命,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建设实际出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回顾五年来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制定目标、统筹规划、上下联动

每年年初,市纪委监察局干部教育培训中心都要及时制定、出台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全年培训工作计划。培训计划以红头文件下发到所属各县属市区市直各单位,形成标准化、程序化工作。明确培训目标和分工责任制。即全市副科以上干部由市纪委组织培训;副科以下由各县市区和各单位纪检机关负责培训。通过年初制定工作计划目标、培训工作责任落实到人的方式,使全市纪检监察培训工作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

二、在培训内容上,结合时代热点和要求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内涵丰富

每个时期,每一年都有社会关注的热点,对纪检监察干部会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每年都结合形势要求,确定培训主题内容。如:2007年,结合全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及时举办“大村大镇纪检监督小组长培训班”,市县乡三级联动,采取多种形式对全市3467个行政村,1148名农村纪检监督小组成员全部进行业务培训,为他们更好地履行职责奠定了基础。

2008年,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对纪检干部的要求,七月份举办了“纪检监察干部政治理论培

训班”,全市150名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了培训。11月份,结合煤焦领域反腐工作,举办了“煤运系统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对煤运系统50多名新上任的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了业务培训,收到了良好效果。

2009年,针对群众关注的土地出让、房地产领域收受贿赂腐败热点问题,举办了“建筑领域、重点工程管理干部廉洁教育培训班”,及时向有关部门领导敲响了警钟。

2010年以来,一是结合中纪委出台的《廉政准则》的贯彻落实,分期分批在市图书馆集中全市副科干部学习《廉政准则》,进行廉政教育,受教育领导干部达上千人;在市委党校举办“长治市纪检监察干部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培训班”,参加培训人数达365人。二是根据我市的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跨越发展需要,多次举办岗位廉政教育培训班和专项工作关键环节从业人员廉洁教育培训班。

三、创新培训方式,深化教学改革

在教学培训中,根据成人教育和在职教育的特点,我们和所聘教员、教授、专家,针对成人特点,积极商讨,创新教学方法,每次培训班课程安排,都经过再三斟酌,反复磋商,确定教材内容和教学形式,坚决摒弃添鸭式、灌输式教学形式,更多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创新培训手段。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广泛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培训。大力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我们要求每期学员在学习中,要事实与论证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员积极主动地探讨学习课题,结业时,每期学员都必须写出学习体会和论文。

多种形式搞培训,开拓培训视野。一方面组织脱产专业理论学习,另一方面带着课题走出去,到发达地区考察取经,解放思想,开拓视野,提升思想意识理念。百闻不如一见。纪检监察干部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了不能脱离改革开放这个社会实际,一定要站在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高度来看问题,这就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必须带着课题走出去,横向纵向去学习,这样纪检监察工作才能做得更科学化、更人性化、更法制化。

四、培训工作长远规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在每年年初有计划的基础上,2010年结合上级的要求,制定出台了 《长治市贯彻落实<2009年~2013年全国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形成 “比学习、比作为、比能力、比贡献、比素质”的良好风尚。

五、建立教育培训考核激励机制

根据中央、省纪委制定的纪检监察培训工作意见,出台全市纪检监察培训工作考核办法,年终县市区纪委监察局培训工作的考核分值在宣教工作中占到了一定的比例。考核中坚持客观公正、突出重点、重在激励、务求实效的原则,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通过每年年底考核,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培养干部、发现干部、考核干部的重要渠道。通过考核,把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期间的学习表现、考核成绩等情况,记入个人档案,作为干部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努力培养一批政治觉悟高、理论水平高、能贴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干部。

上一篇:简单的室内装饰装修承包合同下一篇:两委成员培训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