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委会选举制度

2024-10-18

班委会选举制度(精选8篇)

班委会选举制度 篇1

五里小学班委选举制度

一、选举规则

1、选举班干部工作班主任具体组织实施。

2、班委会主要承担:班级日常的管理工作,包括组织班级开展学习方面讨论、交流;组织卫生扫除;开展班级文艺、体育活动;配合班主任维护班级日常的学习、生活秩序;解决同学们在校期间的各种困难等。

二、选举步骤

1、事先在班会上将班干部选举工作进行部署,并将班委会各岗位职责及条件向学生公布。

2、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职务或岗位,到班主任处报名,班主任调查并选出候选人。

3、组织全班同学投票选举。选举时先让候选人发表个人演说,然后全班同学举手投票。

4、选举结束后,将结果报送教务处。

三、班干部职责

(一)班长、副班长职责

1、领导与组织全体同学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2、加强班内思想领导,组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各种不良班风倾向。督促同学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贯彻执行学校部署的各项工作。

3、领导各委员、小组长进行工作,并检查其工作执行情况。

4、召集并主持班会和班委会,领导贯彻班会决议;代表本班出席学校工作的各种会议。

5、班长在执行上述工作中,应以负责思想、学习、纪律为主,副班长以协助班长处理各项班级工作,班长请假时由副班长代理班级工作。

6、组织全体同学文明的开展校园生活,做好老师的文明助手。

7、做好学生的文明礼仪实施工作,如遇见老师是否问好、同学之间是否用文明礼貌用语等。

8、在课间活动期间,及时劝说使用不文明用语的同学。

(二)纪律委员职责

1、组织全体同学有序安全的开展课间活动,做好老师的安全助手。

2、在课间活动期间,如遇打架等不和谐现象及时告知老师。

3、在课间活动期间,及时将同学反应的不安全事件或是因素告知老师。

4、组织全体同学有序的开展课堂学习,做好老师的纪律助手。

5、负责劝说上课期间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同学。

(三)学习委员职责

1、领导与推动本班同学积极开展各种课外辅助活动,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

2、指导各课代表进行工作,加强与各小组长的联系,掌握本班同学学习情况。

3、课前做好教师用具和学生学习用品的准备。

4、学习委员在进行工作时应加强与班主任、各任课教师的联系,并接受老师的领导与指示。

(四)卫生委员职责

1、组织好班级卫生的清扫工作,并作好经常性的督促、检查;

2、领借和保管卫生清洁工具及生活用品;

3、经常检查本班同学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执行情况,教育同学讲究公共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宣传委员职责

1、积极向同学宣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督促同学们参加。

2、建好、管好、用好班级图书角;组织开展小型多样、丰富多采的班级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3、搞好班级文化阵地的建设,组织出好本班的黑板报、宣传橱窗。

(六)体育委员职责

1、组织全班同学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2、负责领借、归还体育活动用品。

3、与体育教师取得密切联系,并接受其领导。

(七)文艺委员职责

1、组织全班同学积极参加各项文娱活动。

2、组织并带领全体同学有序的参加音乐课学习(来去专业教室队伍的纪律)。

3、与音乐教师取得密切联系,并接受其领导。

(八)生活委员:做好眼保健操的领操、组织、检查工作;红领巾的佩戴检查工作。

(九)小组长负责收作业,并记录好当天的作业情况

班委会选举制度 篇2

村委会选举制度推行以来, 农民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 能力也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是带有很强的局限性的, 依然有许多村民表示很冷漠甚至带有抵触情绪, 导致最终的选票根本不能表现实际情况。目前的村委会选举中有很复杂的利益、情感关系, 因此选举过程中会出现和中现象, 打消了村民选举的积极性[1]。而村民选举也是我国政治的一部分, 推动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但是目前的选举水平还远远不足, 政治冷漠依然很普遍,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 自愿放弃选举权

也就是不参加村民选举, 不投票。调查显示, 我国农民在选举中弃权的现象一直很严重, 在村民选举中每次都投票的有10.9%, 偶尔投票的有32.8%, 不投票的有45.3%, 可以看出有大约一般的农民保有政治冷漠态度。而村委会对这项工作也不重视, 没有让农民意识到村民选举的重要性, 导致有的村民拿到选票后忘记了投票[2]。即使参加了投票的村民中, 也有一部分是收到了利益驱动的, 调查的数据也并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二) 自愿放弃被选举权

农民对被选举权的重视甚至还没有选举权高, 而在一些贫困地区, 农民刚刚达到温饱线, 根本没有参与政治的需求, 对于选举与被选举都非常冷漠, 甚至害怕参与政治。例如江苏省的调查显示为, 有18.6%的农民在五年内参与过干部竞选;81.4%的人没有参与过干部竞选。而在参加的村民中有38.2%的人是并不想参与的, 总体的农民参与政治意识水平偏低。而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省份尚且如此, 那么西北省份的农民参与政治的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2]。

(三) 对选举结果漠视

之所以实施民主选举制度, 目的是为了让村民选出自己心中合适的人选, 要求村民明了选举事项, 知晓参选情况, 有独立的意识, 直到选举后果, 符合这些条件的选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选举, 选举结果才会有效。但是目前村民的态度很不积极, 在投票时有40.8%的村民觉得这是对社会有理的事情, 44.8%的村民觉得这只是在完成一项任务, 14.2%的村民则表示是在应付, 至于结果是谁并不重要[2]。

(四) 在外务工人员投票不被重视

如今, 许多年轻的农村人都进入了城市打工, 留在农村的只有老人与小孩, 在理论上, 青壮年才是农村事物的主体, 在村民选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农村中的青壮年由于常年在外, 不会因为为了参加选举而特意回来, 一般都是委托别人代投, 这就成了被委托人的意愿, 而有些村委会也不很重视在外务工人员的选票。例如某村庄的调查显示, 有91.3%的在外务工人员不会专程回来投票, 而在将选举权交给别人的时候也不会重视, 不会特特意表达自己的意愿, 选谁由委托人决定[3]。

二、村民政治冷漠的原因

(一) 政治冷漠是理性村民的合理选择

农民的行事一般考虑的只是利益最大化, 而参加选举是要耗费人力与物力的, 因此农民需要加以考虑, 计算成本。如果村民发现自己的选票对结果影响较大, 那么他内心深处就会有参与的积极性, 反之, 如果村民觉得自己的选票投与不投都没多大关系, 那么他一般就会敷衍了事, 能避则避。另外, 在农村里, 选举结果有时是可预见的, 而自己的一票是无关紧要的, 即使投给了别人也没用, 因此失去了投票的兴趣。例如在一次调查中, 许多村民都表示, 没有兴趣去投票, 因为候选人看上去都一样, 谁当村长都是这个结果, 自己懒得跑一趟, 还不如搭个便车[4]。

这种消极的现象时间长了会让村民看不到民主选取的积极性, 对村委会选举会越来越冷漠, 越来越消极, 认为所谓的民主选举只是形式而已, 结果不由自己决定。同时, 这种思想是可以传播的, 也就是说如果有人表达出了消极的思想, 那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持有此想法, 于是冷漠的人越来越多, 采取一样的行动, 想寻找安全感。

(二) 制度的路径依赖导致村民的惯性冷漠

路径依赖是指政府颁布新的政策时, 这一政策形成的模式会被一直延续下去, 直到有足够强的力量将最初的惯性打破。而村民的政治冷漠即使如此, 长期以来, 我国农民的地位非常低下, 封建注意下的臣民思想根深蒂固, 涉及不到政治, 因此无论是行为上还是心理上都对政治有一定的排斥。在规定中, 村委会是由村民共同选举出来的, 上级政府不得干预, 而在实际生活中, 干预的界限划分不清楚, 分不清什么行为应该指导, 什么行为不该指导, 并且村委会的运行离不开上级政府的支持与帮助, 所以说, 村委会的权力运行依然是向上的。因此, 一些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违背了设置的原意, 导致村民的民主权形同虚设, 因此农民干脆选择了政治冷漠。

(三) 权利的非均衡状态导致农民心理上的冷漠

个体在政治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拥有的权利与资源, 这就是权利的非均衡, 长久以来农民都处于弱势, 没有话语权, 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统治者的权力越来越大, 而农民的权利却日渐消失殆尽。而农民由于长期处于弱势地位, 就会对政治产生抵触心理, 丧失了权利意识, 对推行的民主选取制度不以为然, 因此也无法体会到选举的重要性。此外, 在农村, 一个村民的意愿是无法决定结果的, 这需要绝大多数人同意才能产生结果。但是农村的选举机制并不完善, 整个过程还有许多漏洞, 上级政府的干预过多, 因此村民会觉得自己处在了权利不对等的地位, 觉得跟以前没有区别, 而农民由于随遇而安的个性也不会去打破这一制度, 只好选择政治冷漠[4]。

三、改变农民政治冷漠的制度期待

村委会选举制度想要推行就必须要得到农民的参与, 否则就是形式上的规定, 没有实质作用。同事, 村委会选举制度中村民参与情况也反映了我国民主建设的水平。而如今的村民冷漠现象不利于我国基层民主的建设, 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让村民从心理上接受选举制度, 认识到选举的重要性, 完善选举流程, 保证村民投票的公平。

(一) 完善秘密投票制度

选举的关键在于选票, 但是在农村中, 人们之间的感情因素很重要, 许多人碍于情面不便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另外, 人情世故往往也决定了村民将选票投给谁, 如果投的人不当, 很有可能损害自己的利益。所以在以后的改革中要加强投票的保密性, 防止外界条件干扰村民投票。让投票能表达出村民真正的心声。

(二) 严格规范委托投票行为

目前的委托投票不被人重视, 也无人监管, 有时候还会被人利用, 所以要设置委托投票监管制度, 外出务工人员在进行委托投票时要求委托人、被委托人、委托书缺一不可, 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政治权利, 让他们体会到选票的重量而不得不慎重考虑。

(三) 均衡权利, 理顺乡村政治关系

目前的村民自治结构包括了:党委组织、村委会等, 外部结构有乡镇政府, 而在村委会选举中, 乡镇政府的干预是对选举结果影响较大的[5]。因此, 要划清各个权力机构的职责范围, 避免出现权利交叉, 保证各机构权利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沟通, 使村委会选举有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激发起村民参选的积极性, 表达出自己的政治意愿。

参考文献

[1]唐华容.影响农村妇女参政不足的政府管理因素分析——以湖南维新村为个案[J].黑龙江史志, 2010 (19) :12-15.

[2]任秀珍.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现状调查——以新河村为例[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2 (04) :18-23.

[3]曹胜.制度与行为关系:理论差异与交流整合——新制度主义诸流派的比较研究[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0 (04) :32-36.

[4]吴晓文.政治学视野中的社会学制度主义学派:一个文献综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3) :25-28.

棍棒下的村委会选举 篇3

2006年4月17日,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大厅里,被告席上站了黑压压一大排低头听判的人。别看他们此时一个个垂头丧气,先前,他们全都是曾经在贵阳的白云区和修文县一带不可一世的混世魔王。他们的大哥姓严,大名严郁华,外号“严胖子”。他手下有“弟兄”数十人,他们有枪有刀,有钱有势,在哪个村要选举村长时,他们可以调动上百人用枪用炸药把选举会场围起来,谁不按他们的要求投票选人,他们就要下你的脚烧你的房,他们用的是武力夺取村级组织的领导权。在那一带地盘上,他们若要在哪里开矿,谁要不听话,便断你的公路毁你的车……直到你向他们投降为止。曾几何时,严胖子等人真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可是,这天,他们终于听到了法律对他们的威严的宣判。他们的“大哥”严郁华因犯买卖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犯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赌博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二十五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他的十多个铁杆弟兄文仁祥、杨光华等也各各领刑二十年、九年、八年不等。

选举时,会场外突然围了100多个持枪带棍的凶煞汉

事情还得从那惊心动魄的2005年2月22日说起。

那天,是修文县龙场镇杨寨村选举村委会主任的日子。选举会场设在村小学的一间教室里。正在村民们陆陆续续走进会场时,村外轰隆隆一下子开来了18辆各种样式的小轿车、面包车,接着,只见从车上走下100来人的队伍,他们戴着一色的白手套,提着木棒、铁刀,喊着号令,直奔会场而来。这些人要来干什么?想起去年的那一次闹事,人们的心一下子绷紧了。

2004年12月23日,杨寨村就进行过第一次村委会主任的“民主”选举。当时,作为村主任的候选人有两个,其中一个候选人叫杨昌达。他是严郁华、文仁祥们千方百计要让他当上村主任的。严郁华们为啥一心要让杨昌达当上村主任?杨寨村有丰富的铝土矿藏,严郁华们早就垂涎三尺,可村里已经承包给一个姓王的了,严郁华们于是要村委会从那姓王的手里收回来而让他们来开采,村里不同意。于是,严郁华就决定让他们自家的弟兄杨昌达来当村长。可是,没想到选举时,眼看杨昌达的票数要落后于另一个候选人了,于是,投票还未结束,就由文仁祥、罗善发等十多个人冲进会场一番大闹,搅乱了会场,迫使当时主持选举的副镇长宣布选举改期进行。

其实,严郁华们早就在村民中进行了拉票活动。他让他的手下到一家家去发钱,要收钱的人选杨昌达当村长。每个选民发50元,就此一项就开销了23000元。发了钱后,他们便亲临现场,亲自看着你把杨昌达的票投了才算数。那次选举他们给了某家7个人350元,当时是给了那家的儿子,结果,那儿子“贪污”了他老子的钱,没有给他爹那50元,选举时,他爹不知此事,就没有投杨昌达的票,当晚,这家的房子被人纵火,幸亏村民们抢救及时,才只烧了一间牛圈。

为了此次能选上杨昌达,当2月21日严郁华得知杨寨村第二天又要进行选举时,严郁华就进行了周密的部署,让文仁祥等人通知了100多人于22日一早在白云大酒店前集合待命,还安排人买了几十根木棒、白手套(以备打起来好区分敌我)、管制刀具、仿六四式手枪、火药枪、医疗急救包等。

中午时分,严郁华的100多人乘着18辆车子杀气腾腾地开到了杨寨村。为了表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和给那些收了钱不投票者以警告,严郁华们一走拢,就在会场外丢一种被称作“鱼雷”的大型爆竹,震得山谷回荡,一砣砣大石头也砸向那会场的门窗。有的村民忍无可忍,走出会场要与这帮人决战,但冲了两次都被这帮人丢来的密集石头和“鱼雷”打回。严郁华们非要让杨昌达选上当村长,村民们又并不情愿,双方就这样剑拔弩张地对峙着。正在这时候,修文县公安局110接到龙场派出所的报警电话,迅速从全县抽调警力,也一下子集结了100多名公安干警,分乘几十辆警车赶到杨寨村,包围了严郁华一伙人,当场抓了前往滋事的89人,收缴管制刀具31把、木棒50根、仿六四式手枪两支及子弹六发,以及双管火药手枪、单管火药手枪等作案凶器,18辆车子也一并缴获。那一刻真是惊心动魄,大快人心。

到处贿选自己人,收了钱不投票就当心断你的脚

严郁华等人为何如此猖狂,竟然公开用暴力威胁企图夺取一个地方村委会之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早在2002年之初,严郁华们就采取了这种夺权法。

2002年年初,严郁华所在的白云区下堰村要选村长,候选人中,一个是已经当了一任村长,实际为严郁华忠实服务的卢某某;另一个却是与严郁华不是一条心的韩某某。为了不让卢某某落选,严郁华就组织杨光华等人为卢某某竞选村长助威。他们先是给选民发烟发钱施以小恩小惠拉了100多张选票,并放出话来,谁要是不选卢某某,谁的家人就要挨打,然后组织10多人在选举当天当场监视投票。这十多人先前就教训了好几个不听严郁华招呼的人,村民王某某没按严郁华的意思填卢某某为候选人,被严郁华手下的刘志富打得满脸是血;村民黄某某在选举时,对严郁华派人在会场上强行抢别人的选票填写不满,说了一句公道话,结果被严郁华手下的李中贵毒打一顿。在这一次选举中,另一候选人韩某某也带了社会上的30多人到场为自己助威竞选,但因其势不及严郁华强大,而输给了严郁华等人。

卢某某当选后,即将无任何资质的严郁华任命为下堰村建筑工程队队长,并通过挂靠其他公司承接工程的方式,帮助严郁华、杨光华等人承揽了一些企业、公司在下堰村的许多工程,使严郁华等人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单是在做“娃哈哈”公司在下堰村建厂的厂区道路、停车场、堡坎工程中,不到半年,严郁华就获利34万元。

下堰村的“武力获取村长法”使严郁华尝到了甜头,他把他的这套“夺权法”在白云区到处如法炮制,为他手下的弟兄们到处“夺权”而插手当地的村委会选举——

2004年12月,白云区艳山红乡程官村换届选举,为了让自家人冯某某选上村长,严郁华手下的杨光华开了五六辆车,带了80多号人前往程官村帮冯某拉选票,不惜重金给村民200元或500元一张选票,有的村民不要那钱,那也不行,村民白某就被人用尖刀抵住后背说,你要想不被放血,就投冯某某的票。杨光华等人拿着刀,一家家地发钱和威胁。被列为候选人的刘某某一家更是被吓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有天早上,刚开门,就见门缝里插了一把菜刀,接着,一个陌生女孩交给其家人一张纸条,上写:“若不退出选举,将被砍断脚杆。”连村支书也对村民们说,就选冯某某吧,否则,黑社会要找麻烦。选举那天,严郁华手下的10多人守住路口,不投冯某的票就不许走人。结果,另一个候选人也找了一帮人来“助选”,突然间冲出二三十个手持砍刀斧头的人。双方打了起来,致使选举失败。后来,才发现对方“助选”的一伙也都是严郁华统领下的人,只不过是另一帮弟兄,于是,双方讲和,大家都不插手,由他们去“竞选”。

也是2004年12月,白云区麦架村选举村长,严郁华手下的文仁祥带了一帮人前往麦架村为周某某助选。刘力贵等人用同样的手段对村民进行拉票和威胁,发了2万元的“选票费”给参加选举的人,也打了洪某某等不听“招呼”的人,终使周某某当上了村长。

这年的12月,是这个区各个乡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时期,严郁华的手下也全都忙得不亦乐乎。高山村在选举时,严郁华手下的刘力贵也带人前往拉票助选,他们花了4万元钱拉选票,然后守着得了钱的人一一投票。

……

在严郁华这个组织的武力和金钱下,这些村的村委会主任,即村长,全都按照严郁华们的意愿实现了。

横行乡里获暴利,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严郁华这个组织没有取什么帮名,但组织却井然有序。其主要核心自然是严郁华,和严郁华平起平坐的还有两个人,那就是杨光华和文仁祥。他们是老大。三个老大中,严郁华又是“大哥大”,其余两人都听严郁华的。然后是三人各自手下又有王加义、罗善发、刘力贵这些二级头目,二级头目下边也各自有自己的一帮弟兄,各有各的队伍。谁有了什么摆不平的事,便向上边报告,再由严郁华调集各路人马统一“作战”摆平。他们的口号是“有钱大家赚,有事大家共同摆平”。

所以,他们在这块地盘上,凡是他们想要做的工程,他们想要开的矿产,谁要是要讲什么资质条件、讲公平竞争,讲依法等等,没门。他们想要做什么工程,或者说要让哪个工程停下来,或堵路,或打架,一呼百应,顷刻间就有几十人投入“战斗”。

2003年,贵州省建二公司在下堰村通过招投标中标修建娃哈哈厂,严郁华等人本无修建这厂的各种资质,但他从村长那里开了个介绍信,以下堰村的名义向省建二公司索要工程做,遭拒绝后,严郁华先是向省建二公司下通牒,说,若不拿工程来做,以后造成堵路、停工的事就不要怪人不客气。几经交涉,对方终于同意分给他厂内道路、围墙、堡坎三样技术性不强的工程做。但是由于没有按照严郁华对工程的要价,严郁华就开车把通往工地的路堵了7天,致使该公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不得不按严郁华提出的价格下浮27%,并把砂石和运输也包给他们。这下,省建二公司以为一切都满足他们了,应该一切顺利了,可严郁华等人不仅不按工程合同结算工程款,还稍不遂意就堵路,前前后后共堵了四五次路,多次造成工地停工。

严郁华手下的二级头目罗善发,没有任何证照而在杨寨村非法开采铝矿。后来,严郁华、文仁祥、王正峰也入伙共同开采。但是,杨寨村村委会已与王学颖负责的“建华矿产经营部”签订了“红黄矿山”14年承包合同,其采矿权期限为14年。“建华矿产经营部”是获得有关方面的合法开采权的。罗善发、严郁华等则不具备任何合法开采资格,故被修文县国土资源管理局责令停止开采。于是,严郁华等人就从2004年以来采取了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进行野蛮夺矿。多次组织人到贵阳市委、市政府,修文县委、县政府“上访”闹事,并出资45000元“扶垦费”拉拢当地村民,让村民出面要求赶走“建华矿产部”,而要一个叫“李长顺”的人来承包,而李长顺是严郁华的小弟兄;再以每人每天20元为报酬,煽动村民多次挖断进矿山的道路,组织人将“建华矿产经营部”租赁的装卸机堵死,使其不能作业,将装卸机门、灯毁坏,导致设备停产25天,造成租金损失7.5万元。当村委会组织人将严郁华等人挖断的公路进行修复时,文仁祥、罗善发等人手持凶器到现场进行威胁:“谁要敢填路,就把谁埋进坑里。”同时插手进行杨寨村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企图把他们的杨昌达选为村委会主任,以通过村长的权力夺取“红黄矿山”的铝土矿开采权,直至2005年2月22日大闹选举会场时被一网打尽,

说严郁华、杨光华等人是欺压百姓的恶霸,一点也不为过。2003年,“宏和矿业公司”在修文县谷堡乡绿水村开采煤矿,使得当地村民祖祖辈辈的人畜饮水被断,许多村民的房屋地基下陷,村民多次找到煤老板协商均得不到解决,遂引发村民与该矿发生堵路等纠纷。该矿老板便出资每年8万元的好处费请杨光华摆平。杨光华于是组织一帮社会闲散人员,手持刀剑对村民进行武力威胁,迫使村民屈服。

杨光华用同样的方法插手“平滩煤矿”类似纠纷。矿老板开煤导致当地一些村民房屋垮塌,村民们要找老板解决问题。杨光华便在收了老板的钱后用武力镇压那些家屋垮塌的可怜村民。杨光华他们到处网罗劳改劳教释放人员与社会闲杂人员为一些所谓的“公司”摆平事情,保驾。他们到屠宰场收取什么“烫皮费”、“进场费”“罚款”等等。他们说一不二,谁敢不听就棍棒加身,暴力征服。在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书》上,严郁华、杨光华等人的罪行、证人证言等写满了整整80页,他们成立非法保安队,开赌场,武力讨债,强收“保护费”。谁要惹了他们的“弟兄”,谁就会大祸临头。杨光华、严郁华还分别花了6500元和7000元买了两支仿“六四式”手枪和子弹。在大闹杨寨村选举会场时,王加义就奉命拔出那支乌黑的六四式手枪在村民面前朝天放了一枪以示警告……真可谓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从这些人的有关资料里,我们可以看到:严郁华等不少人都曾被司法机关处理过,这样一些称霸一方,为非作歹,欺压残害百姓的恶人,到处插手农村基层组织的民主选举,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是夺权,胜似夺权。他们今天虽然只有两支手枪几杆火药枪,若再发展下去,又将是什么样子呢?

班委会工作制度 篇4

一、总则

1、班委会是全班同学的群众组织。它在班主任老师和学生会领导下认真贯彻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贯彻执行学校教学计划和校学生会工作安排及班级工作计划,努力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负责班级的日常工作,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负责向主管部门报告工作。

2、班委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即班委会的集中领导和委员分工负责相结合,其成员包括班长、副班长、委员等,班委会的组织及改选工作由学校统一领导,并经学校审批生效。

二、班委会工作范围

1、组织全班同学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

2、负责布置、检查及总结班级工作,定期召开班委会,研究解决班级出现的各种问题。

3、认真执行学校的操行考核规定,经常监督检查同学的学习情况、纪律情况,认真组织评教评学,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质量。

4、负责检查本班同学的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组织好

公益活动,安排好宿舍生活,搞好安全保卫工作。

5、组织同学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6、自觉接受班主任及学生会的领导,经常向班主任汇报工作。

三、班委会委员工作职责

1、负责班委会全面工作,起草班委会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了解和掌握全班同学的思想、学习和情况。

2、负责召开班级会议,经常检查督促各委员的工作情况,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抓好班委会的自身建设。

3、协助班主任工作,经常请示、汇报及互通工作情况,及时处理班级出现的各种问题。

4、自觉接受学校学生会的领导,并代表班级及学校有关部门联系办理有关事宜。

四、班委会工作要求

1、班委会两周开一次碰头会,每月开一次全体会议。会议讨论和研究的问题要事先向班主任汇报。

2、经班委会决定的问题,要及时在全班公布。

3、定期研究和检查落实班级执行校规校纪和操行考核规定情况,在各委员汇报分管工作及提出改进建议的基础上,做好总结讲评工作。

4、认真贯彻执行学校、班级的各项工作安排,检查和

监督本班各项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

5、班委会要多听取群众意见,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对本班出现的问题,班委会不能隐瞒,不得包庇,要大胆揭露,积极反映,以求尽快得到解决。

6、班委会要成员要相互协调,互相帮助,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同心同德,团结一致。

7、班委会成员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要求委员做到的班长首先要做到;要求同学作到的,学生干部首先做到。要发挥模范作用,时时不忘自己是一名班级干部。

8、在日常工作中要生动活泼,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努力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

9、班委会、生活会请班主任参加,并做好会议记录。

班委会换届选举动员会发言 篇5

我们xx班获得过xx市先进班集体。这是一个咱们xxx班集体一起奋斗的结果。没有同学们的支持我们不可能获得先进班集体。这一年里我学会了很多,也发现自己做错了很多。我常常在想我们上大学一年了到底学到了什么?到底收获了什么?我记得大一上就业与创业课的时候,我们给自己的人生做了一个职业生涯规划。现在我不知道同学们是否离自己当初定的目标又近了,还是离目标越来越远。有的同学在大学找到了目标,找到了冲刺梦想的干劲。也有的同学在大学里迷茫了,失去了奋斗的激情。我希望同学们找回自己的目标,继续奋斗。

现在我们班新一届的班委选举,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这是一个激起同学们青春激情的机会,这是一个展示个人能力的舞台。当你加入了班委会,才能切切实实感受到为班级负责的感觉。上台参与班干的竞选吧。只有你真正来做了,你才会了解自己的能力,了解什么事责任。

经过三个月的顶岗实习,我思考了许多。我们该如何建设我们的班集体?如何把我们的班级建设成为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集体。我们xxx班本来是个积极向上的,团结的集体。但是在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情况变了。当我看到我们班8个同学因为重修C#程序设计课去了3班。我相当惋惜,我希望他们努力学习,赶上学习的进度。尽快回到我们xxx班这个集体。我希望xxx班的同学团结起来,咱们xxx班雄起来!!

村委会制度 篇6

一、学习制度

1、第月5日为集体学习时间,特殊情况推迟不超过三天;

2、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的法律、法令、法规,学习科技文化和商品

生产,基层社会管理知识;

3、自学遵守学习纪律,不得迟到、早退,早退或借故不参加学习;

4、做好学习和发言记录。

二、例会制度

1、村委会干部每周一开一次碰头会,通报上周工作,安排下周任务;

2、每月末召开一次村民小组长以上干部参加的村委会扩大会议,汇报前段工作,部署

下段任务,研究处理有关问题。

3、年初召开村民代表会审议通过当年工作计划,每季度末报告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征

求意见和要求,评议村委会成员,年末评议村委会工作,确定工资、资金;

4、土地调整,各业承包发生金额在3000元以上及重大公益事业项目,需临时召开村

民代表会议通过。

5、会议期间,要充分发扬民主,畅所欲言,做到思想,看法,意见“三一致”,并切

实做好会议记录,一经决定的事项,坚决贯彻落实。

三、工作制度

1、明确分工,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积极进取,努力做好分管工作和组织交办的各项

任务,不得互相推诿,各行其事;

2、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凡属重大问题,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少数服

从多数,经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要坚决贯彻执行,不得讨价还价,擅自更改。严肃财经纪律,花钱报销必须经村委会主任签字。

3、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凡涉及本村村民利益的问题,必须广泛

征求和听取群众的意见,民主协商,尊重事实,不得强迫命令,打击报复。

4、以身作则,坚持原则。凡要求村民做到的,干部必须带头做到,模范遵守,勤政廉

洁,秉公办事,不得假公济私,对人不对已。

村民委员会职责

一、宣传宪法、法律、法律和国家的政策,并教育村民遵守和执行;

二、组织村民发展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经营,发展村办企业,巩固和壮

大集体经济,支持和组织村民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并承担本村生产的服

务和协商工作;

三、依法管理本村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林木、农电水利设施和其他财产,教

育地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四、输本村的教育、文化、卫生、科技、人口、社会福利等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建设村庄,整顿村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防止污染,预防疾病;

五、协助人民政府维护社会治安,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

六、调解民间纠纷,增进村民团结,民族团结,家庭和睦;

七、教育和组织村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实行计划生育,服兵役,交纳税款,完

成国家定购任务,身乡村集体上交提留和统筹费,承担义务工;

八、教育村民爱护公共财产,保护工、矿、林场和交通、电力、通讯等设施;

九、教育村民尊老爱幼,尊重妇女,拥军优属,勤俭节约,提高道德水平,移风易

俗,提高村民整体素质;

十、村民委员会应当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的合法权益;

十一、支持共青团、妇女、民兵等组织开展活动;

十二、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十三、法律、法规赋予的其他职责

村务公开制度

一、内容

(一)财务公开。包括财务收支、税收与减免去向、提留与统筹、集体积累。

(二)各业承包公开。包括村办企业、土地、山林、果园、四荒、河流以及其它

项目的承包形式、承包人、承包时间、承包金额;

(三)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公开。包括全村当年应出积累工、义务工总数,劳均

天数、以资代劳折款数、欠工人员名单及金额;

(四)征用土地及宅基地审批公开。包括征用亩数、变户人数、抽工人数、变户

人员、抽工人员;原住户情况,申请翻建、新建面积、地点,批准面积、地点、应交费用。

(五)电价、电量和电费收缴管理使用公开。包括电价的确定、应收额、托欠额、上交额、管理费用的确定。

(六)婚姻和计划生育、殡葬管理情况公开。包括申请登记,出据介绍信,婚礼

形式;计生指标申请、批准、节育、结扎;死亡人姓名、殡葬形式。

(七)林木栽培砍伐销售指标公开。包括栽培面积、砍伐面积、销售数量。

(八)农用物资分配与优抚、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公开。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的分配,优抚对象,救济对象、抚恤、救济标准、金额。

(九)村干部的责任目标、工资报酬和奖罚公开;

(十)上级党委,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公开。

二、程序

按照十公开的内容,分别由分管责任人报村委会代表会议通过,报乡(镇)政府审核后,制表上墙公布。

三、时间

每季度首月十日内公布上季度的财务收支、积累工、义务工、村干部责任目标、财

务预决算年初公布计划,年末公布结果;其它各项随时公布。

四、建立公开阵地

各村必须设立村务公开栏。同时,要设立意见箱,掌握群众对“公开”的意见和建

班委会选举制度 篇7

关键词:并村,村委会选举,对策

一、引言

2003年,安徽省为了提高县域经济建设,发挥小城镇的经济辐射作用,优化乡镇行政区划布局,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出县政府所在的建制镇所辖户籍人口不少于三万人,一般乡镇人民政府驻地所在的村(或居委会)户籍人口不少于三千。根据《关于做好全省乡镇区划调整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撤乡建镇,合并小的行政村成立新的大行政村(以下简称“新村”)。

面对各种利益的驱使,农村中拥有各种社会资本的农村精英们千方百计地参与到“新村”村委会选举这场政治博弈当中。因此,并村后的村委会选举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例如,许多村民对不是自己村的候选人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处于本位主义的考虑形成各村自己的利益堡垒,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各村的隐性分裂严重;宗亲关系更加强化,宗族亲戚串联,帮亲不帮理;候选人身份把关问题、选举过程中操作失范问题等,对合并后的“新村”的村委会选举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新村”村委会选举存在的问题

(一)正规选举宣传动员能力弱化,组织协调不力

并村后,由于人口分布的比较分散,作为选举宣传动员主体的乡镇基层政府、村党支部以及村选举委员会更应该组织好好宣传动员工作。但作为宣传动员主体的他们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相互推脱责任,谁都不愿多出力。同时宣传的方式仅仅就是写几张红色的选举公告,没有相应的选举程序、选举规范、选举法律法规的宣传,以致许多村民对选举的合法性产生质疑,产生政治冷漠,认为这是一场安排好的“过场”。

(二)本位主义严重,各片村形成利益堡垒

村委会选举在许多村民眼里实质就是利益的分配。所以,各个片村在共同的目标指引下,往往紧密团结在一起,一致对抗可能影响本片村利益的各种因素。在村委会选举中表现在一致推选本片村的候选人,排斥本片村候选人的竞争对手。他们认为朝中有人好办事,村委会当中有我们片村的人,我们这个小集体获得的利益就有了保障。本片村的候选人为了巩固自己的票仓,会在当选过后积极地为自己所在的片村争取更多的利益。在这种利益互补的模式下,各个片村本位主义严重,利益堡垒形成。

(三)宗亲势力的影响更加强化,帮亲不帮理

宗亲势力参与村民选举的目的往往是追求本族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促进广大农村的政治民主。在选举中,如果出现他们宗亲范围内的候选人,出于对私益的追求,往往会造成对村民选举的破坏,出现选举中相互串通、贿选拉票、徇私舞弊等现象,阻碍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

(四)候选人身份把关不足,一些现任村委委员既当裁判员又是运动员

村委会的选举也是农村社会精英们较量的一个过程,当上村委会委员其基本的为村民服务的意识要有,但是一些农村社会精英,他们参选就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并没有把公众利益放在心里。他们凭借自己的资源积极投身到这场博弈当中,为了使自己能成为候选人使出浑身的解数。作为候选人身份的监督者,选举委员会的委员们往往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让一些有着不良背景、不纯动机的人成为候选人。

(五)基层政府选举指导能力下降,国家权力监督减弱

在《村委会组织法》当中明确规定村与基层政府的组织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工作上村委会有协助乡镇基层政府的义务。二者的关系更加明确,分工更加规范。由此可见,村委会的选举基层政府也必须发挥指导作用;从社会的稳定来看村委会的选举也必须发挥国家权力的监督。

但是并村之后,基层政府打着村民自治的幌子,对村委会的指导力不断下降,甚至处在放任的状态。因此,选举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得不到切实有效的解决,监督的缺位失位现象严重。

三、影响“新村”村委会选举的原因分析

(一)宣传动员力度不足,选举活动缺乏软硬件保障

宣传动员实际上就是“选举的思想准备工作”。在《村委会组织法》和各省的实施办法中,“宣传动员”并未明确地列入到村民选举工作的程序之中。但在我国各个地方,各种形式的选举都有这个阶段,都要做宣传、动员工作。所以说宣传动员是非程序的程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村委会选举活动也必须有资金的投入。但当前我国的村委会组织法当中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当地基层政府为了减轻自己的财政负担,把所有的选举经费让各个村自行负担,出于自身经济条件的约束,各村不得不减少正常的选举动员活动以减少财务总支出。

(二)公共利益分配政策不完善,公共利益的分配不均

面对僧多粥少的现状,作为公共产品分配的决策人和执行人的村委会委员们的权利更显得重要。但是,当前的农村的公共产品的分配缺少完善的制度保护,村委会委员则在分配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分给哪个片村、片村分多分少,这些都没有制度的明确规定,这些往往都是取决于各个村委会委员间进行的协调和妥协。

在这种完全依靠个人意志来决定的利益分配,表现出来的就是很大的随意性和资源的非理性的配置。在各种因素的交织之下,利益的分配不均将各个片村撕裂,在选举中也会一致对外,共同来保护片村这一小集体的利益。

(三)徽文化区,传统的宗族亲戚观念强烈

从根本上看,宗亲势力介入村民选举,干预、控制或操纵选举的内在动力是对利益的追求。宗亲势力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内部联系十分紧密的保守封闭的小团体,其对利益的追求是以这个团体为出发点的,这就必然导致宗族利益与整个村庄集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宗族所追求的小团体利益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还包括政治资源、社会地位等各方面的利益。村委会委员虽然不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但他们还是拥有一定的权力,管理着全村各种集体资产。并村后,由于“新村”的总体实力得到了提高,各种资源更加集中,这对参加选举的诱惑力更强。

(四)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约束力不强

《村委会组织法》刚性不足,弹性有余,存在着法律用语模糊、法律条文规定不够严谨,灵活性用语偏多,强制性用语、禁止性用语少的现象,缺乏国家法律应有的权威。这样就给基层的实践提供了自由裁量的空间,这也为选举过程的违法带来了可能性。

一些地方配套法规内容无疑要丰富具体的多。但仍有太多的方面没有涵盖,相当部分的村民自治活动游离于地方法规之外,形成了法规的“盲区”,造成了事实上的无法可依。法律法规的失位导致选举许多环节无法可依,对违规问题的处罚无法可循。

(五)制度供给不足,候选人资格不明,基层领导干部政治责任感缺失

“新村”的选举使各种力量的角逐场,选举中充满了变数。作为乡镇基层政府,它应该对选举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由于“新村”的村官手中掌握大量的选举资源即乡镇人大代表和党代表,这对乡镇长和乡镇党委委员的选举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他们在控制自己村的基础上再联合一些村,在乡镇的选举活动中会很容易遏制一些人的政治生命,因此处于利益考量,这些基层的领导干部就保持“政治中立”,对选举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违法问题只要民不举则官不究,丧失了政治立场和国家赋予的政治责任,这在很大程度上纵容了村委会选举中的不正当行为。

四、解决“新村”村委会选举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加大政府对村委会选举的宣传动员,有效保障选举活动的有效进行

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是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实现依法治村的基本条件。乡镇基层政府进行选举的宣传动员工作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让村干部、村级选举工作人员和村民做到“知法”,使《村委会组织法》的基本精神家喻户晓,使选举工作能顺利完成,避免各种违规操作出现;二是通过宣传、动员,让选民了解换届选举的有关事项,如时间安排、村委会职责、成员条件等;三是安排专项的村委会选举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减轻村委会选举的经费负担。

(二)完善利益分配制度,保障农村公共利益分配的公正性

农村公共利益的分配的制度化建设在我国还是一个盲区。面对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利益分配问题,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出具有地方特点的利益分配制度,规范农村公共利益的分配,加大对农村公共利益分配的监督,促进利益分配的民主化、公开化和规范化,减少暗箱作业,让农村的老百姓心中有本明白账。

(三)合理引导当地的宗族大姓,减少宗亲串联情况的发生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村规民约,将宗族控制在合法合理的范围之内。因此,要想以现代法治的理念引导宗族,促使宗族活动的合理合法,则必须在有关乡村治理的法律之中要加入关于宗族的规定,完善有关宗族问题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将宗族管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使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除了利用国家正式法律规范宗族以外,农村的村规民约也可以用来合理制约和利用宗族。引导宗族组织协助村委会管理村庄,赋予其在村民选举时宣传选举的程序、目的和意义的权力,使其积极动员宗族成员参加选举,让更多的村民熟悉和了解农村村民选举,促进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但是赋予宗族组织的权力不能过大,要将其限定在合理合法的范围之内,以防止宗族利用这项权力操纵选举,避免成为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阻碍。

(四)健全村委会选举的有关法律法规,要依法选举

村委会换届选举,是一项法律性、规范性都非常强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主管此项工作的民政部门,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按照法定程序,从推选村民选举委员会、进行选民登记、张榜公布选民名单,到召开选举大会直选产生候选人和村委会,每一步都要严格依法组织实施,不能为图省事、走捷径而简化程序,也不能违反规定另搞一套。

(五)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意识

作为基层政府的领导人员,要树立强烈的政治责任感,要将农村的基层选举当做是党和政府交托的大事来抓,不要只顾个人政治利益的得与失,要始终将维护农村稳定和谐牢记心头。基层政府要在自身管理权限的基层上,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对农村选举工作的行政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Z].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1998-11-04.

[2]、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基层选举规程[M].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1.

[3]、肖唐镖, 唐晓腾.基层政府在农村基层选举中的角色[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1 (6) .

检委会制度专业化改革之路径 篇8

关键词:检察改革 员额制 专业化 司法亲历性

近年来,作为我国检察机关内部讨论决定重大疑难案件和重大事项的重要制度,检委会制度得到不断地发展完善,检委会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但仍存在诸多亟欲解决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检委会制度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在检委会制度专业化改革与发展方面,当前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不够,缺乏对一些基础性和关键性问题的深入研究。在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在系统梳理检委会专业化改革的发展脉络与根源性问题基础上,多维度地探索进一步改革与完善的路径,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检察实践。

一、在检察官员额制改革背景下重新定位检委会制度的功能

伴随着新一轮司法改革的推进,为了更好地发挥检委会的制度优势,实现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与民主集中制的优势互补,使之更加契合检察发展规律,保障检察改革协调有序推进,我们有必要重新定位其功能作用。首先,有必要将其决策与指导功能逐步过渡为司法评议。从司法实践,尤其是基层检委会运行实践来看,议决重大案件是检委会的核心职能,这一现状导致部分检委会已沦为检察机关的“第二办案机构”。在检察官员额制改革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确保检察官相对独立的办案主体地位,重新界定检委会对重大案件的司法处断范围。案件的事实认定及证据采信理应交由员额制改革后的检察官承担,检委会的职能应从现有的司法处断逐步过渡为司法评议,将工作重点放在对司法领域中的一些法律适用争议、定罪量刑的自由裁量以及类案的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司法评议以及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上。其次,有必要彰显检委会的监督、管理功能。检委会的监督功能主要表现为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避免检察官在认识事实和适用法律上的局限性,起到案件把关的作用。在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经遴选进入检察官员额内的检察官,其业务水平的高低也将会在检委会得到较为直观地呈现。另外,为适应新形势下检察工作的发展,检委会应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经验,通过组织、领导、指导、评价、监督、制约等方法,对司法过程进行严格规范,对检察工作进行科学考评,充分发挥其在检察管理方面的职能作用,将“检察管理”作为新形势下检委会功能拓展的重要方向。再次,有必要高度重视检委会负担的隐性权力协调功能。在我国,国家在一元化领导体制下实行内生型监督[1],这种监督模式体现在检察机关内部,即为检察长负责制与检委会集体领导的有机结合。检委会制度作为“这种内生性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一元化的领导体制下具有明显的政治性”[2]。一直以来,在中国的社会文化传统中,“各种纠纷往往被作为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因此,解决纠纷不仅要求确认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还要求修复当事人及其周围人的人际关系,不仅要解决法律上的纠纷,也要解决社会上存在的所有争端。”[3]这样的文化传统体现在检委会制度运行中,主要表现在因“维稳”需要奉命处理一些“敏感案件”。检委会的最终决议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人民利益等重大政治与社会命题,同时也更容易受到相关的政治或社会压力。这种冲突与压力,已超出了一个检察官应当承受的范围,也是其所不能承受的。“要承担这种政治与社会功能,可能更多需要的是政治资源、政治权威所带来的政治协调能力。”[4]在检察机关,既具有政治协调能力,又具有检察权威的,非检委会莫属。检委会的这一隐性权力协调功能虽然事实上已被司法实务所熟知且运用甚广,但在理论上却很隐晦,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有必要予以重视。

二、遵循司法规律强化检委会制度决策机制建设

首先,合理界定检察长在检委会中的角色定位。实践中,由于检察长既是“统一领导检察院工作”的行政首长同时又是检委会集体中的平等一员,这就难免会产生角色内冲突,可能导致检察长作为检委会集体中的民主一员与作为行政首长角色的主持人之间产生矛盾。在现有制度框架内,检委会与检察长决策权限内在逻辑矛盾的深层原因在于检察长的角色双重性(即“出主意”角色与“选主意”角色)。[5]笔者认为,理想的情况下,检察长参与检委会决策活动时应立足于“选主意”的会议主持人,在检委会决策体系中仅限于“主持人”角色,不得越位越权。尽量减少作为行政首长这一角色对其他检委会委员的潜在影响,进一步弱化检察长在主持检委会时事实上的主导地位,坚持“最后发表意见”的议事规则。严格规范检委会决策的表决程序,在检委会议决重大案件或重大事项时,将无记名投票模式引入检委会议决程序,以确保检委会的决议是多数委员的意见而非检察长或个别委员的意见。

其次,改革检委会决策模式,增强决策主体的司法亲历性。检委会“作为检察机关的业务决策机构,其讨论决定重大案件等具有诉讼化性质的议题是检察机关从事司法活动、履行司法职能的体现,理应符合司法对于中立式公正和对抗式参与的要求”[6]。一方面,对检委会议题进行二元化区分,建构对“重大案件”议题的“准司法化”决策模式。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检委会主要审议“重大案件”以及“其他重大事项”议题。其中,“重大案件的内容是一个个案的研究与认定,主要是一种具体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过程”[7],属于诉讼化议题,检委会决策是将法律规定运用到具体个案的司法认定过程,是履行检察机关诉讼职能的体现;而“重大事项则可归结为一种检察政策、刑事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以及具体检察工作的抽象总结,主要是一种上下级院之间、本院内部上级与具体承办人之间的宏观的政策指导过程”[8],属于行政化的议题,是履行检察机关诉讼职能以外的职能的体现。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变过去不加区分地对二元化的检委会议题一概适用一元化(行政化)议事模式,设置与之相适应的二元化议事模式,即“根据审议议题性质的不同,分别适用不同的议事程序:对于具有诉讼化议题性质的重大案件,适用‘准司法化模式的议事程序;对于其他性质的重大检察业务事项,适用‘行政化模式的议事程序。”[9]另一方面,适当引入辩论机制以及多媒体示证等方式,增强决策主体的司法亲历性。由担负议题实体审查职责的检委会专职委员提出辩论的动议,委员们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围绕着同一个议题进行交叉论辩。通过自由、充分的论辩,委员们的“不同意见可以实现平等交流,互摆道理,以理服人,有利于委员提高自身素质,也有利于更好发扬民主,消除分歧、增进共识,实现检委会决策的科学性”[10],增强检委会委员对议决议题的熟悉程度与直观感受。

再次,科学界定检委会的职责范畴。一方面,合理限缩“重大案件”议题范围。综合考虑案件的疑难复杂程度、社会影响及其关注度以及改革过渡期内检察官的职责履行匹配度等因素,注重把握适度、循序渐进原则,重点审议法律适用存在争议的案件,如涉及新类型案件、介入罪与非罪的案件以及具有法条竞合性质的案件;拟在检察环节作出具有终局性决定的案件,对于不诉、撤案等案件办理前期非终局性的案件一般不宜审议;以及其他涉及诉讼法律监督方面的如按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抗诉等重大、疑难案件。另一方面,准确界定检委会、党组会、检察长办公会的职责范围,合理界定“其他重大问题”范围,充分展现检委会应有的行政属性。尽力避免实践中存在的将检委会视为“第二办案机构”,“其他重大问题”交由党组会和检察长办公会审议决策的现象,充分彰显检委会制度应有的行政属性。将“其他重大问题”的议题限定在涉及检察机关发展方向,对检察工作有着长远的、普遍性的影响,或涉及检察工作全局的重大检察业务问题之内。而其他有关人事、行政管理等重大问题则交由党组会、检察长办公会审议。

三、以专业化标准强化检委会决策主体的司法能力建设

首先,规范检委会委员的构成模式、选任标准及程序。针对实践中存在检委会委员构成行政官僚化,选任程序与标准随意化以及委员任期长期化等问题,一方面,要严格委员的选任条件,调整委员结构,将检察业务熟稔、职业伦理素养高的优秀检察官充实到检委会。改革传统的检委会委员选任与行政级别挂钩模式,依照选贤任能原则,除正、副检察长外,其余检委会委员名额按照代表性、广泛性与公正性要求,明确检察业务部门负责人以及资深检察官可以担任委员,其他非业务院领导和非业务部门负责人不得担任委员;另一方面,严格委员的选任程序,引入竞争性机制,通过公开竞聘等方式进行选任。可采取检察业务考试、公开答辩以及业务素能评比等方式在检察机关内部进行选拨,提出差额候选名单并附个人检察工作业绩在公众媒介上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结束后提出正式候选名单报同级人大常委会任命。同时,在选任委员时要严格控制委员的员额比例,优化委员的年龄机构,注重培养优秀的年轻检察官担任委员;另外,明确委员任职期限,原则上应当与检察长任期一致,不得连任两届。但对于检察业务专业人才而言,则应强调检察资历与经验的累积,不能过于强调任期,除有明显过错或违法,一般不得随意任免。

其次,强化检委会专职委员的地位及职能。作为一项制度创新,检委会专职委员主要是为解决检委会讨论议题时缺乏司法亲历性的缺陷和获取信息递减的矛盾,并使其成为独立的制衡主体(相对于业务部门)而设立的。实践中,专职委员存在着定位不准、角色不明、职责混乱等问题,因此,一方面需要明确专职委员不是检察机关的行政领导,而是检察业务方面的法律专家,应区别于检察机关的副职领导,在检委会中其应“扮演相比其他检委会委员更高瞻远瞩地对议事议案发表决定性参谋意见的角色”[11],进一步完善其“首发”发言制度,并建立与之适应的“首发”行为规范;另一方面要明确专职委员是独立于其他委员的法律专家,应当分管检委会办事机构工作,对检委会议题进行实质性审查。并杜绝兼任其他检察业务部门负责人或其他院级领导,以充分保障专职委员科学有效地履行职责。

再次,合理配置检委会办事机构及决策辅助机构。实践中,办事机构的配置和职能发挥呈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检委会的决断能力与司法效率。因此,有必要科学定位其职能,凸显其为检委会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的参谋与服务的基本功能与职责,其核心是对拟提请讨论事项、案件进行会前审查,做好检委会会务及其他相关延伸工作。在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设立专门办事机构已有违改革的总体目标。可考虑在实践的基础上继续采取与法律政策研究室合署方式,但必须由具备专业法律素养与检察实务工作经历的专人负责。尝试在办事机构内设立检察业务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保障检委会的科学决策。在吸纳刑事法律专家为主的前提下,适当补充民事、经济、法律理论等方面的专家,优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人员结构。

注释:

[1]参见谢佑平:《中国检察监督的政治性与司法性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第253页-第255页。

[2]刘昌强:《检委会制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13年版,第194页。

[3][日]高见泽磨:《现代中国的纠纷与法》,何勤华、李秀清、曲阳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75页。

[4]洪浩、操旭辉:《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功能的实证分析》,载《法学评论》2011年第5期。

[5]姚建才:《论检委会民主决策》,载《人民检察》2010年第5期。

[6]卞建林、李晶:《检委会议事程序之思考》,载《人民检察》2010年第17期。

[7]田涛:《检委会制度的二元化改造》,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8]同[6]。

[9]同[7]。

[10]柳振华、陈明涛:《检委会可否引入辩论机制》,载《人民检察》2009年第2期。

上一篇:美好的早晨_六年级作文下一篇:家用电脑常见的硬盘损坏修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