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构成要件

2024-09-26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构成要件(通用7篇)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构成要件 篇1

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

编辑:张智勇律师(赵红霞辩护律师)

刑事知名律师张智勇释义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构成要件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构成要件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实际能构成其罪的,通常是那些精通计算机技术、知识的专业人员,如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员、计算机操作、管理维修人员等。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构成要件 犯罪客体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对象为各种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及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构成要件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过失不能构成本罪。如果因操作疏忽大意或者技术不熟练甚或失误而致使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或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应用程序遭受破坏,则不构成本罪。至于其动机,有的是显示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高超才能,有的是想泄愤报复,有的是想窃取秘密,有的是想谋取利益,等等。但不管动机如何,不会影响本罪成立。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构成要件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和信息系统

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后果严重的行为。根据本条规定,包括下列3种情况:

1、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

即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所谓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含网络、设施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其功能多种多样,如进行文件编辑、采集、加工、存储、打印、传输、检索或者绘图、显像、游戏等,可用于不同行业、不同目标。同行业、不同目标的计算机系统其具体功能又会有所差别,如航空铁路售票、气象形势分析、预测、图书、报刊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等等。无论用于何种行业或者用于何种目标,只要对其功能进行破坏即可构成本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方法,包括对功能进删除、修改、增加、干扰等具体行为,其中,删除,是指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应有的一功能加以取消,既可以是取消其中的一项,也可以是其中的几项或者全部、修改是指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部分或者全部地进行改变,或者将原程序用别一种程序加以替代,改变其功能,增加,是指通过增加磁记录等手段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添加其原本没有的功能。至于干扰、则是通过一定手段如输入一个新的程序干扰原程序,以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转,行使其功能。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构成要件

2、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 所谓数据,在这里是指计算机用以表示一定意思内容或者由其进行实际处理的一切文字、符号、数字、图形等有意义的组合,所谓计算机中存储、处理、传

输的数据,则是指固定存储中计算机内部随时可供提取、查阅、使用的数据,或者已经进入计算机正在进行加工、处理以及通过线路而由其他计算机信息系统传递过来的数据。所谓计算机程序,是指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可以由计算机等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执行的代码化指令序列。或者可被自动转换成代码化指令序列的符合化指令序列或者符合化语序列,至于计算机应用程序则是指用户使用数据的一种方式,是用户按数据库授予的子模式的逻辑结构,收发室对数据进行操作和运算的程序。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数据、应用程序进行破坏,是指通过输入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指令而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破坏的行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构成要件

3、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 所谓破坏性程序,是指隐藏于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文件、执行程序里的能够在计算机内部运行,对其功能进行干扰、影响的一种程序。计算机病毒,作为一种破坏性程序的典型,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所谓制作,是指创制、发明、设计、编造破坏性程序或者获悉技术制作破坏性程序的行为。所谓传播,则是指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含网络输入、输出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以及将已输入的破坏性程序软件加以派送、散发等的行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构成要件

破坏行为必须造成严重后果,才能构成其罪。否则,如果没有造成危害后果或者虽有危害后果但不是严重后果,即使有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也不能

构成本罪。所谓造成严重后果,主要是指造成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如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破坏的;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部分甚或全部丧失,严重影响工作或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致使秘密、重要数据、资料、信息毁弃,造成严重损失的;出于恐怖等违法犯罪目的,造成恶劣的影响的;等等。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构成要件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构成要件 篇2

( 一) 基本案情

被告人张某某:原系某交警支队交通处副处长

被告人李某某:个体户

被告人孙某某:出租车司机

被告人田某某:出租车司机

2010 年初至2011 年4 月, 被告人张某某在担任某交警支队交通处副处长期间, 与被告人李某某合谋约定, 由李某某负责收取出租车公安交通管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 ( 俗称: 交通违章罚款单) 并按罚款额的一定比例收取现金, 李某某私分部分现金后, 将交通违章罚款单和罚款金额的50% 现金交给被告人张某某, 由张某某利用主管处理交通违章的便利条件, 非法消除出租车交通违章罚款记录。随后, 被告人李某某分别告知被告人孙某某、田某某、刘某某, 称其在某交警队有认识人, 可以消除交通违章记录, 并合谋由孙某某、田某某、刘某某各自负责收取出租车交通违章罚款单并按罚款额的一定比例收取现金, 并将交通违章罚款单和罚款金额的60% 现金交给李某某, 李某某私分罚款金额10% 的现金后, 再将交通违章罚款单和罚款金额的50%现金交给张某某, 由其利用职务之便, 非法消除出租车交通违章罚款记录。

( 二) 判决过程及结果

本院认为, 被告人张某某身为国家工作人员, 利用其主管处理交通违章的便利条件, 以非法消除交通违章罚款记录的手段, 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其行为已构成贪污罪。被告人李某某、孙某某、田某某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 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 以非法消除交通违章罚款记录的手段, 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均已构成贪污罪。判令被告人张某某犯贪污罪, 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被告人李某某犯贪污罪, 判令有期徒刑五年; 判令孙某某犯贪污罪, 判令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缓刑一年六个月; 被告人田某某犯贪污罪, 判令有期徒刑一年, 缓刑一年。

原审被告人李某某不服, 以其行为不构成贪污罪为由, 向本院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受理后, 撤销一审法院判决, 发回一审法院重审。

期间某人民检察院变更起诉书, 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进行删除, 其行为已触犯了《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二款之规定, 犯罪事实清楚, 证据确实充分, 应当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审法院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之后, 判决判令被告人张某某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被告人李某某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判令有期徒刑三年, 缓刑三年; 判令孙某某犯贪污罪, 判令有期徒刑十个月, 缓刑一年; 被告人田某某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判令有期徒刑六个月, 缓刑六个月。

二、主要问题及争议

关于本案的定性, 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 ( 1) 构成贪污罪; ( 2) 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 3) 构成盗窃罪; ( 4) 构成诈骗罪。

第一种观点认为构成盗窃罪。理由为: ( 1) 被告人张某某利用工作便利, 通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相关数据的删除, 向违章人员收取所谓的违章处罚款, 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 2) 客观上, 被告人采取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 窃取交警部门应得的国家经济利益。被告人删除信息是秘密进行的, 取得钱财相对交警部门而言是秘密的, 采取的手段也是秘密的。 ( 3) 被告人虽有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 但未达到后果严重, 不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第二种观点认为构成诈骗罪。理由为: 被告人张某某明知自己非法处理交通违章信息不具合法性, 但以非法占有他人私有财产为目的, 制造假象, 对外谎称可以少罚款、不扣分地处理交通违章信息, 骗取交通违章行为人的信任, 使被处罚人自愿交付财物, 数额较大, 其行为构成诈骗罪。

第三种观点认为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理由为: ( 1) 被告人张某某违反国家规定, 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删除, 破坏了交警部门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秩序, 致使违章者应缴纳的罚款不能及时缴入国库, 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同时, 被告人非法处理了700 余条的违章记录, 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达到后果严重的程度, 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 2) 全国各地对类似案件的处理均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定罪处罚, 有先例可循。

第四种观点认为构成贪污罪。理由为: 被告人利用其担任某交警支队交通处副处长的职务之便, 向交通违章行为人收取“处理费”, 为违章人消除违章记录, 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 即罚款应上缴国库) 构成贪污罪。

参考文献

[1]李立众编.刑法一本通 (第九版) [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2.

[2]张明楷编.刑法学 (第四版) [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2.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构成要件 篇3

关键词: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犯罪构成

计算机在我国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人民的生活、企业的发展还是国家事务、国防建设等,都离不开计算机。但是,正因为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针对计算机的犯罪也日益严重,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也应运而生。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

一、犯罪客体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犯罪客体是国防建设、国家事务和尖端科学技术领域这些国家关键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笔者认为,本罪被划分为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中有不妥,至少与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状况不协调。国家事务,是指有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民人身和财产权益的问题。国家事务并不是一个狭隘的概念,一般人对它的理解很局限,它不仅仅是局限于外交、行政的层面,它是一个关于国家整体战略层面的意义,涵盖了所有方面。无论是政府还是事业单位或学校,都应该涵盖到国家事务层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范围内。另外,国防建设、尖端科技与国家事务也不是完全区分开来的概念。国防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军工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等都是国防建设的一部分,比如生产军工武器装备的四川九洲集团,它既是国有企业,又关乎国防建设,其他这类的诸如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生产发动机的中航集团等更是尖端科技。它们既属于国家事务又属于国防建设。所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应将本罪重新定义。

二、犯罪客观方面

本罪的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国家规定,非法侵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国防建设、国家事务和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

第一,刑法中所称的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等,其他国家机关和部委的规定不在此列。违反国家规定是界定“非法”的依据,虽然刑法并没有对“非法”进行明确定义。对于本罪,相关法律法规例如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维护网络安全和安全的决定》等即可作为“非法”的认定依据。根据罪刑法定原则,没有违反相关国家规定进入相关系统的,不会构成犯罪。

第二,所谓的“侵入”,从逻辑上讲是指没有相关单位或有资格的主体授权从而以不符合要求的身份或方式进入了计算机信息系统;从技术上讲是指没有合理身份的主体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破坏、突破、避开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机制从而进入了系统。安全防护机制最为严密的就是国家重要领域的系统了,因为涉及国家机密,这类安全防护机制还包括专业的“计算机保安”,即具有极高水平的计算机人员,他们的工作就是维护日常安全防卫机制和时刻应对突发状况。

三、犯罪主体

在《刑法修正案九》中,相关计算机犯罪的罪名都增加了单位犯罪,这弥补了长期以来的关于这一领域单位犯罪的司法认定难的问题。本罪的犯罪主体即为一般主体。现今我国部分学者认为本罪的犯罪主体也应该包括特殊主体,即具有特定身份且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我国对计算机犯罪的主体并没有限制。笔者以为,掌握专业知识这一特点并不具备构成自然身份和法定身份的条件,也不能作为在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成熟的背景下的认定标准,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专业性较强,不易作为一个标准来定罪量刑,它只能作为一项技能来看待。而且许多黑客软件、教程和视频等并不需要计算机知识,只需要傻瓜式的操作即可,所以将本罪的主体规定为一般主体即可。

四、犯罪主观方面

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且不可能是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国防建设、国家事务、尖端科技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仍然违反国家规定而非法侵入。此类重要领域的計算机信息系统是具有极其严密且高级别的防护机制,一个没有较长时间精心准备的人是不可能随便突破或者避开这类程序而进入系统,即使是拥有权限能够非法侵入系统的人,也必须决定自己是否要实施这一行为。

本罪并没有规定过失犯罪的情况。有学者认为过失可以构成本罪,因为本罪所保护的利益是非常重大的,所以才以行为本身就表现着对犯罪客体的威胁为出发点设置了本罪。如果不设置过失犯罪,任何人都可以以疏忽大意为由逃避法律制裁,这不利于保护相关客体和对象。笔者认为本罪过失犯罪不成立。故意犯罪相比过失犯罪对于法益的侵害更为严重,过失的主观恶性远远小于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的成立也必须发生危害结果,故意犯罪则没有要求。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人过失突破、破坏和避开这些重要领域的计算机防护机制几乎不可能发生。因此本罪的犯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参考文献:

[1]蒋平著.计算机犯罪问题研究[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0.

[2]孙景仙,安永勇.网络犯罪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3]陈兴良.本体刑法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5.

[4]李文燕.计算机犯罪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

[5]孙铁成.计算机与法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6]于志刚.计算机犯罪疑难问题司法对策[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7]姚青林.论侵入重要领域计算机信息系统罪[J].人民检察,1997.

[8]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9]杨立平.计算机犯罪与防范[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10]李晓明.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构成要件 篇4

开设赌场罪、敲诈勒索罪、破坏生产经营罪一案的辩护词

胡某某涉嫌

开设赌场罪、敲诈勒索罪、破坏生产经营罪一案的

辩 护 词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重庆俊科律师事务所接受被告人胡某某的家属委托,并征得其本人同意后,指派本律师担任其涉嫌开设赌场罪、敲诈勒索罪、破坏生产经营罪一案的辩护人。接受委托后,我们会见了被告人胡某某,并仔细查阅了本案的案卷材料,依法参加了法庭的调查审理,应当说对于案件的事实已有充分的了解,现就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胡某某涉嫌开设赌场罪、敲诈勒索罪、破坏生产经营罪发表辩护意见如下,供合议庭评议时参考。

一、关于被告人胡某某涉嫌开设赌场罪的辩护意见。

起诉书中指控被告人胡某某涉嫌开设赌场罪,辩护人对犯罪事实无异议。但辩护人认为被告人胡某某具有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

具体理由如下:

1、被告人胡某某在涉嫌开设赌场罪中是从犯。

开设赌场罪,是指为他人赌博设立、提供场所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和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蔡某某、苏某某、胡某某等人的犯罪属于共同犯罪,胡某某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属于从犯。因为:

第一,赌场的出资者和开设者是蔡某某,对于赌场的开设地点、时间、人员以及抽头方式、利润分成、经营管理等事项胡某某从未参与策划,更没有在赌场有实际的出资。仅仅是蔡某某在赌场开起来后,因胡某某是蔡某某的亲戚,蔡某某出于为了照顾亲戚胡某某的目的而邀约胡某某来赌场,让他在赌场内为参赌人员提供“放水”以获取利益而已。

第二,赌场的经营主要是蔡某某及其雇工在经营管理,被告人胡某某只是负责给赌客“放水”,没有参与赌场的经营管理。被告人胡某某是在蔡某某的安排下在赌场“放水”。正如在检察机关的起诉书中提到“„„蔡某某安排胡某某、苏某某二人在赌场内放水抽头,为赌客提供服务,并以放水10000元收取300元至500元不等的“水钱”发放高利贷,以此获取非法利益。”

第1页(共7页)

胡某某涉嫌

开设赌场罪、敲诈勒索罪、破坏生产经营罪一案的辩护词

第三,被告人胡某某没有实际取得相应的分红,也没有工资收入,其获取的收益完全靠放“水钱”,即胡某某自己拿出10000元钱,收取300元至500元不等的“水钱”。并且胡某某在涉嫌开设赌场犯罪的整个过程中没有获得实际利益。

总之,被告人胡某某在开设赌场中既不是股东、投资者、开设者,也不是积极的策划者、组织者、经营者。虽然在客观上胡某某亦为赌场的营运提供了帮助,但是主观上其更直接的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放水”行为获得高额利息收入,对于赌场的营利,既没有明确追求的态度,更没有向赌场领取工资、分配利润。所以本案被告人胡某某在赌场开设行为中不存在共同故意犯罪,没有直接参加开设赌场犯罪的实行,只在客观上为赌场经营提供了帮助,为正犯的犯罪创造便利条件,应该认定是帮助犯,即从犯中的起辅助作用者。因此,胡某某在开设赌场犯罪中应当是从犯。根据刑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被告人胡某某的主观恶性小,够不上《刑法》第三百零三条第二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情节严重与否直接影响到量刑,但是刑法条文中并没有对于“情节严重”做出具体解释,应当结合具体案情具体分析。根据被告人供述以及相关证人证言可知:

(1)赌场的规模不大,通过法庭调查可知,起诉书中所指控的诚信大酒店、金川宾馆、香格里拉小区三处赌场都是临时开房开赌,而不是固定的大规模的赌场;

(2)赌场参赌的人员数量不多,一般参赌的人员都在七、八个人左右;(3)赌场中放高利贷所获收益的金额也很小,被告人胡某某在供述中称:“放水的钱大部分是借来的,一共放贷了四、五十万,收了几万块的水钱,到案发前还有二十多万的本钱没有收回。”由此可见通过“放水”并没有获取实际收益;

(4)赌场的赢利被告人胡某某并未分取,被告人胡某某在供述中多次提及其并未参与赌场赢利的分配,也没有向赌场领取工资;

(5)赌场的经营过程中并未发生其他恶性案件,社会影响小,被告人及同案犯在供述中提及对于那些逾期没有还贷的赌客从来没有采取过威胁、暴力手段逼债,最多也就是上门催要,没有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以上具体事实足以证明被告人不构成《刑法》第三百零三条第二款规定的“情 第2页(共7页)

胡某某涉嫌

开设赌场罪、敲诈勒索罪、破坏生产经营罪一案的辩护词

节严重”情形。

3、被告人胡某某认罪态度好,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侦查工作,有悔罪表现。早在2009年10月17日,侦查机关对被告人胡某某的第一次讯问中,被告人胡某某就主动供述郑某某打保安事件的相关事实情况,对于自己参与赌博的事实也供认不讳,并在以后的多次讯问中供认在赌场“放水”的事实。在公安机关的整个侦查过程中,被告人胡某某始终对自己的犯罪事实如实供述,供述前后一致。在本案的整个庭审过程中,被告人胡某某认罪态度好,能如实回答公诉机关和审判人员的提问,自愿认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第九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自愿认罪的被告人,酌情予以从轻处罚。”

二、关于被告人胡某某涉嫌敲诈勒索罪的辩护意见。

起诉书中指控被告人胡某某涉嫌敲诈勒索罪,辩护人认为不能成立。理由如下: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必须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目的。如果行为人不具有这种目的,或者索取财物的目的并不违法,则不构成敲诈勒索罪。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此两构成要件被告人胡某某都不具备。

具体理由如下:

1、被告人胡某某不具备敲诈勒索罪的主观要件。

根据刑法理论,敲诈勒索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必须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目的。根据被告人胡某某及其他涉案人员的供述可知:首先,案发当日,胡某某接到郑某某的电话后赶往郑某某家中,电话中并未说明所为何事,按照平常人的理解以及胡某某与郑某某之间的亲家关系可以推想,胡某某当时对于敲诈一事并不知情,也不可能存在共谋敲诈的犯罪故意;其次,被告人胡某某与受害人李某某并不认识也无宿怨纠葛,不存在产生向其索要财物的动机;最后,被告人胡某某之所以会出现在案发现场,仅仅是因为跟随郑某某而至,对于事情背后的情况并不清楚,对于事情的发展也没有任何掌控的能力,更没有积极主动提出“用钱赔偿了结事情”等,对于整个事件他仅仅只是一个旁观者,完全不存在犯罪的直接故意。根据刑法理论,如果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目的,被告人就不具有敲诈勒索的犯罪故意,即不具备犯罪的主观要件。

第3页(共7页)

胡某某涉嫌

开设赌场罪、敲诈勒索罪、破坏生产经营罪一案的辩护词

2、被告人胡某某不具备敲诈勒索罪的犯罪行为。

公诉机关在起诉书中并未指控被告人胡某某在本案中有何具体威胁、要挟以及任何暴力行为。比如殴打被害人、勒令被害人下跪、用凉水淋被害人、威逼被害人用钱财赔偿、刺伤被害人等具体行为的实施者都不是被告人胡某某。根据被告人胡某某及其他涉案人员的供述可知,对于殴打和淋水的行为都有进行过劝阻,被害人被冷水淋湿后胡某某曾提出天气寒冷让其进屋烤火,还找人取来衣服给受害人换;对于同案被告张某某所称胡某某与其一起去过南城派出所阻止招康进报案并参与赔偿数额谈判的事实并不属实,对于这一事实,证人招康进在其证言中说到在南城派出所遇见一个姓张的并与其商谈赔偿事宜而并未提及有胡某某在场,该事实还有证人黎存江的证言可以相互印证;李某某被刺伤的事情胡某某只是通过同案被告郑某某接听的电话中得知,胡某某既没有实行行为也没有参与组织策划。

3、被告人胡某某没有获得任何利益。

本案最后被害人支付的六万块钱的赔偿全部由郑某收取,被告人胡某某未获分文,并且是自始至终胡某某根本连获取分文的想法也没有过。也就进一步说明了被告人胡某某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和动机。

总之,被告人胡某某不存在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故意,也没有任何威胁、恐吓、暴力侵害的具体行为,更没有获取分毫财物,何来敲诈勒索之罪?

三、关于被告人胡某某涉嫌破坏生产经营罪的辩护意见。

起诉书中指控被告人胡某某涉嫌破坏生产经营罪,辩护人认为不能成立。理由如下:

破坏生产经营罪,是指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此两构成要件被告人胡某某都不具备。

具体理由如下:

1、被告人胡某某不具备破坏生产经营罪的主观要件。

《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规定,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要有“报复泄愤”或“其他个人目的”。对于“其他个人目的”刑法条文没有做明确说明,但是可以“报复泄愤”作参照解释为不合法的目的,例如为了称霸一 第4页(共7页)

胡某某涉嫌

开设赌场罪、敲诈勒索罪、破坏生产经营罪一案的辩护词

方、打击竞争对手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的利益等。根据被告人的供述,本案中胡某某等被告人绝对没有直接故意的泄愤报复和其它个人目的,因为他们有正当的目的。被告人胡某某接到郑某某的电话邀约一起去先锋水泥厂追讨厂长周良宏所欠的30万元债务(其中有5万元是胡某某的),其在主观上并无破坏生产经营的犯罪故意,而是要回属于自己的钱,并且也只是要求本钱,且最终结果也只有本钱。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它个人目的”是法律明文规定的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必备条件。所以,对于非出于上述目的而故意破坏生产经营的,就不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

2、被告人胡某某不具备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客观行为。

《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规定,破坏生产经营罪,是指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故意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客观方面表现为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个人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构成本罪,首先必须要有破坏行为。其次,破坏的对象必须是用于生产经营或者与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生产对象以及销售渠道等。

被告人胡某某从郑某某处得知南川先锋水泥厂法定代表人周良宏找不到了,担心债务无法追回,接到郑某某的邀约电话后才赶往南川先锋水泥厂,到达的时候已经有多人堵在水泥厂门口不准工人装水泥上车以及该厂装水泥的车出厂,堵厂之人即不是被告人胡某某召集的也不是受其指使,甚至有很多参与堵水泥厂的人被告人胡某某都不认识。在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被告人胡某某都没有具体实施任何堵厂或是破坏的行为,即使是在与厂房承租方江苏老板王某商讨还钱事宜的时候被告人胡某某也并不在场而是在车上。最后,被告人胡某某得到的也仅限于借出的5万元本金而没有索要额外利息。整个堵水泥厂的过程中曾有过报警,民警过来了解情况后也没有做出任何处罚处理,由此可见情况并不严重,影响也不是很大,只不过是一般的追讨债务纠纷。由此可见,从纠纷的整个过程来看,涉案人员没有采用过激行为破坏水泥厂的机器设备,尽管去了十几个人,也没有与厂方发生正面冲突,被告人胡某某更无任何组织、指使、破坏行为,不具备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客观行为。

3、本案事件的情节和后果并不严重,公诉机关起诉书中所称“造成该厂直接经济损失数万元”并无相关证据支持。

破坏生产经营罪归类于刑法分则第五章中的侵犯财产罪中,财产性犯罪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造成经济损失,经济损失数额是影响罪名成立与否以及量刑 第5页(共7页)

胡某某涉嫌

开设赌场罪、敲诈勒索罪、破坏生产经营罪一案的辩护词

幅度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公诉机关在起诉书中对于造成的经济损失仅仅只有模糊的一个“数万元”,究竟是一两万还是几十万我们不得而知,公诉机关并没能提供相关的有力证据予以证明。退一步讲,假设从法律上来讲胡某某等被告人的行为不合法,由于本案情节和后果都不严重,所以那也只应该受民法调整,而不应由公安侦查机关作为刑事案件程序办理此案。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对犯罪的定义,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四、此外,被告人胡某某具有以下法定或酌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

1、被告人胡某某有立功表现。

胡某某在郑某某、郑某等人的敲诈勒索犯罪案中,检举揭发了郑某某、郑某等人的敲诈勒索犯罪事实。在公安机关对胡某某的讯问笔录中记载,公安人员问有什么要交代的,胡某某回答说出了郑某某在南川敲诈一男子六万元,并打伤他们两兄弟的事情。这属于胡某某的检举揭发,因为胡某某并不清楚公安机关是否清楚此事,而主动向公安机关检举揭发的。所以胡某某有立功表现。

2、被告人胡某某系初犯、偶犯、无前科。

被告人胡某某系初犯、偶犯,以前从未有过不良记录。平时表现较好,主观恶性不深,可以酌情对其从轻处罚。因为我国刑罚不仅具有一般预防的功能,而且也具有特殊预防的功能,在被告人主观恶性不深的情况下,实际只需较轻刑罚就能实现特殊预防的功能。

3、被告人胡某某一贯表现较好。

胡某某家住南川区南城街道清泉村4组,根据村委会出具的证明,胡某某平常表现较好,孝敬长辈,团结助人。

4、被告人胡某某家庭还有八十多岁的母亲和两个在读书的孩子。被告人胡某某的家庭有5人,妻子安某某一直无业在家,除了有八十多岁的母亲需要其赡养外,还有两个孩子尚小,都在读书,一家人所有的生活、学习费用均来自胡某某的收入,其可谓是家庭的顶梁柱,现在这个顶梁柱已经轰然倒塌,一家人今后生活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就这一情形,辩护人认为尽管其并不能成为被告人胡某某不承担刑事责任的理由,但是却可以据此酌情对其从轻处罚,以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被告人胡某某涉嫌敲诈勒索罪、破坏生产经营罪不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罪名不能成立,被告人胡某某只构成开设赌场罪。并且其在开 第6页(共7页)

胡某某涉嫌

开设赌场罪、敲诈勒索罪、破坏生产经营罪一案的辩护词

设赌场罪中是从犯,同时被告人胡某某有立功表现,系初犯、偶犯,主观恶性较小,加上其认罪悔罪态度较好,并考虑其家庭的情况,希望希望法院在量刑时本着教育与惩罚想结合的原则,给予被告人胡某某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对被告人胡某某酌情从轻处罚,使其能在改造之余尽快回归社会,既能照顾其家庭,也能以实际的工作回报社会,尽量减少因此犯罪行为带来的后续社会问题。

以上辩护意见希望法庭在合议时充分考虑并予以采纳,坚守公平与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依法判决,以维护社会的稳定!谢谢!

辩护人:重庆俊科律师事务所

律师: 实习律师:

二〇一〇年 十一 月 三十 日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构成要件 篇5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

刑辩专家张智勇释义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

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

编辑:张智勇律师(重庆律师协会刑事委员会副主任)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中指出,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是指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电报、电话或者其他通讯设备,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中指出,犯罪的构成为: 本罪侵害的客体,是侵害通讯方面的公共安全。侵害的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通讯设备,如广播电台、电视台、电信部门收发电报的机器设备、电话交换设备、电台发射与接收节目的机器设备、通讯线路、卫星通讯、传真通讯设备等。

根据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本罪在的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破坏通讯设备的行为。首先,行为对象是正在使用、已交付使用等关涉公共安全的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其中的电信设施必须是公用的,包括公用电报、电话及其他通讯设施。没有安装完毕、没有交付使用或者已经报废的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不能成为本罪对象。其次,实施了破坏行为。破坏行为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使上述设施物理上毁损;二是使上述设施丧失应有性能。最后,破坏行为必须危害通讯安全,但严重后果不是本罪的构成要件。破坏的方法,既可以是积极的作为,也可以是消极的不作为。破坏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就构成本罪既遂。造成严重后果是本罪的社会危害性较大的犯罪构成,应较基本犯予以严厉的处罚。

本罪的犯罪主体应是一般主体。既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从事广播、电视通讯业务的人员。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

根据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本罪在犯罪的主观方面, 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故意的内容表现为,行为人明知其破坏广播电视、电信设施的行为会危害通讯的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如果通讯部门的职工故意违反规章制度而不具有破坏的动机和目的,致使通讯设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

备损坏的,不能成立本罪,应按刑法第134条企事业单位职工违反规章制度肇事罪论处。如果由于盗窃通讯设备的零件而使通讯设备损毁,并且明知由于盗窃将破坏通讯设备的,成立破坏通讯设备罪和盗窃罪的想像数罪,按照从一重处断原则处理。如果是出于过失,应按刑法第124条第2款论处。

量刑标准:

刑法第124条第1款规定: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中指出,界定标准:

1、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虽然本罪没有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的规定,但是,并非一经实施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就无例外地构成犯罪,对于情节显著轻微的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不宜按犯罪论处。例如,非法制造土枪、猎枪,目的是为了自己狩猎的,又如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少量弹药、爆炸物的,复员转业、退伍军人在行李包中私藏少量子弹的,行为人为了自用的目的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猎枪、爆炸物的,一般可不按犯罪论处。

2、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在实践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通讯器材的案件(如偷割电话线、通讯电缆等)时有发生。如果窃取的是库存的或者正在生产、维修中的通讯器材,只能侵害财产所有权,并不危害通讯方面的公共安全,因此应以盗窃罪论处。如果窃取的是正在使用中的通讯设备,如偷割正在使用中的电话线、电缆线,偷砍电线杆等,势必会使不特定多数单位或个人的广播、电视通讯受阻。这种行为不仅侵害财产所有权,而且危害通讯方面的这样就触犯了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和盗窃的罪名。对此类案件应当如何定性,最高人民法院在11月4日《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明确指出:“盗窃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价值数额不大,但是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24条的规定定罪处刑。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

3、本罪与放火罪、爆炸罪的界限。本罪的破坏方法除拆毁通讯设施等一般方法外,还包括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方法。以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方法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等设施的,属于手段牵连。根据牵连犯的处罚原则,应当择一重罪处罚。即应按放火罪、爆炸罪处罚。当然,放火、爆炸的方法本身没有达到犯罪的程度,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能够成立的,只以本罪一罪处罚。

以上即为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可作为参考使用。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中指出,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是指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电报、电话或者其他通讯设备,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中指出,犯罪的构成为: 本罪侵害的客体,是侵害通讯方面的公共安全。侵害的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通讯设备,如广播电台、电视台、电信部门收发电报的机器设备、电话交换设备、电台发射与接收节目的机器设备、通讯线路、卫星通讯、传真通讯设备等。

根据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本罪在的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破坏通讯设备的行为。首先,行为对象是正在使用、已交付使用等关涉公共安全的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其中的电信设施必须是公用的,包括公用电报、电话及其他通讯设施。没有安装完毕、没有交付使用或者已经报废的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不能成为本罪对象。其次,实施了破坏行为。破坏行为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使上述设施物理上毁损;二是使上述设施丧失应有性能。最后,破坏行为必须危害通讯安全,但严重后果不是本罪的构成要件。破坏的方法,既可以是积极的作为,也可以是消极的不作为。破坏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就构成本罪既遂。造成严重后果是本罪的社会危害性较大的犯罪构成,应较基本犯予以严厉的处罚。

本罪的犯罪主体应是一般主体。既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从事广播、电视通讯业务的人员。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

根据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本罪在犯罪的主观方面, 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故意的内容表现为,行为人明知其破坏广播电视、电信设施的行为会危害通讯的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如果通讯部门的职工故意违反规章制度而不具有破坏的动机和目的,致使通讯设备损坏的,不能成立本罪,应按刑法第134条企事业单位职工违反规章制度肇事罪论处。如果由于盗窃通讯设备的零件而使通讯设备损毁,并且明知由于盗窃将破坏通讯设备的,成立破坏通讯设备罪和盗窃罪的想像数罪,按照从一重处断原则处理。如果是出于过失,应按刑法第124条第2款论处。

量刑标准: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

刑法第124条第1款规定: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中指出,界定标准:

1、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虽然本罪没有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的规定,但是,并非一经实施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就无例外地构成犯罪,对于情节显著轻微的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不宜按犯罪论处。例如,非法制造土枪、猎枪,目的是为了自己狩猎的,又如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少量弹药、爆炸物的,复员转业、退伍军人在行李包中私藏少量子弹的,行为人为了自用的目的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猎枪、爆炸物的,一般可不按犯罪论处。

2、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在实践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通讯器材的案件(如偷割电话线、通讯电缆等)时有发生。如果窃取的是库存的或者正在生产、维修中的通讯器材,只能侵害财产所有权,并不危害通讯方面的公共安全,因此应以盗窃罪论处。如果窃取的是正在使用中的通讯设备,如偷割正在使用中的电话线、电缆线,偷砍电线杆等,势必会使不特定多数单位或个人的广播、电视通讯受阻。这种行为不仅侵害财产所有权,而且危害通讯方面的这样就触犯了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和盗窃的罪名。对此类案件应当如何定性,最高人民法院在11月4日《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明确指出:”盗窃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价值数额不大,但是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24条的规定定罪处刑。

3、本罪与放火罪、爆炸罪的界限。本罪的破坏方法除拆毁通讯设施等一般方法外,还包括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方法。以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方法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等设施的,属于手段牵连。根据牵连犯的处罚原则,应当择一重罪处罚。即应按放火罪、爆炸罪处罚。当然,放火、爆炸的方法本身没有达到犯罪的程度,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能够成立的,只以本罪一罪处罚。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

以上即为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可作为参考使用。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中指出,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是指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电报、电话或者其他通讯设备,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中指出,犯罪的构成为: 本罪侵害的客体,是侵害通讯方面的公共安全。侵害的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通讯设备,如广播电台、电视台、电信部门收发电报的机器设备、电话交换设备、电台发射与接收节目的机器设备、通讯线路、卫星通讯、传真通讯设备等。

根据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本罪在的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破坏通讯设备的行为。首先,行为对象是正在使用、已交付使用等关涉公共安全的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其中的电信设施必须是公用的,包括公用电报、电话及其他通讯设施。没有安装完毕、没有交付使用或者已经报废的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不能成为本罪对象。其次,实施了破坏行为。破坏行为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使上述设施物理上毁损;二是使上述设施丧失应有性能。最后,破坏行为必须危害通讯安全,但严重后果不是本罪的构成要件。破坏的方法,既可以是积极的作为,也可以是消极的不作为。破坏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就构成本罪既遂。造成严重后果是本罪的社会危害性较大的犯罪构成,应较基本犯予以严厉的处罚。

本罪的犯罪主体应是一般主体。既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从事广播、电视通讯业务的人员。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

根据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本罪在犯罪的主观方面, 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故意的内容表现为,行为人明知其破坏广播电视、电信设施的行为会危害通讯的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如果通讯部门的职工故意违反规章制度而不具有破坏的动机和目的,致使通讯设备损坏的,不能成立本罪,应按刑法第134条企事业单位职工违反规章制度肇事罪论处。如果由于盗窃通讯设备的零件而使通讯设备损毁,并且明知由于盗窃将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

破坏通讯设备的,成立破坏通讯设备罪和盗窃罪的想像数罪,按照从一重处断原则处理。如果是出于过失,应按刑法第124条第2款论处。

量刑标准:

刑法第124条第1款规定: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中指出,界定标准:

1、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虽然本罪没有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的规定,但是,并非一经实施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就无例外地构成犯罪,对于情节显著轻微的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不宜按犯罪论处。例如,非法制造土枪、猎枪,目的是为了自己狩猎的,又如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少量弹药、爆炸物的,复员转业、退伍军人在行李包中私藏少量子弹的,行为人为了自用的目的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猎枪、爆炸物的,一般可不按犯罪论处。

2、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在实践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通讯器材的案件(如偷割电话线、通讯电缆等)时有发生。如果窃取的是库存的或者正在生产、维修中的通讯器材,只能侵害财产所有权,并不危害通讯方面的公共安全,因此应以盗窃罪论处。如果窃取的是正在使用中的通讯设备,如偷割正在使用中的电话线、电缆线,偷砍电线杆等,势必会使不特定多数单位或个人的广播、电视通讯受阻。这种行为不仅侵害财产所有权,而且危害通讯方面的这样就触犯了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和盗窃的罪名。对此类案件应当如何定性,最高人民法院在11月4日《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明确指出:"盗窃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价值数额不大,但是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24条的规定定罪处刑。

3、本罪与放火罪、爆炸罪的界限。本罪的破坏方法除拆毁通讯设施等一般方法外,还包括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方法。以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方法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等设施的,属于手段牵连。根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

据牵连犯的处罚原则,应当择一重罪处罚。即应按放火罪、爆炸罪处罚。当然,放火、爆炸的方法本身没有达到犯罪的程度,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能够成立的,只以本罪一罪处罚。

试析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观要件 篇6

我国的重大责任事故具有事故频发率高、死亡人数高、经济损失巨大、社会影响恶劣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法律是预防和惩治犯罪的最好武器。然而,《刑法》第134条对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规定已然落后,无法调整现今的重大责任事故。众多学者呼吁完善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立法。

6月《刑法修正案(六)》的出台,修改了《刑法》第134条重大责任事故罪。《刑法修正案(六)》比起19刑法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规定,无论在主体上,还是在客观行为上对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构成要件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修正了该罪的量刑幅度,加大了打击的力度。

虽然《刑法修正案(六)》对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规定进行了完善,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没有规定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观罪过形式为故意还是过失,这给司法实践审理重大责任事故罪带来了困难。笔者认为,可以从我国学术界对重大责任事故罪主观方面的研究和外国立法的借鉴,得出重大责任事故罪主观罪过形式为故意还是过失,从而指导我国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立法。

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观要件分析

(一)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观方面为过失

对于本罪的罪过形式,我国刑法理论界存在着一定的意见分歧。概括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本罪的主观罪过形式既可以是过失,也可以是间接故意。该观点认为,绝大多数的重大责任事故中主体的主观方面为过失,但在严重的重大责任事故中,可能包括间接故意。

第二种观点认为,本罪的主观方面为既有过失也有间接故意的罪过形式,即复合罪过形式。

第三种观点认为,本罪的主观方面只限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这一罪过形式,不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注意义务既然是从违反生产、作业安全的规章制度开始,故行为人对自己违章的认识就不可能没有预见;本罪的客观表现“明知故犯”指对“安全管理的规定、规章制度”的明知,表明行为人不可能对“安全管理的规定、规章制度”有疏忽的余地。

第四种观点认为,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罪过形式只能是过失。这种过失针对的是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重大事故后果的心理态度,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重大责任事故的后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或者轻信可以避免。至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则可能是明知故犯。

笔者认为,本罪的主观方面应当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首先,本罪的主观方面不存在间接故意。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所谓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犯罪故意由两个因素构成:一是认识因素,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二是意志因素,即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客观行为表现为对规章制度的明知故犯或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所以该罪的行为人应当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从实践中看,即便在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下,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造成的严重危害结果往往也是持一种反对、排斥、根本不愿其发生的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心理态度。就是说,行为人的意志因素又表现为不希望危害社会结果发生,即行为人在行为上积极追求经济利益而违反规章制度,但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后果却是不追求或极力避免,所以在重大责任事故罪中行为人的主观方面不应该认定为间接故意。

虽然,也有学者指出,不少重大责任事故中,责任人在行为上积极追求经济利益而违反规章制度,同时对于明知会发生的危害结果,却是放任其发生,主观上已构成间接故意。对此,理论上说的通,实际中也存在。在某些企业中频繁发生断指、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等事故,企业主明知设备陈旧、劳动培训不够将发生事故,但为缩减成本宁愿支付职工赔偿费也不愿改善劳动环境。企业主的这些做法其主观上以构成间接故意,而不能认定为过失,因为企业主对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与否是碰运气,而没有其他客观条件显示能够避免事故。那么,这种情况能否认定为重大责任事故罪主观方面存在间接故意的例外呢?笔者认为,不是,因为该情况下企业主并不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而是其他罪。

根据世界各国刑法分则的立法惯例,一种犯罪的罪过形式要么是故意,要么是过失,一般不存在同一犯罪既可是故意又可是过失的情况。我国《刑法》现今除了第398条规定的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第432条规定的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和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也遵循这样的立法惯例,而且这两款罪名的规定一直受到学者的批判。因此,对于重大责任事故,应该将其主观要件限制为过失为宜。至于上面提到的企业主行为,可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 对此可以借鉴三鹿奶粉事件中法院认定往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的行为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这一案例。所以,重大责任事故罪主观方面包括间接故意的观点并不正确。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构成要件 篇7

A.可申请国际法院指令甲国国内法院强制执行

B.可申请由国际法院强制执行

C.可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申诉,请求由安理会作出建议或决定采取措施执行判决

D.可向联大法律委员会提出申诉,由法律委员会决定采取行动执行判决

2、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基层法院在民事审判中试点“小额速裁”,对法律关系单

一、事实清楚、争议标的额不足1万元的民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制度。关于该审判方式改革体现出的价值取向,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节约司法成本

B.促进司法民主

C.提高司法效率

D.推行司法公开

3、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下列哪些选项体现了我国宪法规定的权力制约原则?

A.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B.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C.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对“一府两院”监督

D.法院对法律合宪性审查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主权”的论述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之一。下列哪一宪法原则准确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

A.国家尊重和保障****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进口到中国的某种化工材料数量激增,其中来自甲国的该种化工材料数量最多,导致中国同类材料的生产企业遭受实质损害。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中国有关部门启动保障措施调查,应以国内有关生产者申请为条件

B.中国有关部门可仅对已经进口的甲国材料采取保障措施

C.如甲国企业同意进行价格承诺,则可避免被中国采取保障措施

D.如采取保障措施,措施针对的材料范围应当与调查范围相一致

6、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基层法院在民事审判中试点“小额速裁”,对法律关系单

一、事实清楚、争议标的额不足1万元的民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制度。关于该审判方式改革体现出的价值取向,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节约司法成本

B.促进司法民主

C.提高司法效率

D.推行司法公开

7、某镇政府正在编制本镇规划。根据《城乡规划法》,下列哪些建设项目应当在规划时予以优先安排?

A.镇政府办公楼、招待所

B.供水、供电、道路、通信设施

C.商业街、工业园、公园

D.学校、幼儿园、卫生院、文化站

8、某市政府在土地管理中的下列哪些行为违反了《土地管理法》的规定?

A.甲公司在市郊申请使用一片国有土地修建经营性墓地,市政府批准其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B.乙公司投标取得一块商品房开发用地的出让土地使用权,市政府同意其在房屋建成销售后缴纳土地出让金

C.丙公司以出让方式在本市规划区取得一块工业用地,市国土局在未征得市规划局同意的情况下,将该土地的用途变更为住宅建设用地

D.丁公司在城市规划区取得一块临时用地,使用已达6年,并在该处修建了永久性建筑,市政府未收回土地,还为该建筑发放了房屋产权证

9、进口到中国的某种化工材料数量激增,其中来自甲国的该种化工材料数量最多,导致中国同类材料的生产企业遭受实质损害。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中国有关部门启动保障措施调查,应以国内有关生产者申请为条件

B.中国有关部门可仅对已经进口的甲国材料采取保障措施

C.如甲国企业同意进行价格承诺,则可避免被中国采取保障措施

D.如采取保障措施,措施针对的材料范围应当与调查范围相一致

10、香港地区甲公司与内地乙公司发生投资纠纷,乙公司诉诸某中级人民法院。陈某是甲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是甲公司的诉讼代理人。关于该案的文书送达及法律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如陈某在内地,受案法院必须通过上一级人民法院向其送达

B.如甲公司在授权委托书中明确表明张某无权代为接收有关司法文书,则不能向其送达

C.如甲公司在内地设有代表机构的,受案人民法院可直接向该代表机构送达

D.同时采用公告送达和其他多种方式送达的,应当根据最先实现送达的方式确定送达日期

11、关于交警部门的推车前行不属于“酒驾”的解释,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属于司法解释

B.属于行政解释

C.直接运用了类比推理

D.运用了演绎推理

12、宪法结构指宪法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关于我国宪法结构,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宪法序言规定了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

B.现行宪法正文的排列顺序是: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C.宪法附则没有法律效力

D.宪法没有附则

13、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地方各级人大代表非经本级人大主席团许可,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许可,不受逮捕或刑事审判

B.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主席、副主席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的职务

C.审计机关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审计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进行国事活动

14、B公司与D公司就运输途中平板电脑的所有权产生了争议,D公司将争议诉诸中国某法院。根据我国有关法律适用的规定,关于平板电脑所有权的法律适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当事人有约定的,可以适用当事人选择的法律,也可以适用乙国法

B.当事人有约定的,应当适用当事人选择的法律

C.当事人没有约定的,应当适用甲国法

D.当事人没有约定的,应当适用乙国法

15、宪法效力是指宪法作为法律规范所具有的约束力与强制性。关于我国宪法效力,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侨居国外的华侨受中国宪法保护

B.宪法的效力及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有领域

C.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首先源于宪法的正当性

D.宪法对法院的审判活动没有约束力

16、关于司法公正及实体公正、程序公正问题的理解,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内容,是民众对法制的必然要求,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

B.追求实体公正,是我国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主要指努力发现案件事实真相和正确适用实体法律

C.程序公正包括当事人平等地参与、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及法官的居中裁判等,保证当事人受到公平对待

D.根据形势及效率需要,可在有关司法过程中将“类推”和“自由心证”作为司法公正的补充手段

17、B公司与D公司就运输途中平板电脑的所有权产生了争议,D公司将争议诉诸中国某法院。根据我国有关法律适用的规定,关于平板电脑所有权的法律适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当事人有约定的,可以适用当事人选择的法律,也可以适用乙国法

B.当事人有约定的,应当适用当事人选择的法律

C.当事人没有约定的,应当适用甲国法

D.当事人没有约定的,应当适用乙国法

18、根据《宪法》和《立法法》规定,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委员长会议可以向常委会提出法律案

B.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一般应当经3次委员长会议审议后再交付常委会表决

C.经委员长会议决定,可以将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草案公布,征求意见

D.专门委员会之间对法律草案的重要问题意见不一致时,应当向委员长会议报告

19、根据《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关于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的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MIGA承保的险别包括征收和类似措施险、战争和内乱险、货币汇兑险和投资方违约险

B.作为MIGA合格投资者(投保人)的法人,只能是具有东道国以外任何一个缔约国国籍的法人

C.不管是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者,还是发达国家的投资者,都可向MIGA申请投保

D.MIGA承保的前提条件是投资者母国和东道国之间有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20、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因其保障****而体现司法正义,因其救助贫困而体现社会公平。关于该制度,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A.我国法律援助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在性质上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B.实施法律援助的既有律师、法援机构,也有社会组织,形式上包括诉讼法律援助、非诉讼法律援助及公证、法律咨询

C.对公民的法律援助申请和法院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由法援机构统一受理、审查、指派、监督,必要时可以委托慈善机构协助受理事宜

D.法援对象包括符合法定受援条件的经济困难者、残疾者、弱者,及符合规定的外国公民及无国籍人

21、《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规定:结婚条件,适用当事人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共同国籍国法律;没有共同国籍,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或者国籍国缔结婚姻的,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该规定属于下列哪一种冲突规范?

A.单边冲突规范

B.重叠适用的冲突规范

C.无条件选择适用的冲突规范

D.有条件选择适用的冲突规范

22、关于李大伟在此项贷款交易中的行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李大伟强令下属机构发放贷款,是《商业银行法》禁止的行为

B.该贷款合同无效,李大伟应当承担由合同无效引起的一切损失

C.该贷款合同有效,李大伟应当承担因不正当优惠条件给银行造成的包括利息差额在内的损失

D.分行负责人谢二宝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3、甲国A公司和乙国B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C公司,C公司注册地和主营业地均在乙国,同时在甲国、乙国和中国设有分支机构,现涉及中国某项业务诉诸中国某法院。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该公司的民事行为能力应当适用哪国法律?

A.甲国法

B.乙国法

C.中国法

D.乙国法或者中国法

24、关于扣缴义务人,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是依法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B.应当按时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其他有关资料

C.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延期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其他有关资料

D.应当直接到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其他有关资料

25、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必然要求。根据《宪法》规定,对于“宪法法律至上”中“法律”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是指具有法的一般特征的规范性文件

B.是指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

C.是指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D.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26、关于思想家、法学家在法律发展中的作用,下列哪些陈述是正确的?

A.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中,汉代董仲舒提出依据《春秋》等儒家经典的精神和原则判案,而不仅仅依据汉律判案

B.在罗马法的发展中,盖尤斯、伯比尼安、保罗、乌尔比安、莫迪斯蒂努斯等法学家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C.在法国法律的发展中,前后近一个世纪拿破仑与法学家之争,促使《法国民法典》具有了较高的科学性和学理性

D.在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发展中,英国法学家对法律发展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

27、甲、乙分别为某有限责任公司的自然人股东,后甲在乙知情但不同意的情况下,为帮助妹妹获取贷款,将自有股份质押给银行,乙以甲侵犯其股东权利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关于本案,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A.担保关系是债权关系的保护性法律关系

B.债权关系是质押关系的第一性法律关系

C.诉讼关系是股权关系的隶属性法律关系

D.债权关系是质押关系的调整性法律关系

2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主权”的论述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之一。下列哪一宪法原则准确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

A.国家尊重和保障****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9、王检察官的下列哪一行为符合检察官职业道德的要求?

A.穿着检察正装、佩戴检察标识参加单位组织的慰问孤寡老人的公益活动

B.承办一起两村械斗引起的伤害案,受害人系密切近邻,但为早日结案未主动申请回避

C.参加朋友聚会,谈及在办案件犯罪嫌疑人梁某交代包养了4个情人,但嘱咐朋友不要外传

D.业余时间在某酒吧任萨克斯管主奏,对其检察官身份不予否认,收取适当报酬 30、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地方各级人大代表非经本级人大主席团许可,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许可,不受逮捕或刑事审判

B.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主席、副主席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的职务

C.审计机关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审计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进行国事活动

31、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地方各级人大代表非经本级人大主席团许可,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许可,不受逮捕或刑事审判

B.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主席、副主席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的职务

C.审计机关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审计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进行国事活动

32、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地方各级人大代表非经本级人大主席团许可,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许可,不受逮捕或刑事审判

B.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主席、副主席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的职务

C.审计机关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审计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进行国事活动

33、法学院同学就我国法律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讨论。

甲认为:①法律职业道德一般包括职业道德意识、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规范3个层次;

②法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公正、廉洁、为民。

乙认为:①如果缺乏无私奉献、敬业献身的精神,法律职业人员很容易进行“权力寻租”;

②加强公证员职业道德建设是维护和增强公证公信力的保障。

丙认为:①法律职业人员的社会义务和道德要求不应高于一般社会成员;

②直接影响律师职业形象的执业外行为受到律师职业道德的约束。

对此,下列哪些选项是不能成立的?

A.甲①和乙②的说法均正确

B.甲②和丙②的说法均错误

C.甲①、乙①和丙①的说法均正确

D.甲②、乙①和丙①的说法均错误

34、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下列哪些选项体现了我国宪法规定的权力制约原则?

A.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B.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C.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对“一府两院”监督

D.法院对法律合宪性审查

35、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基层法院在民事审判中试点“小额速裁”,对法律关系单

一、事实清楚、争议标的额不足1万元的民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制度。关于该审判方式改革体现出的价值取向,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节约司法成本

B.促进司法民主

C.提高司法效率

D.推行司法公开

36、下列哪一表述说明****在本原上具有历史性?

A.“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既不知有奴隶,也就无所谓释放”

B.“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C.“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里被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

D.“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文化发展”

37、甲国公司承担乙国某工程,与其签定工程建设合同。丙银行为该工程出具见索即付的保函。后乙国发生内战,工程无法如期完工。对此,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丙银行对该合同因战乱而违约的事实进行实质审查后,方履行保函义务

B.因该合同违约原因是乙国内战,丙银行可以此为由不履行保函义务

C.丙银行出具的见索即付保函独立于该合同,只要违约事实出现即须履行保函义务

D.保函被担保人无须对甲国公司采取各种救济方法,便可直接要求丙银行履行保函义务

38、关于高经理起草的《酒后代驾服务规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民法商法规则

B.是立法议案

C.是法的正式渊源

D.是规范性法律文件

3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主权”的论述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之一。下列哪一宪法原则准确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

A.国家尊重和保障****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0、甲国人张某侵吞中国某国企驻甲国办事处的大量财产。根据中国和甲国的法律,张某的行为均认定为犯罪。中国与甲国没有司法协助协定。根据国际法相关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张某进入中国境内时,中国有关机关可依法将其拘捕

B.中国对张某侵吞财产案没有管辖权

C.张某乘甲国商船逃至公海时,中国有权派员在公海将其缉拿

D.甲国有义务将张某引渡给中国

41、《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该条款规定了下列哪一类法律现象的处理原则?

A.法律位阶的冲突

B.法律责任的免除

C.法律价值的冲突

D.法律责任的竞合

42、关于中外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下列哪一表述是错误的?

A.西周“七出”、“三不去”、“六礼”等婚姻法律的原则和制度,多为后世法律所继承和采用

B.汉代“秋冬行刑”的死刑执行制度,对唐、明、清的法律制度有着深远影响

C.清末规定的法官和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监狱及狱政管理的改良制度,是清末司法体制上的重大变化

D.法国国民会议于1787年8月26日通过《独立宣言》,这一划时代的历史性文件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则

43、甲国公司承担乙国某工程,与其签定工程建设合同。丙银行为该工程出具见索即付的保函。后乙国发生内战,工程无法如期完工。对此,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丙银行对该合同因战乱而违约的事实进行实质审查后,方履行保函义务

B.因该合同违约原因是乙国内战,丙银行可以此为由不履行保函义务

C.丙银行出具的见索即付保函独立于该合同,只要违约事实出现即须履行保函义务

D.保函被担保人无须对甲国公司采取各种救济方法,便可直接要求丙银行履行保函义务

44、清乾隆律学家、名幕王又槐对谋杀和故杀的有关论述:

①“谋杀者,蓄念于未杀之先;故杀者,起意于殴杀之时。”

②“谋杀则定计而行,死者猝不及防、势不能敌,或以金刃,或以毒药,或以他物,或驱赴水火,或伺于隐蔽处所,即时致死,并无争斗情形,方为谋杀。”

③“故杀乃因斗殴、谋殴而起,或因忆及夙嫌,或因畏其报复,或虑其控官难制,或恶其无耻滋事,或恐其遗祸受害。在兄弟,或利其赀财肥己;在夫妻,或恨其妒悍不逊。临时起意,故打重伤、多伤,伤多及致死处所而死者是也。”

据此,下列最可能被认定为谋杀者的是哪一选项?

A.张某将浦某拖倒在地,骑于身将其打伤。浦某胞弟见状,情急之下用木耙击中张某顶心,张某立时毙命

B.洪某因父为赵某所杀,立志复仇。后,洪某趁赵某独自上山之机,将其杀死

C.卢某欲拉林某入伙盗窃,林某不允并声称将其送官。卢某恐其败露欲杀之,当即将林某推倒在地,揢伤其咽喉并用腰带套其脖颈,林某窒息而死

D.雇主李朱氏责骂刘某干活不勤,刘某愧忿不甘,拿起菜刀将李朱氏砍倒。刘某逃跑之际,被李朱氏4岁的外孙韩某拉住衣服并大声呼救,刘某将其推倒在地并连砍数刀,致其立时毙命

45、甲乙两国协议将其边界领土争端提交联合国国际法院。国际法院作出判决后,甲国拒不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根据《国际法院规约》,关于乙国,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可申请国际法院指令甲国国内法院强制执行

B.可申请由国际法院强制执行

C.可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申诉,请求由安理会作出建议或决定采取措施执行判决

D.可向联大法律委员会提出申诉,由法律委员会决定采取行动执行判决

46、甲、乙分别为某有限责任公司的自然人股东,后甲在乙知情但不同意的情况下,为帮助妹妹获取贷款,将自有股份质押给银行,乙以甲侵犯其股东权利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关于本案,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A.担保关系是债权关系的保护性法律关系

B.债权关系是质押关系的第一性法律关系

C.诉讼关系是股权关系的隶属性法律关系

D.债权关系是质押关系的调整性法律关系

47、根据国际法相关规则,关于国际争端解决方式,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甲乙两国就界河使用发生纠纷,丙国为支持甲国可出面进行武装干涉

B.甲乙两国发生边界争端,丙国总统可出面进行调停

C.甲乙两国可书面协议将两国的专属经济区争端提交联合国国际法院,国际法院对此争端拥有管辖权

D.国际法院可就国际争端解决提出咨询意见,该意见具有法律拘束力

48、甲国发生内战,乙国拟派民航包机将其侨民接回,飞机需要飞越丙国领空。根据国际法相关规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乙国飞机因接其侨民,得自行飞越丙国领空

B.乙国飞机未经甲国许可,不得飞入甲国领空

C.乙国飞机未经允许飞越丙国领空,丙国有权要求其在指定地点降落

D.丙国军机有权在警告后将未经许可飞越丙国领空的乙国飞机击落

49、某市政府为缓解拥堵,经充分征求广大市民意见,做出车辆限号行驶的规定。但同时明确,接送高考考生、急病送医等特殊情况未按号行驶的,可不予处罚。关于该免责规定体现的立法基本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不准确的?

A.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B.民主立法

C.注重效率

D.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50、如货物运抵乙国后,乙国的E公司指控该批平板电脑侵犯其在乙国取得的专利权,致使货物遭乙国海关扣押,B公司向A公司索赔。在下列选项中,A公司无须承担责任的情形是:

A.A公司在订立合同时不知道这批货物可能依乙国法属侵权

B.B公司在订立合同时知道这批货物存在第三者权利

C.A公司是遵照B公司提供的技术图样和款式进行生产的

D.B公司在订立合同后知道这批货物侵权但未在合理时间内及时通知A公司 51、72岁村民甲以其子乙长期不提供衣食、不送医院治病为由,诉请法院判令乙履行赡养义务。为宣传法律,教育群众,法院决定将该案在当事人所在村庄公开审理,村民均可旁听。乙提出法院侵犯其隐私,剥夺其司法民主方面的有关权利。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司法民主要求所有案件均应无例外公开审理,以促进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B.法院就地审理体现了司法目的民主,体现司法为民理念

C.法院公开审判遵循了司法公开制度的规定,符合司法程序民主要求

D.法院就地审理未经乙同意,违反司法主体民主和司法体制民主

52、关于司法公正及实体公正、程序公正问题的理解,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内容,是民众对法制的必然要求,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

B.追求实体公正,是我国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主要指努力发现案件事实真相和正确适用实体法律

C.程序公正包括当事人平等地参与、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及法官的居中裁判等,保证当事人受到公平对待

D.根据形势及效率需要,可在有关司法过程中将“类推”和“自由心证”作为司法公正的补充手段

53、中国古代社会一些启蒙作品多涉及到当世的法律观念和司法制度,这在下列的哪些表述中有所体现?

A.《幼学琼林》:“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

B.《弟子规》:“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C.《增广贤文》:“礼义生于富足、盗出于贫穷”

D.《女儿经》:“遵三从,行四德,习礼义,看古人,多贤德,为法则”

54、下列哪一表述说明****在本原上具有历史性?

A.“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既不知有奴隶,也就无所谓释放”

B.“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C.“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里被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

D.“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文化发展”

55、香港地区甲公司与内地乙公司发生投资纠纷,乙公司诉诸某中级人民法院。陈某是甲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是甲公司的诉讼代理人。关于该案的文书送达及法律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如陈某在内地,受案法院必须通过上一级人民法院向其送达

B.如甲公司在授权委托书中明确表明张某无权代为接收有关司法文书,则不能向其送达

C.如甲公司在内地设有代表机构的,受案人民法院可直接向该代表机构送达

D.同时采用公告送达和其他多种方式送达的,应当根据最先实现送达的方式确定送达日期

5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关于它的具体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不准确的?

A.社会成员享有相同的立法表决权

B.法律以同样的标准对待所有社会成员

C.反对任何在宪法和法律之外的特殊权利

上一篇:绿光观后感1000字下一篇:童年读后感二百字