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产控制的着力点

2024-07-25

企业资产控制的着力点(共10篇)

企业资产控制的着力点 篇1

无形资产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 这已成为企业的共识。然而到目前为止, 我国众多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工作依然十分薄弱, 许多名牌被抢注就是铁证, 理论界对此问题的研究也多从计量、运营、保护等具体环节展开, 从战略层面上认识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尤显不足。要切实加强此项工作, 必须重视无形资产的战略地位, 从无形资产的战略控制上着手。

企业无形资产战略控制的必要性

战略控制是企业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

企业无形资产战略控制是指在无形资产的战略实施过程中, 管理者发现偏差、分析偏差产生原因以及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的管理活动。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性、无形资产管理问题的复杂性、无形资产管理权力的分散性、管理者管理能力的差异性, 使得无形资产战略控制工作必不可少。

1. 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性。

战略控制是导向战略目标的, 控制的目的在于有效实现战略目标。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 如果没有战略控制做保证, 企业无形资产的战略管理目标注定难以实现。

2.无形资产管理问题的复杂性。

企业无形资产的内容很多, 按照性质差异可分为知识产权型无形资产、特种权利无形资产、关系无形资产、企业形象无形资产等。每一类别的无形资产都有其自身的运行发展规律, 为使无形资产保值增值, 相应地需要特定的战略管理措施和战略控制方法。

3.无形资产管理权力的分散性。

假如企业规模很小, 企业无形资产内容简单, 无形资产管理权力就可以集中在某一位高层管理者手中, 无形资产的控制工作变得较为易行。事实上, 绝大多数涉及无形资产管理的企业, 所涉及的无形资产内容往往是多方面的, 有的集中在企业层面上, 有的则分散在分公司、地区市场或几个重要的员工手里, 这就给无形资产的战略控制增加了难度, 同时也提升了无形资产战略控制的必要性。

4.管理者管理能力的差异性。

在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实务中, 由于无形资产的内容不同, 无形资产的管理者和管理方法也不尽相同。客观上由于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者在管理意识与管理能力上存在着差异, 势必造成无形资产在管理效果上也存在差异。有的管理者能够确保其管辖的无形资产保值增值, 而有的管理者可能会对无形资产的流失视而不见, 其结果不仅会影响无形资产战略目标的实现, 而且还会对企业实施经营战略造成不利的影响, 因此对无形资产进行战略控制势在必行。

企业无形资产战略控制的原则

为做好企业无形资产的战略控制工作, 要遵循以下五个主要原则:

1.全过程控制原则。

无形资产的价值在于一个连续运动过程, 管理者需要对无形资产的运动过程实行全程控制。按照无形资产战略控制环节划分, 无形资产的战略控制包括前馈控制、实时控制和反馈控制。前馈控制是指对无形资产的投入所进行的控制, 目的在于确保企业所需要的无形资产及时投入到位, 并防患于未然;实时控制是对运行中的无形资产进行的现场管理, 防止无形资产流失, 确保无形资产发挥最大的效果;反馈控制是在一个营业周期结束或在一个独立事项结束后, 对企业无形资产进行的评估、分析、改进和纠偏等一系列控制工作, 其目的在于补救或更好地指导未来的无形资产管理工作。

2. 全面控制原则。

企业的无形资产不是单一资产, 而是由多种资产构成的无形资产体系, 包括知识产权、人力资本、品牌资产和土地使用权等。虽然在企业不同时期, 各种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不尽相同, 但是每一种无形资产对企业都有价值, 且都需要管理者精心培育和保护。因此, 在进行无形资产战略控制过程中, 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把握全面控制的原则, 对每一种无形资产的管理都要给予重视, 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当然, 全面控制并不是没有重点和次要之分。在特定的经营阶段, 企业无形资产的战略控制肯定有重点控制与一般控制。只有坚持全面控制原则下的重点控制, 企业无形资产的战略控制才是科学的、有效的。

3. 控制的经济性原则。

控制的经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无形资产战略控制过程中, 要树立投入产出观念, 力求以较低的控制投入 (控制成本) 来实现较多、较好的无形资产产出效果。企业无形资产的控制工作也是一项管理活动, 它需要消耗资源。在实际工作中, 有的企业虽然追求最高的控制效果, 但是一切活动都要讲求经济效益, 那种不计成本一味追求最严密、最完美的无形资产控制, 其实是一种不合理的控制甚至是无效的控制。因此, 控制的经济性原则要求在无形资产战略控制中, 管理者应坚持适度控制, 在权衡采取哪一种控制手段时, 要进行费用与效果的比较, 以实现控制手段和控制效益不断优化的目标。

4. 直接控制为先的原则。

管理控制按照作用机理可分为间接控制和直接控制。间接控制是指通过对管理绩效的考核和奖惩, 间接引导、矫正管理者的行为;直接控制是指从改善管理者的素质入手, 通过提升管理者的素质来提高管理绩效。由于无形资产管理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重要性, 对无形资产的战略控制应首先坚持直接控制为先的原则。即寻求称职的无形资产管理者, 对他们进行经常性地培训, 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品质修养, 以实现让“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坚持直接控制为先的原则, 不是不要间接控制, 而是强调企业最重视直接控制, 通过改善人来改善效果。

5.控制的创新原则。

在企业无形资产战略控制活动中, 企业战略控制的组织框架设计、战略控制手段和控制方法的确立等不是一成不变的, 也不能从别的企业直接拿来。这需要管理者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在遵循科学原理的前提下, 创造性地进行无形资产的战略控制, 从而不断提升无形资产的管理效果。

企业无形资产战略控制体系的有效构建

要对企业无形资产战略进行有效的控制, 必须建立健全控制体系。

1.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是战略控制的前提。

控制是对战略规划执行过程进行的纠偏活动, 如果无形资产战略制定是科学的、可行的, 如果无形资产战略组织是严密的、有效的, 如果管理者能够熟练驾驭管理控制技术, 那么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的控制工作就必然会有质量、有水平。这就要求改善控制工作应从源头抓起, 从提高无形资产管理者的素质抓起。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是战略控制的前提。

2.健全的组织框架是战略控制的基础。

如果组织框架的设计和运行有漏洞, 企业的无形资产战略控制工作就会处处充满危机, 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就会显著下降。因此, 要做好无形资产战略控制工作, 管理者就要不断反思、修补、完善以及变革企业的无形资产组织管理框架, 时刻保持组织框架的先进性、科学性。在战略控制中除了组织结构外, 规章制度和管理程序对于控制工作也十分重要, 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是减少战略实施风险、确保系统有序发展的必备的基础条件。

3.工作跟进和检查是战略控制的基本手段。

无形资产的战略规划进入实施阶段, 控制工作就开始启动, 规划进行到哪里, 控制就跟进到哪里。从这个角度看, “规划”和“控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换句话说, 工作跟进和检查是战略控制的基本手段。企业无形资产管理者要及时跟进企业经营的各项工作, 对照标准和目标, 对无形资产工作的开展进行跟踪和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企业在签订经济合同时, 要审查有无无形资产的侵权和流失问题;在兼并、重组时, 要审查有无商誉的流失问题;在技术转让过程中, 有无无形资产遗漏和低价评估问题等。

4. 信息反馈是战略控制的“感应器”。

控制工作在于不断进行“衡量”, “衡量”的实质又在于信息获取和分析。如果管理者无法及时取得反映无形资产运营状态和运营结果的信息, 其战略控制的有效性将是一句空话。因此, 信息反馈在无形资产战略控制中发挥着感应器的作用。企业应建立健全无形资产运营和管理的信息反馈系统, 力求使信息反馈系统满足及时性、真实性、全面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5. 定期评估和审计是战略控制的“推进剂”。

评估和审计是管理控制的方法之一。无形资产的战略控制也需要企业定期对无形资产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审计, 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整改措施。定期评估和审计的周期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或根据企业各类无形资产的特点来决定。比如, 对那些市场价值易变的无形资产, 企业可每季度一次或每半年一次进行评估;对绝大多数无形资产, 可按照财政年度进行评估或审计。此外, 企业在涉及对外合作、资产重组时, 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和审计不可缺少。

6. 绩效考核是战略控制的“法宝”。

考核和奖惩是管理的两大黄金法则, 这对无形资产的战略管理同样适用。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 组织考核什么, 他就做什么;不需考核的工作, 组织认为再重要的事情也很难得到多数员工的关注。因此, 要做好企业无形资产的战略控制, 有效实现战略目标, 必须加强对无形资产管理工作的绩效考核, 并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适时进行奖惩。无形资产管理工作的绩效考核既包括对部门的绩效考核, 又包括个人绩效考核, 还包括团队绩效考核。不管是哪一种绩效考核都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和考核方法, 对无形资产战略实施作出贡献的个人、团队和组织应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奖励。同时, 对于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开展不力的个人或组织, 也要通过绩效评估使之得到及时的辅导、诫勉以至处罚, 真正做到奖惩分明。■

企业资产控制的着力点 篇2

关键词:企业 固定资产 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是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运作和经济效率、效益的提高,企业进行的内部会计监督与管理。而内部会计控制对强化固定资产的监管,实现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尤为重要和紧迫。同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很多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分离,但是由于新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刚刚建立和运行,许多问题仍待进一步研究和界定。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情况,现报告如下。

一、基于固定资产管理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以内部会计控制为核心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制度在立法上已初步规范和确立。但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具体如下。

(一)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近年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总体上有所提高,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然存在,少数企业甚至存在严重的会计造假行为。主要表现为虚增固定资产利润、掩盖亏损;侵占流转税款;隐瞒固定资产利润、逃避企业所得税;基础管理薄弱、财务管理混乱。

(二)总会计师制度上的欠缺

目前我国总会计师不到位问题较为突出,大体表现为管理不到位、组织不到位、职能不到位和素质不到位。

(三)会计核算质量不高

一些企业存在固定资产未纳入固定资产科目核算的违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购买的办公桌椅、卷柜、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摄像机、照相机等, 只列经费支出,不增加固定资产。以上问题已经违反了固定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领导离任交接时责任不清,容易出现套取现金,形成小金库的后果。

二、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一)建立固定资产的控制机制

程序是企业一切业务活动的流程,是为了确保各项经济业务活动顺利进行。固定资产控制和管理程序的设计主要从业务控制程序和记录控制程序两方面来考虑。固定资产记录控制程序主要涉及原始凭证和记录系统控制。原始凭证记录是经济业务发生的证明文件,也是进行控制管理经济业务的必要手段。对固定资产记录系统控制的关键就是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卡片,落实资产经济责任。因此,為加强固定资产的运用及动态管理,要求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有关的动态变更的文件或命令填制相应的原始凭证、调整技术履历簿和档案,并及时通知财务部门按规定手续进行账务处理,做好记录控制,确保固定资产的账、卡、物相符。比如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且在合同中规定的付款期限比较长,超过了正常信用条件时,应当以折现值入账。比如甲公司于2009年初购入一台生产用设备,总价款为1000万元,分三次付款,2009年末支付400万元,2010年末支付300万元,2011年末支付300万元。税法规定,增值税在约定的付款时间按约定的付款额计算缴纳。假定资本市场利率为10%,无其他相关税费。相关会计处理如下:首先计算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该设备的入账成本=400÷(1+10%)+300÷(1+10%)2+300÷(1+10%)3=836.96(万元);

2005年初购入该设备时:

借:固定资产    836.96(现)

未确认融资费用 163.04(未来利息费)

贷:长期应付款 1 000(终)每年利息费用的推算表:

(二)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

当前很多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为此企业发生固定资产购入、调入、调出、清理、报废、出售等增减变动业务时,要及时到核算中心报账,核算中心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但对物品不能及时进行核对、检查和管理。因此各企业都要建立建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企业在核算中应保留固定资产备查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备查登记簿、卡片由企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按照固定资产的类别分设账页、账内按照保管、使用企业设置专栏,每月序时登记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和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同时目前的会计核算软件主要还停留在基础的财务核算上,缺少完善的财务统计、分析功能,很难适应目前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所以在目前财务核算的基础上拓展财务软件的功能十分必要。长远而言,会计部门要与企业实现联网,通过中央控制,适当给予企业一定的终端操作权-有限的查询和输入操作权,会计部门可以在企业的工作站上在线参与固定资产的部分账务处理,会计部门也具备了远程账务处理能力,双方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实时化的高效互动,从而能更加完善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和实物管理工作。

(三)积极开展企业固定资产盘点

在盘点过程中,各部门派出兼职固定资产管理员全程参与,确保盘点工作顺利,取得实效。盘点工作的重点为:一是核查各部门分台帐、平面放置图,发现不 符情况要求立即整改到位;二是核对现场实物的铭牌、标识及存放地点,存放地方发生变更的各类办公类资产在盘点表上的痕迹化记录及时、详细;三是重点核查资产报废、移位的处理手续是否齐全及在分台帐、资产平面图上是否及时更新。盘点工作结束后,各部门按时上报资产变化月报表及更新后的资产平面放置图,分台帐、铭牌标识和资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真正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铭牌标识醒目、资产平面放置图与实物存放地点一致。

总之,在市场经济下,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强化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约束,保证固定资产保值增值为最终目标与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 陈韶君,郑敏.论会计法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协调与对策[J].财会通讯,2009(9):85.

[2] 江萍.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几点建议[J].山西财税,2011(12):38.

[3] 汤谷良,王仲兵.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几个理论认识[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9(5):35-43.

[4] 崔学刚.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政府功能与角色定位[J].会计研究,2010(1):114.

[5] 史晓江.对工业企业库存存货清查账务处理的建议[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6(2):75-76.

[6] 李勇.财产清查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J].财会月刊,2007,10:74-75.

[7] 鲁荣.对固定资产清查中主要问题的探讨[J].金融实务,2010,2:33-34.

企业资产控制的着力点 篇3

企业应当加强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 重视和加强固定资产维护和更新改造, 不断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能, 积极促进固定资产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一) 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产能过剩

由于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 重复购置现象普遍存在, 在使用过程中, 又缺乏规范化管理, 结果导致企业固定资产闲置且比例较高, 造成资源浪费, 使企业缺乏竞争力。

(二) 企业对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的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按其业务流程, 可以分为取得、验收移交、日常维护、更新改造和淘汰处置五个环节。目前企业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 由于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措施不完善, 造成企业取得的各项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编号登记并办理验收移交手续, 管理手段落后, 固定资产存放地点的变化、大修、更改拆除信息传递不及时, 资产不实情况严重。第二, 由于企业固定资产日常维护不够、对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没有制定相关操作流程和进行必要的岗前掊训等原因, 容易形成安全隐患, 使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第三由于管理不善、制度不严造成固定资产丢失、损坏、被盗现象屡屡出现。第四, 固定资产的处置没有制定相关的审批手续, 容易造成资产的流失。

(三) 企业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和对外提供担保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未对投资对象和担保申请人的资信情况进行调查或调查不深, 没有规范的审批制度, 审批不严或越权审批, 可能导致决策失误或遭受欺诈, 未建立健全的岗位责任制度, 没有必要的监督体系, 可能导致经办审批等相关人员在对外投资和对外提供担保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 使企业利益受损。未建立健全对外投资和对外提供担保业务的后续管理制度, 未定期跟踪和监测投资对象和被担保人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不能及时发现投资对象和被担保人的异常情况, 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可能导致企业的重在损失。

二、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采用多种形式盘活企业闲置固定资产, 不但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现金收益, 也能够节约管理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开展租赁或抵押业务, 进行闲置固定资产的再利用

对于闲置的、整体完好无损的、有可利用价值的, 但对于企业生产来说已不需的设备、房屋、场地等固定资产可实行对外租赁或抵押。企业应当制定规范的固定资产租赁或抵押管理制度, 确定租赁或抵押程序和审批权限, 合理评估固定资产租赁费用或抵押资产价值, 由资产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并编制专门的资产目录并加强对租赁或抵押资产的管理。

2.对固定资产实行集团化管理, 进行资源再配置, 发挥最大效能

对于集团企业来说, 母公司应起到桥梁作用, 把各子公司不适用及不需的闲置资产在企业集团内部进行互相调剂, 相互调拨, 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充分利用企业资产, 创造经济效益, 从而提高企业集团整体的生产能力, 以及增强抗风险能力。这样既可以节约购置新设备的资金, 也可以盘活各个下属公司的固定资产, 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 减轻企业财务压力。

3.适当进行资产置换, 节约资金

对于生产上需要的设备, 可以利用现有的闲置资产进行置换, 以节约企业的货币资金。企业用资产换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易已成为企业优化资产结构的一个重要手段。

4.面向社会, 公开拍卖

企业闲置的固定资产, 可以通过中介机构进行拍卖, 最大限度的变现其价值, 把死钱变成活钱, 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

(二) 加强企业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建立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1.企业固定资产的取得应建立严格的交付使用验收制度。企业取得的每项固定资产都应及时登记造册, 进行编号, 建立固定资产卡片, 详细记录其来源、验收、使用进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维修改造、盘点等相关内容。

2.企业应当制订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日常维修和大修计划, 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保养以消除安全隐患。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维修与保养方面, 应按计划定时定期进行盘点、检修, 对损坏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维修与保养。同时, 应根据不同的设备特性实施不同的维修、检修、保养的方法, 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3.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企业应当加大技改投入, 加快固定资产的补偿和更新, 不断促进固定资产技术升级, 以降低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效能低下的风险, 保持企业技术的先进性和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企业应编制中长期和年度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计划, 统筹确定技改资金来源及使用范围, 应对每个更新改造项目进行事前的可行性分析和经济效益分析, 并对企业更新改造资金使用和效益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监督。

4.企业应当对高精密、贵重设备的使用进行专门培训, 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许可制度, 严格按要求规范操作, 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减少维护修理成本, 确保安全运转。

5.企业应实行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 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清查盘点, 做到会计账与实物账相符, 实物账与实物相符, 防止资产流失。

6.企业应当加强对固定资产处置的管理, 对固定资产的处置应制定相关制度, 制度中应明确处置权限, 规范审批程序。资产处置应按相关程序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后经资产管理部门会同相关技术部门鉴定并提出处置意见、处置理由, 按审批权限办理审批手续后方可处置。企业在处置固定资产处置时应关注关联方交易和处置定价, 防止资产流失。

7.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报废制度, 建立奖惩机制, 强化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置管理。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置时应做好技术鉴定工作, 确保其已失去使用价值。

(三) 规范交易行为

建立建全企业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和对外提供担保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当建立对外投资、担保业务岗位责任制, 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 确保办理对外投资、担保业务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对办理对外投资业务人员实行岗位轮换制度。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办理对外投资、担保业务。审批人在授权范围内审批, 不得越权审批。经办人应在职责范围内, 按照审批人批准意见办理对外投资业务。对审批人越权审批业务, 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 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建立对外投资、担保业务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外投资可行性研究, 确保投资决策合法、科学、合理。对担保业务进行风险评估, 防犯担保业务风险。投资、担保应实行集体决策。投资、担保过程有完整的书面记录形成书面报告。加强对资产投出环节的控制, 指定专门部门或人员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 掌握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加强投资收益的控制, 投资收益均纳入单位会计核算体系。企业应定期检查担保对象是否符合规定, 担保业务评估是否科学合理, 担保业务审批过程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

(四) 建立并实施计算机动态管理, 以提高管理手段, 加强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管理

即借助计算机技术, 将计算机运用到固定资产的管理当中, 包括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保管、使用、折旧、报废、租借等种种变动情况, 借助计算机管理使固定资产管理达到科学化、现代化的目标。利用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 再配合固定资产台账、设备卡片、固定资产账簿等文字记录。

总之, 企业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应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 获得信息技术软件的支持和保障, 企业管理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应积极转变传统固定资产管理理念, 牢固树立固定资产设备全过程、全寿命周期的现代化管理理念, 以提高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效益, 实现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

摘要: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使之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发挥作用, 对企业合理地组织生产过程, 构造具有竞争力的生产系统, 提高生产经营效益等,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固定资产管理的好, 可以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反之固定资产管理不善则会造成生产资料利用率低下, 甚至资产流失。但目前部分企业还存在着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重视、固定资产内控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核算不规范等问题。文章在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对策, 以期能帮助企业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能。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提高效能对策

参考文献

石化企业价值提升的三个着力点 篇4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客户资源

经济资源具有稀缺性,如何充分发挥稀缺资源的潜在效用,最大限度地开发出稀缺资源的经济价值,始终是经济领域探索的核心内容。作为国民经济细胞和主体的企业,如何根据市场变化,及时有效地对自身所掌握和控制的各类经济资源进行优化和配置,切实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发现、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功能,已成为当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首要任务。对于国有石化企业而言,强化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促进、带动和引导作用,促使企业自身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和壮大,以便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对国计民生的控制作用,就必须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的潜力和内在价值。因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有石化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为切入点,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信息资源的掌握,以及客户资源的挖潜等三个方面持久而深入地开展工作,使国有石化企业所掌控的稀缺性资源能够相互支撑,并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从而系统性的发挥出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带动作用。

一、以薪酬优化带动人力资源价值提升

人力资源是蕴藏于企业各层员工身上的智力和体力的总和。企业内部不同岗位的员工能否在工作中紧密配合并形成合力,能否充分将个人的智力和体力转化为生产力,这些都是决定企业能否提升自身价值创造的内在决定因素。从世界各国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依靠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不断激发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主动创新精神,形成高效持续的激励机制,已成为当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方向。所谓薪酬体系,泛指薪酬的基本组成。从国外优秀企业薪酬体系的构成来看,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是其构成的两大组成部分。固定薪酬是指基本薪酬,即按月足额发放的薪酬;浮动薪酬是指随企业和个人绩效而发放的薪酬,主要包括奖金、津贴、福利等等。在这些企业中,传统的按岗位和职位高低制定薪酬标准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复存在,不同岗位员工之间固定薪酬的基数差距越来越小,浮动部分的差距则越来越大且在薪酬总量中已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浮动部分薪酬的发放越来越向长期化方向发展。在这种薪酬体系下,企业内部按职等和层级所决定的薪酬差距,已逐渐被个人或团队对企业的贡献或取得的业绩所取代,甚至在短期内,普通员工薪酬水平超出企业管理层的现象已非常普遍。在该薪酬体系下,贡献和能力决定个人职位升迁的观念已被普遍接受,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合作精神也已被充分调动,企业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已充分发挥效力,人力资源对企业价值提升的带动作用也已接近最大。

对国有石化企业来讲,可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吸收借鉴国外优秀企业的成熟经验,自上而下对现有薪酬体系进行改良和优化,分阶段推动薪酬体系改革。在改革中,切实发挥固定薪酬的基本保障职能,根据企业发展状况逐步提高固定薪酬基数,缩减岗位之间固定薪酬差距,在固定薪酬分配中体现出应有的公平性,同时,将浮动薪酬分为团队薪酬、长期激励和福利三个部分。企业可将奖金的发放对象从个人变为部门或工作组,从而形成团队薪酬,以便在团队成员之间形成协同精神和培育激励机制;企业可按既定价格向管理层和普通员工出售数量不等的股权或期权,以实现员工自身利益与企业长期利益的有效结合,并激励管理层以企业的长远发展为出发点,不断调整经营目标,在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中获得超额的股权溢价;企业还应逐渐推行强制性的带薪轮流休假制度,以增进员工的福利水平。通过薪酬体系的改革,促使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充分开发员工的价值创造潜力,并将业绩突出,能力显著的员工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和谐统一。

二、以供应链管理推动客户资源价值提升

客户资源是惟一能够促使企业内在价值显性化的媒介,也是企业最终价值实现的承载主体。目前,企业客户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理念下用同一种规范标准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管理模式已不能使企业继续获得效益。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从客户最本质、最持久的需求出发,来寻求价值不断增进的有效方式,并在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持久合作关系,以最大程度地节约企业的成本消耗。为此,企业就必须从供应链管理整体效率的提升出发,不断完善供应链中针对客户服务的链条和环节,对原有生产、销售、管理、服务进行调整,并确定哪些环节需要强化、哪些环节需要从简,然后,通过消除不必要的活动,加快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提升满足客户需求的针对性。

对国内石化企业而言,由于其所提供的产品大多是通过行业内部的外包或转包获得,为能在国内、国外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条件下进一步挖掘企业价值,就应当在供应链中突出和细化对下游客户的服务功能。首先,要对物资管理环节进行改造,建立适应供应链管理效率发挥的新体制,通过与相关利益共同体合作,将销售网点尽可能的设置在用户身边,为客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争取客户支持;其次,建立面向客户的下游供应链综合评价体系,从纵向上对下游供应链的成本水平与管理效率进行评价,从横向上与同行业或相关企业的绩效进行对比,找出企业自身存在的差距,制定改进目标,最终使下游供应链管理得到不断优化;最后,应积极与最终客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来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提升企业的最终价值。

三、以信息资源管理促进企业价值的扩展

企业信息资源的内容十分宽泛,既包括企业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料、文件、图表以及统计数据,又包括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文化氛围、团队凝聚力和企业的品牌价值,企业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可反映和评价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愈加显著,从对企业业务活动的辅助与支撑,再到对业务的创新和引领,信息资源已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借助于信息的传递和加工,企业管理层可以将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转变为企业的战略价值,而战略价值已经成为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决定因素。然而,随着企业生产活动的日益复杂和信息资源产生量的不断增大,原有对信息资源的储藏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在传统方式下,信息资源被彼此孤立的存放,直接造成管理者在获取具有战略价值和竞争优势的信息资源方面存在障碍,使得管理层只能凭借经验并根据不完整、不正确以及不及时的信息进行决策,最终会影响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未来价值的提升。在这一背景下,国内不少企业已经将实现信息的统一管理作为企业战略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积极引入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来化解各类问题,目的是更大限度地保障决策的正确性和及时性,促使企业从信息资源的管理和维护中获取更大的价值。

对国有石化企业而言,要想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控制来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就必须及时化解和消除影响信息失效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并积极引入现代化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首先,应加强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信息资源管理的認识,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增加信息管理战略内容;其次,企业应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强化对信息资源的搜集、鉴别、分析、加工与存储,充分挖掘可用信息,相应减少信息流失;最后,企业应积极引入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并建立企业信息综合管理中心,促使企业员工和高层管理者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减少信息传递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错位、滞后、脱轨现象,为企业战略性目标和价值的实现提供有力地支撑。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有石化企业只有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做好企业潜力挖掘的基础上,努力从薪酬体系优化、客户供应链改进、信息资源整合等方面着手,促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和客户资源价值得到显著提升,进而引导企业在整体价值上实现扩展,才能持续扩大市场价值,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石化企业只有聚焦于稀缺资源,并主动舍弃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和超额利益,以战略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高效率地开发和利用这些稀缺资源,在可以接受的成本损失下,将稀缺资源的潜在效用调整和发挥到最佳状态,企业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基业长青。

参考文献:

1.赵洴.完善企业内部分配激励机制的措施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10).

2.(美)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刘善仕,刘辉建,翁赛珠.西方最佳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3).

4.周景民,闰引利.人力资源经典模式[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5).

5.湛新民.新人力资源管理[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6.谷梅丽.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J].现代情报,2010(12).

7.钟婷.构建企业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估新体系[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2).

企业资产控制的着力点 篇5

1 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 各大企业管理部门的监管制度逐步提高, 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也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是由于多数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 管理难度系数也越来越大, 我们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最重要的元素, 现如今, 国家也没有明确的规定究竟什么是固定资产管理。个人认为, 固定资产管理最重要的是工作人员集体进行有条不紊管理的一个过程, 而不是一个结果。在本文的论述中, 固定资产管理指的是通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活动以提高资产利用率, 减少资产的相关损失‚最终使固定资产的效用达到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效果。纵观世界的固定资产管理成功经验, 各企业管理要对国家, 对社会实行的有效控制、管理和服务, 保证国家的经济效益, 使其能够良性发展, 从而促进企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此可见, 我国企业的管理是维系国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经济监督活动, 也是企业管理经济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国家固定资产的管理中, 管理制度是维系企业管理程序并协调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治理手段。企业管理制度作为国家企业资金管理与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治理绩效的评估制度、激励与约束制度、监督制度、分权与制衡制度以及信息公开制度等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资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和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有效工具。固定资产管理是指对企业和社会的控制、管理和服务, 由此可见, 我国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对资金的保障, 它是维系企业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经济监督活动, 也是企业固定资金管理的必然要求。

2 固定资产管理的研究方法

本文是根据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现状以及应对措施等几个方面展开的。可以通过规范分析法对我国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 从而制定出合理计划, 并致力于从科学管理以及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角度出发, 同时还采取了资料分析法从网上以及参考书中寻找到了许多相关资料, 并用归纳分析法进行总结, 采取比较分析、例证分析、数量研究、大量观察和归纳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达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效果。

3 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问题

3.1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全面

我国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前期工作采购、核算、保护、管理以及清查等核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考核奖惩制度空白或相关部门不能实现等问题。列举了以下几个例子: (1) 固定资产在前期工作中管理不够周全。固定资产的前期工作在整项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却容易被某些企业所忽视。首先, 应确认好投资的对象, 在固定资产购买前工作人员没有做好调研和没有确定好该投资方经济发展的成熟度, 如管理者要对投资利益的实现做出从预测到准备工作的分析, 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可以一起商榷研究投资对象是否存在一定的风险。可以将考虑到的所有情况记录下来方便下一步的分析以及投资。其次, 没有把握好待转资产项目审核关及待转资产验收关, 最终出现乱摊乱列、弄虚作假现象。 (2) 有些企业的管理观念没有更新, 仍采用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陈旧方法。个别企业领导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存在着“重取得, 轻流动, 重占有, 轻效益”的陈旧观念, 缺乏资产运营意识, 也不愿在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进行调剂利用。这些管理部门的领导大多数是凭借一些关系进入的该部门, 而本身不具备一定的实力, 最终导致急需该项固定资产的单位因为其管理方式不当而重复购置, 从而造成了企业采购资金的极大浪费和损失。

3.2 固定资产现场管理情况

近些年来, 大多数企业都会重视固定资产的最终核算而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不健全, 管理力度不够, 不能很好的把握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 思想还只是停留在“现场保管员”的层面上。造成这样的结果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管理人员没有将全部的心思放在管理层面上;二是在现场没有管理人员。对于这个问题管理人员要在管理好现场环境的基础上再进行固定资产的核算, 保证所得到的每份资产都是靠劳动换来的, 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整个企业负责。

3.3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

目前, 企业基层单位的闲置固定资产都由各单位自行保管, 有责任心的管理人员会将固定资产统一放置, 而没有责任心的单位或是管理人员则将报废的固定资产随意放置或露天存放。没有人会在意这些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 时间长了, 就有可能发生被盗、遭拆卸、资产状况恶化等状况,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固定资产的处置效益, 不仅对该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还对固定资产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失。在部分单位, 企业员工都存在不积极的思想, 缺乏一定的素质, 员工们会认为, 自己每个月所得到自己的工资已经足够了, 没有必要在意整个企业的利益, 这就是他们缺少集体观念的一个重要表现。没有企业的社会地位, 怎么能有企业员工的工资效益。所以, 管理工作人员以及各个单位的员工都要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视。

4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4.1 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观念不清晰的问题

在实际的固定资产工作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 人们往往会认为资产重于资本, 所以并不会重视资本的数量, 其实资本和资产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这种错误的概念会导致金融风险的发生。铁路运输企业的工作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固定资产在资本中的份额已经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最低数额。这就体现了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不重视以及管理制度不够严格的思想状况, 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还不能成为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所以, 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上任之前, 一定要将铁路运输部门的基本概念认识清楚, 保证企业的安全。

4.2 固定资产成本存在虚假现象

企业财务部门每年都会把一部分资金投入到固定资产管理上, 但管理人员并没有认真的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审查, 存在糊弄现象, 也没有真实的记录成本的数额, 导致固定资产的成本有一定数量上的损失。

4.3 固定资产管理失控, 造成资产流失的问题

近几年, 国家的企业方方面面都有着一定的进步, 管理制度也随之变革, 利用粗代购和粗代建去稳定固定资产的现象时常发生。由于部分固定资产受到企业资金方面的限制, 没有规定的人员管理, 属于账外管理, 所以也不受总资产的控制, 账外也没有明显的记载, 导致账目与实际的不相符, 没有明确的领导签字, 固定资产的出入没有记载, 也没有办理任何的手续, 属于严重的依据单位规定办事, 而没有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实施。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存在着不规范现象, 对于财产的保管和使用方面, 管理不够严格以及报账后无人签字的现象时有发生, 造成固定资产在任意程度上的流失, 另外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尽量不要更换管理人员, 避免造成因交接手续不健全而导致资产流失的状况。既然是国企, 那么所有的程序都应该依据法律操纵, 个人并不能掌控所有的财产登记等一系列问题。

5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5.1 树立管理新思想, 创新经营意识

对于企业管理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各个企业可以在空闲时间开展一些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知识, 有效的将知识内容进行宣传, 从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新观念, 坚决抵制落后的旧观念, 即闭关自守的管理观念, 管理资金方面追求卓越, 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 摒弃乱花钱, 花无用的钱的现象以及陈旧的思想观念。同时要树立和弘扬三种意识, 即进行有用的投资;资产优化重组的意识;进行创新的固定资产管理。通过企业管理人员带领全体员工共同树立新思想、新观念, 相信企业一定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改变。

5.2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评估体系

企业管理部门本身就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这些特点。管理部门的“天时”指的是管理工作特有的独立性。内部管理不受其他部门的局限, 从而可以最大程度上行使固定资产管理的职权, 保证了管理结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而目前省以下的工商部门财务和管理部门还未彻底剥离, 导致了很多内部管理机构和人员受到多方牵制, 对于发现的问题, 迫于领导压力或者同事关系的考虑, 基本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严重影响了内部管理的工作质量“。地利”是指内部管理工作人员身处组织当中, 熟悉内部系统的流程。企业的管理人员长期立足于组织的具体岗位, 非常熟悉企业内部的业务程序, 工作时间, 范围不受限制, 可以根据单位内部管理的需求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人和”是指企业管理工作的内向性, 管理职能部门, 在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强化内部约束机制方面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下面将通过两种方案的营业现金的流量表作对比 (见表1) 。

通过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在企业折旧值一致的情况下, 要从收入和成本多方面考虑, 才能获得更高的效益。

5.3 加强企业会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策略

企业各层面对会计电算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往往存在矛盾, 掌权者希望能通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掌握被管理单位经营收入情况和现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管理部门希望降低审计检查风险系数, 问题反映相对较多, 淡化了管理重点;以及管理人员因业绩涉及考核希望反映的问题越少越好。企业的管理工作人员被认为是专门挑毛病的、内部经济警察或者是领导的眼线, 只说问题, 不谈成绩。在企业中, 有的管理人员对其工作不理解, 甚至不支持, 乃至产生抵触情绪。内部的财会管理机构设在财务部门之下, 在财务负责人领导下部署日常工作, 然而对于管理机构虽单独设置, 但在总经理直接统筹下开展工作, 肯定会影响管理工作的独立性。对于项目实施后期的追踪和会计的记录是必不可少的, 在此期间的技术专家也要回到项目当中, 要从技术和资金两方面保证项目后期的顺利运转。

5.4 全面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国家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也相当重视, 近几年来, 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也有着一定程度上的提升。想要让我国的固定资产管理有着更大的发展前景, 应多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 企业的管理人员也要向国外学习先进的技术, 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良好风气。探寻将中外先进的管理制度有效地结合起来, 充分的发挥到组织中去。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上的教育, 提高管理人员的正确管理意识, 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工作人员一些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 促使他们爱岗敬业, 尽职尽责, 做好本职工作。在学习、培训内容上, 要尽量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让固定资产的宣传工作能够发展得更快更好。对于工作不积极向上, 思想怠慢, 态度不端正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一定的法制教育, 对于那些责任心不强, 只想着个人利益而损害企业名誉的员工, 严重警告后, 若还没有改正, 应进行通告批评或开除等严肃处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固定资产管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不仅会影响整个企业的运营效果, 也会给企业的工作秩序带来一定的麻烦。

6 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就像是一项重要的工程, 不仅要求管理者有秩序地管理, 同时也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要正确树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观念, 建立正确管理的目标和体系, 真正管理好固定资产, 从而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 让其在一定程度上增值。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是最“招风”的部门, 它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使用时间较长, 存在着一定复杂的管理形式, 因此, 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管理要制定一系列切合实际的管理方式。希望随着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不断付出, 我国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会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陈夏青.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 (08) .

[2]庄胡蝶.G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03) .

[3]莫彦霞.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22) .

[4]刘杰.对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改进对策的思考[J].经济师, 2014 (03) .

[5]高素玲, 张路瑶, 韩婷婷, 王华, 高晓菲.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 (07) .

[6]张兆军.关于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对策分析[J].低碳世界, 2013 (12) .

企业资产控制的着力点 篇6

2001年至今,国内外企业财务丑闻频发,内部控制的缺失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各国陆续出台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如美国萨班斯法案、加拿大coco法案,coso委员会coso报告等。我国财政部等五部委2008年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发布配套指引;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试点施行,逐年递减2014年扩大到主板上市公司执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已成为上市公司的一项要务。《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执行以来,其在广西企业中实施效果如何,有必要进行客观分析广西企业内部控制对资产安全的保障程度。为丰富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如本文论证了良好的内部控制能促进企业资产安全目标的实现,那么可为政府推动企业构建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二、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资产安全的理论关系

(一)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与资产安全相关的规定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条指出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之一是合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资产管理》指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可以加强各项资产管理,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内部控制法律法规的出台期望内部控制能保障企业资产安全。

(二)资产安全与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效果的关系

外部不利因素和企业自身经营状况不佳导致企业资产出现价值毁损情况。当企业内部控控制体系健全时,企业可及时建立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减少企业资产损失,企业资产安全,从而降低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

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的上市公司,其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的比例应低于其他内部控制质量较弱的企业;即假设H: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计提减值准备的比例越小。为此,本文将用实际数据验证以上理论推论是否正确。

三、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资产安全实证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自《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实施后的2012~2014年度上、深交所广西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剔除以下情形:一是金融行业公司;二是年中上市或中途退市公司;三是剔除ST类公司;四是营业收入少于1000万元的公司;五是数据缺失的公司;最终得到样本数据66个。

(二)变量定义

1. 资产安全变量。

资产安全目标是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中特有的目标,在企业中表现形式多样。本文从实践出发,认为资产安全表现为资产保值,资产减值越少说明资产安全性目标实现越好,因此以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之和占期初总资产的比重来度量资产安全目标的实现。

2. 内部控制质量变量。

内部控制质量高低的衡量学术界存在争议,衡量标准有以下几种:(1)以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审计意见类型来评价,但目前我国鲜见非标意见,用于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优劣区分度不大;(2)通过调查问卷来评价内部控制质量(张先治,2004),但调查问卷主观性判断影响研究准确度;(3)对内部控制质量打分作为评价标准(陈汉文,2009;方红星,2013),指数评价法涉及内部控制各环节信息,综合度好、企业间区分度大等优点。本文采用独立第三方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机构的内部控制指数(迪博内控指数)作为评价内部控制质量的指标,在迪博内控指数中,得分越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

3. 其他控制变量。

资产减值计提比例不仅受到内部控制质量影响,还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重要变量的缺失将会造成结果偏误,根据已有研究经验,本研究对其他影响因素进行控制设置控制变量,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行业等。

(三)研究模型

本文采用O LS回归来考虑相关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为检验研究假设,即内部控制质量对资产减值行为的影响,本文建立如下研究模型:

基本本文前述理论分析,预测内部控制指数的回归系数α1小于0,即企业所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计提资产减值比例越低,企业资产越安全;反之亦然。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回归模型中α1的系数为-0.3187,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t=-3.95,5%),内部控制指数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成反比,即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越低,本文假设得到了验证。

同时研究发现,在广西上市公司中,减值准备计提比例与所其处行业存在相关关系(α2=-0.0123,t=-2.12),这可能是由于一些行业出台行业内部控制实施指南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从而实现的。而资产负债率与资产减值计提比例未发现显著相关关系(α3=-0.0056,t=-1.11),与前人研究不符,究其原因可能是广西属经济落后地区,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较低,债权人无法对企业资产安全施加实质性影响。企业规模与资产安全间也未发现显著相关关系,这可能与内部控制制度推行力度有关系,广西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对资产安全的认识仍处于初级阶段,对资产安全保护意识、对内部控制建设力度有待增加。回归结果如图1: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探讨了企业内部控制对资产安全的影响,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实施以来广西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采用实证方法检验内部控制指数高低与企业计提减值准备多少的关系。通过多元回归统计得到以下结论: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计提资产减值比例低于其他公司,良好的内部控制起到保障资产安全的作用,内部控制资产安全目标得以实现;广西由于地域发展程度,债权人未能对资产安全实施有效监督、企业资产保护意识较弱。行业间资产安全保护效果有差异。

(二)政策建议

在经济新常态下,为更好地保障投资者利益,保障企业资产安全不减值已成为企业维持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企业、监管机构应切实推行企业内部控制的落实。首先,监管机构有必要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与实施工作。基于广西企业实际和内控需求,研究典型行业特点、共性风险和控制措施,发布适合于广西企业的行业内控操作指南,为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其次,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对防范风险、保障资产安全、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巨大作用,着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方红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非效率投资: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3(7):63-70.

[2]张先治.基于投资者需求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11(3):27-34.

[3]张慧.行业景气度、内部控制与资产减值[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4.

企业资产控制的着力点 篇7

关键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对策

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概述

1.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含义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财产安全完整、确保固定资产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 所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

2.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

固定资产的业务程序可划分为增加、使用和处置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具有更细化的业务活动。固定资产有以下控制要素:固定资产预算控制、增加控制、使用和转移控制、盘点和报废控制。

二、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分析

1. 企业概况

晋中经纬铸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化铸造企业, 公司拥有五条铸造生产线、两台12吨树脂砂混砂机及一套再生系统、12台63-650吨系列的国产、进口压铸机等都是企业的固定资产。

2.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分析

(1) 固定资产的确认。晋中经纬铸造有限公司固定资产的范围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并且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 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 也作为固定资产。

(2) 财务核算的相关规定。该公司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根据外购和自行建造分别以公允价值和在建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为该公司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奠定了基础.

(3) 授权审批制度。该公司为了将固定资产的审批权限控制在管理者手中, 制定了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 财务部门主要承担价值管理责任。

(4) 固定资产的处置。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 都会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并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进行核算。

3.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执行分析

(1) 从控制测试角度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分析。根据固定资产控制测试及审计底稿的要求, 对公司固定资产的主要业务活动:控制目标、相关交易、账户余额等进行测试, 观察控制活动对实现该公司控制目标是否有效, 控制活动是否得到执行等。

(2) 从实质性程序角度对该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进行分析。该分析主要是针对财务会计层面的, 并可能影响该公司报表的真实性。根据该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要求, 对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账面价值等进行合理的审计。

4.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首先, 该公司固定资产内控的制度存在问题:

(1) 制度缺乏独立性。该制度主要依附于公司财务会计制度, 内容并不集中, 没有针对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专门规章制度, 系统性和独立性较差, 不利于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活动的执行, 在查阅资料和进行制度执行时会影响效率。

(2) 该公司固定资产内控制度没有与固定资产业务不相容岗位的规定。这样容易在固定资产预算、采购、使用、处置过程中出现营私舞弊、一人独大的局面, 使公司资源流失, 导致该公司生产经营能力下降, 并影响公司形象。

其次, 该公司固定资产内控的执行存在问题:

(1) 该公司的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记录存在脱节现象。由于有些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较长, 且存在报废但未清理的固定资产, 造成有些固定资产的记录在不同部门有不一致的情况。

(2) 该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单据不完整的情况, 尤其是小额固定资产的购买, 没有连续编号的预算审批单, 造成会计记录原始凭证不完整、不连贯。

三、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对策

从制度方面分析对策:首先, 要解决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没有独立性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制定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专门制度, 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提升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高度。其次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通过奖励等方式鼓励员工积极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漏洞和不足。其次, 会计负责从记账凭证、明细分类账到总分类账的登记, 还有会计档案等资料的保管, 而出纳应负责空白支票和收据的保管, 以及银行存款和现金的收取和支出业务, 即出纳与会计不可以是同一个人。

从执行方面分析对策:首先该公司的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记录存在脱节现象。所以,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上按系统顺序规定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 三个部门之间要建立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管理机制, 作为一个整体发挥系统作用, 重视内部控制对公司的实际意义, 要从车间管理抓起, 可以通过建立完整的检查监督沟通系统, 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等方式来加强公司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其次, 单据不完整的问题的解决一是依赖于公司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审批制度的解决程度, 二是对于购置固定资产无论金额大小, 都要一视同仁, 不能只重视大额购置而忽视小额管理。

四、结论

通过对晋中经纬铸造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整个经济体制环境下公司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以及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成为当务之急。有效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保护资产的完整性, 对于企业实现生产目标, 合理降低生产成本, 保证企业利润的实现都有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 (132) .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

企业资产控制的着力点 篇8

一、企业资产管理要保持系统性

风险识别并不局限于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环节,它针对的是整体企业,是一项系统化的、长期连续的工程。企业的资产从购入之前就进入控制流程,购买前要相关部门填写《资产采购申请单》,选择合适的供应商,验收入库要规范合理;购入后要专人负责保管,定期维修保养。财务部门要有台账备案,录入SAP计入企业总账、明细分类账以及财务报表中,以便随时核查调用。资产报废或出售,需要相关部门领导审批,报财务部门备案。如遇金额巨大,特别重要的资产,则需要联签机制,报总经理审批,现场核对无误后方可处理。建立《公司资产风险清单》,对各类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将风险进行分类,一一对应识别;同时,对部分特别重要的大型资产建立专项资产管理文档,永久保存。

二、企业要分析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这一点非常重要,是企业制定风险策略的前提。任何风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风险的产生必定有其诱发因素,和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企业管理人员要抓住风险发生的根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根本上防范风险的产生。比如,在资产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时,就要查明到底是人为因素,如保管不当、记录不清、恶意损失等,还是由于天气灾害、自然损耗等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的账实不符,这就要求资产管理者做到前后呼应,找到问题根源,根据原因来改进加强后期监管。

首先企业需要收集风险的初始信息,比如财务、战略、法律和运营信息等;其次要重视风险暴露,包括实物资产、金融资产、人力资产、客户资产、组织资产以及责任风险等;第三,对风险进行评估和诊断,看看哪些是可控风险,哪些是不可控风险;第四,对风险因素进行分类,比如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最后,从自然、社会、法律、经济、操作等封面识别风险源。

三、企业达到衡量风险、规避风险的目的

企业资产风险识别工作做得好,风险管理的质量肯定也高。以衡量和规避风险为最终目标的风险识别机制,确保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也保持了资产负债的平衡,达到风险管理的资产保护目的。(见表1)

企业建立《公司资产风险清单》是一种很全面地帮助企业管理各类资产风险的有效工具。根据清单项,帮助企业排查可能会面临的风险。由于每个企业不一样,资产风险清单也不尽相同,企业一定要根据实际管理情况,按风险轻重程度来确定风险清单项目,帮助企业减少风险的发生。当然,任何清单都不可能包括企业所有的问题,它仅能帮助企业识别单纯化的常规问题,所以企业还是要仔细核查管理,才能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控制。

总之,现代财务会计理论认为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说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资产风险管理的总目标是在确保财政规章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落实执行的基础上,确定资本增值、保值的责任目标、优化企业内部财务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益和其他各类业务考核标准,最终制定行之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目标,它是企业内部财务运动的关键因素,也是保障公司最终理财目标的实现。

摘要:要对企业的资产分险体系进行流程化管理,就要先了解企业会面临哪些风险以及产生风险的原因是什么。企业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风险评估,这也是对资产风险体系成功管理的前提,对风险进行正确的识别能提前把握机遇、防范损失,制定相应对的措施和对策。如果识别工作缺失,发生风险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从而产生重大的危害,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资产,风险管理,流程再造

参考文献

[1]朱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1).

加强企业价值观建设的三个着力点 篇9

“教育”为基,注重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企业“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价值取向,应成为广大职工共同追求、共同向往、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加强企业“核动力”源建设,要突出三个重点。

在教育对象上突出党员干部这个群体。党员领导干部是企业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不仅关系企业的发展方向、盛衰兴败,而且也关系企业的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关系能否带领广大职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因此,以“教育”为基,首先要抓好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重点。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企业价值观建设的关键,构建企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中核建中公司,针对企业深化改革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始终把推进中国核燃料元件事业建设,做强做优做大具有核心竞争力核燃料保障体系;始终把坚持继承创新,开拓进取;始终把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作为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教育的重点。通过领导干部中心组学习,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等,不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党性意识,并把教育与深入开展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使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企业改革发展中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同时,也使党员干部成为学习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头人。公司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勤政廉政教育,明确了各级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并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班子成员中进行分解,与中层领导干部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纳入党员领导干部的年终考核中,责任到人;领导干部公开作出承诺,接受监督,增强了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自觉性;执行述职述廉制度,把党风廉政建设同其他业务工作同重视、同布置、同落实、同考核,从而增强了各级干部职工的拒腐防变能力。

在教育内容上突出共同理想和职业道德。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选择,更是国有企业广大职工共同的心声。中核建中公司坚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热爱企业、热爱岗位结合起来,把倡导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与企业的管理、机制、科技創新等结合起来,将广大职工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精神,融入到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

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突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职工从事职业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不仅关系到职工个人的道德品质,更关系企业的形象、信誉和核心竞争力。在对职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四德”教育中,公司从遵纪守法、文明生产、优良秩序等方面规范职工的行为,引导职工树立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优质服务、竭诚奉献的道德风尚,激发职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广大职工为公司早日实现做强做优做大、国际一流的奋斗目标尽职尽责尽心尽忠,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在教育作用上突出促进公司安全高效持续科学发展。企业的中心工作是生产经营工作。公司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压水堆核电燃料组件制造基地,拥有400吨铀/年的生产能力,是核燃料产业链上重要一环。作为高风险流程工业,促进企业安全高效持续科学发展,保障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及公众安全,不仅是企业价值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有没有生命力、战斗力的体现。因此,无论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还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最终都要落实到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上,落实到为企业安全高效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上。公司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情况,深入开展改革发展形势任务和政策教育、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等系列学习,先后举办了“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体制机制”等论坛,引导职工认清形势和任务,以思想的大解放激发观念的大转变,以观念的大转变促进发展的大突破。深入组织开展以“技术创新创效”为主题的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安全、质量、成本、进度”为主要内容的“立功奉献”竞赛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近年来,公司广大职工提各类合理化建议10 762条,采纳实施10 489条,创效2 021.72万元。组织开展的以“创新、创效”为主题的“双争双创”“青年科技讲坛”“青年科技创新攻关”等活动,提高了青工岗位技能,发挥团员青年在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努力推进青年素质工程建设。公司核燃料组件从2010年的生产555组增加到2012年1 100组,利润从2010年的3 500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1亿元。目前,公司已累计向秦山一期、秦山二期、广东大亚湾、岭澳、岭东、田湾、红沿河、宁德、巴基斯坦恰希玛等核电站制造并提供了7 000组质量优良的燃料组件,为各座核电站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了“动力”保障。

“建设”为本,注重以文化人

构建企业文化,培育价值取向。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核心价值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经济体中的具体体现。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追求和思想行为的总和,是企业“精、气、神、魂”的综合表现。构建企业文化就是把企业的经营思想、价值理念和企业精神,通过文字、图标、书刊等有形的东西表达出来,成为教育、引导、鼓舞、激励广大职工建功立业的行动指南。中核建中公司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形成了反映企业使命、企业追求、价值取向、经营思想、企业精神等为内容的企业核心文化,其中在价值取向上,倡导奉献核工业、奉献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核电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工作境界是统一价值导向,维护公司形象;工作方法是善于分析研究,解决主要矛盾;工作习惯是勤于沟通交流,精诚团结;工作态度是精于学习思考,奋发有为;工作作风是慎于清廉勤勉,尽职、尽责、尽心;职业道德是敬业诚信,奉献快乐等要求。这些思想,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也体现了企业的特点,成为鼓舞职工献身核燃料元件事业的精神动力。坚持把企业文化融入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之中,以文化人,着力加强安全、质量文化建设,初步形成了具有建中特色的“核安全文化”“质量文化”框架;公司大力倡导“安全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顾客的安全”“质量提升效率”“质量创造价值”等理念,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强化管理,消除隐患,有效扼制了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和质量。大力開展现场及作业场所整治工作,创造了清新的现场环境,改善了生产工作条件。公司实现“五无”安全管理目标,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安全生产态势。目前,公司核设施均安全受控,“三废”处理设施正常有效运行,“三废”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规定的要求,厂址周围环境空气、水体、土壤以及生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处于本地区的本底水平,公司周边环境和公众得到有效保护。公司荣获国防科技工业首批质量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

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企业先进典型是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他们的先进事迹,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企业精神。组织开展向英模和身边先进人物的学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各类先进典型,影响带动广大职工,进一步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廉洁自律的精神,努力营造“比学赶帮、甘于奉献”的舆论氛围。先进典型不仅成为企业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素材,而且真正成为职工干好工作的标杆,追求进步的楷模。

加强载体建设,夯实创建基础。公司一方面在推进基层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积极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美化环境,让职工在良好的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主题活动,确保企业文化落地。组织开展了“爱厂爱岗、敬业奉献”“讲理想、比贡献”“学英模、争先进”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引导广大职工爱厂爱岗,敬业奉献,增强了广大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工作干劲在工作中充分释放;开展了以“传承历史、再铸辉煌”为主题的文艺汇演、神剑作品展以及篮球、排球、足球赛等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开展了以“知荣辱、树新风、构建和谐企业”为主题的荣辱观教育、感知荣辱图片文章有奖征集大赛、“文明标兵”评选、推荐“荣”事“耻”事等活动,进一步引导广大职工知“荣”明“耻”,普及文明礼仪常识,践行礼仪规范,提升职工文明素养,构筑起抵御不良风气的思想道德防线,为构建和谐企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培育”为源,注重行为养成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动力”源,其能量渗透到企业的目标、战略、政策、日常管理及一切活动中,反映到每个部门、每个职工、每个产品上,也辐射到企业的外部。企业核心价值观能焕发全体职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由表及里地约束、引导和激励着全体职工的行为乃至整个企业的行为,形成企业文化的力量,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因此,把思想观念、价值追求落实到行为、行动中的问题,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问题。

突出实践,倡导以文化行。公司根据核燃料元件企业的特点,以“核元件 高科技 高品质 中核造”为最高标准和追求,编制了体现岗位职责、规范、操作规程、行为规范等的《管理手册》《文明礼仪手册》及《质量文化手册》《安全文化手册》,成为职工行动的指南。同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活动,对各级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进行了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培训,先后完成了秦山、大亚湾换料、焊工、锅炉工及管理岗位人员的培训任务,共培训干部职工30 000余人次,调动了干部职工学习科学知识和业务技能的积极性;举办各类管理知识专题讲座,2 0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增强了价值观建设工作的动力。

完善制度,规范职工行为。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障企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它能协调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是企业制度建设的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体系,可以不断增强职工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职工的自我发展,塑造健康和谐的人格,从而进一步提升职工的精神境界,规范职工行为,形成相互信任、共同发展的生活环境,促使每个职工认同企业的发展目标,在实现职工个人发展的同时,推动企业和谐发展。职工的行为事事处处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反映着企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公司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先后制订发布了100多个管理制度,对管理体制、投资决策、生产经营、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安防环保、核材料管理、监察审计、保卫保密、精神文明等工作内容做出了规定,使企业各项工作完全处于受控状态,并以此规范职工行为,树立并提升了公司的整体形象。

持续改进,提升职工素质。公司坚持“以确保安全为前提、以强化质量为生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成本管控为中心”的生产经营方针,秉持“一切求更好”的工作理念,不满足已经建立的规章制度和取得的成绩,着眼市场变化的需求,着眼转型发展的变化,着眼流程改进和职工素质的提升。一方面不断提升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另一方面适时修改和完善行为规范和操作规范。同时不断查找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职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和存在的过失、过错和不良行为,不断修正,不断改进,努力使企业价值观建设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推手和持久动力。2012年1月,公司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并且在不断地创造新的价值。对内,能够增强全体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外,能够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可以说,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也是新时期企业持续科学发展所必需锻造的内核驱动力,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生动体现。

浅议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篇10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引言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指企业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来保证企业财产安全、实现企业既定经营目标、并确保公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它是现代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现阶段, 国内许多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认识不够, 实施起来自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二、企业固定资产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风险管理控制认识, 信息化管理水平太低

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是一个相对比较繁杂的过程管理, 项目初期的设计、融资, 中期的施工、质量控制, 后期的结算、验收, 以及日常管理中的许多, 每个环节难度极大且伴随着巨大的风险。管理者缺乏对于固定资产相关业务风险的充分认识, 可能会置企业于一个比较危险的境地。然而, 对于国内大多数企业而言, 对于固定资产的风险评估及预测、预防及处理还缺乏一种系统、科学的手段。更多时候依赖于管理者的“拍脑袋”决策, 灵活性极高, 从而导致了很多时候的投资决策失误。

信息化管理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热词。然而, 企业目前的固定资产管理上, 信息化水平十分落后。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内部、外部信息很难统一整合和管理。部门之间沟通缺乏、员工之间交流不够, 往往导致企业资产管理中一些决策失误的项目不能及时叫停、竣工工程转固不及时、资产折旧计提不合理等等诸多不足。落后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企业发展壮大, 固定资产愈加复杂庞大, 管理难度日益提升。实时的资产记录、核算以及财务监督很难有效执行, 将不利于固定资产有效配置和利用。

(二) 控制过程系统性不足, 不相容岗位未分离

系统性不足, 指在实务流程运行中, 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的, 导致员工操作过程过于随意、主观。工作流程不规范, 出错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企业价值难以实现最大化。通过将得到员工和专家认可的工作流程升级为标准, 可以一定程度上从根本上消除个人习惯、性格引发的业务弊端。缺少系统的业务流程, 在固定资产控制管理上任意性过高, 容易出现“该做的没做, 不该做的做了”的现象。企业经常发生在上级领导不知情的情况下, 任意购置固定资产、任意选择折旧政策及处置固定资产, 这势必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不相容岗位混同, 相关人员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监督, 容易出现业务人员收回扣、中饱私囊的现象。岗位设置未实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 项目的质量和企业资产的安全很难得到保证。企业中, 常出现出纳与审计、供应商选择与材料采购由同一人或同一部门负责, 出现了企业不相容岗位未分离的普遍事实。

(三) 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 有效监督检查缺乏

当代的许多公司, 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以委托代理方式建立关系。企业所有者依据销售额、净利润、市场份额等业务指标对经理人进行绩效考核, 而往往忽略了固定资产的考核。为此, 管理者为了完成所有者的目标, 往往会牺牲固定资产控制去改善企业的业务类财务指标。比如管理者利用在建工程长期挂账、任意调整折旧的方式和年限等手段以达到改善财务指标的目的。传统不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 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许多大家目前都看到的企业在固定资产控制上的缺陷。

监督体系不够完善, 是导致企业固定资产控制缺憾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没有了完善有效的监督体系, 监事会形同虚设, 财务部门为企业经理把持, 很难发挥其监督职能。内部控制制度难于有效运行, 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也发挥不出实际性的作用。近年来, 企业管理层腐败、财务报表做假的一个接着一个。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就是走走过场, 内部管理与监督完全一团糟, 严重损害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股东投资者的利益。

三、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具体对策

(一)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加快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进程

全面风险管理是对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进行防范控制管理的动态过程。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风险管理西方商业界前往中国进行投资的行政人员必修的科目。全面风险管理要求企业预防外部风险的同时, 更要注重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然而, 时至今日, 内部的风险控制仍旧是被众多企业看轻的重要一环。做好自身风险的防范于控制, 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前提。具体到本文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实践上:做好工程投标招标、项目投资决策、项目实施与验收的风险评估管理。伴随着项目投资的每一个阶段, 企业应做好风险识别、评估、应对、控制一系列工作准备。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愈加多样化且强大。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及报告等管理者以前比较头疼的问题, 信息管理系统基本上都可解决。此外, 基于信息管理系统, 构建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的沟通以及企业内外部的信息沟通的交流网络也成为了现实。具体到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的信息化就是:企业结合学术界的先进管理理念和企业界的业务实践, 深入挖掘自身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的内涵和外延, 引进信息管理系统, 推进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企业固定资产控制的信息化可以分三步走:快速搭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业务信息化、推进横向业务的信息化。

(二) 构建固定资产流程管理标准, 实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标准化, 即对资产管理中涉及到的重要环节及程序进一步的优化和标准化。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从根本上减少、消除资产管理不良的业务的发生。具体到企业固定资产的标准化管理就是:从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决策、购置到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处置中间一系列的业务流程, 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建立起一套系统的资产处置、管理标准, 削弱相关人员资产管理的主观随意性, 从而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在本文的第二部分, 阐述了不相容职务统一给企业固定资产控制带来的问题。不相容职位分离的核心是部门及人员的内部牵制。努力做到员工职责分明、权责对等。具体做法主要表现为:两个人及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负责一个业务项目, 要求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 达到相互监督和制约的效果。企业固定资产控制管理中, 应积极推行不相容职位的相互分离制度。

(三) 建立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和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针对的不仅仅是结果, 更多的是对于过程的管理。企业通过完善的固定资产控制管理的有效绩效考核体系, 及时考核员工管理流程, 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此外, 绩效考核往往伴随的是利益的分配, 没有奖惩的考核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基于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付之以适当的推奖惩手段, 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当前环境下, 绩效考核管理不当是许多企业都存在的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绩效, 无疑是一个让管理者非常头疼的话题。应通过设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考核, 并将绩效考核情况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和人员。

此外, 要确保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 仅仅依靠绩效考核是远远不够的。当今激励的市场竞争中, 完善的监督体系是保证企业战略有效推行的重要手段。因此, 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过程应该加以适当的监督。监督指的是随时评估项目制度执行情况, 并依据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问责与修正。为确保企业的监督效果, 企业可以参照以下三点:加强对企业管理者权力行使的监督, 比如设立企业重大决策集体决策制度等约束管理者权力的过度行使;加强对企业部门权利的约束与监督, 例如建立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约束的制度;对关键岗位人员加强控制监督, 例如定期稽查制度、岗位轮换制等, 以杜绝企业员工以权谋私或与外界串通作案等。

四、结论

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是许多公司当前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但由于公司的情况各不相同, 因此很难推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所以, 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需要结合自身特点, 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但是其基本思路和原理却是一致的, 要通过优化企业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来提升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通过恰当的企业员工激励与监督提升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通过标准化企业业务流程来改善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在当前的新形势下, 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及其使用效率, 力争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对提升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平, 徐国强.民营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3)

[2]江建军.浅析中小民营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 (10)

上一篇:教师心理关怀伦理学下一篇:信息教育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