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福利院实习报告

2024-11-18

儿童福利院实习报告(精选9篇)

儿童福利院实习报告 篇1

儿童福利院实习报告3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儿童福利院实习报告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福利院实习报告 篇1

今年暑假已经结束了,我又回到了校园,在暑假中,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到了实习中,在不断地实习中得到了更好的进步。今年暑假我实习的地方是儿童福利院,这是一个不被关注的地方,很多的现实情况导致我们一直以来对他们的存在不实十分的关心,可是他们是需要社会的帮助的,我应该去帮助他们!

一、实习目的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习的目的有:

1.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习单位介绍

哈尔滨儿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

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习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在十天的实习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哈尔滨还是很熟悉的。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2.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3.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

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四:实习体会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习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我相信的!

我们的儿童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我们不能够这样下去了,即使是残疾儿童,也是需要更多的关爱才能够让他们快乐的生活下去。我已经是这样了,我可以自己做的更好了,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更好的进步。这次实习给我的触动很大,我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记住这一次实习,在我毕业后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儿童福利院实习报告 篇2

参与者: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美术系1044班小分队

时间:20xx年6月15 日—20xx年6月25日

地点:南京市儿童福利院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之前总会在电视上看到媒体对社会福利院孩子们的生活状况的报道,可以说,每每看到,总会有太多的照片和瞬间充斥着我的大脑,就在6月 25日,我终于有机会来到那里做十天的义工,也算是为那些不幸的孩子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走进福利院,就看到一群孩子在院子里活动,他们天真无邪的笑着,享受着童年应有的快乐。看到我们进来,他们欢呼雀跃,仿佛像是在欢迎与自己阔别已久的朋友一样热情,这时,听到了喇叭里放着《感恩的心》,不免觉得有些心酸。随后,便参观了他们的起居室,虽然说房间不大,但可以感觉到家的温暖,洗漱用品,褥子都整齐地摆放着。简单的参观后,我们便开始了

福利院的硬件设施等等。当这些好心人提着那些有用的东西走进福利院大门时,当他们用手轻轻拍拍孩子们的头时,当孩子们领到糖果时,那些洋溢在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让我感到了人间大爱。这些可怜的孩子虽然失去了家庭与父母,但是却得到了来自整个社会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或许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虽然整个福利院充满着爱,但在一些孩子的心灵中难免存在着尚未治愈的创伤。毕竟,从一出生就辗转的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的手中,或者因为身体残疾而造成的自卑心理早已在心里根深蒂固,因此,他们会表现出惧怕,会不愿与人交流,只想一个人静静的躲在角落里发呆。介于这种情况,我有以下建议:希望社会上更多的人可以亲自到福利院来,让孩子们得到精神上的陪伴与鼓舞。

2.媒体应发挥舆论价值导向作用,引导社会上更多的人参与到关爱孤儿的这项事业中。

最后,希望更多的人来照顾陪伴这些福利院的孩子一同茁壮成长,让他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让他们的童年能够过得和寻常家庭的孩子那样美好。

儿童福利院实习报告 篇3

集体性的实习结束后,我们紧接着又开始于我们个人的实习。经过我们同学的集体商讨后决定于20xx年1月5日开始我们的个人实习。第一天我们广泛搜索有关资料,最后决定前往株洲儿童福利院。

第二天,也就是XX年的1月6日来到了目的地。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与外面世界截然不同的环境和气息。首先株洲市儿童社会福利院坐落在著名的湘江河畔,背靠风景如画的庆云山,距离市中心仅1公里,所在城市株洲是中国南方交通枢纽之一,飞机、铁路、高速公路、水路都很方便。多年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相继建成办公楼、儿童公寓、残儿康复楼、职工生活楼。同时美化了环境,院内草园草甸,绿树环绕,鲜花烂漫,使儿童福利院的硬件设施和环境档次达到了全国先进行列。

根据儿童的需要,株洲市儿童社会福利院在服务设施上设有儿童公寓、康复室、娱乐室、医务室、露天娱乐场、洗衣房、食堂和浴室等,并配有专业特教老师、保教员、医疗人员和精干的后勤队伍。我院现有孤儿260余名,其中孤残儿童190多名。1960年以来,我院累计收养孤残儿童1500多人次。

全院80余名员工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坚持对孩子实行“养、治、教、康”相结合的服务方针,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治疗工作,努力给孩子创造“一流的生活条件,一流的教育康复环境”。同时我们也期盼社会各界富有爱心的人士一如既往对我院给予关注,我们将 肩负您们的重托,以深厚的感情,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株洲市儿童社会福利院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们在这里逗留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经过和福利院的成员们直接接触还是让我们备受感动,他们在那么不一样的环境下生活着,他们所走的道路对我们而言不知坎坷多少倍。这次让我们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对我们这次实习真是产生了久远和深刻的影响。

首先,对自己的再认识。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开始由“社会人”转变为“社会工作者”。在体会到自身价值的同时,坚定了作社会工作的信念。他们是因为上天自己的失误,而先天残疾的孩子。他们因为下肢残、侏儒、皮肤并脸上覆盖性红斑、视听障碍、发音不请等生理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督促我们去珍惜自己的健全。至少,我们该把在空虚和抱怨中虚掷的时间,分给他们一些。我认为。一个健全的社会,该为一切成员提供健全灵魂的空间,提供维护生命尊严的条件。体会到这一切的时候,我明白了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其次,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成长。接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对理论知识系统应用的过程。实习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关于残疾人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的第一手材料。

再次,对专业技能与价值的认识。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用一个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的处境;以社工的视角理解他们的问题。那时侯我们理解到社会工作传递给人的是一种价值理念,它是一种温暖的生活方式。

儿童福利院实习报告 篇2

调查时间:2012年1月—2015年4月。

调查目的: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 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合山市实验初级中学。

调查方法:教学工作参与、家访、座谈会、电话交谈、个别谈话。

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 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 这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据调查显示, 我校2012年春季学期留守儿童有203人, 秋季学期留守儿童有205人;2013年春季学期留守儿童有207人, 秋季学期留守儿童有222人;2014年春季学期留守儿童有225人, 秋季学期留守儿童有230人;2015年春季学期留守儿童有239人。他们失去父母庇护, 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 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现对我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基本概况

我校现有34 个教学班, 学生总人数为1678 人, 其中就有239个学生是留守儿童。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 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偏差, 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 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 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 他们的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增加。我校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已经做了大量工作, 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但还需要社会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据调查, 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15%, 有60% 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 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分数出现个位数, 经常逃学、厌学, 上课纪律很差。如何将留守儿童的不利处境转化为积极因素, 这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2.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生活习惯不良, 顶撞老人, 不服管理, 说谎骗人, 吸烟、打架、骂人等成了“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

3.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很多。我校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 他们在生理、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心理失衡。据调查, 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 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每年回来一两次, 有的几年回来一次, 部分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他们表现出失落自卑、自私冷漠、孤僻任性、暴躁, 性格极为内向。

4.对留守儿童监护管理力度不足。由于临时监护人对孩子的防范防护能力比较弱, 导致许多不该发生的事发生。

5.监护人自身素质问题, 家庭教育缺失。新课程改革以来, 教学方法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 而监护人在教育态度、方法上还停留在以前的经验。留守儿童会继续保持现有状况, 甚至增加, 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直接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多影响。

三、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现行的一些具体做法

1.成立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 明确责任, 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管理机制。工作主要是从思想、行为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结对子, 一帮一, 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等;发动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定点、定人的帮扶;定期召开座谈会;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留守儿童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等。

2.学校积极开展一系列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 (1) 利用校讯通等联系方式, 使孩子可以定期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 并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况, 加强父母子女间的情感沟通, 消除留守儿童对亲情的心理饥渴。 (2) 建立帮扶机制, 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通过对特贫困生、贫困寄宿生补助等办法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救助。 (3) 开展结对子活动。学校组织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子, 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和生活上的关心与照顾, 做到定点、定人联系。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活动, 定期进行家访, 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进行沟通, 根据每一个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 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

4.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 坚持启发的疏导原则, 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 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

四、下一步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意见建议

1.请上级有关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全社会共同关注。

2.学校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关爱, 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

3.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 社会各方面应大力宣传普及家教知识。引导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4.学校通过家长会等多种方式, 引导家长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 让他们真正感到全社会都在关心他们。

5.建立社区帮扶中心, 切实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 关注留守儿童就是要建设全面和谐的教育环境, 全社会共同关心,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

摘要:对广西合山市实验初级中学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调查, 分析存在的基本问题, 提出教育留守儿童的方法,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2011儿童阅读调查报告 篇3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阅读乐趣不仅取决于场所

阅读场所和阅读乐趣、情绪、专心度有极大关系。阅读乐趣绝不仅取决于场所,它和读什么书、当时的心情、时间以及是否被打扰等因素,都有很大关系。对儿童阅读来讲更是如此。广义上讲,阅读可分为外部物质环境和周围情绪环境,即阅读硬环境和软环境。

阅读硬环境包括什么?

阅读硬环境包括家庭与幼儿园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如阅览场所中的坐卧装备、室内色彩、光线照明、以及声控环境等这些因素。除了良好的物质环境,还需要有放松舒适的心理环境,温馨和蔼的阅读互动活动,良好的阅读习惯,科学的阅读指导等等软性环境。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洛阳儿童福利院实习总结 篇4

短短的六周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已经使我们对福利院的各部门职能以及工作的相关流程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洛阳市儿童福利院是一所儿童福利机构,占地7600平方米,拥有儿童生活、医疗服务、饮食服务、儿童康复中心四座大楼,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福利院机构设置为“一室三部一中心”即:办公室、门诊部、护理部、后勤部、脑瘫儿童康复中心。现有在岗职工216人,收养孤残儿童621人,90%以上身患各类疾病,年龄在0-18岁之间,其中脑瘫患儿居多,其护理难度较大。

在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这对我们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会更有指导意义!第一,福利院的机构设施相当完善,有一系列全面科学的护理康复计划,并且因孩子实际情况制定,使得孩子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更加有效地恢复!第二,福利院管理责任划分明确,落实到每个科室,甚至每一个工作人员,有着一整严格的管理制度!这可以发挥管理的最大效能,避免出现信息传达中断现象,使得工作更有效率!第三,福利院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所具备的三心,即对孤残儿童照顾的`爱心、护理康复过程中的耐心、教育到每个孩子的责任心,值得我们每一个实习生学习!

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整体工作流程上的问题:

1.福利院各部门之间交流少。在实习中发现,护理组和康复组的工作人员对彼此部门之间的交流甚少。除了工作上的需要之外,他们平时只需做好本职工作即可,由于交流不多,使得康复与护理工作人员之间出现互不认识的情况也有。但实际情况是各部门之间的流通性很大,孩子的转楼、护理与康复、住院等都需要起码两个以上的部门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做好。建议:加强各楼层部门之间工作人员的沟通,定期召开交流会,交流彼此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们的近况,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2.护理部(五楼重残区)工作人员人手不够。护理部工作人员工作量大(周六日要加班),需要不分昼夜看护孩子,他们每天都要不停给孩子换尿布喂饭洗尿布衣服等等,这些工作虽不需要技术却是个体力活,人员少使得她们每天都很疲惫,并且工资待遇低,这很容易打消她们工作的积极性。建议:适当增加部分工作人员,减轻她们的工作负担,并对工作良好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

3.对工作人员的奖惩制度过于严格,造成工作人员压力过大。工作人员日常工作量较大,难免在工作中会出现一些失误。由于有严格的奖惩制度,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稍做不到位时,轻则会受到主任组长批评,重则扣除小部分奖金或工资。久而久之,工作人员就会产生不满情绪,并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中去,这样对孩子康复教育工作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建议:奖惩制度的实施要具有伸缩性,分情况而定,主任组长应该对工作人员进行人性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她们的积极性。

二.关于工作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需要以进一批有专业技术的导师进行长期监督指导。有些老师在工作中出现体罚学生的情况,应加强对老师素质的培养,并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另外,工作人员中多为女性,从孩子长期发展角度来看,这对孩子是不利的,容易让孩子产生性别混乱,并且孩子长大后性格可能会出现缺陷,如缺乏坚强、懦弱胆小等,适当引进男性工作人员,对孩子们性别成长中树立榜样。

三. 关于寄养家庭的问题:

儿童福利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篇5

敬老爱幼,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一个传承千年的优良美德,随时间而慢慢沉淀,不曾淡去。医学院“医路有你”团队借着暑期“三下乡”的机会,来到了扬州市儿童福利院,为那里的孩子们带去我们的帮助与关爱。

说起这些孩子,他们是特殊的,兔唇、先天性心脏病、脑瘫、被父母遗弃,他们身上的`这些烙印太深刻,深到他们只能远离城市喧嚣,只能在这种偏离市区的福利院里生活。而与外界隔绝的他们,又是普通的,小小的活动空间里,聚集着这些渴求有正常生活的孩子。他们希望走出去而他们又不能,于是,我们走了进来。

还记得上一次去福利院还是我小学的时候,时间过去这么久,感觉似乎又不同了。小时候总是以为那些孩子是健康的,被父母抛弃而留在这儿的,殊不知,他们是得了重病,多少钱都难以治愈的重病。生命脆弱的让人无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曾在这里逝去,让人惋惜,让人痛心。影片《大鱼海棠》中说道,“我们要经历无数的磨难,才能在这个世界再次重逢。”希望这里的孩子在经历过这些不公平后,能在另一个世界重获新生。

当走进教室的时候,老师正在给孩子们上课,我们不敢打扰这份安然,默默坐在最后的凳子上。望着眼前的他们,似乎无异于常人,那样活泼动人,认

认真听着老师的讲课,时不时互相讨论一下。相比起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上说不定还没有他们这般专注,真该好好学学呢。

课间的游戏环节中,我们几个加入到孩子们的行列中。我们围成一个圈,就像是生命的融合圆满。他们擅长模仿,几个稀奇古怪的动作真是传神;他们爱笑,笑靥如花的孩子最让人动心,丝毫看不出一点点的抱怨;他们不怕生,和我们关系很亲密,把阿姨推到一边,追着我们一个大姐姐玩耍。

儿童医院 儿童保健 见习报告 篇6

齐鲁儿童医院见习报告

时间:

地点:

见习者:孙海峰

2011年7月4日~2011年7月9日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

2011年暑假对于我来说是个非同寻常的假期,紧张的复习备考刚一结束,我就全身心准备着迎接人生中第一次真正具有实践性及职业意义上与“医”字零距离接触。齐鲁儿童医院的见习活动让我第一次走近医院,走近医生,走近患者,走近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我们在紧张考试后放弃了第一时间回家享受假期,而是踏上见习的征程。作为接触医学专业知识仅仅一年的大二学生,我们仅仅学到一些最基础的理论医学知识,对于临床实践几近一无所知,但每位同学都急切的渴望接触实践,了解实践,学到更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7月2号一大早,山东大学医学院09级临床医学七年制的部分同学整装待发。半小时后我们到达儿童医院,受到院长和主任的亲切接待,她们首先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肯定了此前山东大学医学本科及研究生来此见习和实习成果,此后还向我们展示了儿童医院的发展历程,最后院长鼓励我们,拿出职业素养要求自己,多听,多看,多学习,多记录,多思考,并对我们的见习活动充满信心与期待来迎接未来一周的医院之旅。

一、科室介绍及见习内容

见习开始的前两天,我来到儿保所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在感觉统合训练室中,这里给我的第一感觉就像是KFC的儿童乐园或者是幼儿园,好多儿童在家长的陪同下做着各种训练。观察一段时间后,逐渐发现一些不同。孩子们表面看来很健康,但他们多动,抽动,沉默寡言,只有在家长命令或鼓励下才说出一两个词,肢体语言不协调,行为异常,基本没有社交能力,往往一度重复单调僵硬常人感到无聊的事情或动作。如果把许多正常的孩子和好玩的玩具放在同一个空间,他们必然会因为争抢玩具而打闹,而这些自闭症的儿童从来没有发生争执,他们没有交流,更不会打闹,每个患儿在家长的陪同下做着感觉训练。

儿保所康复训练中心除了对患儿进行感统训练以外,还对患儿进行简单的授课以达到学习和强化的目的。其中有家长带孩子自愿上课的小组课,全体参加的全体课,老师与患儿一对一训练的个别课,音乐课等等。康复训练中心是在全国残联,省残联等各方资助的大背景下,对前来进行康复训练的患儿进行免费教育。采用ABC疗法,又称行为疗法,这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此外还有精神分析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等等。

见习期间,医院专门为我们安排了一次关于自闭症的知识讲座,讲师刚好是我们儿保所的赵主任,这刚好是我正在待的地方最需要的。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就是社交方面有质的缺陷,而不仅仅是缺乏兴趣鱼技巧,更多层级的意义是缺乏能力。回避目光接触,缺乏社交微笑,不观察模仿,不能引起注意,不分享快乐,不懂安慰,独来独往,自娱自乐,不懂规则,很难建立爱情、友情、婚姻。他们语言发育迟缓,或者缺失,理解能力弱,不理解幽默,比喻,成语,重复动作。没有语速,语调变化及沟通表情。此外,还有情绪不稳定,冲动攻击,自虐,任职不平衡,计算能力好或者超常。

之后的四天我来到营养门诊和专家门诊,对于患者来到儿保所的基本大致流程了解一下。患者挂号,专家门诊(听诊,观察,询问等),具体专科门诊检查(如抽血,心理测验,微量元素检查,身高体重检查,骨密度检查等等),做出诊断,进行治疗。专家门诊大概都是一些常见的患者,如清晨其生长发育潜力检查,拍骨片,对比骨龄判断生长状况。血液化验单上显示的各数据内容,查口腔,看舌苔等。

儿保所的治疗对象非常广泛,下属门诊也非常多,各司其职。

遗传内分泌科进行内分泌激素测定、染色体检查、CT、骨龄测定等先进的仪器和检验技术。对矮小症、性早熟、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软骨发育不全等各种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治疗;儿童肥胖症、生长发育迟缓、青春期性发育异常等发育障碍性疾病;儿童先天愚型、苯丙酮尿症、粘多糖病等遗传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遗传咨询。此外还有各种儿童营养问题。如厌食、偏食、消瘦、身材矮小、肥胖、抵抗力差、反复感染、腹胀、慢性腹痛、便秘、出汗多、睡眠不好、掉头发、出牙晚、缺钙、指甲有问题、脸色不正、贫血、营养素缺乏、微量元素检测等。各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孤独症、抽动症、遗尿症、挤眉弄眼、怪动作、交往困难、咬指甲、吃手指、脾气急躁、说话晚、走路迟等。还有智力开发、早期教育、高危儿早期筛查与管理、儿童脑病的防治等儿童早期发展指导。多元化的心理测验,如0~18岁儿童智力测验、学习能力测验、心理测验、气质测验、人格测验等。铅中毒防治中心,矮小肥胖门诊,性早熟门诊,和儿童查体中心,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对儿童的体格和心理发育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提供分析报告及指导方案,为您的宝宝建立一份精美的“健康成长档案。

二,收获及感受

见习一周,我熟悉了儿童保健所的诊疗基本流程,对患儿的常见症状及专家的诊断方法有了大体了解。学习很多关于自闭症的临床表现和康复训练过程,方法,及作用。另外,主任还带我们参观和了解了儿保所的所有一起及治疗方法。学会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交流常用语,营养门诊中,体格评价方法,原理,计算,及操作全面掌握。最重要的我觉得是我学到了应对医院里常见的非知识非技术型的情形的应对方法,学会拿出职业素养来要求自己的习惯和重要性。

一周以来,切身感受总结大致分为一下三点:

1.基础医学知识的重要性。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医生的诊断

与治疗归根结底离不开医学知识做基础,比如,儿保科查体门诊中对

于2岁一下儿童要进行头围测量,正确的测量方法必须与头部解剖部

位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熟知一些解剖部位,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该

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做基础。

2.医患交流的技巧非常重要。我们一句暖心话,一个微笑都能时表情

痛苦,心情焦急的病人及家属得到无法用医术完成的慰藉。对病人和

气,耐心的讲解,理劝起遵守秩序都很重要。

3.实践才能出真知。理论是时间的基础,但非一成不变,以理论为基

础作为指导,懂得情景结合,灵活变通,总结出最切实可行有效的方

法套路。比如,查体门诊中理论上测量儿童体长与身高是同一概念,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而定,我们针对个别儿童的具体情况可以稍

加调整以便测量。再如,体格评价中06年出生的孩子理论上是采用

中国标准计算,但是特殊情况下中国标准得到的数据过于单一片面,我们可以改用国际标准测量计算。

见习是一种锻炼,更是一次学习,也同样是一份经历,将来必然是一份宝贵的回忆。再次走进病房,少了一份陌生,多了一份亲切;少了一份负担,多了一份安慰;少了一份担心,多了一份真诚。在这里,我不仅真正学到了知识,还明

儿童福利院实习报告 篇7

一、研究对象

小文, 是一名16岁的轻度智力障碍女生, 其哥哥、姐姐智力情况都很好。母亲32岁时, 小文出生, 顺产。没有重大疾病史, 七岁的时候曾从楼梯上滚下来, 当时昏迷了三个多小时, 住院半个月时间, 出院后小文的智力情况急剧下降。父母忙于生意, 哥哥姐姐在外地工作和学习, 她主要由保姆照顾其饮食起居。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1.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一例识字困难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训练过程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一些可行的教育训练方法, 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和普通学校的老师以及存在相同问题的儿童家长提供一定的参考。

2.研究内容。 (1) 通过对家长和相关教师的访谈、观察小文的行为, 并结合多方面的评估, 做出鉴别诊断, 为进一步的教育训练和制定适合小文特殊需要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做准备; (2) 探讨对识字困难智力障碍儿童进行教育训练的可行性和效果分析; (3) 分析这一类识字困难智力障碍儿童的成因, 提出教育建议。

3.研究时间。2012年7月—2013年7月。

三、研究过程

(一) 识字困难的评估和诊断研究

1.访谈和观察得到的行为表现。小文曾上过三年普通幼儿园, 其父母回忆这期间没有发现她与别的孩子在各方面有明显异常。

小文摔伤后继续在普通小学上了三年 (7—9岁) , 其间她的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其他同学。在语言行为等方面也都远远落后于普通水平, 因而常常被同学们欺负, 老师也对她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

尽管智力落后儿童在识字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困难, 但她困难程度显得特别突出, 尤其和她其他方面的能力十分不相匹配。比如:很简单的字她认起来都有很大的难度, 比如:月亮、春天、桌子、裤子……等常用的字词的辨认都很困难。有的词语有一点印象, 但不知道具体每个字的读音, 比如:她会将“门口”中的“门”读成“口”, 这说明她对这个词的读音有点印象, 但分不清具体哪个字该读什么音, 这也说明她并没有真正掌握该词的正确读音。

有趣的是, 她对其他事情的记忆能力却非常强。她能清楚地记得五六岁时发生的事情, 并能很好地复述出来。平常的学习中她也能较清楚地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但对字的记忆特别差。主要表现为, 记不住字音, 也记不住字形, 即使当时记住了也很快就忘了。

2.医学评估。7岁半时, 经深圳康宁医院诊断为轻度智力落后, 智商为67分。

3.其他能力评估。通过日常生活、学习、活动的观察, 总结小文的其他能力大概如下。

社会适应评估:在感觉运动、生活自理、语言发展、时空定向、劳动技能和经济活动方面的能力都很强。她是元平特殊教育学校运动队的运动员, 多次代表学校去外地参加比赛, 屡获佳绩。同时她在舞蹈方面也很有天赋, 经常参加学校的各种文艺比赛。另外, 她在美术方面也很有创造力, 她的画常参加比赛, 成绩都不错。她的社会适应能力相对比较好, 能自己做简单的饭菜, 也能自己去购物, 逛街。

个人取向和社会责任方面:她的集体荣誉感很强, 也很有上进心。班级活动都十分积极地参加, 如果别的同学言行不利于班级荣誉, 她也会很认真地加以劝阻。另外她很有管理能力, 是班长也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4.教育学评估。小文在弱智教育部的学习总的来说是很好的, 各科成绩都十分优秀。她的画很有灵性, 作品多次获奖;体育成绩也是很突出的, 经常代表学校外出参加比赛;文艺方面也很有天赋, 很喜欢跳舞, 也常常参加学校的文艺演出。数学虽然是弱智孩子的弱项, 但现在她也能慢慢地循序渐进地学到了第九册 (人教版培智学校教材) 。常识学科也能弄懂所学的知识, 同时也能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去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常识知识。

5.诊断结果。阅读学科识字困难。主要表现为识记困难, 再现困难, 极易遗忘。

(二) 识字困难教育训练的方法和过程

1.利用不愤不发的教育原则。我让她和同学一起写十分生活化的句子。如:“今天午饭我想吃面条。”“周末我要去买衣服。”“今天天气不太好。”“我现在去宿舍。”等等。

由于她比其他学生的写字、识字能力都弱很多, 这些句子她大都写不全, 只能写个别字。而其他学生几乎都能写出这些常见的句子。这个时候, 我就表扬那些写出句子的同学, 并要求他们继续努力, 以后一定会生活得很好。私下里我就利用她好胜心较强的特点, 正面引导她学会表达这些基本的常见句子, 进一步增强她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有的时候, 我前一天单独教会她写一句很简单的话, 第二天让她和同学们一起再写出来。这时候她通常都会有较好的表现, 我就趁机不遗余力地表扬她。使她在同学们面前很有面子, 也有利于她开展班长的工作。通过大量、多次的类似练习, 懂事的她很能明白老师的苦心, 同时自己也能很积极用功地记忆一些常见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引导她主动学习强化练习。在平常的接触中, 我常常保持较为敏锐的嗅觉, 从各种活动、谈话、聊天等途径去了解她最想表达的句子。然后在日后的个别训练中加以实施, 并及时肯定她所取得的进步。让她充分体验到只要付出努力就有收获。在日常的教学中, 我也很注意选择一些较简单的字, 让她在同学们面前展示展示, 让她体会到努力付出后的成就感。

3.以句子为主要学习形式, 进行穿插字、词的学习。我十分注意以句子作为学习的主要形式。因为做个别训练的时候她已经是16岁的大女孩子了, 如果总是停留在一些简单字、词的学习上, 会让她觉得很不好意思, 也就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个别化的训练中去。同时也会使其他同学产生轻视她的现象, 这更加不利于对她开展个别化训练。

所以在制定训练内容的时候, 我都是以句子为导向, 穿插字、词帮助她学习。同时注意当训练内容和上课的内容有重叠的时候, 进行适当强化。

当训练到第3个月的时候, 训练内容适当添加一些小短文、儿歌等, 以丰富训练形式, 便于持续激发她的学习兴趣。

4.利用她的识记特点制作小卡片进行字、词记忆练习。小文对字的记忆主要是通过轮廓记忆的方法进行。这样记忆的好处是能对该字有个大致的印象, 但汉字中长得像的, 也就是轮廓相似的字很多, 这就在记忆字的准确性上大打折扣。

这样的记忆方法是她多年来在潜移默化中应用的, 所以要彻底纠正该记忆方法并让其重新建构一种新的完全不同的记忆方法显然不现实。我们都知道前摄抑制对普通人尚且作用很大, 更何况对她这样的儿童。针对这种情况, 我制作了大量由易到难的普通卡片, 供她时时刻刻看一看、读一读、背一背。遇到形近字, 我就制作较为特别的卡片, 提示她要特别注意对这些字词的学习。

5.注意知识的融会贯通。在她学过字、词后, 注意将这些字、词尽可能地搭配成其他的句子, 以增加她的文字表达能力。同时注意多次巩固和强化, 也不能机械单一地重复, 应尽可能形式多样灵活地重复所学内容。

6.注意其他相关的影响因素。智力障碍儿童的个别化训练是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所以尽量控制好一些相关因素对于个别化训练的开展是大有裨益的。比如, 我要求她在平常的生活中注意饮食营养的搭配和注意休息, 以最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另外, 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 争取家长的支持是成功实施个别化训练的重要保障。

总之, 对智力障碍儿童的个别化训练不是在某一种形式下的训练就能完成的, 需要训练的老师能深入到训练对象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并能够利用各种可能利用的情景、条件来强化训练内容。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在个训的一年中, 我每三个月都对小文的个训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小文在理解方面能力很强, 几乎只听老师讲解一遍就明白了个训材料的意思。在字形的记忆方面明显比个训前要好很多, 认字的正确率由一开始的22.5%上升到67.2% (限于对个训材料的认知) 。她能主动将个训所学的东西, 联系到平常的学习中去。但个训她没有兴趣的内容时, 完成得质量不好, 仍需要监督。

2.由于她本身的智力缺陷, 所以在识字上面存在着客观性的不足, 无论怎么训练, 这一客观事实也是无法更改的。只能说希望个训能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她的潜力, 或者说激发她的兴趣, 使她加强主观学习能动性。

但对于弱智孩子学习文化课兴趣的激发, 也是需要持续鼓励, 真正激发起她内心深处强烈的自我提升的欲望。

3.缺乏家庭配套的支持。她父母没有时间配合老师开展辅导个训的工作。虽然在学校经过多次重复、巩固, 但总体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五、结论

1.识字困难儿童的识字能力是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的, 但提高的程度和质量与个训对象智力程度和意志程度密切相关。

2.给予识字困难儿童足够的耐心和充分的理解, 根据其特殊需要, 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治疗训练, 通过反复的巩固训练, 该类儿童的识字能力是可以得到较大提高的。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篇8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非常复杂,也是持久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主要存以下几方面:

家庭教育欠缺。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直接原因就是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务工,致使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亲子间沟通中断,互动缺失。外出务工父母即使想要好好教育子女,但终因天各一方,对留守子女的教育难免陷入“鞭长莫及”的境地。更糟糕的是许多外出务工父母连与子女的基本交流都没有,更何谈对子女的引导、教育与关心。有的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才与孩子联系一次,有的甚至长年累月没有联系。抑或一年回家探亲一次,抑或数年不知家里的境况。子女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联系,使得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思想的变化,从而对其缺乏必要的关爱与引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被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父母的亲朋好友取代。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监管的情况下,出现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的状况,,祖辈的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对孙辈的监护仅仅从物质生活方面予以满足,这难免会走向一个极端:他们对孙辈过分的溺爱,使得留守儿童变得娇生惯养。即使是在父母面前,也有这种情况的发生,父母对留守子女照顾不周,内心感到愧疚,为了补偿孩子,他们就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因此,留守儿童也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种以物质的满足代替精神上的安抚,将孩子一步步往悬崖边上推,一不留意孩子就有可能掉进深渊。而委托他人监护孩子则出现了另一种情况:受委托者更多的是对留守儿童的漠不关心,持一种放任的态度。有的是留守儿童太调皮,他们根本管不了,也有的是害怕管多了受到其父母的埋怨,因此他们的监护也只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留守儿童也就变得胆大起来,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肆无忌惮。总而言之,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给留守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不力,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价值取向的扭曲,无限制的物质满足,行为规范上的放任,精神上的漠不关心,使孩子变得功利起来,表现出个人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错误思想观念极易在留守儿童中形成。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的另一严重后果表现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缺乏起码的父爱母爱。他们普遍缺少情感教育和心理关怀,没有倾述和求助的对象,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容易引发多种心理疾病。他们不愿与外界接触或是接触甚少,因此很多儿童表现得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其有的行为甚至让人不可理喻。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学校教育软弱无力。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的同时,学校教育状况也不容乐观。学校教育不足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农村留守儿童成绩较差,二是农村留守儿童失学率居高不下。首先是成绩差的问题,这既有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长期留守的儿童由于见不到父母而产生强烈的思亲情绪,导致他们上课思想抛锚,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而在家中,他们要么由祖辈照顾,要么由父母委托的监护人监管。由祖辈照顾的情况下,祖辈由于年纪大,文化程度不高,有很多甚至是文盲,他们即使想对孙辈的学习给予帮助,但难免也要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泥潭。而由委托人监管的情况下,更多的则体现为对其监管下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持漠不关心的态度,他们认为只要让他们监护的留守儿童吃饱穿暖就已经尽到了监护职责,至于学习方面则事不关己,听之任之。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根本得不到必要的监督和辅导,学习自觉性和兴趣感大大降低,学习成绩下降也就不足为怪了。有关调查显示有47%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有41%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有10%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好,仅有2%的学生成绩优秀。在调查中对老师的采访我们还有以下结论:78.4%的教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以后,孩子的成绩下降了”,有多达54.5%的教师认为“父母出去打工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较差”。(注:数据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在教师方面,虽然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唯分论英雄”的应试教育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以分数评价学生优劣,以分数论教师水平之高低的状况也没有得以消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差等生的态度难免显得粗暴,特别是对差生中那些不服从管教者尤为突出。体罚学生的情况在所难免,且学生不忍处于这种地位,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这也为留守儿童面临的学校教育的第二大问题——失学率高埋下了祸根。留守儿童在家受到的监护力度不够,在学校又受到老师的冷落,于是他们逃学,旷课。有的留守儿童受到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产生“读书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不读书也能挣钱,于是纷纷离校外出,走上了漫漫打工路。学校对此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开校园。这是中途退学方面,另外留守儿童的升学率也不容乐观,留守儿童上高中的几乎微乎其微。另外,学校教育还有一个不足就是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往往只关心学生智的提高,却忽视了对其德、体、美、劳的关注,致使留守儿童思想散漫,体质下降,不服从管理,自以为是。在这种教育局面下,学生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

社会关爱不足,使他们彷徨在社会的边缘,这是留守儿童面临的第三大问题。没有社会的关爱,社会教育欠缺,使得留守儿童在行为方面很不规范,思想修养方面出现严重偏差。继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之后,对留守儿童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来自于社会。然而,如今的乡土秩序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井然有序。大量的人口外移,乡土秩序越来越由以往那些被社会排斥的街头小混混所把持。他们缺乏必要的管制,为所欲为,严重扰乱了乡村的正常秩序。缺乏对事物正确判断力的留守儿童难免受其影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良好人格的形成着实令人堪忧。他们在情感方面只求索取,不思付出,不知道如何感恩回报,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对家庭、朋友、邻居、社会冷漠无情,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小小年纪就染上了吸烟、酗酒、赌博、小偷小摸等恶习,在行为方面放任自流,违反学校纪律,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这又引起了下面将要探讨的问题,留守儿童给社会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可谓之环环相扣,留守儿童年龄均不大,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没有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学校,家庭之间的安全链接被迫中断,使留守儿童极易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诸如留守儿童被拐卖的现象并不罕见,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留守女童被强奸的恶性案件。另一方面,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监管,他们的自身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步沦为街头小混混,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所以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是很大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解决。

关于留守儿童报告 篇9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动力系热动1114班

吴狄峰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成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因此,留守儿童问题虽然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留守儿童问题仍然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就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笔者在仪征市马集镇方营村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并对留守儿童问题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关键词:留守儿童 原因 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调查显示,本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在当地留守儿童问题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我将我在调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整理如下:

一、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二、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三、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四、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五、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六、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调查发现集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关于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不力。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调查中发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真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儿童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二是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三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针对性给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2、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识淡薄。父母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心理健康、道德观念与智力发展将起着决定的因素。但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为淡薄。一是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少,缺乏亲情上的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发展。二是监护人和代养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和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识模糊,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难以承担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三是父母对留守儿童只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对留守儿童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四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对,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学校和老师,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

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不够。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严重,对缺乏父母关爱,并在成长中留守儿童的思想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不足;二是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

关于留守儿童的对策及建议

1、健全制度,完善留守儿童的管理措施。各级政府和学校都要积极探索对留守儿童管理措施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严格责任追究,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切实履行好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对留守儿童采取寄宿制管理。加强留守儿童在双休和寒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从而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2、加大投入,改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环境。近年来,外出打工人员不断增多,各级政府都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可见劳务经济在社会进步、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要下大力气,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并禁止一切影响和限制家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重新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创新机制,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有机统一。对于留守儿童,以家庭为主体,加强学校、社会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动的运作机制。家庭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责任,给予必要的家庭关爱和亲情关怀,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经常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生长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学校要肩负起教育好留守儿童的责任,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教育和活动,大力开发他们的潜力,激活他们的斗志,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保证他们与健全家庭一样健康成长。

上一篇:古风句子白色下一篇:三年级上数学期末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