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学英语

2024-10-16

专家谈学英语(共12篇)

专家谈学英语 篇1

家谈学英语方法

发表日期:2005年11月1日出处:网上撷取作者:dkw已经有1525位读者读过此文

以下谈英语学习方法的专家在中国英语教学界都是超重量级人物,万万不可小觑!许国璋

*学英语就要无法无天,要天不怕地不怕。

*学外语,要眼尖,耳明,嘴勤,手快。只要多读,多记,多讲,多写,自有水到渠成之日。*学习外语,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不要把自己圈在只读洋文的狭小天地里,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国学基础。

*光学几句干巴巴的英文不行....不要总是把阅读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阅读首先是 吸收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吸收了语言。

胡壮麟

*我认为学好英语在一般情况下可用如下规则描述:“动因+兴趣”--决心--持之以恒--见效。*既要珍惜课堂教学和老师指导的学习机会,也要抓住“习得”英语的机会,后者指学会自己主动听广播听录音,看电视看录像,读书报读小说,与操英语者用口语和书面语交流。*模仿英美人的语音语调,但不必一味追求洋腔洋调,重点应放在发音正确,吐字清楚,表达自然。大胆张口,有时不免背诵,以至自说自话。

*阅读时对那些不影响全句全篇大意的新词,多查词典,了解其意义和用法。

*做任何事都要掌握其规律,学英语也一样,因此,看一两部浅易的语法书何乐而不为?

王佐良

*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

*语言之有魅力,风格之值得研究,主要是因为后面有一个大的精神世界:但这两者又必须艺术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语言表达力同思想洞察力又是互相促进的。

*文体,风格的研究是有实际用途的,它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观察英语的性能,看到英语的长处,短处,以及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应该特别注意或警惕的地方。因为英语一方面 不难使用,一方面又在不小心或过分小心的使用者面前布满了陷阱。

周珏良

*对于翻译的步骤我有以下看法;(1)。先逐字逐句译出,不要少掉什么东西,不避 免某些翻译腔。(2)。抛开原文,只看译文,依原文风格(简练,沉郁,俏皮等)修改译文文字。这时会发现好多问题,往往是上下文呼应联系问题和整体风格问题。(3)。再对原文,看看走了意思没有。(4)。放几天甚至几星期后再看。这时对原文 的记忆已经模糊了。在上述第二阶段修改文字时曾因为原文还大都记得,觉得还顺当的 许多地方,现在都通不过了,需要再修改文字。这时往往要加些字或减些字才能使意思 清楚。经过这一次修改,一般说译文就可以拿出去了。

*要理解一国的文化就要读些历史,文学,包括诗和散文作品。我国古时儿童入私塾读书,开始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此外还要读〈〈千家 诗〉〉或〈〈唐诗三百首〉〉,也就是要蒙童及早地接触我国传统文化的意思。我们读 点英诗,目的与此类似。

何其莘

*用英文思维是许多英语学习者都希望达到的一种境界,因为这是用英语流畅地表达思 想的基础。对于一个生活在非英语环境中的中国学生来说,要做到部分或全部用英文来 思考确有很大难度,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从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中,我体会到坚持 大量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首先要选好难易程度适中的原文书籍:一般以每页(大32开)不超过八个生词为宜。其次是阅读方法:要像读中文小说那样快速浏览,不默读,不查字典,更不通过翻译来 理解原文的意思。遇见不认识的生词,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测。第三是要坚持天天都读,而且要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完成的阅读任务。只要坚持下去,几个月,半年之后,肯定 会看到成效。

胡文仲

*学习英语无捷径。要想学好英语只有大量实践,多听多读多说多写。不要被商业广告所误导。*对于初中级英语学习者我特别推荐英语简易读物,读的材料要浅易,故事性要强,读的速度尽可能快一些,读的越多越好。这是学好英语屡试不爽的一个好办法。

*说英语一不要怕犯错误,二不要怕别人笑话。要争取一切机会讲英语,和外国人讲,和同学讲,和同事讲,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和自己讲。例如,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录下 来,然后再放出来自己听。

*要多用词典,多用英语词典。如果读词典读的津津有味,就说明学英语已经上路了。*英语具有较好的基础以后,通读(注意不是略读或跳读)一本浅易的英语语法书会使 你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丁往道

*要注重写的练习。强调听和说,听,说领先,是对的;经常阅读,大量阅读,也是必要的。但对于排在“四会”末尾的“写”,千万不要认为它可有可无。“写”在学英语 的过程中有其特别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是写一篇短文,就得思考内容和观点,组织材料,安排层次,斟酌词句,这是极好的锻炼。而且写对语言的正确性和表达的准 确性的要求比口语要高些,因为可以考虑和修改。这对提高语言质量十分有益。

*要关心中国文化。中国人都应关心中国文化,主修英语或别的外语的朋友们更要注意 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钻研,因为在外语上用很多时间,可能会忽略中国文化的学习,结 果是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情况和文化特点知道得多,而对中国的文化特点知道得反而少。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很多宝贵的成份,我们应该珍视这份遗产,努力予以发扬光大。

张中载

*学语言光听不说,光读不写,是学不好的。现在,有不少学生只知戴着耳机听英语,埋头读英语书,却不开口朗读,背诵名篇,名段,不开口练着说英语,也不动手做笔头 练习,写英语文章。只有语言的“输入”(通过听,读吸收语言),却无语言的“输 出”(通过口头和笔头表达思想,应用学到的语言),是学不好语言的。

*学语言同学文化分不开。通过语言学英语国家的文化,通过文化学语言要听读题材广泛的书籍和文章(历史,文学,传记,科技,经济,政治,军事等),在提高语言水平的同时增长各种知识,并学到另一种文化的精华。

梅仁毅

*要学好英语,就要对语言本身及语言所传达的各种文化信息感兴趣。当你读到或听到 别人用简洁的英语表达深奥的思想时,兴奋不已,立即记住,这就表明你已对语言产生 了兴趣。没有这种兴趣,难以在语言学习中登堂入室。

*学习英语从一开始就要重视语音,语调。发音,语调,重音,停顿,不求完美,但要基本正确。否则,将影响听力及口语,从而是语言失去交流的功能。

*简易读物对打好基础极有用,要多读。一是数量要多,至少读四十本。二是要重复读,选出十至十五本,读三遍,读到许多问题印在脑子中。设想一下,别人能用一千五 百到两千词汇写出几十本书来,如果我们能把这些表达方式掌握住,能够表达多少内容!

*在基础阶段后期,或高年级,要努力背诵名篇,比如说,背50-100篇。无论从语言还是内容来说,这都是精华。背熟了,对了解西方文化,对研究文字的运用都有好处。

吴冰

*学习外语和学习任何知识一样,是不能投机取巧的。首先要有刻苦的精神和持之以恒 的决心。

*语言是有声的,因此一开始就要把语音的基础打好。发音正确,别人才能听懂你的话,同时也便于你通过“听”来学习新的知识。

*我们常说的“英语基本功”包括听、说、读、写这四个相关的方面,学习时要尽量平衡发展,如果其中一项过差,会从总体上影响外语水平的提高。如今仅电视一个渠道就 有许多“听”的节目,可“读”的书更多。至于“说”和“写”完全可以自己练习。没 有人对话,可以采用英语思维的办法跟自己说。“写”这可以通过记日记来提高,一天 记一件事,可以写“听”到或“读”到过的,这样就复习了从“听”和“读”中获取的 语言知识。

*学习外语“懂得了”不等于“掌握了”。如对中国人来说,理解she和he二字并不难,但用起来却每每出错,因此要常练、多练、反复练。

*语言是与文化紧密联系的,不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即便能说英语,在交流中也难免产生误解和其它困难。

*学英语除了肯下功夫外,还要动脑筋总结英语特点,比较英语和汉语的“同”和“异”。看到了“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不过,需要注意学习和掌握的还是“异” 的部分。*要想学好英语,得不怕麻烦勤查外国人为初学者编写的单语词典,因为使用双语词典 时,大多数人常图方便只看中文,而英语解释不但更加准确,而且通过看英语解释还能 复习常用词汇和表达法,可谓“一箭双雕”。

陈琳

*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外语是不可能“习得”的(但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必须尽量创造习得环境),只能“学得”。必须下艰苦的功夫。我一向主张要“背”。不仅儿 童,成人更加要背。且看郑板桥在《自叙》中所说:“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只非善 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万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著,或对客 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一代大师尚且如此,何况 我辈凡人,更何况他背的大概不是外语。

*一般学习外语的,都知道有所谓“精读”和“泛读”。殊不知,在听、说和写这其他 三“会”上,也都要作精和泛的工作。说的啰唆些:要有精听和泛听、精说和泛说、精 写和泛写。精泛两种功夫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学习语言,在读、听、说、写四会中,固可因工作的需要而有所侧重,但最好还是能 全面掌握。英国16世纪思想家培根曾说:“读书使人充实,交谈使人机敏,写记使人精 确”(这里交谈包括听和说)。可以看出,学会读、听、说、写一种语言,不仅是掌握 语言能力以作

为工具的问题,更加关系到一个人素质的培养。

刘承沛

*学英语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接触了多少英语和什么样的英语。阅读的语言材料最容易得到,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各种有用的书,好书。

*朗读和听写是学外语最有效的训练方法,基础阶段必须坚持。千万不能因为现行各种英语测试不考这两项而放弃。

*不要小看世界名著的英文简写本。基础阶段读它三,四十本才会体会到学英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及早学会用英-英词典。这是因为英汉词典多半不解释词义,只给对等词,而两种语言的词汇并不是可以完全对等的。

危东亚

*学习英语,就是要学习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吕叔湘先生说过,英语是英语,汉语是 汉语。这个提法相当尖锐,意思是告诫中国学生,要分清英语与汉语的表达方式,不要 把二者混同起来。林语堂先生也一再强调过英文的表现法,并饶有风趣的说,在英文里 只有“花闻香”,没有“花香”。

*改革开放以来,学习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学习的客观条件也在不断改善。但是,学习的人在主观上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不够自觉注意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结果自己所掌 握的英语质量不高,或可说毛病不少。

*大家都说要学“地道”的英语。所谓地道英语就是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从这个角度 看来,地道英语并不是什么玄远的东西,在我们日常接触的英语里就有,在许多课文里 就有,在不少录音里就有,就等我们去发现,去学习。

*然而,要发现和学到地道英语,也就是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不是一下就做得到的。首先,要学会分辨什么是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英语作为一门外 国语,其中必然有许多难点和特点。这些难点和特点理应受到重视,但是说来奇怪,中 国学生往往忽略过去,不予重视。

*这个现象主要是由于缺乏正确指导。正确指导可以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二是参考书籍。对广大自学英语的人来说,借助参考书籍尤其重要。参考书籍,如词典、语法 书、用法书以及讲作文修辞的书,都会告诉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应当注意什么。我 们如果把从参考书籍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听说读写实践中去,常作英汉对比,日积月累,最终就不但能辨别出而且能掌握住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

高厚坤

*一般人查词典为了弄懂词的意义,而有些人却把字典当作有趣、消闲的读物。据多位 作者所述,钱钟书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读者。他把重的拿不动的大辞典挨着字母逐条细读 ;他在漫长的旅途上手捧一本别人认为“索然寡味”的英文字典,怡然自得的读了一个 月;他在去英国的轮船上以约翰逊博士的《英文词典》伴随,深得其中的乐趣,自称趣 味之深,有不足外人道者。我想如果我们有这种精神钻研一本英文词典,我们在许多方 面都会有很大的长进。*林语堂曾眷恋《简明牛津辞典》和《袖珍牛津辞典》,称之为“枕中秘”。他认为这 两本词典对词的取舍是根据读者的需要,同时又把词当做活的材料,举出实例,十分有 用。其实,随着辞典编撰学的发展,几十年来好的英文词典层出不穷,尤以供母语为非 英语的读者用的学习词典(learner ’s dictionary)不断出现为最。例如《牛津高级现 代英语词典》、《朗文当代英语词典》、《钱伯斯大众英语学习词典》、《柯林斯精选 英语词典》等等---释义深入浅出(“朗

文”释义所用词汇约2,000个),例证精当深 度,语法简明扼要,辨析饶有情趣。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其实用性已超出了林语堂的枕 中秘。你不妨取其一二当作读物,读到不忍释卷。,甚至须臾不可离,那么语言也就学 到手了。其中“柯林斯”最浅近,“牛津”、“朗文”有双解本。

熊德倪

*学习英语(或任何一门外语)没有任何捷径可徒,老想找捷径的人是永远学不好的,要想学好必须定下心来打一场持久战。

*不要忙于“对口”(学专业英语)。如果基础没有打好,甚至英语还没有入门想学好专业英语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总喜欢把学习英语比作一场围攻战。被围攻的是你脑子里的母语,攻打这个堡垒的是英语大军。你指挥军队攻破一道又一道防线,直至拿下你头脑中这个顽强堡垒---母 语。

*学英语每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方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每个人都必须要有大量的实践,都必须在听说读写方面下苦功夫。

*要从阅读中学到好的,地道的英语,我们不防读细一点甚至对好的句子、段落加以背 诵。但阅读不应该只限于写一些漂亮句子,更重要的是得到知识,不仅是专业知识,而 且是广泛的人文知识,这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所在。

*在50年代初我提出要“read for information.”因为当时材料少得可怜。现在摆在 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广阔的阅读天地,因此我提出要“read for pleasure.”当你达到这 个境界,你会发现你的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再也不会为“如何学好英语”这个问题而 苦恼。

秦秀白

*好学生都不是在课堂上由老师“教”出来,而是靠老师在课堂内外“导”出来的。就 学习英语而言,不要把“宝”都押在课堂教学上,而要靠自学。We live in and by

language.要学会在生活中学英语。生活的范围有多大,你的英语学习天地就有多么宽 广。诚然,你周围的语言环境是汉语,但你完全可以自己创造虚拟的“英语世界”。常 问问自己:这层意思或这个事物用英语该怎么表达?在这种场合或情景下,“老外”会 说些什么话?带着这类问题去读书,去请教他人,就能“立竿见影”。有了这种意识,你就会发现:你走到哪里都可以学英语,一辈子都在学英语。

*要读大量的英文小说。就英语学习而言,一部英文小说其实就是英语建构的一个“虚拟世界”。那里有人,有人的心灵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揭示,有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冲 突和调和。走进一部英文小说,你实际上就已经“生活”在一个“英语世界”里了,还 愁没有东西可学?经典作品要读,写得好的当代通俗小说也要读,因为后者的语言更新 鲜,更有时代感。

陶洁

*学习英语跟做任何学问一样,没有捷径可走,不下苦功夫是不行的。

*学习英语首先要打好基础。从语音语调做起,多听录音多模仿,一定会有收益。学习语言有一个积累过程,在听、说、写、读四项基本技能中,阅读是关键。应该大量阅读 简写本文学名著和其他简易读物,培养对英语的感性认识,了解英语社会的文化背景知 识。如果把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或诗歌或名篇背下来,那对以后写地道的英语会有很大的好处。

*学习英语是为了使用。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要想方设法使用自己学到的东西。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英语复述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和用英语写日记。这两种办法可以促使 我们在阅读时有意识的寻找我们想用的语言素材和表达方式,而长期坚持的结果会提高 我们理解原文的能力和用英语正确表达思想的能力。

黄源深

*大量阅读对英语学习至关重要,没有大量阅读很难学好英语。现今学生的一个通病是阅读量太小,拘泥于短文章上的“精耕细作”,产生不了语感,因而口笔语都缺少外国味。多读文学作品和外国报刊不失为一剂良药。

*写作最能使人感到英语学习上的不足,最能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好的作文是(学生)写出来的,不是(老师)改出来的,多写才能出文章。写作在开始时往往 是苦事,一不坚持就会放弃,因而需要毅力。写作应辅以大量阅读,写作中出现的错误 能通过阅读自我纠正。

*英美人都反对背字典,因而对说本族语的人来说,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大量的阅读足以使英语词汇得到多次重复,直到被掌握。而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情况就不同了,生活在汉 语语言环境里,英语的阅读量往往不足,难以在自然的语境中通过重复掌握该掌握的全 部词汇。因此中国学生的词汇量往往偏小,对听、说、读、写造成很大障碍。我主张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如高三学生)不妨背一背词典,细水长流,不要贪多,贵在坚持。背的同时要不忘阅读,使背过的词汇在阅读中得以巩固。掌握的词汇一多,学习者便有 豁然开朗的感觉。

专家谈学英语 篇2

一、职业教育与企业

问:请您从企业角度简介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 以及中德职业教育的区别。

答:一个工厂需要年轻员工, 于是就要建立培训中心, 以使他们得到相应训练。

戴姆勒—克莱斯的传统是每个组装厂都要建立一个自己的培训中心。在德国, 目前有11个戴姆勒—克莱斯组装厂, 因此就有11个培训中心。我所在的戴姆勒—克莱斯组装厂, 其生产线有8300多人, 包括管理人员总共可达9000多人, 于是相应建立了一个培训中心。

另外, 戴姆勒—克莱斯勒培训中心与职业学校合作, 共同培养合格学生与训练有素的员工。在职业学校学生学理论, 在培训中心学生参与实践, 这是我们在20年前就开始做的。

以前我们教学生书本知识, 但到企业发现一些知识是没用的, 书本知识与实际脱节。现在培训中心与职业学校结合的越来越紧密, 虽然这两个机构不在一个地方, 但现在职业学校很容易了解工厂的需要。在职业学校除理论教学外, 还有实践;在培训中心除实践外, 还渗透理论。这种改进, 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目前, 我们确定学习目标时, 首先考虑的是工厂需要什么, 以此来改进教学, 制定教学大纲, 并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些方面不足。同时, 我们在评价一个学生时, 不仅看他的理论知识, 还要看他的实践能力, 理论可能合格, 但实践不一定合格。因此, 考察学生是采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原则与方式。

德国与中国职业教育主要不同之处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 首先考虑的是工厂需要什么;中国职业教育的教学, 理论讲的多, 理论教学占整个教学的大部分。

问:职业院校要培养出工厂所需要的人, 您认为关键的工作是什么?另外, 工厂需要什么样的人?

答:职业院校要培养出工厂所需要的人, 关键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要不停地与工厂沟通, 及时掌握信息, 这个过程要6-7年;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的工作人员要主动与工厂及培训中心联系, 及时了解工厂所需要的人。对汽车工程学院, 就要主动与北京奔驰及奔驰4S店联系, 及时了解他们需要的人, 而且这个工作要坚持不懈地做。

工厂所需要的人, 就是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 可概括为四方面:第一, 要有动手能力及专业知识, 学生必须通过实践来掌握手工类的操作技术与技能, 除此而外, 还要掌握专业知识。第二, 要有基本素养。行为举止要得体, 如禁止吸烟, 不能随地吐痰, 禁止上课用手机, 要与老师合作, 有问题举手, 等等。也就是要从小事提升学生的素养, 这也是一种公民素质。第三, 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能力。一方面学生要具备收集资料或网上学习的能力, 这样他们对信息的掌握就更准确、更及时、更直接;另一方面对于老师布置的题目, 学生可通过小组或借助于一些工具找到答案, 培养学生既独立又合作的学习能力。总之不是仅从老师那获得所有的知识。第四, 关注品德教育, 培养健全人格。学生从16-19岁, 正值他们由孩子到长大成人的关键时期, 因而要非常关注学生的成长, 使其具有好品德及健全人格, 这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上述四个方面平衡方展, 就会达到工厂所需要的人。

二、软性技能·项目教学

问:戴姆勒—克莱斯勒的学习理念, 不仅重视培养员工的技术素养, 还重视培养员工的软性技能。请您简介软性技术的内涵、意义及在工作中的作用。

答:戴姆勒—克莱斯勒所提出并实施的软性技能, 不仅是完成工作应具备的能力, 更是人与社会联系交往不可或缺的能力, 对员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软性技能表现于诸多方面:首先是沟通能力。交流表达是沟通的前提。这里提到的交流表达主要不是指聊天, 而是通过某种技巧以陈述自己的工作, 其技巧包括演讲、演示及展示等。其次是合作能力。有些工作需要两个人、三个人或更多人共同完成。第三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看出, 为解决一个问题, 上述三方面的能力结合得特别紧密。第四是责任心。具体来讲, 操作时要认真, 不能干其他事情, 不能擅自离开岗位;操作机器时, 要知道怎样保护自己, 如戴上护目镜等。除此而外, 还要注意工作方法, 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具有自我激励的能力, 如能用更多方法完成同样的工作。另外, 为完成一项工作, 还应具有前瞻性及独立性, 这也是重要的软性技能。在此要强调的是, 软性技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提升。

问:乌尼莫克项目教学是德国开发的, 经奔驰公司实施, 该项目教学在德国与中国收到良好效果。为此, 请您简介乌尼莫克项目教学。在该项目教学中, 您是如何指导学生实践?又是如何与中国学生交流的?中德学生有什么区别?

答:该项目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乌尼莫克车模, 这样就证明他能独立掌握车、铣、钳等各工种。同时, 学生还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 以此达到该项目的要求, 即他们具备了机械制图、计算、计划、机械技能, 项目管理, 以及CNC (数控加工) 等方面的能力, 并熟悉材料科学等相关学科。

做乌尼莫克车模时, 需要操作车床、铣床、钻床等, 还要用锉、锯等工具。具体做法是, 我先演示, 学生跟着做。在这过程中, 我观察学生, 如果有的学生做错了, 我指出他错在哪里, 之后我再演示一遍。这相当于手把手地传授技能。总之我是通过现场教学的方法, 使学生掌握这些工种。除此而外, 我还增加了一些内容, 并涉及到电工的新工种, 如与电焊有关的知识、技术与技能。

我认为, 德国学生与中国学生没有明显区别, 两国学生的动手能力很相似。他们的区别是, 德国学生在完成一项工作前要做计划, 以保证工作不出错, 如考虑用什么设备, 用什么工具, 采用什么方法, 分几步以及怎么去做等。老师同意了该计划, 学生再去做。这也是在德国经常用的工作方法, 即做计划。中国学生就想把工作做的快一些, 思考不太多。这种区别可能是源自于两国学生的习惯与思维方式的差异, 应属于软性技能问题。

三、培训师·面对现代化

问:培训师的工作对工厂及职业院校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此, 请谈谈您的经历并简介德国培训师的任职条件。

答:我在德国所受到的教育是:在小学学习四年, 在中学学习六年, 在戴姆勒—克莱斯勒培训中心学习三年, 最后在技术学院学习两年。我在德国的工作经历是:在工厂工作十二年, 而且是在不同的岗位。最后到戴姆勒—克莱斯培训中心当了一名培训师, 并参与职业院校的工作。目前, 我在中国担任戴姆勒东北亚投资有限公司亚洲管理人员发展部职业教育生产专家, 并被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有限公司选派到北京奔驰汽车培训中心工作。在此期间, 一方面我以企业专家身份主持、指导汽车工程学院奔驰班的教学, 另一方面我为北京奔驰提供技术支持。

在德国要做一名培训师, 首先要在工厂工作, 走技术的路, 还必须是生产线上非常出色的, 如果在工厂的各个部门都有工作经验就更好了, 这样就能了解工厂各部门状况。其次要有相应的学业证书, 我有三个学业证书:一是技术学院的证书;二是戴姆勒—克莱斯勒培训中心的证书;三是师傅证书, 因为我参加了六个月的培训。

在德国, 当一名培训师很不容易, 竞争十分激烈。例如, 我所在的戴姆勒—克莱斯勒工厂, 其生产线有8300多人, 包括管理人员总共可达9000多人, 具有培训师资格的是250人, 占3%;而真正在现场工作的培训师仅28人, 占0.34%。

另外, 培训师要参与职业院校的工作, 还需要具备社会经验及交流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即不是所有的培训师都能参与职业院校的工作, 同样也不是有技术背景的人都能参与职业院校的工作。

目前, 我与汽车工程学院奔驰班的中方老师坦诚交流合作, 我不是把要求写出来让他们执行, 而是与他们一起工作, 共同提高。我与中方老师组成合作团队, 将乌尼莫克项目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中国化。同时, 我与学生也有很好的交流, 并向他们传授操作技能。

问:北京奔驰有许多焊接机器人、喷漆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现代化设备。为此, 请您谈谈手工操作与数控机床操作有什么联系, 面对现代化设备, 学生应有怎么样的准备?

答:目前手工操作在工厂不经常用, 经常用到的是机器人。之所以叫学生学习钳工技术, 掌握手工操作, 一方面是因为这是机械加工的基础, 只有把基础打牢了, 才能更好地操作机器人或精密机床。另一方面手工操作是让学生具备一种素养, 即手工加工的素养。

汽车工程学院奔驰班的学生通过在北京奔驰的实训, 了解汽车的生产流程, 熟练操作万能通用机床, 同时掌握了钳工技术。在此基础上, 他们能独立编程, 并可以操作数控机床。从这种过渡可以看出, 只有基础扎实才能更快掌握现代化设备。

问:请您谈谈, 如何认识德国蓝领工人在科技进步中的作用。另外, 随着科技进步, 他们应有什么准备。

答:蓝领工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是最主要的, 他们是生产汽车的主力。如果不能保证蓝领工人的资质和水平, 就不能保证生产一辆合格的高质量的汽车。因而, 他们进工厂前要到培训中心学习, 这样才能成为一名蓝领工人。

十年前, 工人只能装轮胎, 或只能装车轮。目前, 工人对整个车都非常了解, 每一部分都能顺利拆装, 这样他们就不再感到工作特别枯燥, 而觉得工作更有意思了。工人在整个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越来越重要, 随之他们的工资也增加了。

另外, 工人的技术水平必须不断提高, 如过去生产E级汽车, 后来生产C级汽车。随着汽车级别的提升, 工人需要了解汽车技术发生了哪些变化, 于是工人的技术水平也要随之提高。从而可看出, 工人在技术进步中起的作用非常大。

在德国企业, 厂房结实、实用、不追求豪华。但企业在管理上下功夫, 并追求科技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 工人可能需要的少一些, 具体数字很难预测, 如机器人可能会代替人做一些工作。但我们也应看到, 机器人只能做人设计好的工作, 没有人力的工厂是没有办法持续生产的。在此前提下, 他们应成为素质高的工人, 这样被取代的机会就会少一些。面对这种前景, 无论是工人还是学生都应有清醒的认识, 并有切实的准备。

问:请您对汽车工程学院的学生提几点希望。

专家谈学英语 篇3

1. 语言要坚持天天学。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就是学十分钟也可以。当然,最好是早晨学;

2. 如果学习的愿望减弱得很快,这个时候就不要硬来,但也不要丢下。要另想一种形式:把书放下,去听听广播;把书中的练习暂时搁置一旁,然后去翻一翻词典等;

3. 千万不要机械地死记硬背,不要离开上下文而孤立地死记硬背词语;

4. 优先摘记并背诵那些用的场合最多的“现成句子”;

5. 随时随地地学习。如一闪而过的广告牌、海报上的字句、偶尔听到的只言片语等与生活相关的内容,把能够翻译的东西都进行默译,这往往是一种休息,对已经疲劳的头脑也是一种休息;

6. 值得牢记的只有老师改过的东西,不要反复阅读自己写的而没有经过修改的练习。因为反复阅读那些有可能有错误的东西,就会不知不觉地不断输入错误信息。记住,如果是一个人学习,就只背诵那些肯定是正确的材料;

7. 把现成的句子和成语摘抄下来,并用第一人称单数的形式牢牢记住;

8. 外语就像是一座堡垒,必须从四面八方同时向它进攻才能一举夺得:读报纸、听广播、看原版电影、上外语课、研究教材,和讲该语种的人通信和交谈。

9. 要大胆开口,不要怕可能出现的错误,而要请人家纠正你的错误。当人家纠正你的错误时,要虚心;

10. 坚信自己无论如何一定能够达到目的,坚信你是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和语言的非凡的天才。如果你觉得自己并不是这样的,没有关系。你可以设想,你的聪明程度足够掌握外语这种小玩意儿。如果还是学不进去,情绪低落,那么你就骂教科书,因为十全十美的教科书是没有的。骂词典,因为无所不包的词典也是不存在的。再不就骂这门语言本身,因为所有的语言都是难学的,而最难的是你的母语。这样一来,事情就会好办起来。

英语专家顾曰国谈英语学习方法 篇4

我虽然是专职研究人员,但我首先是英语教师。我喜欢教书,因为这样我可以有许多学生。现在我想根据我的经验,把一些我认为英语学习中的常见误区跟大家交流。

第一误区就是把五种技能学习变成单一的看懂。大家知道我们习惯上把英语学习分解成五项技能,听说读写译。这样分解是否科学,在此暂且不论,有不少学习者往往把是否看懂当成学习的标准。比如说,拿到一本口语教材,翻开几页一看,都看懂了,就认为人简单了,对自己不合适。这里的错误是把看懂代替了会说。看懂不等于会说。练习口语,内容不能难,目的是通过一些能看懂的内容来操练“上口”。也就是说,目的是让学习者通过练习,自己能说出书中相关的内容。口语教材的优劣首先要看语言是否能学到,是否地道。

第二误区是把知识当成技能。打个比方,假如你想学骑自行车。我给你一本题目叫“如何骑自行车”的书,把书从头背到底,甚至倒背如流。这时你有了专家级的关于如何骑自行车的知识。但是你肯定不会骑。原因是骑自行车不是简单的知识问题,它首先是一项技能。要学会一项技能,核心问题是练,光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学外语当然比学骑自行车要复杂得多,但它首先也是一项技能,光看语法书、默背单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练,要把知识变成技能。知道不等于知道怎么做。知道怎么做不等于实际上会做。从知道怎么做到实际会做中间有个反复练习的`环节,也就是苦功夫。学技能所遵循的原则是“做中得学”。

第三个误区是速成心理。必须认识到,要想学好英语,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世界上没有一个外国成年人不下苦功就能学好英语的。所谓的“速成”纯属无稽之谈。学好英语没有捷径,只有方法的好坏。比如记英语单词,低着头拼着命地默写,这就不是一个好办法。好的方法是大声地朗读,反复训练发音器官和耳朵,把声音铭刻在脑子里。这样既可以提高听力,又可以改进口语发音,还记了单词。默写只是训练了眼睛和手,可是它们不能替你听和说。

第四个误区是通过汉字记音。现在有人推广通过汉字来记英语发音,如“古帝拜”记good-bye。甚至把这种做法作为成果出版请奖。这是极其错误的,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大家千万不要这么做。错误的道理在本文有限的空间里无法讲清楚。

第五个误区是重结果不重过程。应试教育是重结果,带来的后果是整天做模拟题,找出打勾的规律。这是教育的大敌。质量和学习效果取决于学习过程。大家一定要遵照学习的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地真学。只要学习对路,好的结果自然会有。

第六个误区是对教师的依赖。大家要仔细揣摩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这句话点出了学习的本质。任何一种学习,归根结底是在学生自身,而不是在老师。

第七个误区是缺乏系统性。现在市场上学英语的材料是铺天盖地。这是好事,但处理不好也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今天用这个教材、明天换另一个教材,学习便失去了系统性。我不是说我们不换教材,不好的教材,不适合的教材就是要换。但不能总是换个不停。好的做法应该是选中一套教材,以它为主,其余材料都作为补充材料。

我认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要具备下面6个要素。一是自信心,二是决心,三是毅力,四是自我管理,五是自我约束,六是求知的童心。我在这里作些简要说明。

先谈自信心。如何树立自信心有许多方法,我在这里强调的是不能伤了自己的自信心。一定不要过高要求自己,不能看到别人叽里呱啦说英语,就觉得自己不行。要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要想到的是积沙成塔,积流成河。而不是一步登天。

专家谈学英语 篇5

少儿英语教育对小学、初中的英语教育有着很好的铺垫作用,“从小”学英语的孩子,语言基础更扎实,能轻松的与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进行“对接”。但少儿英语的学习要从哪个年龄段开始才是最为合适的呢?

希望英语***中心负责人说,根据语言专家的权威研究结论,从3岁左右开始就进入少儿外语能力开发的黄金时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容易接受语言及其所“携带”的文化元素,这也意味着这个时期学习英语,不仅词汇记忆快,孩子还能从小培养英语思维及对西方文化的初步认识。另外,小孩的记忆力好、模仿力强,无论教什么都能做到“照单全收”。“忽视少儿阶段的语言开发,会让孩子错过绝佳的学习时机”。

对于英语学习很多家长已经认识到其重要性,也愿意早早的将孩子送到英语培训机构。“但不少家长却反映学习效果并不好”,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很多培训机构在引导少儿学习英语时有一个误区,过份强调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和句子数量,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忽略了学习兴趣的培养。“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以故事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学习知识面狭窄,只能限于日常交流,而且教材陈旧,远离现实与生活。如果不顾孩子的认知规律,盲目的强化练习,非但不能提高教学效果,还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为将来学好英语设置障碍。

孩子学英语最重要的是环境的熏陶和兴趣的培养,是一个从兴趣到习惯,从知识到能力的变化过程。因此,应该为孩子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英语环境,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学习英语尤为重要。希望英语采用“浸入式”的教学模式,让孩子在全英文的环境中学习数学、语言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健康、艺术、戏剧等学科,在学习中更注重独立阅读及各种体裁写作能力的提高,让孩子的英语更“高级”。在“浸入式”的环境中,孩子不得不用英语听、说、读、写,自然形成英语思维。这样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是与美国小学完全一样的。但是,由于中国的孩子不具备与美国孩子一样的英语基础、学习时间和学习环境,真正地与美国小学同质同步是不可能的。所以,希望英语“美国学科英语”课程并不是简单地将美国小学搬到中国,而是经由美国麦格劳-希尔集团的教育专家精心设计的,即拥有与美国小学完全相同的教学模式和知识结构,又是最适合中国孩子学习的。

经过权威教育专家对“美国学科英语”教材的认定,通过希望英语“美国学科英语”一级的学习,将达到中国公立小学六年级水平,而通过全部六个级别的学习,将达到中国公立学校高二以上的水平,特别是听说方面超过公立学校高中毕业生的水平。

希望英语***中心

中心地址:

咨询预约:

专家解读少儿英语学习 篇6

这一代父母大多有过“不堪的英语学习经历”,所以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快乐、有效的学习体验,可是“哑巴英语”让我们真的不自信!

我在国外当小学老师时,常常遇到亚裔的学生,刚来时,一句话都不会说,可短短几个月后,就能十个词以上地大段大段说出句子,令人吃惊!所以,当我们不必太把英语当回事儿,一定要相信孩子学习语言的潜力。回溯我们学母语的经历可以发现,语言学习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或称内隐学习),并不知道自己正在习得语言,而只是认为自己正在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按母语学习规律,采用浸入式教学方法来教,不断有重复的机会。孩子需要有机会“浸泡”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而不是借助中文去翻译英文。从视觉、听觉或触觉等方面,对孩子进行多感官的刺激,帮助孩子在理解中习得,并灵活运用在现实生活中。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是一个个单词地想着往外蹦,而是整句整句自然地说,完整地表达。

如何能保持孩子学英语的兴趣?

最好办法就是让孩子找到成就感。开始不准确不标准,没有关系,语言本身可以是模糊的,只要不影响交流。让他感觉到使用语言可以让他更有力量,找到使用这种交流工具的美好感觉。一旦,发自内心的兴趣与成就感被孩子储存起来,根本不需要小贴画的奖励,他就会主动想去掌握它,会自己越走越远。

在孩子学习英文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轻松环境的创设者,持之以恒的鼓励者,最佳的学习同伴。我并没有花很多时间专门教女儿英文,常常是穿插在一天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我会给女儿读原版的英文书,选择那种特别短小,非常押韵,反复读好多遍,让她说最后一个字或一句话;她喜欢玩“过家家”,百玩不厌,开始是中文,后来慢慢我就用英文,因为玩熟了,她也能听懂。英语与玩可以兼得,关键是找到适合孩子年龄与性格特征的学习方式。

如何理解“国际化人才素养”这个概念?有国际化素养的儿童应具有哪方面的能力呢?

专家谈“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篇7

1.什么是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指人们通过咨询, 在充分知情和完全保密的情况下, 自愿选择是否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改变危险行为及获得相关服务的过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2.什么是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 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是目前最常用的确诊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方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一般要经过两个步骤:首先做初筛检测, 如果结果为阳性, 再做确证检测, 确证检测阳性才可诊断为艾滋病病毒感染。3.有下列情况应考虑做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1) 曾经有过高危险行为, 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 如婚外性行为、多性伴、男性同性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吸毒等;2) 曾经在血液安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接受过输血或输用血液制品;3)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阳性的妇女所生的婴儿;4) 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的配偶或性伴。4.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有哪些好处?通过咨询, 求询者可以得到更多有关艾滋病的医学指导与心理支持。通过检测, 可使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 未感染者可以解除心理疑虑, 感染者可以得到关怀救治, 预防母婴传播。通过转介服务, 使求询者及早获得适宜的诊疗, 减少艾滋病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影响。·Q d、“·ffl·_......疾病预防控制中心D D·····D D D D D D·D D D D D D;.我国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有何规定?《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 我国实行艾滋病自愿咨询和自愿检测制度。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管理办法》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检测。6.哪些机构可以提供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设立的自愿咨询检测点可以提供自愿咨询检测服务。保护自3爱护金家

金融专家谈“新政” 篇8

《保险中介》:各位如何看保监会此次新政“13条”放宽险资投资这一现象?首先请过教授谈谈。

过文俊:放松险资投资管制、拓宽其投资范围,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条件下金融创新的必然趋势。在以往的改革过程中,监管当局对保险、社保等的管制过严,既妨碍了保险业的发展,也掣肘了各种基金拓宽融资渠道。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养老基金、保险基金是PE、VC最重要的资金来源。

在特定时期,严格的金融管制有利于维护金融安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严格的金融管制也应逐渐淡出,否则就会牺牲金融市场的效率,进而加大金融风险产生的几率。

《保险中介》:王教授怎么看这个问题?

王稳:这实际上是(监管层)尊重险企投资自主权,股票、房地产(产业投资)都放松,注重险企自身决策,经营管理权利。实际上是让市场、企业发挥作用,这也是市场的内在要求。

《保险中介》:叶教授,您认为险企在保险资金在运用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叶永刚:我个人认为保险资金运用有四个原则:一是遵循现行政策,不论是投资基金、股票,还是地产,投资比例、数额都要合规。二是投资讲回报,但要符合险企自身资金的期限要求、流动性要求。三是投资期限、结构问题,投保是长期投资,要有长期期权相匹配。四是险企不能投资冒险性太强的项目,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管理,这是总的原则,因为险企是负债型企业,对于保险资金而言保值是首要的目标,然后才是增值。

《保险中介》:那您觉得保险资金新政“13条”未来的实施对整个金融市场可能会有怎样的影响?

叶永刚:这是件好事:险企投资范围更广,可以取得更多的利益与收益,对中国金融市场有推动作用,也有助于推动中国金融市场走向国际化。

但应该看到它也是把“双刃剑”:扩大投资范围,如投资境外,加大了投资的金融风险,这也带来了挑战。今后险企乃至整个保险行业都要注意资金的流动性、自身风险问题,流动性、盈利性与自身特性相匹配,加强内部风险管理。

《保险中介》:王教授,您怎么看待保险资金新政“13条”未来的实施对整个金融市场可能造成的的影响?

王稳:对于金融市场来讲,尤其是从整个大市场来看,总体上的投资总量是没有变化的。险企投资方向更加灵活,资金自由流动,比如保险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等有所突破,险企收益提升,竞争力增强。但是,投资总量没有增加,只是说(投资)结构受影响。

《保险中介》:那过教授认为监管层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的?

过文俊:诚如叶教授所言,任何改革都有其两面性,对于新政“13条”的实施也是如此。在放松险资投资管制、拓宽其投资范围的同时,监管部门也要采取必要的配套措施防范违规行为和投机行为引致的新风险。

《保险中介》:新政“13条”的未来实施,叶教授认为对险企还有哪些方面有待提升?

叶永刚:其实,保单本身就具有期权性质,险企的投资跟其他金融机构是大同小异的,主要还是要加强对金融投资、金融政策、金融风险等学习,对未来的投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尤其是在今后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

《保险中介》:那王教授认为监管层未来会有哪些监管趋向?

王稳:大背景下监管层的监管思路发生变化,同国际通则接轨,一般而言是确定目标、效率、稳定、增长,对于险企具体限制不严格,但这不是监管力度在减弱,而是对险企宏观的、核心的监管在加强,比如以偿付能力为抓手、为核心,加强公司本身的偿付能力、经营管理等风险的控制,使其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其实,诸如上交所、深交所等也都会参与加强监管公司内部控制。险企信息披露更加透明,对投资人、消费者及时披露公司经营信息。当然,保监会也加强检查、报告制度,敦促险企合规经营。其监管原则是放松管制,严格监管,确保险企健康、稳定地发展。

未来,保监会在监管方面更加国际化,放松管制,使险企实现“三自主”(即自主决策,自行投资,自担风险)。

专家谈高考 篇9

面临即将参加高考的压力,考前紧张、自我怀疑成了不少同学的通病。还有两个月的备战时间,如何高效学习提高成绩,减轻压力轻松备考等问题,成为不少高三学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3月28日,记者采访日照一中高三老师庄波和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舒教授了解到,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应用平常心来对待高考,学生考前复习应加强基础题和规范化训练,学生家长则可通过了解考试动态帮助孩子减压。心态把握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小成果

28日,记者采访日照一中、实验高中等多位高三学生发现,在面对高考时,大部分学生的心态并不稳定,掺杂着焦躁和不安,对6月份高考的到来是又期盼又害怕,许多学生面临“知识如何复习”和“心态如何把握”两大困惑。

“不太敢想6月份的事情,现在心里很矛盾,希望高考赶紧来到,一切都解脱了,同时也害怕高考的结束,怕面对落榜的现实。”日照一中高三学生赵越在班级名次居中,他说,越是这个情况心里越没谱,患得患失心态特别严重,每天都得有半个小时用来纠结。“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小成果,一定要用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庄波老师说,他目前在日照一中担任高三年级两个班级的班主任,他在面对学生心态的调整时,会采用疏导法,不要刻意渲染高考氛围,而是让学生站在自己人生的高度去看待高考。

“人的一生有很多经历,学习、工作、家庭等,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庄老师说,有些学生会把高考唯一化、焦点化,其实如果学生们毕业十年后再聚首,谈论的话题可能不是高考,而是工作和家庭,当年高考备战时的心情和状态成了聊天的一个回忆,所以学生们一定要用平常心来对待高考,把它当做漫长人生中的小成果,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减轻思想、抛开包袱后,更有利于高考发挥。复习技巧

加强基础题和规范化训练

“面对一大堆复习题,无从下手,觉得自己功课落下太多了。”日照三中高三学生韩亚楠说,其实到了高三,大部分学生都意识到再也不能玩了,需要好好学习,但是面对这么多复习知识,往往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做了好多题,可是又觉得好多题不会”。

“一般到了临考60几天的时候,同学们会出现两种明显的学习状态,疯狂型和放弃型。”韩亚楠说,同学们在面对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时,容易表现出两种极端的学习状态,要么每天学习到深更半夜、要么自暴自弃干脆不学了,许多同学不知道该如何复习。庄波老师告诉记者,其实高考没有那么困难,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首先要有个侧重点,高考试题80% 以上还是侧重于基础知识,真正的“ 拔高题”也就占10%.学生们目前的学习任务是针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把握,现在不要再购买新的辅导书,茫无目的地进行题海战术和“拔高题”训练.考生需要系统性地抓基础知识,回顾和翻看以前做过的习题和类似题型,查漏补缺。“如果同学们把那80%的基础题做会了,过本一批线不成问题”。

“你会的题,不一定能得满分。”庄波老师说,以数学为例,以往很多学生高考结束后,自己预测分数为130分,但是真正出了成绩可能只有110分,这20分的遗失可能就是答题不规范造成的,所以目前学生复习的第二个重点就是要加强规范化答题训练,不让会的题丢分,加强考试训练,规范每一步答题步骤。家长作用

多了解高考动态帮孩子减压

“面对高考,家长的压力比孩子还大。”采访中很多学生的家长表示,今年6月份的高考同样也在考他们,“家有考生”成为很多家庭无形中的压力和期盼。“我知道不该给孩子压力,但是看到孩子学习状态不好也是干着急啊,不敢多说话。”市民辛女士表示。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舒教授说,确实在这个阶段有些抗压能力弱的学生会变得和家长不愿交流甚至选择逃避学习,此时作为家长千万不可埋怨或责备,应适时地帮助孩子调整好应考心态,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复习迎考心态是考取好成绩的重要前提。

“家长可以多了解些高考政策和动态,帮助孩子减压。”舒教授说,与其家长毫无意义地唠叨孩子好好学习,不如多看一些近期高考政策和动态。针对家长的作用,庄波也有同感,有些家长反映没法和孩子交流,是因为共同语言少,如果家长多了解些考试信息,用鼓励的方式传达给孩子,一方面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孩子保持一个好的心态,积极迎考。

专家谈学英语 篇10

根据秦皇岛市海港区外国专家局的相关要求,特对我校聘请外教资格单位进行针对性的自检。

一、外教资格的申请工作

我校在取得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审批时,就提前了解国家对 于聘请外教的各项相关政策、法规。在相关部门的审批过程当中,不断完善我校针对性的外教管理制度,并切实落实到相关人员身上,让有关人员了解,并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预案。所以我们符合了所有的聘请外教资格的相关条件,并最终取得聘请外教的资格。取得外教聘请资格的这几年,我校每年都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自检,并达到有关部门的要求。

二、管理机构设置、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根据相关要求,我们制定了外教的教学、住宿、医疗、饮食、交通、娱乐等凡是涉及外教的一切活动的制度规范,事无巨细,防患于未然。聘请外教的这半年的过程中,也在根据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完善相关的制度规范,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任何严重的问题。但我校绝不会掉以轻心,一定扎扎实实继续做好外教的相关工作。

三、聘用合同执行及其纠纷处理情况。

对于外教的合同,我校根据外专局统一要求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比较详细的合同样本,包括遇到纠纷的处理方式,并且咨询了具有相关处理外教经验的律师,力求让合同更具备法律效力,各方面更加完善。目前和外教合作关系良好,并未出现任何关于工资、医疗方面的纠纷,彼此配合很是默契。

四、其他

国家对于高考英语改革模糊待定,也给像我们这样的英语培训学 校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说先就是生源的影响极大,这也在经济方面给我校造成了莫大的影响,聘请外教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但我们会坚定的继续下去,对于效益一块,我们没有抱任何期望,只是希望给我们的孩子真正接触外教的机会,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让他们不出国门,却能真正感受到英语的独特魅力。

秦皇岛市海港区英语学校

八闽“戏路”专家谈 篇11

福建经验 弥足珍贵

仲呈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优秀剧目的题材都是福建地方戏曲资源宝库中的优质资源,都得到了当今时代先进思想观照下的优化配置;而编、导、演、音、美等创作生产力的主要因素,都以福建地方戏曲优秀人才为主,并实现了最佳组合。这些经验,弥足珍贵。

戏剧遗产继承与发展的范本

谢柏梁(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传承是为了发展,合理的发展就是最为有效的传承。从陈仁鉴、王仁杰、周长赋到郑怀兴等剧作家的创作路数而言,他们既是传统戏剧的继承者,又是脱胎换骨、点石成金的发展者。

意趣神色兼备

安葵(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汤显祖说“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福建的很多优秀作品就是“意趣神色”兼备。思想意义深刻,是福建戏剧之所长,同时许多作品又有很强的趣味性,这两者是相得益彰的。

戏曲文化的沃土

刘文峰(中国艺术研究院戏研所副所长):在某种意义上讲,一部福建戏曲发展史,是中国汉民族戏曲史的缩影。因此,研究中国戏曲史,你不得不把福建作为研究的重点。

福建戏曲在当代中国的示范意义

傅谨(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福建近年的戏曲创作演出,说明福建在戏曲创作上有了重大突破,与优秀的传统剧目之间拉近了距离,这是中国当代戏曲界努力数十年鲜有的成果。

民族智慧之光依然照耀我们

麻国钧(中央戏剧学院教授):福建省艺术家们把上乘的艺术佳品带给我们。舞台上的人物,无论大小,无论轻重,无不活灵活现;台上的演员无论主次,无不认认真真,全身心地投入,唱念做打,一丝不苟;导演的舞台调度、节奏把握等,无不恰到好处,准确地演绎着作品;舞美设计以及灯光、服装等,在解读并展现作品的前提下,锦上添花。

福建戏曲的使命与创新

中外专家谈马铃薯产业发展 篇12

必须加强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利用与研究

金黎平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博士) :

马铃薯种质资源极其丰富, 野生资源的利用潜力很大, 现在已经发现普通马铃薯共有235个亲缘种, 其中7个栽培种、228个野生种, 为此世界各国马铃薯育种专家都努力组织征集和利用各类外来种质资源。

目前, 欧洲国家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中有80%具有野生种和原始栽培种的种源, 美国推广的品种中有1/3参与了野生种种质。尽管如此, 目前仍有许多野生种资源未被挖掘, 即使已经收集到的资源也未被育种者全面认识和利用, 马铃薯资源的基础研究工作还非常薄弱。种质资源的引进、鉴定、创新和利用, 逐步为我国育种者所重视。

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改良总体上滞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进展缓慢, 缺乏长期和系统的研究。要想在栽培种的改良上有较大的突破, 必须将新型栽培种和野生种的种质导入普通栽培种中, 因此, 野生种和原始栽培种的研究和利用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在资源利用过程中, 应坚持有针对性地收集与引进, 对已经引进的资源材料, 必须及时有效地进行评价与鉴定, 以防泄漏。另外, 我国拥有丰富的地方品种资源, 具有独特的区域适应性, 所以在引进国外资源的同时, 也应当重视本国地方品种资源的筛选利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遗传多样性的鉴定及核心种质的研究;对马铃薯的进化和分类以及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马铃薯从形态表现型鉴定与筛选, 逐步转向以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基础的基因型鉴定和筛选, 已成为一种趋势。

马铃薯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的基本思路是:首先, 要合理引进马铃薯野生种与原始栽培种, 积极挖掘本地马铃薯资源, 对引种材料针对性地进行适应性研究、评价与鉴定, 筛选特异性马铃薯材料。其次, 要运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选择优良种源、家系、无性系、优良杂交组合以及优良个体, 运用体细胞融合技术捕获特异形状, 运用差异显示技术、分子标记技术, 筛选、标记特异功能基因, 进行功能基因克隆, 将功能基因转移到普通栽培中, 以获取具有特异目标性状的优良品种与材料。

育种研发将成为马铃薯主粮化突破口

罗其友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 :

随着马铃薯被西班牙移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 马铃薯成为欧洲重要的粮食作物并被传到中国。如今, 中国成为全世界马铃薯总产量最高的国家, 马铃薯也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 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提出, 其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当前, 马铃薯主粮化产品包括用全粉或鲜薯制成的馒头、面条及其他多样化的主食产品和综合利用产品等。到2014年, 我国共育成马铃薯新品种390多个, 包括鲜薯实用型、淀粉加工型、油炸食品和全粉加工型和特色型等品种类型, 在产量、品质、抗病和外观形状上有了较大的改良, 相信经过综合筛选后, 有部分品种能够用于不同主食化产品的研制。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国内育成品种有110多个, 绝大多数是鲜薯使用和高淀粉品种, 油炸食品加工和全粉加工仍然是国外引进的品种一统天下。

近年来, 我国马铃薯育种以高产、抗病为主要目标, 育成品种类型单一, 严重缺乏各类专用品种。优良种质资源的缺乏, 一直是困扰我国马铃薯品种选育的主要限制因素。

由于缺乏长期稳定的支持, 资源研究和改良之后, 我国马铃薯近缘资源中的有利基因挖掘和利用研究仍旧处于起步阶段, 育种缺乏优质亲本, 国际上保存有近230个野生种和原始栽培种、7 000多份地方品种, 目前我国仅在少数科研单位保存了极少量上述资源。

展望整个产业前景, 马铃薯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进一步加大对马铃薯育种科研的投入, 加速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搜索、开发和利用, 同时提升丰产、抗病、抗逆品种选育综合技术, 育种研发将成为马铃薯主粮化以及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的突破口。

国际马铃薯中心与中国的合作逐渐加强

谢开云 (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

国际马铃薯中心 (简称CIP) 是于1971年在秘鲁建立的一个国际研究中心, 其前身为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南美马铃薯研究项目。次年, CIP加入了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 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块根、块茎类作物的生产力。

CIP与中国的合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经互访后, 中国科学家引进了第一批马铃薯种质资源, 而CIP在考察了我国马铃薯主产区后发现, 中国具有一些在亚洲地区较为先进的科研成果和生产设施。之后双方又进行了多次互访, 中国科学家还参加了中心的计划会议及中心协助举办的各种类型培训班。随着彼此了解的不断深入, 逐步奠定了双方正式合作的基础。

人才培训是CIP与中国合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公开开办了各种类型的培训班27次, 培训人员764人, 培训内容涉及组培、病毒检测及脱毒技术、种薯生产、实生种子生产、晚疫病防治、加工技术等。在学位培训上, 中心为中国培养了29名硕士和4名博士。

自与中国进行合作研究以来, CIP在致力于马铃薯和甘薯研究的同时, 也十分注意各合作项目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CIP—24这一马铃薯品种为例, 其推广面积已经超过30万hm2, 经济效益超过1亿美元。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种植CIP马铃薯品种资源的经济效益将不断增长。与此同时, 合作大大地提高了育种效果, 新品种的适应性和农艺性状都有了较强的优势。

CIP今后在中国的研究重点仍将放在马铃薯重要病害的研究上, 如晚疫病、青枯病和病毒病等, 同时还将加强高淀粉适合加工品种的选育工作。特别是马铃薯的病毒检测技术将进一步加强, 这将大大提高我国种薯的质量水平。

国际马铃薯中心未来研究重点

Oscar Ortiz (国际马铃薯中心副主任) :

在国际马铃薯中心, 采取了有利于穷人的研究和开发周期。首先确定贫困、饥饿及产妇和儿童死亡率高的地区, 然后将数据标在马铃薯产区地图上, 看看我们的研究在哪里可以发挥最大影响。

上一篇:少先队工作基本情况下一篇:应聘宣传部的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