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产结构

2024-09-18

企业资产结构(共12篇)

企业资产结构 篇1

一、资产结构分析的意义

资产结构分析是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稳定与否和获利能力强弱的关键环节,因此对资产结构进行分析,无论对企业管理者、所有者或是债权人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进行资产结构分析可发现和揭示与企业经营性质、经营时期不相适应的结构比例,并及时加以调整,形成合理的资产结构;其次对企业所有者或股东而言,资产结构分析有助于判断企业财务的安全性,资本的保全程度以及资产的收益能力,可以进行相应的投资决策,最后对于企业的债权人而言,资产结构分析有助于判明其债权的物资保证程度或其安全性,可用以进行相应的信用决策。

二、资产结构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资产结构即企业各类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资产结构对企业经营风险、收益及资产的流动性、弹性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资产风险结构分析

由于不同资产具有不同的风险影响,不同的资产结构必然意味着不同的风险。从风险角度对资产结构所进行的分类,即所谓资产的风险结构。根据风险收益对等的财务观念可知:资产的风险与资产的收益之间总是呈同方向变动趋势,风险大则报酬高,反之,则相反。企业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平衡和抉择,努力寻求资产的合理结构,使资产风险和收益保持均衡,或者在减少风险的情况下,争取收益最大化。这就是区分资产风险结构的重要意义之所在。按照不同的风险偏好,资产的风险结构可归结为三种类型,即保守型、中庸型和风险型。

1. 保守型资产风险结构及其优劣

保守型资产结构是指企业在一定销售水平上,尽可能增加无风险或低风险资产的比重,减少高风险资产的比重,从而使企业总资产构成维持低的风险水平。采用保守型资产风险结构,能使企业拥有足够的具有较强流动性和变现能力的资产以应付其到期债务,拥有足够的存货保证生产和销售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较小。但其不利之处是:由于企业的流动资产占用大量资金,不利于加速资产周转,也使一部分资金沉淀在流动资产占用上,增加了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从而导致企业资金利润率相对较低。

2. 中庸型资产风险结构及其优劣

中庸型资产风险结构是指企业在一定销售水平上,尽可能使无风险资产、低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的比重达到均衡,从而使企业全部资产的风险和收益得到中和。这种资产风险结构比之保守型资产风险结构的风险无疑要大,但由于其流动资产占用合理,资产周转加快,资金的机会成本相对降低,资金利润率相对上升,该资金利润率的上升与资产风险的上升形成互补或对等关系,因此能实现风险和收益的中和。

3. 风险型资产风险结构及其优劣

风险型资产风险结构是指企业在一定销售水平上,尽可能减少流动资产的比重,从而使企业总资产维持较高的收益水平。采用风险型资产风险结构,具有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较弱的风险,企业有可能难以应付到期债务的偿还和生产经营中突发事件的临时现金支付需要。而且,存货减少还可能影响生产销售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均较大。但其有利之处是:由于流动资产占用的减少,在固定资产或长期资产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资金周转必然加快,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减少,从而有利于增加资产的收益能力,提高资金利润率。

4. 资产风险结构类型的选择

上述三种风险结构的分析说明:资产风险和收益总是呈同向变动趋势,风险与收益始终是对等的。根据风险收益对等的理财观念,任何极端的做法均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企业应寻求的目标是: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获取较多收益,或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风险。因此,在选择资产风险结构时,应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进行恰当选择。就多数的一般企业而言,中庸型资产风险结构不失为较明智的选择,对于规模较小,新建资产尚不稳定的企业而言,则应偏向于保守型;反之,对于规模较大,具有良好稳定的盈利基础的企业,由于其抗风险能力较强,则可偏向于风险型资产风险结构,从而不失时机的获取更高的收益。

(二)资产结构比重分析

资产结构比重分析即运用比重或比例方式,对资产结构所进行的多侧面,多角度的具体分析,包括资产类别比重分析,主要资产项目比重分析,全部资产项目比重分析等。

1. 资产类别比重分析

所谓资产类别比重分析,就是对构成资产的各大类别与总资产的比例关系,以及各大类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所进行的分析。

(1)流动资产比率分析。流动资产比率是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关系。流动资产比率越高,说明企业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越大,即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越强,企业的偿债能力无疑也越强,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也越强;但从获利能力的角度看,过高的流动资产比率并非好事,企业为了增加收益,必须加速流动资产周转,而加速流动资产周转,一方面取决于销售的扩大,另一方面则取决于降低流动资产的占用。可见,确定适宜的流动资产比率实质上是企业资产流动性及其获利能力的权衡问题。关于流动资产比率合理性的分析,一方面应结合企业的经营性质,经营状况及其经营特征而定;另一方面应与同行平均水平或行业先进水平进行比较,或者是进行若干期的趋势分析。

(2)固定资产比率分析,固定资产比率是指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关系。固定资产是企业经营必不可少的,固定资产比率越低,企业的生产规模受到限制,会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产生不良影响,反之,适当提高固定资产比率,寻求规模经济,有利于企业总成本的降低,从而提高总资产的获利能力。然而,若固定资产的占用过多,其增长超过了销售的增长,它不仅不能为企业收益的实现产生积极的作用,反而会对收益实现产生不良影响。

(3)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合理比例分析。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比例实际上就是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之比。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作为企业资产的最基本构成,各自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均是不可或缺的。能否恰当安排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合理比例,是能否使企业总资产发挥最佳经济效益的关键。那么,如何寻求其合理比例呢?应该说,不同企业因其经营性质,经营规模,风险态度等不同,对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合理比例的认识也就不同。

所以,我们很难从量上明确什么样的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比例即为合理比例,而应该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是,合理的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比例必然能带来企业销售和企业收益的增长,因此,我们可以结合资产管理效果分析来对其作出合理性的判断:一方面,在合理的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比例的状况下,资产的周转速度应该持续的提高。另一方面,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合理搭配,将使企业的总耗费处于经济的状态,企业收益将会增加,因此,资产利润率也将有所提高。反之,资产周转速度降低,资产利用率下降,则说明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比率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企业应对资产的类别比重进行适当的调整。

2. 主要资产项目比重分析

各类资产中,又必然包含着各个不同的资产项目,各项资产在企业经营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各项资产的依赖程度亦有所不同。分析资产的主要项目比重及其变动,对于稳定企业的财务状况,优化资产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资产的主要项目比重即各主要资产项目占总资产的比重,我们通过计算资产的主要项目比重,分析其变动状况,从而了解其合理性。当然,要确切评价资产项目比重及其变动是否合理,还必须根据企业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结合企业或行业标准进行客观分析。

3. 全部资产项目比重分析

如果说主要资产项目比重分析将资产结构的分析由类别到项目推进了一步,全部资产项目比重分析则更深入、细致,具体地分析了各资产要素的构成及其变动影响。全部资产项目比重分析从百分比资产结构表为依托,通过各资产明细项目占总资产的比重变动,反映和揭示资产结构变动的详细情况和原因。

总之,资产结构分析,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即运用风险收益对等的观念,寻求资产的流动性及其收益性的均衡。

企业资产结构 篇2

(一)资产结构的分析评价

(1)从静态方面分析,一般来说,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强,其资产变现风险小;非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差,其资产风险较大。所以流动资产比重较大时,企业的流动性强而风险小时,非流动资产资产比重高时,企业资产弹性较差,不利于企业的灵活调度资金,风险较大。该公司非流动资产2013年比重高达54.53%,2012年的比重50.64%,2011年的比重51.58%,2010年的比重51.76%。该公司的流动资产2013年的比重45.47%,2012年的比重49.36%,2011年的48.42%,2010年的比重48.24%。根据该公司的资产结构,可以认为该公司资产的流动性不强,资产风险较大。

(2)从动态方面分析,本期该公司流动资产比重2013年到2012年的下降了

3.89%,2012年的到2011年的比重下降了0.94%,2011年的到2010年的比重下降了0.18%。结合各资产项目的结构变动情况来看,该公司的资产结构相对比较不稳定。

(二)资本结构的分析评价

(1)从静态方面看,该公司股东权益2013年比重为58.51%,2012年的比重为50.30%,2011年的比重为53.23%,2010年的比重为61.71%。负债的比重2013年为41.49%,2012年的比重为49.70%,2011年的比重为46.77%,2010年的比重为38.29%,资产负债表率还是不高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小,结合企业盈利能力,通过权益结构化分析才能说明。

(2)从动态方面来看,该公司股东权益比重依次下降了8.21%,上升了2.93%,上升了8.48%;负债比重依次上升了8.21%,下降了2.93%,下降了8.48%,各项变动幅度不大,该公司的资本结构变动还是较稳定的,财务实力有点下降。

企业资产结构 篇3

摘要: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出现,自此以后受到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极大关注。一些西方学者通过构建动态调整模型,利用面板数据的回归方法,来证实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特性。文章基于混合回归与固定效应模型,对2003年~2013年上市民营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过程确实存在动态性,调整的速度大约在42%左右,即每一期实际调整的额度是偏离最优资本结构水平的42%。此外,本文还发现我国不同规模和不同行业的上市民营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存在差异。

关键词:民营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面板数据

一、 引言

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已经成为现代金融学研究的重点领域。著名的MM两大定理告诉我们,企业融资方式与企业价值无关。然而许多学者指出,在不完美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不同融资方式各有优劣,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能够进行的融资方式包括股权融资(如IPO、定向增发等)以及债务融资(如企业债等)。企业如何选择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才能够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并促进企业长远的发展,这不仅是企业家应当关注的问题,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经久不衰。尤其是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将对传统企业转型起到重要影响。因此国内学者也非常关注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调整,而且大部分学者一致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资本调整的速度相比起美国而言要更为迅速。但是具体我国不同所有权的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速率如何?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的资本调整速度是否存在差异?这些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二、 文献综述及研究假设

1. 国外资本结构理论综述。西方经济学家对于资本结构理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完美”到“摩擦”,从“古典”到“现代”的更迭过程。古典资本结构理论认为资本结构是静态的,而动态调整理论则认为资本结构是企业逐步调整的过程。这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影响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因素并不是稳定的,常常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摩擦也给资本结构的调整带来一定程度的成本。这种摩擦的影响是显著而持久的,以至于使得企业最优的决策是将企业资本结构逐步调整至最优水平。这就给现实研究带来了一个问题,即观测到的资本结构其实并不是企业最优资本结构,行业内质相近的企业也会存在相当的资本结构差异。Fisher,Heinkel和Zechner(1989)首先利用动态资本结构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指出资本结构的变化来源于企业特征差异。从而企业负债率存在一个上下界:当负债率触及这个界限时企业才会将负债率调整至最优水平。Fisher等人还指出,这种策略在同行公司之间应该具有相似性。Flannery和Rangan(2006)则利用固定效应等计量方式比较了不同资本结构理论假说,认为资本结构权衡理论在美国是成立的,且资本结构的调整的速度为每年调整33%,快于以往的文献结果。当然这一结论也受到不少学者的攻击,因此本文希望利用中国数据对以下假设进行检验:

假设1:中国的上市企业存在最优资本结构,并且其资本结构具有动态调整过程。

2. 国内资本结构理论综述。我国由于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对于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也产生的比较晚,相较于国外的研究,我国的研究更多侧重于宏观层面和定性研究,多数是应用国外的相应方法利用国内的数据进行验证,缺乏创新性,并且相应的研究发现我国的资本市场并不能用国外前沿的资本结构理论所解释。

童盼和陆正飞(2005)等对资本结构与公司规模、成长性、盈利能力、非债务税盾、资产抵押价值及经济附加值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研究,得出了不同来源的融资对企业的投资规模有着不同的影响程度。连玉君和钟经樊(2007)采用了部分动态调整模型,实证研究得出了大规模公司在调整时表现出“调整惰性”,而垄断性行业也相应表现出“调整惰性”。文章指出上市公司存在着高额的调整成本来源于上市公司“融资难”,这反映了我国资本市场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麦勇、胡文博和于东升(2011)从地区差异的角度分析得出中国各区域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仅受公司自身变量的影响,还受GDP实际增速的影响,位于我国东部的企业由于经济环境较好,从而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较其他地区要快。基于国内学者对于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假设:

假设2:不同规模的公司间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存在差异;

假设3:不同行业的公司间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在静态分析中,国内文献的实证结果表明国外相关理论的结论具有一定局限性,其结论并不完全适用中国的企业;在动态分析中,对比国内外的文献结论,中国企业的动态调整速度慢于国外企业,调整的成本高,其原因主要是中国企业受限于中国融资约束。因此本文将基于以上三个假设展开实证研究。

三、 模型设定和变量选取

1. 模型设定。本文研究的模型的设定是基于Flannery(2006)提出的动态调整模型,同时考虑了上文中假定1~假定4的内容。

MDRi,t=■(1)

其中TDi,t指第i家公司第t年全部付息债务的账面价值,MVi,t是指第i家公司第t年的总市值。结合Flannery的研究,许多学者将公司最优资本结构MDR*i,t用实际资本结构或其历史加权平均值来衡量。

MDR*i,t=?茁Xi,t(2)

基于静态资本结构理论的相关研究,公司最优资本结构是由一系列相关因素所决定的,相应的变量选取则会在下一节做详细说明。根据动态资本结构假说,若公司立即调整资本结构至最优资本结构,那么公司i在t+1期的实际资本结构即为该公司在t+1期分最优资本结构MDRi,t+1-MDRi,t=MDR*i,t+1-MDRi,t。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公司无法将资本结构调整至最优资本结构,而只能进行部分调整。我们定义公司资本结构从t期调整到t+1期的调整比率为?姿。

MDRi,t+1=(1-?姿)MDRi,t+?姿MDR*i,t+?着i,t+1(3)

若?姿=1,则表明调整成本相比于公司的收益可以忽略不计,公司将在一个期间内就将资本结构调整调整到最优资本结构。

若?姿=0,则表明调整成本远大于公司的收益,公司做出任何资本结构上的改变都对自身没有任何好处,资本结构维持t期的水平。

若0<?姿<1,则比较符合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理论,企业能够部分调整资本结构。

把方程(2)代入到方程(3)中可以得到方程(4),即最终的回归方程。

MDRi,t+1=(1-?姿)MDRi,t+?姿?茁X*i,t+?着i,t+1(4)

有别于Flannery(2006)的研究,方程(4)存在着一定的内生性问题,即本期的负债率水平会不可避免和本期的干扰项存在关联,本文的研究将在固定效应模型的基础上再采用Blundell和Bond (1998) 提出的系统GMM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估计,限于篇幅该结果并没有报告。

2. 变量选取。资本结构的度量:用于衡量企业资本结构通常有市值负债率和账面负债率这两种方法。市值负债率是用总负债除以公司市值得到的比率,而账面负债率是用总负债除以总资产得到的比率。本文采用账面负债率作为资本结构的度量,即用BDR取代模型中的MDR。

最优资本结构的拟合变量:根据本文假设,利用公司规模(Size)、资产结构(FA_TA)、成长性(TBQ)、非负债类税盾(DEP_TA)、盈利能力(NPR)、股权流通性(TSHR)、宏观经济情况(Gdpgrow)和行业因素(Ind_Median)等方面的变量对最优资本结构进行分析。全部变量的定义及代码如表1所示。

3. 数据来源及处理。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http://www.gtarsc.com)中的中国民营企业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库,以及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数据库。而样本是基于2003年~2013年所有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根据数据的质量情况,结合此类文献的一般做法,本文对数据进行了如下处理:(1)剔除金融类公司及ST、PT类上市公司。(2)对样本采用1%和99%的缩尾处理,以排除负债率异常的情形。(3)删除了各个变量的缺失值。经过上述处理后,得到17个行业共8 531个样本数。以下实证研究都是利用Stata 12.0完成。

四、 回归结果与分析

1.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根据本文设定的方程,回归的结果如表2所示。第一列是根据Fama和MacBeth(1973)(FM)进行pool回归,由回归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变量BDR的滞后项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且为0.894,即公司目标杠杆率的调整速度为10.6%。民营企业平均需要6.5年左右的时间公司才能够调整到目标杠杆水平。这样低的调整速度似乎不能够很好地解释公司负债率的变化。

民营企业由于公司规模、股权性质等方面的不同,存在实质性的差异,对于持续影响公司资本结构且不可观测的公司内部特征必然会对回归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本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方程进行重新估计。

结果如表1第(2)列所示。从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后的结果可以看出公司杠杆的调整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BDR的系数0.501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公司有着较快的杠杆调整速度。此外,部分变量的显著性发生了变化。GDP增长率在1%的水平下显著,且为-0.233。这说明可能由于我国政府的财政政策,GDP增长的同时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国进民退,造成了GDP增长率与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的负相关关系。资产结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符合了本文的预期。DEP_TA系数由(1)中的不显著变成了在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也就是说非债务类税盾会对企业债务融资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这可能来自于“税盾效应”,也就是非债务类税盾和债务税盾存在着一个相互替代的关系。

根据上述分析,从方法可靠性以及结果解释能力两个维度考虑,本文决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即第(2)列的结果。

2. 稳健性检验。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在行业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作为一个稳健性检验,本文将进一步分行业进行回归。

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2可以发现,行业间调整速度确实存在差异,验证了本文的假设。其中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和综合类行业等传统行业的调整速度基本一致,为53%左右,表明了相似行业间的调整速度基本相同。调整速度最快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63%,这是因为这类型的企业成长性高,其规模相比较传统行业而言较小(从基本统计量可以看出),资本结构的调整大多伴随日常经营活动完成,并且外部融资的资金来源多数为风险资本、私募基金,不像传统行业大量依赖长期银行贷款,因此资本结构的调整成本较小。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调整速度最慢,分别为25%和30%。这类型的企业多数为国企,更容易获得银行的债务融资,受到的融资约束较小,而其调整速度理应较快。本文认为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这类型的企业由于投资项目的期限较长,现金的周转周期较长,因此更多依赖于长期贷款,故其调整的成本较大。

五、 结论

结合我国的上市公司数据,基于以上的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的可以更好地解释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决策过程,并且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过程确实存在动态性,调整的速度大约在42%左右。

第二,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在各个行业之间也有较大的差别。其中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和综合类行业等传统行业的调整速度基本一致,表明了相似行业间的调整速度基本相同。调整速度最快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其企业成长性高,其规模相较传统行业较小有关,该类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大多伴随日常经营活动完成,且外部融资的资金来源多数为风险资本、私募基金,而非长期银行贷款,因此资本结构的调整成本较小。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调整速度最慢。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这类型的企业由于投资项目的期限及现金的周转周期较长,因此更多依赖于长期贷款,故其调整的成本较大。

参考文献:

[1] Fischer, Edwin O, Robert Heinkel, and Josef Zechner, Dynamic capital structure choice: Theory and tests, The Journal of Finance1989,(44):19-40.

[2] Flannery M J and K P Rangan, Partial Adjust- ment Toward Target Capital Structures, Journ- 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79):469-506.

[3] 麦勇,胡文博,于东升.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0~200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的研究.金融研究,2011,(6):196-206.

[4] 连玉君,苏治.上市公司现金持有: 静态权衡还是动态权衡,世界经济,2008,(10).

[5] 罗党论,甄丽明.民营控制、政治关系与企业融资约束——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金融研究,2008,(12).

基金项目:广东省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项目号:粤财教[2013]412号)。

作者简介:邓伟根(1962-),男,汉族,广东省佛山市人,暨南大学经济学博士,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薛莲(1989-),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潘捷(1984-),男,汉族,江苏省泰州市人,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资产结构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研究 篇4

关键词:资产结构,企业经营,影响

长期以来, 资产结构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关的理论和研究相对资本结构也较少。本文拟通过对资产结构内涵和特征的介绍, 讨论企业资产结构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一、资产结构的内涵和特征

资产结构是指企业的资本总额在不同资产形态上的分布状况和分配比例。企业的这种资本结构从某一特定时点看, 是静态结构;从某一时期看, 是动态的。企业资产结构的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1.整体性。

企业各种类型的资产是企业资产总额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既具有独自的特定功能, 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共同贡献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2.动态性。

资产结构是一种动态结构, 即资产的结构比例不是固定的, 而是不断变化的。同一类资产在不同时点、不同时期占总资产的比例总是变化的。

3.层次性。

资产结构的层次性表现在企业资产总额可划分为若干大类或项目, 每一大类又可以分为若干小类或项目。例如, 企业资产总额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 而流动资产又可以划分为货币性流动资产与非货币性流动资产等。[1]

二、资产结构的主要形式

资产结构按不同的标准, 可以有以下几种划分方式:

1.资产占用期限结构。

即企业总资产中短期资产、中长期资产各占的比重或比例关系。该结构一方面可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大小和资产风险的大小;另一方面可以有助于确定合理的短期资产和中长期资产比例。由于不同的占用期限结构会导致企业不同的资金使用效率和生产能力, 因此, 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 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和生产能力, 以实现总资产周转价值最大, 进而实现股东财富最大便成为此种划分的理论意义之所在。

2.资产占用形态结构。

即总资产中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各占的比重或比例关系。该结构不仅揭示了不同资产的实物存在性质, 也能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收益能力和风险的大小。该资产结构与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和经营规模等密切相关。

3.资产的资本形态结构。

即资产所对应的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相互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占总资产的比例。在企业中,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不断转换构成了其生产经营过程, 并且企业的获利也正是产生于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之中。由于企业调整和优化资产资本形态结构的目标是通过控制资本占用量水平并形成合理的资本分布, 加速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实现资本经营收益的最大化。因此, 这三种资产的资本形态结构是否合理以及其相互间的转换量和转化速度如何, 决定了资本运动的速度, 进而影响资本的周转价值和资本的利用效果。[2]

三、资产结构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由于企业经营是对各种资产的运用, 让其充分发挥作用, 产生最大的收益, 所以这些不同划分和不同结构的资产, 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 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1.资产结构对企业风险的影响。

企业面临的风险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主要与资金的筹集即资本结构有关。而经营风险则与资金的运用即资产结构有关。不同种类的资产面临的风险程度不同。一般地, 流动资产或者短期资产的经营风险相对较小。而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是一种功能性资产, 它们的价值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才能逐渐转移到其生产的产品中去, 需要在较长时期内才能完成周转而实现其价值。在这一较长时期内, 市场预测与市场变动极易相背离。另外作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价值的实现, 是以其价值转移产物的商品卖出为条件的。所以, 企业要有效地经营这些资产, 必然考虑产品面临的市场因素, 从而使这些资产的经营风险相对较大。

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 货币资产的经营风险最小, 商品资产和生产资产必须在市场上完成销售, 才能转化为货币资产, 所以它们也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由此可见, 企业的资产结构不同, 企业所承受的风险也不同。

2.资产结构对企业经营收益的影响。

企业的经营收益是各项资产综合运用的成果。只有合理有效地配置各项资产,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项资产的功能, 创造最大的经营效益。[3]

企业一段时期的经营成果主要通过利润表来反映, 而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实现该期间经营成果的财务状况, 即创造该成果的能力, 其中资产与企业的获利能力直接相关,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则说明了企业资产的来源渠道。分析企业的各项资产, 固定资产表明的是一个企业的生产能力, 其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销售收入, 并进而影响销售毛利和最终的经营成果;而流动资产更多的是作为帮助实现销售收入形成, 并最终形成销售利润的资产, 因而对企业最终经营成果的形成也具有间接影响;至于无形资产、长短期投资和其他资产等也会对企业利润表的构成产生影响, 并最终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因此, 企业资产结构的合理与否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并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产生影响。

资产结构对收益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资产内部结构不协调, 致使某项资产占用过多, 另一项资产占用短缺所带来的损失。这种损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某项资产占用过多, 会使该项资金占用成本增加, 从而减少资产经营收益;另一方面如果某种资产占用过多, 则意味着其他资产占用过少, 这样就会影响企业资金的整体周转效果, 使企业无法实现预期的最大收益。一般来说, 作为生产经营物质技术基础的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的规模体现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 这类资产的规模越大, 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越强。但企业必须保持足够的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相适应, 才能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生产经营能力。

3.资产结构对企业资产流动性的影响。

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和变现速度。资产流动性大小与资产的风险大小和收益高低是相联系的。总的来说, 流动性大的资产, 其风险相对小, 收益能力相对较差。反之亦然。在一般情况下, 企业的流动资产比固定资产流动性好、金融资产比实物资产流动性好、收益性无形资产比支出性无形资产流动性好、短期资产比长期资产流动性好、货币资产比商品资产和生产资产流动性好等。保持资产的流动性是企业安全经营的前提。

4.资产结构对企业财务弹性的影响。

财务弹性是指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应对各种挑战、适应各种变化的能力。由于市场波动和季节性经营的原因, 企业的资产总额和结构也必须相应调整。显然, 在企业资产构成中, 固定资产因难以随意改变其用途或变现其价值, 所以弹性较小。一般来说资产弹性由金融资产的比重大小决定, 但保持资产的弹性会以减少资产的收益性为代价。因此, 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性质、经营周期波动、日常支付需要等特点, 合理确定其资产结构弹性。[4]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合理的资产结构就是可以使企业风险最小和获利能力最大的结合点。当然, 我们相信对于个体公司而言, 都有其本身的最佳资产结构。但是, 最佳资产结构难以量化, 并且它仅是相对于特定的行业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经营环境条件下的最佳;另外, 最佳资产结构一般不可能一步到位, 而是一个无限逼近的过程。所以说, 企业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 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行业内成功的模式以及对市场情况的分析, 寻求最适合自己的最佳资产结构。

参考文献

[1]张宏丽, 贾宗武, 张俊瑞.企业资产结构研究相关问题思考[J].财会月刊, 2008 (4) .

[2]张俊瑞, 薛旺辰, 武立勇.企业资产结构的影响因素及模式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7 (3) .

[3]吴树畅.融资结构、资产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 2003 (8) .

企业资产结构 篇5

【摘要】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带来的“挤出效应”日益显现,大型优质企业开始更多地利用债券市场进行融资,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程度逐步下降,商业银行传统的、以大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信贷市场开始面临渐趋收窄的局面。商业银行必须加快资产业务结构调整,面向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要将外在的市场压力转化为内在的发展动力,通过加强机制和体制创新,切实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关键词】企业债券,中小企业,融资,商业银行转型

【正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金融法律法规日趋完善,金融资产规模逐年扩大,金融机构更为丰富多样,整个金融市场实现了平稳、规范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金融市场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也逐步显现,尤其是直接金融发展的落后和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难以充分满足的现象相对突出,引起了社会和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如何稳步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优化金融资产结构、推进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各类金融市场主体共同发展,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所带来的“挤出”效应将迫使商业银行直接面对中小企业客户我国直接金融发展的落后阻碍了多层次金融市场的构建,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随着2005年人民银行推出短期融资券和2006股市恢复融资功能,直接融资发展失衡的局面有所缓解,但间接融资的比重仍然明显偏高。2005年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通过股票、国债、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新增规模为6890亿元,占融资总量的19.8%,其中企业债发展较快,全年融资量为2010亿元,占比从2004年的1.1%上升至6.6%。2006年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通过股票、国债、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新增规模为7187亿元,占融资总量的18%。在这种以商业银行为主导、间接金融占绝对比重的金融市场体系中,企业缺乏适应市场变化的自我调整能力,容易导致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本很大程度上由银行承担,从而带来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大量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出于规避风险和收益最大化的需要,必然将业务发展的重点放在风险相对较小、素质相对较高的大型优质企业上,从而形成了在优质客户群上业务过度竞争,而忽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局面。直接金融发展落后,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发展直接融资所带来的“挤出”效应将迫使商业银行必须直接面对中小企业客户,发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传统的企业融资理论认为,企业补充资金需求的渠道一般遵循内源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先后顺序。从美国的经验来看,从1965-1982年间,美国非金融企业的融资总量中内部积累平均占到61%,债权融资占到23%,而新发行的股票平均每年只占到2.7%。这一数据表明,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仅仅依靠股权融资是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才能有效降低银行系统的金融风险。从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和韩国都经历了企业债券市场蓬勃发展、银行信贷存量明显下降的过程。日本企业在1994年-2004年的十年间通过债券市场直接融资的规模从45万亿日元增加到80万亿日元,增长近一倍,而同期银行系统信贷余额从430万亿日元下降到260万亿日元。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对银行系统的信贷规模产生了明显的挤出效应。而在韩国,企业债券市场和银行信贷规模也存在此消彼长的“挤出”现象。在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加大了银行系统的重组力度,企业债券市场得到迅猛发展。企业债券的市场规模从1997年的90.1万亿韩元增长到2004年的153.3万亿韩元,私有企业通过债券市场的筹资额在其总债务中的比重也从1997年的16.7%上升

到2001年的21.7%。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对银行信贷业务的挤出效应,一方面有效拓宽了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减轻了金融风险向银行系统的积聚程度;但另一方面信贷规模的压缩也使得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日益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市场竞争意识不断增强。

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还将通过改变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群来从根本上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由于企业债券市场一般具有较为完备的企业债券评级和信息披露制度,进入门槛较高,绝大多数国家的企业债券市场都主要为大型优质企业获取直接融资服务的。以韩国企业债券市场为例,1997-2004年韩国的企业债市场规模从90.1万亿韩元发展到153.3万亿韩元,增长了70%,而同期韩国中小企业在债券市场上的融资规模从未超过5%。由于企业债券市场融资方式和期限相对灵活、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大型优质企业往往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弥补对商业银行的短期资金需求。一方面债券融资在企业融资总额中的占比不断上升,1997-2001年韩国私营企业的债券融资规模就从121.3万亿元增加到179.9万亿元,增长48%,债券融资在企业总融资额中的占比从16.7%提高到21.7%。另一方面,通过债券融资来满足企业流动资金需求的趋势日益明显。从韩国企业的融资结构上看,银行贷款的总额和占比仍在不断上升,但上升幅度低于债券融资增长速度。票据融资的规模和占比明显下滑,表明韩国企业部分短期融资需求明显已由债券融资替代。这一点从韩国企业债券发行用途可以得到印证。1997-2004年韩国企业债券中66.7%用于补充营运资金需求,而只有31.2%是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韩国经验表明,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将大量减少企业对银行流动资金的需求,并对银行中长期贷款业务带来一定冲击。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当大型优质企业开始更多地利用债券市场进行融资时,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程度将逐步下降,商业银行传统的、以大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信贷市场将面临着渐趋收窄的局面,普遍的流动性过剩、存贷比偏低以及由此导致的资产和资本权益收益率不高等问题逐渐显现。同时,WTO后保护期即将结束以及利率市场化加速向前推进也将带来银行业竞争加剧、对大型企业客户的争夺更加激烈,商业银行未来面临大型客户净利差收窄、利息收益下降的压力。新的形势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走出传统业务、传统市场的圈子,必须进一步面向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目前随着我国企业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发展,直接融资带来的挤出效应已经逐步显现。截至2006年年底,共有210家企业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321只,累计发行规模4343.8亿元。这部分资金绝大部分都用于归还银行短期借款。可以预计,随着企业债券市场中长期产品的推出,企业直接融资将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带来更大冲击,挤出效应带来的金融市场结构的变化将更为显著。

二、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是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发展企业直接融资,特别是大力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充分发挥直接融资的挤出效应,将有助于改善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难以充分满足的现状。挤出效应的充分发挥依赖于两个先决条件:一是进一步完善企业债券市场,促使大型优质企业在更大范围内广泛运用直接融资工具;二是商业银行体系将外在的市场压力转化为内在的发展动力,通过加强机制和体制创新,切实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改进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一)进一步完善企业债券市场,推动直接融资的进一步发展

就债券市场建设而言,一是应鼓励金融创新,丰富债券品种,适时在银行间市场推出包括资产支持票据在内的中长期产品,满足企业的中长期融资需求。二是应构建完善的债券收益率曲线,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有利的融资策略以降低融资成本。目前短期利率期限已基本完备,各期限银行间回购品种、央票和短期融资券利率已经能够为短期券种的定价提供有效参考,并能综合反映市场对1年内不同期限利率趋势和不同风险溢价的预期,充分实现价格发现功能。但是就中长期而言,企业债、金融债和国债的期限品种十分有限,在二级市场交易不太活跃,难以形成完整的收益率曲线,从而使得企业和金融机构无法对创新产品实现准确定价。三是适当扩大投资人范围。从目前来看,尽管投资者主体的规模和种类正

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投资者主体的结构较为单一,对投资品种的偏好较为接近,不同投资者之间的风险收益特征并不明显,致使市场整体的波动性未能得到有效降低。因此应适当扩大投资人范围,一方面可以引入具有一定的资本实力和金融专业知识的自然人群体参与到银行间市场上来,另一方面扩大各类理财产品投资银行间市场的品种范围。四是建立银行间市场的产品创新机制。银行间产品的创新机制主要体现在市场化的监管方式和手段、符合企业需要的创新产品、充分完备的信息披露机制、有效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以及有利于市场主体创新的激励机制等等。

(二)商业银行应从机制创新入手,改进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除了强化外部约束和市场力量外,商业银行自身的战略转型和体制机制创新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所在。面对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会计统计信息不透明等弱点,商业银行必须在原有经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对经营组织架构、信贷流程、产品及服务手段等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具体而言,商业银行改革的重点主要在以下方面:

1、商业银行应加大贷款营销的力度和效率,关键是发现和培训潜在客户。针对中小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融资需求,采取“量身定做”的方法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尽快完成从创业型、成长型向成熟型转变。

2、商业银行应学会合理利用资金定价手段覆盖中小企业贷款风险。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核心是定价,以高收益覆盖高风险。正在加速进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将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上浮空间基本放开。商业银行在与中小企业业务谈判中较之大企业更处于有利地位,可以通过风险定价,抵补风险,实现收益。按照风险收益最优化原则和差别化原则,综合考虑客户评级、贷款担保情况、客户信誉、综合贡献等因素,实行差别化定价策略。

3、商业银行应加强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制度改革,包括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风险控制、资产处置和后台监督机制等方面的改革。现有的信贷管理制度主要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商业银行实行统一法人制度,决策链较长,很难适应中小企业贷款期限短、频率高、用款急的需求。我们认为,商业银行法人集权管理有利于集中控制风险,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但同时商业银行应发挥好立足当地、贴近社区、贴近借款人的优势,尽量减少信贷决策环节,缩短决策链条,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二是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方法与大企业有较大差异,商业银行目前“大而全”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不能体现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会计统计信息披露等特点。商业银行应加快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和风险评价机制,加强在贷款审查、信用评级、抵押担保程序、资金定价机制、贷后管理等各方面的创新。

随着直接融资市场不断发展,大型企业融资渠道不断增多,商业银行在外部市场约束力量日益强化的条件下将被迫转换经营思路、改变竞争战略,并最终将市场竞争的重点转移到发展中小企业客户上来,从而为较好地解决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开辟出新思路。我国中小企业不仅数量众多,且其中不乏经营业绩好、诚信度高、成长性良好的优秀企业。这一群体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对银行信贷也有着更大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我们相信,通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可以在中小企业领域找到广阔的市场,中小企业也可以为商业银行战略转型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2005年和2006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企业短期融资券市场运行情况;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变化研究 篇6

关键词:普惠金融;金融资产结构;主成分分析;线性回归模型

一、引论

(一)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现状。(1)总体经济趋上行,居民投资渐增长。1996年以前,我国居民金融资产以存款和现金为主,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形式过于单一。随着金融市场的改革,金融产品的增加与普及推动了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多样化发展。近35年来,中国人均GDP增长近35倍,稳居世界第二,宏观经济形势逐年改善,居民的存款持续增长。居民逐渐将存款投入金融市场,激活我国金融产业。(2)金融服务多元化,储蓄比例难降低。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快速,银行产品种类频增,股票、债券、保险等金融产品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居民的选择行为。但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流量有关数据表明,我国金融投资利率与存款利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居民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的利率弹性较低。(3)市场监管待完善,市场前景仍较好。与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难以保障金融市场中居民的正当权益。因而,现阶段我国居民投资仍旧较为谨慎,储蓄在居民金融资产中仍占最大比例。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合理能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居民对金融市场的需求也会使我国的金融市场逐步完善。本次研究是通过理论分析及建立模型,探究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特点,与总体经济形势的内在联系。本文将检验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及结构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合理性,研究其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是否相协调。为我国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提供理论基础。

(二)相关研究。(1)国内研究。王育琨与刘志强(1989)通过分析1978年至1988年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演变,指出了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存在的问题: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单一、直接投资比重偏低等。杨勇(1990)对我国1978年至1990年的居民金融资产结构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其认为应该通过正确认识银行吸纳存款的有效性,完善公债制度,变革企业的福利制度三种方式来建立居民金融资产积累机制。马裕康(1991)则进一步肯定了金融资产的重要性,并认为储蓄将面临更多的竞争。姜志悌(1999)肯定了优化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必要性,并认为影响居民储蓄比重的主要原因是:有价证券投资渠道不畅、投资风险大,投资储蓄能够获得可靠、安全、稳妥的良好收益,储蓄最终用途的性质也决定了居民家庭理财方式的选择。尹志超(2014)则指出金融知识的缺乏是制约家庭参与金融市场和风险资产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2)国外研究。

Jan Tin(1998)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家庭对金融资产的需求存在差异。Brunnermeier 和 Nagel(2004)从微观数据出发,发现居民持有的金融即资产中风险资产所占比例不受财富波动影响,财富波动不会影响居民的风险偏好性。TokuoI waisako,

Olivia S. Mitchell,John Piggott吗,(2005)通过研究日本家庭一生的资产配置结构,得出年龄与所持非权益金融资产和社保基金量呈正比的结论。

二、实证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与宏观经济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改进现有模式,优化我国金融市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分析我国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部分,本文选取住户部门的通货、存款、证券、存款保险金数量四个变量来反映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为反映宏观经济形势,我们选取了常用的几个宏观经济指标进行量化:GDP、失业率、CPI、PPI、社会住宅投资、进出口差额、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其中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代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因为现在的金融服务主要在城镇地区开展,因而,金融资产结构的改变主要受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经过分析,最终选定2001年至2012年的宏观数据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受到传统消费观及尚待完善的社保制度的影响,我国居民的储蓄量十二年来居高不下,其在居民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远超过其他金融交易所占份额。为更好地建立模型,本文分析了几个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由于居民消费水平、GDP、CPI等指标之间存在较大的数量级差异,首先将其标准化,再通过标准化后的宏观经济指标间的自相关图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社会住宅投资、居民消费水平与社会住宅投资、进出口差额与居民消费水平等多组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因而,我们需要通过因子分析确定新的自变量。

本文通过spss20.0进行因子分析,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社会住宅投资、居民消费水平与社会住宅投资、进出口差额与居民消费水平八个自变量降维成两个因子。其中,GDP、居民消费水平、进出口差额、社会住宅投资、人均可支配收入五个因素可以合并成因子一;CPI、PPI、失业率可合并为因子二。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模型找到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我们得到如下结果:通货的多少主要受到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而GDP及居民消费水平是主要决定因素。储蓄的高低同样主要取决于居民生活水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起到主要决定作用。保险准备金额的多少则同时受到居民生活水平与市场景气程度的影响,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GDP、失业率决定是其主要决定因素。

结论:通过模型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通货的量主要取决于居民的生活水平,换而言之,居民的生活水平与经济体中流通的货币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主要受到GDP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同时,居民的消费水平与通货量成负相关关系,这是由于经济体内货币的突增会带来相应的通货膨胀,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而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政府会通过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因而市场的景气对通货的总量影响较小。保险准备金的总量则由居民的生活水平与市场的景气程度共同决定,当市场不景气时,居民往往会倾向于投资保险,以此来控制风险,而当市场景气时,居民则更愿意将钱投入证券市场等其他金融方式中。同时,保险准备金总额受到城镇居民家庭人居可支配收入、GDP的影响。可见,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到其购买保险的意愿,人们在生活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更愿意购买保险,而生活水平较低时在保险方面的需求则较少。通过现有的模型很难找到证券与宏观经济较为显著的联系。因为证券市场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同时证券市场的好坏与基本面难以保持较高的一致性。证券市场的好坏对居民进入证券市场的意愿及金额影响极大,由于难以通过现有模型找到证券市场好坏与宏观经济的显著联系,所以难以分析我国居民所持有的证券资产与宏观经济之间的显著关系。

参考文献:

[1] 王育琨,刘志强. 发展居民金融资产、优化结构——通货稳定与经济增长的战略选择[J]. 金融研究,1989,06:16-22.

企业资产结构 篇7

(一)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是从1958年MM理论的提出开始的,之后形成了权衡理论、代理成本理论、信号传递理论、控制权理论、优序融资理论等资本结构的主流理论。我国学者分别以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得出不同的结论。(1)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的文献较多:陆正飞和辛宇(1999)以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作为衡量获利能力的变量、以总负债/总资产(期末数)作为衡量资本结构的变量,研究表明获利能力与资本结构呈负相关关系;吕长江、韩慧博(2001)的研究表明随着上市公司负债率的提高,资产利润率与每股收益都呈下降趋势;刘清江和漆鑫(2009)运用事件研究方法发现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融资对公司股价具有负面效应。得出负债比率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的文献有:洪锡熙和沈艺峰(2000)以总资产和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作为衡量企业规模的变量和盈利能力的变量、以总负债/总资产作为衡量资本结构的变量,研究发现企业规模愈大或盈利能力愈强就愈能承受较高的负债水平;王娟和杨凤林(2002)指出盈利能力强的上市公司财务拮据风险相应较低,从而可以选择较高的负债比率。(2)以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的文献相对较少,其中金永红和何鹏(2009)以中小板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将资产负债率、董事会规模等作为解释变量,实证分析发现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绩效呈显著负相关;牛建高等(2009)将河北省民营企业分为乡镇集体企业和乡镇私营企业,实证分析发现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张兆国等(200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业绩好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是这一差异的重要因素。

(二)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资产结构是企业投资活动的结果,反映了资金存在状态的比例关系。从现有文献看,研究资产结构的文献较少。Sorensen,Henrik与Reve,Torger(1998)探讨了公司选择适宜的资产组合的必要性,强调公司战略发展中要把资产的安全性放在更重要的地位,必须形成自己的核心业务。刘百芳和汪伟丽(2005)以山东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流动资产比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呈微弱的正相关关系,固定资产比率、无形资产比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呈微弱的负相关关系。覃智勇和刘卫(2009)对广西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流动资产占比水平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固定资产的占比水平和无形资产的占比水平和企业业绩呈负相关关系的结论。顾水斌(2009)实证研究了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普通机械制造业2006年的数据,分析显示流动资产占比较大,其比率与企业绩效不显著相关,这说明流动资产对企业绩效并不能产生系统性贡献,得出我国机械制造业工艺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的结论。

综上所述,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都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较大影响,由于选用样本、衡量指标等原因,实证结果并不完全相同。尤其在选用反映资本结构的指标时,大多数文献选用了单一的资产负债率指标,而较少考虑债务来源结构和债务期限;在选用反映资产结构的指标时,由于受信息披露的限制,研发投入数据和专利权等真正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那部分无形资产数据无从获取,无法就科技研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出详尽分析。本文以在创业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的特征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借此反映其融资渠道和资金投放运营状况,为加强公司治理、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提供借鉴。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本文以在创业板上市的前四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为研究样本,以其2008年的截面数据为基础,对资本结构、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按照如下原则进行样本选取:(1)本文以被各级相关政府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因此剔除不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五家公司(代码分别为300005、300006、300015、300022、300027)。根据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目前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均属于中小企业的范畴。(2)目前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中,绝大部分是自然人控股或一般法人控股。考虑到不同产权性质的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在其目的和行权方式上有着明显差异,因而会对资本结构决策产生不同影响(赵蒲等,2003),进而影响企业绩效,因此剔除国有控股的两家公司(代码分别为300003、300034)。经过以上筛选后,本文共获得43家样本上市公司。本文实证分析的财务数据来源于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网站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所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中的财务会计信息,并经过手工整理,数据分析处理通过SPSS16.0软件完成。

(二)变量定义

(1)资本结构度量。资本结构的界定基本上是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进行,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将短期债务资金纳入资本结构的研究范围。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流动负债占绝对优势,本文采用广义的概念,选用资产负债率作为资本结构度量指标。由于不同的债务来源和债务期限也会影响到企业绩效,考虑到债务资本内部的结构,本文将资产负债率进一步细化为流动负债率、非流动负债率、商业信用比率和银行信用比率,充分论证不同性质的负债指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象都是由自然人或一般法人控股,因此不再考虑产权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2)资产结构度量。本文选用流动资产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和无形资产比率作为资产结构度量指标。鉴于高新技术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增长动力,有必要分析无形资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但无形资产包含的土地使用权、养殖权、采矿权并不属于高科技,不是企业的研发投入,而研发投入中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允许资本化但尚未开发成功的部分——开发支出代表着企业的研发水平和创新技术,代表着企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对企业绩效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本文中无形资产价值的计算扣除了土地使用权、养殖权、采矿权,并加上了开发支出。(3)企业绩效度量。企业绩效度量指标比较常用的是托宾Q值、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营业利润率等。虽然托宾Q值采用市价衡量,克服了账面价值脱离实际的缺点,但由于重置成本难以衡量,并且样本企业刚刚上市,市价波动剧烈,因此不宜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包含了营业外收支,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因此本文采用总资产营业利润率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以反映总资产的使用和盈利情况。(4)控制变量度量。控制变量是遏制或控制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作用的变量。本文以企业规模和成长性作为控制变量。

(三)模型构建为分别考察资本结构、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尽量避免多重共线性,本文对企业绩效与各个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拟合,建立以下四个固定模型并采用标准参数检验来确定其相关显著性,见(表1)。

模型1:OPAR=α+β1DAR++ω

模型2:OPAR=α+β1SLLP+β2BCDP+β3GROW+β4LNSIZE+ω

模型3:OPAR=α+β1SDAR+β2LDAR+β3GROW+β4LNSIZE+ω

模型4:OPAR=α+β1FAR+β2CAR+β3IAR+β4GROW+β5LNSIZE+ω

式中,β1—β5为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α为截距项;ω为随机扰动项。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由(表2)可知:(1)样本企业2008年的总资产营业利润率平均值为23.50%。经计算,另一个反映企业绩效的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为37.61%,即使是最小值16.76%也远高于我国证监会规定的配股资格中净资产收益率10%的要求,这说明并不是个别优质企业造成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较高,而是样本企业绩效普遍良好。此外,样本企业2008年平均净利润为36665 135.62元,最小值也有15 535 959.68元,2008年平均营业收入为207 736 499.44元,最小值也有9 7331 435.59元,远高于创业板上市条件中的盈利要求。(2)资本结构方面,样本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37.44%,最小值只有7.85%,负债率较低。从债务期限看,流动负债比率平均值高达93.05%,非流动负债比率平均值只有6.95%,其中有18家企业没有非流动负债,有33家企业没有长期借款。从债务来源看,商业信用比率平均值为48.10%,银行信用比率平均值为27.21%,商业信用主要由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构成,只有15家企业有应付票据,银行信用主要由短期借款构成。由此可见,样本企业流动负债比率过高,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商业信用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方式,更具有约束力、更能促进资金融通的商业汇票也很少使用,这也部分印证了Cosh和Hughes(Coshand Hughes,1994)提出的修正的小企业融资次序理论,即先“自己”钱(私人储蓄、企业未分配利润),然后短期借贷(亲人、朋友、银行),再长期借贷。样本企业的股东权益占总资产比率平均值为62.56%,样本企业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在于金融市场的落后和企业征信体系缺位造成外部债权市场融资的缺乏,而不同于主板上市公司由于新股发行是稀缺资源、不担心价高没人买、股权融资成本低、股权二元结构等而导致的股权融资偏好。(3)资产结构方面,固定资产比率较低,平均值为17.01%,流动资产比率较高,平均值为70.15%,这与高新技术企业以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为主要业务的特征一致,不同于以规模经济、扩大产能、低成本优势获取利润的制造业。样本企业的无形资产比率平均值仅为2.15%,部分原因是由于样本企业研发费用在2007年之前全部费用化。从研发投入的绝对数和占营业收入的比率看,样本企业2006年至2008年研发投入平均值分别为5280854.6元、8694978.02元、10881571.11元,呈逐年增加趋势;样本企业2006年至2008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率平均值分别为6.17%、6.04%、5.68%,呈逐年减少趋势。而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一般占到企业销售额的5%~15%,在欧洲,这一数字更是高达8%~25%(绎明宇,2001),相比之下,样本企业的研发还需加大投入力度。

注:“*”代表 10%的显著性水平,“**”代表 5%的显著性水平,“***”代表 1%的显著性水平

(二)回归分析

运用SPSS16.0软件对资本结构、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相关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中可见,四个线性回归模型是显著的。(1)模型一中,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表明盈利能力越强的中小企业更多地依靠自身利润积累和留存收益等内源融资,验证了修正的小企业融资次序理论对我国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的解释力。中小企业负债绝大部分由流动负债中的商业信用和短期借款构成,说明企业的固定资产、研发投入等长期资产更多是依赖内源融资,由于资金有限,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研发受到了资金约束。(2)模型二和模型三中,银行信用比率、商业信用比率、非流动负债比率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流动负债比率没有进入模型,被剔除。其中银行信用比率、非流动负债比率与企业绩效呈微弱负相关关系,这同样验证了修正的小企业融资次序理论在我国中小企业资本结构构成中的适用性。商业信用比率与企业绩效呈微弱正相关关系,表明虽然商业信用尤其是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是无息债务,无法产生债务税盾,但由于融资渠道有限,企业只能通过商业信用融资,并且业绩越好的企业越容易获得客户信任。(3)模型四中,固定资产比率、流动资产比率、无形资产比率与企业绩效呈微弱负相关。一般而言,当固定资产被充分利用时,固定资产比率越大,企业的规模经济越明显,单位成本越低,企业绩效越好,但由于样本企业成立时间平均为10年,最短的只有4年,加上资金瓶颈,固定资产积累有限,规模经济尚未发挥,也可能存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合理的现象。企业的流动资产风险小、收益低,流动资产比率与企业绩效呈微弱负相关关系符合传统理论。而无形资产比率与企业绩效呈微弱负相关,表明无形资产效益不仅没有显现,反而拖累了企业绩效,部分原因是由于样本企业无形资产的科技含量不高、研究成果没有得到快速转化,这与现代高科技企业特征是不相符合的,样本企业无形资产的构成也可以印证这一点。样本企业无形资产中的专利主要是技术含量不高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真正体现企业核心技术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发明专利很少。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对创业板前四批上市的43家高新技术中小企业2008年数据研究表明:(1)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融资渠道符合修正的小企业融资次序理论,即在融资时先使用私人储蓄和内部盈余,然后向亲戚、朋友或银行短期借贷,再长期借贷,最后是外部股权融资。之所以偏好内源融资和以民间商业借贷、短期借款为主的外源融资的原因在于社会信用体系的缺位和企业征信系统的缺失,可供抵押贷款的固定资产规模小,高新技术企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大,银企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成本较高等原因没有建立长期信任合作关系。在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需求受到抑制的情况下,其需求转向民间借贷和商业信用。代理理论和控制权理论认为,与金融机构间的债务融资具有激励和约束功能、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实现控制权的有序转移,是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效机制,由于样本企业的控制权掌握在股东手中,尤其是上市后,可能会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公司治理结构仍需进一步完善;(2)由于长期资金来源的缺位,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比重偏小,研发投入不足,无形资产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创业板的设立无疑为这些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长期资金,尽管开盘后市盈率偏高、投机炒作现象严重、暴涨暴跌市场动荡,但由于创业板完全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全部流通的股权结构和高度透明的信息披露等制度优点,上市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应当会避免出现主板市场股权融资偏好的现象。通过高度透明的信息和制度安排,上市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应当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加大研发投入,挖掘技术潜力,提高无形资产使用的经济效率;在权衡理论、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控制权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与银行等正式金融机构的债务融资,使银行等债权人能够分享企业的控制权,以破产机制、退市机制激励监督企业经营者,从而防止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保护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摘要:本文以在创业板上市的前四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资本结构、资产结构及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偏好内源融资和以商业信用、短期借款为主的外源融资;由于长期资金的缺乏,流动负债比例偏高、固定资产比重偏小、研发投入不足、无形资产效率不高。尽管上市后这些企业可以进行股权融资,但更应借助上市平台,增加债务融资,使得债权人能够分享企业的控制权。

关键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资本结构,资产结构,企业绩效

参考文献

[1]陆正飞、辛宇:《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因素之实证研究》,《会计研究》1998年第8期。

[2]吕长江、韩慧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点的实证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01年第5期。

[3]刘清江、漆鑫:《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对股价影响的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9期。

[4]洪锡熙、沈艺峰:《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5]王娟、杨凤林:《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第8期。

[6]金永红、何鹏:《民营企业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以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例》,《软科学》2009年第6期。

[7]牛建高、曹敏、邹必颖:《民营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8]张兆国、何威风、梁志刚:《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12期。

[11]顾水斌:《资本结构、资产结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09年第7期。

[12]绎明宇:《高科技企业总体战略选择的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

企业资产结构 篇8

(一) 合理安排企业投资结构, 提高投资效益

企业的资产结构由投资结构决定, 什么样的投资结构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资产结构。影响企业资产结构和风险的各种因素是通过对企业投资额、投资方向和投资形式的影响而对企业的资产结构和风险产生影响的。因此, 通过对影响企业资产结构和风险的各种因素的深入分析, 有利于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 降低投资风险, 提高投资效益。

(二) 探寻完善资产结构、降低资产风险及提高资产收益

通过对影响企业资产结构和风险的各种不同因素的具体深入分析, 可以使企业深刻理解和把握各种不同因素对企业资产结构和风险形成影响的内在逻辑动因。从各种不同影响因素对企业资产结构和风险形成和影响的内在逻辑动因入手, 有利于企业探寻到各种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切实可行的完善企业资产结构和降低资产风险, 提高资产收益的具体途径。

(三) 提高企业资本结构决策

资本结构就是指企业的债务资本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构成比例关系。资产风险是一种固有风险, 而负债带来的财务风险则是对资产风险的进一步强化。此外, 在不同的时期和条件下, 影响企业资产结构和风险的各种因素的动态变化使企业的资产结构和风险呈现出不同的表现特征, 这就要求企业确定和调整资本结构必须以企业目前所具有的资产结构和风险特征为基本依据, 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均衡。因此, 通过对影响资产结构和风险的各种不同因素的深入分析, 不仅有利于企业完善资产结构和降低资产风险, 也有利于企业进行科学的资本结构决策。

二、顾客资产战略导向型企业资产结构和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一) 产品或服务技术经济特征对企业资产结构和风险影响分析

企业为满足顾客的某种特定需求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技术经济性越复杂, 进行培训、维修和跟踪服务的工作量就越大, 需要企业付出更多的成本去维护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同时, 产品或服务的技术经济性复杂程度越高, 企业生产该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固定性投资成本越大, 投资所对应的盈亏平衡产销量也就越大, 这就要求企业将较高的固定成本分摊在尽可能多的销售量上, 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效应。此外, 对固定投资量要求较高的产品购买周期一般较长, 一般都是高价值的耐用消费品, 每一购买周期内的购买量较少, 加大了企业为收回投资而扩大销售量的压力。在不存在产品差异或产品差异不大的情况下, 生产同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普遍追求扩大企业销售量的举动将提高市场竞争强度。可见, 对实施顾客资产战略导向型企业而言, 企业为顾客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技术经济性越复杂, 在为顾客创造和交付价值的过程中, 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投资额在企业全部投资额中所占的比例越高, 而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流动资产投资额在全部投资额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另外, 由于高昂的非流动资产投资成本和较长的产品购买周期给企业扩大销售量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导致该类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十分激烈, 使企业的流动资产变现风险较高, 非流动资产的投资回收期较长。周转速度较慢。反之, 如果企业为顾客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技术经济性比较简单, 在企业为顾客创造和交付价值的过程中, 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投资额在全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例较低, 而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流动资产在全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则相对较高。加之, 该类产品一般都是购买周期较短、单位价值量较低的产品, 因而使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风险较低, 非流动资产投资回收期较短, 周转速度较快。

(二) 顾客组合对企业资产结构和风险影响分析

按照顾客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大小可分为高价值顾客、一般价值顾客和低价值顾客。高价值顾客主要包括盈利的大顾客和忠诚的老顾客。一般价值顾客主要包括有增值潜力的顾客和有战略意义的顾客。对实施顾客资产战略导向型企业而言, 如果高价值顾客在企业的顾客组合中所占比例较高, 为创造、维持和发展与高价值顾客的关系, 一方面, 企业需要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非流动资产进行大量投资。另一方面, 大量高价值顾客的存在也是企业产品销售量稳定增长的有力保证。在企业与高价值顾客关系保持良好发展的情况下, 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增长相比, 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流动资产的增长速度更快, 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比例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另外, 盈利的大顾客和忠诚的老顾客的大量存在也使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风险较低, 非流动资产的投资回收期较短, 周转速度较快。反之, 如果低价值顾客在企业的顾客组合中所占比例较高, 那么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销量有限, 企业的资产所面临的风险较高, 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都较弱, 资产周转速度较慢。如果一般价值顾客在企业的顾客组合中所占比例较高, 企业资产结构和变现风险则处于中等水平。

(三) 顾客关系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对企业资产结构和风险影响分析

顾客关系生命周期可分为考察期、成长期、发展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考察期是企业与顾客建立关系的基础阶段。双方相互了解不足, 交易风险高是该阶段的基本特征。在该阶段, 企业为建立顾客关系, 尤其是与高价值顾客的长期交易关系, 其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投资在全部投资额中占较高比例。同时, 双方相互了解不足, 交易风险高又会导致在考察期企业与顾客间的交易规模有限, 使流动资产在企业全部资产中所占比例较低, 且流动资产变现风险较高。衰退期是企业与顾客关系的退化阶段。在该阶段, 随着企业与顾客的交易规模的急剧下降, 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流动资产在企业全部资产中所占比例持续下降, 同时流动资产的变现风险不断提升;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的比例则相对提高, 非流动资产的回收风险也不断提高。在关系迅速发展的成长期, 企业与顾客的交易规模以递增的速度增加。在关系发展的最高阶段成熟期, 企业与顾客的交易规模达到整个关系发展过程中的最高点, 双方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可见, 在关系的成长期和成熟期, 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流动资产在资产总额中的所占比例较高, 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使流动资产的变现风险不断降低。另外, 虽然在成长期和成熟期, 为发展和维持顾客关系, 企业仍需进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投资, 但企业对非流动资产投资的速度已小于对流动资产投资的速度, 导致非流动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并且随着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 非流动资产的投资回收速度加快, 风险降低。

(四) 顾客市场竞争程度对企业资产结构和风险影响分析

企业所服务的顾客市场竞争程度越激烈, 企业为创建、维持和发展顾客关系所进行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投资成本越高, 非流动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比例较高。另外, 顾客市场竞争程度越激烈, 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企业对分销渠道的管理控制费用、产品的促销费用等也越高, 而产品的销售价格则较低, 这不仅导致了企业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流动资产的变现风险较高。而且使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的投资回收期较长, 变现风险提高。反之, 当企业对所服务的顾客市场具有一定的垄断势力时, 虽然提高市场垄断势力会增加企业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投资成本。但垄断势力增强也为企业销售量的增长提供了可靠的保证。随着企业垄断势力的增强, 在企业全部资产总额中, 相对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非流动资产, 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流动资产所占比例增长速度较快, 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也进一步加快。这不仅使企业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流动资产的变现风险降低。也使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的投资回收期缩短, 变现风险降低。

三、资产结构和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对顾客资产战略导向型企业的启示

(一) 基于企业的资源能力和顾客的价值

在任何细分市场上, 无论从事何种产品的生产, 企业要取得成功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科研能力、销售能力、管理能力等必要条件。如果企业在该细分市场上缺乏一个或更多的提供优势价值的竞争能力和资源, 而且又无法创造或从他处获取这些必要的资源和能力, 那么该细分市场就应该放弃。在某细分市场上, 如果企业能够创造出或者从外部获取一些比竞争对手更为卓越而独特的优势, 能够为顾客创造比竞争对手更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时, 企业才可以进入这个细分市场。顾客的价值需求就是指对产品价值属性的需求。就同一种产品而言, 不同顾客对产品各种价值属性的需求方向和强度不同。比如, 某顾客属于高收入阶层, 拥有较充裕的货币资源, 但由于工作比较紧张, 其拥有的时间资源相对比较稀缺。该顾客对产品的运输、售后服务等有关附加服务的价值属性需求强度较大, 对产品的价格不敏感。反之, 如果该顾客属于低收入阶层, 则对产品的运输、售后服务等有关附加服务的价值属性需求强度较小, 对体现产品实体价值的各种使用功能的需求强度较大, 对产品的价格比较敏感。因此, 在投入资源一定的情况下, 企业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目标顾客对产品各种价值属性需求情况, 才能对产品的各种价值属性应具有的水平进行最佳配置, 这不仅优化了企业的投资结构 (或资产结构) , 降低了资产风险, 而且使企业能够为顾客创造和交付相对于竞争对手更优异的价值。另外, 目标顾客对某种产品的价值需求方向和强度不是一成不变的, 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收入状况、所处的市场环境、生活工作环境及消费观念等。当目标顾客价值需求方向和强度发生变化时, 产品的各种价值属性水平的最佳组合也要随之变化。这就要求企业要及时跟踪了解目标顾客价值需求变化的信息, 把握目标顾客核心价值变化的趋势, 适时调整企业为顾客创造和交付价值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形式。以降低投资风险, 提高投资效率, 维持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持续竞争优势。

(二) 基于不同顾客对企业的价值贡献差异, 采取不同的关系投资策略

由于不同顾客对企业的价值贡献不同, 为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和提高投资效率, 针对不同类型的顾客应采取不同的关系投资策略。只有如此, 也才能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和降低资产的变现风险。高价值顾客是企业盈利能力最强的顾客, 是企业利润的基石, 对该类顾客, 企业必须保证足够的资源投入, 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顾客保持策略。企业不仅要优先安排生产, 定制化产品或服务, 而且要提供能为其带来增值的全套解决方案。对于盈利的大客户, 关系投资的重点在于“便利和效率”, 努力为顾客营造一种便利、熟悉和高效的交易环境, 增加顾客的财务利益。包括专门定制的标准化产品或服务、优惠的价格、高效稳定的配送渠道、快速的双向信息沟通和安全便利的支付方式等。对于忠诚的老客户, 关系投资的重点在于“参与与沟通”, 积极地、人性化地与顾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沟通交流, 了解和重视老客户的想法和意见, 并邀请老客户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企业的各项决策中, 发展联盟式的顾客关系。一般价值顾客的长期盈利能力低于高价值客户, 缺乏没有高价值顾客的稳定和忠诚, 可能与多个企业进行交易, 流失的概率较大, 但一般价值顾客潜力巨大, 在将来有可能成为企业的高价值顾客。对于有增值潜力的顾客, 企业可通过适当的资源投入再造双方关系, 通过不断向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有价值的信息、优质的服务甚至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等, 让顾客持续满意, 并形成对企业的高度信任, 获取顾客更多的份额。对有战略意义的顾客, 该类顾客可能在当前的交易价值贡献上并不明显, 但由于此类顾客在业内较强的影响力使其未来的间接价值比较丰富, 所以企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企业应在考察其发展潜力的基础上, 进行适当的资源投入。对低价值顾客, 企业可对其采取维持策略, 不增加资源投入, 尽量减少关系投资成本。

(三) 基于顾客关系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特点采取不同投资策略

根据企业对顾客关系投资的性质和目的不同, 可将顾客关系投资分为价值资产投资、品牌资产投资和维系资产投资。针对不同关系阶段的具体特征, 企业对顾客关系投资的侧重点和投资策略应有所区别, 只有这样, 才能优化顾客关系投资结构 (或资产结构) , 降低资产风险, 提高投资效率。在关系的考察期, 顾客是否购买该企业的产品是以顾客为得到什么必须放弃什么的感受为基础的, 顾客更加偏重于对产品或服务的理性和客观的评估。在考察期, 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必须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期望, 如果实物产品或服务的消费体验超过了顾客期望, 顾客就会满意, 满意会促使顾客重复购买。这样就会增强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价值联系。因此, 在考察期, 要使顾客关系迅速发展, 关系投资的重点必然是为顾客提供财务利益的价值资产投资。企业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使顾客更加便利等方式对为顾客提供财务利益。在关系的成长期, 顾客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评价已从理性和客观的角度逐渐转移到感性和主观的角度, 顾客更注重实用该品牌产品所能体现的个性与情感, 超越了顾客所感觉到的客观价值。因此, 在成长期, 要使顾客关系更快发展, 尽快走向成熟, 关系投资的重点必然是为顾客提供社交利益的品牌资产投资。企业可通过树立品牌知名度、创建顾客与品牌的个性联系以及加强顾客与企业员工的情感联系等方式为顾客提供社交利益。在关系的成熟期, 为延长成熟期, 避免顾客关系衰退。企业对顾客关系投资的重点必然是为顾客提供结构性联系利益的维系资产投资。以增加顾客与企业断绝关系的成本, 保持企业与顾客长期的高水平的伙伴关系。企业可采取忠诚回报活动、特殊奖赏和特殊对待活动、联谊活动和知识学习等活动为顾客提供结构性联系利益。

(四) 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 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从某种程度上讲, “差异化”决定了企业间竞争的激烈程度, 当企业面临难以应付的低成本竞争对手, 实施差异化战略就成为企业转移竞争焦点、避免正面交锋从而提升竞争优势的明智选择。将差异化思想发挥到极致的除了波特的竞争理论, 还有钱·金和莫博涅提出的蓝海战略。蓝海战略的实质是低成本的差异化战略。为了超越竞争, 企业必须开创蓝海, 在蓝海中, 因为游戏规则还未制定, 竞争无从谈起。这样“差异化”建立起阻隔竞争的壁垒, 将企业从竞争的红海中解脱出来。如苹果电脑正是利用其卓越的创新能力,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电子产品市场不断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凭借其强大的差异化能力进入蓝海而远离低价竞争的红海。随着顾客所选择产品或服务的空间越来远大, 许多顾客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具有很高的期望, 这些顾客希望购买低价、差异化的产品。为满足顾客的期望, 企业必须通过对内、外价值链的整合和重构, 保留可以同时满足低成本和差异化要求的主要活动及辅助活动, 使企业高效率地生产差异化的产品。要使保留下来的主要活动和辅助活动以相对较低的成本生产差异化产品, 就必须使企业具有足够的柔性。柔性制造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系统是企业柔性的三个主要来源。柔性制造系统增加了“人、物资和信息资源的灵活性”, 使得企业能够整合这些元素, 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一定程度上差异化的产品。通过把生产商、分销商、顾客连在一起, 信息网络系统成为柔性的另一个来源。这种网络如果能够有效利用, 将有助于企业在产品质量和交货速度方面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则是一种“管理上的创新, 企业通过提高雇员团队的能力, 使用数据驱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断改进每个工作流程, 实现组织对顾客的全面承诺”。科技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企业柔性制造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市场竞争程度的白热化也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以企业柔性为基础的整体成本领先/差异化战略。由于上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以满足顾客需求, 实现企业对顾客的全面承诺, 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为最终目的的。因此, 该竞争战略的有效实施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夯实了企业的顾客基础。这不仅降低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改善了企业的资产结构, 也提高了资产变现能力, 加快了企业投资的回收速度。

参考文献

[1]王旭:《基于双向投资——价值模型的顾客资产增值策略》, 《财会通讯》2012年第2期。

[2]王旭:《企业客户保持的组合分析及策略选择》, 《商业时代》2010年第5期。

[3]邬金涛:《客户关系管理》,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企业资产结构 篇9

资产的定义为:“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收益的资源。”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资产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按耗用期限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按是否具有实体形态,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等。任何企业无论经营业务、企业规模、经营模式有何特殊性,都具有各自的资产结构,即总资产中各类资产的分布状况和所占比重。它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风险及获利能力。企业若想长足发展,必须合理规划资产结构,使各项资产之间产生协同效应,并权衡不同资产结构下企业风险与获利之间的关系,使资产结构达到最优,进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由于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资产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故本文将金融企业排除在外,只对非金融企业的资产结构现状进行研究。

共词分析法源于法国文献计量学家的研究,后经众多学者的反复探讨最终趋向成熟,至今已有将近40 年的发展历程,在国内外众多学科领域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共词分析法是对不同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因为关键词是一篇文献主题的浓缩,所以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多个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越多,则表明它们的关系越密切。通过对关键词的统计分析,将各关键词的关系可视化,可展现该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

二、分析方法与结果

本文通过对国内近十年来资产结构领域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整理、统计出高频关键词,突出各关键词间的亲疏关系,展现企业资产结构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以“资产结构”为自由词进行文献检索,文献发表时间限定为2005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期间。初次检索得到文献271 篇,对文献进行评估后,排除金融企业资产结构研究、会议记录等文献,最终纳入与非金融企业资产结构相关的文献共173 篇。

利用Excel录入所有文献关键词并进行整理,通过阅读文献内容,将不同文献同一含义的关键词规范为一个关键词(如将企业绩效、公司业绩、企业业绩置换为经营绩效)。利用Excel数据透视功能统计所有关键词的频数,再根据Dono hue提出的高频词、低频词界分公式(其中:T为高频词临界值;I1为词频为1的关键词数目)进行计算。

由数据透视结果可知,词频为1 的关键词有158 个,则I1=158;通过公式计算可得:T=18。经统计,词频≥18 的高频关键词共有3个,分别为:资产结构、经营绩效、资本结构。但这3个关键词的关系并不能显示目前国内对资产结构的研究全貌,故取词频≥3的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共计34个。

通过Excel进行矩阵分析,显示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共篇关系,并利用共词分析软件Ucinet 6.0 中的Netdraw绘制共词分析图,见下页图。

由共词分析图可知,在我国财务会计研究领域中,以资产结构为核心,以经营绩效、资本结构为主要研究热点,其余大部分研究集中在盈利能力、结构优化等方面。在整个关键词共词分析网络中,关系较为亲密的是资产结构与经营绩效、资产结构与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此外,该共词分析图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图中心位置的关键词在整个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②词频越高结点越大;③不同关键词的距离越近代表它们的关系越亲密。

高频关键词及其出现频率如下表所示。从高频关键词可以看出,目前企业资产结构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研究内容:资产结构与经营绩效、资本结构、盈利能力三个方面的研究较多;②研究对象:以上市公司居多,且分行业研究较多;③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占绝大部分,实证方法以回归分析、因子分析为主;④研究方向:结构优化、影响因素、对策研究等。

三、资产结构研究现状

1.资产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资产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的研究较多。由于资产结构具有行业特征,因此绝大部分学者都是分行业对资产结构与经营绩效进行研究,所涉及的行业包括电力、汽车制造、钢铁、饮料、煤炭及房地产等,其中也有对上市公司七大主要行业的研究。研究中资产结构指标的内容主要涉及各类资产与总资产的比值,如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等。在研究方法上,部分学者以资产结构指标为自变量,以经营绩效指标为因变量,利用统计软件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薛芳芳(2014)分析了资本、资产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根据行业特征提出资本、资产结构二者之间的优化建议。虽然众多学者关注了资产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但大部分还只是简单地研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而没有提出具体的优化措施,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2.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研究现状。

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本就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从形式上看,它们位于资产负债表的两侧,反映各个企业的财务状况;从内容上看,它们一个是资金的来源构成,一个是资金的运用方式。近年来,众多学者主要从两方面对资产结构、资本结构进行了研究:①将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作为两个要素,研究这两个要素与第三个研究对象的关系。杨远霞(2014)以湖南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用实证的方法论证了资产结构、资本结构与公司盈利能力的关系,得出优化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是提高公司盈利的重要途径的结论。②研究资本结构与资产结构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优化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孟艳玲、张俊瑞(2013)以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验证了企业资产流动性与资本结构正相关的假设,并根据这一结论对制造业上市公司如何优化资本结构提出了建议。在众多研究中,大部分学者主要以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及有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作为衡量资产结构的指标,或是以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作为衡量资本结构的指标。

3.资产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研究现状。

企业存在的目的即为获利,在资产结构的研究过程中,自然有学者关注到了这一点,从而对资产结构与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了研究。这一课题同资产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研究有部分重叠,这是由于在相关研究中,经营绩效的衡量方法包括两种:一是单一指标的衡量方法;二是多重指标的衡量方法。其中,单一指标的选取和盈利能力指标的选取会有重合。盈利能力指标的选取集中在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上,也有研究选取每股收益代表企业的盈利能力。王邵凤、刘思辰(2012)研究了资产结构与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关性等方面。此外,研究主要表现在分行业来探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企业所在的行业不同导致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李晓丽(2014)以山西省煤炭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出货币资金比率、应收账款比率、存货比率、固定资产比率与盈利能力的相关性显著,无形资产比率与盈利能力的相关性不显著的结论。张宇琦(2013)以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资产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相关性,得出了流动资产比率与企业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固定资产比率、无形资产比率与企业盈利能力呈正相关的结论。

4.资产结构与企业价值的研究现状。

当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便使得有关企业价值的研究层出不穷,研究也相对成熟,但关于资产结构与企业价值的研究起步较晚,且研究得还不够深入、透彻。目前,我国对资产结构与企业价值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部分学者从资产结构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孟艳玲、张俊瑞(2014)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统计软件验证了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资产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有差异。韦回奕(2013)以沪市A股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资产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其中,衡量资产结构的指标为货币资金、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另一方面,部分学者从资产结构是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方面进行了研究。武文斌(2014)以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若干衡量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资本结构、资产结构的指标,运用回归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方法,最终建立了企业价值评价模型,并验证了其可行性。

5.其他研究。

关于资产结构的研究,除了上述领域之外,还包括资产结构与企业风险、企业成长性、企业营运能力等方面。其中,资产结构与企业成长性、企业营运能力方面的研究集中在实证方面,论述资产结构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资产结构与企业风险的研究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及理论分析两个方面。丁杭(2011)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相应的财务指标作为全面风险衡量指标,通过验证资产结构与企业全面风险的关系,得出周转性资产与企业全面风险正相关,收益性资产与企业全面风险无关的结论。王涛(2010)对企业资产结构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资产结构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指出固定资产变现能力弱是形成企业风险的主要因素。

四、研究展望

本文利用共词分析方法对近十年来国内期刊关于资产结构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共词图谱展示,并对有关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展现了我国在资产结构领域的研究特点。目前,资产结构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为资产结构与经营绩效、资本结构的研究;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包括运用SPSS及EVIEWS等软件进行的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等;研究对象为各行业的上市公司;研究价值体现为针对某一行业的资产结构现状所提出的优化政策建议。从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对资产结构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也没有明确的理论支撑,理论研究匮乏。现有研究的不足也为后来研究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及方向,从而可以丰富资产结构的理论研究,拓宽研究范围,完善资产结构研究体系。

本文对资产结构的综述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研究范围上,只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了中文文献,未能囊括国内所有关于资产结构的研究文献,研究范围不够全面。但本文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目前在资产结构领域的研究现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薛芳芳.煤炭上市公司资本、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4.

杨远霞.湖南省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2014(2).

孟艳玲,张俊瑞.上市公司资产流动性与资本结构相关性研究[J].求索,2013(11).

王邵凤,刘思辰.资产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相关性分析--以A公司为例[J].财会月刊,2012(9).

李晓丽.山西煤炭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与盈利能力相关性的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4.

张宇琦.信息技术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实证研究[J].商,2013(16).

孟艳玲,张俊瑞.生命周期视角下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与价值--来自中国上市公司A股市场的经验数据[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韦回奕.资产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基于A股制造业的经验数据[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3.

武文斌.基于资产质量的企业价值分析--以房地产行业为例[D].保定:河北大学,2014.

丁杭.企业资产结构与全面财务风险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1.

企业资产结构 篇10

资产专用性是指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 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专用性资产主要表现为两个显著特征 (张建国, 2005) : (1) 由特定的经济主体拥有或控制; (2) 只能用于特定的用途, 如果转到其它用途, 其转移成本相当高。根据Williamson (1988) 的研究表明, 由于企业融资过程中道德风险等因素的存在, 投资者担心投入的资金面临违约的风险, 企业的资产专用性越强, 投资者就越担心收不回足额的赔偿资金。因此, 投资者偏爱于对资产专用性较低企业的投资, 专用性较强的企业更多地通过权益性融资的方式获得资金来源。

一般的融资理论认为, 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内源融资, 企业主要通过留存收益和折旧进行融资;另一种被称为外源融资, 主要包括股票融资和债务融资。而权益性融资包括以留存收益融资为主的内源融资和以发行股票为主的外源融资。那么, 资产专用性是通过影响股票的发行还是通过影响留存收益的方式来影响企业融资结构的?

2 实证研究

2.1 样本的选取

为了排除时间因素的影响, 本文选取了2006年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截面数据的分析。在排除金融类企业和个别异常数据后, 最终得到1318个样本。数据来源CSMAR期货股票高频数据库。

2.2 变量选取

本文研究以公司留存收益比例、股本比例为被解释变量, 以专用性资产比例、企业规模、企业盈利能力、企业偿债能力、非债务税盾、公司所得税率以及成长性指标为解释变量。变量定义具体如下:

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结合前面变量的选取和理论分析, 为避免异方差性, 我们将采用WLS估计法进行回归分析。运用stata10.1, 得出结果如下:

模型1:

模型2:

模型1整体通过了1%的F检验, 从具体变量上看, 除ndt, taxr外, 其余变量都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 且P值都较小;模型2中, 专用性资产specific未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 但在10%的水平上是显著的, 其余变量除taxr外, 都通过了5%的显著性性检验。

从回归模型结果可以看出, 专用性资产与留存收益成显著正相关的关系。专用性资产比例每增加20个百分点, 留存收益比例就增加约为1.4个百分点。相反, 在10%的检验水平上, 专有性资产与股本比例成负相关的关系, 说明专有性资产越高, 企业就越不会采用股票融资的方式。但是, 专有性资产对股本比例的影响是比较小的, 即, 专有性资产比例需要增加50个百分点才能使股本比例降低1个百分点。

对此, 我们可以引入准租金的概念来解释。专用性资产由于某专用性, 短期内变现能力差, 资产供应量不会随支付而变化, 因此这种支付具有类似于准租的性质。在机会主义假设下, 准租金往往容易被经营者所挤占。准租挤占程度的大小取决于双方之间的讨价还价和谈判实力。由于企业资产专用性高, 股东投入的资金大都转化为专用性资产, 随着专用性资产的增加, 投资的风险也将增加。股东和经营者都是风险的承担者, 但股东并不因所冒风险的增加而获得过多谈判实力, 但企业经营者却因企业则因企业增加了资产的专用性而增强了谈判实力。作为理性的投资者是不愿意购买具有较高资产专用性企业的股票的。因此, 资产专用性较高的企业更多地采用了以留存收益为主的内源融资方式。

3 结语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我们对企业融资结构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细化, 将权益性融资分为留存收益 (内源融资) 和股票融资 (外源融资) , 继续讨论资产专用性强度对融资结构中权益性结构的影响。根据我们的实证研究结果证明, 专用性资产最终是通过影响企业的留存收益 (内源融资) 来影响企业的融资结构的, 企业资产专用性强度与企业留存收益率是呈正相关的关系 (p=0.000) , 与股票融资是呈负相关的关系 (p=0.153) 。这其实表现为经营者与股票投资者的一种博弈。由于专用性资产的支付具有准租金的性质, 专用性越强的企业经营者就越容易挤占投资者的准租金。而股票投资者要和经营者一起承受资产专用性增强带来的高风险, 在风险增大而利益不变甚至减少的情况下, 股票投资者会放弃他对该企业的投资。

参考文献

[1]郭继强.专用性资产特性、组织剩余分享与企业制度[J].经济学家, 2005, 6.

[2]张建国.专用性资产的价值评估[J].中国资产评估, 2005 (, 1) .

[3]王宇露, 李斐.企业债务融资结构研究现状及其理论述评[J].财会月刊, 2006, (5) .

企业资产结构 篇11

11月18日,南京银行完成了45亿元的次级债发行,以补充附属资本。45亿元,对于银行来说,绝对数字并不大,但对于南京银行188亿元的资本净额来说,占比却达24%,在上市行中最高。

三季报显示,南京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89%,高于监管标准,看起来并不缺钱,为何还要大笔融资?12月14日,南京银行董秘汤哲新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京银行发行次级债,主要为了防范风险考虑,去年补充了核心资本,按照规定,今年可以补充附属资本,以使资产结构更加稳健。

不过,由于次级债的发行比例已接近25%的限制,此次发债后,南京银行再用发债融资的方式已不太可能。如果再缺钱,只能通过股权融资了。

好在南京银行此次次级债发行后,资本充足率又有所提高。一家基金公司研究人员表示,现在的资本充足率应该够发展一两年了。

资本充足率明显下降

南京银行去年刚刚完成了49亿元的股权融资。

数据显示,南京银行在去年四季度完成了49亿元配股后,当时的资本充足率为14.63%,核心资本充足率13.75%。截至今年6月末,资本充足率为12.43%,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1.63%,较年初下降了2.2%和2.12%。今年9月末,两项指标进一步下降到11.67%和10.89%。与去年底相比,下降幅度明显。

此前,南京银行董秘汤哲新曾表示,贷款总量,尤其是个人贷款总量的上升,相应地提升了加权风险资产的需求,这使资本充足率下降了1个百分点。同业资产增加了约200亿,影响资本充足率0.8个百分点。债券资产增加约100亿元,影响资本充足率约0.4个百分点。

恒泰证券研报指出,自2007年上市以来,南京银行信贷和生息资产规模增长的年复合增速都为上市银行中最快,通过每年的利润积累对资本的补充仅为10%~15%,内生性的资本补充满足不了公司快速扩张的需求,故急需通过债市进一步补充资本。

而与此同时,银行仍然处于缺钱状态。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南京银行的拆入资金为67.29亿元,拆出资金为60.47亿元。虽然拆出资金比上年同期大增175%,但是拆入资金仍然大于拆出资金。南京银行一位内部人士表示,从货币市场看,拆入还是比较多,表明南京银行还是缺钱。

南京银行为什么还缺钱呢?兴业证券研究报告表示,债券是南京银行的优势业务,很多情况下南京银行是借市场资金进行操作,不过这部分利差不大。今年债券市场走弱,债券是配置年,而非交易年。

再融资为调整资产结构

其实,南京银行发行次级债的成本并不低。其11月18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次级债券人民币45亿元,品种为15年期固定利率债券,票面利率为6%,在第10年末附有前提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票面利率远高于活期存款利息。与此同时,在货币市场拆入的资金成本也并不低。

那为什么南京银行还要这么做呢?汤哲新认为,这是资产结构配置的需要,南京银行的资产配置特点是债券占比较高。债券中大多是国家债券,除了保本报息,流动性也较强。

虽然债券的收益在今年上半年不高,但是目前已经逐渐回暖。申银万国研究报告认为,南京银行的债券占比较高,在债券市场较有起色的情况下,有望伴随债券市场起舞。

南京银行的债券类投资(包含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划分为应收账款类)根据今年三季报数据显示达到28.6%;债券类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根据今年中报达到29%。随着债券市场逐步转牛,南京银行从三季度末开始着力配置的长久期类债券产品占比也在逐步提高,预计债券类资产的增速在2012年保持30%的高速增长,债券部分利息收入占利息收入的比重从2011年期望的25%增长到32%,整体债券部分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将回归到历史均值的40%左右。

为什么南京银行没有增加贷款?汤哲新董秘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并不是说贷存比低,银行就有能力贷款,就不用融资,事实上,银行贷款还受制于贷款增速等因素。发行次级债券融资,完全是为了控制风险考虑。南京银行在资产结构中比较强调稳健,其中30%~45%的资产是债券资产。

上述南京银行内部人士也表示,总行出于资产结构调整的考虑,而选择了融资。

汤哲新说,如果政策放开,南京银行也有足够的资产投入到贷款中,从而有更好的收益。从目前看,主要偏向于中小企业贷款。

申银万国研究报告认为,由于南京银行债券配置在资产中占了较高比重,南京银行的贷存比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相比较贷存比已经接近监管界限的股份制银行,南京银行较低的贷存比和相对较高的资本充足率水平,给其留出了相对较大业绩增长空间。冻结了一年的城商行异地扩张政策在2012年一旦放松,将是南京银行业绩表现的催化剂。

资本金可维持到2013年

南京银行在已没有发债融资空间的情况下,会否再进行股权融资?

今年24%次级债占比已接近上限,如果再缺钱,南京银行只能通过股权融资了。

东方证券金融行业分析师王鸣飞表示,由于资本是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银行愿意先融资。从南京银行的情况看,主要还是储备考虑。

而在此次融资后,南京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再次提高。按照恒泰证券的测算,通过发行45亿元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公司2011年的资本充足率将有望提高至13.96%。而据申银万国测算,年末其资本充足率有望提高到14.5%。

企业资产结构 篇12

关键词:资产专用性,债务期限结构,面板数据

一、引言

1958年, Modigliani和Miller发表的《资本结构、公司财务与资本》将经济学的局部均衡分析法引入财务领域。至20世纪70年代, 金融经济学者提出了一系列基于不完美资本市场的新模型, 但这些理论都建立在资产同质、债务同质的前提条件之下, 并没有特别关注资产异质带来的专用性问题, 以及股权与债务资金内部的各种比例关系。这个假设与实际并不相符, 不同类型的资产与不同期限的债务结构会对企业的财务、运营, 以及公司治理结构产生不同影响。所以, 进一步研究公司的资产专用性与负债期限结构的关系应该是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的自然延伸和拓展。

遗憾的是, 目前而言, 探讨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关系的文章为数不多, 且大多是从交易成本理的角度指出两者的关系, 并没有再对两者的关系继续深入, 所以对资产专用性与债务期限结构的关系的研究则鲜有。加之我国企业所处的融资环境及股权融资中遭遇的软约束, 使得对债权融资的研究在我国更具有实际意义。企业的负债期限结构到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资产专用性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会产生显著影响吗?而这种影响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方面的启示呢?

因此, 本文试图将资产专用性作为影响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并运用1998年~2007年8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检验后, 选择合适的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普遍性检验, 从而得出最后结论。

二、文献综述

由于没有关于资产专用性与债务期限结构的相关文献, 本文将首先对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的关系进行文献回顾。考察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的历史演进, 具有方法论上的重要意义。然后再对债务期限结构进行文献回顾。

1. 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

资产专用性最早由对特殊雇员间题的讨论的埃尔弗雷德.马歇尔所提出, 指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 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作为一种理论体系首先由Williamson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提出, 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都试图把各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资产专用性对资本结构影响的研究中, 这样就形成了基于不同角度的专用性资产对资本结构理论流派。

国外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两种理论流派:资源的战略管理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资源的战略管理理论将专用性的资产看作公司的一种独特的资源, 可以帮助公司在其产品市场上建立起竞争优势。这会影响到公司的筹资成本进而影响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选择。交易成本经济学视角下的公司融资理论指出, 对债务与权益的具体选择主要取决于公司的资产专用性。

国外实证研究大多支持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正相关的结论, 其中有代表性的实证研究有:Srinivasan Balakrishnan和Isaac Fox就公司专用性资产和其他特点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 表明企业专用性资产对财务杠杆差异的影响最大。国内研究则主要集中在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对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进行实证分析, 理论分析大多借鉴国外研究成果。

2. 债务期限结构

债务的期限结构是指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之间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其主要理论研究成果如表1所示。

国外实证方面的标志性研究有Guedes和Opler利用1982年~1993年美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影响公司负债期限结构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国内关于债务期限结构的理论研究其实不多。

三、实证检验

理论上不同流派基本赞成资产专用性与公司的负债期限结构负相关 (见后文研究假设) 。以下将运用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 对资产专用性与负债期限结构的关系进行普遍性和敏感性检验。而后, 将实证结果与理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 研究假设

承袭资产专业性于资本结构研究的方法论, 本文将从资源的战略管理和交易成本两个角度对资产专用性与企业负债期限结构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

从资源的战略管理角度而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 企业正逐渐从依靠低成本或者垄断资源赢得竞争优势转向依靠创新展开核心竞争力较量的“超级竞争”阶段。专用性的资源是公司组织所拥有的有价值资源, 也是公司维持和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之一, 且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越激烈, 公司越易投资于专用性较高的资产, 以获得更高的投资报酬率。由于信息不对称不可避免的存在, 当企业拥有较高的专用性资产时, 债权人不会对企业的资产专用性程度进行评估后再决定是否提高报酬率或追加限制性条款, 因此企业向外界融资时, 为了规避长期债务带来的交易费用的提高和债务到期时的现金压力, 加之短期负债可以约束资产替代行为和防止定价偏差, 就会多进行短期债务融资。

其次,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交易资产的不同程度的专用性水平会导致不同的交易成本, 从而决定了不同的融资方式。企业对其资产保持一定的专用性是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和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产生差异, 但这会使得该资产很难再用于其他方面。此时, 债权融资的契约条款就会被逆向调整, 债权人会索取较高的利息或者追加限制性条款作为高风险的补偿。如果贷方在此时坚持使用负债融资, 那么这种交易的成本将会更高。就企业本身而言, 长期债务意味着更高的风险和更大的债权融资交易成本, 可能抑制对高专用性资产的投资, 导致生产效率的下降, 但是对专用性资产的投资又可以降低生产费用、提高产品质量、并使自己的产品与其他产品不同。所以债务治理将抑制公司对专用性资产的投资, 换句话说, 当公司想要投资于专用性资产时, 通过短期债务筹集资金将更方便。

由此提出假设:资产专用性与债务期限结构负相关。

2. 实证模型及变量界定

(1) 被解释变量负债期限结构的计量

对于负债期限结构的计量, 本文采用Ozkan等人的方法, 用一年以上的债务占全部债务的比例, 并用符号Y表示。

(2) 解释变量资产专用性的计量

考虑微观基础的企业资产所涉及的内容将资产分为人力资产和非人力资产, 本文主要是对非人力资产的专用性问题进行研究。采用Titmna和Wesses的做法, 将销售费用与销售额之比作为资产专用性的替代指标。

(3) 控制变量的计量

本文选取控制变量的基本依据是表1中各种债务期限结构理论假说, 在此基础上, 重点参考了国内学者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实证研究结果而得以最终确定, 各变量定义表如表2所示。

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样本遵循以下原则: (1) 选取1998年到2007年持续经营的沪深两市仅发行A股的制造业上市公司; (2) 剔除ST、*ST、SST、S*ST和PT类处于财务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 (3) 剔除1998年至2007年中任一年未被划分为制造业的公司, 若不剔除这些个体, 将使得所得样本为分平衡面板数据而影响回归结果的准确性; (4) 为了保证所选个体的边际税率取值范围为0到1, 保证税盾作用的存在构造检验税收理的前提条件, 剔除1998年~2007年中任一年所得税不为正或者税前利润为负, 以及少数边际税率大于1的公司。经过这样的筛选, 最终选取沪深两市84家上市公司1998年~2007年的数据, 共840个观测样本。研究中所用数据均来自于CSMAR数据库。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1. 模型的合理性检验

(1)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对各变量原值采用不同的面板单位根方法进行检验, 所有变量或多或少的有几个指标显示存在单位根, 因此这些变量可以看做都是不稳定的。一阶差分值的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除了SIZE和PE的Breitung指标之外, 所有变量在远远小于1%的显著性水平下是稳定的。然而Breitung指标的检验是基于面板同质, 其所得的检验结果相对与面板异质而言, 可信程度较低。所以, 从不同方法对差分值进行的面板单位根检验基本可以确定, 所有变量的一阶差分值都是稳定的, 即所有变量都是一阶求积即序列, 也就是说本文模型所用变量是非平稳变量。因此需要进行协整检验, 以判断是否可能属于伪回归。

(2) 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

Pedroni.Shiller&Perron, Perron, Pierse and Snell检验对时间维度非常敏感。同时如果使用Johansen进行多参数协整检验, 滞后差分选择是敏感的。因此, 在短的时间序列, Johansen协整检验是不可靠的。因此本文采用Pedroni以回归残差为基础构造出7个统计量进行面板协整检验。

资产专用性与负债期限结构的面板协整检验结果表明, Pedroni以回归残差为基础构造出7个统计量都在远小于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原假设:不存在面板协整关系) 。因此两者存在协整关系, 即存在长期稳定关系。

2. 回归结果分析

(1) 资产专用性和债务期限结构描述性统计比较

通过对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可以知道: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以短期债务为主, 长期债务和资产专用性的平均比例为17.37%和5.58%, 中位数为12.06%和3.58%, 表明长期融资比例较高的公司和资产专用性比例较高的公司均占少数。为什么我国上市公司对短期融资有着如此明显的偏好呢?首先从债务的代理成本角度而言, 短期债务由于能够约束企业的资产替代行为及降低定价偏差的相对优势而使得自身的代理成本较低, 作为理性的债权人, 会将此反映到债务资金的价格中, 即长期债务的成本较高, 短期债务成本较低。其次, 长期债务较之短期债务更高的利率也可以看成是其高成本的补偿。企业从降低负债融资成本的角度出发, 自然会选择利率较低的短期负债。

(2) 回归结果

采用HAUSMAN检验的结果如表3所示, 从HAUSMAN检验的结果可以确定:本文的面板数据将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最后的回归, 结果如表4所示。

从回归结果可知, 资产专用性和债务期限结构关系的随机效应回归方程支持了负债期限结构中的代理成本假说、期限匹配假说和税收假设理论, 信号传递假说的结论则没有在本模型中得到支持。回归方程中资产专用性的符号为负, 且在远小于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 说明资产专用性对企业的负债期限结构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即企业的资产专用性程度越高其长期负债的比例越小, 与前文理论分析的结果一致。

资产负债率的符号为正, 支持了Myers (1977, 1984) 关于债务期限与杠杆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的论断。其它的内部因素:资产期限、杠杆水平、企业规模和税盾作用这些前人研究较成熟的企业内部因素对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均具有显著影响, 且影响方向与预期方向一致。企业资产期限、杠杆和规模与债务期限结构正相关, 说明企业的资产期限越长、资产负债率越高或规模越大, 其将会倾向于发行越多的长期负债。公司的债务税盾与债务期限结构负相关, 说明边际税率更低的企业倾向于选择长期负债, 此结果支持了税收理论。

公司质量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不显著, 没有支持信号传递理论, 但是其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方向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这并不能说明信号传递理论的错误, 而只能说明公司质量优劣的信号对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决策的影响并不重大。从对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的表4可以看出, 市盈率的平均值为58.583, 与西方成熟资本市场的市盈率相差较大;中位数为32.672, 市盈率较均值更高的公司占了大多数, 这也反映出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 其所传递的信息的可靠程度本身就值得质疑。

3. 敏感性分析

上文的回归检验中, 被解释变量中的长期负债直接采用了企业的“长期负债合计”科目所列示数值, 但是从企业债务政策及其实际选择看, 流动负债项下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只是因为债务的自然到期而被归到流动负债项目之下, 在性质上仍然属于长期债务, 这样分类才能更准确的反映企业债务的真正性质, 以及企业对不同期限债务的实际决策。因此, 用 (长期负债合计+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总负债表示债务期限结构应该更合理。在进行了这样的变换之后, 所得回归结果与上文基本是一致的。

五、研究结论

本文根据国内外关于企业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关系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 借鉴其研究的方法论, 采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 对专用性资产与债务期限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在控制其他众多因素的条件下, 得出了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论:资产专用性与债务期限结构负相关, 即随着资产专用性的提高, 企业应该使用更多的短期负债来融资。

资产专用性是影响我国企业债务融资的主要因素, 其次才会考虑负债期限结构与资产期限匹配、权衡长短期债务成本、税收税盾作用和代理成本。需要指出的是:从研究结果中发现上市公司的债务期限与其资产期限是呈显著正向关系的, 且上市公司的短期债务普遍偏高, 这意味着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普遍较少, 也意味着上市公司存在着固定资产投资不足的倾向。因此, 从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角度来讲, 当前应积极发展长期债务市场努力降低上市公司进行长期债务融资的成本, 从而诱使其借入更多的长期债务, 以便有更多的长期资金用于其长期资产的投资, 从而切实提高其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

由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限制, 本文只选取了一个指标来衡量资产专用性, 这就无法保证本文所选取的资产专用性的替代指标可以完全反应公司的资产专用性程度。因此, 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便是完善测度企业资产专用性的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李青原王永海:资产专用性与公司资本结构——来自中国制造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 2006 (7) , 66~72

[2]朱磊:负债期限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软科学, 2008 (7) , 128~133

[3]郑建明谢潇潇: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决定因素——来自三大行业120家企业的证据.当代财经, 2008 (2) , 55~60

上一篇:升降平台下一篇:微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