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和调整

2024-07-18

优化和调整(共12篇)

优化和调整 篇1

1 前言

鞍式支座 (以下简称鞍座) 是一般卧式容器所常用的支撑形式。在对化工设备的设计中, 我们对鞍座一般不进行形式和尺寸上的设计, 而是根据容器的公称直径和允许载荷选用机械部标准JB/T4712-92《鞍式支座》的标准形式。在卧式容器的设计中, 要达到优化设计、节约投资的目的, 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尽可能减薄容器筒体壁厚, 减少所用钢材。通常对于设计压力较大、筒体直径较小的卧式容器, 由于其设计压力决定了筒体壁厚相对较厚, 鞍座附近的应力一般不会超出材料的许用应力值。但对于那些设计压力较低、筒体直径较大的卧式容器, 其设计压力决定了筒体壁厚相对较薄, 以致于鞍座附近的应力超出材料的许用应力值。对于后一种情况, 要想不修改鞍座尺寸和不增设加强圈, 而让应力不超出材料的许用应力值, 通常采用的办法是改变鞍座位置和增加设备筒体壁厚。显然增加筒体壁厚将直接增加设备用料, 增加投资。要想既不增加投资, 又使鞍座附近的应力不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值, 唯一的方法是调整鞍座位置。因此, 分析鞍座附近的应力与鞍座位置的关系,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 也是实现优化设计的基础。

2 应力分析

对于设计条件已确定的卧式容器, 先按其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确定一个筒体壁厚, 再以这个壁厚为初始值, 校核卧式容器的各项应力, 包括鞍座附近的应力, 当鞍座附近的应力超出材料的许用应力值时, 可以有以下五种方法进行解决: (1) 增加垫板或增加垫板厚度; (2) 改变鞍座包角; (3) 增加壳体厚度; (4) 增设加强圈; (5) 改变鞍座位置。其中1~4都会增加用料, 增加投资, 而方法5则不用增加任何材料。因此, 选择调整鞍座位置是最便捷最有效而又不用增加任何费用的方法。按照标准, 鞍座中心线到封头切线的距离A应尽可能靠近封头, 即A应小于等于D0/4且不宜大于0.2L, 当需要时, A最大不得大于0.25L (见图1) 。这里只说明了鞍座到封头切线之间的大概位置, 并没有说明其具体位置, 以及对周围应力的影响。因此, 只有找到鞍座位置与其周围应力之间的直接关系, 才能对鞍座进行准确的定位, 也才能科学、合理地调整鞍座位置, 在不增加设备用料的情况下, 让它的应力校核合格, 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

通过计算发现, 在鞍座附近的这些应力当中, 以鞍座边角处的周向应力σ6 (见图2) 是最难满足标准规范要求的, 也就是说只要找到鞍座位置与鞍座边角处的周向应力σ6之间的关系后, 通过调整鞍座位置使σ6校核合格, 就能达到所有应力都不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值的目的。

2.1 不同壁厚相同位置下应力的分析

以分液罐的设计为例, 其设计条件如下:

设计压力:P=1.0MPa 设计温度:t=200℃;

筒体材料:16MnR (热轧) 封头材料:16MnR (热轧) ;

两封头切线间距离:L=8080mm 筒体内径:D=2600mm;

焊接接头系数:φ=0.85

腐蚀裕量:C1=1.5mm。

在设计初期, 由于要避开罐底的排污口, 把鞍座中心线到封头切线的距离初步定为1250mm, 这是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内压计算得到筒体壁厚为12mm, 应力校核时, 当壁厚为12mm时只有鞍座边角处的周向应力σ6不合格, 壁厚增大为14mm时, 应力则全部合格, 表1是两种不同壁厚所计算出主要应力的对比。

注:表中所有符号见GB 150-89《钢制压力容器》的第8章8.2节符号说明, 公式中所用的参数见第8章中其它章节说明。

从以上两种不同壁厚的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 大部分应力都与封头对筒体起不起加强作用有关系, 而封头对圆筒的加强作用则取决于鞍座到封头切线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有大部分应力校核合格仅有少部分应力校核不合格的情况下, 用增加壁厚的方法来降低鞍座边角处的最大周向应力, 是可以的, 但对其它的应力影响并不大, 因此, 这种方法并是不可取的, 应通过其它途径来解决。而调整鞍座位置将是一种可行性的方法。

2.2 同壁厚不同位置下的应力分析

为了找到鞍座位置与其周围应力之间的关系, 在没有改变筒体壁厚的情况下, 又将鞍座位置A重新设定了四个位置进行了计算, 其计算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在相同壁厚的情况下, 改变鞍座位置, 使应力都发生了一定变化, 但应力σ1到σ5不是变化很小, 就是与材料的许用应力相差很大, 而鞍座边角处的应力σ6, 最小为-78.359MPa, 最大为-277.268MPa, 变化率为73.4%, 而且在有些位置超出了材料的许用应力值。因此, 用这种方法来满足应力要求是可行的, 而能发生变化的这些位置就是封头对圆筒起加强作用的因距离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位置, 只要找到这些变化位置与应力σ6之间的直接关系, 就可以只调整鞍座位置, 而不用去增加筒体壁厚, 来达到所有应力都不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值的目的。

2.3 鞍座位置与鞍座边角处周向应力间的分析计算

对与本例, 由于L≤8Rm, 所以

undefined

在上式各参数中, F=285233N δe=10.5mm Rm=1306mm L=8080mm b2=553.3mm

得出:σ6=-12.27-5068.22K6

而鞍座中心线距封头切线之间的距离远近, 会影响到封头对圆筒的加强效应, 也会影响鞍座附近的周向应力:

当undefined时, 即A≤653mm时, 封头对圆筒起加强作用, 则undefined;

当undefined时, 即653mm

则undefined;

当undefined时, 即A>1306mm时, 封头对圆筒不起加强作用, 则K6=K7。

由于参数K7将会影响到与封头对圆筒起加强效应的系数K6, 从GB150-89《钢制压力容器》的第8章表8-4中查到:K7=0.0529, 最后得出σ6与A之间的关系:

undefined

其关系的简图, 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看到, 在A≤653mm时, 封头对圆筒所起的加强作用是最大的, 鞍座边角处的周向应力最小;在A>1306mm时, 封头对圆筒不起加强作用, 鞍座边角处的周向应力最大。在以上两处位置σ6为固定值, 不随A的变化而变化, 只有在653mm1306mm时鞍座边角处的周向应力是最大的, 且已超过了材料的许用应力值, 此时应该用其它方法来使应力σ6校核合格;所以, 只有在653mm

3 结论

用增加筒体壁厚等方法来达到使应力校核合格的目的, 是可行的, 但不是经济合理的, 而调整鞍座位置却是最便捷、最经济的方法。用调整鞍座位置的方法, 对与本例设备筒体壁厚为12mm与14mm的两种情况, 仅筒体材料就节省了1050kg, 节省材料费用约6300元, 相应的加工、运输等费用也会降低, 也达到了节约投资的目的。在设计当中用这种方法, 就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优化设计。

另外, 通过这次应力分析, 也让我们找到了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以后更深层次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及标准释义[S].

[2]王志文.化工容器设计[M].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B/T4712.1-2007, 鞍式支座[S].

优化和调整 篇2

要实现经济结构调整,首先就必须找出我国现今经济结构失衡的症结。“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告诉我们,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生产与消费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否则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将会受到破坏。因此,我国经济结构的失衡,,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这些比例关系不协调造成的。”而我国长期以来重积累,轻消费的格局所带来的,必定是重生产资料生产,轻消费资料生产;同时,在积累中,政府所占的比重长期偏高,而企业和居民所占的比重则偏低,这也就导致了需求的严重不足,也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表明两大部类之间和内部都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否则两大部类的产品就不能全部卖出去,不能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不能顺利实现三方面的交换,全部社会产品也就不能实现。以往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也证明,均衡增长才能稳定增长,协调发展才是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调整投资和消费的比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实现结构优化基础上的总量平衡。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要紧抓三项措施:

1、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要紧紧抓住的一条主线。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产业结构层次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这是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诸多矛盾的重要原因。着力解决好经济结构问题,才能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就业,显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经济结构中实现较快发展。

2、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要切实抓好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多地依靠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物质投入,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此要有强烈的紧迫感。要从推动科技进步、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科学管理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质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3、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发展海洋经济。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建设人才强国,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

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要切实调整好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

第一,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在大多数国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至70年代,在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和美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劳动力所占比重下降的趋势开始减弱。

第二,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都是上升的。但进入60年代以后,美、英等发达国家工业部门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开始下降,其中传统工业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第三,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更为迅速,所占比重都超过了60%。

优化方式 把握时机 调整结构 篇3

一、厘清功效,合理选择,优化呈现方式

目前小学阶段我们经常用到的图像呈现方式有两种:一是范图的呈现,它是指教师选择相应的欣赏范图进行直观性的呈现,例如使用多媒体课件、挂图、作品实物、教科书等直接将范图呈现出来;另一种是演示呈现,指需要通过执行一套规范性的程序或动作才把图像呈现出来,属于间接呈现。在实际的运作中,教师应针对教学领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的需要而灵活运用,有所侧重,才能体现出呈现方式的合理性。

1.根据课型选择呈现方式

图像呈现应该随着不同课型而有所侧重。例如欣赏课需要对美术作品开展欣赏评述活动,此时最方便的呈现方式是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直接呈现,可以适当辅以简单的间接呈现。当然,直接呈现图像时,呈现的载体也应随着不同课型有所区别:绘画课选用电脑课件、挂图、教科书展示即可;而工艺制作课一般就需要在实物展台上展示。设计应用和造型表现课需要让学生了解和获得不同媒材的质感来进行创意表达,所以间接的过程性演示就非常占优势。

2.根据目标选择呈现方式

图像呈现方式也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对不是本课重点知识的图像可以采用直接呈现,而属于本课重难点的图像最好采用间接呈现,尤其是可以通过绘画或制作的过程演示,来方便学生理解与掌握。例如在执教第四册《好大的向日葵》时,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所选用的呈现方式也不同: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初步认识向日葵花瓣的不同黄颜色”,由于只是“初步认识”,所以笔者采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呈现方式,在黄色花瓣的图像边上,用不同黄色块进行标识;第二课时的目标是“初步学习用不同黄颜色表现向日葵的花瓣”,由于需要“初步学习”,所以笔者采用了间接呈现,演示了不同深浅黄色的搭配,向学生展示了黄色渐变的过程,便于学生更深入地掌握这项方法。

3.根据学情选择呈现方式

图像呈现方式应该根据学情而有所侧重。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图像,此时图像仅发挥复习巩固或者是举一反三的迁移作用,所以省时、量多是对呈现的要求,因此直接呈现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对于学生没有掌握或者掌握起来有难度的图像,此时最需要的是分解图像获得的步骤,对呈现的要求是利于学生观察、理解、记忆和运用,最适合选用间接呈现。

二、了解学生,因需制宜,把握呈现时机

把握好时机,教师必须通过“听语言、看行动”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困难点和认知冲突点,从而更好地把握呈图时机。

1.呈现在兴趣激发之时

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呈现图像,可以真实地再现或模拟事实的情景,形象地呈现事物的现象,具体地表达事物发展的过程,生动地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都达到预期效果。

2.呈现在情感交融之处

特级教师朱国华在执教《泼墨成趣——鸟瞰的大地》的欣赏环节时是这样设计的:先和学生谈论了对妈妈爸爸的情感,然后教师激情演唱了对祖国妈妈表达真挚情感的歌曲“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天堂……”,接下来再看了“北齐南张”的山水画。此时背景音乐《我和我的祖国》伴奏响起。学生和教师都在这如诗如画的氛围中让彼此的情感再次升华,此时出示图像,将学生的心理状态由抑制向兴奋转化,由感性向理性升华。

3.呈现在思维发散之处

在学生创作之前,教师安排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同龄人的画”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创作之后结合课堂拓展部分,教师出示一些发散思维的图像,这些图像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形象生动直观,激发想象,并在想象之中产生联想。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为发散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4.呈现在释疑解难之处

结合教学重难点,图像应该呈现在学生认为最需要释疑解难之处,先让学生思考问题,再给予相关图像解答。例如:在执教《自画像》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比较脸型和五官不同的特点,通过交流后,教师再给予图像演示,这样相比于先出示图像,学生就多了一次比较、提炼的机会。

三、模块设计,灵动丰富,调整呈现结构

在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的图像呈现结构有两种,一种是线性的,也就是图像按照教学预设路线一张张地播放,这种结构强调严谨,缺点是死板、不能调整,一旦哪一个点出现状况就会影响到整条线的运行,同时也限制了教师从学生学习的渐进性出发安排图片,容易造成学生在欣赏感受时思维处于同一个出发平面。与线性呈现结构相对的是模块呈现结构,即把为了实现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某一主题,通过整合图像而形成相对完整、独立的图像单元。这种呈现结构的优势在于开放性强,强调把图片进行不同思维层次、角度方向的重组。

1.逻辑递进式的运用

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使图像在展现的时间轴上随不同的坐标发生学习的进入或上升,达到学习的高度与深度。例如在《画画亲近的人》中,笔者把图像分为三个模块:第一模块“妈妈的照片”,第二模块妈妈与孩子活动的动态图,第三模块“母与子艺术作品”。这三类图的关系是递进深入。

2.平行并列式的运用

图像单元内容之间联系不密切,非线性推进,可跳跃选择,可个性化学习,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的思考与观察,从而对问题产生更深刻、更生动、更立体、更鲜活的理解。例如在《鱼文化欣赏》中,笔者把图像分为四个模块:“鱼文字”模块,“鱼饰品”模块,“鱼成语”模块,“鱼年画”模块。这四个模块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3.交叉多选式的运用

这种结构较为复杂,兼有前两种关系,既可以先并列后递进,也可以先递进后并列。呈现设计时须先了解其间关系,再确定呈现顺序。这种呈现结构的优势在于深度与广度兼顾。例如在《黑白撕贴画》中,既可以先呈现“撕贴画教学”图像模块,也可以先呈现“黑白灰的颜色对比”图像模块,而最后都汇集成“黑白撕贴画”的图像模块;也可以先呈现“黑白撕贴画”的图像模块,然后再呈现“黑白灰”或者“撕贴画”模块。如图所示:

总之,要促进图像呈现行为更好地发挥作用,教师首先要找准图像呈现行为的功能定位,在教学中,要摒弃那种强调呈现的作用而忽视其他行为的“以客代主”的做法,正确处理好“规范与创新”的矛盾,并注重自己图像呈现行为中的创意,通过创意演示、创意呈图、创意板书打开学生学习的心门,从而让他们获得知识的迁移以及丰富的想象和发散性的思维。

优化和调整 篇4

1老油田地面工程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人们对石油的不断开采, 所以近年来油田的综合含水率逐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有很多主干油田已经全面进入了高含水后期。有的主力油田也将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因为地面工程经过长期运行, 所以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

1.1油田开发指标不断上升, 造成区域系统负荷不平衡。因为油田中含油率不断降低, 所以产油量也会有一定的下降, 但是原油的处理、外输管道的稳定、油田废气的处理、轻烃回收等系统的负荷在长期的开采之后, 系统运行效率降低。比如有的脱水站负荷率会更低。除此之外, 随着我国“十五”的发展, 所以以后的一段时间内, 全油田的产液量、产水量、注水量及综合含水量仍然会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这就让与之相关的地面系统的负荷压力增大, 必须要新增仪器等, 以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

1.2油田开采单位能耗不断上升, 给控制运行成本造成困难。因为含水率的不断上升, 所以油田的开发难度也不断的增大, 这就使控制能耗及成本也变得不容易。另一方面, 随着油田的综合含水不断升高, 所以注水量、产液量及产油田用水量也逐年的增加;单井产油量也在不断降低, 百万吨产能所需油水井总数逐年增多, 这就使我们控制成本的难度变得很大。而且部分老式高耗能设备还在运转, 一些早期建成的各种站所在流程或布局上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在油田的生产和发展。所以以上的这些因素导致了油田生产单位能耗上升速度不断加快, 所以控制能耗的难度比较大。

1.3老油田地面设施腐蚀严重。因为经过了多年的长期运行, 所以地面设施的腐蚀老化问题也日益凸显, 油田中的主要设施已进入了更新和维护的高峰期。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 设备腐蚀老化的程度不断发展。虽然近年来人们对老油田的基础设施更新维护工程的投资力

度有一定的加大, 但实施的工程与生产需求仍然不成正比。现在油田的地面工程设施的更新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果我们不及时对老油田的地面设施进行更新维护, 这将会直接影响到油田的安全生产, 而且会降低出油率。

1.4由于开采形势的变化, 所以之前的生产工艺不适应当下开采。因为油田的综合含水率在不断上升, 所以原来建成的转油站出现了不适应当下开采方式的现象。之前采用的卧式沉降罐和缓冲罐建成的多段流程放水站, 由于设备多、而且工艺流程比较复杂等原因。当水驱系统中含有一些聚合物之后, 之前放水站的脱水和处理污水处理难度也有一定的增大, 由于处理能力的下降。所以低产低渗透油田产油量也有一定的减小, 所以之前的开采方式和集油工艺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不适应。

2老油田优化调整以及改造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老油田特高含水开发期地面系统存在的这些问题, 所以人们开始加强对老油田系统优化调整的相关研究, 积极探索出系统优化调整的新思路和新对策, 从而努力解决油田区域负荷不平衡及能耗高的问题。

2.1我们应该采取“关停、并、改、抽、换、优、用、管”等优化调整措施。应该努力坚持开发和产能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和产能建设相互结合的方式, 是提高老区改造投资效益的有效途径。而且同时在在设施能力满足开发需要的前提下, 适当的缩减规模。可以合并低负荷、腐蚀老化严重的站或设施。

2.2降低能耗, 我们可以实行单井集油以不加热集输为主, 以端点井季节性掺输为辅。集油单井管线采用玻璃衬里无缝钢管, 端点井季节性掺水管线采用无缝钢管。我们可以利用玻璃具有亲水性这种特性, 将玻璃衬在钢管的内表面使它作为单井的集输管道, 当油井产出的含水油在玻璃衬里钢管内以水包油乳状液流动时, 水作为连续相将油与管壁隔开, 防止原油沉积到管壁上;当含水油以段塞流状态流动时, 水则在玻璃内壁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水膜;同时减弱了原油在管壁上的沉积, 这样我们就从而实现不加热输送。降低了能耗。

2.3努力做好腐蚀防护与治理, 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蚀危害。我们应该建立设施腐蚀基础的数据库, 以便我们可以及时的了解到腐蚀设施在系统中的运行情况。同时应该完善和推广管线的腐蚀监测水平。一定要保证用腐蚀设施运行的安全性。如果不安全及时采取措施, 确定科学的更新维护界限, 确定科学合理的逐年更新维护方案, 为老油气田地面设施更换和大修提供技术依据。

2.4进行注水系统优化控制。努力推广使用高、低压变频、变极设备;推广系统仿真优化等综合技术;采用实时分布式最优控制系统, 实现系统优运行, 提高注水系统效率。而且应高加强地面系统站库、管网、容器、设备和运行的精细化管理。同时也可以优化燃料, 加热炉用天然气代替石油。

结语

我们应该逐步对老油田进行优化调整。老油气田调整改造要依靠科技的不断发展, 但是对于那些成熟的技术, 我们应该实现资源共享, 搭建起成果共享的桥梁。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时, 应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技术。同时我们应该实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动态调整这个基本原则, 努力降低老油田优化调整的资金投入。让老油田重新散发光彩。

摘要:伴随着油田的不断开采, 有些老油田存在的系统和区域间的负荷不平衡问题, 或者地面设施老化造成开采能耗不断升高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所以我们要对老油田进行优化和调整。我们应该降低油田地面工程改造投资, 实现低成本生产的战略, 本文就老油田凸显的一些问题做了简单的介绍, 并提出了一些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为老油田调整改造优化调整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老油田,优化,改造,探索,措施

参考文献

[1]赵国仙.影响碳钢CO2腐蚀速率的研究[J].石油矿场机械, 2001, 30 (04) :72-74.

[2]宋伟.老油田的规划改造[J].西部探矿工程, 2005, 26 (08) :347-350.

优化和调整 篇5

王仑

(大连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1)

进一步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结构布局,优化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资源重组,提高办学质量和整体效益,是促进中等职业教育适应中共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需要,更好地为大连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举措。为此,对大连市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优化作初浅探讨。

一、大连市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

党的十六大从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高度,作出了“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的战略决策。

大连市以中央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历史机遇为契机,按照“产业强市、工业先行”的思路,确立了要把大连建成“一个中心、三个基地”的发展规划,即从大连市经济的现有基础出发,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大工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的“131”产业格局,把大连市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基地,重点发展十大支柱产业。

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在大连市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重点发展软件及智能信息服务业、生物工程、新材料、节能环保和海洋产业,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大连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

工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和精细化工、精制钢材、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尽快把我市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做大石化企业,推进石化向下游产品延伸,打造石化产业“航母”,力争建成我国最大的炼油基地和石化产品深加工基地。进一步提高机械装备制造能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型船舶和机车车辆制造企业,建成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基地。加快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柴油机、重型机械、轴承、机床、轮胎等优势产品,推进机电一体化,提高装备制造业水平。以数字电子视听产品为重点,建成我国重要的数字化视听产品制造基地。加快发展精细化工、精制钢材、纺织服装、家具、塑钢、粮食加工等产业,形成有特色、效益高的产业群体。

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会展、信息咨询等产业,扩大市场的自由度和开放度,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活力。完善商业布局,把便民商业不断向社区延伸。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提高商业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培育商业骨干企业和大型专业市场,建一流国际商都。加快物流业发展,把大连建成东北地区的物流中心。大力开发有特色、牵动力强的旅游产品,积极培育国际化、专业化精品展会,尽快使我市成为旅游会展名城。开放金融市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积极稳健地发展金融保险业,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大大连”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发展信息咨询业,加快信息咨询的产业化、市场化、网络化、国际化进程。

农业重点发展水产、畜牧、水果、蔬菜、花卉等产业。按照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扩大优势产业规模,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和转化水平,实现农产品增值;发挥大连市海域广阔、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近海人工养殖、陆地工厂化生产、远洋渔业捕捞、海洋生物工程、海洋特色旅游,扩大水产品贸易,做大海洋产业,推进“海上大连”建设;扶强做大“龙头”企业,培育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实施适度规模生产,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拓展农产品市场,发展创汇农业,提高农业的市场化水平;发展现代化农业园区,提高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全面实施生态农业建设,提

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继续支持乡镇企业发展,提高农村的工业化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

大连市目前有中等职业学校105所,其综合情况见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概况一览表:

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概况一览表

1、条块分割,多头办学(有教育部门办、行业办、劳动部门办、企业办和个人办),多头管理(有教育部门职成处管理、教育学院职教教研部门管理、有劳动部门培训处管理、有劳动部门教研室管理、有劳动部门考核中心管理、有行业企业管理等),专业设置重复,教育成本高,小而全,严重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和宏观效益的提高,很不适应大连市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管理问题。普通中专和职业高中由教育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技工学校由劳动部门进行管理,这两类学校的在校生比例大致为3:

1。三类学校的职业技能鉴定都由劳动部门进行。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在管理的教育理念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大连地区各有关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业务工作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两者基本处在一种“老死不相往来”、双轨并行的状态,许多交叉性的管理令基层学校无所适从。

2、各校之间资源使用极不平衡。有的学校学生爆满,建筑、教学设备的使用率超过百分之百,教师超负荷工作,如市属普通中专的大连轻工业学校和大连电子学校,前者超过4000人,后者超过3400人,再如大连开发区职业中专,在校生数也达到了4000多人。而有的学校冷冷清清,教育资源闲置在那里,教育资源的配置极不合理。

3、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及管理仍然按传统产业模式设置专业,教学手段、技术设备相对陈旧和落后,教学质量低,远远不能适应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中等实用性人才的需要。例如机械加工专业,当前生产精密机械零件都是采用数控技术加工,而目前大部分开设此专业的我市中等职业学校采用挫刀、弓锯、普通机床等上世纪60年代或70年代技术教学设备对学生进行实习教学,学生学到的是过时的技术,人才规格的品位低,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

4、目前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规模小,教师编制名额有限。为了应付课程需要,有的教师往往必须担任非所长的科目,有的还要兼任班主任或行政工作,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据我们初步统计,大连市普通中专平均在校生数为1197人,职业中学的平均在校生数为683人(教育部门办的学校平均在校生数为1274人,社会力量办的学校平均在校生数为207人,其他部门办的学校平均在校生数为360人)。技工学校的平均在校生数为527人(没有超过2000人以上的技工学校)。普通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三类学校在校生数比为1.26:1.77:1。从总体上来说,学校规模偏小,专业设置重复,教师队伍素质不理想。所有这一切,严重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整体发展。因此,大连市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优化势在必行。虽然近几年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迈出了一定的步伐,先后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和划转等几种主要形式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结构进行了初步的调整,但从整体上看力度还很小,必须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优化的步伐,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三、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调整的思路及设想

1、坚持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中等职业教育一定要以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历史机遇为契机,紧紧围绕我市确立的一个中心、三个基地、十大支柱产业的发展规划,通过资源整合和重点投入等措施,加大布局结构调整和专业建设的力度,培养大批中级实用型人才,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大大连”提供人力支持。

2、坚持整合现有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要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及专业调整的力度,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类别界限,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在改革和提高质量上下功夫,盘活现有资源,提高其整体效益。应注意各区市县职业教育专业的合理分工,实现集约化办学,实现“多分合一”,从而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同时,要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开发新建一批与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新产业或行业相适应的高技能应用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以适应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加快专业建设和职教集团建设。结合大连实际,做精长线专业,做优传统专业,做强特色专业,做大新兴专业,优先发展面向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运、造船、服装金融、旅游会展、商业贸易流通、城建等行业的专业。将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调整到100所左右,重点建设30所省级以上骨干师范学校,其中10所学校要达到国家级重点学校标准。涉农各区市县均建成1所达到国家级重点学校标准的职教中心。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建成40个省级示范专业点,建成具有区域特色,与我市主导产业相适应,依托行业、企业的职教集团和职教实习实训基地。

4、中等职业学校的调整可按以下四种思路进行:(1)对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必要的调整,通过联合、合并、协作等方式进行重组,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整体效益。(2)对行业或企业办的中等职业学校通过联合、分离、转制、撤消等方式进行重组。(3)对规模较小但有发展潜力的中等职业学校可通过资产评估探索以股份制形式办学的新模式。(4)对不具备独立办学条件、停止招生的中等职业学校可按规定予以撤消,或改建为在职培训中心。

如何优化调整数字出版产业链 篇6

数字出版产业链构建不当

数字出版产业链循环不畅

数字出版产业链由一系列相互独立的关联企业组成,并从整体上表现为数字内容提供商、数字内容出版商、数字技术提供商、网络服务提供商及读者等主要环节。各个主要环节相互合作,通过在产业链中为产品或服务不断提供附加价值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但是,在为产品附加价值的过程中,产业链各个环节及该环节各个组成部分又都具有自己的价值诉求。由于这些诉求的差异性,使得产业链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如果整个数字出版产业链不能从整体上保持一种长期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则极容易发生由于某个环节出现故障而使得整个产业链条的价值循环出现问题,甚至不排除导致整个产业链运行中断的可能。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也确实存在流通和循环不畅通的情况。从产业链整体运行情况来看,为读者提供最核心需求的内容提供商——出版社应该占据整个行业的主导地位。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数字技术提供商和网络服务提供商在产业链中占据强势地位,而出版社处于弱势地位。

从产业链主体来看,那些拥有优质内容资源的出版社,提供的每一个版权都要付出巨大的劳动,但由于盗版猖獗等原因,其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大大影响了参与数字出版的积极性,导致作为数字出版主体的可能性大大削弱。从拥有技术和平台的数字技术提供商和网络服务提供商来看,由于自身资金、技术的优势和行动较早等原因,他们占据了产业链的强势环节。尽管他们是目前中国数字出版的强力驱动者,但尚未形成合理分工,每个企业都试图独自占领整个产业链,未能专注于自身的优势领域;读者被眼前利益所吸引,满足于免费消费模式,版权意识薄弱。这些因素的存在,都成为制约数字出版产业链进行正常循环和健康发展的障碍。

标准与规范不统一

纵观数字出版技术的各个环节,编码需要标准,作品格式也需要标准。只有数据标准化并充分共享才能把成本降低,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优的效果。

在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相对滞后。从目前的国内数字出版标准的发展状况来看,由于各个企业受到利益排他性因素等影响,导致国内尚缺乏统一的标准格式。以电子阅读器软件为例,由于文件格式的不同,必须要有各种各样的阅读器软件:PDF格式文件要用Adobe Acrobat Reader来阅读,书生之家的图书仅适用于书生阅读器来阅读,超星的图书也只适用于超星阅读器,而中国期刊网论文则需用CAJ格式来阅读。不仅如此,还有不断更新的版本出现。数目的繁多,操作的复杂,往往使得普通读者难以适从。此外,在国内众多的IT技术厂商中,企业间也缺少沟通与合作,导致技术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对标准化的要求促使我们应根据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按照数字出版的专业特点,制订和完善数字出版业各项标准,以促进行业发展。

数字出版产业链优化措施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各个环节存在的多个问题,导致整体产业链存在循环不畅现象。因此,打造富有生机且畅通的产业链,使其真正成为价值链,是当前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整体布局和产业引导

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宏观指导作用,通过制定方针政策,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进行整体布局,并加以合理引导,正确指引数字出版发展方向。

整体布局

政府管理部门应以制定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规划为契机,深入调查研究,细化发展思路,加强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布局和引导,明确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阶段性目标,以规划引领,以政策保障,使数字出版成为各地数字出版建设的强大助推力。

规范行业发展秩序

政府管理部门要采取包括建立行业准入机制在内的各种措施,预防因行业个体行为不当而扰乱整个行业发展秩序行为的发生,保护并营造有利于行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产业链整体建设

优化产业链各环节间的资源配置

从编辑、出版、印刷、发行到销售的垂直型产业链构成了传统出版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然而,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传统上分为报纸、图书、期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的各个行业的传统产业链和价值链正在被重新构建,并正在被内化为数字出版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同时,也造就了数字出版产业链和价值链比传统出版产业链和价值链更为复杂、更长且价值增值能力更高的特点。作为同一产业链和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数字内容提供商、数字内容出版商、数字技术提供商、网络服务提供商和读者之间各自具有自身的比较优势,相互对彼此有所需求且各方均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建立一个常态化的交流和沟通机制,建立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联盟,加强产业链各个环节和各个环节的组成部分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则可以促进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运作,有效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优化海内外各区域间资源配置

数字出版产业链的长度和复杂性导致了组成部分的复杂性和在空间上普遍存在的性质。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加强产业链之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不能仅仅将视野局限在国内。要加强引进和消化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数字出版的优秀经验,同时也应该推动我国数字出版进军国际市场。即便在国内各个区域之间,也存在可以加强合作的地方。例如,台湾地区拥有IT技术发达、数字出版人才众多的优势,在物流领域和数字出版领域也具有雄厚的研发和市场推广能力;大陆地区不仅具有根植于13亿人口基础上的广阔市场,而且拥有深厚的内容资源提供能力和丰富的作者资源。海峡两岸之间具有各自不同的比较优势,加强基于比较竞争优势和互补性原则来选择开展合作的领域,合理分工,不仅可以增进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强强联合,使产业价值链增值空间更大,而且为加强不同区域间数字出版产业合作模式的研究提供新鲜的范本。

数字出版产业链各个环节建设

发挥各个产业链环节优势

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均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应该得到与付出相匹配的回报。然而,在当前数字出版产业链中,提供核心内容产品的内容提供商处于弱势地位,产业链条各环节的结构配置也尚待商榷。链条各个环节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准确定位,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最大化。

对产业链的各个参与企业而言,可以采取资质授权的方式明确分工,促使其各司其责,充分发挥其固有优势,创造出最大的价值。可以将数字内容出版企业、数字化内容加工企业、数字化内容投送、传播企业的性质区分开来,分别授予资质。同时,在资质授权上,给予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出版”资质,给予民营数字技术企业“数字传播”“数字化加工”资质,使掌握新技术的民营企业参与到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经营中来。

培养产业链中关键链条

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且每一个环节都会对另外一个环节产生影响。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完善构建,特别是某个关键环节的构建是否成功,对于产业链之间价值的顺利流动和整个产业链的持续繁荣和发展,几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在产业链条中,数字内容提供商在满足读者最核心的内容需求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数字出版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内容提供商环节若出现问题,势必使得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造成毁灭性打击。对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要加大力度进行培养,从而为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提供不竭的动力之源。

改变传统出版社在产业链环节中的弱势地位

在现有的电子书产业链中,占主体地位的是电子书技术供应商。以阿帕比电子书的销售情况为例,由于方正公司掌握了技术和市场,它获得60%的收益,出版社才获得40%收益。在这40%的获利中,出版社还要将收益的一大部分返还作者,自身纯收入更是微簿。

出版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行为,传统出版社不仅在悠久的历史沉淀中具备了出版的各种专业素养,而且可以大规模研发或提供优质内容。作为读者需求的最核心的东西,内容需要用专业化手法进行打磨、包装和营销,而这部是单个个体或非专业机构远远不能胜任的。从国际范围来看,在欧美等国尽管存在包括“一人出版社”在内的微型出版社,但若想得到更大的发展,作者也会将个人作品提供给实力雄厚的大型出版社。从国内范围来看,尽管存在作者绕过传统出版社而直接与网络运营商签约的情况,但即使是签约作者写出的优秀作品,最后也往往由传统出版社来出版发行实体书。以国内著名的起点中文网的运作模式为例,它通过签约著名作者来为大众提供数字内容,并通过在线阅读方式来获利。然而,当它发现某部作品订阅率比较高时,就会转而通过传统出版社来发行实体书。

优化和调整 篇7

1.1 煤质特点

显德汪矿煤种属于贫煤和无烟煤混合煤种, 原煤主要由1号、2号、9号煤组成。井下地质条件复杂, 煤层赋存不稳定, 工作面地质构造多, 煤质松软, 成块率低, 原煤灰分高 (平均4 2.0%左右) , 热值低 (1 7.0MJ/kg) , 商品煤质量波动大, 稳定性低。1、2号煤硫分含量0.45%左右, 自08年9月份开始, 9号煤将占据生产主力, 硫分约2.8%, 约占全矿产量的45%, 原煤硫分指标平均约1.5%。

1.2 加工手段

采用一台年处理能力75万吨的跳汰机洗煤, 50mm、6mm博后筛分级, +50mm进入皮带选矸捡煤, 6mm-50mm物料入洗, -6mm不再加工直接销售。

1.3 商品煤构成及销售方式

(1) 商品煤构成。商品煤主要有:筛混煤、>50mm块煤 (手拣块) 、精煤和煤泥。 (2) 销售方式。销售方式:以路运电煤为主, 适量销售市场煤。虽然有精煤产品, 但只用于调节电煤质量配装, 不做单独销售。

2 发挥洗选加工能力开发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

2.1 中块、粒煤产品开发

2008年以来, 针对技改造后的洗煤厂, 显德汪矿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充分发挥洗选加工能力, 紧紧围绕优化产品结构展开工作, 分析研究洗煤厂各个运转系统, 筛分试验了解精煤中各粒级含量, 最终提出安装双层精煤分级筛, 对精煤进行两级分选, 上层分选13~50mm洗中块, 下层分选8~13mm洗粒煤, 并对原有精煤走向系统进行了改造。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经过反复调试和更换筛板, 成功开发了中块、粒煤产品, 产品质量稳定, 很受用户欢迎。为了再次提高产品价值, 对精煤质量又做了进一步调整, 使末精煤达到了烧结煤质量标准, 由此又迎来了新的用户, 先后与邯郸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首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安阳化工集团、邢台凯悦公司、永年化肥厂等多家企业建立了精煤供求关系, 市场前景红红火火, 产品价格成倍增长, 由原来的电煤价格278.86元/吨提高为617.01元/吨, 增长了338.15元/吨。新产品的开发, 实现了品种多样化, 产品有了竞争力, 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企业状况明显改善。

2.2 末矸产品开发

在进一步抓好精煤分级和现场质量管理的同时, 经过讨论研究, 显德汪矿又在洗煤厂排矸皮带机头下方 (矸石仓内上部) 自行研制安装了一部倾斜蓖条筛和配套导流槽, 靠皮带卸载缓冲自然分离出-13mm末矸产品, 日产300吨左右, 售价30.0元/吨, 比与矸石混合售价提高了20.0元/吨。

2.3 加大入洗增加精煤产量

精煤市场的开发, 销售价格的提高, 使显德汪矿清楚认识到, 加大入洗量, 增加精煤产量, 是经济创收的关键。为此, 显德汪矿根据洗煤厂最大处理能力, 将+6mm入洗下限调整为+4mm, 既增加了入洗量又提高了洗混煤质量 (原因在于混煤粒度越大灰分越高, 热值越低) , 最大限度保证了洗混煤质量, 满足了混煤用户要求, 相对提高了售价。

2.4 商品煤构成对比

一年来, 显德汪矿通过对小范围洗煤系统改造, 开发了新品种, 开辟了新的销售市场, 调整优化了产品结构, 商品煤品种由原来三个品种增加为8个, 打破了单一的销售形式, 使煤炭产品实现了“品种多样化, 销售多元化。

2.5 新品种产量

2008年精煤产量18.95万吨 (不包括手捡块) 。其中洗中块2.86万吨, 洗粒煤0.28万吨, 烧结煤10.51万吨, 优质动力煤5.3万吨。精煤平均售价 (不含税) 617.01元/吨, 洗混煤 (电煤) 售价278.76元/吨, 地销混煤平均售价412.83元/吨。末矸8.56万吨, 售价30元/吨。

3 效益对比分析

3.1 精煤收入

精煤配装电煤与单独销售收入对比:

精煤单独销售:18.95万吨×617.01元/吨=11692.34万元

配装电煤销售:18.95万吨×278.76元/吨=5282.5万元

收入差值:11692.34-5282.5=6409.84万元

全年电煤按83万吨发运, 如果把精煤全部配装为电煤, 需拿出18.95万吨路运混煤做地销价对比。

销售电煤收入:18.95万吨×278.76元/吨=5282.50万元

做地销收入:18.95万吨×412.83元/吨=7823.13万元

收入差值:5282.50-7823.13=-2540.63万元

3.2 末矸收入

年产量预计:8.56万吨, 用于商品煤配装4.64万吨;单独销售3.27万吨;矸电配烧0.65万吨。价值计算如下:

配装商品煤收入:4.64万吨× (278.76-10) 元/吨=1247.05万元

单独销售收入:3.27万吨× (30-10) 元/吨=65.4万元

矿矸石电厂配烧:0.65万吨× (278.76-10) 元/吨=174.69万元

中煤收入合计:1247.05+65.4+174.69=1487.14万元

从以上分析得出产品结构调整最终增收为:6409.84-2540.63+1487.14=5356.35万元

4 改变经营策略优化用户结构

到2009年, 随着我矿阶段性煤质的变化, 我们通过分运、分储将筛混煤细分成三个品种, 在此基础上, 我们积极寻求新用户、开发新市场。到一季度末, 先后与山东齐鲁石化、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山东时风集团等大的用户建立了供销关系, 形成了以“山东市场、河北市场和地销市场”三位一体的销售格局, 使我矿的商品煤销售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前景。同时, 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对市场结构进行了调整, 即不同用户、不同价格, 对应不同质量的产品。由此, 我们对筛混煤又做了质量上的细分, 大于4800大卡/克的煤发往山东市场;4500大卡/克至4300大卡/克的作为市场煤销售;4300大卡/克以下的根据价格主要作为电煤销售。市场结构的调整给我矿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09年仅市场结构调整一项同比增收2137多万元。同时, 针对市场需求, 我们又加大入洗量, 增加精煤产量, 09年比上年度同期精煤产量增加9.0万多万吨, 增收1300多万元, 全年两项增收3400多万元, 使矿井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5 结语

优化和调整 篇8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和推进, 关系型数据库Oracle被大家广泛的使用, 在整个数据库产品市场中, Oracle数据库产品占有率达到了一半, 并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由于存储量的持续膨胀、并发用户数的持续增加, 经常显现出系统吞吐量逐渐下降, 响应时间逐步增长等等的问题。怎样才可以有效调优数据库性能, 有效的绕过系统瓶颈, 变成了数据库相关人员必须面临的问题。调优Oracle数据库性能是一个持续复杂的过程, 在数据库系统的每一个时期都会涉及到它。

优化和调整数据库性能的基本原则是千方百计减少不通过磁盘访问就可以获得所需数据, 从而增强系统的吞吐量, 降低响应时间, 使数据库可用性得到不断提高。

1 影响数据库性能的因素

方方面面的因素和原因, 都影响与制约着数据库的性能。下面列出了主要的几个方面。

(1) 数据库服务器的性能。

(2) 数据库的配置。

数据库的性能取决于其相应配置, 所以数据库的合理配置就毫无疑问的变成了调优的核心。而这又主要涉及到:调整I/O设置、调整CPU、调整内存设置、整理碎片、调整回滚段设置以及调整其他参数的设置等等。数据库调优渗透到了数据库设计、创建与运行每个阶段。

(3) 网络I/O情况。

(4) 应用程序性能情况。

数据库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用程序的性能, 尤其是SQL语句具体使用情况、数据库的具体连接方式、客户端具体的程序设计、具体如何使用的数据库对象等等, 这些的方面的具体情况如何都对系统的执行效率有显著影响。

本文中主要阐述和讨论了怎样数据库调优中综合起来使用一些规则和方法技术, 并简单介绍下Oracle 11g自带的优化工具。

2 优化数据库的配置

2.1 内存的调整和优化

Oracle11g数据库实例的内存结构主要由系统全局区SGA (System Global Area) 和进程全局区PGA (Process Global Area) 构成, 而系统全局区又由五部分组成:数据缓冲区、SQL共享池、日志缓冲区、大池以及Java池, 它们的分配情况严重制约着数据库的性能[1,2]。

(1) 数据缓冲区的调整和优化。

数据库缓冲区又可以称作用户数据高速缓冲区, 与该实例相链接的用户进程均可以访问这一缓冲区。用户数据高速缓冲区主要存放已读取的数据文件的数据块的副本, 或是曾经处理过的数据。若所请求的数据位于缓冲区内, 便直接返回给请求的用户, 所消耗时间是比较短的;否则, 所需时间就变长了。因此要想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就应该想方设法提高缓冲区的命中率。

要想知道数据库缓冲区的大小设置的是否恰当就要查询下数据缓冲区的空闲率和命中率。

空闲率检查方法如下:

SELECT CHILD#, SLEEPS/GETS RATIO FROM V$LATCH_CHILDREN WHERE NAME='cache buffers lru chain';

命中率检查方法如下:

一般情况下, 数据缓冲区的空闲率几乎为0, 否则要调小数据缓冲区的值;数据命中率会超过90%, 否则要增大数据缓冲区的值。

(2) SQL共享池的调整和优化。

SQL共享池有两个部分:即数据字典高速缓存及库高速缓存这两个部分。库高速缓存 (library cache) :主要用作解析SQL的命令, 并保存下解析后的结果, 作为备用。数据字典高速缓存 (data dictionary cache) :主要用来保存数据字典的行。

要想知道SQL共享池设置的是否合理, 需要综合考虑库缓存命中率、数据字典高速缓存的命中率、SQL共享池空闲率等因素。

SQL共享池空闲率的查看方法如下:

库高速缓存的命中率的检查的方法有:

SELECT (1-SUM (RELOADS) /SUM (PINS) ) *100"Lib Ratio"FROM V$LIBRARYCACHE;

数据字典高速缓存的命中率的检查方法有:

SELECT (1- (SUM (GETMISSES) /SUM (GETS) ) ) *100"Hit Ratio"FROM V$ROWCACHE;

一般情况来说, SQL共享池的空闲率会大于20%, 库高速缓存的命中率会大于99%, 而数据字典高速缓存的命中率会高于90%, 否则调整SQL共享池的大小就十分有必要了。

(3) 调整与优化重做日志缓冲区。

重做日志缓冲区就是专门用来暂存重做日志而开辟的一片内存区域, 其内容会被LGWR后台进程存放于重做日志文件里。若重做日志缓冲区的空间已经被使用完里, 但这个时候还没把内容保存到日志文件里, 那么日志写入的状态就处于等待, 即所谓的重做日志的缓冲区写入失败。若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则表明重做日志缓冲区的值设置的有点小了, 应该适当增大, 否则数据库性能将会受到影响。

重做日志的缓冲区写入失败率的检查方法有:

失败率通常几乎为0, 若一旦失败率大于1%, 应该重新给LOG_BUFFER赋较大的值, 否侧要影响数据库性能了。

(4) PGA区的调整和优化。

PGA (Program Global Area程序全局区) 主要包括:私有会话区和排序区。其中, 排序区的设置是否恰当合理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数据库的性能。程序全局区的排序区和临时表空间里的临时段均可以用来排序, 但是由于使用临时段排序不可避免的要增加磁盘I/O, 会影响排序效率, 所以建议利用排序区进行排序。

排序区命中率的计算如下:

排序区的命中率一般情况下会大于95%。否则, 就应该重新给SORT_AREA_SIZE参数赋值了。

2.2 磁盘I/O调整

因为磁盘I/O速度会严重制约数据库的性能, 所以要想提升系统性能就应该解决好磁盘I/O。影响磁盘I/O的主要因素有:磁盘竞争度、I/O频繁度、数据块的空间分配和管理等[3,4,5]。

一般可以依照如下一些规则来调整磁盘I/O:

(1) 数据库物理文件 (一般由数据文件、日志文件和控制文件组成) 应想方设法分散到不一样的磁盘, 避免磁盘之间的相互竞争, 达到均衡磁盘间负载的目的。

(2) 最大限度平均分配同一个表空间的数据文件至多个磁盘上, 实现磁盘间负载均衡。

(3) 所有日志文件应放于不一样的磁盘上, 减少日志文件争用磁盘。

(4) 为减少索引数据文件与数据文件争用磁盘, 应把表与索引分散不一样的表空间里, 表数据和索引数据分散到不同的磁盘上。

(5) 为减少应用之间争用磁盘。应该根据不同应用来创建相应表空间, 把不一样表空间的数据文件保存到不同的磁盘上。

(6) 为了减少数据库系统与其他应用竞争磁盘, 其他应用不应再使用系统的表空间。

(7) 创建一个这样的管理, 它能够管理非系统的回滚段利用撤销表空间, 进而防止由于磁盘的竞争影响事务的完成。

(8) 创建一个这样的管理, 它可以管理非系统临时段可以使用临时表空间, 减少在存储空间的分配和回收中产生碎片。

(9) 使用本地管理方式管理表空间, 采用自动管理分配存储空间, 千方百计避免产生碎片、出现行链接和出现行迁移。

(10) 视表之特点与数据量大小, 综合采用分区表、索引化表、分区索引、聚簇等结构, 把数据分散到不同的数据文件里, 进而提高系统I/O性能。

2.3 回滚段的设置

回退条目保存在回滚段里, 用于保存被修改数据的初始版本, 根据此信息, 用户能够撤销还没有提交给系统的事务, 从而是数据库能够保持数据一致性以及从实例崩溃里得到恢复的能力。回滚段在事务处理中起着关键作用, 它的设置是否合理会制约系统的性能。

2.4 碎片整理

不断变化的数据库对象和数据操作会不断的产生磁盘碎片。碎片一般有索引级、表级、表空间级。

(1) 索引级碎片通常情况下是由于叶节点的胡乱排序、索引值的不断变化而引起B-TREE结构的失衡、索引创建的太多等等因素导致的。要想单一化索引表, 进而少产生索引碎片, 可以采取索引尽量少创建, 索引尽量建在变化频率比较低的列上或着先执行插入数据的操作, 再创建表的索引等等措施。

(2) 表级碎片一般是指不连续的又比较零散的一些空间。要想有效避免表级碎片的产生, 数据块的大小和PCTFREE、PCTUSED参数要设置合理。常更新的表, PCTFREE设置较大的值, PCTUSED设置较小的值;常插入的表, PCTFREE设置较小的值, PCTUSED设置较大的值。

(3) 表空间级碎片一般在段建立、扩展与删除的过程中产生。要想有效避免产生表空间级碎片,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重组表空间、执行ALTER TABLESPACE…COALESCES命令等等或者先运行EXPORT命令把数据导出来, 接着再运行TRUNCATE命令把表中数据删除掉, 最后再运行IMPORT命令把数据导入进来。

3 Oracle 11g常用优化工具

Oracle 11g自带了一些优化工具, 利用这些工具对数据字典、动态性能视图等进行分析, 最大限度的知晓当前的运行信息, 更好的服务于系统性能优化[6,7]。

3.1 基本工具

(1) 时间模型

时间模型是一组统计信息, 通过它们可以大致了解时间花费在了Oracle DB的哪些方面。

(2) 顶级等待事件

相关等待时间及其参数值都可以显示在其中。根据这些参数, 可以知道等待发生在哪些对象或资源上。

(3) 动态性能视图和表

由动态性能视图可以查看实例中不断变化的状态和条件的有关信息。

(4) 预警日志

下列预警日志文件包含的信息, 可以用于优化数据库:执行归档的时间、实例恢复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死锁错误和超时错误、不完整的检查点、检查点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5) 跟踪文件

可以在会话级别或实例级别启用或禁用服务器进程跟踪。用户跟踪文件包含该会话中跟踪的SQL语句的统计信息。用户跟踪文件是按每个服务器进程创建的。跟踪文件可以帮助优化数据库性能。

(6) Oracle企业管理器

Oracle企业管理器把一个中心控制台、多个代理、一些公共服务和工具结合在一起, 为数据库的管理提供了一个集成的、综合的系统管理平台。

3.2 插件

(1) Statspack

利用Statspack插件能够轻而易举的定位数据库的瓶颈位置, 记录下数据库的性能状态, 远程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它迅速了解数据库的运行状况。

3.3 选件

(1) 诊断包

诊断包 (是Oracle 11g产品集的一部分) 集成了许多自动性能诊断和监视功能, 而这些功能是内置在核心数据库的引擎和企业管理器里面的。无论是用来管理一个还是多个数据库, 它都能够提供一个完整的、经济高效的和容易使用的解决方案给数据库性能管理人员。

(2) 优化包

优化包 (Oracle 11g产品集的一部分) 提供了一个经济高效且易于使用的解决方案, 实现了整个应用程序调优过程的自动化。利用企业管理器中无缝集成的SQL Advisor功能, SQL性能得到了增强, 为复杂、费时的应用程序自动调优任务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

4 结束语

Oracle 11g的性能调优在系统开发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有体现, 它是一个复杂持续的活动。要想获得很好地数据库性能, 那么就应当合理地调整Oracle 11g系统配置, 包括内存的调整、磁盘I/O的调整和磁盘碎片的调整等等。为了获得数据库良好的性能, 应该综合利用多种策略规则和优化工具不断调整优化。

摘要: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最受欢迎和最为广泛使用的数据库排行榜中, 关系型的Oracle数据库位于榜首, 数据库性能的好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应用系统的性能和效率。主要在本篇文章里探讨了Oracle 11g数据库调整优化性能的常用的一些准则、影响性能的一些相关因素、未达到优化目的应该怎样设置有关参数等等。主要包括系统全局区的参数设置、进程全局区的参数设置、磁盘I/O优化的一些设置以及磁盘碎片优化的问题等等, 最后简单介绍了一下Oracle 11g自带调优的相关工具。

关键词:性能调整和优化,配置优化,磁盘I/O优化,磁盘碎片调整

参考文献

[1]谷长勇, 吴逸云, 单永红, 陈杰.Oracle 11g权威指南[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9:61-65.

[2]Immanuel Chan, Lance Ashdown.Oracle Database Performance Tuning Guide[M/CD].Database July 2011.

[3]王海凤, 王海亮, 郑建茹, 张立民.Oracle11g SQL和PL/SQL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 01.

[4]盖国强, 杨延琨.Oracle DBA手记3数据库性能优化与内部原理解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9.

[5]柳丹.Oracle PL/SQL面向对象特性Web应用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6, 16 (1) :234-237.

[6]路川, 胡欣杰.Oracle 11g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优化和调整 篇9

根据规划, 青海省将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西宁—兰州城市群建设紧密结合, 优化城镇化总体布局, 加快建设东部城市群, 壮大区域性中心城市, 培育新兴城市, 打造重点城镇,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规划提出, 加快构建与“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总体布局相适应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此外, 规划提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互动, 推进兰西经济区建设, 与成渝经济区、关中经济区成为鼎足之势, 打造我国西部的新“西三角”。把西宁市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支撑城市。

优化和调整 篇10

一、做大做强能源化工产业

珍惜资源,深度转化,努力实现大资源、大布局、大转化、大产业。稳步增加一次能源产能,大力推进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油炼化一体化,促进化工产业高端化、电源建设大型化、载能工业特色化,实现煤油气盐综合循环利用。重点建设陕北大型煤炭示范、现代煤化工综合利用等“十大基地”,榆神煤化学工业区、渭南煤化工园区等“十大园区”,煤油气产能建设、新能源千万千瓦装机等“十大工程”。优化能源产业布局,加大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渭北产业集聚区,支持陕南适度发展能源化工下游产业。

1.煤炭。

稳步提高煤炭开采水平和生产能力,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力度,按第四代矿井标准建设大保当、小保当、小纪汗、西湾等一批大型矿井。做好渭北老矿区挖潜改造,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煤炭企业数量减少到120家。加强矿区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做好韩城等地煤层气抽采利用。建成一批千万吨级矿井,煤炭产能达到6亿吨。

2.电力。

加快实施神木锦界、府谷庙沟门、彬长等外送电源项目,全面建成榆横、秦岭等骨干电源工程,积极支持陕南电源项目建设,优先发展西安、咸阳、杨凌等城市热电联产,大力推进铜川、黄陵、府谷等矿区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启动实施抽水蓄能电站和核电项目前期工作。新增电力装机3500万千瓦,总装机达到6000万千瓦。

3.油气。

加快老旧油田改造,推广高效增产采油技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力度,在抓好原有区块扩边勘探的同时,努力开拓新的油气区块,实现子洲、米脂和杏子川的规模开发,实质性推进镇巴油气田勘探并及早开发利用,鼓励企业境外勘探开发,确保资源有序接替。石油、天然气产能分别达到4700万吨和300亿立方米,油气当量达到5000万吨,建成全国第一油气大省。

4.现代化工。

发挥资源优势,运用先进技术,凝聚各方力量,扎实推进神华陶氏榆林煤炭综合利用、延长延安煤油气深度开发、靖边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一批重大资源转化项目。按照循环经济模式,树立低碳环保理念,加快煤制甲醇制烯烃技术产业化,构建煤制油气、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醋酸四大产业链,支持地方发展配套产业,促进兰炭生产上规模、上水平,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工产业园区,占领行业发展制高点。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达到50%以上,形成综合化工产能4000万吨以上。

二、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运用先进技术,加快改造步伐,推动重大装备自主化、成套化、高端化,推动骨干企业由单机制造向系统集成转变,推动主体产品由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名牌产品的龙头企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1.输变电设备。

适应国家特高压、超高压重点输电工程建设,以大功率晶闸管等核心技术为支撑,重点发展1000千伏交流、±800千伏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以重点园区为平台,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巩固提升高压输变电、低压配电等优势产品,增强成套和试验能力,促进产品智能化。

2.汽车及零部件。

发挥关中汽车产业集群龙头作用,重点发展重型卡车和轿车,大力发展客车、专用车、微型车,加快混合动力车产业化。加强产品研发和技术集成,推动整车升级换代,扩大发动机、变速器、车桥、安全气囊等关键零部件生产规模,实现汽车电子产品系列化、多元化。

3.数控机床。

以数字化、大型化、高速化为重点,做强做精三轴以上加工中心、数控磨床、数控镗铣床等整机产品,不断扩大功能部件、大型铸件、精密数控刀具等优势产品规模,积极实施高档数控机床科技重大专项,开发柔性制造、精密成型、超精密微机械等先进适用技术,增强自我装备能力,嵌入全球制造链条,形成技术创新网络,凸显集团优势。

4.能源装备。

大力发展石油钻机、修井机、连续油管等产品,加快开发海洋平台钻井装备、海洋用管、钻机电控系统、空气钻井装备。开发智能化千万吨级电牵引采煤机,实现可移动矿用救生舱规模化生产,扩大掘进机、运输机和液压支架配套制造能力,建设大型煤炭综采设备生产基地。积极发展风电、光伏发电设备和核应急发电机组、核级压力容器等。

5.化工装备。

以轴流压缩机、大型空分装置以及大型非标设备为依托,增强高压厚壁设备和特种材料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加快发展加氢反应器、精馏塔、闪馏罐、真空蒸发结晶器等大型反应装置。全面提升系统集成和总包水平,实现大型能源化工非标设备本地化制造。

6.工程机械装备。

突出发展连铸设备、重型锻压及后处理设备、液压挖掘机、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摊铺机等产品,积极开发板带冷热连轧、涂镀层加工、高速线材精轧等大型冶金成套装备和多功能工程机械主机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加快开发关键零部件,提高配套生产能力。

7.轨道交通装备。

加快掌握高速列车、新型地铁车辆等装备核心技术,重点发展适应高速重载要求的铁路罐车、集装箱专用起重机、铁路铺架设备、道岔及转换系统、列车集中轴温报警器等高附加值产品。完善时速250-350公里高铁接触网和城轨供电刚性悬挂系统的开发制造,实现电气化产品系列化。

8.轻工装备。

集中发展新型纺织机械、光机电一体化和特种工业缝纫机、涡旋压缩机、机组式凹版印刷机、柔性版印刷机等产品,加快研发农副产品加工及农业机械装备,扩大中高端轻工设备市场份额。

三、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顺应技术发展趋势,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突破激光、创新药物、信息通讯、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业化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以上。

1.航空航天。

以国家大飞机项目为带动,依托西安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和五个园区,增强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机载设备配套能力,加快大型运输机、新舟和运八系列飞机、通用飞机产业化,构建集研发、生产、试飞、检修、外包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围绕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加快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航天运载动力、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重点培育民用卫星应用产业和特种技术产业,促进航天主导产业与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协调发展。

2.新材料。

重点发展高性能结构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构建钛及钛合金、高性能碳纤维、硅材料、金属铌钽、钼及钼合金等产业链,积极开发稀土资源,建设宝鸡“中国钛谷”和商洛“中国钒都”,打造西安、安康、汉中、商洛等新材料基地,形成“一轴四极七园”的发展格局。

3.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

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核电和生物质能,壮大新能源产业规模。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形成太阳能电池材料、专用设备研发、电池组件生产的产业链条,构建以西安为龙头,商洛、咸阳、渭南产业聚集区等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加快陕北百万千瓦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推进陕南水力资源和关中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在吴起、黄龙、宁陕等地规划布局一批生物质能源项目。研制开发电动汽车和码头牵引车,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

4.新一代信息技术。

适应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变革,积极发展物联网、软件与集成电路、通信、半导体照明、平板显示和激光等产业,着力突破嵌入式软件、感知芯片、导航芯片及高功率激光器等关键技术,加快半导体、软件新城、通信、激光、物联网等示范园区建设,建设国内一流信息技术产业高地。

5.生物技术。

实施创新药物、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检测试剂和生物育种等产业工程,加速生物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组建生物医药研究院,加快建设陕南原料药种植加工基地和西安、杨凌生物技术研发生产基地,努力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和服务外包基地。

6.节能环保。

大力开发水污染防治、工业废弃物处置、除尘脱硫脱硝、环境质量在线监测、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等技术与装备,培育环保技术、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型企业,建设西安经开区大气污染防治、宝鸡高新区节能锅炉与固废综合利用、渭南经开区环保设备等十大示范园。

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下大力气改善品种质量、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培育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有色冶金。

加大勘探力度,加强资源整合,实现规模开发。采用先进工艺挖掘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潜力,提高尾矿、熔炼渣和余热余压余气的综合利用水平。运用循环经济模式,形成铅锌-纳米氧化材料、煤-电-铝镁合金、硫铁矿-硫酸镍-镍材、钒矿石-氮化钒-钒电池等产业链条,推进铝电联产,加强黄金开采-选冶-精深加工一体化。推进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优特钢产品比重。

2.建筑材料。

加快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推广高固气比水泥悬浮预热预分解技术,提升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在陕南、陕北适度布局消纳工业废弃物水泥项目,支持新上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泥生产线,积极发展商品混凝土、大型水泥构件制品等下游产品。推进氟化工、石英石、重晶石、石墨等非金属资源的深加工,搞好粉煤灰综合利用。建设铜川新型建材基地和宝鸡、安康、神木陶瓷工业园区,实现新型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在线镀膜玻璃、玻璃深加工产品和复合环保装饰材料规模化生产。

3.食品加工。

以果蔬、乳制品、肉制品加工和烟酒制造等产业为重点,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提高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比重,建设世界浓缩果汁基地、全国乳制品基地和西部肉制品基地。依托小杂粮、红枣、核桃、魔芋等发展特色食品。加强食品安全能力建设,构建行业诚信自律体系。

4.纺织服装。

重点发展高档面料、功能性面料、床上用品及家用装饰、服装等产品,提高印染和后整理等配套能力,增加产品门类和附加价值,实现多元化、复合型发展。加快建设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推动建设咸阳纺织服装、安康丝绸加工等产业基地,支持发展传统手工纺织产品,努力振兴纺织业。

5.建筑业。

大力发展房屋建筑业,提升市政、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专业施工能力,增强建筑业的综合竞争力和产业带动能力。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做大做强总承包,做专做精专业承包。完善工程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着力培育集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修装饰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综合型和专业型相协调、大中小相促进的格局。

五、加快发展服务业

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以西安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相应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农村,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培育旅游、文化、会展等现代服务业,运用现代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1.现代物流。

依托区位及交通枢纽优势,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应用物联网等现代管理手段,建设布局合理、装备先进、智能化运作的现代物流体系。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物流中心,加快建设“三大平台、五大体系、七大园区”。强化宝鸡、汉中、安康、榆林等重要物流节点,推进咸阳空港物流园建设,形成运转高效、畅通便捷的大物流格局。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依托供应链加强物流资源整合,把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成为国家级一流物流园区。

2.旅游。

彰显“山水人文、大美陕西”形象,打造历史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系列品牌。突出抓好秦始皇陵和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法门寺文化景区、延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帝陵等著名景区建设,加快培育秦岭生态旅游带和黄河文化旅游带,积极发展民俗风情、科教观展、温泉疗养、乡村、工矿等特色旅游。创新景区开发建设机制,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开发系列产品,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服务水平,建设旅游经济强省。

3.金融。

建设西安区域性金融中心,打造浐灞金融商务区,增强国际资本融通功能和区域辐射能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扩大贷款规模、增设网点、拓展业务,吸引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在陕发展,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加快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积极组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稳步发展期货、基金、信托、金融租赁、融资担保、典当等金融服务。着力培育上市后备资源,加快企业上市步伐,鼓励企业整体上市和再融资。培育壮大保险市场,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农业保险制度。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鼓励支持企业债券融资,促进设立产权交易市场。

4.房地产。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满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需求。调整商品房供给结构,增加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比例及土地供应,稳步扩大住房建设规模,积极培育发展县域城镇房地产业。完善住房信息系统,加强一、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调控,规范物业管理,强化中介服务,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5.商贸流通。

推进大型专业市场和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增强区域辐射能力。加快城市商业广场、特色商业街、商贸聚集区建设,支持便利店、中小超市等社区商业发展。深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工程”,为农民提供便利、安全的生产生活服务。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等新型服务业态,提升酒店、餐饮接待能力和水平,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牌餐饮。大力发展会展业,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开发互联网增值服务,壮大会计、审计、法律、职介等中介服务业。

优化调整抽油机平衡系统对策研究 篇11

关键词:油田;抽油机;平衡技术;对策

前 言

抽油机的平衡是抽油机设计和使用中的一个及其重要的问题。按照抽油机的结构组成,抽油机可以分成换向系统、平衡系统、支承系统和传动系统四大部分,由于支承系统、传动系统与换向系统往往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平衡系统和换向系统就成为抽油机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平衡系统的性能,平衡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抽油机的节能、寿命和应用方便程度。由于采油成本的提高,采油井深度的增加,人们对降低能耗,提高采油效率和降低抽油机连杆中的拉力,改善曲柄销的工作状况,提高抽油机整机的可靠性有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平衡技术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1 抽油机平衡标准

目前研究表明,评定抽油机是否平衡,一般遵守如下标准:即:准则1:上冲程内电机作功与下冲程内电机作功相等;准则2:上冲程内曲柄轴净扭矩最大值与下冲程内净扭矩最大值相等;准则3:曲柄轴净扭矩在一转中的均方根值最小。当采用不同准则进行抽油机平衡时,计算的抽油机的能耗结果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别。由于准则1和准则3在油田现场难以进行评定,因此,准则2就成为普遍被油田采用的平衡判定标准。有理论工作者分析也表明,按照现场通用的准则2,也可以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

2 改变游梁的结构

按照平衡尽量靠近悬点的原则,同时,如果要求曲柄上的扭矩为常数,那么,驴头在不同的位置时,由于悬点载荷的不同,所需要的平衡重也应该是不同的事实,人们设计了多种改变游梁结构的抽油机平衡结构,主要有:

2.1在游梁上安装可移动的平衡系统

采用安装在游梁上的可活动的平衡系统,对游梁式抽油机进行平衡或二次平衡,该平衡方式。该平衡方式,采用了靠近悬点的平衡结构,减少了连杆的受力,改善的曲柄销的工作状况,增加了曲柄销的可靠性,有利于提高整机的寿命和可靠性。但是,由于增长了运动链,同时也是机构的可靠性有所下降。另外,如果只采用游梁平衡的方案,连杆将承受交变载荷,所需的平衡重量将大幅度的增加,不利用整机的优化,这种平衡方式,没有在油田大面积推广。

2.2在游梁上增加固定的半可调平衡系统

按照抽油机多变量优化设计的模型,抽油机的平衡系统包括曲柄平衡系统和游梁平衡系统两部分,游梁平衡部分,通常称为平衡部分。该技术是在游梁尾部的合适位置,装配是个可调重量重块,达到游梁复合平衡的目的。由于没有增加任何活动构件,故该种平衡的抽油机和常规抽油机有着相同的可靠性和运动特性。由于平衡靠近井口,且部分按照示功图的要求设计,可以较好的提高平衡效果,改善连杆和曲柄销的受力,提高其可靠性和寿命。按照上面所述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对于新设计的抽油机,我们可以按照整体最优的原则,合理的分配曲柄平衡重和游梁平衡重,达到即改善抽油机的平衡效果,降低曲柄销上承受的载荷,提高整机的节能性和可靠性,又不过大增加重量,提高整机重心的目的,实现综合意义上的优化,即所谓设计采用复合平衡技术的抽油机。

对于现场使用的抽油机,特别是在较深井上工作的大负荷的抽油机,只靠原抽油机所配的曲柄平衡重量,难以使抽油机实现良好的平衡,可以通过优化,选择合理的游梁平衡重量和方位,在游梁上安装适当的平衡重量,达到即改变平衡不足,又改变曲柄销的工作状况,降低减速箱上的峰值扭矩,节能降耗,提高整机效益和抽油机井系统效益的目的。该技术已经成为许多油田关注的技术。实验表明:不仅在欠平衡抽油机上使用该技术可以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在能够达到平衡的抽油机上使用,也有明显的效果。

3 改变曲柄平衡的结构

该类平衡技术是靠改变曲柄上平衡的结构或增加曲柄上的平衡装置了实现平衡,达到减少减速箱上扭矩目的的。

3.1副平衡块平衡法

该方法是在曲柄平衡块的直线端面上加装一副平衡块,通过改变副平衡块的位置,达到平衡的效果。该平衡方法结构简单,可以改变平衡系统的偏置角,部分的降低曲柄上的扭矩,减少负扭矩,但由于副平衡块的重量有限,调节的效果有限。同时,由于在曲柄平衡块上增加了调节装置,结构较为复杂,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同时,不能降低曲柄销上的受力,因此,该种平衡方式没能在油田大面积推广。

3.2改变曲柄平衡结构

改变抽油机的平衡结构,如将曲柄重块平衡,改为游梁重块平衡。将曲柄重块平衡,改为游梁气动平衡等等,这些技术,由于改变了原抽油机基本的平衡方式,严格的说,不属于平衡的范围,但属于平衡技术的改进,这里也作一简单的评述。

游梁式抽油机的游梁平衡技术,是原来小型抽油机普遍采用的平衡技术,平衡重靠近悬点,连杆受力减小,曲柄销受力变优,有利于提高整机的可靠性。在大型抽油机上采用,由于所加平衡的平衡重增加,平衡调节困难,游梁尾部的重量过大,使整机的重心提高,稳定性和可观赏性下降等因素,逐渐被放弃使用。目前,在大型抽油机中,一般只在游梁的尾部藏装一固定的平衡重块,克服驴头的结构不平衡重,满足抽油机调参等作业的需求。气平衡技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游梁平衡技术,我国在1989年前后曾经大面积在油田推广应用,受到油田、制造厂的普遍重视。但是,由于當时实验条件、设计水平、制造水平、密封件质量等因素的限制,密封、失载、驴头让位等问题没能很好的解决即在油田大面积的应用,接连发生数次因驴头失载而造成的重大事故。同时,密封问题、油田环境因素的影响等问题,使得气平衡装置必能保证足够的压力,使得平衡效果变差。严重的影响了气平衡抽油机的信誉和人们使用气平衡抽油机的信心,造成该种抽油机在我国全面退出了抽油机市场。应该说,在大型抽油机中,气平衡抽油机应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机型。

4 结 论

优化和调整 篇12

一、基于社会需求和专业对口率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调整和优化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11]12号) 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 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高职院校担负着向社会一线输送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因此, 专业设置的调整和优化应该首先考虑社会需求和专业对口率。

(一) 选择有效方式获取社会需求和专业对口率指标

社会需求主要以某专业的就业率和某专业人才需求指标来衡量, 某专业就业率主要反映社会对该院校某专业毕业生的接受程度, 某专业人才需求是社会对该专业的容纳程度。某专业就业率等于某专业毕业生就业人数除以该专业毕业生总数, 该指标可以根据学生的就业协议或与用人单位所签合同分析汇总计算得到。某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应该选择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或一般去向的所在地 (省或地区) 调查, 因此必须先获取毕业生去向指标, 以“某省 (或地区) 毕业生就业人数/该省 (或地区) 生源数”指标表示毕业生去向, 如果该指标等于或大于1则为主要去向, 如果该指标介于1-0.5之间则为一般去向, 如果该指标小于或等于0.5则为极少去向, 该指标可以根据学生的就业协议或与用人单位所签合同分析汇总得到, 然后选择毕业生主要去向及一般去向所在地进行各相关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专业人才需求指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得到, 一是可根据各地发布的招聘信息数据分析得到, 二是可根据产业发展规模及现有从业人数分析得到, 三是可采取抽样调查法, 根据麦可思的调查,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主要民营及个体企业, 因此对毕业生主要或一般去向的地区的民营企业或个体企业进行抽样调研, 得到这些单位对某专业的人才需求, 再进行置信区间估计。

专业对口率可以对不同专业毕业生采取抽样调查获取, 专业对口率指标等于从事所学相关专业工作的学生人数/某专业毕业生总数。

(二) 根据毕业生就业率、人才需求、专业对口率指标大小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战略

根据毕业生就业率、人才需求、专业对口率指标大小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战略, 也就是专业调整和优化策略。一般来说, 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需求量大、专业对口率高的专业可以不断扩大发展规模, 毕业生就业率一般、社会需求量一般、专业对口率一般可维持该专业的发展, 如果毕业生就业率低、社会需求量小、专业对口率低, 则应该缩小或停办该专业。笔者认为, 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的高、一般、低的划分可以参考麦可思的调查数据确定, 如麦可思调查2010届高职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88.1%, 我们可以将就业率大于或等于90%以上定为高、90%-70%为一般、小于或等于70%以下为低;麦可思调查2010届高职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平均为59%, 我们可以将专业对口率大于或等于65%定为高、65%-45%为一般、小于或等于45%为低。人才需求的大、一般、无需求可以根据本校及本地区其他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人数 (供应) 与所调研的专业人才需求 (需求) 指标进行对比得到。如果供给小于需求, 则人才需求大, 二者接近, 则一般, 供给大于需求, 则需求小或无需求。

二、基于办学优势及培养质量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调整和优化

(一) 根据办学优势进行专业设置的调整和优化

在生源数量不断下降竞争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 高职院校应该以办学优势赢得生存与发展的有利地位。据国家统计局网站第四次、五次、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全国新生婴儿年出生量在1990-2000年之间, 下降近一千万, 下降率为42%, 1990年新生婴儿约为2 354万人, 2000年新生婴儿约为1 379万人, 2010年新生婴儿约为1 600万人。根据国家统计网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 从1995至2011年, 中国人口出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例如1995年为17.12‰、2000年为14.03‰、2005年为12.40‰、2011年为11.93‰。大部分高职院校办学历史不长、资源不是很丰富, 应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有师资优势、设备优势、地点优势及政府资源优势等少数专业大类上。高职院校应该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 在社会需求比较大的情况下, 适度扩大专业规模, 打造专业竞争品牌。

(二) 根据培养质量进行专业设置的调整和优化

按照管理组织理论, 管理幅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 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下级数目。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有关, 在组织人数相对固定的情况下, 管理幅度大小与管理层次存在反比关系, 即管理层次越多, 管理幅度越小。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 (Peter F.Drucker) 曾指出管理的层次太多是最常见的病症, 组织结构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尽量减少管理层次。高职院校也是一个管理组织, 学生培养质量取决于管理组织的管理效果, 学校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都应该适宜。与麦可思进行合作研究的许多校长和院长指出, 专业数越多, 越不容易集中精力抓好专业建设, 容易影响到培养质量, 即高职院校如果专业设置过多, 则管理效果下降, 培养的学生质量会有所降低。根据麦可思对长江三角洲地区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离校半年后的调查数据数据分析, 高职院校开办专业门类 (专业大类) 数量较多, 对其培养的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均呈现消极的影响。表1是高职院校专业大类个数与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就业率、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专业对口率、毕业半年内离职率及对母校推荐度数据分析, 从中可看出, 专业大类越多, 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就业率、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专业对口率及对母校推荐度则越低, 毕业半年内离职率越高, 这些指标之间关系如图所示。而根据麦可思的调查分析, 高职院校同一个专业大类中开设的专业小类数量对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没有呈现规律性影响。因此, 高职院校开办了较多学科跨度很大的专业时, 就可能会降低全校整体的就业质量。

组织管理是否有效, 关键在于要选取与组织现状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因此, 一是可以根据学校专业大类数量来设计组织机构, 如专业大类数量过多, 则增加二级分院 (或系部) 数量;二是根据学校组织机构来选择专业大类数量, 如果二级分院 (或系部) 少则减少专业大类开办数量。一般来说, 学校管理组织的幅度和层级数量 (分院或系部) 与专业大类的关系如表2所示。

三、基于学生自主选择和学习兴趣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调整和优化

根据麦可思对2012年高考生及家长的抽样调查, 被调查的高考生及家长中, 更多人在分数范围内偏重选择理想的专业, 有64%的高考生、61%的考生家长在志愿填报时偏重选择理想的专业, 偏重选择理想的大学的考生比例则为36%, 家长比例为39%, 也就是“专业”对考生和家长来说更具诱惑力。笔者曾对所任教的学生 (高职生) 进行调查, 96%的学生想选择自己第一志愿的专业就读, 其中65%学生的就读专业非第一志愿, 76%的学生认为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则学习缺乏主动性, 学习效果不好。因此, 高职院校对于需求量少、报考率低、就业相对困难专业应适当减少招生数量, 或者实行与相近专业合并成大类, 或者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 调整课程设置,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满足学生自主选择和学习兴趣的要求。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应该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角度考虑开办什么专业, 从学校的角度考虑开办哪些专业及开办多少, 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开办哪些专业及如何开设。如果三者的结论不一致, 应该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主, 因为学校管理可以改进, 学生可以引导。当然,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调整和优化后, 应该根据毕业生去向 (什么性质单位及岗位) 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根据用人单位及毕业生的反馈意见进行课程开设及内容选取、教学方式及方法的改革。总之, 高职院校不仅要把专业设置好, 还要把专业建设好, 不断提高毕业生的满意度。

摘要: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建立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动态机制, 围绕国家产业发展重点, 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 合理确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调整和优化是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学生求学和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调整和优化应该从社会、学校及学生三个方面考虑。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社会需求,培养质量,自主选择

参考文献

[1]刘欣.高职院校品牌创建重在凝炼办学特色[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8) .

上一篇:褪黑素(MT)下一篇:教育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