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着力(精选7篇)
两个着力 篇1
医疗保险的属地化管理模式、各地政策和管理办法的差别、异地就医和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必然性需求等三个要素的并存, 使异地就医和医保关系转接成为医疗保险管理服务的一项颇具特殊性的常态工作, 也是一道难题。
破解这道难题, 抓好“方便”和“管理”必不可少。这两个着力点是参保人员的要求, 也是政府相关部门和经办机构应当履行的法定职责。社保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 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第七十三条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业务、财务和风险管理制度。”这两条强调的就是方便和管理。
方便, 就是要为异地就医和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提供便利、适宜的服务。具体内容包括:能提供适宜的政策服务;能确保异地就医人员享受医保规定的待遇水平;能像在参保地就医那样及时报销医疗费用, 即时结算, 不用为统筹基金垫钱, 不用为报销医疗费在两地之间来回跑, 实行“一卡通”;能打通转与接的通道, 连续计算缴费年限;能在关系接续后按规定享受转入地的待遇等等。人们把上述五个方面的服务称为百姓期盼的“五项全能”, 说明做好这些基本的服务是人有所望。
管好, 就是要管得有据以体现规范化, 管得有序以体现程序化, 管得有理以体现人性化, 管得有效以提升满意度和管理绩效。体现规范化, 必须建立一套相关的制度和标准, 如在异地就医上应该针对是否必需、到哪里去就医、去了之后由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等一系列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在关系转接上应该针对该不该转、转什么、怎么转、转出地与转入地分别负什么责任、怎样实现转与接的无缝对接等问题制定一套操作性的制度, 使之有章可循;体现有序化, 必须建立一套流程合理、职责清晰的办事程序, 以提升效率;体现人性化, 就是想参保人员所想, 对不该办的晓之以理, 该办的办快办好;体现有效性, 就是要看参保人员是否感觉方便, 对服务是否满意, 欺诈骗保等违规现象是否得以遏制等。总之, 规范化、有序化、人性化和有效性是管好异地就医和关系转接不可缺少的“四大要素”。
落实方便所要求的“五项全能”和管好所要求的“四大要素”, 亟待抓好“四个跟进”。首先, 在顶层制度设计上加快跟进步伐。目前仅有异地就医和医保关系转接的要求, 缺乏操作性的章程, 亟待明确实施办法。如对异地就医程序和经办机构的责任, 医保关系转接的具体内容、程序、各方职责等, 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 以确保缴费年限等参保人员的基本权益。其次, 在提高统筹层次上加快跟进步伐。积极推进市级统筹, 从管理体制上减少市级内异地就医和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第三, 在评估评鉴上加快跟进步伐。如将各地近年来探索的异地就医区域协作机制加以评估总结, 上升为统一制度进行推广, 使之由自发变为必然、由局部地区行为变为全国统一行为。第四, 在信息系统建设上加快跟进步伐。积极推进省内和跨省信息共享, 联网结算。
人们有理由相信, 社保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出台实施, 必将成为落实两个着力点的强大动力, 异地就医和医保关系转接必将成为制度建设的一大亮点。
两个着力 篇2
——学习“两个着力”心得体会
在认真学习“两个着力”相关文件精神后,我深有体会。作为一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两个着力”的提出与安全生产工作息息相关,怎么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怎么让安全生产各项举措落实到每个标段,是我及我的同事一直努力的方向。我们力争把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做到位,我认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达到着力改善“两个环境”的要求。
着力改善两个环境,对于安全生产来说,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营造健康有序的安全生产大环境。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对于我们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安全生产工作一旦搞不好,我们整个项目建设进度、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会造成许许多多的问题,从而影响我们的整体工作的推进,从这一点来说,我们的发展环境就会受到干扰。改善发展环境的过程,从安全生产工作的角度来说就是不断提高我们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过程。
我认为要想做好安全生产最重要的还是“人的因素”。首先要提高安全生产管理者及执行者的综合素质,加强学习培训;其次是提高管理者及执行者的安全实践能力,在具体操作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增长见识;最后,提高管理者及执行者的安全生产意识,把“安全生产第一”的思想贯彻始终,常抓不懈。我认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保障”是关键。一个好的安全生产制度,就能营造出一个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一个好的安全生产制度就有可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在管理中,我们应不断完善我们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保证各项制度落实到位。我们的制度不能有盲点,当然,任何一个制度都不能做到完美,但我们应该使之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不断的修改完善。在制定各项制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应该剔除在发展过程中已经不适应的条款,增加新内容,跟上新形式,做到与时俱进。
我认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不能报“侥幸心理”。在着力改善发展环境中,我们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麻痹思想。有些人一下去检查安全生产工作,能看的就看,不能看的一带而过,能查的就查,不能查到的就拉倒,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应付差事。我认为这种思想要不得,殊不知,安全生产无小事,每一个细节如果检查不到位就有可能酿成大祸。在安全生产中,我们应始终遵从逐一检查,逐一落实,确保全线安全生产工作稳定,确保我们的安全生产大环境稳定。
着力改善“两个环境”,在工作中就是要廉洁自律,公正执法,进一步营造公正、公平的安全生产氛围。
在安全检查工作中就是要秉公检查,不能带有一点私心,要实事求是。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情况就记什么情况,每一项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哪一步、哪一个环节,是否有纰漏,我们都应该如实反映。不要怕得罪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安全工作才能做得更好更扎实。
在安全工作中,我们的执行标准要统一,奖惩标准要统一,要保持一个统一的规范,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在安全工作中,迫于人情世故或种种原因,对有些标段可能会十分严格,对有些标段会手下留情,甚至手下留情的标段可能安全隐患会更大,从而给我们的工作埋下祸根。我认为这种行为是坚决不可取的。不论你是谁,只要安全工作有问题,我们都应一查到底,责令立即整改,绝不留情面。这是对施工单位负责,对筹建处负责,对高管局负责,对处领导负责,说白了就是对自己负责,只有做到公正廉洁,我们的两个环境建设才能得到有效提高,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才能有效提高。
着力改善“两个环境”,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好“回头看”,从过去的工作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挖掘亮点,创新思路,锐意进取。
低年级总复习的两个着力点 篇3
(一)主体与主导相融,渗透整理方法
复习课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串成线、结成块,在一定的知识范围内形成整体。低年级学生学力较弱,自主整理出知识脉络比较困难。对于知识点多的复习模块,教师可设计综合性例题,采用“理练结合”的方式,通过组织不同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整理,最终形成系统。
“数与运算”一课,是“总复习”的第1题(P114),首先以卡片的形式呈现各种类型的算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按照运算的步数,可以分为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两类;按照计算的方法,可以分为口算、笔算和脱式计算三类。分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知识共性的抽象过程。
接着,教师组织系列竞赛活动,学生完成各题:以抢答的方式完成口算题,以计时赛的方式完成笔算题,以完成小组任务的方式完成脱式计算题。练习后,教师要以这些式题为直观依据,引导学生完成“理”的方法渗透:围绕口算式题,复习除法的意义和口算方法,整理出四则运算间的内在联系;围绕竖式计算,复习笔算加、减法的注意点,整理出计算的本质——对相同计数单位的加或减;围绕脱式计算,复习运算顺序,引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整理出审题的重要性,重视审题习惯的培养与“四能”培养,最终形成下面的知识网络。
最后,利用算式“2000+700+8,3000+600”转入万以内数的复习。教师可以发挥计数器、算盘等直观模型的作用,鼓励学生表示出这两个算式,并读一读、写一写计算结果,复习大数的读写法,整理出数的本质和“数位顺序表”。再从“数位顺序表”出发,开展猜数游戏,将数的组成、读法、写法、大小、各个数位上数的意义,以及近似数等相关知识蕴含其中,逐步将实物直观内化为脑中的直观,同时丰富学生表达数的能力。
教师充分发挥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丰富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分类与整理,加强对知识间纵向、横向的联系与比较,达到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的目标,有效地渗透了整理的方法和分类的思想,为学生将来自主复习积累了经验。
(二)想象与直观相映,发展空间观念
复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使知识系统化,还要对所学的知识有新的认识和适当的提高。新教材在“图形与几何”领域,降低了低年级学习内容的难度,但是仍然重视将相关知识与生活联系,通过观察和操作,自主感悟知识,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通常在单元复习时,师生已经完成了相关领域的知识整理。所以,总复习时教师可以适度拓展和延伸,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新的认识和提高。
本册教材“图形的运动”含“轴对称图形”与“平移和旋转”的内容,教材第2题首先安排了剪纸和制作风车的操作活动,复习图形运动的特点。接着通过辨认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这样的操作与辨认活动,在单元学习中均已涉及,且掌握情况好,教师可以利用以实现“温故”的目标。
那么,如何“知新”呢?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创设“想象、猜测和验证”活动,通过旋转或平移,将已认识的几何元素“点、线、面、体”有机地联系起来。
具体来说,1.出示一个点,引导学生用一根手指的指尖点在桌面上(把手指尖看成一个点),按要求闭眼想象:这个点向右平移一点点,再向右平移一点点,一直向右平移,越来越快,你“看”到了什么?(线)2.取一支笔表示线,平放在桌面,继续操作想象:这条线向下平移、再向下平移、一直向下平移,越来越快,桌面上出现了什么图形?(长方形)3.还是这支笔,继续平放在桌面,绕着一头旋转一周,你又发现了什么图形?(圆)4.取一张长方形纸板(平放),引导学生想象、猜测:这张纸向上平移,再向上,一直向上,你觉得会出现什么图形?(长方体)5.长方形纸板(立着),再次猜想:绕着一条边旋转一周,又会出现什么图形呢?(圆柱)……
每次的操作与想象之后,教师再结合课件动态演示,帮助学生将脑中的图像与眼中的图像对比,将抽象思维与直观相映衬。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和结果,为今后学习抽象的图形的运动积累感性经验,也为今后从图形运动的角度认识图形做好铺垫。同时,通过倾听描述想象出图形的运动,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三)实践与思考相随,体会数学价值
“数据收集整理”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低年级重点是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感悟可以从数据中得到一些信息,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复习时,教师可以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如教材总复习练习第11题(统计最喜欢的体育活动),以问题解决的方式,鼓励自主设计统计方案,选择简洁、科学的方法收集、记录、整理和呈现数据;通过寻找数据中蕴含的信息,针对“本校应多准备哪种体育器材”提出意见。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可直接选择一些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统计表,着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为生活和学习提供切合实际的建议。就如分析“视力情况统计表”,思考“良好的用眼习惯”;分析“每人每日油、盐、糖、味精最高摄入量统计表”,为“营养厨房”提供科学依据等。
二、根据学情用好复习习题,着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复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往年质量抽测的分析,发现多数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审题不清、方法欠灵活。追溯到日常教学,则是教师欠缺对解题方法的比较与提炼,给予学生独立审题的练习机会太少。因此,在复习中,教师首先要针对学生的知识缺漏,抓住知识的重难点、易错点、易混点,精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其次要明确习题的训练点,练习后重点交流,尤其要加强解决问题方法的整理和比较,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例如,比较大小“65+28○65-28”,不少师生采用先计算再比较的方法。事实上,这类题目训练的不是学生的口算,而是审题和分析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先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特点(数据相同,但符号不同),再根据加减法的意义,直接比较得出“把65和28合起来的结果”一定大于“从65里去掉28的结果”。
又如,总复习第14题(P119),同样有两个训练点:一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从“8个碗”推出“需要16根筷子,但筷子不足,人数需减少”,也可以从“14根筷子”推出“可以分给7个人,8个碗足够”;二是选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思考的过程(语言表征、符号表征、算式表征),渗透方法的多样性。
低年级数学总复习课,教师要以温故知新、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能力为目标,本着系统性、自主性、针对性和趣味性的原则,着力引导学生经历“忆、理、练、析、评”的复习过程,渗透复习的方法,积累复习经验,为阶段学习画上圆满的句号。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童话教学的两个着力点 篇4
一、走进童话情共鸣
丰富的想象, 大胆的夸张, 鲜明的形象, 曲折的情节, 童话的这些特性需要学生走进童话, 身临其境, 感同身受。因为只有走进童话, 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才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他们才能用多种感官去感受、去理解、去体验, 才能有所感悟和思考, 才能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带领学生走进童话,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童话故事找到最佳的切入点, 这是引导学生读好童话的关键, 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很快地入境。如教学《这儿真好》一课, 教师就可把切入点定在主要人物小熊身上, 让学生从小熊的角度去感受小岛的荒凉和在小岛上生活的孤独, 去体验种树的艰辛与快乐, 去享受找到朋友后的喜悦。教学《北风和小鱼》一文时, 我们可把切入点定在环境的渲染上, 可以用课件播放“北风呼呼地吹”的声音, 展示青草变色、梧桐落叶、鸟儿躲进窝的画面, 配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 就能一下子把学生带进童话故事的情境中。
再如教学《会走路的树》一文时, 我们又可以把切入点放在文中的空白处, 抓住“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 看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这一句让学生补白:他们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东西?这一补白训练, 能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故事进行再创造, 变抽象为形象。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童话, 感受到了小鸟与小树相处是多么开心快乐。
二、品词析句学语言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 各种教学理念的涌现, 各种教学流派的纷争, 各种教学方式的流行, 可谓纷繁复杂。其实, 教一篇课文无非就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为何这样写。在语文课上, 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内化语言, 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童话故事中的语言非常形象生动, 值得学生认真推敲。
1.琢磨传神词语
一般来说, 童话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 主要体现在这些词语既生动形象, 又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如 《狐假虎威》故事中狐狸带着老虎在百兽面前走的描写就十分传神, 一边是“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另一边是“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教学中, 教师应重点抓住这几个词引导学生细心揣摩, 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2.品味优美语句
童话故事习惯用优美的语句来表现语言的生动活泼。有的句式对称, 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 讲究段落美。如《世界多美呀》中的句子就值得学生反复品味:“他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 树木是绿茵茵的, 小河是碧澄澄的……”这些句式是多么工整, 用词是多么准确, 如此简短的一句话就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绚丽多彩。
3.揣摩个性对话
对话是描写人物形象的一种常用方法。在教学中, 教师应带领学生揣摩对话, 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在《会走路的树》中, 小鸟又遇到小驯鹿时说了一句颇具个性的话:“你也是一棵会走路的树吗?”小鸟分明看到的是小驯鹿, 为什么还要这样问呢?细心揣摩就不难发现小鸟是多么想念她的好朋友啊, 恰恰正是这颇有个性的问话让小驯鹿马上就猜想到“你大概就是我爸爸常常提起的那只小鸟吧”。品读这句问话时, 鸟和鹿之间美好的友情就会打动师生, 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
学习“两个着力”心得体会 篇5
最近,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提出,要通过“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努力实现“风清气正、开放文明、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总目标,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坚强保障。着力改善“两个环境”是省委在深入分析我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非常及时,非常必要,非常有针对性,各级都应深刻认识改善“两个环境”的重要意义,自觉认真地抓好贯彻落实。
生态发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文明观念。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人与自然不存在统治与不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
构建高效生物课堂的两个着力点 篇6
一、确立正确的课堂关注点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或为活动而活动以及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这些都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 教师在教学上的关注点也要有所改变。
1. 关注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 它是对学习者通过课堂教学能获得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达。教学目标在实践中有两个意图:一个是详细列出能实现教学目的的特定课堂策略, 从而使教学目的向课堂成就靠近;二是表达教学策略, 表达形式使教师能测量这些策略对学习者的影响程度。与传统教学目标不同, 新课程提倡“三维目标”设计, 目的是要纠正以往课堂教学设计片面强调“知性”目标的做法, 使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发展, 提倡使用行为动词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一个完整人的发展上, 它既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 也重视思想情感的培养。
准确的目标定位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前提条件, 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与环境的合理组合、选用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 可以说课堂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然而, 在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 都经常出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与课前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不对应的现象, 导致教学目标不能有效落实, 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目标定位不够清晰, 盲目地按“三维目标”架构来确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 致使教学目标机械、臃肿, 每一个教学目标只能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因此, 教师在思想上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并依据课程总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的要求, 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和教材内容特点去灵活设计并确定教学目标, 而不必贪多求全、面面俱到。
2. 关注教材的活化与重组。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 “用教材教”本质上涉及了“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有效”三个基本问题。因此, 教师要在熟悉教材, 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活化与重组教材是深度开发教材的常用形式。
(1) 活化教材。活化教材的方式有多种, 可以采用“转化”的方式, 即将静态的教材内容转化为动态的信息资源, 将教材内容从平面变成立体, 从枯燥变成多彩。如在“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中, 教师通过ATP注射液这一实物展示以及适用症的介绍使学生对ATP有了直观的印象。也可以采用“更换”的方式, 即把教材中不适合当时或当地学情的素材用合适的材料替代。如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中, 教材一开始的问题探讨是问学生:塑料袋、普通布和弹力布哪种材料做细胞膜更适于体现细胞膜的功能?实践后发现这样的导入并不成功, 可改用在实物投影仪下打开一个鸡蛋, 然后让学生用玻璃棒轻触卵黄, 通过观察卵黄膜的形变, 让学生体会膜结构的特点。还可以采用“扩展”的方式, 即适当增加或延伸教材内容。如在“群落的演替”的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补充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地区在火山爆发后各种生物出现的时间和数量,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演替过程中各阶段出现的顺序。
(2) 重组教材。重组教材是因无法独立完成教材某一块内容的标准要求时所采取的一种有效方法, 为的是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如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最后一段内容为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 教师要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这两块内容进行整合重组, 并通过学生按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推演染色体,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标要求。
3.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
“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 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学习活动, 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 我们经常发现在一些常态课中, 教师自己讲得激情洋溢、如痴如醉, 而讲台下的学生却表情木然、昏昏欲睡。另一些常态课中, 表面形式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 多数学生人云亦云, 缺乏独到的见解和精彩的生成。这些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教师只关注自己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观察他们的能力、情感、态度等表现, 并适当调整教学策略。
(1) 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所谓学生的情绪状态, 是学生能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中, 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 对学习能否保持较长的注意, 是否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可通过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2) 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是学生自身进行有教师指导或组织的目标学习活动, 它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了一种自主、积极的学习氛围, 使每个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使其在亲历亲为的认知行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知识的奇妙、增加克服困难的自觉性和能力。
(3) 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在课堂上, 学生的思维状态最为重要。为此, 教师应对学生是否随着教学进程进行思考, 思维是否随着教学而展开等做到心中有数。在设法让学生展露其思维过程的同时, 还应观察他们是否时时爆发出智慧的火花, 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表达所学的知识, 是否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激烈的讨论, 还可以观察其回答或见解是否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
二、选择恰当的课堂启发点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先进、科学的教学观, 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其基本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为使学生在各种启发、诱导下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应精心选择启发点。
1. 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寻找启发点。
问题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引擎,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往往也会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然而, 很多常态课中经常出现思考价值不大的问题, 尽管教师试图以神态、语言来引导学生, 但依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此, 就应把启发点指向教材的重点、难点, 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得。
2. 在学生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冲突处挖掘启发点。
启发的价值主要在于激起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所面临的学习情景之间有时会产生无法同构的矛盾与冲突, 特别是随着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提高, 课堂上出现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认知冲突现象日益增多。
3. 在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处抓住启发点。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错误处抓住的启发点称为“动态”启发点, 它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启发及时, 且点拨和调控得当, 不仅可以纠正错误, 还能让学生开启心智, 使其保持思维活跃。
如在讲格里菲斯的有关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四组实验时, 设问:R型细菌是如何转化成S型细菌的?有学生认为S型细菌虽然经高温处理后死亡, 但其荚膜依然完好, R型细菌钻入其荚膜内而变成了S型细菌。显然这样的观点是不确切的, 没有围绕转化因子这一关键点。但教师此时不应该立即进行评价或给出正确答案, 而应抓住这个时机, 引导、启发学生对这个观点进行评价。经过讨论, 有学生提出如果该S型细菌的后代是R型细菌的话, 这个观点就是正确的;如果该S型细菌的后代是S型细菌的话, 这个观点就错了。此时, 教师再给出材料告诉学生该S型细菌的后代依然是S型细菌, 从而帮助学生就这一问题达成了共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会一直很兴奋, 且探索知识的欲望很强烈, 从而不仅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同时还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 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高效课堂教学并不是追求教学内容的“多”, 也不是追求教学手段的“奇”, 而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踏踏实实地处理好教学的关注点和启发点, 因为确立正确的课堂关注点, 选择恰当的课堂启发点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与保障,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摘要:课堂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 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中关注点的确立和启发点的选择。要关注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教材的活化与重组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要在知识的重难点处、在学生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冲突处、在学生课堂上容易出现的错误处设定启发点。
关键词:高效课堂,关注点,启发点
参考文献
[1]王敏勤.高效课堂的四个要件[J].人民教育, 2010, (6) .
两个着力 篇7
关键词:发展环境,生态环境,改善,问题,对策
0 引言
近年来, 河北省在环境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观, 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与困难, 集中表现为发展环境总体偏差、生态环境总体一般, 需要从政策上、机制上及具体操作方式上加以创新, 着力对两个环境进行改善优化、整合协调。
1 河北省着力改善两个环境的重要意义
1.1 着力改善两个环境是社会发展潮流。
社会环境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 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优化改善。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和生态环境的及时改善有利于增强社会发展的动力。日渐突出的全球生态环境危机, 既是对传统发展思维和发展方式的有力回击, 又是对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强烈呼唤。目前, 人类社会发展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解决全球生态环境危机刻不容缓, 生态理念、思维和价值观逐渐深入人心, 发展环境、生态环境的优化、改善和整合迫在眉睫。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递进, 我国社会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优化, 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得不到合理改善, 必然会影响到社会有序健康发展, 必须紧紧抓住社会环境优化提升的历史机遇。
1.2 着力改善两个环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是我们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 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科学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 要求我们在推进发展中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 既积极实现当前发展的目标, 又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进而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
1.3 着力改善两个环境是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需要。
近年来, 省委省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 加大工作力度, 不断加强环境建设, 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然而, 发展环境、生态环境仍然不能够满足和适应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实际需要, 亟待着力改善和全面提升。河北省发展环境总体偏差, 不宽松的政策环境, 有待快速提升的政府效能, 使得该省发展环境脆弱性明显, 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充足的发展空间显得尤为重要。
1.4 着力改善两个环境是更好更快更大的发展。
要优化政策环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升企业发展力和品牌力、营造合理有序市场竞争格局;要发展循环经济, 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最终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 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
2 河北省着力改善两个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着力改善两个环境的认识存有差异。
着力改善两个环境是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重要战略举措, 对于如何着力改善、改善重难点, 难以套用固定的工作思路和管理办法, 没有成熟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 加之各地方对着力改善两个环境的认识存在差异, 工作重心和实现路径各不相同, 可能会影响到改善两个环境工作的整体推进。尽管各地市都高度重视改善两个环境的工作任务, 但具体到各政府职能部门特别是基层组织层面, 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存在对改善两个环境重视不够的情况, 认为这是一项“计划外”工作, 与本部门工作侧重点不同, 加之工作内容存有差异, 难以将其与部门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尚未认识到改善两个环境在把握工作发展方向、增强工作主动性、实现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2 着力改善两个环境的能力有待提升。
着力改善两个环境能否实现“风清气正、开放文明, 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总目标, 从根本上取决于我们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基础和条件。目前, 全省上下都深入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 旨在让群众得实惠、让干部受教育、让基层添活力, 尽管取得明显成效, 但仍存在政策、资金、工作不到位的问题, 归根结底是执行力不够。
2.3 着力改善两个环境的机制急需构建。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 各地市都已召开着力改善两个环境的动员会, 并组织力量制定出台了相关的实施办法, 对于深入推进改善两个环境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 多数地市并没有真正建立起专门的领导小组机构和管理机制, 即使有的地市成立了领导机构, 也只是挂靠在个别职能部门, 管理机制构建根本没有具体到基层部门, 这就难免会造成工作目标不明确、任务不具体、社会参与度不够。管理机制上的滞后和管理方式上的脱节, 必然给改善两个环境工作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2.4 着力改善两个环境的氛围亟待营造。
着力改善两个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举全社会之力才能够实现有序推进, 既需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 也需要深入细致地做群众工作, 广泛调动群众内在的积极性。质言之, 就是要在增强各方面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 营造良好氛围、形成有效合力来抓好改善工作的各项任务。
3 河北省着力改善两个环境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改善两个环境的制度建设, 保证改善两个环境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遏制两个环境现状不断恶化的趋势, 重新梳理和规整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条例和制度政策, 并配套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奖惩办法, 保证改善两个环境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实施行政问责制, 完善各级政府部门行政问责的体制机制。
3.2 提高改善两个环境的监控力度, 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围绕着力改善两个环境, 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和责任追究办法, 对违反规定造成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破坏的, 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实施连带行政问责制, 从机制上促使各级主要领导树立改善、保护和优化两个环境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3.3 突出改善两个环境的目标管理, 强调各阶段目标任务的落实。
根据各地市改善两个环境的工作计划, 确定每年、每季度、每月的目标任务、责任人和验收要点等, 组成考察组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工作, 确保改善两个环境的落实。结合我省实际, 针对改善两个环境工作要求, 制定省市两级风险管理办法, 强化风险评估, 增强风险意识, 提高改善两个环境的效率和效果, 降低实现改善两个环境总目标的不确定性。
3.4 强化改善两个环境的理论研究, 提高政策指向性和理论引导性。
从高校、科研院所抽调社科专家组成理论研究骨干队伍, 围绕改善两个环境的主题, 开展理论研究, 定期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研究报告和成果, 提高政府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同时, 联合新闻媒体机构, 做好经验总结和宣传报道, 营造两个环境改善和建设的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刘云峰.着力推进“两个环境”建设, 加快幸福石家庄建设步伐[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1) .
[2]孙利杰.廊坊市加强“两个环境”建设,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 08.
【两个着力】推荐阅读:
“着力改善两个环境”自我剖析查摆材料10-10
三个着力09-14
五个着力10-02
四个着力于08-15
四大着力点08-25
着力挖掘创新元素06-14
着力解决突出问题09-21
四个着力点05-19
着力培育企业创新文化05-20
着力提升资源整合能力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