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换届述职报告

2024-05-16

第一书记换届述职报告(通用9篇)

第一书记换届述职报告 篇1

第一书记述职报告

受党组织选派,****年*月我有幸作为挂职扶贫干部到义勒力特镇黄家店嘎查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一年来在镇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亲切关怀下,在黄家店嘎查两委及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我严格履职尽责,以农村基层党建为抓手,以为民扶贫解困为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本人一年来的思想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一、加强学习,主动作为,迅速完成角色转换。

我认真学习了党和国家对农村的方针、路线、政策,尤其是十八大精神,深刻领会其内涵,积极参加盟、市组织部门举办的各类党建培训和扶贫办组织的精准扶贫业务培训等,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向老党员、老干部请教和与领导沟通、同事交流、群众座谈等形式,完成了到村后的村情调研报告、工作计划,村集体建设规划等,从而很快实现了从一名机关职员到村第一书记的转变。

二、履行第一书记职责,党建工作卓有成效。

作为第一书记,我深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性,通过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健全和落实议事、学习、办事公开等多项制度,在党员发展、村级项目建设和低保评议等重大事项上,严格按照“532工作法”的步骤实施。为此我认真准备每一次学习材料,周密组织每一次议事会议,一年来按组织程序发展了1名预备党员。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坚持,我村的党建工作特色明显,卓有成效,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市委组织部门的好评,并在“七一”期间我获得了义勒力特镇“先进党员工作者”的荣誉称号,并得到了市委宣传部和兴安日报记者专题采访,并在《****微分享》、《**日报》上发表报导。

三、履行扶贫队长职责,全面推进嘎查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

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我紧紧围绕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开展工作,全面推进嘎查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在我工作的局党组大力资助下,为嘎查协调动用钩机50余小时,动用大型自卸车共计80余台次,先后为整治村屯路运送沙料500余立方米,运送山壁石2000余立方米,修筑田间路1500余延长米,帮助拆除村部危旧房200余平方米,清运村屯路旁垃圾1000余延长米,较好地完成了嘎查的田间路修垫、街巷硬化、村屯环境整治、村委会危房拆除、庭院经济基础建设等任务。而后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各项工作中,全村式走访入户,梳理群众意见并掌握统计“十个全覆盖”落实情况,拟订《村容村貌整治实施方案》和整理扶贫工作图文档案,印制“十个全覆盖”图文内容的宣传年历1000份,印制“十个全覆盖”图文内容的环保形无纺布袋2000个。起草签订《庭院经济发展、环境卫生管理实施责任细则》103份,协调组织执法局150人先后五次深入嘎查环境卫生整治,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为嘎查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认真学习贯彻扶贫攻坚政策,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我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镇等有关扶贫开发工作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并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加快扶贫攻坚”工作思路,结合我嘎查实际,分别制定了《义勒力特镇黄家店嘎查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项目实施方案》、《义勒力特镇黄家店嘎查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义勒力特镇黄家店嘎查建档立卡贫困户政策兜底实施方案》,全面统筹加快推进全嘎查精准扶贫工作。

五、抓好产业布局,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组织成立以村集体为主的农副产品经销有限公司,注册水稻品牌,将农副产品运营管理为突破口,抓好水稻统一化种植、标准化加工、品牌化销售的规模性产业链条,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实现产业强村目标,带动农民群众发家致富,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活力。

六、严守党风廉政纪律,廉洁自律,不触红线。

一年来,我在工作中严格按程序、按规矩办事,通过与组织签订廉洁自律责任书,向全体党员作公开承诺,自觉接受党内和群众监督,使自己处于全方位、公开、透明的监督之下。生活上严格遵守各级党组织关于廉洁自律的有关纪律规定,坚决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心中始终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和踏实做事的原则,自觉绷紧“红线”意识,做到干净做人,明白做事,问心无愧。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过去的一年的工作,有收获也有遗憾。成绩的取得是与村两委共同辛勤工作的结果,不足的存在则是我个人努力不够的必然。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工作知识欠缺,对当前农村政策和农村知识学习不够扎实;二是在一些具体事情处理上对农村解决问题的惯性方式掌握不够,农村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方法和点子不多,创新能力不强等。

八、下一步工作打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坚持以发展扶持为主,资金扶持为辅的做法,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着力完善项目选择、技术服务推广和脱贫产业项目长效管护,切实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使贫困户脱贫产业项目逐步走上正轨,最终实现脱贫。

第一书记换届述职报告 篇2

一、第一书记工作、学习、生活现状

这是信阳市试验区建设中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带着市委的重托, 肩负组织部们和单位的重任, 带着梦想来到农村, 来到这个无边的大舞台, 在那里, 他们尽情地体味“草根”生活, 体会基层工作者的艰辛, 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编织着自己的梦想, 也编织着农村美好的未来和希望。

1、这是一支不怕寂寞、勤于实干的队伍

他们来自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岗位, 有着不同的人生阅历、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他们有的是单位的班子成员, 有的是单位的业务骨干, 其中有公务员, 也有教师。他们有的曾经在农村长大, 有的是第一次到农村, 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品格:他们来到农村不是为了镀金, 更不是走过场, 而是带着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第一责任来到这里;们有铁的纪律、铁的作风、铁的毅力、铁的精神, 在他们身上散发着市委亲民爱民为民的气息。

他们深入农户家中唠家常, 了解民生民情民意, 听取意见和建议, 走遍了村子的边边角角。他们扑下身子高调做事, 低调做人。他们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高效工作, 忘记了疲倦, 把激情献给了农村, 夜晚陪伴他们的是青山绿水和寂静的夜晚, 但他们无怨无悔。市委党校选派的第一书记易桢梧同志在座谈时指出“一年来, 我吃住在农村, 与村民朝夕相处, 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 几十年脱离农村, 想回报农村又无从做起, 我很庆幸在我步入中年还能到农村, 为我们的衣食父母做些事情。”

2、这是一支不怕困难、善打硬仗的队伍

没有条件怎么办?创造条件!

他们自带衣被, 自起炉灶, 驻村不扰民, 真心办实事, 带着感情察民情、帮民富、解民忧, 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无交通工具, 就骑电动车或摩托车。吃住不方便, 但从不给群众添麻烦, 泡一碗方便面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村里没有办公经费, 有的欠款100多万元, 为此, 他们动用了所有的资源, 想尽了一切办法。

3、这是一支不怕艰苦、乐于奉献的队伍

农村没有假期, 遇到问题, 不能休息, 但他们不计报酬, 坚守岗位。为了争资跑项, 有的半天跑了7个部门, 顾不上休息, 还要贴上自己的办公经费和工资。想家的时候, 只能给家人打打电话, 或者看看摆放在桌子上家人的照片。作报告时, 他们被自己感动了, 热泪盈眶。当问到有何感受时, 市委农办选派的第一书记吴天松, 在座谈时总结了八个字:“无怨无悔, 兢兢业业”。他们的感触是:很充实、很忙碌、很辛苦, 但很有意义、很有价值。

二、第一书记工作的初步成效

1、激发了基层组织的活力

第一书记, 为信阳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新的动力元素, 激发了基层组织的活力。如光山县泼陂河镇邬围孜村既无支部书记, 又无村主任, 因选举还曾出现村民上访现象;新县浒湾乡郑店村在2006—2008年期间换了3个村支书, 外欠帐140多万元, 市检察院选派的邬围孜村第一书记阮铁, 市委农办选派的郑店村第一书记吴天松压力很大、任务很重, 但是他们通过抓班子、带队伍, 激发了处于瘫痪状态的两委班子成员活力, 使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强, 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2、创新了农村工作机制

这种做法, 是为了解决农村的全面发展问题, 而不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 也不是短期性的权宜之计。他们引导和组织农民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变革了传统生产方式。他们办起了文化科技学习班, 建立了农村书屋和文化大院, 促进了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他们有效地引导各种社会资源向农村倾斜和转移, 形成了方方面面的力量都来关心农民、关注农村, 推动了农村发展的整体合力。他们较好地解决了落实上级政策与符合群众意愿之间存在的矛盾, 许多过去不落实的事情落实了, 难以解决的问题解决了。

3、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条件

抓住重点, 首先解决了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出行难、吃水难、引水灌溉难问题。这些都是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一年来, 他们共投资480余万元, 修建了近40公里的路桥, 较好的解决了出行难问题。争取项目资金230万元, 提前两年解决了2个村的安全饮水问题。共投入105万元, 对村内塘堰和河道进行治理, 有效解决了河道淤泥、河道及道路水毁严重的问题, 解决了部分农田的旱涝保收问题。其次为农村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和社会保障事业等方面, 共投入120多万元。为支助贫困学生, 改善农村教学条件, 投资了110万元。为改善村部办公条件, 投资了72万元。有1/2的选派单位对选派村进行了帮扶和慰问活动, 帮扶资金共计约9万元。

4、经济社会发展初显成效

他们积极招商引资, 兴办工业, 解决就业和增收问题;积极发展农林牧副渔业, 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积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据不完全统计, 一年来, 通过招商引资、争资跑项、筹资、借贷等形式为农村经济发展筹措了2477万余元, 有力助推了所在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提高土地利用率, 有效利用农村闲置资金, 他们成立了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林专业合作社、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5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鼓励致富能人和成功人士承包的方式, 共流转土地8925亩。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主要问题:有些单位对第一书记工作支持不到位, 落实第一书记办公经费和有关待遇难, 致使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影响。统筹兼顾第一书记工作和原单位工作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机遇和挑战中的激情和信心不断增强, 但另一方面, 与原单位的评先表优和人员提拔的落差, 让他们感到迷惘和失落。群众遇到问题, 习惯于找当地村官, 认为第一书记是跑项目扶贫的, 使第一书记把主要精力放在跑项目上了, 有些工作不够深入, 帮助农民解决问题不多。由于对当地风土人情、方言等不甚了解, 存在沟通问题, 影响了工作。有的干部缺乏工作经验, 工作能力不强, 进入角色慢, 存在完成任务思想, 缺乏激情和创新, 工作成效不明显。普遍存在办公经费和活动经费紧张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 为切实加强第一书记工作,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把握第一书记的主要特点

不种地, 工作时间有保障, 能抽出大量时间进行调研、科学规划;改变了过去的等靠要思想, 竞争意识强, 工作主动性强, 干劲大;不受宗族、宗派关系的影响, 和村干部群众没有利益利害冲突, 作风好, 形象好, 办事公道正派;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更容易与市县 (区) 乡对接;人脉资源丰富, 上头通, 办事跑项目方便;脑子活, 见多识广, 会办事, 能办事, 能办大事。

2、努力探索第一书记工作规律

第一书记是一座桥, 把市委、市政府的心和老百姓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他们的工作, 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问题, 关系到党的威信问题, 关系到干群关系和民心向背问题, 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问题。首先, 要深入调研, 理清思路, 科学发展。其次, 要把群众当做工作的坚实基础, 把群众最迫切的需要当作工作的首要任务。再次, 组织部门和选派单位是第一书记工作的强大后盾。第四, 第一书记, 不紧紧要跑项争资, 还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第五, 农林牧副渔部门选派的第一书记在争资跑项中具有优势。第六, 资金的筹集多采取:农民自筹一小部分, 争取项目资金一部分, 找成功人士和企业家等赞助一部分。第七,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开发建设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引进技术上, 多教给村民致富技术才是解决农村发展的长远之计。

3、加强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要督促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农村看望第一书记, 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和项目经费, 支持第一书记工作。县区党委、政府要及时听取第一书记的意见和建议, 主要领导要适时召开并参加相关会议, 促进乡镇、村工作的衔接和全局工作的落实。

4、完善管理机制

部分乡镇党委对第一书记存在不想管、不敢管的心理。要细化考勤、驻村日记、驻村时间、办好事办实事情况、取得成效、群众意见等评价标准, 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定期汇报制度、考勤纪律制度、廉洁自律制度、检查考评制度等。要建立工作经验交流制度, 形成互学互帮机制。要建立巡视督查制度, 开展不定期的明查暗访, 对工作表现不佳、群众反映不好、工作难以胜任的第一书记, 由选派单位召回重派。

5. 建立长效机制

健全责任机制。第一书记, 一届任期3年, 但从见成效和任期责任的角度考虑, 仍需要1-2年, 甚至更长时间。为防止政绩工程和走过场, 避免失误, 应建立工作档案, 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每届到期后, 要对第一书记工作继续跟踪1—2年, 对成绩突出的进行宣传报道并推广, 对造成重大失误和影响的要追究责任。

完善选配机制。要把“双薄弱村”区分为基础相对较好的村、基础相对较差的村和基础最差的村, 根据村情, 结合第一书记和选派单位优势, 科学配置第一书记, 达到最优组合。在“双薄弱村”的确定和选派人数上, 要有所控制。每个县区“双薄弱村”的数量不宜过多, 应保持在30个左右。市直机关选派的第一书记, 应尽量控制在每个县区8个人左右, 每个单位选派人数不宜超过2个。

健全保障机制。要提供专门的资金支持, 适当增加第一书记的办公经费、车旅费、交通费和通讯费;要建立相应的教材体系, 建议把第一书记每年的工作资料汇编成册, 以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要定期对其进行培训, 以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提高工作效率。

强化激励机制。由于第一书记多层次的结构构成以及不平衡的工作能力, 配置时要扬长避短, 以激励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 要强化用人导向, 认真落实各项激励机制。对出色完成工作、各方面反映良好的同志, 有条件的要大胆使用, 优先提拔和晋级, 提高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只有让埋头苦干的干部受尊重、不吃亏, 才能使风气正、事业兴。

摘要:为了进一步激发农村基层组织活力, 创新农村工作机制, 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2010年信阳市选派了317名机关干部深入“双薄弱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该项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受到了群众普遍欢迎。目前最需要深入研究的是:有哪些成功经验, 还有那些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以及如何建立相应的体制和机制, 把此项工作推向深入。

第一书记换届述职报告 篇3

【关键词】三都县;驻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

一、我县农村建设现状

1最需要的是干实事的干部

通过走访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确实存在资金和能干实事干部的短缺,“农村发展需要钱,可没有好干部,再多钱都会被挥霍掉。”通过网络等途径,我们不时看到部分农村干部贪污腐败的新闻。通过座谈了解个别村派性严重,村支书和村主任争权夺利关系不和,或搞小团体主义,严重影响班子团结;二是部分村干部素质偏低,思想保守,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三是少数村干部责任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作风漂浮,群众意见较大……。它们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使得很多村工作开展如一盘散沙。因此下派第一书记的工作是我县农村建设的关键。

2基础设施落后

在2016年5月全县第一书记培训班討论会上全县各镇的第一书记谈到经济建设时都提到了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包括道路建设、饮水问题、农业灌溉问题、办公设施陈旧、农村的规划性比较落后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山区村组,由于地势特殊,居民居住比较分散,对于山区的建设也缺乏整体规划,房屋修建、道路河道设施建设都缺乏长远的打算,建筑物排列无序,随意修建房屋,缺乏意识等等,严重的影响着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3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滞后,农民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种民主形式和实现途径被创新性地探索出来,广大农村居民参与基层民主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自身的权益也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但是,在新时期新情况下,我县目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仍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为:

(一)农村基层组织缺乏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性。目前我县一些农村党员干部思想观念陈旧、能力不足,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思想僵化、志气退化、组织弱化倾向比较严重,致使党组织在农村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

(二)农村部分党员素质偏低,积极性不高,甚至丑化党员形象使得基层党务工作和民主建设的开展遇到很多困难。

(三)人口流动使村民自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素质较高的村民的大量外流,严重地削弱了村民自治的组织基础,一方面使村庄中可供民主选举的高素质的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减少直接导致村委会工作能力的下降;另一方面,留在村里的农民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不懂民主的程序及意义,使得民主决策异化为少数村干部决策。

二、村“第一书记”开展工作遇到的困难

1内在问题

“第一书记”缺乏农村工作经验,难以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农村工作面广量大,直接与基层党员群众打交道,需要较高的政策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特别是多数经济落后、村情复杂的村,要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不仅要有工作热情,还要有开展基层工作的能力和办法。由于受单位人员结构和干部配置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单位无法派出有农村工作经历的干部,导致部分“第一书记”因农村工作经验不足,有时难以把握要领,推进工作有心无力,甚至好心办坏事。

2外部因素

首先,农村党组织生活的开展困难重重。不少党员长期不交党费、不参加党组织生活,思想涣散,观念落后,对农村党建工作带来了极大难度;其次,村工作计划需要真实性。县里要求的驻村工作计划时间太短,不能很好地摸清村情以有效地开展计划;再者,集体经济建设困难大,使得清除空壳村的的难度提高。主要是资金短缺、群众积极性不高、人员流动大、集体经济成果销路的保障困难等问题;最后,个别单位对该工作不够重视没能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针对目前我县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和工作开展遇到的困难,现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一)要提升境界,高度重视挂职工作。帮扶单位、帮扶村、挂职干部本人必须高度重视挂职工作,把组织部门的所有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要建立以一把手挂帅的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帮扶工作;要把帮扶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本人述职述廉的重要考核内容,以此作为单位领导、挂职干部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让帮扶单位真心帮扶、用心帮扶,让挂职干部以挂职为荣,真正沉得下、驻得下、干得好,实现帮扶单位和帮扶村的双赢。

(二)要加强培训,提高挂职干部素质。挂职干部是连接单位和帮扶村的桥梁纽带,其能力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帮扶工作的成效。各级党校应当因地制宜,加大对挂职干部的培训力度,从开展挂职的意义、方式方法等各个方面对挂职干部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挂职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为挂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书记述职报告 篇4

一、加强学习,尽快融入角色

为尽快适应从部门工作到乡镇工作的角色转换,只有从熟悉掌握了农村政策法规、工作方法入手,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好各项驻村工作任务,为此到岗后我重点学习了以下内容:一是全面认真地学习了当前中央、省、州、县关于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加强了自己对驻村工作的认识;二是积极主动的向帮村工作组学习,学习总结他们积累的帮扶工作方法,提升了自己驻村工作能力;三是积极参加了各级部门组织的学习交流和培训会议,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增强了做好农村工作的信心。

二、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

(一)工作开展情况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为了做到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工作环境,我坚持做到了“三勤”:一是勤于学习,增进沟通;二是勤于调研,熟悉村情;三是勤于锻炼,积累经验。驻村后,我首先与乡帮村干部和村两委成员取得了联系,在他们的陪同下走村入户对村情民意进行了细致的了解,摸清了致贫原因和产业现状,为驻村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二)团结村基本情况乡团结村位于乡政府东南面,平均海拔2800米,距乡政府6.9公里,全村辖4个小组,共有126户、426人,耕地面积1100亩,农户收入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为主,在家农户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导产业。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80人,其中县内就业7人,县外州内就业6人,州外省内就业6人,省外西藏就业6人,合计25人就业,占贫困人口的31.25%;产业发展33人,占贫困人口的41.25%;低保政策兜底31人,占贫困人口的38.75%;医疗救助37人,占贫困人口的46.25%。新农合参加人数为100%,贫困户家庭无辍学学生,穿衣、吃饭均不愁,户户通照明和家庭生活用电,户户通电视、电话,户户通生活饮用自来水。(三)主要致贫原因一是自然环境差,山体滑坡隐患严重制约了该村的发展,部分有条件的村民均搬离本村;二是文化素质较低,缺乏科学种植、养殖知识,无稳定的收入来源;三是在产业上没有合理的规划,未形成特色规模产业,导致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

三、结合实际,明确发展思路

在开展前期走访调查工作后,为在短期内改善团结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实现贫困户和其他村民增收,我与帮村干部和村两委成员经过多次调研和座谈后,根据团结村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产业现状,结合村情民意明确基建和产业发展思路:一是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努力改善团结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大力发展中草药、经济林木和油菜等种植业,重点培牛、鸡和中蜂养殖户;三是通过坡改田工程复垦土地培育和壮大集体经济支柱产业。计划通过以上发展思路带动贫困户脱贫和一般户创收,实现今年整村摘帽脱贫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藏区新居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为:为25户贫困户住房改造,投资50万元。目前,已全面完成杨清华等25户贫困户的建设任务。二是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项目,投资62万元,建设内容为:路灯12盏;村道绿化8公里;文化墙200米;新建厕所3个;垃圾池3个;联户路硬化;污水排放管2公里,现已完成厕所、污水排放、垃圾池的建设,联户路硬化已完成2公里,路灯和树苗正在采购和建设中。

(二)产业发展情况一是发展种植、养殖业,以产业助推贫困户脱贫。目前,团结村贫困户已种植经济作物苹果7亩、甜樱桃15亩、核桃12亩、花椒1.5亩,种植中药材一支蒿33.5亩,养牛60头。但上述产业见效周期长,不能在短期内实现脱贫,所以在县级联系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购买鸡1019只,交由贫困户饲养,并销售鸡蛋,当年即可见效增收。加上务工等收入,贫困户人均收入可满足退出标准。二是壮大村集体经济,以集体经济收益助推脱贫攻坚任务。因资金缺口较大,摘帽脱贫时间紧、任务重,团结村暂时无法自行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经村两委和全体村民同意,在乡镇党委政府的协调下,团结村将村集体发展资金(22万元)入股到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10月即可实现村集体经济2万元的收益。

四、狠抓党建,谋求发展合力

作为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按要求我第一时间将组织关系转到了村支部,目前本村支部共有党员17名。为抓党建、强班子,我利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与全村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完善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增强了基础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了村委活动阵地建设,投资20万元,建设内容为:村委活动室加固维修,新建文化院墙、文化院坝等内容,目前已完成90%建设任务。并通过民主推荐选定了一户贫困党员示范户,该示范户中药材种植后,充分带动了其他贫困户中药材种植积极性,目前贫困户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了35亩。

五、顺利完成村支部、村两委换届选举

村第一书记述职报告 篇5

我叫X,男,汉族,X年X月出生,X年X月入党,本科学历,X年X月,由市城管局派驻到X村任同步小康驻X村第一书记兼工作组长。

驻村以来,我认真履行“一宣五帮”工作职责,严守驻村管理规定,服从X镇党委政府和镇领导的安排,廉洁自律,团结带领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组成员,从改变村容村貌、加强组织建设、破除“思想贫困”、推动集体经济入手,用心用情用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通过实施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文化广场、风木丫采石厂、村河道治理、道路“柔化”、村寨“绿化”、“亮化”等X个项目,共协调帮扶资金X.X万元,彻底改变了X村的整体风貌。

一、勤走访,深调研,找准穷根定出路。

要脱贫,就要找准解决贫困的出路。作为市级选派的第一书记,从繁华的城市到完全陌生的偏僻山村开展工作,我面对的情况简直是千头万绪,难以着手。于是我定下决心,一天到晚待在村里,按照“三必访三必问”的要求,到老党员、退休的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家中走访座谈,通过家里聊,路边问,田边谈,召开村、组工作会议会,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议意见。

通过摸底排查,走访座谈,结合实际提出了“强化组织建设,摈弃依赖思想,推动集体经济,改善村容村貌”的脱贫工作思路。为贫困群众指明了脱贫致富的方向,增强了他们拔穷根的信心,为脱贫攻坚奠定了基础。

二、抓班子,带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始终把抓基层党建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着力提升村支部引领发展的能力。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工作思路,将市城管局机关党委与X村党总支进行支部联建,配备价值X.X万元的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照相机等,协调X万元资金,用于加强阵地建设;组织局系统X个党支部的X名党员干部与X户贫困户进行“干群结亲”,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

针对X村党总支部软弱涣散的问题,我将主题教育贯穿始终,带头上党课,主动找村总支书记谈心,找“班子”成员问诊,从抓制度、抓队伍、抓阵地建设入手,以培养能力,激发活力为重点,将村干部、党员培养成为脱贫致富带头人,变成“领头雁”。

三、送温暖,解民忧,切实为民办事服务。

坚持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时时与部门联动,处处想办法、出点子。按照驻村工作计划,先后为X户贫困户送去慰问金X.X万元;向农户发放价值X元的农村科技、法律书籍X本,《X市“三送一连心”法律实用手册》X本;协调X元资金,帮助化验河道水质;协调X元资金购买笔计本电脑X台、扫描复印一体机X台、打印机X台、台式电风扇X台、办公椅X把、饮水机X台,有效地提升了村计划生育办公设施;坚持每年“六一”儿童节到X小学慰问,共协调X元慰问金,为X小学的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购买篮球、单(多)跳绳、乒乓球(拍)、羽毛球(拍)、作业本和铅笔,帮助他们解决文体娱乐和学习上的困难;

坚持每年开展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共为X户贫困户发放X.X万元帮扶金,鼓励他们积极响应计划生育政策;发挥个人资源,协调X市安科邦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投入X万元资金,为X小学安装一套校联宝智能设备,提升了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及形象;协调X海特燃气有限公司X万元资金,为红山组X户苗族贫困户每户发放价值X元的小牛,帮助发展产业;积极发动“娘家”的市城管局党员们捐款X.X万元,为X村小学的X名师生制作X套校服,从此X小学的师生们不再为校服而发愁。

四、勤思考,多协调,助推集体经济发展。

针对X村无集体经济的现状,我认真研读省、市、县扶贫政策,积极向“娘家”的市城管局申请X万元资金,启动了村风木丫脱贫攻坚小康路建设石料供应厂,日产石料X方左右,有效地解决了全村X.X公里小康路建设材料供应难题,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X万元;与驻村工作组成员一道,协调X万元资金,采取与贫困户谢道良共同经营的方式,创办了村蜂窝煤厂;充分利用财政扶贫资金和X燃气(集团)X燃气有限公司、X县卫计局分别匹配X万元、X万元资金,创办了X村制衣加工股份有限公司。同时,计划利用好X村河道两边农田,以项目形式,采取集中联片的方式,采取“农户+企业+支部”模式,发展养鱼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五、用真心,动真情,真抓实干暖民心。

有了舒适美好的居住环境,才能专注发展产业致富。为改善村容村貌,实现群众的愿望,我积极向市城管局党组和主要领导汇报,确定了从实施“六化”(美化、净化、绿化、亮化、硬化、柔化)入手,改变村容村貌。

一是实施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项目。

为X村购买了价值X.X万元的自卸式垃圾收运车X辆和X个果皮箱。为X镇政府添置了X辆X.X万元清洗车和价值X.X万元的果皮箱X个,有效地解决了X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二是实施X村河道治理项目。投资X.X万元,完成了村河道整治;三是实施X村文化广场项目。投资X万元,完成了村幸福苑和厕所、文化广场建设;四是实施X村河堤堡坎修建项目。投资X.X万元,修建河道毛石挡墙,河道清淤,河道堤坝修补。五是实施X村寨“亮化”项目。投资X.X万元,为X村安装太阳能景观灯X盏,街道路灯X盏。投入X万元,为X镇政府添置X盏路灯和电缆线;六是实施X村村寨道路“柔化”项目。投资X.X万元(其中:道路柔化X.X万元,绿化X.X万元),完成道路柔化(沥青铺设)XmX,村寨绿化,栽种桂花树X棵,村办公楼房前屋后修建排水沟,砖砌花池。通过项目实施,X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整体提升,老百姓们与村干部的距离也逐渐缩小。

驻村以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不够深入,缺乏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对党的惠农惠民政策不能灵活贯彻执行,导致个别群众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二是对产业发展缺乏深调研,引领贫困群众脱贫产业发展路子需要进一步探索,短时间内,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未能改变。

驻村第一书记述职报告 篇6

主动作为,掌握民情。为尽快掌握村情,找准工作重心,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到村后,通过开展走访调研工作,采取了发放问卷调查、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和走访群众等方式,深入村组、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查清找准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目前,共帮助所驻村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100余条,为168个村制定了村级发展规划和驻村工作帮扶计划,为各贫困村找准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帮扶工作的方向。

找准重点,真抓实干。一是抓防灾减灾。3-5月是我县干旱和火患集中爆发时期,6月又连续受到暴雨侵袭,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形势严峻。期间,驻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助农春耕、帮助修建水窖、水渠、购买抽水机,协助开展森林防火、灭火,开展地质隐患排查等,为保护我县青山绿水,守住生态底线作出了积极贡献。半年来,全县驻村干部共开展森林灭火30余次,开展森林防火巡查和宣传3400余次,开展地质隐患排查700余次,投入抗旱资金40余万元。二是抓矛盾化解。近年来,我县城镇化进程加快,伴随而来的矛盾纠纷问题突出,驻村干部在基层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积极参与排查化解征地拆迁、产权权属、邻里之间等各种纠纷矛盾,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教育和疏导等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尤其是可能导致群众人身和财产损失的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进行大排查。半年来,全县驻村干部共化解各种矛盾纠纷146起,有效维护了乡村社会和谐稳定。三是抓精准扶贫。6-7月,结合“遍访留守儿童、鳏寡老人”、“遍访贫困村贫困户”、“遍访农村党员”、“两带两增奔小康”(帮助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等活动,我县“第一书记”和同步小康驻村干部深入农户家中与贫困户结对子搞帮扶、深入党员家中交心谈心解困难,分门别类,建立了留守儿童和鳏寡老人台账、贫困村贫困户台账、贫困党员台账和致富能手台账,通过信息登记录入、GPS定位、照片纪实等,进一步帮助完善了精准扶贫信息系统,为下一步扶贫攻坚,精准施策奠定了良好基础。全县“第一书记”和同步小康驻村干部开展遍访贫困户7360户,开展遍访农村党员6914 名,其中困难党员2414名,有产业致富的党员684名。四是抓项目建设。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路难”、“吃水难”、“住房难”等问题,驻村干部充分利用自身在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为帮扶村建言献策,通过向有关部门争取和个人帮助联系等形式,积极帮助帮扶村争取“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路”、“小康寨”、“小康房”、“小康讯”、扶贫生态移民等方面的项目,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按照“一村一特”思路,积极为帮扶村培育种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切实加大对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扶持力度,为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添砖加瓦,切实加快了贫困村、贫困户增收脱贫步伐。半年来,驻村干部共争取了各种项目近百个,协调的各种资金物资目前到位的近300万元。

夯实基础,建好队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着力在打基础、强基层上下功夫,协助乡镇党委对农村党组织班子配备不齐,班子整体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不强、班子不团结以及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整顿。帮助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借助远程教育资源平台强化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今年以来,县级层面共组织“第一书记”、优秀村干部202人分别到瓮安、息烽、贵定、三都等地学习先进经验,着力帮助建设 “五好”基层党组织,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农村长远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第一书记换届述职报告 篇7

1 严格把关,规范驻村“第一书记”选拔标准

驻村“第一书记”的人员选派除了要契合贫困村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做到“对症下药”,还需具备“全局意识”,能全盘指挥整个贫困村脱贫攻坚战的顺利完成。他是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扶贫工作有序开展的指挥员,更是带领广大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对驻村“第一书记”的人员选派必须慎之又慎,规范选拔标准,进行严格把关。

第一,看人品,讲党性,有原则。有些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存在“挂名”现象,平时基本见不到人,导致所在基层党组织名存实亡;有些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党性不强,没有服务群众的责任心,导致所在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难以开展工作;更有些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贪图蝇头小利,私吞扶贫资金,导致所在党组织不被群众信任。可见选好驻村“第一书记”是何等重要。

第二,见识广、能力强、有办法。贫困村基层党组织能否圆满完成使当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重任,取决于是否有一个时时刻刻心系当地贫困人口,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尽心、尽力、尽责的驻村“第一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在带领贫困村村民脱贫致富的过程中,要有担当、有思想,有办法。工作上更要做到紧跟中央指导方针行事,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想群众所想,谋群众所谋,为贫困村村民实现脱贫致富办实事、办好事、办大事。

第三,人选可年轻化,为贫困村脱贫注入活力。选拔一些优秀大学生村官或选调生走上基层领导岗位,充实驻村“第一书记”队伍,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激发农村基层组织活力,创新和丰富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新思路、新方法。

2 驻村“第一书记”需摆正心态,角色转化落实到位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不仅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一项民生工程。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帮扶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7千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战略目标,把扶贫开发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扶贫方式也由过去的“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对扶贫对象、扶贫项目、扶贫资金、扶贫措施、扶贫工作人员、扶贫成效考察都进行了重新定义,以“精准”为核心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新时期的新任务,要求驻村“第一书记”开展扶贫工作要做到“六个精准”[2]。对于扶贫资金、扶贫项目的运用和展开更是要做到审时度势,切合实际,体现特色,发挥优势,因人而异,逐个帮扶。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第一书记”作为外来的驻村干部,存在对所派村子情况不熟悉、不了解,“瞎指挥”现象;沉不下心,不愿下基层,“放不下官架子”现象;不积极对所在贫困村村户致贫成因的多样化进行分辨,存在“功课不到家”现象;工作不深入“死板硬套”现象。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究其原因,还是驻村“第一书记”没有摆正态度,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准确、不深入导致的。要做好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必须要端正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态度,转变原先所在岗位心理,做村民的“身边人”讲“贴心话”做“务实事”,万不可脱离群众,与村民“渐行渐远”。

3 防微杜渐,落实责任监督机制

面对有些驻村“第一书记”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纰漏频发、失误连连、不尽心、不尽责现象,决不能坐以待毙,放任自流,要落实好对驻村“第一书记”的责任监督机制,给驻村“第一书记”压担子,让他们把脱贫工作放在心上,落到实处,让他们真正全身心、全方位投入到扶贫开发工作中来,自觉承担起组织领导责任,全面做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工作。

对有些驻村“第一书记”党性不强、宗旨意识不浓现象;工作懈怠、敷衍塞责现象;欺上瞒下、私吞扶贫款现象,要通过明察暗访、巡回督导、考评问责等形式,建立健全责任监督的长效机制,从而把驻村“第一书记”的责任意识立起来,作风建设竖起来。各级党委也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的管理工作,县(区)委要履行好管理驻村“第一书记”的直接责任,乡(镇)党委要履行好管理驻村“第一书记”的具体责任。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农村扶贫开发的第一责任人,只有各级党委选好、管好、用好驻村“第一书记”,才能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环环相扣,有效落实,才能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4 组织学习培训,增强驻村“第一书记”引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出“扶贫先扶智”的扶贫工作新理念[3]。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带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领头雁,除了要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党性修养以外,驻村“第一书记”还要对农村贫困人口原有的“等、靠、要”错误思想要进行正确引导,帮扶村民树立“自立自强”意识。毕竟若村民脱贫思想不进步、致富观念不更新、致富思路不正确、致富能力不提高,整个村子就很难按照各级党委政府规定的时间节点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除此之外,要做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对驻村“第一书记”要定期组织学习培训与交流活动,教育活动要突出党的富民政策、指导方针、扶贫办法,加强实用技能的培训,同时要大力表彰先进党支部和优秀支部书记,用身边的人和事现身说教,让更多的支部书记看到先进榜样、学到经验、促进自身不断进步发展。

摘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当前全国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带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主心骨、领头雁、排头兵,责任重大。落实好驻村“第一书记”的人员选拔、角色转化、责任监督、学习培训,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农村贫困人口2020年如期脱贫,至关重要。

关键词:农村,脱贫,第一书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EB/OL].(2015-11-23)[2017-4-10].http://vnetcj.jrj.com.cn/2015/11/23204720120838.shtml.

[2]习近平.贯彻六个精准提高脱贫成效[EB/OL].(2016-10-11)[2017-4-10].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6-10/11/c_1119696774.htm.

妇联派驻第一书记下乡记(下) 篇8

对沾化古城镇王见南村和罗场村的村民来说,“上头”来个“第一书记”,就像小石子儿扔进河沟里,没砸起啥大动静。

第一书记么,好几个村都有,没啥稀罕的。就是这回来的一老一少,说是两年都待在村里,村里后生们连娶媳妇都难,她们能吃得了咱农村人的苦?

连王见南村村支书贾志昌都不看好她们,自个儿努力了好多年都没能帮乡亲们把贫困的帽子摘了,这俩人一个30来岁太年轻,一个年纪大,又不怎么熟悉农村生活,怎么能让负债累累的王见南和罗场富起来?

韩丽和陈璇起初也是犹豫的。她们的犹豫,是没想到真实的贫困这样让人心酸。

2015年2月,寒冬,她们来到沾化,任期两年。头一晚,住在罗场村的“客房”里。虽然屋里生了炉火,带的衣物也足够厚,然而,她们还是不太适应薄皮砖头房里,冬天清澈的冷。

看到村里跑来跑去的孩子们,小脸冻得通红,俩人更是心疼。

调研开始,才发现这两个村,尚有黄泥麦秸搭建的土坯房;厕改还没进行,厕所多数建在大街上,都是老式的蹲坑。村头巷道,路面硬化也没完成,下雨沾鞋,晴天扬灰。

带队的是老党员韩丽,她去的罗场村,主通道没有硬化,村里倒是有个健身广场,只是地面坑坑洼洼的。

三四公里外,陈璇入驻的王见南村有个农贸大集,也是条泥巴路,两旁的商店只在逢集时才会都开门。村子里有三个池塘,早就没了水,成了村民的垃圾“处理站”。

都需要升级改造啊!改造好了,这些资源才能发挥应有价值。

不仅这些,更让她们焦虑的是村民的发展和收入。

村里年轻人基本都出去打工了,留在村里的,几乎全是老弱妇幼。收入来源,只有土地。但沾化多是盐碱地,人均只有一亩多,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也不过收入几百块。最有名的冬枣,因为很多外地枣会抢先一个月打入市场,牌子又挂的“沾化”,所以常常是本地枣上市了,市场价格早就被压低了,卖不动,也卖不上价。

换“脸”

原本,她们应该听组织的话住在镇上,相对舒适。但她们不想做“一阵风”第一书记,“村里有人说我们是来镀金的,我们想用行动告诉他们,我们是真心想来做事的。”陈璇说。

为了掌握一手资料,她们在村里坚持住了5个多月。没有路灯,晚上七八点,村里漆黑一片,一个人走路,不时的狗吠叫得人心慌。而此时,才是她们工作的黄金时段。此时,村民才会在家。

对她们的到访,村民们起初也不是很欢迎,“无事不登三宝殿”。但人家跟咱掏心窝子啊,总不能把笑脸人往外赶。一来二去,慢慢地,这两个村也接受了两位“第一书记”。

尽管每家啥情况掌握了,但扶贫怎么开展依然没头绪。不过有一条,村里的基础设施都得升级。

她们自筹资金,动用机械,清理垃圾,整理乱放的柴草堆、粪堆,将垃圾坑改造成鱼塘;利用专项资金,修建洋灰路,改造老化的自来水管,更换变压器、电线杆,安装LED路灯,还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实现天网工程全覆盖。

罗场村,韩丽领着一帮六七十岁的老党员出义工,扛着扫把,拎着铁锨,干起活来,几个包子就是一顿饭。

不过,韩丽最焦虑的,还是出村那条泥巴路。她想赶在麦收前修好,可施工队不乐意:钱还没到账呢。

“要不,把我押这儿?”韩丽玩笑着说,“反正我也跑不了。”

施工队长乐了。几次谈话下来,他很敬服这个军旅作风的老大姐,“得,我们先修吧。钱啥时候到了啥时候给。”

公路修好了,进村,出村,打麦,收玉米,方便多了。

王见南村,治理村居巷道,陈璇带着党员们,搬砖和泥,铺了“先锋道”,“跟风干”的人也不少。但也有几个“钉子户”,不愿铺“公家的路”,觉得铺上砖倒是好看了,但是垃圾沤不了……”

看来,得先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才行。

正好,滨州市开展“城乡一体化”,每个村都摆放垃圾桶,聘请环卫工。陈璇积极争取,很快,满村铺上了红砖道,垃圾处理也规范了。

这些,一点一滴,都被陈璇用相机用心地记录下来,并且做成了一个对比图的展板。前来“围观”的村民很震惊:变化真是大呢!

在山东省妇联的支持下,她们在村里开展送温暖三下乡活动,为王见南小学捐建爱心图书室、爱心音乐教室,为特困户送煤炭、棉被,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户,组织妇女健康查体,为村里的孩子送护眼台灯、书包、书籍、羽毛球拍等。一系列重教育惠民生的活动,拉近了她们和村民的距离。

不知不觉间,村里越来越像个“小县城”了。路铺好了,路灯装好了,村里干净了,健身广场升级改造了,韩丽大姐带着大伙儿开始学跳广场舞了,陈璇领着大伙儿出去参观学习了,王见南村还盖了两个大门楼,村里的小青年,越来越容易说媳妇了。

项目致富

在韩丽和陈璇心里,一直有块石头,那就是:到底用什么项目,带着大伙儿致富?

罗场村有几户人家是养鸡大户,细细考察之后,韩丽觉得:有戏!恰好,陈璇跟沾化区的龙头企业雅士享公司刚刚开始商谈养鸡项目,两人一拍即合。只是,建一个高标准的鸡棚,专项资金30万哪里够?但如果,把两年的专款用在一处呢?

这个有创意的想法得到了省妇联党组的支持。很快,她们就与雅士享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在两个村分别建立一处肉鸡养殖基地。由村集体注册成立养殖合作社,村支书担任法人、贫困户入干股、聘请村民养殖。

只是,盖鸡棚可不像以前,简单垒个屋子就拉倒。现代化的养鸡棚,是条自动流水线,不需要多少人工,但每个环节都不能遗漏。贾志昌发挥了他干买卖的好口才,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最终建成的鸡棚,节省了50万元。

只是,贾志昌一心扑在鸡棚上,家里的生意扔了,孩子顾不上,难免家人会有一些牢骚。陈璇知道后,琢磨了半天,只好拿自家的事跟大嫂做比:“嫂子你看,大哥起码回家还能看到孩子,我这孩子发烧,都没法在跟前。咱都是当妈的,你也知道那滋味……”大嫂听得直心酸:“唉,俺都知道……”

nlc202309090614

设备安装时,陈璇更是毫不放松。一根管子从头盯到尾,发现粗细不一,当下就去找安装公司,要求立刻更换。

“叽叽喳喳”的鸡苗投进去了,两个人揪着的心却没有落地。这项目能否带来收益?谁也不敢保证。一批鸡苗见效益,得用40天。那40天,心就挂在鸡棚上。

罗场村第一批鸡出栏,收入只有3万元。心血不少费,收益却不高,村里有些干部动摇了,开会时有人提议,把鸡棚租出去。在部队锻炼过19年的韩丽一票否决:“我不信,别人能养好,咱就养不好?要不,我们住到鸡棚里,养几批看看!”

王见南村的鸡棚也不顺,第一批鸡就感冒了,后来请专家指导,陈璇和村干部24小时轮流照看,这个难关才渡过去。那一批,王见南村挣了6万多。

“前期投了60万, 4个月挣回15万元。”兴奋呐!陈璇说:“养鸡虽然很操心很累,但我们想给村里留下点什么,不能我们走了就断线了。”

从去年2月到今年6月,罗场村共脱贫93户157人;王见南村共脱贫72户188人。这两村的项目投入和产出效益比均在滨州市名列第一。

观念活了

村里有钱了,村民们的腰板壮了。

王见南村的闫会计,40多岁的汉子,因为身体一直不太好,一年到头抓不了几个钱。一下雨,家里房子外头大雨屋内小雨。老婆说起他,白眼一个接一个。

第一书记们都很重视“能人”,为了请他出山,陈璇先是帮他家申请了符合条件的“危房改造”,又帮他们的孩子申请了符合条件的“夏令营”。

夏令营是省妇联争取的,从沾化到济南,共5天,200多个孩子可是开了眼界。回到家,闫会计的孩子跟他妈一描述,咦?外头这么多有趣的事呢……

走出去,开眼界,长见识,不管老少,村民们的思想都发生了转变。

王见南村的村支书贾志昌说:“我自个儿的生意可以不做,这个村支书我一定要干好,我要对得起我们的第一书记,对得起父老乡亲,为我的孩子传递正能量。”

闫会计到鸡棚出任“大总管”(之一),40多天就能赚6000块,家庭地位直线上升。

见鸡棚来钱,王见南村的不少村民动了心,自发筹资40万,也盖起了鸡棚。陈璇开心地说:“我们这次,总算从输血变成造血了!”

很多事,做一阵子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虽然,2017年的2月,她们就要离开沾化,但是,她们已经给沾化留下了一支“永远不会离开的工作队”。

第一书记年度述职报告 篇9

一、抓龙头,强化组织

(一)大力加强以村党总支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1、顺利进行合并后赵大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选出了让党员干部群众满意的村两委班子。经群众选举出的五名村委会委员,通过“两推一选”全部进入村党支部,完全实行交叉兼职,书记主任由xx同志一人兼,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为赵大村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村两委班子完全实行交叉兼职,是全乡绝无仅有的。且程序规范、操作得当、资料健全、选举合法,无一人上访。

2、村两委班子结构合理、组织健全、不超职数。选出的5名干部老中青相结合,平均年龄43岁,地域分布合理,每村一人,均为初中以上文化,其中大专以上2人,高中1人。

3、村级配套组织健全,能按各自章程和职责开展工作。村两委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了共青团、民兵、妇女、调解、村集体经济等组织负责人,并经过乡党委、政府批准。一年来,各配套组织能按各自章程和职责开展工作,且成效明显。

4、设立党总支,进一步健全村级党组织。xx村有党员79人,符合设立党总支的条件,10月20日经村党支部研究决定并报乡党委批准设立x村党总支,由原支部直接升格为党总支,原支部第一书记、书记、委员任总支第一书记、书记、委员。总支下设四个支部,分别以速生杨、中药材协会党员、发党能手党员、60岁以上党员、流动党员为主,支部书记分别由总支委员兼任。各支部在总支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

5、第一书记能主持工作,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积极工作。第一书记能按要求主持村党总支的工作,村党总支的决议、决定村委会能认真执行,村委会研究决定的事项能及时向党总支汇报。由于村两委班子完全实行交叉兼职,高度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能按村两委工作规则开展工作,认真实施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村两委干部人手一份村两委工作规则,认真学习,对照落实。村两委工作目标责任制度、报告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及村两委自身建设制度都在工作中得到落实。赵大村按照乡规定结合本村实际建立了考勤考绩制度,加强了对村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所有村干部一律排名值班,实行点名制度,脱岗干部每天扣款10元,年底奖惩兑现,一名村干部从绩效工资中扣款500元,三名村干部分别奖励100-200元。

(二)加强党员教育,全面开展“三会一课”。

1、从20xx年起,赵大村党支部全面恢复了“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每月至少一次支委会、党小组会,每季度至少一次党员大会,并认真做好会议记录。

2、坚持每季度上一次党课,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电化教育活动。多次请市人大副主任xx、市委宣传部、市农委、乡领导来村上党课,并在市电视台、先锋网多次宣传报道过;电化教育经常进行,记录齐全。

3、按时按标准收缴党费。每月按照普通党员两角,干部党员四角标准按时收取党费,并及时上缴乡党委。自从开展先教活动以来,大部分党员积极主动交纳党费,党员的党费意识得到很大加强。

4、进一步组织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在去年26名党员上岗的基础上,村党总支年终进行了评比,根据评比结果调整了部分岗位与上岗党员签定了上岗合同,明确上岗党员职责范围、权利义务,上岗党员认真履行职责,为群众办了一些实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逐步深入。

5、建立流动党员台帐,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设立了流动党员党支部,有24名党员,总支组织委员xx兼任支部书记,设立5名村级流动党员信息员,在南昌设立临时党小组,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三)认真实施“双培双带”,积极发展党员。

1、xx村速生杨面积多亩,是全市20个“双培双带”示范基地之一,具有良好的基础。村党总支利用速生杨基地认真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建立了示范地块,成立了中药材、速生杨专业协会,设立了协会党支部,注重在协会会员中发展党员。6名干部都有自己的致富门路,起到了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

2、认真实施“四项制度”,积极发展党员。xx村党员严重老龄化,50岁以上党员68人,占全体党员的85,1980年前发展入的党60人,占75。自7月以来,已有五年未发展新党员。根据这种情况,吸收一批年轻、有文化、有致富本领的人参加到党组织中来,已成为当务之急。截止到现在,已有16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5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5人被确定为发展对象,郭福花、赵思文、赵凯等3人被吸收为预备党员。发展党员中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全程联名推荐制、票决制等四项制度,确保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四)大力加强阵地建设。

原先村室被确定为危房,必须拆除。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xx年10月重新翻盖了5间村室并进行了装修,订做了各种牌子,制作了党建图版,添置了桌椅等办公设备,电教设备齐全,村室一跃为全乡最好。20xx年9月村两委又筹资2.5万元,再盖4间办公室,达到9间房一个院,阵地建设再上台阶。

二、谋发展,建设经济

1、专项资金效益明显,资金回报率达34。20xx年12月投入首批资金2万元进行开发,当年获利1000元。20xx年7月4万元按规定用途全部到位,继续进行荒水荒沟开发。今年5月获纯利5000元,9月又收到合作方付给的3.5万块砖,用于建村室,价值7700元。截止20xx年底到共获利13700元,资金回报率达到34。

2、集体经济增收明显。由于专项资金已获利12700元;林业部门无偿支持赵寨至宋桥公路两旁杨树苗10000多棵,价值15000元;无偿支持赵小庄生态村改造项目果树苗2000多棵,价值4000元;盘活资产进行赵寨北旧塘改造获得收益12000多元;新增固定资产(包括四间办公室、选派办支持的电脑、电视机、VCD,市农委支持的桌椅、文件柜等)价值32000多元,村集体增收共计70000多元。

3、积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村两委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年度计划,并逐步得到实施。成立了中药材专业协会,并进行了注册登记,刻了印章,成为注册的社团法人,实行对外经营。成立了速生杨专业协会和农用车专业协会,引导农民致富。请有关专家讲课,并印发了中药材种植、杨树病虫害防治等资料。积极发挥本村中药材、速生杨的产业优势,建立了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田和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积极争取项目,进行小麦高产攻关。在选派单位市农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争取到2100亩优质小麦高产攻关项目,每年仅小麦良种补贴(每亩10元)、高产攻关补贴(每亩8元)就可增加农民收入37000多元。还可通过技术培训,加强田间管理,增加产量来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5、积极开展招商引资,进行全民创业。村两委积极与外商联系,准备设立桔梗收购点,建立桔梗加工厂,此事正在洽谈中。响应上级号召,积极深入的开展了全民创业活动,设立了轮窑厂、浴池、超市、小型面粉加工厂,进行林木深加工的板材厂、塑料厂正在建设中,全民创业呈现方兴未艾的局面。

6、着力打造劳务输出品牌,重点发展“一搓一挖”的特色劳务经济。赵大村劳务输出经济可概括为“一搓一挖”。“一搓”即村里几百名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从事洗浴业搓背服务,从一块小小的搓背巾发展到承包当地的洗浴业,带动了本地更多的劳力外出务工。“一挖”即组织大、中、小型挖掘机,组成挖掘队,常年在南昌、北京等地从事挖掘工程承包。根据测算,此两项特色劳务每年将会给赵大村带回数百万的巨额收入。

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由于国家对农民“多予少取放活”实行“一免三补贴”,产业结构调整效益稳中有增,劳务输出经济拉动明显,农民人均纯收入得到较快增长,在去年2500元基础上人均增收300元,增幅12。

三、重服务,倡导文明

1、计划生育争先进位。赵大村计生领导组织健全,规章制度上墙,孕检室全乡一流,计生台帐更新及时,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95以上。赵大村从度重点管理村到20xx年度的三类村,今年综合评比获得全乡二类村。计生专干郭福花从20xx年4月上任以来,认真学习业务,进入角色快,为我村计生工作摆脱后进作出了突出贡献。

2、综治工作保持先进。赵大村综治领导组织健全,规章制度上墙,综治室设施齐全,资料规范,无恶性刑事案件,无群众集体上访及越级上访。我村20xx年4月被界首市委、市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xx年综合评比获全乡第二名。综治办主任赵敏为我村综治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

3、解决群众纠纷及遗留问题10件。包括协议解决村委会因村小学盖教学楼欠赵金升款;调解赵小庄赵三江承包的机动地纠纷;调解赵腰庄几十户群众与窑场卖塘底纠纷;调解原民办新欣小学与公办小学合并纠纷;调解郭曹寨两户村民断路纠纷;化解村级债务4000多元(赵永亮2500元,张兰英1600元);综治办调解邻里纠纷4件等。

4、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成效明显。组织、制度完善,实行轮流值班制,已为群众办理计划生育证件、入户口、改户口、办身份证、新办理五保等100多件,其中20xx年办理50多件,获得群众的好评。

5、村务、党务公开规范及时。设有8处公开栏,每季度首月为村务党务固定公开日,特殊情况随时公开,公开内容真实详细,通俗易懂。

6、开展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活动。我村年初制定了开展精神文明活动的计划、措施,并逐件得到落实。2月制定村规民约;3月初评选“好媳妇、好婆婆”;4月组织群众参加梨花诗会,宣传中央一号文件;5月进行病虫害讲座;6月请派出所进行法制讲座;7月起抓好殡葬改革,平坟还田,建立公益墓地,树立文明新风;9月开展“三户一村”评选活动;11月进行小麦高产攻关技术指导;12月送电影下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元月开展“双节送温暖”活动。

7、积极兴办公益事业20多件。包括再盖4间办公室;修建桥涵4座;修赵腰庄砖渣路1000米;整修赵小自然村村内道路;整修赵大自然村村北道路;开挖赵小庄下水道;联系三台收割机帮助赵寨群众割麦;争取到赵小庄生态村项目;争取到小麦高产攻关项目;正在争取中药材协会扶持项目;争取免费杨树苗1万多棵;争取免费果树苗2千多棵;争取市农委支持文件柜、桌椅等;维修赵寨广播;把村部院内做成水泥地;给综治室做水泥地坪;利用项目收益给赵小庄买水泥板、水泥管;整修党建室;给综治室添置风扇、报警喇叭等设备;建立“农民网吧”等。

四、抓先教,注重实效

1、准备工作充分。赵大村是邴集乡先教活动典型村,党总支根据市先教领导小组[20xx]51号文件要求,结合本村实际,从成立组织,制定学习制度、落实场所经费,查找流动党员,健全党员台帐,落实帮学、助学措施,设计“自选动作”、积极联系市直包联单位等方面高标准做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准备工作。

2、学习培训效果良好。应参学党员全部参学,“三本一计划”齐全;学习按计划完成,集中学习达54个小时;请市人大副主任董超、市委宣传部、市农委、乡领导多次来村上党课;学习笔记记录认真,各种表格填写规范,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有效;经全体党员大讨论,提炼出本村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做到“入脑、登台、上墙”。

3、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村两委班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出赵大村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计划,认真组织党员和群众进行学习,并结合先进性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了兴修水利、整修道路桥涵、双节送温暖、建公益墓地等活动。

五、报信息,强化宣传

1、积极上报信息,在省、阜阳及我市媒体上发表或报道20多条,多方面多角度宣传了赵大。 ①省级媒体1条:在安徽新闻网发表1条(《界首市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助推农民增收》)。

②阜阳市级媒体7条:在阜阳日报发表1篇(《界首市邴集乡赵大村先教活动侧记》);在阜阳先锋网发表3条(《界首市邴集乡赵寨村带领大家采取多种措施多渠道增加集体收入》、《界首市邴集乡赵大村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界首市邴集乡赵大村以速生杨“双培双带”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在阜阳农业信息网发表3条(《界首市对选派干部进行农业信息发布与管理培训》、《邴集乡冬修水利科学安排掀高潮》、《靳寨乡大力开展冬修水利工程》)。

③界首市级媒体20条:在界首电视台报道3次(赵大村水利兴修、人大副主任董超来村上党课、赵大村先教活动专题报道);界首先锋网发表10条以上;在界首农业信息网发表5条以上,界首在线发表2条以上。

2、20xx年7月在界首市选派工作会议上发言作经验介绍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一次。

上一篇:黄荆中学综合治理工作计划下一篇:女生 风采大赛 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