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调查研究质量

2024-08-05

着力提升调查研究质量(精选6篇)

着力提升调查研究质量 篇1

郑州大学现有各级各类研究生近1.4万人, 与本科生的比例为1∶3.5, 有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2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所有本科教学院 (系) 均可以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 已形成学科门类齐全、多层次、多种类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 跨入了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校的行列。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文件精神和要求, 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体制, 规范管理过程, 注重提高研究生工作质量, 着力提升研究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积极探索研究生工作新机制

1. 强化“二级管理”, 建设“四支队伍”, 完善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在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过程中, 学校逐步建立完善了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干部队伍相结合、学校和院 (系) 二级管理、研究生导师负责、研究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为一体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组建了学校党政管理干部、院 (系) 党政管理干部、导师和研究生干部四支队伍。一是在学校层面, 学校党委和行政分别明确1名党委副书记和1名副校长主管研究生工作。二是在院 (系) 层面,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具体明确1名副书记和1名副院长分管研究生工作, 研究生数量较多的院 (系) 还配备了1名专职研究生工作副书记;院 (系) 成立有研究生办公室, 至少配备1名专职管理干部, 有专兼职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秘书等工作人员。三是充分发挥导师的育人职责, 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四是充分发挥研究生会、研究生创新团队等学生骨干和研究生助管队伍的作用。

2. 推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形成研究生工作的内在激励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

2008年4月8日, 《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了郑州大学在全国“211工程”综合性大学中率先推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今年4月16日, 教育部召开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座谈会, 郑州大学作为地方高校唯一代表受邀出席会议并做重点发言, 教育部领导和与会高校充分肯定了郑州大学改革的做法和成效。主要改革内容包括, 一是建立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导师资助制, 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二是建立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动态管理机制, 把奖助学金评定与研究生的实际表现结合起来, 不断提高研究生奖助力度;三是构建以科研为主导的招生指标配置新模式, 综合考虑学科建设、科研项目、研究生学术成果、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等因素, 优化校内招生资源;四是完善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协调机制、过程管理机制和淘汰机制, 强化质量管理, 同时构建开放式培养和创新教育平台, 积极实施研究生创新计划和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 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

二、建立健全研究生管理规章制度

随着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逐步推进, 为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各项管理工作, 学校修订了《郑州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规章制度汇编》, 全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人手一册。

在工作中, 坚持研究生院院长办公会议制度, 重大问题集体讨论研究;坚持每学期一次的“校领导与研究生面对面座谈”制度, 为校领导和研究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互通的桥梁;坚持定期调研制度, 如研究生思想状况问卷调查、心理健康普测等;建立研究生干部和信息员舆情报告制度, 坚持每周报告一次, 及时掌握研究生思想动态;建立研究生工作督导制度, 学校聘请了一批有经验、热心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老教授、老专家和退休干部, 成立了研究生教育督导团, 同时要求各院 (系) 成立督导组, 对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及时反馈信息, 提出改进意见, 不断完善工作。

三、不断强化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

1. 做好研究生入学资格审查工作, 严把入口关。

学校将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入口关前移, 如在复试和录取前进行卷面笔迹核对、学生信息核对、博士生预先调档、政审等。在新生入校一个月内, 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进行硕士生档案政审和本科学历审查。入学后, 利用新生外语分班测试再次考核, 若发现有替考或造假等情况, 在认真核实后将给予其取消学籍处分。工作注重公开公正, 尊重学生的知情权, 完善反馈机制, 实行全程监控。

2. 注重培养过程各环节的管理, 渗透全过程。

研究生管理工作贯穿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 包括入学资格审查、报到注册、课程学习、成绩记载、毕业生信息采集等, 在学期间出现的转学、休学、复学、退学、取消学籍、提前或延期毕业等, 研究生人事档案管理、奖助学金评定等, 还有研究生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社会工作实践、预答辩、答辩、学位授予等环节, 涉及研究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在研究生管理工作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范, 注重人性化管理, 积极做好研究生的有关政策解释和思想工作。

3. 抓好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

一是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二是开展校风校纪检查, 监督学生到课情况, 提高了研究生的上课率和学习效果;三是建立研究生学术奖励制度, 鼓励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四是加强学术学分和实践学分管理, 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 拿不到学术学分和实践学分则无法进入答辩和毕业环节;五是严格执行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盲审抽查制度, 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学术不端检测”, 严把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出口关。

4. 采用研究生工作网络管理系统, 实现规范化管理。

学校自行研发“郑州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综合管理系统”, 包括研究生工作各业务子系统和院 (系) 管理子系统, 管理者、导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需求进行网上操作。通过网上管理系统可以完成研究生学籍管理、培养过程的监督审核、研究生校外住宿申请、奖助贷等日常管理工作。学校还充分利用网站、电子邮件、校信通、飞信、QQ群等现代网络工具做好研究生管理工作。

四、着力加强研究生创新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

1. 构建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两大支持平台。

多年来, 学校重点打造了研究生学术活动的两大支持平台。一是实施研究生教育“非常6+1”创新计划平台, 包括“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基金”“研究生学术论坛”“博士生访学计划”“优秀学位论文表彰活动”“研究生学术奖励计划”“研究生名师名家讲坛”和“创先评优活动”, 以项目为载体推进创新活动。二是搭建“一个中心、两个基地”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 即“郑州大学河南省研究生创新中心”、校外“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和校内“研究生创新实验基地”, 同时组建研究生创新团队和研究生暑期创新实践服务团, 拓展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

2. 打造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精品。

设立“郑州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 每年立项150项左右, 资助具备科研潜质和创新思维的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建成“研究生心理工作坊”, 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心理普测、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心理沙龙等活动;开展“我心目中的好导师”主题征文活动, 在每年教师节前举行颁奖仪式和师生座谈会;成立“研究生英语俱乐部”, 每周定期开展活动, 强化英语培训, 组织英语风采大赛和演讲比赛;创办《郑州大学研究生》杂志, 举办“河南省高校研究生媒体联席会暨研究生会联谊会”, 增强高校研究生之间的交流;等等。

多年来, 学校研究生管理工作紧紧围绕郑州大学创建高水平大学的目标, 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 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积极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 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 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学校“研究生名师名家讲坛”“研究生心理工作坊”“研究生‘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平台建设”等多项特色工作品牌荣获2011年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

(本文系郑州大学副校长王宗敏在4月27日召开的2012年全省高校学生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着力提升调查研究质量 篇2

微观课堂教学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利用课堂宏观教学的设施和设备开展高效的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并从先进理念、多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和媒体应用等四方面阐述微观课堂教学的实施,提出了微观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

Abstract The micro classroom teaching is in the proc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how to reasonable use of macro classroom teaching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to carry out effectiv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ctivities, and from the advanced ideas and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situational teaching and media applications such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our aspects in this paper, the micro teaching, put forward the basic element of microscopic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Keywords Teching idea;Teaching method;Situation teaching;Media application

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诞生以来,高职教育在招生就业规模方面飞速发展,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

第 1 页 设、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建立、双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育人等方面都作了一定的探讨与实践,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也因此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高职教育占据了大众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目前,社会经济处于高度转型发展期,产业结构面临调整,我国将从农业大国变成农业强国,工业上转变现有的以做外贸出口代工为主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不断自主创新升级成技术密集型产业,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将脱颖而出,“世界工厂”的低层次角色将成为历史,全球市场遍地看到的“中国制造”将变为“中国创造”。这样的经济大背景必然导致需求的人才规格的转型,现代社会迫切需要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级技能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如何培养适应经济转型发展需要的人才成为当务之急的课题,而提高教学质量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中之重。据多数高职专业的教学计划显示,一个高职学生在校3年,其中有2年在课堂上度过,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对保障学生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宏观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有很多研究,如何通过改革微观课堂教学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一、微观课堂教学概念

微观课堂教学是相对于宏观课堂教学而言的,李连增和田晓燕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谈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指出

第 2 页 了英语教学中宏观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构建、课堂任务和师生交流,微观方面包括课堂纪律、课堂阅读和课堂提问。杨莲菁定义课堂教学微观技术就是教育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物质手段(包括教具、学具以及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其他实验设备、演示设备等)及方式方法之总和。根据笔者20多年的职业教学实践,认为宏观课堂教学涉及的是课堂教学该遵循的教学大纲、课程设计、课堂设计及课堂教学相关的教具、多媒体设备、课桌椅、黑板等硬件,而课堂设计重点在于课前教案的准备和备课。微观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利用课堂宏观教学的设施和设备开展高效的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

二、微观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

10多年的高职课堂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微观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无处不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微观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国际上,高等职业教育存在多种先进模式,北美CBE(能力本位模块课程模式)、国际劳工组织MES(技能模块组合课程模式)、德国双元制(核心阶梯式课程模式)、英国BTEC课程模式、澳大利亚TAFE培训包课程模式和美国生涯技术

第 3 页 教育职业群课程模式等,我国高职教育理念是在学习国外先进模式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而发展起来的行动导向课程模式,即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这种模式的确立决定了课堂教学的组织程序始终围绕着项目开展,树立基于能力本位、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从而指导我们的高职课堂教学。温家宝曾精辟地总结了职业教育的精华做法“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在做中教才是真教,在做中学才是真学”。由此,职业教育的理论课堂教学和实训课堂教学理应融为一体,更要注重理论课堂教学的微观实践教学。国内外职业教育成功单位如新加坡理工学院、香港理工大学都实现了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2.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是课堂微观教学改革的保障

适合高职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探究法等。如以小组为单位的项目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及提出需要学生提交解决问题的形式,学生则开始实施。主要学习的途径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做PPT、上讲台汇报讲解、总结关键。在此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引导、指导、解疑和评价,是组织者和协调者。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以掌握“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为原则。

第 4 页

3.通过情境教学营造学习氛围是课堂微观教学改革的形式

通过情境教学营造学习氛围,教师教态、仪表、姿势、语调及略显风趣、幽默和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细节决定成败,细到教师站立位置、眼神、重复、停顿、时而抑扬顿挫、对学生的褒贬等,如教师需对课堂上的每个环节进行细微的设计和应用,如教师对提问对象的选择,有时会提问上课开小差的学生,有时会选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并加以知识结合素质养成教育,以刺激学生对学习的爱好,培养学生知识和素质,而有时为了给班级以学习成就感,激励学生,教师需要提问学习优秀学生。此外,教师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应随时应急处理。

此外,高职教学强调校企合作,采用微课形式与企业项目结合开展教学,将减轻学生学习长篇大论的烦恼,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微观课堂教学的绩效评价

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开始研究课堂教学与教学信息技术革命,教学信息技术主要用来分析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但对微观教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微观教学评价方面也

第 5 页 较欠缺。

微观课堂教学的绩效评价,宜采用多方评价的方式,通过自我剖析、教学录像分析、学生调查问卷、同行听评课、专家(督导、企业行业)听评课、毕业生的信息反馈等途径来评价课堂微观教学的成效。同时,通过微博、微信、网络等公开课堂教学视频,设置评价参数,以获取社会各界的评价。

着力提升调查研究质量 篇3

为保证此次活动顺利开展,国资委委机关成立了公文知识竞赛工作领导小组,由郭建新副秘书长任组长,成员单位由办公厅、人事局、机关党委、管理局和纪委组成,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各成员单位充分沟通、积极配合,经过反复研究,制订了竞赛方案和实施计划,从参赛人员、竞赛内容、实施步骤、颁奖表彰等方面精细周密筹划,为活动有序进行奠定了基础。

在竞赛正式开始前,竞赛领导小组举办了3轮9次以公文要素、公文拟制、公文运转和档案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委机关共400多人参加了培训。监事会工作局专门印制了公文知识300题,组织本局和办事处同志学习,机关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经过两个月的集中学习,2011年9月下旬,国资委首届公文知识竞赛活动正式开始。初赛、复赛分别以开卷答题、闭卷答题方式进行。经过两轮选拔,11月11日,改组局、外事局、纪委监察局、分配局、企干二局、监事会等6个代表队在委机关西便门办公区展开了决赛,国资委主任王勇、副主任黄丹华亲临决赛现场助阵。各代表队选手积极踊跃,奋勇争先。决赛现场气氛热烈,紧张有序。经过现场抢答、必答考题等多个环节的激烈角逐,改组局代表队获一等奖;外事局、纪委监察局代表队获二等奖;分配局、企干二局、监事会代表队获三等奖。吴同兴等10名同志获得优秀个人奖。

王勇向获奖代表队和优秀个人颁奖,并即席演讲,指出机关工作公文处理是基本功,质量水平很重要,反映了一个单位的综合素质,必须认真抓好公文处理工作。开展评价是一个好办法,要坚持下去,不断完善,推动委办文办件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国资委机关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着力提素质、塑形象、树标杆、创一流,塑造国资委良好窗口形象,为做好机关“十二五”建设,推进国资监管上新水平、国企发展上新台阶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李 直)

着力提升调查研究质量 篇4

本研究在对高等教育系统内外部40名专家学者进行访谈基础上, 归纳总结出具有共性的质量要素, 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人文素质、专业知识水平、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实践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8项。通过对这8个质量要素在不同群体中的认同度的调查分析, 来反映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提高高等教育微观质量提供依据。

一、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主要围绕人们对微观质量的构成要素的认同度进行调查分析, 进一步从微观质量的具体表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等要素反映微观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认为, 认同是一个心理过程, 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或者团体价值、规范与面貌去模仿, 内化并形成自己行为模式的过程, 认同是个人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原始形式。高等教育微观质量要素的认同度可以理解为社会不同人群的公信力, 是对质量要素的内涵、目标和价值的认同和信任。认同度包括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化等4个层面。本研究主要从认知层面来进行分析, 对高等教育微观质量构成要素认同度的测评可以通过对高校内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认同度调查进行。

高等教育微观质量与高等教育系统不同人群, 不同利益主体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个系统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高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对于高等教育微观质量要素结构认同度的评价最为清楚和准确。为此, 本研究专门设计了面向高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和不同社会职业人群的调查问卷, 目的就在于了解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利益相关者的不同人群对于高等教育微观质量要素的认同度。

二、调查方法

(一) 调查工具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 我们在编制本研究问卷中专门设计了高等教育微观质量要素题项, 以质量要素的8个指标的认同度为内容, 分别对利益相关者——高校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进行调查。调查问卷测题的设计主要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法, 要求被调查者对问题进行认同度评价。其中1表示“最低”, 3表示“一般”, 5表示“最高”。

(二) 问卷发放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高等教育系统的4类人群, 高等教育系统内部人群包括高等学校的不同层级管理者、不同层级教师和不同学历层次学生, 以及不同社会职业人群, 他们是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直接利益相关者, 对高等教育微观质量要素结构的认同度有直接的发言权。

(三) 抽样方法

在对高校不同人群 (管理者、教师和学生) 和社会人士的调查过程中, 采取了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类型高校的不同人群的代表性。

首先, 将我国大陆地区的高校分为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北、西南七大地区 (本次调查不包括我国的台湾、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其次, 从七大地区中把学校按照层次类型再分为“985工程”高校、非“985工程”高校的“211工程”高校、一般本科主导型高校、高职高专学校;最后在地区和学校类型分层基础上按照随机抽样方法在各高校分别抽取一定数量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作为样本对象展开调查。社会人士卷基本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 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企业事业单位与政府机构进行调查。本次问卷充分考虑到不同省份不同行业的代表性和问卷调查的方便性。在全国28个省 (市、自治区) 随机抽取300个单位, 每个样本单位调查5人。

(四)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课题组共面向“985工程”高校、非“985工程”高校的“211工程”高校、一般本科主导型高校、高职高专学校共计121所高校的管理人员发放问卷3630份, 回收2970份, 回收率为82%, 有效问卷2442份, 有效率为82%。向样本高校的教师发放问卷6050份, 回收4950份, 回收率为82%, 有效问卷3777份, 有效率76%。向样本高校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放问卷12100份, 回收9900份, 回收率为82%, 有效问卷为8811份, 有效率89%。[1]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的不同人群的调查问卷总体分布较为科学合理。[2]课题组一共在全国28个省、300个单位发放了问卷共1500份, 回收了242个单位共计1210份有效问卷, 有效回收率为80%。

(五) 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由于问卷比较多的采用了多重指标来测量研究生培养质量要素结构的认同度, 而等值信度检验对于多重指标测量具有重要的价值, 而折半信度分析法一般用来检验试题和长篇问卷的等值信度。因此, 对问卷的信度分析采取折半信度分析法。本研究中将4份问卷测量研究生培养质量要素结构认同度 (Likert量表) 的题目作为测量问卷信度的指标项, 其信度分析结果如下:4份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值都大于0.9, 并且最终的Guttman Split-Half系数值均在0.8以上, 教师调查问卷的Guttman Split-Half系数值甚至超过了0.9, 4份问卷的信度比较高。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效度检验, 其KMO值分别为0.946、0.977、0.982、0.987, Bartlett球体检验的Sig.值均为0.000, 表明4份问卷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三、调查发现

(一) 高等教育微观质量要素的认同度存在差异

对高等教育微观质量要素的认同度评价可以帮助我们验证对于高等教育系统内外部不同人群对于要素重要性的基本态度, 从中找出他们之间认识上的差异性, 为不同类别和层级人员的具体分析提供一个总的分析框架。

调查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高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社会人士对高等教育微观质量要素认同度有着显著性的差异, 经过事后多重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不同人群对“思想道德水平”的认识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P<0.05) 。第二, 对“人文素质”“专业知识水平”“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实践动手能”的认识, 管理人员与教师的认同度相一致 (P>0.05) , 其他人群间的认同度存在显著差异 (P<0.05) 。第三, 对“科研创新能力”的认识, 管理人员与教师, 教师与学生的认同度相一致 (P>0.05) , 然而社会人员与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之间的认同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管理人员与学生也存在显著差异 (P<0.05) 。第四, 对于“组织协调能力”的认识, 管理人员与教师, 教师与学生的认同度一致 (P>0.05) , 其他各群体之间的认同度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P<0.05) 。

从以上调查结论看出, 对于高等教育微观质量要素的认同度, 总体来说, 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反映出不同人群对于微观质量要素的认同度的立场和看待质量的角度不一样, 表明不同人群对于微观质量的理解和认识是不一致的, 不同的质量观下微观质量的评价结果不一样, 对于微观质量的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 “思想道德水平”“实践动手能力”“专业知识水平”是认同度最高的要素

深入探讨我国微观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 了解质量构成要素认同度的差异性, 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策略。图3-1、图3-2、图3-3分别反映出不同类型高校不同类别人群和不同职业人群对我国高等教育微观质量主要构成要素的认同度。

从图3-1、图3-2、图3-3可以看出:第一, 不同类型高校内部人群 (管理人员、教师、学生) 对高等教育微观质量要素认同度的评价都比较高, 其均值范围为3.33~4.11。第二, 不同类型高校不同人群对高等教育微观质量要素的认同度虽然存在程度上的差异, 但是对于影响要素重要性的排序却高度一致。“思想道德水平”“实践动手能力”“专业知识水平”相对更为重要, “学生的外语水平”“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排在最后二位。第三, 不同类型高校不同人群对于高等教育微观质量要素的认同度均有差异。“985工程”高校管理人员和教师比其他类型高校更重视“学生的外语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高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认同度大体一致;高职高专学校的学生对于学生计算机水平、实践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认同度略高。

(三) “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是认同度相对较低的质量要素

从数据来看, 社会人士对于微观质量要素认同度与高校内部人群的认识基本一致, 尽管不同社会职业人群之间对于微观质量要素存在着一些小的差异, 但是, 总体来说, 并不影响社会人员对于微观质量要素的基本判断。

从图3-4来看, 不同职业社会人员对高等教育微观质量要素认同度的评价具有以下特点:第一, 不同职业社会人员对高等教育微观质量要素认同度整体比较高, 均指在3.26~4.26之间;第二, 不同职业社会人员都认为“思想道德水平”“人文素质”“专业知识水平”“实践动手能力”比其他因素更重要, “学生的外语水平”“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总体认同度较低, 与高校不同人群的态度基本一致。

从高等教育系统内外部不同人群对高等教育微观质量要素认同度的数据来看,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高等教育微观质量要素的认同度来看, “思想道德水平”“实践动手能力”“专业知识水平”是最为重要的, 而高等学校较为重视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相对来说, 其重要性并不被广泛认同, 而其他因素, 如“人文素质”“科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作为微观质量的重要构成因素, 也受到高度关注。这些因素在不同高校的不同人群之中的评价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在以学生为中心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由此看来, 高等学校高度重视的外语学习和与之相对应的大学四、六级考试要进行反思和改革, 外语学习占据了大学学习的大量时间, 牺牲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训练的时间, 影响到了高等教育微观质量, 在本研究中得以验证。同样, 计算机水平作为衡量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要因素受到质疑。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受到高等教育系统内外部的高度重视, 表明思想道德水平是微观质量的核心要素。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过程中, 在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养成的同时,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是下一阶段高等教育微观质量提升的方向。

四、结论与建议

高校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教学过程, 而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学生。教学质量是学生学习的质量, 是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获得全面提升的质量。从国际高等教育质量测量与评价的角度来看, 高等教育质量越来越关注学习者、学习成果、课堂等微观要素。[3]结合调查结论, 我们认为提高微观质量重点要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 以课程体系改革为中心提高微观质量

课程是知识的载体, 是学生能力训练的平台。好的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受到系统的能力训练,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由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 如何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直接决定着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一个显著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目标, 统编教材、知识讲授方式都是以学生的知识准备为目标, 忽视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课程目标带有明显的应试教育色彩, 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不适应。而在课程体系中, 并非是以学生发展需要以及社会经济需要为中心来设计, 体现的政府主导的课程体系观。最为明显的是将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课程化, 外语课程普及化和系列化, 计算机水平考级化, 并作为课程考试化。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是大学文化、大学活动以及大学主体参与者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结果, 很难用课程知识来代替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另外, 随着对外语课程普及化和系列化的诟病增加, 本次调查也发现, 以外语考级为中心的外语课程学习背离了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计算机考级为中心的计算机课程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学生的能力发展方向。因此, 高等学校课程设计中要以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基础, 加大实践课程和创新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的比重, 改革外语课程, 并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去, 真正按照学生需要和社会需求来设计高校的课程体系。

(二) 以课堂为中心, 改进教学方法

本科教育中优秀实践理论 (Good Practices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认为以下7个原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生师互动, 鼓励师生交往;合作学习, 养成学生合作互惠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 促使学生会主动学习;及时反馈, 给予学生及时反馈;任务时间, 强调学习任务的时间性;较高期望, 对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尊重差异, 尊重师生之间的差异。要实现优秀的本科教育, 促进学生质量的提高, 我们需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课堂改革。

课堂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知识、能力和素质在很大程度上由课堂决定。我国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课堂口头报告的训练, 忽视在教学过程中的生师互动;传统的“灌输式”“教材式”教学方式根深蒂固, 体现出的是“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要求, 以课堂学习作为唯一的学习任务, 课外作业和练习严重不够;统一的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因材施教的传统教育思想并没有在高等学校的课堂中得到发扬光大。学生应付学习, 应付考试, 应付毕业现象十分严重,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因此, 应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过程改革, 以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中心实施整体化课堂改革, 鼓励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 及时回应学生的疑问;增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以问题为核心形成合作、交流、探究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安排课堂之外的课外作业训练并检查落实, 尊重学生差异, 因材施教, 改进教学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科学与人文精神贯穿在每一节课堂之中。

(三) 重视学生的学在微观质量中的作用

所有的教学活动最后都在学生的学中得以体现, 可以说, 我们所有的教学设计、教学管理制度都是以学生的学为落脚点。学生学的好坏是评价教学活动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志。努力质量理论 (Quality of Effort) 认为, 学习成效不仅与学习时间长短有关, 还要看在这些学习时间中所投入的行为和活动。在相同的学习时间条件下, 把时间用于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即“高质量的投入性学习”所取得的学习效果更好。因此, 学生投入到学习中的时间、精力和活动一定程度上与学习效果正相关。

而在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实践中, 学生的学是被动的学, 只是带着耳朵的学, 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 教师不讲就不学, 教材里有什么就学什么, 教材之外的知识不学。学生大量的时间花在英语、计算机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职业考级学习中去, 对于本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投入严重不足, 学生的“阅读量”“写作量”“练习量”“实验量”严重不足, 学生的“分析、判断、综合、运用”的能力缺乏有效训练, 这些都深刻影响着微观质量的提高, 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有效的学习, 就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因此, 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要确立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自我增值的质量观, 高度关注学生在学习时间、精力、活动的有效投入, 通过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课堂改革、通过投入性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革新, 促进学生在投入性学习过程中质量的不断提高。

注释

1[1]每所高校按照管理人员30人, 教师50人, 学生100人发放问卷。

2[2]尽管存在着少数地区的某类高校回收率为“0”的现象, 如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高职高专学校, 华南地区缺乏“211工程”大学的数据, 但问卷主要分析高等教育系统对于高等教育微观质量要素认同度的评价, 不涉及到具体地区的某一类型高校的分析。因此, 对问卷数据分析的科学性不构成实质影响, 能够比较真实和客观地反映高等教育系统不同人群对于高等教育微观质量要素的认同度。

着力提升调查研究质量 篇5

王院长:众所周知, 南汽是我国汽车工业的老牌企业, 拥有跃进、南京依维柯、名爵三大品牌。最近几年, 南汽发展的步伐不够快, 但我们一直在寻找机会, 积极探索。

2005年7月22日我们成功收购了英国MG罗孚汽车公司, 收购的资产包括:“1”套完整的研发、生产设备;“4”个整车产品平台;“3”个系列发动机产品;“1”个变速器产品和“1”套百年积淀的技术资料、标准、流程、规范和数据库等无形资产。

以此次收购为契机, 我们确立了“面向中国和国际两个市场;建设中国南京和英国长桥两个基地;重塑‘MG’这一国际品牌;打造一个自主创新体系”的发展战略。

收购英国MG罗孚公司是南汽振兴发展的一次机遇, 拿来整套技术,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 这为南汽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 南汽花大力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实力比以往更丰满, 2006年成立汽车研究院也是水到渠成。

在研究院成立1年后的2007年, 南汽研究院获得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家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认定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授牌。

作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 认可的实验室、机械工业联合会设置的机械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国家环保部授权的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以及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南汽研究院在硬实力上已初具气候。

AT&M:南汽开创了中国汽车企业收购外国汽车公司的先河。那么, 南汽在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这方面, 特别是在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有怎样的体会和经验?

王院长:MG罗孚的竞购成功, 使我们在一夜之间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然而现阶段, 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是全球最具实力汽车公司间最先进产品之间的竞争。现有名爵 (MG) 4个整车平台确实具备一定的核心技术和竞争力, 但是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日新月异, 即使你今天拥有成熟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如果一旦停下甚或放缓创新的脚步, 你就立即会被市场淘汰。

所以说, 利用收购得到的名爵 (MG) 产品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性”, 其价值远远大于平台本身现有的价值。名爵 (MG) 产品平台是一次性买进的, 其核心技术本身没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因此必须也只有依靠企业自身去全面消化吸收MG罗孚技术并开展后续产品与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 尤其是要在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逐步培育自主研发能力, 不断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 才有可能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 就自主创新能力而言, 我们与国外差距还很大, 尤其在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 关键核心技术几乎都掌握在外国汽车公司手中, 这不仅是南汽现在面临的问题, 也是整个中国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 整体创新能力不容乐观。

我们认为, 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弱与科技系统的市场化推进深度不够有很大关系, 这应该是整个行业甚至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面临的大问题, 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改革, 不断探索市场化机制的魔力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借用。此外, 大企业领导层要切实强化自主创新意识, 自觉肩负起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历史使命。

在切实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 我们尤其注重技术研发软实力的建设, 南汽研究院特别把产品开发体系建设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环节上。我们之所以研发能力、创新能力薄弱, 从技术的层面讲, 关键问题之一就在于缺乏一套基于标准、流程、规范、数据库的完整的产品开发体系。我们开发了很多车型, 有过不少实践机会, 但是我们不重视总结、不善于升华, 我们习惯于简单地依赖工程技术人员个体来承载技术进步, 致使我们在一个低水平上徘徊不前, 甚至原地踏步。总结经验, 我们认为, 惟有“流程、标准、规范、数据库”构成的体系而不是科技人员个体才是承载技术创新能力进步的载体。

这是中国很多行业的通病, 我们在技术管理方面缺乏理论研究。南汽研究院现在尤为注重这个问题, 大量投入并在产品研发中心专门成立体系建设部开展这方面工作, 包括与国外的合作, 通过建立产品开发体系来积累与传承这方面的经验。

AT&M:南汽在实现企业“品牌力、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快速提升的同时, 如何将自主创新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发展?

王院长:作为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和自主研发的核心平台, 未来5年, 南汽研究院将以整车产品开发为龙头, 以节能、环保、安全与整车性能优化为重点, 以产品量产设计和测试分析业务为基础,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逐步完善产品开发与产品认证认可两个体系, 分阶段培育产品开发的掌控能力、集成能力和原创能力。重点在整车集成开发、汽车电子控制、节能环保、主被动安全等关键技术领域上取得突破;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申请一批专利, 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以支撑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自主创新技术应用方面, 我们正在积极探索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并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在南汽研究院, 研究生创新基地是南汽研究院实行产、学、研充分融合、积极引进高校人才实行联合创新的一大特色。

2006年南汽与江苏大学联合设立了江苏大学南汽研究生创新基地, 在这一基础上, 通过启动产、学、研一体化工作站, 定位于前瞻性应用技术的研究, 选择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确定课题组, 以南汽研究院的技术骨干为首席专家, 与国内在该研究领域领先的高校合作, 强化研发资金匹配以及目标管理, 在“始终坚持产业化方向”的思想指引下开展科技创新研究。截至目前已经启动4个产、学、研一体化工作站的研发工作, 一年多来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申报3项发明专利, 5项实用新型专利;两个项目分别进入功能样车阶段和性能样车阶段。

AT&M:面临激烈的汽车产品市场的竞争, 请您简要分析一下汽车产品制造技术和所使用材料的发展趋势。

王院长:世界汽车产业目前正处在一个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新、技术发明的时期。汽车科技进步也正由量变发展到质变, 发生新的技术革命。近年来, 各大汽车制造公司围绕安全、节能、环保三大主题, 把高新技术开发作为占领市场的主要方式。各种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成为各大公司的研究重点, 如改进内燃机, 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开发新能源汽车, 开发先进结构、采用轻质材料以减轻汽车质量, 实现再生制动等。研发网络全球化正逐步成为高性能汽车设计制造的重要方式。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关注汽车轻量化和回收技术方面的一些发展趋势。使用轻量化材料、优化汽车结构设计来减轻汽车自重以及采用再制造技术是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降低排放、促进环保发展的有效措施。

当前世界汽车材料技术发展围绕轻量化、环保等主题, 出现了以下变化。

(1) 各种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比例正在发生变化, 尽管在近阶段钢铁材料仍保持主导地位, 但已经出现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塑料和复合材料用量明显增长, 铸铁和中、低强度钢的比例逐步下降的趋势, 这一趋势在轿车生产方面尤其明显。在最近投产的某些新车型中, 钢铁材料的比例更低, 在奥迪A2上, 钢材的比例仅为34%, 轻质材料则高达52%。

(2) 材料技术与汽车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的结合更为密切, 车身结构材料趋于多材料设计方向。

(3) 在汽车材料环保技术发展方面有两个重点:一是材料本身的环保性;二是材料的可回收性。

在材料本身的环保性方面, 国外已不再使用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材料, 如致力于无石棉摩擦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先后开发出了半金属、玻璃纤维、碳纤维、有机纤维摩擦材料, 进而实现摩擦材料无石棉化;广泛使用水性涂料、高固体分涂料及粉末涂料等低公害和无公害的汽车涂料;开发了环保的水基粘接剂并用于生产。

在汽车材料的回收方面, 发达国家已建立了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回收体系, 并掌握了汽车材料回收的关键技术, 其回收率现已达85%, 2015年的目标为95%。主流汽车厂商都在着眼于车辆全寿命周期对环境的改善, 注重在车辆的自重、回收和其他因素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

(4) 满足电动汽车、代用燃料汽车发展需要的各种专用材料、功能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工作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强化。

(5) 政府引导与行业合作在推动汽车用材料技术的发展方面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出现上述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为降低汽车排放、提高燃油经济性而追求减轻汽车自身质量。预计在未来的10年内, 轿车自身质量还将继续减轻20%。

圣和农机:着力提升发展内涵 篇6

“说一千道一万, 最终还得靠产品质量说话。”一脸质朴的王新芳说。

不仅与奇瑞重工, 圣和还与中农博远、荣城海山、山东宁联、藁城天人等结成了战略合作关系。下一步, 圣和新开辟30亩地的新厂房正在破土动工, 王新芳计划对厂房重新调整、进行科学规划, 新车间专门为奇瑞重工等这些国内知名企业配套的配套农机具进行“量身定做”, 年产达到2.5万台秸秆还田机和2万台旋耕机产品以上的规模。今年, 圣和农机呈现出良好的产销势态, 在圣和占地60多亩的厂房里, 一大片空地上停满了公司红主色调的产品。“别看放了这么多, 装起车来运走非常快。”王新芳说。据了解, 上半年, 圣和旗下开元王和春华两个品牌旋耕机和还田机销量分别已经突破1万台和5000台。目前车间正在全国以赴生产, 迎接下半年市场需求的高潮。

从业二十多年、由农机零部件流通商到农机具制造商的王新芳, 越来越注重企业发展内涵的提升。

今年以来, 圣和不断加大给员工培训的力度, 提升员工的素质和精神风貌, 特别是注重锻造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形成企业质量文化, 从细节着手改善产品质量。在圣和车间记者看到, 很多零部件上都编有身份证号码, 在软件系统上能及时详尽知道该部件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何人安装、何人质检, 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质量追溯机制。

除了以上软的方面, 王新芳还在硬实力方面不断强化。国内农机行业的标杆企业家、奇瑞重工总经理王金富说过“打造产品质量, 光有口头说教是不行了, 目前行业竞争已经过了仅有意识保证的时代, 还需要有一流的装备才能打造一流的产品质量。”对此, 王新芳深以为然。近年来, 圣和投巨资从国内外引入了一些先进的装备工艺, 大力进行工艺创新, 譬如采用数控焊接, 大大提升了标准件的质量。一些产品还采用国外先进的零部件, 提升了整个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 虽成本提升, 但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产品除了销到国内山东、河南、河北、广西、新疆、云南、东北等地, 还出口到中亚、非洲和东南亚国家。

为了做大做强主营业务, 王新芳还学会了做减法。对企业决策者来说, 做大产量规模兴奋, 而做深做精内涵却很痛苦。通过多年的历练与感悟, 王新芳认识到, 不能什么钱都去挣。“做两行玉米机可能能让我在近几年能挣到不少钱, 也可能让主机厂认为你能做玉米机主机实力较强、形象好点, 但是对于做好公司主营业务、提升企业的长远核心竞争力却并没什么帮助, 相信真正有水平的主机厂, 不会因为你是大配套厂小配套厂的产品, 只要你的产品质量好, 就会购配你的产品。”

上一篇:语篇意识下一篇:教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