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明传播年度工作总结

2024-09-24

网络文明传播年度工作总结(精选7篇)

网络文明传播年度工作总结 篇1

网络文明传播工作总结

网络凭借强大的传播优势,已成为当前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今天,发展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志愿服务的网络化是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网络志愿者的公民化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

2014年我中心的网络志愿者经常关注本区文明创建工作的动态,积极参与文明办组织的各项创建活动,留意收集整理创建情况、先进事迹材料,定期在网络上编发相关文字、图片及音视频材料。借助文明办组织的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利用中国文明网新闻网站及市相关网站的博客、论坛、贴吧等互动阵地,加强与网民的交流沟通,揭露网上不文明的危害性,形成了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的文明理念,营造了争做文明网民的浓厚氛围。

开展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理念。网络文明志愿者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积极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理念,深入开展劝阻网络不文明行为活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不断提升广大网民的文明素养,进而提升网络文明程度。现在我们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能不顾网络空间,不能不管网络文化。我们要在虚拟的空间,开展实实在在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的传播优势,大力传播文明风尚,推动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文明水准的提升。

网络文明传播年度工作总结 篇2

在科技高度进步的今天, 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在新媒体时代, 随着受众的主动性日益增强, 其受到的信息传输的影响力也日益减弱, 播者的强势地位已经不再。传播形式的巨大改变, 使得受众掌握的话语权变得更大。在这样的背景下, 软传播理念应运而生。可以说, 当今社会传播已经从“硬传播”时代进入了“软传播”时代。“软传播”理论的提出, 是针对当今过度采用“硬传播”而言的。虽然学界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硬传播的定义, 但基本的共识是有的。硬传播可以理解为作为一种强制性的信息灌输存在的传播方式。由于社会传播方式的相对落后和社会传播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 受众只能是被动的接收信息, 传播权利掌握在传播者手中, 受众处于弱势状态, 无权阐释。然而, 随着传播生产方式的改变和传播生产力的提升, 过去那种对受众进行强制性的信息灌输, 受众被动接收信息的时代已经远去了。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技术的便捷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 使受众不仅仅能够接受信息, 而且可以更多地参与传播, 在新媒体的话语空间, 人人都可以发声发言, 人人都可以一改被动接受的局面而成为主动的传播者。发生在受众身上的这种由被动变主动的革命行为, 打破了传统媒体语境下信息经由传播者—受众的单向传输模式, 使得传与受的界限日渐模糊。

软传播,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它将强硬的传播方式予以“软化”, 在传播主客关系上, 强调交流的平等性, 亦即传播和受众之间是“平视”的关系, 传播者尊重受众的评判眼光, 以客观而平和的方式进行传受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进而产生共鸣。

二、高校共青团工作在软传播时代遭遇的挑战与机遇

共青团承担着“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重要职责, 一直以来, 高校共青团工作都是整个共青团工作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 高校也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 大学生是网上最活跃的群体。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个性心理、行为模式等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网络传播过程中, 大学生们不仅仅是受众, 更是传播者。在软传播时代, 由于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中的普及, 不同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扑面而来, 这使得青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受到诸多不利影响, 甚至有的自制力较差的大学生在面临腐朽堕落思想带来的挑战时, 丧失了思考和判断能力, 这是高校共青团的工作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是高校共青团工作在软传播时代所必然面对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个“瓶颈”, 是高校共青团工作者所必须思考的。

三、高校共青团工作在软传播时代的网络传播策略

将高校共青团工作放在软传播背景下进行审视和考察, 可以发现, 将软传播的理念引入高校共青团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许多工作困境, 并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效果。

(1) 团属网络平台应为青年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网络服务资源。首先, 共青团的团属网络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坚持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 避免刻说教的硬传播方式, 注重传播内容的亲和力和鲜活性, 提供免费且有吸引力的、生活化的网络服务内容, 及时发布校内新闻, 提供成绩查询、水电保修、失物招领、社团活动、奖助学申报、就业创业、恋爱交友、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信息, 并提供免费的搜索引擎、班级主页、电子邮件等功能。其次, 要主动适应网络从有线到无线、网络与移动通讯终端融合的趋势, 开设微信公众号、微信等即时通讯、流媒体等载体, 主动将共青团的各种教育、服务信息及时推送给青年学生, 以此来赢得青年学生的关注和接受。

(2) 团属网络资源应以平等化的交流方式轻柔打动青年学生。软传播时代的传播主客关系强调的是交流的平等性, 因而团属网络资源首先应要赋予青年学生以平等的交流权, 坚决避免传统的高高在上的说教, 注重将传播的信息生活化和情境化, 特别是要将那些意识形态色彩较浓的信息, 甚至可以借鉴广告软文推广的思路和方式, 转化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 使得大学生在浏览网页、点击微博和微信时, 有一种同龄朋友聚会的氛围, 实现隐性的渗透教育。其次, 要重视传播的互动性, 切忌“官样”化形式, 应多设置留言、评论、回复等功能, 增加互动机会;对收到的反馈要及时跟进。

(3) 团属网络资源应善于向其他社会网站借力。高校共青团组织在运营好团属网络资源的同时, 也要善于运用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式, 向社会网站借力。一是可以购买在青年中和社会上有广泛影响的热门网站的空间, 延伸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边界和覆盖面。二是有意识地培育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 使他们活跃在网络协会、学生网络社区等虚拟空间, 在高校舆论舆情引导、大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三是邀请有影响的社会网站提供的服务和广告, 将共青团工作的品牌化和项目进行推广, 使之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龚婷.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微博建设探析[J].才智, 2012 (11) .

[2]张宁.浅议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传播模式与影响力的关系[J].考试周刊, 2009 (18) .

守护网络 传播文明 篇3

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如今,上网已成了人们工作和交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与人的交往离不开网络、QQ、短信、飞信、微信……网民们不仅可以在网上写作、阅读、聊天、发邮件、谈生意,还可以在网上交友、购物、玩游戏、旅游观光,从事各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或虚拟的活动。因此,网络文明不可忽视。

其实,网络本身是文明的,不文明的是各类使用网络的用户和经营网络的运营商,他们为吸引眼球而经常弄一些标题党,造成了网络的不文明现象。“相信通过建立良好健康的网络文明观和网络文明引导互动机制,网络文明将会在促进社会文明进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网络文明志愿者们坚信。

海淀区充分利用区域丰富的高校、高新技术企业资源,广泛吸收社会各阶层有识之士,净化网络传播环境,有效传递文明力量。如今,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区内重点院校、科研院所的师生,以及像百度、腾讯等国内互联网巨头等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都成为这支志愿者队伍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利用这些不可复制的独特资源优势,海淀区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

“无论什么样的中国游客群体,出国旅游都代表着中国形象,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文明礼仪从小事做起,从未成年人抓起,既十分必要,又事半功倍。”临近假期,文明海淀官方微博溫馨提示,要文明出游,恪守公德。这条微博被无数网友转载、评论。

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志愿参加网络文明传播队伍。他们具备较好的思想文化素养和文字写作能力,有一定的网络宣传策划能力,并且能够娴熟运用网络传播工具和传播手段。

以互联网为代表,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已经不容忽视。很多事件是先从网络上发出声音,然后慢慢酝酿,再引发传统媒体关注。紧紧围绕实事焦点、百姓关注热点、突发重大事件或问题,海淀区网络文明志愿者利用博客、微博、论坛等途径,搜集网络舆情、群众呼声以及应对社会管理难题的“它山之石”、民间智慧,为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如今,海淀区已逐步形成多领域、全覆盖的“文明上网”服务体系,众多网络志愿者、意见领袖传播先进思想和精神文化理念,影响并带动网民不断提升文明素质,为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进行着不懈努力。

网络文明传播工作心得体会 篇4

一、主动学习,从零开始

初接此项任务,压力较大,一是因为本身的工作本就比较繁忙,担心影响网络文明传播工作进度;二是由于网络文明传播,是新鲜事物,自己也是第一次接触,对博客、微博这类传媒工具较为生疏。为此,为了扎实展开好志愿服务工作,我从零开始,主动学习,一方面在平常工作生活中更加关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积极熟悉网络宣传。通过两个多月的工作,我对网络文明传播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在这个互联网日益发达、网络传播速度不断加快的时代,网络是传播文明的重要舆论阵地。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有科学的行动,共同维护传播网络文明。我们平时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来撰写、转发微博;平时看报纸、浏览网页时候也注意收集资料,并与我局开展的各项工作相结合,然后定期上网更新博客。这样一来,不仅文明传播效果好、更新及时,而且工作任务也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

二、积极传播,创新形式

最初开展这项工作时,基本上是一看到积极向上的文章或者典型好人好事就进行。比如最早是从关注“中国文明网”、“贵州文明”等微博开始,并简单的将这些微博发布的文章或典型的好人好事进行了转发或评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认识到文明的内涵很宽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其随机转发,不如根据自己单位的工作动态和业务特点设置为宣传重点,这样既有利于收集资料、撰写评论,也可体提高博客、微博的可看性,同时也更好的宣传了我们的自己的气象事业。

于是从6月开始,我们为自己设置了两个工作重点:一是将微博的主题定位为“气象文明”,着力于记录遵义气象美好、文明、向善的一面。在发布微博、博客的时候更多的思考发布内容是不是能体现气象与文明,是不是能传播气象文明的正能量。二是提高原创微博、博客的质量、比重。仅靠转发,盲目追求数量无法达到文明传播目的;应该将自己的思想、单位的工作动态一同融入到微博、博客中去,这样才更真实、更感人、更有“正能量”。特别是20xx中国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于5月28—30日在湄潭县举行。 为做好此次会议的气象保障服务,我们遵义市气象局提前进行了策划,周密部署,并出动应急指挥车赶赴湄潭开展现场保障服务,为会议的成功召开提供了有力的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我作为气象部门的一员也参与其中,在会议结束后,我认真思考,是我们气象工作人员24小时不间断、辛勤的付出,才有了优质的气象服务工作,这也是一种正能量,同样可以将这些作为网络精神文明传播和弘扬开来,于是便写了“茶博会精彩 气象保障强”一文。接着,我开始着力挖掘工作中的正能量故事,如“探秘气象知识 关爱儿童成长”、“温故而知新 再补业务功课”等,进一步传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文明事迹,将我局开展的各项气象工作和活动,与传播文明紧密结合起来。当然在原创方面,我还有很多不足,但这是我的努力方向,下一步我们将尝试发动身边的同事、朋友共同加入原创队伍。

三、身体力行、充分融入

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的工作职责 篇5

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围绕传播文明、引领风尚,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1、提供内容稿件。

收集整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动态、创建成果、先进事迹等内容,编发相关文字、图片及音视频材料,提供给中国文明网及有关网站。

2、组织评论文章。

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组织撰写评论文章,供中国文明网、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相关网站刊发。

3、传播重要内容。

通过电子信箱、QQ、MSN等方式向相关网民发送文明传播的重要内容,在各文明网站、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以及新浪、搜狐等知名商业网站的博客、论坛等公共空间传播文明。

4、参与网上讨论。

通过撰写博文、评论、留言发帖等方式,参与中国文明网、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以及商业网站的网上讨论,倡导文明风尚。

5、组织推广活动。

传播网络文明活动小结 篇6

自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切实提高认识,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学校在刘校长的倡导下,各个部门,各位领导主任的积极合作下,建立了完善的督促检查机制、考评奖励机制,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部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形成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促进了网络文明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正面引导,精心组织传播活动。

学校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倡文明风、做文明人”为目标,精心开展网络文化自律承诺,绿色网络文化进校园,进交流群,进入各种同事们的交流平台,三、推行文明上网,增强网络文明意识。

积极推广使用绿色上网过滤软件,加强宣传推介,在学校所有电脑安装绿色上网软件,鼓励家庭购买安装绿色软件的电脑。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自觉抵制不良文化侵袭。

四、取得一定成效。

网络文明传播年度工作总结 篇7

1. 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通常是指自身无法控制的网上冲动, 并且失控的现象, 其主要表现就是大脑中产生强烈的上网欲望, 一旦开始了上网行为, 便无法控制, 无法停止。按照我国颁布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目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网络游戏的成瘾现象, 网络关系的成瘾现象, 甚至网络色情的成瘾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学习、生产等方方面面已离不开互联网络。虽然, 适度的网络行为能够缓解人们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 甚至满足人们一部分的精神需求, 但若过度沉迷互联网络, 则会产生强大的负面影响。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 很多学生因为长期沉迷网络不能自拔, 导致经常旷课, 生活作息时间紊乱, 最后精神恍惚, 身体状况极差, 考试不及格, 最终无法完成学业。为逃避现实, 很多学生则继续选择沉溺于网络, 依靠虚幻的网络来寻求精神的慰藉,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导致网络成瘾, 更加堕落。

2. 网络受害

由于大学生刚刚从象牙塔式的中学学习模式中走出, 有些学生在利用网络的时候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成为网络受害者。据统计调查显示, 一些大学生网络受害的表现主要为以下三种: 一是网络交友受害。随着青年人文化水平的提高, 交友等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 他们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情感世界。比较突出的特点有, 容易轻信他人, 容易感情用事。这也正是某些犯罪分子紧紧抓住的特点, 利用互联网络、利用学生的情感对大学生进行犯罪活动, 其主要表现就是网络诈骗。二是网络“黑客”的攻击。网络是当前与大学生学习密不可分的工具, 但由于一些学生缺乏对网络的深层次认识, 缺少必备的网络安全意识, 使得他们在上网浏览信息或下载电子资料时容易遭受“黑客”病毒的攻击, 从而导致文件损坏、丢失、系统崩溃, 甚至信息被泄密等现象。三是在网络交易中受骗。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络将传统的零售业带入了“电商”竞争的行列, 青年学生的特点是容易盲目跟随时代潮流, 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网络信息安全知识, 在网络交友、网络购物的同时, 上当受骗的现象也随之产生。

3. 网络犯罪

网络有着无限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在网络上, 人们可以较为自由地发表个人言论, 但是虚拟的网络社会往往使人们在网络发言时没有与现实社会相同的社会责任感, 因此, 一些人喜爱在网络上随意、随性发表言论, 这些言论往往轻率、不负责任甚至有悖于法律的相关规定, 更为严重的甚至还会触犯国家的法律, 构成网络犯罪。一些青年学生甚至为了寻求刺激而故意扮演网络“黑客”, 利用网络技术对互联网进行有针对性的攻击, 侵犯隐私, 窃取机密, 从而造成犯罪。

4. 网络泄密

近年来, 随着自媒体、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与飞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喜欢通过在交友类网站发布自己的个人信息、个人观点、个人言论等相关内容。这些内容看似与安全无关, 但实则不然。这些海量数据包含了青年大学生在当前时期的个人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其个人隐私、成长经历、学习经历、家庭背景, 甚至感情经历等, 通过现有的数据挖掘技术, “黑客”或别有用心的组织可通过读取海量数据信息来分析个人隐私, 从而挖掘深层次有价值的信息, 造成网络隐私的广泛泄露。

二、网络文明问题的主要表现

网络文明是新时代的文明形态, 它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产生, 从而使人类社会文明进入一种新形态。网络文明以计算机及其他相关电子设备作为载体, 通过数字化的网络交流, 形成了“人、网络和信息”三位一体的特殊关系, 是一种新兴的群体文明。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2年6月底, 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突破了5亿, 家庭、单位等互联网普及率接近40%, 现已超越美国, 居世界第一位。其中, 大学生组成了我国网民的主体。据相关调查显示, 学生个人电脑普及率超过93% , 其中, 更有84% 的学生每天都有上网的习惯, 上网时间一般在每次1—3小时。学生的上网行为普遍表现为: 浏览查询信息、网络交友聊天, 以及网络游戏娱乐。可见, 互联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离不开的生活、学习工具。

然而, 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 它的方便、快捷、灵活以及海量的信息使人们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但由于其自身的开放性和虚拟性, 使得它产生的负面效应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大众的生活。比如网络失德行为, 便是存在的突出问题。由于网络的虚拟性, 网络言论的匿名性等特点, 很多人在网络中的言论有悖于社会中的道德标准, 口无遮拦, 肆意发言, 甚至诽谤攻击他人, 制造社会混乱。对于此, 作为高校团建工作的助手、载体, 我们不但要充分利用网络、关注网络, 更应着重建设网络文明, 积极倡导青年学生健康利用网络。

三、在实践中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积极倡导网络文明 行为

1. 建立完备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

基于当前广泛存在网络成瘾、网络受害、网络犯罪及网络泄密等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 普通高校在利用网络开展团建工作时, 应着重加强基于网络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安全防范技能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建立完备的教育机制, 形成网络安全教育体系, 以此来提高青年学生在互联上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引导青年学生健康、积极地使用互联网络, 使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 开展具有针对性和深入性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在相关调查中发现, 一些学生的网络危险行为与学生的性别、专业、年级、学历以及所在学校性质有直接关系, 因此在教育体系中要充分考虑和分析这些因素, 并对其特点适当加以分类, 如理工类、文史类、艺体类等, 同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在分类教育的同时, 更要针对低年级、高年级等特定人群开展深入性教育工作, 将网络文明与法制、心理健康、就业等教育结合在一起。

3. 积极搭建网络团建平台, 引导学生文明上网

在实际网络团建工作中, 可充分发挥共青团的工作优势, 通过丰富的网络特色团日活动, 积极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特别是, 在当前新媒体、自媒体不断涌现的新时期, 通过积极搭建以学校办学特色为主体的网络团建平台, 增设诸如“法治在线”、“嘉宾有约”、“研途有你”等特色内容。与之相结合, 高校在开展网络团建工作时, 应注重搭建服务平台, 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如加强打造具有校园文化氛围的BBS论坛, 开展学生文明上网教育、网络安全教育、信息安全形势教育, 组织学生共建、共享校园网络文化, 强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并通过加强网上信息的监控与引导, 做到网络文明行为的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

摘要: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 随之而来的便是网络安全及网络文明问题的日益凸显, 青年学生在“象牙塔”式的学习环境中普遍缺乏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行为极易出现问题。在目前全国高校广泛开展的大学生网络团建工作中, 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迅速的优势, 开展相应的工作, 同时合理规避网络隐患, 积极倡导网络文明, 也成为团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网络安全,网络文明,网络团建

参考文献

[1]刘新华, 巢传宣.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及教育现状的调查[J].职教论坛, 2011, (14) .

[2]范威, 孙宁.搭建三大平台, 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 (20) .

[3]王莉, 张丽娜, 孟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 2012, (6) .

上一篇:智囊的翻译赏析下一篇:我想做个有钱人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