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挖掘创新元素(共3篇)
着力挖掘创新元素 篇1
着力挖掘创新元素,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一般而论,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最难教的是作文;作文学生,最难写的也是作文。但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诸熟门径,让这个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学生拿手的、急于展示的“绝技”。
一、在激情中培养学生对写作的爱好
教师对写作的爱好,是激发学生爱好写作的诱因。教师对写作的爱好,必然会长期积累写作方面的诸多知识和特殊的能力,教学中不仅能信手拈来,嘻笑怒骂皆可成文,而且对学生的指导具有无可替代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教师对写作的爱好,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具有任何口头说教达不到的效果。同时,教师将自己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在学生中传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按每一届新生,我都要向他们展示我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文章,让他们感受到写作不是畏途,培养写作的欲望。差不多每欠月考,我都要和学生一起写下水作文,给他们以示范和行动的鼓励,“卿老师作文与你同行”,我在和同学们一次次的作文交锋中,大家的兴趣更浓了,大家的水平都提高了。
教师充满激情的教学和对学生的不断激励,是激发学生写作的又一诱因。每个人都有一种向往美好和激发欲望,初中生更是如此。一旦让学生的激情充分燃烧起来,其效果往往事半功倍。学生的激情需要教师去引导,去激发。引导和激发学生激情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主要的是在于不断激励,多从正面肯定和激发学生。如从理想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成为“小作家”,在教学方面上,解除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消除学生的作文心理障碍,较多地运用口头鼓励、课堂点评、成果展示等,真正实现让学生的激情充分燃烧,主动自觉地爱好写作。
在平时的周记和片断作文,我大胆地鼓励学生,只要符合本次作文要求,有一两个亮点,就可给满分,就要给A加,就要用激情的评语鼓励学生。学生在一次鼓励中,对作文的信心增强了,对写作文充满了期待甚至于渴望。
二、在阅读中“拾穗”写作技法
作文与阅读教学是密不可分的,老舍先生曾经把阅读和写作形象地比喻为“吸收与输出”的关系。初中生作文最大的障碍是知识和生活的积累少,作文的技巧更谈不上。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注重让学生在掌握阅读要求的同时,也要自然而然地进行作文训练。
在阅读中注重理解,首先是要让学生体会教材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初中生动稚纯法,情感丰富,对感性的教材最具人文的理解,也最容易接受人文精神的教育。无论从哪方面讲,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对语言风格和写作方法的学习。比如,字词的掌握,句子的通顺,文章结构的完整,真实具体的赢余方法,朴实简洁的文风等,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有独特的理解。如学习朱自清的《春》,从内容上,可以学习作者对春的欣喜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因为喜爱,文字灵动而优美。同时,学习写春的手法,选择春雨、春草、春风等具体的描写点来描绘春天,绘声绘色地进行描写。具体地学习:直接写草:偷偷地——情态 嫩嫩的——质地 绿绿的——颜色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长势;间接写草(用写人来写草):坐、打、踢、赛、捉·····衬托草的可爱。作者选择了春天开得最早的、最鲜艳的夺目的三种花:桃花、杏花、梨花,还写了了遍地的野花。“你不让我,我不让„„”用拟人手法,写出花开得热闹、繁花似锦。“红的像火,粉的„„”用比喻手法,写出花的鲜艳夺目。“而闭了眼,写桃儿、杏儿、梨儿”,是作者的虚写;而蜜蜂、蝴蝶的出现是间接描写。作者直接、间接描写相结合,虚实相结合,有色有味,春花图栩栩如生,浮有眼前。而拓展延伸练习,让学生用能发现美的眼光,用摇多姿的笔,写一段导游词。我先写出范文:大家好!我是黎明旅行社的导游卿文斌,欢迎你在春光明媚里的春日里来到江南,让我们一起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各位旅客,请下车,开始我们的徒步之旅。在软绵绵的绿绒毯上留下你的脚印。你看,珍珠般的露珠多么美!你闻到了吗?江南的草的清香,淡淡的,而又无穷无尽„„然后让学生选择文中的一段,仿照我的范文,如此像文章学习,学生的作文兴趣焉有不大之理。
三、在一次次成功中,学生的写作不趣节节攀高
作文兴趣的培养不是凭空构建的,正如刚学会游泳或骑自行车一样,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通过一定训练量的习作练习,才有可能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产生兴趣。在学生负担不断增加的前提下,习作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在适量的训练中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形成一种主动、自觉参与训练的心理动因,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状态,从老师的要求变为“我很想写作文的”的心理动因,那就离“我最能写作文”的境界不远了。
本年级在各班作文展评的基础上,年级也定期进行展评,有展板的形式,把教师的评语和打出的分数、学生的原文,展示出来,对学生的激励很大。当然,学生在学校征文比赛中,几位同学的征文,均获一等奖,在“雪宝”杯征文比赛中,我班的罗薇同学,获得特等奖,每个学期都有同学的作文刊登在校刊《教育风景线》上,这些情形都很好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四、多方积素材,让学生兴趣用作文来展示特长和知识 首先,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叶圣陶《景泰蓝的制作》等等都是观察生活后写出的名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初一开始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结果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
其次,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积累丰富多彩的素材。写作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关心时事。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中国青年报》、《参考消息》、《文摘报》、《文萃》、《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五、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作文训练力求系列化、系统化 在教学中,我对初中生的作文进行系列化、系统化的作文编排和训练。如200字小作文方面,我选了下面一些类型和题目:(1)说明文:《圆珠笔》,按一定的说明顺序,运用三种以上说明方法。(2)场景类片断:《学校素描》,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写一场面。(3)徽章介绍:介绍“绵阳中学”的校徽塑像,讲清构图及寓意。(4)续写想象情景作文《卿老师笑了„„》。至于大作文方面也是这样,有命题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有材料记叙文等等,学生对各类文体和文章,心中有法,加上心中有话,焉有不喜欢作文之理。
总之,作文教学,只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举了,并进一步引导他们积累素材,掌握作文的技法,学生就会热爱写作,并且诸熟门径,写作已成为学生一项急于展示的“绝技”了。
培养创新思维 提高写作能力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创新作文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想象是作文的翅膀,创新是作文的生命,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翅膀。创新就是要冲破传统作文教学的束缚,给学生带来一片艳阳天,一块能自由畅谈的空间,一方能倾吐的净土,真正做到在习作中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自主权还给学生。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激活初中学生生机勃勃写作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呢?
一、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创造作文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直觉思维是发现创造的称导,而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创设作文教学的情境,增进作文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初中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加上不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且观察往往笼统,不精确,作文时无话不说,因而造成作文难的现象。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则能再现生活情景,比较持久地吸引学生,只要教师认真指导,学生的思维状态就大不相同。如上《袋鼠赛跑》作文指导课(作文要求:把最感趣的一次活动写下来。)作文前先有目的,依顺序摄录了“袋鼠跳”的全过程。在作文指导课上我们引导学生看录像,采用“定格”或“不定格”形式,先放“准备跳”再放“开始跳”,最后放“比赛结束”。所以比赛的过程一目了然,作文描写言之有序。并且将“开始跳”定格,让学生仔细观察各自跳的样子像什么?学生定睛细看,有的像活泼的袋鼠,有的躬着身子,像可爱的兔子,有的慢腾腾,像笨拙的狗熊„„学生在老师具体引导下,一边观察,一边描述,一边想象,思维十分活跃。
二、培养想象能力,诱发创新欲望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客观事物反映在大脑中的形象),按一定的要求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思维方法。爱因斯坦对想象力推崇备至:“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宇宙、自然社会与生活的各层面、各领域之间是息息相关的,是充满了想象与联想的。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有不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动力和重大发明。可以说,想象是创新与发明的前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增强从想象作文开始。想象作文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是衡量学生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脱俗的立意、新颖的见解、绮丽的修辞、美妙的语句都离不开想象。
创新作文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要求求真和想象并存,让学生释放出充满热情、饱含生命的逢勃张力。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上,要确立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保护学生的探索欲望,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结果,让学生获得探索后的成功感与喜悦感。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在构思文章的时候就要有意地制造一些波澜,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这样,才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如果学生能够做到神思互动,文思泉涌,浮想联翩,那么写出来的文章肯定会让人耳目一新,学生的创新作文才能绽放出片片亮丽的花朵。另一方面,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幻想,善于创造。丰子恺在孩子的世界里一次次地找到了自己憧憬的生活,他感叹道:“孩子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他们是创造者。能赋给生命于一切的事物。他们是“艺术”国土的主人。所以,要让学生练习故事接龙,试创作童话,写自己梦幻,写自己的理想,写自己想象中的未来社会„„于是孩子们的笔下,出现了山谷中湖底下的奇妙的乐园,出现了树洞里的旋转滑梯,出现了需要答对口令才能进去的大门,出现了会变化的会满足心愿的神奇的礼物;出现了贝壳镶嵌、白云作帆的梦之船;出现了可自由组合的房间„„那关于秋天的童话、关于友情的童话、关于家园的梦想,对于未来的科学幻想,关于勇气、忠诚与善良的历险故事,展现了孩子们纯洁美好的心灵,表现了他们广阔的思维和非凡的想象力。稚嫩的笔下,描画出奇丽的梦幻,闪耀着金色的理想之光!
在训练想象作文时,教师应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扩散和延伸思维,拓展相象空间,指导学生或从时间上进行纵向联想,或从空间上进行横向联想,或从彼此关系对立的事物进行对比联想,从而有机牵引想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如扎实的文史知识和科学知识),从生活经验出生,这样,才有合理的想象,翔实的背景,开阔的思路,流畅的表达和精妙的引发。作为教师,我们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大胆地合理地想象,鼓励他们冲破种种束缚,写想象中的事物,使他们在奇思妙想中快乐地翱翔。
三、激发写作兴趣,鼓励创造性思维 快乐的写作永远伴随着无穷的创作,“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生对写作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把这种兴趣内化为一种动力,自觉地去寻求、探索与创新,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实践中要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写作,就得尽最大努力使写作成为这生快乐的活动,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作是学生情动而辞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啥就写啥,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感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创造性思维便会不可遏止。
四、倡导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批判性是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之一。创造性思维的生命力在于怀疑和批判。没有怀疑和批判就不会有创造。创造型人才就是有怀疑和批判精神、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在作文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多向思维,这种思维苗头,虽然稚嫩,却颇具生命力,不可轻易否认与扼杀,对于其中蕴含的怀疑批判精神应予以倡导。所以,要求学生要先学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判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提出改进意见。教师评出优秀习作让学生评赏,与自己的作文比较。对带有共性错误提出来让大家分析、比较,总结出教训,拟定修改方案。然后,重点指导学生独立分析自己的作文,综合同学、老师意见,学习运用人家作文优点,改出高质量的作文。当然,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不能忽视学生能力形成和发燕尾服的阶段性、层次性,离开了学生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包括一般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无本之木。我们必须从每节课、每个环节实实在在抓好,在学生的素质能力方面下功夫,以逐步接近和实现教育的理想目标。
五、多读常练结合,塑造创新惯性
语文人文的教学实践要注意培养学生关注多元知识的良好习惯,树立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阅读所得就是写作资源的另一重要来源。阅读所得就是写作资源的另一重要来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也是一种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的方法。读理化书,不仅利于增进科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科学思想;读史地书既扩展了人文知识,也丰富了人文思想;读音乐、美术书可以提高欣赏水平;赏报刊、名著更可以陶冶性情,增厚文化底蕴。
文章的语言表达是语言写作学性的重要体现。已成定论的名篇名句,其语言风格自有独到之处;或华光四射,艳丽而不浮躁;或精雕细琢,平淡处见神奇。经常阅读它们,认真品味其语言特色,可逐步提高我们的语言鉴赏能力;在写作时或师其意,或沿其形,得心应手,思如泉涌。同时,还要勤于练笔,反复修改。一篇好文章往往是无数次修改的结晶,只有平常反晌午修改习作,对已成定论的观点、成语、说法等生疑质疑,构思时站在对立面去思考,鼓励提出与传统迥然不同的看法,不断提高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才能够在考场上有限的作文时间里,激活创新思维,写出较好的文章来。
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让生活成为创新思维的源头活水
(一)观察自然,感受生活,为写作增添素材
渺渺苍天,灿灿云霞,煌煌朝日,皎皎月色,浩浩云山,清清流水,点点白帆,欣欣鸟雀„„大自然的美何其纷繁美丽,变化万千!这无尽的美令人心驰神往,心醉情迷,催生了多少壮丽诗篇,千古绝唱!自然美能陶冶性情,使人精神振奋,心胸舒畅;能砥砺品行,培养出人高尚的情操,也影响着人的气质,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一方人。”对于孩子来说,快乐无忧的童年离不开大自然,离不开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知识天地。教育首先要使人感受到大千世界的美,感受到人生的美。城里的孩子,远离自然,失去了人生的美。城里的孩子,远离自然,失去了许多只有置身于大自然中才能有的快乐,失去了只有大自然才能提供的广阔无比的想象空间。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带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找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现在有少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定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生活的绚丽多彩,来自于它的复杂组合和瞬息万变,抓住这些,是学会感悟的基础,而抓住的前提是认真细致的观察。观察是“审视“,也需要投入,诚心的积极认真的投入,这种投入不仅是形式上的参与,更是心理距离的缩短,思想情感的融通和语言行为的协调。我们要尽量地引导学生去领会、思考,无论对人、事、物,哪怕是枯燥平凡的,也尽可能感受出一种品格、一种情趣、一种哲理、一种时代精神。
(二)走出课堂,调查研究,产生真实丰富感受和体会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今天,学生往往受困于“两点一线”的狭小天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以致孤陋寡闻,文思枯竭。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习作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本。”语文是生存在社会之中的,社会生活既是语文素材最大的来源地,又是语文赖以流传锤炼、发展的依托。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上的讲讲练练,应向生活开放,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去接触社会生活,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广阔的认知天地,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当然,学生所要了解的生活,绝不仅仅限于自身经历,也包括他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这个地球。他们必须了解这个世界的历史与现状,了解这个世界的文化和传统,充分感受它的精彩与美丽。有限解才会热爱,热爱这世界才会去表达、赞颂它,写作才有了动力。
如何去体验这社会生活呢?观乡土人情,看电视新闻、听广播讲座、参加义务劳动,或是读报刊,谈时事,品评风云人物,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同时,适时讲述科学知识、风土人情、神话传统、历史故事等,以激发不生的观察热情,帮助他们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丰富脑海中的生活和阅读积累。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的“趣”与“美”,寻找那些能打动心灵、陶冶情操的东西,从而丰富感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一个有远见卓识的语文教师,应着力把作文训练与认识和感受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去体验生活、感受真情、关照自身、思考现实,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这样,学生的笔下将会喧响八方风雨,四海潮声,将浮现时代风云,人间温情,将会呈现一个广阔的、瑰丽的、温暖的世界。
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 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空间,创设宽阔舞台,让他们放开手脚,从生活中取材,自由表达,畅所欲言。通过深入社会调查研究,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材料,为日后的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同时可以获得写作灵感,激发写作动机,提高感悟社会生活的能力。走出课堂,最要紧的是培养学生捕捉生活中材料的自觉性和善于捕捉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多引导学生锻炼认识生活的能力,认识它的意义,理解它的实质,感受它的价值,掌握它的特点,因为只有真诚拥抱生活,才能抒发心灵深处的情感。
(三)深入思考,感悟生活,让作文提级升格
思考就是感悟,感悟包含了体验、咀嚼、顿悟。深入思考,才能不断问为什么,从而让小事情表现大主题,小人物也可以表现得很丰满,小角度可以展同全局,小细节要吧尽显本质,也就是洞察生活中潜在或显现的思想意义,从平凡的生活中看出不平凡的意义,悟出闪光点,悟出事物的内在价值。创新作文就是要在自主作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深入思考,让学生神思飞扬,文思泉涌,浮想联翩,写出来的文章与众不同,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有自己的独特创意。大胆想象就是创新的翅膀。
总之,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写作的源泉。反之,创新作文又丰富了生活,激发了兴趣,放飞了想象,倾吐了心声,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了学生的明天,为了祖国的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探索研究创新作文。
深化改革着力激发创新活力 篇2
——四论学习贯彻总书记两院院士大会重要讲话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了进一步部署,对推进科技创新的政策和制度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科技体制改革引向深入,必将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有力推动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主体架构已经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强创新驱动系统能力整合,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通道,改革的深化,不断释放创新潜能,加速聚集创新要素,提升了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些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实现科技事业的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了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正得益于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的强劲创新活力。
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还面临一些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其中,有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强,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存在“项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的现象,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益不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产业化、创造市场价值的能力不足;有相关领域改革进展滞后于总体进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科研院所改革、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的建立健全、创新型人才培养等领域,同时,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激发出来。解决这些问题,尤须科技体制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就要按照总书记的部署和要求,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激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激情和活力,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要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推动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大科学中心、国际科技创新基地的统筹布局和优化。要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只要我们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创新活力必将充分激发,发展潜能必将充分释放。
着力挖掘创新元素 篇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这对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落实这一要求,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通过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改革创新,使党的基层组织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党的建设和发展才能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
一、必须坚持制度体系创新为根本点
制度问题是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制度创新是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的根本途径。继续完善对基层党组织的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和表率作用。广泛开展争创“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活动,永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起一套能相互衔接、协调统一、严格有序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必须坚持形式内容创新为侧重点
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组织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决好信仰、信念、信心这些深层次问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以及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境界。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一大局,坚持基层党建工作为大局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不断丰富学习内容,专心致志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通过不断深化学习,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有效防止不良文化的侵蚀,始终保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深入开展党的宗旨教育和党性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革命传统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党的宗旨,切实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履行职责的自觉性。根据党员干部思想变化的实际,努力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从以前那种集中大型活动中接受教育向自找教育、自我管理的自立型转变;从单纯的灌输型向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境的“渗透型”转变。加强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还要立足于教育,辅之以管理,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管理作用,虚实结合,形成解决党员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对接,把严格教育、严格要求和解决问题、多办实事结合起来,知晓党员疾苦,关心党员冷暖,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党员之家。
三、必须坚持观念意识创新为出发点
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树立改革观念,善于战略思维,以世界眼光深刻观察和分析国际国内的风云变幻,努力认识和把握我党在复杂形势下的执政规律,将基层党建工作放在改革开放的大格局中去思考,放在全党抓党建的大环境中去研究,转变陈旧的思维定势,强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的理念,充分体现基层党建的时代精神。与此同时,基层党组织要增强“党要管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基层党建工作紧紧抓在手上,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变上级“要我管”为“我要管”,管党员队伍思想的统一,管党内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管党组织的发展和党内监督的执行等等。与此同时,在推进基层党建的进程中,要严字当头,贯穿始终,做到党建标准严,对党员干部执行规范严,权力监督制约严,对党内违法违纪查处严,对党建工作考评检查严,从而确保党建工作的高标准和高质量。
四、必须坚持效用发挥为落脚点
【着力挖掘创新元素】推荐阅读:
着力培育企业创新文化05-20
把握六个着力点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08-31
努力挖掘阅读教学的创新点论文07-08
两个着力07-18
三个着力09-14
五个着力10-02
四个着力于08-15
四大着力点08-25
三个着力点12-19
着力解决突出问题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