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2024-11-19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精选8篇)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篇1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建设京畿科学发展强县,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一、全县产业结构现状 xx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xx 亿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 13.8∶36.1∶5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xx 元。与xx 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1%,三次产业在总体保持增长的形势下,在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七年间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了1.24 倍、1.56 倍和2.6 倍,一、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降低了3.2 个百分点和3.4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充分发挥邻京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优势,比重提高了6.6 个百分点,对县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第一产业持续稳定增长,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第二产业由于受资金、技术、原材料涨价、市场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增长相对缓慢,对经济增长的整体拉动明显不足。从总体上看,全县经济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经济总量较低)。实现各产业相互协调,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京畿科学发展强县目标,任务十分艰巨。2

二、调整产业结构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特别是作为一个欠发达县更需要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在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改革开发为动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当前,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较低且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代价太大等。上述问题的突出表现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少,全县尚有 45%左右的耕地属于旱作农业,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且主要集中在南北山区,再加上全县十年九旱的自然气候条件制约,致使全县农业整体生产难以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并严重制约着全县农业集约化、产业化水平的提升。无公害和现代设施农业基础不足,制约高效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工业规模化水平低,2008 年规模以上入统企业数量与2000 年入统企业数量持平,全县工业小型企业较多,扩大生产规模往往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和制约,加上企业内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只能靠高投入、高耗能来实现低水平发展,经济效益不高,加上节能减排任务繁重,致使全县工业整体发展相对缓慢,与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要求差距较大,其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第三产业内部现代物流、休闲旅游、技术服务、社会保障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市场体系不够完善,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3 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逐步形成同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合理结构。要求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为此,要着力解决好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推进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和措施 面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客观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具体工作实践中,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首先要围绕解决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理清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发展重点,明确发展目标:一是要稳步提高第一产业、壮大优化第二产业、全方位发展第三产业。重点要突出第二产业,以第二产业的发展带动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提升;以第二产业的发展带动和推促第三产业的全方位发展。要使我县成为经济强县,第二产业在发展上至关重要。二是要突出特色,要有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强调全面发展,不是不要重点,而要在优势产业上有所突破,争取用3-5 年的时间有大的发展,以优势产业的突破来确立我县的基本经济格局,实现产业的升级及结构的优化。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以为,xx 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应在葡萄酒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上有所作为,重点进行突破,使其成为 xx 县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带动城乡发展的龙头产业、壮大县级财政的富县产业。4 加强宏观调控,一是要围绕发展、改革、稳定,进一步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研究和分析,把握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趋势,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二是加强各项发展规划的组织编制,结合全县科学发展总体思路,及早编制各项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各项综合性发展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和各个产业的科学发展;三是加强重大问题的研究,积极参与国家和省市有关的区域性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在确定发展的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时,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有选择地优先发展国家鼓励和扶持的产业,严格控制新上国家限制和禁止发展的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根据当地的发展实际确定合理的调整目标,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要按照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增加效益和富裕农民的要求,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步伐,一是要不断提升葡萄、果品、蔬菜种植水平,扩大以奶牛、肉鸡、生猪为重点的畜禽养殖规模。葡萄产业要进一步改善种植结构和规模、水果业要走名、特、优结构调整和深加工的路子、蔬菜要以发展错季无公害生产基地为主线,提升农业产业基础地位。二是要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xx 大发正大有限公司)等的发展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引进,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在与北京的区域对接上,要以建立稳定的粮食及蔬菜、畜禽等其他农产品购销关系为主导,根据市场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确定对接的区域蔬 5 菜、畜禽、水产等产业化生产及加工基地,培育订单农业,进行区域资源和生产力的整合。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发挥优势带动作用,同时要对现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并重点引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第一、要继续重视和发展好葡萄及葡萄酒产业,一方面发展以种植、酿酒于一体的葡萄酒堡、葡萄酒庄等,以多取胜。另一方面应引进培植较大的葡萄酒酿造企业,以大、以强取胜。使其成为带动一方致富、扩大税源、增加财政收入的骨干龙头企业。为此要继续壮大长城葡萄酒这一龙头,并将龙徽、丰收、盛唐等这些既有自主品牌、又有一定市场容量的企业,培育为生产加工能力在万吨乃至2 万吨以上的现代化葡萄酒酿造企业。第二、要在改造和升级现有的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促进相关链条的延伸。同时,要依托近邻京津的区位优势,优先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鼓励和支持企业与科研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逐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研发机构,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要下力量逐步淘汰现有高耗能、污染严重、破坏生态资源的传统产业,推进县域工业永续发展。重点是实现以商贸物流和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和优化升级。一是要在进一步提升现有果菜、煤炭、农机汽车、建材等专业市场服务功能和经营水平的基础上,加速京西粮油、成品油库、博远物流等项目的建设进程,加速京西北现代商贸物流区的形成,提高区域辐射作用,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要大力将以葡萄产业为主线的休闲旅游、以鸡鸣驿古驿站的建设和开发为主的人文旅游和以董存瑞烈士纪念馆为主 6 的红色旅游等品牌建设和打造好,并要与北京市共同制定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市场开发战略,构建京畿生态休闲旅游度假网络系统。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切实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把增强各行业、各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京畿科学发展强县建设步伐。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篇2

2004年以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茶叶品种结构的调整,蕉城茶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区新增新优茶树良种茶园面积4万多亩,产量增加4247吨,产值增加3亿元,比增191.1%。名优茶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区产量、产值的27% 和46.4%,经济效益显著。

1 蕉城区品种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

1.1认真规划,调整优化品种结构

蕉城区是福云六号的主产区,通过引进高香优质和绿乌兼制的茶树品种,与原茶树品种的提纯复壮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的改植换种、改造品种形状差、低效益的中低产茶园,切实调整茶树品种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蕉城区茶叶发展水平。

1.2 采用多种补贴方式调动茶农积极性

近年来,蕉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把发展茶叶列为农民增收的“一把手”工程。相继出台扶持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采取信用社贷款、茶农连保、财政贴息等金融财政措施。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先后安排2000多万元茶叶开发性生产专项扶持资金,用于茶业结构调整、加工能力提升、质量安全、品牌建设等。

1.3 加强科技支持,提升“品改”质量

茶叶综合开发茶技人员实行分片负责。从茶园开垦验收、苗木质量把关到栽培技术以及幼龄茶园的管理技术,茶技人员都必须到场,进行现场逐块验收,具体指导茶农、服务茶农。主动加强与省茶科所的合作,依托省茶科所对引进新品种质量的严格把关;大力抓好农民技术培训,邀请省、市、区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到乡镇、农村举办茶叶科技培训班,提高广大茶农产茶制茶技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组织茶企、茶农前往省茶科所、安溪等地培训学习,同时,聘请省茶科所和安溪乌龙茶加工技师现场巡回加工技术指导,多渠道、多层次提高茶叶加工技术水平。

1.4 内联外引,带动发展

一方面,开拓内地市场,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茶叶专业村,建立“公司 + 基地 + 农户”的联合生产经营模式,发挥农村茶叶产销合作社的作用,重点扶持茶产业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购、销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对外招商,吸引有实力的外地茶企落户蕉城,带动茶叶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2 取得的成效

蕉城区以茶产业增效、茶农增收为中心,调整优化茶产业结构,通过引导鼓励新品种种植,茶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2.1 茶树品种结构趋于合理

按照茶园相对集中连片、品种早中晚合理搭配的原则,引导茶农种植高香型的茶树品种。重点推广早芽、高香绿茶品种早春毫、春波绿、福鼎大毫;绿乌红兼制的高香型良种金牡丹、金观音、丹桂、黄观音、台茶金萱;乌龙茶品种铁观音、台湾软枝乌龙、青心大冇等。目前,新优茶树品种占茶园总面积的42%,茶树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名优茶开发打下良好基础。改变了2002年以前我区茶树品种以福云6号为主的单一局面。

2.2 茶类结构调优调高

随着茶树品种结构成功调整,我区在降低绿茶产量、提升绿茶品质的基础上,加快乌龙茶、红茶和白茶等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形成了以绿茶为主的多茶类生产格局,促进茶叶原料利用最大化,适应了市场对茶叶多样化的需求。多茶类并举我区新优茶树品种比例已上升到42%。根据气候和区域布局,全区已建立宁古线天山绿茶基地、霍童溪沿线明前茶和多茶类生产基地和高山乌龙茶基地。全区形成区域分明,品种优良,基础良好,生态优美,品质优异的茶叶生产基地。目前,我区蕉城区绿茶产量从总产量的90% 调到55%,红茶、乌龙茶各占20%、白茶的产量为5%。其中,名优茶产量占全年茶叶总产量的50.2%。

2.3 经济效益日益提升

2009年,我区开始实施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宁德综合试验站茶树品种示范项目,今年,新品种金观音、金牡丹、紫玫瑰、黄玫瑰、紫牡丹等茶青价格比主栽品种福云6号高出8 - 20倍。茶树新品种种植的经济效益已经开始逐步显现,茶农种茶积极性也有了明显提高。以霍童坑头村为例,其金观音茶树亩产秋茶鲜叶200kg以上,年平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 / 亩;经济效益较往年有了大幅提升。

3 品种结构调整中的几点体会

3.1 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合理搭配茶树品种

品种结构调整过程中,要了解品种适应性,因地制宜,加强引导。茶树品种种植要早、中、晚合理搭配,还要选择一些适制性广的品种。品种结构调整时应结合低产茶园“三改一补”,变低产茶园为高产茶园,提高茶园经济效益。

3.2 强化茶叶安全,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

通过强化茶叶的标准化生产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卫生质量。一要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茶农的标准意识和产品安全意识,使之成为广大茶农和企业的自觉行为;二要加强培训和示范引导,逐步推广和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三要严格按照相关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组织生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3.3 加大工艺研发,提高新品种加工技术

新品种需要相应的加工工艺,才能发挥其优质特性,形成高香浓味新产品,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在推广新品种的同时,应指导和引导企业和茶农做好新品种原料的加工配套技术,根据新品种的产量、发展模和茶类加工需求,配套相应的加工设备。在了解高香优新茶树品种性状的基础上,探索制作工艺技术的研发,使新品种能发挥其优良性状,开发出相匹配的新产品,这样才能确保新选品种的经济价值,才能进一步加以大力推广。

3.4 发挥我区多茶类优势,多元化开发特色产品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篇3

一、浦北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临的压力

(一)提升财政收入水平有压力

浦北缺乏大工业、大产业做支撑,财政缺口压力非常大,而财政收入又比较单一、发展缓慢,传统的地产收入更面临下行的压力,相对于周边县区,财政收入仍有待提升。

(二)产业化程度不高,抗风险能力有待提升

作为农业大县,香蕉、荔枝等仍属于初级农产品,农产品深加工体系没有完全形成,产业附加值有待提升;医药等新型工业产业没有形成体系;丹竹液、神孵酒等新型轻工业仍未形成规模;受交通、区位、居住环境、人才等条件的制约,很难形成创意、电商、创新等新型产业。

(三)产业化面临转型升级,保民生、促就业、稳增长压力大

烟花、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受国家严控,甚至要淘汰、兼并,而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的相关产业又很难培养起来,许多镇面临产业真空风险。

(四)城镇化建设水平有待提升

浦北县城及各镇街区建设千篇一律,城镇建设水平不高,人口特别是县城人口集中度不强,人口素质有待提高,人居环境、幸福指数有待提升。

二、大旅游产业是浦北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对于浦北这样的传统农业大县,让全县干部群众对发展旅游从接受到支持,最重要的就是解决思想统一的问题,其核心就是弄明白旅游产业对浦北经济发展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带给老百姓什么实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旅游就业容量巨大,服务业总量超越制造业”。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2013年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说:“旅游是兴一业、旺百业”。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元收入;旅游业从业者每增加1人,可增加相关行业4.2人就业。自治区副主席蓝天立在2015年全区旅游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2014年广西的旅游总收入占全区GDP的16.6%,旅游直接间接的就业人数达到了580万人,主要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占广西总人口的12%左右,对全区就业的贡献超过10%,广西旅游投资达1300亿元,也占到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10%。对交通、住宿、饮食、文化产业等行业拉动作用非常明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2012年兴安县在光伏产业、水泥产业等工业一片萧条的情况下,旅游产业繁荣发展,旅游总收入达到38.8亿元,占全县GDP的28.6%。

可见,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经济活动,不仅是产业更是经济发展的抓手,要从发展观、全局观、系统观看待旅游产业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下对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一个发展平台,把浦北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通过这种新的方式进行解决,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这一。

三、浦北打造大旅游产业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一)有优势

浦北县位于北海、钦州、玉林、南宁的交汇处,区域很好。浦北拥有独特的环境资源,自然风光秀美,森林覆盖率69.2%,2012年浦北县获得了“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和“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五皇山有全国面积最大的11万亩连片天然次生红椎林,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以“会开花的石头”为题摄制了近30分钟的专题片进行专门报道。还有葵扇顶、五峰山等多个山脉。越州天湖是广西最早、面积最大的水库之一,水库容量达到12亿立方米,是目前广西建成运行中的第一大水库,环境非常好,可开发的景点很多。南流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航线,越州古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城市之一,至今还保留了旧州唐城古遗址,大朗书院、余屋镬耳楼古民居等古建筑。浦北是客家文化(中原古文化)的主要聚集区,保留了许多古中原美食。浦北是中国香蕉、中国红椎菌和中华蜜蜂之乡。浦北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作为四轮驱动的工作之一,举全县之力发展旅游,2013年,五皇山被评为国家级地质公园,2014年,五皇山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文昌公园、大朗书院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为旅游大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有差距

浦北旅游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头,但与阳朔、巴马、兴安等先进县区还有不少差距。景点建设方面,旅游景点少、项目单一、景区娱乐互动项目少,游客少、消费低,高速公路两年后才能开通。配套设施方面,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体系没有配套成型,缺乏上规模、有特色、聚游客的旅游商贸街区,旅游住宿档次(一家准四星、两家三星酒店)和服务水平不高。软件建设方面,全县旅游营销卖点不突出、营销力度有待加强,旅游人才匮乏,居民旅游开发意识和服务意识有待提升,干部思想观念有待提升。产业助力方面,政府配套拨款没有形成资金合力,没有形成全社会办旅游的格局,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联动性不强,旅游开发面临土地指标紧缺等。可以说,浦北旅游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三)有前景

国务院把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进行打造。各级政府都对旅游重大项目给予资金、土地指标、公路交通上的倾斜。贵港—合浦、南宁—北流两条高速公路贯穿,把浦北纳入了北部湾城市群1.5小时黄金旅游圈。按照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时,旅游将成为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消费需求,旅游业进入爆发式增长时期。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市场。2012年我区人均GDP已达4446美元,标志着我区旅游业已步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新阶段。公费旅游没有了,但周边游、周末游、家庭游、出国游更火爆了,出游的人更多了。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旅游黄金发展期和转型升级期的好机遇。

nlc202309012133

四、浦北打造大旅游产业的思路

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2013年旅游发展大会的讲话中重点指出:“旅游开发要学会抓重点、抓特色、抓配套、抓环保”。旅游发展千头万绪,牢牢把握旅游提升产业、服务人居环境的两条主线,浦北发展旅游产业的思路就清晰了。

(一)抓重点项目

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看,旅游发展就是先点、后线、再面。浦北要重点抓2-3个有市场号召力、财政贡献大、产业带动强、群众认可度高、易打造且能打造的重点旅游项目。城市是经济的核心,游山玩水是永恒主题,所以,浦北旅游重点就是做活“一城一山一水”即县城、五皇山、越州天湖。

(二)抓特色建设

旅游是朝阳产业,各国、各省、各市、各县都在强力推进,单就广西而言,旅游开发就是百花齐放,如果旅游没有做到主题差异化、产品差异化、市场精准化,浦北旅游很难做好。我们要潜心挖掘文化并创造提升,促进特色文化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把特色融入到城乡建设、景区开发和旅游产业的方方面面,使浦北旅游业发展更富魅力,提升浦北文化软实力。

(三)抓配套设施

旅游是综合产业,需要综合配套才能产生最佳的集聚效应。

一是交通设施建设是关键,走交通服务旅游、旅游带动交通建设的道路。依托大旅游开发、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平台,着力搞好主要景点通一级路、镇镇二级路、村村三级路、公交车进景区、自驾车营地、自行车绿道、通用航空机场的立体化交通体系。

二是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主抓4星级厕所、酒店、餐饮、购物、运输等旅游要素的建设,做好中英文标识系统、服务质量、设施标准、集散中心、智慧旅游等工作,并纳入日常工作中加以推进。

三是坚持环境保护不手软。保护青山绿水不动摇,建立健全“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长效机制,划定“核心、重点、主要”三个环境保护区,实行环保问责一票否决制。

(四)抓产业融合

把旅游作为浦北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强财政、美城镇、兴产业。

一是旅游与地产的融合,走主题地产的道路。实现旅游地产化、地产旅游化,通过旅游环境提升地产价值,地产文化艺术化提升城镇建设品味,实现人居环境、地产价值与旅游发展互动结合,既实现房产销售数量增加,又实现财政增收。

二是旅游与工业相结合,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实现浦北工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把已有的香蕉、荔枝、红椎菌、丹竹液、神孵酒、地方特色美食、剑麻、陶瓷、蜂蜜等产品包装为旅游商品,同时,利用生态品牌,培育如葵峰矿泉水、百香果、五皇山石祖禅茶、橄榄等新兴主导产品。依托北部湾旅游和未来浦北的旅游品牌,必须加大旅游重型装备业的招商力度,发展山地观光车、高尔夫等全国性的生产和组装基地。对浦北烟花产业进行旅游化提升,并达到相关环保标准,主动走向全国旅游市场,打造成为全国第一大旅游闪亮产业,为浦北工业产业寻找多一条发展的新渠道。

旅游有“吃住行、游购娱”6大要素。北部湾地区一年6000万游客和2000万居民的购物需求非常强,商机无限。浦北旅游不一定在游客量和旅游景点上争得广西第一,但抓住旅游购物这个环节,做个广西第一,旅游开发就成功了90%。浦北必须主动融入北部湾旅游,做好旅游购物这篇大文章,把浦北打造成为北部湾甚至广西最大的旅游商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基地。

三是旅游与农林产业相结合,走农林业产业化的道路。2012年全国林下经济现场会主要是参观和推广浦北经验,浦北农民已探索出一条“不砍树能致富”的绿色发展道路,要深化利用浦北“百万亩林下经济产业基地”这个平台,打造多个主题观光农场,结合新农村建设、完善旅游接待设施,融入科普、研学、劳动体验等内容,实现文化教育、农业体验、旅游观赏、产品销售、农家乐等相结合,使我县林下经济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同时,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鼓励各种花卉苗木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办成主题家庭农场和林场的形式,种植既有经济价值、能带动老百姓连片种植的,又有观赏价值的花卉苗木。要求每个镇有3-4个乡村主题旅游区,把浦北打造成为广西最大的全国知名主题农林业科普旅游基地,成为北部湾地区周末家庭游的主要目的地。

四是旅游与城镇化相结合,走产城景人一体化的道路。推动全县所有镇的城镇化建设与旅游相结合的“九个一工程”。即“一特色街区、一立面改造、一夜景亮化、一免费3星级厕所、一停车场、一特色文化、一酒店、一市民绿化休闲带、一特色旅游产业”。推进土地开发、交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人口聚集、配套发展公共服务,结合发展商业化服务,创新经营业态,形成区域城镇化发展的整合,实现产城景人的一体化。

五是旅游与其他业态相结合,走多业态互动融合的道路。通过旅游这个平台,打造或做强与旅游产业关联的新型产业。扩大和做强住宿、餐饮、商业、文化娱乐业等现有业态,打造健康、体育、养老、旅游教育、河运、创意设计、研学、低空等新业态,实现旅游发展与多业态的互动融合。

(五)抓扶贫攻坚

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点就是围绕老百姓的脱贫致富展开。乡村旅游、酒店、景区等旅游业态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浦北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偏远农村,依托景区、主题农场、主题乡村旅游区等,大力引导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田园生态休闲农业的开发,形成“一村一特色”。为老百姓开展“一家多艺”的培训,包括农家菜制作、乡村客栈运营、礼仪服务知识、乡村特产销售等技能培训。并通过抵押信贷等方式支持农民开展乡村旅游。

五、浦北打造大旅游产业的做法

(一)指导思想与定位

按照全域4A景区的概念,深入挖掘古越州文化、丝绸之路文化和古汉文化,高起点、大手笔,以打造大景区、大旅游为核心,突破门票经济,大力发展消费经济和服务经济,探索景观、产业和特色村镇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打造具有浦北特色,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把浦北打造为一个国家文化度假公园和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带的魅力明珠。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篇4

经济发展水平

今年前七个月,作为全省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县(市)的巩义市,开放型经济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累计引进域外资金42.3亿元,其中国内资金36.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810万美元,同比增长67.4%;全市进出口总额11228万美元,直接出口9052万美元,同比增长12%。外资、外贸郑州市县(市)排名第一,全省县(市)综合排名第一,县域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进发出巨大的活力。

抓机制创新,凝心聚力谋开放。健全的机制是保证各项工作高效运转的保障。巩义市在有效地发挥对外开放工作机制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一是注重发挥对外开放工作领导组的宏观协调职能,四大班子领导亲做亲为,协调重大外来投资项目的进驻实施,上半年召开座谈会、联席会、办公会、专题协调会17次,为豫联、永通、今麦郎等重点外来投资项目协调解决问题30多件;二是注重发挥三级开放网络联动职能。开放办、镇(办)以及外经贸企业三级互动,形成合力,确保工作落实;三是注重发挥工作激励机制的促进作用。将对外开放与“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相结合,落实责任,定期督查,严格兑现奖罚,确保各项对外开放工作扎实推进。

抓环境创优,诚心竭力促开放。该市以“四城联创”为载体和抓手,全面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功能。目前,巩义市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城市环境等方面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环境宜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城市正逐步展现在人们眼前。软环境建设方面,一是优化政务环境。广泛开展“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活动,进一步裁减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全程代办和并联审批制,开展承诺服务、民主评议行风活动,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二是优化政策环境。结合实际出台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奖励政策,对引进重大项目、结构调整项目、高科技项目实施重奖,社会各界招商氛围日益浓厚。三是优化执法环境。成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综合执法大队、外来企业投诉中心和行政效能监察投诉中心,规范行政行为。四是优化服务环 境。定期召开外

来客商座谈会,每月征求至少30名客商的意见建议,每季度为至少60家客商上门服务,现场解决问题。

抓项目建设,广借外力促引资。项目是招商引资的关键和载体。巩义市以确定的30家扶优扶强企业和100家骨干工业企业为载体支撑,聘请专家教授对项目逐个“过筛子”,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标准,按照国际惯例,精心编制104个项目,结集成册,配套制作《投资指南》等资料,结合优惠政策,广泛宣传,强力推介。另一方面,加大重点进驻项目跟进落实,坚持重大外来投资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工作机制和联席办公会议制。瑞士马扣(MARCO)与豫联集团合作、五星级酒店、耕生美国上市、恒星国内上市等重点外资项目外资陆续到位;东方现代城、华树世家等大型房地产和商业开发项目初现规模;维雪啤酒、今麦郎、永通铝业等轻工项目已进入生产调试;永煤集团与顺源铝业合作、河北缔华收购中州特钢、250万吨粉煤灰水泥、中原耐材等在谈项目进展顺利。抓招商活动,主动出击重实效。巩义市以各种经贸洽谈活动为载体和平台,始终坚持“政府做引导,企业上前线”的参会原则。仅2007年上半年,就先后参加了河南2007年新春投资计划发布会、中原文化港澳行暨豫港投资贸易洽谈会、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大型经贸活动,重点组织参加了第二届中博会,组织参会企业160多家,参会人员280多人,促成三个项目签约。在豫港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该市豫联集团与香港东英工业投资有限公司成功签约,签约外资额3亿美元,用于投资建设2x300MW热电机组、17万吨铝深加工项目,为该市下一步外资工作增强了发展后劲。此外,由巩义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巩义市院地合作暨经贸洽谈会将于今年9月15--16日在巩义举办,目前该市通过全力筹备,已初步确定参会客商79家(含世界500百强企业1家,国内500强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拟签约项目26个,合同域外资金49.6亿元。这次盛会,将为巩义构筑新的开放平台,必将酝酿培育出新的发展亮点。

抓产品创新,转变策略促外贸。巩义把坚持“四个多元化”作为该市一贯的外贸发展战略,注重一般贸易和制造业市场开拓,实现出口产品多元化、出口主体多元化、出口市场多元化、贸易方式多元化,加强对企业的培训指导,引导企业积极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加大自营进出

口权资格的登记备案工作力度,截止目前,全市具有自营进出口资格的获权企业已达270多家。中孚、明泰、恒星、耕生等出口大户积极应对国家退税政策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适时转变销售策略,保持了全市出口强劲的增长势头,连续五个月保持全省第一。出口产品有40多类100多种,涉及铝制品系列、纺织品系列、机电产品系列、耐火材料系列、化工系列、医药系列、磨料系列等,出口到美、日、韩、德、俄、尼日利亚等三十多个国家地区。

抓对外合作,多方努力促外经。通过积极联络,友好交流,2006年巩义市与俄罗斯彼尔姆州(省级)就经贸、旅游、教育、文化等方面成功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今年该市抓住这一机遇,通过网络、电话、互访等形式,及时跟进,目前该市的耐材、净水剂、阀门等系列产品贸易合作正在积极运作,双方合作进一步升温。此外该市仓实业公司在非洲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投资项目,永通在印尼投资项目等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篇5

发展

发挥林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做好“林”字文章,是发展现代林业的根本宗旨。我县紧紧围绕“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主题,探索建立集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为一体的林业发展模式,通过林权改革、重点工程、林业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措施,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量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林权改革促农增收

到2008年底,全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为58.9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56.9万亩,活立木蓄积为253.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26%。林木绿化率为23.29%。实现了有林地面积和林木蓄积量的双增长,林业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亮点。我县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确定“森林资源权属清晰化,推进流转规范化,分类经营法治化,增绿增效持续化”目标和“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建设、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思路,盘活集体林地资源,引导林地科学流转,推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加林农收入。截至目前,全县172个有改革任务的村已全部完成改革任务,完成林改面积10.7万亩,占应改革面积的100%,已明晰产权面积10.7万亩。通过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国家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激活林业经营机制,我县乡村林改成效逐步显现。

一是增强了林农发展的信心。通过落实自留山政策和“谁造谁有”政策,明晰产权,签定合同,发(换)林权证,实现“谁造谁有、合造共有”原则,让群众吃下了“定心丸”,保障了林农的合法权益,增强了他们发展林业的信心,加大了对林业的投入。如:孙德林承包经营40多亩,当年投入2万元,年均收入可达5.5万元。

二是促进了村集体和林农增收。通过实施林改,落实集体山林承包、租赁和转让,盘活了集体山林资产,实现了村财和林农两增收。如:草沟镇于韩村对部分林地进行公开招投标,预留公益基金和林业再生产资金。一些乡村通过实施林改增强村财实力后,加大了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逐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如黄圩镇三侯村通过盘活集体森林资产筹集15万元,铺设乡村水泥路1.5公里。

三是转变了林农经营山林理念。通过实施林改,落实山林承包经营,引导开展木材深加工和跨村经营,林农扩展了经营林业的利润空间,经营理念发生了转变,由过去单纯造林护林,逐步转入营林、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经营。如武圩村村民许超到通海村与当地村民联合,投入30万元资金申请办理木竹加工企业,并长期聘用20位村民负责生产加工销售,既解决当地部分富余劳力的出路,增加林农收人,又促进了当地农村林业经济的发展。

四是推动了社会办林业进程。通过林改确权和产业引导,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参与集体山林承包经营,社会办林业的氛围日益浓厚。一方面,通过加大投入提高现有林分产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改变传统的营造林只局限于材用的观念,大力推广林牧一体化,做到了林业长期效益和牧业短期收益的有机结合。速生丰产林一般成材周期10年左右,这样长的生产周期使老百姓很难下大决心造林。而林牧的结合就使这一问题得到缓解。林下养殖见效快,收益高,养羊的出栏周期仅半年,养架子牛的出栏周期仅为三个半月,养鸡的生产周期仅70天。这样,农民每年每个季节都有可观的收入,有效解决了林业收益周期过长的问题,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提高了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实现了林业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并初步探索出一条林牧结合、林牧一体化发展路子,涌现出一批好典型。如奎濉河北岸有5户办起养殖厂,如大庄镇大庄村林下种植香菇,有效地推动了林业发展立体化进程。林菜间作、林菌间作、林粮间作等模式,都有效提高了林地附加值。

五是积极开展各项配套改革。一方面,着力规范全县森林资源流转行为,为了方便林农和业主林权登记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县林业局投入8余万元组建装修林业服务中心,截至目前与县信用社共承办了森林资源转让评估抵押21起1000 亩,林权抵押贷款计690万元。同时县林业局简化林木采伐审批手续,及时调整林木育林基金征收标准,直接让利于民,让林农真实感受到林改带来的政策实惠。

二、重点工程促农增收

退耕还林配套造林项目政策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全县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累计完成工程建设13.6万亩,补助资金 650万万元,全县 10000多个农户从中受益。实现了“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林业大发展”的目标,增强了我县林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

三、产业发展促农增收

一是狠抓三大基地建设。以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为重点,形成了以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板材加工业和经济林基地三大产业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狠抓林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林业产业,今年来,整合林业项目资金 100多万元,重点抓好了杨树低产林改造建设,进一步巩固造林成果,促进了林业结构的进一步提升。

二是狠抓林业龙头企业发展。立足林业资源优势,强化龙头企业培育。上半年,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福晟木业有限公司争取上级资金万元,落实省级财政林业贴息贷款万元;扶持康中木业、凯华木业,积极申报市级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已建成木材加工企业101家,年加工产值达2亿元,企业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辐射带动8万农民致富。

三是狠抓林业产业合作经营。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林业产业合作经营模式,给全县林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目前,全县已发展林业协会1家、合作社2家,拥有社员1200人,注册资金2000万元,带动基地建设10万亩,年销售额亿元。

四、结构调整促农增收

一是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坚持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按照土壤类型确定发展的林种。目前,已逐步建立了“两大林业板块基地”,形成板材优势产业。“两大板块基地”即速生丰产林板块、鲜果板块基地;“板材优势产业”即大庄、黄圩镇的板材加工业基地。两大产业基地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实现林业综合产值2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

二是调整林种结构。通过长江防护林等林业工程带动,大力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今年新增1.4万亩杨树产业基地建设。二是把森林空间开发与建立循环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重点扶持一批基础较好的大户和经营户利用森林空间大力发展林牧一体化建设。截止到目前,全县从事园林绿化和发展花卉专业户达到20户,年创收入50万元。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篇6

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问题调研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省科技厅和烟台市科技局的通知要求,省里要对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问题进行调研,为完成省委、省政府的调研任务,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调研内容

针对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围绕今年如何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增长三个百分点的目标,提出对策建议。

1、围绕姜大明代省长在全省产学研合作创新暨科技奖励大会上提出的重点发展15个高新技术产业群和20个高新技术特色基地的要求,提出加快发展的重点;

2、研究分析今年我省高新区一些经济指标下滑的原因,提出新的对策建议,加快培植高新技术新的增长点;

3、研究提出在风险投资、政府采购等方面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4、围绕创新链、产业链与学科链相衔接研究提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5、围绕加快信息通讯、生物技术和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二、需要提供的材料

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情况调查问卷。

请各高新技术企业于8月6日前后报送到高新科。

电话8941727

附: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情况调查问卷

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情况调查问卷

一、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单位盖章),所在县(市、区):注册资本:(万元), 总资产:(万元), 净资产:(万元)

所属行业:,主要产品:产权性质:国有及国有控股 □;三资 □;民营企业 □; 上市公司 □ ;其它(请说明)

企业职工人数:人;其中:大专学历以上占职工比重% ; 企业有无专门技术研发机构:① 没有 □ ;② 有 □

从事研发工作人员人;高级职称人数人;中级职称人;

企业2006年研发投入(万元);2006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二、企业自主创新情况

(1)企业的技术来源是:

①购买引进国内技术 □;②产学研合作 □;③自行研发 □;④引进国外技术 □;

⑤其它(请注明)

(2)近三年企业年平均有多少研发项目在进行:

① 1个以下 □;② 2-5个□;③ 5-10个□;④ 11个以上 □ 其中,企业自己主持的研发项目(个);目前已形成产业化的项目(个)技术和产品是否形成了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生产一代?①有 □;②没有 □

(3)如果企业技术是购买引进的,那么有没有对这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方面的后续研究? ①有 □;②没有 □

(4)企业与国内外同行的技术差距如何?

①很大 □;② 有一定差距□;③ 差距很小 □;④ 没有差距 □;⑤国内领先 □;

⑥国际领先 □

(5)企业现有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

① 市场营销 □;② 技术创新 □;③ 模仿能力 □;④ 成本和价格 □;

⑤ 管理 □;⑥ 其它(请注明)

(6)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创新服务?(最多选2项)

① 技术中介 □;② 科技成果转让 □;③ 人才培训 □;④ 技术指导 □;

⑤ 合作研发 □;⑥公共平台 □;⑦其它(请注明)

(7)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来源是:

①银行贷款 □;②外商投资 □;③风险投资 □;④政府资助 □;⑤企业自筹 □;⑥企业间融资 □ ;⑦其它(请注明)

(8)以下关于国家和我省出台的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哪些企业了解?哪些在企业得到落实?

▲《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

①了解 □;②在我企业得到落实 □;

▲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鲁发[2006]4号 ①了解 □;②在我企业得到落实 □;

▲《山东省国家税务局、山东省地方税务局、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鲁国税发[2007]79号)

①了解 □;②在我企业得到落实 □;

▲《关于发挥税收扶持作用促进科技自主创新的意见》(鲁地税发[2006]53号

①了解 □;②在我企业得到落实 □;

▲《关于充分发挥地方税收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实现经济社会友好又快发展的意见》(鲁地税发[2007]39号

①了解 □;②在我企业得到落实 □;

▲以上政策都不了解 □;在我企业都没有落实 □

说明

(1)问卷范围:各市高新技术企业。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篇7

一、东胜区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东胜区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建国初期“一、三、二”, 改革开放初期“二、三、一”和新世纪“三、二、一”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近年来,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第二产业稳定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2002年, 东胜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49.7:48.2。2012年,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0.34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为1.43亿元, 第二产业为336.68亿元, 第三产业为512.22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2:39.6:60.2。

(一) 第一产业

建国初期, 东胜曾经是经济落后地区的代表, 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了半壁江山。1978年, 东胜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1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2.7%。伴随着二三产业的迅速崛起, 第一产业发展步伐逐渐放缓, 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一方面, 城市化进程步伐不断加快,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使得传统的农业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统计资料显示, 2012年东胜常住人口为60.2万人, 农村人口只有3.6万人。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 传统种植业受到了挑战, 农业产值下降。另一方面, 随着生态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 农牧业产值下降, 第一产业的比重降至不足百分之一。2012年, 东胜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4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0.2%, 较2002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

(二)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由工业和建筑业构成。东胜作为资源富集地的中心城市, 工业发展后劲实足。依托资源优势, 一大批知名企业如鄂尔多斯集团公司、伊泰集团等大型企业诞生, 工业经济发展较快。深入实施“双百亿”工程, 新建装备制造、汽车博览、轻纺、云计算等重点产业园区,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2012年东胜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36.7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9.6%, 第二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从图3中可以看出, 东胜第二产业增加值从2002年到2012年在逐年增加, 从2002年的2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36.7亿元, 增加了308.7亿元, 年均增速达到了28.2%。

2002-2012年东胜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下。虽然第二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从2002年到2012年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但从东胜经济发展状况来看, 第二产业逐渐趋于稳定发展的态势, 历史上的“半边天”已经成为过去。

东胜工业在建国初期是“一穷二白”, 直到改革开放才吹响发展的号角。到了80年代, 东胜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2002年实现增加值28亿元, 到2012年工业依然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 实现增加值336.7亿元, 是2002年的12倍。

东胜区工业经济主要以煤炭、绒纺、电力、建材产业为主。2012年, 东胜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48.8亿元。优势产业带动作用强劲, 煤炭行业实现产值323.13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2%;纺织业实现产值16.31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产值84.2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8.8%。。煤炭依然是拉动东胜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在它的拉动下, 东胜工业进一步“重化”。

从表2可以看出, 2002年, 东胜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为49.7亿元, 其中:重工业实现产值20.5亿元, 轻工业实现产值29.2亿元;从2004年开始, 轻重工业比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轻工业比重直线下降, 直至2012年, 轻工业的比重仅占到5.1%, 轻重工业比例失衡已经凸显。

伴随着东胜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 东胜的建筑业发展迅速。2012年, 东胜建筑业实现产值347.6亿元, 较2002年增长19倍, 完成增加值55.9亿元。

从图4可以看出, 东胜近年来建筑业产值呈上升态势, 从2002年的17.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47.6亿元, 年平均增速高达34.9%。

(三)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也称服务业, 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社会化生产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是整个社会再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改革开放以来, 东胜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助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 东胜区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指导思想, 坚持“工业立区、三产强区”的工作思路, 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东胜经济增长的引擎。并呈现出如下发展特点:

一是总量不断扩大, 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近年来, 东胜第三产业开始步入快车道, 2002年, 东胜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1亿元, 到2012年, 达到512.2亿元, 是2002年的18.9倍, 2002—2012年平均增速达到34.2%。2012年, 三产实现财政收入121.6亿元, 占财政收入的62%, 第三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5.5亿元, 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9.9%。第三产业在总量上不断攀升,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 2004—2012年第三产业的比重均超过了50%。第三产业迅速崛起, 成为东胜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从图5中可以看出, 东胜第三产业快速增长, 2009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了300亿, 短短几年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也成就了跨越式的发展, 从小到大, 从两位数到三位数。

二是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强。2012年东胜区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7%, 拉动经济增长6.6个百分点。

三是第三产业投资规模继续加大, 发展潜力不断增强。2002年以来, 东胜区加大第三产业发展的投入, 特别是在城市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科教文卫等方面, 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走强。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由2002年的6.0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55.5亿元, 增长了41.6倍。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既成为扩大需求、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又为东胜区第三产业自身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基础, 积蓄了后劲。

二、东胜产业结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工业经济中轻重工业发展比例失调

轻工业是消费品工业的主体,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承担着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繁荣市场、吸纳社会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但是在最近几年里, 东胜传统的轻工业—纺织工业, 发展步伐较慢。曾经东胜的起家资本“羊绒”产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2012年, 东胜规模以上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例为94.9:5.1, 出现了“重工重, 轻工轻”的特点。

(二) 工业科技创新能力低

东胜的GDP虽然位列自治区旗县 (区) 的前列, 但企业创新能力并不强, 产业规模与技术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是绝大多数大中型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使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基本上是在原地踏步;二是新兴产业类的企业规模小, 聚合效应差, 辐射能力小, 缺乏对东胜经济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三是科技人才缺乏, 对人才的使用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机制, 企业没有形成技术创新的主体。

(三) 产业关联度不够密切

经济越发达, 第三产业与一、二产业的关系就愈密切, 产业互动作用也就愈明显。而东胜区面向消费群体的生活性第三产业发展较好, 而面向一、二产业的生产性第三产业增长乏力。东胜区制造业产品档次不高, 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产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三、对东胜产业结构发展的建议

(一) 做强做优第二产业, 强化工业支撑作用

工业在东胜经济全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仍将是东胜经济的支柱。应继续坚持“工业立区, 三产强区”的理念,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做强煤炭、电力、建材、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引进先进设备和实用技术改造传统工艺, 开发新产品,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 提升纺织优势产业, 改变轻重工业失衡的现状

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做大规模、调优结构等, 实现传统产业的振兴。纺织业应紧紧抓住机遇和鄂尔多斯原料充足的资源优势, 整合现有资源, 引进战略投资者, 促进产业升级, 加强科技开发, 争创知名品牌, 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三) 加快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建设

抓好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高级技术工人的引进, 加大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员吸引人才的力度。努力搞好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 抓好各类急需人才的培养和现有人员的培训, 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加大对于企业核心技术开发有突出贡献、起关键作用人才的激励力度, 逐步提高科技人员的报酬, 使大企业的研究开发岗位能够稳住人才、吸引人才。

(四)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促进结构整体优化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篇8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兰考县政府党组按照中央、省委、县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兰考重要讲话精神,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坚持“一学三促四抓”,广泛深入征集意见建议,认真查找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谈心交心,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肃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刻剖析问题根源,全面加以整改。

一、抓好学习教育,打牢思想基础

兰考县政府党组采取集中学、现场学、听取报告学、观看视频学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学习活动,着力解决思想问题,深化对反“四风”、改作风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开展集中学习7天、14次,其中参加兰考县委中心组专题学习4次、封闭学习3天,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学习焦裕禄精神,做人民满意公仆》等内容;组织县政府党组成员拜谒焦裕禄陵园,重温入党誓词,参观焦裕禄同志事迹展等;集体观看习总书记视察兰考、参加河北省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系列活动纪实报道等视频,做好学习笔记、总结心得体会。组织党组成员围绕焦裕禄精神进行“五对照五反思”,开展学习成果交流4次,畅谈学习体会,在交流中共同提高,在交流中验证学习成效。5月8日至9日,兰考县委常委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后,兰考县政府党组又重点学习了习总书记两次在兰考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习总书记参加县委常委民主生活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要求,同时参照县委常委班子,集中时间分专题进行学习,深入研讨交流,力求学深学透精神实质。通过学习,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升了境界,找准了问题,同时也打开了心结,放下了包袱,做到了勇于揭短亮丑,为召开民主生活会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深入听取意见,找准突出问题

兰考县政府党组坚持开门搞活动、开门听意见,广泛、深入地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一是深入基层、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3月3日~4日,县政府党组全体成员到南彰镇周庄村调研,召开镇(村)党员干部、部分群众代表、企业代表座谈会,征集班子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4月3日~4日,分别召开党外人士、企业界代表、离退休老干部、县直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再次征集意见和建议。二是到分包单位征求意见。班子成员分别深入到所分包乡镇、联系村及县直部门,采取走访座谈、单独谈话等形式,面对面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力求全面、准确了解情况,并指导分包乡镇、分管部门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三是多种形式征求意见。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设置意见箱,利用“焦裕禄民心热线”和县政府门户网站留言板等形式,畅通民意渠道,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接受群众监督。四是集体梳理意见。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专门召开政府党组扩大会议向班子成员和有关部门作了反馈,对征求到的“四风”问题进行全面汇总、仔细梳理、认真归纳。

三、认真对照检查,务求“像、深、实”

坚持对照焦裕禄精神和“三严三实”要求,自觉克服“完成任务”“闯关”“做文章”的心理,认真解决“怕、空、浅、偏、平”等5个方面的问题,严肃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避免查摆问题避实就虚、避重就轻和评功摆好、变相表扬,避免对照检查材料一般化、趋同化、概念化。一是对照焦裕禄精神深查细照。在落实“五对照”基础上,联系个人思想工作实际、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深查细照,照出了政府党组20个方面的差距和不足。二是严格对照检查标准。县政府党组书记、县长周辰良同志主持起草政府党组对照检查材料,班子成员自己动手撰写对照检查材料,一风一风地列出“四风”具体表现;深挖典型案例和事件,逐条回应群众意见和督导组审核意见,对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情况逐一作出说明,深入分析问题根源,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力求画得像、找得准、态度诚、挖得深、写得实。三是政府党组集体把关会诊。先后3次召开政府党组会议,集体查摆政府党组问题,共同会诊个人问题,看党组的问题认领了没有、群众的意见回应了没有、查摆问题到位了没有、思想根源深挖了没有、整改措施具体了没有;查摆“四风”问题做到不聚焦的不放过、突出问题没有回应的不放过、自我剖析不深刻的不放过、没有见人见物见思想的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到位的不放过。

四、开展谈心交心活动,谈通谈透思想

兰考县政府党组一班人立足对焦距、找穴位、抓要害,力求把问题解决在会前。一是推心置腹、敞开心扉。在谈心谈话时主动亮明自身问题,诚恳指出对方问题,请对方帮助自己找准问题,不以闲聊代替交心,不以谈感情、谈成绩代替谈问题,不以交换工作意见代替指出对方问题,增强谈心的针对性。二是坦诚相待、打消顾虑。党组成员以坦率真诚、沟通思想的态度,突出谈问题、谈深层次矛盾、谈思想障碍、谈差距不足,把内心想法摆在桌面上,坚决克服“怕伤感情、怕秋后算账、怕群众揪住辫子不放”的思想顾虑。三是反复深入、谈通谈透。坚持做到把班子问题、本人问题、对方问题、拟在会上提出的批评意见、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改进措施谈开谈透,通过坦诚交流思想,把心里话说出来、把意见找出来、把责任扛起来,加深理解、消除隔阂、增进团结。四是灵活开展、务求实效。采取一对一当面提、三五成群相互谈、召开党组会议集体议等形式,利用茶余饭后、工作空隙和晚上时间,灵活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做到党组书记与每名党组成员必谈,党组成员之间必谈,在20多天的时间内开展3轮谈心交心活动,互相帮助查找问题270余条,征求到作风问题80多条,相互之间提出批评意见350余条。通过谈心交心、坦诚交流思想,党组成员之间进一步沟通了思想,加深了理解,增进了团结。

五、严肃开展民主生活,达到预期效果

6月8日,兰考县政府党组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每位党组成员紧紧围绕“四风”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了统一思想、共同提高、增进团结的目的。一是自我批评抓住要害。每位党组成员自我剖析时间都在半个小时以上,每人梳理出自身问题都在20条以上,共查摆出问题330条,其中“四风”突出问题224条。周辰良同志带头开展自我批评,重点检查了工作浮于表面,摆“花架子”、做“面子活”,政绩观、发展观有偏差,“官本位”意识浓等6个方面20条突出问题。其他党组成员重点检查了对上负责多对下负责少、凭经验干事、担当意识不强、存在老好人思想和守成思想等310条突出问题。二是相互批评真刀真枪。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开展批评“不搞莺歌燕舞、要有‘辣味,‘真刀真枪、刺刀见红”的要求,每位党组成员自我批评后,其他班子成员开门见山,抓住要害,不搞铺垫、不绕圈子、不躲不闪、不遮不掩,对其进行批评、点“麻骨”、戳疼处,提出2至3条批评意见,共提出批评意见344条,批评意见最多的有36条,最少的也有20条。相互批评时都直接指出问题,许多意见还点出具体人具体事,“辣味”很浓,被批评的同志普遍红了脸、出了汗。三是剖析原因深挖根源。每位党组成员在查摆问题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工作实际,深挖思想根源,深入剖析问题产生原因。很多同志谈到,入党的时候,树立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走上领导岗位的时候,也决心像焦裕禄那样为改变兰考面貌“拼上老命大干一场”,但随着年龄增长、职务和环境变化,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不那么清晰了,当初的志向也慢慢淡忘了,奋斗的激情逐步消退了,考虑自己的职级待遇、进退得失多了;一些同志在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时谈到,对一些与自己不太相关的事情,采取好人主义的态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定程度上放任了一些不正之风蔓延。出现“四风”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在理想信念、党性锤炼、公仆意识、奋斗精神等方面存在不足。四是整改措施明确具体。每位党组成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整改措施,明确了班子和个人今后努力的方向。县政府党组从在加强学习中提升政治素养、在转变作风中增强服务意识、在站位全局中提升发展水平、在建章立制中增强廉政意识等4个方面提出整改方向,并重点从破解“兰考之问”等方面列出了若干具体措施。每位班子成员也都相应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方向和措施,有的提出对照查摆问题建台账,并采取销号的方式,自觉做到不改不放过,改不彻底不放过;有的提出坚持每月到基层调研不少于10天,突出研究和解决一些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有的提出梳理出分管部门的全年重点任务,采取每月汇总、季度推进、半年讲评的督办方式,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六、巩固扩大活动成果,坚持做到两手抓、两促进

(一)加快实施农业“三项重点工程”,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一是围绕粮食核心区建设,着重抓好千亿斤粮食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重点做好5000亩中低产田改造、1万亩高标准粮田和2.1万亩高产稳产田建设。二是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重点推进晋开集团、禾丰牧业、鸿瑞生物科技、天裕实业等企业发展,积极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利用黄河滩区,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重点抓好晋开集团、包公食品、大宋食品等企业发展,建设一批具有综合功能的高效农业园区,力争新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打造3个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出台土地流转相关扶持奖励政策,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鼓励和支持农民将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流转,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将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高效农业占比。

(二)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确保《三年扶贫开发攻坚计划》如期完成

一是研究完善并认真落实《三年扶贫开发攻坚计划》,县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将上级涉农项目资金向贫困村倾斜,力争3年实现9.67万人口稳定脱贫的目标。二是加快实施黄河滩区移民迁建工程,3年完成低滩区6个村6280人搬迁任务。三是进一步摸清全县贫困村、贫困户底子,抓好配套措施落实,建立精准到户扶贫推进机制。四是做好转移就业工作,充分发挥公办、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作用,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结构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着眼发展职业教育,谋划建设兰考职业技能培训学院,满足本地企业用工需求。五是实施产业、项目扶贫,投资10亿元建设禾丰集团兰考天地牧业有限公司肉鸭产业化项目,种禽、孵化、养殖小区全部分布在贫困乡村,带动2000贫困户1万人脱贫;投资10亿元实施晋开集团“农业—牧业—奶业”一体化项目,在黄河滩区建设全群2万头的超大型养牛场,形成养殖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综合利用等一体化发展的农牧产业园;建设60万亩优质小麦和天民种业10万亩小麦良种产业化繁育基地,为“三年脱贫”提供重大项目支撑。

(三)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工业化发展水平

一是加快完善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综合产业承载力。重点推进道路、绿化、亮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区安置房、中医院迁建、天然气加气站及幼儿园、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城市服务功能向产业集聚区延伸,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区的综合承载力和区域竞争力。二是围绕做大做强三大重点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项目,集中布局、集聚发展,构建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集群,提升兰考县工业化整体水平。三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和支撑力。整合板材加工资源,积极创建国家级板材加工出口基地,进一步扩大家具制造及木业加工产业规模;充分发挥专用汽车获得工信部审批的优势,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打造行业品牌,做大做强特种车辆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产业;立足农产品资源优势,引进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实现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扩规模、上水平、提效益。

(四)加快城镇体系规划建设,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一是科学编制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村镇体系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科学调整确定县城功能分区布局、县域村庄布局,加快产业集聚区和商务中心区建设,将县城规划区内的城中村、县城周边的城郊村有序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城市化改造。二是以堌阳镇、张君墓镇和谷营乡为重点,着力加强中心乡镇和小城镇建设。按照“五规合一”的要求,加快完善25个在建新型社区,加快搬迁入住和原宅基地复垦步伐。三是创新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重点解决一批已进城就业定居的农民工和产业集聚区农民的落户问题,使他们享受与城市居民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五)加快商务中心区建设,提升三产服务业发展水平

一是加大商务中心区建设力度,创新融资开发、商业运作模式,强化招商,着力引进一批组团式开发的商贸综合体项目,重点发展金融、商务、批发零售,培育发展科教培训、住宿餐饮等产业,打造产业高集聚、产出高效率、功能高复合、就业高容量的服务业集群。二是加快推进金融大厦、叁合商贸综合体、欧蓓莎建材家居广场、天民种业研究院等项目建设,打造县城西部繁荣发展的新引擎。三是充分发挥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家居建材、农产品、农资等专业物流发展,构建以综合园区和物流中心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水系和路网

一是打通城乡水系。全面实施城市生态水系建设,重点抓好二坝寨引黄调蓄水库、五干渠治理、东湖公园等建设项目。实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及三义寨灌区、北滩灌区改造工程,疏挖灌区干渠、支渠,配套桥涵闸,全面实施农村机井“井井通电”工程和安全饮水工程。二是打造城乡路网。高标准实施城乡道路“通达工程”,构建覆盖城乡、连通内外、安全畅通的交通路网。重点实施国道310改线、省道313改造及东环、北出口建设工程,实施兰曹路和兰仪路综合改造提升工程,推进乡镇之间连接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完善城乡交通路网,方便群众出行。

总之,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推进,兰考县政府党组将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始终把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与推进科学发展结合起来,坚持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果来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用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更好地促进兰考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上一篇:应用写作作业1答案下一篇:《杀手之价值连城的幸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